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9-05-15 14:5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论文)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

浅谈临夏州农村沼气建设可持续发展中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杨玉中

(临夏州农村能源办公室731100)

【摘要】临夏州沼气建设从2003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止到2010年底,临夏州完成了“一池三改”沼气池91474户,普及率达到26%。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397个,县级服务网点1个。存在的问题:1.缺乏精确设计和科学配套;2.建设质量缺乏监管和竣工检验;3.沼气启动缺乏合理配料和指导;4.日常管理缺乏长效的服务机制;5.技术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6.科研资金严重缺乏。对策:1.强化管理、科学建设;2.整合项目,突破投资不足的发展瓶颈;3.完善服务,持续发展;4.综合利用、长效发展;5.科技支撑、努力提高技术含量

【关键词】沼气 可持续 问题与对策

以农村户用沼气为主的新能源建设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改善农村能源短缺、资源浪费及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问题的重要举措。发展农村沼气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新的亮点。

2003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沼气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投资力度逐年加大。2010年农村沼气已列入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振兴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国家对农村沼气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随着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强化,今后农村沼气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临夏州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沼气建设方面的产业政策,在全州农村能源建设部门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之下,截止到2010年底,完成了“一池三改”沼气池91474户,普及率达到了26%。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397个,县级服务网点1个。各项目县(市)都有了能源办公室,管理干部87人。全州已培训了1186名沼气生产技工和379名后续服务维管人员,为项目的建设和后续服务提供技术保障。农村沼气建设呈现稳步、健康、持续发展的态势。

当前,全州农村沼气建设进入了建管并重、多元发展的新阶段。农村沼气建设数量不断扩大,管理机构和服务体系逐步建设健全,沼气功能进一步拓展,沼气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精确设计和科学配套

户用沼气虽然小,但“麻雀虽小,五脏齐全”,也是需要“精确设计、精准建设、精细管理”的系统工程。建设一个“一池三改”沼气池需投资6500元左右,但中央投资仅有1500元,由于我州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户自筹资金困难,大部分地区只能保证沼气池本身建设,不能按照“系统工程”整体协调、科学配套的原则,进行“一池三改”的系统配套建设,难以实现“一池三改”的建设目标。而暖圈的建设直接影响着沼气的年使用时间和产气率。

养殖小区中小型沼气工程同样因为投资问题,部分地方采用对户用沼气池简单放大的办法来完成建设任务,对沼气工程系统缺乏整体精确设计,没有配套“原料清杂调质、系统保温增温、发酵传质搅拌、沼气净化贮存、沼肥贮存利用”等沼气工程必不可少的设施和装置。

1.2,建设质量缺乏监管和竣工检验

农村沼气建设量大面广,遍布千家万户,建设周期长、环节多、要求高,需要完成“规划放线、施工准备、土方施工、结构施工、密封施工、管网施工、设备安装、质量检验”等工序,每个工序都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成的沼气工程要满足整体结构强度合格和整体气密性合格的基本要求,来不得半点马虎。

由于建设任务数量过大,监管力量有限,部分地方不能按照沼气工程建设规律,进行严密的技术监督和管理,缺乏精准的施工工序质量标准和检验措施,导致部分技工随意施工,质量无法保证,投料后漏气不能使用。

1.3,沼气启动缺乏合理配料和指导

沼气发酵是专业性很强的生物工程,是复杂的微生物应用过程。只有有了大量的沼气微生物,并使各种类群的微生物得到最佳的生长条件,各种有机物原料才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沼气。沼气工程的正常、快速、高效启动制约和影响着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高度重视科学启动关,严格按照沼气发酵原理、工艺条件及操作规范进行科学配料和启动,才能保证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

由于农村沼气建设数量大、时间紧、区域广、人力少,已建成的户用沼气池普遍存在着缺乏科学的原料配比和正确的启动指导,导致沼气池不产气或产气点不着,出现较多的启动故障。由于用户缺乏沼气发酵专业知识,因此无法处理这些故障,直接影响到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1.4,日常管理缺乏长效的服务机制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是沼气工程科学管理重要性的真实写照。只有构建科学规范、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落实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沼气系统管理规程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沼气系统永续、高效、均衡运行。

