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夏商的政治制度,如王位世袭制,夏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从而理解夏商形成的方国联盟的局面;
(2)识记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实行的原因,内容,特点及影响,另外通过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展示图片法,如导入时通过展示毛氏家谱,蒋孝严祭祖,成龙回芜湖认祖归宗图,让学生学会从图中感官历史;
(2)引用史料法,如在分析分封制特点时,可以展现材料,让学生学会解读并提取历史信息;
(3)合作探究法,如组织学生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小组讨论,探究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都到分封制、宗法制是我国古代人民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伟大创举,激发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2)懂得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崇宗敬祖等与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这一时期年代较为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也显得深奥难懂。在教学过程中补充适当的资料如文字、实例、实物、图表等,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使学生的理解失之于空洞,滞之于表面。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难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宗法制 【导入新课】
大禹治水: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尧派鲧(gǔn大禹之父)去治理水患。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花了九年时间没有把洪水制服,最后被处死。舜派禹治水,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采用疏导的方法。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山),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妻病,妻孕,产子)。
禹继舜位:因治水有功,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帝舜称赞禹,说:“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你发扬了我的圣德,功劳太大了!”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禹继舜位这种传位给贤能人的制度叫做什么?禅让制。禹的威望,为他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夏王朝和王位世袭制奠定了基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讲授新课】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禹建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
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2、启确立王位世袭制。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大禹死后,王位传给了谁?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解决温饱之余,劳动产品有了富余,这样就出现了私有财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逐渐的壮大自己部落的实力。其他部落无法与之抗衡。在禹晚年的时候,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却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请同学们观看教科书第4页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是已经做了夏国王的大禹。观察一下他的装束、神态,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此时这衣着华丽,头戴冠冕的大禹再也不是最初那个破衣烂衫,粗茶淡饭,兢兢业业为民造福的大禹了,俨然一副帝王模样。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大禹死了以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
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按怎样的规则来继承王位?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国家便成了君主(国王)一家
一姓的私产。
3、王权带有神权色彩。
目的:巩固自己统治地位。
表现:(1)把自己的行为说成天的意志。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过江时,一条黄龙游来,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帝禹仰天叹息道: “我受命于天。活着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们何必为这一条龙担忧?”龙听到这一席话,摇摇尾巴,低下头就不见了。
(2)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参看课本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
4、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教材,夏商时期的中央官制是怎样的?设置了哪些职官? 最高统治者为王,中央有尹、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比如课本小字提到的相伊尹,被商王封为“西伯”的周文王。
指导学生看第五页小字,思考商朝的相权有多大?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订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可以废立商王。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1、目的:巩固统治。
西周建立后,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自西周建国开始,分封就没停止过。但是大规模的实行分封,是在周公摄政期间。结合第五页“周公辅成王图”。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姬发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诵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旦摄政。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及东夷部族发动叛乱。周公毅然平定内乱、率部出师东征,西周政权才得以稳定。面对周初出现的内外叛乱,周公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征服或刑罚镇压是不能实现社会安定和国家大治的。为此,他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师:分封制度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2、方法和对象,什么是分封制?谁才有资格被分封?封:“圭gui”指“分茅裂土”。指分封时给诸侯一块土地加一把茅草,表示这块土地上的所有都归诸侯所有。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分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封建制度。分封的办法是什么?把王畿(首都地区)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比如姜太公)、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
《西周分封示意图》读图思考:
分封的对象?西周的都城在哪里?主要的诸侯国有哪些?同姓和异姓的封国分封有何特点?反应了统治者什么目的?
周公“立七十一国”,周姓五十三家,奠定了西周的政治格局。在东方分封了鲁、齐等国;在北方分封了燕等国;在南方分封了吴、楚等国;在中原分封了郑、晋、卫、宋等国。西周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权利和义务:
被分封者与西周统治者之间有何义务关系?
