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十一学校教育生态
北京十一学校:全方位改变整个学校的教育生态
www.xiexiebang.com 2014年04月03日 作者:李曜明高靓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教改先锋重大典型报道
在变革中突围
——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改革纪实(下篇)
学校举办夏季社团巡礼。图为天文社学生在参加活动展示。资料图片
所有教师都是学生生涯规划、心理疏导和学业指导的导师。图为高一学生和导师在一起沟通交流。资料图片
学校充分考虑学生兴趣,教室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图为学生在声乐教室练习读谱发音。本报记者樊世刚摄
十一学校实行的是一种扁平化组织架构,在这种架构中,校长的权力明显受到了限制。比如,教职工的聘任,由各年级、各部门双向选择。财务方面,校长只有批准年度预算和监督预算执行的权力。教育教学方面,校长只有规划课程的权力。
北京十一学校的育人模式改革,是一场涉及课程形态、班级组织形式、学生管理方式、学校组织结构,最终改变整个学校生态的全方位变革。其中的每一项改革举措,都“伤筋动骨”。
为什么这样一场改革能够在十一学校顺利进行?为什么许多学校觉得不敢改、不想改、不能改的地方,在十一学校都能被彻底颠覆?
深刻的变革往往带给人挣扎。过去的辉煌、经验、习惯,未来的变化、未知和渺茫,就像一道道围墙挡住去路,让教师们纠结、失落、痛苦。改革要想成功,必须突出重围。突围,既需要先破后立的勇气,也需要先立后破的智慧,更需要等待的耐心与包容。
个人理想与学校愿景的握手
李希贵在业内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人,其过往的多次改革探索,在基础教育界很有些名气。2007年,他从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的官位上请辞,主动要求掌管十一学校,教师们怀着复杂的心情等待着这位“能人”的三把火。
谁知,开学一个多月,既没等来全校动员大会,也没有等来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教师们只看见校长经常在校园里遛弯儿,走进办公室找教师聊天,走进教室和学生说会儿话。
渐渐地,平静的校园里,循规蹈矩的教师们显现出另外一面:
教生物的王爱丽是个博士,但怎么也学不会像其他老师那样一字一句地讲解知识,还得让学生爱听。
英语老师侯敏华害怕开学,不是因为教得不好,而是因为害怕在一年比一年高的高考分数里迷失了方向。
物理老师秦建云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课下却和绝大多数教师不说话,还扬言“你要是相信了领导,实际上就背叛了自己”。
……
“干了一辈子教育,谁都希望找到一条对的路。”李希贵在自己的随笔中写下了美国教育学者的一句话,“但是,大多数老师都曾经历过一两次对过去学校改革的失望,因此,迅速拥护一种新的改革,这个想法在一些人看起来很傻。要在这样一些经历过变革坎坷和挫败的老师中启动变革,必须细心培育变革的种子。”
与教师们共同勾勒未来的愿景,是诱发变革的第一步。2007年暑假,十一学校启动《十一学校行动纲要》的制定。
会上,不知是谁抛出了一个既理想又现实的问题:“在升官发财的同学、朋友面前,老师们拥有哪些值得骄傲的资本?”
几番争论后,答案浮出水面,“从学生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求自己的价值”。大家一致同意教师的职业定位应该是“在学生今日之爱戴与未来的追忆中,寻找富有乐趣的教育人生”。
记者在研读中发现,这份总计100条的学校纲要,没有一句空话、套话。今天教改的一切举措,几乎都可以在这份纲要里找到依据。
比如,课程怎么改?纲要上写着“课程建设应与学校培养目标相一致;课程建设应立足学生成长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尤其要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需要”。怎么管理学生?纲要会告诉你“坚持主体教育,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要包办”。
纲要还提出要把学校“建设成为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学校”。“就这句,开始我特别不理解。”务实的王春易觉得学校把话说得太大,“但是,当我看到要把学生培养成„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言行规范、思想活跃的杰出人才‟这句时,我恍然大悟,身为教育者,我们确实应该让自己站得高一点,从民族和国家需要的角度去考虑培养人才。我们的改革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勇于担当、富于创新的国家栋梁和民族脊梁。”
这份纲要的制定历时长达两年,经过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三轮讨论,最终以97.4%的赞成率获得通过。在构思、表述、争论、修改的过程中,教师们心中的教育理想和激情不知不觉被点燃了。
当教师个人的教育理想与学校的改革愿景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突出重围的愿望,而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让这场突围有了明确的方向。
一大批老师有了教育家的心态
改革让某些教师感到绝处逢生,而另一些教师却痛不欲生。
经验告诉改革者,这个时候如果用行政命令硬推,只会加深教师们对改革的焦虑和抵触,为学校的未来埋下隐患。所以,改革最好在没有行政要求的状态下发生。
学校决定请秦建云出任课程研究院院长。这个机构没有行政级别,没有专职人员,却是十一学校改革构思中的技术研发部门、学校的“大脑”。
“改革开始的第一个学期,没干别的,就是找人聊天。”秦建云回忆说,“有的老师要沟通七八次,才略动一动。”他笑称:“这一个学期说的话比过去10年都多,成果是40%左右的老师认可了调整课程的思路,60%的老师表示怀疑、观望或不赞同。”
对这样的结果,十一学校的改革者们心中早有对策,那就是“鼓励先进,允许落后”。
在设计分层、分类、综合课程时,语文和英语没有参与,因为教师们觉得这两个学科不适合分层,但应怎么改还没想清楚。
拆掉教室里的讲台也没有一步到位,而是时机成熟一个拆一个,前前后后花了两年多。
王春易在对课堂变革感到迷茫的一年中,校领导从来没有向她提过要求。“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耐心,去等待老师的觉醒呢?”
