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工程“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9-05-15 14:5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沼气工程“十二五”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沼气工程“十二五”规划》。

第一篇:农村沼气工程“十二五”规划

农村沼气工程“十二五”规划

农村沼气工程关系到我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2015年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开发利用的目标任务与实施重点,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特编制《县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2015年)》。

一、规划摘要

-2015年,我县共规划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000口,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县级服务站1个,乡村服务网点30个。规划概算总投资555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390万元,地方投资200万元,农户自筹2960万元。规划实施后,全县户用沼气将达到2.3万户以上,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3处,乡村服务网点70处,到2015年,全县2.3万户沼气用户每年可以增收节支2898万元以上。

二、建设基础

(一)发展现状

县辖17个乡镇、325个行政村、3324个村民小组,全县总面积9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万亩,总人口42.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44万人,总户数11.88万户,其中农户10.4万户。

我县利用沼气解决农村燃料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的,近几年来,我县抓住国家支持农村沼气建设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适时提出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主扶”和“农户自愿申请,乡村组织实施,部门监管服务,市场机制运作,资金捆绑使用,实行先建后补”的工作思路。特别是近三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能源工作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突出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能源利用率两个重点,不断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沼气建设村基本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的目标。截止年底,全县累计完成沼气建设13078口。目前我县农村沼气使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四位一体”生态能源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开云镇八里村、萱洲镇的田家村、江东乡的龙桥村等10个乡镇,115个村,这种模式主要是以沼气为纽带,种植养殖业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多业结合,综合利用的生态能源模式,达到了“猪-沼-稻”、“猪-沼-菜”、“猪-沼-鱼”完整的生态农业良性系统使能源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二是“五改”生态家园模式。主要集中在白果镇先锋村等九个乡镇,125个村,这种模式是将沼气池与改卫生厕所、改饮用水、改家畜栏、改卫生厨房、改卫生浴室相结合的生态家园模式。农户庭院合理的布局设计,人畜粪便直投入池,沼气池常年产气,改善了卫生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方向。三是“三结合”生态家园模式。这种模式在全县各乡镇都存在,比较分散,这种模式是以稻草为主要产气原料,结合人、畜、禽粪便及生活垃圾直投入池,使沼气池有充裕的原料,卫生方便,是解决当前由于养猪少而造成的无产气原料的较好途径。

(二)进一步发展农村沼气的必要性、迫切性

1、农村生活用能价位高、缺口大,需要开发建设农村沼气。能源短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油荒、煤荒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我国也随处可见。石油、煤炭、液化气价格越来越高,使农民生活用能负担越来越大。就我县目前来说,一吨煤价格200多元、一罐液化气80元,一个3-4口之家用液化气做饭一月一罐,一年900多元,取暖用煤3吨,折合人民币近800余元(含运费),全年能源消费1700多元;若做饭、取暖全用煤炭,每户一年需5吨,约1300多元。随着煤炭价格的一涨再涨,农村生活用能将更为困难,现在大部分农民除冬天用煤取暖外,平时都用薪柴、作物秸杆做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威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下,开发新型农村能源势在必行。

2、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发建设农村沼气。中央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要把我县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和谐稳定的新,开发建设农村新型能源,加快“一池三改”建设,是治理农村脏、乱、差,改善村容村貌,创建干净、卫生、文明新农村的最佳切入点。农村沼气建设,可改变农村传统生活方式,使农村向着健康、卫生、整洁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改进农民多年来形成的生活观念;可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人畜粪便直接入池发酵,既可避免对地下水源的污染,又可消灭蝇蚊的孳生场地,减少有害病菌的传播,有利于农村居民健康;可通过新型能源开发建设技术培训与管理实践,促进农民自身素质和致富能力得到提高,精神面貌得到改善,从而促进农村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

3、农业可持续发展

和无公害生产需要开发建设农村沼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市场准入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被提上日程,像过去那样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种植方式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进行无公害生产,必须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施用无公害肥料和农药。沼渣、沼液等肥料不仅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最好肥料,而且还具有“生物农药”的功效。用沼

液喷洒农作物,不仅可起到叶面施肥的效果,而且可杀死作物的病、虫。开发建设农村沼气,直接治理了农村人畜粪便污染,减少了焚烧秸杆对大气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以及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无病菌、无虫卵沼渣沼液有机肥、草木灰还田,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可有效增加土地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地力,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增加农产品产量奠定基础,使农业能沿着高效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三)农村沼气发展需求分析

通过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使规划重点区域内的农村用能结构得到优化,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50%以上,畜禽养殖污染得到遏制,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控制,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尿处理率达到9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通过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建设生态家园,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高效生态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农业生产污染治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为重点,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因地制宜推广以农村沼气为纽带的各类能源生态模式和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民生活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沼气建设与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总体目标密切结合,纳入我县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优先发展养殖普及率高的村、水资源保护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沼气建设。

二是政府引导和效益吸引的原则。切实加强宣传引导,研究制定沼气建设的政策措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狠抓沼气示范村、示范户建设,通过典型示范,以综合效益吸引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三是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原则。要根据各地的实际,结合不同区域特点制定实施规划,明确重点及配套措施,通过合理布局,分区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沼气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

四、农村户用沼气

农村户用沼气的基本建设单元为“一池三改”,包括户用沼气池建设和改厕、改厨、改圈“一池三改”同步规划、同步施工。沼气池的建设容积为10m3,重点建设“上流浮罩式”国家标准规定的池型,配备自动或半自动的出料装置。同时,根据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与农业生产发展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建设“四位一体”和“猪-沼-作物”等能源生态模式。

