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天后宫最具中国风

时间:2019-05-15 03:3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天后宫最具中国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天后宫最具中国风》。

第一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天后宫最具中国风

古迹寻访——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天后宫最具中国风

4月中旬起,青岛开始进入旅游旺季。伴着海上吹来的风,到前海古色古香的天后宫里游览、祭拜的旅客也一日比一日多起来。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如今已经544岁的天后宫奏响的必是宫商角徵羽演奏的纯正中国古乐。

即使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来到位于青岛市太平路19号的天后宫,扑面而来的仍是明时建筑这片庙宇时烧制的青灰色砖瓦和500多岁的银杏树无言诉说着的历史沧桑。这个现有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二进庭院,其有正殿、配殿、前后两厢房、戏楼、钟鼓楼及附属建筑共计殿宇16栋80余间。其中正殿、配殿、厢房在明成化年间就已建成后虽经多次修缮,仍不改原貌。正殿内供奉天后——妈祖,正殿两边分别为财神殿和龙王殿。

正前门天后宫入口处即为戏楼,二层木质结构,戏楼是天后宫内唯一琉璃瓦盖顶的建筑,而且还经过苏式彩绘点染,雕梁画栋美不胜收,天后宫戏楼大梁的包袱画绘有金陵十二钗等红楼人物,以及神话传说“吹箫引凤图”、“敦煌飞天图”等,楼下是民俗陈列场所,楼上是演艺场所和茶座,可以休息品茶的同时欣赏戏曲表演。除戏楼为琉璃瓦盖顶,其他建筑物均为清水墙、小灰瓦。目之所及,青瓦青砖飞檐斗拱,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典型风貌。

据史料记载,天后宫建成之时同时建有戏楼。但是二百年后戏楼倒塌,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戏楼。山门内的石碑,记载了清同治四年(1865年)和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天后宫的情景。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的《募建戏楼碑记》中写道:“窃闻青岛开埠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天后宫旧有戏楼,而栋宇全无,不堪适观„„”

作为岛城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古戏楼,在建成之初,就是青岛口的演艺中心。特别是正月里,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齐聚天后宫,听大戏赶庙会,积久成俗。据胡存约《海云堂随记》记载:“每届新正,群集天后庙,焚香祝祷,年复一年,代代如此„„自元旦至元宵,日日人群络绎,杂耍、小场、大书、兆姑、梆柳、秧歌、江湖把式无所不有。”史料记载文字虽简,但足以让人想象到当时的热闹场景。

2006年,天后宫庙会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式定名为天后宫“新正民俗文化庙会”。此后赶庙会的人也逐年增加,如今已形成惯例,连年举办。而在除夕夜的“撞钟”也成为天后宫庙会最有特色的迎新年仪式。2011年,天后宫庙会即将迎来第13届“新正民俗文化庙会”,适时在这个三米多高的古戏楼上,传统京剧折子戏、魔术、川剧变脸等民俗活动又将轮番上演。

第二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

在时下的城市建设当中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正在设计的建筑五花八门,有本土的,有外来的,还有混血的,一阵阵喧闹与争论让人有些窒息。但是我们忽然发现有一些建筑逐渐的被忽略了,他们静静的存在了很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它们经过了时间与年代的洗礼,它们经历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都映入了它们的眼帘,它们见证了许多许多,古老的建筑尽管年代久远,但是它们依然有价值,依然耐看,依然传达着它们不老的精神。

古老的建筑在某一时期是社会和城市发展的象征,它们所承载的东西太多太多。文化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遗存则是一座城市的影子,古老的建筑集文化精神和文化遗存与一体,所以它们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文化个性和独特品味。古老的建筑仿佛是一本教科书,翻开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古老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曾经许许多多人的理想。一座老厂房,一座老仓库见证着一座城市工业文明的历史,蕴藏着值得回味的文化和记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们用心去聆听,我们会感受到它所弹奏出的美妙乐章。

