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件处置规程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组织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形成协调有序、边界清晰、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过程的规范和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机关各部门及银监会省级派出机构(以下简称银监局)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处置工作应当遵守本规程。
第三条 本规程所称案件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独立或共同实施,或与外部人员合伙实施的,以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客户的资金、财产为侵犯对象的,涉嫌触犯刑法,依法应当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或已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立案侦查的事件或银行业金融机构遭受外部诈骗、盗窃、抢劫等侵害,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事件。
第四条 本规程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包括案件信息报送及登记、案件调查、案件审结和后续处置。
第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案件处置工作负直接责任。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制定本机构案件处置政策和制度,并有效落实和执行。
第六条 银监局负责有关案件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指导、督 促或直接参与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的处置工作,督促发案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责任人实施问责,督促、跟踪及评价后续整改情况,对本辖区的案件处置工作负监管责任。
第七条 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对案件处置工作负督导和稽查责任。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和案件稽查部门按照分工协作、各有侧重的原则,指导和督促银监局开展案件处置工作,必要时可以直接参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的处置工作。
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通过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的方式,形成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第八条 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银监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针对每个案件指定相应承办部门和主办人员。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的调查实行专案负责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发生案件后,应当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金额组成由相应层级的管理人员负责的专案组,承担案件的调查工作。
银监局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金额,组成相应专案督导检查组(以下简称“督查组”),负责指导、督促或直接参与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调查工作。
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金额决定是否组成督查组。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联席会议确定督查组的组成,实行专案督查,负责指导、督促或参与案件调查工作,协调相关办案部门。银监会督查组的组成原则是:
(一)只涉及单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由银监会机关相关机构监管部门牵头组成督查组,必要时案件稽查等部门参加。
(二)涉及多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由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牵头组成由机构监管部门参加的督查组。案件稽查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机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
第二章 案件信息报送及登记
第九条 案件信息报送及登记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办法》执行。
第三章 案件调查
第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报送《案件信息确认报告》,初步确认案件的同时,应当立即按照本规程第八条的规定成立专案组,负责案件调查工作。专案组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启动应急预案,清查账目,及时采取风险化解措施,保全资产。
(二)调查涉及人员,及时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舆情控制,维护发案机构正常经营秩序,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调查,初步确定案件性质。
(三)查清基本案情,确定案件性质,及时向银监局书面报告。
(四)查找内部制度和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厘清案件有关 责任。
(五)总结发案原因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和有关责任人处理意见。
第十一条 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及银监局接到《案件信息确认报告》后,应当按照本规程第八条的规定,决定成立督查组,确定主办人员。督查组在案件调查阶段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指导、督促并跟踪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案件应急处置与调查工作,及时掌握案件调查和侦办情况,协调做好跨行资金核查,必要时可以直接介入调查或延伸调查。
(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或者按照《中国银监会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规定》及时移送案件,开展相应工作。
(三)上报案件调查和督查报告。
(四)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报告的案件性质提出明确意见,根据案件反映的问题,提出有关责任追究、整改措施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政处罚和强制性监管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 案件调查、督查报告的路径是:
(一)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或案件稽查部门单独派出的督查组向本部门报告案件调查情况,并视案情向分管会领导报告。
