第一篇:浅谈我国食品标准实施及管理-江苏标准化协会
浅谈我国食品标准实施及管理
许
峰
江苏省技术监督情报研究所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有效地管理食品安全,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我国在相关的监管机构体系设置、协调机制、法律法规、执行力度等多方面还有待规范和完善之处,特别是在食品标准实施及管理方面,为此笔者对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中标准实施及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食品标准
实施
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有关国际组织十分重视各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提高。2001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了“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强化国家食品控制体系”会议,进一步修订了“建立有效的国家食品控制体系导则”,更加明确地强调:各国需建立国家食品安全体系。其框架包括立法(法规体系和食品卫生标准)、管理(包括危险性评价与监督管理)、监测(包括食品污染与食源性疾病)与实验室建设等项内容,目的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更为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提高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ISO/TC34食品委员会即将发布lS022000《食品安全/体系-——对整个食品链中组织的要求》,这一标准将使食品安全管理延伸至整个食品链。如何有效地管理食品安全,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我国在相关的监管机构体系设置、协调机制、法律法规、执行力度等多方面还有待规范和完善之处,特别是在食品标准实施及管理方面,为此笔者谈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中标准实施及管理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我国食品标准实施及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标准方面与国际标准不接轨,这仅仅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面临的困境之一。今天,困扰国内消费者的另一个问题是食品标准太多、太乱,令消费者无所适从。如目前市场上有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有贴“QS”的产品。从标准的发布看,有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食品安全标准不协调、不统一,甚至多种标准在市场上形成冲突,不但消费者糊涂了,连企业也无所适从。
标准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保障线。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使人们对食品安全忧虑重重。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存在诸多问题,致使食品生产和流通安全的门槛过低,一些不法企业钻了食品标准缺陷的空子,而一些假冒伪劣商品也鱼目混珠,模糊了人们的视线。当前我国食品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标准方面。加工食品标准体系的结构、层次不够合理;国家(行业)标准的配套和互补性较差;标准之间不协调,交叉重复现象较为严重;采用国际标准比例偏低;标准的时效性较差。1995年和1995年以前发布,至今尚未复审、修订的加工食品的国家标准占52%,行业标准占57%,有些标准已无存在的必要。目前我国有食品质量标准近3000个,而与流通有关的标准仅有100多个,相比于生产和加工标准数量差距甚大,流通过程保障食品安全的标准严重不足,即使食品生产质量合格,也难保不在流通环节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来说,同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相比,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还很不健全。一是标准不配套。不仅表现在标准个体之间,更表现在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的过程中。二是标准内容不适用。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分散于诸多部门,农产品标准的内容残缺不全,标准中农药残留限量等质量安全指标少,有些修订不及时。三是标准技术含量低。大多低于国际标准和国外发达国家标准。
2、政策法规方面。我国于1987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95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3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但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罚规定不明确,处罚力度严重不到位,不法行为违法成本太低。另外,当初所确定的行政执法主体已与现状不完全符合,在某种意义上讲助长了冒险者投机的心理。
3、标准管理方面。相关行政部门职责不明、职能缺位或交叉,导致遇事推诿扯皮,有好处的事争着做,大量基础性工作不想做。既体现在标准的宣传贯彻、推广实施、监督管理上,标准化主管部门的协调难度大,效率低;标准最终要落实到企业来执行,可不法奸商丧失起码的商业道德和做人良知,忘却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知故犯。生产不是没有标准,而是好的标准没有真正得到执行或是人为降低执行标准,企业标准水平较低。同时也体现在法律法规施行上有效性不足。管理部门对标准的执行监管不到位。对于食品安全,只有标准是远远不够的,比标准更重要的是监管执行,如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无监管,那么标准都是一句空话。目前对标准的执行监管现状是:对环境卫生标准、生产资源标准、原辅材料标准、生产加工标准、产品标准、人员要求、检验要求、贮运要求、包装和标签标识要求以及质量管理要求等方面标准的执行长效动态管理不足,使企业在执行标准的过程中不按标准执行的情况时有发生。我国现行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法规难以适应入世后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不能适应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对食品标准实施及管理的对策思考
