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农村沼气大有可为
发展农村沼气大有可为
——对我市农村沼气发展情况的调查
农村沼气建设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村沼气建设步伐,最近市政府办公室对我市农村沼气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市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发展农村沼气,投入逐年加大,有力地促进了这项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可利用户用沼气池6500个,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沼气示范村66个,建池30个以上的村38个。
一是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民使用沼气后,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通过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既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实施“一图、两建、三改、四通、五化”工程,把沼气建设与改厕、改圈、改灶相结合,与农村绿化、净化、美化相配套,有效解决了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问题,带来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促进了农村环境的持续改善。
二是推动了循环经济发展。发展沼气可变废为宝,变害为益。沼气的原料是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生产生活废弃物,通过沼气池发酵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气是清洁卫生的生物质能源,沼液、沼渣是高效有机肥,减少了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近年来,我市将农村沼气与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紧密结合,大力推广“畜牧—沼气—果业—菌菜”生态农业模式,打造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经济链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沼气建设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辐射农产品加工业,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测算,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产沼气400多立方米,既可用作生活燃料,又可用来日常照明,产生的沼液、沼渣还能喂猪、做高效有机肥。截至2007年底,全市已形成年产沼气460万立方米的能力,可折合标准煤320万吨,再加上综合利用等方面产生的效益,全市一年可为农民节支增收2600万元。
二、沼气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的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量少且发展不平衡。我市18.2万农户中,建沼气池的有1.2户(包括80年代建设的),仅占6.6%,与国家农业部“能源基地县(市)”60%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并且80年代建设的户用沼气已经老化报废不能利用。在地域上呈现“西强东弱”,杨础、官道、寺口、西城等镇发展较快,其中杨础镇有600多户,占全市可用沼气的10%,而东部除唐家泊镇较好以外,其余各镇发展较为缓慢。
二是综合利用率不高。由于生活习惯、传统思维等原因,部分农民对沼气的认识不到位,对建设沼气的作用和意义仍局限于单一的家庭生活利用,往往只注重沼气的能源效益,而忽视了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明显,影响了农户建池积极性。同时,部分农户只注重建设,而忽视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沼气的利用效益。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沼气建设除项目村可以享受到省市定额补助资金外,多数地方的沼气建设只能以农户投资为主,影响了发展速度。
四是管理和服务体系滞后。我市的农村沼气建设、使用的组织推广以及后续服务管理工作,都由市农村能源办公室承担。而市农能办目前的人员和经费都严重不足,管理和服务工作与实际工作需要有很大的差距。
三、促进农村沼气建设的几点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沼气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之一。而我市农业基础雄厚,农民素质较高,畜牧养殖业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农村沼气大有可为。
(一)编制好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明确任务目标,分期组织实施。着重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最需要建池的镇街和农户,可建可不建的缓建,非建不可的优先建,建池后能在较长时间内发挥效益的抓紧建,短时间内可能弃之不用的坚决不建。二是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根据我市各镇的产业结构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应把重点放在西部的观里、官道、西城、杨础、苏家店等镇,这些镇以农业经济为主、有一定养殖基础且群众积极性比较高,应优先给予安排和支持。在扶持过程中,坚持“整村推进”的原则,争取每个镇选择3—5个畜牧业发展基础好的村集中扶持,发展一个村,带动一大片。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资金是制约沼气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步伐,在资金筹措上应多渠道、多形式。一是充分抓住国家、省对农村沼气大力支持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户用沼气项目计划,加快推进步伐。二是把各种支农资金“捆绑”使用,把农村改厕、沼气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金集中起来,统筹安排。三是市级财政设立相应的沼气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非项目区农户建沼气池的定向补助。四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增加对沼气建设的投入。三是抓好服务体系建设。