秦建云说,自己看到过太多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改革,因为得不到教师真心接纳,最终都走不下去。所以,十一学校给教师空间,给教师选择,让每一个教师朝着自己的梦想,凭智慧走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上。
十一学校的改革没有从一开始就全面铺开,而是根据各年级的实际情况逐步实行。刚刚开始改革一个多学期的高一学部主任田俊告诉记者:“这个地方的改革没有„一刀切‟,也没有共同的模式,它是一个百花园。渐渐地,一大批优秀老师成长起来,开始以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境界、教育家的心态、教育家的智慧,来影响学生成长,推动学校发展。”
不走寻常路,不按年级进度备课上课的数学老师潘国双被吸收进课程研究院。被学生评价“有想法”的历史老师贺千红成立了“贺千红过程评价工作坊”,总揽全校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开发。曾经发愁讲课的生物老师王爱丽,被推荐到全校老师面前,分享自己的自主学习教学法。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老师们都可以自主成立课题组进行实验。
“那段时间,每天可高兴了,心里就想着改革,走在路上也想,躺在床上也想,恨不得第二天赶紧到学校看看有没有效果,还有哪儿需要改进。”在这样的环境下,王爱丽第一次唤起了对教师职业的热情。
教师们还发现,“学校的会少了,不检查考勤、备课情况了,就连分数这样的评价指标也不出来兴风作浪了。看来真要让我们自由成长”。
学校通过这些举措,帮教师分担改革的风险,特别是教师们顾虑最多的“成绩”。现在,高考成绩不再与教师个人评价挂钩,改为学科团队整体评价。
十一学校的领导者认为:“教师肩负着塑造学生精神生命的神圣职责,从事着世间最复杂的高级劳动,这样的职业怎么可能靠几张试卷去判断优劣呢?”
不过,他们把评价教师的权利交给学生。
每个学期期中,学生都会对教师作出诊断,依据是代表教师职业特点的十大要素,比如“老师能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一视同仁”,“能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分析问题的方法”。
还有一些无形的尺子,选课就是其中之一。艺术教师王晓霞告诉记者:“教师们都会上选课平台看,谁的课先被选满,可有面子了,没人选的教师,不得不想办法改变。”
校长走在改革队伍的中间
十一学校大部分改革都是一线教师策动的,校长只是有时出现在教师们中间,说上一些“不要着急”之类的劝慰之语,或者是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提醒大家不要丢掉雨伞。
李希贵对自己的定位是“首席服务官”,是在教师们冲锋陷阵的时候,为他们递水擦汗、摇旗呐喊的人。因为“真正的领导力恰恰产生于服务,只有因为你的服务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的时候,别人才可能成为你的追随者,这时你才有了领导力,才真正可以被称为领导者。这样的组织,被称之为领导型组织”。
十一学校的改革,最终触及的是学校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转型。李希贵认为,从传统管理学中照搬来的模式,对于学校这种知识型的组织来说已不再适用。构建领导型组织,必然要“激活每一个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通常,学校组织采用金字塔结构,校长处于塔尖,普通教师处于塔底,中间隔着四五个层级。这样的组织结构下,最权威的决策和指令来自塔尖,而最可能孕育明智决策和管理指令的基础却处于塔底,中间曲折迂回,顺畅对接并非易事。
在改革中,十一学校实行的是一种扁平化组织架构。一位教师告诉记者,学校只有校长、级部和教师三个层次。
在这种架构中,校长的权力明显受到了限制。比如教职工的聘任,由各年级、各部门双向选择,从选择过程到聘任结果,校长无权过问。财务方面,校长只有批准年度预算和监督预算执行的权力,而没有批准每一笔财务开支的权力。教育教学方面,校长只有规划课程的权力,不得在具体教学方式上指手画脚,更不得从脑袋里想出一个所谓的教学模式便在课堂上运用。
不仅如此,校长还必须“每年接受教代会的信任投票,达不到规定的信任率,校长必须自动请辞”。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只有收紧了管理者的权力,才能使每个人都成为改革的参与者,成为自己的CEO。
现任高三年级主任的于振丽告诉记者,在改革之初,年级鼓励任课教师参与日常管理事务,由教师以项目组的方式管理早晚自习、诊断与评价、日常行为规范等。在汇报工作时,她习惯性地称之为“分布式管理”,“可每次李校长都会纠正说,是„分布式领导‟”。
“管理是被动的,老师只会对„上级‟负责,领导则是主动的,老师会对自己负责,对他所做的事负责。”于振丽这样理解。
在一些场合,李希贵会讲起哈佛经典案例“谁背上了猴子”。研究者通过对大量公司、学校和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者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发现,当下属遇到困难时,领导们习惯于替下属把担子接过来,就像背上了一只又一只的猴子。但是,在这场尚无先例的改革中,“纵使你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想出一套完美的解决方案”。
从改革的琐事中解放出来的学校领导,可以花更多的时间为教师们寻找资源、创造机会、发现问题、进行引导。
李希贵说,自己最好的位置是走在改革队伍的中间。“如果领导在前面冲锋陷阵,一旦掉进陷阱里,整个队伍就会乱套。只有在中间的位置,才能知道大家行走的快慢,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站在改革队伍中间的校长,更像是一部导航仪,根据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定位,不断调整改革的方向、改革的速度和改革的效率,确保改革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本报记者李曜明高靓)
不同视角看十一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
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北京十一学校全校4000名学生,有4000张课表,学生们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学得刻苦、学得成功。这是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一条正确道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该从课程改革入手,放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使各种人才脱颖而出。北京十一学校的改革值得在有条件的学校推广。
作家郑渊洁:
北京十一学校让我感到震惊,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有幸福的笑容。当我在休息室为学生签名时,校长李希贵等在一旁,我给很多学生签完名后,他才和我交谈。李校长在学生面前如此平等,让我感受到真正的师道尊严。学生们在校长面前没有恐惧,而是像朋友那样。我以为该校的素质教育,足以成为全国学校素质教育的标杆。
学生家长林先生:
孩子刚进入十一学校的时候,有过一段不适应。老师不手把手教了,孩子不知道怎么自学,很苦恼。后来,在导师的关心下,孩子按照学校的过程性管理要求一步步走过来,如今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新的自主学习方式。作为家长,我很感谢十一学校这种把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教育改革。
学生陈天泽:
