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好干部任用工作(合集)

时间:2019-05-15 03:1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好干部任用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好干部任用工作》。

第一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好干部任用工作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发展,千关键万关键,干部最关键。通过近期领导辅导、自学读本、网上学习、同事交流,我深感加强对选人用人权力监督的重要举措、根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锐利武器、强化选人用人全过程监督的制度保障,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履行职责、强化监督,选准用好干部发挥重大作用。作为部门负责人,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抓好落实。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学后认识以部门领导如何抓好落实的一点思考。

一、对干部任用工作政策法规的学习和理解

1、这些干部任用工作政策法规抓住了群众关注点,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近年来,通过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但同时必须看到,在少数地方和单位,还存在一些严重损害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做法。为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中央组织部制定了与之配套衔接的3个试行办法,形成了一套遏制用人腐败的“组合拳”。这套“组合拳”,既突出了干部选拔任用中需要监督的重点对象和特殊情况,又强化了总体监督。学好用好这套“组合拳”,对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2、这些干部任用工作政策法规突出了重点对象,能够增强干部选任工作的压力感和责任感。选拔任用干部,主要领导干部和一些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往往有更大的发言权。如果对他们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就容易出现用人腐败问题。目前,我们党对于如何选拔任用干部有明确的规定和程序,但由于缺乏事后责任追究,致使一些人不怕突破规定、违反程序。《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针对选人用人中的违规违纪、失察失误等问题,明确规定应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干部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追究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的责任;等等。这就抓住了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关键人员,将他们作为重点对象进行监督,可以促使他们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真正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3、这些干部任用工作政策法规注重了特殊情况,有效体现监督工作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一些特殊情况往往会成为用人腐败滋生的温床,也容易成为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比如,一些领导干部在离任前提拔、调整干部;一些领导干部越级或者破格提拔干部;一些领导干部因被问责受到组织处理后又被重新任用;一些领导干部的身边工作人员被提拔任用;等等。这些情况不一定就违规违纪,但因为有其特殊性,容易引起干部群众的猜测和不满,因此更需要加强监督。对这些特殊情况,3个试行办法中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或要求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或要求在作出决定前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这有利于上级有关部门及时跟进、加强监督,防止其中出现用人不正之风。

4、这些干部任用工作政策法规强化了总体监督,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选好用准人。形成用人上的良好风气,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既要着眼于特殊情况,加强一时一事的监督;也要着眼于日常工作,加强总体监督。3个试行办法中的《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规定,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民主评议;《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规定,市县党委书记即将离任时,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对其任职期间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这些举措,可以促使领导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时时注意、处处留心,真正为党的事业选好人、用好人。

二、县直部门负责人如何贯彻这些干部任用工作政策法规的一点思考

1、要扮好角色,做严于抓落实的表率。对于我们县直部门负责人来说,既是制度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被监督者。学习贯彻好这些干部任用工作政策法规,我们要扮好两种角色:作为执行者,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认真学习理解这些干部任用工作政策法规,严格执行这些干部任用工作政策法规,作好表率,树好领导干部公道正派新形象。作为被监督者,我们要牢牢记住这些干部任用工作政策法规的规定,应该做的绝不疏漏,不能做的绝不越雷池一步,需要改进的及时整改到位,努力做到干部选拔任用的每个环节都能摆得上桌面、经得起检查、承得住舆论。

2、要树立正气,做敢于抓落实的表率。首先要有勇气。这些干部任用工作政策法规明确提出了要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不正之风进行战斗。用“战斗”两个字,可见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这要求我们应具有不畏挑战、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否则,制度落实就会成为空话。其次要能顶住压力。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打招呼的、说情的。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勇于坚持真理,敢于动真碰硬,自觉地抵制来自各方面的干拢。再次要能守得住底线。对于我们部门负责人来说,底线就是执行制度不走样、不打折。

3、要突出重点,做善于抓落实的表率。首先,抓住重点内容,改进工作。我们要在学深、学透的基础,根据工作需要学习重点内容、重点环节,主动找不足、找差距,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做到在检查中加深理解,在整改中加强落实。其次,要结合实际,推进创新。这些干部任用工作政策法规也给我们留下很多的创新空间,我们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针对工作实际,细化具体操作办法,创造性抓好落实。第三,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众所周知,制度是靠人来执行的。执行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制度执行效果的好与差。我们县直部门负责人一定要不断加强修养、提升能力,为高效落实制度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为组织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第二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努力做好我县农业工作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努力做好我县农业工作

