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模拟课堂说课[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3:3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伯牙绝弦模拟课堂说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伯牙绝弦模拟课堂说课》。

第一篇:伯牙绝弦模拟课堂说课

伯牙绝弦

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要说的课文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春秋时期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歌颂了朋友之间纯真而伟大的友谊。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的真挚的友情。

本课的训练重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课文,感受朋友之间互相欣赏、互相理解的真挚友情。

本课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法和情境感悟法,点拨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在“初读—再读—精读—熟读成诵”的过程中,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掌握了课文内容,谁来说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刚才的同学讲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注意“弦”字的读音,请再读一遍课题。

3、谁来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那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遍课文,一起来感知一下课文内容吧。

二、理解课文

1、课文读完了,你理解了课文的意思吗?我们请看:(出示学习要求)读通课文,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图片及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意思。(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学习要求)

2、我们知道,学习古文,只有理解了文中词、句的意思,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在本文中,有的字词没有注释出来,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出示“善”的两种情况: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前者是“善于”的意思,后者是“好,妙”的意思。

3、常言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谁来说一说你理解了哪句话或哪个词语的意思?

4、谁能把这几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理解了课文的意思

(2)从文中知道了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6、你从哪里看出他们是知音?(教师随机出示课件)(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一个善于弹琴,一个善于欣赏,真是知音啊!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心里想到巍峨的高山,钟子期就能从他的琴声中听到他的心意,忍不住赞叹:善哉,兮若泰山!真是心意相通啊!

谁能用赞叹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同桌间读一读,体会情感。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流水!”

如果你是子期,听到了伯牙的琴声,你会想到什么,又会怎么赞叹呢?指名读文,全班齐读。

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体会这两句。

(3)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伯牙所想,所弹,子期都能听懂吗?想象一下,如果伯牙想到了徐徐清风、皑皑白雪、滔滔江水、依依杨柳„„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呢?(出示课件)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兮若清风!”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善哉,兮若杨柳!”志在,钟子期曰:“善哉,!”

(4)“善哉,知我者,真乃子期也!”伯牙无论想到什么,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用文中的话就是:。(出示课件)

一个“所念”,一个“必得”,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 预设:心心相印、心有灵犀、志同道合、志趣相投„„

伯牙得遇子期这样的知音,该是多么的欣喜,多么的兴奋啊!带着这种欣喜读一读这句话: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7、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当伯牙兴冲冲地抱着琴来赴钟子期之约时,迎接他的不是昔日好友,而是一座冰冷的坟墓。同学们,你们能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吗?想象一下,伯牙可能会做些什么:

预设:伯牙会伤心流泪,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伯牙会悲痛欲绝

伯牙可能会在子期墓前抚琴一曲,履行二人的约定 伯牙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是啊!山河依旧,物是人非。知音已逝,抚琴谁听?读:子期死„„不复鼓。

子期的死,断绝了伯牙所有的期待与期望,那个微笑听琴的子期再也没有了,读:子期死„„不复鼓。

子期不在,要琴何用?读:子期死„„不复鼓。

8、同学们,从你们的声音里我听出了你们的悲痛,也听到了伯牙的心碎与绝望。子期死了,但作为他们友谊见证的《高山流水》曲子却流传了下来。而他们二人的故事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道,并把他们的故事写到了诗句中。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出示诗句

三、熟读成诵:

1、这对知音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在昔日他们见面的江边修建了一座古琴台。直到今天,人们还用“知音”来形容人们之间真挚的友谊。同学们,你们愿意把他们的故事也传诵下去吗?让我们一起跟着《高山流水》的音乐,一齐背诵课文,去感受音乐的魅力,去体会古人纯真的友谊吧!

男生齐背 女生齐背 全班齐背

2、作业: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朋友听。

四、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知音

伯牙------------钟子期 所念 必得

第二篇:《伯牙绝弦》说课

《伯牙绝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伯牙绝弦》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课文。《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的是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讲述的是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本文行文简洁、流畅,只有短短77个字,共5句话,第1句总起,第2、3、4句顺承而下,第5句急转而合。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内容比较短小、浅显,因此,我采取了“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本课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味词句,在朗读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挚情感在创设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者,共同参与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开门见山、揭题导入→感情朗读,理解大意→讲述故事,感悟知音→补充诗歌,欣赏乐曲。

(一)开门见山、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就课题的“绝弦”展开讨论,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同时,老师提出问题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为什么在事业最顶峰的时候不再弹琴了呢?问题激疑,设置悬念,引起阅读期待。

(二)感情朗读,理解大意

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文言词的拗口是学生对文本的学习第一道障碍,因此在读上下了狠功夫,从自读到指名读、老师范读、分组读、男女读、全班齐读;从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配乐读等。每次的朗读都不能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

读懂课文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我先让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经过交流,运用看注释、朗读理解、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等方法自读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在交流自己的理解流感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这样的设计不单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理解善鼓琴,善听的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而“善哉”的善表示赞叹,好的意思。了解了“念”在本文中表示想的意思,再让孩子们联系上下文,找和它意思相近的“志”字。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

