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管圈在提高肿瘤患者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的应用(本站推荐)
品管圈在提高肿瘤患者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的应用
摘要:为了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的效果,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为活动主题,对目前科室肿瘤患者使用留置现状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订相应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表明,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明显提高,达到预期效果。得出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肿瘤患者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
关键词:品管圈 肿瘤患者 留置针 留置时间
合理选择静脉穿刺工具,进行程序化的操作,不但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享受安全医疗,而且可以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减轻劳动的强度。我科室通过全面评估病人情况,推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2013年6月,针对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的问题,成立了QCC小组,开展了以“提高肿瘤患者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1.“品管圈”一般情况。由科室N2护士以小组形式自愿组织,年龄30―37岁,中位年龄 35.6 岁。选出圈长、秘书、辅导员各一名。活动主题圈定为“提高肿瘤患者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品管圈活动实施时间为2013年5月1日至9月30日。
2.圈名及寓意。以“希望圈”为圈名,取意为希望我们的穿刺降低病人的痛苦;希望我们的操作满足病人的需求;希望我们的护理支持病人的治疗。制定圈徽章,中间的心形,体现我们对待病人的细心、爱心、恒心;托起的手形,体现我们携手托起生命的绿洲;底部的英文Newdays,体现我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二、方法
1.现状调查和确立主题。2013年5月3日-6月30日,对科室肿瘤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进行现状调查。方法是随机对科室80例使用留置针患者进行实名制记录,记录的项目包括姓名、年龄、诊断、留置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原因。获取平均留置时间为1.8天,根据目标值计算公式,确立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值为2.7天。
2.原因分析与真因验证。第一,通过头脑风暴法,QCC小组组织讨论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人、力、物、环境因素。自制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调查问卷,对科室护理人员发放问卷调查,将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用531分法得出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要因。第二,将调查的80例留置针患者拔管的原因分类统计,通过柏拉图列出主因和次因,确定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主因是: 封管方法未统一、封管液选择不当、未正确使用止水卡、质控标准不完善、无相关知识培训、缺乏标准流程、敷贴选择不当。
3.对策拟定和实施。科室品管圈小组组织会议讨论,针对主因认真思考对策,通过各种因素作出综合评价,决定实施方案。包括规范留置针操作流程,重塑留置针维护标准,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内容,固定留置针生产厂家。科室认真执行岗前培训相关知识,熟识留置针相关健康教育内容,培养树立留置针管理的慎独精神。考核通过方可独自操作。全面加强科室宣传教育力度,让患者主动配合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4.效果评价。
表1 活动前后护理人员指标成绩对比表(分)
活动前 活动后
护士理论成绩 75 96.3
护士操作成绩 80.2 96.8
表2 活动前后肿瘤患者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
调查例数(人次)平均留置天数时间(天)
活动前 80 1.9
活动后 80 3.1
三、结果
1.有形成果。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避免重复穿刺,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科室工作流程化,缩短工时,节省开支,提高了工作效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减少了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
2.无形成果。品管圈活动改善了护理工作的主导地位,提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护理团队的合作意识,提升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增进圈员们的友谊。通过开会讨论、头脑风暴法及愚巧法等方法运用,圈员们纷纷出主意,有效调动了积极性,思考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激发。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肿瘤患者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提高了整个团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品管圈活动强调让护士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管理不再以护士长为主,而是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实施与改进。同时,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工作人员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增强工作人员参与管理意识,提高部门的质量管理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谢建璞,女,1976年,主管护师,护士长)
