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农村秸秆沼气研讨会在京举行
全国农村秸秆沼气研讨会在京举行
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的全国农村秸秆沼气研讨会于2010年3月16~17日在北京举行。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能源生态处李少华处长出席研讨会并讲话。全国秸秆沼气技术研究单位代表,技术指导组专家,各省(区、市)农村能源办公室负责人,承担2009年试点项目的企业代表以及秸秆集中供气工程进行成功的县市农业局代表约10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能源与环境保护所所长赵立欣主持。
召开本次研讨会目的是为了准确把握当前农村秸秆沼气发展形势,分析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2010年秸秆沼气集中供气项目建设相关工作。研讨会上,李少华处长首先介绍了2009年秸秆沼气集中供气试点项目的总体进展情况,并对2010年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项目安排提出了初步意见。
来自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青岛天人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哈尔滨宾西沼气有限公司等8个单位的代表对秸秆沼气工艺技术和运行管理模式进行了介绍,河北青县等7个县市农业局代表介绍了秸秆集中供气工程成功的运行情况,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12个省局代表围绕秸秆沼气工艺技术、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后期运行管理模式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2009年秸秆沼气试点项目具体情况。
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对会议推荐的每个秸秆沼气工艺技术类型和运行管理模式进行了点评,分析了主要优势、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随后,全体与会代表对2009年秸秆沼气集中供气试点项目和近年来各地在秸秆沼气集中供气项目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工艺和建后运行管理模式进行了无记名投票。根据无记名投票结果和专家组意见,研讨会后将推荐出2010年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主推工艺和运行管理主推模式。会上,大家对《关于抓紧申报秸秆沼气储备项目的通知》进行了讨论。
(《新能源产业》记者:孔箐锌)
第二篇:秸秆沼气情况汇报
nxx县秸秆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nxx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面积2465平方公里,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全县辖16个乡镇,65万人,73万亩耕地,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正常年产农作物秸秆(含秧蔓)达70多万吨,其中小麦秸秆23万吨,玉米秸秆30万吨,其他秧秆17万吨。nxx县自2006年始发展户用沼气,经近几年的迅猛发展,止目前全县已建设户用沼气3万余座。
长期以来,农作物秸秆是广大农民主要的生活燃料、牲畜饲料和有机肥料。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各类替代燃料的应用,开始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的秸秆过剩,地头、村口乱堆乱放,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为解决秸秆污染及部分地区沼气用户无养殖、粪源不足等问题,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2010年nxx县农业局把发展秸秆沼气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认真考察学习,搞好典型示范,对发展秸秆沼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将我县秸秆沼气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主要技术措施
近几个月来,nxx县农业局能源站通过对不同池型、不同原料、不同用量等方面的试验示范,探索出了一套在秸秆沼气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春季在灌涨镇杨洼村、宋营村进行了以小麦秸秆为主的秸秆沼气示范,秋季在灌涨镇刘营村进行了以玉米秸秆为主的秸秆-1-
沼气示范,共示范推广400户。
1、池型选择。秸秆沼气池型应选用旋流布料型,该池型有利于搅拌,防止结壳,有利于产气。
2、原料准备。建设一个8立方米的秸秆沼气池。
建设一个8立方沼气池需准备以下原料:
需玉米、小麦等秸秆400公斤,碳铵15公斤(或尿素6公斤)。水450公斤。网眼袋100—120个。
3、原料粉碎。用ZS1100-2柴油粉碎机去筛粉碎,将秸秆粉碎成1—3厘米。
4、拌料堆沤。(1)建立堆沤坑:在平地上挖深20厘米的浅坑,下铺塑料布,用以堆沤秸秆。(2)均匀拌料:将15公斤碳铵加水化开后,与450公斤水均匀泼洒在秸秆上,在堆沤坑上翻倒3次,混合均匀,以用手捏紧秸秆有少量的水滴下为宜。(3)堆沤:将拌匀的秸秆起堆堆沤,在堆垛的四周及顶部每隔30—50厘米打1个孔,以利通气,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密,若气温低应加盖草苫保温,堆沤7-8天,待秸秆长出白色菌丝,堆沤成功。(4)装袋:用网眼袋将已堆沤成的秸秆装起备用,每袋15斤左右,每池可装100——120袋。
5、投料启动。将装好袋的秸秆人工均匀摆放池内,而后用抽渣车加入沼液3方,再补充水和粪1.5方。待液面距密封口60—70厘米时,然后封池启动。放气2—3天后在灶具上试火,直到正常燃烧为止。
二、经验与体会
1、堆沤时只用清水和碳铵,不加入人粪尿、沼液和腐熟剂,不影响使用效果。同时只用清水和碳铵进行堆沤,秸秆干净,便于人工装袋和人工摆放。
2、新池在投料启动时,接种物沼液至少要达到1方以上,否则产气缓慢。
3、若前期火苗太小,可适当再加入10公斤碳铵,调节碳氮比。