农村沼气长效运行不能依赖于政府的长期补助,而需要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市场机制。通过研究和制定优惠政策,采取产品后补助的方法,扶植沼气专业合作社和沼气专业公司的发展壮大,使其成为农村沼气长效运行的主力军。

我州已经建成沼气县级服务站1个,村级服务网点397个。村级服务网点的正常运行也因维管人员的报酬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而困难多多,维管人员普遍年龄过大,文化程度偏低,单纯的依靠市场运行是无法保持沼气的维修与管理的。

1.5,技术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农村沼气是多学科交叉和综合应用的系统工程,工作的性质决定了需要对从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长效的专业培训。目前,通过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培训鉴定,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沼气生产工多为农民技工,尚缺乏对各级、不同层次的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和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考核机制,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素质,适应农村沼气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

1.6,科研资金严重缺乏

由于科研经费严重不足,我州对沼气池的产气规律没有进行过系统完整的研究测定,对适应临夏州建设的螺旋底池型、太阳能暖圈及多种发酵原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滞后,仅做了少量不全面的试验示范。因此,沼气池虽经过了多年建设,但没有形成基本的系列性技术资料,基础性试验系列资料严重缺乏,制约着临夏州沼气技术的进步和沼气建设的发展。由于没有沼气建设的科研资金投入,使建设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研究试验,而是靠老办法,旧经验来解决,科技含量不高。新技术、新工艺、新池型得不到推广应用,沼气建设缺乏应有的创新机制。

2,对策

2.1,强化管理、科学建设

中小型沼气工程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多设施、多装备的系统工程。科学规划、精确设计对于发挥农村沼气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尤为重要。中小型沼气工程规划设计应根据地域特点,因地制宜,精确设计,配套“原料清杂调质、系统保温增温、发酵传质搅拌、沼气净化贮存、沼肥贮存利用”等沼气工程必不可少的设施和装置,为工程长效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阶段,应通过招投标机制,寻求有相应建设资质和施工资历的建设单位,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专业监理人员的监督下,按照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纸进行科学施工;工程验收阶段,应按照国家标准,做好沼气工程和配套设施的质量检验工作,使其达到整体结构强度合格、整体气密性合格、装备操作方便的基本要求。

温度是制约沼气池产气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做到全年持续产气用气,必须对沼气池进行保温和增温。目前,农村沼气池通常通过采用太阳能畜禽舍、太阳能暖圈或和温棚进行保温增温,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可在池体外加衬两层以上的厚塑料膜来提高池温。

采用螺旋底旋流布料式池型,利用其自身的大落差特殊结构,在产气与用气的过程中,使池底料液的产生流动,使原料不发生沉淀,实现动态发酵。

为保证沼气发酵微生物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使沼气工程产气正常持久,应按照沼气微生物生长繁殖规律,定时定量、科学合理地补充新鲜原料和营养元素,及时排出发酵剩余物用做肥料。沼气工程日常管理要避免只进不出,避免大进大出,连续均衡进出,选择适宜发酵负荷。除此之外,农村沼气精细管理还需要做好原料营养科学调配,发酵负荷合理调控,发酵原料pH值科学调控等日常管理工作。

2.2,整合项目,突破投资不足的发展瓶颈

在沼气项目的建设中,全州各县(市)在不同程度上整合了畜牧、发改、爱卫会等部门的建圈、改厕等项目,有效的克服了国家对沼气项目投入不足的困难,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项目正在从职能部门小范围的整合向州、县政府部门主动积极地协调整合过渡,使相关项目在申报阶段就实现了有机整合,提高了项目的整合程度。

项目整合应作为沼气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深入有效的探索研究,努力提高项目的整合程度,扩大项目的整合范围,从部门整合向政府协调整合过渡,将项目下达后的后期被动整合变为项目前期的主动整合,建立项目整合的长效机制,来突破沼气建设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的发展瓶颈。

