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器人灭火竞赛规则
机器人灭火竞赛规则
一、任务
机器人灭火是模拟现实家庭环境中处理火警的过程。
制作一个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机器人,在一套模拟平面结构的房间里运动,找到代表房间里火灾点的正在燃烧的蜡烛并尽快将它扑灭。
二、标准
1.竞赛场地
竞赛场地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后。竞赛场地的实际尺寸与示意图给定尺寸基本相同,但允许有1cm范围内制作误差。
模拟房间的墙壁高33cm,材质为木质。墙壁为白色。竞赛场地地板为黑色的光滑木制表面。地板允许有接口,接合处平整并为同样的黑色。有一些机器人可能采用泡沫、粉末或者其他物质来扑灭蜡烛火焰,所以每一场比赛后应清理场地。但不保证每一个机器人在该次比赛过程中,地板都能保持完全黑色。
竞赛场地模拟房间里的整体地面是水平的,但在场地固定位置(门框所在地面上)设置有4根木条(长46cm、宽1cm、高1cm)。场地平整度要求:在不连续区域小于0.3cm水平误差(木条处除外)。
房间所有走廊和门框的宽度均不小于46cm。门框上没有门,在门框所在地面上用一条2.5cm宽的白线表示房间入口和门,白线本身的面积属于房间内的区域。
机器人必须从竞赛场地中代表起始位置的白色正方形中开始启动,如示意图中标有“H”的正方形(实际竞赛场地并不标记“H”)。代表起始位置的白色正方形为30cm×30cm边长,正方形的对角线交点将设在46cm走廊的纵向中心线上。
参赛选手可以用一些装置来校正机器人在正方形中的位置。一旦启动,它可以在竞赛场地中向所希望的方向横向或纵向运动。
最终竞赛场地以当天现场提供为准。2.场地照明
竞赛场地周围的照明根据比赛实际场地条件确定。
参赛者在比赛前将有时间了解场地及周围环境灯光。竞赛期间的照明条件是相对稳定不变的。灭火用机器人应能够在一个含不确定照明、阴影、散光等实际情况的环境中运行。
3.机器人
机器人整体外形尺寸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下,都应保持在30cm×30cm×30cm之内,包括机器人的触角、探测物及装饰物。
对机器人的重量、制作材料、产品型号等不作限制。4.蜡烛
蜡烛的火焰代表房间内机器人试图找到并扑灭的火源。火焰位置有效高度(指火焰底部距场地表面的距离)在15cm至20cm之间,火焰本身高度将控制在2cm至3cm之间。否则,将会调整或更换蜡烛。
蜡烛是直径1-2cm的白蜡烛。
当蜡烛的火焰位置在上述的有效高度范围内,机器人启动之后,不管此后其具体高度是多少,要求机器人能发现火焰。
蜡烛被安装在一个7cm(长)×7cm(宽)×3cm(高)的半光泽黄色的木质基座上。
5.传感器
在没有与其他规则和规范有抵触的情况下,对传感器的型号没有限制。
6.家具
竞赛场地内有一件模拟家具。由抽签确定房间之后,这件模拟家具将摆放在该房间的示意位置。机器人可以接触模拟家具。模拟家具是一个小于12cm直径的半光泽黄色的木质圆柱,柱高30cm、重大于3公斤。
三、规则
1.机器人运行
机器人一旦启动必须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而非人工现场控制。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可以碰撞或接触墙壁,但是事先不能标记和破坏墙壁。当机器人经过竞赛场地时不能把任何东西留在后面,并且不能在竞赛场地留下任何可以帮助它运行的标记。如果裁判认为机器人编制的程序是在故意冲撞竞赛场地(包括墙壁和模拟家具),将被取消参赛资格或成绩。机器人搜救:在高中组比赛中,将列入搜救模式和回家模式。机器人灭火后才能进行搜救。
搜救对象放在火源房间中。在房间中靠墙壁,有一条内侧直径为15cm、半圆形、宽2.5cm的白线,搜救对象是一个位于半圆圆心位置的白色竖立的胶卷盒。机器人在进入白圈后,必须做出搜救动作,拾起胶卷盒(完全离开地面)并离开房间才算作有效搜救。在“回家”途中如果搜救对象没有被携带或中途丢失,则判回家模式失败。
