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发展的永恒主题

时间:2019-05-15 03:3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发展的永恒主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发展的永恒主题》。

第一篇:(新)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发展的永恒主题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发展的永恒主题

松原市油区高级中学

吉林油田高中是吉林省首批办好的示范性重点高中,现有教职员工356人,任课教师272名,其中特教2人,正高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100名,中级教师126名,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有81名,省级骨干教师10人,市级骨干教师51人。

2009年松原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4583”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在市教育局、油区教育处的领导下,在市教育学院和油区进修学校的指导下,按照《松原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我校本着“以校为本、研培一体、管培结合”的原则,确立“以人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师专业成长理念,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核心,以“加强管理、分层培训、建构模式”为主线,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服务教学,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有力地推进了我校的整体发展。

一、强化管理,保证教师研修运行

(一)加强领导,构建教师研修体系

我校领导班子认真学习《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方案》、《松原市(2009——201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4583” 1

行动计划》,《松原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为副组长,科研主任、教务主任和学科部主任为成员的“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专人分管和负责,办公室负责,制定规划,从宏观上把握工作方向,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形成了团结、务实的领导集体。

我们按照“研培一体,管培结合”的原则,建立“三横一纵”教师研修网落体系,学校实行年级管理组负责制,三个年级管理组在业务方面分别对各自九个备课组(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管理构成横向三条纬线齐头并进,原各学科教研组纵向指导本学科三个备课组(高

一、高

二、高三)专业发展,经纬交织构成油田高中教育教学研修网络,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我们感觉纵的方面深入不够,活动开展不到位。为使学校管理跃上新台阶、核心发展力实现新提升,学校转方式调结构,将各学科教研组更名为学校各学科部,学校各年级学科备课组更名为学校各年级学科教研组。改组之后的学科部具有四大功能:教研、科研、培训、课程,重在业务方面统领学科发展。教研组两方面职责:教研、备课。强调教研、备课同步,教、研互补,注重行动研究。校科研处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措施对各学科部进行管理和考核,从而完善三“横”一“纵”的业务研修网络,搭建业务平台,提升全体教师的发展意识、使得各项研修活动深入、有效、精细开展,2

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驱动,激发教师研修热情

首先确定“十二五”期间学校的“1357”办学目标和理念,既一个中心:全市品牌、全省一流、全国知名。三个原则:科学发展、文化发展、可持续发展。五大要素: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优质生源。七项策略: 队伍兴校、管理兴校、科研兴校、办学条件、文化兴校、英才兴校、质量兴校,以此统一教师的思想,确保学校各项活动正确、良性开展。

学校确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学建设“三步走策略”、教师结构“三个梯队建设”、名师培养“五阶段”的“335”发展目标。依据目标学校重新修订了《油田高中校本培训方案》、《名师梯队建设实施方案》、《青年教师培养方案》、《青年教师拜师实施方案》、制定《油田高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方案》和《教研工作计划》。

我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335”目标分近期、中期、远期三级目标。

近期目标:“三步走策略”开创校教育科研活动有效开展的新局面。第一步、用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教科研活动,大力推进《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在广大教师中初步形成教科研意识。第二步、再用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全面实施《油田高中校本培训方案》,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在各学科组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每名教师都具备良好教科研意识。第三步、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实施专业引领策略,请进来走出去,创设出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每一名教师对教研活动有一定的独道理解,都能独立或合作完成各项活动。

中期目标:完善教师结构“三个梯队”创建,扩大学校可持续发展空间。第一梯队、通过教科研活动、专业培训活动、各级大赛历练,推出一批中、青年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成为学校教学主力军。第二梯队、以教育教研活动为载体,培养一批参加工作5-7年的教学新秀,成为学校教学的先锋队。第三梯队、以师徒结对的方式精雕细琢,储备一批工作未满3年的优秀教师做为学校教学的后备力量。

远期目标:在发展内力更加坚实,校本研修能力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的基础上实现育师工程“五段培养”计划,培育一大批松原市、吉林省的名师、专家型教师。育师工程“五段培养”计划12年为一个周期,一年适应,三年成型,六年独具风格,九年成为骨干,十二年左右成为名师。

(三)完善制度,加强研修过程监控

为保证学校研修工作切实有效,不流于形式,我们以制度作保证,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的正常进行。学校重新修订《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制定《油田高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方案》、《油田高级中学教研制度》、《教研活动管理制度》、《课 4

题管理制度》和《教研活动量化积分考核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如学校建立了定期开会、定期学习、定期汇报、定期检查、定期总结的“五定”制度。使研培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学校还建立了年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采取文本和电子相结合的动态方式;档案内容要能体现出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状况,包括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年度专业发展规划及总结、专业发展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

学校建立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主要制度有《吉林油田高级中学教师量化评估方案》、《吉林油田高级中学教育教学奖惩制度》、《吉林油田高级中学教师业务档案细则》、《吉林油田高级中学教师职务评聘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分年度进行。考核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教师参加教师专业发展考核结果,是教师晋职、晋级、竞聘及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是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对潜心钻研业务,有优秀科研成果或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二、分层培训,满足教师研修需求

教师专业发展学修建设的基本目的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师素质提高的基本形式是学习修炼,教师学习修炼的动力源于需求,只有满足教师的需求,才能使教师有旺盛的学习欲望。而教师需求满足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具有针对性,为此我们实行校本实践研修、集中问题 5

指导和远程资源服务相结合,采取了分层培训教师的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全员培训

我们以三“横”一“纵”的教学研究网络为主阵地,以新课程和教育技术为必修课程,采取集中辅导、教师岗位自学、论文交流、教看影像资料等培训方式,组织、督促全员教师学习。培训率达100%,经考试、考核,合格率达100%。通过培训学习,使广大教师更加爱岗敬业,树立了正确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1)新课程培训。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按照省、市继续教育规划,将“新课程通识培训、新课标培训和新教材培训”作为核心内容,扎扎实实的进行培训。我们制定了各项培训计划,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组织本校教师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培训方式有集中学习、岗位自学,每名教师写了大量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同学科教师间经常结合新课标反思自己教学。目前,新课程通识培训和新课标培训已经结束,本学期将将对新毕业教师进一步深入培训。

(2)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插上高效的翅膀。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教学。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水平,学校组织专业人员对全校教师 6

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经过几次专业培训,绝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地使用教学课件,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课件,有些教师课件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学校100多名教师的课件在省级比赛中获奖,学校被评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