第三篇:中国风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音乐

第15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第三单元 《梨园金曲》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唱脸谱》

2、欣赏“中国风”风格歌曲

3、知道“中国风”音乐的特点

【教材分析】

京剧是我国国粹、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对这种艺术形式有所了解,但单纯地给同学们介绍、欣赏,并不能使同学们产生了解京剧艺术的兴趣。

“戏歌”是一个切入点,京剧艺术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是一种同学们接触较少的音乐类型,并且又有流行音乐的特点。通过“中国风”风格歌曲的欣赏,能有效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了解这类音乐特点的愿望。因此,本堂课选取了《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粉墨人生》、《东风破》、《苏三说》、《青花瓷》、《兰亭序》、《在梅边》、《盖世英雄》等作品,介绍“中国风”风格音乐“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股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的特点,使同学们了解中国戏曲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教学目标】

2、通过欣赏“中国风”风格的歌曲,了解“中国风”音乐的特点(中国戏曲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1、能够模仿京剧韵味演唱《唱脸谱》。

【教学重点】

欣赏“中国风”风格的歌曲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了解“中国风”音乐的特点(中国戏曲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多媒体(录音机)

师:(播放《唱脸谱》音乐同学进入教室)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歌曲《唱脸谱》吗?这种把中国戏曲和流行音乐的特点相结合的音乐有一个名字,还有没有同学记得?(戏歌——PPT出示)叫做(“戏歌”),而且代表作有很多:《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播放音频片段)„„这些作品既有我国传统戏曲的特点,有结合了流行音乐的元素,这样的音乐形式一经推出,就让许多人产生了兴趣,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戏歌”。而这种音乐形式也就是“中国风”音乐的雏形。

二、新课教学

(二)“中国风”音乐风格

近几年来,不少原创音乐人开始创作带中国古典音乐风味的流行音乐作品,其中大量运用了古诗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音乐

第15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词、古文化、传统民族乐器乃至戏曲音乐等各种民族元素,无论是音乐的文化内涵还是音乐元素的使用方式,都让人觉得耳目一新,有人把这股音乐潮流叫“中国风”。代表人物有周杰伦、王力宏、陶喆。

(三)“中国风”音乐的发展

师:经过搜集,归纳总结,“中国风”音乐有“三古三新”的特点: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代表作:

1、里程碑——《东风破》——古今相参的辞赋

师:到周杰伦为止,中国风的曲风风格基本成型——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东风破》本是古琵琶曲,而这首歌仿古小调曲风,辅以二胡与琵琶的融入,复古的曲风,听来让人容易进入唐诗宋词的世界与遐想,仿古小调曲风,辅以二胡与琵琶的融入,复古的曲风,听来让人容易进入唐诗宋词的世界与遐想。

诗词《东风破》

一盏离愁 孤单窗前自鬓头

奄奄门后人未走

月圆寂寞旧地重游

夜半清醒泪烛火空留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君去后酒暖思谁瘦

水向东流三春如梦向谁偷

花开却错谁家琵琶东风破

岁月流离不解时候

仍记总角幼

琴幽幽人幽幽

琵琶一曲东风破

枫染红尘谁看透

篱笆古道曾走

荒烟漫草年头 分飞后

(欣赏《东风破》)

在了解了琵琶曲《东风破》,欣赏了歌曲《东风破》之后,我们可以发现,现在这首歌词更加言简意赅。古今掺杂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集成的是古辞赋的一惊,而不是语言习惯。也就是说。中国风对赐福的要求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怀古的意境和古文风情操。

2、中古文化的渗透

比如中国风作品《苏三说》的词作者借用了古代典故,将《苏三起解》的这段戏展开并描述了戏曲细节,那些古今人物的情感,对真爱追求的执着,相互间是很有联系的,歌曲立意也在于此。加上歌手陶喆本人的歌词技巧也很出色,内敛而不张扬,很自然地将花腔带出来,而不是刻意地用花腔去套歌曲。《苏三说》这首歌曲,在以前叫R&B改唱,现在我们给他一个正名——中国风。原因在于它和古文化的联系,词作者巧妙的古今联系,配上精彩绝伦的一段花腔,让整首歌曲富有立体感。

