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母亲一起奔跑的人生
和母亲一起奔跑的人生 月,美国波士顿,中国留学生丁丁刚从哈佛大学法学院LLM(相当于国内法学硕士——记者注)毕业,转身又将投入美国司法考试的准备中。年前,因宫内缺氧而面临窒息,丁丁一出生就被诊断为重度脑瘫。在5 份病危通知书以及“将来非瘫即傻”的预言面前,妈妈邹翃燕选择将他留下。
2007 年,丁丁以660 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 年考入哈佛。丁丁说,能做妈妈的儿子很幸运。
邹翃燕是一名单亲妈妈,对她来说,这29 年,是一场与儿子一起奔跑的人生马拉松。1988 年7 月18日的凌晨,发令枪响了。
孩子生下来的揪心一幕,刻在邹翃燕的记忆中:全身发紫,不哭也不闹,双眼紧闭。转院抢救,孩子小小的鼻孔一个插着输氧管,一个插着鼻饲管。护士来打针,扎不进,汗珠一滴滴落在孩子皱巴巴的脸上,孩子还是没丝毫反应,眉头都不皱一下。“重度脑瘫,没抢救价值了,救下来也非瘫即傻。”医生隔会儿就来说一遍,“为了孩子和你自己的未来,仔细想想,下决心吧。”
那晚,邹翃燕把儿子搂在怀里,一夜无眠。江汉平原夏夜的燥热,似乎与她无关。她全部的注意力,覆盖在儿子耷拉的眼皮上,“我是妈妈,你看看我呀”“这世界挺美的,你好不容易要走一遭,睁开眼看看”……
凌晨5 点,孩子终于有了反应——哼唧了一声,像小猫一样。随后终于哭了。医生说,能哭出来,命保住了,但今后的路必将“痛苦艰辛又漫长”。
她给孩子起名丁丁(第二个字念“zhēng” —— 记者注)。这是因为她想起《诗经》里“伐木丁丁,鸟鸣嘤嘤”的诗句,砍伐大树都有响动,她希望他至少能在这世界留一点声响。
让丁丁活下来,是第一个层次。怎样让他活得好一点?这个“ 好”,照邹翃燕的理解:肢体各项功能最好逐渐接近正常人,要有一技之长,要有阳光的心态,能在有所作为中体味活着的趣味与价值。
丁丁1 岁前接受检测,智力没问题,但轻度偏瘫,左脚活动不灵活,有运动障碍。他总是流口水,双手没力气,握不住东西,两岁半才勉强学走路。
邹翃燕带着丁丁四处求医。湖北中医学院疑难杂症科的医生告诉她,脑瘫按摩治疗,3~6 岁是黄金时期,但需持之以恒地科学训练。
每周按摩3 次。邹翃燕下了班,骑自行车带丁丁去。路并不好走。一次下大雪,自行车倒在水坑里,他滚到了地上。妈妈把他扶起来,车倒了;把车扶起来,他又倒了……他哭了,妈妈也哭了。
娘儿俩泥猴儿似的到了医院。医生感叹:“看这天气,以为你俩不会来了。”“就是下刀子,也要来。”妈妈斩钉截铁地说。
每次按摩一个小时,背部的皮被捏起来,一点点捻过。3 岁的丁丁疼得咬牙切齿,哇哇直哭,他求妈妈不要去了。
邹翃燕很清楚,有了一次,就有第二次,“如果有很多理由,我就会不断原谅自己”,那就没法坚持了。她必须保持理性——尽最大努力,为丁丁的命运多争取一点逆转的机会。
走过一路艰辛,希望就像和母亲一起奔跑的人生清晨的阳光挣脱云翳,最初是一丝一丝,后来是一缕一缕。岁多,丁丁终于可以双脚同时离地跳一下了。那天,丁丁在院子里逮着人就大喊:“你看我会跳、我会跳!我跳给你看!”那天,丁丁兴奋的样子,似乎仍在邹翃燕眼前。
丁丁小时候,学握笔、用筷子都是艰巨任务。光这两样,就学了一年。长大后,他感谢有这样明智的妈妈——一桌人吃饭,如果他不用筷子,别人会好奇,还得跟人解释自己患有脑瘫,麻烦又伤自尊。
丁丁行动不便,但也造就了做事专注的性格特点。上小学三年级前,因为手指不够灵活,丁丁写字慢。邹翃燕为丁丁申请考试延时。一开始20分钟,逐渐缩短到5 分钟,四年级后,丁丁写字的速度赶了上来,延时停止。
“ 妈妈从不辅导我写作业。”丁丁说,小学开学,妈妈送给他一本《新华字典》。有不认识的字,妈妈就一句话——“自己查字典去。”无形中,独立学习的能力得以锻炼。
