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眼中的大武汉
我眼中的大武汉
武汉也称为江城。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中写道: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从此江城成为武汉的代称。武汉通常被称为“武汉三镇”,“三镇”指的是武昌、汉口、汉阳这三块被长江和汉江隔开的地方。汉口是武汉最繁华最热闹的商业区,也是华中地区商品集散的中心;武昌是武汉高等学府集中的文化区,是武汉现代城市文化的体现;汉阳则是市政府重点发展的开发区,凸现着武汉的未来。武汉的绝大部分景点都集中在武昌和汉阳,向中外游客展现“江城”风情万种的迷人风采和魅力。武汉市旅游部门整合全省的旅游资源,开发了“一绝、两特、三精”(一绝品即武当山,两特品即楚文化、清江民俗风情,三精品即长江三峡、神农架、三国文化)特色旅游项目,让旅游者在山、水、民风之间体验楚文化的独特风韵。悠久的历史文化,给这座美丽的城市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全市有名胜古迹339外,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商朝盘龙城遗址、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和中共八七会议旧址3处。汉城区周围有大小湖泊100多个,且沿长江两岸对称分布,就像串串晶莹的珍珠,把江城点缀得更加美丽。著名的湖泊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湖和墨水湖、莲花湖、月湖等。市境内还有大小山岳70余座。这些自然景观和体现武汉历史文化的文人景观,构成了有地方特色的3大类旅游资源,山水园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武汉现已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我们全家就有了一个小小的计划:“放眼看武汉”——带上外婆去汉口乘轻轨,穿越长江隧道,看看武汉的一些新变化。
在一个周末,天气很暖和,太阳公公毫不吝啬地把温暖洒向整个大地,我们决定实行我们的“放眼看武汉”计划。
一行人乘车来到轻轨的起点站——宗关站,一走进大厅,就看见很多人在一台台机器旁站成一行行的队列,却没有看见售票员,走进一看,哦!原来它们就是“售票员”——自动投币机,他是由触摸屏、按钮、投币口组成的。首先你把自己想去的地方输进去,再把钱投到投币口里,它就会自动验钞,自动完成找零的操作,我们只用等着在取票口取出零钱和票就行了,整个过程只需要十几秒的时间,我们都感叹到:现在用电脑操作实在是比以前方便了许多,也不用浪费一些人力和物力了,科学技术真的是越来越发达了。坐在轻轨上,看到窗外一幢幢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到处都是绿树成荫,呈现出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象。我不禁感叹到:今天的武汉可真美啊!以前的武汉只有自行车,公共汽车,街道又窄又短,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有了出租车,小轿车,但是车辆多了,道路还是那么窄,总是出现交通阻塞现象,于是人们修建了长江大桥,长江二桥,白沙洲大桥,晴川桥……最后还在长江底下修起了长江隧道,这样使车辆分流,就能缓解因为道路负荷而出现堵车现象了。
一眨眼功夫,轻轨就到站了,我看了看表,啊!好快,十分钟不到就到了江汉路。走下轻轨,我们坐上了一辆出租车,让它载着我们去穿越长江隧道。
长江隧道可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条隧道呢!又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它的总长又3260米,使用寿命是100年,它位于长江大桥和二桥之间,进口在汉口的大智路,出口在武昌的友谊大道,我们乘上出租车只需六七分钟就可以到武昌了。出租车载着我们进入了隧道,我不敢相信我们是在长江地下在行驶,看着长江隧道里的灯火辉煌,看着长江隧道的那些先进的设施,我的感慨万分:现代人类的发展真是太快了,竟然能在万里长江底下挖起一条隧道,这需要怎样的科学技术啊!这付出了多少人的心血啊!真可谓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等长江隧道正式通车后,将可以分流武汉中心城区20%左右的过江交通,将能缓解长江大桥和二桥的交通压力。
今天的“放眼看武汉”的计划,让我们看到了武汉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脏、乱、差”城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但是城市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是分不开的,我们只有努力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更先进的科技才能给自己创建一个更美的家园。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劳动街妇联胡秋宁
第二篇:您是我的眼(精选)
您是我的眼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11号选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您是我的眼。
我见过无数双眼睛,明亮美丽的眼、纯洁善良的眼,可我就是忘不了牛老师您那双慈祥的眼,那是一池深深的谭,淡淡地看我一眼,我便沉溺其中。那双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带我领路四季的变换,带我踏上青春不悔的旅程。
那一次,开学不久,天下大雨,我忘了带雨具,刚从车上走下,就看见您顶了一把雨伞,在校门口迎接着我们,雨伞下那温柔慈爱的目光,让我瞬间暖暖,同顶一把伞走向教室的小路上,一种小鸟归巢般温馨的暖流,使我觉得那五百米的甬路好短好短,牛老师,当心中的雨点来了,您就是无荫蔽天空的遮拦,天空下,有双眼,眼中满满地都是您慈爱的暖。
那一次,我在家受了委屈,逃学了,当我被抓回来的瞬间,我看到您眼中有不可抗拒的严厉,使我不敢直视,也无法直视,当我愧疚的低下头被您轻轻地揽在怀里时,悔恨的泪水瞬间溢满了胸前,“你去哪了,知不知道大家都在担心你,怎么可以这样任性”。听着您责备的话语,我把头埋得更低了,“老师,我。。。我。。。”“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下次不可以这样了,有什么事可以找老师啊,记住啊,下次不可以了”。您一连串的话语打断了我的抽抽嗒嗒,当我再次抬起头,却看到了您眼中满满的牵挂。那一次以后我再也没做过类似的蠢事,因为我知道,我身后有双牵挂的眼,我走不出也不愿走出他的视线,因为那里有人世间最美的挂牵。
那一次,咱班小东同学的父亲不幸去世了,当您在和同学谈起这一事时,我们不仅记住了您说的话:今后我们大家都是小东的亲人,我就是晓东、也是你们的老师父亲,更让我们记住了您眼中欲垂的泪、垂泪的眼。
