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一个好校长
如何做一个好校长(之一)
一个优秀的校长,应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高尚道德情操,本文就这三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
校长应是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者、实践者,一个好校长必须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观、课堂教学观、教材观、目标观、人才观。
1、学生观。
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现有基础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问题、困惑、思考、见解和兴趣等是教学的重要生长点,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
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做到“八让”: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材料让学生感知,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的知识让学生发现,个性问题让学生提出,学习方法让学生归纳,学习内容让学生小结,学习效果让学生评价。
2、学习观。
学习不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应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表现在课堂上: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做;能让学生想的尽量让学生想;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说;能让学生讨论的尽量让学生讨论;能让学生归纳总结的尽量让学生归纳总结。
3、课堂教学观。
课堂不是教师个人表现的舞台,而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本互动、人机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对话的场所。其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创设一些情境,增加一些体验,引发一些思考,得到一些情感,寻找多种思路,解决一些问题,掌握多种方法,获得多次成功。
4、教材观。
教师拥有课程资源的决策权,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可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减取舍,教师应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5、目标观。
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的活动,更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情感,健全学生人格,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应把学生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考虑,所谓眼前利益,即是指学校要为学生考上理想学校服务,而长远利益则是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不能为考试而抓考试,而应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基础教育,更应注意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定基础,使每位学生具有:创造幸福的能力,理解幸福的思维,奉献幸福的风格,体验幸福的境界。
6、人才观。
“差生”也是人才,某方面差,不等于各方面都差,今天不行不等于将来不行。按照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分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而现实教育往往只注重数理逻辑智能与语言智能,通常把这两项智能弱的学生误认为是差生,而忽视了这些所谓差生在其他智能方面的优势。作为我们的教育应尽量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是: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校长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因材施教,努力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
学校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注意看到差生的闪光点,看到差生在其它智能方面的优势,对于差生教师应想到:进得校来,彼可雕而器之,日进一寸,彼可飞而腾之,王候将相,彼可取而代之;对于差生教师应认识到:我的学生学不好,是我的责任未尽到;对于差生教师应做到:备课时想到他们,讲课时面对他们,辅导时找到他们,表扬时不忘他们,调整座位时优先考虑他们。洒向学生都是爱,奉献社会皆是才。
二、科学的管理方法。
管理的境界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让员工把事情做规范;第二个层次,让员工成为该职位上的专家;第三个层次,让员工感受生命因工作而快乐。
我们认为:(1)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2)领导的权力主要来自于下属的参与;(3)知道何时放手是现代领导的重要技能;(4)成为优秀领导者的条件是有一流的追随者;(5)成功的领导者是文化领导、道德领导;(6)会生活的人才是会领导的人。
学校管理应逐步实现:管理制度上从强制管理走向自主管理。管理组织上:从垂直管理走向水平管理。管理文化上:从物本管理走向人本管理。管理模式上:从战术管理走向战略管理。管理方式上: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
因此,学校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实行“情、理、法”相融的科学管理办法。
“情的管理”是立足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自于学校成员的心理需求,归结于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理的管理”是立足于学校集体的群体心理和综合感情,发自于学校全局战略利益的考虑,归结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法的管理”是立足于法制与学校制度建设,发自于效率的考虑,归结于效率的提高。
1、情、理相融,实行“合作型”管理。学校的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制度不可缺,但取得“人心”,达到“人和”则是成功的关键,管理上的万能钥匙是一个“情”字,“情”可以破解一切不合谐因素。实行“合作型”管理,其基本框架是“五心”、“四精”、“一原则”。
“五心”是指校长对教职工做到:政治上诚心、业务上关心、工作上放心、生活上尽心、决策上融心。即:相信人、尊重人、依靠人、关心人、成全人。尊重人的具体表现是:不在别人面前批评教师、不听推门课、不进行频繁的办公考勤等。在“成全人”方面,校长尽量给每位教师创造条件和机会,并在不同层面设计不同的定量考核标准,以期达到“只要你努力,就能实现需要”的目的,特别是在评先、评优、晋级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标准要求。“决策上融心”更是对教职工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的一种经常性的满足。学校重大问题,尤其是事关全校师生员工切身利益问题的决策,一定要充分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重大问题决策的一般程序是:(1)报告;(2)印发;(3)意见征询;(4)意见汇总;(5)决策。并且坚持:学校重大问题在未经上述程序之前不讨论,未对群众意见进行深入研究之前不表决,未对合理意见做出解释之前不通过。只有决策上的民主性,才能达到心理上的相容,政策上的认同,执行上自觉的效果。
“四精”即是“四种精神”,这四种精神是:崇尚卓越、追求一流、拒绝平庸的拼搏精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学会为他人鼓掌,为同行鼓掌,为反对过自己的人鼓掌的团队精神;不畏权威、不唯书本、不贪名利的求实精神。这四种精神应努力成为学校校园的主体精神文化。
“一原则”是指“宽、猛”相济的原则,“宽”是指宽容、宽松。“猛”一是指校长的意志,有不怕困难、敢于“从严治校”的气魄,对于正确的决策,在落实上一抓到底,一直到抓出结果、抓出成效。二是指制度管理,应认识到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做到“宽”有格,“严”有度,即宽猛相济、管理效果才会最佳。
2、建章立制,坚持六个原则。
依据有关法规,根据上级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建章立制,进行“五制”改革,这“五制”改革是:落实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目标考核制、结构工资制。在其构建和运行中,校长应坚持六个基本原则:
(1)管理上的闭合性原则。一是纵向上下级之间的闭合,二是横向各部门之间的闭合,力争不留空档,不同岗位协调运转。
(2)政策上的激励性原则。突出“质优酬高”,实现多劳多得。
(3)操作上的导向性原则。如对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包括备课组集体的名次、个人成绩、目标优秀率等。体现集体协作与个人奋斗目标为同一整体。
(4)制度上的“刚性”原则。例如在校内评优评先晋级中,对以下情况作了一票否决的规定:工作中出现重大责任事故者,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者,对学校下达的科研课题不按要求实施者,从事有偿家教者等。(5)决策上的科学性原则。力争把教师最切实的需要与学校最重要的工作挂起钩来,使教师的用力点和学校工作的着力点重合起来。
(6)执行上的权威性原则。凡是学校研究、教代会审议通过的制度方案,任何人无权更改,都要坚持按照有关条例办。
三、高尚的道德情操。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核心,管理着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当好“核心”,如何管理好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的确值得每一位校长深思,在现实中,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情况,在同一学校,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校长带来的工作效果就大不相同。有时,由于学校校长的更换带来学校心理气氛、工作效率、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在这里,校长的品德素养在起重要作用,高尚的道德是校长必备的情操,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育人方向和道德规范。因此,校长的品德素养是办好校的重要前提。那么,校长应具备哪些品德呢?
