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互联网金融一周年
互联网金融一周年:各路玩家们表现如何?
一年前的6月13日余额宝诞生,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开始全方位狂飙。
一年前的6月13日余额宝诞生,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开始全方位狂飙。在余额宝之后,很多内容也披上了“互联网金融”的外衣,但是,P2P、众筹、比特币、阿里小微、第三方支付都早已存在。只不过,金融界仍只视为小打小闹,不以对手的眼光一概视之。
所以与其说互联网金融这一年来做的是创新,不如说做的是整合。以余额宝为代表,在创新的名义下,诸多金融细分市场被整合到“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下面,共同组成繁荣的“风口与猪”的生态系统。
这些玩家的表现如何? 阿里小微
这个和阿里电商平行的集团包括了马云未来最具想象力的资产——支付宝。当余额宝践行了马云“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的豪言壮语时,大家很容易误以为这是一个准备好的长期计划。实际上马云这个说法是2008年说的,在支付宝股权纷争之前,根本不可能会想到要靠余额宝这样一款理财性质的产品震动金融业。
直到2013年3月,余额宝项目已经工程进度过半了,大家的注意力仍然在面向淘宝卖家的阿里小贷身上。马化腾问马云:我们对运营商都很老实,阿里凭什么有底气挑战银行业?马云的回答是:“对我来讲,我的第一职责不是帮助金融机构,帮助金融机构、帮助穷人是政府的事。但是帮助客户是我的责任,帮助无数淘宝卖家,如果我能找到一个方法我就一定走下去。”从中完全看不到马云对普惠金融的向往,更没有撼动银行业的霸气。
如果没有余额宝掀起的互联网金融热潮,阿里小贷和扩展信贷资金来源的阿里资管计划受到的关注度会少很多,但是个人理财业务和面向卖家的贷款业务并没有实质上的交集,这块业务的未来发展可能和阿里自己的“银银平台”聚宝盆关系更紧密。
余额宝——可一不可再
当初谁低估余额宝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就连支付宝和天弘也没能想到余额宝有这么大的能量,能把很多细分市场整合到一起加速推进。
一年的时间证明,余额宝吸引来最多的关注,可是没人能再复制出一个余额宝。没人能复制阿里电商的收银台生态,自然没道理能靠补贴高收益复制出余额宝。2013年下半年轰轰烈烈的货币基金补贴风潮在2014年戛然而止,大家都想通过全方位金融服务来留住用户。
例如,京东和百度都在把理财、支付、缴费等各种功能打包在一起,前者的网银钱包和白条已经围绕自己的电商完整复制出支付宝的生态,后者的百度钱包对流量优势的利用类似微信。只不过第一阵营中仍然只有掌握“今天”的余额宝和控制“明天”的微信支付两家而已。
连支付宝自己也复制不出另一个余额宝。阿里嫡系招财宝推销阿里一号保本基金的时候,同样出现认购不及预期的情况,试图延长募集期的做法立刻激怒了锱铢必较的屌丝群体——让这些余额宝的目标用户建立忠诚度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
众筹——看上去很美
是股权众筹始终是监管上的红线,做众筹却没法做股权众筹,产生的扭曲结果是中国的众筹网站纷纷转型为为预售网站。例如,创建于2011年4月的点名时间就不断淡化身上的众筹色彩,现在更是将自己定位成“中国最大智能产品首发平台”,你很难认为这还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
比特币——受益者
这个原本非常小众的领域,一下子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顶端,种种关于自由和去中心化的美好设想成为最容易讲故事的伟大创新。从2013年10月开始,中国的比特币交易量暴涨数十倍,到了11月已经稳居比特币持有量全球第二、交易量全球第一。顶峰之后是悲剧,央行出手截断比特币和人民币的互换渠道,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商Mt.Gox还用自己的失误精准补刀。
P2P——最火
2014年5月,全国P2P网贷规模达到640亿元,不到半年就翻了一番。跑路的平台也同步增加,光是一季度就有20多家P2P出问题。这个行业在余额宝诞生之前就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因为全国各地满街开店的小贷公司和投资担保公司让庞大的民间借贷浮上水面,互联网金融把它们又推了一把。作为互联网公司,只要随意注册一个信息服务公司,就能在网上搭建一个时髦的P2P平台把这些民间借贷放到网上来做。只划红线不发牌照的监管态度,说明这种直接融资模式还会靠前赴后继的公司和用户用真金白银摸索很久。
