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带哭嫁文化模拟导游

时间:2019-05-15 03:4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洛带哭嫁文化模拟导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洛带哭嫁文化模拟导游》。

第一篇:洛带哭嫁文化模拟导游

课程报告正文

导游词:客家哭嫁民俗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现在我要为您讲的是我们客家地区的又一个奇特的习俗——哭嫁,相信大家从名字上就已经听出了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大家的平常生活中,看到的新娘子都是高高兴兴的出娘家门,可是我们客家地区的新娘子却是哭哭啼啼的离开娘家。咦?有些游客肯定要问了,我们生活中有时候也会遇上一些新娘子在要离开家门的时候突然伤心起来。在这里,小刘就为您详细的讲解客家地区的传统婚嫁习俗。

中国人的传统婚姻观,主要的是传宗接代。而我们客家人的传统婚姻观不仅要传宗接代,还必须遵守严格的属性成亲。属性成亲有四: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客家儿女的婚姻由父母主宰,而且要门当户对,明媒正娶;

二、客家青年男女双方必须要有缘分,这个缘分就是指要合八字。两人八字相生才有缘分,相克则有缘无分;

三、在我们客家人的家里没有重男轻女,客家女子劳动能力强,在家里受到父母的重视,所以婚礼的排场也很讲究,嫁妆也很丰厚。

四、同族同姓的客家男女不能通婚。

一对客家青年男女的婚姻过程,一般要经过求婚、传庚、下定、过礼、拣日、开脸、哭嫁、迎亲这八个程序才能结合。

按照客家人的风俗,婚礼就是要哭嫁,哭得真真切切、难舍难分。“哭嫁”,这是种非常特殊的哭,是怀着喜悦心情向亲友诉说离别之情的哭。她边哭边诉,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婉转动听,若为具有山歌素质的新娘,往往还会触景生情,哭成歌曲。在客家,“哭嫁”是种吉祥如意的象征,不哭不体面、不热闹,不哭命不好、事业不兴旺发达。此外,哭嫁还有一层意思是,可收受一些亲友安慰的红包。

当新郎身上挂着秀由,也就是这大红花,带着迎亲队伍吹着唢呐敲敲打打的来到新娘家的时候,新娘就开始哭嫁,先是向父母哭诉,这就有一首对父母的哭嫁歌,我给大家念一小段:一拜爹娘养育恩,二拜爹娘把我盘。三拜爹娘恩难报,四拜爹娘办陪奁lian。爹娘生我男儿样,祖宗香火接得上。爹娘生我女儿样,嫁出门去外烧香。爹娘恩情记心上,今生今世也难忘。这是新娘子舍不得离开父母,认为该自己尽孝道的时候,却要嫁出门了。然后再是向家中的兄长哭诉。当然了,每哭诉一个亲友,亲友就会递上安慰的红包并劝新娘止住哭泣。哭完后,新娘在祖宗祠堂向列祖叩拜辞行后,罩上红缎盖头,被哥哥背上这红火的大花轿,然后和新郎在漫天锣鼓声中回家。稍后大家可以看一下摆在眼前的这顶花轿,它是我们客家人以前结婚用的比较普遍的一种花轿。在在我们参观游览广东会馆的时候,我再带大家去看一个摆在那的一顶豪华的大花轿,那个花轿有很多的棱角,四周都镶满了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镜子,轿顶就有五六层,龙、凤、喜鹊全都飞在上面,周身雕刻了菊花、荷花、牡丹花,很是雍容大方。

到了男方家中,新娘要等待良辰入门,在厅堂先拜天地,再拜租公(祖公也就是列祖列宗),接着拜父母,最后是夫妻对拜。这样男女双方就算真正的结拜为夫妻了。然后,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新郎用折子扇在新娘的头上敲三下,再用扇子挑起喜帕,将喜帕揣在怀中。新娘子的美丽脸庞隐现在凤冠的串珠下,随后我们的新娘子就羞赧地随着新郎就步入到了洞房。

大家可以参观一下我们这的婚房,这是按以前我们客家人的婚房的原貌依比例缩小了一下。婚房里面摆设都很精致。在这里,小刘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这婚床下面的类似木踏板的是什么呢?其实啊,大家肯定很难想象,这是我们以前富贵的客家人家里面奴婢睡的地方,而我们的主人就睡在床上。当然了这也是封建时候才能看见的。

说到这儿,不知道大家对我们客家人的哭嫁是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其实呢,在我们洛带古镇每逢重大节日的时候,在万年台都会有免费观看的哭嫁表演。新娘哭啼着踏入花轿,一长列的迎亲队伍再绕我们的镇子环游一圈,让大家一饱眼福。若是你们在元旦或是春节的时候,再来到这里,请大家一定不要错过这难得一见的表演。

好了,大家现在继续参观一下哭嫁民俗展区,十分钟后我们接着参观下一展区,您有什么问题请告诉我,我将尽力为您解答。

实地导游感想

没有真真切切的站在景点为大家做讲解,是永远都很难体会到做导游的艰辛。

模拟导游考试开始了,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的讲着他们准备的材料,有些自信洋溢,有些紧张到不行,而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却没有太多的感觉。的确,现在的我们,从讲解技巧、讲解内容、讲解仪态各方面来说,都显得很稚嫩。

马上就要轮到自己了,也越来越紧张了。心中充满了太多的不安:害怕忘词,害怕回答不上来老师的问题……此时就能理解之前的同学为何会有这种表现。

当自己站在自己所要讲的景点的地方,讲着自己所准备的内容,顿时明白了我们要真正的做一名导游还欠缺什么、需要什么。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在为老师和同学的讲解过程中我发现:(1)、主次不明

想尽力为大家讲好这一个景点所有的内容,让大家都能够全面的了解。结果导致内容太过广泛,没有主次。虽然讲解了很多大家都不熟悉的知识,不过没有着重介绍一些内容,让大家都体会不到重点。(2)、忽略重点内容

讲解哭嫁,却遗忘了一些关于哭嫁的内容。比如关于哭嫁所使用的语言,哭嫁有什么地方在使用等。(3)、讲解的仪表与语言

尽管自己在讲解过程中对语言的轻重缓急和仪表都有所注意,做的也还行。不过,全都归功于平时观察一些真正的导游和讲解的资料备的比较熟。资料熟才能轻松自如的讲出,不用忘记的时候抬头或斜眼想后面的内容。所以以后一定会多加注意。(4)、缺乏更多的知识

我们准备的其实只是一个景点中的一小部分,不过这已经让我们都大费脑筋,不由得尊重我们的专业景点讲解员。当一名真正的导游员,我们还需要的是更多的知识,有了知识我们才能够自如的讲解,也不用担心忘词,因为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同时,当游客突发奇想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我们也能够应对自如。(5)、讲解的主体是游客

我们是为游客服务,在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时时刻刻以游客为中心,讲游客感兴趣的内容;也要注意游客的举动,不仅是以防游览过程中发生危险的事情,同时也是感知游客对讲解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对以后的工作做一个不断的改进。

这次模拟导游考试,更象一次现场的实习机会。让我们明白要做好一名真正的导游,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各方面的应变能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过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才能进步。

第二篇:《哭嫁歌》

一、《哭嫁歌》简介

《哭嫁歌》,是土家族的习俗民歌。姑娘在出嫁前一个月里,要唱《哭嫁歌》,用歌声来诉说土家族妇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运和对自己亲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按照习俗,姑娘要哭唱七天到半月,最多的要哭唱一个月,直哭得声音嘶哑仍不停哭。

《哭嫁歌》《哭嫁歌》的哭唱形式程序则根据出嫁的进程来划分的,分为:“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 和“哭团圆”三种形式,“一人哭唱”即姑娘哭泣诉自己的命运、哭唱祖宗、父母的养育恩情、兄嫂姐妹的情谊、以及哭诉封建婚姻和媒人的可恶可恨的欺骗行径等。