1、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加快食品立法和制度建设工作,完善管理机构设置,是提升我省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食品安全是一个“从田野到餐桌”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部门,我省目前所进行的食品质量控制是板块型的,农业部门管原料,工业部门管生产,卫生部门搞检测,这需要统一和协调的管理体制,强化管理体系的系统建设,做到职责分工明确,行动统一协调有力。尽快组建食品质量卫生安全认证机构,积极开展“安全食品”、“绿色批发市场”、“绿色零售市场”和“绿色生产线”的认证工作,在食品安全立法上,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的建设,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使食品安全工作拥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2、统一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我国食品相关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四级标准构成,现已制定和发布了包括各类食品产品标准、食品污染物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食品卫生操作规范在内的食品卫生及其检验方法、食品质量及其检验方法、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食品贮运。但由于标准制定工作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机制,在实施中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是食品安全标准有交叉、重复,又有空白。质量技术监督局加紧研究食品标准工作机制和标准体系的协调、统一,解决一些当前十分突出的标准间的矛盾问题,从标准问题突出的个案入手,联合有关部门逐步解决标准统一问题,以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宗旨来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明确食品原料、农产品标准的制定目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法律、技术法规、标准相配套的指导、规范农产品及食品生产的体系,按照实用为原则,广泛综合种植、生产、经营、消费、研究等各相关方的意见,制定具有较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产品标准,建立完善食品加工标准实施保障体系,包括农产品品种、质量等级、生产技术规程、运输、储藏、加工等各个环节都以标准为主线来管理;不断宣传提高国民标准化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统一食品标准的执行行为,产品标准与法规衔接配套,信息互通。去年,国家标准委会同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食品标准2004年~2005年发展计划》,为配合《计划》的实施,国家七部门又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的意见》,这一《计划》和《意见》的出台,标志着重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的工作拉开了帷幕。根据《计划》和《意见》,近期将要全面清理现行食品标准,解决标准之间的交叉、重复和矛盾问题;突出重点,调整标准体系结构;加快食品标准的制(修)订,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健康,满足市场需求;加强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和危险性评估等科学方法研究,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到2005年,制(修)订617项加工食品的国家(行业)标准,复审完2000年以前发布的加工食品国家(行业)标准;加工食品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要由目前的23%提升到55%。即将建立的食品国家标准新体系,要重治添加剂,完善检测这些物质程序的国家标准。对有害金属与非金属及化合物、农药残留物等的测定,并制订通用标准,从而能够在最快时间内检测出食品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另外,还将重点研究制(修)订涉及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膳食食品和乳制品标准;制定防止欺骗、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标准。
3、积极引入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认证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其一,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加强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管理,实行全过程质量跟踪;逐步推行猪牛羊目标管理;积极发展食品冷链加工、包装、运输和储藏技术;应用危险性分析理论,建立食品安全评估和预警制度。其二,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标签标识、进货索证、场内公示、销售档案管理、质量追溯等一系列制度,基本实现食品的放心消费。
4、加强食品标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对标准信息服务机构的政府投入,支持其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广泛搜集有关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出口目标国的农业标准、食品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为本地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有效的公益性服务;建立完整的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法规信息体系,如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农业投入品及食品添加剂标准法规信息平台、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平台、WTO/TBT通报预警信息平台等,给农业从业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科研单位、检验检测机构等提供权威、快捷、便利、质优的服务;大力宣传优质、安全、标准化的农产品、食品,引导消费。
5、加强食品安全设施体系建设。
一是按照保障食品安全要求,抓紧编制、实施食品物流配送中心、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的发展规划和布局方案。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市场管理电子化,强化服务功能,逐步完善食品分拣、加工、包装、储藏、保鲜、检测等相关设施建设,加快食品物流体系建设。三是加大对生鲜食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冷链系统建设,全面推行机械化屠宰,引导和促进有条件的生鲜食品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6、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快食品安全的宣传工作,让全社会、企业、公民都认识到食品安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全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全面认真的履行职责,切实把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作抓好,严格监管保证食品安全,不辱使命为人民谋利,共同推进我省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随着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我国食品安全将大大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第二篇:标准化管理实施计划