征信——刚刚开始 这一年来始终有机构号称要做征信,央行放开人信用机构牌照后肯定会引来越来越多的玩家和投资。问题是,中国的信用环境差,是因为各种法规和执行的配套统统都差,信用记录不齐全是这些差距的结果而不是原因。阿里和京东都号称在用“大数据”判断贷款人的信用。前者靠的是淘宝店作为抵押品,后者靠的是已经到手的货物或还没付出去的货款,核心仍然是抵押品的创新,两家百亿数量级的贷款余额对十万亿数量级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也很难产生实质性影响。
银行——最尴尬
与支付宝闹到“虽死犹生,必须扛住”之后,仔细观察银行在2014年做出的变革,哪些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就该做的呢?包括余额宝在内的货币基金总量终于突破一万亿,尽管相比近50万亿的个人储蓄存款仍然难言颠覆,起码之前万分抗拒余额宝的银行都推出了存款对接货基的产品。而且【台州人才网】tzrc.cc有的银行还一口气推出好几个货基产品,比如兴业银行旗下的直销银行和钱大掌柜都可以提供类余额宝服务,内部竞争消耗不少。
银行是当年四万亿计划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最大受害者。在巨额投资拉动的强心针面前,坚持信贷扩张的旧模式当然是最优选择,舒服和转型只能二选一。那场金融危机是挺过来了,可是银行资产规模也翻了三倍,转型的难度恐怕跟着翻了三倍的三倍。对公业务的规模扩张之路已经被走到了极限,近十年来一直被寄予厚望的零售业务在互联网企业面前处处像等待被颠覆的靶子,让人担心商业银行这种科层制的企业结构究竟能在未来的互联网上留下多少用户。
互联网金融退烧中
在这样一个竞争的“乱纪元”当中,有这两条新闻可以作为互联网金融一周岁生日的有趣注脚:一是天弘基金表示余额宝处于平稳增长阶段,具体规模不便透露;二是是某211高校软件学院率先开设互联网金融硕士专业,与互联网营销、大数据、物联网等并列国家紧缺型人才专业方向。
前者表明,互联网金融的狂热已经在退烧,黄金十年里习以为常的超高速增长会越来越难,不过就算只是平稳增长也已经让背后的天弘位列全球十大基金行列。后者表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和事会努力搭上互联网金融的东风,把自己想做的事情或正在做的事情包装成热门的创新,完全不在意互联网金融本身到底是什么东西。
第二篇: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成为2013年金融领域的一个突出现象,其作为互联网时代对金融的一种主动创新,其蕴藏的市场潜力让众多企业纷纷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徐岩教授表示,从P2P 的盛行,到腾讯等公司积极申请银行牌照,可以预示互联网正在给银行业带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面对汹涌的互联网金融大潮,上百家的竞争者,企业如何脱颖而出?著名的管理专家王育琨认为,企业做概念是没有出路的。企业要先创造需求,再来考虑解决之道。
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成为小型互联网公司撬动金融大市场的有力武器。北京的人人贷商务顾问有限公司就是具有代表性的P2P 公司之一。人人贷公司是李欣贺等三位80 后大男孩于2010 年合伙创立的贷款机构,他们在创业伊始发现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消费贷款是一个蓝海市场,于是他们迅速将目标客户定义为工薪阶层和个体商户,这个群体在城市人群众多,但这些客户大多没有抵押品,借款额度基本都在1 万到10 万以内,难以依靠个人的信用获得银行资金。三位创始人结合中国的社会信用状况,利用可靠的信用审核模型和先进的技术,创建了适合中国的P2P小额信贷网络平台—人人贷。
2013 年上半年人人贷平台成交金额达到4.73 亿元,借贷交易达成10078 笔,同比增长267%,平均投标利率为13.09%。
传统金融机构也不甘示弱,10 月底,招商银行低调上线了一个专门进行投融资业务的线上服务平台,其业务模式与P2P平台类似,上线一跃揽金近1.3 亿。不管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公司,在竞争中实现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必然是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还在不断延伸。展略达管理咨询和资本公司创始人兼CEO 王伟指出,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蓝图涵盖远不止P2P 借贷,会带来二个趋势:一是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进入金融,这可能带来激烈的竞争同时也可能激活金融业务的创新思维。