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式互联网金融本质

时间:2019-05-15 03:5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懂中国式互联网金融本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懂中国式互联网金融本质》。

第一篇:读懂中国式互联网金融本质

读懂中国式互联网金融本质

这个春天,注定是个不平静的春天。伴随着互联网金融一波又一波的风起云涌,这个市场中的一个细分领域,P2P,更是行情火爆,特别是春节过后,一个P2P平台月交易额做不到2-3亿,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自己是做P2P的。按照现在的趋势,保守估计,今年能做到30-50亿这个数量级的P2P平台,至少有15家,这里面既包括官办的高大上平台,也有从互联网领域杀进来的新贵,还有深藏功与名、非专业级玩家完全不知道、但交易额拿出来能吓死你的少林扫地僧式平台,更是让这个领域充满了神秘的诱惑。

P2P这个生意,为什么在中国一下子变得如此火爆,这个生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什么样的风险,有什么样的好处,会对中国的金融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主今天就和各位表一表。

中国的P2P发展到今天,已经和P2P鼻祖美国的玩法,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从交易规模上,差不多已经是美国的50倍以上,行业的进化程度,也其实比美国先进了很多,大言不惭的说,P2P这个事情中国已经玩到了世界最领先水平,确实一点都不脸红。在详说P2P之前,我们首先得认识到一件事情,P2P,无论披上什么样花里胡哨的马甲,它只是中国民间信贷的一个部分,或者说是把中国民间金融的现实,互联网化了,它本身没有带来新的问题,但把传统的民间金融放大了,好处也放大了,坏处也放大了。所以,要真正了解P2P,首先我们得了解中国民间金融的现实。

中国民间金融(或者俗称的高利贷),一直有两个主力的玩家,一个叫小贷公司,另一个叫担保公司。

先说说小贷公司。小贷公司是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机构(美国就没有小贷公司这个东西),它是一个被限制了融资功能的贷款机构。按照中国的金融监管规定,小贷公司被严格限制了直接融资的功能,不能吸收存款,不能发股票,不能发债券,最多可以获得一点银行贷款(不超过注册资金50%),基本上只能用自有的资金去放贷。

但是,作为一个金融机构来讲,让它不融资,只用自己的自有资金,从商业逻辑上讲不可能的,长期以来,小贷公司一直在用各种办法去突破这个限制,以前最流行的做法,就是地下资金链。

每个小贷公司的周边,都活跃着这么一群人,我们叫“资金掮客”或者“资金二道贩子”,他们靠私人关系,左手借来钱,右手加一个两个点,放到小贷公司去,(如果有浙江、福建、广东的朋友的话,我想你们每个人可能都认识几个这样的哥们),久而久之,很多人就发现这个钱特别好赚,左手进,右手出,啥事情都不用干,还赚的不少,就纷纷干这个,于是,这圈人里就有了上家、下家、下下家、下下下家,09年到11年最疯狂的时候,一笔资金,要经过十几道二道贩子才能最终到达用款方。

这个资金链的过度发展,就带来了很多问题,第一是资金成本畸高,十几个二道贩子,一人剥一层皮,最高的时候光通道成本差不多就10%;

第二是资金链一长,风险就特别高,其中 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资金链就挂掉了,最典型的就是11年12年的温州和鄂尔多斯,其实当时民间借贷的不良率没那么恐怖,也就15%的样子,但就是资金链,一个企业出点问题,十几个一级二道贩子,几十个二级二道贩子、几百个三级二道贩子就都出问题了,而且全是三角债,无解,就崩了;

第三就是资金链一旦出问题,政府很容易给你扣上非法融资的帽子,把经济纠纷上升到刑事犯罪的高度,所以呢,这几年,小贷公司的老板们其实很头疼这个问题。

后来,P2P这个玩意出现了,小贷公司的老板们突然发现,P2P这个模式是解决资金链问题的一个宝贝啊:以前,我是要找钱来放贷,赚息差,今天我可以换一个模式,我不放贷了,我“推荐”债权到P2P平台,然后收取一个高额的“中介费”,再承担一下担保责任,虽然从本质上讲,这个事情其实就是P2P平台做二道贩子,但用这个模式,第一,小贷公司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合法了,不会担心“非法融资”的帽子了,第二,P2P平台这个二道贩子,至少资金成本比其他的二道贩子低,而且环节短,只有一道,风险更可控了。于是乎,就形成了P2P中的第一派,小贷派。