选课制度给了我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机会,我可以连续两个学期选择影视编导与设计,对拍摄电影有了初步积累。对于必修课程,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课程和老师。更重要的是,选择的自由让我对自己更负责。这就是教育改革的意义,让我们从依赖学校变成自己主导。
《中国教育报》2014年4月3日第1版
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改革追寻教育的本质
校长李希贵说:当我们走过一片森林,只会感叹森林的壮观,却对每棵树的情况语焉不详。就如同我们过去只关注学校办得好,但对每名学生发展得好不好缺乏关注。但是,校园不比森林,我们没有权力通过竞争去实现优胜劣汰,而是要发现每棵树独特的生存需求和生存价值。>>>详细
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寻找变革的力量
十一学校承袭多年的“行规”被逐一打破——教师从“警察”、“看守”、“门岗”的角色中退出来,开始找回教书育人的感觉;开发出各种课程“产品”,把课堂还给学生;改革管理和评价方式,唤醒学生的内动力,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成长负责。>>>详细
第二篇:北京十一学习学习体会
立足实际,创新思路,为学生发展而设计
——北京十一学校“2015年春季教育年会论坛”考察学习体会 2015年2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十一学校春季教育年会论坛,非常感谢市教育局提供的这次考察学习的机会。本次考察学习虽然行程紧张,但感触深,收获大。通过梳理考察过程的一点一滴,加之又通过网络、报刊等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对北京十一学校办学模式、教育理念、发展效益的认识。现将个人的一些体会与想法,向各位领导与专家汇报如下,敬请批评指正。
一.天壤之别——近距接触北京十一学校
短短一天的现场考察学习,通过参加上午的主论坛、下午的分论坛,近距离地领略了北京十一学校师生的风采。上午的主论坛上,7位教师围绕“个别化教学”的核心,分别从任务设计、学习方式、问题解决等角度进行了精彩的发言。下午分论坛,除了4位教师向与会来宾分享各自实施个别化教学经验外,还有1名学生以个人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故事。十一学校师生优良素质的充分展现,个别化的教学模式和个性化的成长方式,既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更让人深感震撼。我们学校与北京十一学校比,存在实实在在的天壤之别。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分析,北京十一学校的特殊背景、特定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十一学校有其特有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硬件设施一流。北京十一学校的网站资料显示:该校科学馆建筑面积9160多平方米,是北京市中学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学 生实验楼。建有一流的天文台,4个特色实验室,3个科技创新工作室,22个物理、化学、生物等常规实验室,2个可以容纳300人的科技教育报告厅。图书馆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200人阅读,109人上网浏览。馆藏纸质图书19万余册,纸本期刊452种,电子图书17000册,电子期刊2000多种。图书分编、流通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系统管理,校园网内的任一台电脑均可实现网上书目查询的功能。可见,十一学校堪称绝对一流的硬件设施,为实施教师的学科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基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
第二,师资力量雄厚。同样,网站资料显示,北京十一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8人,高级教师175人,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耶鲁等名校的中方博士60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04人,拥有来自牛津、剑桥、耶鲁、哥伦比亚等世界名校的69名外籍教师,学校建立了由中科院、北大、清华、北师大等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的教师成长指导团队。同时,北京十一学校还拥有其他学校不可能拥有的优质社会教育资源,比如,自2008年1月学校启动“名家大师进校园活动”以来,已有百余位科技界、文艺界、商界、文化界、政界、军界等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走进了十一学校,实现了与学校师生的面对面交流,其对学校师生的影响尤其对学生人生规划的影响应该是深远的、巨大的。此外,北京十一学校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从全国范围内发现并引进教育改革领军人物,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目前,十一学校所拥有的高端人才数量和质量,所能利用的 多元化的优质社会教育资源,都是我们基层学校不敢想象更难以学习的。
第三,发展理念先进。无论是学校发展模式,还是管理机制创新;无论是个别化学科教学,还是“私人化”教学定制,十一学校处处体现了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其中。究其原因,既有对中国传统的分类施教教育思想的时代化诠释,也有对西方杜威教育思想的借鉴吸收,更有北京十一学校的领导对教育发展的深度透析和对社会人才需求趋势的理性把握,始终贯穿着教育改革的信心和勇气,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个性化的导师辅导等均体现出了浓浓的创新含义。
第四,办学机制灵活。北京十一学校于1992年提出并实行“国有民办”办学体制改革,既能享有“国有”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又能享受“民办”学校的优惠政策。2010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改革实验学校,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这些均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回旋余地,使其灵活的办学机制具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二.由表及里——名校发展实质初步探析 北京十一学校上述特有的发展优势决定了,作为我们基层普通高中学校来讲,对十一学校的考察学习,更应该从普遍和一般意义上对该校的发展予以更多的关注与思考,进而寻找其对我们具有真正启发意义的共性的东西来。我认为,北京十一学校的发展模式及发展效益 所蕴含的普遍性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课程开设真正齐全。北京十一学校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构建了一套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包括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个职业考察课程、272个社团、60个学生管理岗位,使多样化的课程、社团、岗位与每一位学生联系起来,构建起每一位学生自己的学习系统,搭建起每一位学生自我的成长平台。这是学生自由选择、特长展现和个性发展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第二,分类施教落到实处。“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是本次教育年会论坛的主题,该主题是对分类施教、分层教学教育思想的正确诠释和具体实践,与当下的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相吻合,把新课程改革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人。