2、骨干教师培训

如果把学校比成一座园林,骨干教师就是园中的大树,是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只有他们的根更深、枝更繁、叶更茂,学校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为此,学校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为他们的再学习、再提高创造条件。第一,学校积极争取让更多的有能力教师参加省里和市里举办的各级培训班学习,几年来学校组织100多名教师参加各种科研课题培训和实验。使这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又更上了一层楼,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创造条件,让这些教师走出去,参加省内外各种研讨会,把从长春、吉林、北京、上海、山东、黑龙江等地学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回学校,再传授给其他教师,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第三,提高学历层次,学校组织骨干教师80多人参加东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

3、中青年教师培养

青年教师是学校花园中最艳丽的花朵,也是学校发展的未来。为 7

了这些青年教师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成的长,学校特别成立了“第二梯队教师培训班”,在学校自我辅导讲座的基础上,还不定期邀请省、市专家教授来我校讲学、作课,把最新的教学理念,最先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教师们。例如我校邀请了松原市教育学院六位专家为中青年教师讲学,专家们精心的设计、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教师们受益匪浅。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方面,还是在教学语言和技巧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力的条件。近几年来,在省、市级教学竞赛中,我们的教师有多人次获奖,受到省、市专家们的好评。他们已经成为代表教师形象、展示我校风采的生力军。

4、新上岗教师培训

随着我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教学第一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如果说学校是一片沃土,新教师就是教育沃土上的新苗,他们能否茁壮成长,关系到我们未来的教育事业能否取得丰硕的成果,所以教学新人的培训,就成为我校培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我校采取了“以老带新”的策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每一位教龄不满三年的教师,都要与一位骨干教师结成一帮一师徒对子,并签订“拜师协议书”,师徒共同制定“学教”计划,确定在教学期间共同备课的次数、互相听课的节数,并在每个学期的中期写出阶段性总结。学校每一个学期举行一次“新上岗教师汇报课”,检查

师徒结对的成果,对成果显著的教师采取师徒同奖的政策,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师徒三年协议期满,由学校和师傅共同给徒弟作出鉴定,师徒和约解除。多年来,已有一大批年轻教师通过这种方式的培养,成为教育战线上的优秀人才。

三、构建模式,提高教师研修效率

教师素质提高根在学校,学校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手段是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有其自身的规律性,遵循规律可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实践中,我校主要总结出了“学习奠基、专家引领、临床诊断、专题探讨、反馈提升、科研深化”的基本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研修效果。

1、学习奠基

(1)自我学习。为了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校编印《新课程引领与推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等学习材料促进教师自我学习。学校科研室每月向每位教师下发一份“教育信息报”,内容包括最新的教育信息,最前沿的教育理论,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教学方法等。每期信息后附有思考题,要求教师认真作答并上交,以此来督促老师们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2)外出学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校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教师外出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集体备课等各种研培活动。多次选派教师参加省内外学校组

织的各种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如东北师大附中的“百花奖”教学竞赛、吉大附中的公开课、大庆实验中学的高效课堂教学等。选派教师到外省先进学校学习,去年我校选派50多人次参加上海、西安、济南等地参加课堂研讨、学校教研、班主任培训等活动,今年又组织120人次到山东昌乐学习。

(3)网络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远程教育培训。学校几次组织高一高二教师,利用假期时间进行有关新课程的远程教育培训,培训率达百分之百,今年我们又选派100名教师参加新一轮远程培训。在网络研修中使我们的教师对新课改、新教材的要求有了系统明确的认识,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我校每年投入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成年递增的趋势,今年外派学习投入相关经费80余万元,有力地保障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专家引领

实施教学引领策略,多次邀请省、市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把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传授给广大教师,使我们的老师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教师角色,确立教师和学生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新课程下的新型教师。如2011年10月16日邀请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导师饶从满教授为全校教师做报告:《教师发展的理念与路径》;今年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刘晓明教授将带来报告《教师的心理成长》。我校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建立实习基地合作关系,每年都将有一到两名教授来我校讲学。

3、临床诊断:

学校定期通过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等途径,在不同范围内,进行说课、反思、听课、评课、再反思等系列教研活动,教师在相互评价中查找不足,彼此提高,共同发展。学校每年高考后组织教师做考后分析,组织全校教师结合日常教学、高考复习、高考试题,查找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现在,临床诊断已经成为我校检验教师学习提高和教学实践效果的重要方式。

4、专题探讨:

对于教学诊断中找出的重要问题,我校组织各教研部确定为研究专题,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专门研究探讨,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创新各学科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极大提高了专项问题研究的实效性。

教师专业发展学建设要以校为本,但绝不是封闭的,需要借助兄弟学校的资源,吉林油田高级中、吉林油田十一中学、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共同协商,经教育处批准定期举办“油区教育处所属高中教学合作论坛”暨油田高中“红杏奖”教学观摩课,建立一个站位高、实力强、影响大,紧密而又灵活,友好而又持久的合作群体,每次论坛和观摩课都确定名的主题,各校合作进行研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5、互动、反馈、提升

这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反馈式的研究方式,它为师生互促搭起 11

了一座重要桥梁。通过抽样分析归纳,把结果及时反馈,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互动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也各有特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特点灵活运用。诸如:精选案例式互动、主题探讨式互动、多维思辨式互动、归纳问题式互动。

反馈是为了更好地让老师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有利于调整教学进度、教学策略等。因而,教学反馈的设计就要注意实效性和高效性。比如,我校导学案的全面实施与展开,就是在注重知识的反馈,让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学习领悟的程度,让教师及时了解学情。

正因为有这样的互动、反馈,才有了提升,这种互动反馈模式,对学生,特别是对基础好、肯努力、勤用功的学生来说,更是见到了成效。教师也尝到了甜头,提高了水平,提升了知识的综合归纳提升的能力。

6.科研深化

学校建立教育科研网络,发挥网络职能,提高科研联络员的整体 12

素质,努力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及时、准确、有效地搜集和介绍外校各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为校长的教育教学决策提供咨询,为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提供情报,为搞好学校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出谋划策。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通报校内课题科研进展情况和成功经验,及时指出存在问题,并协同研究,帮助解决,使各课题研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有新的突破,依此推动教师进行业务研修。十一五”期间共计完成各级别课题30余项目,被评为“教育部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吉林省课题研究先进单位”、“东三省先进物理教研组”,现十二五各级立项课题六项。我校教师在承担各种类课题研究中,全校有200多名各级教师参加,教师们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优秀教学设计六十余篇,获奖课件五十多项,使教师们的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力地推进了我校的整体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强教学领导培训,加强校本培训管理,改革培训内容,创新教师研培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深入开展,使教师完成由知识传授型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闯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师教育新路!