(二)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案件稽查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督查组向联席会议报告案件调查情况,由牵头部门向分管会领导报告。
(三)银监局案件调查的进展情况,应当及时报送案件督查牵头部门,同时抄送其他有关部门。
第十三条 案件调查工作结束后,银行业金融机构专案组应当在明确案件性质、确定涉案金额、初步判定风险的基础上形成案件调查报告,报送银监局。
第十四条 案件调查和督查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收集证据。收集的证据材料应当合法、客观,并与所证明的事项相关联。禁止以非法手段获取证据。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调查、监管部门案件督查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擅自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披露有关情况。
第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应当完整保存案件调查、督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和工作记录,存档备查。
第四章 案件审结
第十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总结案件教训、分析存在问题、确定问责方案和整改措施后,向银监局提交案件审结报告。
第十七条 银监局应当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审结报告、整改方案、责任人追究意见报送银监会案件督查牵头部门,同时抄送其他有关部门。
第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审结后,应当及时向银监局报送案例材料,银监局负责向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报送案例材料,其中应当包括对案件发生和案件处置的经验、教训总结。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负责对案例材料进行整理。第十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坚持专案专档制度。发案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银监局应当分别建立档案,做到每案立卷,专人管理。
第五章 案件后续处置
第二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确定相关人员责任和整改方案后,应当尽快进行责任追究和整改,并将进展情况及时向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或银监局报告。
第二十一条 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及银监局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整改方案、下阶段案件防控工作安排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和评价。
第二十二条 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及银监局应当将案件发生情况、案件处置、风险化解情况、整改效果、责任追究等内容作为对发案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评级、市场准入审批、监管计划制订的重要参考。
第二十三条 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应当对整个案件处置工作过程进行评价,有关情况通过联席会议反馈给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司法机关对案件结案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司法机关对案件性质和涉案金额的认定填报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中案件报表相应内容,作为有关案件的最终统计结论。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规程由银监会负责解释与修订。第二十六条 本规程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管理,规范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程序,提高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质量和时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以下简称案件风险信息)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信息(以下简称案件信息)。
案件信息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信息统计制度》所规定的两类案件的信息。
案件风险信息是指已被发现,可能演化为案件,但尚未确认案件事实的风险事件的有关信息,主要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员工非正常原因无故离岗或失踪、被拘禁或被双规;客户反映非自身原因账户资金发生异常;收到重大案件举报线索;媒体披露或在社会某一范围内传播的案件线索;大额授信企业负责人失踪、被拘禁或被双规;银行业金融机构员工可能涉及案件但尚未确认的情况;其他由于人为侵害可能导致银行或客户资金(资产)风险或损失的情况。第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应当坚持及时、真实的原则。
第四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省级派出机构(以下称银监局)负责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信息和案件风险信息的报告工作。银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负责本系统案件信息和案件风险信息的报告工作。
第五条 银监局应当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和风险事件,指定专人全程负责案件(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告工作。
第二章 案件风险信息报送流程
第六条 案件风险事件发生后,银监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应当立即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及时报送案件风险信息。案件风险信息的报送时点是案件风险事件发生后24小时以内。对符合银监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重大突发事件报送标准的案件风险信息,应当在按照该制度要求的方式报送的同时,抄送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对不符合银监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重大突发事件报送标准的案件风险信息,应当以《案件风险信息快报》形式(见附件一),报送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
第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快报的内容应当包括:事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名称、事发时间及案件风险事件概况;涉及人员及情况;风险情况及预判;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影响;事 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公安、司法机关已采取的措施;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案件风险信息报送的涉案金额和风险金额以上报时了解的金额为准。
