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质量建设年中超声科介入工作的改进措施
质量建设年中超声科介入性工作的改进措施(征求意见稿)
介入性超声一直是我科的特色之一,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院、部领导在质量建设年中对我科医疗工作提出的要求,也为了进一步完善介入性工作的医疗程序和医疗质量,参照其他科室小标本的收集经验、医技部和病理科对我科提出的建议,特提出以下关于介入性工作的改进措施征求意见稿:
一、关于向患者交待穿刺前及穿刺后注意事项的工作。
为了能让患者了解穿刺前所需要做的准备及穿刺中、穿刺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担心,以更好地配合我们的穿刺活检和治疗工作,科室制定了针对不同穿刺治疗的术前及术后注意事项,将分别在穿刺治疗前、穿刺治疗后及时交给病人。
二、关于穿刺标本的收集与外送工作
我科穿刺活检的小标本将实行在穿刺当天由我科护士统一送往病理科的医疗程序,病理收费首先由我科开单,按一个病理小瓶40元收费,一个瓶中的组织条不能超过3条,不同部位的组织需放在不同的病理小瓶中。细胞学检查一次60元。病人将病理收费单交回我科后,由护士将该病人的穿刺标本、病理申请单及病理交费单放在一起,待工作结束后,统一送往病理科。病人不需要再向我科缴纳押金。病理检查结果由病理科统一送到我科,由介入治疗室的录入人员负责病理检查结果的收集与记录工作,并及时将病理科需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或其他检查的意见反馈给病人。
以上措施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下周一(2月28日)下午科务会将进行讨论和决定。
超声科
2005-02-25
第二篇:超声科质量改进措施
超声科质量改进措施
为保证医疗质量,促进科室发展,避免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制定超声科质量改进措施。
一、科主任医疗质控工作手册
每月科主任填写<<科主任医疗质控工作手册>>,对科室医生进行工作质量评价,对科室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行整改。
二、医疗不良事件分析总结登记本
三、医疗质量检查通报
每季度科内会议对出现的漏诊、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整改。
四、对漏诊、误诊的改进措施
对发现的漏诊、误诊病例在科内质控会议上进行分析总结,针对该病例进行病例讨论,并针对该病例进行业务学习,以提高全科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漏诊、误诊。并坚持疑难病例的会诊制度及双签名制度。
超声诊断科
第三篇:超声室质量控制持续改进措施
超声室质量控制持续改进措施
1自查:日常工作中,根据指控活动的八项指标约束自己的诊疗过程,结合工作实际,发现自身不足,及时改正。2 互查平时我们科一个检查室都是两位医师,一个做检查,另一个打报告,打报告的医师在完成正常工作之于就可以对做检查的医师进行督查尤其是着重自己或他人曾经犯错的环节,予以重点观察,对不足之处及时提醒,同事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报告前发前曾设一道关卡,防患于未然.3 质控员查:质控员按照质控方案定期开展质控活动,注意资料整理。科主任查:定期指控至少30%质控员指控过的报告;不定期抽查任意医师、任意报告、任意环节,发现问题根据是否为质控员曾经发现的问题给予不同方式的处理。
第四篇:超声科质量控制小组
超声科质量控制小组
组长:杨彬
监督员:李爱华 组员:李素芝、李淼
一、质量控制的范围
1、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2、仪器设备性能及调节水平
3、操作手法及观察分析
4、记录与报告
5、随访
二、质量控制的起点与提高
1、在立足于中等医院(二级医院)的基础上,带动基层(一级)医院。
2、参照国内外新技术的开拓、进展和应用情况,不断提高质量控制要求,修订内容,逐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三、质量控制原则
1、质量控制的内容必须对多数人具可操作性;而且必须考虑到超声检查的病人数量与占用时间。应删繁就简,又不遗漏要点。
2、超声质量检查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操作手法、记录报告与随访制度等方面。
3、在检查过程中,应同时核查该科室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记录;并对其不规范术语进行纠正,使术语科学化、标准化。
4、普查与抽查互相结合,普查由科室内医生自查,抽查由质控组负责。
四、质量控制的具体内容
1、人员专业素质
1)接受医学教育情况、临床专业工作期限。
2)具有超声物理基础、超声解剖基础,熟悉超声设备并经过正规培训;操作者须持有执业医师证及大型仪器设备上岗证。
