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鉴定术语(共五则)

时间:2019-05-15 03:3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陶瓷鉴定术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陶瓷鉴定术语》。

第一篇:陶瓷鉴定术语

古陶瓷鉴定术语

口磕——器物口部受外力撞碰出现的大小不等的缺磕伤痕。

冲口——器物口部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的裂纹,长短不等,多出现在碗、盘类瓷器上,也有外冲里不冲的现象。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

磨口——口边出现伤损后,将其磨去一部或大部甚至全部。

毛边——器物口面的覆釉因伤全部脱落。

重皮——器物口部因受重伤所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未剥离,往往一触即脱落。

棕眼——瓷物釉面气泡在窑中融裂爆破后,未曾弥和而形成的小孔。

釉——瓷胎面上有油污,所施的釉未能全部附普出现的漏胎现象。

漏釉——器物施釉时,局部有透漏而露胎无釉。

片纹——瓷器釉面上出现的长短不一的相互交错的细裂纹片,与开片略同。

软道——瓷器釉面久经摩擦而出现的细微丝纹。

冷墨——本不应出现片纹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出现了一、二条纹路,胎体已透或未透。失亮——器物釉面或彩绘的表现,被硬物划破后留下的伤痕。

伤釉——由于釉与其它物体磨擦,致命釉面局部损伤。

剥釉——由于釉面受酸、碱、盐的侵蚀,或器物入土受浸而使釉面脱落。

磨款——故意磨去青花、红彩等款,冒充其它年代器物。

磨底——足底内原来有釉,由于某种目的,如有意冒充其它年代而把釉磨去。

复烧——二次入窑烧烤。

烟熏——用香烟熏作旧,嗅之有味。

配腿——香炉、马、兽等的腿或足已残伤不全,而进行补腿。

配盖——用朝代不同器物的盖相配。

炸纹——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鸡爪纹。

水锈——器物长期受土埋水浸,有灰黄、铁红或铜绿色等化学物质粘附于器表。

补釉——在器口磕缺部分或磨口处,敷以釉汁,入火烧之。

出土——仿古各类器物,有意长期埋入地下,以期整亲如旧,低温铅釉和五彩、粉彩等器,尤其易于氧化或腐蚀。

镶嘴流——壶流已消失,用其它嘴镶补。

后刻阴款——在器物上用钻石工具刻款,不施釉,或刻后施釉入窑烘烧,后刻的字口,釉的切面有些不齐,且釉边不光滑。

后作阳文款——在器物底部,后刻阳文款字而填以釉,或用釉堆写款识,多不够清晰。

紫口铁足 南宋修内司官窑特征之一。此其一脱胎含铁量较高而呈黑灰色,烧时因器口釉下流,釉层簿胎色微露而呈紫色。此名最早见于明曹昭《格古要论》,明清两代野史杂记中谈宋官窑者多据此加以引伸。

金丝铁线 宋哥窑瓷器釉饰特征之一。以釉面开片,其纹如冰裂为其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同所致,出窑时用草木灰涂抹器表,是草灰侵入裂纹内,纹片即呈黑色;以后在黑纹片之内又续开细小裂纹,日久又呈褐黄色,两种纹片一黄一黑,因有金丝铁线之称。此语仅见于《南窑笔记》一书。

堆脂 明人对宋窑瓷器釉质描绘用语。最早见于明代高濂《遵生八簽》,有 “汝窑余常见之,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记载;《清秘藏》、《博物要览》二书所记均来源于此。后人对釉质肥润的瓷器多用“堆脂”形容之。

泪痕 宋定窑瓷器釉面的特征之一。因外部釉厚下垂,象落泪厚留下的痕迹,故名。最早见于曹昭《格古要论》 ,文中有“外有泪痕者是真”句,以此作为鉴别真假定窑的唯一标准。《清秘藏》、《博物要览》等多引用之。

蚯蚓走泥纹 北宋后期禹县均窑所烧宫廷瓷器釉面特征之一。因施釉后晾坯干燥不当,釉层产生裂痕,烧制过程中釉使裂痕弥合,但有形如蚯蚓走泥(蠕动)后遗留的痕迹,故名。禹县古瓷窑遗址虽已发现近百处,然蚯蚓走泥纹只在均台遗址大量发现。

蟹爪纹 瓷器釉面的纹片如蟹爪,故名。最早见于明代曹昭《格古要论》 “官窑”条记载色好者与汝窑相类......。“

冰裂纹 亦称 ”开片“。釉面裂纹形同冰裂,故名。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所致,过早出窑使瓷器骤然遇到冷空气也能产生冰裂。宋代哥窑瓷器以冰裂纹为主要特征。宋代以后景德镇窑历代都有仿烧哥窑瓷器。

