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03:1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肃南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肃南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篇:肃南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肃南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培育以农为生、以农为根、以农为本的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当务之急。为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形成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根据《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甘农牧发„2013‟18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的人才观,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方针,紧紧围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以提高农牧民素质和增强农牧业生产技能为核心,以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有利于促进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新型职业农牧民为目标,以资格认定管理为手段,以政策扶持为动力,积极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制度。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创造有利于新型职业农牧民发育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务农骨干农牧民教育培训,增强农牧民群众政策法规意识,提高农牧村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激励有志青年和农科学生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推动形成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实现农业农牧村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㈠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原则。以绿色畜牧提质增效工程建设和农牧业生产经营为培训目标和主要内容,财政全额保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全力推进。农、林、畜牧部门要将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快建立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主体,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协会、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科研教学推广部门为补充的多元参与的工作格局。

㈡坚持“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的原则。建立健全培训评价、考核、激励和监督机制。积极整合涉及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的各类资源,协调落实“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计划”等国家和省、市培训项目,对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资金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使用、统一考核,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㈢坚持“服务产业、按需培育” 的原则。以农牧业产业发展需求和满足农牧民群众经营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牧民首创精神,先行开展试点、注重培育效果和打造先进模式,适时、适地、适才开展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积极总结、推广农牧民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农牧村技术能人的带动效应,以农教农、以牧促牧,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促进农牧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现代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坚持和完善组织-2

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其收入明显高于当地农牧民外出务工的收入水平,为加快新牧区建设、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奠定基础。

五、培训对象

新型职业农牧民应是以农牧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生产规模和资金投入,收入主要来源于农牧业的从业者,能够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开展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要把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农副产品加工者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六、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以提高农牧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和技能为重点,以发展思路、政策法规、实用技术为主开展培训,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制度

1.加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基地建设。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加强教育培训条件建设,确定1个县级公益性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机构,以综合性试验示范基地为基础建成1-3个实训基地。各乡(镇)结合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按照基础条件好、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的标准,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建成1-2个实训基地。

2.科学设置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内容。围绕农牧业产业发展需要,认真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分产业研究提出新型农牧民能力素质要求;针对产前、-4

4.积极探索创新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模式。针对不同产业和农牧民需要积极探索不同的教育培训模式。一是依托各类示范基地指导培训。根据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实际,规范培训流程,大力开展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实验示范推广和技术信息服务。强化科技示范点和示范基地科技信息集散效应和培训职责,辐射带动周边农牧户,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使其掌握农牧业生产关键技术,提高从事农牧业生产的能力和经营水平。二是发挥远程教育作用借力培训。充分利用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建立完善集教育培训、科技普及、推广服务和信息传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系统,积极开展远程视频培训。三是整合培训项目资源引导培训。积极争取“阳光工程”、“星火科技培训”、“雨露计划”等国家和省上的培训项目,通过培训项目建设推进培训工程深入实施。健全完善对口联系帮扶机制,做好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四是联乡包村挂项指导培训。围绕百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繁育行动、草地畜牧业示范工程等科技示范项目,健全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强化农牧业科技指导。全面落实专业科技人员联乡包村挂项,实行技能培训服务联系卡制度,开展技术服务指导。

(二)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牧民认定管理办法

1.制定管理办法。从规范培训管理制度、健全培训评价体系、加强培训督查考核入手,根据产业发展水平和生产要求,分产业研究提出以知识技能水平、产业发展规模、生产经营效益为主要内容的新兴职业农牧民认定条件和认定标准,建立健-6