4、使用2—3个月后,气压下降时,将沼液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从进料口投入池内,进行循环搅拌,时间约半个小时。同时每隔15——20天,可补充少量的人畜粪尿,保证正常使用。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高度重视,明确发展方向。近年来,农村秸秆乱堆、乱放、乱烧,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难题。为此,n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长全新明多次强调要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来抓,并明确提出要搞好秸秆沼气的示范推广工作。2010年,农业局把示范推广秸秆沼气,解决秸秆转化,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秸秆沼气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秸秆沼气推广工作,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外出考察学习,坚定发展信心。根据全年工作整体安排部署,秸秆沼气领导小组分别于农历年前、年后,两次组织农业局、能源站、部分乡镇领导及农民沼气技能工,先后赴南阳、新乡、安阳及
湖北仙桃市等地考察学习秸秆综合利用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考察组先后考察了:安阳市安阳县永和乡西街村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新乡市延津县石婆固镇南郑庄村常规粪便加秸秆户用沼气、南阳市卧龙区陆营镇朱屯村大型集中供气工程、南阳市卧龙压力容器厂秸秆固化项目和湖北省仙桃市张沟镇红旗村、东升村的户用秸秆沼气。考察结束后,农业局认真组织,讨论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召开乡村干部座谈会,坚定了发展秸秆沼气的信心和决心。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发展氛围。群众对一个新事物、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一个认识、了解、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如果任其自然发展,这一过程将比较漫长。为加快推进秸秆沼气进程,政府要担负起宣传、推广的责任,通过强力推介,让群众尽快了解情况,积极参与,形成氛围。为此,我们一是在县电视台开辟秸秆沼气专题节目,通过新闻报道、专题报道,深入宣传秸秆沼气的技术特点、应用情况、典型事例、效益收益;二是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图画、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发展秸秆沼气的舆论氛围。
4、典型示范带动,推进发展进程。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推进秸秆沼气工作中,我们注重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培养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先后投资20余万元,购置了秸秆粉碎机、抽渣车、网眼袋等,在灌涨镇杨洼村、宋营村、刘营村、郭营村建立秸秆沼气示范点。同时组织各乡镇村组干部、科技能人到示范点实地参观,算清成本效益账,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由怀
疑到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到秸秆沼气工作中,以点带面,推进了工作的迅速开展。
5、建立沼气服务站,确保健康发展。秸秆沼气作为新生事物,属于新技术,操作方法较复杂,且要用专门的机具粉碎,不适用于一家一户操作,必须配套物业服务站,为农户提供进、出料和日常维护服务。为推进秸秆沼气发展,农业局能源站多方筹资,沿312国道灌涨镇征地10余亩,建立了一个秸秆综合利用服务站,服务站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开展协会制、承包制等服务模式,通过合理收费,形成沼气物业管理长效机制,确保秸秆沼气健康发展。
四、存在的不足
1、机制有待完善。秸秆沼气推广工作重点在物业管理,难点也在物业管理。由于秸秆沼气推广在目前还是个新事物,在我县仍处于示范推广阶段,技术上是成熟的,但物业服务站的运行模式还在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我县虽已建立了一批沼气服务网点,但均处于初期运行阶段,运行机制还不成熟,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2、投入有待增加。秸秆沼气推广适宜面极广,养殖户、非养殖户、集中居住区均可以推广,也就意味着必须有更大的投入才能进行,尤其是服务网点建设,秸秆沼气的示范推广,更急需上级部门的扶持。
3、宣传有待深入。由于我县秸秆沼气刚起步,还处于示范推广阶段,虽然进行了一些宣传培训,但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还
没有形成发展秸秆沼气的浓厚氛围,宣传的面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五、下一步打算
1、搞好典型带动。计划在灌涨镇刘营村高标准打造一个秸秆沼气示范村。该村正建沼气户达228户,秸秆沼气使用户力争达到90%以上,推行会员制服务,物业化管理。
2、纳入目标管理。今年县委、政府把秸秆沼气建设纳入对各乡镇的目标管理考评,要求各镇的秸秆沼气发展要占到今年沼气建设任务的50%以上,进一步加快推广进度。
3、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尤其是服务网点的物业管理人员,不仅要培训技术技能,还要培训经营之道,使沼气物管人员变成懂技术、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保证服务网点能长期、高效运转,推进秸秆沼气健康发展。
4、强化宣传发动。通过现场会、典型引导、宣传媒体、科技入户等形式,开展深入宣传发动工作,引起社会的共识,以实实在在的效益来带动老百姓参与热情,为下一步大规模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5、探索服务机制。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是方向。要加强宣传力度,优化服务,合理收费,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形成服务好、收费低、覆盖广的长效运行机制。
nxx县农业局能源站
2010年7月26日
第三篇: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
2008-6-2
