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究电影《成吉思汗》的主题音乐创作特点
探究电影《成吉思汗》的主题音乐创作特点
电影音乐是电影视听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电影能够带给观者不一样的艺术魅力。电影音乐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特征、多样的内容及主题。我国电影艺术发展已经走过了百年的辉煌之路,其中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电影,成为我国电影艺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向世界展示我国电影艺术魅力的重要形式。电影《成吉思汗》的音乐创作从多角度、多方式运用了以西洋音乐创作技法为主,使得其与民族音乐语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对具有民族风格的电影音乐进行分析,能够看出电影音乐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电影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艺术,经过岁月的洗礼,电影音乐的模式已经逐渐完善,贯穿于电影之中的主题音乐及女性化主题音乐,这些电影音乐渲染和烘托了影片故事情节,其作为电影音乐的构成元素,运用自身所具有的不同音乐特点,使得音乐与影片能够完美交融与渗透,使得影片在视听角度上达到完美的结合。
主题音乐是电影作品中最重要的音乐形式,其是依据影片中人物角色及地位需要,结合情节内容仔细地斟酌创作出来的。电影《成吉思汗》的核心人物是历史英雄成吉思汗,因此成吉思汗的主题音乐成为这部影片的核心音乐。同时,女性化主题音乐成为影片《成吉思汗》主题音乐不可或缺的辅助性音乐,随着情节内容的发展而逐渐展现,为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促进作用。电影《成吉思汗》的主题音乐主要运用了变形和展开手法来贯穿于整个电影情节的发展,使得电影与音乐水乳交融。
电影《成吉思汗》是主题音乐采用了重复的手法,克服单调的音乐旋律,主题音乐的变形展开是在原形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变形。电影《成吉思汗》在主题音乐中总共出现了十次,在主题音乐中主要采用了主调音乐的创作手法,以此来烘托出其在影片中的主导地位及贯穿作用。
影片中的主题音乐都是围绕着主题组成,而主题音乐的出现需要不同的背景音乐配合,其旋律音调、和声织体及配乐色彩等也都随之变化,但主旋律的特征仍未改变,主题音乐展现了主人公成吉思汗的成长经历及日趋成熟的心理变化。主题动机共两个小节,其是通过四个五声性音乐构成的,采用了徵调式。从商音和角音转换为微音是影片主题音乐的基本特征。主题动机连续四五度的跳进,使得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主题音乐与电影中蒙古草原文化的背景相互融合为一体。本文将选择几段比较有代表性主题音乐的变形来进行分析。
影片主题音乐的第一次变形,出现于少年时代的成吉思汗和父亲一起狩猎的场景,这一画面主要展现了少年时期成吉思汗的天真、活泼的性格,其在蔚蓝的天空下奔跑于大草原之上,仿佛如一只准备自由翱翔的雄鹰。这部分对主题的描述,采用了两个长笛和一架竖琴来作为配器使得主题音乐的重复并不会显得繁冗,第一次主题重复是用长笛演奏出主题,而竖琴作流动式琶音的织体伴奏,之后另一支长笛采用了和弦分解的方式巧妙地融于其中,并配合竖琴再次使得主题重复。影片中这三十多秒的音乐塑造了少年时期天真活泼的成吉思汗形象,并为后续成吉思汗戎马一生的艰辛命运做了铺垫。
电影《成吉思汗》主题音乐的第二次变形,其出现在成吉思汗兄弟三人狩猎归来之时,成吉思汗同两位兄弟决心要开拓疆土、壮大自己的民族。这段主题音乐重复了三次,主题音乐的第一次重复主要是选用圆号来演奏主声部分,之后用长笛和单簧管十六分音符的和弦做伴奏织体,对位则采用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八分音符,和弦的低音能够使得主题更容易被烘托出来。主题重复的第二次也是由圆号来引出,但其节奏发生了变化,其中加入了符点节奏,其采用了定音鼓与小军鼓也使得主题音乐的节奏更加丰富多彩,也描绘出了主角内心情感的波动,为引入主题音乐第三次的重复埋下伏笔。主题音乐重复的第三次仍然采用圆号引入,但却有了较大的变形,其中只运用了主题的前部分动机,并采用三连音作为节奏,运用弦乐组与木管组作和声铺垫,使得小军鼓与三连音相互映衬,而采用了导七和弦做和声,与前两次的主题出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表现了成吉思汗坚定决心带领民族做一番伟大事业。
影片主题音乐的第三次变形出现于成吉思汗的爱将者勒蔑父亲死亡对成吉思汗内心触动,朴实的牧民对平安的极度期盼深深触动了成吉思汗的内心,他立志要统一蒙古草原、消除草原上的争斗和残杀。随着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主题音乐也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其主要采用小号和长号的八度结合方式演奏,弦乐组来和声衬托,节奏平稳并具有张力。这次的主题节奏旋律没有变化,但其音色更加浑厚、雄壮、成熟,衬托出了成吉思汗的内心情感也日趋成熟。电影主题音乐的第四次变形,是出现于成吉思汗的新婚之夜。成吉思汗与勃尔帖柔情的对话和主题音乐的配合相得益彰,营造了一个温馨、宁静的夜晚,并反映出主人公人物性格的温柔体贴一面。主题音乐在三个小节铺垫后用铝板琴奏出动机,后通过低音箫呈现引入主题音乐,用铝板琴做对位,并加入了大量的倚音来衬托主旋律,使得音乐节奏自由婉转,进而烘托影片温馨的氛围。
