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条龙舟悄然改变着一所学校(大全)
发布者:
姚安
材料名称:
发表论文 《一条龙舟悄然改变着一所学校》
内 容: 一条龙舟悄然改变着一间学校 ——特色教育的感悟 姚安
教育的行家们曾说过,“教育需要胆识”,“教育需要智慧”,“教育更需要用心去做!”。在上级领导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我与全体师生一道进行了一年多的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为突破口的特色教育尝试,以大无畏的精神大胆创新,拓宽学生成才之路。教师们运用了集体的教育智慧,相信学生有才,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更是以父母式的良苦用心,千方百计促进学生成才。
虽然参与特色教育的学生只占学校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二,且是校内的镇招班中所谓的“潜质生”,但由于学校运用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式,在锲而不舍的教育精神的引领下,结出了丰硕的特色教育成果。这不仅仅改变着学生个体,而且影响着学生总体,逐渐凝聚出校园精神,即团结奋发、自强不息的龙狮精神。特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整体工作的突破口,牵一而动百,正激发出我校师生的教育激情,创造出教育奇迹,谱写出一个个教育神话,它正一步步改变着一间学校,使学校走出低谷,走向光明的发展前景。
一、特色教育改变着师生的观念
思路决定出路,经过大胆决策、探索,学校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底蕴,学校的教育实际和当代教育的方向,创设出特色教育模式,取得初步的教育效果。在此过程中,师生的观念在悄然地变化着。
教师们的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在特色教育过程中不断改变着。我们学校属于普及型农村高中,教育对象的文化基础、思想素质一般,教学设施、设备条件一般。在实施特色教育之前,我们许多教师,包括我自己在内,总有一种观念在主导着,认为学校的教育效果一般或不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没有好生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源不如人,条件不如人,待遇不如人,教育结果不如人是天经地义的。教育过程屡屡碰到困难,总是有一句借口:“学生生源素质如此!”然而,自从学校进行了特色教育,行政班子、教师们的观念正在起变化。因为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由于教育方式的改变,发挥了他们的特长,张扬了他们的个性,创造出一个个教育奇迹。譬如醒狮队员何锦培同学,平时很令老师头痛的“快嘴、多嘴”,自从加入醒狮队以后,不断进步着。训练的艰辛、比赛的磨练,使他人品、技艺不断地成熟,最终被北京体育大学特招,他的父母和他本人回想一年前的情景,简直不敢相信今天的事实。还有龙舟队员吴超鸿同学,在高三级龙狮班里,文化基础可能是最差的一位,但学习态度是最好的一位,他以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坚持下来,在特招学生的文化考试中取得227分,名列第二,成功地被天津外语学院特招。6月19日~20日,我校有39名教师参加了“湛江国际龙舟邀请赛”,在学生教练指导下与学生龙舟队一起训练,同台竞技,感受至深,体会到了学生训练时的艰辛,比赛时奋勇向前、永不服输的精神,有些老师说到,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次参与特色教育、参与比赛的体验,它给自己留下的东西确实太多了。还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教练熊日均同学,他两进两出龙舟队,曾被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两所高校选中,最终由于高考没有报名而没能如愿,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作为龙舟队助教带领着高三体育班的同学毅然在香港回归杯两岸三地龙舟邀请赛上夺得第四名的好成绩。正如英国体育教师考察团团长阿兰先生在考察我校特色教育时说的一句话,“学校有这么棒的学生而引以为豪,学生有这么好的教师而感到幸运!”我们教师逐渐领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学生有才”,“换一个标准多一个冠军,多一个人才”。特色教育同时也改变着学生的观念,参与特色教育的学生原来的文化基础都较差,内心比较自卑,但特色教育不断改变着他们的精神面貌。譬如,高三级有一个冠军班级,26名同学中有的荣获全国龙舟锦标赛冠军或世界大学生龙舟邀请赛冠军,有的荣获世界华人醒狮比赛的狮王称号。他们时刻不忘以冠军身份要求自己,要求团队,虽然文化课基础差,但他们充满自信,因为训练、比赛时的磨练让他们意志更坚定了,毅力更坚强了,摘金夺银的成功体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在学校举办的体艺节里,冠军班人人参与,充分发挥出团队精神,取得团体总分全校第一名。