1、具有执政之德,能准确理解和自觉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2、具有敬业之德,能爱校如家,对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3、具有容人之德,既能善于听取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和批评,又能善意的批评和帮助他人,求同存异。
4、具有识才之德,成为知人善任的智者。
5、具有爱生之德,能爱生如子,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6、具有律己之德,时时处处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三省其身,“四知”慎守,“忽以恶小而为之”。
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校长,在工作中应做到“十多十少”,即: 多些“平等”,少点“架子”。多些“微笑”,少点“脸色”。多些“关爱”,少点“淡漠”。多些“宽容”,少点“苟求”。多些“合作”,少点“说教”。多些“诚意”,少点“心计”。多些“倾听”,少点“厌烦”。多些“赞赏”,少点“责备”。多些“激励”,少点“刺激”。多些“投入”,少点“应付”。
一个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科学管理办法,高尚道德情操的校长,一定能把学校建成一流的学校。如何做一个好校长(之二)
《一个县级高中的教育蓝本》,读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汤阴一中‛‚王利民‛这两个字眼在我的脑海里时时闪现,在他的领导下,学校为什么发展那么快?我想这是全校教职工努力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有一位管理得法的好校长。
‚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与无私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用力去教,流的是汗;用心去教,滴的是血。‛
‚一部一部阅读书籍,一期一期查寻杂志,一张一张地扫描报纸,一字一字地摘记抄写,一本一本地书写笔记,一点一点地吸收,一滴一滴地融化。‛
半个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当代世界著名教育家、校长的杰出典范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你作为校长,不仅是教师的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主要教育者,而且形象的说,也是一个特殊乐队的指挥,这个乐队是用一些极精细的‘乐器’——人的心灵来演奏的。你的任务就是要听到每个演奏者(教师、班主任)发出的声响,你要看到并从心底里感觉出每个教育者在学生心灵里留下了什么。这些名人名言极其精辟的道出了时代、社会对校长的期望和要求。
国家总督学柳斌曾指出:‚办好中小学教育,要靠广大教师,要靠教师的领班人——校长‛。‚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里有个条件,就是说,教育方针政策确定后,并且必要的外部条件如校舍、设备、资金投入、师资等一些条件具备以后,校长便是决定的因素。这是因为在办学过程中,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决策地位,校长的思想、行为和作风在学校工作中影响全局。因此,做一个校长很不容易,做一个好校长更不容易。
但是,王利民校长做到了,并且他还要求大家以‚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率‛的‚五高工作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告诫教师对后进生‚不要使用语言的刀子,不要向人格开炮。‛他给简单粗暴者开了六味药的‚处方‛: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二寸,正气三分,宽容四钱,温柔半两,真诚适量。他说,把这六味药放在宽心锅里,文火慢炒,不焦不燥,可以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增添魅力。
一所学校能否办好、办成功,关键是要有一个好校长。在校长身上应集中体现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良好的个人素质,特别是良好的思想素养、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二是民主、科学、创新的管理理念。思想素养体现在尊重科学、热爱教育事业、没有官本位思想、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决定了校长的见识;人文精神体现在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爱护师生等方面,决定了校长的意识;专业素养,要求校长是一个学科内行甚至专家,追求教育创新、立志成为教育家,它决定了校长的胆识。见识、意识,胆识是一个好校长的必备条件。只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校,才能孕育出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学生。教师的观念,主要影响班级活动和学科教学;校长的教育思想、观念则影响整个学校和所有教师与学生。从而学校最终取决于是否拥有一个好校长,因此,学校教育改革的真正实施,关键的一条就是选拔和培养一个好校长。
通过拜读这篇文章,也使我深深体会到:
第一,校长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只有校长树立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保证学校沿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政治方向健康发展。同时,要具备对人民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有了这一条,才会有工作的动力,才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带出一个好的校风,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有所前进。
第二,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所担当的校长工作无比热爱。一是热爱学生。学校提出了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二是乐于探索。校长的探索精神,就是积极探索工作最佳效果和精神,就是积极探索工作规律的精神,就是开拓前进、奋发向上的精神,就是顺应时代大潮、勇于改革的精神。三是不畏艰难。在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总会有一些烦恼。实际上,困难和成功,烦恼与乐趣,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困难就找不到成功的起点,克服了困难才能深切的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第三,要有教育管理能力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学校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两个方面。行政管理主要是解决充分、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岗位责任制度、内部分配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手段,既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尊师爱生、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的目标。教学管理主要是解决全面、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这方面包括教学内容、方法、质量的管理,核心内容是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一所学校,没有教育质量就没有生命力。第四,校长应该成为学校所有成员在道德品质方面的楷模和表率。在校长的非权力情影响力中,道德品质因素最为重要。教育家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至理各言,就是道德和人格高尚的集中体现。这里面充满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于校长来说,他应不怕艰苦、不谋私利、不贪图安逸、不计较个人地位和待遇,任劳任怨地工作。同时,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克服长官意识,不搞形式主义等。加强自身修养,坚持不断地学习提高,创建学习型学校。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有一个好校长必然能办好一所学校,反之不一定成立。从这方面讲,人是决定的因素,而人的因素是最活跃,最富于变化的,而且蕴涵着无穷无尽的能量。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使全校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是搞好学校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动力。在一名有事业心、综合素质高的校长带领下,一所学校就能步入健康、和谐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当地及至全国的一所好学校。
如何做一个好校长(之三)
一个好校长能够带出一所好学校. 好校长在学校的发展进程中,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关键领导作用。因为一所好学校的个性化办学正是校长办学价值观的体现,而这种具有独特个性的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保持一致的办学价值观又取决于一个校长自身的基本道德、文化与专业素质。一般说来,做一个现代型的好校长应具备以下三种基本素质:
1、一个好校长应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始终保持着一种激情。无论在工作中遇到多大的阻力或挫折,校长的心中只要燃烧着激情,就能树立信心,努力寻找解决问题和战胜困难的办法,就能勇于接受挑战,以自己的智慧去获得成功。校长有了激情,学校的一切学习与工作就会充满活力,保持生机;校长有了激情,教师和学生就能从中得到感染,从而以饱满的情绪与校长一道去追求学校的办学理想。
2、一个好校长应对学习有着正确的认识。校长作为学校学习的领导者,对学习有着怎样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师生的行为。因此,一个好校长要始终把学习看作是发展自我智慧,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合作共享,促进师生和学校成长的一项有益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以师生为主体的,以学习为中心的合作团队,才能引领师生从学习中获取智慧和力量,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一个好校长应具有娴熟的领导技能。一个校长必须承担好学校的领导角色,这样才能指引学校发展的方向,才能提出正确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制定好学校的道德行为准则。校长要给予所有的师生员工以平等和信任,让他们都能有机会实现自身的价值;校长要帮助他们沿着目标不断地攀登,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上前扶助一把,经常地给他们鼓励,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愉;校长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师生,使他们紧密地跟随着自己,与自己一起创造学校的成就;校长还要善于用学校发展的愿景凝聚人心,让师生汇聚在学校未来的美好蓝图下,为她服务,为她奉献。
一个好校长应具备的道德、文化与专业素质还有很多,但这三种基本的素质却是决定一个校长能否真正改变和发展学校的根本因素。
副职也精彩
编者的话:
做校长不易,做校长的副手亦不易。5月6日,现代校长周刊刊载了《身为副手,谁解其中味》,讲述了几位副校长工作、管理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引发不少副校长的感怀共鸣,当好副校长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本期,让我们一起看看副校长的管理之道。
副校长的修炼之道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窦桂梅
笔者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这样调侃:吃饭吃素的,穿衣穿布的,当官当副的。在另一篇文章里则戏解“管理”:就“管”而言,竹林下只有一个“官”;就“理”而讲,校园里只有一个“王”,真正拥有管理权的领导只有一个人---校长。
曾经担任过或正在担任副校长的同行,看到这里可能都要会心一笑。今天的校长难当,副校长也不容易。那么,如何当这副校长?笔者结合这些年的工作经历,试着谈一些体会。
定位、到位,不越位
学校发展,班子是关键。好的领导组织不是个体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整体合力的显现。校长、副校长,好比一棵大树的不同部位,所处位置不同,决定了作用的差异。虽说作用不同,但哪个位置都不轻松,都要承载使大树枝繁叶茂的责任和义务。既然是副校长,就不要错把自己当“树干”或“树根”。
“在其位谋其政”,对于副校长,首先是定好位,工作才能做到位。如果把学校的组织比喻为一个人的话,校长自然是大脑,是中枢,副校长应该是眼、耳、鼻、舌、身,不仅在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方面一定要跟校长这个“大脑”保持一致,还要多跑、多看、多听、多观察,多方配合协助校长把工作做好。尤其要善于在校长与基层干部及教职员工之间充当润滑剂,保持团队的上下和谐,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副校长工作到位、不越位,努力保证校长的核心地位,才能发挥学校管理的执行力。有一篇文章比喻得好---用军队打比方,副校长是参谋长。我认为,这个参谋长不仅要为校长这个司令当好参谋,出好主意,还要为学校发展当好参谋,以自己的专业智慧影响校长的决策,参与制订学校发展的作战方案。
身为副校长还可以有几重比喻:若说副校长为指挥员,这个指挥员的工作,不仅是完成校长的指令,更是遵循教育规律,针对学校的方针计划,责无旁贷地带领教师向着学校的办学目标进发,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引领与提升。若说副校长为联络员,那么副校长应是传递校长与基层干部员工之间“冷暖酸甜”的枢纽,比如既要帮助校长获得关于一线教师们的有效信息,又要清晰地理解校长的决策意图,正确贯彻执行校长决策,努力化解校长与基层之间的各种误解。在校长允许下,合适地补位,补中层的位,补基层干部和员工的位,多为学校、校长及教师排忧解难,从这个意义来说,副校长应做好替补队员。
听从、跟从,不盲从
作为副校长,执行力是很重要的。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爱动脑筋、领会领导意图快、执行力强的副校长,怎么会得不到校长的赏识呢?但是光有这些还不够,特别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面对教师与学生的你,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赢得大家的尊敬。多年来,笔者正是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可有时候也忐忑不安,尤其是当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光环戴在头上时,生怕这种名气助长了自己的惰性和傲气,更怕被别人认为功高盖主。其实,这种个人影响与副校长角色应该是分开的,只要有真才实学,只要真心实意地坚持正确的理念去实践,业务的强大反而更有利于学校教学的发展,根本不会影响到校长。一个是“职业”,一个是“专业”,天下没有一个经理会嫉妒自己饭店的大厨,若经理不能容忍大厨的高超技艺,心生妒意而赶走出色的厨师,那可是天大的笑话。韩信善于将兵,高祖善于将将,校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那么,如果是有着业务影响的“大厨”副校长呢?这个时候更要清醒,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才高气盛、感情丰富的人,大多有这样的困惑,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必须要处理好“寂寞”与“喧嚣”的矛盾。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才能,不等于拥有全面的水平,会驾驭课堂不等于会驾驭学校,会引导教师不等于会领导学校。因此,副校长务必尽心尽责,虚心听从校长安排,处处体现校长足够的权威与地位。副校长要时刻提醒自己,对于管理,自己既非主管又非主办,要支持,坚决不主持。
当然,跟从不是讨好,不是迎合奉承,更不是放弃原则。而是要为校长分担责任,承担重任,尤其是在自己分管的领域中,更要高度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基于问题的解决,副校长要跟从,还要主动寻求答案,而不是找校长要条件,要现成的答案。还是那句话---呈现给校长的不应该是问答题,而应该是选择题。
但是,再高明的校长难免也有糊涂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决策或认识上的偏差,也可能会做出一线教师不理解、不认同、不支持的决策来。优秀的副校长要积极地与校长进行沟通,从多角度分析,为校长的正确判断提供有效的策略。这个时候,沟通不是雄辩与驳斥,不是轻信与盲从,而是讨论与辨析,为的是最终互相理解、信任,走向一致。
当然,真正做到不盲从,也要看学校的文化,有些时候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工作中副校长要学会如何将正确的意见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力求得以正确地执行。这一点对于从外校调来的副校长尤为适用。副校长们要学会不随波逐流,学会在适应中寻求改进、自我更新。当然这还远远谈不上是改革,只是在通情达理、理直气壮中前行。于是,心平气和应是一种随时随地保持的状态。总之,身为副校长要处理好他用、使用与自用的关系。也许,这就是一种清醒的不盲从吧。
建功、立功,不居功
说到建功,就是说,虽说定位在“二传手”的角色,不能更多的“临门一脚”,但同样可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不要以为,责任有校长负,教育教学有教师做,自己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做万金油。副校长要基于当年起家的本事,保住自己看家的本领,做一名有实力的副校长,要努力在群众中树立口碑。由于副校长大多没有多少具体实在的权力,其实施领导与管理职责更多地依赖于其专业能力,所以副校长不要在意自己是“几把手”,而必须“有一手”。
比如业务副校长,在学校决策中,往往起着专业引领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无能且无功的副校长是无法担此重任的。有些学校,没有副校长,只有中层,一切由校长“半径管理”。由于现在的校长事务缠身,不少已经变成了“行政校长”,因此能够很好地统筹规划大局已属不易,尤其具体的、实际的业务指导,还真是需要副校长来推动。有些学校,往往有两到三个,甚至多个副校长,副校长之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毋庸讳言。每一位副校长都想把工作干好,都要挖掘资源,开足马力,而当所有的任务都压到教师身上,势必会给教师带来严重的身心负担。其实,教育本身是整体的,学校的发展就是个体的发展。在强调工作精细化的今天,既然存在复杂的管理,那么副校长之间,彼此尊重与协调、配合与补台,对学校以及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副校长要立功,不是自己立功,而是要善于把管理职能化作挖掘才华和组织才华的艺术。教学、科研等工作往往在副校长的统领下,但副校长不能包揽,应有容人、宽人、信人之胸,不必事必躬亲、包办代替。只有越级汇报,没有越级管理。凡属中层干部职责范围内的教学科研工作,要坚决放手,让他们大胆去做,让他们感到自己有地位、受尊重。
每一所学校的管理模式,仿佛不同的人家过不同的日子。有些校长“吕端大事不糊涂”,有些校长则是“诸葛一生唯谨慎”,不同校长的行为方式决定了副校长的职责范围。为此,副校长不应吹毛求疵,而要从人与人的权力视野中消失,在人与制度的权衡中出现。
副校长不要以为自己在学校发展中功勋卓著,自己的作用举足轻重。其实,离了谁地球都照样转。诗歌中说:“老把自己看成珍珠,时时就有被埋没的危险,把自己看成泥土吧,让别人踩出一条路。”当然,副校长也是人,也需要职业成就感和个体归属感,这就需要副校长在属于自己的专业平台上,不断发展,不断进步。除此之外,还要上与校长,下与教师达到“莫逆于心”,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也许这就是我的理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吧。
因此,任何时候,副校长千万不要做“唯权论者”,而要做“唯发展论者”。到位不越位,听从不盲从,建功不居功。说了这么多,也不过是副校长自我修炼的“技术”而已,有点“心术”的味道。其实,真正的尊严从哪里来?不仅是达到艺术的管理水准,还要走向学术的管理境界。
第二篇:怎样才能做一个好校长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校长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习体会
满满的一个四月,我用晚上的休息时间,亲耳聆听了原北京四中邱济隆校长“如何做一名好校长”的专题讲座。虽然不是面对面,但邱济隆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丰厚的管理经验,带给我学习与思考的空间却叫我久久难忘。我们说:“有一个好校长,才能办出一所好学校。”这是因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领者和导航者,校长的办学思想、教育行为、管理风格等对学校工作产生直接的全局性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可以肯定的说:有好校长才能办出好学校,”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好校长呢?北京四中邱济隆校长作为全国优秀校长的典型代表,从他身上,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情怀、无私奉献和创新精神,他的所作所为及他所追崇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正是一个好校长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广大校长应该恪守和发扬光大的。
一、要做一名好校长,就要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教育思想的代表
北京四中的邱济隆校长在他的“校长的教育思想和管理实践”中谈到,校长是一校之魂,要把学校办好,校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校办得好,要有一个有先进思想的校长,要把自己的思想转变成教师的行为。在新课改推进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确很多。北京四中成绩斐然,也难免其困惑。邱济隆校长指出,许多人的新课改走的是形式主义,必然影响教学质量。有的人怕影响教学质量而不搞新课改,平时还是传统的老一套。确实,目前中小学教育多处于“名为素质,实为应试”的尴尬状况。“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简化成了“学生分数是生命线”。媒体的宣传、挑剔带给教师的是恐惧,家长的高期望带给教师的是压力,社会的不理解带给教师的是哀伤和艰辛……种种不利条件使教师在新旧方式的夹缝中煎熬。新课改需要一片相对自由的天空,一个好校长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一座好学校,更应该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代表。
二、要做一名好校长,就要做对人民、教师、学生真爱的校长。
对教育、对教师、对学生、没有真爱,就当不好校长,作为一校之长,要用无私的真爱精神和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去尊重和关爱每一位老师、家长和学生,营造平等民主、亲和友善、团结奋进的工作、育人环境,为学校发展凝聚一股爱的力量。