通过近期的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巨大成果,蕴涵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推动我县农业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指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紧密结合农业工作实际,认真研究、深入思考,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加快我县农业发展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农村改革的不断探索和大胆实践,我县“三农”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农村改革中还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壤质量差,造成单产水平低。科技服务能力弱,科技创新和技术更新能力差,缺乏原动力,科技服务体制不适应现实需求。农牧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生产的附加值低。农业科技投入总量不足,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农牧户向科技要效益的理念不强,农牧产品附加值低,农牧业整体效益较低。农牧业产业化生产难以形成,农牧民难以得到加工流通领域的附加值,农产品初级、精深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差。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不大,不能带动大量的农牧民家庭进行规模生产。农副产品加工能力弱,加工企业少,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多年来,我县虽然加大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仍然未得到根本解决,农业防灾抗灾的能力非常弱。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农业部门要拿出破解的办法,就必须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化为依托,以科技应用为手段,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把农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作为突破口,抓住重点环节,确保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和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两大产业

结构调整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自身优势,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和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规模,集约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支柱产业。草畜、蔬菜两大产业是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多年来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两大产业。作为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优化服务,为两大产业的发展提供全程跟踪优质服务。

发展以肉牛为主导的草食畜牧业,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充分依托“平凉红牛”品牌,建龙头,扩基地,延链条,提品质,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道路,走饲料加工、肉牛繁育、屠宰加工和产品销售一体化的道路,通过建办龙头企业,增加农户养牛收入,调动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建立“龙头+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

发展壮大蔬菜产业,要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织”作用,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千家万户的“自主”生产模式,打破现有的蔬菜供销模式,以芮河川区和城镇郊区为重点,按照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无害化的要求发展规模生产,建立健全蔬菜配送网络,向广大消费者提供绿色安全化、物美价廉的优质蔬菜,全面占领县内市场。同时,要大力宣传推广名优蔬菜,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积极发展蔬菜加工,申请注册商标,努力推动我县蔬菜产品迈向更广阔的市场。

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使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转移出来

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首先抓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工作,加强组织引导。要发挥好各类劳务输出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尽可能多地转移劳动力。其次抓好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致富增收能力和转移就业能力,逐步使更多的农牧民由短期打工变为长期就业,真正从土地上走出来。着力抓好贫困牧民劳动力培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引导广大牧民树立“一户转一人,富裕一家人”的理念,通过县内吸纳和区外输出,加快牧区劳动力转移步伐,提高牧民整体收入水平。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做好农村非农产业工作,把劳动力转移劳务输出作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使我县农牧民人均劳务创收占人均增收的三分之一以上。

发展劳务经济,使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转移出来,就必须打破二元结构格局,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并重的工作原则,在理顺城乡关系的基础上,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发展步伐,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三、大力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加工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是带基地连农户一个纽带,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定心丸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加以扶持和支持。一是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推广龙头企业带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争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项目资金,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帮助支持协调龙头企业搞好基地建设、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上市融资、市场开拓等,完善利益连结,投资入股合作经营,扩大规模。二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广市场带基地、扩规模的经营模式,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企业产品展示订货及经贸洽谈活动,帮助龙头企业搞好产销衔接和市场开拓。三是积极引导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规范管理,搞好推广。四是加大发展农业产业化力度。积极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农业龙头企业技改步伐,实现产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逐步形成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以此来促进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五是注重品牌效应。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着力打造富有区域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品牌。

第三篇:必须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必须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发展创新的眼光和思维,树立“快乐生活、激情工作”的理念,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励人才干好事业,充分调动全体国税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努力实现国税人员和国税事业的共同发展。

(一)重视干部职工的思想建设,提升干部职工的向心力。

人是有情感和需要情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之一,就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爱融人,把情感融会于道理之中,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干部职工工作激情的原因所在。因此我局把重视干部职工思想建设,提升干部职工的向心力作为管理的工作重点相当重要。当前,针对我局国税干部队伍的特点,我们做到“三抓”:

1、抓经常,靠细致的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坚持做到“三个贴近”:一是贴近征管。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征收管理等具体业务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让思想政治工作进基层、上一线、到现场,及时把握干部职工的思想脉搏,针对出现的思想问题对症下药、引导其做好本职工作。二是贴近生活。思想政治工作者由管理型变为服务型,不是把干部职工“拉出来”教育,而是主动“贴上去”服务。针对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不良思想情绪等问题,认真细致地做好排解纠纷、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等工作。三是贴近家庭。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延伸向每个家庭,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家庭,千方百计为干部职工排忧解难。

2、抓载体,靠立体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通过有效的载体和方法,来渗透到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学习当中。一是以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坚持从满足干部职工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内涵、情感色彩和活动品位,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情,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和吸引力。二是以国税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国税精神、国税核心理念、国税核心价值观教育,精心设计国税形象,增强干部职工的爱岗敬业意识。三是以党内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单位上大课、支部上党课、党小组开展党日活动等形式,坚持不懈地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在领导和中层干部中,利用中心组组织学习讨论、民主生活会等形式,督促落实好“一岗两责”等措施,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当好表率。在党员中开展党员“责任区”、“先锋岗”等活动,让党员同群众结对子,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行动上影响,将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员周围,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四是以理论研讨为载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实践,需要理性的思考和理论的支撑。围绕工作实际,把群众关心的热点、工作中遇到的难点作为研究主题,集中力量攻关。坚持“走出去”学习借鉴,“请进来”开拓思路,“沉下去”掌握实情,通过召开理论研讨会等形式,形成具有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的决策思路,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3、抓典型,用榜样示范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提倡人格力量的影响作用和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产生于现实生活、来源于干部职工身边的先进典型,有着“可敬、可信、可学”的特点,大力挖掘、总结、宣传国税系统的先进典型,有效提升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可以达到“树立一个典型,带出一支队伍”、“宣传一个人物,推动一项事业”的良好效果。

(二)完善三项管理机制,激发干部职工的战斗力

1、完善用人机制。一是干部实行竞争上岗。竞争才有活力。因此,我局党支部一班人尽可能地给干部提供发挥能力的舞台,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树立了“看主流、看素质、看发展、看实绩”的用人观念;建立一套干部岗位交流工作机制,要求每个干部在日常学习中,必须掌握本职岗位以外的1-2个岗位的业务知识,对不能胜任多个岗位工作的干部,在评比表彰、考察考核时予以惩戒。充分利用“鲶鱼效应”,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在2010年全市机构改革中,我局通过“一考两推一述”方式选拔中层干部,7名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分局领导岗位,激活了干部队伍。这种不讲资历,注重实绩,唯才是举的干部竞争上岗形式,树立了良好的用人导向,提高了选拔干部的透明度,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激发了干部的进取意识,倡导了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的精神,使干部队伍的活力显著增强,不仅为整体工作提供了人力保证,也在全局范围内形成了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良好风气。二是坚持干部定期轮岗制度。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我局坚持对一般干部和重要岗位的人员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使一般干部始终处于对新的岗位技能、新的岗位工作的学习和适应之中,始终保持对新的工作有新鲜感,对现有岗位有危机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岗位上连续工作超过三年,就容易产生惰性,形成思维定势,难以创新。如果及时调换岗位,就会获得新奇感,焕发出新的活力。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活力,交流和轮岗是比较有效而且操作成本较低的一项措施。因此,我局作出硬性规定,每个部门内部干部原则上每隔三年轮岗一次,特殊岗位每隔五年则必须轮岗,近三年来,我局5名中层干部、8名一般干部进行了岗位轮换。三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我局按照科学、精简、效能的原则,归并现行内设机构,合理划分、配置机构职能。再根据机构职能和业务量的大小,公平、合理设定工作“职位”,明确工作职责和相应的标准、具体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评办法。根据“职位”的相应要求,配置合理的工作人员,做到人事相宜,努力消除工作职责分配上的 “苦乐不均”和“鞭打快牛”现象,营造公平的竞争基础。

