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词语古诗综合诵读
综 合 知 识
表示变化的词:千变万化 风云变幻 今非昔比 日新月异 变幻无常 变化多端 描写心情的词: 紧张 激动
兴奋 迫不及待 精神振奋 七上八下 心花怒放 描写颜色的词:金黄 天蓝 乌黑
雪白 火红
粉红
草绿
柠檬黄
茄子紫 描写春天的词:阳春三月 风和日丽 春风拂面 春雨绵绵 百花争艳 生机勃勃 描写秋天的词:金秋时节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五谷丰登 秋风送爽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凉风习习一叶知秋 秋色宜人
词语中的两个字意思相近:飘浮
奔跑 淹没 灾害 跳跃 索取 饥饿 拥抱
疼痛 有动物名称的词语: 狐假虎威
车水马龙
羊肠小道 守株待兔 兔死狐悲
呆若木鸡 马到成功 虎口拔牙 狗急跳墙 鼠目寸光
关于数字的成语: 一本正经
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
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成百上千
表示看的词语:
瞧 盯 观 视 张望 注视
观察 观赏 欣赏 仰望 俯视 表示东西发出的声音:喳喳 哗哗 沙沙 叽叽
扑棱棱 轰隆隆 丁零零 哗啦啦 表示笑的词:笑眯眯 笑嘻嘻 笑哈哈 笑盈盈 笑呵呵
“一上一下”这样的词:一前一后 一左一右 一高一低 一进一出 一动一静
一老一少
一快一慢
一冷一热
ABB词语: 静悄悄 绿油油 酸溜溜
黑乎乎 白花花 喜洋洋 黄澄澄 热乎乎
黑沉沉
红通通 金灿灿 冷冰冰 水汪汪 亮晶晶 胖乎乎 光秃秃
“又大又红”之类的词语:
又香又甜
又黑又亮
又高又大
又细又长
又好又多
又白又胖 含反义词:天南地北 七上八下
九死一生
深入浅出 有始有终
同甘共苦
弃暗投明
因小失大 虎头蛇尾 黑白不分 无独有偶
高低不平ABCC的词:议论纷纷 白发苍苍
逃之夭夭 得意洋洋 文质彬彬 喜气洋洋 谚语:1.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2.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5.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6.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俗语:1.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2.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3.不怕慢,就怕站。
4.锅里有,碗里才有。5.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描写风的词语:狂风 微风 暖风 清风 寒风 风和日丽 风平浪静 风起云涌 风调雨顺 形容语言的词语:自言自语 风言风语 花言巧语 胡言乱语 甜言蜜语 千言万语 “一”开头成语: 一叶障目 一心一意 一刀两断 一日三秋 一毛不拔
一无所有
一见如故
一干二净
一叶知秋 一字千金 “无边无际”这样的词语:
无法无天 无边无垠 无声无息
无忧无虑
无穷无尽
无影无踪 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 亡羊补牢 狐假虎威 郑人买履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画饼充饥 神话故事: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盘古开天
八仙过海
夸父追日
愚公移山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叶公好龙、草木皆兵、亡羊补牢、纸上谈兵 井底之蛙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描写夏天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夏天的古诗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描写秋天的古诗: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冬天的古诗: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写冬天的古诗: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节日: 1月1日—元旦 3月8日—妇女节 5月1日—劳动节 7月1日—建党节 9月10日—教师节 3月12日—植树节
6月1日—儿童节 8月1日—建军节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农
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大年三十—除夕 我知道: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我是(汉)族人,我知道的民族还有(水族)
(苗族)(白族)(高山族)(土族)(土家族)(壮族)。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还可以称为(华夏)(神州)(中华)(九州)。
第二篇:诵读古诗
诵读古诗、感受经典
——浅谈古诗教学心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能在小学阶段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则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享有一辈子。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教学,传统的教师一般多停留在字面讲读上,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而要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老师的教法改革,探索一套有利推进素质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我尝试用“激兴趣——读诗文——明诗意——赏意境”四步古诗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
1.激兴趣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教学,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将对学生学习古诗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比如:在教《望庐山瀑布》时,就可采用“激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用一个谜语“悬崖挂块大白布,千手万脚捉不住,远听千军万马吼,远看银泉飞下谷。”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瀑布的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2.读诗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此理。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教师的不厌其烦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力求做到:
①吟诵与自查自悟相结合,引发感悟。自查自悟是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自行查阅资料,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等。学生可以在校内查,也可以在校外查,可以问老师、同学,也可以问家长、邻居。这样,学生在自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出一些个性化的感悟,受到古诗文的情意熏陶。