2.熄灭蜡烛
机器人可以运用水、空气、CO2等物质,或者使用机械方式来熄灭蜡烛,但是禁止使用任何危险的或可能破坏竞赛场地的方法或物质,如,不能通过燃放爆竹产生冲击来使蜡烛熄灭,也不能通过碰倒蜡烛而使蜡烛熄灭。
蜡烛在燃烧时不允许被撞倒,否则,按未完成灭火任务处理。如果机器人在进行灭火动作的过程中碰撞蜡烛,机器人运行成绩仍然有效。
机器人扑灭蜡烛过程中所产生的杂物,例如:水、发酵粉、生奶油等遗留物,将在该次比赛之后的间歇时间由裁判进行清理。
机器人在开始灭火动作时,必须完全进入蜡烛所在房间(即:机器人在地面的垂直投影全部越过房间门口地面的白线,而不是在线外或者踩在线上),并且机器人必须有部分或全部到达距离火焰30cm范围以内。
3.蜡烛位置
由抽签确定房间号,蜡烛将摆放在该房间的示意位置。在机器人所经历的三次比赛中,蜡烛不会放在相同的房间里。
4.传感器
禁止参赛选手在模拟房间的墙面或地面放置任何标记、“灯塔”或反射物来帮助机器人导航。
竞赛场地周围灯光可能是具有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的光源,如果机器人使用光传感器找蜡烛或探测墙壁和模拟家具,设计者应采取措施避免这些光源对它的影响。
5.安全 如果现场裁判认为机器人的行为对人员或设备有危险或可能有危险,可以随时终止比赛。参赛机器人不能使用任何易燃易爆物质。
四、竞赛
1.竞赛方式
(1)在小学组竞赛中,蜡烛将随机放在四个房间中,不采用回家模式。
(2)在初中组竞赛中,蜡烛将随机放在四个房间中,必须采用回家模式。
(3)在高中组竞赛中,蜡烛将随机放在四个房间中,完成灭火任务之后,须完成搜救模式和回家模式。
2.竞赛顺序
参赛选手和所制作的机器人通过抽签确定参加比赛的先后次序。比赛顺序一旦排好不得更改。因每轮所有参赛队完成比赛所需时间的不确定,每一轮比赛开始的时间不固定。
所有机器人必须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比赛。在所有机器人第一轮比赛结束后再开始下一轮的比赛。
在两轮比赛之间,参赛选手可以调整和修理机器人,但不允许更换机器人。
前一个参赛选手比赛时,后一个参赛选手应做好准备,等待裁判员点录。
每个队员有2分钟时间进入赛场准备,准备工作完毕后示意裁判。2分钟内没有准备好的参赛选手将丧失这一轮比赛资格并被记录为一次无成绩,但不影响参加下一轮比赛。
队员进入竞赛场地,进行2分钟调试和适应场地后,由队员将机器人放置在起始位置,并将启动方法告知裁判。然后抽签确定任务房间,由裁判员启动机器人。三轮比赛抽出的房间不会相同。
3.时间限制
机器人需在3分钟内找到并熄灭蜡烛。在3分钟之后仍未扑灭蜡烛火焰,裁判将终止该参赛选手及机器人的该轮比赛,灭火时间按照3分钟记录。
对于初中组比赛,机器人回家模式的最长时间是4分钟。熄灭蜡烛后开始计时,超过限定时间仍未完成回家任务的机器人,裁判将终止该轮比赛。回家时间按照4分钟记录。
对于高中组比赛,机器人要求依次完成灭火、搜救和回家任务。搜救时间从熄灭蜡烛开始计时,直到机器人拾取了搜救对象,并且离开蜡烛和搜救对象所在房间时为止。搜救模式的最长时间为3分钟。如果机器人3分钟内没有完成搜救任务,裁判将终止比赛。搜救时间按3分钟记录,同时按4分钟记录回家成绩。
回家模式从机器人离开搜救对象所在房间开始计时,直到机器人回到“家”为止,机器人回家模式最长时间是4分钟,超过这个时间,裁判将终止比赛,回家时间按4分钟记录。
4.停表
仅在两种情况下停表:
(1)超出相应任务最大时间限度;
(2)队员请求停表终止本轮比赛,记录为一次无成绩。5.本轮比赛终止
比赛中由于各种情况没有完成所有规定任务而提前结束的比赛,称为比赛终止。
五、评分标准
1.得分
(1)每轮得分=实际时间×启动模式系数×房间系数×搜救系数(高中组)×回家系数(初中、高中组)。
(2)在本届竞赛中,每个参赛选手有三轮比赛机会。最终成绩取三次得分中两次好的得分相加后乘以可靠性系数。
最终以得分最低的机器人为优胜者。2.运行模式
对于所有机器人灭火竞赛,得分越低,成绩越好。
(1)标准启动:机器人靠人工按钮启动。得分系数是1.0。(2)声音启动:机器人靠接收到声音信号后启动。得分系数是0.9。