第三,教师优势得以展现。通过打造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和个性化的学科教室,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选课走班;又赋予了普通教师更多的教育功能,为教师专业优势的充分展现构筑起了应有的平台,让教师的人生价值得以不断的最大化。
第四,学生实现个体发展。十一学校可选择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实现了“术业有专攻”,学科优势得以“纵深”发展。特色性的学生社团,让学生才艺有展示,特长优势得以充分挖掘。多样化的管理岗位,能够让学生体验多重角色,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明显前置。高频度的大师接触,使学生有了发展导师,人生规划得以及时纠偏摆正。总之,十一学校的教育模式使其学生在实现个体发展的基础上走的更高、走的更远。
第五,现代技术运用到位。通过与十一学校的教师交流得知,为准备本次教育年会论坛,学校在确立了年会主题和实施方式并告知全体教师后,老师们整整准备了一个寒假。学校组织老师们在一个被称为“大转盘”的线上空间里进行活动,讨论由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又由老师们自己解决问题,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据统计,参与其中的老师累计在线时间长达10000小时,累计交流文字达70余万字。参与论坛主题发言的10余位教师和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运用相当娴熟。十一学校的宣传视频显示,在学科教室里,师生对笔记本电脑等的使用得心应手,教学与学习效率的提升成为必然。
三.知行合一——自身工作的思考与打算
紧张的考察学习让人对名校产生莫名的仰慕,更令人产生深刻的思索。北京十一学校特有的发展优势我们不可能具备,更多的应该是知行合一、借鉴前行。我们目前或许做不到“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但可以做到“为每一类学生的发展而设计”。在冷静思考后,十一学校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转化的地方,我校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本次考察活动的学习落实。
第一,构建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多方搜集北京十一学校等全国名校的发展资料,全面分析名校在课程开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寻找诸多名校在课程开设工作上的共性特征,进而构建起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体系,重点在校本 课程上下功夫、做文章,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
第二,规范学生社团的组织运行。立足学校实际,对学生社团的开设与运行进行重新定位、深度规范,健全学生社团导师队伍建设,把全员育人导师制和学生社团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并恰当处理好常规教学工作与学生社团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作用,对学科教学的刺激助推作用。
第三,创新教师发展的培养模式。首先,强化教师的学习观念,扎实组织好教师的政策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确保教师能够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引导。其次,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能力,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质量提升的助力功能。再次,优化教师组合,完善评价机制,充分挖掘教师的专业优势,做到人尽其才,努力打造品牌学科、品牌教师。
第四,强化名校名师的沟通联络。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与市内外、省内外名校、名师的沟通联络密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发挥“他山之玉”应有的教育效应。
第五,努力改善学校的发展条件。坚持内部挖潜、外部求援的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尤其是学校的硬件设施要达到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标准要求,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奠定必要基础。
第三篇:北京十一学校学习心得
尊重生命成长
回归教育本真
----北京十一学校参观学习之浅感
本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株洲市教育局组织的“湖南省株洲市应对高考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转型提质专题研修第二期”的培训活动,到北京十一学校进行了实地参观并认真聆听了北十一学校部分领导和老师们所作的精彩报告,所学所看让我真正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可谓思想震动、灵魂震撼。当我们正困惑于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高中学生的厌学情绪、高分低能和绩优质低的输出状况而苦恼无奈、彷徨无助时,北十一学校的育人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展示了一副美丽的教育风景画,给了我们一副美好且令人神往的教育愿景图,也给我们树立了工作的目标、确立了努力的方向。北十一的改革既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改革,也不是单纯的课程改革,而是定位于育人层面的改革,着力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尊重个性发展、尊重生命成长,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追求并回归了教育的本真。
一、定位培育人、造就人的办学目标