二是传统金融行业通过互联网来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通过改造优化业务链条和消费终端的互动来形成新的金融竞争优势,比如移动互联的支付功能是微信未来的战略方向。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喜中有忧,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教授认为,如何保证客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的安全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防控金融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投融贷人员认为,如果说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中的“异类”,那么,通过给予其合法身份,并将其纳入监管框架中进行规范,将促使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使其回归金融的基本属性。
第三篇:互联网金融
银行如何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一、信息技术催生互联网金融
1、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越发引人关注
近来,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机构、中大财富网络借贷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越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首先,第三方支付每年几乎以倍增的速度在增长。自2010年至今,互联网支付总金额由2010年全年10858亿元,到2012年上半年即飞速实现15521亿元,其中,近几年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迅速崛起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所占据的份额达到了近八成(易观数据),远超过银联及银行网银渠道,而后者大多已走过十年发展历程。
其次,网络信贷机构的贷款规模和利息收入增速惊人。截至2014年7月份中大财富网络贷款已累计发放贷款总额超过1.4亿元。分析称,如果这一势头持续一年,中大财富的利息收入将达到惊人的500万元,而中大财富开业还不到一年。
2、银行三大传统业务领域面临挑战
正如《环球企业家》文章“互联网金融之争:杀死“恐龙””所指出的那样,互联网金融出现,让银行三大传统业务领域都面临挑战:
首先,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及移动支付正在改变用户实现支付的入口,从而冲击银行的传统汇款业务。因为第三方支付已并不限于网上电子商务交易,且已延伸到更为传统的领域,如水电燃气缴费、信用卡还款、代缴交通罚款等。据报道,临近年底网上缴纳交通罚款迎来高峰,支付宝代缴交通罚款总订单近10万笔。
其二,以中大财富为代表的网络贷款模式正在出现,冲击银行传统贷款模式。
其三,以中大财富为代表的P2P模式正在绕开银行实现个人存贷款的直接匹配,成为未来互联网直接融资模式的雏形。
3、互联网金融拥有比传统银行更广泛的客户基础
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积累了海量客户信息数据,为互联网金融奠定了比传大。
4、互联网金融具有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优势
互联网金融在运作模式上更强调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的深度整合,凸显其强大的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优势。通过将电子商务行为数据转化为信用数据,并以此作为依据控制信贷风险,使能够获得信贷资源的人群得以向下延伸。
二、伪命题:传统金融(银行)VS互联网金融,谁主沉浮?
面对裹挟着强大信息技术优势和内置着开放性、交互体验性特质的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悄然滋长,马蔚华行长抛出的惊天之语“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的话,他们就是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的确振聋发聩,使我们不得不开始反思、探究,二者究竟是相互替代?或互补?或交叠?究竟谁代表未来?