第八条 银监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在报送案件风险信息后,应当立即对报送的风险事件进行核查和确认。
第九条 如经调查确认案件风险信息不构成案件,银监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应当立即向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报送《案件风险信息撤销报告》(附件三)。
第十条 案件风险信息在确认为案件之前不纳入案件统计系统。
第三章 案件信息报送流程
第十一条 案件风险信息经调查确认为案件的,或者银监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未经报送案件风险信息直接确认为案件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报送《案件信息确认报告》(附件二)。案件信息报送的时点为案件确认后24小时之内。案件的确认标准为: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并立案的;银监局或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移送公安、司法机关并立案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因涉案被公安、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的。
第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信息确认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发案银行业金融机构名称、案发时间及案情概况;涉及人 员及情况;涉案金额及风险情况;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影响;本机构或公安、司法机关已采取的措施;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十三条 案件涉及金额以立案时公安、司法机关确认的金额为准。
第四章 案件(风险)信息台账
第十四条 银监局在首次接到案件(风险)信息报告后,应当及时向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报告,并建立台账登记有关内容;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在接到银监局报告后也应当建立台账。
第十五条 案件(风险)信息台账分为案件风险信息台账和案件信息台账。案件风险信息台账应当包括:事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名称、事发时间、涉及金额、基本情况、事件登记的时间、承办部门和主办人员等。案件信息台账应当包括:
(一)案件信息:发案银行业金融机构名称、案发时间、涉及金额、基本情况、案件登记的时间、承办部门和主办人员等。
(二)案件调查情况:案件性质、涉案金额、风险金额、案件调查报告及公安、司法机关的侦查情况等。
(三)案件审结情况:银行业金融机构整改方案、责任人追究意见及审核意见,采取的监管措施,案件审结报告等。
(四)后续整改情况:后续整改报告、责任追究及后续评价情况等。
第十六条 案件风险信息经《案件信息确认报告》确认为案件后,银监会相关部门和银监局应当将原案件风险信息台账转登 记为案件信息台账。
第十七条 案件风险信息经《案件风险信息撤销报告》撤销后,银监会相关部门及银监局应当立即在台账中登记撤销。
第十八条 台账登记原则上应当在各环节工作结束后及时完成,登记内容应当要素完整,且与向上级机关和公安、司法机关的报告内容相一致。
第十九条 台账是案件处置工作档案的起始部分,应当与此后案件处置各环节形成的记录、纪要、报告和分析资料等,作为案件处置工作档案材料,统一存档。
第五章 案件统计
第二十条 案件经司法机关结案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银监会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中填报案件统计信息。案件性质与金额以司法机关结论为准。
第二十一条 司法机关结论与原案件信息报送时填报情况不相吻合的,按司法机关结论填报案件统计信息。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各有关单位不得瞒报、漏报、迟报、错报相关信息,或者漏登、迟登、错登相应台账。违反本办法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与修订。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辽宁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规程
湖南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操作细则
(审议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组织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增强案件处置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与时效性,根据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规程》、《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办法》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结合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银行监管机构的管理职责,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湖南银监局和各银监分局的案件处置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
本细则下列用语的含意是:
案件: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独立或共同实施、或与外部人员合伙实施,侵犯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客户的资金、财产,或外部人员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诈骗、盗窃、抢劫等,涉嫌触犯刑法、已经或应当由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事件。已经由公安司法机关立案的,应当确认为案件。
案件风险事件: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被发现,可能演化为案件,但尚未确认案件事实的风险事件。主要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员工非正常原因无故离岗或失踪、被拘禁或被双规;客户反映非自身原因账户资金发生异常;收到重大案件举报线索;媒体披露或在社会某一范围内传播的案件线索;大额授信企业负责人失踪、被拘禁或被双规;银行业金融机构员工可能涉及案件但尚未确认 的情况;其他由于人为侵害可能导致银行或客户资金、财产风险或损失的情况。
成功堵截案(事)件:银行业金融机构因人防、物防或技防措施成功阻碍或终止违法犯罪行为,未造成资金、财产损失的案件或案件风险事件。
案件(风险):包括案件和案件风险事件。
第四条
案件处置工作包括案件(风险)信息报告、案件调查、案件审结和后续处置。其中,案件风险事件、成功堵截案件不适用本细则中对案件调查、案件审结和后续处置的要求。
第二章
基本职责
第五条
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案件处置工作负直接责任,应有效落实和执行其法人机构或行业管理部门、银行监管机构制定的案件处置制度。
案件处置制度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案件处置预案,案件处置权限、职责和流程,案件问责政策和标准,案件(风险)信息和案件处置情况报告要求等。
第六条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应制定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制度,辖内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制定本机构案件处置制度,并报所在地银行监管机构备案。