二、《哭嫁歌》的文化溯源

哭嫁作为土家族一种历史悠久的奇特婚俗,它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受到婚姻制度和婚俗的影响。土家族的婚姻在早期是自由婚姻,具有本民族独特的婚俗习惯和婚礼仪式,男女之间经过交往、对歌、赛歌、跳舞、吹木叶等方式接触,相爱之后,经过土老师作证即可成亲,不索取任何财物。然而,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雍正十三年(1735)实行“改土归流”制度之后,完全打破了“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古朴纯真的婚姻习俗、礼仪方式受到冲击和影响,自由婚姻也受到封建礼教的桎梏,染上“周公六礼”的痕迹,男婚女嫁需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篾门对篾门,板门对板门”,在官宦、土司、士绅人家便成了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似乎成为毋庸置疑的信条。所以,即使是平民百姓中的自由恋爱联姻,表面上的“媒妁之言”也是少不了的。昔日,土家人有这样几种婚俗:一是“凡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做“接骨种”。“无论女之大小,竟有姑家女子年长十余岁,必待舅父之子成立婚配”。“兄亡收嫂,称为‘坐床’”。二是纯男性选择式。无论何家女子,只要男方看中,买一串鞭炮去她家门口放了即为定亲,女方任何人不得反对。若一女子被几个男子举行放炮定亲仪式,便惶惶然不知所措。男方则千方百计争取婚姻,甚至歼灭婚敌,因此而有殃及女宾安全的。三是抢亲,所谓“抢来的”。四是童养媳,所谓“引来的”。而哭嫁,正是源于这种妇女婚姻之不自由。过去,土家姑娘的命运是悲惨的。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

哭嫁“哭嫁歌”始于何时,至今无确切史料证实。但它最早出现的文字根据,见于清代土家族诗人彭秋潭(1748~1808)的“竹枝”词中:“十姊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他把古代巴渝民歌竹枝与哭嫁歌作了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当年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唱十姊妹歌(土家族哭嫁歌的一种)的情景。另外,清末民初《永顺县志》载:“嫁前十日,女纵身朝夕哭。且哭且罗离别辞,父娘兄嫂以次相及,嫁前十日,曰填箱酒,女宾吃填箱酒,必来陪哭。”从史料记载可以推断,“哭嫁歌”在明清时期就已经相当流行,只是名称不叫“哭嫁歌”,而称为“十姊妹歌”。

“哭嫁歌”在许多地区、许多民族中存在过,但土家族哭嫁歌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与该地区民众关于哭嫁的民俗心理有关。土家族人认为新娘不哭、哭得不好是不吉利的。因此,在过去,土家姑娘十一二岁就开始学哭嫁,会不会哭唱,被人们当做权衡姑娘聪明或呆笨的标准之一。如果在哭嫁时哭得不悲、不感人,还会被人耻笑。哭嫁成了衡量女子伦理道德和才能的标准。在土家族的婚礼上,哭嫁贯穿于整个婚礼过程之中,姑娘在婚前三天、七天、半月、二十天,有的甚至提前一两个月时间,就开始哭嫁,越近婚期哭声越悲,临嫁前往往通宵达旦地哭嫁。每到天擦黑,亲邻少女妇妪群集出嫁姑娘家里,聚首痛哭,深夜始散。在新郎来轿娶亲的当天夜里,必是新娘哭嫁的高潮,往往通宵达旦,特别是娶亲的人快到姑娘家时,假若姑娘哭得不动人,脸上无泪,这时会把母亲急坏了,她就用自己的哭唱(领唱)来催促女儿尽情地哭,甚至暗暗地揪痛女儿,使之嚎啕大哭。并且,这一晚的哭嫁完全是按出嫁礼仪进行的。土家族地区的地方志中对此有许多相关的记载。

“哭嫁歌”最初是用土家语哭唱,主要依靠口耳传承,在今天,用汉语哭嫁也很普遍了,甚至在民间还有汉语哭嫁歌词的手抄本广为流传。随着土家族社会的发展,哭嫁与婚礼仪式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固定的模式和内容。“哭嫁歌”既是一部奇特的土家族抒情婚姻史诗,也是一部形象的土家族婚俗史,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

三、《哭嫁歌》的艺术特征

土家族的“哭嫁歌”结构完整、演唱灵活、内容丰富,有自己的艺术特点和音乐特征。从形式上看,它可以说是一部声乐套曲,在演唱中有序曲、高潮、尾声等等章节。而哭嫁歌的风格中必含有哭、歌和语三种元素。歌者逢歌必哭,而哭到悲处,歌与语言混为一体,用带着语言声调的歌声“哭唱”诉说切身的苦恼,这显出“哭嫁歌”独特的音乐特征。

1、“哭嫁歌”的演唱形式

“哭嫁歌”是边哭边诉的歌,形式多样,有一人单哭,两人对哭,或新娘哭一句,母亲、姑婆、姨母、姐妹、长嫂也相应地哭一句。“唱”者一般为女声,无伴奏,哭嫁过程中会交替出现独唱、齐唱、合唱和轮唱等歌唱形式,好似进行无伴奏合唱,边哭边唱,唱中有哭,哭中有唱,非常壮观。有多声部(群体)和二声部(对哭)二种,很少出现单声部(一般情况下,新娘均有亲朋好友陪哭)。歌唱姿势为坐唱,“唱”时手帕除了揩眼泪外,有时还用手挥动,当做道具,借以抒情。众“陪唱”者拥挤着围坐于床前,低头或相视而“唱”。唱时经常出现互拍背部和腿部这种动作,不仅是感情上的需要,以便相互传情,更是起到暗示演唱的起止和调控节奏、速度、力度的作用。此外,在进行“姊妹团圆”仪式时,众妇女齐声哭唱,但各自发挥,而无统一歌词。“哭嫁歌”与其他民歌的区别,就是在对唱时,除了少部分时候是一人先唱,唱毕再由另外一人接唱之外,大部分的对唱都是轮唱方式。

2、“哭嫁歌”中哭腔的运用

土家族哭嫁歌突出一个“哭”字,有“女哭娘”、“娘哭女”、“妹哭姐”、“姐哭妹”、“妹哭嫂”、“嫂哭妹”、“哭祖宗”、“哭姑婆”、“哭婆妈”、“哭陪客”、“哭十姐妹”、“哭媒人”、“哭席”、“哭花”、“哭苦情”、“哭撒筷”、“哭打伞”、“哭包露水帕”、“哭穿露水衣”、“哭穿露水鞋”、“哭出门”、“哭上轿”等„„土家族新娘的“哭嫁”,通过“哭唱”塑造了一个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土家族姑娘的形象,因此,土家族哭嫁歌是用哭声谱成的,是用泪水“煮熟”的。

“哭嫁歌”的哭唱者一般都运用真嗓哭唱。哭嫁者在哭唱时,唱者以“哭”代“歌”,悲切的哭声始终贯穿在每句乐句中,多用较低沉的声调低声泣诉,声音柔和中带着张力,唱至激动处,吐字不清,浊音很多,当中加上抽咽及哭声的起伏,在唱哭叹句时,抖音特别多。在“哭嫁歌”中,必然出现哭腔,哭腔既指哭嫁整体的悲切哭泣风格,也包括在每句乐句中,结尾时必出现带哭声的哭叹衬句。在此句出现的特殊唱腔,也称“哭腔”。在唱“哭嫁歌”时,所有歌唱者必须掌握此种“哭腔”,唱时必须声泪俱下,以至“哭腔”成为“哭嫁歌”的典型音乐特征,“哭嫁歌”因而自成一声乐系统。

3、“哭嫁歌”歌词内容及结构

土家族“哭嫁歌”有传统唱词,也有即兴创作。最初是用土家语演唱的,音调比较浓,加上汉语与土家语在哭唱中的结合、使哭嫁歌句式自由、长短不

一、语言含蓄明快、注重文采,调门多样而反复频繁。由于哭嫁是由新娘、亲属和陪嫁女自愿、自发地进行的,所以在“哭嫁歌”的语言形式上,往往是由新娘主哭,接着,亲人们顶腔接声劝哭,你一声,我一声,音乐语言既押韵又不强求,天然本色且口语化。

“哭嫁歌”的歌词有固定的结构,包括:每句歌词的句首必称呼对方,然后再发展句子内容,内容也必以待嫁或送嫁者的心情道出感怀,最后以感叹的语句结束。“哭嫁歌”的歌词内容及结构是与婚礼仪式同步进行的。一般来说,“哭开声”为序歌,提纲挈领点明哭嫁主题,为整个哭嫁做开始的铺垫;第二步是“骂媒人”,似哭非哭,似骂非骂,极其诙谐有趣;第三步是“哭爹娘”、“哭哥嫂”、“哭亲友”等,在这些内容里包含有大量相互对歌的形式;第四步是“哭姊妹”等,又称“陪十姊妹”,十个姑娘相互对哭对歌,极其和谐和富有感染力;最后是“哭穿露水衣”、“哭撒筷子”、“哭上轿”等,一直到新娘出门,哭嫁即告结束。这种程式一般是严格按顺序进行的,实际上这也是婚礼的主要程式,哭嫁结束,婚礼也就结束了。从总体上看,“哭嫁歌”歌词内容结构犹如一部长篇叙事诗,不但结构完整,而且演唱灵活,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统一。