规划-2015年,全县农村有养殖基础和建设场地的农户,新建农村户用沼气8000户。到2015年,全县农村户用沼气达到2.3万户以上,普及率达到30%以上。

其中:-2012年,全县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户,普及率达到21.4%,2012-2015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6000户。

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

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以“一池三建”为建设单元,包括发酵池、原料(粪便或秸秆)预处理(沉淀、调解、进出料、搅拌等装置)、沼气供气(沼气净化、储存、输配、计量和利用装置)和沼肥利用设施(沼渣、沼液处理及综合利用装置)等。土建工程主要包括沼气发酵池、贮气水封池、前处理池、沼液贮存池、保温室、沼气管网等;设备主要包括泵、流体管网、电器控制、脱硫塔、沼气灶具、检测设备等。

规划-2015年,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到2015年,全县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普及率达到100%。

其中:-2012年,全县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3处,普及率达到30%。2012-2015年,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7处。

六、大中型沼气工程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组织推广“生态型”、“环保型”、“能源生态型”等不同模式的沼气工程。-2015年,规划全县规模养殖场(存栏生猪3000头以上、存栏家禽10000羽以上)新建设沼气工程5处。

到2015年底,全县大中型沼气工程总数达到5处左右,全面完成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

其中:-2012年,全县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2处,普及率达到40%。2012-2015年,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

七、沼气服务体系

县级服务站主要受管理部门委托对乡村服务网点实施管理,开展技术轮训、巡回检查、应急处理、配件供应、大修服务、试点示范、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服务。建设内容主要配备沼气技术巡回服务多媒体车、大功率远程进出料车、应急处理专用摩托车、培训和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场地及工具、维修工具和检测仪器、“一站式”服务业务用房等。

乡村服务网点直接为广大沼气用户提高服务,重点以沼气国债项目为依托进行建设,每个网点具有为300-500沼气户服务的能力,至少配备1名技术服务人员,具有“六个一”,即一处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原料。

规划-2015年,新建县级服务站1个,乡村服务网点30个,到2015年,全县沼气服务体系覆盖率达到100%。

其中:-2012年,全县新建县级服务站1个,乡村服务网点20个。2012-2015年,新建乡村服务网点10个。

八、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农户自筹为主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发挥政府、集体、农户、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县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沼气工程建设补助,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建池材料、设备采购、工程设计、技术工资及人员培训等方面。

注:详见附表三

(一)规划总投资概算

根据以上测算,-2015年全县沼气建设总投资5550万元,其中:-2012年投资2060万元;2012-2015年投资3490万元。

1、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规划新建8000口,平均每口沼气池容积10m3(包括“三改”),按每只造价4000元计算(包括原材料费、人工费、沼气使用配套设备费等),总投资3200万元。其中,-2012年,新建口,投资800万元。2011-2015年,新建6000口,投资2400万元。

2、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新建大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总容积为5000m3,按400元/m3造价计算,需总投资200万元。其中,-2012年新建3处,投资60万元。2012-2015年新建7处,投资140万元。

3、大中型沼气工程。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总容积为37500m3,按400元/m3造价计算,需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2012年新建2处,投资600万元。2012-2015年新建3处,投资900万元。

4、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县级服务站一个,建筑面积1000㎡,需总投资(含设备采购)500万元。新建乡村服务网点30个,需总投资(含设备采购)150万元。其中,-2012年新建20个,投资100万元。2012-2015年新建10个,投资50万元。

(二)年度投资计划

投资127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4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2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沼气服务体系建设550万元。

2011年投资79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4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4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沼气服务体系建设50万元。

2012年投资74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4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4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

2013年投资94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6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4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

2014年投资94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6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4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

2015年投资87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8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20万元,沼气服务体系建设50万元。

(三)资金筹措

实现规划目标共需总投资5550万元,根据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支持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政策导向及上级有关部门文件精神,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投资由农户自筹为主,政府通过项目包装等途径予以适当补助;规模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和乡村服务体系建设,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以社会、企业和养殖户投入为主和国家配套以奖代补;县级服务站建设以国家投入为主;确定资金筹集计划为中央投入2390万元,地方投资为200万元,农户及企业自筹2960万元。

九、项目组织实施

成立“县农村能源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在“县农村能源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开展工作。县能源生态局组织专门班子和专业技术施工队伍具体实施。县能源生态局局长为第一责任人;乡镇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明确能源生态局班子成员负责相应乡镇的能源建设任务。

广泛宣传发动,争取领导、涉农部门,特别是退耕农户对能源建设工作的认识、重视、支持与配合。通过培训、现场会、宣传资料、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等多种途径宣传发动退耕户积极参与到全县农村能源建设上来。

按照重点安排适宜发展沼气的养殖集中地区的原则,将全县17个乡镇的58个重点村作为-2015年未来5年全县农村沼气建设的规划区域。

十、经济社会效益及环境影响

本规划实施后,将新增农村户用沼气8000户、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乡村服务网点30处,全县户用沼气将达到2.3万户以上,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3处,乡村服务网点70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

(一)经济效益

新建一个10m3的农村户用沼气池(包括“三改”)需投入资金4000元左右,按使用年限为15年计算,平均每年摊到266.66元。而通过“三沼”综合利用,每年可以使农户增收节支1260元左右。其中,利用沼气炊事等,可节支760元左右(全年节约8瓶煤气,每瓶按95元计算);沼渣、沼液是优质有机肥,全年可减少化肥、农药支出约320元左右;利用沼渣、沼液作有机肥发展瓜果、蔬菜等农作物,每户每年增效增收180元。到2015年,全县2.3万户沼气用户每年可以增收节支2898万元以上。