芒口 对瓷器口部无釉者的称谓。北宋苏轼《志林》曾有 ”真玉须定州磁芒所不能伤者乃是“的说法;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也有”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的记载;则此芒字似有锋芒的含义。证以《吴越备史所载:吴越贡宋定瓷有镶金银口者,不镶金银口的仍占多数,使用时锋利的口缘会划破口唇,因此不堪使用,只能专用汝窑瓷器。

花口五出 亦称 ”五出口“。指瓷器的口部为五花瓣者。系仿照花卉形式制作。唐人诗中咏赞花卉,有”花口五出“句,此名盖来源于此。碗口为四瓣或六瓣时,则称”四出口“或”六出口“,六瓣以上的则统称”葵瓣口“或”莲花口“。

窑裂 专指瓷器烧成出窑前胎体带有裂痕者。其原因:一属配料不当;一是烧制过程中所形成。后者因瓷坯装匣钵入窑时,坯体中还残留有一定水分,烧窑时必须先用溜火(小火)延长低温时间以蒸发水分,然后逐渐转入高温紧火。否则坯体中水分会由于急剧化成蒸汽引起膨胀而破裂。

窑粘 专指瓷器在窑内粘在一起者。历代瓷窑遗址里都有这类互相粘结的次品或废品,有的是一叠器物粘在一起,有的是瓷器与匣钵粘结。窑粘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是配料不当及装坯满窑不慎、匣钵堆垛倾斜引起。

夹扁 专指瓷器在窑内变形者。产生原因有三:一是配料不当,粘性瓷土过多,硬性瓷土过少,烧成过程中出现瘫软变形;二是烧窑时窑温上升过快或温度不均衡;三是倒窑而造成。夹扁瓷器是废品,在古窑遗址里多有发现。

冲口 指瓷器的口部有裂纹者。瓷器胎体较薄的,经磕碰,口部最宜损伤,轻者出现冲口,裂痕一般不长,不影响使用;重者则口缘伤缺,既有损美观,又影响使用。

璺 指瓷器因磕碰胎体有伤痕而又里外一致者。璺是无意磕碰造成的,有璺的瓷器轻者敲击时音响不变,重者音哑并有杂音,也称重璺。伤很多在腹部或近底部,有的为条状,有的为鸡爪状,也即所谓鸡爪状。

旧胎补彩 指瓷器彩绘纹饰由于长年使用或出土而是彩色磨伤或脱落者,再照原样补上彩色的瓷器,在旧胎上恢复其原来面貌。明嘉靖、万历(1522-1619)时墓葬出土的红地金彩和绿地金彩碗,红绿金彩多脱落,补彩者甚多。旧胎新彩 专指在宋代或明代白釉瓷器上彩绘者。盛行于晚清民国时期。常见的有仿宋红绿彩花卉纹盘碗,仿明嘉靖矾红彩或红绿彩碗,有的在盘底用红彩书”御膳房“三字楷书款,也有书”上用“两字的。

接口 指瓷器口部损伤经过重新换接这。也是这项技术对于瓷瓶口部损伤过多者,采取截断方法把口截掉,在截取同时期同类型的瓶口粘结在一起。接口瓷器以清康熙五彩大瓶为常见,接口方法巧妙,粘结处涂以彩色,不易看出接痕。

换底 指瓷器底部经过调换者。也指这项技术。传世品中有晚清时期仿康熙五彩大瓶,先把瓶底自圈足以内全部去掉,另将代真康熙宽的瓶底以尺寸磨好后嵌入仿器圈足内。这种技艺要求很高,镶嵌须完整不缺和严丝合缝。倘若只注意款识,忽略对全器的观察,会误把晚清瓷器定为康熙。

磨口 指瓷器口部磕碰伤损经砂轮的修磨者,也指这项技术。磨口瓷器传世很多,修磨后伤痕不显,不妨碍使用。晚清、民国时期有专门从事修补瓷器的行业。

磨底 指瓷器底部经过修磨者,也指这项技术。有两种情况:一是因伤而磨,目的在于弥补缺陷;一是为了模仿而有意磨底。明清两代仿宣德、成化(1426-1487)的瓷器成风,这类仿造的瓷器流传较多,有的把仿得逼真的瓷器在磨去原来的款识,以假乱真。

仿品 指模仿前代的陶瓷器。有两种情况:一是旧仿旧,如明代正德仿宣德,万历仿永乐或清康熙仿成化等,虽是仿品,仍属文物,有一定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一是新仿旧,如清末、民国初年模仿的历代名窑瓷器,这类仿品少有价值可言。

洗口 器物口部的一种样式。因其形如洗,故名。凡口缘内收的,称 ”敛口“,外撇的,呈”撇口“或”敞口“;口缘向上的称”直口“;凡盘碗一类器皿,口向外折的,称”折沿“或”板沿“。

圈底 指陶器底部为圆形而向外凸出者。我国早期陶器底部多属这类形式,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普遍出现,红陶盆、钵、罐等器皿较多。圜底沿袭时间较长,到战国时期仍有。