参考文献
[1]王建荣,蔡虻,呼滨.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6
[2]王瑞云,陈林,田云珍.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12):157-159
[3]杨丽,王卫琼.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4-45
[4]国秀娣,陆俊,李益民.持续质量改进报告160 份存在的缺陷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9,8(11):970-972
[5]黄小茜,赵嘉红,李丽,李海燕.品管圈管理在门诊静脉配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5(8):243-245
第二篇:品管圈在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应用方法: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管理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患者,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从54.44%升高至76.50%达到预期目标,结论: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增强护士对品管圈的认识及品管手法,提高护士的宣教及沟通能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规范了管路宣教的资料。规范了护士管理流程、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留置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安全
患者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避免由于意外而导致的不必要伤害,主要强调降低医疗护理过程中不安全的设计、操作及其行为。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缩写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C小组,一般6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本文探讨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办法以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星元医院普外科2015年2月-5月共留置管路 79 例子,其中留置胃管14例,腹腔引流管32例,留置营养管2例,胸腔闭式引流管3例,留置尿管25例,T管引流管3例,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4.44%。
方法
2014年1月引入品管圈管理理论,成立品管圈小组。设圈长1名、主持圈活动、圈员10名,2周1次讨论活动,品管圈整个过程由10个步骤组成,分别是:1.主题选定2.拟定活动计划书 3.现状把握4 目标设定5.解析6.对策拟定7.对策实施与检讨8.效果确认 9.标准化10.检讨与改进,具体如下:(1)现状调查。患者对管路健康知识掌握太少。(2)制定目标。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目标值=现况值+(最高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圈能力为59%(3)原因分析:①宣教资料少:口头宣教居多②宣教形式单一:只有口头讲解。③宣教不到位:工作忙,护士疏于宣教质量。(4)制定对策与实施:①内容:制作各种文字管路的健康教育宣传单、制作温馨提示牌、图文并茂的宣传教育卡。方法:首先进行口头宣教、过半小时询问,查看患者了解及掌握情况、不懂的当班护士对文化水平高的患者发放文字形式的宣传单,对文化水平低的患者发放图文结合的宣传单、对留置管路患者床头摆放温馨提示牌便于患者了解。②内容:制作各种管路的课件PPT、制作管路的视频。方法:列入日常管理中,按照新的流程执行,对照流程进行宣教。③对科室护士进行管路健康宣教知识培训、留置管路前后留置者向患者宣教,责任护士每天宣教三次、责任护士及组长反问式提问查看宣教效果。方法: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管路健康宣教知识及具体实施方法、晨间护理时责任护士进行相关管路健康知识宣教,宣教后半小时查看宣教效果、午间护理时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掌握情况再次进行,相关管路健康知识宣教、下午交接班时再次宣教,组长检查效果。
效果
3.1 有形成果:经过品管圈手法应用 2015年5月-7月留置管路52例,其中留置胃管11例,腹腔引流管19例,留置营养管3例,胸腔闭式引流管7例,留置尿管7例,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6.5%,达到预期效果.3.2 无形成果:通过对品管圈手法应用,参与人员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荣誉等得到了提升,增加了凝聚力,为品管圈在别的护理活动中运用积累经验并且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
品管圈在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方法,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的、全程的控制。针对发现的共性的、反复出现的难点问题,通过组织专题讨论,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改进措施,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护士贴近患者,直接与患者交流沟通,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得到了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使各项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而对存在的问题可进行及时的整改提高,也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整个过程是一个持续的逐步质量改进的过程,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梅伟乐,郑丽亚品管圈在ICU降低机械通气意外拔管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年第17卷第35期
[2]颜菲,赵静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应用体会临床合理用药 2015 年 8 月第 8 卷第 8 期中Chin J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Augu~ 2015,Vo1.8 Nn 8B ? l 19 ?
