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沼气,促进县域循环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时间:2019-05-14 22:0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沼气,促进县域循环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沼气,促进县域循环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第一篇:发展沼气,促进县域循环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发展沼气,促进县域循环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关于易县循

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调查

作者:李志强

浏览次数:1774 发布时间:2007-11-04 文章来源:作者赐稿

循环农业经济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分支,是一种全新的、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模式,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经济模式。它是以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消耗、高利用、减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达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发展沼气则是循环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进池发酵生产沼气,减少了秸秆焚烧对大气的污染和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沼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为农户提供日常用能,节约了电能和用煤费用;沼液又可作为猪、鸡的优质饲料,沼渣则是果菜种植的上等有机肥料,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由此完成一个循环周期,并开始另一个新的循环过程。资源如此循环利用,无浪费,少污染;低成本,效益高。此循环以沼气为中心,故可称为“沼气循环经济”。

近年来,易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强化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治理,把农村沼气化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对促进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 易县沼气发展成效

易县沼气池建设始于1983年,先是在凌云册乡龙湾头、牛岗乡碾子台等村建起气体密闭性能差、有跑漏气现象、进出料不方便等。加之对沼气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不够,导致群众对发展沼气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致使沼气发展受阻或停滞。20多年过去了,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经济发展与资源的约束程度越来越紧,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首选课题。2004年,县委县政府借助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积极搞调研,取得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争取了农村沼气建设国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沼气扶贫等项目,项目总投资424.8万元。建设内容以“一池三改”为重点,覆盖全县14个乡镇、18个项目村。项目村农户每建一个8m3的沼气池可获得800元的国债资金支持。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三位一体”模式的沼气池1.1万个。总池容达到了8.8万m,年产沼气1735万m,年可节煤1.91万吨,节电4164.7万度,共为农民增收节支859.5万元。

随着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循环农业经济的效果逐渐显现,不仅使农民增收节支,还使乡村的生态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农村沼气建设实现了 “改圈、改厕、改厨”三改目标,使农村庭院结构和生活

33了第一批沼气池。由于原始沼气池结构不甚合理,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如池型简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保护了林木植被,减少了植物能源消耗。按每个8 m沼气池年节约薪柴2吨计算,可保护林地3亩左右。沼气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村卫生环境脏、乱、差问题,减少了秸秆焚烧和粪便污染,从源头上控制了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走进柴厂、娄亭、军营、中山南等沼气建设试点村,大部分农户家的院落里见不到柴草,新建的厨房彻底告别了传统的烧柴炉灶,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灶台洁具。院内户外,街头巷尾干净整洁,树成行,花成片,呈现出“环境幽雅、四季碧绿、生态盎然”的可喜景象。

另外,沼气建设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产生了重要作用。农村沼气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德政工程”,又是“民心工程”,更是党和政府想民、为民、惠民的执政之举。事实证明,凡是沼气建设搞得好的地方,不仅农民致富的积极性高,村风好、民风正,更重要的是受益群众积极拥护党的政策,党群干群关系非常融洽,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 沼气建设潜力分析 农作物秸秆资源。易县是山区农业大县,作物种类多,秸秆资源丰富,是发展农村沼气的重要原材料。全县农作物秸秆总产量336960吨,折标煤168480吨。除去养殖、秸秆还田利用(约占29.5%),其余部分用于发展沼气,可生产15135.9万m3,是目前沼气生产总量的8.7倍多。由于目前生产沼气的原料主要以粪便为主,秸秆利用量很少,不足5%。由此可见,农作物秸秆沼能的利用潜力可在90%以上,约13622万m沼气生产潜力。薪柴资源。全县山场面积广阔,薪柴、树叶、杂草等生物质资源产量巨大。全县薪柴总产量716605吨,折标煤9027.5吨;树叶产量47222.5吨,折标煤23611.25吨;杂草总产量653572.5吨,除去畜牧养殖饲用,以25%剩余量折标煤76958.2吨。三项标煤合计为109596.95吨,可产沼气13965.9万m3。基本全部为生产沼气潜力量。人畜粪便资源。畜禽养殖是我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粪便资源十分丰富。据测算,全县可收集人畜粪便355513吨,以各种粪便折标煤系数平均值计算,折标煤193043.6吨,可生产沼气理论值为24599.5万m3,是目前沼气生产量的14倍,约有22861万m3的生产潜力。发展沼气的综合利用潜力。目前我县的沼气生产利用多以“猪——沼——果”、“猪——沼——粮”模式为主,属初级、简单地循环利用模式。在沼气利用方面,除用于农民生活外,还应深入研究探索用沼液喂猪、喂鸡、养鱼,浸种、种植食用菌,研究沼气保鲜技术、储粮技术,发展沼气池、猪圈、厕所、太阳能大棚四位一体综合利用模式等,以实现资源更长链条的循环利用。