辖内各非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省、市级管理机构,应将其法人机构制定的案件处置制度、其上级非法人机构或本级机构制定的相应实施细则或类似制度性文件,报所在地银行监管机构备案。第七条
辖内各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工作报告惯例,及时、真实、规范地向所在地银行监管机构报送本级机构及下属各级机构(含异地下属机构,下同)的案件(风险)信息和相关案件处置报告。
第八条
湖南银监局各监管处、案防(安保)办和其他相关处室,按照职责分工履行对辖内案件处置工作的监管责任。
各监管处对所监管的长沙地区各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处置工作负属地监管责任,主要包括:督促、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案件(风险)进行核查、确认和报告;督促、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应急处置和案件调查工作;督促、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内部问责、后续整改并进行跟踪、评价;根据案件性质和责任认定情况,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案防(安保)办对辖内案件处置工作负功能监管责任,主要包括:结合银监会要求和辖内实际,研究提出加强案件处置工作的意见建议;根据具体情况或局领导指示,对案件处置工作进行个案指导和跟踪督促;会同相关监管处审查案件(风险)信息和案件处置工作质量,向银监会归口报送辖内案件(风险)信息、相关案件处置报告及案件督查情况报告。
各监管处和案防(安保)办按照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分工协作、各有侧重的原则,指导和督促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银监分局开展案件处置工作,并加强工作沟通和信息共享。
对于辖内案件处置中涉及的重大疑难问题,由分管局领导组织相关监管处、政策法规处、案防(安保)办、相关银监分局或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研究,提出处理意见。第九条
各银监分局参照第八条要求对本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处置工作负属地监管责任,并应按照本细则要求,及时、真实、规范地向湖南银监局报送辖区内的案件(风险)信息、相关案件处置报告及案件督查情况报告。
第十条
辖内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监管机构应针对每个案件和案件风险事件指定相应承办部门和主办人员。
主办人员必须参与案件或案件风险事件处置的全过程,熟悉案件或案件风险事件情况,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告等工作。特殊情况需要更换主办人员,应做好交接手续。
第十一条
辖内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管部门应建立案件档案,做到每案立卷,专人管理。
第十二条
湖南银监局案防(安保)办按照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办法》的要求,负责建立并维护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确认信息台账和案件风险信息台账。
第三章 案件(风险)信息报告
第十三条
对符合银监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中重大突发事件报送标准的案件风险信息,按照该制度规定的方式报送。湖南银监局办公室向银监会办公厅报送相关《重大突发事件报告》的同时,要抄报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并内部抄送案防(安保)办和相关监管处。
第十四条
对不符合银监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中重大突发事件报送标准的案件风险信息,以《案件风险信息快报》(见附件一)形式及时报送。
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事发机构发现事件后18小时内向所在地银行监管机构报送。银监分局、湖南银监局在接到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报告后,应尽快向上级监管机构报送。湖南银监局原则上应在事发机构发现事件后24小时内向银监会报送。
第十五条
银监分局、湖南银监局应督促、指导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报送的案件风险事件及时进行核查、确认。对尚未确认为案件或予以撤销的案件风险事件,应以适当方式按季向上级监管机构书面报告后续进展情况。
第十六条
案件风险事件经核查确认不构成案件的,以《案件风险信息撤销报告》(见附件三)形式及时报送案件风险撤销信息。
第十七条
案件风险事件经核查确认为案件,或者未经报送案件风险信息而直接确认为案件的,以《案件信息确认报告》(见附件二)形式及时报送案件确认信息。其中,未经报送案件风险信息而直接确认为案件的,执行第十四条规定的报送时限要求。
第十八条
成功堵截的案件或案件风险事件,均以《案件风险信息快报》方式报送,并在标题或正文中注明“成功堵截”字样,报送时限可根据事件紧急程度适当延长。
第四章 案件调查
第十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初步确认案件后,应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金额,立即组成由相应层级的管理人员负责的专案组,负责案件调查和相关处置工作。专案组在案件处置过程中应履行以下工作职责:启动应急预案,清查账目,及时采取风险化解措施,保全资产,维护发案机构正常经营秩序,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舆情控制;及时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调查;调查涉及人员,查清基本案情,查找内部制度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厘清案件有关责任,提出案件调查报告;总结发案原因和教训,提出责任追究意见和整改措施。
第二十条
长沙地区或银监分局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案件,湖南银监局、银监分局应按照属地监管原则,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金额,组成相应的督查组,负责指导、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调查和相关处置工作。
银监分局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案件,湖南银监局应对银监分局、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处置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并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金额决定是否组成督查组赴案发地进行实地督促和指导。
督查组的组成原则是:涉及单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由对口监管部门组成;涉及多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由各对口监管部门联合组成,一般由涉案金额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口的监管部门牵头;案防功能监管部门根据局领导的指示,可参与或牵头督查组的工作。根据案件性质和金额,督查组组长由局长、分管局领导或牵头部门负责人担任。