牛老师,岁月流逝变换着人世沧桑,而不变的就是您的眼,它在我心中永驻,它带我们探索无穷的未知世界,带我们感受人间温情冷暖,带我们羽翼渐丰奔向理想之岸,牛老师,我们爱您,爱您,您就是我们的眼,因为那里有我们追寻的梦想、有我们灿烂的明天。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武汉车展盛大开幕,10款经典“老爷车”夺人眼
导读:武汉车展盛大开幕,10款经典“老爷车”夺人眼,为期6天的武汉车展,今年规模首次达到12万平方米,启用了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的10个展馆和室外广场。参加展会汽车品牌70多个。据不完全统计,车展期间,超过40余款车型中部首发,国内首发车型也将列入部分参展企业计划。
此次武汉车展以“擎动荆楚·驾驭未来”为主题,吸引了知名豪车的高调亮相。此外,展会除吸引众多国内外汽车品牌外,10款经典的“老爷车”也夺人眼球,吸引了众多媒体记者和专业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武汉车展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贸促会、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并首次由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湖北省机械行业联合会、中国贸促会武汉市贸促分会共同承办。
华中市场梦圆
王政雄透露:“选择在武汉车展上市2013款科雷傲,不仅表明雷诺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关注,也充分体现出雷诺对华中市场的高度重视。未来,我们将通过新车引入、网络拓展和售后服务升级等举措,大力发展华中市场。”据其介绍,2012年1月至9月,雷诺在华中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147%,其中武汉美诚经销商摘取2012上半年雷诺中国经销商销量排名的桂冠。
在展会现场,记者看到,德、法、美等豪车品牌均出动了最强阵容参展,宾利、劳斯莱斯、法拉利、凯迪拉克、玛莎拉蒂、保时捷、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奔驰、宝马、奥迪、大众、通用、福特等豪车悉数参展。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武汉车展依托于中部强大的汽车产业和市场,其地位和前景日趋受关注。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湖北省GDP达到19594.19亿元,较上年增长13.8%,在全国的排名由2010年的第11位上升至第10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4%;汽车产业是湖北的支柱产业,2011年汽车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65亿元,同比增长18.2%,湖北已经成为全国最集中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本届武汉车展,上海大众斯柯达、讴歌、凯迪拉克等5家厂商展出了6款概念车。展会上展出了4辆全球首发车型,此外还有1辆全国首发车和十余辆中部首发车亮相。全球首发车型包括进口大众带来的四驱迈腾旅行车和最新一款甲壳虫,在媒体日当天,东风雪铁龙、东风风神、东风裕隆、东风悦达起亚、雷诺、凯迪拉克等品牌纷纷举行了首发车和概念车的盛大发布会。
平台效应显现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介绍说,武汉是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汽产业是武汉市产值过千亿元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武汉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形成集汽车研发、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专用车生产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2011年,武汉市汽车产业整车产量70万辆,产值达1334亿元;今年1月至8月,武汉市汽车产量达到51.5万辆,产值达1068亿元,同比增长30.5%。武汉力争到2016年,整车产销突破30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突破4500亿元,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车都。
本届车展期间,作为最重要配套活动之一的2012中国中部汽车论坛(以下简
称中部汽车论坛),围绕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过程中面临的能源、市场需求、国际市场疲软等现实问题展开研讨,以寻求对策吸引了业界的高度关注。据悉,本次中部汽车论坛,源于已举办了两届的湖北汽车产业发展论坛。据悉,该论坛今后将统一启用“中国中部汽车论坛”这一全新名称,进一步配合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本届武汉车展的承办方之一,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符禹表示,武汉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要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武汉未来要在专业展示上提升,发布最先进造车技术并依托专业论坛提高影响力。3年之内,武汉车展将跻身为国内第五大车展,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车展。
“车展系”区域布局
事实上,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车展的主办方之一,此次参与武汉车展主办,被业内称为其“车展系”的中原布局,也是武汉车展的一次华丽转身。
“凭借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厚的产业基础,武汉在汽车产业发展和汽车市场培育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表示,本届武汉车展必将为中国汽车市场的繁华注入新的活力、生机和动力。
符禹介绍说,除北京、上海、广州车展三大品牌车展以外,成都、武汉已经成为省会城市举办车展的领头羊,而如何找对各自的定位是目前的关键。以成都车展为例,其汽车工业不发达,就效仿同样不具备产业优势的日内瓦,打造专业国际汽车论坛——全球汽车论坛,在汽车业界舆论上先声夺人,目前该论坛已成为成都车展的亮点。而武汉车展则要着重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以前,本届武汉车展规模空前,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往届,包括制定了抵制低俗裸露展示的严规,提出了力争3年内成为国内第5大车展的目标等。他强调说,希望本届武汉车展,能成为武汉汽车展会的一个转折点,让武汉汽车展会从此走上正轨,并晋级为国内一流车展。
