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津南分校08春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开学典礼简报
“农青培训工程”工作简报
“农青培训工程”工作简报
天津市“万名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 津南区
2008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开学典礼
2008年5月31日上午,津南区2008级“农青培训工程” 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开学典礼在津南电大分校举行。津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于永泽、团区委副书记程俊敏、津南电大分校校长王崇明、副校长姜宝利、辛树江及全体新生出席了开学典礼。
会议由姜宝利副校长主持。天津电大津南分校校长王崇明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向参加会议的各级领导和学员致欢迎辞,并向全体学员介绍了天津电大系统办学的特色与优势,鼓励学员努力学习,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组织部副部长于永泽做重要讲话。要求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更新观念,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层次和政策、管理水平。并对学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学员努力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硬本领,培养不断学习的品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献计出力。
开学典礼仪式,使同学们明确了学习目的,了解了专业设置,掌握了学习方式,清楚了教学管理,为今后的学习和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天津电大津南分校
2008年6月2日
第二篇:南大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答辩须知
管理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高绩效的服务型政府
3、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述评及其启示
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5、行政成本分析及其有效控制途径探索
6、公共事业单位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7、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
8、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公共服务民营化研究
10、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
11、危机管理中政府职能重塑
12、服务型政府运行机制的构建问题研究
13、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和内容研究
14、腐败治理过程中的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
15、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16、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7、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及对策
18、体制转型与腐败滋长的相关性分析
19、论我国腐败的预防机制
20、权力制约与反腐败机制问题研究
21、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22、官员问责制的现状分析
23、完善中国公共权力的路径分析
24、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问题研究
25、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及其现状分析
26、新公共服务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27、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
28、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30、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其方式转换探析
3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讨
32、公民政治参与与和谐社会构建
33、我国当前权力道德失范及其治理
34、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35、我国行政监督的回顾与思考
36、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37、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
38、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39、咨询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
40、分析我国的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
41、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
42、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3、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44、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45、论述行政法制化
46、论述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7、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
48、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因分析
49、影响行政组织设置主要因素分析
50、公共行政治理模式的理性分析
51、官员问责制与公共管理改革
52、WTO规则与中国政府的依法行政
53、现代化进程中权力腐败的产生及其遏制
54、政府职能定位及其对企业的管理
55、加入WTO与中国政府公共政策选择
56、危机管理与中国公共治理结构改革
57、网络经济时代的政府危机与再造
58、公共管理与非政府组织的角色
59、有关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60、城市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61、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城市管理变革
62、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63、论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
64、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
65、论公共管理模式的演变
66、当前我国政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67、论公共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68、政策环境和政策系统的关系
69、论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主要因素
70、论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
80、新公共管理思想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指导意义
81、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
82、论中美公共政策构成的差异及原因
83、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84、试论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