②吟诵与赏析相结合,丰富感悟。利用专题课、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欣赏配乐诗朗诵的录象与录音,让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动情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从而增进了对诗文的朦胧的理解,并滋生出许多感悟。在欣赏的同时,主要在选材、立意、构篇、遣词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析,可以整体系统,也可以点点滴滴,不拘一格,广开言路,以增强对古诗文的感悟。
③吟诵与议论相结合,交流感悟。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有的可能只是零碎片段,有的甚至还只是片言只语,所以特别需要在同桌、小小组之间充分议论。这样可以互相启发,激起“头脑风暴”,不仅会大大促进理解,而且会触发出许多感悟。
④吟诵与运用相结合,深化感悟。首先,诗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文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在生活中运用诗文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赏景吟诗,观物吟诗,叙事吟诗,等等。其次,让古诗文运用于习作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学生在习作中用诗时,会给诗句赋予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和感受,从而使学生从更新、更广的角度去理解古诗文,感悟古诗文。这样就为萌生出许多个性化的感悟,创造了条件。如何引导吟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a、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如何使学生“美读得其法”,教学可分三步进行:一是首先要确定基调。二是要分辨重音,掌握顿挫,读出节奏。三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掌握方法,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
b、创设情境法。古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吟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吟诵边表演,可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吟诵立意欢快的诗文,可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吟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怨低沉的曲子;吟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吟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加深对诗意的感悟,促进记忆。
c、分类吟诵法。根据诗的内容或诗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吟诵,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分类吟诵,背得多,记得牢。根据时令分类,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线索,从而达到流畅记忆,大地调动了学生吟诵的兴趣。
d、综合吟诵法。这是一种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吟诵方法。有时采取小组赛、男女组赛,有时采取限时背、师生背、接龙背,有时采取根据内容、根据时令分类吟诵,有时采取听记背、问答背等等。多种形式综合背诵,灵活且富有变化,给学生带来了吟诵古诗文的乐趣,避免了背诵的枯燥性。通过引导巧背,使学生储存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有效地实现了量的积累。
3.明诗意
新的语文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古诗产生的年代较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而且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而明诗意是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是一个把一句句精炼的诗的语言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这个训练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逐一落实字词以后,通过对每个诗句的串连通释,在整体上把握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4.赏意境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 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 其“意”,真正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我们要诗情画意地教古诗,学生要诗情画意地学古再现意境是关键。
如教《赠汪伦》,教者借助投影、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汪伦送诗人李白的热闹、欢乐的场景,跟着一起跳一起唱,进而反复体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喻意,分享李汪之间的深情厚谊。
以上是我在教学古诗文中一些心得。我认为学习古诗文是孩子们一辈子的事,我们在小学阶段进行的古诗文教学活动,仅仅是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篇:古诗诵读
古诗诵读:乡思、中秋月(之二)
教学目标:
1、学习两首古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通过两首古诗的诵读,感受中华民族一脉传承的乡恋情结。
3、能按平仄规律诵读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中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能按平仄规律读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乡愁四韵》前两阙
2、师:一首《乡愁四韵》抒发了余光中老先生对家乡的思念。那乡思如长江水,如海棠红,如雪花白,如腊梅香那样悠长、隽永,让人沉醉、难以割舍。
3、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诉说着自己的乡思之情,乡思之苦。而最能勾起他们对家乡思念的往往是那一轮明月。尤其是中秋之月真让人浮想联翩,唐朝诗人李峤也曾写过一首中秋月
出示课题:古诗诵读中秋月(之二)
二、学习古诗:中秋月(之二)
1、一个中秋之夜,明月当空,诗人在月下欣赏这美景,此时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我们先来读一读古诗,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1)指名读
(2)齐读
2、指导诵读
(1)还记得古诗阅读的规律吗?(平长仄短、两个字一个节奏点)
(2)老师已经在诗句上注明了平仄和节奏点,自己试着读一读。
(3)指名读,指导
(4)齐读这首诗
3、“魄”就是——(月出时或将末时的微光,在这里指月亮),晴朗的夜空,当一轮圆月升上天空,赏月的人都会说——
这就是:皆言四海同
你觉得诗人所说的“同”有哪些是同的?(如:晴朗的天气、大家都在赏月、一家团圆、赏桂花香等)所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4、可这天下所有的人、事、物是否真的想同呢?诗人面对此情此景他想到了什么?(安知千里外,不有风兼雨?)