1、从产品和服务方面看,小微企业的日常银行业务以结算及账户管理类产品为主,虽然单笔银行业务金额较小,但客户群整体的业务量庞大,对银行形成较大的业务处理压力。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可以大大缓解银行业务处理压力;但小微企业日常大量使用现金交易,以及需要账户管理等服务,又不是互联网金融能够解决的。
2、从渠道便利性方面看,小微企业对渠道便利性要求较高,偏好面对面的服务方式,因此,网络分布较广的大型银行和与客户贴近的社区银行的小企业业务较有优势。而大一点的小微企业将具有较强咨询能力的客户经理作为服务渠道。这是互联网金融所不具备的。但我们的调研得知,只要银行提供足够的知识培训、促销手段,很多小微型客户也愿意使用远程渠道(网上银行),以便更简捷地完成日常交易。这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机会。事实上,互联网金融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是得益于银行十几年来不遗余力地普及远程渠道的结果。
3、从自动化和集中处理流程方面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通常金额小、笔数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完成处理流程,因此,单位处理成本比大中型企业的融资业务高。为降低处理成本,领先商业银行重点在微型企业授信业务的流程处理上,通过建设一套高效的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系统,支持从申请受理到评估审批再到放款及贷后管理的全流程处理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在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而互联网金融也主要依靠数量工具的授信决策技术,二者有可互相借鉴之处。但互联网目前仅限于审批环节,而银行已运用到贷后管理环节。
4、融资不等同于简单的贷款。如贸易服务、保理服务等都有融资的元素,这些服务都能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现金流,更有效地管理公司财务。而互联网目前只能做贷款等简单的业务。
5、并非所有金融都适合互联网化。例如规模巨大、交易复杂的大企业融资项目。但在供需结构简单、经营相对单一的微型企业及小额消费信贷方面,互联网金融发挥作用的空间更大。换言之,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微型企业贷款业务的影响无疑将大于中型、大型企业业务。
6、互联网金融,其风险管理面临挑战。一是互联网金融,主要基于过去交易数据或购销行为作出风险判断,无法掌握贷款资金的实际流向。除交易数据或购销行为以外的信息并不是很对称,而要获得这些信息,必然加大交易成本。二是电商单独推出小额贷款,归根到底业务只能限于电商自身的生态系统之内,其信贷业务所必需的信用数据只能在自身平台上搜集。而对于银行来说,还有很完善的线下信贷信用资料可以作为参考。这种线上线下的风险数据的获得是非金融机构或者纯粹的电商公司无法做到的。三是通过网络完成整个借贷行为,虽然的确能够突破地域限制,但当其主要贷款客户由向电子商务平台上VIP客户发放小额贷款,扩展到普通会员客户且发放大额贷款业务时,其贷后管理如何开展?出现拖欠甚至不良资产,如何处置?等等都面临挑战。
因此,对互联网金融来说,本质还是金融,互联网只是手段。贷款的流程、风险的管理、坏账的处置和外部的监管等,互联网金融还要有一个漫长的学习、成长过程。互联网金融取代不了银行,就像DVD的出现取代不了影院、电商取代不了实体店一样。除非电商收购银行或自己设立银行。但如果这样的话,互联网金融就变成了银行的一部分,银行依然还是银行。同时银行做电商也取代不了电商,即使银行收购了电商,电商依旧还是电商,不可能变成银行,至多只是银行控股集团中的一份子而已。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不可能让某个人或某个行业独揽天下。或许线上线下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形成一个更为庞大的、互相交错的生态系统。
三、小微企业将得到更加全面的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让对小微企业服务的模式更加各异。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民生银行批量开发模式(包括升级版商贷通2.0的综合金融模式以及产业链深度介入和整合的行业金融模式)和招商银行的“零售模式”(按照零售贷款的标准化模式来经营小微贷款,充分挖掘其6000万零售客户群)以及阿里金融的“网络+数据”服务模式(向VIP客户、甚至普通会员发放贷款,额度也由小逐步提高)。