三 影响沼气发展的制约因素 观念意识问题。已建池户对沼气的认识多数停留在沼气解决了照明、煮饭等的较浅薄的认识上,甚至认为不如直接使用电和煤更方便、省事,并没有从根本上

33认识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由于对沼气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地意义及给农民带来诸多方便与效益的宣传不到位,使得目前占95%以上未建沼气池户对沼气池的认识知之甚少,这就很难使这部分农户具有建沼气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众缺乏积极主动性就谈不上农村沼气的快速发展。建池技术问题。由于一些建池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技术不规范,加之沼气池输气管路和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致使沼液渗漏、沼气跑冒、发酵不全,产气少,质量差。结果费工耗料效果差,致使户主对沼气产生是件渴望不可及的事,不易操作,沼气的优越性不能被显露出来。维护服务问题。沼气池建成后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县农村新能源办公室仅有5名科技人员,难以适应全县大范围内沼气池的技术维护。乡镇村所指定的建沼气池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沼气相关知识,很难对沼气池进行系统维护。维护管理跟不上,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这是沼气日常使用中的一个重要安全隐患。资金保障问题。建一个沼气池约需投资3000元左右,项目补助1000元,由于县财政拿不出配套资金,其余均由农户自行解决。这对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农村沼气目前尙处于初级发展示范阶段,如果进入沼气普及率80%以上的普及阶段,是否还能保证足够的沼气池国家补助款,农民是担心的。一旦国补资金减少或取消,势必影响农村沼气的发展。循环链条问题。当前沼气生产和利用的链条短,模式单一,不足以把循环经济的魅力充分显现出来。延长沼气循环生产利用的链条,开拓多种循环利用模式,提高综合利用效果,是促进农村沼气循环经济再发展的重要课题。政府层面问题。当前的农村沼气建设更多的是依赖于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并没有将其作为发展当地循环经济的大产业来抓。也就是说,国家给专项资金即可建下去,如果没有了这项资金就很难说了。农村沼气建设既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也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能否将其作为一个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产业来抓,将是影响农村沼气和循环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四 关于发展农村沼气的几点建议 强化意识转化。农民意识转化重点解决发展沼气只是为了解决煮饭点灯问题的浅表认识;干部和政府意识重点解决发展农村沼气是一种便民措施的单一认识。只有把干部群众统一在发展农村沼气就是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改善生态、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认识上。认识转化了,农村沼气和循环农业经济就有望得到快速发展。要借助多种媒体、多途径、多方式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专题会议、科技下乡、动员会议、制作板报、张贴宣传标语等,大张旗鼓地广泛宣传,使发展农村沼气的意义人人皆知,户户揭晓,形成一个全社会办沼气的良好氛围。搞好技术培训。要严格执行国家沼气的技术标准。依据其标准搞好专业技术培训。对农村从业的技术人员,应选择具有一定泥瓦工技术基础、热爱农村能源建设事业的农民,可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及以师带徒跟班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以尽快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对考核合格者颁发上岗证,已视具备独立承揽建沼气池业务的能力。对农户应采取边建池边培训的方法,即建池与培训同步,谁承揽建池业务由谁负责培训农户,使每个建池户拥有一名沼气使用明白人,达到沼气池建好后农户就可正确操作使用。建立建池责任制。对从业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推行农村能源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对承揽业务人员实行包规划设计、包建池施工、包传授管理知识的“三包”责任制,实行质量百分考核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实行严格的县、乡、村三级联合验收制度,并建立由建池技工、农户、验收技术人员三方签字的建池档案,确保沼气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安全水平。及时推广典型经验。我县农村沼气发展正处于示范阶段。在此阶段要重视沼气示范户、沼气建设示范村、沼气综合利用示范样板的培育。目前已有不少成功典型,要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导向力、说服力和推动力。通过典型引路、效益吸引、宣传引导,以户带户、以村带村,从而实现以点带面、辐射全县的目标。建立健全投资机制。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给于的各项优惠支持。二是根据我县财政困难的实际,采取“财政补一点、银行贷一点、部门帮一点、农户筹一点”的四点方式筹措资金。根据县财政的承受能力,县政府建立农村沼气开发专项资金,连同国家项目资金进行专户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补助到建池农户;有关部门如农牧、林业、扶贫、农开、水保等部门要通力合作,根据各自专项资金用途,要力所能及地向沼气建设倾斜;从生态环保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纳入沼气开发利用资金;金融部门要给于沼气建设全力支持;农户筹一点除作为建沼气池资金的补充外,还有益于提高农户建沼气池的责任感。三是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尝试沼气建设的市场化运作,如组建乡村农村沼气开发公司,先由公司垫资进行设计、购料、施工、安装、装料发酵产气。整个过程均达到国家标准验收合格后,在以一定方式从所筹资金中支付报酬。这样就可逐步形成国家、农民、社会共同办沼气的投资机制。拓宽沼气利用新途径。为更好地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展现沼气循环农业经济的魅力,应尽快扭转沼气利用单一模式的局面,拓展循环利用链条,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效果。沼气建设要与改圈(栏)、改厕、改厨、改水、改浴 “五改”相配套。积极探索沼气(液)养猪、喂鸡、养鱼、塑料大棚增温、增二氧化碳、沼气热水器、浸种、生产食用菌等诸多方面的应用,以及在加工业、服务业、仓储业领域中的应用,拓展空间很大。随着沼气应用领域的拓宽,循环链条的延长,综合效益的提高,势必会激发起农民建沼气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沼气池的维护。沼气池的日常维护是确保沼气正常生产的重要措施。一是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回访制度,深入农户了解使用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为今后工作提出改进措施。二是分级建立沼气维护服务站,具体从事沼气配件和维护工作。三是若为商业建池则实行保修制,谁建池谁负责日后维修。四是普及沼气知识,提高农户自身使用和维护的能力。把沼气列入农村产业范畴。沼气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它与诸多农村产业、项目、领域相关联,互为因果,相互影响,重复循环。使资源循环使用,利用充分;环境零污染,改善生态;投入少,成本低,达到最小化;效益层层增值、循环增值,实现最大化。可以说,发展沼气业是未来农村产业的一场革命,将推动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产业。所以,应将沼气列为农村重要产业的范畴,各级政府应将沼气建设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给于足够的重视程度,出台强硬的政策措施,把“沼气循环经济”做大做强。