(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安知:怎么知道;不有:没有;兼:
和)
(2)诗人看到明月当空,可是千里之外是否也是一轮明月普照大地呢?
也许云雾遮挡了明月,也许正有暴风骤雨。
(3)你觉得这风雨还可以指什么?
5、师:的确,此时也许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与家人团圆,家乡的亲人正在思念着他们,所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苏轼也曾说过: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此时此地,诗人看到了“圆魄上寒空”,可是他眷恋的故乡又如何,他“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啊!
三、学习古诗:乡思
一首《中秋月》寄托了诗人对天下人、事、物的思考,让团圆之人想到千里之外的风雨,想到了无法与家人团圆的人们,那远离家乡的人又有怎样的感怀呢?
1、出示古诗:乡思,能按古诗的读法读这首诗吗?
2、指名读古诗。
3、再读古诗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傍晚,太阳渐渐落山,我看到诗人站在山上,正望向太阳落山的地方,想看到自己的家乡)
4、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落山回家,百鸟归巢,群鸦返林,正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时候,远在异乡的游子触景生情,多想看到家乡,想看到家乡的亲人,真是望眼欲穿。可是诗人的家在何方呢?他抬眼望向落日处,可是——(望极天涯不见家)
作者望极了天涯,可是落日可见,故乡却难见。天涯虽远,可是——(家乡还比天涯远)真是“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
指导朗读
如果你就是这位诗人,此时此刻,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怎么读这句话?
5、出示:夕阳西下图
你能描述一下此时的景色吗?你们觉得美吗?
6、小探究:夕阳西下,是一幕多么美丽景色!诗人李商隐曾说过:夕阳无限好。可是诗人却说他“恨”,有什么疑问吗?
A、碧山就是“青山”,夕阳西下,傍晚的云气笼罩着青山,正是“夕阳无限好”,可作者却视而不见,还恨恨的,为什么?(故乡距离已经
很远,现在被碧山阻隔,已令人惆怅不已,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
掩。)
B、师:远望不得,近瞧不见,怎不让诗人怨恨,诗人怨碧山、怨暮云,恨他们——(阻挡自己无法看到家乡)这恨来自于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强调了诗人——(思乡之浓、之切)。
C、读这两句话
6、诵读《乡思》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思乡文学像一弘溪流源远流长。思乡是一个中国人的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无论男女,家总是他们盼望归去的港湾,思乡是他
们不老的情结。正是这样的情结成为中国历代文人重要的创作题材,并以各种方式,从各种角度加以显现。
教后反思:
古诗是我国文学体裁中最美的,古诗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由陆襄老师主持的“读之、吟之、歌之、舞之”古诗诵读研修班的学习,对古诗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有了更深的体会。古诗创作的年代里现代学生很遥远,如何使学生感悟古诗中的诗情画意,把古诗的美落实是现在的课堂上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我觉得古诗教学中,古诗的美不仅体现在教师赵的音乐有多美,多媒体制作得有多美,更多地应体现在诗本身的音律的美,意境的美。所以,古诗教学要有一定的深度。
一、感悟诗情的深度
“诗情画意”,诗必言情,无情不为诗,没有感情,就相当于诗没有了灵魂。在这堂课中,我选用的两首诗《中秋月》(之二)、《乡思》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使人借助月亮、夕阳等景物抒发了自己对家乡浓浓的情。对家乡的思念,对于学生并没有切身的体验。而教学古诗,又必定要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走近诗人,与诗人对话。因之时间、空间的距离,学生对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不一定能很准确地体会。所以在教学中我着力于引导学生体会诗情。
在上课伊始,我以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四韵》的诵读入手,在课堂上营造了思乡的氛围,让学生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中。在此借基础上再导入《中秋月》的学习,果然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对诗中“不有雨兼风”已具有了深刻的体会,感受到诗人也在想知道千里之外的家乡的情景呢。而教学《乡思》这首更加直白的诉说乡思之苦、之浓的诗时,我以“极”、“恨”这两个字为切入口,通过换字的方法、通过体会“恨”的含义,使学生感悟诗人所说的一切都表达了他对家乡深深的思恋,所以才会望眼欲穿,才会对落日天涯的美景视而不见。
二、指导朗诵的深度