三、要做一名好校长,就要做真抓实干的校长。敬业是成就一切事业的首要条件。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长只有把教育工作当作人生追求的事业(而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尽心尽力,淡泊名利、敢于吃亏、甘于奉献,为长一任,造福一方。任期内,比前任做得更优秀,更卓越,给后继者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的校长才能称得上好校长。
四、要做一名好校长,就要做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在教学实践和领导活动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华,并能做到在逆境中给人以勇气和力量,在成功时同教师共享欢乐,这才能取得群众对领导的业务和专业上的信任,共同创造优异的工作实绩。
五、要做一名好校长,就要做善思肯学的校长。
学而不思则罔,在我们积极倡导培训学习、大力推进“专家治教”的今天,一个只会机械地学习和照搬,而不善于思考,不能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的校长不是一个好校长。一个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给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善于让每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校长
六、要做一名好校长,就要做廉洁自律的校长。
教育管理干部尤其是校长能否洁身自好、廉洁自律,这是对好干部、好校长进行考验的重要砝码。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由于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有少数教育干部重利轻义、贪图享乐,致使贪污受贿、吃喝玩乐等消极腐败现象不时发生。这不仅是玩火者自焚的一种表现,更是对神圣教育的一种亵渎,作为校长应该坚决摒弃。学校的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用领导班子成员的民主、团结、求实、廉洁、奉献、忘我的风格深深感染全校师生,使大家学有榜样。
七、要做一名好校长,就要做人师做楷模。
校长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要做廉洁的表率,给人以圣洁感;做实干的表率,给人以美好感。通过良好的示范和形象,带出师生优良的工作作风、学风、教风和校风。他应该做到六个“模范”。一是团结的模范,二是教学的模范;三是学习的模范;四是转变观念的模范,;五是管理的模范,;六是遵守纪律的模范。
八、要做一名好校长,就要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排头兵。每一所学校都会出现与校长的办学理念不相关或不和谐的音符,要敢于改革和创新,要循序渐进,将自己的办学理念逐步转化成学校主体文化。注重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做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争当一个好校长,争办一所好学校。是汽车区 “深化教育内涵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全国教育强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们每一位校长自觉追求的目标和崇高理想。
第三篇:如何做一个好校长之我见
如何做一个好校长之我见
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校长张斌
一个称职的校长,不应成为全校做事最多的人,而应成为全校做事最精的人,使自己的管理有高效。这就要求我们的校长应学会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用在只做校长应该做的事上,才可能摆脱工作中的忙乱和乱忙现象,才可能使工作事半功倍。做一名好校长,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更新知识,做教育观念的先行者
一个好学的人不一定能当校长,但一个校长必须是好学的人。一名好校长,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同时还要常思考,在学中思、思中学,把学和思有机的融合起来。当校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
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具有学习新思想、新观念、新学说、新知识的紧迫感,校长更应带领学校班子成员努力成为学习的模范。通过努力学习,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思维层次,深广的思维时空运作环境,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感悟生活的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科学的办学思想,更新了教育观念,影响和带动全体师生。校长走在前面,以学习跟进未来,学校才能出现崭新的素质教育新风貌,开创现代教育新局面。
二、展示能力,做发展学校的建设者
当校长,就要在学校搞建设,把学校事业推向前进。那么,什么是最重要的学校建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人才队伍建设
正确地使用人才,必须有一个好体制.这个体制包括用崇高的理想激励人才,用宏大的事业凝聚人才,用合理的待遇奖励人才,用深厚的感情留住人才。这样的体制建立了,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才有根本保证。
2、制度建设
校长和规章制度建设的最佳关系,就是校长的办学思想都外化在所建立的规章制度之中。制度建设搞得好,校长就不仅当得好,而且当得不累。无为而治“才”是最好的“治”,这应是做校长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3、硬件设施建设
教育的现代化要有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支撑,因此作为校长就要抓好硬件设施建设工作。搞建设,就需要资金,现在校长们聚到一起,热门话题之一就是钱不够用。钱不够用怎么办?一是对上多争取,争取上级增加教育经费;二是对外多联系,联系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出力助学。今天的校长,必须既懂教学、会管理,练好“内功”,做教育家;又要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练好“外功”,做社会活动家。如此“内外兼修”,既当教育家又当社会活动家,才能成为一名好校长。
三、勇于创新,做有开拓能力的好校长。
评价一名校长创新精神的有无和创新能力的大小,标准很多,如在教育教学思想上有没有新观点,在学校管理中有没有新办法,在校长的领导下,教师和学生出了多少创新成果等等。
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浓郁的创新氛围,是激发师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虽然这种创新环境、创新氛围有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是最有生命力的。拿一棵幼苗作比喻,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就是幼苗茁壮成长的沃土,土地肥沃了,幼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但我们也同时要看到创新总会伴随着风险和失败,在教学中创新、教育中创新,一次失败就可能贻误一个年级甚至几个年级的学生,这样的失败成本太高。因此创新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深思熟虑,要将创新的风险和成本降到最低。
四,加强修养,做具有人格魅力的引领者。
人格魅力该如何理解呢,我理解应该具有以下四种品质。一是“无欲则刚”。职位无大小,凡事只在一个公字。校长只有无私欲,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责在人先,利在人后,才能立世有威信、改革有底气,才能团结人、有感召力。二是“有容乃大”。厚德载物,宽容得众。当校长,器量须大,心胸须宽,要记人之功,容人之过,这样才能团结各种性格的人才,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所有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带着爱心工作。当校长,要把所有的教职员工作为自己的兄弟姐妹,要爱群、乐群、利群。热爱你的集体,热爱你的同事;把与同志们共事当作一种缘份,当作一种至高的乐趣;要敢于并善于为职工排忧解难.为职工谋福利求实惠。四是带着激情工作。一个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校长,应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校长。校长要有干事的冲动,要有成功的渴望,要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校长的激情可以感染教师,教师的激情可感染学生,校长、教师、学生的激情融会在一起,校园才能充满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学校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校长有任期而事业无任期,对于具有大周期性质的学校教育发展来说,校长的任期是短暂的,每个校长在自己的任期内都应站得高些、看得远些,尽其所能,承前启后,做好无愧于前人、有益于后人的事业。只有校长长期办学的决心和行动,才能激励起教职工团结奋斗办好学校的信心,最终才能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第四篇:如何做一个好校长三宝
如何做一个好校长
望花区三宝小学康富卓
振兴教育,希望在教师,关键在校长。校长是一校之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校长,为官一任,应造福一方。所以提高自身素质,实乃当务之急。
一、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在道德品质上做教师的榜样
苏联的教育家、杰出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因此,校长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素质,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有可靠的保障。如果校长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进行随意无序的管理,学校工作只能是盲目的;如果校长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修养,对事业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教职工的工作成绩不能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教师肯定会对学校的发展失去信心,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惘。校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努力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在思想品德、道德修养上做教师的楷模,时刻用苛求的眼光看待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师生,做师生的知心人,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要身体力行地执行方针政策。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教师做到的、遵守的,自己先做到;教师做到的,自己要做得更好。只要校长真正发挥领头雁、排头兵的作用,教师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你为中心,团结在你周围,以你为标准,来规范、要求、约束自己,从而感到学校有奔头,自我有发展。教师也会说:校长都这么做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干呢?
