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超声波化学除锈工艺
化学除锈
关键词:除锈清洗机,除油清洗机,除蜡清洗机,碳氢清洗机,盲孔清洗机,零件清洗机
作者:上海浸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化学除锈就是采用酸洗的方法,使其与铁锈(Fe2O3)进行化学反应,使其铁锈成分改变成氯化铁或硫酸铁,以达到去锈的目的。酸液可采用盐酸溶液或硫酸溶液等配制。
化学除锈操作工艺:
(1)首先制作两个洗液槽,一个称酸洗槽+超声波,一个为中和槽+超声波,操作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和防酸橡胶手套、防护眼镜,并准备足量的约50℃的温水。
(2)配制酸洗液;先将温水倒人酸洗槽内,水量应根据管材数量而定,一般以全部淹没被除锈的管材为宜,然后依次加人酸液及缓蚀剂。缓蚀剂可延缓管材与酸液的化学反应速度,以免伤及管材深部。酸洗溶液可按如下比例配制:工业盐酸用量为8%~10%(即100KG的水加人8~10g的工业盐酸)。加入盐酸时应尽量缓慢并搅拌均匀,操作者应严格按加入顺序兑制酸洗液,严禁将水兑入盐酸中引起飞戮现象而灼烧操作者。缓蚀剂可按产品说明加入的比例即可。盐酸除锈机理
使用盐酸去除钢铁表面的铁锈时,一般认为有三种作用.即溶解、还原、少量氧化剥商作用。而实际除锈机理远此上述复杂得多。当钢铁与盐酸接触后.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直接溶解作用
还原作用
此还原反应,可加速溶解于盐酸溶液而成为可溶性FeCl2。
(3)将管子轻轻放人槽内浸泡,以不滋出洗液为宜,浸泡期间经常翻动管子。浸泡时间一般为10~15min,对锈蚀较重者可延长浸泡时间。
(4)中和槽又称钝化槽,主要的作用是使已被去锈的管子内外壁在中和槽内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金属表面再次氧化腐蚀。在管子从酸洗槽取出后,先用清水冲洗后再置放在中和槽内。
(5)钝化处理后的管子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并晾晒或吹干待用即可。如置放时间较长时,应将管子两端封堵并置放在干燥通风处。
(6)经化学除锈的管材应及时刷防锈漆和防腐处理。
(7)电解除锈:
采用硫酸钠溶液作为电解介质,通过整流器将工业用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将电流导入电解槽中的电极板,通过电解作用去除钢带表面的锈皮。
进行电解除锈时,保持PH值在5-6之间(即中型电解),有助于溶解的Fe 以FeOH3的形态析出,并伴随着一些重金属氢氧化物,以达到除锈的目的。
由于电解过程有H2产生,为防止H2聚集发生暴炸,必须由废气风机将电解槽中的H2及时抽走排放到大气中。
第二篇:超声波探伤操作工艺规程
超声波探伤操作工艺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规程规定了检测人员资格、仪器探头试块、检测范围、方法和质量分级等。
1.2 本规程采用A型脉冲反射型超声探伤仪器对钢板、锻件和焊缝进行检测。
1.3 本规程按JB4730.3-2005编制,符合《容规》和GB150-1998的要求。
1.4 检测工艺卡是本规程的补充,必要时由III级人员按合同要求编制,其检测参数规定的更具体。引用标准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T 7913-1995 《超声波检测用钢制对比试块的制作与校验方法》
JB/T 9214-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系统工作性能 测试方法》
JB/T 10061-1999 《A 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
JB/T 10062-1999《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
JB/T 10063-1999《超声探伤用1号标准试块技术条件》 GB150-1998《刚制压力容器》检测人员
3.1 从事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 头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 特种设备无 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的要求 取得相应无损检测资格。
3.2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 Ⅲ(高)级、Ⅱ(中)级和 Ⅰ(初)级。取得不同无损 检测方法各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 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4 仪器、探头和试块
1.4.1 仪器和探头
现使用仪器为汕头超声仪器厂生产的CTS-22和CTS-26型仪器以及CTS-2000数字超声探伤仪和武汉科声超声仪器厂生产KS-1030数字超声探伤仪及探头。
a 仪器和探头的组合灵敏度:在达到所检工件最大声程时,其灵敏度余量应≥10dB。
b 衰减器精度:80 dB 以上连续可调,步进级每档 不大于2dB 精度为任意相邻 12 dB 误差在±1dB 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大于 1dB。
c 水平线性: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
d 垂直线性: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e 探头
(1)晶片面积一般不应大于 5002mm 且任一 边长原则上不大于 25 mm。
(2)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f 超声探伤仪和探头的系统性能