85、谈转变政府职能的几个问题
86、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
87、网络经济对政府职能的影响
88、对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
89、政府实行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
90、试析行政责任的缺失
91、依法行政的政治环境研究
92、当前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新标准
93、如何推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94、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
95、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96、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分析
97、我国改革后社会流动的合理化趋势的表现
98、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发展研究
99、试论当前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101、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102、当前我国政府机关后勤改革研究
103、我国公务员晋升机制发展研究
104、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105、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106、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107、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
108、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109、试析建国后中国社会分层的演化
110、德治与法治比较研究
说明:上述选题仅供参考,考生可以自行拟定题目。
3、通过网上初审的考生,请务必于2014年6月10日之前将论文指导答辩费200元(理工类220元)通过邮局汇款,寄送至我校相关院系。
4、通过网上初审的考生,请务必于2014年6月10日之前将论文提纲(含论文题目)、考生回执(见附表二)、专科毕业证书复印件(或高校教务处红章证明)等书面材料通过邮政信件,寄送至我校相关院系。
★具体邮寄地址详见附表一,请仔细浏览各相关院系网站通知。如果将费用或材料寄送错了院系,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未按要求寄送材料并汇款的考生,其网上报名视为无效。
★来往信件内容,除了需要亲笔签名的地方以外,其余文字必须用电脑打印。
5、我校相关院系将根据书面材料进一步审核考生论文答辩的报考资格,届时具体事宜请直接与我校相关院系联系,联系方式见附表一。
6、考生与主考学校间的来往信件及汇款等须按规定时间寄出(以邮戳为准),逾期不寄者一律不予补办。所有信件与论文提纲首页,务必注明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与Email等”,按主考学校指定的地址邮寄。
7、学校收到论文提纲后,将根据学生选题确定指导教师、编排论文编号。有的院系会将分配结果(指导教师联系方式)和写作要求公布在院系网站,有的院系会回信(或通过手机短信)告知考生指导教师的联系方式。指导教师确定后,论文稿请直接寄送导师,并注明学校编排的号码(所有信件请自留底稿)。★论文分配具体事宜务必按照相关院系的要求进行。
8、本须知第五大条预定了指导教师回复考生论文修改意见的日期,如果届时因邮箱故障或其它原因考生未能联系上导师,则考生务必在此日期之后的一周时间内与相关院系联系人进行沟通,否则视为自动放弃。
9、已经发表的论文不能再用。严禁剽窃抄袭。如在论文撰写中弄虚作假,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0、考生须持本人的身份证、准考证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证件不符或不全者不得参加答辩。考生参加答辩的交通、食宿费用由本人所在的单位负责(或自理)。
三、考生注意事项
1、汇款时请在汇款单留言栏内注明专业及考生姓名、准考证号码以及详细联系方式(必须填写清晰),以免延误论文指导。
2、不按时寄交有关论文材料者,造成不能正常参加论文指导和答辩,后果自负,论文指导费概不退还。
3、每年的5月25日至31日、12月1日至7日都可以在省教育考试院相关网站办理考试报名、课程免考、本科段报考资格审查、申请毕业等各项事宜。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机会尽早办理,以免耽误自己的事情。
4、考生向主考学校寄送有关材料时,要注意时间期限,如时间较宽松,可用邮政的挂号信寄送(不得用平信,否则遗失后果自负);如时间较紧,请使用中国邮政EMS寄送。
四、论文撰写要求
1、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科学,有一定的新意,文笔流畅,字迹清楚;篇幅在5000到7000字之间。
2、论文提纲、论文初稿、论文完成稿可用300字方格稿纸书写,也可用A4纸打印,字体为4号字。
五、毕业论文由报名至答辩过程中的时间安排
★请考生关注相关院系网站的通知与说明,具体流程请以各院系的安排为准。以下流程仅供参考:
1、2014年6月10日前,考生将论文题目与论文提纲(篇幅一般不少于1000字)通过邮政与其它材料一起寄给我校相关院系,论文提纲包括论文纲目、基本论点、主要论据以及如何进行论证等具体内容。
请等待院系通知,院系会要求考生将论文题目与论文提纲电子稿发送到指导教师的电子邮箱。每次给指导教师发邮件时请务必注明考生本人的姓名、专业、准考证号等信息。2、2014年7月20日前,指导教师将修改、审定后的论文题目与论文提纲通过Email发给考生。考生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论文题目与论文提纲,并根据修改稿着手撰写论文初稿。
3、2014年8月25日前,考生将论文初稿通过Email发给指导教师。
4、2014年9月15日前,指导教师将论文初稿的修改意见反馈给考生。考生要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修改论文初稿。
5、2014年10月1日前,考生将修改后的论文二稿通过Email发给指导教师。6、2014年10月20日前,考生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反复修改直至审核通过。再将审核定稿后的论文打印一式三份,一份考生自留,另两份务必在11月份来
我校答辩时交给答辩教师。在完成撰写论文的同时,还要准备好供论文答辩时使用的论文内容简介(以4-6分钟的讲解时间为限)。
7、各专业论文报名地址与答辩时间安排详见附表一,考生答辩时必须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证件不齐者不予答辩。
8、涉及汇款请通过邮局办理,不得将现金放在信件中寄送;涉及信件请用邮政挂号信或邮政EMS,一律不得使用社会上的快递公司;所有信件请自留底稿;信件与汇款均寄给南京大学相关院系的联系人收(详见附表一)。
第三篇:行政管理专业,农村中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农村中青年学习需求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9月20日至2012年10月10日
调查地点:重庆市潼南县玉溪镇
调查对象:农村中青年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调查背景:农村中青年作为我国青年的主体,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村青年的优势和作用,凝聚广大农村中青年的智慧和力量。为了全面掌握重庆市农村中青年发展状况,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方式,对我市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作了调查。调查对象为10名年龄均在18~38周岁的农村中青年。
调查目的:调查当前农村中青年对学习的需求情况,探讨利用好当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快速有效地开展社会服务的途径和方法。
一、社会调查的过程
为了解农村中青年的学习需求,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农村中青年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习情况,收入情况,就业状况,生活状况。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2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8份,其中两人因故没有收回,采用访谈的形式采访了2人,整理共计收回有效问卷10份。具体过程及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二、调查的内容