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在教育科研上做教师的先行者 学校要发展,必须以科研为先导。如果教师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无疑已落伍时代,未脱“匠”气。师者之师的校长,应当为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困难,这就要求校长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只有这样,你的学校才有可能始终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才能抓牢机遇。如果校长自身业务素质平平,慧眼识珠的教师无须仰视,就能洞穿你的子丑寅卯,敬仰、佩服从何谈起。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
识,也就谈不上教育素养,也就不会有高瞻远瞩、远见卓识的气魄,就不能捕捉到改革的机遇。
在当今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大潮中,人们正奋力呼唤学者型的校长。校长只有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孜孜不倦地追求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做教师教学科研上的先行者,才能在学校的办学特色上求突破,求发展。注重青年教师培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直接指导青年教师工作,缩短他们的成长周期。重视学生特长培养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组织全体教师着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充分发掘潜在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校长应努力成为学校的灵魂。作为一校之长,始终把建设一支高效、精干、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队伍当作学校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锐意进取、作风踏实的教师队伍当作立校之本,以德召人,以能引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逐步形成了“严密的工作思路,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的学校管理”之特色。在模范学校基础上,提升教育理念,加强科学管理。
三、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在改革创新上做教师的引路人
人的能力素质包括的内容很多,作为校长,应该具有科学决策、改革创新、组织协调、文字表达等能力。在教育发展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今天,校长尤其应具有改革创新能力。我们知道,没有改革就难以发展,缺乏创新发展就会滞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改革创新能力,作为校长,一要有新型的思维方式和超前的办学理念。改思维的滞后为超前、封闭为开放、单一为多元、经验为创造。二要充分全面地掌握学校的师资队伍情况。要有识人之眼、用人之术,用人为贤,知人善任,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要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师生教学现状,勇于实践,不隔靴搔痒式地“指点江山”。这样,教师的平等感就会油然而生,也就会不用扬鞭自奋蹄。教师群体就会产生对自己、对事业、对学校的高度责任感,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步入充满活力的良性循环中去。在这种循环中,教职工的成绩得到认可,其价值观不断强化,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这是单纯权力的高压所不及的。即将来临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世纪。国际间的竞争,其外显标志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但归根到底还是作为人才摇
篮的教育的竞争。发达国家已经把培养具有新世纪人格的现代人,作为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我国,国家教委“鼓励学校办出各自的特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中小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索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创建特色名校,是使中小学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培养多类别、多层次、多种特长人才的需要,是适应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繁荣教育科学,开创生机蓬勃的教育改革局面的需要。也是作为校长工作重中之重的大事。创特色名校是中华民族以强健的雄姿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必然要求。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的国际地位虽在不断提高,但要在新世纪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世界领先的科技水平和国际一流的优秀人才。这就需要有效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意义十分重要。高层次的人才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其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和形成,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有其最佳年龄段,需要从小培养,需要“从娃娃抓起”。不同类型的人才,其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教育培养方式、途径、手段和环境氛围,显然应有所不同,不可能都是一个模子“铸成”,这就迫切需要有一大批各有特色的名校,为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创特色名校工程是一项关系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四、争创特色学校
创特色学校适应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部分现代化大工业同大量落后的小工业、小手工业并存;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同广大欠发达地区井存;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同较普通的科学技术水平并存。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反之,教育的发展也必须依靠能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任何超越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教育行为,都会欲速不达;任何滞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教育行为,都不仅不能发挥教育应有的功能,而且会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必然要求我们的教育不能是“千校一样,千人一面”的模式,而要在力争每所学校都基本“合格﹑达标”的同时,创办一批与之相适应的多规
模、多层次、多模式、有特色的名校。创特色名校是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古人云:“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我国教育的发展亦然如此,必须走“从量变到质变,从部分质变到质的飞跃”的发展过程,即应以效率为先,均衡为后,选择非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首先创建一批特色名校。创建特色名校的目的不在于学校本身,而在于发挥名校效应,让特色名校发挥传帮功能和扩散辐射的作用,给众多普通学校以示范的“样本”。具体而言:它们将在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等方面,为其他学校提供支持与帮助;在管理体制、办学运行机制、基建设备的科学布局和合理配备、行政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等多方面积累经验,为其它学校提供示范,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等教育体系,并在国际上占有相应的位置,起到先导作用。这样,使我国教育形成一个“普校”追赶“特色名校”,“特色名校”向更高目标前进的你追我赶的局面,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创特色学校工程的实施,还会促进各级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更加关心﹑重视和支持教育事业,为办学条件的再改善创造良好机遇,为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创特色名校工程的实施;又能大大促进各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探索各具特色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办学新路子。总之,从某种意义上讲,创特色名校工程是一项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和未来的大事,是历史的抉择,也是现实的需要。在争创过程中,校长要“唱主角,挑大梁”,使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明白这是学校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大事,是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是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而使学校内部齐心协力,加大改革力度,加强自身建设,积极争创特色学校。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加之我国现行学校领导体制是校长负责制,这就更说明了创建特色名校的关键之一,是要有一位逐步向文化知识渊博,个性特征完善,思维品质独特,办学思想成熟,管理才能出众的理想化模式无限逼近的校长。同时,独特的办学思想要靠教师个体去体现,特色学校的命名不是“终身制”。一所学校由无特色到有特色,由不知名到知名,且经久不衰,关键还是要持续保持和增强自己的办学活力及良好的公众社会形象。特色名校需数年创,代代保。没有特色要创,不是名牌要争,功成名就后也只能将其做为进
一步发展的新起点。只有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加入时代信息,与时俱进,创出的特色名校也才有可能代代相传.做教师思想品德的领头人、教育科研的先行者,改革创新的引路人,发挥非权力因素的作用,是人格魅力的体现,也是校长树好自我形象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做千家万户关注的校长,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教育家尚且这样认为,作为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想勤能补拙,只有努力学习,加强自身建设,全力打造自我,才能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并用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为教育事业持之以恒地工作着,为师生利益披荆斩棘地奋斗着,为实现目标始终如一地努力着,真心诚意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就一定不会愧对所从事的事业。
第五篇: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好校长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好校长
一、校长应具备的五项素质
肩负着基础教育重任的中小学校长,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自觉加强学习的能力