特色教育让龙舟、醒狮、武术队员个性十足,如近来的比赛密度非常大,一个月里参加重庆巫山的第十五届全国龙舟锦标赛、肇庆、湛江、韶关、广州和香港等地的国际龙舟邀请赛,天气的酷热,超常的强度,让好些队员累病了,但没有一人退却,他们与全国中学生比赛,与大学生同台竞技,与成人队争锋,毫不胆怯,毫不逊色,他们以千锤百炼,坚忍不拔和技术见长闻名于各队,龙舟比赛里各队一听说九江学生都非常头痛。运动员们还有良好的心理优势,因为他们视野开阔,他们不仅在省内各地比赛,还冲向全国、冲向世界,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参加了台湾、马来西亚,甚至是美国的龙舟比赛,见多识广。他们还组织了龙狮精神讲师团,到各班去演讲,宣传特色教育,弘扬个性,激励其他同学。特色项目运动员心中逐渐树立起自己的高大形象——“我是冠军”。特长长自信,自信出人才,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二、特色教育改变着师生的行为
观念决定行为,随着特色教育的发展,师生的行为也逐渐改变,心态由原来的较为保守转为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在常规教育管理方面,全校师生总动员,坚决与课堂睡觉现象作斗争,整顿学风、班风和校风,全体教师自下而上,全面客观深入分析学生课堂睡觉的原因,选择阻止学生睡觉的办法,并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去行动,行政、级长、科组长、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形成整体强大攻势,长期巡视课堂。近一年的整顿,使学生心中树立起课堂睡觉是违纪行为的强烈观念,使教师认识到在课堂内要组织有效的教育、教学,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充分的课前准备、娴熟的驾驭课堂的技能等。整顿校风初显成效,尤其是高一年级在高一级全体教师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晚修质量、课堂纪律、教学质量都进步很快,一度成为全校学习的榜样。
特色教育能坚持多长、能走多远,依托的是常规的教育与管理。教育、教学效果是否能突显,就要看特色教育效果的冲击力、影响力有多大,可以这么理解:特色教育是亮点,会把这间学校照亮;常规教育、教学是基础,能使特色教育招牌更亮,发展更有潜力,更有底气。德育工作方面,在这一年来,从德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大胆创新,德育部门结合学校整顿校风和创建国家示范高中之机,开展一系列德育主题教育,如举行了镇主题班会公开课——龙狮精神激励着我,禁毒教育主题班会,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及竞赛,学生仪表教育主题班会等。结合创建示范高中,改革文明班评比制度,从学校向班级、学生提要求,逐渐转变为班级、学生主动创建示范点。如有班级创建“惜时考勤示范班”、“仪表示范班”、“公区清洁示范班”等,从他育转向自育,逐步提高了效果。德育队伍也进一步成长,冯六凤老师大胆尝试,积极参与特色教育,与学生一起进行醒狮、武术和龙舟训练。在教师团队精神鼓励下,参加班主任技能大赛,获得南海区二等奖。
科研方面,教师们脚踏实地,根据实际,坚持在校本研究上下功夫,全体教师在教学部门的领导下参与“普及型高中实施有效性教学研究”,核心在课堂,重点在备课、授课。市级、区级教研论文获奖数量不断增加。高三级结合高考备考,坚持有效性教学原则,发挥团队精神,挖掘备课组潜力,坚持每周每人上一次公开课,及时课后评课和撰写课后反思,形成了教师共同进步,和谐进取的良好局面,教学效果明显突出,在2006年度佛山市中小学音乐科说课大赛中,鞠健老师获第一名,刘阳老师获第二名。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教师们自觉学习的风气盛行,本学期报名参加我镇举办的“华师大研究生课程班”的教师有20位,参加中大、华师大研究生班的教师有17位,在读的华师大教育硕士有2位。包括已毕业2名教育硕士,我校在不久的将来共有40多名研究生,教师队伍的素质将有大幅度提升,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教师队伍形成了爱学、向上、敬岗的良好势头,并且人才辈出,如郭尚贤老师,参加九江镇龙舟文化节的会标设计选拔,打败全国五十多家专业设计公司,一举夺得特等奖。体育科组教师在科组长颜平凡老师带动下,互相学习,各展己长,创设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龙狮武术操,陈建斌老师更是起早摸黑,一人指挥训练五支龙舟队,在省内、国内和国际比赛中指挥作战,叱咤风云,建立赫赫战功,体育教师们经常作为教练、队员参加全国或国际性的比赛,屡获殊荣。还有我们英语科组的教师,不甘落后,抓住一切机会提高专业水平,电教科组长曾永超老师成功地策划了英国体育教师考察团来校考察和中华龙舟文化论坛两次大型活动,英语教师们也起到了核心作用,在外国友人面前显示了良好的专业技术和形象素养。所有这些,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人才不是天生,是靠培养的”。特色教育也正不断地改变着学生的行为。参与特色教育的学生,从训练、比赛中,获取了高水平的技能,变得更加自信;行万里路的经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通过自 我努力获取荣誉点燃了他们升上高等学府深造的希望;团队纪律约束、队风的建设让他们其他素质也得到了提高。这支九江学生军的名气越来越响,不断得到竞争对手、外国友人、各间大学队伍的赞誉。特色教育成就的激励下,全校学生队伍的精神风貌同时不断得到激发,他们为自己学校自豪和骄傲,在学习方面、养成教育等方面也不甘示弱,努力向上,校风不断得到优化。