督查组在案件处置过程中应履行以下职责:指导、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应急处置与案件调查工作,必要时可以直接介入调查、协调跨行核查或开展相关调查;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 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必要时可直接向公安司法机关移送案件;跟踪掌握案件调查进展情况,提出案件督查情况报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责任追究、整改措施提出监管意见,提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监管措施的建议。
第二十一条
案件调查工作结束后,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以正式文件,及时向所在地银行监管机构报送案件调查报告。在报送案件确认信息后3个月内不能报送案件调查报告的,应书面说明原因。
案件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案件调查工作组织开展情况;案件发现情况,涉案人员、作案过程和作案手法;有关风险点和银行是否存在违规责任;涉案金额和初步判定的风险金额;案件处置进展情况及近期拟采取的措施等。
对于银行是否存在违规责任,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列明理由和依据。
第二十二条
银监分局、湖南银监局应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调查报告进行审查,结合监管工作情况及时向上级监管机构以正式文件报送案件督查情况报告,并将机构的调查报告作为附件。
第二十三条
报送案件调查报告之前,发现案件情况重大变化或需要紧急说明的情况,应按照案件(风险)信息的报告要求,及时以适当方式书面报告。
第五章 案件审结
第二十四条
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总结发案原因及教训、确定问责方案和整改方案后,应以正式文件及时向所在地银行监管机构报送案件审结报告及相关附件。在报送案件调查报告后3个月内不能报送案件审结报告的,应以适当方式书面说明原因。
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形成审结报告前,应就发案原因分析、问责意见、整改措施等事项与所在地银行监管机构沟通。
第二十五条
银监分局收到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的案件审结报告后,应对机构的案件审结情况进行审查,结合监管工作情况及时以正式文件向湖南银监局报送案件审结情况报告,并将机构的审结报告、问责方案、整改方案等作为附件。
湖南银监局收到银监分局、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审结(情况)报告后,参照上款规定向银监会报送案件审结情况报告。
第二十六条
案件审结后,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及时向所在地银行监管机构报送案例材料。银监分局相关部门、湖南银监局案防(安保)办对案例材料进行审核后,负责向上级银行监管机构报送。案例材料的框架内容参见附件五。
案例材料可以文字材料方式单独报送,也可作为案件审结(情况)报告的附件材料一同报送。
第六章 案件后续处置
第二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确定相关人员责任和整改方案后,应尽快进行责任追究和整改。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及时向所在地银行监管机构报送责任追究结果和整改情况报告。
第二十八条
湖南银监局、银监分局的监管部门应结合案件发生原因和教训、责任追究情况、整改效果以及风险化解情况等 内容,对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处置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案防工作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并作为监管评级、市场准入、监管计划制订的重要参考。
第二十九条
公安司法机关对案件结案后,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银监分局、湖南银监局应按照案件(风险)信息的报告要求,及时报送《案件司法结论报告》(见附件四),并提供公安司法机关相关法律文书扫描件。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瞒报、漏报、迟报、错报案件(风险)信息,不能有效落实案件处置要求或及时报送案件处置相关报告的,银监分局、湖南银监局应及时指出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或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按照《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严肃问责并在全辖通报。
第三十一条
银监分局、湖南银监局在案件处置工作中开展相关调查、移送案件、采取审慎监管措施或实施行政处罚等相关事项的,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和银监会、湖南银监局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由湖南银监局负责解释与修订。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规程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组织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形成协调有序、边界清晰、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过程的规范和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机关各部门及银监会省级派出机构(以下简称银监局)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处置工作应当遵守本规程。
第三条
本规程所称案件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独立或共同实施,或与外部人员合伙实施的,以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客户的资金、财产为侵犯对象的,涉嫌触犯刑法,依法应当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或已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立案侦查的事件或银行业金融机构遭受外部诈骗、盗窃、抢劫等侵害,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事件。
第四条
本规程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包括案件信息报送及登记、案件调查、案件审结和后续处置。
第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案件处置工作负直接责任。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制定本机构案件处置政策和制度,并有效落实和执行。
第六条
银监局负责有关案件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指导、督促或直接参与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的处置工作,督促发案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责任人实施问责,督促、跟踪及评价后续整改情况,对本辖区的案件处置工作负监管责任。
第七条
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对案件处置工作负督导和稽查责任。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和案件稽查部门按照分工协作、各有侧重的原则,指导和督促银监局开展案件处置工作,必要时可以直接参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的处置工作。
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通过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的方式,形成部门问的协调机制。
