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平在州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3:5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刘一平在州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刘一平在州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刘一平在州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州委书记刘一平在州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录入时间:2007-05-17 16:36:58

作者:

中共德宏州委书记

刘一平

(2007年5月11日)

同志们:

这次州委农村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要传达省里一系列涉农会议精神和我州的贯彻意见;要研究出台关于我州新农村建设、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龙头企业及茶叶、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兴才同志还要代表州委州政府总结去年我州的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总之,这是一次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我州农业农村发展大计的会议。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

认清形势是统一思想认识的首要前提。大家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大头,农民是奔小康的主体。我州116万人口有87万在农村,第一产业和以农林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占GDP的20%左右,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板块,农业、农村和农民始终是牵动改革、稳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始终是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

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一贯的重要战略思想。在我国农村改革初期,中央连续5年(1982-1986)以“一号文件”形式,下发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性意见。这5个“一号文件”,对顺应和指导农村改革,确立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给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十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城乡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2006年,按人均收入低于693元的绝对贫困标准和低于958元的低收入标准,全国农村还有绝对贫困人口2148万人,低收入人口3550万人,合计5698万人,即使是在被誉为鱼米之乡的德宏州,按照新的贫困线标准,2006年贫困人口尚有45万之多,25万人仍未越过667元的温饱线,12.5万人缺粮,3万多农户还住在杈杈房、茅草房里。农村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增收难引发了诸多新的矛盾。

在我国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如果“三农”问题处理不好,财富和贫困向两极积累,势必会影响社会稳定。胡锦涛同志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2004年以来,中央又连续出台了四个 “一号文件”,以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特别是2005年的“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后,中央从粮食生产、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扶农措施,积极运用金融、税收、贴息、补助等多种经济杠杆,支持、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2006年的“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五个方面,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一个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包括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在内,以城乡统筹为核心的农村政策新体系正在形成。2007年的“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们党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

从我州去年的情况来看,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1亿元,增长10.9%;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5.03亿元,增长15.1%;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87元,增长12.1%,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但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从“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看,农村仍然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农业仍然是一个十分弱质的产业,农民看起来是一个特别大的群体,由于其组织化程度比较低、文化程度比较低,所以仍然是一个特别弱势的群体。突出表现是:农业和农村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投入、生产条件等障碍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特色农业规模优势不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比较低,农产品品质有待提高,缺乏在市场上叫得亮、打得响的农业品牌,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对农产品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小城镇建设跟不上,对农村人口有吸纳力不强;农民的小康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地区之间、山坝之间、农户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还比较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毒品和艾滋病的威胁还没有消除,农村社会治安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跟不上,带头发展经济的作用不明显,处理农村社会事务的能力较低,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非法宗教组织抬头的不良局面。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因此,我们必须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更大背景下进行思考,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感情上加深,投入上倾斜,行动上落实。今年我州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和谐德宏和建设新农村的总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转变观念,开阔思路

搞好农业农村工作,解决农业农村问题不能原地踏步,必须用开放的思维来看待和探索新的路径,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和以城带农、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观念,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用抓工业的思维来抓农业,用发展城市的思维来发展农村。具体来讲,就是要树立“四种理念”。

一是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关注农民的生存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农村工作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高度关注农民这一最大社会群体,把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定位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州116万人口有87万在农村,农村和农民的状况如何,对全州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很大。可以说,没有农民收入的提高,就没有全州人民收入的提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州的小康。因此,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时,要高度重视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自觉地把农业发展放到全州国民经济的大循环中去谋划,把农村的繁荣放到全州整个社会进步中去衡量,把农民的增收放到全州国民收入分配的总格局中去考虑。

二是要用城市化的理念来加快农村发展步伐。

农业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利用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很难让农民富起来。城市的特点是集约和高效,小城镇是农产品的集散地和分流农民的主渠道,农产品的主要市场在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出路在城市产业,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城市化发展水平。因此,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要富裕农民,就必须大量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经济,就必须加速推进小城镇建设。要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服务配套的要求,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以增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开辟农民收入来源。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快以县城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通过小城镇的集聚和幅射功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富裕农民的一条重要出路在于减少农民”,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要围绕如何把农民从农村转移出来作文章,比如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等等,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实现人口农转非、产业农转非、生活方式农转非。今年要全面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8000人、新增转移5000人的任务。

三是要用工业化的理念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过去在红河长期分管工业,对工业问题研究得比较多,也拿工业和农业做过一些对比分析,对农业农村的发展也有一些心得。用工业的眼光看,农业是初次产业,初次产业的大宗产品直接进入终端市场,一定是最不值钱的商品。而微利甚至亏本的产业,要靠外部输血来达到持续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不可能做到的。持久有效的政府行为,不能单纯建立在道德考虑上,而应当以经济规律为依据和基础。市场经济下的农业,必须依靠便捷的流通和发展深度加工来增加收益,也就是说,要通过市场的杠杆,依靠二、三产业的介入,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只有农业自己能够赚钱,能够积累起资本,那么种养结构优化、技术进步、装备改善、劳动生产率提高等等,才会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运用工业理念来谋划农业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要按照工业化的要求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解决好农业结构配置市场化、基地建设商品化、农产品品种推广优质化、产品生产标准化,以及生产经营产业化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创新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要像办工业企业一样办农业龙头企业;像抓工业招商引资一样抓农业的招商引资;像抓工业园区建设一样抓农业基地建设;像抓工业专业化生产一样抓农业产业链建设;像抓工业管理一样抓农业生产管理;像抓工业产品营销一样抓好农产品流通。真正用工业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抓农业,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发展道路。