多种方式并存,是服务小微企业的题中之义。客观来讲,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解决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靠以大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是远远不够的,目前银行渠道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比例不足12%,虽然未来会有上升,银行在服务客户层级上也将不断下沉,但受制于数据、技术和成本,仍无法完全覆盖。毕竟,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时效性高,并且从几十元、几千元、几万元、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此外还包括结算、现金管理、咨询、风险控制等多种非融资性需求不一而足。因而,只有多种机构、多种方式(线上、线下)竞相迸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而促进小微经济的蓬勃发展。未来小微市场并不是一个可以“赢家通吃”的市场,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二者也不是“有你没我”的“零和游戏”。正如正如拍拍贷尹飞所言:“小微金融,未来5到10年是个庞大的生态”。里面会有成千上万的从业机构,有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有单一融资服务的,也有综合金融服务的;除了信贷,还可能有保险等更复杂的产品形态;由于整个小微金融的服务对象,始终会是个体户和小微企业,各种机构之间有交叉也有错位,市场竞争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更加普惠于普通百姓、促进经济发展。
四、银行如何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1、技术加速脱媒。作为银行从业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金融脱媒时代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启了。从数据上看,今年债券市场的融资额已出现了井喷式增长,相比2009年全年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为1.2万亿元,今年前10月,这一规模就接近2万亿元,增速十分惊人。对商业银行而言,金融脱媒不只发生在资产端(贷款)。在以存款为主的负债端,许多高端大额客户资金正在被理财和信托产品所分流,当前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同比增速已经从2009年的45%下滑到15%左右。实际上,随着股票、债券、三板市场、OTC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各类型专业机构投资者陆续进场,金融脱媒只会以不可逆的方式延续下去,而这也正是中国金融走向成熟的标志或必经之路。所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谢多
指出,再过10年,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由目前的半壁江山有可能降至30%-40%,与美国大体一致。
而出乎意料之处或在于,互联网金融的“从天而降”,第三方支付以及由此衍生的福利管理、差旅管理、资金归集等现金管理业务、中小企业网络贷款、P2P贷款业务,形成的技术性脱媒或许将大大加速这一进程。
2、客户和业务重新定位。小微业务需求多、市场广,商业银行具有较大的定位空间:与阿里金融平均每笔贷款6万多元的额度相比,银行面临的显然是不同的客户层级;与纯粹提供融资服务(如小贷公司)达到效率与完美体验的极致不同,有些银行(如民生银行)更擅长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毫无疑问,为了在未来复杂的小微金融生态中赢得一定的市场空间,结合自身实际重新进行客户定位和业务定位,是当前各家银行必须思考的课题。
3、专业化。随着小微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多,金融生态日益成形,生态系统运作愈加复杂,愈发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服务,而无论是银行、小贷,还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都应该在明确自身客户定位的同时,同时明确自身金融服务的专业侧重,建立差异化竞争力。如何对不同层级、不同融资需求的小微客户进行有效的信用评估、风险识别和合理定价,显然是各家金融机构在专业化技能和水平上面临的重大考验和挑战。
例如,阿里网络信贷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发放小额贷款。而民生银行“商贷通”主要采取批量开发模式,重点是以群体风险来对冲个体风险;招商银行则是在立足于6000万存量零售客户的基础上以零售方式做小微业务。
4、数据化。阿里小贷敢于为10万家小企业提供贷款,就是因为他拥有海量的客户信息数据。通过数据中心集中处理阿里巴巴旗下多个平台的信息数据,让阿里小贷对企业在网上的交易情况了如指掌。
当前,并行数据库、分布式存储、云计算等信息科技技术为大数据挖掘提供了有利条件,而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自动推理等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为复杂数据的去粗存精配备了更加灵敏的工具。因此,正如中行董事长肖钢所言,银行要充分吸收科技发展最新成果,打造集中统一的企业级数据仓库,大力推进银行业数据驱动型发展方式。
建行推出善融商务,其目的不在于赚取商家的交易费用,而是提供一个有竞争力的平台帮助商家发展,以后续加大对信息的捕获力度,占据数据制高点,以构建自己的网络商业信用体系,并以此对接传统金融服务包括支付、结算、信贷在内的金融服务来获利,形成竞争优势。