紧接着,P2P中的更高级派别,担保派也就出现了。

担保公司,这个金融机构原本的作用是帮助银行分散风险,银行把它认为有些风险的贷款让担保公司承保,同时给予一定的担保费用,这本来是个挺正常的事儿,但是在中国有点走样了。

因为在天朝的金融体系中,银行是绝对强势,所以,银行给担保公司的保费非常低,一般是担保金额的1.5%-2%, 而另一方面,中国对担保公司的监管还很严,按照金融局的监管规定,每笔担保业务,你得把保费的50%+担保金额的1%存入到一个监管的保证金账户,不能动,保费的50%+担保金额的1%合计是多少,正好是担保金额的2%,也就是说,担保公司正儿八经开展担保业务,一分钱活钱都见不着,一来二去的担保公司连生存都困难,还帮银行扛了一堆风险。

久而久之,担保公司的老板们就不干了,心说我干半天就是替银行背黑锅的,还挣不着钱。所以,很自然的,担保公司就会去干一些能挣钱的事,这件事就是放贷,担保公司放贷是具备天然优势的,天天接触的都是银行贷款客户,自己风控能力又很强,偷偷摸摸自己放点贷款,这钱挣的不要太舒服啊。

但是,这个事情中有两个很大的问题,第一,担保公司放贷是法律严格禁止的,是个违法的生意,第二,放贷需要资金,担保公司必须通过一些灰色的手段获取资金,这里就包括前面说过的地下资金链,另外还有一种就是截留贷款(比如担保公司给一个客户担保拿到5000万贷款,它让客户拿走4000万,自己留1000万下来放高利贷),都是风险很大的玩法。

而P2P的出现,一下子把它的这两个问题全解决了,我不放贷,我“推荐”债权到P2P平台,然后收取一个高额的中介费和担保费,从本质上讲,就是P2P平台批发资金到担保公司,由担保公司放贷而已。

理解了上述两个民间金融玩家和P2P之间的关系,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中国,P2P会出现如此购销两旺的格局。

从商业逻辑上讲,P2P的出现,实际是将中国民间金融进化了,第一,交易结构合法了,第二,大家真正干自己擅长的事,小贷公司,专长就是放的出去,收得回来,别管利息有多高;担保公司,就是单纯的承担担保责任。这里唯一的问题是监管,因为通过P2P,实际上变相突破了小贷公司不能融资,担保公司不能放贷的政策设计。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和P2P平台在这个事情上一直很低调,不愿意出来讲明的原因。

但伴随着金融市场化放开节奏的加快,以及对P2P政策明朗化的趋势,我相信P2P这个行业还会有一个更加快和更加专业化的进化。

另外再谈谈未来,伴随着P2P的快速发展,银行和P2P也会有一战,今天,余额宝是在抄银行存款的后路,P2P再稍微假以时日,壮大一些,就会抄银行贷款的后路,银行这腹背受敌的,必定还会有一场血战,至于是什么时间打,我估计,大约是冬季。

第二篇:“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开展的金融活动,是互联网和金融的跨界与融合,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不能简单等同小微金融,更不能等同P2P,要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互联网金融,特别是从创新支持和证券市场来研究推动。它不是互联网颠覆金融业,而是互联网出来之后,拓展了金融的空间,使金融的业态发生了改变。

互联网金融有两种演进路径,却是“殊途同归”的。一种是从金融机构出发,吸收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提供金融服务;另一种是互联网企业向金融机构靠拢,借助互联网技术提供创新的金融模式。也就是说,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既包括了互联网企业“淘金”,也包括了金融机构“触网”。现在,二者正同步进行中。

同时应从四大观念来审视互联网金融:第一,要从“大历史观”看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今天突然冒出来的,互联网技术一经出现就与金融创新结合在一起。如证券交易所很早的时候就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中国的上交所、深交所很早就用上了互联网技术;中国银联也是互联网金融早期的成功范本。

第二,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1.0时代有,今天2.0时代有,将来3.0时代还会有。因此,应从“大网络观”来看,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生态环境下才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所以互联网金融充分发挥了网络的跨界、颠覆,其渊源与整合,风险与低价会改变我们的金融生态。

第三,从“大金融观”看互联网金融。从我们的“银政保信基”可以看出跟互联网接轨的方式,同时我们的民间金融从民间借贷到私募股权基金再到信用管理调查等,一系列金融创新都可以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与互联网结合的金融产品、模式等。

第四,要从“大文化观”来看。互联网金融不仅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金融领域,最重要还是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精神来改造金融体系的运行方式,现在我们谈的大多是互联网技术、产品等,这远远不够。我相信,在互联网3.0时代,对金融业的改造会更加彻底。

互联网金融的火爆,是否可从侧面反映出银行服务的不足?