(三)讲述故事,感悟知音

学生了解了全文大意之后,再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出来,就将课文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接着,引导学生感悟感悟知音和知音文化。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假如你是伯牙,得遇钟子期这样的朋友,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拿起笔来,写几句。

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

”(5)感情升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这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伯牙兴冲冲地赶到汉江之边,他见到的是一座冰冷的墓碑。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齐读。

(四)补充诗歌,欣赏乐曲

补充俞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的一首短歌、薛涛的《寄张元夫》、牟融的《写意 》。播放乐曲《高山流水》,学生欣赏,在欣赏中诵读这两首古诗,熟读成诵。

伯牙绝弦

伯牙

所念

知音

钟子期

必得之

第三篇:《伯牙绝弦》课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述故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初步认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讲俞伯牙和钟子期相识的故事以引入课题:

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叫俞伯牙的人,从小就酷爱音乐,天赋极高。于是,就拜当时很有名气的一位琴师为师。很快俞伯牙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了非常有名气的宫廷琴师。

可是,俞伯牙却一直很苦恼,因为他每天弹琴,却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他感到很寂寞、很伤心。有一天,他又怀着寂寞孤独的心情来到江边弹琴消愁,他如痴如醉地弹着,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宽广的胸怀全都融入到了美妙激昂的琴声中。正弹得兴起时,忽然听到了令他意想不到的赞叹声……(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到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伯牙绝弦(学生读课题,教师正音,注意“弦”字的读音)

3、读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绝”和“绝弦”的意思,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可结合注释想想该怎么读。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一会儿点评、正音。)

3、教师引导正音。(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那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教师适时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和韵律美。但停顿不等于断开,要把尾音拖长就更有韵味了。谁再来读一读?

5、教师范读(可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决定是否教读)。

6、学生再读课文,可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

7、看看你划的节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呢?(教师出示划好节奏的课

文)全班齐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小结:读得太好了,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三、初解绝弦

1、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弃弹琴。)

2、伯牙为谁而绝弦?

(板书:钟子期 介绍:钟子期也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

3、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一说插图内容

①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结合插图,理解“善”(善:擅长)。

②说说这一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

8、课文中还有两个善,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读句子。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A、理解“善哉”表示赞叹,用现在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1)这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妙啊!好啊!)

2)“善哉”相当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B、讲解:“哉和兮”都是语气助词,没有具体的解释。

(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

C、刚才说到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弹出来,哪个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板书:志)体会二人心灵相通。

D、还有哪个字也是这个意思的?(板书:念)

(小结同意不同字的现象,说明中国的汉字多么丰富)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在小组内交流)

5、全班汇报:

(擅长弹琴的俞伯牙遇到了善于听的钟子期,两人相见恨晚,成了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破了琴,决定从此不再弹琴。)

四、巩固所学

1、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在小组内讲一讲,看谁讲得生动(推选一名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讲述,教师总结)。

2、再次朗读课文。

五、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 所念

子期:善听必得之

第四篇:评课伯牙绝弦

善哉!实哉!美哉!刘芬老师的《伯牙绝弦》一课评课稿

今天听了刘芬老师的教《伯牙绝弦》一课颇有些感触。是呀,知音难觅,伯牙为失友人而悲痛绝弦,其实作为一名上课的老师,又何尝不想遇到心中的知音。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浅见,虽不一定能成为刘老师的知音,也权当是自己的一次学习机会罢了。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走进吴老师的课堂,仿佛听到了伯牙优美的琴声,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离去喟然长叹、悲切伤感的神情。也深深感受到知音难求的那种渴望、失落的心境……刘老师的课,之所以给大家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我觉得与她对文本的挖掘、领悟得深入、透彻是密不可分的,是她巧设情境,精心构建教程的结果。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进入课堂,刘老师先用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然后就用深情款款地语调说:“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达官贵族的打扮,他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而这位凝神听琴的,却是青布包头,两截布衫,劳苦大众的穿着,他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 资料引进与氛围营造合二为一。古画、古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学习古文的磁场,把学生带入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伯牙和钟子期两位人物的身份对理解知音的含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举两得,善哉!

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展音韵

对小学生来说,接触的文言文不多,文言词的拗口是学生对文本的学习第一道障碍。为了推开这个“拦路虎”,刘老师在读上下了狠功夫,整堂课,引导朗读的遍数不下二十遍。从刚开始接触时“用老祖宗的方法”自读到指名读、分组读、男女读、全班齐读;从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配乐读等。每次的朗读并不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就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气地品味语言的情思,在不经意间,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令我印象最深还是刘老师那句话“同学们,我们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能读出其中的味道!”的确,文言文的组词、造句、达义十分讲究凝练、音韵与节奏、气势,有着独特的辞采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刘老师这样一步步搭建朗读的阶梯,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指导得扎扎实实。用心良苦,实哉!

