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农村沼气建设 推进循环农业发展
加强农村沼气建设 推进循环农业发展
发展农村沼气是一项生态工程,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构筑人与自然和谐,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充分认识发展沼气的重大意义
1、促进农民增收节支。沼气是一种优质燃料,其热值为21800~27700千焦/ m,燃烧后可产生大量热能,最高温度可达1400℃。据测算,在农村建一个8~10m沼气池,基本可满足一户3~5口农家的生活燃料,平均每年可节约原煤1吨多或12瓶煤气、约1200多元燃料费。此外,每年还能为5亩农田提供肥料,可节约农药、化肥支出400多元。总体而言,每口沼气池一年可为农户节省能源、增加效益1600多元。
2、保护生态环境。以沼气为能源,能有效解决农村因
烧柴而毁树伐木割草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沼气,能较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并相应地起到减少水土流失,起到保护水资源的作用。另外,长期使用沼肥,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减轻化肥对土壤有机质的破坏,对保护耕地土质起着重要作用。据实际测试,连续施用沼肥3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39%,全氮增加0.05%,土壤容重减少0.2克/立方厘米,孔隙度增加6.6%,土壤微生物活跃,保水抗旱性33
1能提高;沼渣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可以松土,腐殖酸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团粒结构的形成。
3、提供大量优质沼肥。沼渣中含有有机质30~50%、腐殖酸10~20%、氮0.8~2.0%、磷0.4~1.2%、钾0.6~20.%;每亩地施用1吨湿沼渣,可给土壤补充氮3~4㎏、磷1.5~
2.5㎏、钾2~4㎏。沼液和沼渣是优质、高效、无污染的有机肥料、饲料添加剂或营养饵料,可用于作基肥、追肥、叶面肥和浸种,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病能力。“猪-沼-果(茶、菜、草等)”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既充分积聚农业废弃物、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又利用了沼肥种果(茶、菜、草等),不仅病虫害少,而且果(茶、菜、草等)长势强,果品糖分高,外观和口感都好;沼液还是很好的饲料添加剂或营养饵料、作物病虫害防治剂。
4、优化生活环境质量。人畜粪便、生活污水与畜禽粪便等直接流入沼气池作为发酵原料,既回收了能量、减少了疾病的传播,改变了农村粪便、垃圾任意堆放的习惯与解决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了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而且可以消灭蚊蝇的孳生场地,减少有害病菌的传播途径,净化环境;同时,使废弃物达到无害化程度,避免对地下水源的污染。因此,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对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我县沼气建设基本情况
2006年以来,我县把推广沼气池作为发展循环农业的重点,积极实施农村沼气工程,落实国家优惠政策,农村沼气建设稳步发展。目前全县农村使用沼气达到8000多户,遍
布22个乡镇、137个行政村;沼气建设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户用型沼气、联户型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按照“抓好典型示范、树立榜样模范”的思路,建立了10个沼气建设示范村,50个联户沼气试点,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完成三个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积极推广统一建池、集中供气、综合利用的建设模式,三个养殖场利用沼液种植果树及经济林600多亩,向周边400多户农户供应沼气。设有1个县级沼气服务中心、20个村级沼气服务站,为沼气用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的服务。同时,把沼气建设与果、菜、粮等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广“一池三改”、“四位一体”沼气工程,利用沼液喂猪、沼渣肥田等,形成“猪-沼-果”、“猪-沼-茶”等生态农业模式,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逐步成为我县农民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增加收入的一个新亮点。
三、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村干部对沼气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作用认识不到位,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调动农户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不少建池农户依然保持就能源说沼气的旧观念,以为建沼气池只是煮饭和照明,没有认识沼气、沼液、沼渣的新用途,效益未能充分的发挥和展现。
2、沼气池建设与“一池三改”的标准仍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县一些户用沼气池虽挖好、建好、但对于配套做好改建卫生厕所、改建清洁厨房、改建干净猪舍的标准要求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提高。