(欣赏《苏三说》、《青花瓷》、《兰亭序》)

3、古旋律的融入(戏曲的加入)

有些“中国风”流行歌曲,从中汲取了中国旋律的精髓。另外,我们惊奇的发现戏曲中的长转音与现代R&B转音唱法可以很好地融合。

王力宏演唱的《花田错》,其中有经典的一句:花田里犯了错,请原谅我多情的打扰。大家印象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音乐

第15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很深刻的是“请”字绕了十几个弯,一个字足足顶了很长时间。

《盖世英雄》一开始京剧净角念喊声“哇呀呀”和那段京剧净角浑厚的唱腔“霸气傲中原,王者扬烽烟,力拔山河天,宏威征凯旋”和嘻哈音乐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段奇妙的对比。

《在梅边》,则采用了昆曲元素,剧情和部分唱词旋律取自昆曲名段《牡丹亭》,“这厢是梦梅恋上的仙,那厢是丽娘为爱消香殒碎”,尤其是请了昆曲演员张军演唱其中的昆曲唱段,“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细腻的唱功和表演,使这个昆曲是很原汁原味的,而不是通俗歌手模仿的“昆曲”。优美细致的昆曲和急速绕舌的歌词,营造出了古典与现代的碰撞,突显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下追求一方宁静与纯美的心理,进而表现了昆曲艺术的精致、高雅、脱俗。

比如信乐团的《one night in Beijing》这首歌。前面部分还是很正常的现代歌曲旋律,但到了高潮部分就选用了戏曲的腔调——“人说百花地深处,住着老情人,缝着绣花鞋”。除此之外,古旋律还可以是中国民乐。

(欣赏《花田错》、《盖世英雄》、《在梅边》、《北京一夜》)

4.现代性的编曲

编曲体现出的“中国风”流行歌曲的现代性,分为节奏和配器两个方面。首先,从“中国风”流行歌曲的节奏上看,其流行的节奏,能够把古老的旋律变得更加现代。现代节奏讲究低音,而中国音乐“戏曲、民乐”历来是没有“低音”这个概念的,就算节奏乐器也是高音的“滴滴嗒嗒”声。现在加入了低音的节奏点,让歌曲显得更加富有张力和融合性。新的节奏,新的低音点,算是中国流行歌曲的新包装吧。

5.中西乐器的配合

中国音乐应该起源于中国乐器,一个娱乐性的说法是“有了好听的乐器,人的声音才能从说话变成歌唱”。中国乐器种类繁多,单一乐器的使用技巧也博大精深,中国乐器都是一般作为主旋律运用,在旋律的编写上要花更多的时间,要请老师录制真乐器;中国乐器要用得精,要跟西方乐器融合在一起。如吉他,钢琴,弦乐等,在中国风作品里面是不排斥的,但是不能成为主角。

如:羽泉的《辛弃疾》。这首歌里大量尝试了西洋乐器和中国古典民乐结合编配,一些在流行音乐中极其罕见的乐器也天马行空地组合在一起。摘选辛弃疾的词,用摇滚乐的方式来表现,整首歌显得更加气势磅礴,加上中华民族音乐的前奏,使整首歌显得很“中国”,另外间奏中的那一声宝剑出鞘也使得整首歌更有中国味道。

6.新唱法的加入

陶喆演唱的《望春风》,歌曲演绎上用灵歌的形式表现,给“中国风”音乐带来了新思路。而《月亮代表谁的心》在原歌曲的基础上加入了一半的新旋律,成为一首新的原创作品,陶喆演唱时展现的是新唱法,当时对这样尝试的反应是震撼的。这些旋律的处理方法在以前的流行歌曲中是很少见的,如今结合R&B转音,中国戏曲旋律又有了新的市场。