圈足 陶瓷器足部的一种形式。指器物底部承以一个圆形圈以托起器身者。唐代瓶、壶、盘、碗等器已有圈足,但不普遍;宋以后盛行,各类器皿几全有圈足,很少例外。

玉壁底 指唐代碗类中一种底形有如玉壁者。这种碗形多为浅式,碗身作四十五度斜出,碗底中心凹入一个小圆圈,南北各地瓷窑多烧制。是唐代中晚期比较盛行的一种碗式。有的在外口凸起一周边饰,北方白瓷窑比较多见。

双底足 也称 ”双圈足“。清康熙前期景德镇流行的器物底足特有样式。多见于青花活五彩大盘,小盘也有双底足者,底部有书”康熙辛亥中和堂制“或”球琳珍玩“款识者,辛亥为康熙十年(1671),也有甲子、乙丑年者,则是康熙十一、十二年的产物。

款识 指明清两代景德镇窑烧制的瓷器底部所书的朝代款。如 ”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清康熙年制“和”大清乾隆年制“一般称六字款;写”永乐年制“和”雍正年制“的则称四字款。官窑的朝代款有篆书和楷书两种,称楷书款和隶属款,在款周一般都画双圆圈或双方圈。民窑瓷器的朝代款,其字体则以行书为较多。

干支款 指瓷器上用天干地支组合的干支纪年款。我国使用干支纪年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瓷器上刻划或书写干支纪年的以明清时期较多。传世品有明嘉靖辛酉(1561),清顺治戊子(1648)等纪年款瓷器。

家堂款 指私人定烧瓷器所书写的自家堂号。始于明嘉靖(1522-1566)时,以青花瓷器盘碗较多,所见有东书堂、滋树堂、博物堂、玄荫堂等堂号。清康熙(1662-1722)时比较盛行,青花、五彩等都有,如中和堂、慎德堂、世锦堂、兆庆堂、谦牧堂、世恩堂、拙存堂、常丰轩等;家堂款瓷器沿袭到清末。

私家款 指私人定烧瓷器所书写的名字或别名。清代前期比较流行,如康熙(1662-1722)时的若深珍藏、奇石宝鼎之珍、永庆之珍,雍正(1723-1735)时的安吉居珍玩、坦素清玩,乾隆时的旧畹山房、古香书屋、文甫雅玩等。

王府款 指明代王府定瓷器时底部书写的款识。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子孙相袭为王者多,因之传世与出土青花瓷器中,书写王府款者不少,如德府造用、长府造用、赵府造用、晋府造用、万历丁亥年造黔府应用、潘府佳器、郝府佳器、秦府典膳所等。这些王府定烧瓷器的时间多在万历(1573-1619)时期。有写甲戌春孟赵府造用者则是崇祯七年(1634)定烧的清代有道光丁未定府行有恒堂制造款者,多为粉彩瓷器。宜兴紫砂中亦有咸丰年定府行有恒堂定烧的茶壶,传世品较少。

篆书款 指明清两代瓷器款识用篆书体者。明永乐(1403-1424)时青花压手杯和白釉、红釉盘碗的款识都用四字篆书体,宣德(1426-1435)以后多为楷书款;清雍正(1723-1735)时颜色釉瓷器从篆书款为多,多印四字篆款,青花多书六字款。

楷书款 指明清两代景德镇瓷器款识用楷书体者。明清两代官窑瓷器以楷书款为主,篆书款只占很少部分。由于分工很细,款识都由专人书写,因此书写的字体大体相似。

堆料款 指清代康熙至乾隆(1662-1795)时珐琅彩瓷器的款识。因字铭用珐琅彩书写后都凸起,以形成堆垛,故名。堆料款有蓝彩和胭脂彩两种,是珐琅彩瓷器款识的主要款式;有青花者,仅用于紫地珐琅彩碗,不属堆料款范围。

吉语款 指瓷器底部所书写的吉祥语。始于明代,多见于民窑青花盘碗或罐的底部,流行于嘉靖到明末。常见的有富贵佳器、长春佳器、玉堂佳器、永享佳器、天福佳器、天禄佳器、富贵长春、德化长春、永保长春、万福攸同、福寿康宁等。有些吉语清初仍沿用。

铜口 瓷器口缘或足部有包镶金属的,包金的称 ”金口“,包银的称”银口“,包铜的称”铜口“。包金属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显示尊贵或豪富,在瓷器上包镶金银,五代末至宋初吴越钱氏进贡或陪葬瓷器中较多,宋定窑及青白瓷也有类似出土物;一是为了弥补口部无釉或伤残而包镶铜口,也多见于定窑及青白瓷。

金口 见 ”铜口“,银口 见 ”铜口“。

五百圾 亦称 ”五百件"。景德镇窑瓷器大小的计量术语。数目字与瓷器大小成正比,即数字小瓷器也小,数字大瓷器也大,五百件属大器,高度为二尺以上大瓶;晚清时烧制的地瓶,高度达五六尺,计量数字达到一千件