育领导小组,在县农牧委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具体负责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相关部门联合推进工作。成员单位结合本部门的职能,抓好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根据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状况,分解落实培训任务。各乡(镇)从实际出发,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强化工作落实。农牧部门是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此项工作纳入本部门重点工作,落实相关任务。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实践,大胆创新。要充分发挥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工作中的作用,确保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工作取得实效。各乡(镇)、各责任单位每半年要对培训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自查总结,并及时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三)加强政策引导。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牧民,要在土地流转、财政支农和惠农政策、金融、保险等方面给予扶持,并制定具体办法。积极整合涉及农牧村人才培训的各类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政府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对发展细毛羊改良、肉牛肉羊养殖、现代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技术技能的培训,实行项目制管理。统筹国家和省上的培训项目,重点工程与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项目对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四)整合培训资源。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师资等教育培训资源,改善培训条件,完善培训功能,提升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要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破除条块分割的培-8的积极性,增强多方重视培训、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及时报道培训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成功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推动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附件:

1、肃南县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肃南县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乡镇、村工作职责。

0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农牧委主任县人社局局长县发改委主任县财政局局长县总工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 县妇联主席团县委书记县科技局局长县旅游局局长县环保林业局局长县农牧委副主任、兽医局局长 县农牧委副主任、扶贫办主任 县农牧委副主任、水务局局长 县农牧委副主任、农机局局长 县供销联社主任县农牧委副主任、农广校校长

丑生荣 皇城镇政府镇长 朵拥爱 马蹄藏族乡政府乡长 安辉明 康乐乡政府乡长 贺前宏 白银蒙古族乡政府乡长 钟向辉 大河乡政府乡长 巴玉霞 明花乡政府乡长 马柏林 祁丰藏族乡政府乡长

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委,贺卫国、贾生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许万隆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工程的规划编制、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检查考核等工作。

肃南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单位、乡镇、村工作职责

一、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1.组织部负责全县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农牧委考核评估等工作。

2.宣传部负责全县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的新闻报道、舆论宣传工作,以强大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

3.人社局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配合做好职业农牧民技术职称评定和培育师资的教育管理。开展新生劳动力就业技能、在岗技能提高、自谋创业等培训。

4.发改委配合县直部门和乡镇做好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的立项争取工作。

5.财政局负责培训经费的预算安排、支付、使用、监督工作。

6.总工会、妇联、团委发挥基层工、青、妇组织的作用,积极搭建新型职业农牧民的培训、培育平台,动员青年农牧民积极创业发展,成为新型农牧民的骨干队伍。

7.科技局负责全县“星火科技”培训工作,开展农牧民科技致富能人、农牧村科技服务人员等乡土科技带头人培训,负责“科技特派员”的选派管理。

8.旅游局发挥全县旅游行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牧民的培训工作。

314-

第二篇:大荔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大荔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形式,加速现代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全县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根据《陕西省农业厅财政万关于下达2015年农业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陕农业计财【2015年】136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以农民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坚持“政府主导,基地牵头、各方配合,突出技能、系统培育,注重实效”的工作机制,围绕“瓜、果、菜、畜”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服务业,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育,提高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培育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满足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全县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根据我县农业发展需求,围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等,开展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培养具有高难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较强的农业生产经营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业建设要求,掌握农业生产知识及技术,能从事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应用型,完成60名职业农民培育任务。

三、培育对象、内容及方式

(一)培育对象:一是年龄在16至55岁之间,二是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三是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四是农业职业特征鲜明、经营规模大,主体地位明确、从业稳定性高;五是从业稳定,创业激情高,热爱农业,并有志于终身投入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

(二)培育内容:根据农业不同岗位和不同产业,结合《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大纲》,按照专业化、技能化、标准化的要求确定培育内容,主要包括岗位专业知识、相关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与能力要求、政策法规、经营管理和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

(三)培育方式:一是将财政投入、系统培训、专业指导、产业扶持、自我发展紧密结合,实现职业农民培育一条龙服务;二是将培育活动与农时季节、关键环节、主要技术、生产实践、农民需求紧密结合、让职业农民在产业链中培育;三是将成人教育、田间办班、远程教育等紧密结合,满足不同类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际需求;四是将培育机构、农技推广机构、现代农工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紧密结合,让职业农民再生产职业中成长;五是将专家教授、专业教师、农技人员、乡村能人,培育对象紧密结合,组织技术人员与学员结对子,切实增强职业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