第三篇:品管圈在提高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 成立QCC,选定“提高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活动主题,对现况问题进行要因分析,确立并落实相关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对比活动前后穿刺成功率的变化。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由改善前的88.2%(550/485)提高至95.3%(490/467)使病房静脉滴注的安全性得到持续质量改进,达到预期目标。结论 QCC活动有效提高了安全型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缓解了感染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取得提高护士工作激情、加强责任心等无形效果。
关键词:静脉穿刺;安全型留置针;品管圈
品管圈(QCC)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基层员工针对所在部门内问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集团。其注重营造愉快、团结的氛围,鼓励每一名圈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由下至上、由点至面的管理模式[1]。安全型留置针具有能自动启动的保护套管,当针芯从导管内拔出时可自行封闭针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可能出现的针刺伤,防止了血液污染[2]。当前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其中护士是针刺伤的主要受害者,尤其是感染科护士,但80%以上针刺伤可通过使用安全型留置针给予预防[3]。本院综合感染科于2014年6月以提高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主题运用QCC理论和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在科室护士5个月的努力下取得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综合感染科通过自主报名的原则,组成有7名成员的QCC取名为“安心圈”,年龄25~34岁,平均年龄29.7岁,文化程度本科4名,大专3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1名。副护士长任辅导员。圈长(圈长职称为主管护师,在本科工作3年以上且在儿童医院进修过静脉穿刺)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圈员负责具体任务的执行。分别收集2014年1月~5月实施QCC活动前及2014年6月~10月实施QCC活动后本院综合感染科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并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确定主题 召开QCC圈员会议,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针对本科存在的问题提出6个待选主题,并根据主题的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分别给予评分,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以分数最高的题目“提高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2.2调查与分析 2014年6月对安全留置针穿刺缺陷及原因进行现状调查,通过制定安全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调查表,每天由各班进行静脉穿刺的护理人员对安全留置针穿刺失败的例数和原因进行登记分析,由负责现状把握的圈员对调查期间的安全留置针穿刺失败例数和原因进行统计分类,用检查表及柏拉图,以“80/20定律”,列出需要改善的重点。最终得出改善重点为护士技术问题(实习生及0~3年的护士),患者血管因素及操作方法。通过鱼骨图对三个改善重点进行逐一分析,由全体圈员圈选出每项改善重点的要因,分别为:护士技术问题主要原因为不能熟练掌握正确的穿刺技巧、手生疏、血管深浅判断失误;经验不足的主要原因为培训力度不够、护士主动性不强、血管感觉差、经验总结缺乏;血管因素的主要原因为穿刺机会少、住院时间长、血管选择有局限性、护士压力大。
1.3对策拟定与实施 针对这些细化要因,根据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指标进行对策评分,依据“80/20定律”最终制定了5项对策。
1.3.1加强培训及考核,提高带教水平①科室通过安排集中培训的方式,培训血管的解剖和静脉穿刺的技巧等。提高护士对安全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重要性的认识;②0~3年的护士临床经验不足,由具有带教资格的高年资护士带教。高年资护士现场传授经验,在进行穿刺时指导低年资护士感受血管的位置等(特别是穿刺困难的患者),可采取个别示范辅导结合的形式;③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留置针静脉穿刺定期考核;④将评判性思维应用于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全过程[4]。
1.3.2加强静脉输液前的评估,提高穿刺成功率 ①穿刺前,操作者要对静脉血管的解剖位置、静脉的粗细及静脉弹性的好坏、穿刺时的正确定位做好充分的评估(包括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等),争取能够一针见血;②为输注高渗性液体的患者选择粗直的血管;③完善现有的安全留置针操作流程,科室备齐各型号安全留置针以供不同患者进行使用;④秋冬季提高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温度,如使用中央空调、热水袋捂手、温水泡手等使静脉血管充盈。
1.3.3调节身心缓解压力,定期进行经验总结 ①穿刺前要先与患者做好解释沟通并取得配合,以增进彼此的信任感;②穿刺前给自己进行心理暗示";③设立备忘录,每日将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以及各方面的疑问写在备忘录上,供全科护士翻阅和借鉴,每月底进行一次经验总结大会。结果
2.1有形效果 通过实施对策,本科室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由88.2%(550/485)提高至95.3%(490/467),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护理质量和病员满意度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说明此次品管圈活动所采取的措施有效。见表1。
2.2无形效果 经过5个月的QCC活动,全体圈员对品管圈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每个圈员在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工作积极性、沟通协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应的有所提高。讨论