作者单位:河北省易县农业区划办公室

第二篇: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促进农场生态农业建设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促进农场生态农业建设

杨晓舟牟 访

党的十七大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循环农业经济是以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把农业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农业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的生产模式。它是基于生态学“良性循环”原理,将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运用并按系统工程方法组织的建设具有整体、协同、循环、再生功能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但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农业良性循环体系的构建,生态农业正是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基础。

一、循环农业经济的内涵、特征与目标

(一)循环农业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倡导以生态学理论和生态规律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自己的产业体系,由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和生态城市等构成。循环农业经济的基本内涵是:运用生态系统和经济活动系统的基本规律指导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统筹谋划,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及消费过程的产生链整体结构,实现链网内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循环利用和农业生产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和破坏最小化。

(二)循环农业经济的特征 循环农业经济一般遵循“3R”特点,一是REDUCE, 1

即“减量化”;二是RESUE,即“再利用”;三是RECYCLE,即“再循环”。因此,循环农业是一种“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可再生资源”的运行模式。可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使农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循环农业经济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农业活动中参与循环的产品往往互为食物,以生态食物链的形式循环,循环的主体互补互利,共生性很强。二是在农产品生产中,注意化肥、农药的施用,强调食品安全。三是农业的主副产品在消费完后回归大地。四是能有效保护土壤和水资源。五是污染排放物能得到较好的处理。

(三)循环农业经济的目标 将循环经济引入农业领域,实现农业产业系统生产的效益最大化和危害最小化,达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相融的理想状态,目的是建立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农业,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从根本上降低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保护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对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利用来促使污染或废弃物的减量化甚至零排放,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农业经济与生态农业建设的关系

(一)循环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 生态农业建设,既可创造发展农业生产力,高效利用环境与生物资源,也是稳定及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保证循环农业经济健康运行的条件。是利用农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解决工业生产中的“源”和“汇”,使区域生态系统的产生和投入得到平衡的有效途径。