(四)“中国风”音乐的影响——“中国风”本身存在的文化谬误及其社会反应

2008年央视春晚,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无疑是整场晚会的一大亮点.但著名收藏家、鉴定家马未都却指出歌词中有两处错误,其中一处错误堪称“谬误”。这首《青花瓷》,马未都认为其中谬误最重的一句是“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他解释说:青花瓷自诞生之时便迅速成为中国瓷器的霸主,七百年来无人撼动。可瓶底从未书写过汉隶,仅在明崇祯一朝某些青花器身偶写过隶书,显然写词者并不太懂瓷器。另一处错误则是那句“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马未都解释说,这句歌词的错误之处在于“宋体落款仅见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而青花瓷器中未曾见过。”当然,方文山虽然贯通古今诗词,但依旧属于非专业人事,出现这种错误应当“纯属正常”,毕竟歌词属于艺术创作,从某方面而言,创作不可能与生活甚至历史完全一致。因此,在周杰伦的《龙战骑士》专辑中,方文山作词的《兰亭序》,内容与中国书法无任何关联,只是借中国书法名篇为歌曲增添“中国风”。但吴克群拍摄《老子说》MV却使用孔子的画像;伊能静在《念奴娇》中,将“羽扇纶巾”的“纶”念成“伦”;戴佩妮在新歌《一个人的行李》中唱“我要一个人通宵看完鲁迅的背影”,但《背影》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音乐

第15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作者是朱自清。这种中国文化与文学的谬误,不仅对文化传播也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现代媒介的发展,使流行音乐的传播范围扩展到整个地球,即使存在语言区别,流行音乐通过特殊的表现手法即“可视音乐”(原称“电视音乐”简称MTV或MV,即MusicVideo)仍能达到“音乐无国界”的传播效果。以镜头的组接配合电脑绘画、视觉特技等现代科技手段,加上服装道具等精心布局,将音乐符号与语言符号直接转化为视觉符号。为观众制造出切合音乐内容的情景世界,加速了受众对于流行歌曲本身的认知与接受。“中国风”的文化韵味正是通过这种手段传递给观众,不仅仅是华人,使用其他语言的受众也可能通过“中国风”音乐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但人为的疏失却造成了受众对中国文化认识的谬误。特别是年轻群体本身对“中国风”音乐抱持尊崇的态度,很可能因此以讹传讹,扩大了错误文化的传播范围,进而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正常传播,这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文化问题。

周杰伦的新歌屡屡入选爱国歌曲、小学教材,甚至成为中学考题等等。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中国风”对文化传播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文化谬误也令我们担忧其一旦进入教育系统对整个文化教育传播带来的不良后果,“中国风”音乐浪潮的双向效应,值得我们警惕。

三、课堂小结

如今,随处都可以听见音乐。的确,音乐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快乐的时候可以听音乐,悲伤的时候同样也可以。可以说,音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那么,对于这段“中国风音乐”的潮流,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中国风音乐”不是对中国元素的简单拼贴,它与符号无关,与时尚无关,却是与中国人的精神源流和现实苦乐密切相关。

第四篇:中国风音乐赏析

音乐鉴赏课结课论文:

中国风音乐赏析

学院:****学院 班级:**级测控*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徐熳 首先感谢徐老师近两个月的不懈努力和辛勤教诲。

我感觉音乐鉴赏是一门需要用心来学习与体会的课程。最近几年,人们常说人心不古。新一代年轻人甚至整个社会中都弥漫着一种浮躁的风气。以我的拙见,社会风气的演变来自于社会文化的变革。而西方文化井喷式的涌入,一种不“淡定”的风气就此形成。人人急功近利,然而收获的与自己内心的焦灼却成正比。音乐,尤其是中国文化那种淡然忘我、幽静恬淡境界的音乐也许是缓解内心焦躁与现实压力的一杯清茶。