目标是一切行为的指南,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在北十一学校行动纲要中明确了北十一学校的育人目标是着力于培养志远意诚、思方行圆,即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言行规范、思想活跃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这是何等的胆略和气魄呀!我想,谁看到都会热血沸腾、激情迸发,必当引发男儿当自强、巾帼须奋进的豪情壮志。学校育人目标的具体内容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职业与人生规划,确立远大目 标,启发学生立志成为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或杰出人才;诚信做人,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值得信任的人;强化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鼓励独立思考,培养有自己想法的学生。从奋斗目标、做人之本和生存之道三个层面概述了学校培育人的方向和宗旨,阐释了教育的真实内涵和真正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对学生未来负责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注重教育本质、本源,彰显了对学生个性、人性和生命的尊重。
二、树立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
李希贵校长提出,北京十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生第一,学校的教育教学始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一切为了人的自由发展、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为己任,最大程度地保留学生的学习个性,针对每名学生的个性需求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潜能,给学生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这是北京十一学校教改的精髓,也是其改革的灵魂所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学生个性化和发现学生的需要作为育人目标,北京十一学校取消行政班、实行走班选课,拆掉讲台、实行导师制,真正实现了教育成为服务的思想转变。具体来说,课程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分类分层开发开设;课堂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室分区、任务分层、课型分设;课外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实践活动和自修活动让学生扬长补短;在硬件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建设了“三室 2 合一”即图书室、实验室、教室融合一体的功能教室,同时普及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移动互联终端设备,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功能,让教室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之一,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三、让自主成为学生成长的内动力
教育的目的不是工业产品的生产也不是统一模型的塑造,而是尊重个性发展,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绽放各自最美的光芒。其关键是给学生以自主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成长、成才。自主的前提是实施师生关系的平等,将教师从“警察”、“看守”、“门岗”的角色中退出来,变管教为疏导、变说教为沟通、变强制为自主。因此,北十一学校采取了打破行政班、取消班主任,改变班级授课制状态、实行走课选班制,充分给学生以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构建真正的师生平等关系,让学生拥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去激发潜能、激扬生命、自主成长。
学生的基础不同、喜爱和兴趣不同、将来的发展规划也不同,一样的课程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发展,因此北十一学校基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对课程进行了系统开发,几年下来共开发了269门学科课程、34门综合课程、70个职业课程和60个管理课程,组建了268个社团,对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课程进行分层开设,对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政治、体育和技术等课程进行分类开设,并且对艺术类学科进行整合开设了综合课程,针对特别学生开设了一对一的特 需课程,利用小学段针对部分学生实际开设了援助课程。丰富的课程就像超市货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和特长进行自主选择、自主规划。在这里,4000多名学生,每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课程表,做值日、社团、游学、职业考察随处都有课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彰显。在这里,课程价值不再是盯分数、做题,而是重在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注重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探索精神、好奇心等的培养,着眼点并不止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是在不断选择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兴趣、才能和需求,将学习与自己的人生方向联系在一起。
学生的自主还体现在课堂学习方式的选择上,课堂学习分为自研、合作以及导学三种主要形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以及爱好进行自主选择。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也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比如期末评语,学生愿意让哪个老师写,就可以选哪个老师;小学段自习,学生可以提前在网上选择自己信任的老师,请他负责指导规划等等。
因为选择所以热爱、因为心动才会行动,自主必然培养起学生自律、自觉的习惯,自主必然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自主能焕发学生的斗志,自主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自主能让学生在青春成长的跑道上越跑越快、越跑越好,自主是学生成长的内动力。
四、让评价引导学生成长
在学生自主成长的过程中,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是必要的保障。尤其是打破行政班级、取消班主任后,开放的、个别化的、多样化的课程开设更需要标准化、专业化的评价。北十一学校变过去单一化的评价为多元评价,变过去终结性为主的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研究制定了评价标准和实施方案,细化了评价项目、突出过程性评价,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评价的过程管理和结果诊断,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引导学生不断进步,为学生自主导航、为学生成长把脉。在北十一学校,学生做什么都会反映在评价上,一堂课的表现如何,教师会在课后进行过程性评价;小学段自习,学校会根据学生自主规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一个学期结束,学生拿到手的不再是几个枯燥的分数,而是一份包含了历次测验分数走势、所处分数段、文字分析、综合实践评价以及下一步改进建议的诊断报告。