(二)环境效益

规划目标实现后,全县2.3万农户可用上优质燃气,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减少了薪柴使用量,保护了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农村发展沼气,把建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进行,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流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灭寄生虫卵和部分病菌,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能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通过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建设,把种植、养殖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农业资源的深层次利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农村沼气建设,真正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

(三)生态效益

一只沼气池年产沼气量相当年节约薪柴5000公斤以上,相当于保护了6亩薪炭林年生长量,按此测算,全县2.3万个池相当于年保护13.8万亩薪炭林年生长量。而且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水质,减排了30万吨污染源。同时,大量施用沼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起到维护农业生态系统平衡作用,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可以说,一只沼气池既保护了一片青山,又保护了一片绿水,对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和巩固生态县建设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沼气建设关系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实现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建设“生态”,创造我县农村的优美环境密切相关,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各乡镇、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把沼气建设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之中,建立组织,搞好规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农办、能源、农业、规建、财政、环保、国土、林业、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合作,积极配合和支持沼气建设,确保沼气建设任务的完成。县政府将农村沼气建设列入各乡镇农村生态建设考核目标;各乡镇确定分管领导,成立相应机构,建规立制,责任到人。

(二)强化项目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沼气工程建设的各项管理工作,要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保证工程质量和正常安全运行。各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组织设计和施工,必须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和施工,施工人员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逐步建立系统、高效的管理机制,所有项目都要严格履行国家和省有关项目的管理办法和程序。对项目要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强化资金管理,加大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和审计检查。沼气池建设要建立档案和用户卡片,实行长效管理,巩固建设成果。

(三)加大资金投入

沼气建设是一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的农村公益事业,因此,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予以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一是加大项目包装、申报力度争取项目支持;二是整合新农村建设、移民后扶、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等各项政策资源,形成合力;三是财政加大资金投入,把农村沼气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企业和农民增加投入,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推动沼气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依靠科技创新

要积极探索先进适用的技术,把农村沼气建设与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一整套适合我县的农业生态模式,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同时要引进和开发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拓宽沼气原料渠道,提升沼气工程的技术档次和整体水平,发挥较好的综合效益。

(五)完善服务体系

加强沼气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沼气生产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做到施工人员持证上岗,保证沼气池的建设质量。同时探索创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做到专业化施工、物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服务。

(六)注重宣传引导

各乡镇、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农村沼气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沼气建设在治理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取得的成效,宣传沼气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得到领导和农民的认同,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沼气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十二、附表

附件1:县-2015年农村沼气建设基础及建设需求表

附件2:县-2015年农村沼气建设目标表

附件3:县-2015年农村沼气建设任务及投资需求表

第二篇: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编制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编制的说明

为指导各地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规划编制的质量,特编写本规划编制说明,供各乡镇在编制规划时参考使用。

一、农村沼气规划编制

(一)户用沼气

以农户为单位,建设户用沼气池,同时进行改厨、改厕、改圈,原则上申报的项目村适宜农户沼气入户率不低于30%,农户长期有3头肉猪以上(1牛头相当于10头肉猪,1头母猪相当于5头肉猪、3头羊相当于1头肉猪,25羽兔或鸡相当于1头肉猪)以上原料来源。1个户用沼气工程,估算总投资3000元左右。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1000元,地方配套每户600元以上,自筹资金大约1400元左右,或投工投劳并投入建设所需物资和劳务。

(二)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

1、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在人畜分离、实行小区集中养殖的村、以畜禽粪便污水为原料,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向附近农户提供沼气。养殖小区集中供气沼气工程以供气50户为基本建设单元。发展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和联户沼气,可以解决非养殖农户对农村沼气的需求,使非养殖农户用上清洁廉价的沼气能源。沼气工程包括:原料预处理、沼气发酵池、沼气供气(沼气净化、储存、输配、计量和利用装置)和沼肥利用设施等。1个供气50户的小型沼气工程,专业户长期有300头肉猪以上,估算总投资18万元左右。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1200元,地方配套每户600元以上,自筹资金每户大约1800元左右,或投工投劳并投入建设所需物资和劳务。

2、联户沼气。分畜禽粪便原料型和秸秆原料型两类。

畜禽粪便原料型:在沼气需求迫切、养殖农户相对集中的村庄,以养殖农户为核心,以相邻几户为单元。建设沼气池,配套进行改厕、改厨、改圈,通过输气管道实现向不养殖农户提供沼气供气。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沼气池、贮气柜、沼气管道、灶具等。1个供气10户的联户沼

1气,专业户长期有50头肉猪以上,估算总投资3.5万元左右;1个供气5户的联户沼气,专业户长期有20头肉猪以上。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1200元,地方配套每户600元以上,自筹资金每户大约1700元左右,或投工投劳并投入建设所需物资和劳务。

秸秆原料型:在不养殖且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以秸秆为发酵原料,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向农户提供沼气。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沼气池、贮气柜、沼气管道、灶具、粉碎机、预处理池等。1个供气5户的联户沼气,估算总投资2.80万元左右。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1500元,地方配套每户800元以上,自筹资金每户大约3300元左右,或投工投劳并投入建设所需物资和劳务。