(1)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应不小于10dB(2)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 不得大于 ±10%。
(3)仪器和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在基 准灵敏度下)对于频率为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0 mm。对于频率为 2.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5mm。
(4)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6dB。
1.4.2 试块
a 试块应采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近似声学性能的材料制成,该材料用直探头检测时,不得有大于φ2mm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
b 标准试块的其他制造要求应符合JB/T10063和JB/T7913-1995 的规定。c 现场检测时,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等效试块。
1.5 检测的一般方法
1.5.1 检测复盖率
检测时,探头的每次扫查复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1.5.2探头的移动速度
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当采用自动报警装置扫查时,不受此限。
1.5.3扫查灵敏度
扫查灵敏度通常不低于基准灵敏度。
1.5.4耦合剂
采用机油、浆糊、甘油和水等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的耦合剂。
1.5.5检测面
a检测面和检测范围的确定原则上应保证检查到工件被检部分的整个体积。对于钢板和锻件应检查到整个工件;而对熔接焊缝则应检查到整条焊缝。
b检测面应经外观检查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都应予以清除,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检测要求。
1.6 校准
校准应在基准试块上进行,校准中应使超声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轴线,以获得稳定的和最大的反射信号。
1.6.1仪器校准
在仪器开始使用时,应对仪器的水平线进行测定,测定方法按JB/T10061的规定进行。在使用过程中,每隔三个月至少应对仪器的水平线和垂直线性进行一次测定。
1.6.2探头校准
在探头开始使用时,应对探头进行一次全面的校准。测定方法按JB/T10062的有关规定进行。
a斜探头校准
使用前,斜探头至少应进行前沿距离、K值、主声束偏离、灵敏度余量和分和辨力等的校准。使用过程中,每个工作日应校准前沿距离、K值和主声束偏离。
b直探头校准
直探头的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应每隔一个月检查一次。
1.6.3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
a复核时机
每次检测前均应对扫描线,灵敏度进行复核,遇有下述情况应随时对其进行重新核查:
(1)校准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旋纽发生改变时:
(2)开路电压波动或者检测者怀疑灵敏度有变化时;
(3)连续工作4h以上时;
(4)工作结束时;
b 扫描量程的复核
如果距离-波幅曲线上任意一点在扫描线上的偏移超过扫描读数的10%,则扫描量程应予以修正,并在检测记录中加以说明。
c 距离-波幅曲线的复核
复核时,校核应不少于3点。如曲线上任何一点幅度下降2dB则应对上一次以来所有的检测结果进行复验;如幅度上升2dB,则应对所有的记录信号进行重新评定。
1.7报告存档
按统一表样由Ⅱ级以上人员填写报告,经责任工程师认可。钢板,锻件报告送委托人转技术质量部存档;压力容器焊缝检测报告,与其它检测报告一起交技术质量部存档。资料存档不少于七年。压力容器钢板超声检测
2.1检测范围和一般要求
本条适用于板厚为6~250mm的钢制压力容器用板的超声检测和缺陷等级评定。奥氏体钢板材的超声检测也可以参照本条执行。
2.2探头选用
探头的选用应按JB4730-2005表1的规定执行。
2.3标准试块
2.3.1用双晶直探头检测壁厚小于或等于20mm的钢板时,采用标准试块如JB4730-2005图1所示CBI标准试块。
2.3.2用单直探头检测板厚大与20mm的钢板时,标准试块应符合JB4730-2005图2和表2规定的CBII试块。试块厚度应与被检钢板厚度相近。
2.4检测灵敏度
2.4.1板厚小于或等于20mm时,用CBI试块将工件等厚部位第一次底波高度调整到满刻度的50%,再提高10dB作为检测灵敏度。
2.4.2板厚大于20mm时,应将CBII试块Φ5平底孔第一次反射波高调整到满刻度的50%作为检测灵敏度。
2.4.3板厚不小于探头的3倍近场区时,也可取钢板无缺陷的完好部位的第一次底波来校准灵敏度。其结果应与2.4.2条的要求一致。
2.5检测方法
2.5.1检测面
JB4730-2005表2
试块编号
被检钢板厚度
检测面平底孔的距离 S 试块厚度 T CBII-1 CBII-2 CBII-3 CBII-4 CBII-5
CBII-6 >20-40 >40-60 >60-100 >100-160 >160-200 >200-250 15 30 50 90 140
190 ≥20 ≥40 ≥65 ≥110 ≥170 ≥220 可选钢板的任一扎制平面进行检测。若检测人员认为需要或设计上有要求时,也可对钢板的上下两扎制平面分别进行检测。
2.5.2扫查方式