此次调查共有六男,四女,即男的占60%,女的占40%。年龄结构分布:年龄主要为18岁至38岁,其中18到25岁的5人,占50%,26至32岁的3人,占30%,33至38岁的2人,占20%,青年人比较多。文化程度:本次调查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人,初中程度的4人,高中文化程度的有4人,比例为20%,40%,40%。职业:职业的构成来看,纯粹以种田谋生的2人,打工为主附带种田的4人,纯粹以手工艺谋生的3人,养殖业1人。月收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2人,月收入在800——1200的6人,月收入1200——2000的2人。婚姻状况:其中4名女性都结婚,男性2人结婚,还有4人未婚。是否要改变现有的职业,60%的人想改变现状,20%的人愿意维持现状,20%的人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知道。这些反应了急需加强农村青年的继续教育。
三、社会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根据个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学习需求,结合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从农村中青年的教育价值观、学习需求、最关注的问题、学习希望和要求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农村中青年都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30%的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扩大视野,学知识为了自己的人生;50%的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提高经济收入,认为知识能帮他们争更多的钱,20%的没有考虑,认为学不学习无关紧要,自己抱无所谓的态度。调查还显示,农村中青年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中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0%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30%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10%认为中学以下的毕业生挣钱多。
2、对学习需求进行分析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其中愿意继续学习的占80%,无所谓的占20%,其中大部分对学习持非常积极地心态,最希望是提升学历的占40%,参加短期培训的占60%。学习的方式来看,选择的学习方式选择脱产占10%,业余的80%,完全自学的占10%。选择学校机构的载体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占40%、选择普通高校占20%、其它成人高校和技校占20%。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学历层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对农村青年获取自身技能调查中,学习的内容要求掌握一门技能的占60%,拿个文凭的20%,技术加文凭的占20%,这表明农村青年对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并希望通过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成才。
3、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个人的趣味的占80%,对此不以为然的占20%,希望能学些比较实用的知识,提高个人的技能,能提高收入的占90%,仅10%对此不关心。大部分的人希望政府能提供适当的援助,最好是派科技工作人员下村送知识。另外很关心的问题是知识能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读书白白花钱没有经济收益的话是不会去读的占50%,其次是学习的地点尽量近点,认为去县城的话还比较远,以镇为单位比较合适,由于自身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选择读电大或者成人高考的为30%。
4、希望和要求
就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提升个人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能够有效地指导自己的子女学习。通过相关培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能,学有所用,以技致富,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从而使知识转化为经济效益,对社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充分体现了农村中青年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加大,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
四、社会调查的结论
(一)效果及体会
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中青年相比,当代农村中青年更加接近城市青年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状况,而且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大部分向往去城市工作,已成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服务业中重要的人力资源。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中青年对培训有着更主动的需求,但是培训需求与市场要求之间,政府的培训模式、学校的学习内容、培训的费用和他们能够承受培训愿望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脱节,致使培训需求难以得到更大程度满足。增强农村青年的培训市场研究,特别是加强优秀农村青年的培训,使他们成为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中成熟的劳动力资源,成为当前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建议和对策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成人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为农村的教育输送优质的教育资源;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职教资源,为广大农村中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目前我国现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约
1.3万所,高职院校有1000余所。这是提供给农村中青年培训的丰富资源,当务之急是制定政策,并给予经费支持,使得中高等职业学校真正成为农民工教育的重要载体。
2、充分发挥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强化职业教育
教育资源的重心应该下移延伸到农村基层,由于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城乡分布很不均衡,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乡镇和农村本土教育资源匮乏。只有把教育资源的重心有效地倾斜到基层,从师资和教育设施往农村转移,并有效地贯彻执行,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源减少和校舍闲置,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些
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以培育技术人才为目的,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探讨和建设,让农村中青年掌握一技之长,学有所用,以技致富。