建池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一方面,建议由市能源办牵头,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沼气技术培训班,提高群众的沼气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加快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解决农民出料难、维修难、换件难等后顾之忧,实行市场化动作,进行有偿服务,充分发挥沼气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加大宣传发动力度。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展农村沼气的重要意义和优惠政策,宣传沼气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通过给群众算对比帐,打消群众心头疑虑,使广大农户增强新型能源意识、生态家园意识和便民惠民意识,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的奖惩考核力度,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各镇、街道、开发区及市直有关部门岗位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充分调动全市上下发展农村沼气的积极性。
第二篇: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
——石桥镇党委、政府
石桥镇位于嘉禾县北面,面积57.84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畜牧业,年出栏生猪10万余头,家禽38万只。为了将畜禽粪便这一“废物”变成“宝贝”,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文明新村”这一目标,把沼气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建设生态农业的载体,按照“小沼气,大产业”的思路,积极实施沼气工程,“猪一沼一鱼一菜一粮”五位一体的生态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镇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自2006年以来,我镇新建沼气池850口,其中仅2010年完成220口,占全年任务的21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突出一个“动”字。
一是行政推动,强化组织指导。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土地、财政、农业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李柏福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制订下发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选配了事业心、责任感强的专业干部,并将沼气池建设作为促推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畴,明
1确职责和任务。同时,岐峰、周家、上坪、石古元等四个重点村也分别成立了沼气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在全镇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机制和互动机制。为明确干部职责,按照“镇规划、村实施、组监督、户落实”的要求,镇政府与项目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村在实行村干部包组包户责任制的同时,还与农户签订了“一池三改”合同书。为确保有序推进,真正把工作抓到点子上,把资金用到刀刃上,我们专门制定了《石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暨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质量标准、进度要求和责任目标,对沼气池建设进行责任定位,消除工作“死角”,真正体现了“抓准、抓精、抓好”的要求。二是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认识。大力宣传发展沼气的综合效益,用典型引导农户积极投入,建设和使用沼气。镇党委、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邀请县能源办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沼气使用技术,介绍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的效果。通过走访养殖户,现身说法,印发宣传资料,同农民算经济帐、环境帐、综合效益帐等办法,使广大农民认识了沼气的意义和作用。三是示范带动,调动工作激情。首先,干部带群众。为推广沼气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我们确立了“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村支书、村委主任和妇女主任等带头建沼气池,通过他们带动家族、亲戚、邻里建池,采取稳步推进的办法,做到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带动一处。岐峰村委主任刘华锋、石古元村委主任罗日生、上坪村支部书记廖日生、木牛村支部书记罗建民、文书罗朝喜等村干部建成投入使用沼气池后,各自村支两委班子就立即组织农户前去参观学习,使群众知道使用沼气不仅能照明、做饭,而且省钱又省事,方便实用,消除了心中疑虑,增强了建设沼气池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先进带后进。对于发展慢的村,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沼气现场会,让后进村到先进村学习参观。如组织石市、泮桥、村尾、仙江等发展慢的村干部群众到岐峰、周家、上坪、木牛去学习参观,开现场促进会,现场办公,现场讲解,现场宣传,有效促进了全镇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投入,用活一个“奖”字
农村沼气建设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六小工程”之一,是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也是我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坚持国家确定的建设投资直接兑现到其他农户这一政策的前提下,为充分体现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达到有效整合建池要素,圆满完成“一池三改”任务的建设目标,把国家投资政策和镇政府采取的“以奖代补”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镇里决定在项目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对达到要求和标准,并通过验收的“一池三改”户,每户补250元。对于进入农宅规划点,并使用沼气的农户,优先审批办理建房手续,同时对建筑营业税采取先征后部分返还的办法给予奖励。对缺劳动力的农户,村