第八条
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银监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针对每个案件指定相应承办部门和主办人员。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的调查实行专案负责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发生案件后,应当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金额组成由相应层级的管理人员负责的专案组,承担案件的调查工作。
银监局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金额,组成相应专案督导检查组(以下简称“督查组”),负责指导、督促或直接参与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调查工作。
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金额决定是否组成督查组。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联席会议确定督查组的组成,实行专案督查,负责指导、督促或参与案件调查工作,协调相关办案部门。
银监会督查组的组成原则是:
(一)只涉及单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由银监会机关相关机构监管部门牵头组成督查组,必要时案件稽查等部门参加。
(二)涉及多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由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牵头组成由机构监管部门参加的督查组。案件稽查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机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
第二章 案件信息报送及登记
第九条
案件信息报送及登记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办法》执行。
第三章 案件调查
第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报送《案件信息确认报告》,初步确认案件的同时,应当立即按照本规程第八条的规定成立专案组,负责案件调查工作。
专案组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启动应急预案,清查账目,及时采取风险化解措施,保全资产。(二)调查涉及人员,及时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舆情控制,维护发案机构正常经营秩序,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调查,初步确定案件性质。
(三)查清基本案情,确定案件性质,及时向银监局书面报告。
(四)查找内部制度和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厘清案件有关责任。
(五)总结发案原因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和有关责任人处理意见。
第十一条
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及银监局接到《案件信息确认报告》后,应当按照本规程第八条的规定,决定成立督查组,确定主办人员。
督查组在案件调查阶段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指导、督促并跟踪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案件应急处置与调查工作,及时掌握案件调查和侦办情况,协调做好跨行资金核查,必要时可以直接介入调查或延伸调查。
(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或者按照《中国银监会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规定》及时移送案件,开展相应工作。
(三)上报案件调查和督查报告。
(四)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报告的案件性质提出明确意见,根据案件反映的问题,提出有关责任追究、整改措施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政处罚和强制性监管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
案件调查、督查报告的路径是:
(一)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或案件稽查部门单独派出的督查组向本部门报告案件调查情况,并视案情向分管会领导报告。
(二)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案件稽查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督查组向联席会议报告案件调查情况,由牵头部门向分管会领导报告。
(三)银监局案件调查的进展情况,应当及时报送案件督查牵头部门,同时抄送其他有关部门。
第十三条
案件调查工作结束后,银行业金融机构专案组应当在明确案件性质、确定涉案金额、初步判定风险的基础上形成案件调查报告,报送银监局。
第十四条
案件调查和督查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收集证据。收集的证据材料应当合法、客观,并与所证明的事项相关联。禁止以非法手段获取证据。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调查、监管部门案件督查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擅自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披露有关情况。
第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应当完整保存案件调查、督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和工作记录,存档备查。
第四章 案件审结
第十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总结案件教训、分析存在问题、确定问责方案和整改措施后,向银监局提交案件审结报告。
第十七条
银监局应当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审结报告、整改方案、责任人追究意见报送银监会案件督查牵头部门,同时抄送其他有关部门。
第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审结后,应当及时向银监局报送案例材料,银监局负责向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报送案例材料,其中应当包括对案件发生和案件处置的经验、教训总结。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负责对案例材料进行整理。
第十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坚持专案专档制度。发案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银监局应当分别建立档案,做到每案立卷,专人管理。
第五章 案件后续处置
第二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确定相关人员责任和整改方案后,应当尽快进行责任追究和整改,并将进展情况及时向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或银监局报告。
第二十一条
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及银监局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整改方案、下阶段案件防控工作安排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和评价。
第二十二条