2、完善激励机制。个人成就感能够帮助人们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并有勇气和动力去面对未知和挑战,使得人们在工作上有更好的表现。人在取得一些成绩时很需要周围人对他的肯定,否则就很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进而泄气,对工作失去激情。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则工作的乐趣就无从谈起,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更大的反展,很难想象员工如何会有活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充分运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一是民主激励。在局党支部研究重大事项时,如办公楼装修、干部人事调整、制定教育培训计划等我局都先征求意见,然后按照反馈的意见合理进行调整,让分局干部职工充分享受主人翁地位,增强自豪感,调动了工作热情。这种党支部和广大干部共同研究和讨论问题的方法,不仅能提升工作绩效,而且让干部职工体会到单位对自己的认同和接纳,提高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二是情感激励。感情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我们基层国税部门应多关心干部职工的日常生活、精神需求,使他们在融洽的氛围中心情舒畅地工作。事实证明,感情投资有时比奖金更能唤起人们的工作热情,更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重感情投资,牢牢抓住一个“心”字,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互相交心。近年来,我局推行领导干部谈话制度,党支部成员定期与干部进行谈心活动,了解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听取他们对全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些人性化、亲情化的措施,激发了在职干部投身事业、无私奉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分局内部思想统一、步调一致,风正、气顺,心齐、劲足,干事、创业的和谐局面。三是荣誉激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国税干部也是一个自然的和社会的人,有最基本的物质方面的需要,也有更高层次的情感、荣誉以及自我实现的追求。在保障其基本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更应着眼于保证税务干部更高层次需求的实现。这就要求国税部门在重视对干部进行物质激励的同时,应当高度重视荣誉的激励作用。我局每年都组织开展业务能手、服务明星、工作创新单项等评比活动,对在单位开展的各类专项检查、竞赛活动和重点工作中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干部,实行重奖,让真正干活出力做贡献的干部受表彰、得实惠、有威信。

3、完善考评机制。一要坚持考核制度。我局建立健全岗责制度和考核办法,对干部职工的“德、能、勤、绩”四大考核指标量化、细化,干部的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由过去领导凭印象,拍脑袋,改为凭直观的分数来定夺,建立起公平、公正、客观的干部绩效考核机制,杜绝人为因素,让干部职工心服口服,从而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对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要制定量化考核标准,按时进行考核,使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二要奖惩兑现。在工作中,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打破平衡,铁面无私地运用奖罚措施奖功罚过,明断是非;要奖罚分明得当,有明确的标准,不能以个人的好恶为尺度,奖罚错位或失度都会造成不好的后果;要公正无私、不分亲疏,该奖的则奖、当罚的则罚,才能使奖罚成为有力的激励和抑制手段。我局每月将干部职工个人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由分局按个人工作业绩考核情况挂钩发放,该扣分的扣分,该罚款的罚款。最大限度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达到公开、公平、公正。三要推行末位淘汰制。每年都要对全体国税干部采取政治业务考试、工作出勤考核、民意测评等三种形式的检查考验,综合评分最后三名干部就是末位淘汰对象,要无条件地轮换担任其他勤杂工作,从而增强每一名机关干部的工作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提高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有人说,一辈子是否真正幸福主要看生活是否快乐,工作是否快乐。而工作是否快乐关键取决于能否在一个和谐、平等、宽松的人际关系环境中工作,良好的工作环境取决于领导的工作艺术,领导者应重视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第一,要营造健康的人文环境。营造健康的人文环境是培育现代化的国税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局坚持以“文”育人、以“文”优化人,使党员干部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领和熏陶下,逐步形成和优化价值理念、利益取向和心态结构。坚持开展“争做时代先锋,建„十一五‟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在全局形成“学法、知法、用法”的热潮,使干部认真算清政治账、经济账、法制账、家庭账、良心账,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职工防范廉政风险的能力;开展“国税干部职工格言警句”征集活动,并成立了国税文化兴趣爱好活动小组。兴趣活动小组通过开展“爱国歌曲大联唱”、“贺新春”趣味活动、春节联欢晚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党员干部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了大家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身于税务事业发展中。

第二,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按照有利于工作,有利于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要求,在硬件上,配齐、配好必要的办公设施和执法装备,最大限度地改善办公条件,在办公环境上我局在所有过道、办公室、会议室放置花草,每个办公室最少放置一盆盆景;所有公共环境桌面一律不允许摆放杂物,报刊、文件、纸张,一律要求入柜;张贴悬挂反映国税精神文化的图片、标语口号、名言警句、书画等营造家庭式的温馨氛围。在软件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与交流,建立没有矛盾和冲突的和谐人际关系,让干部变被动压抑地工作为主动快乐地工作,达到“工作并快乐着”的理想状态。