5为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确保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提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一、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是确保沼气池正常使用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事关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和广大建池农户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农村沼气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农村沼气经过了“两落三起”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发展沼气的热潮,建设了600多万户,但很短时间后多数沼气池就报废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部分省市又掀起了发展沼气热潮,短短几年时间累计建设700多万户,但多数未能持久运行。“两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983年底全国沼气保有量仅为400万户。“两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民欠缺建池施工和日常管理技术,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大量病池报废,综合效益难以发挥,资金浪费严重。这些历史教训说明,在沼气快速发展的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服务体系建设,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各地也积极加大支持力度,2006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池保有量达到2200多万户,受益人口约7500万。当前农村沼气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故障维修不及时,配件供应跟不上,脱硫装置较少进行再生和更换,进出料装备缺乏,大多数沼气农户不掌握综合利用技术等。例如,有的农户灯罩或纱罩坏了,要走上几十里山路,才可能购买到;有的农户沼气池运行了多年,竟没有进行过一次大换料,影响了正常产气;有的农户不掌握操作规程,换料时不关闭阀门,导致净化器被烧坏;有的农户缺乏安全知识,擅自开盖维修,个别地区导致了人员伤亡;沼渣、沼液等优质肥料不合理使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效益打了折扣。广大沼气农户急切盼望得到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
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实做好。要认真总结服务体系建设的好典型、好经验,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发展股份制沼气服务公司和民营沼气服务队伍,形成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的沼气服务体系。要通过加强服务促进沼气综合利用,推进沼气健康发展,提高沼气建设效益,解决沼气农户的后顾之忧。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方便农民群众为出发点,将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发展协调推进。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逐步建立以省级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县乡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巩固沼气建设成果。
(二)建设原则
1.政府引导,自愿建设。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和带动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要切实发挥各类服务组织的主体作用,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
2.创新机制,多元发展。要分类指导,积极创新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服务体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服务网点的可持续运行机制、以沼气管护为基础的乡村服务物业化机制等,增强持续发展能力。要因地制宜,不强求一律,鼓励发展协会领办、个体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服务模式。
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把服务体系与沼气建设同步规划、配套实施,建立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服务体系。要根据沼气推广范围,合理布局服务网点,既要保证农民能够得到快捷有效的服务,又要保证服务网点的效益和发展。
4.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充分考虑沼气农户需求、沼气发展潜力、技术力量配备等因素,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避免一哄而上;要实事求是确定服务网点建设的标准,讲求实效,不贪大求洋,确保沼气农户受益。
(三)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国适宜地区县级沼气技术服务覆盖率要力争达到100%,乡村沼气技术服务的覆盖率要力争达到70%以上,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专群结合、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沼气池建设、配件更换、进出料、技术指导等管理服务及时有效,初步实现物业化。通过强化服务,使沼气池平均使用寿命达到15年以上,80%以上的沼渣沼液综合利用。
(四)体系功能