(三)沼气服务网点

以项目村或邻近相对集中的几个村为单元,建立乡村沼气服务网点。服务网点建设原则上应具有“五个一”,即一处服务场所、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中央补助标准为每处25000元,地方配套每处25000元以上,自筹资金每处大约20000元左右,或投工投劳并投入建设所需物资和劳务。

(四)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

以规模畜禽养殖场为单位,建设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原料预处理、厌氧消化系统、沼气沼肥利用设施。原则上规模场存栏猪3000头或奶牛300头以上。中央补助项目总投资的25%,要求地方配套25%以上。存栏猪3000头或奶牛300头左右规模场,估算总投资120万元左右;存栏猪5000头或奶牛500头左右规模场,估算总投资200万元左右;存栏猪5000头或奶牛500头左右规模场,估算总投资400万元左右。

(五)校园沼气工程

建设校园沼气可解决农村中小学旱厕卫生、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问题,阻断肠道传染病、血吸虫病等疾病传播,彻底改善农村学校的卫生条件,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建设内容包括改建厕所、配置沼液回冲或水冲厕所设施和沼气工程等。在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种

植、养殖基地,形成“畜(禽)—沼—果(菜、草)”等生态循环系统,可增强学校的生态效益和自身造血功能。

1、项目学校基本条件

要求试点学校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规划长期保留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农村学校,在校生规模不少于300人,其中住校生不少于100人。

(2)现有卫生条件较差,公共厕所不完善,生活污水排放未纳入市政管网,且短期内无法纳入当地统一管理,卫生矛盾比较突出的学校。

2、主要建设内容

(1)沼气综合利用。采用“生态厕所+沼气净化工程+食堂改灶”模式

(2)中水利用。建设天然水收集和中水利用系统,用于校园绿化浇灌和一般卫生清洁。

(3)太阳能利用。在学生生活区建设太阳能浴室,解决学生的热水使用问题。

3、投资测算

估算总投资150万元左右。中央补助标准100万元,地方配套25万元以上,自筹资金每户大约25万元。

二、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总体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综合上述各类沼气项目的投资即可。其中,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拨款、国内银行贷款、国外资金、自筹资金(农户自筹、其他部门和乡镇政府争取的资金)和其它资金来源。可列表进行说明。

三、项目组织实施

重点阐述项目运行机制、管理要求。

四、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是指为实现“规划”所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从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和机制,资金投入,保障体系,监管监察,调动公众积极性等角度进行论述。要根据“十一五”规划执行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地措施。

第三篇:南安市十二五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南安市“十二五”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规划(2011-2015年)

沼气综合开发利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对于我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十二五”期间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目标任务与实施重点,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特制定本规划。

一、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市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得到全社会普遍重视和高度关注。全市各地积极探索农业清洁化生产模式,强化各项工作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据我市畜牧兽医局统计,2010年全市生猪存栏量41.39万头,家禽存栏量479.16万羽,牛存栏量3.02万头,估算全市沼气潜力近千万立方米,这些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农村沼气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力,且全市农村沼气管理和技术人员达148名,有115名技术人员获得“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农村沼气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及综合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推广普及机制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出台了《南安市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规划(2006—2010年)》,为科学布局畜禽养殖业、有序开发清洁能源、规范管理生态环境,提供了政策支撑。同时,我市把农村沼气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近海水域污染治理、市长环保目标责任状、家园清洁工程、新农村建设内容,通过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督促引导养殖户建设沼气池,带动建池农户进行改厨、改厕、改圈 “一池三改”,初步形成了农村沼气建设推广普及工作机制。

2006—2010年期间,全市新增农村户用沼气5910户,(其中2006年建设100户,2007年建设600户,2008年建设1400户,2009年建设1900户,2010年建设1910户)。目前,全市累计农村户用沼气7018户,沼气建设示范村11个。

(二)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和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稳步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通过划定畜禽禁养区和限养区,建设畜牧生态养殖小区,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开展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配套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到2009年底,全市26个乡镇(街道)都划定出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在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全部实行搬迁,其余区域推广应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全市共建设小型沼气378处,总池容0.87万立方米,年产沼气43.8万立方米。

二是分区域、有重点地推进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综合开发利用,促进了畜禽养殖污水、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到2009年底,全市共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54处,总容积1.47万立方米,年产沼气71.3万立方米。

(三)“十一五”期间农村沼气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取得积极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沼气综合开发利用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一是推广机构不健全。我市各乡镇(街道)均没有正式机构和编制,人员都是由各农业服务中心抽调组成,流动性比较大。由于沼气建设推广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经费短缺,工作开展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沼气建设的发展。二是农村沼气服务滞后。农村沼气“三分建七分管”,在我市存在着“管理”跟不上“建设”步伐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沼气的使用效果。三是部分农户沼气池原料不足。随着全市重点工程的建设和畜禽养殖“两禁区”的划定,一些传统养殖区的产业转移造成沼气池原料不足,难以维持沼气池的正常使用。四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干部对沼气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思想有顾虑,工作没有形成合力。部分农民把重点放在外出进城打工,忽视对沼气生态农业新技术的学习应用,不了解这种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也影响了沼气池的推广和使用。

二、“十二五”期间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农村户用沼气、沼气服务体系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动农村沼气向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领域延伸,促进农村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村环境优良化,不断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涉及千家万户,量大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坚持全面规划,近期与远期相结合。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村庄发展规划。要根据农民需求和财力可能,分步实施。

——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项目建设主要放在畜禽规模化养殖区、水资源保护区、新农村建设区和生态公益林分布区,鼓励发展联户建池和集中供气模式。项目安排适当集中,使之集中连片,形成规模。为便于建设指导和建后管护,以村为单位,集中建设,整体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重点安排在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