读三年级时,老师要求,家长出试卷给孩子做,做完还要检查、打分。邹翃燕从来不出,都是鼓励丁丁自己出、自己做。邹翃燕统统不检查就打100 分。
一次,丁丁回来闷闷不乐地说:“妈妈,你今天被我们老师批评了,我做的题明明有两道错的,你还打100 分。老师说你不负责。”
“我以后还会天天给你打100 分。”邹翃燕很淡定,“卷子既然自己出、自己做,还好意思做不对?我们行动比同学慢一点,那更要保证正确率呀。”
从此,丁丁养成了做一道题,就尽量做仔细、做对的习惯,正确率越来越高。邹翃燕后来总结,丁丁能考取北大、哈佛,与小时候养成的学习习惯不无关系。
“学霸”丁丁也有迷茫的时候。
初中,丁丁被保送进了一所省重点中学。但开学才几天,正在出差的邹翃燕接到丁丁的电话,“哭着说不想上学了,要我回去办退学手续。”
原来,军训时练习高抬腿,丁丁站不稳,有同学也做不好,教官只批评别人。同学质疑,年轻的教官脱口而出“他是脑瘫”。有的孩子便编顺口溜骂丁丁“苕(武汉羞辱人的方言——记者注)”,还将他的文具盒传来传去,嘲笑他,捉弄他。
邹翃燕连夜坐了30 多个小时火车赶回武汉。课间,邹翃燕走上讲台。她说:“同学们,你们都很幸运、很健康,丁丁身体不好。你们长大后,可以当运动员、当兵、当飞行员……去做任何喜欢的事,丁丁不行,他只有读书一条路。现在,他不想上学了,那他以后该怎么办呢?还会开心吗?大家是不是应该理解他、包容他、帮助他呀?”台下寂静无声。
那学期期末考试,丁丁考了全年级第一,从此再没受过欺负。长大后的丁丁这样形容这段往事:“虽然妈妈出马,一个顶俩,但一辈子要妈妈这样操心也不行。”
在丁丁心目中,妈妈对自己总是循循善诱,“教育小孩用的是智慧”。高二时,他一度成绩十分不理想,很失落,反问妈妈为什么一定要考名校。妈妈带他去东湖边的房子。在一楼,妈妈问:“能看到东湖吗?” “不能。”
上六楼,“能看到吗?” “能。”
“看得清楚吗? 形容一下。”
“不是很清楚,就像一方小手绢。” 到了20 层,东湖水面开阔,尽收眼底。
“这才是东湖真正的样子呀。”妈妈告诉他,东湖的样子是客观存在的,人在不同的平台,视野不同,看到的景象才有所不同,站得高了,才有可能看到你想要看到的。
很快,丁丁找回状态。2007 年,他以660 分考入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经过多年康复训练,丁丁的身体也越来越接近正常人,总体不影响生活,只是诸如穿针引线、科学实验的精细动作无法完成。2011 年,他放弃喜欢的环境科学专业,改修国际法,并顺利被保送至北大国际法学院读研。硕士毕业后,丁丁在国内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做法务。工作了一年,感觉还想继续深造。对于哈佛,他原本“不敢想”。
邹翃燕最了解丁丁的情况:曾两次获国家奖学金,被评为北大三好学生、北大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读研期间也成绩优异。她特意咨询了丁丁的导师,鼓励丁丁去试一试。
原本,哈佛给丁丁发了拒绝信。在看了导师推荐信后,又给他发了录取通知书,而且免托福成绩。
把脑瘫孩子送进了哈佛,邹翃燕不觉得自己伟大。她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为了孩子而不断成长进步的妈妈”。自己绝不只是这场马拉松的陪跑者,她也是运动员,伴随医生当年断言的“痛苦艰
辛又漫长”,她也收获了力量与快乐。多年前,一家3 代四口人挤在20平方米的平房里,雨天,床头床尾摆满接漏雨的盆桶,窗台上经常长蘑菇。那时,丁丁按摩一次5元,一周3 次,邹翃燕一个月工资100 多元。在中国人还不怎么接受保险的年代,邹翃燕给丁丁买了各种保险,希望他将来能有所保障。她连着做了好几份兼职,每天几乎都是一路小跑地忙碌着。
在丁丁10 岁时,因为一些原因,邹翃燕和丈夫离婚了。这对母子约定,不在公开场合评论孩子父亲。