影片主题音乐的第六次变形是出现于成吉思汗与合大安湖边相遇的情景之下,合大安深爱着成吉思汗,而成吉思汗也理解她的内心感受,两人相遇于湖边流露出了彼此对情感的无奈。主题音乐是通过埙在竖琴与中提琴衬托下演奏出来的,只是简单对主题音乐进行了变形与展开,并融入了倚音来装饰旋律,巧妙地衬托出埙所特有的演奏效果。这段音乐的节奏简单、自由,配器方式也相对较为简洁,只是运用了(埙、竖琴、中提琴来烘托影片的氛围。这段场景中语言对白相对较少,而音乐却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作用。主题音乐的第四次到第六次的变形中,故事情节以爱情为主,而主题音乐也随之爱情化,其中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相互搭配的方式,为影片主题音乐创作增添不少色彩,使得电影音乐真正民族化、世界化。
第二篇:“成吉思汗”电影启动仪式策划书
.电影“成吉思汗”项目启动仪式
策划书
一、电影背景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闻名中外的蒙古族及中华民族的英雄,是公元后第二个千年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本剧全面介绍了成吉思汗的一生:十二世纪中叶,中国北方在金朝统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还各自独立,互不统属。金朝对其实行“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蒙古部首领俺巴孩就曾被金熙宗残酷地钉死在木驴上。正是这种几代冤仇导致了草原内外的长期征战,孕育了以征战为主要生活内容的一代天骄!
二、活动目的
电影“成吉思汗”项目启动 电影主题形象揭幕 好莱坞大片制作团队亮相 3D环绕立体声音效 中美强势媒体强强联手
三、活动主题
电影“成吉思汗”项目启动仪式
将隆重、大气的格调融入到发布会的细节之中,体现电影的宏大制作背景
利用创意形式将成吉思汗的文化亮点展示出来,为电影最终公映前的造势布局做好品牌形象的管理工作。
借助发布会营造的交流机会和互动环境,加深中美电影产业间的互通关系,为可能的深入合作提供扶植的环境。
以电影的名义通过发布会的交流平台,笼络中美电影业内外的各路力量共同推动成吉思汗相关题材的文化炒作。为影片最终进驻国际市场疏通渠道。
四、具体信息
4.1 活动时间 2011年3月中下旬
新闻发布会:15:30 – 17:00;(第一天)
高峰论坛:15:30 – 17:30;晚宴:19:00开始(第二天)4.2 场地选址 人民大会堂——江苏厅
整座建筑庄严宏伟、朴素典雅,具有民族风格和现代化建筑的非凡气派。 会场布置和气氛营造:以内蒙风情为基调,突出“成吉思汗”的主题思想。
会场布置:
会场外部布置:导入性强、整体展现电影的宏大气势、细节精心
内容:导入性指示牌、大量宣传海报、易拉宝、LED显示
主会场布置: 整体感、气势感、细节感
内容: 主会场布置以“成吉思汗”电影主题色调为主; 主会场入口设置迎宾台、主题背景墙、高雅落地花篮; 迎宾台鲜花布置,嘉宾名录、胸花、宣传资料、签到本等; 主席台、贵宾席、来宾席
舞台布置:
内容: 民族感与电影主题背景统一、大气、体现历史厚重感 大型背景板(以主题海报及LOGO为主,突出“电影《成吉思汗》项目启动发布会”字体); 舞台前两侧放置LED播放短片使用; 舞台上设置司仪台及演讲台,用鲜花做装饰; 舞台上准备揭幕球等物料,为启动环节准备
4.3与会人员
五大电影公司负责人:
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The 20th Century Film Corporation)派拉蒙影业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Inc.)迪斯尼(Disney)
环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Picture Co.)华纳兄弟影业公司(Warner Bros.) 好莱坞电影协会
会长 VIP嘉宾
国际嘉宾: 国内嘉宾: 奥斯卡评委 知名电影发行公司 影片制作团队
五、启动仪式流程
活动全部内容分两天进行:
第一天:新闻发布会
15:30 – 17:00 名人红地毯走秀仪式:各界名流华丽登场,国际知名电影人走过红毯时,LED大屏幕配合播放每个人的代表作电影宣传片。
主持人开场白介绍活动正式开始,舞台两侧的帷幕缓缓拉开,背景投影与所有LED屏幕开始播放发布会宣传片。利用电脑激光灯在帷幕上打出公司的LOGO。
主持人介绍到场人员(领导;国际、国内嘉宾;主创),体现本次合拍电影的强大制作阵容。
出品单位对《成吉思汗》项目进行介绍以及对主创人员的介绍:播放宣传片,内容展现出好莱坞团队的以往工作花絮,曾经制作的大片过程,体现此次影片拍摄阵容的庞大以及投资拍片的投资巨大(旁白)。演员的选定先给大家设一个悬念,此片会在好莱坞上映,必将是对演员发展国外市场的好机会。
与会领导致开幕词
邀请美国制作团队嘉宾上台,发表致词 主持人邀请合作双方的相关负责人上台致词
邀请所有嘉宾领导,制作团队上台举杯。由礼仪小姐送上形式新颖的启动设备,领导嘉宾共同点亮启动设备,花瓣从空中降落,发布会圆满结束。 由主持人引导,记者提问与公司领导间提问,同时小型冷餐会开始 第二天:
中美电影产业文化高峰论坛
15:30 – 17:30 就中国电影产业与美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中美合拍电影发展趋势等相关话题,进行深度探讨研究。 活动晚宴
19:00开始
邀请嘉宾领导参加活动晚宴,以西餐形式举办。
六、邀请媒体
官方媒体: 商业媒体: 通讯社
新华社、中国新闻社、EYEPRESS、亚洲图片新闻社。
电视台
CCTV-
6、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光线传媒、香港有线电视台等。
制片公司
北广传媒、光线传媒、文广传媒、海润传媒、恒华盛世文化传播、唐龙国际传媒、盛视时尚传播机构。
报纸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晚报、北京信报、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周刊、北京电视周刊、北京晚报、精品购物指南、京华时报等。
杂志
VOGUE、BAZAAR、世界时装之苑、时装、时尚芭莎、时尚君子、时尚ESQULRE、时尚COSMO、时尚男人、世界都市等。
网络
新浪网、搜狐网、TOM、人民网、优酷、土豆、酷6等网络媒体。
第三篇:小 结(1931-1949年我国专业音乐创作特点)范文
总括1931-1949年间的我国专业音乐创作,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20世纪的中国专业音乐艺术,经过世纪初“学堂乐歌”的早期实践和20年代萧友梅、王光祈、刘天华、黎锦晖、青主等人在音乐理论、音乐创作、音乐教育诸领域的上下求索和艰苦奠基,终于认定“改造旧乐,学习西乐,创造中国式国民乐派”的发展道路,完成了对于“新乐运动”的最初构建;这一筚路蓝缕、开天辟地之功,非但使中国音乐由传统向现代战略转型的伟大使命得以胜利实现,更为1931-1949年间战时音乐的强势崛起和共产党人领导的“新音乐运动”的狂飙突进提供了坚实的出发基地和必要的理论、观念、技法和人才的准备。
二,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文艺观的指导之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左翼“新音乐运动”以及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左翼音乐家和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音乐家,继承并发展了萧友梅等人的“新乐运动”,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和救亡歌咏运动中搭建起左翼音乐理论的基本架构,并因其大量优秀音乐作品与抗日救亡时代大潮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逐渐成长为1931-1949年间战时音乐的主潮。
三,以黄自、江文也、马思聪等人为代表的大后方和沦陷区的作曲家,一方面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大潮之中,并为之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另一方面仍在战时环境中继续坚持创建“中国式国民乐派”的理想,孜孜不倦地探索西方音乐技法与中华民族音乐语汇有机结合以表现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各种可能性;就其音乐创作及作品的整体质量而言,不愧为1931-1949年间战时音乐在专业性和艺术性方面最高水平的标志。
四,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虽然国共两党围绕南方土地革命和红色政权问题而展开的“围剿”与“反围剿”的激战正酣,但在日寇占领东三省、并对关内我国大片国土虎视眈眈、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我国作曲家不分信仰、不分党派,亦无论各自的专业背景和艺术观念如何,无不以“抗日救亡”为共同目标,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之下,以音乐艺术为战斗武器,用史无前例的爱国热情和创造激情,克服战时恶劣环境下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出各种体裁和形式的优秀音乐作品,鼓舞和激励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筑成坚不可摧的“精神国防”1,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那些最为脍炙人口、至今依然熠熠生辉、堪称不朽经典的音乐名作,绝大部分均诞生于这一时期绝非偶然。此后,三年解放战争中的音乐创作,亦可看作是“抗战音乐”的卓越余绪并续写了它的光荣传统,理所当然地成为“战时音乐”的豪迈尾声。这足以说明,处于战时环境下的我国作曲家,将自己的专业才华、爱国主义情思与国家存亡、民族兴废紧紧联系在一起,让音符与民族心跳共同搏动,使乐音与时代潮流汇成交响,从而用自己的泣血之作谱写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辉煌乐章;像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之专业音乐创作与亿万普通民众和伟大民族解放战争发生如此息息相关、血肉相连的如此奇迹,在中国音乐史上实属空前,在人类音乐史上亦极为罕见。