同时,利用各种契机、寻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表彰先进,树立校园正气、传播正能量。在校园的廊道、橱窗到处是先进、优秀以及进步学生的表彰图片和事迹介绍,真正做到了让每一扇墙壁说话、让每一副图文育人,为学生的自主成长营造浓郁、积极的氛围。
五、让研究成就教师的专业幸福
只有把教师引向研究的生命状态,教师才会走向真正的专业幸福生活。根据学校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一切工作都服务于学生的需要和成长,由此出发必然带来了许多问题,怎样开发课程?怎样制定课程标准?开发什么样的课程才是学生的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 是学生所喜欢的?打破行政班、取消班主任后怎样管理?怎样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倒逼着教师和管理干部们不断进行思考和研究,这是管理者的智慧,这是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良药、更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为了创设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李希贵校长提出了“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观点,引导老师们个个做研究、人人爱研究,设置了备课组、工作坊、工作室、研究院等许多非行政的研究机构,为教师们构筑丰富的研究和交流平台。通过研究他们解决了改革途中一个一个的难题,通过研究他们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通过研究成功了学生、更成就了老师。这次聆听了多位教师的精彩报告,颇为他们的理论见解折服,他们自信饱满、汩汩而谈,他们都成为了教育行家,也正成长为教育专家。
总之,北十一学校的教育是基于人的兴趣、需要出发,通过唤醒和发现,尊重个性、挖掘潜能,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学生自由发展、健康成长。这里的教育尊重生命成长、回归了教育本真,这里的教育为我们竖起了一面旗帜,值得我们积极借鉴、努力学习。
株洲县第五中学 王忠
2015.5.19
第四篇:向北京十一学校学习
向北京十一学校学习心得体会
昌乐外国语学校
王小健
近来,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向北京十一学校学习》课程,通过学习,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魅力以及时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的教育模式也十分的值得我们去借鉴、吸收、消化、应用。现在,我将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崇高事业,其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的自由发展,关乎学生的命运,关乎民族的未来。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改革,全面诠释了该校创新育人模式的真谛,系统展示了改革给学校带来的冲击变革和活力,读后令人振奋,令人鼓舞,令人深思。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考试分数、学校升学率,衡量教师与学生仅有分数这把标尺,课堂教学只注重教师讲,学生只是被动听,这种填鸭式教育教学方式不仅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特别是在当下社会心态浮躁、过分追逐功利化教育和过分强调分数的环境下,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独树一帜,抓住了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本质,具有独特的样本意义和示范作用,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十一学校提出,新时期学校的使命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将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卓越的品牌,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学校。学校的文化价值观是:改革创新,敢为天下先;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共和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从学校教育的
核心课程改革入手,给学生多样选择,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课程目标是一切为学生成长服务,为每一个学生选择适合生命成长的课程。4000多名学生,每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课程表,做值日、社团、游学、职业考察随处都有课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彰显。课程选择已经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路标。你要知道你现在在哪,要知道到哪里去,然后自己决定路线。这就是十一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路。在这里,课程价值不再是盯分数、做题,而是重在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注重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探索精神、好奇心等的培养。
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第一位。李希贵校长提出,北京十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生第一。以一切为了人的自由发展、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为己任,最大程度地保留学生的学习个性,针对每名学生的个性需求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潜能,给学生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这是北京十一学校教改的精髓,也是其改革的灵魂所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学生个性化,发现学生的需要作为育人目标,北京十一学校取消行政班、实行走班选课,拆掉讲台、实行导师制,真正实现了教育成为服务的思想转变。教育上,坚持教育的主体性,实施不被拒绝的教育,着力于培养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行为规范、思维活跃的民族脊梁和社会栋梁。教学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创造条件努力让教室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之一,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重视教学常规,尊