权利:再分封;世袭统治权;很大独立性。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诸侯一级。诸侯拥有再分封的权利。诸侯在其封国内,又将大部分土地分封给属下的卿大夫,作为“采邑”。卿大夫再把所封采邑的土地分封给属下的士,作为“食地”(可以种粮食的地)。士以下不再分封。卿大夫和士对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分封制下的诸侯有世袭统治权的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之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有相对的独立性。比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诸侯的义务是?周天子是最高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如果他们不履行自己的义务、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或反抗周王,周王可以收回或削减他们的爵禄,改变他们的封地,可以废除和另立国君,甚至灭掉他们。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分封制大封同姓子弟、功臣及古帝王之后,让他们在自己的诸侯国内享有一定的特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建设,这就避免了类似于管叔及蔡叔的事情的发生,暂时地满足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欲望及要求,缓和了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
4、瓦解(1)原因:
①受封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 ②生产力发展,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
③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分封制下的封国是世袭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之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就使得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地干涉和控制。的确,在周初,这些同姓诸侯王也起到了屏藩宗周的作用。但几代、十几代之后,等到血亲关系疏远之后,或者周王室力量衰落、诸侯国实力增强之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天下其主”的地位,不仅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反而在政治上、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于强大的诸侯。春秋
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争霸中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2)表现:
①楚王问鼎:前606年,楚庄王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王孙满说:“统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鼎。”楚庄王傲然地对王孙满说:“你不要阻止铸鼎之事,我们楚国只要把折断的钩(一种铜兵器)尖收集起来,就足够铸造九鼎了。”楚庄王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
②春秋战国诸侯争战,天子管不了;
过渡:一夫多妻制之下,诸子如何继承爵位和财产呢?最年长的?最受宠的?最聪明的?
三、宗法制
1、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3、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4、核心内容(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其他妻室所生为庶子。
原则:立子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释义:有嫡立嫡,立嫡立长。若正妻无子,则依据庶子母亲身份的尊卑来确定继承人,而不是依据年纪大小。提问:如果一母生三子,两个哥哥出生时母亲还是妾,老三出生时母亲为妻,那么谁有继承的资格?有妻的儿子在,妾的儿子就不能继承,即使母亲是同一人。
周天子把王位传给了嫡长子,那么其他诸子怎么办?其他嫡子和庶子分封地方为诸侯。诸侯的爵位谁来继承?诸侯的嫡长子,那么诸侯其余诸子呢?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死后权力和财产谁来继承?嫡长子。其余诸子呢?被分封为士。
大小宗关系:嫡长子、嫡长孙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但是周人施行同姓不婚,姬姓的贵族只能取异姓的老婆,异姓贵族也多娶姬姓贵族的女子,这样就用婚姻关系把异姓贵族团结了起来,整个国家如同庞大的家族,政权和族权紧密结合)
大宗小宗是绝对的嘛?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士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卿大夫是大宗,士是小宗。
(2)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分封制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宗法制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团结海外侨胞,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传宗接代,重男轻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等。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第二篇: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一、教学课题: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古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三、教学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四、预备知识和工具:先把教辅资料书前面的自主预习完成,把不明白的地方用红笔圈出来;历史笔记本、历史错题本
五、近年高考相关知识点及试题
1、(2013广东广州高三调研,12,4)《孟子》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这反映了()C A.分封制的瓦解
B.礼乐制度崩溃
C.宗法制的影响
D.人本思想盛行
六、教学内容取舍(教材处理)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2)内容:
①实施:西周建立后开始分封;周公辅成王时,大规模分封 ②分封内容:授“土”授“民”,建立诸侯国 ③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④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⑤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
(3)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诸侯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4)瓦解:受封的诸侯权力较大,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不断壮大,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局面,表明分封制走向崩溃。
(5)影响:分封制、郡县制此后相互影响,并影响到政局的稳定。
2、西周的宗法制
(1)渊源: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2)目的:
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3)内容:
①同宗族内部的最高权力、地位的传承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 ②确立大、小宗的名分;
③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4)特点:
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②大、小宗具有相对性; ③是“家”和“国”的统一。(5)维护工具:礼乐制度。
(6)作用和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中学 梁庆华 定和团结。
七、要注意的问题:
搞清楚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内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2、分封制和宗法制关系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是分封制推行的依据,也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二者都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互为表里,共同维护 的地位与周王朝的统治。
3、特点: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体现了族权与政权的结合,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的有机统一,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3)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八、配套例题和练习
1、(2013广东六校教研协作体高三联考,1,1.5分)“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C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利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广东省肇庆市广宁中学 梁庆华
第三篇: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一历史LS-13-01-01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
编写人:朱小敏审核人: 高一历史组时间:2013-8-25
班级: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夏商周时期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及各自作用、影响。
2.能理解王位世袭等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及其实质、作用。
3.会运用历史方法客观和公正评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1.西周的政治制度。
2.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法指导】
通过阅读课本和相关历史材料,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情境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链接】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始创“家天下”即王位世袭等制度。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选举实行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部实行民主选举,“选贤与能”。到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也越来越大。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自己也成了夏朝国王。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王位世袭制的方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读图《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理解其神秘性。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
3.阅读第5页学思之窗回答思考题:从这段记载,你能可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知识点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西周分封制中,诸侯享有什么权利与义务?分封制有什么特点?