四、总结反思,不断萌生新的设想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 13 的根本。它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由被动向主动、由自发向自觉转变。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自发展。第二,团队化。第三,领军型。

教师要成为一个造诣深厚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第一,自发展。即发展的自主性: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自主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设计课程、规划教学活动,以及选择教材时,应有充分的自主性,教师本人必须把外在的影响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必须具有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

第二,团队化。著名学者卡曾巴赫·史密斯曾经说过:“所谓团队,是一群具有互补技能,致力于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员。”团队是一群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每个成员的心中都有相同的目标并为之奋斗。优秀的团队会使每个团队中的成员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与价值。把团队兴旺看做我的荣耀,把团队衰败看做我的耻辱,这样的团队才能更加强大更加持久。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整体提升才意味着强大的战斗力。而每一个团队成员的提升,同时也意味着团队整体的提升。所以,打

造教师专业发展校,是我校永恒的主题,那是因为,教师个人与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有强者教师,才可能有强者学校。个体教师的强强联合,才会有学校的强力教学。

第三,领军型。即知识系统化、能力专业化、人格高尚化。专门知识是构成专业标准的依据,是专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由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教学实践知识组成。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技能。

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专业能力中的核心内容,它包括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学科教学能力等。科研能力和水平则体现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密切结合,是教育教学创新对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教师的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教师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教师的积极情感会产生“皮格马里翁”效应,感染学生。教师的理性人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专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校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在这些方面倾注更多的力量,把教师的专业发展落到实处。

吉林油田高中

2013年11月18日

第二篇: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

浅议检察机关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

丛台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 张利东

检察机关的司法警察,简称法警,是检察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法警依法参与各项检察活动,是法律和司法警察暂行条例所赋予的职责。然而在开展检察工作的实践中,存在着检察官与法警职责不分的客观现象,本应由法警履行的职责,往往由检察官代行,检察院这种越俎代庖行为不仅有悖于法律规定,而且牵扯了检察官的很大精力,影响办案效率,制约了检察工作的深入开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使其履职尽责能力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实现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司法警察专业化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逐步使司法警察职业形成一个拥有共同的专业法律知识结构和独特的法律专业技能,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相关的司法警察工作,保障各项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形成专属于司法警察群体的特有的职业气质。

(一)选任人员专业化

司法警察专业化,首先是人员专业化,要不断提高司法警察的整体素质。一是严把进人关。司法警察的基本素质是: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有献身司法警察事业的敬业精神,有法律专业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有健康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能胜任司法警察工作。二是把好素质关。目前的司法警察队伍,大多是部队转业干部,缺少必要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司法警察的专业化改革,必须从加强对现有警员的教育培训入手,对他们有计划地进行职业道德、法律知识、专业技能等培训。三是把好稳定关。司法警察转行从事检察业务工作或其他工作的现象,导致了司法警察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司法警察实行专业化选任,就是要使司法警察工作职业化,要实行单独序列管理,无特殊情形,司法警察不得被免职调离。

(二)职权行使专业化

司法警察的职权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国家公权力,同时,法律也赋予了司法警察独立执法的主体资格。因此,司法警察在行使职权时,也应当是独立的、主动的、不受干涉的。司法警察要提高自身工作的独立性,保障、配合各项检察工作,必须主动地、自觉地承担其他检察工作任务,将司法警察工作与检察工作有机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司法警察工作的独立性,推动司法警察专业化改革,为检察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警务保障。

(三)评价机制专业化

目前全国检察机关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数检察院都参照办公室等司法行政人员的评价机制,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司法警察工作的特点及工作实绩,不利于激发工作积极性。因此,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司法警察工作作出准确的概括,明确工作标准和考核目标。

二、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的必然性

时代在变,对司法警察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司法警察只有加快自身的改革,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自身发展的必然

检察官职业化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检察工作职权的进一步细密化、专业化,在检察官、书记员等组成的检察工作系统中,各司法人员应各司其职,不得越位,否则就会影响司法效率和公正。从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工作任务、性质来看,也应当紧紧跟随检察官职业化发展的步伐,探索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使司法警察专业化与检察官职业化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二)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正确履行职能的必然

目前,因为对司法警察工作的性质、作用认识不一,使得司法警察的发展常常陷入尴尬的境地。最主要的是大部分人对司法警察的工作性质认识不够。司法警察从事的工作指向的都是服务、保障于各项检察工作,但这并不等于司法警察在检察工作中只能是配角,没有自己的独立性。《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履行职责。”但如何履行却没有明确规定,这就被不少人错误地理解为是一种行政指令,认为司法警察隶属于检察官领导,司法警察的各项工作仅被看成是检察工作的附属性工作,从而影响了司法警察的正确履职和专业化发展。

(三)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司法改革的必然

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扩大,法律分工也越来越细密,这就要求司法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对所从事的司法工作业务精通,技能熟练,具有敏锐的思维品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正是使司法警察对自身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特征加以研究、探索,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的过程,必将极大地促进司法警察队伍的建设发展。

三、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容丰富、涉及关系复杂的改革过程,要与检察机关的整体改革齐头并进,是一个逐步摸索、实践的渐进过程。在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应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一)讲学习,奠定专业化发展基础

加强司法警察的政治学习,是强根固本,搞好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基础。一是坚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上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认识问题;二是坚持改进教育方法,各级领导在工作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人,深入细致地了解人,实事求是地对待人,互相尊重、互相团结,寻求思想教育的共鸣点;三是坚持典型的示范作用,树立身边的榜样,以典型示范教育人、引导人,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强素质,解决专业化发展难题

专业化的司法警察队伍应当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提高司法警察素质,是专业化发展的关键,也是难题。因此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以提高干警素质为重点,在注重量的扩张的同时,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要不断培养司法警察良好的职业技能,使其具备大局意识,忠诚于法律信仰,有高尚的道德品行、坚决果敢的性格气质。要通过提高司法警察的素质来加快专业化发展进程。

(三)定制度,夯实专业化发展环节

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稳步推进的渐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司法警察工作规律和特征的实践、总结,并根据时代的需要,适时出台相关的制度,进一步推动专业化的发展进程。因此要着力抓好制度建设,不断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这是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进程的重要环节。

(四)抓机遇,推进专业化发展进程

检察官职业化的推进带动了检察机关整体的司法改革,也给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遇。司法警察应当积极主动地与检察官职业化改革相对接,充分发挥司法警察职能作用,认真履行好自身职责,为检察工作改革提供优质服务,赢得各部门对司法警察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肯定和支持;同时不断探索、总结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规律,使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符合、适应检察工作的总要求。

第三篇:教师专业化发展

基础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钟潮标2010年10月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我国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这个重心中的核心问题。然而,如何在当前课程改革大形势下把握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呢?