2.3,完善服务,持续发展

建设县、乡、村三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三级网络的服务功能要各有侧重,县级服务站要以技术支撑为中心任务,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解决沼气建设、使用中出

现的技术问题。乡级服务站要以“三沼”综合利用为重点,实现产业化发展。村级服务网点要以服务农户、维修管理为工作职责,保证农户沼气系统的正常产气使用。

建设一个高效运行、功能齐全的服务网络,提高农村沼气系统的使用率,延长沼气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沼气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实现农村沼气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4,综合利用、长效发展

农村沼气的生命力在于综合利用,要把综合利用作为服务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大力开展沼气循环农业,延长沼气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研究制定和公布沼肥施用技术规范,为开展综合利用奠定基础。充分发挥综合利用在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研究制定鼓励开展沼渣、沼液利用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傻瓜式”沼肥产品、配肥施用装备和应用技术,要将沼气产业化建设做为沼气可持续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进一步加快综合利用的步伐。

2.5,科技支撑、努力提高技术含量

沼气工程是连接养殖和种植的纽带,是现代循环农业建设的核心,随着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许多急需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需要今后加大科学研究支持力度,予以重点研究和解决。这些技术包括:前后处理与厌氧消化一体化沼气装置及其工艺技术研究;沼气工程太阳能主动式加热和整体保温装备与技术研究;沼气发酵营养调配机理与高产发酵技术研究;沼气发酵剩余物综合利用装备与施用技术研究;沼肥特性及其对农作物品质和生产特性的影响研究;低温、高产沼气发酵菌株接种及其发酵工艺技术研究。

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是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科技含量的有效途径。根据地域特点,建设相应的产气规律测试试验点,并开展“三沼”综合利用的试验,不断总结、试验、示范和推广适合临夏州建设的池型和建设推广模式,对全面推动临夏州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简介:杨玉中,1960年8月7日,1988年2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工作单位:甘肃省临夏州农村能源办公室,计划管理科科长。主要研究方向:农村能源。通讯地址:临夏州农村能源办公室,临夏市红园路新闻大厦,731100,电话:***,E-mail:***@139.com

第二篇:农村沼气工作总结

农村沼气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省农业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沼气精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细化措施,强化服务,圆满完成了全年农村沼气建设任务目标。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标完成情况

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其中:新增沼气用户5000户,占任务的100%;建成沼气工程20处、占任务的100%;建设村级沼气服务站10处,占任务的100%;建立完善农村沼气全托沼气服务站15处。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任务目标落实。今年市政府继续把农村沼气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意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技术方案》等,制定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台帐》,明确建设进度、责任人及时间节点,科学推进各项工作。为做好工作早安排、快推进,分别于3、6月召开了全市农村能源环保工作会,分解任务,安排部署,整改推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抓好沼气项目建设。继续抓好项目建设的督导检查和指导服务工作。一是抓好国债沼气项目建设工作,至目前已建成3650户,占任务的95%;10处沼气服务网点和2处沼气工程均提前完成。二是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申报建设580座户用沼气池、20个联户沼气工程,22处沼气服务网点,申报项目资金1049.98万元。三是对沼气项目进行绩效考评。严格按照考评方案要求,对沼气项目进行了绩效考评,共检查户用沼气1000户、联户工程5处、大型沼气工程1处、沼气服务网点20处,形成项目绩效考评报告。四是加强项目建设督导和指导工作。多次到各项目县开展技术指导和建设进度督促,一年来共开展技术指导125次,协调解决建设问题12个。