四是要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来配置农村资源。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通过价格信号反映供给和需求状况,自动调节生产,配置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盯住市场抓农业,认真研究产品价值实现问题,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产业的发展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把市场手段作为配置资源的首选。我们常常说要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说我们的生产必须建立在有效需求的基础上,不能是盲目上项目,盲目生产,不能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来搞结构调整,不能搞瞎指挥。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核心是企业、导向是市场,政府的角色是调控和服务。当然,强调市场的作用,并不是说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就无所作为,当出现“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必须通过财政、金融、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进行有力的干预,促使经济运行达到理想的目标。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政府推动和市场导向的关系,在项目发展的初期,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在市场开发和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帮助农民发展新项目,对龙头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项目发展成熟后,应主要利用市场机制来调节生产经营,通过价格、服务、质量的竞争实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为目标,利用行政和市场等多种手段,科学制定产业促进政策,合理调整各方利益关系,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突出重点,抓好工作

有关下步工作要点,兴才同志要作全面具体的安排,这里我只择其重要,强调几点。

第一个重点:抓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治本之策。当前,我州的农业产业化工作就是要在培育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交易市场方面下工夫。这次会议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说到底都是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来制定的。推进农业产业化,要重点抓好四个重点环节,即:扶持“大龙头”、建设“大基地”、树立“大品牌”、开拓“大市场”。

扶持“大龙头”。就是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做强做大龙头企业。目前,全州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有25家,其中,潞西市宏天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红瑞柠檬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泰华食品有限公司、德宏州澳洲坚果开发有限实业总公司3家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潞西市遮放贡米有限责任公司等17家企业被确定为州级农业产业化开发重点扶持企业。要通过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政府对龙头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扶持是多方面的,有改善服务优化经营环境的、有减免税收放水养鱼的、有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上给予照顾的等等,不光是给钱。给钱的方法也要改变,白送的钱不珍惜,还会培养惰性,2007年我们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茶叶产业、畜牧业等等都要给一些,但不是白给,最好的办法是贴息贷款,这对企业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建设“大基地”。就是要牢固树立市场农业、高效农业的观念,继续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思路,根据德宏的区域差异,对产业进行合理的地域分工,改变过去“小而全”的弊端,向规模要效益。目前,在粮糖茶胶四个老产业的基础上,一个以瑞丽柠檬、陇川麻竹、盈江坚果、梁河滇皂荚、潞西咖啡为主打的产业布局已经基本形成。到2010年,要形成柠檬10万亩、咖啡10万亩、麻竹20万亩、坚果10万亩、滇皂荚5万亩的产业基地。

树立“大品牌”。一个知名度和信誉度好的品牌,不仅是产品本身的形象,同时还是一个产业的形象,一个地区的形象,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树立“大品牌”,就是要通过资源整合、广告策划等手段,打造一批在市场上叫得亮、打得响的大品牌。目前要着力打造德宏水牛奶、水牛肉、遮放贡米等品牌,各县市也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和产业特点,培植一批新的品牌,如瑞丽红玉香柚、梁河回龙茶等。通过品牌战略打进和拓展国内外市场。

开拓“大市场”。目前,绝大多数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过剩或供大于求,农产品市场基本上是“买方市场”。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的市场开拓,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为农产品打开市场,一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农产品商品化搭建平台;二是要积极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具有销售功能的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扶持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通过他们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起来;三是要积极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和发布农产品需求信息,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四是要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民参加国内外涉农节会和专项农产品促销活动,加强宣传,大胆走出去,变“等客上门”为让客人主动上门。

第二个重点:抓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民心工程,是我们抓农村经济工作的总纲,州委、州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这次会议还要研究出台《德宏州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实施意见》,各县市一定要按照有关要求,切切实实抓好这项工作。当前的重点,一要抓好建设规划,二要抓好示范点建设。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内容比较多,重点要制定好四个规划,即:总体规划及规划纲要、经济发展及特色产业建设规划、村镇及村庄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建设规划。每年至少要确定50个示范点,条件较好的县市可以多一些,州财政已经安排了专项资金,各县市要积极筹措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同时,还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对口帮扶新农村建设。另外一点,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创新性工程,规划必须具有超前性,必须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方向,关起门来干是不行的,要创造条件分批带领乡村干部走出去看看,以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

第三个重点:抓农村配套改革。

2007年我们要着力抓好两项重大改革:一是抓好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科学界定乡镇政府职能,整合乡镇事业站所,精简富余人员;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保障办学经费,合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事权和财权相匹配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支出中的责任,努力做好乡村债务化解工作。这项工作政治性强,涉及面宽,利益调整敏感,必需认真做好前期动员工作,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二是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权清晰”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前提,林权体制改革是产权制度在农村的探索和实践,意义非常重大。英国圈地运动以前,农村的山林、沼泽、草原由于没有明确的产权,导致“搭便车”行为泛滥,造成“公地的悲剧”。只有产权清晰,利益主体明确,才能激发农民爱护森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林权制度改革是带有深远历史和现实意义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这项改革的成功,还将为农村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提供经验,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在认真总结潞西市林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我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理顺林业生产关系,落实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自主经营权;积极推进和完善配套改革,探索建立林业产业要素市场、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森林管护机制。我州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已经基本完成,今年6月份将全面起动,2009年前必须全部完成。

除以上两项大的改革外,要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全面推动农垦“二次创业”;实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解决好农民出行难问题;要继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水权转让制度和水价形成机制改革、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种养管理体制改革等,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

第四个重点:抓公共产品供给

公共产品就是那些非排他性的,受益者不确定的,私人不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职能。过去农村的桥梁、道路、沟渠、水利、电力、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供给欠账很多,这是造成城乡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农民的反哺就是要体现在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上。

今年要把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放到农村水利、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科技、体育等社会公共事业上来。要从农民需求最急迫、覆盖面最大、受益最直接的项目入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夯实发展基础。要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麻栗坝水库、大型灌区节水配套等续建工程建设,继续加大山区“五小水利”工程、中低产田改造、优势产品基地水利配套设施、坡改梯及农村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力度,全面完成高稳产农田和基本农田建设任务。要抓好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公路的通达条件;要大力开展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新建农村沼气池3000口,完成农村节柴改灶1000户。

