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做一个关爱教职工的好校长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做一个关爱教职工的好校长
──2012师德演讲材料
坦溪小学
李安全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登上这个锻炼自我的舞台,我也很珍惜这个和大家传递心声、倾诉心里话的机会。我演讲的题目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做一个关爱教职工的好校长》。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确,校长是学校管理的组织者、决策者,是学校工作的灵魂,一所学校的兴旺和健康发展,校长起着主导作用。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一流的教学质量,教师是学校资源中最宝贵的因素,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广大教职工才能得以实现和完成。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和上级考核力度的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说到底还是人的竞争,是师资的较量。所以学校要要提高质量,发展、要强大,教师是关键,是根本,是决定因素。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学校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一个高明的校长一定会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一定会倾注真心关心老师的身心健康,关注老师的专业成长。如果一所学校没有一支品德高尚、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甘于奉献、能打硬仗的师资队伍,那么这所学校是难以成大气候的,充其量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暴发户”,而永远成不了贵族!
如果我是校长,我会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工作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首先,理解尊重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赢得老师的信任和拥戴。
人都是有感情的,在学校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强化以德治校是管理的重要举措,这样会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作为一名校长,首先自己要做到恪尽职守,胸怀坦荡,甘于奉献,办事公道,用人格力量去感染人。在管理中注重情感的投入,倾听大家的心声,了解老师疾苦,在生活上、工作中关心每一位老师,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肯定老师的付出。校长的领导地位能否得到全校大多数职工的认同,并积极地支持其工作,这对学校管理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而教职工是否接受校长的指挥就决定于校长的影响力和威信。校长的威信不是靠手中的权力树立起来的,就如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学生不信服这个老师,那么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学生也是消极、被动地学习,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我国古代的军事家、政治家深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美国作家海明威有一句名言:你可以把一个人打倒,但不能把一个人打败。同样,一个游离于群众之上,只对上级负责,只对自己的仕途关心,不真心关爱职工的领导只能叫人服从于他,不能让人忠诚于他。也许大家记得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李云龙在与国明党将领楚云飞作战中身负重伤,手下的战士一个个急得像发了疯似的,有冲进医院用枪指着医生的,有给医生下跪哀求的,总之就是一定要保住他们团长的生命。为什么李云龙能够得到大家如此的拥戴呢?除了他个人的能力之外,更重要 的是他爱兵如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在战场上、生活中结下生死情谊。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女卫悦己者容。诸葛亮为蜀汉政权固躬尽瘁,死而后已,很大程度上就是报答先主刘备的知遇之恩。同样,一个关爱职工、公正待人的领导谁不拥护他呢?
二、关心老师的身心健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教育管理者常常在强调学生的身心健康,往往忽视了老师的身心健康,这绝对是一个认识上的偏差。试想,一个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或者性格偏执、急躁、缺乏耐心、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的老师,怎么能教育好学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给我一个启示:如果一个班级老师经常体罚学生,那么学生也会变得脾气暴躁,动辄就打架斗殴。所以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重视,虽然老师都是成年人,但在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个人都要承受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工作中的压力,特别是现在留守学生增多,独生子女增多,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过高,老师的管理、教育难度进一步增大,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或者自身能力方面的原因,情绪上往往变得焦虑、烦躁,甚至导致失眠,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宣泄,就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不但会影响老师的身心健康,也会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建立保障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机制:
1、丰富老师的文体业余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娱乐竞赛活动,引领大家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锻炼,为教职工配备相应的活动器械,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设置健身房,让大家从麻将和扑克牌中解放出来。
2、建
立体检制度。学校至低每两年组织一次体检,对有病的职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学校每一个员工的健康就是一个幸福的家庭,要教育大家珍爱生命。最近几年我校几位老师英年早逝,鲜活的生命在我们眼前消失,有谁不扼腕痛心呢?说到底还是我们的老师健康意识不够,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
3、建立走访谈心制度,关注老师的身心健康,为教职工排忧解难。毋庸置疑,现在因工作压力大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教师的工作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对工作中出现失误或教学效果不好的老师不要简单的否定,要多帮助,多交流,多沟通,帮他们查找原因,寻求解决办法。说实话,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本来就不是很高,如果在学校又得不到领导的关心、同事的支持、学生的认可,有了困难只是一个人默默承受,就会对工作失去信心和热情,就更谈不上集体的归属感了。工会要做到“五必谈”:家庭遇到重大事故的必谈;家庭生活困难的必谈;离退休必谈;工作消极懈怠的必谈;违规违纪的必谈。做到“有困难共同克服,有活动共同参与”,让每一个人感到集体的温暖。记得去年教师节受学校支部、行政的委派,我们到偏远的百花村小去看望退休的王运良老师,王老师感动得紧紧握住我们的手,久久不放,还把住在城里的女儿女婿叫回来,一定要我们吃了饭再走;我还难以忘记当田开伦老师因患病毒性脑炎而昏迷住院,他妻子那痛苦无助的眼神!当学校派人去看望、送去了治疗费时,田老师的家人眼含热泪,心里有了莫大的安慰。我们知道,我们送去的不仅是慰问金、不仅是鲜花,而是学校这个集体的温暖和关爱!