生态农业建设强化产业化,其目标就是构建农场的良性循环经济结构。农场的生态农业建设就是把整个农场区域内的产品生产链条相互连接,形成原料到产品,废弃物变原料的产业相互交织,资源高效利用,无废弃物或少废弃物的清洁

生产网络。其目的是将某一产业的废弃物转化为另一产业的原料,一个产业的部分产品,将成为另一产业的原料,形成生产链网,其功能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区域的少废弃物或无废弃物生产,改善环境质量。将分散的各自独立的产业如种植业和养殖业,加工业与农业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构成一个规模性的具有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

(二)生态建设充分体现了循环农业经济的准则 循环农业经济以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社会农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生态农业采取不同农业生产工艺流程间的横向耦合,如以沼气为纽带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等,都是实现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实现经济与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目标的生态农业模式,已经规模化推广。

生态农业建设加快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丰富了循环农业经济的内涵。农场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要十分重视实现从“能源耗竭型”经济向“能源再生型”经济的转型,生态农业建设中要注重风能、太阳能、地热能资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经验与技术,不仅为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提供十分有益的借鉴,也可经一步推进可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

因此可以这样讲,循环农业经济与生态农业建设相辅相成、相互包涵,两者处于统一体之中。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批示:我赞成这样的观点,21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循环农业经济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是面向循环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加快农场生态农业建设的意义

(一)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有利于增加农场职工收入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有利于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场的产

业升级,提升农场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场的生产发展。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使普通职工农户转变为多种类型的专业户,进而增加职工收入。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生态化,既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工业品农药、化肥的过度依赖,降低生产成本。

(二)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可以有效解决农场的就业问题 循环农业经济要求农业生产产业化,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或“产业网”。这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类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农场就业机会。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可以吸纳更多农场闲置劳动力就业。

(三)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有利于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农业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农业资源可以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农业循环体系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农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同时,绿色农业、绿色消费、绿色环保是当今农产品生产的时尚和潮流,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能够提高各农场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保持农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为农场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循环农业是生态化的农业,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有利于农场农业资源的保护,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投入结构,进一步保护农场耕地等自然资源,扼制掠夺性经营;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在农场农业生产中推行清洁生产,遏制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与机械作业,避免更低污染,土壤质量下降,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五)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促进农场环境的改善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是按照循环经济的再循环原则对农业和农场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向实行综合治理,对农

场土、水、肥、药、电、油、柴、粮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统筹考虑,深度利用农场种、养业产业的废弃物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及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真正实现“吃干、榨净、回归大地”,是农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四、促进农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而我们农场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促进生态农业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一)健全促进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 集团公司在资金的投入、项目的安排、金融贷款等方面,应向循环农业方面倾斜,既是发展循环农业的动力,也是引导循环农业迅速发展的方向。

(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综观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经验,主要是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更规范,有法可依。通过立法,让各农场了解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全社会推行循环农业的途径和方向。

(三)重视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研发技术支撑体系是构建循环农业经济的物质基础,企业是技术的创新主体,农场可通过科技规划,对科技资源的配置进行宏观调控,加大科技投入,组织进行技术课题攻关,研发出适合农场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

(四)积极推广循环农业经济的试点经验农场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要借鉴近年来循环工业已有的发展经验,根据农场实际工作情况,开展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试点工作。

(五)加强循环农业经济的宣传,为农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循环农业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涉及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一切领域。但目前人们在观念上认识不够,应进行宣传,大力提倡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促

使农场职工自觉参与到循环农业发展的行列中来。

五、结束语

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的农业发展模式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和社会综合发展领域的落实与体现。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出了一个以生态学理论和生态规律为基础的资源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必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高效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建设正是发展农场循环农业经济的最佳实践模式,也是提高农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每个农场具有自身的特殊自然环境,土壤生态系统自身调节能力弱,土壤退化和变劣问题突出,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紧缺,作物病虫害频繁发生等一系列劣势环境资源,是每个农场面临的问题。所以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促进生态农业建设是农场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首次写入党章,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农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重视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促进生态农业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农场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场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握机遇,振奋精神,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科学谋划,团结建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不断推动农垦事业局面又好又快发展,在新世纪的宏伟蓝图上,为和谐农场的构建绘下精彩的辉煌新篇章。