第三,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领导者要努力办好基础设施建设实事,解决干部职工实际问题,让干部职工在分局工作安心、生活安居、思想安稳,切身感受到分局“大家庭”的温暖。我局重点改造了办税服务厅,建立小食堂、小健身房、小读书室、小庭院(花园式庭院)、小菜园(党员蔬菜基地),建设乒乓球室、篮球场、羽毛球场,建好单身宿舍和休息室,配备必要生活用品,为职工提供舒适的生活和休息环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使员工在分局亦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关怀,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工作。

第四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展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党中央确立的科学发展观,是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我国新世纪特别是头20年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任务的行动指南。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对于巩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秘写作-www.xiexiebang.com,找范文请到]

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保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但更需要质量和效益。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的发展速度,从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甚至走弯路或走邪路。我们一定要加快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农牧业、旅游业、藏医药业等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费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农牧业和工业化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二是加大投资规模,铸就经济发展的新活力。目前,西藏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投资的拉动。我们要充分利用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用足、用活、用好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援藏省市和社会民间投资,改善城市面貌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要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世贸组织的要求,运用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注意把握时机和力度,做到适时适度,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的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然存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推进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根据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降低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的科技人才准入条件,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城乡结合的科技人才市场体系,促进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要根据资源优势和经济现状,找准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切入点,以提高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实施旅游、藏药、食用菌保鲜加工、优质水果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的开发与研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实施“科教兴地”战略,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加大“两基”攻坚力度,巩固“普六”成果,大力推进“普九”步伐,积极发展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一手抓文化繁荣、一手抓文化管理的方针,打破政府包办文化的单一模式,疏通渠道,广辟途径,有效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经营,积极推进文化事业繁荣的形式多样化。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繁荣文艺创作,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结合防治非典和传染病控制的实践经验,集中人力和财力,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技术支撑和信息网络等体系,形成责任明确,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力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深入开展以“改陋习,讲卫生,树新风”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切实增强全民卫生防疫意识。五是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增强全民素质。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以健身点、健身苑、公园、广场为主,建立群众健身活动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形成全社会关注体育,各族人民崇尚体育的良好氛围。六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健全社会保险保障体系,加强“三条保障线”的建设,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针,做实个人账户。健全医疗救助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扩大农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三)统筹城乡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三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牧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真正消除贫富差距。我们党虽然历来重视“三农”工作,但由于长期存在城乡差距、工农差距等种种原因,农牧民收入增长仍然十分缓慢,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进一步落实中央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增强农业发展势头,扩大农业发展规模,减轻农业发展所承担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国民收入分配要向农业倾斜,通过税费制度改革和财政转移支付等,加强对农业、农村、农牧民的扶持和帮助,切实减轻农牧民的负担,增加农牧民收入。二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强农业和农村的自身发展能力。要全面提高以农业粮食生产为主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素质和经济效益。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从而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三是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要注意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相协调,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等社会资源用于农村,更好地为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的转移和农牧民增收创造条件和机遇。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交通、土地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要本着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力度,使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块宝地得到永续利用。要严格依法保护环境与生态,加强林政管理,严厉打击各类盗伐滥伐、盗运盗卖木材、擅自猎杀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启动防沙治沙工程。要在城乡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坚决杜绝滥采、滥挖等破坏性开采,科学规划砂石采挖地点,使砂石的采挖成为治理河道、疏通水流的一项有益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同时,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避免重复建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五)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时度势,因利势导,与时俱进,提出发展要坚持“五个统筹”。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而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国之所以取得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关键就在于坚持了改革与创新,关键就在于坚持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适应世界格局多样化发展,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技术的合作与竞争,从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和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领导干部政风建设科学发展观对加强领导干部的政风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不了正确的政绩观,就不可能把科学的发展观落实好、实践好、贯彻好。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才能不断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自信心、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提高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根本方针,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自觉性,从而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进一步解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重要课题。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树立发展观念。这里所说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开辟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前进道路,不断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的文明进步。我们看政绩,就是要看有没有发展,如何发展,发展的速度怎么样,发展的内容是否健康。对领导干部而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应该出政绩。不老老实实干工作,踏踏实实为官,就无所谓发展,不发展,就无所谓政绩。因此,我们要认认真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兢兢业业做好各项工作,实实在在干出政绩,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信任和拥护。