a探头沿垂直于钢板压延方向,间距为100mm的平行线进行扫查。在钢板坡口预定线两侧各50mm(当板厚超过100mm,以板厚的一半为准)内应作100%扫查,扫查示意图如JB4730-2005图3所示。
b根据合同,技术协议书或图样的要求,也可进行其它形式的扫查。
2.6缺陷记录
2.6.1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即作为缺陷:
a 缺陷第一次反射波(F1)波高大于或等于波刻度的50%,即F1≥50%者。
b 当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未达到满刻度,此时,缺陷第一次反射波(F1)波高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之比大于或等于50%,即B1<100%,而F1/ B1≥50%者。
c 当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低于满刻度的50%,即B1<50%者。
2.6.2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的测定方法
a检出缺陷后,应在它的周围继续进行检测,以确定缺陷的延伸。
b用双晶直探头确定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时,探头的移动方向应与探头的声波分割面相垂直,并使缺陷波下降到检测灵敏度条件下荧光屏满刻度的25%或使缺陷第一次反射波高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高之比为50%。此时,探头中心的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点即为缺陷的边界点。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以较严重者为准。
c用单直探头确定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移动探头,使缺陷波第一次反射波高下降到检测灵敏度条件下荧光屏满刻度的25%或使缺陷第一次反射波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高之比为50%。此时,探头中心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即为缺陷的边界点,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以较严重者为准。
d确定2.6.1c条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时,移动探头,使底面第一次反射波升高到荧光屏满刻度的50%。此时,探头中心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点即为缺陷的边界点。
e当采用第二次缺陷波和第二次底波来评定缺陷时,检测灵敏度应以相应的第二次反射波来校准。
2.7缺陷的评定方法
2.7.1缺陷指示长度的评定方法
一个缺陷按其指示的最大长度作为该缺陷的指示长度。
2.7.2单个缺陷指示面积的评定规则
a一个缺陷按其指示的最大面积作为该缺陷的单个指示面积,当其小于JB4730-2005表3的规定时,可不作记录。
b多个缺陷其相邻间距小于100mm或间距小于相邻小缺陷的指示长度(取其较大值)时,其各块缺陷面积之和作为单个缺陷指示面积。
2.7.3缺陷面积占有率的评定规则
在任一1m×1m检测面积内,按缺陷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来确定。
2.8钢板缺陷等级评定
2.8.1钢板缺陷等级划分见JB4730-2005表3。
2.8.2在坡口预定线两侧各50mm(板厚大于100mm时,以板厚的一半为准)内,缺陷的指示长度大于或等于50mm时,则应评为V级。
2.9.3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如确认钢板中有白点、裂纹等危害性缺陷存在时,应评为V级。
JB4730-2005表3 等级
单个缺陷指示长度 mm 单个缺陷指示面积cm2 在任一1mX1m检测面积内存在的缺陷面积百分比% 以下单个缺陷指示面积不计cm2 I II III
IV <80 <100 <120
<150 <25 <50 <100
<100 ≤3 ≤5 ≤10 ≤10 <9 <15 <25 <25
V 超过 IV级者
3.压力容器锻件超声检测
本条适用于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的超声检测和缺陷等级评定。
本条不适用于奥氏体钢等粗晶材料的超声检测,也不适用于内外半径之比小于80%的环形和筒形锻件的周向横波检测。
3.2 试块
应符合1.4.2.条的规定。
3.2.1 纵横直探头标准试块
试块应采用CS1试块,也可自行加工,其形状和尺寸应按JB4730-2005表4和JB4730-2005图4的规定。
JB4730-2005表4 纵横直探头采用的标准试块尺寸
L 56 100 150 200 D 50 60 80 80
3.2.2纵波双晶直探头标准试块
a.工件检测距离小于45mm时,应采用纵波双晶直探头标准试块。
b.纵波双晶直探头标准试块的形状和尺寸按JB4730-2005图5和表5的规定。
3.2.3检测面是曲面时,应采用CSIII对比试块来测定由于曲率不同而引起的声能损失,其形状和尺寸按JB4730-2005图6所示。
3.3检测时机
原则上应安排在热处理后,槽、孔、台阶加工前进行。若热处理后锻件形状不适合超声检测时,也可在热处理前进行,但在热处理后仍应对锻件进行尽可能完全的检测。检测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6.3μm。
3.4检测方法
锻件一般应进行纵波检测。对筒形锻件还应增加横波检测,但扫查部位和验收标准应由供需双方商定。
3.4.1横波检测应按JB4730-2005附录Ⅰ(补充件)的要求进行。3.4.2纵波检测
a.原则上应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检测,尽可能地检测到锻件的全体积。主要检测方向如JB4730-2005图7所示。其它形状的锻件也可参照进行。