要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建立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医疗救助体系,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参合率,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投入,与全省同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努力扩大覆盖面。

今年州级财政支农资金在去年的基础上要增加2000多万元,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以后要逐步做到将经济发展的增量成果大量投入农业农村建设。同时要加大农村金融改革步伐。长期以来,由于金融体制存在的弊端,农村金融不但起不到造血功能,反而成为吸血的机器,以2006年为例,我州储蓄余额达127.5亿元,而贷款余额仅为73亿元,有50亿资金外流到发达地区,是典型的“穷帮富”。“嫌贫爱富”是金融企业的逐利本性,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穷人不讲信誉,贷款非常困难。去年孟加拉国经济学家尤努斯以开办专门面向穷人的银行带动穷人走出贫困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对我们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农村金融组织和企业要努力改变观念,改善服务,大胆创新,切实加强对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各县市(区)要根据各自财力状况,加大支农力度。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和金融资本直接开发农业。

四、加强领导,保证落实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任务、新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一是切实搞好农村“三大建设”。要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抓好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是要按照“六个好”和“五个好”的要求,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大力加强乡、村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积极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艰苦创业教育,大力宣传无神论和科普知识,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民主法制建设的重点是搞好社会稳定。要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继续加大禁毒防艾工作力度,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要建立健全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和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机制,主动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要规范农村财务和资产管理,搞好民主理财,全面推行财务公开,维护农民利益。

二是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党在农村的政策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要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燃油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这次会议即将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是指导我州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文件,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结合抓“三力建设”,切实转变作风,根据各县市、各部门的实际,认真抓好落实。要实行严格的领导责任制,每一项工作,每一项任务,都要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定期检查,严格考核,确保收到实效。

同志们,农业和农村发展关系全州发展大局,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整体水平,努力开创我州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德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州委书记在全州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州委农村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要传达省里一系列涉农会议精神和我州的贯彻意见;要研究出台关于我州新农村建设、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龙头企业及茶叶、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兴才同志还要代表州委州政府总结去年我州的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总之,这是一次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我州农业农村发展大计的会议。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

认清形势是统一思想认识的首要前提。大家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大头,农民是奔小康的主体。我州116万人口有87万在农村,第一产业和以农林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占GDp的20%左右,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板块,农业、农村和农民始终是牵动改革、稳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始终是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

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一贯的重要战略思想。在我国农村改革初期,中央连续5年(1982-1986)以“一号文件”形式,下发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性意见。这5个“一号文件”,对顺应和指导农村改革,确立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给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十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城乡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2006年,按人均收入低于693元的绝对贫困标准和低于958元的低收入标准,全国农村还有绝对贫困人口2148万人,低收入人口3550万人,合计5698万人,即使是在被誉为鱼米之乡的XX州,按照新的贫困线标准,2006年贫困人口尚有45万之多,25万人仍未越过667元的温饱线,12.5万人缺粮,3万多农户还住在杈杈房、茅草房里。农村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增收难引发了诸多新的矛盾。

在我国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如果“三农”问题处理不好,财富和贫困向两极积累,势必会影响社会稳定。胡锦涛同志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2004年以来,中央又连续出台了四个“一号文件”,以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特别是2005年的“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后,中央从粮食生产、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扶农措施,积极运用金融、税收、贴息、补助等多种经济杠杆,支持、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2006年的“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五个方面,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一个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包括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在内,以城乡统筹为核心的农村政策新体系正在形成。2007年的“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们党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

从我州去年的情况来看,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1亿元,增长10.9%;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5.03亿元,增长15.1%;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87元,增长12.1%,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但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从“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看,农村仍然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农业仍然是一个十分弱质的产业,农民看起来是一个特别大的群体,由于其组织化程度比较低、文化程度比较低,所以仍然是一个特别弱势的群体。突出表现是:农业和农村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投入、生产条件等障碍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特色农业规模优势不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比较低,农产品品质有待提高,缺乏在市场上叫得亮、打得响的农业品牌,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对农产品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小城镇建设跟不上,对农村人口有吸纳力不强;农民的小康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地区之间、山坝之间、农户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还比较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毒品和艾滋病的威胁还没有消除,农村社会治安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跟不上,带头发展经济的作用不明显,处理农村社会事务的能力较低,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非法宗教组织抬头的不良局面。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因此,我们必须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更大背景下进行思考,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感情上加深,投入上倾斜,行动上落实。今年我州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和谐XX和建设新农村的总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转变观念,开阔思路

搞好农业农村工作,解决农业农村问题不能原地踏步,必须用开放的思维来看待和探索新的路径,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和以城带农、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观念,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用抓工业的思维来抓农业,用发展城市的思维来发展农村。具体来讲,就是要树立“四种理念”。

$$$

第三篇:刘一平在红河州第七次党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刘一平在红河州第七次党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全体代表和同志们的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总结回顾了过去五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州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研究部署了今后五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确立了“全面推进红河新发展,为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宜居的自治州而奋斗”的战略思路和目标。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红河州第六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和中共红河州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红河州第七届委员会和中共红河州纪律检查委员会,同时选举产生了我州出席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这次大会,既是一次承前启后、求真务实的总结会,也是一次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部署会,更是一次聚力发展、和谐奋进的誓师会,必将动员和激励全州各族人民向着新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大会期间,全体代表肩负全州19万党员的重托和450万各族人民的期望,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共谋发展大计,共绘宏伟蓝图,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作出了努力。在此,我代表大会主席团和新当选的州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州纪委委员,对各位代表和与会同志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核心在于实干,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以扎实的作风和勤奋的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努力把党代会绘就的壮丽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强调几点意见。