3)对超声诊断专业的继续教育积分记录或考试分数。
2、仪器设备性能及应用中具体调节
1)主要掌握调节深度增益补偿(DGC)、放大器动态范围、前处理、后处理、总增益、帧平均、或机内已设置的不同脏器专用软件,使图像的细微分辨力、对比分辨力与图像均匀度达到最佳状态。在启用超声彩色血流成像之前,应预选彩标量程、彩色灵敏度、滤波等参数。在使用频谱多普勒流速曲线显示时,应适当调节流速量程及滤波器。在检查眼球或胚胎时,应注意声功率的输出(mW/em2或TI、MI 数)不超过规定范围。只会使用电源开关、总增益等几个简单调节钮者,不符合专业人员的标准。2)超声探头 @原有性能指标
@电缆断线或图形黑条情况 @探头表面开裂或磨损情况 @仿体(标准模块)测试
凡性能降至原指标参数75%以下者;或者@-@条中具1条,明显不合格者,定为不合格探头,由计量监测部门开具鉴定不合格证,即行报废,不得作诊断使用。
3)图像打印、记录设备
对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切面,应作图像打印或其他图形记录提供临床资料并存档。
3、操作手法、图像记录与观察分析
必须观察标准切面及特写切面。前者主要查询脏器整体结构,依靠超声解剖学作病灶的定位;后者则针对病灶放大、细察,分析其物理性能等。如做超声血流成像,则进一步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观察过程中,必须经常调节仪器面板上有关功能钮,使之呈现最佳显示。
4、图像记录
对疾病有关的声像图表现或对临床拟诊不符的图像表现,检查者应给予记录。记录媒体可采用热敏打印,计算机打印,CD盘存储,工作站存储,光盘刻录等。1)观察分析后特征认定。2)图像中病变(要点)加注释。
3)写出重要观察记录结果,重点指出图像特征。
5、超声检查报告单的书写要求(另附)
6、超声检查报告应注意工整、清晰、易于识认,不应涂改,避免错别字。我院现统一采用计算机打印报告单。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出具假报告。
7、随访
常规、重点或专题。
随访期分为单次、不定期、定期。随访记录。
(附):超声报告单的书写要求
通常,超声检查时就诊病人较多,无法追询病史并进行体检。故要求临床填写超声检查申请单应逐项认真填写。特别对简要病情、体检发现、其他医学影像报告与有关检验结果填写完整,并写清楚检查目的、要求和部位。
超声检查报告单(以下简称“报告单”)为一次检查的结论。临床上作为诊断的客观依据;也是将实际情况用文字(或图像)告诉受检者的凭据。
报告单上分上项、中项及下项: 1)上项为一般项目。填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等。必要时,需加填仪器型号、探头类型与频率,检查方法与途径(如:经直肠法),记录媒体的编号。
2)中项记述检查时的发现,应细致、客观、文字简练,描述全面,不需加入任何主观判断。一般描述为外形、轮廓、支持结构、管道及脏器实质回声,以及必要的测量数据。病变描述首先叙述为弥漫性或局灶性,以及各种脏器中各类声像图的不同表现。局灶性病变应作定位、测量及其他重点描述。
3)下项为超声检查后提示的诊断意见,包括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
@病变部位或脏器。
@病变在超声声像图上所表现的物理性质(液性、实质性、混合性、气体、纤维化、钙化等)。
@能从图形资料做出疾病确定诊断者,可提示病名诊断(或可能诊断)。
@如不能从图形资料做出疾病确定诊断者,不提示病名诊断。
@考虑可能为多种疾病者,按可能性大小依次提示。
@必要的建议如:超声随访和建议进行的其他检查。
@签名与日期。报告单必须由获得超声诊断上岗证的超声检查者亲自签名。技术员或进修医师检查后的报告,必须由上述规定的上级医师加签。日期按年、月、日排列,简写时可用“年/月/日”(如:03/01/07)代表。
黑山县中医院超声科
第五篇:超声科工作亮点
超声科工作亮点
1、超声科全年实行查体7.30分早上班制度来完成各项查体任务。由于近年来工作量逐步增多,查体量也增多,科室压力增大,为了尽量不影响门诊、住院患者等待时间过长,我们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尽最大能力把所有超声诊断仪全部开机做检查。
2、提供便利服务:
a.候诊处设饮水桶,免费提供一次性水杯; b.发放患者须知,介绍有关超声引导下介入技术;
3、定期或不定期对科室质量控制进行质量检查:
a.对图像质量检查,每天从工作量中抽取10份报告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反馈和改进,每月利用柱状图进行一次对比。
b.每周对报告单进行抽查,并根据标准进行评价;每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反馈和改进。
c.每月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对科室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用标准进行逐项检查,达到持续改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