三、实行民主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在学校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固然很重要,但建立公正、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才是根本。特别是对一些涉及老师切身利益的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让教职工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来,群策群力,只有实行民主管理,才能提高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如果一项制度不能被大家接受,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厌恶和行为上的抵触,管理成效自然会大打折扣。在管理中一定要按制度办事,不徇私情、不因人而异。如果一个校长对极少部分人开绿灯,那么他失去的将是大部分人的信任。
四、校长要花大力气研究老师的发展,促进老师的不断成长。
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深知对孩子的爱不能仅局限于生活上,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的学业和未来的发展,同样,校长也要关注老师的专业化成长,建立相关的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技能竞赛活动、研讨会,搭建展示才干的舞台,及时发现教师队伍中的好苗子,重点培养,树立典型,走“名师创名校”之路,以点带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样,每个老师才有进取的激情和动力,才不会把教书仅仅当做谋生的手段,而当做事业去经营。
总之,一所学校要有好的办学效益,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只有全体教职工的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快速发展。但愿每一个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校长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关爱每一
位教职工,用智慧管理学校,用爱心凝聚人心,把学校越办越好,越办越兴旺!谢谢大家。
第二篇:打造高素质党校教师队伍
打造高素质党校教师队伍
中共博山区委党校
近年来,博山党校一直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党校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打造出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功底深”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坚持“党校姓党”,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一是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既是一项道德原则,更是一项政治原则。我们始终把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开展了“认真、专业、务实”作风效能建设活动、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热爱党校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为目标,建立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健全校内组织生活制度,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党”的意识和党性观念。同时,通过每年开展的庆“七一”系列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贫困党员送温暖、到基层上党课等活动,使广大教职员工接受教育,提高了素质、锻炼了队伍。仅2008年,就有2名教师分别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党的十七大精神基层宣讲团和市委组织部开展的讲座片评奖活动,均受到上级部门的好评。
二是用党校事业吸引人。一流的党校,需要一流人才。我们努力畅通人才、智力引进渠道,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为改善近年来离岗教师较多,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面向社会,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招考录用了2名水平较高、立志党校事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从2007年开始,又连续引进了2名研究生。我们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效改善师资结构,从党政机关、上级党校、社会阶层聘请客座教授。现在,学校有研究生4名,高级讲师7名,客座教授10多名,初步建成了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
三是用严明的纪律约束人。“研究无禁区、讲坛有纪律”,近年来,我们严格教学管理制度,特别是对新调入党校的青年教师,都进行规范的课前培训,确保了全体人员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区委、区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二、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首先,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一是开展了“双争双学”(争创学习型部门、争做学者型人才),实施“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活动。这项活动,我们已连续实施了三年,并通过帮扶成员之间集体备课、个人试讲,到面上宣讲、班主任教学管理竞赛等活动,使“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双争双学”热潮不断推进。二是打破常规,外出取经。每学年在重新界定每位教员新、老课题的基础上,三年来,我们先后组织20多人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分期、分批到省、市党校和胶州、胶南市委党校观摩听课,及时充电,全面提升了教师素质。三是转变作风,送课下乡。