有了对诗的理解的深度,再让学生来朗读这两首诗,读出诗意来就事半功倍了。古诗之美首先在于她的音律美,古诗的押韵、平仄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所以学古诗必先朗诵。在这次的培训中,我改变了以往读诗的节奏,告诉学生诗要读的“平长仄短”;要“两个字一个节奏点”,只有这样才能读出诗的味道。如果说一开始学生的读只是把字音读准确了,那么当学生理解了诗意,在此基础上的读,就是通过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语言美,在这种美的熏陶下发自内心的美美的朗诵,是让人陶醉的朗诵。当然学生一开始未必都能读好,因此在教学《中秋月》时,我进行了范读,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诵读,学生有了范例,读得渐渐有了诗情。而第二首《乡思》的读,我则放开手让学生来读,因为一节课中,学生手中被诗人浓浓的相思之情所包围着,陶醉于诗之美,引起了他们的共鸣,所以读得优美动听。所以我感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古诗朗诵的指导要有一定的深度,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的魅力,才会喜爱上古诗,才能真正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三、体会意境的深度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这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是可以做到的,但如果教师教学中没有深度的话就会直接影响了古诗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中秋月》一诗中,我让学生想象诗人所说的“同”是什么相同,而现实生活中是否“四海同”,诗人所说的“风雨”又是指什么?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体会诗人的美好愿望,与现实并不能达到四海相同,中秋之夜总会有人无法与家人团聚,从而让学生感悟诗人对千里之外家乡的思恋。而《中秋月》中,我让学生去想象夕阳西下时的美景,人们在黄昏会做些什么,感悟诗人触景生情,使学生沉浸在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中。
我觉得古诗教学就应当讲求意境的再现,不能停留在浅显的文字上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浓度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使之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古诗的能力。
第四篇:古诗诵读
古诗诵读
教学目标:
1、学习两首古诗
2、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
3、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过了不少古诗,你们还记得吗?指名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揭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2、介绍作者。
3、听录音:你听到了什么?
4、出示全诗,小组中同学互相试读。
5、指名读、齐读。
6、了解古诗内容。
师讲解诗意,学生体会。组内交流,质疑,全班交流。
7、学生试背古诗。
三、学习古诗《凉洲词》
1、出示全诗,听录音。
2、介绍作者。
3、部分词语解释。
4、学生自由读古诗,质疑。
5、指名试读,男女生比赛读。
6、全班齐读,背诵古诗。
第五篇:古诗词语解释
古诗词语解释
(1)《独坐敬亭山》
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2、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3、厌——满足
4、独坐——表示诗人独坐时孤寂之情。只有: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6、尽——完
7、相看——互相看(2)《望洞庭》
1、洞庭——户名,在湖南省北部。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月色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4、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君山的颜色像青色的螺。
5、相——相互。
6、湖光——湖水的光。
7、秋月——秋天的夜晚。
8、未——没有。
9、磨——磨拭。
10、白银盘——形容洞庭湖湖水很白。
11、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12、遥望——远望。
13、山——这里指君山。
(3)《忆江南》
1、忆江南——词牌名
4、旧——从前
2、谙——熟悉
5、曾——曾经
3、蓝——一种植物
6、胜——超过、胜过(4)《乡村四月》
1、山原——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3、子规——杜鹃鸟。
4、了——结束。
6、蚕——蚕虫
5、才——刚刚
7、桑——桑叶(5)《四时田园杂兴》
1、杂兴——各种兴致
2、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8、昼——白天
3、绩麻——把麻搓成线
9、夜——夜晚
4、未解——不懂
10、村庄儿女——村里的男男女女
5、供——从事
11、各当家——各管一行
6、傍——靠近
12、童孙——年幼的小孩子
7、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13、桑阴——桑树的阴下
(6)《渔歌子》
1.白鹭——一种水鸟
2、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3、桃花流水——正是桃花盛开春水涨的时候
4、箬笠——用竹蔑,箬叶编制的斗笠
5、肥——大,肥嫩,肥美
6、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7、不须归——不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