一、课程改革下教师面临新的挑战

课程改革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家、学校、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是必要的、必然的,它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势必将面临新课程的挑战,这必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 革需要的新理念。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教学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即不仅在教学目标上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目标,而且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这无疑要求教师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各种能力的单项训练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师教育目标观的发展。

(2)强调教师成长。教师专业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依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教学工作,而且包括教师专业发展自主,即能够独立于外在的压力制订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和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有意愿和能力将所订目标、计划付诸实施。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这说明,教师专业要从根本上去求发展,今后鉴定教师的重点不在于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论教。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新课程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以学论教”的思想。从而使教师角色发生本质的变化,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由被动的学习者转为主动的研究者,通过教师素质的提高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其次,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新技能。

第一,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探究性教学是教师能力的一个很大挑战,它不但要求能让学生掌握教学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完成这些任务,教师自身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用自己的探究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二,学会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能力。新课程倡导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从接受评价逐步转向到主动参与评价,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主动参与,有助于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形成友好、和睦的关系,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有效地对自己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教师专业不断改进和发展。

第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互依存

没有教师就没有课程改革,没有课程改革也不会有教师专业的长期发展,就象课程研究上的一句名言“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没有教师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实际上,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课程改革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即人的因素和技术的因素。教师专业发展正是课程改革中“人的因素”,离开了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工作不可

能顺利进行,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首先,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的变革实际上是人的变革,没有人自身的主动适应与变化发展,课程改革是不可能实施和成功的。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特别是缺乏课程改革所需要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加上现在教师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对课程改革的前景无法预料,势必使教师难以舍弃旧习惯和旧观念,缺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从而使我们的课程改革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要想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首先必须造成教师专业的发展。

其次,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教师必须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高与教育行为的转变,而这种更新、提高与转变就是教师专业的进步和发展。实施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变化,致使教师专业必须得到改变与发展,教师由原先的“自主型”阶段向“自我更新型”阶段发展,教学生活与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使自己的专业得到锻炼与成长。同时教师的关注也得到升华,更加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持续性与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形成了以关注学生发展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的教育伦理观。

三、课程改革中应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

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师想要获得持续发展,适应课程改革及其新要求,作为一名“学习者”是很不够的,更需要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加以省思、研究、改进,成为一名“研究者”。

第一,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首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原来的方法、思想与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许多新的教育内容又不断地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要求现代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所以,成为一名“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其次,从新课程的要求来看,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已成为课程的生产者、设计者和研究者,要求教师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对自己的教育世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分析,以便对自己的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解释,并发现其中的长处与不足,为课程改革作好准备。这说明教师即研究者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第二,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因分析,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首先,教师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而这种知识是教师本人的一种能力与技巧,因此要在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只能从教师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中得到与确认,靠他人的给予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看,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次,课程改革需要大批的优秀教师与教育专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或者教育专家大致需要经历掌握学科知识、获得教学技能、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等三个阶段。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却不对经验深入研究,其真正价值只能是经验的重复。要想成为优秀教师或者教育专家,需要的是像科学家那样的研究探索精神,主动地、超前地意识到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最后,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形成教育信念的必要前提。教育信念是人们确证、认定、坚信并执着追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是支配教育者教育行为的内驱力。教师要形成自己成熟的教育信念,就必须对自己已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进行审视、反思和辨析,经过自己潜心的理论钻研和探索,坚持自己深思熟虑的教育观念,并不懈地确信、恪守与实践。

四、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成绩效果的判断。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评价适当与否,不但影响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而且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要求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事实上,教师中大多数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希望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帮助他们发展比判断他们工作的等第更有意义。为此,在课程改革中,管理者应注重学校发展的长期目标,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同时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制订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向教师提供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评价要发挥展示、改进、激励的功能,把评价看成是教师展示才华、追求卓越、完善自我、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种评价可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发挥能量达到管理者的目标,并不断地促使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也使教师个人发展需要学校集体需要得到融合,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

再次,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评价强调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是一个长期负责的工厂,工作中的任何成绩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晶,缺少综合评价,就无法全面了解教师的工作表现,无法把握教师的发展倾向和发展需求。

最后,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主张教师自我反思。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课程改革中对教师发展的质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也要求教师自我反思,吸取前面一些错误的经验、教训,建立自我剖析的档案,养成反思的习惯和形成良好的反思技能。这将帮助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得到快速发展。

当然,由于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多方面的活动,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全面地去了解,也不可能靠几个人的力量去推动,因此,在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不是一个运动,也不是通过一时的突击可以奏效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或者说一个专业发展的过程。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应当成为一种新的专业生活方式渗透于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并伴随着课程改革

走向成功。

第四篇: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

浅议检察机关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

丛台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张利东

检察机关的司法警察,简称法警,是检察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法警依法参与各项检察活动,是法律和司法警察暂行条例所赋予的职责。然而在开展检察工作的实践中,存在着检察官与法警职责不分的客观现象,本应由法警履行的职责,往往由检察官代行,检察院这种越俎代庖行为不仅有悖于法律规定,而且牵扯了检察官的很大精力,影响办案效率,制约了检察工作的深入开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使其履职尽责能力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实现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司法警察专业化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逐步使司法警察职业形成一个拥有共同的专业法律知识结构和独特的法律专业技能,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相关的司法警察工作,保障各项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形成专属于司法警察群体的特有的职业气质。

(一)选任人员专业化

司法警察专业化,首先是人员专业化,要不断提高司法警察的整体素质。一是严把进人关。司法警察的基本素质是: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有献身司法警察事业的敬业精神,有法律专业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有健康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能胜任司法警察工作。二是把好素质关。目前的司法警察队伍,大多是部队转业干部,缺少必要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司法警察的专业化改革,必须从加强对现有警员的教育培训入手,对他们有计划地进行职业道德、法律知识、专业技能等培训。三是把好稳定关。司法警察转行从事检察业务工作或其他工作的现象,导致了司法警察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司法警察实行专业化选任,就是要使司法警察工作职业化,要实行单独序列管理,无特殊情形,司法警察不得被免职调离。

(二)职权行使专业化

司法警察的职权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国家公权力,同时,法律也赋予了司法警察独立执法的主体资格。因此,司法警察在行使职权时,也应当是独立的、主动的、不受干涉的。司法警察要提高自身工作的独立性,保障、配合各项检察工作,必须主动地、自觉地承担其他检察工作任务,将司法警察工作与检察工作有机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司法警察工作的独立性,推动司法警察专业化改革,为检察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警务保障。