自2007年,每年我们都制定 “菜单式”授课内容,下发到各镇办、街道、部门和单位。学校还统一安排其他教员陪同或跟踪授课,以便现场测评其授课质量,反馈基层听众的意见和呼声。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已有110多人次被邀请到机关、镇办和单位授课,得到社会广泛好评,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其次,注重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一是实施教师培训工程。三年来,我们先后选派10多名骨干教师分别到中央和省、市委党校参加业务进修。并加大人才配置力度。学校配备一名副校长,一名副主任专门负责科研工作,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每年拿出1.5万余元,对具备奖励条件的科研成果依据标准进行分级奖励,充分调动了全校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重点加大对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基层锻炼力度。制定出台了《教师挂职锻炼实施办法》。每年2期,每期时间为半年,每期1-2人到村(居)、企业挂职锻炼,现有3名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另一方面,把每年的4月份、12月份设立为调研月,让广大教师集中时间,带着专题,由党校班子成员带队分组到农村、企业、社区进行调研,调研成果汇编成册,极大丰富了干部培训专题内容。三是注重跟班调研。每期干部培训班,我们要求全体教师靠上参与学员的调研活动,分组与学员一起,分赴各行各业进行调研,并撰写出专题研究报告或总结。学校成立考评小组,对调研报告进行评估,优秀调研报告送有关领导参阅,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博山党校有30多篇论文,分获全市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先后有9个课题在市委党校立、结项成功;有50多篇文章及信息在国家、省、市级报纸刊物上发表,其中,有两篇文章被我国最大的官方网站——人民网转载,科研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第三,注重提高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基层党校老师应是多面手。三年来,我们统一部署,安排老师轮流担当主体班次班主任,具体负责班级小组的划分,班委、支部的选举、活动的开展及班级事务的处理。特别是近期举办的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培训班,还要负责车辆接送、食宿的安排、学员的分片座谈、交流发言等工作。同时,对每期班主任由学员进行评价,评价等次与班主任补贴挂钩,并对获得优秀等次班主任进行奖励,对不合格班主任给予相应的处罚。通过锻炼,现每位教师都能独挡一面,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三、强化管理创新,不断完善教师成长机制
一是完善岗位责任目标。每学年伊始,我们都根据学校工作实际, 修订科室、个人岗位职责,规范科室、个人岗位目标责任制。本着个人定岗与科室定责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酝酿,分清职责的基础上,经党委会研究、校委会通过后执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大家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三年来,我们致力于给广大教师搭建一个平等竞争、施展才能、锻炼成长的平台,极大地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对中青年教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学校先后有3名教师被提拔为正、副科级干部,3名骨干教师走上学校中层管理岗位,2名教师被选为省宣讲团成员。在教学工作中,授课专题通过优选确定并实行动态管理,教学能手通过竞赛产生,教师、班主任调配通过优化组合,各项工作实行量化考评,多劳多得,优胜劣汰。制定实施《教学质量评估办法》,由学员和学校考评组对所有授课教师的授课情况、教学态度、内容组织、课堂效果、教学手段及方法,以及整体效果进行评估打分,以此为依据,作为发放教学津贴、教师授课资格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出台《博山党校关于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博山党校明星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等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努力建设了一支靠得住、有本事、业务精、学习型、创新型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
三是加强制度和管理规范化建设。为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建设,我们狠抓了过程管理和制度建设。教学工作方面,我们制定了《主体班次班前调研制度》,主体班次开班前,分赴机关,镇办、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培训干部的所需、所想、所用,以此为基础,设置培训内容,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制定和出台《主体班次班主任工作职责》、《主体班次管理工作流程》等制度,在办班过程中,严格按照上述规定进行班级管理,以增强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先后制定《主体班次教学专题管理制度》、《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授课规范》、《授课质量评估制度》等,做到了从授课教师准备专题、备课、试讲,到上课及质量评估都有章可循。