3、安全意识比较淡薄。部分沼气的使用者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安全防护知识了解不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完全落实。
四、加快发展农村沼气的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举办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组织参观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沼气建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和认识沼气在建设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引导农民走节约能源、利用资源、保护生态、促进增收之路。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动,使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增强发展新型能源,建设生态家园意识,激发群众建设沼气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政府的号召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群众积极的浓厚氛围。
2、加大扶持,增加投入。积极向上级争取立项,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是争取立项。积极组织申报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和省级项目,争取立项以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二是财政扶持。我县“猪-沼-果(茶、菜、草等)”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发展起步较晚,为能更快的发展,需整合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对刚起步发展的农户采取用料补助、资金补助等多种方式给予扶持,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三是群众主体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是受益主体,也是投资主体;在宣传发动推广“猪-沼-果(茶、菜、草等)”生态农业模式时,把相当精力放在与群众沟通交流,特别是帮群众算好经济账,才能真正调动农户的积极性。
3、加强培训,完善服务。沼气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
农户建池的积极性。当前,高质量沼气池的建池技术已相当成熟,培训一支技术过硬的技工队伍是关键。对建池技工必须进行考核,持证上岗,保证建池质量。另外,要让农户掌握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不但要培训专门的技工队伍,而且在建池前还要向农户传授沼气安装使用和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知识。此外,建立和完善沼气服务体系,制定服务条约和承诺,建立用户档案,定期检查,保证用户的正常和安全使用,确保沼气的正常发展。
4、抓好典型,示范带动。沼气建设在我县起步晚、发展步伐仍较慢,为使沼气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要把示范引路摆在突出位置,力求办好一个点,带动一大片,借助样板的辐射作用带动沼气建设发展。因此,要充分发挥10个沼气建设示范村、50个联户试点、三个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典型示范作用,组织群众现场观摩,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让绿色能源这个概念能深入人心,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沼气建设中来。
第二篇: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泌阳县农业局办公室
建设农村沼气是推进生态农业、节约型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我县农业系统加大农村沼气建设步伐,使1万余户农户用上了清洁、方便的燃气,为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目标,走出了一条节约能源,增加效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节约型生态型的沼气之路,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同步增长。
一、全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我县以实施沼气国债项目为契机,以“一池三改”为重点,积极推进生态家园建设,推动了沼气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初步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过去的小打小闹,向“大力着手”转变;由过去的粗放型增长,分散式布局,向集约型、效益型、规模化转变;由过去单一使用沼气能源,向沼气综合利用转变;由过去建池为主,向建、管、用并重转变。从而逐步向“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农村环境优良化”的目标迈进。止目前,全县新增户用沼气池总数已达到10500余座,新建2000立方米、6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各一座。如今我县沼气建设势头较好,发展较快,成绩很大。实践证明,加快发展农村沼气,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农业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点工程。