以上信息来源于会展视窗网,提供各类型的展会信息和展会酒店预订服务。
第四篇:我心目中的中大学生(范文)
各位同学:
今天是学校党委组织的“中大学子气质大讨论”活动的启动仪式,我很愿意、也 很高兴借这个机会与同学们面对面,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大学生素质建设的一些想法。
我今天准备与同学们交流的题目,叫做“我心目中的中大学生”。众所周知,人 才培养是大学最根本的使命,如何通过若干年的大学教育使一大批具有良好潜质的优秀 青年“成才”,是我们作为大学老师和管理者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通过在大 学中若干年的学习使自己“成才”,则又是诸位同学们必须认真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这 是一个双向的问题。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对心目中理想的中山大学学生所应具备的 素质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我心目中的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说到大学生的素质,如果全面而言,那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如 果具体而言,可能是见仁见智的,人们对这个问题或许会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大学 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要让他们成为人才,就是既要“成人”,又要“成才”。所谓“成人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所谓“成才”,就是要培养智力和 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本领、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在中山大学讲大学生的培养目 标,就不能不讲我们的校训,孙中山先生希望中大的学生应该“博学、审问、慎思、明 辨、笃行”,大家知道,这十个字同样也出于儒家的经典,它们是达至孔夫子的“君子 ”境界的途径。我想儒家的“君子”,就是古代圣贤眼中的一种理想的人格,它对于我 们现在对大学生“成人”和“成才”目标的讨论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的。随着时代的 变迁,理想人格不断被赋予具有时代感的新的内涵。在这里,我不想就理想人格过多地 谈古论今,只想谈谈我个人心目中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一些素质,这些素 质大概有以下七个方面:
1、知礼。“礼”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简单说,它强调的是社会的规范和秩序。而 “知礼”,则是一个人自处于社会的一个行为准则。中国古代历来重“礼”,但目前的 中国,随着社会的迅速转型,礼仪的缺失已成为了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孔子说过“不 知礼,无以立”,我们的大学生作为将来中国建设的栋梁之才,“知礼”自然是其必备 的素质之一。
我们应该培养“知礼”的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首先应该对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乃至言谈举止有一个恰当的引导。这里我想讲两个例子,一个是2002年在我 们学校珠海校区举办的“五月的鲜花”活动的例子,那次活动是由教育部主办,我校与 珠海市人民政府等几所单位联合承办的一次大型诗歌咏唱会,并且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和 浙江卫视现场直播。但是在演出当日,天公不作美,大雨一直相伴,尽管如此,却丝毫 未能减低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的表演热情,整场演出一直持续了近三个小时。然而 令我感动的是我们所有在场的珠海校区的同学,尽管大雨瓢泼,但是为了能够让活动继 续,让现场直播不至于中止,他们坚持观看到整场演出的最后,而且秩序井然。演出结 束时,现场一点纸片都没有。当时,我也是和教育部的领导与同学们一同举着伞看完了 演出,当老师和同学们接过工作人员准备好的姜汤时,负责整场节目电视直播的教育部
高教司和教育电视台的领导热情拥抱,祝贺活动成功,他们盛赞中大的学生高素质,认 为他们是盛开在珠海最美的“花朵”。
第二个例子是在2004年我校80年校庆期间青年志愿者的例子,由校团委组织培训 的一千余名青年志愿者在校庆期间承担了大量繁重具体的工作,他们对嘉宾实行了一对 一的服务,他们出现在校庆活动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校庆活动中一支生气勃勃的力量,他们热情周到、积极主动、彬彬有礼,成为校庆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青年志愿者们 在校庆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爱校情怀、良好素质,给各级领导、校友和嘉宾们留下了美 好而深刻的印象,很多参加校庆活动的同志都跟我提及这些学生,认为他们展现了中大 学生的精神风貌,中大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我想,无论是珠海校区那些可爱的同学们,还是出色完成校庆工作的青年志愿者 们,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看到了泱泱大校学子所应表现出来的 风范。
一个“知礼”的学生,应该有敬畏之心,应该遵守社会的基本规范和秩序,应该 懂得去尊重别人。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让学生们知道各种场合都有不同的礼仪,要自 觉地去了解、遵守这些礼仪。这两年我们学校开始在校庆日举行学位授予仪式,其目的,就是希望学生接受一种礼仪的教育,知道何为“敬畏”,何为“感恩”。
最近我又向校长办公室提议,从今年开始是否对学位授予仪式再作一些调整,我 想我应该给所有从中山大学毕业,获得学位的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们一一授予学位,当 然,如果这样做,大概要进行近二十场,但为了学生,我认为值得去做。同时我也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我们一定能形成一个符合中大实际、又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山大学的 学位授予仪式的,学校所作的这种种尝试,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重建大学礼仪的一种 努力。重视各种礼仪制度的重建与规范,是中山大学乃至全中国的高校都必须面对的一 个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知礼”的教育,使我们的学生形成一种超越“工具理性” 的人文素养,从而成为一个“文明”的现代人。