刊登于《甘肃农垦》2008年第5期

第三篇: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若干问题探讨

【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若干问题探讨

张伟

摘 要 循环农业经济在循环经济体系中属于一类实用性方案,尤其在新农村建设政策覆盖落实背景下,能够更好地迎合可持续和科学发展理念,但是涉及政府领导的宣传、组织配套工作要给予进一步的调试修缮。笔者的核心任务是针对目前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期间的诸多问题加以提炼整理;同时,制定妥善化处理措施,希望为我国粮食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 循环农业;农业经济;粮食安全

循环农业经济,就是依照既有生态科学发展理念,配合最新高科技设施和操作手法,进行一切生态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可持续开发利用;同时,避免农业生产中物资投入量和废物排放量的过度增长结果,至此衍生出集合农业种养、农科技、农供销等功能的良性循环发展体系[1]。想要切实将当中弊端状况处理完毕,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大幅度提升既有资源开发利用实效,推动农业和农民同步增收进程。至于细化的整改方案内容将具体如后续内容阐述。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遗留的问题

1.1 水资源严重短缺

透过以往实际调查结果认证,我国农业用水占据总用水数量的70%左右,限于我国农业生产季节、干旱性隐患深入状况,不同区域农业资源约含70%需要加以灌溉,因此灌溉用水数量开始提升至农业总体用水数量的90%以上。截至目前,我国农业灌溉和工业发展,已经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长此以往,涉及地下水资源紧缺、河流断流、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危机都将接踵而至。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因为农村专业化生产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使当地灌溉用水浪费现象广泛分布,实际利用实效性系数连0.475都不到,整体上几乎包含1/2以上的水资源被白白浪费。由此看来,及时布置拓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落实目前我国农业用水合理性节约指标的必要途径,应该引起广大农民的深度瞩目。

1.2 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极为严峻

大多数农业生产管理人员,都盲目地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农产品数量和后期经济效益增加结果之上,对于农产品安全可靠质量几乎未曾上心。毕竟化肥、农药等使用便利,因此涉及以往畜禽粪便作为农田肥料的模式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无疑令牲畜养殖和农作物种植产业滋生分离迹象,畜禽粪便随意堆放现象极为普遍,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协调性自然造成较大的创伤[2]。须知,尚未经过调试的畜禽粪便污水内部,保留较多数量的氮、磷物质,至此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广泛覆盖;再就是经过养殖场内部氮、硫、甲烷等有害气体的暴增,已经严重影响周边人民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秩序,严重情况下,更可直接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侵蚀威胁。

1.3 农副产品资源实际应用效率过低

想要更好地发挥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控制体系的价值地位,标准适应路径便是开展农业产业化改革项目,其作为农业后期产出效益的全新经营控制体制,主张针对传统农业生产营销模式加以系统化整改。但是透过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规划状况观察,其仍旧深陷于初步探索阶段之中,包括各类农村住户参与能度过低、产业化组织具体竞争发展潜力不足、农业产业化辐射效应无法倾数绽放等,当中最为严峻的便是农业产后副产品应用效率不高问题。

另外,农业耕地面积处于持续缩减之势。结合过往调查结果分析,我国平均每8 a左右,农业耕地资源就会同步缩减0.083亿hm2,如若随意放纵不管,相信不用超过两年,必然就会冲上警示红线。目前,我国最基础的国情便是过多人口和较少耕地资源的冲突现象,可是因为部分农村区域经济、科技和人才的欠缺,使传统粗放式农业经营管理模式仍旧延续,包【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括由牲畜完全承担农业生产主要支持动力供应任务,凭借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规模化经营控制、农业生产时刻抵受突发性自然灾害的侵蚀危机等。面对此类状况,我国必须集中一切技术、政策性手段,进行眼前的农业生产人口数量众多、耕地资源数量过少的矛盾协调应对,至于具体的应对模式便是令农业生产借由粗放式快速地朝向集约式经营方向过度扭转。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科学化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战略方针

2.1 要求政府及时颁布各项成本、科技支持性政策

第一,想方设法推动循环农业立法控制进度,令一些创新型限制、补偿性法规政策快速覆盖落实。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民群体、企业和政府机构在循环农业服务体系中的职责义务予以清晰化界定,至此构筑起集合农业生态补充和技术补贴功能的指导单元,力求在各项循环农业支持性政策内容控制下,延展出融合政府、市场、社会基层群众行为驱动特性的监管机制[3]。