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及银监局应当将案件发生情况、案件处置、风险化解情况、整改效果、责任追究等内容作为对发案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评级、市场准入审批、监管计划制订的重要参考。
第二十三条
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应当对整个案件处置工作过程进行评价,有关情况通过联席会议反馈给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司法机关对案件结案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司法机关对案件性质和涉案金额的认定填报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中案件报表相应内容,作为有关案件的最终统计结论。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规程由银监会负责解释与修订。
第二十六条
本规程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第四篇:宁波案件处置流程
附件:
宁波银行业案件处置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工作监管需要,提高监管有效性,规范案防督导工作程序,推进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规程》、《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办法》、《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宁波监管局(以下简称宁波银监局)各部门及宁波银监局各县(市)区监管办事处(以下简称监管办)和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处置工作应当遵守本规程。
第三条 本规程所称案件风险信息是指已被发现,可能演化为案件,但尚未确认案件事实的风险事件的有关信息,主要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员工非正常原因无故离岗或失踪、被拘禁或被双规;客户反映非自身原因账户资金发生异常;收到重大案件举报线索;媒体披露或在社会某一范围内传播的案件线索;大额授信企业(3000万元以上授信或贷款的大客户)负责人失踪、被拘禁或被双规;银行业金融机构员工可能涉及案件但尚未确认的情况;其他由于人为 1 侵害可能导致银行或客户资金(资产)风险或损失的情况。
第四条 本规程所称案件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独立或共同实施,或与外部人员合伙实施的,以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客户的资金、财产为侵犯对象的,涉嫌触犯《刑法》,依法应当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或已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立案侦查的事件或银行业金融机构遭受外部欺骗、盗窃、抢劫等侵害,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事件。
第五条 案件处置工作的总体要求:切实贯彻落实案防制度,强化金融机构案防工作质量及案件风险信息报送质量,规范案件处置流程,全面推进责任清晰、协调有序、科学高效的工作体系建设。
第六条 案件处置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收集证据。收集的证据材料应当合法、客观,并与所证明的事项相关联。禁止以非法手段获取证据。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擅自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披露有关情况。
第二章 案件防控组织领导与工作职责
第七条 宁波银监局案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案防领导小组)负责全局案防工作的统一部署、全面指导和协调工作。研究和决定案防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解决重大疑难问题。
第八条 案防领导小组,由宁波银监局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局领导担任副组长,局办公室、各监管处、统计信息处、监察室、2 各监管办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第九条 案防领导小组下设宁波银监局案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案防办公室),由宁波银监局办公室、各监管处、统计信息处、各监管办事处指定一名案防联络人组成,负责案件防控工作的具体执行,由监管一处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
第十条 案防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牵头制定本局案件防控工作方案、操作规范、考评办法等制度,组织案防培训,召集案防工作会议,进行案防工作的沟通协调、文件转发、材料汇总上报,并定期对各监管处室、监管办案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
第十一条 宁波银监局各监管处、监管办对本处(办)监管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负督导和稽查责任,组织案防检查,整改跟踪,案防督导;落实监管金融机构案件登记、处置和报送工作。及时总结本处案防工作开展情况,制定规划定期报送案防办公室汇总。
第十二条 案防联络员负责案防办公室与各监管处(办)之间的沟通联络,参加案防会议、培训,汇总上报本处(办)案防工作信息,完成案防办公室布置的其他工作。
第十三条 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案件防控的第一责任人,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构筑合理有效的案防体系,并对本机构案件处置工作负直接责任,制定本机构案件处置内部规程,做好案件(风险)信息的报送,以及案件的处置、应急工作。相关制度文本 3 应及时报备银监局。
第三章 案件(风险)信息报送
第十四条 涉案金融机构在发现案件风险事件后,应当在24 小时内向宁波银监局报送《案件风险信息快报》。涉及金融机构下辖县(市)、区分支机构的案件,涉案金融机构应向宁波银监局对应监管处室以及当地监管办双线进行报送。
第十五条 监管处(办)在发现案件风险事件或接到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快报》后,应立即进行核实并建立案件风险信息台账。同时,向案防领导小组进行汇报,并由该处(办)案防联络员向案防办公室抄报《案件风险信息快报》。
第十六条 案件风险信息经调查确认为案件的,或者金融机构未经报送案件风险信息直接确认为案件的,涉案金融机构应当在案件确认后24 小时之内向宁波银监局对应监管处室报送《案件信息确认报告》。
案件的确认标准为: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并立案的;银监局或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移送公安、司法机关并立案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因涉案被公安、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的。
第十七条 监管处(办)在确认案件或接到金融机构《案件信息确认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确认并转登记案件信息台账。同时,4 向案防领导小组进行汇报,并由该处案防联络员向案防办公室抄报《案件信息确认报告》。
第十八条 案件风险信息经确认为非案件的,涉案金融机构须向宁波银监局对应监管处室报送《案件风险信息撤销报告》。监管处(办)应及时在案件风险信息台账中登记撤销,同时,向案防领导小组进行汇报,并由该处案防联络员向案防办公室抄报《案件风险信息撤销报告》。
第十九条 各监管处(办)联络员向案防办公室抄报的案件(风险)信息材料需经处(办)负责人审签确认。