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制定《关于加强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确立学科建设的定位,明确学科组长的职责,并根据学校实际,划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组、经济教研组、党建教研组、政法教研组、管理教研组)五个学科组,明确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定位和重点研究方向,开展多层次、重实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学校还制定了《关于评选教学能手的实施办法》,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培养和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工作方面,我们制定了《科研工作五年规划》、《科研工作计划》、《科研成果奖励实施办法》,并与每位教师签订《科研工作目标责任书》,创办了党校内部刊物《调研与信息》,充分调动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保障方面,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我们在学校办公室紧张的情况下,为每位教师调出单独的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安排了休息室,并制定了《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卫生保洁实施办法》、《水、电、暖管理规定》、《安全保卫制度》等制度,使教师尽量少参与事务性的工作,能潜心教学和科研,增强了党校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也提升了党校教师的地位。
近年来,虽然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距省、市党校和区委、区政府领导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与兄弟党校在很多方面也有不少差距。今后,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委党校的业务指导下,以学习贯彻落实《条例》和这次全市党校工作会议为契机,创造性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实现博山老工业区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09年4月
第三篇: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实现我们的教育梦
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实现我们的教育梦
——记五原五中先进事迹
五原五中创建于1978年,学校占地面积66301平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在校学生3120名,在编教师206人,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各种设施齐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为学校的主流价值
多年来,学校把开学第一天作为教师道德规范学习日,开学第一个月作为师德师风教育月,在这些时日,校长、书记、副校长都要备课,进行师德师风教育讲座,努力培养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并以之作为立校之本,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价值,最大限度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现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已成为五中教师的主流价值观。教师张保全花数千元供贫困孩子上完初中、高中,把厌学、辍学的学生想尽千方百计动员回学校,终于考上重点高中,考入大学,成为特殊人才,把厌学、上岗成瘾的学生叫回自己家住,给学生买饭,终于把这名学生送入大学本科。教师杨琴把父亲瘫痪、母亲有病、家图四壁的贫困孩子安排在自己家住,把自己的衣服给学生穿。教师马金丽关爱单亲家庭的孩子,感动的失去母亲的孩子叫她妈妈,五中教师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用我们校长的话说,他每天生活在感动中,每天看到的都是“高尚”。
现在,学校坚持民主治校、科学管理,每年都要召开教代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坚持校务公开,让每位教师参加监督学校管理,教师真正体会到了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因而出现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生敬师,师爱生的良好局面。
二、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我们的校长提出这样的理念,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教孩子三年,想孩子三十年。不排挤任何差生,努力营造关爱差生的氛围。校长明确提出,对我们来说,失去一名学生失去的仅是三千分之一,面对一名家长来说,失去的却是百分之百,我们当教师的不能以任何理由不要学生。而且这一理念在我校教师中根深蒂固地扎下根来,学校采取减免贫困学生早点费,伙食费的办法,帮助其完成学业,对因病致贫的孩子,全校师生捐款。学生何名做心脏手术,全校师生为其捐1.2万元。终于使这名学生考入理想的高中。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因而我校的辍学率一直控制在全市最低。
三、营造和谐美丽五中成为全体师生奋斗的目标
多年来,我校把以人为本作为立校之本,努力构造和谐美丽五中,学校竭尽全力关心教师的生活,关注教师的成长。教师过生日,学校送鲜花、生日蛋糕,写有校长寄语的生日贺卡,教师的老人去逝,学校领导都要去慰问,教师住院看病,学校领导都要亲自去探视,并送去慰问金,教师杨引弟患重大疾病,全校师生为她捐款11万元,让所有教师都能体会到五中大家庭的温暖。学校成立心理辅导室,派专职教师从事这项工作,矫正了许多变态的心理、扭曲的灵魂。做到了有问题来辅导、来辅导没问题。只有教师身心和谐,才能做到家庭和谐、学校和谐。学校每年“三八”节,工会、妇委会都要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表彰巾帼文明岗、爱岗敬业模范,好媳妇、爱生如子标兵、知心大姐等。每年五一劳动节,都要举办校园文体活动,促进了师生和谐健康成长。
四、努力营造书香校园
校长经常讲,当教师的眼前不能有不健康的东西,耳不听靡靡之音,要让朗朗的读书声充彻校园。倡导校长读书——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家长读书的系列读书活动,把每周一作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日,利用早自习,教师带领学生颂读《弟子规》。工会团委组织师生开展读书竞赛活动。不读书的人不进步,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个理念已在五中深入人心。学校努力构建文化长廊,努力营造会说话、会教育的墙壁。古今中外的名书名画置于楼道长廊,教学楼、实验楼、文学、历史、自然、科学、地理,一楼一品味,一层一特色,到处洋溢着文化育人的氛围。