中铁八局集团火石岗至渤海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标准化管理实施推进
计划
标准化管理实施推进计划
为深入贯彻建设指挥部通知的有关标准化管理要求,加强本项目工程施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施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使工程项目安全、优质、快速、高效地完成,根据中铁八局集团火石岗至渤海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结合我项目实际,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建立完善组织机构
成立以经理活动组长,书记、总工、副经理为副组长、工程部长、安质部长、计财部长、物设部长、综合部长、试验室主任及分部部门负责人等为成员的活动小组。
二、活动计划目标
完成项目资源配备、管理制度、现场管理、过程控制标准化,无质检站及业主通报的不良行为记录,无业主相关经济处罚。争创路局和业主的标准化样板工地。
三、活动具体计划和措施
1、资源配备标准化
项目部和分部综合部结合业主《对参建单位的管理办法》中资源配置标准化检查考核表的内容,结合项目部实际逐条自查,将项目人员配备的实际与表中内容相对应,查找问题,立即完善各类人员的资质,达到建设指挥部标准化管理的要求。
2、管理制度标准化 根据路局及业主的标准化管理制度,结合中铁八局标准管理制度手册等建立项目部各项标准化制度,制度覆盖全面到位,制度执行情况有记录。制度做到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记录要基于制度,符合规范和标准化制度要求。各部门必须按照业主标准化管理文件中管理制度标准化检查考核表中的要求完善对应的各项制度,经项目经理审批后执行。
3、现场管理标准化
现场管理标准化主要针对施工场地、环水保、文明施工等方面达到建设指挥部标准化管理要求。要求管理人员在现场施工时,注意场地的布置和安排,施工时注意做好各类环水保管理措施,分部要根据中铁八局集团公司和局项目经理部在文明施工上的各项要求和措施,逐条完善和落实,使现场管理达到标准化。
4、过程控制标准化
过程控制就是分部各部门对工作体系和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分部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基础资料和过程记录。
(1)各级工程部必须贯彻执行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工作,按照技术分级责任制的规定,认真负责的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单项工程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等,积极的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科学有序地组织施工,负责复工报告的资料收集和审批完善,按工期要求编制年、季、月的施工材料组织和作业安排计划。按照工程项目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优措施并抓好落实,抓好图纸审核并作好记录,变更设计审批及时。加强对外协队伍的日常管理,对其安全、质量、工期、效益负有组织管理责任,并建立工程台帐和计价数量台帐。
(2)各级安质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的安全质量监察工作,督促检查、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施工安全、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部门工作应经常深入现场,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对检查中发现违反安全技术操作的队伍和个人有权勒令停工、教育、罚款,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督促指导各协作队伍及时改正,并做好检查和整改的相关记录。对监理、业主、监督部门提出的问题要积极组织落实整改并向上级单位回复。安质部要对施工全过程实行安全质量控制,促进安全生产和创优目标的实现,协助上级单位、部门搞好安全质量检查工作,并与之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并对安全、质量负直接责任,做好防火、防盗、维稳协调等工作。针对现场必须在现场防护、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上督促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特别是对跨公路大道及高速公路连续梁施工加强监督和检查,及时排查和整改隐患,按照项目经理部标准化的要求逐条对应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
(3)各级物资设备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物资政策和上级制定的各种物资管理规章制度。根据技术部门提供的年、季、月生产任务和主要材料核算表、具体措施及维修专用材料计划,负责汇编审查所管物资的申请计划;对物资的消耗总量、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对钢材、水泥、砼外加剂、沙石材料等结构用料的订货、采购、供应及资金清算;同时根据项目的生产进度要求组织好大堆料及其他材料的供应并控制质量,按照标准化文件要求要求做好现场管理、仓库管理、文明施工管理。设备管理方面要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和业主有关机械设备管理的规定,随时掌握项目机械设备的数量、性能、技术状态、动态,做好原始资料的收集、计算并及时归档,做到帐、卡、物完全相符;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会同安质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设备专项检查,督促各协作队伍机械使用管理,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测,取得合格证及报告。
(4)各级计财部门要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维护国家和单位的利益,认真执行上级和局经理部有关文件和要求,加强对本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负责对工程成本费用支出、盈亏进行预测、控制、核算、分析,合理节约筹措使用资金,确保资金向公司上缴款的缴纳;加强专用资金、物资、财产统一管理,以保证生产资金的需要和国家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按规定正确计算、计提各项专用资金,搞好专用资金的收支使用、分配、报销工作;会同成本管理员办理验工计价收取工程价款,及时清理债权债务,编制资金流量计划,安排各个时期资金收支,有效的运作资金,确保本项目效益目标的实现。做好民工工资卡的办理和工资的发放,记录好台账,避免出现上访事件。
(5)各级综合部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合理组织调动劳动力,保证施工生产的需要,做好分部架子队建设资料和人员配备情况登记。管理好各级管理人员资质,按业主要求做好人员配备。加强对劳务队伍管理,做好劳务合同的签订和完善,做好对劳务工的人员动态管理,做好台账登记。组织各部门对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对特种作业人员做好登记和审核。配合党委的工作,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认真做好生活、卫生、防疫等服务现场的工作,抓好社会治安管理和维稳工作,保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6)试验室及拌和站