(四)培育能力

加强培训过程管理,确保每个培训环节按要求组织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加强培训班管理,由班主任做好日常管理,建立班委会引导学员自我管理。制定培训计划、教材教案、师资信息学员台账(信息)

(五)培训地点

项目实施地点在大荔县就、羌白镇留村益农专业合作设。

五、统筹大荔县农业局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建立职业农民指导教师库,依托教师团队进行帮扶指导。组建指导教师队伍,促进技术人员和职业农民结对子,定期有重点的开展指导,帮助职业农民在发展产业中不断成熟壮大。

六、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落实培训任务。制定并上报具体实施方案。选拔培训对象,确定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学员和师资库,征订编印培训教材。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认定办法和扶持政策,建立信息服务平台。

(二)实施阶段

结合我具有农业产业分布特点,认真抓好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服务、异地交流、技能鉴定、跟踪问效等每一个培育环节,完成培育任务和评估考核及新型职业农民认证工作,并建立完整的培育档案资料,切实保证培育效果。

(三)总结阶段

组织相关部门对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提炼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模式、新典型,剖析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创新培育方式方法,打造具有本县特点的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项目要求,确保培训质量,2015年大荔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建立完善的培训机构,袁三虎校长总负责,成立了教育培训小组,明确工作小组组长、成员、联系方式及工作职责,要求工作小组做到相互协作、积极配合,全面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二)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

根据全省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新要求,及时充实培训内容。在培训形式上,结合农时季节和农业生产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农学结合、田间课堂、实践培训等形式。保证培训效果,切实促进增收。

(三)加强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宣传,营造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农民踊跃报名参加培育;要及时发现、总结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树立农民创业就业的成功模式,大荔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积极成效。

第三篇: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费管理办法

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新兴职业农牧民培育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提升农牧民综合素质,助推农牧业农牧区发展,助理农牧民收入增加”为总体目标,以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和引领带动型四类职业农牧民为主要内容,培育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讲诚信的新型职业农牧民,使其成为我省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主要力量。新型农牧民培育项目按照“政府推动、部门管理、机构培训、农牧民受益”的总体思路组织实施。

第三条

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资金(以下简称项目资金),是指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的用于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认定及扶持的项目资金。

第四条 整合相关涉农培训资金,集中用于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加快农牧业发展转型升级、促进农牧民收入增加、为现代化农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第五条 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项目,由市农牧局组织实施。市农牧、财政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认真组织项目实施。

第二章

资金来源

第六条 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和省级财政资金安排的资金。

第七条 按照“统筹使用、分类培训”的原则,统筹使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重点培育生产经营型和引领带动型职业农牧民,兼顾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牧民。第八条 培训补助标准。按照省、州、市关于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的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依据职业农牧民类别、培训内容、专业课程设置需要确定具体补助标准,实施差别补助。

第三章

培训机构

第九条 市农委根据培育任务的需要,研究制定培训机构确定方法及程序,选择与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结合紧密的培育机构和实训基地。培育机构以农广校、农技推广、农业院校、农业科研等公益性机构为主,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大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社会培育机构广泛参加。

第十条

通过实地查看、组织会商或专家评估等方式择优申报。

第四章

资金使用

第十三条

省农牧厅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农业人口规模、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要求等因素将中央和省级培训任务一并2 切块到市,市级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补助标准和任务,及时做好资金下达任务。市级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补助标准和任务,及时做好资金下达工作。

第十四条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投标等形式确定的项目,按双方培训合同执行。

第十五条 鼓励创新资金拨付方法。为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在培训任务和培训机构确定后,预拨不高于50%的培训经费,待培训任务全部完成,并经本级农业部门组织审核验收合格后及时拨付剩余培训资金。