一次,她洗枕套,发现白布里有褐色的斑点。那是做梦无意识哭时留下的泪痕,“有时真的太焦虑了”。
丁丁读高三时,邹翃燕的父亲、妹妹都因重病而住院,邹翃燕再度压力重重。那年,她唯一一次没如约参加同学会。同学打来电话,邹翃燕说,快绷不住了,恨不得找个谁都不知道的地方躲起来。
在另一个房间的丁丁听到了,就对妈妈说:“妈妈,你不能倒下,你就是我们家的大树,姥爷、小姨、我都是树上的枝,你倒了,我们就全完了。你要坚持住哇。等我毕业后工作了,我就可以帮你了。”
夜里,都睡下了,不放心的丁丁又跑到妈妈的房里,对妈妈说:“妈妈,再说一遍,坚持。”
“我不能把自己变成当代祥林嫂。”相比于常人,若要丁丁活在灿烂明朗的阳光下,邹翃燕先要努力修炼成一颗小太阳。
培养儿子的同时,邹翃燕从未放松对事业的追求:她是副教授,是武汉市教坛新秀、武汉市青年女教职工标兵、武汉市首届优秀青年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也是湖北省礼仪学会副会长、高级形象管理师。
在邹翃燕的家中,一幅画挂了30 年:长着翅膀的小天使依偎在妈妈怀里。这幅画是邹翃燕怀孕时买的,后来发现丁丁有缺陷,她也觉得,丁丁跟任何一个孩子一样,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折翼的天使……还是天使呀!”
对于妈妈的勇往直前,丁丁用行动表达敬佩。丁丁小时候,穿别人的旧衣服,从来没意见。为节约路费,除寒暑假外都不回家。读研时,他经常顶烈日从北大走到清华,因为他觉得清华食堂的饭菜更便宜。
邹翃燕认为,母子俩就像一个大写的“人”字,丁丁是一撇,她是一捺,相互支撑,相伴相生。从死神手里抢回一条命,打破“非傻即瘫”的断言,考进北大与哈佛,这些,都只是一路上的点,“人生的马拉松没有终点。”
第二篇:和太阳一起奔跑杂文随笔(推荐)
我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奔跑的人,十几年的光景里,他风雨无阻地在跑道上挥洒汗水。每年工厂组织跑步比赛,他都能拿上名次,这与平时的锻炼是分不开的。
然而生活却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在前年的一次事故中,他被机器切断了四根手指。
那时候,他觉得自己是残缺的,郁郁寡欢,不愿和人交流。后经工厂领导的多次看望和工友们的开导,他才慢慢走出了阴霾。有时要改变的不是环境,而是心境。
如今他又开始跑步,还时常邀我一起。我说年纪大的人不能跑太多,他却把“生命不止,运动不息”挂在嘴边,来说服我。父亲说,即使追赶不上太阳,但是至少可以和它一起奔跑。那个时候,我知道他是真的释怀了。
这让我想起,我们退伍后要去技师学院学习的经历。以前觉得这么做挺浪费时间,自己是一名文科生,却偏要学习机械知识。可是现在想想,公司专门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是多么难得。在抱怨中停滞不前,那才是真正的荒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才能把事情干好。
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人生的路上,我们都是奔跑的人。沿途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我们始终无法预测,那不如平静的接受生命里的馈赠,把心态放好,这样才能够吸取更多养分,早日长成参天大树。
也许,奔跑的过程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速度,不要因为过快而力竭,也别因为散漫而丧失斗志,在自己的轨迹上跑出精彩。领先时,不骄纵,因为每个人都在努力;如果暂时无法超越,那也别停下脚步,至少,你可以和太阳一起奔跑!