2、诚信。我认为,这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是一条底线,也是现代社会良性运行 的基本保障。如果说“知礼”的教育强调的是对社会秩序的遵守的话,那么诚信的教育 强调的就是一个人内在道德感的培养。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外信于人。诚信是由内心诚 实表现的自愿行为,同时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熏陶。诚信危机是当今中国社 会的一个痼疾,建立诚信的社会道德体系是我国当今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因此,大学 要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首先就要培养具有诚信素质的学生。讲“诚信”,首先就要“ 知耻”,内心不知耻,就无所谓“诚信”。例如大学中作弊现象,对待这一现象,在大 学中甚至还不能说有着共同的价值观,许多学生在作弊的时候,并不以此为“耻”,反 而视之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诚信”并不是第一考虑的选项。甚至是一些老师,还会为 因作弊而受处分的学生求情,说这个学生“品学兼优”。大学应该是社会良心的所在,如果在大学里都不能形成一致的诚信的价值观,那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就真的令人忧虑 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校一直以来对作弊行为严惩不贷的原因所在。
说到诚信,我还想到了学校“仲明助学金”的例子。“仲明助学金”与其他的奖 助学金不同,它是一种道义贷款性质的助学金,受过资助的同学都知道,凡是符合条件 的申请者,都还要与助学金的基金会签订一份道义契约,这份道义契约是道德约束而并
非法律合同。根据契约,受助者毕业后要从“受惠社会、回报社会”的道义出发,在有 能力偿还时再将助学金归还至基金管理委员会。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毕业的受助学生 大部分恪守道德契约,并把这种内心的道德信条转化成为现实行动,很多同学工作后陆 续返还了助学金,为以后的受助同学树立了榜样。我想,这项助学金不仅解决了受助同 学的生活问题,而且也让他们有了一次诚信教育的经历,懂得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或许这个经历对于他们的人生而言具有更大意义。
3、担当。敢于担当,是一个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孙中山先生对大学生“做 大事”的期待,正在于“担当”二字,他亲笔题写的校训中强调“笃行”,意义也在于 此。我们知道一句话,叫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也知道李大钊的话,“铁肩 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大学生要敢于接受并承担责任,首先是要有道德心去担 当社会责任,要有爱心去奉献社会。我想举一个我们学校政务学院学生的例子,学院04 级的一位同学患了重病,而且家境拮据,班级的同学得知了这件事,就组织了一次捐助 活动,捐助活动几天内就筹集了上万元。一位该班作为交换学生留英的同学,还将自己 的奖学金全部捐赠出来,但是,受救助的同学知道后却坚决不要,她说自己不能让同学 们为她付出这么多,后来捐赠活动的组织者找到了患病同学的父亲,才最终说服她接受 了这笔捐赠。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从参与这个活动的同学家长那里知道这件事的,我听了以后非常感动,我们的同学多么可爱啊!我想,这其实也体现了我们的学生对 社会的承诺,有爱心、有正义感,才能承担社会责任。
其次,大学生要有能力去担当起社会责任。记得我还在浙大工作时,曾与宝钢有 很多接触,宝钢人事处的干部告诉我,每年都有很多来自不同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同时进 厂,在培训过程中,厂方要组织一些活动,就问同学们某某工作谁愿意做,举手的往往 是清华的同学,争着说“我来干、我来干!”我当时就想,这就是清华的学生,他们在 这培训的过程中就能够脱颖而出。今天回头来想想,这种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领袖气 质,正是我们要求大学生们应该具备的品质。
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就是社会的建设者,而不是社会发展的 观望者。这种责任心,从大处讲是将自己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和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在 一起,是一种爱国精神,是一种勇于将责任放在自己肩头的勇气;从小处讲是一种意志 坚韧而富有爱心的精神。如果一个人总是遇事推诿,逃避责任,那么与此同时,他就可 能错过了成就事业的机会,担当和成功是相伴随的,是离开校门后有所建树的基本素质。
对于家庭来说,青年是家族的希望,因为从物种进化的角度,年轻的一代担负着 这个种族继承与繁衍的责任,所以,青年人都被父母亲朋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安身 立命、光宗耀祖。对于国家来说,青年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青年人肩负着兴 国安邦的使命,梁启超先生说得好,国家的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 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 进步则国进步”。因此,在同学们身上,肩负着家国的责任,任重道远。
4、勤奋。勤奋原是学生之为学生的题中之义,本没有太多值得讨论的余地。但我 们面对的现状是,我们的学生在上大学前一定是刻苦学习、拼命读书的,否则是不可能 进得了中山大学的,但一旦进了大学,有一些就松懈了,甚至还有些学生产生了厌学的 情绪。因此,我们还是要强调读书的勤奋。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
不勤奋,一切都无从谈起。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如果说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要提倡给 学生减负,那么在大学阶段,你们已经是成年人,应该自觉的“加负”,主动地去汲取 知识。