21世纪的改革和建设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就不能适应工作,也就驾驭不了局势。要抓好学习,作为一校之长,首先要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在牢牢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和思想精髓,掌握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基本精神与教育法规的基本内容上下功夫,使自己在政治上更加坚定成熟,做到关键时刻不摇摆,大事面前不糊涂。抓好学习,还要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校长要带头搞科研,抓课题,用课题来引导教师自觉按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教学,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加深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作为校长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优良品质。既要勤于学习,勇于进取,又要养成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进而总结实践经验,把自身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二)要有开拓创新能力
教育部制定了《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定了“落实科技兴国战略,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和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民族都具备创新能力,而基础教育是为青少年打好发展基础、创新基础的,因此任重道远。教师是学生的典范,校长是教师的典范。有创新能力的校长就能带出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系统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学生正是思维创造活动的最好年龄,他们将责无旁贷地成为我们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因此,应该看到,在基础教育系统中开展“创新教育”已经迫在眉睫。然而,现在农村有不少的中小学生流失,素质教育不高,那种“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的现象依然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急待于克服。这就要求校长在工作中,不能囿于传统观念,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善于根据党的方针政策,从本校实际出发,大胆地提出创新设想,促进学校生机勃勃,日新月异。
(三)要有果断的决策能力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决策者、领导者和指挥者。无论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还是具体环节的实施,都要求校长具有较高的决策计划能力。决策果断,就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优柔寡断,就会贻误良机。校长必须具有战略头脑,高瞻远瞩,善于展望未来,预测未知,把现实放到未来的发展“链条”中去思考,能够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善于从多种意见中,排除干扰,及时作出科学决断。不仅如此,还要善于决断,它包括善于等待时机,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条件,善于顺势而行。学校的决策,只有被教职工接受、“内化”,才能产生内部动力,自觉地完成学校工作目标,推动学校的发展。为达此目的,校长必须实行民主管理,让教职工共同参与民主决策。当代教师不仅仅满足于教书育人,还有参与民主管理的需要,自我提高的需要等。只有把决策与教职工的需要结合起来,反映广大教职工的意志、要求和利益,校长所说的话才能真正“说了算数”。
(四)要有宽以待人的素养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是校长赢得师生拥戴的一个基本原则。校长生活在师生中间,各种各样的话语都会传到耳朵里来。校长不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也不能听之任之,当做耳旁风,顺耳、逆耳之言都要听。对待同志们的正确意见,应该虚心接受,不文过饰非,有错必纠,用自己的豪气和坦诚争取人们的谅解。若遇到与实际有出入的意见,不要采取“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态度,要报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解释疏导,以情感人。常言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校长而言,能听到不同意见,是福,而非祸。校长能不能正确对待不同意见,是政治上是否成熟的标志,也是对校长个人素养高低的检验。
(五)要增强竞争意识
具有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是校长在当前新形势下的一个必备素质。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它给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使生产劳动科学化、智能化,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第一、二产业人数明显下降,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人数大增,其中从事知识密集产业的劳动力,如科研、教育、培训、咨询、管理、电子计算机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就业机会增多;从而对人作为劳动力所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现代科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人,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社会生活知识、社会态度、自我约束力等。社会文明的发展大大拓展了对人的各方面素质的要求,从而把人是否具有全面素质,作为人能否进入和适应现代社会的一个根本标志。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高要求,给从事基础教育的一校之长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因为个人的良好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强盛,在于基础教育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开发、培养与提高。然而,在现在的基础教育领域,学校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对教育质量和教学特色的要求日益提高;人们心甘情愿在义务教育阶段多花钱让子女上好学校等等,都将学校从单纯的面向升学压力转变为面临生存压力。
在未来的竞争中,学校能否占据主动,这将取决于校长有没有竞争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的转变,学校的主体地位日益提高,怎样发展学校,怎样开发教育资源,怎样办出特色学校等一切问题,都要由校长来运筹、解决。因此,作为一名校长,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认清自己肩上的责任,把握形势,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和增强竞争观念;在社会的不断变化中抓住机遇,办出特色,使自己的教育花园里溢出浓郁的芳香,使面向21世纪的祖国花朵迎春怒放。
二、现代校长的思考
当今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为闪亮的时期,这不仅体现在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不断引发新的技术革命和生产革命,而且表现于管理科学综合运用其它科学成果而获得了日新月异发展。现代教育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现今得到了可喜的发展,并且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可以说,教育系统中的一切改革,其成败归根结底要取决于教育管理及其改革的成功与否。教育管理可分为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两大系统。而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校长。因此,要提高教育质量,除了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校长的素质,这也是当今我国教育在21世纪的征途中对校长提出的重大而又非常急迫的要求和挑战。
作为学校教育组织的领导者——校长,是调节和处理各种教育行政法律关系、调节和处理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各种教育相关法律的总代理和总体表,在学校组织中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他的管理水平决定着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他的领导风格影响着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下面谈两个问题:
(一)校长是干什么的1.校长应有超前意识,真正起到指挥者的作用。
校长的超前意识主要指思想超前。他应有超出一般人的预见性和与众不同的眼光,能够带领大家向制定的目标前进。
要做到这一点,现代校长首先应该成为一名教育家、思想家。大凡历史上成功而又有影响的校长,可以说都是教育家和思想家。比如蔡元培、张伯苓、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等。现今的许多校长也在朝着教育家和思想家的方向努力前进。校长的意识要超前,其教育思想首先要超前,因此,校长不仅应具备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而且更重要的应是杰出的思想教育家,要通过教育思想指导、影响学校的工作,起到领导教职工前进的作用。唯有如此,学校才会始终保持活力和生机。
其次,教育思想确立后,校长还应把它变成切实可行的方案,以此来指导广大师生前进的方向。因此校长还应该是学校发展蓝图的设计者,是学校美好未来的描绘者。作为一名校长,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群策群议的基础上,设计出本校的发展规划、奋斗目标,以及提出实现规划和目标的方案,使教职工思想明确,干有方向。在设计方案时,要注意把握方案的合理性(即符合校情)、可行性(即可达到)和阶段性(即要有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同时为完成总体目标,校长应该在实现目标的每一阶段、每一个时期,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并创造出兴奋点,以此作为引导教职工前进的加油站。也就是说,校长不能等待方案的自然实现,而是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创造出每一个时期的师生兴奋点,引导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使这按学校的办学思想前进,最终达到学校的总体目标。
第三,校长要有承担风险的气魄。在完成学校总体目标的过程中,在一所学校的发展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有的可能是意想不到的挑战,有时可能暗含着一定的甚至巨大的风险,作为校长,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勇于承担风险的气魄,作为一校之长,只要是从本着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出发,从学校的整体利益出发,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的利益出发,就必须要以敢于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敢于承担风险的气魄去率领全校师生战胜和克服学校发展中的各种困难。
2.校长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要做到有超前意识,真正做到拥有领导的主动权和指挥权,校长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超前就会成为盲动。要想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就要认真地学习。
在当今时代,校长要学的东西太多,都学不可能,但至少要在这些方面努力提高自己: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成为本专业的专家;要达到优秀教师的水平,要尽可能多掌握几门主科知识的课标内容,真正成为教育的内行;要牢牢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知识;要认真学习各种管理学知识,这是最重要的(因为有许多校长不是学管理的,而教育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校长要学得非常多,同时不仅限于对教育管理学的学习,还要学各种管理学知识,以开阔眼界和思路);善于学习兄弟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改革经验;要成为教育科研的能手,不但自己学还要带领干部学、教师学;学习有关法律和法规,依法治校,依法办学。