重教学规律,坚持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实现学生多向成才。把培养人、造就人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重点在于育人,其本源意义应该是激发人的真善美。北京十一学校教改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尊重学生主体、对学生未来负责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注重教育本质、本源,彰显了对学生个性、人性和生命的尊重。这是该校教改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其改革呈显出一派生机的关键。
综上,我认为只要心中时刻装着学生,始终坚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宗旨,不在乎眼前的小得小失,就能创造出适合自己学校的教育发展之路。
第五篇:北京周边游(三天,秋季,十一)
这个十一去那里,才够in够cool。
还计划在这个十一里去趟大连、青岛,或者是平遥、北戴河?你显然out了。这些众人皆知的老牌目的地虽然在十一里一定还会是想当然的人满为患,但是它们毕竟已经太过老套。如今,我们的资深玩家们又已经发现了一些新的旅游目的地,这个十一去那里,才够in够cool。
苇海秋色,令摄影师们疯狂。
文/NEOBIE 供图/贾渤 东方IC
自驾车6个小时,乘动车3个小时就能够抵达“中国最美的湿地”之一,是不是一个大长假“非常完美”的解馋旅行计划呢?心痒痒了吧?那去辽宁盘锦吧,苇海、红海滩、丹顶鹤、黑嘴鸥与辽河交织成壮观的画面,让你领略北方湿地的自然神奇之美。
盘锦既是人们回归大自然的理想之地,也是摄影爱好者的乐土。这个季节到盘锦既有美景可赏,又有美食可尝。因为盘锦久负盛名的河蟹,文蛤肥硕鲜美,不可错过。
双台河口的水鸟
三日盘锦游玩计划
D1.双台河口观鸟
出盘锦市西南行约30公里,就可以抵达辽东湾北端的双台河口。在这里看丹顶鹤、黑嘴鸥等世界濒危水禽。
红海滩奇观
D2.红海滩看“海”
到盘锦一定要去看红海滩,它是由耐盐碱的碱蓬草织就的。一到秋天,碱蓬草就开始慢慢变红,大片红色铺满整个海滩,无比壮观。
D3.苇海听涛
苇海位于盘锦西部,总面积达8万公顷。茫茫苇海,浩无边际,这里是湿地鸟类、鱼类、甲壳类动物的天堂。
锦州拥有中国最美湿地景观
摄友迷醉的天堂
盘锦自然风景颇为不错,而且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黑嘴鸥、丹顶鹤、苇海、红海滩这些实在是令人神往。别怕辛苦,拍鸟需要的长枪短炮,拍苇海、红海滩需要的广角、鱼眼该带的都带着。不过,3月是观鸟的旺季,那时候鸟已经回巢,现在候鸟已经开始准备南迁了,看运气吧,没准还能拍到很壮观的南迁场面。如果没拍到鸟,总有别的做补充。此时的苇海、红海滩都是最好的时候,芦苇秋季开花,看芦苇像潮水一样起伏,您手里的相机是绝对不肯闲下来的。组成红海滩的碱蓬草4月长出地面,初为嫩红,渐次转深,10月由红变紫,这个时候是颜色最为丰富的时候。
老饕尽情餮
到盘锦旅游,喜欢吃的老饕们可开心了。盘锦不光产河蟹,还有河刀鱼、文蛤、大米,河刀鱼又名凤尾鱼,文蛤又叫花蛤,盘锦大米是东北大米的典型代表,这些都是寻常的吃食。如果说特别,就是这方人民对自己特产的了解已经深入骨髓,了解怎么用最合适的方法烹饪出最独特的味道。追求食材的新、奇、特,那是刚入门的老饕,作为资深的老饕,在寻常的河蟹、文蛤、米饭间就能体会那些微的不同,并通过体会这种不同以入“道”——《食神》好像就这么演来着。
自己动手抓河蟹
有说“菊花黄蟹儿肥”的,也有说“高粱红蟹儿肥”的,不管怎么说,秋天一深就正是吃螃蟹的时候了。盘锦的河蟹不同于如雷贯耳的阳澄湖大闸蟹,虽然大号都是中华绒螯蟹,但是个头小得多,味道也不如大闸蟹浓厚,简单地说就是河蟹界的“小清新”。尤其是在盘锦到处都是自由形态的河蟹,而不是那种被五花大绑,全副武装的。
盘锦当地有捕蟹这个旅游项目,徒手捉蟹要领:后侧包抄,抓住脐,螃蟹就奈何不了你了。不光有捕蟹,还有钓蟹,盘锦人早就为特产河蟹开发了专门的钓蟹工具,简单学习一下,就可以轻松上手,还有什么比吃自己亲自捕到的河蟹更美味的呢?
TIPS
十一即时攻略
1.盘锦兴隆台区有著名的“海鲜一条街”,那里的小店好吃难忘的特色菜有:干煎河刀鱼、清蒸河蟹、卤河蟹、螃蟹豆腐、河鱼乱炖、河豚鱼生鱼片、葱烧文蛤、河蟹炖南瓜等。
2.作为纪念品,河蟹不如大米。与大闸蟹相比,盘锦的小河蟹未必能那么受欢迎,至少没有盘锦大米这么人见人爱。
每天2 次的退潮,海上浮现出通往笔架山的神奇小路。
撰文/阎孟杰 供图/贾渤
在《圣经》的《出埃及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个传说:先知摩西在红海中劈开一条路,带领以色列后人逃离了埃及法老的奴役。同样,在海上每天会浮现出一条路,供人们从山这边走到海那边的奇景,却不只是传说。在锦州,这座具有北方风骨的海滨城市,就拥有这独一无二的奇观。
锦州既有东北的粗旷,又有海风的滋润,在这里可以观看海上奇观、走访辽沈战役纪念馆、吃海鲜,再尝尝锦州名扬天下的烧烤,收获不少。
三日锦州游玩计划
D1.笔架山→吃海鲜
笔架山就是海中浮现出小路的奇景地,是锦州的最大旅行亮点,留给这个奇观足够的时间哦,晚上再饱餐一顿海鲜。
D2.辽沈战役纪念馆→辽塔→锦州烧烤
辽代古塔、辽沈战役纪念馆都是锦州非常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应该去转转。晚上尝尝锦州有名的烧烤、沟帮子熏鸡。
D3.北镇闾山/青岩寺、义县奉国寺
闾山风景区内景点众多,既有森林公园,又有北镇庙、北镇古城,特别是秋天风景非常好。如果不想太劳累,北镇市常兴店镇的青岩寺、义县奉国寺可作为备选。
掠过海边的水鸟
海上神奇之路
来到海边,整点海鲜?NONONO,海鲜不是第一位的,要不北京周围的海滨城市那么多,干嘛非得推荐锦州。锦州的旅行重点,非笔架山“天桥”莫属。
去黑油松林,可以欣赏东北大森林的浩瀚。
笔架山是个小岛,每天有两次潮汐,退潮的时候在笔架山与大陆之间大约2公里的海面上,海水会向两边退去,出现一条神奇的小路,连接小岛和大陆。这时候,你就可以挽起裤腿,躲让着小路上的礁石和贝壳,从岸这边走到笔架山上去。人走在湿漉漉刚露出海平面的路上,望着两边碧波浩淼的海面,真够胆颤心惊的,一路可以捡到很多活贝壳。那份惊讶和快乐,无以言说。
另外这仙女指路的海上奇观,全世界只有三处,在中国独此一处。
食指大动品海鲜
到锦州有2个选择,一是直接杀到海边,再就是先去市内。现在正是吃海鲜的时候,可惜海水凉的早,要不下海游游泳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有“鲨鱼皮”,或者带了一套潜水设备,下去走一趟也会收获多多。因为渤海是内海,所以很难见到海水特别清澈的时候,但现在能比夏天清澈,要不古人怎么会把秋水和伊人相比呢。
锦州的海鲜,有螃蟹、皮皮虾(这儿叫虾爬子)、海螺、蚶子、虾,谁说都是并不稀奇的大路货,但大路货的好处就是一般不会吃过敏,而且吃的就是个新鲜。跟岸边的渔夫买了海货,舀点海水直接一煮,与平时的风味绝对不一样。
北镇牌坊
走进市井生活
到了锦州,还有一样特别有意思的体验,那就是吃烧烤。烧烤虽然不是锦州特产,但却在锦州发扬光大,在这个地级市烧烤摊已经替代了酒吧、咖啡厅,成为主要的娱乐地。
你可以去三角地串街、汉口街,夜市也可以作为备选。凡是菜单上有的,眼熟的不熟的,你就点吧,都好吃。
TIPS
十一即时攻略
1.如果是自驾,从东四环走京沈高速,约470公里,5小时左右就可以到锦州;坐动车组的话,从北京到锦州有6趟,用时在3小时左右,早上一趟,下午1点3趟,晚上6点左右2趟。
2.东北人口重,烧烤一定要提醒少放盐。
3.笔架山可以选择快艇上岛,然后等退潮后走回来,一般建议回来时走一半路再坐快艇,这样既玩了又不会太累。每天潮汐时间都不一样,所以到那里一定要向当地船家或渔民打听时间,安排好行程。
每年夏季有大量的麻燕一边鸣叫着一边围绕塔身盘旋,蔚为壮观。
寺内的香炉塔
木塔共9 层,4 层是暗层,所以从外面看来只有5 层高。
撰文、供图/子胥
山西应县,拥有让人着迷的低调人文气质,被称为“天下第一塔”的国内现存最古老木塔正藏身此地。它建于辽代,有流传于晋、冀两省的民谣说:“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府里的大菩萨”,说的都是历史遗存珍品,应州塔即指此塔。