三、特色教育孕育着硕果
特色教育进行了一年多,取得了累累硕果。
1、竞赛方面。龙舟对参加了两届中国最高赛事——“屈原杯”全国龙舟锦标赛,共获8面金牌,并受到国家体育总局指派(代表中国)参加第八届世界龙舟锦标赛。醒狮比赛成绩也渐露头角,多次参加西樵山举行的省级、国际级狮王争霸,屡获金奖、银奖。武术比赛成绩一样骄人,省级、国家级、国际级赛事屡获殊荣。尤其是香港国际武术邀请赛,共获35面金牌,学校共有国家一级运动员47名,国家二级运动员29名。由于竞赛成绩突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2、今年的高考成绩进步神速;三A线以上142人,比去年增加35人。本科线总人数和三A线总人数在同类学校中的排位中从第九名上升到第四位,还出现了一位佛山市体育单科状元。
3、特招效果好;今年初步确定的学生特招人数有14名同学。其中北京体育大学2名,天津工业大学2名,天津外语学院4名,上海海事大学4名,广州体育学院2名。
特色名校的道路并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有着上级部门的鼎力支持和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我们坚信:我校的教育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前途无限美好。最后引用南海区名师工程的三句话结束我的汇报,特色教育让学校招牌亮起来,让学校教师名起来,让学生高起来,这是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更是我最大的心愿。谢谢大家!
第二篇:微信营销悄然改变着传统行业
微信营销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行业的营销方式,从传统互联网转移到移动互联网,更重要的是营销观念上改变。营销即太极,一推一拉,借力打力。推是行商,拉是坐商,推拉相结合是大商。微信正是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环境、合适的沟通渠道,加上一群合适的人。让你先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来这个平台讲,讲些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讲比较好。然后再去介绍清楚自己是谁,自己能干什么。在微信这个平台上打太极,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能打得好看,关键在于知道自己打得烂还有信心去改正。从精细化营销的角度上讲,看起来小小的一套微信营销模式却融合了情感、关系、体验、价值等多种营销手段。对比微博的人肉式资讯传播,微信传递的是一种认可,被粉丝们认可之后会持续传递的认可。公众平台上管理的不是用户,更非订阅用户。用户是冷冰冰的,被互联网化了还残留点人性的东西。粉丝是活的,有感情的,营销在于攻击人性的弱点,人性即营销之道。给你一把微信的利刃,得晓得藏在袖中,把粉丝灌醉了再下手。荆轲刺不了秦王,败就败在只懂得策划时机这些术方面的东西,没有考虑到从人性入手。微信让传统企业与客户之间距离更近,仿佛就在面对面交谈,以往线下的部分经验,如果是面对企业客户,就是B2B 的营销,那完全可以借鉴。如果是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先改变观念再去学习微信营销的方法。
未来的微信营销还在改变诸如汽车、咨询、餐饮等传统行业,没有微博来得那么轰轰烈烈,一倒下去到现在死活都很难给出点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接触和尝试微信营销,微信的营销价值会随着磨合逐渐地体现出来。当然,维护好营销环境也需要出色的管理者,微信之父张小龙是笔者敬仰的产品经理之一,而腾讯的操盘手马化腾也是值得信赖的。传统企业在微信这块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商业地盘上做生意,选的不仅仅是位置和人,更重要的是有个靠谱的运营商。理性地去思考,感性地去营销,微算盘相信传统行业会在微信营销之路上越走越好。
第三篇:网络改变着政治生活
网络改变着政治生活
从2007年重庆首开网络问政先河到2008年胡总书记首次与网友的公开交流,再到如今络“网晒预算”、“公仆信箱”、网上举报、各种各样的“腐败门”事件,网络问政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宣传方针政策和听取民意的重要平台,也成为普通民众参政议政和反映心声的重要窗口。