3.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校长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指挥者,真正行使自己的领导权,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做校长应做的事。我们有个旧观念,以为既是一校之长,校内无论什么事情都应该管,其实这是不科学的。管理学校的一条原则:领导的责任,就在于只管你应该管的事情。如果不这样,事无大小,都由校长去抓,就可能导致两种结果
:一是把该管的事丢了,耽误了本职工作;二是干扰了管理层次,影响了下属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我认为我们都应该有自知之明。职务本身不会给人带来智慧和水平。校长不可能什么事情都高人一筹,有些问题,倒是下面同志比我们清楚。学校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校长拍板,或者校长都要去插手,这绝不是高明的领导。领导的主要职能,是做出决策。凡属于以下几种情况的,都不应该校长决策:
(1)属于下级常规工作范围内的事。譬如教导主任来请示课表怎么排,校长就不宜直接做出回答,因为这是教导处的职责。有些校长喜欢事事来请示,而且奉命唯谨,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尊重,实际上这样反而造成下属的依赖性和惰性。
(2)非直接下属的各种请示。例如一个教师来反映,对教导处某项决定有意见,要求予以更改。校长对他的反映应该认真听取,事后也可以向教务处转发或询问,但不应直接做出裁决。
(3)一般不作现场指示。校长应该经常深入实际,巡视教室、寝室、操场、食堂等等或参与师生的各种活动,但要注意不越级指挥,不乱发指示。
属于以下几中情况的,可由校长决策:
(1)直接下属的非常规事件的请示。但应要求和鼓励他们在请示时不能只提出问题将矛盾上交,还应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最好不止一个方案),供校长决策参考。
(2)涉及下属的几个部门问题,需要协调解决的。
(3)影响全校的重大意外事件。
总之,校长在做出决策时,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打乱管理层次,不要侵占下属的职权。当然,下属同志在工作中碰到特别棘手问题,的确难以处理时,校长应该给她关心、指导和帮助。有一个前提,就是各级干部和各个部门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分工之后还必须分权,把职、责、权一层层交下去。校长处于全校的领导地位,要自我约束,不要滥用自己的职权,不能什么事情都由自己牵头,什么事情都处于第一线。经常问一问自己:这一件事情是哪个部门或哪一位领导该管的?对他们要善于督促、引导、放手,而不是取代。
我国有一句古话:有所不为,而后能有所为。这对于任何领导都是适用的。我们要努力从小生产的家长式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下属的职能和作用,做到千斤重担一起挑。校长管得少一点,给自己多留一点深入实际和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利于真正提高领导工作质量。
(二)校长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一句话,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是管理的核心。
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抓什么?校长必须心中有数。校长要抓住管理的核心——人。
荀子说:明主急于得人,而暗主急于得势。《贞观政要》中讲:“政要之本,惟得人”,任何管理均要抓住“人”这个核心,否则管理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主体是人,管理工作是一种社会活动,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最终目的是为满足人们一定的需要。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对象的诸多因素(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和管理过程的主要环节(决策、计划、指挥、控制)都要靠人去掌握和推动,若没有正确合理的使用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管理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若没有做出正确的决策,进行有目的指挥,积极参与实践,管理工作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在某种意义上讲,管好人就能管好一切,一切管理均要以做好人的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这就是现代管理学的人本原理。而贯彻人本原理,就是反对和防止见物不见人,见钱不见人,重技术不重人等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同时,也不应该认为管理就是把人管得严点,卡得死点,而应该把加强管理当作是从政策上、制度上、措施上千方百计调动人的积极性。其实,要做到在管理上“以人为本”,还应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校长的思想觉悟要到位,这是前提。
2.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如果有了这种意思就没有什么个人的东西不能够抛弃的。
3.树立大公无私的思想。要清楚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是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的,决不能成为自己为所欲为的工具。
4.要谦虚谨慎。有自知之明,应认识到职务本身并不会给人带来智慧和水平,谁也不能高人一等。
5.淡泊名利,心存厚道。这样才能不整人治人。
那么,校长又如何把“人本思想”渗透到干部队伍建设中去呢?
1.通过理论学习,潜移默化地影响干部的思想,引导干部的思想,学习管理的知识,这是学习的重点。比如领导都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政治素质,能力素质;作为领导自身应做到“无欲则刚,守柔日强,后身而身先”;在对待别人时要做到“有容乃大,能忍则安”;在管理上如何决策和协调,如何发挥信息在决策中的作用,如何对待人才,如何管理人才……这些都要学习。使干部能够对照理论,发现自己的不足,把改正不足当成自己自觉自愿的行为,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来实现。
2.尊重信任人。校长应该明白,人的最大渴望是自己的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自己劳动成果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因此校长要使下属感觉到领导对自己的信任,相互沟通。使下属有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用人不求全责备,用人所长。“用人不求责备,用人所长”这是用人之道。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就要“无求备于一个人”,这是因为: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人勇敢,但粗鲁;有些人胆小,但谨慎;有些人聪明,但做事不严谨;有些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讲原则,但不拘小节。所以我们看人要看到优点。②凡有作为的领导对人才是不求全责备的。古人就曾提出:“明主用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施智、愚、勇、怯,兼而用之”。古人尚能如此,现代管理中的我们就更应该发挥人才优势,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分清其才的大节与小节;对人才不要计较他的小错,只要是人才,有点小缺点是可以原谅的。注意看大节,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4.建立必要的纪律制约机制
“人本思想”并不排除制约机制,这是由人的本质所决定的。(因为人有自然的属性和社会属性)只是制约机制要使用得恰到好处,目的是真心地教育、帮助人。韩非子说:“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俗语讲,无规矩不成方圆,对干部的管理建立纪律制约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对各级干部提出具体的要求,凡工作不到位的经多次批评和谈心仍不能改正者,坚决不能留在班子里。
三、校长要做校长的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正因为校长工作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应努力研究怎样当好校长,明确校长应做什么事。
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杂。正如有些校长说的:“只要你肯做,一年到头都有干不完的事。”事实也是如此,校长,尤其是中小学校长是最忙的,他们的工作是最艰苦的。但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同样是校长,大家都很忙,但有的学校的工作做得头头是道,工作很出色,校长也做得很洒脱,而有些学校的校长,尽管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一心扑在学校工作上,但是学校起色不大。还有一些这样的学校:同样一所学校,前后的校长不同,学校的面貌就不同。一些长期是老大难的学校,换了校长后,一年时间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就是:校长应该抓什么?怎么抓?所谓“校长要做校长的事”,它不是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只抓大事,不抓小事,也不是大小事情样样亲自抓。校长要摆脱具体行政事务的纠缠,实行“超脱”,把精力放在学校的大政方针上,把握办校的方向、制定规划、建立规范、组织学习、培养骨干,加强薄弱环节、统筹全局的工作上。这里面,既有大事,如大至方向问题,小至一些人们往往不十分注意或重视不够、不抓又不行的“薄弱环节”,如艺术教育、自然教育、课外活动等方面。总之,校长不包揽全面、包办代替、包打天下,要使行政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能放手工作,创造性地开拓工作新局面,从而形成“群英荟萃”、“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的局面。
我们认为校长要做的事,主要是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邓小平同志说过:“领导班子就是作战指挥部。”“指挥部不强,作战就没有力量。”“领导班子问题,是关系到党的路线能不能贯彻执行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不要说带领群众前进,就是开步走都困难。因此,我们首先强调要把领导班子的问题解决好。”“要使领导班子一不软,二不懒,三不散,说了话大家都能听,都能指挥得动,都能领导起来。”
在领导班子建设过程中,校长抓的几项工作是:(1)在分工中授权。即在行政分工中,校长把相应的权力下放到每一个行政领导。每一个行政领导都分线、抓面、定点,享有决策、指挥、检查的权力。尤其是建立层级负责机制后,校长要对每个行政领导“定岗”“明责”,使他们在所管辖的范围内各负其责,又互相协调分工不分家。(2)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当然,在整个建立领导班子过程中,校长最主要的工作是选拔和培养骨干。
(二)定目标,抓规划
有明确的规划、目标,是办好学校的首要条件。任何一所学校的校长都应有一个本单位的发展蓝图,对如何办好学校应有一个奋斗目标,有了目标,才能提高管理效能。这样,教师们看到了学校的前景,看见了学校每年都在变,就会更加热爱这所学校,并努力把学校办好。
(三)按章治校,以规治教
按章制校,依规治教是实行科学办学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有关法则、条例以及地方教育部门制定的法规和制度,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校内规章制度,完善管理工作,使全校师生有共同遵守的规范,以此体现管理的总体性、科学性和方向性。要按章治校就要有明确的管理目标,而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把管理目标系统化制度化。可制定和实施如下制度:教师工作评估标准系列、教师岗位责任制系列;师德规范建设系列;校风建设规章制度系列;德育管理工作要求系列;教师素质要求系列;环境规范管理要求系列;奖惩评比办法系列。要建立以下责任制:行政领导责任制;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责任制;班主任、辅导员责任制;后勤工作责任制;值日教师责任制;专任教师责任制。