户用沼气池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一池三改”、“四位一体”“猪-沼-果(菜)”等沼气生态发展新模式;县里重点抓好国债资金大型沼气示范工程和农村沼气发展创新模式和沼气生态示范村,推广切实有效的模式;乡、村两级重点抓好沼气示范户和沼气生态示范大棚的建立。下碑寺乡四合村、沙河店镇温庄、老河乡东赵岗等示范点,农村户用沼气已达到50%以上,“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已形成规模化发展,为建设生态农业提供了样板。农业部门通过农村沼气示范村、沼气示范户、沼气生态示范大棚的建设,总结了典型经验,召开了各乡村干部群众参加的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示范推广会,推广发展模式,发挥典型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了农村沼气建设,形成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重要纽带。
(四)拓宽渠道,加大投入
为支持沼气建设,县财政及各乡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沼气建设,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对农村沼气建设的资金投入;县、乡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大在沼气建设上的信贷投放力度,简化贷款手续,根据建池农户需要及时足额发放小额贷款;县直有关职能部门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加大沼气建设扶持力度的机遇,争取更多的项目支持,积极开展全县财政全供人员对口帮扶活动。为进一步引导农民自主投入,充分调动广大农户自筹资金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坚持农民直接受益原则,农民是投资主体原则,严格质量标准原则,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生态文明村、沼气示范村每建一座标准沼气池,财政补助每建池户800元;国债项目建设村每户补贴800元,其它每个建池户补助500元。逐步在全县建立起“县财政补一点,乡财政投一点,农民筹一点,部门帮一点,信用社带一点”的多渠道
目县要编写好规划,通过项目和活动的开展,确保今年全县农村完成1万个沼气池的建设任务。
四是加大宣传和技术服务力度。全县要加大农村沼气发展的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台专题报道农村沼气发展优势和政策,利用电视台科技栏目进行技术服务,播放“四位一体”的发展效益,利用培训班培训沼气技术工,以形成良好的技术服务网络和宣传氛围,掀起农村沼气发展的新高潮。
二〇〇七年六月五日
第三篇:农村沼气建设
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概况表
建竣决01-1表
建竣决01-3表
建竣决01-4表
建竣决01--5表
第四篇: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
——石桥镇党委、政府
石桥镇位于嘉禾县北面,面积57.84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畜牧业,年出栏生猪10万余头,家禽38万只。为了将畜禽粪便这一“废物”变成“宝贝”,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文明新村”这一目标,把沼气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建设生态农业的载体,按照“小沼气,大产业”的思路,积极实施沼气工程,“猪一沼一鱼一菜一粮”五位一体的生态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镇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自2006年以来,我镇新建沼气池850口,其中仅2010年完成220口,占全年任务的21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突出一个“动”字。
一是行政推动,强化组织指导。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土地、财政、农业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李柏福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制订下发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选配了事业心、责任感强的专业干部,并将沼气池建设作为促推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畴,明
1确职责和任务。同时,岐峰、周家、上坪、石古元等四个重点村也分别成立了沼气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在全镇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机制和互动机制。为明确干部职责,按照“镇规划、村实施、组监督、户落实”的要求,镇政府与项目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村在实行村干部包组包户责任制的同时,还与农户签订了“一池三改”合同书。为确保有序推进,真正把工作抓到点子上,把资金用到刀刃上,我们专门制定了《石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暨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质量标准、进度要求和责任目标,对沼气池建设进行责任定位,消除工作“死角”,真正体现了“抓准、抓精、抓好”的要求。二是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认识。大力宣传发展沼气的综合效益,用典型引导农户积极投入,建设和使用沼气。