4、“哭嫁歌”的音乐结构及表现要素

“哭嫁歌”的曲调取自于土家族的山歌和小调,气氛悲切、哀怨忧伤,以简短的乐句为核心。用变化重复的方式加以发展和延伸,构成一部曲式。一首哭嫁歌总是由一个或两个乐句开始,加上数个变化重复的乐句,不断循环反复填词“歌唱”而成,曲式结构相对平稳、有规律,句式相近。

“哭嫁歌”的调式一般采用民族五声羽调式。该调式含有西洋小调式的表现特性,色彩暗淡,利于歌者抒发悲戚的情感,且注重突出调式音列的色彩音,尤其是主音、属音和中音之间上、下小三度和纯五度的运用,贯穿于歌曲的始终,形成土家族“哭嫁歌”最显著的调式特点。

“哭嫁歌”节拍较为规整、严密,多用2/4和3/4拍子,有时也采用3/4和2/4的变换拍子;节奏有规律,较为疏松,二分、四分、八分时值运用较多,全音符和十六分时值较少出现;一般多出现前紧后松的结构。

“哭嫁歌”的旋律变化乃由歌词推动,一句乐句即一句歌词,乐句的长短与旋律起伏,均紧随歌词发展,每一句乐句和歌词的开始部分是呼喊亲人的音乐和内容,发展部分乃是诉说唱者心情,而结束部分必为哭叹音乐词。在同一结构下,音乐随歌词重复而变化,故每段音乐可有多句乐句,但主题基本不变。另用五度和三度音程来支撑旋律主线也是哭嫁歌的一大特色,纯五度和小三度音程的运用,不仅能体现“哭嫁歌”中陈述和拖腔的特点,同时也保持住了哭嫁歌必须具有的小调式的表现特性。“哭嫁歌”虽有旋律,但由于其“哭腔”的特征,所以许多时候音乐与语言混在一起,旋律并不太清晰,尤其是当唱者愈来愈激动时,旋律的起伏愈接近日常声调的高低,成为“哭嫁歌”鲜明的特性。

另外,连续的同音重复在“哭嫁歌”中也较为多见,在陈述性的“歌唱”中,这种同音重复的旋律型,虽然旋律性不强,但它乐意很丰富,与现实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而又自然巧妙,好似新娘在向亲友倾诉。

四、《哭嫁歌》的情感传播功能

从本质上来说,音乐是属于情感和心灵的。圣桑的那句名言“音乐始于词尽之处”的后面还有这样的话:“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出的东西,它使我们发现我们自身最神秘的深奥之处;它能传达出任何词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和心灵状态。”吕骥曾说过:“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形式承担着传达与交流社会成员情感体验的职能。”中国民间则有“长歌当哭”的说法,根据《辞海》的解说,“长歌当哭”、“以歌代哭”,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之情。从以上中西论说均可看出:音乐是代替语言宣泄心中强烈感情的一个有效媒介。而“哭嫁歌”的特征之一,就是这种“哭唱”是经过了组织的声音,以有别于日常说话的声调和方法表露歌者的思想,和其他亲人交流她们的感受。

“哭嫁歌”作为土家族民间歌谣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在特定的哭嫁仪式里成为参与者的一个主要沟通媒介。因为作为一种人际传播,传统音乐文化的“口语传播”主要依靠的是一种口头接力式的个体到群体的“多级传播”。而“哭嫁歌”这种具有人际传播特性的、“面对面、近距离”的口语媒介传播,作为人类早期一种音乐风格和民间音乐的主要技术手段,对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过去土家族姑娘普遍缺乏受教育的机会、识字的人很少的情况下,她们采用“哭唱”这种情感传播形式来表达意见、传闻叙事、抒发感情乃至进行讽喻或颂扬,它的功能是独特的,也是值得探讨的。

在哭嫁活动中,新嫁娘是主角,所以“哭嫁歌”主要表达新嫁娘的思想感情。从作品表现的具体内容看,我们可以看到新嫁娘的哭贯穿着这样的心理情感变化轨迹:伤离别—忧前途—怨媒人父母—怨命运。在集体场合哭嫁,她们可以凭哭寄意,借题发挥,尽情痛哭,宣泄心中郁闷,从而取得某种心理平衡,可以弥补新娘的心灵创伤。因此,“哭嫁歌”除了反映土家族的婚姻史,表现出深厚的土家族文化内涵之外,还展示了土家族女性心理情感轨迹。具体来看,“哭嫁歌”这种文化和情感传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伤离别,念亲恩

新娘通过哭嫁,以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和亲友难舍难分之情,具有孝、义的伦理价值。即将远嫁他方,新娘首先想到的是离别亲人,依依难舍之情油然而生。因为要离别,平日不曾给予过多关注的亲情,此刻历历凸现。回顾往事,新娘悲从中来,用哭泣的歌声表达对闺门生活的不舍,对父母恩情的感念。十月怀胎的辛苦、养护的艰辛,件件往事、点点细节都浸润着父母的深情,做女儿的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从内心深处溢出。

由于母亲对女儿的恩爱最深,所以这时候新嫁娘想得最多的是母亲:“天上星多月不明,爹娘为我费苦心”,“勤耕苦种费尽心,娘的恩情说不完,一教女儿学煮饭,二教女儿学结麻,三教女儿学背柴,四教女儿学挑花,五教女儿学写字”,“你把女儿养成人,你把女儿白抱了,你把女儿白背了”,都表现了母亲千辛万苦把女儿养大成人而女儿无法报答、又伤心又惭愧的感情。土家姑娘在出嫁前,哭得越狠,越会哭,就表明越孝顺父母。

在哭父母的同时,土家姑娘还要哭亲友、哭姊妹,这种哭表示对亲友姊妹的难舍难分之情,哭得越厉害,表示亲友姊妹间的情义越深。

2、换身份,忧前途

婚嫁是女性生命历程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其主要功能是将女性从女儿转换成媳妇。女儿和媳妇是两种全然不同的角色,其间呈现出一种断裂:一方面,新娘要告别女儿角色,因而内心充满了对往日生活的依恋之情;另一方面,新娘要开始履行陌生的媳妇职责,因而恐惧万分。所以,新娘必须通过某种途径脱离原来的角色,进入新的角色。这种角色的突变必然会对女性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和负担,她们需要通过某种途径消除紧张,“哭嫁歌”正好为其提供了一个合法有效的途径。女性在哭嫁仪式中被赋予话语权,她们借此权利,通过情感宣泄,卸掉角色转换时的情感压力、重负,告别旧的女儿角色,为接受新的角色作心理准备。

“哭嫁歌”还体现了新娘不愿离开父母家人、“千金贵女未做饱”的恋家心理。虽然作为一个女儿家在家中的地位没有男性高,不如兄弟重要,但也总是生活在母亲的庇护之下,相比做媳妇的处境要优越得多,故此无形之中就有了对比:“我在娘家是贵人,六月太阳我没晒,七月行雨我没淋;我到婆家变贱人,六月太阳天天晒,七月行雨我要淋”,进而发出了“这样的日子怎么过,这样的日子怎么挨”的哀叹。这种对娘家的留恋,对婆家的恐惧,可以说是女性哭嫁时的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也是“哭嫁歌”贯穿始终的主旋律。

3、怨婚姻,骂媒人

那么又是谁把自己送进这火坑的呢?是花言巧语的媒人。新嫁娘不能不生出对媒人的诅咒和对父母的埋怨。哭嫁歌中的“骂媒人”部分与前面哭亲别友的缠绵难舍在风格上形成了鲜明对照,痛快淋漓,战斗性极强。新嫁娘把扼杀自己幸福自由的满腔怒火,此时化成为对媒人的最怨毒的诅咒:“对门坡上栽斗子,背时媒人死独子;对门山上种韭菜,背时媒人绝九代。”还辛辣地揭露了媒人花言巧语的欺骗和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如“你男家吃女家走,男家讲女长得好,女家吹男乖又巧”,“你骗我到公婆家,变成人家牛和马,人家动手就来打,打了骂了不解恨。”此外,还有对父母为钱势所动,不顾女儿幸福的埋怨:“背时媒人的话啊,像蜜糖甜坏了你们的心,像黑布蒙住了你们的眼睛,糊糊涂涂定下冤家亲;铁心肠的爹啊,铁心肠的娘啊,你逼着活人跳进了死人坑”,“六月太阳晒不死,三姊四妹赛死人,你们真是狠心呀,硬把生女赶出门。”