第三篇:奔跑人生800字
如果说赛场上的奔跑是一场比赛,那么生命中的奔跑就是一场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征程。每一个人都是这场比赛的运动员,不能退缩,也不能放弃。——题记
因为还有一年就要中考的缘故,我们体育课也开始训练长跑了。毕竟,体育那三十分可不是开玩笑的,差一分就可能和重点高中说拜拜了。于是,这个学期的体育训练变得频繁起来了。
我向来不是一个体育好的人,从小到大体育只能勉强混个及格,运气不好的时候还可能会不及格。一方面是因为我身体素质差,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因为我不爱运动。以前的体育课长跑都是草草地混过去,但现在已经无路可逃了。
每节体育课,除了下雨的情况,都要绕操场跑4圈。这可害苦了我们,有许多同学常常在背后抱怨。但是,这是由不得他们的,要跑的终究要跑。
刚开始的两圈都还算顺利。奔跑时,我能感觉到风从耳边“呼呼”地吹过,生冷地打在脸上,冻僵了鼻子。刚看见呼出的白气,立即就被甩在身后。但到了最后一圈的时候,我就感到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整个人就像一个没有了电的机器人,四肢开始麻木僵硬,迈步时似乎还“嘎嘎”作响。胸腔就像濒临死亡的鱼一样起伏地厉害,仿佛有一块滚烫的铁被硬生生地塞了进去。双脚还在没有知觉地向前迈,身体像断了线的木偶一样跌跌撞撞地向前,世界在晃动地厉害的视野里变得模糊起来、一抬头,忽然有一股强烈的光线直射我的眼睛,使我的瞳孔急剧地收缩了。阳光洒在了我的身上。原来,它一直都在我身边,只是我没有察觉。它时刻陪伴着我,又仿佛一直在我眼前,鼓励我继续前行,为我照亮远方的道路。我于是浑身都又充满了力量,然后一口气坚持到了终点。
后来,有同学问我,为什么我那一次能够那么早到大,我脱口而出:“我只是一直在奔跑。”我自己都被自己的话震惊了。不过不是因为表面的意思,而是突然领会到了更深层的含义。
其实,生命就是这样的一场征程,我们在生命的路上奔跑。有的人固然具有优越的天赋,早早地跑在了众人的前列,但他却没有持久的毅力,在中途停歇;而有的人起初并不是跑在最前列的,但他们一刻也未曾停止过前进的步伐,于是,逐渐超过众人,处于领先地位。
每个人生来都不是完美的,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足,但有的人却用勤奋这块布料填补了这些不足,最终织成了美丽的衣服。回顾历史上成功的伟人们,他们有些或许并没有过人的天赋,甚至有的还不如同龄的人,但他们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有所成就。
正如冰心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让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奔跑人生吧,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第四篇:奔跑人生(散文)
奔跑人生
人生是一场漫漫旅途。
有时我们只是静静地坐着,看乡间夕阳,有时我们慢慢地走着,享自在风光。而当远处的地平线——那心中永恒的渴望在召呼我们时,那便是我们奔跑的时候了。奔跑人生,共同体验人生百味。
奔跑人生,我们体验一种艰辛。真实的长跑需要身体的良好状态,而人生的长跑则需要心灵的坚韧不屈。毕竟,人生的跑道不会是铺满玫瑰的花径,而是充满艰(难险)阻的沙土之道。我们要忍受脚板的疼痛,呼吸的困难,外界的纷扰,还有心灵里,那隐隐约约的放弃之念。太多的艰辛,让无数人失去了心中的渴望和方向,人生变成了安适的散步。而那些坚韧不屈的灵魂,则继续在生命旅途奔跑着。
奔跑人生,我们体验一种畅快。
当远处的地平线最终屈服于你我不懈的步伐时,当遥远的彼岸最终踩在你我的脚下时,我们体验到的,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最透彻的满足。不要太多的言语,不要在意彼岸的伟大抑或平凡,只要静静去享受,这惟一属于自己的奔跑人生。而即使我们最终到不了自己的理想之境,别着急,终究会有一个人,顺着走过的路,奔向远方。
当我们经历了这漫长的奔跑人生,无论艰辛、畅快、满足,都已幻化成心中最美好的记忆。而奔跑,便是人生最美丽的主题。
系紧你的鞋带,不要犹豫,让我们一起奔跑,去体验这多彩的人生!