第十六条 项目资金用于农民课堂培训及实训、参观交流、聘请师资、信息化手段利用等支出。

支出范围主要包括:聘请教师、技术指导员开展课堂培训和实践的相关支出,如教师授课费、技术指导员误工费、食宿费、交通费等;补助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相关支出,如参训学员的食宿、交通费、学习用品、培训教材(资料)、教学耗材、实践用具等;培训机构用于组织实训和参观交流的场地租赁、电脑网络租用及与培训直接相关的招生宣传、档案管理及后续跟踪服务等的支出。培训补助资金不得用于新型职业农牧民职业教育学杂费补助和与培训无关的支出,不得用于培训机构的基本建设、购置固定资产,不得以现金形式发放给培训学员。农业系统的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各类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的专业教授、农业各生产领域的乡土人才担任教师或技术指导员,按其技术职称、职务、授课时间、培训效果发放授课费,不得超过《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有关标准。

第十七条

培育项目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

第十八条 项目管理与实施相分离。市农牧、财政部门是项目的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组织管理、资金拨付和监督检查。培训机构是项目实施主体,负责开展培训,规范使用资金,按时按量完成培训任务,自觉接受农业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建立项目公示平台,向社会公示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及有关培训项目政策等,接受社会监督。第十九条 省农业厅负责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方案的制定,开展专项检查和绩效考核,市农牧局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加强对培训机构培训工作的指导和过程监管,对本地区的项目实施情况每半年开展一次及以上的全面监察,重点监督培训开展情况及项目资金的使用。第二十条 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各市县建立监管机制,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新型农民培训资金,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确保财政补助资金足额用于农民培训。第二十一条 培训机构要按照本行业会计制度要求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实行独立核算,完善资金支出手续,健全支出明细。要建立规范统一、信息完整、内容真实的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档案,详细填写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证书,保留学员学习影音资料、教辅器材实物原件等作为检查考核的重要依据。各培训机构在项目实施结束后,要开展项目资金审计。

第二十二条 年终有关部门依据培训实施方案,对本级当年组织实施项目进行验收。重点检查培训人数、培训内容、培训学时、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管理、参训学员满意度、培训证书及档案建立情况。

第六章 绩效考核

第二十三条 建立项目资金绩效考核制度。项目实行动态管理,一年一定。市相关单位组织对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项目进行绩效考核评价,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安排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宣传,增强示范效应,扩大社会影响。按照有关要求,项目实施单位要加强政策和先进典型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相关政策,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良好氛围。

第七章 附则 第五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农牧厅、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四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与举措

中国远程教育月刊 2013-01-07 09:21 作者: 点击:68

页面功能 【字体:大 小】【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摘 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远程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远程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实践中,特别要注意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

【关键词】 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同步发展,是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任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这是国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是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 “三化”同步发展的重大部署,是立足我国农村实际和农业发展需求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使命。远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三农”方面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优势,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努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

一、利用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经济活动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体,并以此为生活来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他们充分进入市场,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在获得高收入的同时获得社会尊重,且能在该类群体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急需提升农业劳动力质量,因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用现代科技、现代金融资本、现代管理技术等工业化的重要元素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长向依靠科技和劳动力素质转变,农业生产向依靠设施的高效生产转变,农业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农业发展向农业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举转变;逐

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较高,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新型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诸多要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成为核心要素。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必然要求。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回归其职业属性的有效途径