第二,结合丰富实际操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搭建起农村物业控制法规制度。这样不但能够将农业生产一切基础性设施投资效益提升至极致水准之上,更可以快速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案执行进程,对于今后农村诸多废弃物处理、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农村环保产业化培育等事业,都将释放出较为强劲的支持引导功效。

2.2 不断进行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创新改造

循环农业经济想要获得长效可持续发展机遇,就必须全面接受各项技术创新成就的支持。

第一,有机强化农业生产技术设施开发力度,使特定区域农业生产技术含量顺势上升到全新等级层次。同时,在科技、政府、农户群体之间建立农业科技园作为交流枢纽,避免以往高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推广落实中的限制危机,必要时直接在农村周边设置试验和转化基地,为周边农业科研和生产创新成就融合提供第一手指导线索,更加为农业实际增长模式集约型转变奠定基础。

第二,更加清晰透彻地进行农业内部专业化职务设置划分。所谓农业专业化,可以细化出农业生产、技术支持和设计研究和农业多元化服务等结构单元,如此一来,涉及不同区域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观能动性才会深度激活,将各自专长发挥到相对应的领域之中,维持现代我国农业整体的专业化分工效率,令以往传统的单位农户小而全耕作模式得以成功替换。

2.3 快速投入合理数量的支持性资金,完善循环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建设并修缮现代循环式农业经济服务控制体系,最基础的保障便是资金,否则预设的经济效益换取指标将难以顺利贯彻。所以,不同层级政府机构要更加科学地处理好支农资金预算工作,必要情况下直接朝向循环农业适度倾斜。

第一,不同层级政府应该尽快设置循环农业发展专项支持资金,主要用在基础性农业生产设施、技术应用实力培训和推广事务之上。

第二,金融机构要针对既有金融服务产品加以适度改良,令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额度得以合理增加;同时,协调掌控税收、贴息、补助等多元化经济杠杆效用,大力支持辅助各类社会资本向农业、农业领域中投入。

第三,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将个人、集体和国家全面融合,更加有效率地构筑起丰富的循环农业经济投资监管体系;同时,做好当中投资金融、财税等收费政策修改工作,力求令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彰显出独特的发展形态。结语

循环农业经济完全可以视为日后我国经济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该类结构进行灵活修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贯彻的必然途径,能够更好地遏制以往农业发展期间生产模式诸多要求的不适问题。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后予以大力推广和发展沿用。

参考文献

[1]乔志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问题浅思[J].东方企业文化,2013,32(19):134-150.【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2]白云峰.现代循环农业理论与实践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3,18(11):144-163.[3]杨红庆.探究循环农业的内涵和发展途径[J].山西农经,2015,28(3):126-139.【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第四篇:浅谈发展农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谈发展农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我们加快解决“三农”的一个难题。多年来,政府通过大力实施“农业农村经济”战略,探索出一条农林牧有机相结合,多路并举推进结构调整,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关键词:农村经济建设 新农村 循环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表现出严重的地区不平衡性,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较之发达地区较为缓慢。落后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本地区,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目标的实现。在推动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农村市场是一个根本性的因素,但地方政府的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较之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更具有必然性和重要性。

一、必须不断强化农业是基础的意识,以防止对农业领导、农业投资及农业科技的弱化

发展高效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轨变型,是农业内部产品结构、行业结构、部门结构的调整。实现途径是:

(一)市场农业。外部要强化市场导向功能,按市场需求确定生产方向;内部要强化市场核算功能,淘汰在比较成本上的劣势产品和项目。

(二)科技农业。科技农业的内涵是农业活动投入和产出逐步向科技倾斜,提高农业投入中科技投入的比重,增大农业科技成果中的科技含量。科技农业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新产品、新品种的开发和新技术、新方式的引进和推广。当前,发展科技农业的重点是科学技术的推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循环经济的实践,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应该将各地的典型经验加以总结,在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推广,将循环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实事求是.地分析农业的现状及其综合生产能力,是认识和确定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第一靠政策,解放生产力,使原有的农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第二靠投入,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落后问题,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及收定购粮资金问题;第三靠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力。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我国的水资源、耕地资源、草场资源的严重不足,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提高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节约资源的集约增长转变,可以起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改进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的作用,可以使我国的农业生产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节约农业生产资源,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