里帮助备料,帮助运输,优先建池。通过一系优惠政策的扶持引导,极大的调动了农户建池的积极性,既保证了沼气建设有效资金投入,又缓解了“三改”投入对农户的压力,触动了农民迫切改善生活条件的兴奋点,激发了农民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的积极性。为保证用好以奖代补资金,我们专门制定了《石桥镇农村沼气建设奖补办法》,设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暨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基金,做到奖补资金落实,奖补标准明确,奖补对象公开,使奖补措施真正成为促进农村沼气建设的“助推器”。
三、讲求质量,强化一个“优”字。
为严格按照“一池三改”标准建设,确保建设质量,我们把“优”字细化到每个工作步骤和施工环节,实行优胜劣汰,双向选择。一是在生态示范户选择上,我们在鼓励、支持的同时,明确了严格的入选标准,提出了“四不原则”,即没有养殖业的不建,没有综合利用“三沼”能力的不建,“三改”不配套的不建和居住地点不固定的不建;二是在施工队伍选择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全县具有沼气生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选择技术过硬、工作细心、责任心强的人员施工;三是抓好技术培训,岐峰、周家、石古元、上坪等村从本村抽出了几名技术能手,聘请有沼气资格建设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使其掌握建沼气池的要领和操作方法,然后由具有沼气生产资格施工人员牵头,把他们组成分队,帮助农户建沼气池,技术指导,真正让建沼气池的农户达到会建池,会管理,会使用;四是对建池技术员实行严格标准,“包建设,包质量,包建后服务”,确保建一个成一个,见效一个;五是采取多种办法,加快实施进度。
第三篇: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
近年来,我们按照“因地制宜、讲求效益、综合利用”的农村沼气建设方针,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改善村庄环境、规范农民建房、调整农业结构的重大举措来抓,使农村沼气建设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止目前,我镇建成日产180m3沼气的中型集中供气沼气池两座,建成日产 30m3 沼气的小型集
中供气沼气池两座,建户型8m3 的沼气池2479口,配套三改992户,按照“三改一建、三清一绿、三规一提”的要求建成闵台、文庙、秦杨等生态家园示范村6个。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做到三个结合指导建
1、沼气池建设与调整农业结构相结合。近年来,我们依托畜禽养殖优势紧抓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促进了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有力地促进了种养殖业的发展,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起到了推动作用。初步测算,一户建池农户年增收节支1500元,全镇可直接增收节支372万元。三年来,全镇养猪规模进一步扩大,“三改”农户可年增加生猪出栏2.9万头;文庙、古堤、秦杨等村发展“猪-沼-菜”无公害蔬菜基地1500亩;四合、杨场、韩场等村发展“猪-沼-鱼”生态养鱼380亩,闵台、伍家场、东岳庙等村发展“猪-沼-棉”高效种棉基地2000亩。
2、沼气池建设与规范农民建房相结合。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一建三改”效果好,但“三改”费用高,一般农户承受不起,拆了再改,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农户也不易接受。近年正值农民改建、新建住房高峰期,如果在农民改建、新建房屋时,把建房与建池、建厨、建厕、建圈结合起来,可一步到位。为此,镇委、镇政府及时出台文件,把这项工作纳入村干部工资考核内容,年终验收结帐。引导农民在改建、新建房屋时,按照统一规划放线(由城建、土管统一放正屋边线、正负零,由能源管理站统一放沼气池、厨房、厕所、猪圈位置线),统一施工图纸(由城建提供正屋图纸,由能源管理站提供建池、建厨、建厕、建圈图纸)建设新居。近年来,农民建房先建沼气池,已成为我镇农村建房户的自觉行动。
3、沼气池建设与改善农村环境相结合。近年来,我镇畜禽养殖的发展迅猛,但大量的畜禽粪便及生产污水任意排放,造成周边环境污染,通过采取畜禽养殖户配套建沼气池,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入池,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同时,我们按照“三改一建、三清一绿、三规一提”的要求在全镇主要道路两旁,村庄房前屋后栽植樟树等绿化林木近3万株,沿主路、主沟的湾组每5-10户修建一口垃圾池探索农村保洁机制,13个试点村已建垃圾池196口,配备垃圾清运员13名,每天清运一次,村庄、庭院、河渠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二、抓好三大示范引导建
在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工作中,我镇始终注重示范样板的带动作用,着力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样板工程,以点带面,稳定推进。
1、抓示范组建设。2006年,我们在文庙村4组开展“一建三改”生态家园示范样板点建设,建池55口,三改配套55户,打水泥路 500m,栽樟树560株,推广猪沼菜生产模式,建大棚 15个,发展无公害蔬菜110亩,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抓示范户建设。每建一个“百池村”,我们都要重点抓好10到30户典型,通过他们传帮带,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如任志清、毛兆华、向新阳等百余个示范户,他们有的是下岗职工,有的是地道的农民,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靠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种养业并举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家致富的。
3、抓示范片建设。今年,我们投入资金20余万元,每户按2000元标准进行补助,在闵台、珠玑寺等村进行连片建设,集中建池89口,全部三改到位,打水泥路700米,栽樟树、楠树、桃树、等绿化林木2400株,建垃圾池32个,并在门前统一做了篱笆墙,晾衣架,花坛,建成湾头荷花飘香、菜地桃树成行,门前花坛锦绣,房屋整洁漂亮,屋后“一建三改”,楠树挡风遮阳的花园式村庄。
示范点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镇“一建三改”工作。刚开始,是干部做工作要群众“一建三改”,而现在,是群众求干部给指标“一建三改”。在闵台村,今年的任务是23口,到目前为止,已超额完成7口,要求建池的农户还有10多户,我们正在调剂任务数,以满足这些农户的建池需求。
三、落实三支队伍服务建