试验室应做好配合比的设计试验和审批,对进场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检验和验收,检验数量和频率必须符合规范和业主相关制度规定,建立好不合格及其处理台账,并做好现场试验的各项数据记录,完善试验各项内业台账。负责分部连续梁钢筋和预应力材料的质量检验,收集整理检验合格报告。并负责对张拉等设备仪器的送外检验和校订,整理完善各项检测报告的台账。
拌和站应按照试验室提供配合比拌制混凝土,拌合时间符合规范要求,加强对混凝土运输、输送设备的安全管理。冬季施工时采用必要的保温措施控制料仓,拌合仓、水、运输过程等的温度满足施工要求。对拌和站各项计量设备加强自校和定期标定,计量误差要求符合规范的相关要求。做好对原材料进场数量的登记台账和初验,并控制好场地内的扬尘,保证站内的文明施工。
(7)现浇梁及连续梁现场管理
现浇梁及连续梁现场负责人应配合项目各部门做好现场管理工作,管理好现场防护、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加强对现场的文明施工。对现浇梁及连续梁高空临边采用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栏杆、安全网封闭等,在临边作业时,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所有施工用配电箱必须上锁,专职电工负责,配电箱接线规范,漏电保护器有效工作,所有金属外壳的用电设备必须接好保护零线。桥面和箱内都必须配备灭火器,消防水、消防砂等。对高速公路交通防护设施加强检查,对便道交通安全加强重视和防护,防止出现重大交通安全责任事故。加强对设备安全的管理,特别是塔吊和挂篮的管理,积极督促现场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修保养。挂篮在走行时必须会同分部安质部、工程部现场检查合格后方可移动挂篮,并做好检查记录,走行时严格按照交底的相关要求,做好各项保险和准备措施。
连续梁技术管理应重视钢筋加工制作安装,对应规范做好钢筋工序各项验收。对钢筋焊接质量、预埋件的数量和位置、预应力定位作为重要控制点。混凝土浇注时,应检查挂篮各受力部位情况,特别是螺栓是否戴紧,丝杆是否连接到位。混凝土捣固过程中必须快插慢拔,捣固范围应全面到位。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应经常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并采用土工布和薄膜覆盖。特别是梁体端头面及腹板的养护,无土工布覆盖,必须经常性洒水保证养护到位。预应力张拉压浆时,必须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并做好张拉压浆记录。压浆配合比必须经试验设计审批,现场按配合比配制浆体。
(8)铁路营业线施工管理
铁路营业线施工,要与铁路设备管理和行车组织等有关单位分别签订施工安全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施工责任地段和期限、安全防范内容和措施、结合部安全分工、发生责任行车事故的处罚办法等。施工前请建设单位会同设计、设备管理单位共同探查、核实地下管、线、电缆等隐蔽设施的准确位置,划定防护范围。
针对营业线施工的主要风险编制控制措施和施工安全防护实施方案,经建设、行车组织、设备管理、设计和监理等单位和部门审定后,报施工安全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然后编制施工计划,并上报建设单位。
严格坚持封闭要点制度,特别是影响行车安全的工程和隐蔽工程,必须向设备管理部门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施工登销记程序,施工中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作业标准和工艺流程,严禁超范围作业,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完成后,必需达到放行列车条件并经设备管理单位确认后,方可申请开通线路。
邻近既有线旁机械作业,必须设置标志明显的限界杆,并拉限界绳,机械旋转半径必须在限界以外,防止机械侵入限界。在有架空电缆、电线下施工,或机动车辆运行,必须在来车方向设置限界架,防止机械挂断架空线路。
封锁、慢行施工,主要领导应坚守岗位,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设置的安全员、防护员、驻站联络员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营业线有列车通过时,紧靠营业线的施工运输车辆、走行机械应停止作业,保持静止状态,列车通过后再恢复作业。施工过程中发生妨碍或危及行车安全情况时,必须采取紧急措施排除险情。必要时可拦停列车并通知运输部门共同排除险情。雨季营业线施工要制定防洪预案,落实防洪措施。
(9)钢筋加工场管理
钢筋加工厂应做好材料的堆放,标识。钢材不能混堆,并分批次做好原材料标识。加工场应分区施工,做好电线的布置和保护。对加工好的半成品做好标识和检验。同时应加强对钢筋加工场的文明施工,应定期清扫和整理。
六、工作推进计划 1、2012年10月18日至2012年12月10日项目部完成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末根据建设指挥部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整改,经审核后汇编成册,并装订。2、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完善项目经理部、项目分部及架子队的人员标准化配备,做好各种资质证明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3、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实施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检查督促项目分部及架子队按照建设指挥部和经理部的标准化实施要求执行,定期对分部及架子队的标准化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不断完善项目标准化管理。
五、各项管理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标准化管理的重点放在现场管理上,狠抓过程控制,防止标准化管理流于形式。
1、在构建组织机构上,明确责任,分层负责,项目及分部都要成立了标准化工地建设领导小组,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控。在规划设计上讲求实际,力求实效,以“目标创建、体系保证、管理机构、职责分工、制度办法、创建要点、过程控制、检查考核”等几个方面为主要内容去促进项目的标准化建设。在资源配置上落实“标准化”的要素配置。项目从“施工人员,机械、检验检测设备,原材料,工地试验室,场容场貌”等几个方面作了严格要求。在过程控制中,项目对施工范围内的钢筋、混凝土、模型、电力设施等分层次、按专业进行控制。从检查内容、检查部门、检查方式、检查要求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说明”,使架子队作业时能够“按章行事”。
2、以样板工程为载体,在现场施工中参照以往观摩学习的经验,查找不足,总结经验,落实标准。
3、每周检查按照标准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程质量进度,文明施工等进行详细检查,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落实。
4、通过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外委培训和内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各种作业人员精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
5、按照原材料进场流程,严把进场关,禁止未经检验的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和用于工程施工中,物设部、试验室联合把关,从源头上控制好工程质量。