不愿离开父母、担心未来的新娘把一切的不幸归结到婚姻上,她们怨婚姻不自主,唱出了反抗之声,道出土家妇女无可奈何的悲凉之情。“哭嫁歌”中并没有很多直接指斥封建婚姻制度的歌,这是当时妇女不可能达到的认识高度。她们也不愿意直接指责自己的亲生父母,于是,她们把怨恨的情感倾泻在婚姻的直接促成人、婚姻制度的代表“媒人”身上,言词犀利又不失民间诙谐。

4、不平等,怨命运

哭嫁歌还发泄了男女在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表现女性在丧失了经济地位和权利后的失望痛苦与不满心情。随着父权制、私有制的产生,女性逐渐失去了财产继承权,失去了传递氏族香火的权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妇女地位卑贱低下,逐渐使女性沦落为男性的附庸,乃至成为男性的“财产”,女性便被无情地排斥于家族之外,与家族利益无关了。一个土家弱女子,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无力抗争,只有充分利用哭嫁这种合法机会来进行情感宣泄、诅咒和强烈控诉。因此,就有了新娘的哭诉:“如果我是男儿身,家里种种都有份,神龛写字也有名;如今成了女儿家,爹娘把我赶出门,一夜成了外乡人。”在这种封建礼教制度的束缚下,女性失去了一个普通人应有的基本权利,她的命运受人摆布,任人宰割。对于这种自己无力改变的命运,新娘在哭嫁之际利用了这个“合法”时机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因此,哭嫁也是对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谴责。

“哭嫁歌”是土家族妇女长期以来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一部土家族风味浓厚的抒情长诗,饱含了广大土家妇女的信仰、伦理、价值观念,为我们了解土家族音乐文化、婚俗嬗变、妇女心理、社会发展等提供了翔实资料。

第三篇:浅析土家族哭嫁歌

【标题】浅析土家族哭嫁歌 歌??文化溯源??艺术特征

【正文】

【作者】周 杰

【关键词】哭嫁【专业】音乐学

【指导老师】姜 妍 妍

引言

???在全人类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民族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有其不可磨灭的存在价值。而土家族音乐是中国多民族音乐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极为丰富,种类也极其多样。并且在历史的考验下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本民族的哭嫁歌。一方面哭嫁歌它的艺术形式是独特,艺术特色也是非常鲜明。我们作为重庆人有义务把我们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哭嫁歌具有塑造人格、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民主娱乐与民族文学等艺术特点,还具有婚俗史、批判封建的婚姻制度、民族心理宣泄等社会价值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

土家族(自称“华兹卡”,其为土家族语,土家族人的自称。“华兹”是双音节的族名,“卡”指“人的族类”。)聚居在湘鄂渝黔边区的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富有革命传统的民族。土家族音乐种类极其多样,遍布于土家山寨的山歌、小调、号子、哭嫁歌、盘古歌以及民间器乐、民间戏剧音乐、民间曲艺音乐。这些音乐都于土家族人民的民风民俗息息相关,从不同的角度,生动的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其中哭嫁,是广泛流行于土家族区域的一种典型婚礼习俗。土家族姑娘出嫁前,一般要哭嫁,要唱“哭嫁歌”,用“哭”和“唱”的方式来迎接出嫁结婚这一人生最大喜典。所谓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

一、土家族“哭嫁歌”文化溯源

哭嫁作为土家族一种历史悠久的奇特婚俗,它的产生与发直接受到婚姻制度和婚俗的影响。土家族的婚姻在早期是自由婚姻,具有本民族独特的婚俗习惯和婚礼仪式。男女之间经过交往、对歌、赛歌、跳舞、吹木叶等方式接触,待相爱之后,就经过土老师作证即可成亲,不索取任何财物。昔日,土家人有这样几种婚俗:一是“凡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做“接骨种”“。无论女之大小,竟有姑家女子年长十余岁,必待舅父之子成立婚配”。“兄亡收嫂,称为‘坐床’”;二是纯男性选择式。无论何家女子,只要男方看中,买一串鞭炮去她家门口放了即为定亲,女方任何人不得反对。若一女子被几个男子举行放炮定亲仪式,便惶惶然不知所措。男方则千方百争取婚姻,甚至歼灭婚敌,因此而有殃及女宾安全的;三是抢亲,所谓“抢来的”。四是童养媳,所谓“引来的”。

然而,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雍正十三年(1735)实行“改土归流”制度之后。完全打破了“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古朴纯真的婚姻习俗、礼仪方式受到冲击和影响,自由婚姻也受到封建礼教的桎梏,染上“周公六礼”的痕迹。男婚女嫁需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篾门对篾门,板门对板门”,在官宦、土司、士绅人家更是成了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似乎成为毋庸置疑的信条。所以,即使是平民百姓中的自由恋爱联姻,表面上的“媒妁之言”也是少不了的。而哭嫁,正是源于这种妇女婚姻之不自由。土家姑娘的命运是悲惨的。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

“哭嫁歌”始于何时,至今无确切史料证实。但它最早出现的文字根据,见于清代土家族诗人彭秋潭(1748~1808)的“竹枝”词中:“十姊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他把古代巴渝民歌竹枝与哭嫁歌作了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当年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唱十姊妹歌的情景。另外,清末民初《永顺县志》载:“嫁前十日,女纵身朝夕哭。且哭且罗离别辞,父娘兄嫂以次相及,嫁前十日,曰填箱酒,女宾吃填箱酒,必来陪哭。”从史料记载可以推断,“哭嫁歌”在明清时期就已经相当流行,只是名称不叫“哭嫁歌”,而称为“十姊妹歌”。

“哭嫁歌”在许多地区、许多民族中存在过,但土家族哭嫁歌的影响是最大的。土家族人认为新娘不哭、哭得不好是不吉利的。因此,在过去,土家姑娘十一二岁就开始学哭嫁,在土家族还流传着“会哭不会唱、姑娘无人望”的传说,姑娘出嫁前会不会哭唱,被人们当做权衡姑娘聪明或呆笨的标准之一。如果在哭嫁时哭得不悲、不感人,还会被人耻笑。哭嫁也成了衡量女子伦理道德和才能的标准。在土家族的婚礼上,哭嫁贯穿于整个婚礼过程之中,姑娘在婚前三天、七天、半月、二十天,有的甚至提前一两个月时间,就开始哭嫁。每到天擦黑,亲邻少女妇妪群集出嫁姑娘家里,聚首痛哭,深夜才散。在新郎来轿娶亲的当天夜里,必是新娘哭嫁的高潮。特别是娶亲的人快到姑娘家时,假若姑娘哭得不动人,脸上无泪,这时会把母亲急坏了。她就用自己的哭唱(领唱)来催促女儿尽情地哭,甚至暗暗地揪痛女儿,使之嚎啕大哭。并且,这一晚的哭嫁完全是按出嫁礼仪进行的。

土家族地区的地方志中对此有许多相关的记载。“哭嫁歌”最初是用土家语哭唱,主要依靠口耳相传和汉语哭嫁歌词的手抄本流传。随着土家族社会的发展,哭嫁与婚礼仪式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固定的模式和内容。“哭嫁歌”既是一部奇特的土家族抒情婚姻史诗,也是一部形象的土家族婚俗史,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

二、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艺术特征

(一)从结构上看

哭嫁歌可以说是一部声乐套曲,在演唱中有序曲、高潮、尾声等章节。??首先哭的是序歌,谓之“哭开声”,一般是由新娘长辈中福寿双全的老太太哭第一声,既为后来的一系列“哭”作铺垫也标志着以后各种别有情趣的婚礼的开始。如:

哪个妹子不出嫁,哪个男儿不出门? 男儿上学怕先生,女子出嫁怕开声。鸡已叫,天已明,母女开声惊动人。明朝轿前封赠你,万事大吉都顺心。

这时,媒人进闺房来安排新娘明日上轿事宜。新娘一见媒人语调就由悲转怒,马上“哭媒人”。哭中带骂,但骂得并不过份,这是整个哭嫁中极为精彩的部分: 板栗开花坨吊坨呀,挨刀的媒婆嘴巴多; 壁上画马你哄爹骑,芭茅架桥你哄娘过; 篾穿豆腐你哄哥提,棕毛穿梭你哄嫂搓; 这边你讲有田地,那边你讲花一朵; 你讲乌鸦不要墨来染,你讲白鹤不要粉来泼; 你讲龙有深潭好炼宝,你讲鸟有深山好做窝; 你讲结亲结义结良缘,你讲郎才女貌天撮合; 你好比一条癞皮狗,这头吃了那头走; 你好比一条大肥猪,这头吃了那头敷; 你只要得口马尿(酒)喝,哪管人家死与活。哭骂媒人之后,婶娘来给新娘梳头、开脸,又叫“上头”。上头标志着少女生活的结束和少妇生活的开始。婶娘梳头,新娘又哭,谓之“哭梳头”: 婶娘啊,婶娘――

你今夜变得好狠心,你解我辫子红头绳; 往日我梳的一条龙,今夜你梳的重上重; 往日我梳的一条线,今夜梳成团团旋; 扯了眉毛改了样,开了脸面讨下贱; 千金女变四两媳,跳入苦海没有边。

新娘梳好头,戴好花后,要与爹娘一起吃最后一顿“离娘饭”。这时,新娘的哭诉愈加悲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谓之“哭爹娘”: 吃了离娘饭,就要去做离娘工; 吃了离娘饭,就要去挑离娘担; 年纪轻如柳,骨头嫩似葱; 头发未长长,手指未长轮; 我天日不知,我地事不晓; 哪里离得爹,哪里离得娘?