b.锻件厚度超过400mm时,应从相对两端面进行100%的扫查。3.5检测灵敏度的确定
3.5.1纵波直探头检测灵敏度的确定
当被检测部位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探头的三倍近场区时,原则上可选用底波计算法确定检测灵敏度。对由于几何形状所限,不能获得底波或壁厚小于探头的三倍近场区时,可直接采用CSI标准试块确定基准灵敏度。
3.5.2纵波双晶直探头检测灵敏度的确定
根据需要选择CSII试块,并依次测试一组不同检测距离的Φ3mm平底孔(至少三个)。调节衰减器,使其中最高的回波幅度达到满刻度的80%。不改变仪器的参数,测出其它平底孔回波的最高点,将其标在荧光屏上,连接这些点,即是对应于不同直径平底孔的纵波双晶直探头的距离-波幅曲线,并以此作为检测灵敏度。
3.5.3检测灵敏度一般不得低于最大检测距离处的φ2mm平底孔当量直径.3.6工件材质衰减系数的测定
3.6.1在工件无缺陷完好区域,选取三处检测面与底面平行且有代表性的部位,调节仪器使第一次底面回波幅度(B1)为满刻度的50%,记录此时衰减器的读数,再调节衰减器,使第二次底面回波幅度(B2)为满刻度的50%,两次衰减器读数之差即为(B1-B2)的dB差值。
3.6.2 衰减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1)衰减系数计算公式(T<3N,且满足n>3N/T,m=2n)
α=[(Bn-Bm)-6]/2(m-n)T(2)衰减系数计算公式(T≥3N)
α=[(B1-B2)-6]/2T
式中:α--衰减系数,dB/m(单程);
(Bn-Bm)、(B1-B2)--两次衰减器的读数之差,dB ;
T--工件检测厚度,mm。
N--单直探头近场区长度,mm m、n--底波反射次数。
3.6.3 工件上三处衰减系数的平均值即作为该工件的衰减系数。
3.7 缺陷当量的确定
3.7.1 采用AVG曲线及计算法确定缺陷当量。对于三倍近场区内的缺陷,可采用单直探头或双晶直探头的距离-波幅曲线来确定缺陷当量。也可采用其它等效方法来确定。
计算缺陷当量时,当材质衰减系数超过4dB /m,应考虑修正。
3.8 缺陷记录
3.8.1 记录当量直径超过φ4mm的单个缺陷的波幅和位置。
3.8.2密集性缺陷:记录密集性缺陷中最大当量缺陷的位置和分布。饼形锻件应记录大于或等于φ4mm当量直径的缺陷密集区,其它锻件应记录大于或等于φ3mm当量直径的缺陷密集区。缺陷密集区面积以50mm×50mm的方块作为最小量度单位,其边界可由6dB法决定。应按JB4730-2005表6要求记录底波降低量。
3.8.3 衰减系数:若供需双方有规定时,应记录衰减系数。
3.9 缺陷等级评定
3.9.1 单个缺陷的等级评定见JB4730-2005表7。
3.9.2 底波降低量的等级评定见JB4730-2005表6。
3.9.3 密集区缺陷等级评定见JB4730-2005表8。3.9.4 JB4730-2008表
6、表7和表8的等级应作为独立的等级分别使用。
3.9.5如果被检测人员判定为危险性缺陷时,锻件质量等级应评定为V级。
3.9.7 锻件修补后,应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测和评定。
4.钢制压力容器焊缝超声检测
4.1 检测范围和一般要求
本条规定了焊缝缺陷的超声检测方法及检验结果的等级评定。
本条适用于母材厚度为8-400mm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缝和管座角焊缝的超声检测。本条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钢焊缝,外径小于159mm的钢管对接焊缝,内径小于或等于200mm的管座角焊缝,也不适用于外径小于250mm或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向焊缝检测。
4.2超声检测技术等级
超声检测技术等级分为A、B、C三个检测级别。根据压力容器产品的重要程度进行选用。
(1)原则上A级检测适用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焊缝检测;A级用1种K值探头;A级适用于母材厚度≥8mm~46mm;A级为单面单侧;对横向缺陷的检测,A级一般不需检测横向缺陷;
(2)B级检测适用于一般承压设备对接焊缝检测;B级用1种或2
种K值探头;B级适用于母材厚度≥8mm~400mm;B级为单面双侧或双面双侧;B级应检测横向缺陷。
(3)C级检测适用于重要承压设备对接焊缝检测;C级用2种K值探头;C级适用于母材厚度≥8mm~400mm;C级为单面双侧或双面双侧;C级应检测横向缺陷
(4)对焊接接头余高的要求,A级、B级不要求将焊接接
头的余高磨平,而C级要求磨平。
(5)对扫查区母材的检测,C级要求用直探头对斜探头扫查经过的母材区域进行检测。A级和B级则不需要。
4.3 试块
4.3.1 应符合1.4.2条的规定。
4.3.2采用的标准试块为CSK-ⅠA,CSK-ⅡA、CSK-ⅢA和CSK-IVA。其形状和尺寸应分别符合JB4730-2005图14`图
15、图
16、图17和表17的规定。
4.3.3 CSK-ⅠA,CSK-ⅡA和CSK-ⅢA试块适用壁厚范围为6-120mm的焊缝,CSK-ⅠA和CSK-IVA系列试块适用于壁厚范围大于120-400mm的焊缝。在满足灵敏度要求时,也可采用其它形式的等效试块。
4.3.4检测曲面工件时,如检测面曲率半径R小于等于W2/4(W为探头接触面宽度,环缝检测时为探头宽度,纵缝检测时为探头长度),应采用与检测面曲率相同的对比试块。
4.4 检测准备
4.4.1检测面
a 压力容器检测一般采用K值探头,利用一次反射法在焊缝的单面双侧对整个焊接接头进行检测。当母材厚度大于46mm时,采用双面双侧直射波检测。对于要求比较高的焊缝,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将焊缝余高磨平,直接在焊缝上进行检测。
b 检测区的宽度应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 30% 的一段区域,这个区域最小5mm最大为10 mm,见JB4730-2005图18。