五、优异成绩,把五中打造成了河套名校
2009年5月获自治区“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10年10月获自治区现代教育优秀学校;2011年5月获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学校;2011年7月获自治区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2011年9月获自治区 “工人先锋号”;2011年10月获自治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2012年3月获巴彦淖尔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12年7月获巴市第二届运动会田径团体第一名;2012年12月获巴彦淖尔市环保教育基地;2013年9月获巴彦淖尔市“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11年起连续三年中考成绩获全市第一。
通过多年的努力,五中这朵奇葩已河套大地上夺目
放,显著的成绩把五中装扮的多姿多彩,使五中成为家长放心、学生向往社会满意的名校。现在五中背对成绩,面向未来,向着构建书香五中、和谐五中、人文五中、美丽五中的奋斗目标冲刺。努力实现五中人的美好梦想。
五原五中
二O一四年三月
第四篇:努力夯实校本研训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努力夯实校本研训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浅探校本研训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教师素质的提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只有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改革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我们倡导的校本教研工作立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探索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活化校本研训形式,诠释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实践策略,扎实促进教学实践素质的提升。
【关键字】校本研训 有效性 交流平台 科研多样化 教育叙事 反思以往的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往往存在形式主义、内容窄化、经验主义、研教分离等不良倾向,成为了校本培训发展的“拦路虎”。如何有效开展校本研训?这是我们师训负责人经常思考的问题。于是,我们立足小学语文教研组的实际,进行为期一年来的研究。我们时刻注重对研训实效的追求,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课堂,把更多的心志聚焦在课堂教学,把更多的关爱聚焦到教师教学实践素养的丰富与提升。
一、沙龙研讨,明晰活动主题
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研究是以教学问题为起点的。校本研训也亦然。
我们定期召开教研沙龙,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在每学期开学初的语文校本教研沙龙上,我们针对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目前我校学生语文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以沙龙的形式,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围绕这些“热点”话题,让教师们把实施新课改的体会说出来,把观点亮出来,把问题和困难抖出来。如“课堂上如何进行教学细节的预设?怎样对教材进行感性处理进行语文实践研究?表面自主、合作低效”等等。
在找准问题后,我们要求教师寻找形成问题的原因:这么多的问题,何以产生呢?我们进而去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大家认为是因为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过度开放、预设不足、理性处理、误解实践等弊端,应该在通过有效的教研把这些问题给以纠正和解决。如何有效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呢?有什么对策呢?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在课堂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克服语文课中学生合作学习的低效性等策略。这么多的策略,如何概括、升华、提炼、形成一个有价值的教研主题呢?经大家共同研究,我们提出“优化课堂语文实践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训主题,准备从“活化、优化、文化”的角度实现学生在课堂上语文实践的有效性,从而解决学生合作学习的低效、语文实践的加强等问题。
通过这种头脑风暴式的问题大讨论,努力让教师“把自己融进教学里去”,此时教师已经不是问题的旁观者、局外人,而是问题的参与者、当事人。扩大、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从而反思、提升自己的经验,借鉴、吸收他人的经验,提高业务水平。
同时校本研训的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是在自己教学中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最后提炼出的问题,又把教师个体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教师全体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这样的过程使教师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使教师增强了探索的意识和教育责任感,形成了“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研定位,实现了“从随意走向问题”的校本教研指向,使教师的教学实践走向明晰。
二、加强理论指导,实行研训科研化。
新课程改革需要学习,需要对教育观念的储存与感悟,需要对教育思想的内化与深入。但现实中理论学习的形式往往是灌输式的、填鸭子似的、外化的。因此教师对课改理论的学习常常是抽象的,缺乏教师个人的生命体验;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常常游离于个体经验和人格修养之外;对教育思想的学习更缺乏与教学实际结合产生的真正实践力。为了克服这个弊端,我们尝试用“视频案例”的形式,使理论学习走向教师的思考,走向集体的对话,走向师生课堂,从而引领教学实践走向科学。