爹娘深恩还未报,唢呐一叫离娘门; 烧柴煮饭谁帮娘,砍柴喂猪谁担承? 爹娘病了谁服侍,弟妹年幼谁照应? 叫儿如何不悲伤,叫儿如何能放心? 离山离水容易离,离爹离娘心肝碎; 今夜吃了离娘饭,不知何时才相见? 天高路又远,水深山又险; 端了人家碗,就得服从人家管;

我有脚难走千里路,我有翅难飞万重山; 我有梦难得再团圆,我难找报恩哪一天。

吃了“离娘饭”,饮了“哥嫂酒”。新娘还要与家乡的众姊妹告别,土家人称之为“陪十姊妹”。在“姊妹宴”上,新娘与姊妹们相互叙旧,倾吐离别之情。哭中有诉,诉中有哭,谓之“哭姊妹”: 天上梭罗十二台,相好姊妹为我来; 今夜姊妹来相聚,没有酒菜好招待; 粗茶淡饭刮喉咙,酸汤酸菜难下饭。橙子好吃要剥皮,姊妹再好要分离; 柑子好吃要分瓣,姊妹再好要分散; 树木再高难离影,月亮再明要星伴; 鱼儿不能离开水,姊妹难舍又难分; 姊妹一块去砍柴,姊妹一块回家转; 姊妹一块打鞋底,说不尽的悄悄话; 粗茶淡饭刮喉咙,酸汤酸菜难下饭。橙子好吃要剥皮,姊妹再好要分离; 柑子好吃要分瓣,姊妹再好要分散; 树木再高难离影,月亮再明要星伴; 鱼儿不能离开水,姊妹难舍又难分; 姊妹一块去砍柴,姊妹一块回家转; 姊妹一块打鞋底,说不尽的悄悄话; 野菊开花黄又黄,姊妹一块补衣裳; 今晚姊妹陪伴我,明朝花轿抬过堂; 姊妹几时再相会,天高路远望断肠。众姊妹亦哭诉到:

瓷盆打水见底清,姊妹相聚情意深; 包谷当得白米饭,酸菜胜过吃海参; 今夜喝了姊妹酒,园中韭菜蔸不分。哭别了姊妹,新娘要穿露水衣、露水鞋、搭露 水帕等。新娘边穿边哭,谓之“哭穿露水衣”: 穿了露水衣,要到远乡去; 穿了露水鞋,要踩远乡岩; 搭了露水帕,变成媳妇嫁; 改朝换代了,改名换姓了; 生是人家的人了,死是人家的鬼了。

穿好露水衣,新娘即行拜别祖宗之礼。之后,上轿时辰就到了。这时,唢呐吹响,鞭炮齐鸣,灯笼闪亮。新娘在即将上轿的一刻,两手各拿一把筷子,一把撒在堂屋里,一把撒在堂屋外,边撒边哭,谓 之“哭撒筷子”:

前撒金,后撒银,中间撒个晒谷坪; 前面金子跟妹去,后面银子给哥留; 前去一天,要发一千; 前去三天,要发三千;

丢得快,发得快,荣华富贵万万代。

最后是发亲,新娘一边上轿,一边还要哭嫁,谓之“哭上轿”,这是整个哭嫁的尾声。随着花轿出门,哭嫁也就结束了。

(二)从演唱形式上看? “哭嫁歌”是边哭边诉的歌,形式多样。有一人单哭、两人对哭、或新娘哭一句,母亲、姑婆、姨母、姐妹、长嫂也相应地哭一句。“唱”者一般为女声,无伴奏。哭嫁过程中会交替出现独唱、齐唱、合唱和轮唱等歌唱形式,好似进行无伴奏合唱。边哭边唱,唱中有哭,哭中有唱,非常壮观。一般情况下有多声部(群体)和二声部(对哭)二种,很少出现单声部(新娘均有亲朋好友陪哭)。

歌唱姿势为坐唱,“唱”时手帕除了揩眼泪外,有时还用手挥动当做道具,借以抒情。众“陪唱”者拥挤着围坐于床前,低头或相视而“唱”。唱时经常出现互拍背部和腿部的动作,不仅是感情上的需要,也是以便相互传情,更是起到暗示演唱的起止和调控节奏、速度、力度的作用。此外在进行“姊妹团圆”仪式时,众妇女齐声哭唱,但各自发挥,而无统一歌词。

哭嫁歌与其他民歌的区别就是在对唱时,除了少部分时候是一人先唱,唱毕再由另外一人接唱之外,大部分的对唱都采用轮唱方式。

(三)从单曲音乐结构及表现要素上看

“哭嫁歌”的曲调取自于土家族的山歌和小调,气氛悲切、哀怨忧伤,以简短的乐句为核心,用变化重复的方式加以发展和延伸从而构成一部曲式。一首哭嫁歌总是由一个或两个乐句开始,加上数个变化重复的乐句,不断循环反复填词“歌唱”而成。曲式结构相对平稳、有规律,句式相近。“哭嫁歌”的常用曲式结构: 哭嫁歌的调式一般采用民族五声羽调式。该调式含有西洋小调式的表现特性,色彩暗淡,利于歌者抒发悲戚的情感。注重突出调式音列的色彩音,尤其是主音、属音和中音之间上、下小三度和纯五度的运用,贯穿于歌曲的始终,形成土家族哭嫁歌最显著的调式特点。哭嫁歌在节拍上较为规整、严密,多用2/4和3/4拍子,有时也采用3/4和2/4的变换拍子。节奏上也有规律,较为疏松。二分、四分、八分时值运用较多,全音符和十六分时值较少出现。一般多出现前紧后松的结构。哭嫁歌的旋律变化乃由歌词推动。一句乐句即一句歌词,乐句的长短与旋律起伏,均紧随歌词发展。每一句乐句和歌词的开始部分是呼喊亲人的音乐和内容,发展部分乃是诉说唱者心情,而结束部分必为哭叹音乐词。在同一结构下,音乐随歌词重复而变化,故每段音乐可有多句乐句,但主题基本不变。另用五度和三度音程来支撑旋律主线,这也是哭嫁歌的一大特色。纯五度和小三度音程的运用,不仅能体现哭嫁歌中陈述和拖腔的特点,同时也保持住了哭嫁歌必需具有的小调式的表现特性。

哭嫁歌虽有旋律,但由于其“哭腔”的特征。因此许多时候音乐与语言混在一起,旋律并不太清晰。尤其是当唱者愈来愈激动时,旋律的起伏愈接近日常声调的高低,成为哭嫁歌鲜明的特性。

另外,连续的同音重复在哭嫁歌中也较为多见,在陈述性的歌唱中,这种同音重复的旋律型更为常见。虽然旋律性不强,但它与现实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而又自然巧妙,好似新娘在向亲友倾诉。

这里我用一首《娶亲歌》为例(见附录)

《娶亲歌》在节拍的使用上,采用了2/4拍和3/4拍的交替使用。在旋律进行之中,有其别致之处,以单倚音作为一种哭音词的表现。全曲共15个小节,使用前单倚音之处

第四篇:贵州省沿河县土家族哭嫁歌词

贵州沿河地区土家族哭嫁歌词

岩上砍柴丁对丁,花钱花米是今天!太阳出来背过湾,半夜还在路上跑!洋荷叶子青友青,怪你冤女命不真!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08:23

2、哭母亲的哭话是这样的:

隔河望去蓼子丁,蓼子开花绿阴阳!罗打三天惊天地,冤女还在伤心处!好吃不过红椿甜,冤女还在娘面前!洋山竹子节节细,难喊别人一声爹,从此别了一声娘!銘哥

21:08:29

哭媒人的哭话是这样的:

高山顶上栽核桃,砍它下来搭座桥!从过路桥桥不越,媒人过路欲断桥船不行!水不起浪媒不狠,女不放你来坐在 我的老人火铺阁,喊我老人那句话来说。

你来坐在我的老人板凳边,问我老人分不分!