网络问政是一个“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信息通道,实现了政通人和。唐太宗设置谏议大夫,虚心纳谏,因开“贞观之治”,唐太宗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代明君。明末宦官魏忠贤,一手遮天,铲除异己,致使明熹宗,沉迷木工而忘国事,终成无为之君。借古鉴今,政不能不通,中央与基层信息通道不能没有,并且这种通道还得有用有效: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的能用之交流,群众用之能明白党和国家都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以及做这些与这么做的原因,用之反映基层最需要、最想要的心声和最现实的民生民情;党和政府用之能知道怎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怎样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用之更广泛深刻的宣传政策、法律等。
网络问政是党和政府服务方式的重要转变。网络问政被认为是民主政治的一个里程碑,是科学执政和行政的重要体现,因为听取民意实现了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效果。政务公开与服务型党和政府的建设,以及现代社会的网络化信息化工作、生活方式的日渐成型,催生了网络问政,促使党和政府利用这一便利、快捷、通用的工具,用于日常办公,收集民情民意,从而实现执政和行政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加符合民心、民生的要求。各种形式的党政网站、论坛,为发布信息和收集信息提供了窗口;QQ、EMAIL,为实现上级领导与下级干部、普通民众的面对面谈心交流提供了平台;办公的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实现了便民与提高办事效率的双重目的。网络在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时候,也逐渐地改变着政治生活。
网络问政开启了“大政府”时代。亚当斯密提出过“大社会、小政府”的思想,即要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与控制,政府变为外围的旁观者或辅助者。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实现“小政府”的思想提供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空间。小政府,要求政府更少的过问社会运转和人民生活的内部细节,让个人、家庭、企业自由发挥想象力而存在,而更多的着眼于大社会整体、宏观方面的问题,比如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宏观发展、民族的团结等。而现在,通过网络,广大普通民众更方便和有效的参与到社会管理之中,这样不仅使政府的管理更加民主、科学,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的权能,形成了对执政和行政的有效监督。同时社会大多数人参与社会管理,无形中扩大了政府规模,广大人民成为政府的隐形工作人员,政府在有效管理的同时,也节约了管理成本。这样可谓以“大政府”形式,实现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目的。
第四篇:一所薄弱学校的课改突围
阜南县以课改示范校作引领促进均衡教育(2014-02-24 08:27:42)转载▼
标签: 教育
一所薄弱学校的课改突围
阜南县以课改示范校作引领促进均衡教育
来源:安青网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杨益军 特约记者 高 田 沈朝平
为探寻课改真经,大批学校至今仍络绎不绝前往江苏、山东、河北等课改名校参观学习,其实阜南县于集中心校探索的“五步连环法”并不逊于全国名校的课改模式,这所乡村学校的课改学起来接地气、服水土,更容易操作。
——安徽省著名特级教师、课改专家武宏钧
阜南县于集中心学校是一所占地不到20亩的乡村学校,校园里没有现代化教学大楼,但课堂教学改革却风生水起,课改激活了学校的一池春水,课改也让这所乡村薄弱学校收获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五步连环法”激活课堂教学
该校所有教室的课桌和黑板全部打破了传统的摆放模式,分别为八人一组围着几张拼在一块的课桌,六块小黑板分布教室四周。2013年11月20日下午,记者到七(1)班,许多学生正踊跃举手回答英语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索性离开座位把教师围在了中间,大家争先恐后抒发着自己的见解,每个学生的思维此时此刻都在跃动着,他们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人。
该校校长杨经林对记者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五步连环法’之中的第五环 ‘测评总结’。”
杨经林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了该校的“五步连环法”:第一步为学案导学,教师把新课导学案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依据导学案目标完成对新课的预习;第二步合作交流,学生在教师导入后,有10分钟的合作交流学习,完成对新课的理解;第三步为展示评价,分组讨论后,由小组负责讲解,不同小组之间相互展示、竞争,教师及时点评;第四步拓展延伸,在学好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有效拓宽学生视野,发挥学生想象能力,以实现学习上质的飞跃;第五步为测评总结,教师根据本节知识点设计题目,当堂训练,并对训练情况及本节内容进行总结。