(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树立群众观念。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干事业、出政绩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里的根本利益就是增加农牧民收入。衡量政绩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是不是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忠实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和工作的最终目的,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实践可以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作为一个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地区,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循的。必须紧密结合地区发展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干出一番事业,在事业中干出政绩。在干事业,出政绩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我们的工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

(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精神一直是我们党长期坚持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现阶段的国情和区情。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下乡调研制度,带头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掌握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办实事,求实效,讲实话。要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搞劳命伤财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不虚报浮夸,不做表面文章,不急功近利。要继续弘扬“老西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成长,在艰苦的条件下干事兴业。

第五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

环经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共中央把握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面向新世纪、新阶段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刻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人类社会要不断前进,经济要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1962年,鲍尔丁提出的著名“宇宙飞船理论”,可看作是循环经济思想的萌芽。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引发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宣言,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标志着循环经济的诞生。循环经济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为基础,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即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

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扩展成为一个综合性概念,发展循环经济也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问题。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同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选择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增长方式;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选择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增长方式;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 的关系,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把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之中,在物质高效利用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就是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产业等途径,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就是建立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为目标的新型价值体系,变革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扎实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实际出发,理清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思路,以优化资源利用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核心,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并在规划中明确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切实

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做到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使各方面的工作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合力。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结构调整既是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产出率的关键之举,也是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做好规划指导,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建设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体系,形成单位企业内小循环、园区(块状经济)中循环、区域大循环,并逐步纳入省、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总循环体系。工业集聚区要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布局、规划、建设,形成支柱产业之间高关联度,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努力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发展,在提高质量效益中求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

用的产业链,使原来那些“被放错位置的资源”在产业链中适得其所、变废为宝,提高资源产出效率。逐步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大力推进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综合利用秸秆,大力发展沼气工程,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健全政策机制,为循环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以国家政策为指导,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规范、引导、鼓励和支持为主要内容,加快研究制定地方性政策,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多元投入机制,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帮助企业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开展循环经济的统计核算,加强对循环经济主要指标的分析,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打破企业间单向式线

性生产方式,促进企业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提高整体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企业管理,完善各项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节奖超罚,推进循环型企业建设。

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循环经济效益。降耗增效是科学发展的核心,更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而效益的实现和提高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没有先进技术的支撑,循环经济目标就无法实现。要按照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要求,积极组织和引导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共同研究解决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争取在一些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共性技术的攻关力度和产业化示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原动力作用,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鼓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实现循环式生产。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积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交流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推动交流与合作。各级各类企业要确立循环经济理念,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企业和实施示范工程,带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需要试点推动、典型引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大胆创新,从生产、消费、回收环节,从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从城市到农村,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实践形式。树立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交流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实施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争创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积极创建生态城市和村镇,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

要途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在发展思路上,将发展循环经济贯穿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结合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污水与垃圾处理能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灶和环境治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的、节约耕地的生态型村庄。在全社会树立资源节约型价值观、消费观,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着力搞好资源节约,杜绝资源浪费,真正实现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相统一。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方面面,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充分利用

各种媒体和手段,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普及循环经济知识,使全社会都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思想基础。加强循环经济教育和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对发展循环经济迫切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产品竞争力。

下载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好干部任用工作(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好干部任用工作(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中全会进一步......

    按照科学发展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按照科学发展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通过党组的集中学习,主题研究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根据学习体会,我就按照科学发展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全面把握科学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按照科学发展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分管工作,我就按照科学发展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机关党的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机关党的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王秋沙 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机关党的工作,更好地促进富民强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要求(范文)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十不准”和“十严禁”纪律要求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下列纪律: (1)不准超职数配备、超机构规格提拔......

    按照宗教规律做好宗教工作

    按照宗教规律做好宗教工作[ 来源:新疆经济报 | 发布日期:2015-03-31 新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巡视员刘仲康 自治区党委提出,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规律去做好工作。这是充分总结了古......

    践行科学发展观目标要求

    践行科学发展观目标要求 石家庄市职教中心校长韩二刚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和认识,着力把握发展规律,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学习心得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学习心得 今年是《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颁布十周年,也是全省深化和拓展严肃换届纪律工作之年。因此认真学习《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对于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