省级实训基地重点是引进、试验、推广适用的农村沼气新技术、新产品和适用设备,开展新技术示范、展示、交流,培训沼气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开展沼气工技能培训及鉴定,示范培训新技术。县级服务站重点是定期对乡村沼气服务人员开展培训,应急事故处理,受沼气灶具和相关装备厂家的委托提供沼气配件和工具供应及维修服务。乡村服务网点重点是为农户提供建池、购料、加料、出料、维护维修、配件、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省级实训基地和县级服务站主要由各地自筹资金建设,乡村服务网点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支持建设,国家视情况给予补助。
三、乡村服务网点建设内容、补助标准
(一)建设内容与标准
以项目村为依托建立乡村沼气服务网点。每个网点具备为300-500个沼气农户服务的能力,原则上应具有“六个一”,即一处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原料。
1.具有一处固定服务场所,经营沼气配件,存放服务装备,培训人员,接待服务农户。
2.因地制宜建设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安装秸秆粉碎机,收集、发酵和储备原料,既为不养殖农户和临时缺料农户提供发酵原料,又随时处理有机生活垃圾。
3.配备一套进出料设备,包括进出料车、真空泵、储液罐等,运输沼液沼渣,为农户提供进出料服务。
4.配备一套检测设备,包括甲烷检测仪、便携式酸碱仪等,科学检测,安全服务。
5.配备一套维修工具,包括防爆灯、防护服、维修工具等。
6.购置一批沼气配件,包括灶具、净化器、脱硫剂、管路、三通、接头、开关、纱罩、灯罩等,保证维修更换的需要。根据需要购买发酵菌剂。
除服务场所外,建设一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约需投资3.1万元,其中秸秆沼气原料处理设备0.7万元,进出料设备1.5万元,检测仪器0.3万元,维修工具0.1万元,沼气配件约0.5万元。
(二)政府支持建设内容及标准
各级政府重点支持购置一套进出料设备(进出料车、真空泵、储液罐)、一套检测设备(甲烷检测仪、便携式酸碱仪)和一套维修工具(防爆灯、防护服、维修工具)。中央视情况按照不同标准予以适当补助。
中央对每个网点的补助标准为:西部地区1.9万元,用于购置进出料设备、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中部地区1.5万元,用于购置进出料设备;东部地区0.8万元,用于购置部分进出料设备。其余由地方配套或服务网点单位或个人承担。
四、乡村服务网点建设机制
按照“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鼓励协会领办、个体承包、股份合作等多元运行机制。直接面向农户的技术服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一)协会领办
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和“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农民沼气服务协会(沼气合作社)。协会应有完善的章程和制度,规定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吸纳沼气农户加入协会,每月交纳一定的会费,享受规定的服务。
(二)个人承包
积极支持农民个人承包沼气服务网点,鼓励其与连锁公司或农民沼气服务协会(沼气合作社)等协作,并与沼气农户签订合同,承担购料、加料、出料、维护维修、综合利用等服务。
(三)股份合作
积极鼓励企业或个人成立股份合作制的沼气服务公司,建立连锁的乡村服务网点,按照有偿、自愿的原则,承担建池施工、建后服务、技术指导和运行维护等服务。
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组织实施
(一)网点选定
各地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合作,根据当地实际,结合本方案,制定本地服务网点建设方案。各项目县农村能源管理部门根据本省方案,做好组织实施,择优选择服务组织。原则上,由各类服务组织自愿提出申请,县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进行审查确认,发文公布。
(二)资金投入
各地要积极支持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安排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国家重点扶持条件较好、普及率较高、相对集中的乡村建设服务网点,为服务网点提供进出料设备、检测设备或维修工具。中央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三)采购管理
各级政府投资购置的沼气服务网点专用设备和物资由各省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组织统一招标、集中采购,其中中央投资购置的设备采购清单要报农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备案。县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在服务网点的经营服务场所、物业服务人员、发酵原料贮存池、自购的设备和配件等都到位后,将采购的设备拨付给服务网点。各级政府投资购置的乡村服务网点专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使用权由省农村能源主管和发展改革部门做出具体规定,并切实做好设备拨付的监管。
(四)监督管理
各地应制定沼气服务网点管理办法和服务规范,加强对服务体系建设的监督、检查和考评,严格奖惩措施。县级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沼气设施建设、安装、维护、故障排除等技能及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各级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建立服务体系信息档案,并纳入农村沼气项目信息系统统一管理。
第四篇:秸秆沼气技术(xiexiebang推荐)
浅 谈 秸 秆 沼 气 化 技 术
农资1111班 郑雨漩 201111311131 背 景
自大型联合收割机逐步推广以来,农民处理秸秆的主要途径变为直接在田间燃烧,给大气造成污染,或将其填入地边的沟河,使沟河乌黑发臭,鱼虾绝迹,地下水严重污染,威胁农民的饮水安全。原 因
① 麦茬高度太大 由于机械原因,大型联合收割机作业后的麦茬较高,一般在20cm以上。
② 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 农村约有50%-70%不等的人口外出打工,返乡收麦的农民工希望快速高效的完成麦收,以便尽快返回工地。
③ 秸秆作为燃料的需求大幅下降 农民开始使用煤炭,电炉等其它能源,使秸秆作为燃料的比例大幅下降,同时大量人口外出使得秸秆作为燃料的需求大幅下降。
④ 农民认识不足 农民环保意识差,对燃烧秸秆的危害认识不足。危 害