——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加强领导,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发挥国家、集体、农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资金投入能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企业及其它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沼气建设。

——保证质量,讲求效益。沼气池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一池三改)同步进行,鼓励与改路、改水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菜、鱼、茶)”等生态模式建设,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使建池农户取得较大综合效益。

——创新机制,建管并重。农村沼气工程技术性强,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坚持专业化施工,社会化管理,完善服务体系,确保安全运行。

——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坚持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并重,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通过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施清洁生产,努力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不断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农村户用沼气、小型沼气工程和大中型沼气工程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模式的推广机制进一步完善,养殖废水得到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实现农业健康、持续、高效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到2015年新建3个大中型沼气工程,新建5处小型沼气工程,新建(改造)1710户农村户用沼气,新建沼气服务体系2个,预计总投资1848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602万元,地方投资323万元,农户自筹923万元。

三、“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任务、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

(一)主要任务

1.围绕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沼气项目。加快以户用沼气池为重点的“一池三改”建设,大力推广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模式,全面推行“猪—沼—果(菜、鱼、茶)”等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加强“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重点推广沼液、沼渣做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培育地力,达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改善农村环境。

2.因地制宜,重点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设大型沼气工程,重点放在养殖场数量较多、建设基础较好的地区。结合养殖场搬迁和环境综合治理,通过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使养殖场粪污达标排放,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双重目标。

3.推行物业化管理,引导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的原则,通过先期政府扶持、后期效益吸引,逐步建立以县级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

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努力构建农民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保证沼气安全生产、运行。

4.积极探索新模式,提升沼气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循环利用”的要求,在中小学、工厂、公厕及其他公共场所,大力推进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设,改善环境卫生和生态质量;逐步推进农产品加工废弃物沼气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综合利用。

(二)建设重点

1.农村户用沼气。农村户用沼气的基本建设单元为“一池三改”,包括户用沼气池和改厨、改厕、改圈。“一池三改”同步规划、同步施工,积极推广联户沼气模式。同时,在中小学、工厂的公厕推广沼气池,到2015年,全市完成1710户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任务,预计总投资85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342万元,地方配套85.5万元,农户自筹427.5万元。

2.小型沼气工程。重点布局在人口较为集中、养殖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在养殖相对集中的村庄,以养殖大户为核心,布局建设小型沼气工程,通过输气管道实现集中供气。到2015年,新建5处小型沼气工程,预计总投资7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30万元,地方配套

7.5万元,农户自筹37.5万元。

3.大中型沼气工程。重点支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年出栏3000头猪以上的养殖场),按照污染防治、能源生产、生态农业发展的功能要求,积极推广统一建池、集中供气、综合利用的建设模式,把养殖场沼气工程建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公益性项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到2015年,新建3个大中型沼气工程,预计总投资9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225万元,地方配套225万元,农户自筹450万元。

4.沼气服务体系。按照“国家投入引导、多元参与发展、运作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县级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政府投入重点支持进出料设备、检测设备、维修工具等,到2015年新建2处服务网点,预计总投资18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5万元,地方配套5万元,农户自筹8万元。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组织协调,把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列入各级政府部门的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农业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调查全市适合实施沼气工程建设的农户数量及分布情况,研究提出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农办要结合扶贫开发工作,考虑在重点村率先组织开展沼气工程建设,把沼气建设与维修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纳入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中予以统筹考虑,并结合农村改旧建新,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扶持;发展和改革部门要结合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沼气工程建设的投入;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环保部门要结合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放废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或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自行消纳的,实行免收排污费等优惠政策;卫生部门要结合农村改水改厕;科技部门要结合农村能源开发;信贷、税收、土地等主管部门要在信贷、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水利、林业、农业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区划等部门也要结合现有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公益林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积极支持、配合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工作。

2.建立完善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完善国家、集体、个人等多元化投资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按公共财政向新农村建设延伸的要求,各级财政要继续加强对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资金扶持。根据泉州的“十二五”规划,泉州市财政局每年将安排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资金230万,纳入今后各规划的财政预算,用于沼气技术推广、培训及扶持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村、农村户用沼气池和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的补助,确保投入和

扶持到位。我市将参照泉州市的补助办法,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市级用于沼气新技术开发推广、交流培训等工作经费计划每年安排2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补助,争取享受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的扶持政策,广泛发动群众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环保、科技、卫生、农办、农业等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资金扶持力度,共同推进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工作。

3.严格规范管理,推动沼气开发利用工作稳步发展。发挥沼气工程效益的关键是要规范管理,强化后续服务。农业部门要牵头会同各有关乡镇(街道),要加强指导、规范管理,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监管和建池户档案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做到池型标准化、材料规范化、施工统一化;要加强对从事沼气开发利用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沼气池施工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要组织对项目资金到位、建设质量、技术服务等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实行建池卡、验收卡、保修卡“三卡”的服务跟踪制度,做好沼气用户日常管理和安全使用知识的培训,杜绝沼气用户使用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确保安全操作、安全使用;要探索创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专业化施工、物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服务。

农业主管部门除了要加强对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行业管理和行业指导外,还要大力提倡在示范村、示范场成立行业协会,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多层面为会员提供技术培训和后续服务;本着“加入自愿,退出自由,自愿互利”的原则,不断发展沼气开发利用协会会员,壮大沼气开发利用工作队伍,提高沼气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推动全市沼气开发利用工作稳步发展。各沼气开发利用协会要在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开展沼气各项技术、经验交流。要探索创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对建池和沼气池的正常运行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逐步实现专业化施工、物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服务,巩固沼气开发利用成果,促进我市沼气开发利用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篇: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