假出土——将仿古的各类器物,有意长期埋入地下,以期整新如旧;低温铅釉和无彩、粉彩、三彩等器物尤易氧化或腐蚀。有的还涂以红、黄土疤,但一触即掉。

火石红——胎体含有矿物质,在不施釉的部位经火烤制后自然泛出。现今景德镇复制的元、明青花瓷器,以新砂垫烧,或是入窑前新瓷胎的砂底受了潮,也会出现火石现象。

轧口、截口——器口和颈部已损坏,为其美观,将其损伤部分截去,口部则露胎无(俗称“剃头”)重皮——口部因受重伤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没有剥离,往往一触就脱落。冷璺——本不应出现片纹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出现了一、二条纹路,胎体已透或未透。

后刻阴款——在器物上用钻石工具刻款,不施釉;或刻字后施釉入窑烘烧。后刻的字口,釉的切面有些不齐。原刻的字口,釉面有坡度并且光滑。

后作阳文款——在器物底部,后刻阳文款字而填以釉,或用釉堆写款识,多不够清晰。粘沙——釉面上有遗落的窑灰,或器底因垫烧粘结有沙粒(一般多见于器足)。

后挂彩——将唐、宋、元、明、清各代的素白胎或青花器后挂各种彩瓷,以混充旧彩器。

窑缝

瓷器器身缺陷之一,又称窑裂。是陶瓷器于出窑前胎体和釉面同时开裂,多出现在器物的腹部或底部,或因受火不均,或因胎泥陈腐、淘洗不精,或因胎体在衔接时含的水分过多。

吃烟

又称串烟,陶瓷器的一种缺陷。是指成品局部或全部呈现灰黑、褐色。产生原因或是坯、釉中含碳酸盐矿物过多,烧成操作不当,致使碳素沉积于坯、釉中,在釉料熔化前,没有被氧化排除掉,坯体入窑时,水分过多,泥浆中加入的碱量过多。

重皮

瓷器口部缺陷之一,器物口部因受重创而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实际上胎釉已分裂却未剥离,往往一触即脱落。

第二篇:陶瓷术语12

陶瓷原料 Ceramic Material 白云土 dolomite 长石feldspar

瓷泥petunse, petuntse, petuntze 瓷漆enamel paint, enamel 封泥lute

高岭土kaolin, china clay 硅石,二氧化硅silica, SiO2 堇青石cordierite 莫来石,红柱石andalusite 泥果,坯体clay body 泥釉slip

石灰,生石灰,氧化钙lime, calcium oxide, CaO 氧化锡tin oxide 釉glaze

原材料raw material 云母mica

皂石,块滑石steatite 其它 Others 斑点 speck

半透明 translucence, translucency, translucent 不渗透的 nonporous 不透明的 opaque 茶叶罐 caddy 人类学 antropology 渗透的 porous 手印,指印 finger mark 首饰盒 jewel case

丝网印刷 silk screen printing 四面体 tetrahedral 搪瓷,珐琅 enamel 陶瓷的 ceramic

陶瓷专家,陶瓷艺术家 ceramist

单色的 monochrome 镀金 gild

多色的 polychrome 高白 high white, Gaobai 工艺品 artware

鬼工,鬼爷神工 demon’s work, kuei kung 建白材料 construction/building material 景德镇 Jingdexhen, Ching-te-chen 景泰蓝 cloisonné

绝缘子 insulator 考古学 archaeology 可塑的 plastic 流变学 rheology

琉璃瓦 glazed tile 模型、模特 model 模子 mould 耐热 heat-proof 配方 formula 盆栽 bonsai 漆器 lacquer work 器皿 ware

秦始皇陵兵马俑 life-size terra-cotta soldiers and horses in Chin tomb 青铜器 bronze work 陶工 potter 瓦 tile 碗 bowl 卫生洁具 sanitary ware 温度 temperature 硬度 hardness 釉工 glazier

圆块,雕球,瘤 knob 砖 brick

爱比克泰德 Epicteus(活动于520-500 BC)古希腊陶工兼画家

何朝宗 He Chaozhong(1522-1620)Chinese ceramist in Ming Dynasty,中国明代陶瓷艺术家 韦奇伍德 Wedgwood(1730-1795)英国著名陶瓷工匠和制造商

希腊古瓮颂’

Ode on a Crecian Urn’

英国诗人济慈 Keats(1795-1821)的名诗,惊叹古希腊陶器彩绘之精美

陶瓷类型 Types of Pottery 碧玉细炻器 jasper 薄胎瓷 thin china

瓷 porcelain, china(China ‘中国’来自’Chin’’秦’,在英文中’中国’和’瓷’同一单词)赤陶 terracotta, terracotta, red earthenware 代尔夫精陶 delft