c 探头移动区应清除焊接飞溅、铁屑、油垢及其它杂质。检测表面应平整光滑,便于探头的自由扫查,起表面粗糙度Ra应为6.3цm,一般应进行打磨。
(1)采用一次反射法或串列式扫查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不小于1.25P: P=2TK 或 P=2Ttgβ
式中:P--跨距,mm T--母材厚度,mm K--探头K值
(2)采用直射法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不小于0.75P。
d去除余高的焊缝,应将余高打磨到与邻近母材平齐。保留余高的焊缝,如果焊缝表面有咬边,较大的隆起和凹陷等也应进行适当的修磨,并作圆滑过渡,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评定.4.4.2 探头K值(角度)
斜探头的K值(角度)选取可参照JB4730-2005表18的规定。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较大K值探头。
4.4.3 母材的效验
a 方法:接触式脉冲反射法,采用频率2-5MHz的直探头,晶片直径10-25mm;
b 灵敏度:将无缺陷处第二次底波调节为荧光屏满刻度的100%。
c 记录:凡缺陷信号幅度超过荧光屏满刻度20%的部位,应在工件表面上作出标记,并予以记录。
4.5 距离-波幅曲线的绘制
4.5.1 距离-波幅曲线按所用探头和仪器在试块上实测的数据绘制而成,该曲线族由评定线、定量线和判废线组成,评定线和定量线之间(包括评定线)为I区,定量线与判废线之间(包括定量线)为II区,判废线及其以上为III区。如JB4730-2005图19所示。
4.5.2距离-波幅曲线的灵敏度选择
a 壁厚为6-120mm的焊缝,其距离-波幅曲线的灵敏度按JB4730-2005表19的规定。
b 壁厚大于120-400mm的焊缝,其距离-波幅曲线灵敏度按JB4730-2005表20的规定。
c检测横向缺陷时,应将各线灵敏度均提高6dB.d检测面曲率半径R小于或等于W2/4时,距离-波幅曲线的绘制应在曲面对比试块上进行。
e 工件的表面耦合损失和材质衰减应与试块相同。
f扫查灵敏度不低于最大声程处的评定线灵敏度。
4.6 检测方法
4.6.1平板对接焊缝的检测
a为检测纵向缺陷,斜探头应垂直于焊缝中心线放置在检测面上,做锯齿型扫查,见JB4730-2005图20。探头前后移动的范围应保证扫查到全部焊缝截面,在保持探头垂直焊缝做前后移动的同时,还应作10°-15°的左右转动。不同检测技术等级对纵向缺陷检测技术的要求见4.2。
b不同检测技术等级对横向缺陷检测技术的要求见4.2。
c对电渣焊缝还应增加与焊缝中心线成45°的斜向扫查。
d为确定缺陷的位置、方向和形状,观察缺陷动态波形和区分缺陷信号或伪缺陷信号,可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绕等四种探头基本扫查方式,见JB4730-2005图21。
4.6.2曲面工件对接焊缝的检测
a 检测面为曲面时,可尽量按平板对接焊缝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于受几何形状限制,无法检测部分应予以记录。
b 纵缝检测时,对比试块的曲率半径与检测面曲率半径之差小于10%。
(1)根据工件的曲率和材料的厚度选择探头K值,并考虑几何临界角的限制,确保声束能扫查到整个焊缝。
(2)探头接触面修磨后,应注意探头入射点和K值的变化,并用曲率试块做实际测定。
(3)当检测面曲率半径R大于W2/4且采用平面对比试块调节仪器时,应注意到荧光屏指示的缺陷深度和水平距离与缺陷实际的径向埋藏深度或水平距离弧长的差异,必要时应进行修正。
c 环缝检测时,对比试块的曲率半径应为检测面曲率半径的0.9-1.5倍。4.6.3管座角焊缝的检测
a 一般原则
在选择检测面和探头时应考虑到各种类型缺陷的可能性,并使声束尽可能垂直于焊缝结构中的主要缺陷。
b 检测方式
根据焊缝结构形式,管座焊缝的检测有如下五种探测方式,可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方式组合实施检测。检测方式的选择应由合同双方商定,并考虑主要检测对象和几何条件的限制。(JB4730-2005图
22、图23)
(1)在接管内壁采用直探头检测,见JB4730-2005图22位置1。
(2)在容器内壁采用直探头检测,见JB4730-2005图23位置1。在容器内壁采用斜探头检测,见JB4730-2005图22位置4。
(3)在接管外壁采用斜探头检测,见JB4730-2005图23位置2。
(4)在接管内壁采用斜探头检测,见JB4730-2005图22位置3和JB4730-2005图23位置3。
(5)在容器外壁采用斜探头检测,JB4730-2005图22位置2。
c 管座角焊缝以直探头检测为主,探头频率、尺寸及扫查方法应按3.3.3条的规定执行。对直探头扫查不到的区域,可采用斜探头检测。
4.7 缺陷定量检测
4.7.1 灵敏度应调到定量线灵敏度。
4.7.2 对所有反射波幅超过定量线的缺陷,均应确定其位置、最大反射波幅和缺陷当量。
4.7.3 缺陷定量
应根据缺陷最大反射波幅确定缺陷当量直径φ或缺陷指示长度△L。
a 缺陷当量直径φ,用当量平底孔直径表示,主要用于直探头检测,可采用公式计算,距离-波幅曲线和试块对比来确定缺陷当量尺寸。
b 缺陷指示长度△L的测定采用以下方法:
(1)当缺陷反射波只有一个高点,且位于II区时,用6dB法测其指示长度
(2)当缺陷反射波峰值起伏变化,有多个高点,且位于II区或II区以上时,使波幅降到荧光屏满刻度的80%后,应以端点6dB法测其指示长度。
(3)当缺陷反射波峰位于I区,如认为有必要记录时,将探头左右移动,使波幅降到评定线,以此测定缺陷指示长度。
4.8 缺陷评定
4.8.1 超过评定线的信号应注意其是否具有裂纹等危害性缺陷特征,如有怀疑时,应采取改变探头K值、增加检测面、观察动态波型并结合结构工艺特征作判断。
4.8.2 缺陷指示长度小于10mm时按5mm计。
4.8.3 相邻两缺陷在一直线上,其间距小于其中较小的缺陷长度时,应作为一条缺陷处理,以两缺陷长度之和作为其指示长度(不考虑间距)