一是要把科学发展贯穿于工作始终。推进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责任。在过去五年的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1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真正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贯穿于我们改革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实际工作的每一环节,体现到为民富民的各个方面。具体来讲,就是要深刻把握全面推进红河新发展这一主题,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抓住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建设桥头堡这“两大机遇”;突出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和发展环境建设这“四个重点”;着力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转型、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投资重点向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建设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重转型、社会管理向全覆盖和社会化转型、政府职能向依法行政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型这“六大转型”;强势推进绿色经济强州、工业经济强州、民族文化强州、区域经贸合作强州这“四个强州”建设;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这“四个文明”协调发展。要牢固树立“走得远比走得快更重要”的发展理念,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生态建设,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做到“发展不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切实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我州经济社会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二是要把真抓实干贯穿于工作始终。这次党代会确立了“全面推进红河新发展,为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宜居的自治州而奋斗”的战略思路和奋斗目标。围绕这个宏伟目标,提出了当前必须要抓好的“九项重点工作”,即:着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聚增经济实力;着力消除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打牢发展基础;着力加大统筹城乡力度,促进协调发展;着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品质;着力推进桥头堡建设,增强发展活力;着力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丰富发展内涵;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着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然而,再好的报告,再好的目

2标,再好的思路,如果得不到落实、见不到实效,将成一纸空文、沦为空谈。要把党代会精神贯彻下去、落实下去,根本在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吃透会议精神,明确目标任务,真心实意真抓实干。会后,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党代会确定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围绕工作思路和措施,确保“九项重点工作”既定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要把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进行责任分解,明确每一项工作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定期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要认真总结上半年的工作,清醒认识到今年下半年的任务还很艰巨,压力还很大,绝不能有半点松懈。要准确把握和认真研判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认真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对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进行认真梳理,对未能如期完成的工作,要查找原因、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做到目标不变、工作力度不减、干事劲头不松,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三是要把转变作风贯穿于工作始终。要实现这次党代会提出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更大改善,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要求,在领导干部作风改善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要实实在在地为红河谋发展、真真切切地为红河人民谋利益,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放在研究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项目建设上,放在研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上。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贫困地区,认真分析情况,仔细研定措施,努力做到工作在一线开展、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要勤勤恳恳工作,扎扎实实办事,对定下来的工作和看准的事情,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以更快的节奏、更好的办法,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

四是要把发动群众贯穿于工作始终。全州各族人民始终是推动红河新发展的根本力量。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红河新发展,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宜居的自治州,必须最大限度地把全州各族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创造性激发出来,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会后,各级党组织要及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州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州委的安排部署上来,打牢全州广大干部群众朝着既定目标,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思想基础,使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过程成为动员全州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过程。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带头学习好会议精神,确保会议精神传达到基层、传达到每位党员、传达到各族群众。宣传部门要认真组织好会议精神的宣传报道,切实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把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州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州委的决策上来,统一到会议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工作要求上来,使之形成推进红河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四篇:在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讲话

在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讲话

回良玉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年月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题为《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讲话,以下为讲话全文: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年月日

回良玉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年工作,着重研究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国务院常务会对会议文件进行了专门研究,对会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开好这次会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农业和农村形势,努力保持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

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年,也是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村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展现出许多喜人景象。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亿斤,比上年增产亿斤,是建国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二是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上年增加元,实际增长,是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三是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税费改革进入取消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和配套改革的新阶段,农业税收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国家财政开始越来越多地向农村倾斜,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状况有了积极变化。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加快。五是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贫困人口有较大减少,是近五年来数量减少最多、幅度下降最大的一年。六是干群关系出现可喜变化。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顺民意,得民心,深受广大农民的拥护。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是年农村发展的显著特点,也是宏观调控的突出亮点。粮食产量的恢复性增长,有效地避免了因粮食供求矛盾可能引发的物价大幅度上涨;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有效地扩大了国内市场需求;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的好形势,是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政策好、人努力、粮价高、天帮忙等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支农强农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落实之快、受益面之广,是多年来所没有的。其中不少新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是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志多年期盼的,也是广大农民群众长期渴望的。一是首次对种粮农民实行普遍的直接补贴。中央决定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亿元,直接补贴个主产省区种粮农民。全国共安排直补资金亿元。扩大良种补贴的范围和规模,安排专项资金对部分地区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给予补贴。二是首次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中央确定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开展全部免征农业税的试点,河北等个粮食主产省区降低农业税税率个百分点,其他地区降低个百分点。同时,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还有一些省市自主进行了免征农业税试点。征收了年的农业特产税已经终结,千百年来农民种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正在改变。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因税费负担引发的恶性案件大幅度下降。三是首次在全国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在前几年主销区放开的基础上,年全面放开了主产区的购销和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四是首次制定并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选择一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和国有农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发展粮食加工转化。五是首次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规定市、县将不低于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的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增辟了农业资金来源。六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清欠农民工工资和征地补偿款。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限期发放拖欠的农民工工资,限期兑现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费,并着手建立确保如期兑付的制度。

与此同时,还加大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对开发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加大了扶贫开发力度,坚持扶贫到村到户,注重提高扶贫工作成效;加大了抗灾救灾力度,帮助灾区群众和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完善突发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加大了动物疫病防治力度,加强防疫基