第二十条 案防办公室接到案件(风险)信息材料后,应及时转报银监会。同时,根据报送信息内容记入全局案防汇总台账。案件风险信息经《案件风险信息撤销报告》撤销后,案防办公室在汇总台账中登记撤销。
第四章 案件处置工作
第二十一条 金融机构案件实行专案负责制。涉案金融机构应在确认发生案件后24小时内根据案件性质和金额成立由相应层级管理人员组成的专案组,指定相应案件承办部门和主办人员,并将专案组成立组建情况报银监局对应监管处(办)。其中,案件确认界定标准参照本规程第十六条相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 金融机构及专案组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启动应急预案,清查账目,及时采取风险化解措施,保全资产。
(二)调查涉及人员,及时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舆情控制,维护发案机构正常经营秩序,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调查,初步确定案件性质,查找内部制度和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厘清案件有关责任。形成案件调查报告,并及时报送对应监管处(办)。
(三)案件审结后分析发案原因及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有关责任人处理意见,形成案件审结报告,并及时报送对应监管处(办)。其中,案件审结是指对该案件完成司法判决或其他类型的最终处理。
(四)进行问题整改,责任追究,形成案件整改报告,并及时报送对应监管处(办)。
(五)及时向银监局报送案例材料,案例材料应当包括对案件发生和案件处置的经验、教训总结。
第二十三条 涉案金融机构的监管处(办)在确认金融机构发生案件后三个工作日内负责牵头成立督查组,指定主办人员,指导、督促或直接参与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处置工作。
(一)只涉及单类金融机构的案件,由该金融机构的监管处室成立督导检查组。
(二)涉及各县(市)区法人机构的案件,由当地监管办牵头,相关监管处室参加成立联合督查组。
(三)涉及多类金融机构的案件,由案件第一发现机构监管处室牵头,其他各涉案机构监管处室参加成立联合督查组。
(四)根据案件(风险)规模、性质,必要时可由案防办公室召集召开案件防控工作会议组织协调,形成各处室、各监管办间的协调机制。案件防控工作会议召集流程参照本规程第五章相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 涉案金融机构的监管处(办)案防联络员应在督查组成立后一周内将督查组组建情况、处置方案抄报案防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五条 督查组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指导、督促并跟踪金融机构做好案件应急处置与调查工作,及时掌握案件调查和侦办情况,协调做好跨行资金核查,必要时可以直接介入调查或延伸调查。
(二)督促金融机构及时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或者按照《中国银监会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规定》 及时移送案件,开展相应工作。
(三)建立案件信息台账。台账登记原则上应当在各阶段性工作结束后及时完成,登记内容应当要素完整,且与向上级机关和公安、司法机关的报告内容相一致。
(四)根据案件处置督查情况形成案件督查报告。
(五)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报告的案件性质提出明确意见,根据案件反映的问题,提出有关责任追究、整改措施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政处罚和强制性监管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六)案件审结后对案件审结报告、整改方案、责任人追究意见进行整理,总结案件发生和案件处置的经验、教训形成案例材料。
(七)对金融机构整改方案、下阶段案件防控工作安排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和评价。
(八)完整保存案件处置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和工作记录,根据专案专档原则建立案卷档案。
(九)及时将案件处置进展情况上报涉案金融机构监管处(办),同时抄报案防办公室。
(十)就该类案件防范及处置经验总结准备培训材料,根据案防办公室组织安排进行培训讲课。
第二十六条 案件调查报告、督查报告、审结报告、整改报告、案例材料以及其他需上报的案件材料由督查组向涉案金融机构监管处(办)报送,涉案金融机构监管处(办)负责人审签后由涉案金融机构监管处(办)案防联络员归档,同时抄报案防办公室,由案防办公室统一上报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
第二十七条 案件信息台账以及案件处置各环节形成的记 8 录、纪要、报告和分析资料等案卷材料由涉案金融机构监管处(办)案防联络员负责保管。案件处置、整改及责任追究全部完成后,涉案金融机构监管处(办)案防联络员将相关档案整理移交银监局办公室统一归档。
第二十八条 案件经司法机关结案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据实在银监会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中填报案件统计信息。案件性质与金额以司法机关结论为准。
第五章 案件防控工作联席会议
第二十九条 宁波银监局案件防控联席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工作会议)由银监局办公室、各监管处、统计信息处、监察室、各监管办事处组成,必要时可以要求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参与办案机构列席会议。
第三十条 各处室根据工作需要,可由本处案防联络人向案防办公室提议召开工作会议。
第三十一条 案防办公室接到案防联络人召开提议或在其他需召开工作会议的情况下可召集相关处室、人员召开会议。
第三十二条 案防办公室负责安排工作会议的召开,保障工作会议有效运转,并督促落实工作会议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三十三条 工作会议相关处室应当派出与会议议题相适宜的代表参加会议,参会代表应当获得授权代表本处室发表意见。
第三十四条 工作会议各参会处室、机构有履行会议决议或决定的义务。变更、撤销工作会议做出的决议或决定应当由工作会议通过。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各金融机构的案件发生情况、案件处置、风险化解情况、整改效果、责任追究等内容作为该金融机构监管评级、市场准入审批、监管计划制订的重要参考。违反本办法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宁波银监局案防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
第五篇:幼儿园被盗案件处置预案
幼儿园被盗案件处置预案
1、发生被盗事件处置事件的组织:
事件当事人的学校负责人、区教育局、公安干警。
2、报警程序
(1)发现案件时应及时向幼儿园负责人报告。
(2)向幼儿园、区教育局领导汇报。
(3)经园领导同意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3、处理措施
(1)接报后,幼儿园领导迅速赶到现场,同时向有关领导报告。
(2)安排人员保护现场,同时向知情人了解被盗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并做好登记。
(3)根据被盗物品的数量和价值,经请示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4)积极协助公安人员勘察现场,以便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
4、注意事项
(1)此类案件一般内部掌握,知情者未经允许不得向外界宣扬。
(2)注意保护现场,以便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
(3)各部门负责人要做好工作,不要因此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学习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