持续关注该校课改的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周培远向记者强调:“为确保把课堂主动权教给学生,让教师的角色从根本上得以转变,学校作出硬性规定:教师每节课最多只能讲15分钟,其余30分钟让位于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设计、组织、引导、启发学生,就是对课堂进行调控、答疑和评价,教师完全由主角变成了配角。”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张孝成对记者说:“‘五步连环法’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课堂上让每个学生自始至终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所带的地理课由于不是中考科目,以前上课时要么有打瞌睡的、要么有小动作不断的,常常为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费神,实行课改后,小组竞争计分,组与组之间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有时为了一个问题,下课铃响了,大家还在继续争论,想想看,这样的氛围中还有哪个学生会打瞌睡?” 师生沐浴着课改春光茁壮成长
“于集中心学校有13个教学班,500多名学生,其中60%以上为留守儿童,学困生较多。枯燥乏味的讲解、数年如一日的满堂灌,学生普遍产生厌学情绪,时常无事生非,逃学玩游戏的、打架斗殴的不足为奇。”杨经林对记者说,“当我们横下心来实行课改后,全校学习风气很快得到了转变,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纪律观念强了,成绩也跟着上去了。”
80后女特岗教师邢静对记者说:“2009年,我到这里任教时,学校刚刚推行课改,教师和学生一时不太适应,但很快大家就尝到了课改的甜头。”
据邢静介绍,当时,她教七年级英语兼班主任,全班36名学生小学升初中考试成绩平均每科及格分以上者只是个位数,课改三个月后,平均每科及格分以上达26人,12人成绩晋升为优秀。班里有个叫王金彪的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年纪大,对厌学淘气的孙子管不了。课改推行的小组学习一下子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学习上,不仅改掉了陋习,而且品学兼优,考入了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阜南县第一中学。
在该校采访,记者强烈感受到课改对教师的助力成长。张亚飞、范殿允、刘冠锋、冷月艳、张德静、骆苗苗、范金英、王华猛、方云龙、黄杨业等青年教师深情讲述了教学业务伴随课改迅速成长的心路历程,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课改让他们找到了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幸福感。
课改让学生找到了快乐学习的良好感觉。九(1)班女生李玲感慨地说:“以前,我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谈,多少次在班里想回答问题,但都没勇气举手,如今我不再胆小懦弱,通过上台展示和点评,我现在变得阳光自信,课堂上敢于和老师、同学辩论,总想把自己的见解展示给大家,让自己所在的小组得分靠前,我的成绩由原来的年级三十多名上升到前几名。”
学生家长乔恩成说:“我的孩子在县城封闭式学校学习几年,回家呆头呆脑不敢与人交流,通过在于集中心学校一年的学习,不但成绩提升了,而且与人交流起来滔滔不绝,这都得益于该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周培远对记者说,曾长期在全县谷底徘徊多年的于集中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获得大面积丰收,在2012年中考成绩和综合考评在全县同类学校位居第二,值得强调的是从那里毕业的学生深受高中学校的青睐,普遍具有很浓的探索创新意识,由于综合素质较高,进入高中之后有很大的后劲,像2013年考入县实验中学的宋亚文、刘文明,目前学习成绩在该校高二年级文班、理班均名列前茅。
“为提升全县课堂教学质量,县教育局把于集中心学校和赵集中心学校、三塔中学、城郊中心学校列入全县首批四个课改实验校,以此影响和带领全县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全县均衡教育发展。作为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于集中心学校的课改已受到县内外兄弟学校的推崇,并吸引了大批学校前去参观。于集中心学校的实践证明:越是基础薄弱的学校越要推动课改,课改是薄弱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阜南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安志刚对记者如是说。
阜南县于集中心学校七(1)班学生上英语课时情景 □本报记者 杨益军/摄 决策者言