可喜的是中国音乐在世纪之初有了革命式的进步,这种进步是我们人人都能感受到的,亲切自然,并且我们自己有意无意的正被这种潮流所影响。听到这种乐曲就会联想到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味道。这些东西深深打动着我们。我们爱并喜欢着,喜欢着那一首首“搀杂”着京剧、黄梅戏,唢呐、二胡,琵琶,笛的中国风。昨天,它们似乎刚刚离我们远去;今晨一觉醒来,又仿佛赫然站立我们身边„„

带给我们这种感受的正是中国风歌曲,她的亲切与自然,是溶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的。因为她的取材、唱腔、她的旋律都是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说到中国风,就不能不提周杰伦。这是一位出道初期争议很大,但是多年以后,人人都能感受到他带来革命性影响的艺术家。他“开创华语“流行音乐中国风”的先声。周杰伦的出现打破了亚洲流行乐坛长年停滞不前的局面,为亚洲流行乐坛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是百度百科对他的评价。不管怎样,就中国风的定义来说——即在歌曲中加入中国古代一些典故作为创作背景,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唱法多样。曲风偏向传统的东方演奏,加入的是一些东方乐器,通曲音调婉转,回环,有一种传统东方的美感。周杰伦的《东风破》是现代流行乐纯粹中国风与古典中国风的分水岭!因为它完全符合“三古三新”标准,此外还有《发如雪》,《菊花台》。其他之前产生的作品,还是一种近似中国风形态,一种探索怀旧的尝试(如,后窗,十面埋伏,双节棍,等);中国风词风注重语言的简洁,精炼及语境的意用,用一些诗词文的化用,通过汉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等来以表现曲的意境,如《千里之外》、《青花瓷》等。

中国风兴起和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如:《发如雪》等歌曲曾被各国歌手翻唱、外国驻华领事馆官员曾经献唱《东风破》来表达对中国的友好)。周杰伦的中国风融入戏曲和民族等元素,加上娴熟运用各种乐器加以配合,也造就了他多样的音乐曲风。传统的中国风带出了古色古香的中国味道,产生含蓄、优雅、轻快、忧愁等歌曲风格,如《菊花台》、《青花瓷》等。歌词内容上,主要以弘扬中国文化为主,有中国武术文化,中医药文化,中国瓷文化等,正如周杰伦在访谈中一直强调的,“我们不要崇洋媚外,我们老祖先的辛苦不能白费,我们要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周杰伦希望通过音乐传播中华文化,其中弘扬中华瓷文化的《青花瓷》最赋有韵味,在外国人看来“China“即是瓷器又代表中国,歌词中无不透入出中国文化的精髓与内涵所在。在唱腔方面,周杰伦不再像任何人一样以伴奏修饰人声,恰恰相反的以人声来修饰旋律,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弥补某些押韵的缺陷,如中国古诗般给听众以朦胧的美,像一种乐器一样融入歌曲中多样的表现出来。

而这种“返祖”式的创新,不仅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更多的是巧妙的文化心理使得中国风音乐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

以下列出周杰伦中国风的一些作品与赏析。2003.7 专辑《叶惠美》

《东风破》:中国风的分水岭!奠定了中国风的标准!

《东风破》是中国风歌曲类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首标准的中国小调歌曲,是最标准最完整的中国风歌曲

代表作,浑然天成的旋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的词风,仿佛真有首宋朝传世的词牌叫《东风破》!中国

风在周杰伦诠释下已独具特色!仿古小调曲风,辅以二胡与琵琶的融入,复古的曲风,听来让

人容易进入唐诗宋词的世界与遐想。2005.11 专辑《十一月的萧邦》 《发如雪》

继“东风破”后再登巅峰靓作!歌中演绎中国传统色彩是短诗,继续走五音宫调路线,延续了《东风破》中式古典的哀怨婉约,RAP儿话音的加入使音乐层次更丰富

2006.9 专辑《依然范特西》 《千里之外》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是谁为尘世灰暗的色调铺上了一层面纱,让我们看不清世间的风雨?那沾满露水的风铃依旧发出响亮的碰撞声,却没有了年少时的清脆,那份炽热,都如秋风般萧瑟的逝去。