经历过最初似乎无止境的艰辛,我们挺了过来,身体已经适应了奔跑的感受,心灵不再有激烈的困惑——远方的目的地一点点在接近,而人也有了一种属于奔跑的快感,这是体验人生点滴过程的快感。不再理会外界的纷扰,我们只专注于自己的每一点进步,每一刻成长,轻盈的风成了我们最好的伴侣。想想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奔跑者吧:司马迁、李白、凡高、尼来、格瓦拉……外界的一切早已不能羁绊他们的脚步,他们沉浸在内心的美妙体验,在人生旅途中划出了一条美丽的轨迹。
奔跑人生,我们体验一种满足。
第五篇:奔跑于人生
奔跑于人生
人生,就是一场赛跑。从我“哇”地一声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我便落在了这场赛跑的起点。于是,我的长跑从此就拉开了序幕。
1岁到3岁,我奔跑在接受这个世界之中。每天都很开心。这也许是我这段长跑中最轻松的一段赛道了。这时的我——天真无邪。
3岁半到8岁,我奔跑在幼儿园与家之间。每天穿梭于李白、杜甫和阿拉伯字母中。每天都很充实。只有那时,我的记忆力是最好的吧。可以把那堆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打包装进脑袋里。这时的我——无忧无虑。
9岁到11岁,那时的我奔跑在好奇之中。对于每个人都很热情,对于学习很用功。虽然学习不是最好的,但考试总是幸运中奖。认为自己每天都很幸福。这时的我——积极乐观。
12岁到13岁,刚刚转学来这里的我奔跑在适应环境和努力学习中。那时的我,真的好不快乐。但已懂时间不等人,于是便尽力去适应,尽力去做好这一切。虽然很尽力,但却总是事与愿违。这时的我——只想让别人在乎我。
14岁到16岁,时间将我打磨成了一只刺猬。而且是只怪刺猬。我奔跑于爸妈的希望和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中,每天脾气古怪,不愿参加勾心斗角,也不愿旁观。只把自己圈在一个小角落。可偏偏又不甘于被遗忘,所以只能想办法证明“我在这”。可上天却总是不眷顾我,在我努力向上时,狠狠的踢了我一脚;待我习惯这一切,意志消沉时,却又给我一根绳子,让我向上爬。“这难道是考验吗?”我忍不住安慰自己,却发现原本只是巧合罢了。我怎么可能在追得上他们,我们已经差得太远太远„这时的我——累了,想歇了。但偶尔还是会乐观的,却乐观的连自己都不能信服。
在这场赛跑中,也许我只是跑了一小段路。15年来,我奔跑在各种世事之中;15年来,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更经历了数不胜数的大事小情。到现在,我已不再是那天真无邪的孩童。未来的路也许还很远,不管以后怎样,让我尽情的奔跑于人生吧!
初三:媛y灵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