1、发展农业经济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需要,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护与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农业循环经济是生态化的农业经济,是保护与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留、要建立健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体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完备的资金支持体系。政府要尽力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财政支持。

2、建设资金要保障:黑龙江省农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投资大、困难多。因此,要广泛筹措、集中使用、加强管理、跟踪问效。资金实行多渠道筹措:一是国家有关部门政策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二是农业重点工程资金、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贫困农村建设资金等给予倾斜;三是农业贴息贷款;四是各级政府和财政投入;五是主管部门和农民商户自身投入。加快建立和完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为此,一是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二是要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投资投劳。保持新林区建设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建立一套政府引导和群众参与紧密结合的投入机制。三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组织和发动广大农村群众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新林区建设,改善农村面貌。四是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公共和半公共性质项目,农民投资投劳主要用于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建设。五是要引入市场机制,拓宽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建立银行提供信贷、群众自筹,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业循环经济领域的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在农业经济的推广发展阶段,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应以低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农业经济的技术引进及推广体系的建设

1.加强对农业经济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农业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在农村培训一批能够掌握农业经济实用技术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农业经济的技术人才,培养一批技能型农业经济致富带头人,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远程教育网,通过广播电视等载体,解决农民群众文化程度偏低、技术困乏等问题。三是要采取集中培训与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广大农民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成熟的、先进的农业循环经济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潜力,将粗放、原始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知识型、技术型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者。

2、要提高行业协会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的技术创新与推广作用:各级政府要在组织、资金、人员等方面为各行业协会的创建与发展提供支持,使行业协会能够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主体、技术实践主体、技术推广主体的作用,依托行业协会做好示范区、示范村、示范户的建设,并做好相关技术的培训、指导与咨询,将农业经济的技术推广落到实处。

第五篇:加强农村沼气建设 推进循环农业发展

加强农村沼气建设 推进循环农业发展

发展农村沼气是一项生态工程,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构筑人与自然和谐,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充分认识发展沼气的重大意义

1、促进农民增收节支。沼气是一种优质燃料,其热值为21800~27700千焦/ m,燃烧后可产生大量热能,最高温度可达1400℃。据测算,在农村建一个8~10m沼气池,基本可满足一户3~5口农家的生活燃料,平均每年可节约原煤1吨多或12瓶煤气、约1200多元燃料费。此外,每年还能为5亩农田提供肥料,可节约农药、化肥支出400多元。总体而言,每口沼气池一年可为农户节省能源、增加效益1600多元。

2、保护生态环境。以沼气为能源,能有效解决农村因

烧柴而毁树伐木割草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沼气,能较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并相应地起到减少水土流失,起到保护水资源的作用。另外,长期使用沼肥,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减轻化肥对土壤有机质的破坏,对保护耕地土质起着重要作用。据实际测试,连续施用沼肥3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39%,全氮增加0.05%,土壤容重减少0.2克/立方厘米,孔隙度增加6.6%,土壤微生物活跃,保水抗旱性33

1能提高;沼渣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可以松土,腐殖酸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团粒结构的形成。

3、提供大量优质沼肥。沼渣中含有有机质30~50%、腐殖酸10~20%、氮0.8~2.0%、磷0.4~1.2%、钾0.6~20.%;每亩地施用1吨湿沼渣,可给土壤补充氮3~4㎏、磷1.5~

2.5㎏、钾2~4㎏。沼液和沼渣是优质、高效、无污染的有机肥料、饲料添加剂或营养饵料,可用于作基肥、追肥、叶面肥和浸种,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病能力。“猪-沼-果(茶、菜、草等)”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既充分积聚农业废弃物、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又利用了沼肥种果(茶、菜、草等),不仅病虫害少,而且果(茶、菜、草等)长势强,果品糖分高,外观和口感都好;沼液还是很好的饲料添加剂或营养饵料、作物病虫害防治剂。

4、优化生活环境质量。人畜粪便、生活污水与畜禽粪便等直接流入沼气池作为发酵原料,既回收了能量、减少了疾病的传播,改变了农村粪便、垃圾任意堆放的习惯与解决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了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而且可以消灭蚊蝇的孳生场地,减少有害病菌的传播途径,净化环境;同时,使废弃物达到无害化程度,避免对地下水源的污染。因此,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对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我县沼气建设基本情况