础设施建设,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加大了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力度,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部分省开通了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大了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启动西部地区农村教育“两基”攻坚计划,对部分贫困家庭学生免收课本费、杂费和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和各地区、各部门的丰富实践,为今后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认真总结经验,对于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新阶段农村发展规律,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一是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到政府各项工作首位。这是党对新阶段“三农”问题认识的深化,是政府工作部署和安排的科学选择,也是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要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进一步加深对“三农”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提高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农业。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增强、消费需求增加的双重压力,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挑战。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加强农业始终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必须继续着力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三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新阶段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提出和实施,要求对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实行重大转变,也要求对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工作布局进行重大调整。年出台的“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标志着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今后要坚持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作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原则。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农村工作的立足点。以人为本体现在“三农”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这是做好农村工作之根,是解决农民问题之本,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之基。新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核心和维护好农民权益的关键,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民长期得实惠。保护和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是制定政策、做好农村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五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努力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农业发展的动力、农民的积极性来源于改革,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得益于改革。以市场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城乡统筹为方向的农村税费改革等迈出重大步伐,进一步增强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巩固和发展农村的好形势,必须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在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好势头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全面、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农村形势。既要看到取得的显著成绩,更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别要充分认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一是虽然粮食实现恢复性增产,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提高。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从长远看,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耕地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趋势不会改变。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虽然粮价有所上涨,但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前一段时间粮价上涨,是在连续几年粮价低迷的情况下出现的合理回归。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在相当程度上削减了粮价回升的增收效果。与经济作物和其它产业相比,种粮效益仍然偏低。三是虽然农民收入增长加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年农村居民收入增加额和实际增长速度,仍然低于城镇居民。由于收入基数差距大,农民收入要增长个多百分点才能赶上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个百分点。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额的差距还在扩大。四是虽然农业投入增加较多,但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并没有建立。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确保财政和信贷投入持续较快增加,突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金瓶颈,迫切需要探索有效的途径和办法。五是虽然农业科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农业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推广体系薄弱,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加快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战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任务。六是虽然农村改革取得很大进展,但长期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没有消除。现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很多,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尤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总的来看,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粮食增产难、农民增收难和城乡差距拉大、地区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对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从基数看,在粮食产量提高较多的基础上,实现粮食再增产的困难增加。从历史看,粮食大幅度增产后的第二年继续大幅增产的几率很小,农民大幅度增收后的第二年继续高速增收的也不多。从条件看,耕地面积扩大的潜力有限,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的潜力有限,单产提高的潜力也有限。从领导看,在粮食丰产、农民增收以后,容易出现盲目乐观、忽视农业的倾向。另外,气候条件和市场粮价、农资价格走势等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对当前农业的生产能力、农民的富裕程度、农村的发展水平,一定要有客观的评价。只有把问题看得深一些,把困难估计得足一些,把对策想得周全一些,才能始终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在既有很多有利条件,又面临不少困难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能松懈。要下更大的力气,用更多的精力,更加扎实地做好工作,不断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不断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持来之不易的农村好形势,必须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重要成果,必须稳定、完善和强化行之有效的支农政策。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加大“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深刻认识和理解“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是一个立意高远、内涵深刻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升华。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新阶段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对国际发展经验的精辟概括。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劳动力大部分在农业中就业,农业客观上承担了为工业化提供积累的任务。当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又适时调整发展政策,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在工业化进程中,适时推进由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工业化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之道。

“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主要依靠农业提供的积累,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民为国家工业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出现了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强化、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从加强农业、搞活农村入手,推进改革开放,逐步调整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全面发展城乡经济。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和城市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在年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以上,财政收入达到万亿元,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失时机地转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并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努力形成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现在,我国正处在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向美元迈进的关键时期。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这个阶段既是经济社会结构快速调整的时期,也是各种利益关系复杂、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如果发展战略和政策把握得当,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处理得好,就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反之,就会造成收入差距和社会矛盾扩大,甚至出现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和社会动荡。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比较明显的发展中大国,更要处理好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于城市。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得到尽快扭转,不仅制约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也会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我们要深刻汲取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增强加快农村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温家宝总理在年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在规划制定、体制改革、工作部署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将农村的发展全面纳入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要科学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考虑。要努力消除妨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下大力气建立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下大力气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下大力气建立城乡经济社会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有效体制。要主动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群众的服务。总之,要通过进一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建立新型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制定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两个趋向”,必须立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推进支农政策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探索如何健全市场导向机制,强化政府补贴机制,完善投入增长机制,形成产业延伸机制,建立产销合作机制,构建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支持和加强农业。只有真正建立起长效机制,粮食生产才能稳定增产,而不是大幅波动;农民收入才能持续增长,而不是低速徘徊;农业与工业才能协调发展,而不是失衡加剧;农村与城市才能共同繁荣,而不是差距扩大。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多方面努力,逐步建立一个能够持久地调动农民群众和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政策体系,形成一套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国际惯例、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制度安排。

三、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农业和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既要全面部署,又要突出重点。这样有利于集中研究问题,集中出台政策,争取更好的效果。年中央号文件以农民增收为主题,这抓住了“三农”问题的核心,直接给农民以实惠,影响力大,鼓舞力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各方面反映很好。年在这个基础上,把政策集中指向着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就抓住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在全面部署“三农”工作的同时,一年突出一个重点,并围绕这个重点强化政策措施,几年下来,就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支农政策体系,就会更有效地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更有力地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

中央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年农村工作文件的主题,寓意深刻,意义重大。第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始终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剑”。我国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年中,粮食年际增减超过亿斤的就有年,产量波动过于频繁、幅度过大,对粮食供求关系和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今后,我国人口资源矛盾将日趋突出,要以较少的土地养活较多的人口,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必须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搞上去,把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打牢。第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还得不断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只有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生产率,结构调整才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农业内部的文章才能真正做足做好;只有不断改善物质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使农民进一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多形式、多层次转移,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第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互为依托,互为基础,互为前提。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必须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我国农业物质装备条件差,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经营管理粗放,不仅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建设,而且制约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为此,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总之,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结合点,是解决当前矛盾和促进长远发展的结合点。既有利于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又有利于防范市场风险;既能够提高土地产出率,又能够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既是缓解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治本之策。这是农业和农村的一件大事,是一项长期管用的基本工程。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夯实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做好了这项工作,就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的繁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重点加强六个方面的能力建设。

一加强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耕地不足、淡水匮乏、生态脆弱。要以较少的消耗获得较多的产出,以较少的资源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和严格保护资源。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也是现阶段容易忽视、容易流失的宝贵财富。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不降。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快实施“沃土工程”,鼓励农民珍惜和保护耕地,建设和利用好耕地。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灌区建设和改造力度,积极推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广普及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