以课改为突破口 办人民满意教育
阜南县县长 崔 黎
阜南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是我省最后一个通过“双基”验收达标的县,由于历史欠账甚多,基础教育较为薄弱,为破解均衡教育难题,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曾相继出台了《阜南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系列规范性文件,连续多年与各乡(镇)签订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责任书,从制度上明确了各级政府的工作职责。按照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随着一批新建中小学校的投入使用,“大班额”、“择校热”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均衡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贵报曾以《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教育的弯道超越》为题重点报道。但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均衡教育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人民群众对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现实要求。
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提高教育质量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于集中心学校 “五步连环法”课改探索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可贵的尝试,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成了学习的主人,其课改模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沃土,而且让学生在分享小组学习的快乐中掌握了知识要领、提高了综合素质。更为重要的是于集中心学校的课改模式已经被丰硕的教学成果所验证。地处偏僻、基础较差的乡村学校没有任何先天优势,其课改能取得如此成效,一方面说明课改是薄弱学校提升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说明这所学校的课改具有示范效应,于集中心学校能做到的,其他学校也应该很好地进行反思,给自己一个定位,在学习与借鉴之中,走出一条更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课改之路。诚然,于集中心学校课改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不断总结,进一步优化“五步连环法”,让这种课改模式释放出更大的教学潜能。
于集中心学校课改是“王家坝精神”在我县教育系统的集中体现。我们将以课改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于集中心学校等四所课改实验校的示范效应,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原载2014年2月19日《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
第五篇:我们因军训改变着
我们因军训改变着
90后,或许曾经是温室里的花朵,或许曾经是一枝独秀。但是,军训就这样悄悄地改变了他们。他们更坚强、团结、向上。
从柔弱到坚强
生于90年后的他们,以独生子女居多,在父母的关怀备至下,他们柔弱的长大。军训第一天就有好几个同学因为身体吃不消而倒下了,虚弱的体质,能经受住军训三天的磨练吗?
他们接下来的行动,偏向了肯定的答案。初一的刘同学,在军训的第三天就因为没吃早餐导致血糖过低,在教官讲话时突然就嘴唇发白,倒下了下去。教官半担心半开玩笑的说:“我这还没训练呢,你们就倒了,人家那边的训练都还没倒,这个身体素质也太差了吧!”
但在往后的训练中她吸取教训,每天坚持正常的作息,再也没有倒过。现在的她,脸黑了,可动作更利落了,之前那个柔弱的女生,而成为了一个坚强挺立的女兵。
不光是她,这次军训的所有女生,男生们都坚持到了最后,他们向所有人证明了90后的坚强。
大家都认为,大部分的90后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但是在经历了军训之后,90后的他们不再满意人们的这种评价。
军训,给了90后一个很好的交流空间。“军训过程中的齐步走,正步走,都是要求协调一致,步伐速度都要整齐。这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来自初一的王同学这样说道。
“在拉歌的时候最能看出我们的团结了,队员的奋战,大家的加油,都让我强烈的感觉到一种集体荣誉感。现在我们的集体感比之前强多了。”军训即将结束了,相信这段艰苦的日子对于每一个90后来说都是一生难忘的回忆。他们因军训而改变着,也因军训而感动着。
南安市新侨中学初一:王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