专业人士认为:传统金融行业的互联网服务没有满足广大老百姓的需要,80%的老百姓把钱存在银行里,却只让20%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务,剩下80%的人根本享受不到。因此,为广大的普通人提供金融服务成为金融改革要解决的最大问题,而互联网金融能快速使用户群聚集,并通过支付环节,为老百姓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技术创新驱动的东西,技术是基础。风险管理技术、信息技术、法律技术(即专业的法律顾问和法律工作人员)是成就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技术。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创新模式,这个创新的基础是现有的法律框架、职权范围和技术条件。

第三篇: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成为2013年金融领域的一个突出现象,其作为互联网时代对金融的一种主动创新,其蕴藏的市场潜力让众多企业纷纷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徐岩教授表示,从P2P 的盛行,到腾讯等公司积极申请银行牌照,可以预示互联网正在给银行业带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面对汹涌的互联网金融大潮,上百家的竞争者,企业如何脱颖而出?著名的管理专家王育琨认为,企业做概念是没有出路的。企业要先创造需求,再来考虑解决之道。

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成为小型互联网公司撬动金融大市场的有力武器。北京的人人贷商务顾问有限公司就是具有代表性的P2P 公司之一。人人贷公司是李欣贺等三位80 后大男孩于2010 年合伙创立的贷款机构,他们在创业伊始发现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消费贷款是一个蓝海市场,于是他们迅速将目标客户定义为工薪阶层和个体商户,这个群体在城市人群众多,但这些客户大多没有抵押品,借款额度基本都在1 万到10 万以内,难以依靠个人的信用获得银行资金。三位创始人结合中国的社会信用状况,利用可靠的信用审核模型和先进的技术,创建了适合中国的P2P小额信贷网络平台—人人贷。

2013 年上半年人人贷平台成交金额达到4.73 亿元,借贷交易达成10078 笔,同比增长267%,平均投标利率为13.09%。

传统金融机构也不甘示弱,10 月底,招商银行低调上线了一个专门进行投融资业务的线上服务平台,其业务模式与P2P平台类似,上线一跃揽金近1.3 亿。不管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公司,在竞争中实现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必然是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还在不断延伸。展略达管理咨询和资本公司创始人兼CEO 王伟指出,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蓝图涵盖远不止P2P 借贷,会带来二个趋势:一是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进入金融,这可能带来激烈的竞争同时也可能激活金融业务的创新思维。二是传统金融行业通过互联网来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通过改造优化业务链条和消费终端的互动来形成新的金融竞争优势,比如移动互联的支付功能是微信未来的战略方向。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喜中有忧,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教授认为,如何保证客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的安全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防控金融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投融贷人员认为,如果说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中的“异类”,那么,通过给予其合法身份,并将其纳入监管框架中进行规范,将促使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使其回归金融的基本属性。

第四篇:互联网金融

银行如何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一、信息技术催生互联网金融

1、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越发引人关注

近来,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机构、中大财富网络借贷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越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首先,第三方支付每年几乎以倍增的速度在增长。自2010年至今,互联网支付总金额由2010年全年10858亿元,到2012年上半年即飞速实现15521亿元,其中,近几年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迅速崛起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所占据的份额达到了近八成(易观数据),远超过银联及银行网银渠道,而后者大多已走过十年发展历程。

其次,网络信贷机构的贷款规模和利息收入增速惊人。截至2014年7月份中大财富网络贷款已累计发放贷款总额超过1.4亿元。分析称,如果这一势头持续一年,中大财富的利息收入将达到惊人的500万元,而中大财富开业还不到一年。

2、银行三大传统业务领域面临挑战

正如《环球企业家》文章“互联网金融之争:杀死“恐龙””所指出的那样,互联网金融出现,让银行三大传统业务领域都面临挑战:

首先,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及移动支付正在改变用户实现支付的入口,从而冲击银行的传统汇款业务。因为第三方支付已并不限于网上电子商务交易,且已延伸到更为传统的领域,如水电燃气缴费、信用卡还款、代缴交通罚款等。据报道,临近年底网上缴纳交通罚款迎来高峰,支付宝代缴交通罚款总订单近10万笔。

其二,以中大财富为代表的网络贷款模式正在出现,冲击银行传统贷款模式。

其三,以中大财富为代表的P2P模式正在绕开银行实现个人存贷款的直接匹配,成为未来互联网直接融资模式的雏形。

3、互联网金融拥有比传统银行更广泛的客户基础

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积累了海量客户信息数据,为互联网金融奠定了比传大。

4、互联网金融具有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优势

互联网金融在运作模式上更强调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的深度整合,凸显其强大的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优势。通过将电子商务行为数据转化为信用数据,并以此作为依据控制信贷风险,使能够获得信贷资源的人群得以向下延伸。

二、伪命题:传统金融(银行)VS互联网金融,谁主沉浮?