历经近千年岁月风尘,木塔风采依然。它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一座保护完好的全木结构的佛塔。
三日应县游玩计划
D1.北京→大同→云冈石窟等
自驾、火车、大巴都很方便,根据行程,可选择性地游览大同市区及周边的景区,如云岗石窟、雁塔、鼓楼、九龙壁、普化寺、华严寺、文庙等。
D2.悬空寺→木塔
从大同市出发,先游览浑源县的恒山悬空寺,然后再去应县参观木塔。
D3.大同→北京
大同游览,返回北京。
佛宫寺释迦塔
山西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建成至今已近千年,而关于木塔的建造者等诸项事宜,因为未发现文字记载一直未有定论。一代代应县人也就世代相传着许多关于木塔的传说,津津乐道于木塔的各种神奇故事。
应县木塔又名释迦塔,位于大同城西南70公里之应县城佛宫寺内。佛宫寺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木塔、砖建门楼,山门之前东西两侧置有钟、鼓二楼;次有东西配殿,东殿塑有伽蓝护法神,西殿塑有达摩祖师;寺中为木塔,塔后建有砖砌门楼一座,门额之上题有“第一景”三个字。进人门楼,可见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殿堂面阔七间,进深两间,殿内供奉三世佛和两尊菩萨。全寺建筑布局适当,结构严谨,木塔居于中部,站在山门之内,即可见到木塔全景。
中国的比萨斜塔
在我国现在保存的古塔当中,应县木塔无论在建筑规模或建筑艺术上,都有特殊的地位,可以称得上是我国以至世界古建筑中的一件珍品。木塔坐落在县城的西北角,原来这里是一座规模很大的佛宫寺,后来寺庙塌毁,只剩下这座原名叫释迦塔的木塔巍然屹立。经过几次地震,整个塔向一侧倾斜,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据向导介绍,应县木塔曾经历过大地震和炮击,都没能撼动它。历史上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元顺帝时大震7日,木塔屹然不动。民国时期打仗,也曾有一枚炮弹击中了木塔,虽然损坏了几根梁柱,但依然没有倒塌之忧。踏着古老的木板,踩着颤悠悠的木楼梯,来到木塔二层,看到西南侧横梁有明显的断损、折弯,有些地方已经用铁皮和铆钉固定住了,不过炮击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辨。站在外面观看,可清晰地感受到木塔现在已经严重倾斜,支撑二三层的柱子也倾斜得很厉害,粗粗的柱子在视觉上存在着强烈的歪斜感,像是几根柱子在朝一面猛地歪了过去,让人有晕眩感。
应县木塔的第二层到第五层,四周都设有平座栏杆。登上最高一层凭栏远眺,不但整个应县历历在目,而且远处的恒山也隐约可见。现在木塔周边都已经成为仿古商业街,木塔几乎是方圆百里最高的建筑。每年夏季有大量的麻燕一边鸣叫着一边围绕塔身盘旋,蔚为壮观。
TIPS
十一即时攻略
1.门票:应县木塔门票61元,含1元保险(门票可能会根据时间、季节有所调整);开放时间:7:00~19:00。
2.美食:雁门关外的应县城内,不仅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应县木塔,而且还有一种名叫牛腰的传统食品,颇负盛名。此外,塞上冻兔肉味鲜肉嫩,营养丰富,同样非常美味。
3.住宿:应县离大同只有80公里,所以从大同出发,一天时间紧凑的话可以当天参观后返回大同住宿。如果当天无法返回可以在应县城里的梨花春宾馆、金城宾馆、芙蓉宾馆这几个比较好的宾馆居住,都在木塔附近。
4.交通:可于大同新南汽车站乘坐去应县的班车,车票11元;然后坐小三轮直达景区,也可于7:30在大同火车站乘坐一日游小公共直达应县木塔旅游景区。
红石峡的红山碧水很迷人
在潭瀑峡,这种小景致随处可见。
郭亮村就在这片峭壁上
撰文/张毅 供图/王海欣
云台山,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它的宣传海报曾经占据了北京各个地铁站,峡谷、瀑布、石头等景色被凝固成了我们脑海中的云台山,但只有身临其境,才会发现美并不止于此,云台山的美是鲜活动感的,是太行山大峡谷的神来之笔。
云台山地处中原腹地,是太行山大峡谷的一个精彩驿站,谷底急流飞驰,谷壁瀑布,特别是在红石峡与10亿岁的紫红色世英岩亲密接触,仿佛到了仙境。云台山适合举家前往,首先,它离北京不远,自驾车不超过8个小时,火车也有专列;其次,景区管理得很好,住宿、交通、餐饮便利;再次,它周边有很多令人惊喜的小景点,可以闹中取静;最后,最近当地下了半个多月雨,很好地滋养了当地水系,“十一”去肯定能见到大小瀑布、幽谷深潭的景色。
三日云台山游玩计划
D1.北京→云台山→温盘峪→子房湖
云台山的精华就在温盘峪,即使只有一天的时间,也要到这里看看北方少有的丹霞地貌。然后可以去子房湖玩玩水。
D2.茱萸峰→潭瀑峡→郭亮村
茱萸峰是云台山的主峰,王维曾在这里写下名句,途中人工开采的隧道——叠彩洞让人震撼;潭瀑峡也很值得一看。
D3.郭亮村→北京
如果不想赶时间,云台山周边还有陈家沟、青龙峡等,但都差不多,建议前往不远的安阳,看看殷墟博物馆和红旗渠,或者向南去郑州,去少林寺。
在红山绿水之间穿行
云台山,第一个应该去的地方是温盘峪,俗称红石峡,这是云台山甚至太行山峡谷的精华所在。沿着陡峭的石级走到峡谷底部,两边的山呈紫红色,这是北方少有的丹霞地貌,谷底是湍急碧水,往上看,天离得很远,沿着山壁而下的小水流时不时在头顶爆炸出一层水雾,恍如隔世。红石峡的最南端是称为“一线天” 的狭窄山谷,白龙瀑布飞流而下,让岩壁上的青苔都挂上了水,真的非常美。虽然红石峡只有1.5公里,但是蜿蜒回转,上下起伏,所以走下来需要2个小时,建议大家一早或一晚去,这时人相对较少,而且光线奇妙。
红石峡的出口在子房湖大坝,这里可以一览这座高峡平湖的全貌,有兴趣还可以去湖里坐个快艇。
如果坐火车夜车,上午到云台山,参观完红石峡,还可以去潭瀑峡看看;如果是自驾车,下午到云台山,参观完红石峡,这一天也就结束了。云台山东西各有一个游客中心,集中了很多家庭旅馆和小餐厅。说实在的,烩面等河南经典小吃的味道实在让人失望,倒是路边推车大妈卖的烧饼夹牛肉比较惊艳。
体验潭瀑相连的水色切换
经过一夜的修整,建议起个大早,赶头班车前望云台山主峰茱萸峰,据说道教祖师真武大帝得道于此。茱萸峰上已经没有古迹了,登上这里,最多是为了体验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唏嘘。在半山腰,有云台山72洞中最大的药王洞,据说,这是唐代孙思邈采药炼丹的地方。去茱萸峰最有趣的是会穿越一条长长的隧道,这条隧道长4公里,23个洞,全是人工开凿。刚开始入洞时会感觉到不安,不知道这漫漫的黑暗通往何处,忽然豁然开朗,悬崖、峭壁呼啸而来,然后又陷入黑暗,再出来景色就切换成了平川和水色。
即使爬山,茱萸峰两三个小时就能逛完,然后可以去小寨沟了,这里有潭瀑峡、泉瀑峡、猕猴谷。潭瀑峡是经典,一定要去看看,有“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的绝佳山水;泉瀑峡有400多米落差的世界第一高瀑布;猕猴谷的山顶有猕猴表演,但是我对此毫无兴趣,只走了半程路,但沿途的小景让人难忘。
云台山门票有效期是2天,建议第二天下午就离开,去郭亮村,两地相距130公里,车程2个小时。
探访绝壁上的世外桃源
郭亮村生在绝壁上,是个不折不扣的石头城,周边景点不多,南坪和飞龙峡都可以步行前望,景色和云台山异曲同工,到这里的目的只有休息。清晨,在山上溜达,看山山水水,看炊烟袅袅,看村民忙碌的身影,心情会变得平和。这里有很多家庭旅馆,客人一般住在二层,晒太阳、吃饭、喝茶、聊天,行动自由,与一楼的主人家互不打扰,村里村外都渗透着休闲气息,曾有人把这里比做阳朔,但气质截然不同,里里外外都透着质朴气息,大概是没有老外,也没有现代化装修的缘故。
TIPS
十一即时攻略
1.门票
十一期间是云台山的旺季,门票180元/人,交通费60元/人,有效期为2天。
2.住宿
只有云台山庄和家庭旅馆,云台山庄标准间180元左右,要提前预订。家庭旅馆标准间60~80元,一般在旅客中心可以预订,也可以与店主直接谈价格。
3.交通
自驾车,从六里桥上京石高速,到新乡转走获嘉、修武上云台山,高速费130元左右,车可以停在住宿地,但不能开入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