在提高耕地产出率的同时,还要重视林地、草原、水面、生物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全面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突出抓好防护林体系和农田林网建设。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推行围栏放牧、轮牧休牧和禁牧,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预防监测体系,搞好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加强“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和农村沼气建设。注重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关键措施。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新品种培育、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重点推广一批对增产增收作用显著的重大农业技术。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既能有效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又可为家庭承包经营注入新的活力,还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创新。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技推广和技术服务,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技术扩散“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

三加强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物质装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条件。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对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完善农机服务机制,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扩大北方旱区保护性耕作试点范围。开发优质、高效、低价、安全的农业生产资料,提倡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使用效率。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流通管理,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农业用电需要,杜绝乱收费。积极引导和鼓励发展设施农业。

四加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主体。我国有几亿农村劳动力,这是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关键要靠教育和培训。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农民。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帮助农民群众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增强法制观念。普及市场经济知识,更新经营理念,增强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更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五加强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建设。适应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农业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初级产品,而且要提供丰富的加工制成品。要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形成富有活力的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高效产业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增辟农产品流通渠道,发展相关的商贸业和服务业,促进农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

六加强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这是提高和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要不断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支农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加强种养业良种体系等农业“七大体系”建设,有关部门要给予支持。健全市场体系,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加快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完善农产品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发布机制,做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加强畜禽主产区、优势生产区域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自然灾害、生物灾害的应急反应机制,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总之,我们要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苦干实干,下决心遏制粮食生产能力下降的态势,争取用几年的时间,使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四、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和结构调整

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在抓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同时,围绕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完善和强化支农政策,继续推进农村体制创新,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稳定、完善和强化支农政策。年中央出台的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符合农业农村实际、符合农民要求,在实践中行之有效,年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总的原则是,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并且还要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不仅要进一步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而且要注重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一是加大农业税免征减征力度。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试点。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同步降低农业税附加。全面取消牧业税。对国有农垦企业实行与所在地同等的农业税减免政策。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由中央财政增加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自主决定农业税免征试点。二是加大对农民补贴力度。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条件的地方要提高补贴水平。较大幅度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三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进步支持力度。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在预算内经常性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债资金中,安排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继续推进“六小工程”建设。继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快超级稻等重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四是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实行转移支付。调整中央财政对粮食风险基金的补助比例,并通过其它经济手段筹集一定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强生产能力建设。五是加大对扶贫开发和农村社会事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加扶贫开发资金,切实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采取上述政策措施,年中央新增财政性支农资金将超过年。这表明,中央的支农政策不仅是连续和稳定的,而且在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土地承包问题。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必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要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切实落实二轮承包的各项政策,特别是要认真执行承包期年不变的规定。对于外出务工农民,要保护他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决不能随意收回承包地。农村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依法妥善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二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改革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推动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年农村改革的重点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以改革添活力,以改革增后劲,以改革促发展。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配套改革问题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要搞好乡镇机构改革,认真研究、科学确定基层政府的职能、任务,合理设置乡镇机构,妥善安排分流人员。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优化学校布局,精简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理顺县乡财政体制,确保乡镇政权正常运行。重视研究解决乡村债务问题。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积极探新机制、新办法。要把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和加重农民负担严格区分开来,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对其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工投劳。国家要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建小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针对农村的特点,着力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制。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支农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县域内的各金融机构要承担义务,积极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采取有效办法,引导县及县以下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培育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从多方面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抓紧研究制定农村金融总体改革方案。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坚持粮食购销市场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注重发挥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鼓励有资质的粮食购销和用粮企业到产区直接向农民收购粮食。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切实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活而有序。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储备和吞吐调节制度,把握粮食进出口的时机和力度,正确引导市场粮价走势,保持粮价的合理水平,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对于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帮助他们分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对文件中关于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多方式安置被征地农民等规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为继续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积累经验。

三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必须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结构就是提高生产能力,优化结构就是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结构就是提高竞争力。

一是切实抓好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出现恢复性增长,但产需还有缺口。今后保持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仍然很大,任务依然艰巨。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努力做到播种面积有所扩大,品种结构继续优化,单产有所提高,总产稳定增加。要把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尽快落实到基层和农户,引导农民扩大播种面积,特别是扩大短缺品种种植。有关部门要加强科技、农机、信息等服务,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管理,继续实行化肥出厂限价政策,通过税收等手段合理调整化肥出口,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切实抓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强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促进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

二是继续优化农业结构。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进入后过渡期,农业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农产品国际竞争将更趋激烈。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素质。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培育名优产品,加快建设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形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积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优化品种结构,促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化,健全质量检验制度,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保证人民放心消费、安全消费、健康消费。大力扶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的机制,促进龙头企业更多地接纳农民就业、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围绕为农服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挥集体经济组织联结农户与市场、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和发展,积极扶持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是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和发展的深入,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以及内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乡镇企业与“三农”天然的内在联系没有变,对县域经济不可替代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没有变。支持乡镇企业就是支持农民创业和就业,支持乡镇企业就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在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很多,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市场、资金、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加强政策引导,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千方百计促进乡镇企业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支持农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尤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予以积极扶持。鼓励沿海发达地区向内地转移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帮助乡镇企业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名牌产品,搞好安全生产。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集约利用土地,提高集聚效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繁荣小城镇经济。过去乡镇企业的崛起,主要靠的是灵活的机制和富有活力的体制。新阶段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仍然需要进一步创新体制和机制,增强内在活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四是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农民就业至关重要。不解决好农民的就业问题,就不可能实现农民富裕,也难以保持农村社会稳定。要把引导和帮助农民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必须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全面展开,既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容人之量”,又要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还要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财富的重要创造者。要按照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随意延长工时和劳动环境恶劣等问题。帮助农民工解决住宿、劳动保护、医疗卫生、子女上学等问题。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抓好农民工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外出就业、稳定就业的能力。加强输入地和输出地的联系和协调,做好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