五,在当时战争环境下,起先是左翼音乐家、后来是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音乐家,与生活在大后方、沦陷区和国统区的音乐家,毕竟在政治信仰、音乐观念与专业背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在抗日、爱国、民主、解放的共同目标下自然退居次位,但彼此间的龃龉与论战亦时有发生,从而酿成了聚讼纷纭的所谓“救亡派”与“学院派”之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随着和平环境的到来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两者之间在艺术观念及和平时期发展音乐艺术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分歧日益公开化,并由所谓“救亡派”与“学院派”之争遂演化为所谓“吕(吕骥)贺(贺绿汀)之争”。参见萧友梅:《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为适应非常时期之需要拟办集团唱歌指挥养成班及军乐队长养成班理由及办法》,《中国音乐学》2006年第2期。
第四篇:醉翁亭记主题探究
醉翁亭记主题探究教学设计
蕲县初级中学 李刚
【教学目标】
醉翁亭记中,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如何表现主旨的?
讨论并归纳: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作者的“山行”扣“闻水声”,都暗含着一个“乐”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再补一笔,突出“山水之乐”,道出了全文的主线。
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渐入佳境。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
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宴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
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一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滁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的勾出全文的主旨。2.小结:
全文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以“乐”为主线。
第一段 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解释“醉翁”及“醉”的意义时转入对写山水之爱,点出“乐”字。——山水乐
第二段 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风景画)。仍点“乐”字。——四时乐
第三段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人情画)。仍与“乐”有关。——宴酣乐
第四段 写宴罢归时情景,并点主旨“同其乐”,仍点到“乐”而“乐”中又嵌入两上“不知”暗示作者心曲。——禽鸟乐、太守乐
纵观全文,“乐”字贯穿全篇始终,“乐”是全篇 “文眼”,主旨之所在。
极力描写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3.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相关内容,并完成网络作业(QQ群里留下的作业)
第五篇:香港人物传记电影特点分析
香港人物传记电影特点分析
【摘 要】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影坛出现了以《雷洛传》为代表的传记电影,开创了香港电影史上一种新的类型。本文拟从题材的选择和内容的特点两方面,对香港人物传记电影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香港;人物传记电影;特点
中图分类号:J9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113-01
任何一个社会,都会诞生传奇式的人物,尤其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出身越是低下的个人,其所获得的成功就更加具有传奇色彩。电影作为社会媒介的一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种个人和社会影像书写方式,用电影的形式来展现个人成功历程的电影,即可称之为传记式电影。
传记电影能否获得观众和社会的认可,题材和内容的选择是决定性因素。对于电影作者来说,如何将人物传记拍得精彩好看,至关重要。严格来说,“故事”的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是互动共生的[1]。