6、内业资料狠抓管理,定期组织内业资料专题培训与讨论会,各部门设立专人管理内业资料的整理归档,及时建立相关台帐,规范项目内业资料的填写和管理工作。在工程标准化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管理制度,全面、深入、广泛的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真正做到“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
中铁八局集团火石岗至渤海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2年12月11日
第三篇:质量标准化管理标准
质量标准化标准
执行公司、矿质量标准化标准相关之规定。
要求:
1、文明生产实现“三无一整齐”,材料上架,托盘、锚固剂等其它材料分类码放,机电配件分类集中码放,码放的东西必须在规定的料场内,并要统筹紧凑,整齐化一,不得超出指定范围。
2、所有材料、设备、配件的码放都要挂牌标注。
3、随工作面的前移,料场统一前移。
4、材料从卸料、码放、使用、到用后整理都不得破坏料场的整体框架结构,不得造成混乱,必须班班处理,班班保持,班班交接,料场内的浮煤、杂物要及时清理。
5、作业场所未使用完的材料、下班后必须重新码放到料场,工作面不得有剩余材料及杂物。
6、所有设备、备用件上的灰尘每日由检修班必须清扫一回。
7、所有的开关必须上架,且摆放整齐平稳,电缆的出入要标贴指向。
8、机电设备从安装、调试、运转、投入使用、续接、拆卸、回收等每一过程都要达到标准,一步一环都达标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9、电缆的测试、接火芯线的处理、防爆处理(包括螺丝松紧、档板、金属网、密封圈、防爆面、防爆标志、包机牌等)都要严格执行标准。
10、电缆的吊挂必须整齐,高度2.0米,拉直,不得串钩,每日检修班都要检查、处理、吊挂,所有电缆必须入钩(除拖移电缆外)包括信号线、电话线严禁出现蜘蛛网状。
11、工作面的拖移电缆、风管、水管不得混杂,必须理顺,多余部分必须贴帮盘放,严禁将电缆掉入积水或运转设备上。
12、严禁电缆出现破口,若发现要及时补好。
13、风筒的吊挂严格执行风筒吊挂标准,要求平直、无漏风、逢环必挂,迎头风筒不落地、不超距离,临时风筒由生产班当班吊挂,检修班专职人员每天整理、处理。洒水喷雾要齐全有效,确保一通三防做到位。
14、除料场外巷道的任何地方都严禁有材料、杂物,每一班都必须由验收员检查、安排处理,巷道内的浮煤、积水每班都必须清理(包括破碎机、溜子的两帮,各角落的浮煤、大块)工作面的煤必须出尽(留煤不能超1.5米)做到下班后“扫地出门”,验收员验收。
15、所有运转设备上的煤割煤后必须全部运尽,交班时皮带上不得有煤。
16、严格交接班,要做到“手拉手,口对口”,岗位司机交接还要做到“你不来,我不走”,且必须是在现场交接,填好交接单。
17、所有废旧材料、坏旧设备必须集中堆放挂牌,及时回收。
18、巷道的工程质量要严格按工序管理中的要求,从接班、检查、准备、割煤、敲帮问顶、支护、验收等各个环节都要由始至终地达到工序质量要求,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验收员要在现场严格把关。
19、割煤前首先要认真检查校正中线,方可割煤,割煤要掌握好尺度,并有专人指挥,要帮部割齐,不留底角煤,不得里出外进,顶板平整,底板平坦或平稳过渡。之后出尽工作面的煤,验收员和班长先检查巷道的宽度高度、底板、顶板,不符合要求的及时处理重割,合格后挂网、标点、打注锚杆、整个过程上尺上线,按标准操作。
20、连网的间距、圈数、锚杆的间距、排距都要到位,认真标定,上尺上线,一丝不苟,眼深、锚杆锚固剂的质量都要检查,严禁使用失效或不合格的锚固剂,锚固剂的数量严格执行作业规程的要求,锚杆注入搅拌时间符合说明书的要求,锚固剂起作用后再退钻。
21、验收员必须现场把关,锚杆逐根逐检查,从间排距、力矩、紧固、托盘贴帮、外露长度、角度都要逐顶检查、不合格的及时补打,工具为力矩板手检查力矩,根据检查,锚固力用拉拔器每排抽查3根(顶、两帮各一根),合格后再掘进下一排。
22、锚索的打注要及时,紧跟迎头打注,托板贴顶,外露不超300毫米,锚固剂够数,涨紧力符合规定,当班根根检查(打注时从张拉器表中读取),不合格及时补打。
23、每个班组下班前都要由验收员对所施工工程的工程质量和整条巷道的文明生产进行验收,合格达标后方可交班,否则要在交接班时交接清楚遗留问题。
24、各班要对自己所施工的工程质量标准化全面负责,经验收员检查、验收合格方继续施工(或收工)。
25、随着工作面的前移,班组长、验收员、干部在下井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巷道的文明生产和已掘巷道的工程质量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安排专人处理。
26、工作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修改规程、制定补充措施。
27、验收员全面负责现场的质量标准化、检查工具要齐全。
28、质量标准化工作必须全员参与,从源头抓起,从每一道工序上讲究,要做到条条合格,班班合格,时时保持,不断改进提高。
29、要加大质量标准化的培训力度,积极参加矿组织的培训活动,加大内部培训,让职工熟知自己岗位的标准。
30、加大业务技术培训,强化职工的技术水平,结合三大《规程》认真贯彻,组织学习,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富有战斗力的队伍。
31、树立“抓纲治队,以此为大,全力以赴,争创全优”的观念,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基础工作。
32、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创品牌工程。
33、坚持队干、班长、验收员、各岗位工人齐抓共管的质量标准化管理氛围。
34、建立完善各项制度,使得施工、监督检查、督促整改、达标一体化。
35、必须不断提升质量标准化工作水平,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36、考核、落实坚持过细、过严、过硬的原则,决不姑息迁就。
37、质量标准化工作要保证动态持续性、经常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得拖延,不得推诿扯皮。
38、质量标准化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在碰头会上讨论落实。
第四篇:我国护理管理标准及评审办法
我国护理管理标准及评审办法(试行)
说明
1、本标准系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配套文件,是评审各级医院护理工作的依据。
2、本标准分医院护理管理标准和评审办法两部分。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和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为重点。
3、医院护理管理标准包括基本标准和分等标准两部分,各按100分计算,分开打分。基本标准得分与分等标准得分之和除以2,计入医院总分。基本标准得分必须≥85分方可进入相应等次<85分时在医院总分达到相应等次的基础上下降一等。
4、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制订相应的护理管理和护理质量标准及具体实施细则。
护理管理标准
一级医院护理管理标准基本标准
一、护理管理体系
(一)组织领导
根据卫生部(86)号卫医字第20号《关于加强护理工作领导理顺管理体制的意见》的要求,必须建立健全与一级医院功能、任务、规模相适应的护理管理体系。
1、医院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总护士长或护士长负责制。
2、医院实行总护士长、护士长二级管理或护士长一级管理,并保证其行使职权。
3、总护士长由院长聘任,护士长由总护士长提名院长聘任。
4、总护士长应具有一级医院护理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具有护师以上技术职称,应选拔熟悉护理理论及技术,有一定临床护理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德才兼备的护士长担任。
5、护士长应选拔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和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有管理能力的护师或高年资护士担任。