3、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农村中青年学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自我教育,靠别人靠社会难以发挥长效的作用,只有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以致用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辐射范围广的中心村规划布局学习中心。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并使新农村成为农村人口自我学习的基地,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4、富裕的地区应反哺农村中青年教育
当前大量的农村中青年涌入大中型城市,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广大的农民工参与建设,暂时没有可以解决的具体方案。作为一定的回报,政府应当鼓励并加大经济发达地区对周边农村的扶持。建立现代化的新型农村,将农村建设得像城市一样,从实质上把农村中青年带离被边缘化的命运,让他们回到属于他们的空间。要适当的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让农村青年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知识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农村中青年建设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要把加强农村中青年教育这件事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任务的一个重点,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缓解或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长期失衡的现象。农村青年占国家青年的大部分,作为推动社会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村青年的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素质能力的决定因素,全面掌握农村青年教育水平发展状况,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要面向农村青年,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应该把教育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新农村成为农村中青年教育的主阵地;努力提高农村中青年的技能和素质。因此,无论是对于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公平配置,还是对于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农村中青年继续教育都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三农问题也能在这个问题解决的同时得到有效的改善或更好的解决。
第四篇:农村行政管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大纲
农村行政管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大纲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由教育部组织、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的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远程高等教育。所设农村行政管理专业为农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农村基层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保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质量,培养农村第一线“留得住、用得上”的管理人才,落实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保证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管理类农村行政管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包括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两部分。
一、社会调查
(一)目的社会调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从事管理工作、生产技术工作等的初步训练,对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提高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调查了解当前管理或生产状况,并查阅文献资料,使学生得到社会调查方法的训练,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改进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完成调查报告(即毕业作业),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二)要求
1.选题: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确定调查题目、调查提纲和调查内容。选题应符合本专业计划要求,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研究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等。题目不宜过大。
2.选点:调查地点一般可选学生所在乡镇,应就近安排。调查应取得当地领导的支持。应事先将调查提纲提交对方。
3.调查方法:社会调查可采取行政机关实习、实地综合考察、访谈、问卷等形式。要求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会设计问卷,能组织座谈会。
4.查阅文献资料和整理分析:了解国内有关主要期刊文献,掌握查询方法。应基本掌握资料的整理和综合分析方法。
5.社会调查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社会调查提纲、设计及收回的问卷、座谈会记录、参加调查的态度等为依据,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三)时间安排
社会调查安排8周,计8学分。可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安排,将所学理论知识、技能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毕业作业:
(一)目的:
毕业作业即调查报告。旨在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毕业作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
(二)要求:
毕业作业(即调查报告)由学生独立完成,禁止抄袭、剽窃。毕业作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一般应包括所调查内容的意义、背景(问题的提出)、文献资料、现状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也可以是体会或建议)。
完整的毕业作业包括:社会调查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结论、效果和体会等。毕业作业的篇幅应不少于4000字;定稿的毕业作业一律用统一的毕业作业专用稿纸誉写或打印,用统一的封面装订。
(三)时间安排:
毕业作业安排5周,计5学分。
(四)成绩评定:
(1)指导教师对毕业作业的评语内容,毕业作业工作量(学时数、字数等)的情况;毕业作业质量(文字、内容、结构、形式等)情况及其实用价值;学员独立完成毕业作业的情况;学员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完成毕业作业的表现(科学的态度、刻苦的精神等)。
(2)成绩评定标准毕业作业成绩评定采用等级制,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具体要求如下:
优:独立完成作业;有所在单位、地区的特色,问题有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创造性;原始资料齐全,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或已经实施、实现;中心突出,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
良:原始资料基本齐全,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对生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中心突出,论据较充分,数据基本可靠,层次比较分明,文句通顺。