如我们集中教师观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视频案例,重点学习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点和教师即时评价语言的细节处理,大家边看边学习。在深入的讨论后,教研组长适时补充搜索的操作策略资料的学习,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提升。然后再一次观看视频案例,这样针对性更强,我们注意到了更多有价值的细节。观看两次视频后,我们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我们认为的好课并不是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并不主要依靠课堂机智,而是踏踏实实一点一滴,从学生的学习细节入手准备的,优秀教师重在以生为本的课堂预设。只要上出了这样的课,学生的语言素养就会有好的发展。
同时,我们坚持“以龙头课题引领学校整体发展”的学校发展理念,营造浓厚的学校教育科研氛围,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课题管理和奖励办法,有效地调动了教师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教务处与教科室紧密合作,统筹安排,紧密结合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式研训。特别是我们的《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课题在市立项后。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教导处首先进行语文活动课(这是我们课题研究决定的重要课程)随堂听课活动,总结经验,推广交流,收集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有计划和目的地开展“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课堂教学研究,达到了事倍功半的成效。
三、改革教研活动模式,实行教研多样化。
有了明确的问题和策略,根据不同的教材特点与活动主题,我们采取丰富的教研形式,上学期我们选择了同课异构、同课多轮、同主题多课、同课合作等形式展开校本教研。
同课异构:同一篇课文,基于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对文本侧重点的不同把握,对各班学生的不同学情,以及不同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同一级段的几位教师同时构思同一篇课文,如上学期我们1——2年级的语文老师,围绕低段“古诗教学的课堂实践点”这一研究主题用,用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设计了《一去二三里》(一上教材),然后进行同一主题同一课文的说课,要求说课者既能围绕探讨的主题,又能体现自己的特色。最后综合教学优势,选取典型设计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这样达到教师之间思维碰撞、教学展示、提升业务水平的目的。
同课多轮:在说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老师们围绕主题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这是为避免校本教研成为个别骨干教师或年轻教师的“专利”,更好促进交流互助而推行的,我们尝试让年级组内每一位教师都上同一篇课文,依次先后执教。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融合集体的力量进行再构思,紧紧围绕着预设――生成――实践――反思――研讨――再实践的螺旋式教学,以团体的方式改变教师转为封闭的学习与教学形式,真正形成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不断提升教学智慧。如我校的五年级三位语文老师,她们是学校老、中、青年教师的代表。在为期一个月的研训活动中,她们都将《小珊迪》(第二课时)进行了深入地课堂实践研究,收到了良好的研讨效果。
同主题多课:即根据一个研究主题,然后每位教师根据这一主题自主选择不同的课文进行相关的学习与研究,再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这样的方式最能体现教师们各自的个性特色和研究信息,各取所长。在近几个学期,我们还将校本教研的主题不断进行深化,如我们围绕“教学细节的处理”这一主题的研讨,分别在三个年级段的不同课型进行尝试,提升了老师们的细节处理能力。同时还在本学期将这一主题进行不断深化。
同课合作:我们经常要求教师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每人上一教时,在同一个班中合作上完一篇课文。这样,教师对目标的把握、对文本的解读及教学的监控能力,就有了更高的研究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就能逐步提高了。
四、注重专业引领,实行专家引领制。
校本研训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恰恰相反,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训不可或缺的因素。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事倍功半,甚至迷失方向。从这个角度说,专家的参与是校本教研持续性发展的关键。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钻研、培训外,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
校内: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充分发挥校内老教师、优秀教师、教坛新秀的作用,上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成立校语文学科指导组,实行“随堂听课制”。
校外: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听报告,尤其是青年教师;二是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锻炼的舞台,让他们在一些研讨会上展露风采等。请进来,学校曾专门邀请市、区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和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来校进行指导,深入课堂听课,进行面对面地个别交流,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五、撰写教学叙事,以反思促提升