① 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 小麦秸秆燃烧的热值为1.3343×10-4KJ/kg,计算中国约3亿亩麦田可产生秸秆,可产生的能
量约1.6×10-15KJ相当于4.4×10-11度电,直接焚烧秸秆将造成十分巨大的能源浪费。
② 降低了土壤中的养分及有机质含量 秸秆中含氮,磷,钾,有机质,燃烧有机质氮磷等元素生成气体会发到大气,仅有少量的钾留在土壤中,使土壤肥力严重降低。同时秸秆燃烧时杀死了许多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和昆虫,如消化细菌,破坏了农田生态系统,造成土壤板结,造成农业减产。
③ 烧伤农作物引发火灾 秸秆燃烧必不可避免的会将相邻地块中的其它农作物或田边地头的树木烧伤烧死,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④ 影响交通 秸秆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使能见度降低,对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部门造成重大影响,并引起了一些交通事故,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⑤ 环境污染 概 念
我国不但是一个产粮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秸秆年产量约7亿吨。河南省是以生产小麦、玉米、花生、水稻等农作物为主的农业大省,其秸秆资源丰富。秸秆发酵制沼气就是秸秆有效利用的一种方式,秸秆沼气的发展不但解决了秸秆利用率低的问题,而且提供了廉价清洁能源。
秸秆沼气:利用沼气设备,以秸秆为主要原料,在严格的厌氧环境和一定的温度,水分,酸碱度等条件下,经过沼气细菌的厌氧发酵产生 的一种可燃性气体。
分 类
农村户用秸秆沼气,池容8~12立方米,以农户为建设单元,沼气自产自用。
秸秆生物气化集中供气,属于中小型沼气工程,池容一般100~200立方米,以自然村为单元建设沼气发酵装置和储气设备等,通过管网把沼气输送到农户家中。
大中型秸秆生物气化工程,池容一般在300立方米以上,主要适用于规模化种植园或农场秸秆集中处理,所产沼气主要用于发电。工 艺 流 程
人们要想有效地获得利用沼气,就必须满足生成沼气的7个条件:严格的厌氧环境、足够和优良的接种物、必要的发酵温度(8-60℃)、适宜的酸碱度、适宜的原料浓度和碳氮比、坚持不懈的搅拌、严防加入抑制剂。
操 作 要 点
一、秸秆铡短
用铡草机将秸秆铡成3-6cm;玉米杆则需要用具有揉搓功能的秸秆揉搓机粉碎。每立方米沼气池需秸秆50kg以上。
二、秸秆润湿
将铡好的秸秆加水进行润湿(比例1:1),操作时边加水边翻料,最好用粪水,润湿要均匀。润湿15~24小时,用塑料布覆盖,以利秸秆充分吸水。
三、原料拌制
用1kg菌剂和5kg碳铵(以8m3为例,400kg秸秆),分层均匀撒到已润湿的秸秆上。边翻、边撒、边补充水分,将秸秆、菌剂和碳铵进行拌和,一般需要翻两次使之混合均匀。补充水量320~400kg,地面无积水,用手捏紧,有少量的水滴下,保证秸秆含水率在65~70%。
四、秸秆收堆
将拌匀的秸秆自然收堆,堆宽1.2~1.5m,堆高为1~1.5m(按季节不同而异),热天宜矮、冬天宜高。并在料堆四周及顶部每隔30~50cm
用尖木棒扎孔若干,以利通气。
五、秸秆堆沤
用塑料布覆盖,防止水分蒸发和下雨淋湿,覆盖时在料堆底部距地面留10cm空隙,以便透气、透风。待堆垛内温度达到50℃以上后,维持3天。当堆垛内能看到一层白色菌丝时,秸秆变软呈黑褐色即可。堆料即可入池。
六、混料入池
将堆沤好的秸秆趁热直接由天窗口加入,同
时加入碳铵和接种物;为保证加入均匀,应先进一部分秸秆,再进一部分接种物,如此反复直至进完为止。
七、补水封池
最后补水(温水)至零压水位线处,并在池内料堆上用长杆打孔若干,保证出气顺畅。过于偏酸或过于偏碱的水应调节好酸碱度后再使用。
调节方法:偏酸应加入草木灰或澄清的石灰水溶液,偏碱加醋酸可以调节。用无杂质、砂石的黄粘土摔打揉熟后封池。
八、点火试气
放气2~3天,把杂气排完,开始试火,若点不着,继续放气,直至点着。先用火机在灶具上点试气(甲烷含量在30%上火机能点着)。烧1~2天后,才能在灶具上打着火(甲烷含量在55%以上),正常用气,秸秆沼气启动成功。
九、补充原料
对于以秸秆为主原料的沼气池,随着沼气的利用,秸秆会有一定消耗,沼气池运行中产气量出现较大波动时,应进行经常性搅拌。一般在产气量不能维持每天正常使用时(4个月以后),可适当补加一部分堆沤好的秸秆。
补料时应坚持先出后进、少量多次的原则;
出料应观察压力表变化情况,压力表接近零时停止出料,防止出现负压损坏池体。
十、大出渣料
在沼气池运行6~8个月之后,池中秸秆消耗殆尽,需要大出料(结合农时)。在保证沼气池内无沼气残留的情况下,可将天窗盖打开用齿钯将上层部分耙出,中部、底部相对较稀的部分,可用真空抽渣车直接吸出。注意:出料时保留底部三分之一沼渣和沼液,留待下次进料做接种物使用。效 益 分 析
一、能源效益
8-10立方米沼气池年产沼气450立方米,解决3-5口之家农户10-12个月的生活燃料,节煤约1吨(约合近1600块煤球)价值约800余元,节电100度约60元,合计将近1000元。
二、经济效益
一方面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气肥、沼气储粮、沼渣肥田栽蘑菇养蚯蚓、沼液浸种、喂猪等,改善品质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收入。
三、生态效益
缓解能源紧张,减少树木砍伐,保持和恢复森林植被,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社会效益
减轻劳动强度,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劳动消费,增强农民科技意识。
五、环卫效益
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影 响 因 素 政策不完善
技术不成熟
宣传不到位
政策不完善 据调查,国内秸秆沼气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投资力度不大。政府应重视秸秆沼气工作的建设发展。在政策上,制定相关政策,确保秸秆沼气的发展能得到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在资金上,加大对秸秆沼气的补贴扶持力度。通过政府对生态用电电价的补贴,农户在沼气发电上网上得到了实惠,有力的促进了生态能源的开发利用。
技术不成熟 一方面,秸秆成分中缺少氨磷,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利用秸秆制沼气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微生物分解的难度,现在所
采用的发酵技术还不能够完全满足秸秆沼气发展的需要,只能在小范围内实施应用。另一方面,秸秆沼气应用实践的受挫,导致秸秆发酵制沼气的研究受挫,因而应注重培养秸秆沼气的专业技术人员,尽快开发出便捷、经济的秸秆发酵技术,以科研促进生产。