2006年以来,我县把推广沼气池作为发展循环农业的重点,积极实施农村沼气工程,落实国家优惠政策,农村沼气建设稳步发展。目前全县农村使用沼气达到8000多户,遍

布22个乡镇、137个行政村;沼气建设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户用型沼气、联户型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按照“抓好典型示范、树立榜样模范”的思路,建立了10个沼气建设示范村,50个联户沼气试点,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完成三个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积极推广统一建池、集中供气、综合利用的建设模式,三个养殖场利用沼液种植果树及经济林600多亩,向周边400多户农户供应沼气。设有1个县级沼气服务中心、20个村级沼气服务站,为沼气用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的服务。同时,把沼气建设与果、菜、粮等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广“一池三改”、“四位一体”沼气工程,利用沼液喂猪、沼渣肥田等,形成“猪-沼-果”、“猪-沼-茶”等生态农业模式,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逐步成为我县农民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增加收入的一个新亮点。

三、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村干部对沼气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作用认识不到位,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调动农户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不少建池农户依然保持就能源说沼气的旧观念,以为建沼气池只是煮饭和照明,没有认识沼气、沼液、沼渣的新用途,效益未能充分的发挥和展现。

2、沼气池建设与“一池三改”的标准仍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县一些户用沼气池虽挖好、建好、但对于配套做好改建卫生厕所、改建清洁厨房、改建干净猪舍的标准要求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提高。

3、安全意识比较淡薄。部分沼气的使用者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安全防护知识了解不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完全落实。

四、加快发展农村沼气的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举办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组织参观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沼气建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和认识沼气在建设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引导农民走节约能源、利用资源、保护生态、促进增收之路。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动,使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增强发展新型能源,建设生态家园意识,激发群众建设沼气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政府的号召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群众积极的浓厚氛围。

2、加大扶持,增加投入。积极向上级争取立项,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是争取立项。积极组织申报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和省级项目,争取立项以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二是财政扶持。我县“猪-沼-果(茶、菜、草等)”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发展起步较晚,为能更快的发展,需整合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对刚起步发展的农户采取用料补助、资金补助等多种方式给予扶持,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三是群众主体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是受益主体,也是投资主体;在宣传发动推广“猪-沼-果(茶、菜、草等)”生态农业模式时,把相当精力放在与群众沟通交流,特别是帮群众算好经济账,才能真正调动农户的积极性。

3、加强培训,完善服务。沼气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

农户建池的积极性。当前,高质量沼气池的建池技术已相当成熟,培训一支技术过硬的技工队伍是关键。对建池技工必须进行考核,持证上岗,保证建池质量。另外,要让农户掌握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不但要培训专门的技工队伍,而且在建池前还要向农户传授沼气安装使用和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知识。此外,建立和完善沼气服务体系,制定服务条约和承诺,建立用户档案,定期检查,保证用户的正常和安全使用,确保沼气的正常发展。

4、抓好典型,示范带动。沼气建设在我县起步晚、发展步伐仍较慢,为使沼气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要把示范引路摆在突出位置,力求办好一个点,带动一大片,借助样板的辐射作用带动沼气建设发展。因此,要充分发挥10个沼气建设示范村、50个联户试点、三个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典型示范作用,组织群众现场观摩,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让绿色能源这个概念能深入人心,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沼气建设中来。

下载发展沼气,促进县域循环农业经济快速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沼气,促进县域循环农业经济快速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促进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关于促进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打造“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区的调研报告为加快推进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打造“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区决策的贯彻实施,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

    西部地方政府如何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西部地方政府如何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一、用好中央政策,突出政策创新 地方政府的首要职能是执行中央政策,但地方在执行中央政策的同时,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有成效地贯......

    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高峪乡中心中学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发扬“苦干不苦熬,奋力争上游”的泗水精神,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树......

    街道深化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龙泉街道深化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街道把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作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与后劲的重要措施来抓,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成效显著。 一是全力筑平台,环境促......

    浅议如何攻坚克难全力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浅议如何攻坚克难全力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当前,全县上下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决战五年、脱贫致富 ”思想大解放活动,按照镇党委的安排部署,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我镇的经济发展现......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增长 (五篇模版)

    · --关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是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崛起的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的中部,是中国股份合作经济的发源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

    摘要:由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 发展 的日益重视,发展循环 经济 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股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应从国外吸取那......

    促进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生态循环畜牧业就是从持续农业的角度和畜牧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和清洁生产思想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畜牧业生产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达到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