镇党委、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邀请县能源办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沼气使用技术,介绍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的效果。通过走访养殖户,现身说法,印发宣传资料,同农民算经济帐、环境帐、综合效益帐等办法,使广大农民认识了沼气的意义和作用。三是示范带动,调动工作激情。首先,干部带群众。为推广沼气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我们确立了“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村支书、村委主任和妇女主任等带头建沼气池,通过他们带动家族、亲戚、邻里建池,采取稳步推进的办法,做到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带动一处。岐峰村委主任刘华锋、石古元村委主任罗日生、上坪村支部书记廖日生、木牛村支部书记罗建民、文书罗朝喜等村干部建成投入使用沼气池后,各自村支两委班子就立即组织农户前去参观学习,使群众知道使用沼气不仅能照明、做饭,而且省钱又省事,方便实用,消除了心中疑虑,增强了建设沼气池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先进带后进。对于发展慢的村,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沼气现场会,让后进村到先进村学习参观。如组织石市、泮桥、村尾、仙江等发展慢的村干部群众到岐峰、周家、上坪、木牛去学习参观,开现场促进会,现场办公,现场讲解,现场宣传,有效促进了全镇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投入,用活一个“奖”字
农村沼气建设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六小工程”之一,是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也是我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坚持国家确定的建设投资直接兑现到其他农户这一政策的前提下,为充分体现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达到有效整合建池要素,圆满完成“一池三改”任务的建设目标,把国家投资政策和镇政府采取的“以奖代补”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镇里决定在项目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对达到要求和标准,并通过验收的“一池三改”户,每户补250元。对于进入农宅规划点,并使用沼气的农户,优先审批办理建房手续,同时对建筑营业税采取先征后部分返还的办法给予奖励。对缺劳动力的农户,村
里帮助备料,帮助运输,优先建池。通过一系优惠政策的扶持引导,极大的调动了农户建池的积极性,既保证了沼气建设有效资金投入,又缓解了“三改”投入对农户的压力,触动了农民迫切改善生活条件的兴奋点,激发了农民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的积极性。为保证用好以奖代补资金,我们专门制定了《石桥镇农村沼气建设奖补办法》,设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暨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基金,做到奖补资金落实,奖补标准明确,奖补对象公开,使奖补措施真正成为促进农村沼气建设的“助推器”。
三、讲求质量,强化一个“优”字。
为严格按照“一池三改”标准建设,确保建设质量,我们把“优”字细化到每个工作步骤和施工环节,实行优胜劣汰,双向选择。一是在生态示范户选择上,我们在鼓励、支持的同时,明确了严格的入选标准,提出了“四不原则”,即没有养殖业的不建,没有综合利用“三沼”能力的不建,“三改”不配套的不建和居住地点不固定的不建;二是在施工队伍选择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全县具有沼气生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选择技术过硬、工作细心、责任心强的人员施工;三是抓好技术培训,岐峰、周家、石古元、上坪等村从本村抽出了几名技术能手,聘请有沼气资格建设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使其掌握建沼气池的要领和操作方法,然后由具有沼气生产资格施工人员牵头,把他们组成分队,帮助农户建沼气池,技术指导,真正让建沼气池的农户达到会建池,会管理,会使用;四是对建池技术员实行严格标准,“包建设,包质量,包建后服务”,确保建一个成一个,见效一个;五是采取多种办法,加快实施进度。
第五篇: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
近年来,我们按照“因地制宜、讲求效益、综合利用”的农村沼气建设方针,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改善村庄环境、规范农民建房、调整农业结构的重大举措来抓,使农村沼气建设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止目前,我镇建成日产180m3沼气的中型集中供气沼气池两座,建成日产 30m3 沼气的小型集
中供气沼气池两座,建户型8m3 的沼气池2479口,配套三改992户,按照“三改一建、三清一绿、三规一提”的要求建成闵台、文庙、秦杨等生态家园示范村6个。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做到三个结合指导建
1、沼气池建设与调整农业结构相结合。近年来,我们依托畜禽养殖优势紧抓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促进了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有力地促进了种养殖业的发展,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起到了推动作用。初步测算,一户建池农户年增收节支1500元,全镇可直接增收节支372万元。三年来,全镇养猪规模进一步扩大,“三改”农户可年增加生猪出栏2.9万头;文庙、古堤、秦杨等村发展“猪-沼-菜”无公害蔬菜基地1500亩;四合、杨场、韩场等村发展“猪-沼-鱼”生态养鱼380亩,闵台、伍家场、东岳庙等村发展“猪-沼-棉”高效种棉基地2000亩。