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既是与工人、知识分子并列的一种职业称呼,也是城乡二元结构中的重要一极,强调的是等级秩序。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以人与人的和谐为核心的社会,其本质就是要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当代农民与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构建就是让广大农民获得有尊严的职业收入保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职业化和社会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促进农民职业属性回归。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优化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创业兴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农业农村的发展正呈现出以下特点:农业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环节不断增多、岗位不断细化,传统的分散经营正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赚钱效应明显,示范作用不断扩大。现代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催生了各种专业化的生产经营者(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等),他们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成为伴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将被广大农民接受并成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强农兴农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2011年8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师大会上指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农民的教育学,也就不可能树立农民的教育观。”广大农村是整个中国教育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我国教育中弱势人群最多的地方。据统计,到2011年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2.46亿人,而且每年还在以900万~1000万的速度增加,但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数量却急剧减少。浙江、江苏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达57岁,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2011年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显示,江苏现有农村农业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11.11万人,中专文化程度4.51万人,高中文化程度70.34万人,初中文化程度353.81万人,小学文化程度301.38万人,文盲或半文盲118.68万人。这组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农业生产老龄化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消除这种制约和瓶颈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现阶段,我国社会呼唤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传统教育难以满足和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新要求和新特点,而充分发挥

远程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能有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远程教育是面向人人、没有围墙、超越时空的教育,是扩大农村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使广大农民能够接受优质教育的最为合适的教育形式。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远程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和社会责任。

二、以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的国际经验

很多国家长期以来始终重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如美国、英国和韩国等对此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借鉴和思路。

美国是北美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是最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农村建立了教育电视台、电话、广播,以保证将农产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及时传递给农业生产者。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美国农场家庭已经普及计算机网络,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农业培训的支持,提供专门的服务保证农民随时方便地获取各种农业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和整体素质,完善了美国农业科教体系,开发了农村人力资源。

英国是西欧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农业培训网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咨询机构为补充,利用远程教育开展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模式的农民教育培训,构建了初、中、高三个教育层次相衔接,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技术证书等相配合,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教育培训体系。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了由农业人口占80%的农村社会向8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的城市社会的转变,农业劳动力仅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2%。

韩国是东亚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政府利用远程咨询系统开展农民远程培训,用便携式摄像机和无线电通讯设备进行田间演示教学,通过因特网会议系统实施农村夜校教育计划,借助计算机农民学院开展计算机农场管理培训。这些举措优化了韩国农业劳动者的结构,培育了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农民。

实践证明,通过对农民多层次、多方位、多目标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基本实现优化农村劳动者结构、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经营能力的目标,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三、我国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案例

广播电视大学以覆盖全国城乡的远程教育办学系统、灵活的学习方式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开放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江苏电大为例,多年来,江苏电大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把面向农村开展远程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一)遍布城乡的办学网络,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基础

江苏电大将办学系统功能向农村延伸,注重省、市、县办学体系建设的新内涵,以县级电大建设、发展为突破口,实现网络、资源、服务和管理等全方位重心下移,辐射范围涉及县域内的乡镇及广大农村。江苏燎原广播电视学校,深入农村开展远程教育试点,面向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乡的四级涉农教育办学网络。以县级电大为主体,办学网络延伸到广大农村,为江苏农村培养了大批中、高级人才。

(二)丰富的教育资源,便捷的教学服务,灵活的学习形式,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支撑

优质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核心,江苏电大按照“资源海量化、应用多元化、服务人性化、技术现代化”的建设路线全面推进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拥有大功能、大容量的数字图书馆,多门类、多单元的社区学习资源库和数字化、可视化的课程资源库。学校重点加强对县级电大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养,使县级电大教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能结合地域经济发展开发贴近“三农”的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并通过基于网络的学习支持服务、面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教学平台、教学能力、教学资源的不断建设和提升,使县级电大成为服务“三农”的基础平台、县域远程学习中心和农村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三)服务“三农”的成功实践,为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累了经验

2004年全国电大系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启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江苏电大积极参加项目试点,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开展为“三农”服务的学历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近8年来,共培养农村专科人才38360名,培育了一批种养大户、农业经纪人等职业农民的代表,这些学员已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创业带头人。实践证明,新农村需要教育,新农民需要培养,远程教育正成为农民素质提升的加速器。

四、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举措

新型职业农民是高度稳定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在新形势下,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民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身份向职业转变、从“兼业”向专业转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科学途径。

笔者认为,远程教育要承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历史使命,在借鉴国外经验,发挥既有优势的基础上,还需采取以下有效举措。