我的老人说我年纪小,媒人眼睛几眺眺!

我的老人说我年纪细,媒人嘴巴几团团!

《哭娘——八月歌》 阳沟后头栽苦桃 这根苦桃根不牢 这根苦头要翻根

你的怨女还等三个时候要开声 蘭木搭起五层楼 五层楼上乌鸦叫

这对乌鸦叫不叫不明 喊你冤女不慌行 春风吹到一朵云 回头不见我老人 堂屋中间闹腾腾 外面来的是别人 不是人家大户来 管是人家小户来

小户人家人家来了穿衣轿 穿衣轿散散心 远望一乌云近望上灰尘

大户人家来的夫子讲礼仪

小户人家他家夫子来了八面财 八面神仙下凡来 正月生我随娘子 盘我养大孝到你 我把爹娘孝到底 二月生我是儿女 盘我长大把恩还 三月生我儿成对 老老小小来相会 四月生我儿成双 我在家中凑成双 五月生我人之初 送我上学去读书 六月生我儿进屋 送我上学就去读 爹妈后来享幸福 七月生我儿命好 送我上学就去考 爹妈福气快来了 八月生我命不归 盘儿养大孝到你 多儿多女往外追 九月生我无独女 几天几夜操劳你 十月生我遭苦罪 一生只把儿女为

苦生苦死为我几姊妹 落泥谷子秧子深 半夜起来看小星 小星还在天上走 父母还在路上哼 半岩有根十三藤 人人说你养空人 养了空人一只胯 舍得谷子打发我 高山顶上莲二朵 多生兄弟少生我 兄弟是棵摇钱树 冤女是个花钱人

安全提示:如果聊天中有涉及财产的操作,请一定先核实好友身份。发送验证问题或点击举报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03 《哭表嫂》

天上大星对小星 天上星子排队排 大风吹我嫂嫂来 清早起来穿衣裳 穿起衣裳走路忙 过弯过拐湿衣裳 过河过水打湿鞋 这回人户不该来 风吹牡花像对烛 前面修起竹枝路 后头修起转角楼 不是姐姐夸奖你 是你爹娘修的起

安全提示:如果聊天中有涉及财产的操作,请一定先核实好友身份。发送验证问题或点击举报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03 《哭表嫂》

天上大星对小星 天上星子排队排 大风吹我嫂嫂来 清早起来穿衣裳 穿起衣裳走路忙 过弯过拐湿衣裳 过河过水打湿鞋 这回人户不该来 风吹牡花像对烛 前面修起竹枝路 后头修起转角楼 不是姐姐夸奖你 是你爹娘修的起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16 《哭哥哥》

茄子开花大团圆 你是爹妈掌家人 你是爹妈香炉脚 爹妈盘你花得着 我是爹妈香炉花 爹妈盘我是笔家

你得爹妈大田大土是一方 我得爹妈箱子被子眼屎方 你得爹妈大田大土是一挂 我得爹妈一句话 21:13:17 冲刺公务员考试给您发送了一个窗口抖动。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30 《哭嫂子》

阳沟后头在白菜

我在老人屋里去来少把人客带 我去山上去来把鞋换 急忙洗手办茶饭 一时三更饭没有熟 请我嫂嫂再来办 我走他家人户去

我走山上去来把鞋换 急忙洗手办茶饭 一时三更饭没有熟

人家老少前门丧在后面出 橙子开花起层层 起来一层又一层

把我织的衣裳花不明 今天为你置烟米 见到老人进花坟 一张桌子缺又黑 父母喊我来会客 我来堂前没会到 单衣薄裳怕人笑 我来堂前没会人 得罪老少几多人 要想姊妹来相会

要看阎王话下算中来 阳沟后头栽茄花 茄花开得闹沙沙 金华银花不宽心 多谢嫂嫂没几天 金花银花不宽银 多谢嫂嫂是金银 李子花开得早

我去三天五天来看嫂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52 《哭母舅》

天上大星对小星 世上只有母舅亲 我想母舅长江水 除了青无好火 除了母舅无好亲 母舅穿衣一身青 我是母舅亲外甥 母舅穿衣一身黄 个体相貌像我娘 我生来是个男外甥 左手来倒茶 右手来装烟

我生来是个女外甥 装烟倒茶都不兴 我生来是个男外甥 接我母舅来穿鞋 我生来是个女外甥 接我母舅来舍财 《哭表嫂》

天上大星对小星 天上星子排队排 大风吹我嫂嫂来 清早起来穿衣裳 穿起衣裳走路忙 过弯过拐湿衣裳 过河过水打湿鞋 这回人户不该来 风吹牡花像对烛 前面修起竹枝路 后头修起转角楼 不是姐姐夸奖你 是你爹娘修的起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16 《哭哥哥》

茄子开花大团圆 你是爹妈掌家人 你是爹妈香炉脚 爹妈盘你花得着 我是爹妈香炉花 爹妈盘我是笔家

你得爹妈大田大土是一方 我得爹妈箱子被子眼屎方 你得爹妈大田大土是一挂 我得爹妈一句话 21:13:17 冲刺公务员考试给您发送了一个窗口抖动。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30 《哭嫂子》

阳沟后头在白菜

我在老人屋里去来少把人客带 我去山上去来把鞋换 急忙洗手办茶饭 一时三更饭没有熟 请我嫂嫂再来办 我走他家人户去

我走山上去来把鞋换 急忙洗手办茶饭 一时三更饭没有熟

人家老少前门丧在后面出 橙子开花起层层 起来一层又一层

把我织的衣裳花不明 今天为你置烟米 见到老人进花坟 一张桌子缺又黑 父母喊我来会客 我来堂前没会到 单衣薄裳怕人笑 我来堂前没会人 得罪老少几多人 要想姊妹来相会

要看阎王话下算中来 阳沟后头栽茄花 茄花开得闹沙沙 金华银花不宽心 多谢嫂嫂没几天 金花银花不宽银 多谢嫂嫂是金银 李子花开得早

我去三天五天来看嫂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52 《哭母舅》

天上大星对小星 世上只有母舅亲 我想母舅长江水 除了青无好火 除了母舅无好亲 母舅穿衣一身青 我是母舅亲外甥 母舅穿衣一身黄 个体相貌像我娘 我生来是个男外甥 左手来倒茶 右手来装烟

我生来是个女外甥 装烟倒茶都不兴 我生来是个男外甥 接我母舅来穿鞋 我生来是个女外甥 接我母舅来舍财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4:08

《哭叔子》

天上大星对小星 世上只有叔子亲 我想叔子长江水

叔子望我为人立志深 洋山竹砍一根

你不寻前世就开亲 开亲之时笑呵呵 后来之时闹哄哄 《嫁妆的感谢语》 一丝蔑条插过江 上海带来真皮箱 这口皮箱真又真 金子装起伍佰斤 银子装起伍佰颗 上海带来打发我 买来箱子高又高 里外都是银子包 买来箱子厚又厚 里外都是银子扣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4:32

《哭叔子》

一段苦情怨苍天

埋怨苍天不周全 二段苦情怨年根 年根生来全不全 闯到观音要落难 三段苦情怨爹娘 埋怨爹娘无主张 东家情缘爹不放 西家情缘妈不张 高门大户你不放 小户人家来商量 想你冤女早日哭 不如早去见阎王 四段苦情怨媒人 埋怨媒人心不平花脸怪嘴凭空说 花言花语是金银 五段苦情怨自家 埋怨自家职业差 三五两头无银花

送验证问题或点击举报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03 《哭表嫂》

天上大星对小星 天上星子排队排 大风吹我嫂嫂来 清早起来穿衣裳 穿起衣裳走路忙 过弯过拐湿衣裳 过河过水打湿鞋 这回人户不该来 风吹牡花像对烛 前面修起竹枝路 后头修起转角楼 不是姐姐夸奖你 是你爹娘修的起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16 《哭哥哥》