4.8缺陷等级评定
焊接接头质量分级应根据JB4730-2005表23的规定予以评定。.记录和报告
5.1检测过程记录的格式由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执行。
5.2检测过程记录由检测工程部检测人员参照工艺卡或者按照报告内容按统一要求填写,技术负责人审核。
5.3检测过程记录应包括足够的信息,必要时试验复现,应做到准确、全面、清晰、及时。
5.4检测过程记录不允许重抄,记录要“原始”,不能追记,不应直接记录计算的结果。
5.5超声波检测纪录及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必须符合有关规程和标准的规定要求,填写必须正确、完整、齐全。
5.6检测报告由检测人员按统一格式填发并编号,无损检测责任师审核。
5.7 检测结果必须准确、清晰、完整、客观地在报告中表述。
5.8检测报告应包括为说明检测结果所必须的各种信息以及检测方法所要求的全部信息。
5.9 检测资料和底片由检查科存查,至少保存七年.
第三篇:化学工艺个人简历
人力资源管理者都很繁,在筛除掉不合适的应聘者前不会花费时间来浏览每一份简历。下面是关于化学工艺个人简历的内容,欢迎阅读!
陆xx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5岁
居住地:广州
电 话:196******(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年8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
职 位:区域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电子商务
学 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内外结合、为人诚恳、乐观向上、兴趣广泛、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勇于承受压力,逻辑思维能力强。复杂的事情都是由简单的事情构成的。态度端正,态度比能力强,不会的东西承认不会,但总会想办法就解决。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
目标地点:广州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区域经理
工作经验
20xx/7—至今:XX有限公司[1年8个月]
所属行业: 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
宣传部 区域经理
1.在中国联通里工作,负责区域渠道销售量及平时参与业务宣传,工程规划建设及跟进;
2.在此段工作期间,兼职湛江鑫泽投资有限公司的业务员同操盘手,3.对布林带,KD,MACD等指标的技术分析较深入研究。
20xx/6—20xx/6:XX有限公司[1年]
所属行业: 五金/机械/设备/制造
制造部 工艺制造
1.在有限公司实习兼工作在里面学习了数控冲床,折弯机,车床,铣床等机器,2.对钣金零件展开图等一下画图的软件的应用。CAD,soliword等
教育经历
20xx/9—20xx/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电子商务本科
证书
20xx/6 大学英语六级
20xx/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第四篇:化学工艺研究生简历
基本信息
姓 名:xxx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82-5-2
4民 族:汉族
最高学历:硕士
现居住地:河北省-保定市
工作年限:应届毕业生
联系电话:0311-86666666
求职意向
应聘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化工技术,医药研发·化学制剂研发,环保技术
应聘行业:教育/培训/学术/科研,化工/水利/电力/能源/地质,环保
期望工作地区:石家庄市,保定市
期望月薪:面议
自我评价
积极进取、低调实干、团队合作、信任沟通、善于思考、勤奋好学
教育背景
2006-9至2009-6学校名称:东南大学
专业名称:化学工艺
取得学历:硕士
校内活动职务描述:院研究生会宣传部部长,宣传组织院研究生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2002-9至2006-6学校名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
取得学历:本科
校内活动职务描述:班生活委员
在校实践
2007-3至2009-5实践公司名称:东南大学
所在部门:化学化工学院
所任职务:研究院
实践描述:参与江苏省高科技项目——单分散纳米亲水酯性药物的绿色制备过程研究
该项目为江苏省高技术项目(bg2006038),合成磷酰胆碱(制备高分子材料的单体)、链转移剂,制备由两亲嵌段共聚物包覆紫杉醇的胶束,并研究胶束的释药性。熟练掌握红外、紫外、核磁共振、质谱等图谱解析方法
it技能
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熟练掌握office、autocad、photoshop等常用工具软件;
能熟练运用网络资源查找各类文献、专业资料。
语言技能
外语语种:英语外语水平:六级
培训记录
所获证书名称:化工检验员 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
培训详细描述:
1、化学检验员:包括从事矿物、试剂、溶剂、染料、水泥、气体、焦化、农药、水处理等岗位,用抽样检查方式对化工品进行化学分析检验的人员(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和理化仪器等设备,对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及中间过程进行检验、检测、化验、监测、分析的人员)。