德化陶瓷 Te-hua porcelain, Dehua pottery

彩陶器,釉陶 faience 陈设瓷,摆设瓷 display china 高温陶瓷 refractory china 官瓷 mandarin porcelain 光瓷 lusterware 黑色陶器 basalt

裂变瓷 crackled porcelain 裂纹瓷 crazed china 米色陶器 creamware 青瓷 celadon

青花瓷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轻质瓷、轻瓷 light china

日用瓷 household china, table ware 软瓷 soft porcelain 杀菌陶瓷 antiseptic pottery 绳纹陶器 Jomon pottery 施釉陶器 slipware 炻瓷 stoneware 素彩瓷 plain porcelain 陶 earthenware 陶瓷 pottery

无釉陶、陶瓷素烧坯 biscuit, unglazed ware 锡釉陶 majolica 细瓷 fine china 镂雕、镂空 piercing 辘轳车 jigger 泥釉彩饰法 trailing 碾磨 grinding

抛光 burnishing, polishing 破裂 chip 嵌入 inlay 切刻 incising 筛子 sieve 烧制 firing 陶瓷科技 ceramics

工业陶瓷 industrial ceramics 硬瓷 hard porcelain 赭色粘土陶器 terra sigillata

紫砂 purple granulated, purple sand, terra-cotta 工艺技术 Technology 凹雕 intaglio 标记 marking 玻璃化 vitrify 车削 turning 成型 forming

冲压,冲压花 repousse 瓷土加工 clay processing 雕刻 carving 浮雕 relief 隔焰窑 muffle 工艺技术 technology 硅氧键 silicon-oxygen bond 技艺 technique, craft 间断窑 intermittent kiln 浇铸 casting 拉毛 sgraffito

连续窑 continuous kiln 陶轮 potter’s wheel

贴花、嵌花 appliqué, decal

凸雕,底切,拉底,底部掏槽 undercut 细裂纹 craze 性能 property 压印 impressing 窑 kiln 印花 stamping

釉上彩 overglazed color figure 釉下彩 underglazed color figure 工艺瓷,美术瓷,艺术瓷 art porcelain, art and craft china, art pottery, artistic china 骨瓷 bone china

预加工 pre-processing 粘性,粘滞性 viscosity, stiffness 转模片 jiggered piece 转印 transfer print 装饰 décor, decoration

第三篇:陶瓷术语

陶瓷英语术语

stoneware:粗瓷

dolomite:白云土

terracotta:红土

construction/building material :建白材料

type of glaze:

matt:哑光 transparent:透明釉 opaque: 不透明釉 pigmented:色釉

crackled:裂纹釉

pearlized :珍珠釉

under glazed:釉下彩

on-glazed:釉上彩

浮雕:relief, emboss bisque firing:素烧

glost firing:釉烧

gild :镀金

decal:贴花

trinket box:首饰盒

silk screen printing :丝网印

素彩瓷 plain porcelain 高温陶瓷 refractory china 窑:kiln

tunnel:隧道窑

印花:stamping

陶瓷原料 Ceramic Material 长石feldspar

瓷泥petunse, petuntse, petuntze 瓷漆enamel paint, enamel 封泥lute

高岭土kaolin, china clay 硅石,二氧化硅silica, SiO2 堇青石cordierite

莫来石,红柱石andalusite

泥果,坯体clay body 泥釉slip

石灰,生石灰,氧化钙lime, calcium oxide, CaO 氧化锡tin oxide 釉glaze

原材料raw material 云母mica

皂石,块滑石steatite

陶瓷类型 Types of Pottery 碧玉细炻器 jasper 薄胎瓷 thin china 彩陶器,釉陶 faience

陈设瓷,摆设瓷 display china

瓷 porcelain, china(China ‘中国’来自’Chin’’秦’,在英文中’中国’和’瓷’同一单词)赤陶 terracotta, terracotta, red earthenware 代尔夫精陶 delft

德化陶瓷 Te-hua porcelain, Dehua pottery 高温陶瓷 refractory china 工业陶瓷 industrial ceramics

工艺瓷,美术瓷,艺术瓷 art porcelain, art and craft china, art pottery, artistic china 骨瓷 bone china

官瓷 mandarin porcelain 光瓷 lusterware 黑色陶器 basalt

裂变瓷 crackled porcelain 裂纹瓷 crazed china 米色陶器 creamware 青瓷 celadon

青花瓷 bule and white porcelain 轻质瓷、轻瓷 light china

日用瓷 household china, table ware 软瓷 soft porcelain

杀菌陶瓷 antiseptic pottery 绳纹陶器 Jomon pottery 施釉陶器 slipware 炻瓷 stoneware

素彩瓷 plain porcelain 陶 earthenware 陶瓷 pottery

无釉陶、陶瓷素烧坯 biscuit, unglazed ware 锡釉陶 majolica 细瓷 fine china 硬瓷 hard porcelain

赭色粘土陶器 terra sigillata

紫砂 purple granulated, purple sand, terra-cotta 工艺技术 Technology 凹雕 intaglio 标记 marking 玻璃化 vitrify 车削 turning 成型 forming