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

抚远县农业农村“十二五”抚远县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是全县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五增一保”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抚远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呈现出农民安居乐业、人均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农业和农

村经济的发展,特制订此“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十一五”以来,我县各乡镇(场)以“建设新农村”总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切实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为“十二五”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主体农业稳定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各乡镇(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全县农业总播种面积达到245万亩,粮食生产保持了基本稳定,全县粮食预计总产50.05万吨。畜牧业实现1.6亿元,年增幅达到13%以上.(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十一五”前四年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11亿元,完成土石方18830万立方米,修建农田路86.6公里。综合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建立现代农业园区99个,面积9.87万亩。加快农机应用推广,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64.41万千瓦。进一步健全农机服务体系,提高农机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年底,全县共完成“十一五”期间的绿化造林任务4980公顷。完成国家重点生态林森林管护面积29086.7公顷(全部在抚远林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县已确权面积3545.4公顷,确权率86.7%,林权证发证率100%。森林覆盖率从“十五”末的12.9%提高到18%。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农业气象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全县建成较为完善的气象业务、科研和服务网络。

(三)农业科技应用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加大优质良种、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全县引进粮食、蔬菜新品种12个,良种推广面积240万亩,良种覆盖率在95%以上。认真组织实施《佳木斯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全县建成各类农产品基地170万亩,兴办农业龙头企业7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

(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十一五”期间,各乡镇(场)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大扶贫攻坚和帮扶工作力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5.96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预测数字为8485.5元,同比增长15.8%。“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农村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增产不增效、农产品卖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还不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农业生态环境仍显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先进适用农业科技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不够普遍,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还不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市场缺乏有效联接,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和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体系有待加强;农村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农村工业化步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突出,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围绕《抚远县经济发展“十二五”建设规划(2011-2015年)》

确定的总体目标,突出阶段重点,积极实施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产业优化协调发展的新布局;坚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构建农业支持和保障的新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和健全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新机制,努力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二)基本原则。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应坚持的六条基本原则。一是增长速度、结构优化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实施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要措施,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土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保护和合理开发各种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的原则。充分发挥抚远口岸及黑瞎子岛的区位优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加强技术经济互利合作,大力提高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外向度。四是坚持充分依靠科技的原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使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的发展路子。五是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政策

倾斜和增加投入,促进生产要素和人才有序流动,加快贫困乡镇及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六是坚持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拓宽就业渠道,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计划的总体目标。——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到“十二五”期末,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4亿元,年均递增24%;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业增加值达到2.2亿元,年均递增15%左右。——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明显提高。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到“十二五”期末,种植业中,水稻、大豆与其它作物种植面积比调整到60∶30:10,养殖业(畜牧、渔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200万亩高标准商品粮田;加大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完成乌苏镇灌区的建设,新建、续建涝区及田间配套工程6处;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森林蓄积量达220万立方米;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到26万千瓦,每公顷平均农机动力12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0%。——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重视适用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每年引进、示范新品种10个以上。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全县50%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达到“五有”要求。“十二五”期间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农民3.5万名。——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十二五”期末,继续提高出口蔬菜的外向度,年出口蔬菜数量占蔬菜总产量的65%。寒葱沟镇要抓住“场县共建”的有利契机,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促进产业和乡村人口向小城镇集聚,农村城镇人口的比重要达到32%。——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保障体系更为健全。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500元,年均递增9%以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明显见效,农民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2015年,到抚远镇、寒葱沟镇、抓吉镇、浓桥镇及海青乡进一步加快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抚远镇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率先实现。加快其它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向现代化迈进的条件。

三、“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十二五”期间,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要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实施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着力提高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按照优质、高效的原则稳定发展生猪生产,形成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根据市场需求和自然资源条件,积极发展优势畜牧品种。积极发展城郊型养殖业,提高畜牧业生产加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护和合理开发宜渔水面,在巩固提高渔业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比重。建立完善畜禽、水产品储藏、保鲜、加工体系。合理调整种植业区域布局,积极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形成特色明显的专业化、集约化的水稻和大豆的优势产业带、产业区。粮食生产要按照稳定总量,改善品质,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在全县粮食生产能力实现80万吨的基础上,压缩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和品质差的粮食品种,大力发展优质作物品种,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适应发展养殖业的需要,积极扩大优质饲料作物生产。抚远镇、抓吉镇、浓江乡及通江乡要积极发展城郊型旅游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扩大设施栽培,稳定“菜篮子”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丰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出口质量和效益。中南部平原区要巩固发展高效农业和绿色农业,不断提高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北部丘陵山区要加大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后加工及养殖业。以浓江河、大力加湖为重点发展水禽生产,规模养殖数量达到2万只,形成区域化水禽养殖产业优势。