五是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远利益所在。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农业对外开放与国家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不相称,农产品进出口与我国作为贸易大国的地位不相称,农业利用外资与全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相称。要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新形势,加快农业对外开放,善用市场和机遇,善用规则和权利,在开放中发展好我国农业,在开放中保护好我国农业。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扩大优势农产品和加工制成品出口,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深入研究后过渡期农业的各项应对措施,建立大宗农产品进口预警机制,完善和强化农产品出口政策。

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农村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加快改变农村社会事业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把农村社会发展放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加快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书本费、免杂费和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的步伐,首先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落实。决不让农村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当前,特别要重视解决一些地方艾滋病、血吸虫病等蔓延传播的问题。三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巩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做好送书下乡、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四是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扩大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的试点范围,继续抓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五是加强扶贫开发。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加强东西协作和对口支援,实施整村推进计划,搞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六是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关心困难群众、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做好五保户供养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五、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

新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完成这些任务,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真正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从各地实际出发,采取得力措施,切实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做好农村的各项工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四中全会讲话中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把党的建设搞好”。“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这对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强大带动力量。我们要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关键环节,以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面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层干部的作用。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扩大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水平。要通过加强思想作风和班子队伍建设,通过为民服务的实践,提高基层干部的威信,使他们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组织农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并不断增强他们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本领。

一是增强贯彻执行各项农村政策的本领。党的农村政策是农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群众、凝聚人心的有力武器。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基本力量。要认真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吃透政策精神,增强政策观念。要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执行政策,把政策原原本本地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户,使农民群众从政策中得到实惠。当前,特别要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税费改革、维护农民权益、扶持粮食生产、支持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和总结他们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二是增强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本领。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当家作主,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要大力推动基层各项民主制度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村民自治建设,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制度。年有个省区、市要举行村委会换届选举,这是关系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确保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当前,基层民主管理中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怎样搞好“一事一议”。“一事一议”的关键,是让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提高基层干部的民主管理水平,真正办好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农民迫切想办的事。要珍惜民力,不能把“一事一议”变成固定的收费项目,加重农民负担;要规范议事程序,真心和群众商量办事,真正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意愿;要严格财务管理,实行财务公开,杜绝乱支滥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办事,善于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各项事务。

三是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本领。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村干部的基本任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增强服务意识,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多方面的服务、示范和引导,为农民创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良好环境,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求真务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合理制定发展目标。上级党委和政府要注意防止和避免给基层压一些不切实际的指标。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行为。要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带领群众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四是增强做好群众工作、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现在,许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汇集在基层,基层干部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对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当作大事来对待,尽心尽力去办好,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要贴近群众、了解群众,凡是群众提出的意见都要真心实意地去听取,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要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矛盾越突出、问题越复杂,越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要求和解决问题,自觉维护安定团结。要爱护群众、保护群众,善于发现苗头性问题,主动开展工作,及时疏导群众情绪,防止矛盾扩大和激化,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五是增强“两手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本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富裕程度不等于文明程度。基层干部不仅要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还要带领群众建设文明村镇。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要动员和组织群众整治村庄环境,搞好公共卫生,建设美好家园。

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长期以来,他们为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对他们既要加强教育和培训、管理和监督,又要充分信任和理解、关爱和支持,切实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关心基层干部的生活和工作,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加大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年,要在全国范围内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农村基层干部。

做好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任务相当艰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农业和农村工作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资料来源:新华网新浪网时间:年月日

第五篇:在州委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前面三位同志的讲话很好,我都赞成,请同志们认真加以贯彻和落实。下面,我就如何搞好政法工作再讲三点意见。第一、要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实现人民群众利益提供安宁的、和谐的社会环境。

我们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就是说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城乡人民群众安居乐

业需要社会稳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需要社会稳定,搞好西部大开发需要社会稳定,组织好新一轮扶贫攻坚需要社会稳定,入世以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社会稳定。作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湘西自治州更加需要社会稳定。如果人人感到不安全,个个心里不塌实,那么,我们所有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都将变成“马歇尔计划”。公民请求政府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这是一种最起码的人权要求。如果我们连这一点都做不好,那就真的对不起江东父老了。在安排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审时度势,斟酌再三,事先就考虑到会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如果会有些影响,那就要制定预案,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制止。如果影响太大,得不偿失,那就不要行动。这也是“稳定压倒一切”的要求。总之,我们必须站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深刻认识维护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不怕疲惫,不畏艰险,不断加大对各类犯罪分子的打击,同时做好化解矛盾、预防犯罪的各项工作,使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盛世”能够天长地久。

我们强调“责任重于泰山”,就是说,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这一份责任当然比泰山还重;分管领导要负分管的责任,这一份责任并不轻,同样比泰山还重;政法委要负参谋和协调的责任,这一份责任也不轻,也同样比泰山还重;公检法司安几家要各负其责,各家具体的责任都不轻,都可以说比泰山还重。至于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关的其他各个部门都有各自的责任,都不会比泰山轻。总之,维护社会稳定人人有责,个个有份,谁也逃脱不了干系。我们必须站在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和十分明确自己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下决心把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做好、做扎实,确保人民的江山牢而又牢。

贯彻、落实“责任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必须按照建设两个“特区”的要求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们曾经多次讲过,要把湘西自治州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特区”,就是说,要不断优化我州经济建设、投资开发的社会环境,使之更加宽松、和谐,让投资者和开发者有钱赚、能发财,让城乡居民一心一意搞好生产经营;要把湘西自治州建设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特区”,就是说,要贯彻落实好州委4号文件,大力加强基础基层工作,把使用专业队伍与依靠群众结合起来,把打击与防范结合起来,从而使我州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大幅度下降,城乡居民和外来人员普遍感到安全、祥和。过去几年,我们在贯彻州委4号文件,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特区”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坚持这样做,而且要做得更加出色。