(三)评价机制专业化

目前全国检察机关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数检察院都参照办公室等司法行政人员的评价机制,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司

法警察工作的特点及工作实绩,不利于激发工作积极性。因此,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司法警察工作作出准确的概括,明确工作标准和考核目标。

二、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的必然性

时代在变,对司法警察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司法警察只有加快自身的改革,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自身发展的必然

检察官职业化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检察工作职权的进一步细密化、专业化,在检察官、书记员等组成的检察工作系统中,各司法人员应各司其职,不得越位,否则就会影响司法效率和公正。从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工作任务、性质来看,也应当紧紧跟随检察官职业化发展的步伐,探索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使司法警察专业化与检察官职业化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二)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正确履行职能的必然

目前,因为对司法警察工作的性质、作用认识不一,使得司法警察的发展常常陷入尴尬的境地。最主要的是大部分人对司法警察的工作性质认识不够。司法警察从事的工作指向的都是服务、保障于各项检察工作,但这并不等于司法警察在检察工作中只能是配角,没有自己的独立性。《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司法警

察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履行职责。”但如何履行却没有明确规定,这就被不少人错误地理解为是一种行政指令,认为司法警察隶属于检察官领导,司法警察的各项工作仅被看成是检察工作的附属性工作,从而影响了司法警察的正确履职和专业化发展。

(三)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司法改革的必然

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扩大,法律分工也越来越细密,这就要求司法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对所从事的司法工作业务精通,技能熟练,具有敏锐的思维品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正是使司法警察对自身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特征加以研究、探索,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的过程,必将极大地促进司法警察队伍的建设发展。

三、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容丰富、涉及关系复杂的改革过程,要与检察机关的整体改革齐头并进,是一个逐步摸索、实践的渐进过程。在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应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一)讲学习,奠定专业化发展基础

加强司法警察的政治学习,是强根固本,搞好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基础。一是坚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上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认识

问题;二是坚持改进教育方法,各级领导在工作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人,深入细致地了解人,实事求是地对待人,互相尊重、互相团结,寻求思想教育的共鸣点;三是坚持典型的示范作用,树立身边的榜样,以典型示范教育人、引导人,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强素质,解决专业化发展难题

专业化的司法警察队伍应当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提高司法警察素质,是专业化发展的关键,也是难题。因此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以提高干警素质为重点,在注重量的扩张的同时,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要不断培养司法警察良好的职业技能,使其具备大局意识,忠诚于法律信仰,有高尚的道德品行、坚决果敢的性格气质。要通过提高司法警察的素质来加快专业化发展进程。

(三)定制度,夯实专业化发展环节

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稳步推进的渐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司法警察工作规律和特征的实践、总结,并根据时代的需要,适时出台相关的制度,进一步推动专业化的发展进程。因此要着力抓好制度建设,不断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这是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进程的重要环节。

(四)抓机遇,推进专业化发展进程

检察官职业化的推进带动了检察机关整体的司法改革,也给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遇。司法警察应当

积极主动地与检察官职业化改革相对接,充分发挥司法警察职能作用,认真履行好自身职责,为检察工作改革提供优质服务,赢得各部门对司法警察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肯定和支持;同时不断探索、总结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规律,使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符合、适应检察工作的总要求。

第五篇:四十九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自查报告

四十九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自查报告

教师专业化工程建设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工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自2002年9月我校被确定为教师发展学校试点以来,以新课程改革为依托,围绕“教师发展学校”创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学习、研究和实践工作;通过几年的发展建设,教师们自我更新主动发展的意识逐步显现。在观念、思想、行为发生喜人变化的同时,我校深入课改,形成了教科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极大的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带动了教育质量的年年新高,从而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今年,在教育局的统一倡导下,创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学校工作全面展开,为了更好的开展创建工作,现结合河北省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评估细则进行自查,并汇报如下:

一、建设规划:

2002年9月,我校在上级领导和首都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教师发展学校”正式挂牌,创建工作开始启动。一段时间以来,通过专题学习研讨,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加深了“教师发展”含义的理解。在首师大教科院宁虹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创建“教师发展学校”的工作思路也逐渐明晰。通过借鉴北京太平桥中学、北京十六中学、北京广渠门中学等有益经验,并在校内展开了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了我校“教师发展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建设规划,明确了我校进创建工作的主要任务。

1、“教师发展学校”创建工作理念:用宁红教授的话来说:教师的发展是当今教育发展大趋势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从教师个体而言,要树立研究意识和主体意识,实现一种充满主体创造精神、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新型教师专业工作方式;从学校的管理来说,要建设一支具有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发展、勇于创作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最终以教师的发展实现学生的最大发展。

2、工作目标:根据创建理念,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的创建,汲取先进教学理念,树立主题意识、研究意识、发展意识,进一步调整教师心理素质和完善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最终以教师的发展实现学生的最大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有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合格人才。

3、在发展规划的制定中,根据创建工作目标,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纳入了学校整体规划,制订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展规划。规划中任务不够具体,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学校针对岗位为每位教师制定的和未来三年发展的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但任务具体有待完善;学校教师都建有个人成长档案,其中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不够明确、具体,有的教师内容较少。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学校注重教师心理的疏导,但教师个人心理知识学习计划涉及较少。

二、组织领导

在组织领导中,我校设有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主抓的领导小组,按照整体协调,分工合作的原则,确定了教务处、年级组、备课组、学科组的职责和任务,做到职责分明,任务具体。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定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理论,牢固树立了教师专业成长理念,和教师岗位终身学习的理念。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的认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创建工作中,从管理制度入手,做到了日常管理有序、高效,管理资料项目健全、归档合理。创建工作融入学校日常管理,月度有检查、学期有总结、学年有评价、考核、奖惩。在2010年的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创建中,我校将设立独立的研修处,选派业务能力强的专职研修员负责此项工作,并设立相应的例会活动,以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

三、运行保障

1、硬件建设:环境与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环境有助于人的健康成长。根据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自2003年起,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学校基础设施、校园环境、教学设备有了跨越性的发展。新建一个标准田径场,并成功承办了唐山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2004年,学校又新建6个高标准篮球场承办了唐山市中学生篮球赛。同时建成一个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科技艺术综合楼。图书馆面积近800平方米,现有藏书50000余册。以此同时,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微机教室的电脑不断更新,并与教育局连接,形成资源共享,使师生能够随时上网学习。学校还建有网络控制中心,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电脑,建成校园网,理、化、生实验室全部安装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演示设备,学校设有多媒体教室一个,会议室、图书馆等处都装有多媒体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有全体教师集中学习、组织公开教学等活动。此外,现已有28个教学班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所有设备都能通过Internet网实现网络教学。