我想,这里其实包含了两种态度,一是要“非功利”的读书,一是要“去惰性” 的生活。首先,自觉地勤奋学习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非功利”的求学态度,是 一种脚踏实地的风范,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品质。与此同时,大学生活自由而多彩,而求 知与读书确实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此,同学们还要注意克服惰性,要把读书、尤其是 “非功利”的读书当作一种习惯,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才有助于克服惰性的生活。总而言之,勤奋就是好学,是善于学习,一个善于学习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 主动地训练自己从而达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
5、超越。敢于超越,是社会进步、国家强大的要求,中国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富有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要在国家现代化和社会进步中扮演重要 角色,就必须要有超越意识,要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超越自我,敢于超越常识。只有敢 于超越,才会产生创造力,才会成为我们常说的“创新型人才”。
还有一点,超越又具有人生态度的意义,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具有超越的 意识,遇到各种事情的时候都能够超越世俗,超越个人的利害得失,能够理性、通达地 直接面对内心不愉快的感觉,能够“将心比心”地去理解自己不喜欢或有感情冲突的人 和事,那么,我们所取得的,就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教书育人”的成就,而是某种 道德上的成就。
6、阳光。同学们应该有所理想,应该胸襟宽广,应该自信向上。孔子说,“君子 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曾经在一些场合说过,如果要交朋友,千万不要和那些经常 抱怨世事不公,总是觉得人生暗淡的人作朋友,因为这样的人是不会给你阳光和力量的。换一个角度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阳光心态的人会有很多朋友,可以说这是一 个人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
似乎可以这样说,越是担当重大的责任,可能遇到的“麻烦”就越大。以此推理,大家目前即使遇到了麻烦,也只能算是“小烦”,如果被这些“小烦”就击退了,当 然更不用说去承担更大的“烦恼”了。比方说,有的人因为失恋了一次,就说看透了感 情;因为找工作失败了几次,就说看透了社会。这种所谓的“看透”,其实是一种老年 人的心态,是消极的态度。西方有一句谚语,叫做“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所以,我在这里说要“阳光”、要“永葆朝气”,没有朝气,只有暮气,那不是一件好事。在座诸位是青年人,更应该有一股蓬勃朝气,那是一种阳光的、向上的、不循规蹈矩的、充满扩张性的精神状态。有一句话说:人要诗意地栖居,我想,人首先要热爱生活,才能像诗一样地生活。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去年岭南学院毕业的一位女同学,由于骨癌,她从大学一年 级起就开始化疗,但是她始终以乐观的精神支撑着自己,每当有老师同学看望她时,她 总是用充满阳光的笑脸面对,从没有过抱怨生命对她的不公,在治疗的过程中,她曾经 休学过,但只要有可能,她就申请复学。最终,她在大剂量化疗的后遗症中以顽强的意 志完成了大学学业,在去年顺利毕业。我想,她这种对生命的阳光态度正是我们所应该 提倡的。
我想,青年人应该总是能够首先触摸到时代的脉搏,跟上社会前进的脚步,一个 阳光的青年,应该表现出积极的精神面貌,体现出时代发展的特征。另外,我还想强调 体育对于阳光心态的培养。生命在于运动,体育对于一个人的阳光心态的培养是非常重 要的,大学生应该养成对体育的爱好,培养一项或几项擅长的,可以陪伴你一生的体育 活动,这将使你受益终身。
7、职业准备。我曾在一次全校就业工作会议上说过,我们的就业教育应该贯串于 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我们的学生应该有一种切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职业观,如果大学生 的就业产生困难,对于中国这样国民平均素质较低的国家来说,就是人才的最大浪费。大学生应该在就学期间就不断地重新评价自己,认真考虑自己今后的职业取向,作好充 分的职业准备。
我校的校友、凤凰卫视的主持人马鼎盛就是一个例子,他在我校读历史学,但他 对自己的职业期待则是传媒,因此,他读书时,尤其关注的是军事史的学习,甚至在大 学二年级的时候还组织了一个专门讨论太平天国史的4人读书小组。前些年,已经是著名 的军事评论员的马鼎盛回到了母校,给我们的同学作了两场演讲,题目叫做“中大不比 哈佛的差”,讲如何论证海湾战争美伊军事力量的对比,与哈佛、牛津的专家学者唱反 调,以一个中大本科生的学历打败了世界顶尖大学的博士,预见性地论证了战争的结果。他说,“我为什么不比哈佛的人差,因为中大是个加油站,而且加的油都是环保的,可以循环利用。”他认为,中大的老师、中大的学风和治学传统对他的成长及职业生涯 的影响是深远的,正是超脱地、历史地看待问题,才能够看清事实的真相。
对于中山大学的学生而言,他不应将未来的职业仅仅看作是一个“饭碗”,还应 该看到更崇高的职业使命,看到我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是否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 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应调整到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这与前面所提到的敢于担当的社会 责任心是联系在一起的。以上七点就是我对大学生素质的一些个人看法,或者说 是我所认为的中山大学对人才培养的一个预设目标。既是列举,就一定会有疏漏,但还 是可以对上面几点作个总结,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生,应该是一个“文明的现代人”,他们诚信知礼,积极向上,敢于超越,勇于担当,他们顺应时代的发展,善于吸收现代 世界文明,富有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
总之我想,中山大学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尤其应该与众不同,用时下流行的话来 说,你们应该是“社会的精英”。举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大学本科可以说是一个人 的“出身”,因为大学本科阶段是人生知识技能奠基、思维方式形成和人格日趋成熟的 重要时期,在一所名牌大学所受的四年大学教育,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重塑性格。我希望我们中大的学生们都能在中大的学习过程中塑造和完善自己,在自己的血脉中 注入中大精神,并终身以此为荣。同时,我也相信,这样的大学生,才是真正适应中华 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人才。