茄子开花大团圆 你是爹妈掌家人 你是爹妈香炉脚 爹妈盘你花得着 我是爹妈香炉花 爹妈盘我是笔家

你得爹妈大田大土是一方 我得爹妈箱子被子眼屎方 你得爹妈大田大土是一挂 我得爹妈一句话 21:13:17 冲刺公务员考试给您发送了一个窗口抖动。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30 《哭嫂子》

阳沟后头在白菜

我在老人屋里去来少把人客带 我去山上去来把鞋换 急忙洗手办茶饭 一时三更饭没有熟 请我嫂嫂再来办 我走他家人户去

我走山上去来把鞋换 急忙洗手办茶饭 一时三更饭没有熟

人家老少前门丧在后面出 橙子开花起层层 起来一层又一层

把我织的衣裳花不明 今天为你置烟米 见到老人进花坟 一张桌子缺又黑 父母喊我来会客 我来堂前没会到 单衣薄裳怕人笑 我来堂前没会人 得罪老少几多人 要想姊妹来相会

要看阎王话下算中来 阳沟后头栽茄花 茄花开得闹沙沙 金华银花不宽心 多谢嫂嫂没几天 金花银花不宽银 多谢嫂嫂是金银 李子花开得早

我去三天五天来看嫂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52 《哭母舅》

天上大星对小星 世上只有母舅亲 我想母舅长江水 除了青无好火 除了母舅无好亲 母舅穿衣一身青 我是母舅亲外甥 母舅穿衣一身黄 个体相貌像我娘 我生来是个男外甥 左手来倒茶 右手来装烟

我生来是个女外甥 装烟倒茶都不兴 我生来是个男外甥 接我母舅来穿鞋 我生来是个女外甥 接我母舅来舍财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4:08

《哭叔子》

天上大星对小星 世上只有叔子亲 我想叔子长江水

叔子望我为人立志深 洋山竹砍一根

你不寻前世就开亲 开亲之时笑呵呵 后来之时闹哄哄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4:19 《嫁妆的感谢语》 一丝蔑条插过江 上海带来真皮箱 这口皮箱真又真 金子装起伍佰斤 银子装起伍佰颗 上海带来打发我 买来箱子高又高 里外都是银子包 买来箱子厚又厚 里外都是银子扣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4:32

《哭叔子》

一段苦情怨苍天

埋怨苍天不周全 二段苦情怨年根 年根生来全不全 闯到观音要落难 三段苦情怨爹娘 埋怨爹娘无主张 东家情缘爹不放 西家情缘妈不张 高门大户你不放 小户人家来商量 想你冤女早日哭 不如早去见阎王 四段苦情怨媒人 埋怨媒人心不平花脸怪嘴凭空说 花言花语是金银 五段苦情怨自家 埋怨自家职业差 三五两头无银花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4:51

《哭叔子》 枇杷花隔年开 洋芋花花弯扬 那家人住高墙

那家人弟兄多家境贫 提刀惊杀真吓人

你的侄女有字就识字 无字就使力

无字无力遭万力

一把指拇尖又尖, 娘把女儿往外掀, 一把指拇齐又齐, 爹把女儿往外赶。罐子装人冤头死, 活人掀到死人坑, 左脚踏进阎王殿, 右脚踩进烂泥坑。

天上星多月不明, 爹爹为我苦费心, 爹的恩情说不尽, 提起话来说不尽。一怕我们受饥饿, 二怕我们疾病生;三怕穿戴比人丑, 披星戴月苦费心。四怕女儿无文化, 把女送进学堂下, 如今女儿已成人, 花钱费米恩情大。你来求亲说大话, 说了娘家说婆家。你吃婆家一杆烟, 你讲他家发几千。你吃婆家一杯茶, 你说他家顶还发。你吃婆家一杯酒, 你说他家宗宗有。“骂媒歌” 我的爹,我的娘啊!人家屋里有杀人的刀, 有煮人肉的锅。我的爹, 我的娘啊!服侍人家老的不到, 筷子甩碗丢哩。我的爹呀, 我的娘啊!我在人家脚下踩, 我在人家手中捏哩, 脚下踩如泥, 手中捏成灰哩

铜锣花轿催女走,好多话儿没说够; 世上三年送一闰,为何不问五更头? 儿去了哎娘难留,往后日子靠自己。孝敬公婆勤持家,夫妻恩爱度春秋。勤来打扫勤烧茶,是非场中切莫惹。丈夫面前细商量,粗言粗语肚中藏。

婚姿古时候, 土家族在通婚开亲方 面, 喜开“ 姑表亲” , 在湘西一带群众中 有“ 姑家女, 伸手娶, 舅家要, 隔河叫” 的说法。在沿河土家族聚居的群众中也有

甜浆稀饭不放盐, 表姊表妹不要钱” 的旧 俗

。有些地方还喜开“ 姨表亲” 或“扁担亲”有些地方有“ 填房”、“座床” 的习惯。

般是兄丧后, 弟同嫂成婚, 嫂不能嫁与他人 为妻。

如弟不愿“填房”、“座床” , 嫂又 不愿守寡的则可改嫁或“招赘夕。

也有个别

“ 兄填弟房”、“兄座弟床”

的。

过去, 在男方求婚时, 请媒人到女方去 说合, 如果女方乐意收下求婚的礼物, 就算 十成有八、九成的希望了。定亲之后, 逢年

过节, 男方都要送去礼物, 登门贺节, 感谢 岳父母的恩情

。女方要做新布鞋, 岳父岳母

也要打发一定的礼物作为回礼, 以表示爱护 , 自己的未婚夫和未过门的女婿

。就是婚后两

三年也是如此, 只不过次数稀少些。出嫁前 几天, 总有一群年青姑娘或妇女, 由姑或嫂 “ 牵头” 陪新娘哭嫁, 通宵达旦, 几夜不眠

不进食, 到现在, 一些边远地区, 仍有哭旧俗, 少则三天, 多则七天。沿河上家族姑娘出嫁, 过去还有种独特 的地方。开始是由亲哥子把妹背到男方去。

后来觉得不雅观, 就改为只背一段路, 由男方 迎亲的人陪着过男家门, 后来又改为牵上轿。

上轿前要跪拜祖先, 上轿后由女方亲人抬出 门, 再由男方米人抬去。以后不坐轿了, 就是新娘手持男方送来的新雨伞, 由男方 接亲的姑娘、妇女陪同徒步去男家。还有种

习俗, 就是女方在临出阁前和到达男方的当 时, 男女双方老人均事先请一个年纪较大、夫妻和睦、儿孙满堂的老太婆来牵新娘上下

轿, 拜天拜地拜祖宗, 同进新房吃“ 交杯酒”。

这种习俗, 现在沿河土家族聚居地区还有痕迹, 有的地方还比较盛行。

第五篇:潮汕民间哭嫁习俗(范文模版)

富有文化意义的潮汕民间哭嫁习俗

婚姻是人生大事,结婚是人生大喜事。对于当事者的男女双方来说,自当欢天喜地,兴高采烈。然而,新娘在出嫁的当天,要不断地哭诉,直到被接娶到新郎家门,才算结束。这似乎与新婚大喜不相对称,但这却是事实。这就是民间广为流行的哭嫁习俗。

哭嫁习俗源于原始时代的掠夺婚(即抢婚)。面对武力和强暴,女人没有别的选择,哭是惟一的反抗。从此以后,哭与嫁便结下不解之缘,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形成后世的哭嫁习俗。

在中国,汉族、土家族、藏族、苗族、畲族、彝族、壮族、哈萨克族、闽西客家、桑植白族、黔西北仡佬族和黑河俄罗斯族等民族都有哭嫁习俗。据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记载,这一风俗各地名称不同,或叫“哭出婚”,或称“哭嫁囡”,或称“哭轿”,等等。有的地方,母亲、女伴等也陪哭,边哭边唱《哭嫁歌》。歌的内容因人而异,有世代传承,也有触景伤情或发泄不满。而这些《哭嫁歌》已成为我国民歌的一种别致样式。潮安县凤凰山的畲族,至今还保留有《阿姐欲嫁目汁流》的歌谣。