在传统管理模式中临床基层护士所扮演的角色是被管理者,执行领导的要求和各项旨意。而QCC活动倡导以一线部门为中心,组成质量改善圈,共同学习和运用品管手法,讨论、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自下而上卓有成效的质量改善机制[5],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使其有被尊重、认可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工作热情,更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在随时的讨论中提高了组织和沟通的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感受到品管圈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章新晶,陆社桂,邹霞.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件数中的应用[J].医药导报,2011,30(9):1253-1254.[2]方宝花.留置针不同封管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7,(7):503.[3]王春花.安全留置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半月版2005,21(9):5051.[4]谢春雷,李春霞,李爱文.评判性思维在静脉输液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41-43.[5]王临润,张国兵,汪洋,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持续改善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0,21(37):3491-3493.编辑/哈涛
第四篇:静脉留置针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关键词】 静脉留置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对血管的刺激性小,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在烧伤患者中,由于创面的存在,尤其是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可供选择的外周静脉少,所以留置针对于保存烧伤患者血管,减少反复穿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穿刺前的准备
1.1 护理人员的洗手清洁 在操作前用肥皂水清洗双手或用抗菌剂(碘酒、酒精、碘伏)擦拭双手10~15s。在烧伤患者中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并减少感染机会。
1.2 穿刺针的选择 目前烧伤科多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成人一般选用18~20号,小儿选用20~22号,失血严重或需快速补液时,常选用16号。必要时可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使用前要对留置针的质量进行检查,针头有无倒钩,套管有无断裂、开叉及起毛边等现象。
1.3 血管的选择 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进行穿刺,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等。静脉粗直、弹性好,避开关节及静脉瓣,有血栓性静脉炎的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应避开受伤的肢体部位。烧伤患者静脉穿刺部位应选择在无炎症、距创缘5cm以上,尽量避免在创面上穿刺。穿刺
在穿刺点上方6~10cm处扎止血带,取出静脉留置针,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的针头刺入肝素帽内(注意排尽空气)放松外套管,转动针芯,使针头斜面向上,嘱患者握拳,护士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留置针护翼,以15°~30°角针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右手固定针芯,嘱患者松拳,抽出针芯,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于皮肤上,再用两条胶布固定,取出止血带,在胶布上注明穿刺日期、时间及穿刺者。封管
输液停止后进行封管。配制封管液取肝素钠1支,每2ml含12500u,加生理盐水250ml配制成含有50u/ml的肝素生理盐水。封管时常规消毒肝素帽,将抽有2~3ml肝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斜面刺入肝素帽内正压封管或选用5ml无菌生理盐水8h一次正压封管,因患者输液时间长,多封管一次即可维持到第2天输液,以保证导管内充满封管液。封管时务必采用上述正压封管的方法,若封管操作不正规,会导致血栓形成,堵塞套管。在临床上发现有少许患儿留置针延长管内有回血,此时不必惊慌,因管内的血液是经过肝素化的,第2天接上液体后输液仍通畅,不会发生堵管现象。重新输液或静脉给药
重新输液或静脉给药时,均需先检查确认留置套管内无血凝块阻塞时,再接液体。不能用注射器用力把套管内阻塞的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栓塞,如果滴速较慢可用一次性注射器回抽出小血栓或局部注入肝素钠生理盐水(1∶625)25ml,封管30min,以刺激血管内皮释放纤维溶解酶原活化素促进纤溶,如仍不通畅再考虑拔管。5 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可在血管内保留3~5天,最长不超过7天。如果是成人,且留置部位选保持较好,无炎性反应可适当延长留置时间。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静脉炎的发生,另外穿刺技术不熟练、封管方法不正确、患者自身疾病如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液体渗漏、导管堵塞或脱出而致置管失败。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6.1 静脉炎 套管针引起静脉炎的机制有化学性、机械性、细菌性及血栓性静脉炎,输入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渗漏造成局部红、肿、痛,甚至紫斑小水疱,立即用酚妥拉明局部封闭,越早效果越好。同时输入可达龙的患者均出现了轻度静脉炎,此药物对血管内膜刺激性较强,早期48h内采取250g/l硫酸镁湿敷,48h后可用热毛巾敷或进行理疗,促进痊愈。应用套管针时选择适当的型号和血管部位。套管针的保留时间严格控制小于3~5天,发现红肿随时拔除。静脉炎是静脉置管中常见的并发症,但若能及时处理,均无不良后果,且浅静脉置管术易于掌握。因此,只要规范操作,严格消毒穿刺部位,加强护理,正确封管,均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炎的血管会发生瘢痕化,周围变红,血管本身变硬,限制了其再使用,为预防静脉炎的发生,除严格执行常规更换制度,套管针留置时间不得超过5天外,还应注意:(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2)减少机械刺激一次性穿刺成功,减少套管针来回转动,以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损伤。(3)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时碘酒、酒精不宜过多,避免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以致短期内出现穿刺点周围的红肿硬结。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对于强刺激性药应避免从套管输入,预防静脉炎发生。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是引起渗漏的原因,静脉炎的发生是由于长期在一个部位静滴药物,使该处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强,引起红、肿、热、痛。其中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采用外敷如意金黄散,经2~3天好转。