(二)人员编制
各级护理人员结构应符合以下比例:
1、全院护理人员应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8%;医师(士)与护理人员之比为1:1。
2、护师以上占护理人员总数≥10%;护理员占护理人员总数≤33%。
3、未经中等以上护理专业毕业人员从事护士工作,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经卫生主管部门考试、考核合格批准后方可上岗。
二、规章制度
(一)贯彻执行,1982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民职责有关护理工作的规定,结合医院实际,认真制定和严格执行以下制度:
1、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2、护理工作制度
3、查对制度
4、值班、交接班制度
5、分级护理制度
6、执行医嘱制度
7、消毒隔离制度
8、护理文件书写制度
9、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10、物品、药品、器械管理制度
11、卫生宣教制度
12、饮食管理制度
13、病房管理制度
14、有条件的应包括门诊、急诊室、手术室、供应室管理制度
(二)有相应的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
三、医德医风
(一)贯彻执行《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中一级医院有关医德医风建设的要求,结合护士素质教育有具体措施。
(二)具有良好的护士素质,仪表端庄,言行规范。
(三)病人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的满意度≥80%.四、质量管理
(一)有护理质量管理兼职人员。
(二)有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达标措施。
(三)有质量标准及质控办法,定期检查、考核和评价。
(四)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确保病人安全。
(五)有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五、护理单位管理 护理单位包括:病房、门诊(注射室、换药室)、急诊室、手术室、供应室等。其管理均应达到:
(一)布局合理,清洁与污染物品严格分开放置。基本设备齐全、适用。
(二)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工作有序。病房要求做到两无一有,即无自带被褥,无虱子和臭虫,手术病人有病人服。
(三)具体要求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颁发的有关标准执行。
分等标准
一、护理管理标准
(一)有护理管理目标,年计划目标达标率≥85%。
(二)有护理工作年计划、季安排、月重点及年工作总结。
(三)有护理人员培训、进修计划。年培训率≥5%。
(四)有护理人员考核制度和技术档案,年考核合格率≥85%。
(五)有护理质量考评制度,定期组织考评。
(六)定期组织护理业务学习,有条件的医院组织护理查房。
(七)有护理工作例会制度。
(八)有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定期分析讨论。
(九)作好护理资料的登记、统计工作。
(十)医院护理管理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的标准要求。
二、护理技术水平
(一)护理人员三基水平平均达标≥70分。
(二)具有与一级医院医疗水平相适应的护理技术水平。
(三)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理论和护理常规。
(四)掌握常用的护理急救技术、有效的徒手心肺复苏术和急救药品及器械的使用。
(五)掌握消毒灭菌知识和消毒隔离原则及技术操作。
(六)能承担初级护理人员的临床教学,带教任务由护士以上人员担任。
(七)每年有一篇护理工作总结。
三、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一)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85%。
(二)基础护理合格率≥80%。
(三)一级护理合理率≥80%。
(四)五种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85%。
(五)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六)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七)年褥疮发生次数0。
(八)年严重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数≤1
(九)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0
(十)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二级医院护理管理标准基本标准
一、护理管理体系
(一)组织领导 根据卫生部(86)卫医字第20号《关于加强护理工作领导理顺管理体制的意见》的要求,必须建立健全与二级医院功能、任务、规模相适应的护理管理体系。
1、医院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负责制,根据需要设副主任(副总护士长)和护理干事。300张床位以上医院要逐步创造条件设专职护理副院长兼护理部主任。
2、医院实行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或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护士长二级管理,并保证其行使职权。
3、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由院长聘任,副主任(副总护士长)由主任提名、院长聘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由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聘任。
4、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应具有二级医院护理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具有主管护师以上技术职称,应选拔熟悉护理理论及技术,有丰富的临床、管理、教学经验和组织领导能力,勇于开拓创新,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科护士长或护士长担任。5、100张床位或三个护理单元以上的大科,设科护士长,科护士长应具有主管护师以上技术术职称,应选拔具有相应专科护理理论及技术,有一定教学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护士长担任。
6、病房护理管理实行护士长负责制。护士长应选拔具有专科护理业务知识,护理技术熟练,有管理、教学能力的护师担任。
7、护理部、内、外科或重点专科应配备副主任护师,各科室均应根据需要配备主管护师或护师。
(二)人员编制 各级护理人员结构应符合以下比例:
1、全院护理人员应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医师与护理人员之比为1:2。病房床位与病房护理人员之比不少于1:0.4,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不少于1:0.3。
2、护师以上占护理人员总数≥20%,护理员占护理人员总数≥25%。
二、规章制度
(一)贯彻执行1982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有关护理工作的规定。结合医院实际,认真制订和严格执行以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护理制度和各级各班护理人员职责。