(一)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

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法规和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通过立法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明确农业职业教育的地位、目标、任务、资金投入,规定政府、行业、学校等的责任和义务,确定农业职业教育的标准,规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教育机构、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入保障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工作,主要投入责任应由政府公共财政承担。推行新型绿色证书制度,把农民获

证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紧密结合,让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来经营宝贵的农业资源,让持证新型职业农民享受财政支持、税费减免、土地流转、社会保障、信贷发放、技术服务等优惠扶持政策。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责任机制,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任务和持证农民数量纳入各级政府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各级政府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最高目标。虽然当前我国有各类涉农中高等院校600多所,农科专业年招生人数达20万左右,但毕业后服务基层农业生产一线的学生比例很低,对原本不足的农业教育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要提高农业产业劳动力素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要构建教育服务对象不受年龄限制、有真实教育需求就能够随时享受优质教育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远程教育与普通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远程教育通过先进的教学平台、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与各类非学历培训成果的互认规则,建立“学分银行”,搭建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累积的平台,通过学分互认,使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各类教育资源统筹共享,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积累、转换,受教育者在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同时享有修满规定学分申请获取相应毕业证书的权利。帮助农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

在政府主导下,发挥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统筹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以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高职院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要依托,涉农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办学机制,形成农科教大协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广播电视大学以加强县级电大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巩固伸向农村办学的基础,积极向乡镇延伸,办学管理服务重心逐步下移,搭建文化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平台,确保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功能的实现。

(四)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利用远程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坚持学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农民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学习,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实际的需求接受教育。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管理制度,受教育对象以有学习需求及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为主,专业设置按照农业产业类型划分,教学模式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进行分段设计,坚持送教下乡,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跟踪服务,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直接面向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培养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三化”进程中的新课题,必须高度重视、借鉴经验、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远程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探索,积极培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

第五篇:顺昌县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顺昌县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福建省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顺利开展,根据本县实际,现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顺昌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强新动力。

二、目标任务

根据省、市下达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围绕水稻、畜牧等产业,今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服务型)200人,其中:农机服务人员150人,村级动物防疫员50人。

三、实施内容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生产经营型主要包括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专业技能型包括长期、稳定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劳动作业的农业劳动力;专业服务型包括长期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土地仲裁调解员、测土配方施肥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二)培育对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和其他人员,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农村创业者和农村“两后生”(农村高中、初中毕业生)等,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

(三)培训时间。专业技能和专业服务型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或30课时,含实训考察)。理论授课和实训时间自行确定,考察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天。

(四)补助标准。按每人每天200元的标准补助。

(五)培育机构。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由顺昌县农机总站与顺昌县畜牧兽站落实培训机构。同时,每个产业选定至少一个具有实训条件的省级

现代农业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片、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实训基地,并确定若干个参观点。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向社会公开。

(六)认定扶持。按照《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和扶持办法》(闽农科教〔2015〕215号)的要求,细化和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予以认定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同时配合省农广校做好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和统计管理工作;推进新型职业农民与扶持政策挂钩,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生产和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四、创新机制

(一)创新培育机制。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并对其开展全产业链培养和后续跟踪服务。根据水稻、畜牧等产业遴选确定培育对象,认真做好全产业链培养和后续跟踪服务,及时记录职业农民接受教育培训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以县级政府文件形式进行统一认定,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同时加强认定后的管理服务,并以县级政府名义出台相应扶持政策。

(二)创新培育模式。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强化分类指导,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分类分产业开展培训,做到“一班一案”,注重实践技能操作,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三)创新培育内容。按照农业部制定的培育规范,加强教材规划、建设和管理,选择科学、权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教材。对农民实际需求开展摸底调查,制定针对性强的培育计划。课程设置要符合农民特点和学习规律,增加农村信息化技术应用课程,让新型职业农民学习掌握农技推广信息化知识和手段。教学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规范性,并做好后续跟踪服务。