2、经费保障:学校支持教师的各类培训学习,每年都组织有关教师有针对性的外出学习或聘请专家来校进行专题培训。此项开支每年都在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以上。同时学校定期开展校本主题教研、培训,累积培训时间都在60个学时以上。

3、专家引领:在教师发展学校创建之初,首师大教授张京、宁红、周玉荣、王海燕等人在2003年中先后5次专程来我校进行实地听课、专题讲座、开展问卷调查、与大家一起过教师发展日。据统计,在创建教师发展学校工作中,仅半年多的时间里,已安排听取专家讲座17场,专家听课、评课累计达60余节,专题研讨会、交流会20余场,专家参与10余次,参与集体教研会6次。2003年暑假我校组织教学领导和骨干教师、学科组长15人,参加了在首都师大举办的“教师发展学校研讨会”。会与历时4天,北京太平桥中学、丰台东铁营一中、石家庄28中等众多先期建立“教师发展学校”的领导,学者介绍了自己的经验,我校李冬梅等5位教师所写的专题文章获得了交流。

四、制度建设

1、继续教育制度:

我校教师队伍优良,专任教师学历达标100%。并积极鼓励教师岗位学历进修,现有15人参加了研究生班的学习。继续教育工作有专人负责,建立健全了教师全员岗位培训制度,每年的继续教育参训率和考核成绩的合格率均为100%

2、教研制度: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确切地说,就是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的支持教与学的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改革的力量。过去我们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自治和个人发展,如今,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当强调同伴互助和合作,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为此我们建立了“三级”教研管理体制,即组级教研,年段教研、校级教研。逐步形成了以科研带教研,教科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每月定期开展各种形式教研活动,累计活动时间在10学时以上。并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效果进行详细记录;在活动中,我们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教研过程中,使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常规工作的教学研究效果逐渐显现。

在校本教研实施之初,为了尽快形成科学的校本培训、教研体系,学校与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高校教授张京、宁红、周玉荣、彭贤智、钟少春、刘茂森等人专程来我校进行实地听课、专题讲座。从2006年至现在的4年间,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到首师大、广渠门中学、石家庄28中、衡水中学、江苏的洋思和东庐中学等20余所学校进行参观学习、教学研讨,已累计投入近12万元;通过对成功经验的消化吸收,老师们明确了课改思路,优化了课堂结构;在借鉴洋思经验和专家的指导下,学校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中心,开展并实施了“五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即课前简单的回顾、目标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检测、小结;并相继推出了“堂堂清”和“讲学稿”;在课上师生共用讲学稿,教师讲得精,学生练习的多,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在校本教研实施以来,教师们在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中,拓宽了视野、激活了思维、萌生了发展的意识、产生了付诸行动的愿望;写出了大量的教学随笔、个案反思、课堂实录等,记录下自己发展的点点滴滴。

3、科研制度:以科研为先导,形成教科研一体化。

学校坚持全新的办学理念:做发展型教师,创和谐化校园。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确立了以“教科研为先导,全面促进学校发展”的战略思想,深化了课程改革。在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多次聘请有关专家就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模式、教科研一体化的校本研修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与当前教研模式相结合,确立了以科研带教研,教科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

几年来学校还承担了河北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实践研究》、省电教馆《信息技术与初中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和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体系研究》子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数理化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增强了教师团结协作意识,提高了教科研能力,更实现了教师从教育者身份向教育和研究者双重身份的转变。

艰辛的探索获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2007年以来有6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级优质课、论文教案评比中获奖,其中,刘晓新老师的教案在全国教案与案例评比中获三等奖;李志侠老师所讲的《重力》录像课被收录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用书光盘中,并获全国物理评课二等奖;高艳秋老师的《男孩女孩》一课获得河北省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唱响自信之歌》一课获得三北地区政治说课评比一等奖;王玉静老师在第五届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朱静军老师获二等奖;钱红英老师在第六届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中获二等奖;李艳菊、杜燕平老师在第七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中同时获得一等奖;有9位教师的论文或教案获国家级和省级的奖励。

4、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认真开展二次培训。

我校有骨干教师16人,其中省级1人,市级3人,区级12人。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坚力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质量增长点、引领突破点、发展支撑点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探索和推进骨干教师培训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学校贯彻落实进校有关骨干教师培训的指示精神,在广大教师中广泛开展骨干教师“带徒工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根据学科教学任务,坚持开展“示范引领课”活动。一年来,骨干教师共结成18对师徒对子,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同时,相互学习互相借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省定教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中,我校严格按照进校的部署,针对各自学科如何体现艺术性,做了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历史等5个学科的辅导讲座,指导做课达26节次。

学校的诸多培训大多采用校本教研的方式进行,在教研中我们围绕高效课堂这一主题认真研究、备课,深入反思教学各个环节,形成共用教案、共用讲学稿,以学科为单位上传校园网,实现了资源共享。

5、不足之处: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创建过程中,我校不断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把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平时的教学量化之中。但对照省评估标准,我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还不够全面,还没有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等级册,教师的动态管理的可操作性还有待提高。

五、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现有教师198名,其中专任教师144名,中学高级教师25名,一级教师84名,本科学历95人,专科49人。拥有语文学科省骨干1人,政治、历史、学科市级骨干2人。教师队伍优秀。

在教师专业发展创建中,我们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具有主体创造精神、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新型教师队伍。操作过程中,除了转变思想外,重要的是找到教师发展的切入点,对发展过程加以适时引导,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师发展思想相互融合,激发了教师朝着专业化、研究性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把教师发展学校工作引向深入。

(一)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网络,随着校本教研工作的不断深入。校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分析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校本培训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出发点,提出以教导处为龙头,以教研组为依托,以骨干教师为引领,以科研为推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全面铺开,实现互动双赢的校本教研、培训管理运作模式。实践证明,这些制度的建立,极大的促进了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创建工作和课改的深入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二)加大教师基础培训力度,推进进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的发展首先是以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为前提。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别是知识修养,学校从课程改革学习实践入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每学期确定一个主题内容,分年级集体读书学习,除此之外,教务处要求教师每学期读一本专业书籍,每月读一本励志书籍,所有阅读内容都撰写读书随笔;为了教师有好书可读,学校购进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并设立教师读书日,让学习成为教师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朱永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周宏、刘京海的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李镇西、霍懋征的教育教学案例,成了教师们案头手边爱不释手的读本,读后感交流更是一道老师们愿意享用精神大餐。一年来,学校利用开学前和放假前的时间组织开展了读书交流会4次,优秀反思、心得评比4次,教师上交的各种学习体会、新得已有700余篇。