6.2 感染 导致留置针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别有患者使用留置针前有较长住院史或长期使用留置针。留置输液接口上高菌落数或穿刺部位高菌落数,尤其是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在创面进行穿刺时,是造成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留置期间使用抗生素或穿刺时不恰当的无菌屏障,同时留置针操作者的技术也会影响感染率的高低。控制留置针感染的主要方法是阻止致病菌污染留置针及输液装置、穿刺部位、减少感染机会。当患者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寒战、高热,在排除其他感染时,应首先考虑导管感染的可能。此时应果断拔出导管,根据医嘱适时应用抗菌药物,同时进行局部处理,导致感染可加重病情,因而必须注意预防,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及规程。
6.3 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空气栓塞时临床症状的轻重与空气的吸入量、速度及病情密切相关,对危重体弱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留置穿刺时更应谨慎,整个穿刺过程都必须在密闭状态下进行。小结
静脉留置导管由于外套管所使用的材料具有柔韧性好且对血管刺激小等特征,故可较长时期留置。套管针的使用,使烧伤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并减少普通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可减少输液意外感染的几率,保护烧伤患者外周静脉,保证静脉输液治疗的需要。静脉留置针为一次性产品,对于烧伤长期输液的患者,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可避免多次输液穿刺产生的意外扎伤和感染。可减少多次抽药注药的不便,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虽然它存在着许多并发症,但是并发症中已有较好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总之,静脉留置针在烧伤患者的使用会更加普遍。
第五篇:静脉留置针应用注意事项
静脉留置针应用注意事项
静脉留置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钢针的替代产品,被广泛采用于临床。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套管柔软,随血管形状弯曲,对血管刺激性小,可减少液体外渗,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并且使静脉输液更加方便,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通过临床应用,总结出以下应用注意事项。
一、使用前
□ 认真阅读静脉留置针使用说明书,严格掌握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范围及禁用范围。
适用范围:输液时间长,输液量比较大的患者,老人、儿童、躁动不安的患者、输全血或血液制品,需做糖耐量实验的患者及连续多次采集血标本的患者。
禁用范围:输入发泡剂及刺激性药物,胃肠外营养液,pH值高于5或低于9的液体或药物。以及渗透压过大时禁用。
□ 正确选择穿刺部位
应选择柔软而富有弹性且较直的静脉,成人可选上肢背面或桡侧面的静脉,新生儿和儿童可选择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应避开静脉瓣及肢体关节部位,首选上肢远端部位,再次选择应位于前次穿刺点的近心端。
不宜选择的穿刺部位:关节部位,弹性差的静脉,已有渗漏、静脉炎、感染及血肿发生的部位,静脉曲张的部位,手术同侧肢体及患侧肢体,反复穿刺的部位,应尽量避开在下肢进行穿刺。由于有发生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的风险,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选择血管的常规部位。
□ 正确选择留置针
原则上在满足输液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型号小的留置针,临床实践表明,短而细的静脉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摩擦,降低损伤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延长留置时间。如为休克大出血的患者需快速补充液体,宜选择大号留置针。
二、使用中
□ 严格无菌操作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式不间断消毒,面积大于8cm×8cm,按照静脉留置针操作标准进行置管,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膜妥善固定,并注明置管时间。
□ 穿刺部位的护理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如发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痛,或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发红,提示有静脉炎发生,应拔除留置针并进行相应处理。输液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输液侧的肢体,减少肢体活动,避免肢体下垂,以免液体外渗及造成回血。输液完毕后,进行正压封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不超过72小时。
□ 健康教育
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要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避免穿刺点感染。告知患者穿刺侧肢体可适当活动,但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输液期间,将穿刺侧肢体上抬与心脏平齐或高于心脏位置,以利于静脉回流,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时,立即告知护士,拔除留置针。
阜平县中医医院
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