教学叙事的研究方式和价值,对于教师成为反思型的实践家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因为教师是教学实践工作者,教师的教学生活,就是在学生中间亲历教学的人和事的具体情境。教师拥有最丰富的叙事材料,也正是这些叙事材料,帮助教师发展了专业能力,提升了教学水平,并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信仰和教学风格,充分展现了个体教学生命的靓丽和芬芳。我们提倡语文教师以教学叙事的形式加强对教学现实情境的反思,从中去领悟教学的应对策略和运作技巧。并且教科室还编辑了《教师课改反思集》,收集了老师们的优秀教学叙事。
实践证明,教学叙事最能帮助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情境和经验作多角度、多层面、多方向的理性反思,从而切实改善自己的教学生活。这样的教学研究对教师来说也是最深入、最有效、最能深度唤醒教师的情感意识的。因为这样的研究方式使教育理论避免了面对教学实践的空泛和无奈,使教师更加敏感地面对每天发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使教师的教学技艺、实践智慧走向成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果每位老师都会用笃学实践来投入校本研训中,立足课堂,实践课堂教学改革,求得专业发展,最终会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作者简介:于永林 男 35岁 肥城市王庄镇南尚小学教师 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对语文教学深入研究,颇有心得。
参考文献: 《校本教研与教师发展》
《新时期校本管理操作指导与案例解析》
第五篇:如何打造高素质校长、教师队伍,着力提高江阴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打造高素质校长、教师队伍,着力提高江阴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江阴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在经济发达的同时,必须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因此,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队伍至关重要。尤其是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是教育队伍的两个的关键。
作为校长的培养,我觉得一是要进一步理顺教育人事管理体制,对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校长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进行统筹和规划、领导和指导、协调和监督;依法履行对本级教育单位的教师、干部的建设、管理和调配等。二是把握四个着力点,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1、以校长的选拔、任用为着力点。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件,坚持“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把最优秀的同志放在教育管理岗位上。
2、以校长的工作目标考核为着力点。校长实行任期制和目标责任制。要把目标考核和任期届满考核作为续聘或解聘的主要依据。
3、以校长的培训提高为着力点。校级干部、中层干部都要参加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凡新任校长都必须参加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持证上岗。
4、以塑造专家型校长为着力点。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一位好校长就可以建设一所好学校,发展一批好教师,培养无数好学生。每年市、区市县要通过各种形式搞校长论坛、校长评价、名优校长评选,推出优秀校长、明星校长、专家校长,培养和造就一支职业家校长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突出三个环节,发挥一个作用。
(1)推行全员聘用(任)制,完善教师管理机制,突出管理环节。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资格准入、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任)制度。在编制范围内,要学科配套,年龄结构合理。学校要加强对教职工的考核,把平时考核与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教师、学生参与考核相结合。
(2)抓好教师继续教育,突出培训环节。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培训,特别是研究生学历。
(3)狠抓教学研究,突出教研环节。教育是科学,是艺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去探索,去创新。在新课改的实施中,全体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出崭新的、先进的、适应当代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教研室要抓好教学研究的组织工作,学科教研员学术上要精,能力上要强,要站在教研的前沿,引领教师经常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同时要搞好校本研修,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
(4)建设名师工程,发挥骨干作用。名师出名校,名师育名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提高教育质量上的重要作用。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努力培养和打造一批国家、省、市、县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建立名优教师人才库,建立特级教师讲师团和优秀教师讲师团,建立骨干教师讲师团,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指导,特别是对基层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师更要给予关心、关爱和关注。设立“骨干教师津贴”,以稳定骨干教师队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