正如我曾对院长们说过,各个学院都应该对本学院的特色,对学生培养有一个预 设的目标一样,我想,每一位同学对于大学生的素质都可以而且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有一个自我的期望,但是,我认为,关键并不在于我们的目标内容如何、期望值有多么 高,而是要为实现这个目标去不断实践和努力,我们应该找到适合自己而又行之有效的 途径去实现各自的梦想。那么我们能否实现这个梦想呢,这就是今天我要说的第二个问 题。
二、中大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精神土壤
也许有人说,大学培养人,无非就是组织大学老师上课、保证学生修满学分、最 终顺利毕业而已。我想,这是对大学、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具有大学精神的学校的一种误 解。我刚才说,大学教育可以重新塑造一个人,这绝非仅仅通过进修课程就可以实现的,否则,中山大学就与普通的教学型学校没有区别了。我坚信,中山大学是具有大学精 神的大学,所谓大学精神,应该是大学悠久的历史传统,是厚重的学术积淀,是和谐的 校园氛围和蓬勃的发展趋势。这种精神不可捉摸,但可意会,它时刻在塑造着大学中每 一个人,尤其是像诸位这样可塑性更强的青年学生。
中大的文化传统毫无疑问地具有塑造人格的功能。这里,我不能不谈我们的校训。校训是一所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集中体现,代表着这所学校的终极追求,它可以潜 移默化地影响大学中的每一个人。因此,校训给我们留下的丰富涵义,已经成为我们学 生素质形成的文化基础。我们的校训出自中国儒家经典《礼记?中庸》,原文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924年,孙中山先生为其亲手创办的国立广东 大学题写训词,写下了这十个字,1926年,为纪念故去的创办者,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 国立中山大学,而这十字校训则一直沿用至今。
“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的校训,比较简单的解释就是:要有广博的 学识,能仔细地探究,去谨慎地思考,可以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地去实行。这十个 字其实是儒家对于读书、治学、做人的经典诠释,是达到“至善”之境的途径。今天,我不想对此作过多的学理化论述,只想通过几个例子并以我个人的理解来解释一下,这 样让大家对我们校训的内涵有一个更深入、直接的了解。
先说博学。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有学问嘛,但怎么样才算有学问呢?我听过钱钟 书与黄永玉之间的一段故事。有一次黄永玉先生画了一幅以凤凰涅槃为寓意的国画,作 为国家送给广岛的礼物,一位国家领导请黄先生说说“凤凰涅槃”的文字根据,他原以 为很简单,但找了《辞源》、《辞海》、《中华大辞典》等典籍,结果都是没有,实在 憋得没办法了,他忽然想到了当时住在隔壁的钱钟书,就打了电话过去,于是钱先生就 在电话里给他解释说,这是郭沫若1921年在自己一首诗中编出来的题目,是三教九流之 外的发明,确实没有地方找出处。但是凤凰跳进火里面再生的故事是有的,在古罗马钱 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但却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和 中国都有点关系,可以去《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本第三册找找。黄永玉一去找,果然 找到了。
我想,这个例子可算是博学了,但钱钟书先生毕竟和中大没有直接的关系,下面 我想讲五个中大的例子或故事,分别说说中大校训中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 行”。
说到博学,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陈寅恪是清华研究院 四大导师之一,被公认为是继司马迁和司马光之后中国最杰出的史学家。陈先生的最后 二十年是在中大度过的,晚年他视力不好,几乎失明,住进康乐园后,学校为了保护他,专门在他的住所周围修筑了一圈栅栏,还在门前砌就了一条白色的水泥路,这也是因 为陈寅恪的视力只能辨别浅色而铺设的。陈寅恪故居和那条水泥路都还保存着,大家可 以回南校区康乐园探询一下这些建筑,或许可以体会到与大师之间近距离接触的感觉。
我记得2001年金庸先生来中大访问时,特别提到希望到故居凭吊陈寅恪先生,我还陪同 他满足了这个愿望。
下面说说陈寅恪的博学,有一个例子,陈先生在写他的鸿篇巨著《柳如是别传》 时,眼睛已经看不清东西了,书稿是通过口述,由他的助手帮助撰写而成的。在书中,他总是引经据典,当遇到不确定的问题时,他总可以告诉助手,在他书架的哪一层的哪 一本书中的哪一页,可以找到问题的出处。我想,如果不是对治学抱有强烈的欲望,不 是饱读诗书、博学强记,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这与钱钟书先生在电话中解释 “凤凰涅槃”的故事可谓异曲同工,应该是对博学最好的诠释了。
说了博学,再说审问。所谓审问,就是仔细地探究,要善于提出问题。什么叫善 于提问,怎么样能够提出好的问题,我认为,只有通过详细地探究,认真地考察才能做 得到。这里我想举一个德国总理施罗德来我校演讲时的例子。2003年,时任德国总理的 施罗德来广州访问,他在中大的怀士堂为我们的学生作了一场演讲。说到怀士堂,这是 我们中大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当时德国外交部的官员们在为施罗德演讲选址时还在 考虑应安排在广州还是在成都,在看到了我们的怀士堂并了解到它的历史以后,当即就 决定将演讲地点安排在广州了。现在想想,我还真的佩服他们的眼光,因为就在去年,在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的纪念邮票中的第四枚就是中山大学,邮 政总局的设计师们选取的票面内容也是这座怀士堂。据我所知,这是继北大和复旦之后,第三个国内大学登上“国家名片”。
当然,施罗德总理在演讲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么多故事,但是他对中大还是充满了 兴趣,我记得他在演讲之后说,期待与我们的同学进行热烈的讨论,我当时就特别说明,“请总理阁下亲自指定同学提问”。因为,我相信,中大的学生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思 考,提出有深度的问题的。事实也确是如此,这些同学的问题提得非常好,涉及到中德 关系、中欧关系,民族历史观的问题,他本人的从政经历等等。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 我们中大获得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的一个成员的问题,他说德国学者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要像诗一样地生活,请问总理在繁忙的工作中,如何保持轻松的心态,享受生活? 施罗德对这个问题非常满意,他十分认可这种生活态度,他说生活中应有美好的因素,什么是美好,要自己去努力寻找,比如他自己就喜欢打网球,并从中体验到了快乐。我 想,这些问题如果不是通过认真思考是不可能提出来的。比方说刚才的问题,我也不曾 知道海德格尔这样的名言,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因为我曾经对中大的师生们说过,希望他们学会享受在工作、学习中自我实现带来的快乐,而海德格尔却要人“像诗一 样地生活”,比我的想法更高了一个层次,对我来说,当然也是一种提升。