冲压,冲压花 repousse 瓷土加工 clay processing 雕刻 carving 浮雕 relief 隔焰窑 muffle

工艺技术 technology

硅氧键 silicon-oxygen bond 技艺 technique, craft 间断窑 intermittent kiln 浇铸 casting 拉毛 sgraffito

连续窑 continuous kiln 镂雕、镂空 piercing 辘轳车 jigger

泥釉彩饰法 trailing 碾磨 grinding

抛光 burnishing, polishing 破裂 chip 嵌入 inlay 切刻 incising 筛子 sieve 烧制 firing

陶瓷科技 ceramics 陶轮 potter’s wheel 贴花、嵌花 appliqué, decal

凸雕,底切,拉底,底部掏槽 undercut 细裂纹 craze 性能 property 压印 impressing 窑 kiln

印花 stamping

釉上彩 overglazed color figure 釉下彩 underglazed color figure

预加工 pre-processing 粘性,粘滞性 viscosity, stiffness 转模片 jiggered piece 转印 transfer print 装饰 décor, decoration 其它 Others 斑点 speck

半透明 translucence, translucency, translucent 不渗透的 nonporous 不透明的 opaque 茶叶罐 caddy

单色的 monochrome 多色的 polychrome 高白 high white, Gaobai

工艺品 artware 鬼工,鬼爷神工 demon’s work, kuei kung 景德镇 Jingdexhen, Ching-te-chen 景泰蓝 cloisonné

绝缘子 insulator 考古学 archaeology 可塑的 plastic 流变学 rheology

琉璃瓦 glazed tile 模型、模特 model 模子 mould 耐热 heat-proof 配方 formula 盆栽 bonsai

漆器 lacquer work 器皿 ware

秦始皇陵兵马俑 life-size terra-cotta soldiers and horses in Chin tomb 青铜器 bronze work 人类学 antropology 渗透的 porous

手印,指印 finger mark 丝网印刷 silk screen printing 四面体 tetrahedral 搪瓷,珐琅 enamel 陶瓷的 ceramic

陶瓷专家,陶瓷艺术家 ceramist 陶工 potter 瓦 tile 碗 bowl

卫生洁具 sanitary ware 温度 temperature 硬度 hardness 釉工 glazier

圆块,雕球,瘤 knob 砖 brick

第四篇:古代陶瓷鉴定

古代陶瓷鉴定

咬(也叫吃土):

土咬是出土古瓷带来的特征,熟坑(传世品)的陶瓷不存在土咬,只有生坑(出土)的必然有土咬,古代陶瓷鉴定。

仿制者、小古玩商常常人工做作出土的假象,做假的方法有二,一为人工开片后将器物放入泥浆锅内煮,一为用粘胶水调泥浆抹在瓷器上。前一种泥浆只进入裂缝里,后一种泥浆强粘在表层,洗也洗不了。但是这人工做的很容易识别,而真正吃土的陶瓷器其土咬很深,它是通过釉面沁人胎骨的,在表面上看不到土,通过微观镜下可见清晰的土斑嵌在胎骨里,而是在釉下,在开片的地方有,不开片的地方也有,一般的在不开的釉下有土咬,反而开了片的地方没有土咬。这是为什么?因为瓷器在土中不论开片与否时间长了就会沁入泥土,故开片与否都会有土咬。由于在土中恒温,瓷器不一定开片,出土之后有冷热变化则开始开片,此时开片的裂缝中并没有吃土,就是这个原因很好解释它。所以鉴定真出与假出土瓷一看土咬痕迹便可知道。

结晶斑:

结晶斑是与气泡互抗的,凡是唐、宋瓷都看不到气泡。但一般都有浅色的结晶斑点,也许这是因为那个时期的胎土不纯,不洁白的原因,而明、清瓷主要瓷泥是高岭土,烧制出来的瓷纯白色不存在结晶斑块。所以对高古瓷(元早期及唐宋时期)可以看到结晶斑,如果胎质不是这样即可怀疑它是否仿制?这不是主要条件,仅可参考。

三、色彩比较法

1、色彩(即釉色)是陶瓷艺术中重要的一项。由于不同色彩则产生不同效果和美感。但由于人工操作,人工配方各有各的秘决又由于烧制温度的控制很难划一,所以产生的色彩效果各不相同。如青花的颜色,虽说都是青花,都是钴料(都是由“无名子”原料调制)都由高温烧成,实际上青花的色调无一相似。元青花分前期后期,还分国产与进口料之别。永乐青花色深,宣德青花色正,成化青花淡雅,万历青花泛紫……康熙、雍正、乾颅…各朝各代互不相同,很难用文字说得准确,所以在鉴定中常常会发生争议,有人说色调对,有人则认为不对,因为缺少标准很难统一认识。这就是当前鉴定工作的难度。实际上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用数字化标量出来的,这就是笔者所研究的“色彩比较法”。