2、沼气池建设与规范农民建房相结合。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一建三改”效果好,但“三改”费用高,一般农户承受不起,拆了再改,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农户也不易接受。近年正值农民改建、新建住房高峰期,如果在农民改建、新建房屋时,把建房与建池、建厨、建厕、建圈结合起来,可一步到位。为此,镇委、镇政府及时出台文件,把这项工作纳入村干部工资考核内容,年终验收结帐。引导农民在改建、新建房屋时,按照统一规划放线(由城建、土管统一放正屋边线、正负零,由能源管理站统一放沼气池、厨房、厕所、猪圈位置线),统一施工图纸(由城建提供正屋图纸,由能源管理站提供建池、建厨、建厕、建圈图纸)建设新居。近年来,农民建房先建沼气池,已成为我镇农村建房户的自觉行动。
3、沼气池建设与改善农村环境相结合。近年来,我镇畜禽养殖的发展迅猛,但大量的畜禽粪便及生产污水任意排放,造成周边环境污染,通过采取畜禽养殖户配套建沼气池,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入池,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同时,我们按照“三改一建、三清一绿、三规一提”的要求在全镇主要道路两旁,村庄房前屋后栽植樟树等绿化林木近3万株,沿主路、主沟的湾组每5-10户修建一口垃圾池探索农村保洁机制,13个试点村已建垃圾池196口,配备垃圾清运员13名,每天清运一次,村庄、庭院、河渠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二、抓好三大示范引导建
在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工作中,我镇始终注重示范样板的带动作用,着力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样板工程,以点带面,稳定推进。
1、抓示范组建设。2006年,我们在文庙村4组开展“一建三改”生态家园示范样板点建设,建池55口,三改配套55户,打水泥路 500m,栽樟树560株,推广猪沼菜生产模式,建大棚 15个,发展无公害蔬菜110亩,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抓示范户建设。每建一个“百池村”,我们都要重点抓好10到30户典型,通过他们传帮带,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如任志清、毛兆华、向新阳等百余个示范户,他们有的是下岗职工,有的是地道的农民,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靠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种养业并举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家致富的。
3、抓示范片建设。今年,我们投入资金20余万元,每户按2000元标准进行补助,在闵台、珠玑寺等村进行连片建设,集中建池89口,全部三改到位,打水泥路700米,栽樟树、楠树、桃树、等绿化林木2400株,建垃圾池32个,并在门前统一做了篱笆墙,晾衣架,花坛,建成湾头荷花飘香、菜地桃树成行,门前花坛锦绣,房屋整洁漂亮,屋后“一建三改”,楠树挡风遮阳的花园式村庄。
示范点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镇“一建三改”工作。刚开始,是干部做工作要群众“一建三改”,而现在,是群众求干部给指标“一建三改”。在闵台村,今年的任务是23口,到目前为止,已超额完成7口,要求建池的农户还有10多户,我们正在调剂任务数,以满足这些农户的建池需求。
三、落实三支队伍服务建
发展农村能源,建池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只有建设好,管得细,才能发挥效益,持续发展。
1、村级建池队伍专业化。年初,我镇在横堤拐村组织建池现场会,全镇24名技工在这里摆开擂台,培训比武,择优聘用了13名熟练技工组建了一支建池专业施工队,分三个小组负责三个工作片的建池任务。半年的实践证明
:组建专业施工队好处很多。一是解除了技工的后顾之忧,稳定了技工队伍;二是质量有保证,技工有抓手。由于施工队技工都是挑选的熟练技工,到专业施工队后,只建池,不做别的活,手艺越做越精,加之合同约束,施工队组建以来,建一口,成一口,无返工,无病池,得到群众一致好评;三是规范了建池市场,统一了建池价格,减轻了群众负担;四是集中建池,便于管
理,减少了村干部、农户找技工难的麻烦,村干部集中一段时间全力抓建池,任务完成后,一心抓其他工作。
2、村级能源服务部网点化。全镇在建池较多的项目村建村级能源服务部6个,在建池达50口以上的村选配一名热爱农村能源事业,年富力强,有一定沼气使用、维修、安装技术的村组干部,沼气技工和其他热心人士担任村级能源服务管理员,全镇已选配管理员20名,50口以下的村由邻近的管理员代管。这些在身边的能源服务管理员随时随地为沼气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深受群众好评。半年来,这些能源服务管理员共为沼气用户维修病池54口,更换脱硫剂523包,更换滤水壶214个,指导上料启动368户,出渣补料1219户,维修灶具316台套,安装沼气饭煲20多个。大大提高了沼气使用率,由原来的不足60%上升到现在的90%以上。
3、镇能源管理站建设规范化。今年以来,镇能源管理站和各村都建立了沼气用户档案,对建池时间、技工姓名、沼气池使用现状,电话号码等都进行了详细记载,实行跟踪管理,开展上门服务,主动为广大沼气用户排忧解难,提高沼气使用率,为农村能源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会后,我们一定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兄弟镇办的好经验,好做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的服务理念,强化管理,精心实施,更好的发展农村沼气事业,全面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