五、强化监管

(一)落实补助资金。培训补助经费从省、市下达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中列支。

(二)规范资金使用。按照《福建省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闽财农〔2016〕19号)要求,规范资金使用,引入第三方审计,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坚决杜绝资金使用管理上的违纪违规问题,对违反专项资金使用规定,截留、套取、挪用、滥用或造成资金损失,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并追回补助资

金。

由农业部门承担培训的,在补助标准的范围内实报实销,培训班结束后应提供相关报账材料报县农业部门审定,材料应包括:培训班经费决算单、培训人员签到表、培训人员台账、培训课程安排表、培训现场全景照片和培训费用开支票据原件等。县财政部门根据农业部门审定的材料拨付资金。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培训的宣传、聘请授课专家教师、教材资料、场地租赁、到企业(基地)实训、现场操作实训、异地交流学习、证书制作、档案管理、下乡办班差旅,农民集中培训期间的食宿、交通,以及培训后的认定管理、跟踪服务等相关支出。培训资金必须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使用,不得用于“三公”消费开支,不得用于与培训无关的接待消费,不得用于发放农民误工补贴。

由社会培训机构(含民办)承担培训的,按每人每天的补助标准实行包干制。可根据培训任务数预拨50%的补助资金,培训任务完成后,经当地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检查合格后再拨付余款。培训机构要免费为农民培训、免费提供教材、免费提供实训设备和耗材、免费提供食宿等,未提供免费食宿的可给予农民适当的补贴。

(三)加强培训监管。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切实做到培训对象明确、台账明晰、培训明白、认定明快、成效明显。培训机构要建立完备内业资料和台账(附件1、2)。县农业局、财政局要强化对培训机构每班次的检查验收,并填写验收报告单(附件3),准确掌握每个班次的培训情况及成效,确保每次培训班的内业资料完整,及时存档备查。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局局长为副组长,财政及农口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进度安排、监督考核、认定管理、扶持政策等,完善运行机制,确保任务落实。领导小组下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负责培训具体组织实施。以政府名义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加强认定工作,切实做到培训、认定两手抓。确保在2016年11月10日前全面完成今年的培育任务。

(二)明确分工职责。重点做好培育对象确定、培训机构选定、培训监督管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和政策扶持等工作。培训机构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制定具体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落实培训教师,组织开展培训。

(三)做好“三者对接”。切实加强培育工作三者对接的业务推进。一要促进教育培训

与教育培养的承接,在继续抓好培训的同时,切实做好认定和扶持工作。二要促进政策存量与政策增量的续接,既要在现有农业优惠政策存量内优先倾斜,又要政策增量上努力争取,还要借鉴相关政策,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土地流转、资金使用等要素调度等问题,解决营销管理服务新需求,形成支持新型职业农民的实实在在的举措。三要促进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兼业农民的衔接,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带动传统兼业农民发展。

(四)加强基础建设。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条件建设,构建运行高效的农业系统自己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强化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依托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在产业链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培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认真选用和组编好符合当地实际的教材,保证参训农民人手一套。

(五)注重总结宣传。认真学习借鉴龙岩市各级近年来积极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建立一套以政府主导、综合服务、整体推进为特色的“龙岩模式”。进一步加强典型经验总结,加大项目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各地的好做法和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良好氛围。

下载肃南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肃南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韩家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2014年韩家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进我镇现代农......

    2016年新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

    2016年新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总体部署,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创新培育机制,提......

    平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泸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战略部署和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保障国家粮食......

    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跟踪服务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跟踪指导工作,及时帮助学员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公主岭市农广校结合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

    国内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经验

    国内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经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我国自2004年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简称为“阳光工程......

    农机学校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做大做强新型农机经营主体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

    农机学校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农机学校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公文 农机学校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农牧厅《关于下达201......

    2014 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范文模版)

    附件十四 2014 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 执行自治区农业厅、财政厅《新疆 2014 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