(三)加快沼气工程建设。今年集中精力抓好工程建设,实现市包县、县包工程的方式,加大施工建设、管网敷设、投料运行等指导、督促、检查的力度。2011沼气工程已全部建成,管网敷设完成,全部投料运行。2012沼气工程已全部建成,管网敷设完成,其中5处已投料运行。对2008年以来的沼气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总体运行良好,及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四)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切实把技术服务作为保障各项任务建设的中心工作来抓。一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春、冬闲等时节,加大宣传发动工作。参与了市安全生产、节能周等宣传活动,制作宣传展板6块、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二是加强指导培训工作。定期到各县区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全站累计开展技术指导360余人次,排查解决技术故障800余起。三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组织各县区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共举办沼气技术讲座10期,培训群众1200余人。先后组织了新农村干部30余人、沼气工程建设单位及县负责人到外地市考察学习沼气工程。

(五)稳步推进后续服务建设。今年是沼气社会化服务年,按照要求,对全市乡村服务网点进行了调查。成立了市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全托式”沼气服务网点。为规范服务运行,指导各网点制订了后续服务协议、收费制度、管理制度等,使后续服务实现制度化管理。加强后续服务监管,对每处网点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督,确保服务用户足、收费合理、服务效果好。

(六)做好秸秆沼气试验示范。开展秸秆沼气的试验示范工作,试验示范效果明显,形成实验报告和试验数据。在此基础上,起草了《秸秆沼气技术操作规范》,将科学指导全市秸秆沼气技术推广。同时,要求每个县区确定一个秸秆沼气试验点,组织做好秸秆的收储加工,开展秸秆沼气示范工作。

第三篇:农村沼气建设

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概况表

建竣决01-1表

建竣决01-3表

建竣决01-4表

建竣决01--5表

第四篇: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反思

摘要:

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念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正是针对旧的发展模式的缺陷,而在这一新的战略构思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通过对发展观念中人的主体性、伦理观以及极限意识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哲学层面上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主体性 伦理 极限

传统的发展概念是按照经济的增长来定义的,即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增长为主要目标,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认为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是国民生活幸福的象征。于是在50-60年代出现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增长热潮”。然而,经济的增长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于是,人们开始对发展观念本身进行反思。1992年5月,全世界各国首脑在“环境与发展”会议上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再次强调:“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事实上,“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更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在这一观念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本文试图从分析旧的发展观出发,以哲学的视角反思“可持续发展”观念中的哲学内涵。

(一)世界历史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虽然人的活动受一定的客观条件与历史必然性的制约,是在既定的、由前辈所创造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关系下进行活动的,但是,人又具有自由、自觉、能动创造的本性,能够在认识外部必然性和由自己的活动所构成的社会运动规律性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进行创造性活动,改造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完善。

面对着当代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困境和危机,有些人把其原因归罪于人的主体性及其在当代的发展,认为只有人类放弃对自然界的改造和控制,“回归自然”,才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实上,造成这种困境的,至多只能说是在传统的发展观念的影响下所形成的那种片面发展了的主体性。由于传统的发展观混淆了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片面追求物质财富,把人变为实现增长的工具和手段,造成劳动者的畸形发展,成为马尔库赛描述的“单向度的人”。在这种发展观的影响下,单纯的对经济利益的追求造成了这种主体性只有动力机制(无限占有物质财富的欲望)而没有自我约束机制,因而是一种“放任”的主体性;由于它既没有对自身活动的外部限度的认识,因而是一种“盲目”的主体性;由于它缺少一种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规范机制,因而是一种“自发”的主体性。这是一种比较低级的主体性。而人的高度发展的主体性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自为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对外部自然界的整体规律性有清楚的认识,对活动的限度有清醒的认识,对自身活动的后果有预见性意识,对自身能力有规范性(道德)意识。这种主体性不仅不是造成当今人类困境的原因,而且它正是解决这些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必要前提。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自觉的未来价值目标导引下,自我选择发展道路、自我设计发展模式、自我调控发展秩序、自我规范发展行为的自觉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的发展,即人的素质的提高。1994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明确提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位”的重要观点;《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也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在1994年10月召开的全国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上,我国领导人明确指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谓“人的发展”是指人在各个生活阶段上的发展,是个人、社会、自然之间某种和谐关系的构成,它保证人的潜力的得到充分发挥,而又不使社会或自然受到损害、掠夺或破坏。从根本上说,人的发展也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或能力成长的过程,它包括:(1)基本需求的满足:可分物质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它是人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2)素质的提高:包括身体、心理、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素质,它们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潜力的发挥:是指人认识、理解和有意识干预现实世界变迁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而可持续发展对人的主体性要求则来自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决定的。社会发展激励着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也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人本身的发展既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内在动力。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精神的历史条件,决定并影响着人的发展。一个人在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同时发展了自己,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决定的,这是一个双向同步的统一的运动过程,其统一的基础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人在社会实践中改造社会,发展社会,同时也改造自己,发展自己。