施罗德总理也对中大学生的提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同具有这么广泛知识的 学生交流非常有意义!”而更有说服力的应该是当时陪同来访的外交部官员的评价,他 们说,中大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亚于清华学生的水平,这应该是中国最好大学的学生了。
其实,我听到自己的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心里也是感到十分欣慰,因为我知道,能否提出高水平的问题是衡量一所大学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志,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代表 了这所学校的水平。所以,去年我来这里与东校区的同学们做讲座的时候,曾开玩笑地 提醒大家不要提肤浅的问题,要提有深度的问题,结果很多人后来就真的不敢站起来提
问了。当然,我是鼓励大家提问的,只是希望你们在提出问题之前,要经过仔细地探究,要让提问的过程同时也成为自己增长知识的过程,这才是我的目的。
“审问”之后说“慎思”,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细致、谨慎地考察、分 析问题,要将所学为己所用。我认为这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通过对已知问题的真正 吸收,然后融会贯通,进而进行反思,这是在治学过程中思想的一次飞跃,只有这样,学者才能将“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有可能对知识有所创新。这里,我 想讲朱熹平教授的例子,可以说是对“慎思”的完美解释。
大家一定知道朱熹平教授与他的伙伴合作破解了“庞加莱猜想”的报道。正如朱 老师自己所说,他是通过对“庞加莱猜想”相关理论的系统研究,运用美俄数学家的理 论方法完证了猜想。他曾说过,国际上很多团队都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做出了很大 的贡献,特别是俄国数学家,这个猜想的完成,是国际数学界的同行们你一步我一步,共同做出来的。他说自己只是比较幸运,完成了“临门一脚”。
我觉得,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朱熹平教授真正读懂了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的东 西,真正读懂了俄国数学家佩雷尔曼的东西,并且吸收成为了自己的知识,这篇论文— —《“庞加莱猜想”暨几何化猜想的完全证明:汉密尔顿-佩雷尔曼理论的应用》,其 实就是用自己的方法说明了运用佩雷尔曼的思路来证明“庞加莱猜想”是行得通的。吸 纳前人思想,融会贯通,然后再有所创新,我想,这就是“慎思”的真正意义吧。
我们校训的第四点是“明辨”,学理越辨越明,不辨就难分真伪,不辨就难分是 非。说到“明辨”,我想举夺得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的中大辩论队的例子来说说。先要 弄清楚,此辩非彼辨,也就是说,辩论的“辩”不同于辨别的“辨”,既然不同,为什 么还要举这个例子呢?因为在辩论赛场上,每一轮比赛的辩题都是现场抽签决定正反方 立场的,所以,我们的辩论队在准备比赛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站在正方或反方的立场 来准备比赛,因为那样最多就只有50%的获胜机会。如何才能做必胜的准备呢,那就是 必须认真分析每一场比赛的辩题,通过透彻的分析而让自己具备驾驭问题的能力,这样 在比赛中,无论抽取到何种立场的辩题,都会处“辩”不惊。因此,要“辩论”,必先 “辨析”,只有做好了辨析的工作,才能有必胜的把握。也正是如此,我们的辩论队才 能披荆斩棘,夺得全国大专辩论赛的冠军,继而摘得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冠军。总之,我 觉得正是运用了“明辨”的方法,才有了中大辩论队夺取世界冠军的成绩。
说完了“学、问、思、辨”,最后还要落实到“行”,可以说“笃行”是治学的 最后阶段。“笃”有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意思,只有实践所学的知识,做到“知行合 一”,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体现人生的价值。我想了一下,在中大,“笃行”的 例子还是有很多的,这里我就讲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去年,我到湛江一家很有名的 海产养殖企业参观,这家企业与我们的生科院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的研究 成果应用在养殖技术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记得那次我一走进那里的养殖基地,就有 几个渔民样子的年轻人冲着我微笑,说“黄校长好”,我还十分“得意”,以为连湛江 的“渔民”都认识我这个校长,谁知等到他们报了家门以后才知道,原来这几位年轻人 是中大的动物学专业的博士生,他们长期沉在企业里,为企业解决技术上的问题,风吹 日晒,看上去好像和渔民没什么两样,以至于他们有次返回学校,还被门口的学校保安 误认为是外来闲杂人员,拒绝他们进校。此外还有五六位我们的教授,每个月至少会有 两三次到企业去工作,我觉得他们真的很了不起。还有一个例子,也是几位生科院的教
授,他们常年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西藏林芝地区从事虫草的人工养殖试验,去年暑假 我去看望过他们,那里环境十分艰苦,每天要驱车几个小时往返于驻地和养殖基地之间,还要承受高原反应给身体带来的不适,现在,他们的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家 提出对西藏的支持要变“输血”为“造血”,我想,我们这些教授从事的就是一项“造 血工程”,因为他们的工作不仅可以改善当地因挖掘虫草而破坏的环境,更可以提高当 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请大家想想,什么是“笃行”,我觉得这些教授及其学生们的行动 就是最好的诠释。
同学们,我们的校训体现了大学求知、求真、求善的道德感和贡献社会的使命感,这里面闪耀着大学精神的光芒。校训为我们指明了读书、治学、做人的途径,如果我 们能够体会到“学问思辨行”其中的逻辑意义,真正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那么也就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如真能如此,那么我们的学 生培养目的也就达到了。