宣传不到位 秸秆沼气是近几年新兴的生物质能源,农户对此认识不足,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和示范性工作不到位。政府应鼓励技术人员下乡宣传,耐心真诚地向农户讲解秸秆综合利用的前景和他们所获取的利益,传授简便、实惠的秸秆沼气发酵技术,同时,要选择示范村,让农户看到效果。把农业副产业变成重要农产品,提高秸秆的市场价值,用效益吸引农民自觉参与秸秆沼气的建设和利用工作,从根本上解决秸秆整体利用率低的问题。应 用 前 景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对资源需求量逐步增大,而我国人均资源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秸秆沼气在一定程度上将解决煤、石油等燃料的需求量,为突破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做出重大贡献,为缓解环境压力,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合开发秸秆发酵制沼气的产业链,使沼气成为真正为农民服务的高效清洁能源,农民致富的便捷之路。同时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综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开发出一套真正实用的秸秆发酵制沼气技术。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加强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作用,使沼气的发展向纵向推进,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第五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温家宝讲话
《 人民日报 》(2011年12月28日01 版)
本报北京12月27日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今天起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在讲话中系统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对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要求。
温家宝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起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今年总产达到11424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较快增长,预计今年为6900多元。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呈现和谐稳定的新气象。
温家宝说,这些年农业农村形势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政策对头、措施得力。中央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各级各地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把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
温家宝指出,这些年来,中央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很多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取消农业税,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开启了农民休养生息的新时代。实行农业生产补贴,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的支出达到1406亿元,现在补贴政策已拓展到畜牧业、林业、草原、节水灌溉和农业保险等领域。全面放开粮食购 1
销,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使所有农产品流通纳入了市场化运行的轨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实现“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9年来,全国新建改建了272万公里的农村公路,解决了3.2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危房460多万户。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原则,搭建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7%的农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5300多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60%的县,7800多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愿望正在实现。废止城市收容遣送条例,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进城务工经商的束缚,大规模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动,农民工就业领域不断拓宽,工资水平、社会保障标准逐步提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加快解决,劳动保护和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对农民工从缺乏公平对待到善待、从限制进城到提供服务的根本性转变,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进展。
温家宝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
温家宝说,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绝不可忽视农业现代化。尽管这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将来农业经营形式会多样化,但家庭经营任何时候都是最基本的形式。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事关农业长远发展,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