第二、要坚持从严治警,努力造就一支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永远忠诚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远忠诚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法队伍。

政法队伍的建设关系到社会稳定工作的全局,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打击犯罪斗争的成败,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推进队伍建设,关键是要把坚持党的宗旨的问题解决好,重点是抓好领导班子的建设,中心环节是解决好司法公正的问题。要坚持用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来指导政法队伍建设,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政法干警的唯一宗旨就是党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经常想一想:我们参加工作是为了什么?现在每天在干什么?准备将来留下什么?如果对于这个问题回答不好,就当不了“三个代表”,也就当不了一名合格的政法干警。我们应当知道,党的观念就是群众观念,警民关系只能是一种鱼水关系。我们要按照“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的要求,做好上门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工作,大力改善警民关系,着意培养鱼水亲情,重新构建“警爱民,民拥警”的良好局面。警民团结如一人,何愁天下不太平!

从严治警关键在于从严治长,也就是说要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政法战线的同志政治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负荷沉重。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这就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来带领队伍。首先要配好并管好各单位的一把手。一把手必须敢于全面负责,甘于牺牲自我,严于以身作则,善于兼听从善,勤于探索追求。也就是说,一把手应当事事带得起头,敢于对自己的同事和部下说:跟我学。其次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而坚持集体领导则是贯彻和执行好民主集中制的核心和关键。对于一个单位来说,凡遇大事必须坚持由领导班子集体来讨论、研究和决定,绝不允许个人说了算

。第三要养成一种良好的领导作风。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榜样,作风就是命令。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落实好中央6中全会的决定,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搞好自身的作风建设,用良好的作风带好队伍。

要抓住中心环节,切实解决好司法公正的问题。毫无疑问,政法战线各单位必须依法办事,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与

坚持依法办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二者是互相联系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就政法战线的同志来讲,依法发挥自己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实现司法公正,旗帜鲜明地反对司法腐败之上。群众对我们有一些议论,虽说不大好听,却很切中要害,值得我们反思和重视。从总体上来看,我州政法机关是一支党和人民放心的、忠诚的、英勇善战的队伍。在长期的打击犯罪的斗争中,广大干警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穷追猛打犯罪分子,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有力地保障了我州扶贫攻坚、西部大开发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但是,也应当看到,政法机关内部确有腐败现象,少数干警已经蜕变为腐败分子。有些人经不起执政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在金钱和美色面前打了败仗。有的干警在办案中吃拿卡要,办“人情案”、“关系案”,个别干警甚至公然接受贿赂,贪赃枉法,充当罪犯的“保护伞”,已经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这种“害群之马”不除,司法腐败不反,党不会放心,人民不会放心!政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主要成分,是牢牢握在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政法干警具有特殊的、神圣的职责,那就是“保护人民,打击犯罪”。每一位政法干警都应当深深地懂得,当我们穿上警服,戴上国徽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国家的利益和国家的形象。因此,发生在政法机关的任何一件腐败行为,哪怕是很小的一件,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严肃认真地进行查处,给党和人民一个交代。实践证明,如果在政法机关内部不彻底清除腐败分子,“严打”也是打不好的。我们要按照“管思想,管工作,管生活”的要求,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坚持一手抓反腐败,增强打击犯罪的战斗力,一手抓“严打”,依法惩治犯罪分子,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州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组织好扶贫攻坚、西部大开发和改革开放,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三、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不动摇。

党对政法这条战线必须实施绝对领导,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从严治警的根本原则。要坚决反对分散主义和自由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脱离党的倾向。要知道,国家法律、法规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党还要领导人民执行好这些法律、法规。也就是说,党一方面要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坚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另一方面,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制定和执行宪法和法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那种借口政法机关要独立办案而游离于党的领导之外,甚至企图削弱、摆脱党的领导的思想和行为,是极端错误的,也是十分危险的。在坚持党对政法队伍的绝对领导的问题上,政法战线的每一位同志都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决不容许有任何不同的“政见”。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首先要在思想上、政治上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法战线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和法规。其次,要坚持重大问题事先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未经批准、同意,不得擅自行动。第三要自觉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未经同级党委或单位党组织集体研究、决定,不得擅自调整或提拔干部。政法机关也有一个条条块块的问题。当上级政法机关提出的意见与地方党委的意见有些不同的时候,一般地说,应当注意尊重和维护地方党委在本地区领导核心的地位,这是党的老规矩。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关键在干部。要注重培养年轻干部,建设好干部队伍。有觉悟、有才华、有作为的干部是我们事业的保证,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离不开各类优秀人才。要通过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革命事业接班人,以确保党对政法队伍绝对领导的实现。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和落实中央6中全会的决定,认真领会和贯彻中央和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大力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感做好社会稳定各项工作,为城乡人民创造和提供一个安宁的、和谐的社会环境,以此来取信于民。

下载刘一平在州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刘一平在州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12年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3月6日)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总结2......

    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 全县“两会”刚刚闭幕,县委、政府又接着召开县、乡、村三级干部参加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切实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七届......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及县委十三届全委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分析形......

    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xxx区委书记(2005年3月12日)同志们:这次全区农村工作会议是继区人代会后又一次全区性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市“两会”之后,市委、市政府紧接着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

    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去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根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今年农村工作的任务和措施,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工作......

    在镇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镇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镇位于清原县城东南部33公里处,东与吉林柳河毗邻,南与新宾接壤,彰桓线贯穿东西,全镇所辖面积354.68平方公里,镇管辖面积376659亩,全镇拥有土地面积310......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2月20日)同志们: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开了一天半,上午就要结束了。昨天,李县长回顾总结了2004年农村工作情况,对新一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黄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