及格:有一定的原始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论据,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文字尚通顺。
不及格:原始资料残缺不全,加工整理差;问题分析有严重错误,层次混淆不清;基本内容属抄袭他人作品。
(五)毕业作业参考题目
1.改进工作方法,扩大税收的建议
2.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展××的报告
3.关于改进××农民技术(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报告
4.××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5.推进××农村税费制度创新调查
6.推进××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调查
三、组织实施
1.各教学点应十分重视集中实践环节的组织,成立社会调查领导小组和毕业作业指导小组。根据学生和社会调查开展情况,将学生分成社会调查小组,并确定组长。指导教师指导各组学生制定社会调查计划;
2.社会调查组织情况(包括调查计划、调查单位、指导教师、调查小组成员名单等)均报送上(省)级电大备案;
3.指导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安排,指导学生确定选题,对学生调查及毕业作业全过程进行指导,解决有关问题;指导学生制订反映社会调查成果的文字材料写作计划,检查写作提纲,审阅学生写作初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推荐参考书目和资料并指导阅读。
4.对社会调查指导教师的要求:应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电大工作情况;应具有行政管理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3年以上相应专业教学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每一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学生不超过8人。
5.指导小组或指导教师以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情况、效果、撰写文字材料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在社会调查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调查单位的反馈意见等作为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初评成绩的依据。
6.社会调查及毕业作业由指导教师给出初评成绩,县级电大指导小组认定,交省级电大验收,中央电大抽查、终审。
7.社会调查的实施细则由试点单位根据本大纲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
第五篇:行政管理专业-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农村青年作为我国青年的主体,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村青年的优势和作用,凝聚广大农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为了全面掌握甘肃省农村青年发展状况,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我市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作了调查。调查对象为3名年龄均在25周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一、调查内容
1、受教育程度
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知识水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2、对教育需求程度
调查对象都表示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层次。通过脱产学习方式攻读相应的学历,利用学校机构的载体主要为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校、其它成人高校。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学历层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3、获取自身技能途径
在对农村青年获取自身技能调查中发现有希望通过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获取技能的青年,有希望通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
获取相关技能的青年。表明农村青年对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并希望通过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成才。
4、农村青年家庭收入情况
从农村青年家庭收入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有2名,只有1人家庭年收入高于1万元。说明城乡差别拉大,农村青年家庭生活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5、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
调查对象中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家庭生计问题,其次是子女升学和就业问题,及农民养老问题。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6农村青年对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
调查调查对象中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能,学有所用,以技致富,对社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
二、影响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农村传统思想锢禁
3、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三、农村青年学习需求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强化职业教育,以培育高技术人才为目的,加大对职业院校的建设,让农村青年掌握一技之长,学有所用,以技致富。
3、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让农村青年树立良好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点,价值观,努力学习知识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推动农村青年建设的健康发展。
4、深化农村社会障改革,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
四、调查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我的感触很深,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孩子是我国款来的建设者,只有真正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将对未来农村的建设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党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要把加强农青教育这件事作为重点,因为农民青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只有着力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村青年,才能充分调动农村新青年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才能解决或缩小现今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地位悬殊等不平等现象,才能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调查人:林威
2011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