2、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互为手段和目的。既然人和社会是互相决定、互相促进的,因而任何一方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方的发展,都必须把对方的发展作为目的,自己的发展作为手段,这样才能促进双方的同步发展。没有整个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也就没有基础和条件;同时,整个社会的发展恰恰是社会上无数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结果。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改造客观世界来促进社会发展去实现,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人通过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来保证。

3、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人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创造者和接受者,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主宰,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权等,都是围绕着以人为中心运动的,任何发展离开了人的参与都无法实现。社会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是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手段,都是为了丰富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自由度和主体性,促使人的全面提高。共产主义,归根到底就是要“充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自由的全面的发展。”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它是一种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是面向人类追求真善美统一境界的发展观。只有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才能使人对于自己的存在状况和价值倾向做出中肯的评价,以积极的态度直面所处的现实环境,确保人的主体性得到最大发挥。

(二)从传统的发展观对经济增长的片面追求中可以看出,它是建立在“发展是天然合理的”这样一个哲学信念的前提之上的。在它看来,只要是发展就比不发展好;发展的快总比发展的慢好;发展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传统发展观所关注的,只是如何发展的更快,而对于“为了什么发展”和“怎样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这样一个目的论、价值论的问题却毫不关心;社会发展理论也仅仅被看成只是研究社会如何发展的科学,却忽视了关于社会发展的另一面,即社会为了什么发展这一价值论、目的论问题。

人们之所以本能地相信“发展是天然合理的”,是有其人性基础的。自然界不能为人类提供现成的生活资料,人类只有依靠对自然界的改造才能生存。离开了发展(其中基础是生产力、经济的发展),人类便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这样,发展,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就成为一种自足的目的,它本身也就成了一种不可评价、也没有必要评价的东西了。这种观念在生产力不太发展的历史时代是有其存在的理由的。那时,人类面对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满足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问题。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的需要本身也随之发展,持续不断地、日益增长地创造出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的需要对象及实现方式。特别是到了现代,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的需要也呈现出几何级数上升的趋势。正是这种不断增长的需求,成为了人们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然而在由人类自己亲手造成的各种困境和危机面前,人类面对的主要任务已经是如何使我们的发展持续下去、以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在地球上世世代代生存下去的问题。

因此,发展并非是天然合理的,对旧的发展道路的反省和重新评价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哲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合规律的社会发展需要以人为尺度的价值评价和伦理规范。因为发展的规律性只是决定了事物未来变化的可能性,即决定事物未来“能是”什么、“能成为”或“不能成为”什么,而不能决定事物未来“应是”什么或“应成为”什么。“能是”是一个多种可能性的总和,而其中符合主体的价值追求的才能成为“应是”。从逻辑上说也是如此:事实或规律要能够有效地充当主体行为的理由,就必须以某个价值判断为前提。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相继出现的诸如生态伦理学、生命伦理学、技术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等伦理学科,就是建立在对人类发展的价值评价的基础之上,尽管这些学科本身有其不足之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贡献,那就是它们向我们表达了这样一种新的伦理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人类在实践中“能够做”的,并非一定是“应当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发展本身向伦理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我认为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史上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和谐论的思想,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则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名言。当然这只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混沌式感悟。近代以来由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观: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从马克思的实践观看来,人类中心主义无疑坚持了正确的方向,因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