2006.9 专辑《依然范特西》 《菊花台》

凄凉婉转的意境,而感伤却不颓废的淡淡忧伤更是绝妙,一曲终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2007.11 专辑《我很忙》 《青花瓷》

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

2008.10 专辑《魔杰座》 《兰亭序》

因典于书圣王羲之的名作,很细腻,曲中透露更多的是沧桑与无奈。而这些幽静恬淡的中国风歌曲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由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词曲作者的灵感不必再囿于现代人的感情,歌词得以免于低俗化﹑口水化。并且中国风歌曲不仅向亚洲其他国家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更使得新一代年轻人对祖国产生了文化认同与崇拜,中国风歌曲第一次被中国年轻人广泛接受,也使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到这种音乐形式,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上流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其创作思路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深远,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词曲原创人在华人音乐界的地位。

音乐作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音乐的变革与进步深刻的影响着身在地球村的每一个人。而中国风的开创,定会继续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以上即我结合课上所学的切身体会。

最后再次感谢徐老师带给了我们横贯古今、纵穿中西的音乐之旅。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第五篇:中国风建筑

中国风即中国风格。它是以中国元素为表现形式,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并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有着自身独特魅力和性格的艺术形式。在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之后,中国风开始流行于文化、艺术领域,如广告、电影、音乐、服饰、建筑等。

中国风一词来源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从而形成有着中国审美观的独特风格。中华民族大家庭历史地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的超稳定的民族共同体;中国风不单单是来源于汉族,更来源于少数民族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无论从政治学、社会学,还是民族学(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汉族与中华民族都是两个外延不同、层次有别的概念,完整的历史成因才会造就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以至整个中国文化的演化过程是有特定的历史成因和地域原因。

中国风即中国风格、中国流行风尚。它以中国元素作为为表现点缀形式,当今中国风尚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并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有着自身独特魅力和性格的艺术形式。把中国风的展现形式艺术化,真正中国风应是融入生活当中,是一种中庸的、含蓄的生活状态,无论是任何与中国风有关的作品都是一种“表现”的艺术,不同于西方的“再现”艺术。

编辑本段中国风广告

中国风广告是在广告创意中融入中国特色的剪纸、京剧脸谱、中国书法、写意画、门神等中国元素的广告。

中国风-广告海报

随着2006年“中国元素国际广告创意大赛”的创办,中国风广告在国内外广告界引起了极大反响,第一届就收到来自世界40

多个国家地区的作品,5000多份。在2007年和2008年结合社会时事发起了分别以“中国元素—奥运精神”和“盛世中国红”为主题发起了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元素国际广告创意大赛”。2009年,在 以“中国力量!”为主题的第四届大赛也已经成功举办。

伴随着大赛的开办和进行在中国广告界引领了一股风潮,包括长城奖、艾菲广告奖在内的很多其他广告节的参赛作品和获奖作品中运用“中国元素”的比例越来越大,中国风广告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和欢迎。

中国风建筑

“中国风”(更多人称为“中式”)建筑采用的工艺一般为:手工木艺、木雕、砖雕、石雕、彩绘等,其工艺及造型十分精美,有的已近乎失传。祖宗时代里,“中国风”曾经遍 布神州大地,其风格因南、北、东、西也有一定的差异。

中国风-江南风格建筑

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供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时已出现高大宫室。西周时已使用砖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建筑图传世。京邑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装饰,墙壁上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日趋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佛塔迅速发展,形式多样,屋脊出现了鸱吻饰件。隋唐时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丽堂皇,当时所建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犹存,举世瞩目。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风格秀丽,明清时代的宫殿苑囿和私家园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较宋代华丽繁琐、威严自在。近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相吸收当今世上建筑艺术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传承