2.看教材第5页两幅图,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什么特点?分封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什么影响?
知识点三血缘关系维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宗法制的目的、核心内容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2.宗法制与分封制存在什么关系?
3.大思想家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礼”即为周礼。礼乐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
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 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 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 也。„„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请回答:
(1)两段材料描述了何种社会现象?
(2)从何朝起出现了材料的不同情况?材料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一定的专制。那么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 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 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于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札记·王制篇》
材料二王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盂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材料四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有纳入宗法体系。„„“亲亲”、“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有是周礼的根本原则。
请思考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
2.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起源于()
A.宗法制度B.古代地名C.西周分封D.汉初封国
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浓重的()
A.宗教色彩B.宗族色彩C.神权色彩D.皇权色彩
4.《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
5.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这是因为他违反了()
A.内外服制度B.分封制度C.宗法制度D.礼制
6.以周封伯禽于鲁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两者并无关系
7.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学习反思】
1、基础知识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方法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情感认识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
1.方式: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特点:神化王权。
2.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的形态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3.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废立商王。
知识点二1.A 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现代贵族。
B 诸侯应尽的义务:政治:听命,朝觐述职;经济:纳贡;军事:守土,随征。
C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特点: ①周天子是国家的最高元首; ②分封对象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③“土地和人民”“义务”是联系周天子和诸侯的纽带; ④分级立宗,层层分封。
2.特点: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有异姓诸国;古代帝王的后代也是分封的对象。
目的:巩固奴隶制统治——(1)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2)稳定东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影响:(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2)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3)使周朝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知识点三
1.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度。(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
2.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层层的分封。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
3.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防止有僭越的现象。探究一(1)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材料二“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2)夏朝建立前后。实质:世袭制确立,奴隶制形成。
(3)观点: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探究二(1)分封制。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
(2)臣属关系。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3)周天子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由于一些诸侯国实力的强大,使得王室衰微。探究三(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⑵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⑶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当堂检测
1.A解析:从材料中的“天下为家”来看,社会已发展到“家天下”的奴隶制;再结合“大道既隐”判断,“大道”是指已逝去的原始社会的制度。
2.C解析:“齐鲁之邦”来源于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因为齐国和鲁国是这一时期山东地区主要的封国,因此后人把山东地区统称为“齐鲁之邦”。
3.B解析:材料说明,同姓宗族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这一时期著名的姬姓封国有晋、卫、鲁等,也说明西周时期分封制带有鲜明的宗族色彩。
4.B解析:读材料:秦统一全国后,鉴于周实行分封制的教训,不再分封,而是实行郡县制,以求长治久安。所以“周制”指的是分封制。
5.C解析:从材料可知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内容。
6.C解析:宗法制下的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
7.D解析:材料反映的信息是由天命来决定自己的身份,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内容。故选D。
第四篇: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我将从说教材和教学立意、说教学过程及其方法和策略两部分展开。
一、说教材和教学立意
本课所对应的课标要求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即是要求学生知道以下内容:
1、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分封制是将除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夏商西周时期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特点。
人教版教材以时间为序,分版块介绍了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重点介绍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周武王以分封制管理天下,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了东周时期。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以分封制为重点,兼及宗法制与王位世袭制的内容。对分封制的学习,从西周的建立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瓦解两个方面展开。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其进行完整的认识。根据初中课标,初中学生对分封制已经有所了解,但对宗法制并不了解。因此,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对宗法制有所侧重。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知道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
2、运用图表理清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关系,理解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在分析夏商周国情的基础上,体悟中国早期国家管理制度是符合国情的必然选择。教学重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及运行机制
教学难点: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说教学过程及其方法和策略
本部分分为导入新课、展开新课和结束新课三个部分。
(一)导入新课
本环节我将用禹建立夏朝和启破坏禅让制夺帝位的史实导入新课。通过对夏商时期政治制度的简介,帮助学生在回顾夏商建立起的王位世袭制的基础上了解西周政治制度建立的背景,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展开新课