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世界历史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人是理所当然的价值中心,世界历史的中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中心。非人类中心主义者寻求所谓“自然界的价值主体地位”,显然混淆了存在与价值两个层次的意义。自然先于人类,存在比价值更具本原性;但存在具有价值只是对人来说才存在,是人通过实践赋予存在以价值,价值余人不可分,只有人才是价值主体,只有在多极主体的实践关系中才能产生价值。然而,我们在坚持人类中心论的同时,必须注意不能脱离人的实践关系,把人理解为一个抽象的无差别的类或整体。根据马克思的实践观,社会是多极主体实践的产物,人类由具体的不同个体及个体群即多极主体组成。作为每一极主体的个人或个体群都有生存与发展的权利,而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地球只有一个。个人或个体群在这唯一的自然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时不应危害其他极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即不能危害人类唯一的生存环境——地球。这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本质:对自然的保护不是为了自然的价值主体地位,而是为了作为多极主体的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建立起新的道德和价值标准,自然界不再看作是被人类随意盘剥和利用的对象,而看作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界中的一员,与之和谐相处。

2、现代与未来的关系。现代与未来的关系是关系到发展的方向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正是传统的发展观念中所缺乏的。传统的发展观实质上是一种片面的经济增长观,它把社会的发展仅仅看作是一种经济现象,把经济增长过程片面地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长过程,毫不顾及自身发展过程及发展结果对后代人发展的影响,缺乏在发展过程中所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感。在这种片面的传统发展观的鼓励下,市场经济的主体(个人与企业)的短视效应——即一味地追求当前的利益最大化——是造成当前的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则内在地包含有在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时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的价值标准,这也是社会公平理念的一部分:代际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享有的正当环境权利,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和拥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权利,后代人也同样享有这些权利,不能一味片面地追求自身的发展和消费,而剥夺了后代人理应享有的发展与消费的机会。这一代人要把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维护自身环境权利的同时,也要维护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三)传统的发展观认为,经济的增长和人对自然界的改造是没有极限的。这种“增长无极限”的信念,支配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索取,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反过来,这些成就的取得也更加坚定了人们的这一信念。

然而,自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类的这种信念开始受到怀疑。60年代末,美国的鲍尔丁提出了“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其含义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是地球,它犹如太空中一艘小小的宇宙飞船,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小船内的有限资源将被开发净尽,消费后的废物将把船舱完全污染,到那时人类社会就会崩溃。1972年3月12日,以米都斯为首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计划小组完成的《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在华盛顿的史密森研究所公诸于众。报告用大量的数据和简单的逻辑,论述了地球有限论:社会经济增长的五种趋势(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人口剧增;粮食短缺和营养不良;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呈指数增长,由于地球的容积是有限的,人类向自然的扩张必然有其限度。如果当前的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的话,就必定会使社会从自然界和人类两个方面达到极限,从而引起灾难性后果。这个被西方报纸称为“七十年代的爆炸性杰作”的报告的意义,并不在于它为人类开列出一个危机时刻表,因而这些危机是否按其列出的时刻表到来并不能影响其价值,报告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向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来形成的“增长无限论”的观点提出了挑战,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这正是改变以往的发展模式、确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立论之本。

正因为如此,这种新的观念一产生就被旧的发展观作为悲观论的典型代表进行猛烈地攻击。其实报告只是向人们发出了一种警告:如果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话,在今后几代,我们这个小的星球就将达到人类扩展的极限;而如果我们约束增长、改变增长目标的话,还来得及避免最终的灾难。我们说增长是有限度的,只是说增长必然要受到一些内在的和外在的条件的限制,这些限制构成了增长的限度。如果我们不把这些条件作为发展的内在参数来确立我们的发展目标的话,我们的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其中主要的限制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的经济增长必然要受到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限制。自然界整体结构的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的支持系统,因此,它构成了经济增长的绝对限度。我们的经济增长,应当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以维持整体平衡和稳定的限度内的增长。为此,我们必须节约利用地球上的非再生资源,以尽量少的资源消费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对地球上的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应当以天然的动植物自我生长和繁殖的“速率”为限度,把我们对它们的开发速度保持在它们的自然生长速率的限度内,我们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同样,虽然说自然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给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然而这种修复能力并不是无限度的。如果我们