(二)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各乡镇(场)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投入机制,持续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到2015年建设以黑龙江、乌苏里江及各主要支流堤防为基础,与大力加湖蓄滞洪区、整治河道、以及排水工程和其它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洪治涝保障体系,确保城市、重要商品粮基地和村镇居民的防洪排涝安全。因地制宜抓好防洪工程、国土防护、水土保持、灌溉除涝、人畜饮水等项工程及相应的渠系配套建设。发挥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步推行业主经营机制,调整利益分配关系,探索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市场营运模式。加快气象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加快防洪减灾的现代化决策系统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工程带动,对全县中低产田(地)实行综合治理和改造,提高全县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应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加快农机化建设步伐,因地制宜引进、开发、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重点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完善农机服务网络,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使全县农业生产条件比“十一五”有明显的改善,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坚持长期稳定林业政策,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改革,逐步实行森林分类经营,调整林业发展结构。把以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各类防护林和特用林划为生态公益林。2015到年,规划建设总投资为3691.9万元。有林地面积增加到27131.6公顷,增加19.3%。森林蓄积达到220.5万立方米,增加21%。森林覆被率由18%增加到20%。“十二五”期间规划完成重点公益林造林421公顷,人工营造三北防护林30000亩,封山育林面积34388公顷次。规划建设的西山森林公园一处。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格局。

深入实施《佳木斯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加大投入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发挥粮食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培育扶持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一起上,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择优扶强,到2015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

业1-2家,提高企业对基地和农户的带动作用。依托主导产业和主要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以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重点,乡镇综合交易市场为基础,各类农贸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培育发展农民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民贩销队伍,促进农业与商贸业联合,多形式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到2015年,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到70%。“十二五”时期要以培育农业龙头组织为重点,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宏观指导,按照“扶大龙、兴小龙、育新龙”的思路,积极扶持发展加工、市场、信息和种子种苗四类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对广大农户的带动。引导乡镇企业参与创办龙头企业,深化国有农林牧渔场、供销社经营体制改革,转型创办龙头企业,鼓励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创办龙头企业,吸引外资创办龙头企业,到2015年,全县创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正确处理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合理调整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积极探索农民与企业以产品和生产要素入股,采取多种方式合作、联合,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切实增加农民从加工和流通环节获得的收益。探索以订单方式引导农产品生产,形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格局。依托龙头企业,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开展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引进国(境)外优良蔬菜品种、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及管理方法,积极发展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

(四)广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十二五”期间,我县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着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扩散速度,重点开发和推广现代化集约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园区的科技应用水平,加快科技应用的更新。面向农业和农村,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稳定农技推广队伍。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鼓励个人以技术要素入股参与开发经营。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与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扩大实用技术培训范围,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造就一支掌握农业新技术的劳动者队伍,提高农村基层管理干部的专业技术水平。

(五)积极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十二五”期间,按照城乡一体、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则,认真实施《抚远县农村经济强镇发展规划》,重点发展4个对区域经济影响较大的中心乡镇,切实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比较完备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城镇防洪、污染治理的现代化配套市政设施,加强以新能源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深化小城镇综合体制改革,扩大小城镇政府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强化协调与服务功能,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工业和商贸小区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增强小城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功能。保护和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文化卫生事业发展。结合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商业、饮食服务和旅游等第三产业,积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力度,逐步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到2015年,乡镇中小企业要创3—5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

(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农村经营管理,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确立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各业承包合同的管理制度,规范合同档案,及时调处纠纷,组织合同兑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以专业大户为主的规模服务。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益分配制度。继续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推进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管好用活集体资金。通过开发资源、开展服务、开拓市场,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壮大集体经济。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的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盘活存量资产,化解不良债务。引导和规范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改善管理方式,活跃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制创新。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引导促进农村资金、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联合,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综合型、网络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中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民负担执法检查。坚持和规范政务、镇务、村务公开工作,完善决策民主制度。

第五篇: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2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管理,根据《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3号令)、《关于将廉租住房等31类点多面广量大单项资金少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交由地方具体安排的通知》(发改投资〔2013〕1238号)等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建设的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

第三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共同做好工程建设管理的各项工作,确保发挥中央投资效益。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农村沼气建设规划衔接平衡;联合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做好投资计划申报、审核和下达,监督检查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情况。

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负责农村沼气建设规划编制、行业审核、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具体组织和指导项目实施。

第四条 在农村沼气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科学规范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章 项目申报和投资计划管理

第五条 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的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和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应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编制的农村沼气工程有关规划、工作方案和申报通知的要求,落实备案、土地、规划、环评、能评、资金、安评等前期工作,确保当年能开工建设。已经获得中央财政投资或其他部门支持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已经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其他专项或国家其他部门的项目不得多头申报。

第六条 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单位在落实前期工作后,根据工作方案提出资金申请,其资金申请的批复程序和要求等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商省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 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在试点阶段,应由项目单位委托农业或环境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编制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报送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批,审批前应由省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出具行业审查意见。农业部成立专家委员会,提供技术指导。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农村

能源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单位报送的资金申请报告,开展实地调查,择优选取试点项目,在此基础上编制项目试点方案。

第八条 各地发展改革和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应当对项目资金申请是否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使用方向和有关规定、是否符合工作方案或申报通知要求、是否符合投资补助的安排原则、项目前期工作是否落实等进行严格审查,并对审查结果和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要加强项目统筹,突出重点,确保申报项目质量。

第九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编制本省农村沼气工程投资建议计划,联合报送至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在试点阶段,申报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项目的省份,一并报送项目试点方案,试点方案中要包含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第十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对各省报送的建议计划和项目试点方案进行审核,经综合平衡后,编制农村沼气工程投资计划并联合下达。

第十一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在接到中央投资规模计划后20个工作日内,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并下达投资计划,明确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工期及有关工作要求,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并将分解的投资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备核。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项目,必须完成资金申请审批工作,可单独批复或