2、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采集样品;(2)配制标准溶液和化学试剂;(3)进行外观视检;(4)使用理化仪器等设备,测试样品的理化性质;(5)使用化学分析和食品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组分测定;(6)记录、计算、判定化验数据;(7)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8)检查、调试、维护仪器设备;(9)处理检验过程中的故障;(10)负责检验室卫生、安全工作
第五篇:绿色化学工艺论文
绿色化学的研究进展
摘要:一个化学反应一般主要受四个方面的影响:原料或起始物的性质、试剂或合成路线的特点、反应条件及产物或目标分子的性质。绿色化学就是通过使用原子经济反应、无害原料、催化剂和溶(助)剂等来实现化学工艺的清洁生产。重点介绍了绿色化学在原料、催化剂、溶剂、以及产品等方面的最新成果研究进展。
关键词:绿色化学;原料;绿色催化剂;绿色溶剂;绿色产品 前言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Environmentally-Benign Chemistry)、环境友好化学(Environmental-friendly Chemistry)、清洁化学(Clean Chemistry).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消灭或减少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同时也要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有害的副产物、废物和产品.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从科学观点看,绿色化学是化学科学基础内容的更新;从环境观点看,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经济观点看,它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绿色化学研究进展
绿化化学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重点介绍了绿色化学在原料、催化剂、溶剂、以及产品等方面的最新成果研究进展。
2.1绿色原料
目前已成功开发了可代替有毒有害原料的替代物。替代光气原料方面有:胺类和二氧化碳生产异氰酸酯技术;在特殊的反应体系中采用一氧化碳直接碳化有机胺生产异氰酸酯技术;用二氧化碳代替光气生产碳酸二甲酯技术[2]。
在橡胶合成领域,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兴起,“绿色制造”已经成为我国橡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开发杜仲橡胶、反式异戊橡胶、集成橡胶和炭黑共凝橡胶等推动新型橡胶产业发展;通过全面实现橡胶助剂工业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超促进剂 TMTD 等品种和含多环芳烃的芳烃油的替代,氧化锌的减量和替代等实现橡胶助剂工业的绿色发展[3]。
2.2绿色催化剂
目前烃类的烷基化反应一般使用氧氟酸、硫酸、三氯化铝等液体酸催化剂.这些液体催化剂共同缺点是,对设备的腐蚀严重、对人身危害和产生废渣、污染环境.为了保护环境,多年来国外正从分子筛、杂多酸、超强酸等新催化材料中大力开发固体酸烷基化催化剂.其中采用新型分子筛催化剂的乙苯液相烃化技术引人注目,这种催化剂选择性很高.乙苯重量收率超过99.6%,而且催化剂寿命长.还有一种生产线性烷基苯的固体酸催化剂替代了氢氟酸催化剂,改善了生产环境,已工业化[4].从目前情况看,在固体酸烷基化的研究中,还应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以降低产品中的杂质含量,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异丁烷与丁烯的烷基化是炼油工业中提供高辛烷值组分的一项重要工艺.近年新配方汽油的出现,限制汽油中芳烃和烯烃含量更增添了该工艺的重要性,目前这种工艺使用氢氟酸或硫酸为催化剂.另外,1999年变更合成路线奖的得主是Lilly研究实验室,它将生物酶催化剂用于制备一种抗痉挛、可以有效治疗癫痫和神经退化紊乱等疾病的药物,不仅大大提高了合成效率,而且避免了致癌物质三氧化铬的使用.2.3 绿色溶剂
在有机合成反应中,有机溶剂能很好地溶解有机化合物,是最常用的反应介质。但是,通常这些溶剂对人类与环境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有机卤化物溶剂(例如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及苯等芳香化合物由于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被广泛地使用,但是它们多数毒性强、难降解、在一定的环境中有生物积累性,对水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破坏和潜在威胁[5]。再如,氯氟烃(Chlorofluocarbons,缩写为CFCs)作为清洗剂、推进剂、塑料泡沫的发泡剂、制冷剂等等在20世纪得到广泛的利用。并且,氯氟烃对人类及野生动物的直接毒性很小,并具有低的事故隐患,如不易燃烧、不易爆炸等。然而,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造成了恶劣的环境影响。另外,各种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 Compounds)被广泛用作溶剂,这些物质同大气臭氧的产生有关,对环境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因此,应选择无害的物质来代替有害的溶剂和助剂。