面对裹挟着强大信息技术优势和内置着开放性、交互体验性特质的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悄然滋长,马蔚华行长抛出的惊天之语“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的话,他们就是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的确振聋发聩,使我们不得不开始反思、探究,二者究竟是相互替代?或互补?或交叠?究竟谁代表未来?

1、从产品和服务方面看,小微企业的日常银行业务以结算及账户管理类产品为主,虽然单笔银行业务金额较小,但客户群整体的业务量庞大,对银行形成较大的业务处理压力。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可以大大缓解银行业务处理压力;但小微企业日常大量使用现金交易,以及需要账户管理等服务,又不是互联网金融能够解决的。

2、从渠道便利性方面看,小微企业对渠道便利性要求较高,偏好面对面的服务方式,因此,网络分布较广的大型银行和与客户贴近的社区银行的小企业业务较有优势。而大一点的小微企业将具有较强咨询能力的客户经理作为服务渠道。这是互联网金融所不具备的。但我们的调研得知,只要银行提供足够的知识培训、促销手段,很多小微型客户也愿意使用远程渠道(网上银行),以便更简捷地完成日常交易。这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机会。事实上,互联网金融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是得益于银行十几年来不遗余力地普及远程渠道的结果。

3、从自动化和集中处理流程方面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通常金额小、笔数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完成处理流程,因此,单位处理成本比大中型企业的融资业务高。为降低处理成本,领先商业银行重点在微型企业授信业务的流程处理上,通过建设一套高效的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系统,支持从申请受理到评估审批再到放款及贷后管理的全流程处理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在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而互联网金融也主要依靠数量工具的授信决策技术,二者有可互相借鉴之处。但互联网目前仅限于审批环节,而银行已运用到贷后管理环节。

4、融资不等同于简单的贷款。如贸易服务、保理服务等都有融资的元素,这些服务都能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现金流,更有效地管理公司财务。而互联网目前只能做贷款等简单的业务。

5、并非所有金融都适合互联网化。例如规模巨大、交易复杂的大企业融资项目。但在供需结构简单、经营相对单一的微型企业及小额消费信贷方面,互联网金融发挥作用的空间更大。换言之,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微型企业贷款业务的影响无疑将大于中型、大型企业业务。

6、互联网金融,其风险管理面临挑战。一是互联网金融,主要基于过去交易数据或购销行为作出风险判断,无法掌握贷款资金的实际流向。除交易数据或购销行为以外的信息并不是很对称,而要获得这些信息,必然加大交易成本。二是电商单独推出小额贷款,归根到底业务只能限于电商自身的生态系统之内,其信贷业务所必需的信用数据只能在自身平台上搜集。而对于银行来说,还有很完善的线下信贷信用资料可以作为参考。这种线上线下的风险数据的获得是非金融机构或者纯粹的电商公司无法做到的。三是通过网络完成整个借贷行为,虽然的确能够突破地域限制,但当其主要贷款客户由向电子商务平台上VIP客户发放小额贷款,扩展到普通会员客户且发放大额贷款业务时,其贷后管理如何开展?出现拖欠甚至不良资产,如何处置?等等都面临挑战。

因此,对互联网金融来说,本质还是金融,互联网只是手段。贷款的流程、风险的管理、坏账的处置和外部的监管等,互联网金融还要有一个漫长的学习、成长过程。互联网金融取代不了银行,就像DVD的出现取代不了影院、电商取代不了实体店一样。除非电商收购银行或自己设立银行。但如果这样的话,互联网金融就变成了银行的一部分,银行依然还是银行。同时银行做电商也取代不了电商,即使银行收购了电商,电商依旧还是电商,不可能变成银行,至多只是银行控股集团中的一份子而已。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不可能让某个人或某个行业独揽天下。或许线上线下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形成一个更为庞大的、互相交错的生态系统。