2、比较的标准,按三基色原理任何一种颜色都是由三基色任意两种或三种色标组成,即基本色为红、黄、兰(也有红、黄、绿)每一种基本色又可分为10个色阶,即0至10,10至20,20至30……以此类推任何一种基色可按从深到淡排列为10个方格,在坐标轴上用某一色作竖坐标,另一色作横坐标,两色合成后可得到100个色标,三个色互相由二色组合后便可作出300个色标,再还可由合成色标再与第三种色标掺合就可得到更多的色标,目前可买到色彩掺合后的标准为400个色标的标准色板(实际使用上来看,应该要更多的色标的才够细微分辨)。

比色法就可以利用这400个标准色来找到相对应的色块位置,可以用文字表达。

3、色彩的明确量化,从色标的分划可以对比各个时代的瓷釉是一个什么标准,只有比较才能区别,不然一个“青”字包罗太多无法定性,而“青色”一词本身就很抽象,古董鉴定《古代陶瓷鉴定》。

按色标的分法是由红、黄、兰三个基色互相掺和而成的各种颜色,它表示方法是C代表红色,K代表黄色,M代表兰色,表示二色或三色掺和成的另一颜色如:元代后期青花是C100-K60,到宣德时的青花可能是C100-K40或C100-K20,雍、乾时期的绿色应为Y100-C20,兰色则是C100-M0,黑色则用C0-K100……诸如此类表示方法则可将色差用文字表示出很具体的一个“量”,无论红、黄、绿、兰、紫的深浅都可从表达为数字化,只有这样做才是科学的方法鉴别。

四、容重测试法

1、原理:任何物体都有它自己的固有容重。容重是物质结构所特有的一个特征,但是人工制作的实物,也有它自身的容重,这个容重则可以有变化,随着时间的迁移、环境的变化,所有的物质皆会与原来形成的状况不同。如岩石在千万年后会变成松散的砂粒。钢铁在恶劣环境下可变成铁屑;红砖只需一百年时间则成为“桃稣”一样的易碎物。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日夜的温差,冬夏的气候变化,冷缩热胀的物理性能,再加上风化水沁等原因,一切物体都会“膨化”,这就是松疏的表现。虽然物质膨胀系数很小,但时间长了影响它自身的体积积累起来就会有明显的差别。体积变大,容重就变小,容重测试法就利用了这个原理,可以发现古的与今的有何不同?

2、方法:容重与比重很相似,数值上一样,但计算单位不同,比重是一个无“量纲”的纯数,而容重是用单位体积中的重量(克/立方厘米)来表示。一般人把容重和比重混为一谈,严格讲还是区分一下好。

容重用公式表达是E=G/V,G是物体的重量(克),V是物体的体积。E就是容重。

只要知道G和V就可知道E,所以这个方法很方便可行,求G只用秤一量便知道,而V的求法要用水静力学原理也容易知道。求到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即为该物体的体积大校

所以求容重是日常条件下便可得出答案。

3、发现的规律:高岭土(即瓷土)本身的容重就在2.52-2.60之间,烧制成瓷器后经过烧结,再结晶的过程容重要小一点,但仍然在2.37-2。40之间。

对现代瓷进行过大批量测试发现容重值都很高,大多数为 2。40,只有高仿品则为2.37。

而对古瓷进行测试则容重大不一样,测试数量已超过200件发现其规律为:

宋汝窑瓷 E=2.04-2.1

4宋均窑瓷 E=2.16-2.25(因为深色脱之故)

宋定(白定)E=2.20-2.2

5宋哥窑瓷 E=2.14-2.27

宋建窑瓷 E=2.21宋青釉小壶 E=2.28

元青花瓷 E=2.00-2.10

元釉里红瓷 E=2.10-2.2

3明代青花瓷(前期)E=1.82-2.20(宣德为2.04)

永乐青花 E=2.28

万历青花 E=2.04

康熙青花 E=2.10-2.20

雍正青花 E=2.10-2.23(2.10为脱胎瓷)

乾隆青花、粉彩瓷 E=2.15-2.21凡是清代以前的老货其E的临界值暂定为2.30以内为妥。

下面有关仿品结果(有的原以为是真品结果经测试应该是仿品)

仿官窑瓷 E=2.3-2.4高仿汝瓷小洗 E=2.4

仿官粉青长颈瓶 E=2.3

5仿郊坛下官窑瓷 E=2.44

仿元青花瓷 E=2.31

仿宣德青花 E=2.44

仿洪武瓷 E=2.34

仿清代青花 E=2.30-2.40

民-国初期仿宋汝瓷 E=2.24(说明已有百年之久)