我想,中山大学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文化传统,这是中山先生和学校的先贤们 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大人珍惜和传承。然而,在传统之外,我们 大学还需要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是 我们所有中大人都应为之努力的目标。我想,这个目标,大学的管理者尤其应该重视,因为大学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教师和学生无疑是主体,学校制定一切规章、制度都应 以发展学术、尊重教师、善待学生为出发点,必须要以培养学生、培养人才为轴心。
当然,大学的管理不仅是保证大学课程的设置,还要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文化环 境,例如,这次在东校区举行的“我与校区共成长”的植树活动,就是在校长办公会议 上讨论通过的。学校认为,植树不仅是美化生活环境的活动,更可以让同学们产生热爱 母校、热爱生活的感情,我从来不认为爱校甚至爱国仅是个口号,爱校也好、爱国也好,从来都是具体的,是要通过培养对母校、对国家的感情而逐渐形成的。当然,植树仅 仅是一种形式,我们希望同学们都能够亲自动手,当你们的汗水浸入到这块土地之后,你们也就自然对它产生情感,在你们毕业之后,这将成为大家美好的回忆。更重要的是,你们的行动也将被定格在中山大学的记忆之中。
最后,我想针对大学排名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我想,这的确是一个比较现实 的问题。大学的发展是要有一个目标,但大学排名只能部分地说明问题,而且他们的测 量指标和评价体系也不一定很科学。我相信我们中大是在向前发展的,而且是稳定地前 进,但是别人也在发展,否则中国的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就要下滑了。可喜的是,我们现 在有很多重要指标都是比较好的,比如近年新晋的长江学者、杰青、甚至院士的情况都 较理想,近年入选百篇优博的形势也很好,说明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是高的。我觉得,大学的发展,校长负有最重要的责任,但是,中大的希望更是在于 大学中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当然也就包括在座诸位。如果大家都能认为这 个学校是值得我为之热爱的,愿意为学校的发展而付出努力、为之奋斗,我们的学校就 一定会因你们的努力而发展、而进步。总之,我们不能浮躁地看待大学排名,中大的发 展就在于你我他、在于我们共同的努力。
同学们,今天我所讲的算是个漫谈,但其中有一条主线,也是我的一个期望,就 是中山大学的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中山先生说,“学生要立志做大事”,对于什 么是“做大事”,他说“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变富强。”我的理解是,我们专心做
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是在做大事,就会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这也可以说是大学培 养人才的终极目的。
总之,我希望同学们能够传承中山大学的精神,继承中山大学的血脉,要葆有蓬 勃向上的朝气,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而最终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这就是 我作为校长对心目中学生的期望。我想今天就讲到这里吧,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勉。
谢谢大家。
第五篇:我爱母校 我爱恩师 我爱中大校友
我爱母校 我爱恩师 我爱中大校友
蔡东士在中山大学90周年校庆启动仪式暨2012年校友日活动上的发言
(2012年11月10日)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每次回到母校的怀抱,与同学相聚,与校友重逢,幸福温馨之感油然而生。今天,77、78级校友在毕业30年之后,重返母校,穿上潇洒庄重的学位袍,戴上我们曾经梦想戴上的学士帽,心潮再次汹涌澎湃。
学位袍,学士帽,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中大校友”的自豪感、成就感。自从我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中大校友”四个金光闪闪、温情浓浓的大字,就连着校训“博学,审问,明辨,笃行”,伴随着我们踏上漫漫人生旅途,进行上下求索。
从中文系毕业,我当了新华社记者。下基层上机关采访,到处遇上“中大校友”。——那时,“中大校友”是我最管用的“通行卡”。
后来,我当了广东省委常委。那一届13名常委中,有4名是传统本科与研究生毕业的“中大校友”,还有几名半路进校的“中大校友”。省委书记李长春称赞“中山大学是省委常委的摇篮”。——那时,“中大校友”是我的“硬学历”。
再后来,我到全国政协当了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常与世界各地的名人,各行各业的精英相会相聚,常常与“中大校友”不期而遇。——那时,“中大校友”是我们的“全家福”。现在,我当了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名誉主席、广东省两岸和平发展促进会会长。在海内外常常遇到“黄埔军校校友会”老人和他们的子女,常常说起“中大”“黄埔”是孙中山先生倡导创办的一文一武双胞胎学校。——那时,“中大校友”是我们爱国者的“血缘证”。
我感恩母校,感恩“中大校友”。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青春可以再度,我多么愿意再回康乐园或者北校区读书,给“中大校友”再镀一层金。然而,往事如烟,逝者如斯。历史不能倒退,只会螺旋式上升。我们永远面对的是未来世界,是沧海桑田,世事多变。命运恩赐我们“中大校友”只能是难得的一回。我们唯一的选择只能是珍惜与珍重。
希望在未来的无数个30年间,当我们的校友离开母校踏上新征途时,“中大校友”就是无数双“期待的目光”;当我们的校友遇到困难与波折时,“中大校友”就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的双手”;当我们的校友获得进步与成就时,“中大校友”就是第一阵“热烈的掌声”;当我们的校友在天南地北聚首笑谈往事时,“中大校友”就是千杯不醉的“清醇的美酒”......此时此刻,让我代表校友发言。十分深情,百般感慨,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也许只有三句最短的话,可以代表校友最深长的心声。我用以作今天发言的结束语:我爱母校。我爱恩师。我爱中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