5、综合化。小微业务由于兼具对公与零售业务的双重特征,除了融资需求,更多需求在于结算、咨询等非融资领域。相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银行无疑有着更为丰富的资源基础和经验积累,因而在定位上,银行相对更适合在综合金融服务领域有所侧重。例如民生银行,目前在其74万小微企业客户中,有融资需求的19万户,其余的企业是非融资需求,即咨询、结算、增值服务等,其推出的商贷通2.0版,就在解决小微企业更多的需求;而平安集团致力于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同样是着眼于对客户全方位金融需求的满足。本文归中大财富所有,转载请说明出处。
第四篇:互联网金融
P2P监管细则有望下半年出台
“野蛮生长”的P2P网贷平台有望在今年内有矩可循。银监会日前再次召集多家国内知名的P2P平台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就P2P行业准入、制度选择、资金托管方式等内容征求意见。相关参会人士表示,P2P行业归由银监会监管,具体的法规或细则最快在下半年、超不过年底前应该就会发布。
业内投融贷P2P姚总指出,这已经是银监会5月第二次召集相关人士探讨P2P平台的监管问题。去年,P2P平台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由于行业自律缺乏和监管缺失,P2P平台跑路、倒闭现象频发,投资者资金打水漂。今年春节前后,政府确定由银监会对P2P网络借贷平台实施监管,相关监管条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之中。
“监管层已经有了大概的监管框架,整体来说监管层希望是好的,希望P2P行业继续充当银行业的补充,回归到信息中介层面”。简言之,目前监管层已经达成共识,不希望扼杀P2P行业在民间借贷领域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正在设立的互联网金融协会将对平台进行行业自律,并帮助监管细则落实。
对于监管层目前主要征求意见的内容,投融贷姚总分析,两个方面正在调研,就是到底采用登记制还是牌照制,登记制就是设立一些底线对P2P平台进行核准。未来的细则肯定会比较严格,包括大额自融肯定不会允许。
据公开信息显示,参加座谈会的机构主要包括投融贷、陆金所、人人贷、拍拍贷、宜信、有利网等国内知名P2P平台以及部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人士,而这些平台中不仅有国内各类P2P平台模式的代表,也有风控比较成熟到位的机构。
专家:不建议发放牌照
不过,市场也有传言称,P2P平台会先进行行业自律,然后再考虑监管细则和下发牌照。“行业自律不能有效抑制P2P平台跑路,需要一些准入门槛,比如注册资金多少、第三方资金托管如何进行等等。牌照不是没有可能,P2P平台如果没有严格的准入和管理,这种商业行为就不好监管。尽职调查和服务做不好,损害的是网民的利益,所以对于行业来说,牌照制好;从市场来讲登记制合适,政府无须兜底完全是市场行为。”
第五篇:互联网金融发言稿
互联网金融发言稿
1、直销银行:
直销银行,是指业务直销,存款业务、银行其他业务直销,存款业务直销容易理解,客户直接通过网银定入一笔定期,这就叫直销,或者通过手机银行购买一款理财产品,也叫直销。
直销银行业务与传统业务相比,直销业务对银行来说:成本低,可以批量处理(量大)。对客户来说:速度更快、办理更方便、收益更高或成本更低。
那么贷款业务,能否直销呢,可以将贷款流程创新、贷款品种业务创新,往直销银行的理念方向发展?
我假设一下,在支行存量贷款业务中,三个条件:客户经营正常、金额50万元以下、抵押物为一类抵押(门面、住宅、写字楼等),在贷款到期前的一个月,客户经理进行一次贷前调查,直接提交报告至总行哪个部门,总行审查一下,直接审批,在抵押物不变、金额不增加的情况下,通过直销审批通过此笔贷款,也就是说,在客户贷款还没有归还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告知,过去的一年,我们合作非常愉快,贷款已经审批,下个月您将贷款归还后,1-2天内,可以绑定新的便民卡。
依照这种模式,直销审批成熟以后,再将金额慢慢放开,甚至于以后可以发展到新建立信贷关系的客户。
传统贷款的模式是总行、支行、客户经理、客户,我所提的模式是总行、客户经理、客户,或许,以后还可以发展为总行、客户最直接的直销模式。
2、互联网金融思维在银行的应用:
在上次的的互联网金融小组讨论会议上,有很多小组成员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我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那次会议的意思是说,对我们的存款客户通过计算机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得出结论后,可以有针对性的,推荐银行产品给客户。
那么这个概念可以延伸到贷款领域,运用大数据系统,对我们的所有贷款客户通过计算机收集数据,收集资金进出数据、网银、手银、POS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该笔贷款风险较低、风险一般、风险较高;该客户对我行贡献较大、贡献一般、基本没能贡献;甚至于可以计算出,该客户在贷款余额低于多少万元时,风险非常小;贷款余额在某个区间时,风险可控;贷款额度超过某一数据时,风险不可控等等。就可以得到一组客观的贷款分析数据,对贷款审批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