2、改变教研模式,活化培训内容:传统的培训,形式上大多是讲座辅导,内容基本是从理论到理论,教师最渴望的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之中却无法得以实现,成为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我们首先组织教师从记录课堂教学实例开始,找闪光点,找不足,然后集中讨论,形成最后可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思路,再进行课堂实验。在教学实录的记载上,除了听记同行的教学外,更要求教师记录自己的课堂实录,以利于改进教学状况。教务处则把每次的案例研究、课例研究、叙事研究等活动详实记录存档,把有代表性的内容上传校园网,达到了资源共享。如今,“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已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旋律。我们将培训地点设在课堂,广泛开展课堂诊断,一边教学,一边研讨。由培训者先亲自上课,然后结合实践讲理论,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为了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搜集课例,学校分段抓起,组织教师先讲,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培训者亲自走上讲台,组织教学,进行即席指导,引导教师讨论,让课堂变成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场所。

3、搭建练兵平台,广泛开展 “教师公开课”活动。

我校一直倡导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武装自己,教师更应该在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武装自己的同时用科学的发展观来锻炼自己,因此,我们以课堂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操作平台,积极开展课堂练兵,让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能力。

4、加强骨干教师、学科组长的培养力度,实施名师工程。

(1)每学年安排6学时,组织教师参加校内组织的新课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培训,及时让教师获取教改前沿的经验,使教师少走弯路,快速提高。

(2)每年学校通过组织评优课、说课、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教学叙事等评比活动,通过青年教师汇报课,年轻教师特色课、资深教师示范课,全方位出击,推出一批校级优秀教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出市、省级乃至国家级名师,扩大现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数量。营造人才培养的氛围,加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逐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以名师带名校,以名校带名生。目前,我校的周彩秀、甘彩云、陈国荣、严丽敏等已成为我区的名师。(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吸收营养,强化队伍素质。学校每年都要在教师外出学习上投入资金,派骨干教师走出校门,到各地去学习、考察,获取更多的信息,聘请有关专家来校开展专题培训。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5、不足之处:在专任教师的学历中,我校尚有49人为专科学历,这些教师已全部参加了学历进修,预计在三年内可达到本科;再有,有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前瞻性较差,目标的达成度不高;其次,教师学历专业与学科对应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有的学科人数很多,有的学科人员不够用,因此部分教师没有达到“学用一”要求。

六、示范辐射作用发挥及办学特色:

1、学校坚持“做发展型教师,创和谐化校园”的办学理念。大力推广实施“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立成才“的四自方针,趟出了一条“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教师有特长,学生有个性”的办学之路。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确立了以“教科研为先导,全面促进学校发展”的战略思想,深化了课程改革。学校与教师进修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聘请有关专家就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明确了课改思路。推出了“堂堂清”课堂教学模式,在课上使用师生共用讲学稿,教师讲得精,学生练习的多,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学校还承担了JIP实验、心理实验、计算机与学科整合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增强了教师团结协作意识,提高了教科研能力。

2、几年来,学校按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派出优秀教师到兄弟学校支教交流;每学年都要承办教研室组织的教师教学比武活动和集体教研活动;连续两年承办唐山市教材培训任务;

3、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几任校领导及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被社会誉为开平名校。学校先后被评为 “河北省政治新教材实验先进单位”、“河北省绿色学校”、“唐山市普九工作先进单位”、“唐山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唐山市体育先进学校”、“唐山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唐山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单位”、“开平区素质教育示范校”、“开平区中考先进单位”、“开平区校园建设示范校”。确定为“中央教科所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实验基地”、“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4、不足之处:学校虽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按省评估的B17-B21项目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如学校没有派出优秀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教师讲学团开展讲学活动,也没有教师被聘为市级及以上培训项目的主讲教师或报告人;向其他学校进行成果的辐射与示范指导只停留在公开课的范畴;很少开展校际间的结对子互助学习活动等。

以上是我校对应省评估标准自查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创建工作有关文件的学习,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清醒的看到我校创建工作的不足。今后,我们将以评估标准为依据,从制度建设入手,细化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量化考核,完善教师培训的组织和管理,进一步增强团队提升意识,发挥骨干辐射作用,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大发展。

唐山第四十九中学 2010年5月6日

二、构建学校发展新思路。

1999年我校被授予省示范学校的五年间,中山小学不负盛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人为本,改革创新,规范办学,以教育创新拓宽办学思路,以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以教科研扬长办学特色,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学科整合,以调整校园格局优化校园环境,以规范办学行为创人民满意学校,使学校办学有新思路,成绩有新突破。探索出了一条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全面发展与特色发展新思路。

深化学校改革 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两个环境”(校园环境、教育信息化环境)、“两个队伍”(干部、教师)、“两项工作”(教育科研、课程改革)建设,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学校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一、全力优化两个环境

校园环境优化与教育环境信息化是体现一个学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我校近几年让“两化”的美好蓝图变成如今的现实。

1、“争前扩后” 拓展学校空间

2000年下半年,学校出资70多万元,收购校门前房产局三层宿舍楼的地基,净增校园面积800m,投入近500万元,建成近5000m综合实验大楼。拆除学校后面校办工厂,增加校园面积1000m,投入近80万元,建成1200m教学楼。2006年利用暑假期间投资80万新建实验教学楼,三楼的建成,为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学校现代化教育,拓展学生活动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2222、致力优化校园 育人环境

为了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学校投资近100万元,对原水泥操场、球场、跑道进行了改造,从而实现了跑道、球场塑胶化,净化、美化了校园。

3、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

近五年来,学校步入了信息化教育发展轨道,创建了完善的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体系和管理体系。

学校有5个网络教室,一间电子阅览室,两间多媒体投影室。拥有电脑300多台,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成1000兆校园网、校园局域网、远程教育网,并完善教学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广播演示系统,全校基本实现了网络教学。

二、建设高素质的干部和教师队伍

我校把两个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两大主题,抓牢抓实。

1、廉洁创新的领导集体

我校领导班子有6人组成,其中党支部书记1人、正副校长5人。班子成员大专学历为100%,平均年龄42岁,是一个结构合理、团结、务实、廉洁、创新的领导集体。

(1)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促改革创新

学校领导班子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学校教育发展当作学校工作的重点,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学习,一手抓作风转变。每人每年写读书笔记4万字,中心学习组发言20余次、轮流上党课多次。