者在下达投资计划的同时一并批复。

第十二条 投资计划一经下达,应严格执行。项目实施过程中确需调整的,由省级发展改革委会同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做出调整决定。调整后拟安排中央补助资金的项目,要符合农村沼气工程中央投资支持范围,且要严格执行国家明确的投资补助标准,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备核。在试点阶段,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报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做出调整决定。

第十三条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项目,各省应在政府网站上公开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建设内容等信息。凡申报项目的单位,视同同意公开项目信息。不同意公开相关信息的项目,请勿组织申报。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十四条 对于符合条件的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和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按照规定的中央投资标准进行投资补助,其余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鼓励地方安排资金配套。对中央补助投资项目给予资金配套的地区,中央将加大支持力度。

第十五条 严格执行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资金和项目实施管理。对于中央补助投资,要做到专户管理,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滞留、挪用。

第十六条 推行资金管理报账制,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对于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且自筹资金30%到位的项目,方可申请中央投资;工程竣工验收后申请最终20%中央投资。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鼓励各地在地方资金中安排部分工作经费,用于农村沼气工程的项目组织、审查论证、监督检查、技术指导、竣工验收和宣传培训等。

第十八条 项目实施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第十九条 农村沼气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规范建设行为。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的施工单位原则上应具备环境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第二十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制定本省(区、市)的农村沼气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并组织验收工作。项目建设完成后,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组织验收,确保验收合格的项目能达到预期效果。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限期整改。省级验收总结报告报送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视情况进行抽查。

第五章 建后管护

第二十一条 项目单位应成立或委托专业化运营机构承担日常维护管理,确保工程安全、稳定、持续运行。要做好必要的原料使用量、沼气沼渣沼液生产量和利用量、工程运营情况等的日常记录,配合当地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开展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和信息搜集,接受行政主管部门在合理期限和范围内的跟踪监管。

第二十二条 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运行管护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项目单位和工程运行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第二十三条 工程质量管理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10〕第279号)执行,实行终身负责制,农村沼气工程在合理运行期内,出现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将倒查责任,严格问责,严肃追究。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省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会同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全面加强对本省农村沼气工程的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制定、项目进度、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和工程效益发挥情况等。要建立项目信息定期通报制度,对建设进度、质量、效益等进行通报,并将通报内容报送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则上每半年一次,其中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项目每月报一次。

第二十五条 省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具体负责项目信息的搜集、汇总与报送,并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农村沼气工程档案管理的具体办法,档案保存年限不得少于工程设计寿命年限。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要纳入农业建设信息系统管理,及时报送项目建设进度;项目建成后,要接入农业部正在建设的沼气远程在线监测平台。对于具备条件的规模化沼气工程,可根据需要,纳入农业建设信息系统管理或接入沼气远程在线监测平台。

第二十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将不定期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抽查,或者组织各地交叉检查,并将根据需要开展项目稽察。检查和稽察结果将作为安排后续中央投资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 细化责任追究制度,对项目事中事后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将根据情节轻重采取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暂停拨付中央资金、扣减或收

回项目资金、列入信用黑名单、一定时期内不再受理其资金申请、追究有关责任人行政或法律责任等处罚措施。各省也要进一步细化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十八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将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和机构对项目质量、投资效益等进行后评价,进一步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鼓励各省积极开展后评价工作。

第二十九条 由于地方审核项目时把关不严、项目建设中和建成后监管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出现不能如期完成投资计划任务或未实现项目建设目标、频繁调整投资计划且调整范围大项目多等情况,将核减其后续投资计划规模。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负责解释,农村沼气工程涉及的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由农业部组织制定。各地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附录:

农村沼气主要标准一览表

1.沼气工程规模分类NY/T 667 2.沼气压力表NY/T 858 3.户用沼气脱硫器NY/T 859 4.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第1部分:工艺设计NY/T 1220.1 5.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第2部分:供气设计NY/T 1220.2 6.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第3部分:施工及验收NY/T 1220.3 7.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第4部分:运行管理NY/T 1220.4 8.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第5部分:质量评价NY/T 1220.5 9.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NY/T 1221 1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 1222 11.沼气饭锅NY/T 1638 12.沼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NY/T 1700 13.非自走式沼渣沼液抽排设备技术条件NY/T 1916 14.自走式沼渣沼液抽排设备技术条件NY/T 1917 15.沼肥施用技术规范NY/T 2065 16.沼肥加工设备NY/T 2139 17.秸秆沼气工程施工操作规程NY/T 2142 18.其他与沼气相关的建设、安全等标准(规范)

下载农村沼气工程“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沼气工程“十二五”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扶贫开发 “十二五”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扶贫开发 “十二五”规划 日期:2012-05-08 来源:广西扶贫信息网 作者: 阅读:2093次 字体:大 中 小 努力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十二五规划”农业农村部分

    全面落实“农业强县”发展措施,加快农业农村上新水平以“农业强县”为主攻方向,以打造“两园两区两会一带”为载体(即打造现代农业物流园、果蔬标准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养殖......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 2011年7月31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和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在山东青岛联合举行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会议由中......

    农村沼气工作总结

    农村沼气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省农业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沼气精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细化措施,强化服务,圆满完成了全年农村沼气建设任......

    农村沼气建设

    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概况表建竣决01-1表建竣决01-3表建竣决01-4表建竣决01--5表......

    陕西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管理细则

    附件3 陕西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管理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管理,根据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在•陕......

    2015年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工作方案

    2015年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加强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管理,经认真研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思路 贯彻......

    县我市2009年农村沼气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部署,推进我市农村沼气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我市农村沼气建设这一民生工程任务,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