“中国风”的建筑应该能够做到首先是现代的,然后是中国的。这样的建筑,其存在的生命力将会很强,而且具有延续性和普及性。中国风在讨论建筑本土化风格时有人不愿意用“中国风”这个词,认为那是“流行”、“风流”和“时髦”的代名词。其实,“中国风”固然是应运“欧陆风”而产生,但它更重要地是在呼唤着对中国本土“风格”回归的探讨。事实上,对于中式风格的追求,建筑史上从来没有停止过。七十年代贝聿铭的北京香山饭店、九十年代上海陆家嘴金贸大厦都成功地探索了中国的民族建筑形式。而在今天市场机制下,“中国风”的再次吹起,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开发商、建筑师追求本土建筑意识的觉醒。以前有人总是批判我们的建筑过分西化、照搬照抄,“欧陆风”盛行,现在终于有人来做中式风格的探讨了。

定义

广义上,“中国风”的定义不应当只局限在北京四合院、江南民居等粉墙黛瓦的建筑形式上,比如上海的石库弄就很有中国味儿,天津小洋楼也已经是天津的一种特色建筑,甚至哈尔滨的那些俄罗斯的建筑,都已属于中国土生土长的地方建筑,成为这些城市独有的风格。“中国风”的探索需要延伸,不能只局限于一种类型之上,要形成本土化,不同的地点就应该有不同的内容。“把粉墙黛瓦的民居简单地搬来搬去恐怕就得闹笑话”。对“中国风”的认识,要有一个讨论的过程。从开发上而言大致可以分三大类型:第一是纯粹地模仿,做出来的产品与一、二百年前所做的那些十分相似,这种模仿是有价值的,不少文人墨客喜欢,但它绝对不能多;第二是传统与现代结合型,在形式上它是纯粹传统的,但在功能上它是现代的;第三是意念上的创新,首先在程式上它是现代的,用现代的材料、结构和现代的理念做出来的,但它又表达着中国常见的习俗和符号,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中国风”的建筑应该能够做到首先是现代的,然后是中国的。这样的建筑其存在的生命力将会很强,而且具有延续性和普及性。

瓶颈

有人说,“中国风”的建筑不可能成为主流,因为只有低层低密度别墅类的建筑才能将它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只有有钱人才有这样的品味,人们很难想象高层、多层住宅“中国风”的样子。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第三种意念上的创新值得赞同,即用现代的手段、现代的行为、现代的生活需要来创造属于中国的建筑。这当然需要时间,今天我们对中式建筑的追求无论成熟与否,这些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开始做了,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只要有人开始探索中式建筑,中式建筑的本土回归也就不远了。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阶段,才有可能进入到真正地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新的建筑形式阶段,这是目前看来最重要的。中国风建筑-四合院

现在我们终于拥有了一些相对成熟的别墅,尽管它们还带有探索的性质,但这是我们向具有本土风格的建筑迈出的第一步。观唐复原四合院诠释中式风格,易郡以现代版中式庭院呼应传统文脉,都在以不同的姿态与中式别墅的深邃内涵遥相呼应。成都清华坊与北京紫庐也是中式住宅中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无论是从市场运作、建筑设计、还是气氛塑造上看都比较成功。我们还不能说“中国风”一定会成为未来市场中的主流,但是可以预计——“中国风”住宅会是将来房地产市场各种主流产品中的一支。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式住宅可能还只是涓涓细流且局限于别墅类型里,未来可以预见它会成为一支足以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潮流。市场本来就呈现着百花齐放的多元化状态,我们可以断定,对中国市场住宅建筑风格的创新还会更加多元化,“中国风”住宅会成为其中的一支,因为这个社会本身就是由集中走向分散,进而走向多元化的时代。

下载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天后宫最具中国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天后宫最具中国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