发展农村能源,建池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只有建设好,管得细,才能发挥效益,持续发展。
1、村级建池队伍专业化。年初,我镇在横堤拐村组织建池现场会,全镇24名技工在这里摆开擂台,培训比武,择优聘用了13名熟练技工组建了一支建池专业施工队,分三个小组负责三个工作片的建池任务。半年的实践证明
:组建专业施工队好处很多。一是解除了技工的后顾之忧,稳定了技工队伍;二是质量有保证,技工有抓手。由于施工队技工都是挑选的熟练技工,到专业施工队后,只建池,不做别的活,手艺越做越精,加之合同约束,施工队组建以来,建一口,成一口,无返工,无病池,得到群众一致好评;三是规范了建池市场,统一了建池价格,减轻了群众负担;四是集中建池,便于管
理,减少了村干部、农户找技工难的麻烦,村干部集中一段时间全力抓建池,任务完成后,一心抓其他工作。
2、村级能源服务部网点化。全镇在建池较多的项目村建村级能源服务部6个,在建池达50口以上的村选配一名热爱农村能源事业,年富力强,有一定沼气使用、维修、安装技术的村组干部,沼气技工和其他热心人士担任村级能源服务管理员,全镇已选配管理员20名,50口以下的村由邻近的管理员代管。这些在身边的能源服务管理员随时随地为沼气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深受群众好评。半年来,这些能源服务管理员共为沼气用户维修病池54口,更换脱硫剂523包,更换滤水壶214个,指导上料启动368户,出渣补料1219户,维修灶具316台套,安装沼气饭煲20多个。大大提高了沼气使用率,由原来的不足60%上升到现在的90%以上。
3、镇能源管理站建设规范化。今年以来,镇能源管理站和各村都建立了沼气用户档案,对建池时间、技工姓名、沼气池使用现状,电话号码等都进行了详细记载,实行跟踪管理,开展上门服务,主动为广大沼气用户排忧解难,提高沼气使用率,为农村能源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会后,我们一定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兄弟镇办的好经验,好做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的服务理念,强化管理,精心实施,更好的发展农村沼气事业,全面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四篇:农村沼气工作总结
农村沼气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省农业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沼气精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细化措施,强化服务,圆满完成了全年农村沼气建设任务目标。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标完成情况
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其中:新增沼气用户5000户,占任务的100%;建成沼气工程20处、占任务的100%;建设村级沼气服务站10处,占任务的100%;建立完善农村沼气全托沼气服务站15处。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任务目标落实。今年市政府继续把农村沼气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意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技术方案》等,制定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台帐》,明确建设进度、责任人及时间节点,科学推进各项工作。为做好工作早安排、快推进,分别于3、6月召开了全市农村能源环保工作会,分解任务,安排部署,整改推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抓好沼气项目建设。继续抓好项目建设的督导检查和指导服务工作。一是抓好国债沼气项目建设工作,至目前已建成3650户,占任务的95%;10处沼气服务网点和2处沼气工程均提前完成。二是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申报建设580座户用沼气池、20个联户沼气工程,22处沼气服务网点,申报项目资金1049.98万元。三是对沼气项目进行绩效考评。严格按照考评方案要求,对沼气项目进行了绩效考评,共检查户用沼气1000户、联户工程5处、大型沼气工程1处、沼气服务网点20处,形成项目绩效考评报告。四是加强项目建设督导和指导工作。多次到各项目县开展技术指导和建设进度督促,一年来共开展技术指导125次,协调解决建设问题12个。
(三)加快沼气工程建设。今年集中精力抓好工程建设,实现市包县、县包工程的方式,加大施工建设、管网敷设、投料运行等指导、督促、检查的力度。2011沼气工程已全部建成,管网敷设完成,全部投料运行。2012沼气工程已全部建成,管网敷设完成,其中5处已投料运行。对2008年以来的沼气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总体运行良好,及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四)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切实把技术服务作为保障各项任务建设的中心工作来抓。一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春、冬闲等时节,加大宣传发动工作。参与了市安全生产、节能周等宣传活动,制作宣传展板6块、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二是加强指导培训工作。定期到各县区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全站累计开展技术指导360余人次,排查解决技术故障800余起。三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组织各县区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共举办沼气技术讲座10期,培训群众1200余人。先后组织了新农村干部30余人、沼气工程建设单位及县负责人到外地市考察学习沼气工程。
(五)稳步推进后续服务建设。今年是沼气社会化服务年,按照要求,对全市乡村服务网点进行了调查。成立了市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全托式”沼气服务网点。为规范服务运行,指导各网点制订了后续服务协议、收费制度、管理制度等,使后续服务实现制度化管理。加强后续服务监管,对每处网点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督,确保服务用户足、收费合理、服务效果好。
(六)做好秸秆沼气试验示范。开展秸秆沼气的试验示范工作,试验示范效果明显,形成实验报告和试验数据。在此基础上,起草了《秸秆沼气技术操作规范》,将科学指导全市秸秆沼气技术推广。同时,要求每个县区确定一个秸秆沼气试验点,组织做好秸秆的收储加工,开展秸秆沼气示范工作。
第五篇:农村沼气建设
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概况表
建竣决01-1表
建竣决01-3表
建竣决01-4表
建竣决01--5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