对它们的污染超过了它的自我修复能力的限度,就必然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从而危及人类生存。

第二,我们的经济增长必然要受到人类自身能力的限制。如果只是从可能性上说,人类能力的发展具有无限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人类的实际能力总是有限的。因此,“人类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不过是一种可能性的假设,靠这种假设,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想象: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开发新能源,消灭污染源,控制人口增长,修复生态平衡等等。但是,我们不能保证,在社会发展达到地球承受能力的最高限度之前,我们的技术和资金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与那种仅仅在可能性上寄希望于人类技术的无限增长来解决一切问题的观点相比,还是立足于人类能力在现实性上的有限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可靠一些。

第三,人类的生命对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度的。人类生命的功能结构是在狩猎和采集的生活方式中最终形成的。从那时起到现在,人类的生命功能结构基本上没有变化(变化不超过两万分之一),但是,人类生存于其中的人造环境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理论上说,当一个物种的生命功能结构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又来不及做出基因调整时,就可能引起这一物种的灭亡。人类也是生命体,不可能超越生命规律。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我们人类的生命机体能够承受这样巨大的环境变化吗?我们人类在生物学上所能承受的巨大环境变化有没有一个限度?其实,我们现在早已在承受环境变化的恶果了:癌症、心脏病和其他种种所谓的“文明病”正是由于现代人生活的环境不同于当初人类进化所要适应的环境造成的。其次,人类的生命功能结构也越来越与人类的不断“进步”的生活方式相冲突。我们生活方式的“进步”方向是:一是耗费的物质财富越来越多,二是越来越少地消耗体力。这两点相结合,所产生的后果就是各种“文明病”的产生和生命活力的降低。

因此,如果我们不理智地限制自己的行为、不对经济增长设立内外限度的话,终将会自食苦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树立经济增长中的极限意识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第五篇: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概论论文

论文题目: 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

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斯帕思认为 :“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一一尽可能接近‘零排放 ' 或‘密封式 ', 工艺方法一一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

我也认为,只有科技才能更好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科技发展不仅能够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对自然资源和新能源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找到低碳的解决方案,但同时需要有立竿见影的效益,通过开发更多的低碳技术,包括通过水、电等各个方面技术的开发,实现最大可能的节能增效。

先从传统产业谈起:

印染业:从纺织工业整体情况来看,染整行业依然是纺织工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落后、高能耗的染整生产方式,也没有充足的环境容量来承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为此,最大限度地控制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减少生产过程的废弃物排放,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将成为今后生产和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印染行业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立印染(化工)工业园、采用自动化程度高、耗能低、排污少的先进设备和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是今后印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重点。

汽车行业:“品质、安全、环保”这三个核心价值观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石。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可以开发混合动力,提高燃油效率,创新过滤系统,使用DME可再生燃料,天然气和沼气发动机开发,生产可回收的产品。

在这些方面,沃尔沃集团走在了最前面。2006 年 3 月,沃尔沃集团推出第一款采用混合动力解决方案的重型卡车示范车。2007年,沃尔沃集团已率先开发出七款不同替换燃油的二氧化碳零排放卡车,它们的动力来源于可再生燃料,这证明了二氧化碳零排放运输并不是空想。2007年,集团在比利时根特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二氧化碳零排放卡车生产工厂,并计划逐渐将全部生产基地都改造成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工厂。2010年,沃尔沃客车公司首次推出Volvo 7700系列混合动力客车以及Volvo B5L型混合动力双层客车。采用混合技术可减少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35%。同年,沃尔沃卡车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采用二甲醚作为汽车燃料的卡车制造商。第一批沃尔沃商用二甲醚卡车在瑞典公路运输业投入使用。