第一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分封制的内容。
首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西周分封示意图,同时指出京畿所在地:镐。接着请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来分析分封示意图。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将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被分封者的身份、封地与京畿的关系等内容。这个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能力,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应该能叫好的回答问题,希望通过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接着,出示关于分封制具体内容的史料,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帮助学生从中了解到诸侯的责任与义务。最后要求学生根据以上所学内容画出分封制下的贵族等级示意图,让学生知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以图表的格式加深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
最后,展示周平王东迁洛邑的史料,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意识到分封制受到了破坏,周王室的统治摇摇欲坠。以此建立起关于分封制的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了解分封制。
第二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宗法制的内容。
首先,向学生展示介绍宗法制内容的史料,请学习能力较优的学生分析史料并介绍宗法制的内容。分析文言史料对学生要求较高,因此请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次,出示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介绍“嫡长子继承制”。借助示意图向学 1
生解释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关系。
接着,请学生解释一下自己对“大宗”、“小宗”理解。以此来检验学生对宗法制的理解程度,并给学生提出思考题:一个封国的诸侯有三个儿子,其中二儿子为嫡妻所生。大儿子与嫡妻育有两子。请说出该诸侯的三个儿子和两个孙子接受分封后各自的爵位分别是什么。通过这一思考题的回答再次帮助学生加深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的运行机制的理解。
最后,出示战国诸侯争霸的相关资料,指出东周时期诸侯之间的嫡长子继承制已经濒临瓦解,宗法制与分封制一样受到破坏。
第三环节: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体悟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当时的必然选择。
为学生提供以下材料:
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2、周公旦辅佐周平王;
3、西周的疆域图和周王所拥有的可控制的财富与兵力。帮助学生体悟到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当时管理国家的必然选择。
(三)结束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王位继承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来结束新课。在本环节中,我将请学生回顾本课所学,以此来总结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
第五篇: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第1课
课题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西周强盛和衰落的影响。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中国社会深远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提供相关材料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在感知历史史实的基础
上,学习运用史实说明相关历史问题的方法。设置相关历史情境、创设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学习历史知识和解决相关疑难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我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深对国情的认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早期政治制度对后世与当今社会的影响。
【体系构建】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中央
夏商的政治制度相、卿士
地方——封侯和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特点分封制
西周的政治制度关系
宗法制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图片:大禹治水画像与戴冠冕的夏禹画像。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两幅画像,“是同一个人物吗?这两幅画像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引入课堂。
课前准备
教师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了解夏商周朝代更替的有关史实及搜集资料;了解有关家谱和宗祠的资料。
教学方法:①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②由于夏商西周时期年代较为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也显得深奥困难些。要充分利用资料如小字注释、人物图像、实物图像、示意图等,使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③适当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学法指导: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清早期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并结合图表加以掌握。②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③让学生讨论有关百家姓系列丛书、家谱、各地宗祠、家庙,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结合“宗法制”试写一篇小论文。
1.夏商的政治制度
①创设情境:通过大禹治水的传说,启发学生:通过治水过程中对人民的统一指挥和组织管理,国家行政管理制度逐步成长并开始具备雏形。
②结合“戴冠冕的夏禹”图片,说明我国第一个王朝的建立,通过禹传位给儿子启,启发学生得出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过渡。
最后教师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其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结合图片和补充材料,进行探究式学习来掌握分封制。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封制的概念。归纳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教师可引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来形象地说明这种关系。
3.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学生通过自学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示意图》,理解宗法制的目的、特点和作用。
①展示《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使学生通过观察,简要描述周天子、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宗法制的特点。②创设新情境,指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其对后世影响
教师总结:通过和分封制相辅相成,宗法等级制度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工具。
4.小结:回顾从世袭制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演变,制度的进化是适应统治的需要而进行的。它们前后相继,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巩固拓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的。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三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三、教学反思
知识梳理的参考:
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
1.夏
2.①王位世袭、相、卿士;②候、伯;向商王纳工,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2.①土地和人民;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国;
②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
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①周天子,边远地区,统治区域,众星捧月;
②诸侯国,王权;
(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分封制,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
2.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政治等级,国家统治,分封制;
3.嫡长子继承;
4.嫡长子继承制;
5.各级贵族、垄断和特权地位,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的特点
1.世袭制
2.分封制
3.宗法制
4.以宗法制为核心,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