(二)认真执行各科疾病护理常规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三)建立各级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有分级培养目标,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医德医风
(一)贯彻执行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中二级医院有关医德医风建设的要求,结合护士素质教育有具体措施。
(二)具有良好的护士素质,仪表端庄,言行规范。
(三)病人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的满意度≥80%。
四、质量管理
(一)有护理质量管理组织或专职人员。
(二)有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有切实可行的达标措施。
(三)有质量标准及质控办法,定期检查、考核与评价。
(四)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确保病人安全。
(五)有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五、护理单位管理 护理单位包括病房、门诊、急诊(科室)、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婴儿室及ICU、CCU等,其管理均应达到:
(一)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清洁与污染区域,基本设备齐全、适用。
(二)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工作有序。
(三)管理要求执行卫生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颁发的有关标准。
分等标准
一、护理管理目标
(一)有护理管理目标、年计划目标率≥90%。
(二)有护理工作发展规划、年工作计划、季安排、月重点及年工作总结。
(三)有护理人员培训、进修计划,年培训率≥10%。
(四)有护理人员考核制度和技术档案,年考核合格率≥90%。
(五)有护理质量检查考评制度,定期组织考评。
(六)定期组织护理业务学习,开展护理查房。
(七)有护士长例会制度,组织护士长夜查房。
(八)有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定期分析、讨论。
(九)医院护理管理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的标准要求。
(十)护理部协调好与科主任、医技、后勤等部门的关系。
(十一)做好护理信息资料统计工作,定期分析、评价与利用。
二、技术水平
(一)护理人员三基水平,平均达标≥75分。
(二)具有与二级医院医疗水平相适应的护理技术水平。
(三)掌握常用护理急救技术,熟悉抢救程序、抢救药品和抢救仪器的使用。
(四)掌握消毒灭菌知识、消毒隔离原则及技术操作。
(五)熟悉掌握昏迷、瘫痪、疑难病症及监护病人的护理。对重点专科及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应经过专科培训,达到与医疗水平相适当的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六)能承担中等护理专业的临床教学,带教任务由护师以上人员担任。
(七)能指导下级医院的护理业务,能承担下级医院护理人员的进修和培训。
(八)具有总结、撰写护理论文的学术水平。每年在地(市)以上学术会议或刊物上交流、发表论文≥2篇。
(九)具有开展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能力。每年完成本院护理新业务、新技术≥2项。
三、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一)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二)基础护理合格率≥85%
(三)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85%
(四)五种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90%
(五)责任制护理开展病房数≥10%
(六)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七)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八)年褥疮发生次数0
(九)每百张床年护理严重差错发生次数≤0.5
(十)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0
(十一)陪护率≤8% 三级医院护理管理标准
基本要求
一、护理管理体系
(一)组织领导
根据卫生部(86)卫医字第20号《关于加强护理工作领导理顺管理体制的意见》的要求,必须建立健全与三级医院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的护理管理体系。
1、医院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根据需要设护理部副主任2名和护理干事1~2名.并创造条件设专职护理副院长兼护理部主任。
2、医院实行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或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二级管理,并保证其行使职权。
3、护理部主任由院长聘任;副主任由主任提名院长聘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由护理部主任聘任。
4、护理部主任应具有三级医院护理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技术职称,应选拔精通护理专业理论和技术,有丰富的护理管理经验,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科护士长或护士长担任。5、100张床位或三个护理单元以上的大科,以及任务繁重的手术室、急诊科、门诊部设科护士长,科护士长应具有主管护师以上技术职称,庆选拔具有相应的专科护理理论和技术,有一定教学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护士长担任。
6、病房护理管理实行护士长负责制。护士长应选拔具备专科护理业务知识,护理技术熟练,有一定教学、管理能力,有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师担任。
7、护理部、内、外、妇、儿科、重点科、急诊科、手术室应配备副主任护师以上人员。各科室均应根据需要配备主管护师和护师。
(二)护理人员编制 各级护理人员结构应符合以下比例:
1、全院护理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医师与护理人员之比为1:2。病房床位与病房护理人员之比为1:0.4。护理员占护理人员总数≤20%。
2、护师以上占护理人员总数≥30%。
二、规章制度
(一)贯彻执行1982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有关护理工作的规定。结合医院实际,认真制订和严格执行以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护理制度和各级各班护理人员职责。
(二)认真执行各科疾病护理常规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三)建立各级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有分级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医德医风
(一)贯彻执行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中三级医院有关医德医风建设的要求,结合护士素质教育有具体措施。
(二)具有良好的护士素质,仪表端庄,言行规范。
(三)病人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度≥80%。