三、抓重点——细嚼慢咽品意境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是一场人生的悲剧,是一个人生的寓言,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叹息,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刘老师主要抓住重点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体会知己含义,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整堂课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如让品味三个“善”字,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现代文中,这个字的意思又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一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善哉”之声自内心由衷地发出,一次又一次,不绝于耳。在此基础上,“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到渠成。再如,让想象: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不复鼓的仅仅琴吗?通过想象谈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这一品味,让师生的情感都得到了升华:那就“千古知音最难觅”,珍惜拥有,珍惜友情。情景交融,美哉!

四、品文化,高山流水悟知音

《伯牙绝弦》,正是这样的“定篇”。其语文核心价值正在于“知音文化”的阐发和传承中。教材编排中的“资料袋”,正是对知音文化传承的一种自觉担当。才军的设计,所以精彩,正源于他本人对“知音文化”这一语文核心价值的阐幽探赜、高屋建瓴上。知音文化滥觞于《伯牙绝弦》,“高山流水”则成了“知音”的文化标识。我们从全课的教学流程中,就不难窥见这种知音文化的传承秘妙。课的结构大体上与《高山流水》的曲式相应,分“起、承、转、合”四段,一波三折、风生水起。“课起”为“纵情吟诵识知音”,“课承”为“高山流水明知音”,“课转”为“破琴绝弦祭知音”,“课合”为“千古传唱怀知音”,显然,知音文化作为全课主线,起到了穿针引线、凝神聚气、融会贯通的作用。在具体的课堂策略上,老师巧妙地将教材的资料袋梳理成在时间长河中川流不息的五个知音文化节点,以一种类似于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一帧一帧还原故事画面和场景,配以原汁原味的古文诵读,将知音文化演绎得荡气回肠、扣人心弦。

再如,板书的设计,通过呈现“志、念、心”和“知音”,擦去“志、念、心”和“知音”,最后又重书“知音”这样一种一波三折的教学艺术,将这一古典情怀的当代守护与守望,挥洒得既含蓄蕴藉又酣畅淋漓。凸显了“知音文化”,你就成了课程的知音。

一篇短小、深奥的文言文,经刘芬老师的真情演绎,拨响了全体学生和听课教师们的心弦,让大家为之震撼、惋惜、悲叹。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然而弦尽音未尽,那余音却久久萦绕在我们的耳际,弹之不走,挥之不去。这正是刘芬老师在《伯牙绝弦》一课中为我们奏出的优美动人的乐曲!

第五篇:伯牙绝弦.说课doc.

《伯牙绝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善于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于是,摔破古琴,断绝琴弦,终生不弹琴了。伯牙绝弦,喻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真知己的境界。

二、说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汲取,让学生充分感受文言文之美。

说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学生能读通课文,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核心目标:学生理解重点字,弄懂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延伸目标:学生能体会知音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境界,能感受失去知音后的悲痛欲绝。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成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悟相结合,读懂课文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教师的范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们读通课文,从而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二)探究理解,感悟偶遇知音之喜。

读懂课文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学习既是每个学生的事,又是师生,生生共同的事。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把说话的权利充分交给学生。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说话,让学生读书,让学生谈感受的方式理解课文。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关键字,适当增加课外知识,补充偶遇资料,感受伯牙偶遇子期之喜。

(三)深入理解,感受痛失知音之悲。

在学生充分感受伯牙偶遇知音之喜的情感基调下,补充痛失知音的资料,让一喜一悲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如临其境,情感喷薄而出,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的最后一句.。造成水到渠成的学习效果。

(四)情感升华,背诵积累。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学生聆听,感受音乐之美,朗诵全文,背诵全文。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六、说反思

下载伯牙绝弦模拟课堂说课[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伯牙绝弦模拟课堂说课[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伯牙绝弦微课教案

    《伯牙绝弦》微课教案 吴都小学 吴婷 一、教学背景 《伯牙绝弦》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讲述的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赞美了朋友间纯真的友谊以及知音难求的感慨。教学......

    《伯牙绝弦》 微课教案

    《伯牙绝弦》微课教案 顺德区容桂街道 容山小学 康琳 一、 教学背景 《伯牙绝弦》是六年级上册一篇古文。叙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赞美了朋友间知音纯真的友谊,获得知音......

    伯牙绝弦评课稿

    善哉!实哉!美哉! ——听《伯牙绝弦》一课有感 今天听了罗延香老师上的《伯牙绝弦》。我听过后颇有些感触,是呀,知音难觅,伯牙为失友人而悲痛绝弦,其实作为一名上课的老师,又何尝不......

    《伯牙绝弦》评课稿

    《伯牙绝弦》评课稿 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就是周丹老师在《伯牙绝弦》为我们奏出的优美动人的乐曲!周老师的真情演绎,拨响了全体听课老师......

    伯牙绝弦 教案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伯牙绝弦》教案“伯牙鼓琴,六马仰秣”是人们熟知的......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理解词句意思。 3、通过朗读,......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 执教年级:五年级 执教教师:纪国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能说出伯牙与子期间的“知音”关系,说出伯牙为何要绝弦。 3......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常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最近我发现我们的汉语言中的一些词汇特别美,让人一看,就能想象出事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