三、小微企业将得到更加全面的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让对小微企业服务的模式更加各异。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民生银行批量开发模式(包括升级版商贷通2.0的综合金融模式以及产业链深度介入和整合的行业金融模式)和招商银行的“零售模式”(按照零售贷款的标准化模式来经营小微贷款,充分挖掘其6000万零售客户群)以及阿里金融的“网络+数据”服务模式(向VIP客户、甚至普通会员发放贷款,额度也由小逐步提高)。

多种方式并存,是服务小微企业的题中之义。客观来讲,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解决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靠以大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是远远不够的,目前银行渠道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比例不足12%,虽然未来会有上升,银行在服务客户层级上也将不断下沉,但受制于数据、技术和成本,仍无法完全覆盖。毕竟,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时效性高,并且从几十元、几千元、几万元、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此外还包括结算、现金管理、咨询、风险控制等多种非融资性需求不一而足。因而,只有多种机构、多种方式(线上、线下)竞相迸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而促进小微经济的蓬勃发展。未来小微市场并不是一个可以“赢家通吃”的市场,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二者也不是“有你没我”的“零和游戏”。正如正如拍拍贷尹飞所言:“小微金融,未来5到10年是个庞大的生态”。里面会有成千上万的从业机构,有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有单一融资服务的,也有综合金融服务的;除了信贷,还可能有保险等更复杂的产品形态;由于整个小微金融的服务对象,始终会是个体户和小微企业,各种机构之间有交叉也有错位,市场竞争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更加普惠于普通百姓、促进经济发展。

四、银行如何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1、技术加速脱媒。作为银行从业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金融脱媒时代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启了。从数据上看,今年债券市场的融资额已出现了井喷式增长,相比2009年全年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为1.2万亿元,今年前10月,这一规模就接近2万亿元,增速十分惊人。对商业银行而言,金融脱媒不只发生在资产端(贷款)。在以存款为主的负债端,许多高端大额客户资金正在被理财和信托产品所分流,当前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同比增速已经从2009年的45%下滑到15%左右。实际上,随着股票、债券、三板市场、OTC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各类型专业机构投资者陆续进场,金融脱媒只会以不可逆的方式延续下去,而这也正是中国金融走向成熟的标志或必经之路。所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谢多

指出,再过10年,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由目前的半壁江山有可能降至30%-40%,与美国大体一致。

而出乎意料之处或在于,互联网金融的“从天而降”,第三方支付以及由此衍生的福利管理、差旅管理、资金归集等现金管理业务、中小企业网络贷款、P2P贷款业务,形成的技术性脱媒或许将大大加速这一进程。

2、客户和业务重新定位。小微业务需求多、市场广,商业银行具有较大的定位空间:与阿里金融平均每笔贷款6万多元的额度相比,银行面临的显然是不同的客户层级;与纯粹提供融资服务(如小贷公司)达到效率与完美体验的极致不同,有些银行(如民生银行)更擅长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毫无疑问,为了在未来复杂的小微金融生态中赢得一定的市场空间,结合自身实际重新进行客户定位和业务定位,是当前各家银行必须思考的课题。

3、专业化。随着小微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多,金融生态日益成形,生态系统运作愈加复杂,愈发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服务,而无论是银行、小贷,还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都应该在明确自身客户定位的同时,同时明确自身金融服务的专业侧重,建立差异化竞争力。如何对不同层级、不同融资需求的小微客户进行有效的信用评估、风险识别和合理定价,显然是各家金融机构在专业化技能和水平上面临的重大考验和挑战。

例如,阿里网络信贷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发放小额贷款。而民生银行“商贷通”主要采取批量开发模式,重点是以群体风险来对冲个体风险;招商银行则是在立足于6000万存量零售客户的基础上以零售方式做小微业务。

4、数据化。阿里小贷敢于为10万家小企业提供贷款,就是因为他拥有海量的客户信息数据。通过数据中心集中处理阿里巴巴旗下多个平台的信息数据,让阿里小贷对企业在网上的交易情况了如指掌。

当前,并行数据库、分布式存储、云计算等信息科技技术为大数据挖掘提供了有利条件,而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自动推理等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为复杂数据的去粗存精配备了更加灵敏的工具。因此,正如中行董事长肖钢所言,银行要充分吸收科技发展最新成果,打造集中统一的企业级数据仓库,大力推进银行业数据驱动型发展方式。

建行推出善融商务,其目的不在于赚取商家的交易费用,而是提供一个有竞争力的平台帮助商家发展,以后续加大对信息的捕获力度,占据数据制高点,以构建自己的网络商业信用体系,并以此对接传统金融服务包括支付、结算、信贷在内的金融服务来获利,形成竞争优势。