在无毒无害溶剂的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项目是开发超临界流体(SCF),特别是超临界二氧化碳作溶剂.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温度和压力均在其临界点(311e、7477.7gkpa)以上的二氧化碳流体.它通常具有液体的密度,因而有常规液态溶剂的溶解度;在相同条件下,它又具有气体的粘度,因而又具有很高的传质速度.而且,由于具有很大的可压缩性.流体的密度、溶剂溶解度和粘度等性能均可由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来调节.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最大优点是无毒、不可燃、价廉等,是取代传统的挥发性有机溶剂或助剂的理想替代品.另外,与传统的溶剂相比,使用水作溶剂不会增加废物流的浓度。因此,人们一直在开发用水代替传统溶剂的方法,如超临界水可以作为环境友好的溶剂和催化剂应用于化学反应[6]。
氟溶剂[7-9]是一种新兴的绿色溶剂。常见的有全氟烷烃,如全氟己烷、全氟环己烷、全氟甲基环己烷、全氟甲苯和全氟庚烷等;全氟二烷基醚,如全氟2-丁基四氢呋喃等;全氟三烷基胺,如全氟三乙基胺等。氟溶剂具有以下优点:毒性低、不破坏臭氧、温室效应非常低;反应活性低、化学稳定性好、通常反应条件下是惰性的;在室温下,高氟代碳链化合物与大多数通常的有机溶剂如丙酮、四氢呋喃、甲苯、乙醇等的混溶性都很低,通过两相分离,易于将有机物从氟溶剂中分离出来,并且氟溶剂易于回收和重复使用;气溶性好,有利于气体参与的反应;含氟物质对氟溶剂具有高亲和力,使得含氟物质(如催化剂)易于分离和循环使用。因此,含氟溶剂被认为在绿色溶剂中占有重要地位。
2.4 绿色产品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逐步意识到产品更重要的是安全。在这一趋势下,化工产品实现绿色化势在必行。目前,产品绿色化已取得一定成果:例如无铅汽油的推广应用;对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烃的代用品的开发;防止白色污染的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高效低残留农药 的研制;绿色环保涂料的使用等等。
二氧化氯(ClO2)是汉弗莱#戴维于1811年发现的。二氧化氯是一种水溶性的强氧化剂,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带有辛辣气味的黄绿色气体,易溶于水形成十分稳定的黄绿色溶液。二氧化氯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和穿透能力,可以快速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环境保护署(FPA)对二氧化氯进行了长期科学实验,最终被确认为是医疗卫生、食品加工、食品(水 产品、果蔬)保鲜、环境、饮水和工业循环水等方面杀菌消毒、除臭的理想药剂,也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所确认的一种安全、高效的杀菌剂,国际上公认的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10]。传统饮用水消毒使用的氯消毒剂在处理原水时会有大量的卤代烃产生,具有致癌或致突变作用,而二氧化氯作为水处理消毒剂,其优越性在于二氧化氯消毒一般只起氧化作用,不起氯化作用,不产生氯化产物,因而二氧化氯是一种有前途的可替代氯的水消毒剂。结论与展望
绿色化学是近年来才被人们认识和开展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实用背景强、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研究领域。对整个工业来说,研究绿色化学,推行绿色化学是提高效益、节约资源和能源、改善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绿色化学不仅要针对于化学工业过程,从节约能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而且要求我们对环境的治理从治标转向治本。因此,应以战略的眼光,注重绿色化的发展与教育,结合我国的现状,强调绿色化学的研究,积极发展绿色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把这些对环境友好的分析方法、技术应用到分析测试中去,使我国的绿色化学发展越来越绿色化。
参考文献
[1] 闵恩泽,吴巍.绿色化学浪潮)))二十一世纪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前瞻[EB].[2] 龚涛,赖闻玲.化学发展的新趋势绿色化学[J].南昌高专学报, 2001,(3).[3] 许春华.我国橡胶工业主要原材料的绿色化进展 [J].轮胎工业 ,2011(3):131-138.[4] 扬志峰,刘静玲.环境化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朱明乔,谢方友,吴廷华.绿色化学与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J].化工生产与技术, 2002,(4).[6] 杨东元 ,王亚红, 陈开勋.超临界 CO2下含氟聚羧酸类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J].化工建材,2009(5):38-40.[7] 易文斌,蔡春.在全氟溶剂中全氟辛基磺酸稀土金属盐催化合成缩醛[J].应用化学, 2006(11).[8] 易文斌,蔡春.全氟辛基磺酸稀土金属盐催化氟两相酯化反应[J].有机化学, 2005,(11).[9] 朱建萍,史鸿鑫,项菊萍,武宏科,马淳安.在氟溶剂中的绿色酯化反应[J].化学学报, 2006,(18).[10] 乔怡那.二氧化氯杀菌机理及其对城市污水杀菌消毒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