在制定学校一系列规章制度中,校长要做的,就是要确立按章治校,依规治校的指导思想,使大家认识到学校工作的薄弱环节或落后状态之所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建立目标管理的规章制度。因此,要不断发现和查找工作中的失误,分析工作停滞不前的原因,及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并逐步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纳入制度管理的轨道上,以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
当然,有了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领导的责任还体现在要严格的管理,认真落实。首先要狠抓执行规章制度自觉性的教育,使广大教职员工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些制度的重要和必要,能在思想上承认、接受这些制度,并自觉自愿的去遵守和维护这些制度。其次是反复宣传,造成舆论。立足于坚持经常执行,形成习惯。再次是严格要求,督促检查,树立“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威,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和贯彻。
(四)抓教师队伍建设
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有没有形成一支德才皆备,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校长要把建设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作为建校、治校的基本建设之一。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校长所做的,是积极为教师的成长和事业有成创造良好环境。如提供设施良好的办公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培训,指导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和撰写论文,及时总结和推广教师的经验,使教师感到有所作为,并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的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这样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更强了。
(五)抓校风建设
校风,是由领导作风、教风和学风构成的。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校长要把校风建设作为成功治校的一项根本性的建设来抓。在领导作风方面,要求领导班子的成员努力钻研业务,亲临教学第一线,带头搞好教育工作;注意感情投资,关心教职工生活,为教师多办实事;在荣誉面前,让群众多得;尤其要重视领导的表率作用,如提倡领导成员工作量超标准,职务补贴低标准,遵守校纪校规,自尊自爱见行动等等。在校风方面,要求对学生负责,教书育人,钻研业务,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形成不断改革教法的风气;在教师中开展讲师德、比奉献竞赛活动。在学风方面,要求学生认真、踏实、勤奋、刻苦学习;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以培养校风为核心的达标创优活动和各项评比活动。校长要把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良好校风作为重要的管理目标。
(六)抓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的建设
好的学校必须要有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因此,校长要把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学设备,让学生在富于现代气息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作为一个管理目标。努力建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卫生洁净、充满现代气息的学校。
(七)努力提高校长的自身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首先注意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以保证学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正确的方向。第二,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就是时刻明确学校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保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落实,全面实现学校的培养任务。第三,树立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与崇高的精神境界:如大公无私、先人后己、胸怀坦荡、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言行规范、举止大方、仪表整洁、态度和蔼等。校长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之一。
科学文化业务素质。校长首先应具有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除能胜任一两门学科教学外,对各学科的知识应努力学习、了解。其次要具有教育科学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校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领导开展学校的各方面工作。
开展各方面工作的能力。作为校长,要在学校领导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努力具备多种能力。①计划决策能力。②组织、指挥能力。它包括:审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组织开展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的能力和科学安排工作、实施工作的能力等。
四、成功校长的创新理念
(一)关于素质教育和教师的素质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创造创新意识,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学生,主要依靠每一位教师,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最具能动作用的因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的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总和,它包含教师的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理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五个方面。
(二)关于教育科研
林崇德教授指出: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新时期教育特点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就能更好地、更亲身体验到科学研究所揭示的教育中的客观规律,进而把它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教育的质量。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改革的先导与基础,教育改革的科学研究既使参与者中小学教师对教改实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又使他们将一定的理论知识带回到教改实验中做出分析,从而使这些中小学教师不仅掌握教育改革的主动权,而且在教育改革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仅提高教育改革的自觉性,而且也用科学的态度投入教改,从而提高教育改革的质量。于是,教师不仅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使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开拓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从而按照教育科学意识指导教育,使教育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本身的角色模式由“教书型”转向“专家型”与“学者型”。
(三)关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美国思科公司总裁约翰-钱伯斯指出: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作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将深刻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改变国家、企业和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在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大潮中,谁把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谁就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教育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就是运用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因此,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使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发生巨大变革。
(四)关于成功校长的创新理念和行为
江泽民同志谈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创新。作为一名成功校长,必须敏感的意识到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更新自己的智能结构,在学校管理中建立一些新的理念:
1.管理和教育都是在动态的环境下的主体创新活动。
2.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在为未来培养人才,过去的知识,现在的知识都不能适应未来的需要,我们给予学生的应该是对其一生最有价值的东西,如: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适应生存。
3.一个国家的未来不取决于资源的多少,而取决于智慧,智慧就是财富。
4.未来的竞争不仅是市场的竞争、资源的竞争和资金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创新思想的竞争。
5.学校的基本建设是信息化、网络化和学校组织的学习化。
6.学校之间的差别不是地域环境的差别,也不是师资、设备、经费、生源和办学传统的差别,而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机制上的差别。
7.学校的发展不仅是几何空间,更重要的是网络空间的发展。
8.网络给学校提供的不仅仅是教师备课平台和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它还可能提供机遇、项目、沟通渠道、经费、合作伙伴、经验、咨询,扩大学校对外的影响力。
(五)关于名校建设
若干全国著名学校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建设一所名校,必须:
1.造就一支“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2.有一名意识超前,思想解放,管理科学的校长和一个团结协作,敢于进取的班子。
3.有一定的历史底蕴和校园文化。
4.形成一种良性的敛财机制。
(六)名师名家的一些理念在学习、工作中产生的深远影响
1.十年之后,衡量贫富的尺度将是教育。
2.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就在于创造力。
3.教育就是服务。
4.谁把握了互联网,抓住了教育,谁就抓住了未来。
5.不想超过老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想学生超过自己的不是好老师。
6.只有成名成家的教师才能教出成人成才的学生。
7.真心实意爱学生,真才实学教学生,真知灼见感染学生。
21世纪,是一个科教兴国的世纪,一个国家教育的成败关系着民族的兴衰成亡,而一个校长的成败不仅直接关系着学校的荣辱,说得大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何尝又不关系到“国家与学术之兴衰”呢?因此,漫漫教育征途,校长任重道远!祝愿我们每位校长:用心干实事,创建出特色品牌学校;潜思谋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