5、综合化。小微业务由于兼具对公与零售业务的双重特征,除了融资需求,更多需求在于结算、咨询等非融资领域。相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银行无疑有着更为丰富的资源基础和经验积累,因而在定位上,银行相对更适合在综合金融服务领域有所侧重。例如民生银行,目前在其74万小微企业客户中,有融资需求的19万户,其余的企业是非融资需求,即咨询、结算、增值服务等,其推出的商贷通2.0版,就在解决小微企业更多的需求;而平安集团致力于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同样是着眼于对客户全方位金融需求的满足。本文归中大财富所有,转载请说明出处。

第五篇:互联网金融

P2P监管细则有望下半年出台

“野蛮生长”的P2P网贷平台有望在今年内有矩可循。银监会日前再次召集多家国内知名的P2P平台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就P2P行业准入、制度选择、资金托管方式等内容征求意见。相关参会人士表示,P2P行业归由银监会监管,具体的法规或细则最快在下半年、超不过年底前应该就会发布。

业内投融贷P2P姚总指出,这已经是银监会5月第二次召集相关人士探讨P2P平台的监管问题。去年,P2P平台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由于行业自律缺乏和监管缺失,P2P平台跑路、倒闭现象频发,投资者资金打水漂。今年春节前后,政府确定由银监会对P2P网络借贷平台实施监管,相关监管条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之中。

“监管层已经有了大概的监管框架,整体来说监管层希望是好的,希望P2P行业继续充当银行业的补充,回归到信息中介层面”。简言之,目前监管层已经达成共识,不希望扼杀P2P行业在民间借贷领域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正在设立的互联网金融协会将对平台进行行业自律,并帮助监管细则落实。

对于监管层目前主要征求意见的内容,投融贷姚总分析,两个方面正在调研,就是到底采用登记制还是牌照制,登记制就是设立一些底线对P2P平台进行核准。未来的细则肯定会比较严格,包括大额自融肯定不会允许。

据公开信息显示,参加座谈会的机构主要包括投融贷、陆金所、人人贷、拍拍贷、宜信、有利网等国内知名P2P平台以及部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人士,而这些平台中不仅有国内各类P2P平台模式的代表,也有风控比较成熟到位的机构。

专家:不建议发放牌照

不过,市场也有传言称,P2P平台会先进行行业自律,然后再考虑监管细则和下发牌照。“行业自律不能有效抑制P2P平台跑路,需要一些准入门槛,比如注册资金多少、第三方资金托管如何进行等等。牌照不是没有可能,P2P平台如果没有严格的准入和管理,这种商业行为就不好监管。尽职调查和服务做不好,损害的是网民的利益,所以对于行业来说,牌照制好;从市场来讲登记制合适,政府无须兜底完全是市场行为。”

下载读懂中国式互联网金融本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懂中国式互联网金融本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互联网金融本质、创新与保险跨界融合

    互联网金融本质,创新与保险跨界融合 ——冯维存在永诚一百战略发布会上的讲话 非常高兴能参加此次峰会,与各位同行志士共同探讨和交流有关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些心得体会,如果......

    互联网营销的本质

    互联网营销的本质:点亮社群 重要的不是书里有什么,而是它带来什么样的思考 一、知识总结: 1、 网络时代让消费者的群体性变强: 网络时代的发展将人们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加紧密,数字......

    互联网金融发言稿

    互联网金融发言稿 1、直销银行: 直销银行,是指业务直销,存款业务、银行其他业务直销,存款业务直销容易理解,客户直接通过网银定入一笔定期,这就叫直销,或者通过手机银行购买一款理......

    互联网金融学习心得

    互联网金融学习心得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在金融领域出现的一种新业态,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也为其创造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

    工行互联网金融

    工行推“工银融e联”APP 由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自主研发的移动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融e联”手机APP已于近日在苹果商店(App Store)和各大安卓市场正式上线。据悉,这是国......

    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

    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 在“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政策下,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逐步落地的大环境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体量仍在不断做大。 2015 年是中国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笔记

    互联网金融笔记1、公开发行证券的标准:只要满足其中一点即涉及公开发行。(1)不设定具体人群,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2)设定具体人群,向社会特定对象发行证券,但是累计人数超过200......

    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 现在有行内媒体人纠结于“国内P2P网贷到底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有的倾向于欧美P2P网贷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国内的P2P不是。我觉得纠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