班子成员在促进学校发展、不断攀高的事业中作出自己的贡献。2003年学校党支部被评为黄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朱知慧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王志娟被评为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夏玉宝、曹竹等被评为黄石港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这些正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体现。

(2)创新学校管理 增强内部活力

2001年以来,我校坚持长远目标与落实目标相结合,突出目标管理;确立教师的主人翁地位,落实民主管理;以管理评价体系和各项制度为标准,强化过程管理;以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情感管理。并卓有成效,2004年被授予黄石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2、德教双馨的教师队伍

我校以“强素质,抓改革”的思路,造就了一支德教双馨、市内、省内有影响的名师,大面积培养出了教学、教改、科研综合素质一流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1)修师德 铸师魂 一是定期举行师德报告会。学校聘请湖北教院教育心理学专家王文教授给教师作心理辅导讲座,邀请省级督学,原教委主任陈泽民和“全国十佳教师”王月娥到校分别作了《教师的风范》和《情系库岛的孩子们》专题师德讲座,“教书育人、人为师表”是教师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使教师对职业道德内涵有了进一步理解。

二是经常开展师德演讲。党支部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颂师德、塑师形、铸师魂”和“神形秀美、仪表端庄”的师德演讲比赛活动,同时,让朱知慧、胡细静等多名市、区育人能手介绍自己育人经验,实现了教师间师德建设校本资源的共享。

三是建立保障机制,在师德建设中把“严格要求、推行人性化管理”作为工作重点,签订师德规范承诺书,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十不准》,推行人性化管理。领导与教师谈心,教师与学生交心,打造平等、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

(2)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实现教师一专多能

学校在教师专业管理上坚持“一个转变,一个提高,两个适应”的指导思想,着力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让其适应现代教育特点,适应课改的发展要求,学校形成了一批以科研型为主干的教师队伍。

在教师专业水平方面,学校以“四双”(双学历、双证书,双学科、双成果)为目标,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开展信息技术、网络知识、英语(外教)的校本培训活动。目前,青年教师能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熟练地运用网络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教师计算机考核合格率达95%。

确立了教师发展目标,开展“四个活动”,即:读一本专著,写一篇论文(发表),上一节研究课,实践一个课题;在课改中全员实践,共同促进,在课题研究中,构建教师教科研一体化网络,实现了人人有课题,个个能研究,年年有成果的目标。

三、深化教育科研,落实课改目标

近几年,随着21世纪现代教育的发展,学校教科研和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科研成果——民俗体育进课堂。已形成了学校又一办学特色。

1、走科研强校之路

(1)建立学校教科研网络。学校加强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在省、市教科所、教研室的指导下,我们聘任了一批重点院校的教授专家为我校教科研导师,建立了学校教科处、各学科教研组、各年级教研组纵横互动的教科研体系,形成了共同参与的教育科研格局。

(2)实施课题研究。2000年以来,学校承担了教育部劳动课题《优化劳动课堂教学结构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课题实验研究、省体育课题《体育大课间——‘三操’实验》和省级龙头课题《读写量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省活动课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的课题研究。

2002年以来,学校又承担了省级实验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教育部“十五”重点实验课题、《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综上课题分别结题并获得成果奖。

(3)加强实验与研究指导。

第一,为提高课题研究实效性,实现“以研导教、以教促学、研教结合、不断深化”的目标。学校先后请中央教科所张芃主任,省教研室胡明、胡济良、郎盛新,省教科所李文鹏、华师大教授涂艳国等专家到校进行专题指导,并聘为导师。

第二,重视三个联系。即:课题组实验老师把课题实验与促进教学方法改革相联系;把课题实验与研讨课相互联系,龙头实验课题与相关辅助课题相互联系。

第三,要求课题组老师写好三个报告,即案例调查报告,研究实验报告和“操作准备、操作要点、操作过程、操作说明”四个实验操作研究分析报告。

第四,加强论文交流。2001年以来,学校有80多篇论文在有关报刊上发表。

(4)教科研成果丰硕。

全省体育科研课题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行。为了弘扬民俗体育艺术文化,推进课程改革的发展,促进学生素质提高,我校承担了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验研究工作。确定“三舞”(舞龙、舞狮、舞扇)作为学校子课题研究。经过三年的实验与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形成了民俗体育科研特色。今年5月16日我校承办了全省学校体育科研课题暨成果展示研讨会,中央教科所张芃主任、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李永亮主任(常务秘书长)、《人民教育》杂志社刘然主任、记者赖配根、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曹卫民主编、省教研室主任胡明、天津教科院教研员董金昆,以及各地市州有关领导、专家200余人参加了研讨与成果展示活动。

这次研讨会是一次空前的成果展示盛会,与会专家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教育杂志“第22期”即将刊载的《创造个性而和谐的教育》专题报道,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刊载的《别样的精彩》图文并茂,长篇报道我校这一科研成果。同时专家们认为民俗体育引入课堂,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良好兴趣,陶冶了情操,发展了学生个性,开发了学生潜能,促进了现代体育与民俗体育的和谐发展,对促进学生身心终身发展,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结向上的民族品质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005年在《人民教育》第20期发表了董国民和吕老师撰写的科研论文《传承民俗体育文化,放飞孩子快乐童年》,再次展示素质教育,教育科研在中山小学结出的累累硕果。

2、课程改革稳步推进

2002年开始,我校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转变教育观念入手,认真实施新课程改革。

下载(新)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发展的永恒主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发展的永恒主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语文·模块六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广大语文教师是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主体。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本模块将讨......

    新教师发展工作计划

    新教师发展工作计划1 一、专业现状思考自学习小学教育这个专业开始,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现在正式加入教师这一行列。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能认真学习......

    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理念(共5则)

    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理念一、关于教师角色 教师是“向学生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1985年《......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心得

    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心得(一)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专门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

    教师专业化发展总结

    教师专业化发展总结 通过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理论得到提升,自己专业文化水平有所提高,而且不断更新了知识,更新了教育观念,优化了课堂教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

    新思想引领 专业化发展

    新思想引领 专业化发展 积极打造研究创新型骨干教师群 台儿庄区马兰屯镇林桥小学 林桥小学创建于1958年,现有教学班19个,幼儿班3个,在校学生1069人,教职工57人。学校占地面积21......

    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我镇1所中心校,下辖平所小学、坝芒小学、百岁小学、岑龙小学、凉桥小学5所教学点,全镇学生1275人,39个教学班,共有语文教师39名。其中男教师14人,女教师25人;50......

    教师专业化发展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 心得体会 坪地民族中学 王立富 时间:2014.8.22 2014年8月20日全体教师在坪地民族中学参加了有由舒洪沫老师主讲的《新时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为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