潮汕先民的主体是中原移民,传承中原文化的潮汕地区,长期以来也流行着哭嫁习俗。潮汕哭嫁习俗有几个情况值得认识。

其一,与女伴先哭三日

在姿娘仔出嫁吉期的前三天,女家邀集平时感情相投的女伴,所谓“金兰姐妹”,到女家谈笑,忽然转喜为悲,初时只相向哭泣,继而转变为高声恸哭,且哭且引看吭高歌,其词随口编造,漫无格式,也无标准。开始是千篇一律地责备男家,甚至连及媒人,也把在娘家作闺女的逸乐,出嫁后为人媳妇的苦况,两相对比而咏为哀歌,迭相和唱。女伴所唱者,叫做“送嫁歌”。连续歌哭三天,一直到花轿临门时,仍然惺惺作态,故意不肯理妆。乐队在外喧哗鼓吹,迎亲人在门外三催四请,这些歌哭的人,更趁机迁怒及于此辈,一并哭骂,直到媒婆进来,小心“赔不是”及亲娘、姐妹等入室擦眼泪,且以好话相劝,新娘才含泪修饰上头,好不容易由亲人背上花轿,而仍嘤嘤饮泣,女伴们则依依不舍地送至门外,一部分女伴则伴送新娘到男家,至婚礼完成始返回。

其二,手抓大门啕哭但不唱《哭嫁歌》

在新娘上轿前,需进行一个小仪式,就是手抓大门哭泣。潮汕人具有深蕴涵养,哭婚不唱《哭嫁歌》,唯以号啕哭泣表示。为了圆场,此时,机敏善解的青娘母即调侃地唱出四句歌来:“姑娘出阁哭啼啼,三把泪水二鼻涕,非是今日不欢喜,特留爹娘买田地。”然后在新娘头上洒红花水(石榴花水),又唱:“红花水,洒上头,出门目汁勿再流;嫁到夫家辅夫婿,生子添福穿紫袍(做大官)。”这二首四句立即扭转了尴尬场面,让大家高兴万分。姑娘哭婚,由衷之情,难于逆转,青娘的歌,是大吉大利的征兆,自此这种哭婚方式就被保留下来,并假名为“不哭不发”、“越哭越发”。姿娘仔出嫁是否有哭,能否哭,是她有没有教养的标的之一。谁家姿娘仔出嫁不哭,不善于哭,或哭声不好听,就会被认为才低德劣。哭嫁时,采用哭诉语调,抑扬顿挫,似哭似歌。

其三,只哭不呼叫

有一则民间故事:某乡后生兄与一姿娘仔相好,在向姿娘仔家提亲时,无奈对方家长嫌其家贫不允。后生兄一气之下,决心外出赚钱,定娶这一姿娘仔为妻。姿娘仔也誓非后生兄不嫁。数年后,后生兄在外赚了一笔银子,回乡重礼又向姿娘仔家提亲。其父母无话可说,也就许诺。出嫁之日,姿娘仔几经周折,苦尽甘来,正高兴万分,出门前哪还能流眼泪?出嫁不哭是不能上轿的,不然娘家财气尽被带去。姿娘仔父亲在束手无策之下,忽操竹杠,不分皂白给新娘一棒。新娘挨打,疼痛难忍,就大哭大喊“我父啊!我父啊!”这一哭父,姿 1 娘仔家人惊恐地大嚷“衰死!”原来,按潮汕哭婚习俗,新娘出嫁只能哭,不能呼叫。如果家中父亲去世,才可“哭父”。

哭声愈凄厉愈好,否则人皆笑之为忘本。至少也会指责其青春萌动,以出嫁为乐事。表面看来好像在号啕大哭,而实际上多半是无泪的号哭或嘤嘤啜泣。

哭得越伤心,就越说明对长辈和亲友的尊敬和热爱。

为什么民间在结婚这大喜日子里要大哭一场?这是因为哭嫁习俗有其文化意义。

其一、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于出嫁女来说,父母养育自己十几年,二十多年,恩重如山,情深如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天经地义。如今要出嫁,无以为报,问心有愧,不免。另一方面,要与生我育我的父母离别,难以割舍。离别之痛苦,催人泪下。

其二、诉说包办婚姻的痛苦。在传统社会,民间大多是流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青年男女婚姻毫无自主权,往往被包办,或嫁予毫无感情的人,或嫁予力食懒做的人,或嫁予虽然家庭富有但身体有残疾的人,或因换婚„„甚至还要与心爱的人忍痛割爱。她们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痛苦之心,唯以泪洗面。

姿娘仔对自己不能选择郎君,心中充满怨恨、悲愤、不满而哭。其

三、对妇女地位低下表示愤慨。在传统社会,妇女社会地位、家庭地位都比较低。“三从四德”、“三刚五常”这些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犹如一座座大山,重重地压在广大妇女,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农村,无文化知识或少文化知识的家庭妇女身上。嫁作他人妇,就是生儿育女的工具,就必须老老实实听话,逆来顺受,服伺丈夫,料理家务。“潮汕女人小一辈”,这是众所周知的民间传统习俗,这也是潮汕妇女地位低下的一种表现。

对于出嫁的女人来说,新的家庭是否和睦,丈夫是否亲爱,今后的生活是否幸福等等,都是一个未知数。有的人嫁后,往往受公婆刁难之苦,受丈夫的毒打,乃至受丈夫的抛弃„„每当想到这些,出嫁女不禁心寒,焦虑与悲伤,不禁泪下。民谣“鸡安仔,尾弯弯,做人媳妇真艰难,晚晚睡,早早起,到厨房,碗筷洗,出客厅,清桌椅„„”正是深刻反映这一事实。

其四、指责媒人花言巧语。哭是人类一种主要的发泄方式。人们往往通过哭将自己内心的苦楚发泄出来。在传统社会,由于婚姻毫无自主,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背景下,有的媒人收取钱财,昧着良心,“三人五目,过后勿呾长短脚话”。

其五、对新娘的教诲和祝福。姿娘仔哭嫁,有的哭得非常真切,有的哭得十分悲怆。此时,机敏善解的青娘母在四句歌中唱“嫁到夫家辅夫婿,生子添福穿紫袍(做大官)”,这既是调节气氛的需要,更是对新娘的教诲,是对新娘的美好祝福,也表明娘家对姿娘仔是有教养的,以给世人有所交代。

其六、有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婚姻具有一定的经济互助功能。哭嫁往往能赢得亲戚朋友的同情,这样,自然有礼品为其“添箱”,新娘以此为“手段”,获得一定的经济支持,从而有效地促进婚姻家庭的稳定。

避邪的作用。以冲掉鬼神之邪气。

只是嫁娶时一种娇柔作态的形式,似在哭,实为无泪之干号。

不管因何缘故而哭,与新婚之喜形成鲜明的对照、强烈的反差。哭嫁与喜嫁,悲剧与喜剧,反映了婚姻习俗中人们的两种情感、两种婚姻气氛。

而今婚俗,在文明婚礼兴行之后,姑娘嫁前能知夫家情况,婚后也可随意省亲,无所忧虑,这“哭婚”环节已慢慢消失。

下载洛带哭嫁文化模拟导游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洛带哭嫁文化模拟导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导游模拟

    (1)导游模拟实训室 本实训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通体墙面镜、无线扩音设备等教学设施,通过营造景区景点﹑旅游途中环境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其间进行导游模拟实训,培养学生的旅游接......

    模拟导游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 “山情山魂, 游我来说”模拟导游大赛策划书策划: 李丁丁 张涛胡兆亮 马路活动引言:“世界就像一本书,不去旅行的人只读了其中的一页。郑州......

    模拟导游

    导游:大家好!重温红色激情,畅游锦绣山河。瑞金有二百多处红军革命遗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从事了伟大的革命实践,创立了......

    模拟导游比赛

    模拟导游大赛计划书 为鼓励同学们独立思考、锐意创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培养我校旅游专业学生导游专业素质,以适应今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旅游组特......

    模拟导游演讲稿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邢启惠,大家可以叫我邢导,首先我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四五村落聚长白(打一四川名胜)请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地方呢?(同学们答:九寨沟)对,没错,就是九......

    导游模拟演讲

    各位来宾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我所在旅行社,衷心的欢迎诸位来到西塘观光旅游。我叫苏菁,大家叫我小苏就可以了;驾车的司机姓胡,他有多年的驾驶经验。今天,我非常高兴能为各位游......

    模拟导游说课稿

    《模拟导游》第三节 迎接工作:致欢迎词教案 一、教材分析: 首先是教材分析,我所使用的教材是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马树声、许萍编著的《模拟导游》,此教材系全国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洛带古镇的导游词

    洛带古镇洛带镇位于成都市东部,距市中心约18公里。与龙泉驿区同安街办、西河镇、等镇乡接壤。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水质、空气均达国家标准,全年均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