温家宝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并不会自然带来农村面貌的较快改变。要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建设好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不能把城镇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赶农民上楼。要长期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建设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
和农村建房的指导,提高农村民居设计和建设水平。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农村教学点撤并要十分慎重,充分考虑学生上学方便和交通安全。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总的方向是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
温家宝指出,30多年来数亿农民进城,既改变了亿万农民的命运,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要使进城农民工真正成为城镇居民,绝不是改变一下户籍那么简单。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只靠几个城市圈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不可能完成人口的城镇化。要合理引导人口流向,既要采取措施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所在地逐步安家落户,又要引导产业向内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要精心设计征地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开展相关工作,明年一定要出台相应法规。积极创造条件,妥善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
温家宝指出,这几年,我们能够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农业农村形势好。明年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特别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对明年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真正做到思想不麻痹、政策不减弱、工作不松懈、投入有增加,确保再夺丰收。在新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农业农村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尊重农民意愿,即使是为农民办好事,也要允许农民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不要追求整齐划一、一步到位。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不仅要体现多数人的意愿,也要充分考虑少数人的特殊情况和合理要求。要更加重视维护农民在土地、财产、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更加重视扩大村民自治范围,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要在吃透民情上下功夫,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使决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在农村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坚守政策和法律底线,特别是新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要抓紧系统学习农村政策和法律,了解农村改革的历程、农村体制和政策的沿革,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
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主持,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出席。
全国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扶标准提高
奖扶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
《 人民日报 》(2011年12月28日04 版)
本报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李丽辉)财政部、人口计生委近日发出通知,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调整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以下简称奖扶标准)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标准(以下简称特扶标准)。
奖扶标准从现在的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特扶标准(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从现在的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35元,特扶标准(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由现在的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10元。调整标准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照现行规定分别纳入财政预算。
同时,为支持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两部门决定按照科学性、适应性、均衡性、导向性原则,建立两项制度奖励和扶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以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作为调整依据,当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累计增长幅度达到或超过30%时启动调整机制,首次调整自2008年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