人天生就具有窥私癖,在对别人隐私的窥探中获得自我的快感,尤其是对社会名人和成功人士隐私的窥探。所以电影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尽量会突出表现人物的传奇色彩,再将这种传奇色彩和神秘性加以扩大,加入一些隐私性的具有感染力的事件,就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具有可读性和可视性的电影。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导演往往会在其中加入一些故事性或者娱乐性更强的元素,让人物显得更加丰满。
一、人物的选择
上世纪的香港是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地方,几乎每个行业都能够诞生很多具有传奇性色彩的人物,他们成功的模式和原因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出身和成就之间的差异越大,越能够成为传记电影的主角。《雷洛传》中的雷洛,原本是一个底层家庭出身的苦孩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最终成长为香港警界呼风唤雨的人物,中间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和沉浮;《跛豪》中的跛豪,最初是从内地逃荒过来的苦力工人,最终却成长为香港白粉“四大家族”中最有势力的人物;《四大探长》中的无头等人,也是从基层做起来的,成为香港警界的权势人物。人物出身越低,则奋斗过程中的艰难遭遇就越多,这就使得其本人越发具有传奇色彩。
二、纪实性和虚构性相结合
人物传记讲究纪实性,采用纪实的手法来记录和描述主人公的人生经历;电影故事则主要是虚构性,采用虚构的情节和故事来展现一种理念和意识。人物传记电影一定程度上是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在宏观层面上采用纪实的手法,而在某些细节上采用虚构的情节来突出强化主人公的传奇色彩。例如《雷洛传》中,雷洛的故事基本是根据原来某位香港高级警务人员的个人经历编写的,总体上看是符合该警官本人的人生发展轨迹的,但是在例如“恋人家着火”“剧场打斗”“倒茶认错”等具体情节上,连原型人物对此都没有任何记忆。导演后来谈起这部电影,也承认这些情节有些是虚构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增加“雷洛”的传奇色彩,用上述情节来增强电影的故事性,以此来吸引观众。再如《四大探长》中,四位主角人物也是有原型的,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在警察队伍中的升迁轨迹基本上都是写实的,但是他们内部之间的恩怨,除了当事人之外,其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而且时过境迁,也没办法加以证实。这种纪实性和虚构性的结合,既确保了传记电影的真实性,不脱离真实存在,又确保了电影具有故事性。
三、情节的选择
人物传记电影是以人物本身的经历为主要线索,向观众展示个体一生的人生轨迹。但是,人物传记电影并不是纪录片,构成该片最大价值的部分还是在于其形象的艺术构思和吸引观众的情节。情节的组合,构成的完整的故事,才是吸引观众的最大原因。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事情非常多,各种可以想象到的酸甜苦辣都会有,如何在一部只有120分钟左右的电影充分、精彩地展示人物一生的命运,就需要创作者对所有的故事进行取舍,选择一些精彩的、能够构成有吸引力的故事情节,通过故事的构成,来侧面或者正面反应人物的性格和魅力。《雷洛传》中,雷洛是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手主宰了香港警察的贪污帝国,通过制定脏钱的分配规则,成为了香港警界的实际控制人。这个人物应该是非常复杂的,仅就制定贪污欠款分配规则这一项来说,中间就会涉及到非常多具体的人和矛盾,但是导演并没有把电影书写的笔墨着重于表现他如何处理这些矛盾,仅仅用两个镜头就解决了,非常简单。第一个场景是在高级警官会议上,雷洛提出自己的分配意见,得到了在座的高级警官们的一致同意;第二个场景是在香港各大白粉和赌场老大的会议上,他宣布交钱的新制度,并制定“猪油仔”(吴孟达饰)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把整个复杂的过程浓缩为如此简单的情节,却并不影响整个电影的故事性,也没有影响到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描述。
四、结语
香港的人物传记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电影,在香港电影殿堂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也有过闪光点。它通过对人的描述,向公众展示了香港社会几十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从这个方面来看,它又是香港社会发展史的纪录片。在香港电影时空中,它像一颗流星,闪过亮眼的光芒,然后很快又消失掉,只留下一点对那个时代的回忆。
参考文献:
[1]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II[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