新兴产业方面:

ICT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

信息通信技术(ICT)正在发挥其前所未有的变革力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将我们推上低碳经济的轨道。打造低碳经济,实现变革型、而非增量型的改变。比如,用视频会议取代的空中商务旅行、智能电网改变获取和使用能源的手段、城市规划也将转向低碳。随着数据流量的日益增长,ICT产业需要提高网络能效,以减少其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中所占的比例。今后十年,绝对能耗预计仍将增加,这主要是因为用户数量会增长近三倍,而数据量也会随之增长近千倍。不过,研究表明,网络能耗的增长与数据流量的增长所遵循的并非是同一路径。相反,由于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改进,加之3G/WCDMA技术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产生数据流量(kWh/GB)所需的能源反而显著下降了。提供网络能源优化(NEO)服务可帮助运营商实现最大的用户流量,同时还可减少能耗。

在这个领域,爱立信做的很不错,爱立信一直在全球倡导善用ICT解决方案的变革力量,以应对全球性的能源、环境和社会挑战。

核电站:

反应堆是通过受控的链式裂变反应,将核能缓慢地释放出来的装置,是和平利用核能的最主要设施。为了实现核能的进一步发展,当前世界许多国家的核科学家正在研究与发展先进的核反应堆,进一步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我国目前正在研发多种先进反应堆。例如,由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发的高温气冷堆具有安全性好、发电效率高、用途广等诸多特点,其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已于2003年1月实现满功率并网发电,目前正在建设更高功率的商业示范核电站;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正承担具有非能动特点的大型先进压水堆的研发工作。

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使得其位于福岛核电站的多个机组相续发生爆炸并导致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泄漏,增加了人们对核电安全性的担忧,也给当前世界核电快速发展的格局增添了变数,例如,德国就及时搁置了其延迟多座核电站使用寿命的议案讨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发生事故的福岛核电站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采用的沸水堆被认为是第二代(或一代半)堆型,相关设计及电站辅

助设备相对较为落后,因此在破坏力极强的地震及海啸作用下发生较为严重的事故。目前,随着世界各国对核电安全性的进一步重视以及核电技术的快速进步,世界上运行的老旧堆型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未来核电将转向新一代的具有固有安全性的先进反应堆,人们能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享受核电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可持续发展战略孕育了无限商机。

随着环保、低碳、节能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给检验认证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未来有待发展的新兴检验认证服务领域,首先是食品、药品、化妆品、营养品等。拿化妆品来说,对其中有毒有害物质监控的关注度很大。在这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对质量和功效的监控仍不够。其次是环保、低碳和新能源,以及职业安全卫生健康、化学品安全评估、中国消费品零售市场等。此外,我国的网上贸易已经越来越多,具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但由于网上交易不能面对面,所以对网上产品质量的监控也需要检验认证业提供。作为全球领先的质量和安全机构,lntertek天祥集团在这方面做的很出色。

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仅使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资源和生态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再也不能延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的永恒主题,人类文明进步呼唤着可持续发展和新科技革命,中国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要依靠科学技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依靠科学技术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让中国这块美丽古老的土地,成为炎黄子孙世代繁衍生息的绿洲和乐园!

下载(论文)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可持续发展论文

    《》 题目:关系 姓名:程玉琳 学号:2011020657 学院:文法学院 2012年2月 浅论人、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浅论人、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

    可持续发展论文

    如何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重大课题,既关乎世界各国当前的发展进程,也关乎全人类的发展未来。世界各国有远见的政治......

    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 ———中国 摘要: 可持续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他是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论文

    论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大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pM2.5已经成为人们的口中的话题,因此,现在的我们更应提高警惕,环境污染就在我们身......

    可持续发展论文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谈对家园的保护 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与改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座座城市拔地而......

    可持续发展论文

    中国可持续发展课程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的思考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的思考 不知不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就要结束了,在这期间,我学......

    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XX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2006年4月23日)各位领导: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