四、质量管理
(一)有护理质量管理组织。
(二)有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有切实可行的达标措施。
(三)有质量标准及质控办法,定期检查考核与评价。
(四)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确保病人安全。
(五)有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五、护理单位管理 护理单位包括:病房、门诊、急诊科(室)、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婴儿室及ICU、CCU等,其管理均应达到:
(一)布局合格,严格区分清洁与污染区域,基本设备齐全、适用。
(二)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工作有序。
(三)管理要求执行卫生部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颁发的有关标准。
一、护理管理标准
(一)有护理管理目标,年计划目标达标率≥95%.(二)有护理工作发展规划、年工作计划、季安排、月重点及年工作总结。
(三)有护理人员培训进修计划,年培训率≥15%。
(四)有护理人员考核制度和技术档案。年考核合格率≥95%。
(五)有护理质量检查考评制度,定期组织考评。
(六)定期组织护理业务学习,开展护理查房。
(七)有护士长例会制度,组织护士长夜查房。
(八)有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定期分析讨论。
(九)医院护理管理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的标准要求。
(十)护理部协调好与科主任、医技、后勤等部门的关系。
(十一)做好护理资料统计工作,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并逐步创造条件达到信息计算机管理。
二、技术水平
(一)护理人员三基水平平均达标≥80分。
(二)具有与三级医院医疗水平相适应的护理技术水平。
(三)熟练掌握护理急救技术,熟悉抢救程序、抢救药品和抢救仪器的使用。
(四)熟悉掌握消毒灭菌知识、消毒隔离原则及技术操作。
(五)重点科室及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应经专科培训,达到与医疗水平相适应的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六)能承担中、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临床教学。带教中专护生应由护师以上人员担任。带教大专能上能下护生应由`主管护师人员担任。
(七)能承担专科进修护士的教学和专科护理学习班讲学。
(八)具有指导、培训二级医院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九)具有撰写护理论文的学术水平。每年在省以上学术会议或刊物上交流、发表论文≥3篇。
(十)具有开展护理科研能力,每年护理科研或革新的项目≥2项。
三、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一)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
(二)基础护理合格率≥90%
(三)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90%
(四)五种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95%
(五)责任制护理开展病房数≥20%
(六)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七)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八)年褥疮发生数0
(九)每百张床年护理严重差错发生次数≤0.5
(十)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0
(十一)陪护率≤5% 三级特等医院标准 三级特等医院其护理管理总体水平应是我国当前最高水平的医院,除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外,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全院护理人员中取得大专以上学历或相当大专知识水平证书者≥15%。
2、医院护理管理或重点专科护理在国内具有学科带头作用。
3、具有独自开展国际护理学术交流的能力。
第五篇:《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实施
《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实施
1997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16740-19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1997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标志 着我国保健(功能)食品的生产、销售、管理将进一步纳入法制轨道。
《标准》对保健(功能)食品做了科学的定义。
《标准》指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 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标准》按照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将保健(功能)食品分成调节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改善记忆、促进生长发育、抗疲劳、减肥等13大类,与卫生部对保健食品的分类协调一致。在技术要求中,《标准》 明确规定:“保健(功能)食品至少应具有调节人体机能作用的某一种功能”,并 对功效成分提出要求:“保健(功能)食品一般应含有与功能相对应的功效成分及 功效成分的最低有效含量”。此次发布的《标准》,使保健(功能)食品的标签更 突出了保健(功能)食品的特点。《标准》规定的标注内容,除与《食品标签通用 标准》和《特殊营养食品标签》规定基本一致外,又增加了“功能成分和营养成 分表”、“保健功能”、“特殊标注内容”等3项内容。《标准》还规定保健(功 能)食品“不得以药品名称或类似药品的名称命名产品”。此外,《标准》还就 保健(功能)食品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以及试验方法做了严格的规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功能)食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 计,我国目前约有各种名目繁多的保健(功能)食品数千种。一些质量低劣、名不 符实、夸大其词的产品混杂其中,一时竟出现过“千鳖过江”,“万参下山”的 势头,使广大消费者真假难辨,无所适从。消费者纷纷呼吁:应尽快规范保健(功能)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为此,国务院有关领导早在19 94年就在国家技术 监督局“关于营养保健食品质量情况”的报告上批示:为了人民的健康,必须采 取严格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技术监督局遵照上述精神,与 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部门和有关专家多次研究座谈,制定了此次出 台的《标准》。它的发布与实施,为扭转我国保健(功能)食品市场鱼龙混杂的局 面提供了法律依据。
从5月1日起,国家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将以《标准》为依据判定市场上所有保健(功能)食品,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进行处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