由以上归纳出的结果能说明凡是现代、近代所仿制的瓷品因为膨化程度还不成熟。

第五篇:古代陶瓷鉴定

一 鉴定的目的:古陶瓷鉴定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辨别真伪,判断时代、产地和质量优劣,揭示历代陶瓷的内涵及价值,从一个侧面研究人类的物质文化史和社会发展史。同时还起到保护祖国文物,提高人们艺术修养等作用,从而使其在现代人类社会中发挥积极功效。

二 鉴定的内容:鉴定一件古陶瓷要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辨伪:即鉴定这件陶瓷确是真品,还是后代的仿品或伪作。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作的瓷器,还是后代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

2.断代:即鉴定陶瓷制作的时代。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它是宋代、还是元代事明代的产品。

3.断窑口:即鉴定陶瓷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

4.评价:即评定这件陶瓷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器物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

鉴定的方法

陶瓷鉴定的基本方法有分类法、比较法和甄别法。

1.分类法 运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法,找出各种陶瓷之间的异同点,加以分类分型,摸索出器物演变的规律,达到认识和掌握的目的。

2.比较法 利用已知的标准器(例如窑址标本,纪年墓出土或器物本身带有年款的陶瓷器),与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加以对照,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以已知比未知,使未知变知之,得出合乎事实的判断。

3.甄别法 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通过逻辑思维和概括,对鉴定对象作出正确的甄别。

鉴定陶瓷

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看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器物修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了解了历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腹、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细观察,总结规律。以碗、盘一类器足的主体。可见器物的足底部分也不能忽视,往往成为我们断代的参考依据。

(2)看胎釉: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则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例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质粗松。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3)看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鉴定陶瓷中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4)看纹饰:陶瓷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再如,中国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成为我们鉴定时的参考因素。

(5)看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6)看款识: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鉴定陶瓷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书款的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窑的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年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是后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识特征来断代和辨伪也是相当重要的。综上所述,历代陶瓷在造型、胎釉、工艺、纹饰、彩料、款识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各项依据。但是普遍规律中寓有特殊规律,例如,前述宣德青花大多有黑疵斑点,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没有黑疵斑点,我们不能因此说它们就不是宣德瓷器。因此,我们鉴定一件陶瓷器时,要将各项依据、因素、信息综合起来考虑,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相结合,把握各代陶瓷器的基本特征和典型风貌,联系实物,仔细观察,反复推敲、慎重定论,千万不可因其中有几处类似的特征便妄断真伪。

下载陶瓷鉴定术语(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陶瓷鉴定术语(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陶瓷术语英语翻译(共5篇)

    陶瓷术语英语翻译 陶瓷原料 Ceramic Material 白云土 dolomite 长石feldspar 瓷泥petunse, petuntse, petuntze 瓷漆enamel paint, enamel 封泥lute 高岭土kaolin, china cl......

    陶瓷行业术语英文对照

    粗瓷 :stoneware 白云土 :dolomite 红土 :terracotta 建白材料 :construction/building material 哑光 :matt 透明釉 :transparent 不透明釉 :opaque 色釉 :pigmented 裂纹......

    如何鉴定古代陶瓷

    如何鉴定古代陶瓷玩收藏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大事,如何鉴定古代陶瓷。好收藏的人甚多,但懂收藏的人太少,尤其是古陶瓷的鉴定更是高不可攀,望尘莫及。近百年来,古陶瓷的鉴定工作......

    古陶瓷鉴定口诀

    古陶瓷鉴定口诀311.何为款识款为阴雕识为凸,识写器内款外书,古陶瓷鉴定口诀。注解阴刻为款,浮雕为识,款在器外为款,款在器内为识。312.款识初鉴大明大清有三多,双圈双方是两多。光......

    古陶瓷鉴定 (推荐5篇)

    古陶瓷鉴定瓷制作,历史悠久,窑口众多,产量庞大,除了历代流传下来大量的传世品,地下出土物亦层出不穷,古陶瓷鉴定。但是,历史上某些人出于各种动机,对古陶瓷制作了大量复制品或伪品,真......

    古陶瓷鉴定方法 (合集五篇)

    古陶瓷鉴定方法经常听专家讲:“该器物器型、胎质、纹饰、工艺、款识……与某某朝完全一致,鉴定为某某朝真品”或“该器物青花发色艳丽、纹饰生动、流畅,但胎质、工艺等与某某朝......

    古陶瓷造型鉴定的要诀

    古陶瓷造型鉴定的要诀我国古陶瓷鉴定专家们积数十年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造型鉴定的要诀:首看总体风格,详察局部变化。我国古陶瓷的时代总体风格是:商周:幼稚粗糙,保持了陶器的特征......

    术语

    IPO 全称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募股),是指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有限责任公司IPO后会成为股份有限公司。 首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