如机器人因检测到干扰的噪声而被错误启动,可重新启动机器人。裁判员发出一次声音信号后,机器人在5秒钟之内未启动,视为该轮比赛结束。比赛中的发声器由参赛队员自备。
(3)搜救模式:机器人熄灭蜡烛后,开始进行搜救。搜救模式成功,得分系数是0.6。
机器人在开始搜救前,将搜救对象撞出或带出搜救区域,搜救模式失败,本轮比赛结束;机器人拾起搜救对象后,在行走过程中,搜救物掉落,搜救模式失败,本轮比赛结束;机器人走出搜救对象所在房间,但未能携带搜救对象或超过规定搜救时间,搜救模式失败,本轮比赛结束。
(4)回家模式:机器人完成灭火和搜救任务后,才能回“家”,即:回到代表起始位置的区域内。得分系数是0.8。
在回家路上不能进到任何房间里,进入房间的判断标准是机器人全部越过白线进入房间。回家途中进入房间的机器人判定为回家失败。
机器人的任何一部分进入代表起始的位置内,并停止运动,机器人完成回家模式;机器人进入起始位置而未停止运动,回家模式失败。
如果机器人没有回到起始位置内或回家时间超过4分钟,回家模式失败。
3.房间系数
每一轮竞赛中,机器人找到蜡烛前搜索的房间越多,房间系数值越小,得分越少,成绩越好。
(1)搜索过1个房间,得分系数为1.00;(2)搜索过2个房间,得分系数为0.75;(3)搜索过3个房间,得分系数为0.50;(4)搜索过4个房间,得分系数为0.30。
机器人按什么顺序搜索房间不作要求。计算房间系数的前提是机器人在找到蜡烛前搜索了多少个房间。机器人需全部越过门框白线进入房间内才能视作机器人搜索了该房间。没有完成灭火任务不计算房间系数。重复搜索同一个房间,房间系数不被重复计算。
4.实际时间
实际时间为比赛结束裁判员停表时间。实际时间为灭火时间、搜救时间和回家时间的总和。
搜救时间定义为:从蜡烛火焰被熄灭开始计时,到机器人完全离开搜救对象所在房间为止。以机器人在地面的垂直投影完全越过房间的白线作为判定机器人离开房间的标准。
回家时间(初中组)定义为:从蜡烛火焰被熄灭开始计时,到机器人回到代表家的白色区域中,并处于静止状态为止。
回家时间(高中组)定义为:从机器人离开搜救对象所在房间开始计时,到机器人回到代表家的白色区域中,并处于静止状态为止。
5.可靠性
机器人的可靠性是指三次指定任务都成功,得分系数为0.9,其他情况为1.0。
六、场地平面示意图
单位:cm
图中红色为火焰,蓝色为家具,黄色为搜救对象所在位置。抽中房间后蜡烛、家具和搜救对象位置如图中所示。小学组和初中组的场地没有搜救标识。每个房间都将保留标识火源的白线。
第二篇:“灭火机器人”教学案例
“灭火机器人”培训经验介绍
和衷小学
苏峻
机器人灭火是中小学机器人比赛的常规项目,怎样提高机器人灭火的速度和稳定性是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我校在近几年中四次参加了该项目的比赛。现将平时训练及比赛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整体算法
1、第一搜索方案
我校使用右手法则为主的迷宫搜索方法,从起点向右走左手法则进4号房间,如果有火,进去扑灭,如果没有,后退走右手法则搜索3号房间,2号和1号房间做同样处理。如果机器人漏过了有火房间,则进入补救搜索阶段。
2、补救搜索方案
补救搜索方案强调的是成功率,我们使用了简单的右手法则,用前面的传感器检测1、2、3号房间,在机器人左侧向左下角方向安装一个火焰检测传感器,在路过4号房间时发现里面的火焰。如果机器人在1、2、3号房间内发现火焰,进入0号房间灭火程序。0号房间灭火程序是不区分房间的通用灭火程序,灭火成功后使用万能回家算法回家,这样的目的是提高稳定性。我们使用首选方案来追求好成绩,用补救来处理意外情况。
二、补救算法体系
机器人首先使用无火不进房间的第1搜索方案,如果没有发现火焰,使用补救搜索方案,在没有发现火焰的情况下机器人不停止动作。搜索到火焰后机器人进入灭火程序,如果第1灭火方案灭火失败,机器人开始调用第1补救方案。第1补救使用后退,对光,前进的方法,2次尝试还没有灭火成功,机器人调用第2补救方案,第二补救使用下图所示的方法:
机器人先走右手法则到白线,停在那里判断前面的火焰强弱,如果火焰强,开始灭火,如果没有火焰,后退,转身,走左手法则到另一条白线,另一白线附近没有发现火,又后退转身走右手,这样反复两次,如果还是没有灭火成功,机器人调用第3补救方案,第3补救类似于补救搜索方案,机器人前进到墙壁,走右手法则到其他房间搜索火焰。如果发现了火焰,又进入灭火程序。这样算法就构成了一个环,也就是说这里使用了复杂的递归函数,机器人是不灭火焰绝不罢休,除非内存空间被耗尽。第1补救方案主要解决机器人陷在灭火圈里面或撞在灭火圈附近的墙壁上等问题,第2补救方案解决机器人离火焰较远的问题,第3补救是为了解决机器人把无火房间当有火的问题。这样有计划地使用不同的补救方案,搜索时间逐渐增加,搜索范围逐渐扩大,有效地处理了速度与稳定之间的平衡。
三、万能回家算法
一个比较完善的灭火机器人一般把迷宫搜索分为两个阶段,首先使用第一方案,第一方案大多使用无火不进房间的方法,如果第一时间没有发现火焰,则机器人自动进入补救搜索阶段,补救搜索一般使用简单的“左手法则”或“右手法则”,由于机器人离开启动的时间比较久,机器人已经行走了很大一段路程,这时候如果还想通过计算白线的数目来知道自己处于哪个房间是很难的,错误的判断将导致机器人回家失败。所以开发一种不管哪个房间都能够成功回家的算法是很有必要的,据悉,新疆的两位高中生已经找到了这一算法,但他们并没有发表论文,在这里我们向大家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利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本算法的关键是要找到一种能够计算是否到家,又不影响迷宫行走的方法,如果机器人判断自己已经回家则停止所有动作,如果到了一条白线,但又不是家,则机器人要越过这条白线继续走迷宫。万能回家算法适合用右手法则来实现,这一算法应用在1、2、4号房间效率很高,在这里我们首先来讨论3号房间的回家问题,如下图所示: 机器人首先走一段时间右手,再走出房门,以后都按照下面的方法处理:走迷宫一直到白线,向左转弧线并进行到家判断,如果到家则停止动作,如果没有到家则再向右划弧线直到看到墙壁,继续走迷宫并按照上述方法处理,下面对最主要的到家判断进行具体描述。
int djqr()//到家确认模块
{ int bs=120;//白线的灰度值
float md;//白线密度
int n=0;//检测次数
int bssm=0;//白线数目
long qst;//时间变量,控制转左弧线
long qtt;///时间变量,控制地面灰度测量 motor(0,80);//前进1小段 motor(1,80);sleep(0.03);qst=mseconds();qtt=mseconds();while(mseconds()-qst<500l)// 转左弧线半秒钟
motor(0,-30);motor(1,30);
if(mseconds()-qtt>10l)//每10毫秒收集1次地面灰度值 { qtt=mseconds();n++;//检测地面的次数
if(analog(2) stop(); md=(float)bssm/(float)n;//计算白线在总检测次数中的比例 if(md>0.6)//如果白线比例很高 return(1);//表示到家了 else return(0);// 表示没有到家 } 上述回家算法已在本校实验室验证通过,本算法应用在1、2、4号房间同样正确,并且可以取得很高的效率。 四、防止30秒静止不动的算法 上面介绍了补救算法和万能回家算法,似乎机器人灭火回家的成功率就会很高,但在测试过程中机器人还是会出现30秒静止,转5个相同的圈,撞倒蜡烛等导致任务失败的情况。为此,我们有必要在程序中加入防止上述情况出现的代码,提高稳定性。关于防止30秒静止不动,我们已经找到比较稳定的算法,介绍如下。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导致机器人静止不动的主要原因有下面两点,一种情况是代码进入了死循环。例如,为了让机器人前进到墙,假设前面安装了13号红外避障传感器,下面的代码: while(digital(13)!=1)//前进到墙模块 { motor(0,60);motor(1,60);} 看上去没有任何错误,但当机器人走的不好,如上图位置时,由于前面的传感器永远不会检测到墙壁,那么,上面的循环条件永远得到满足,这里就成了死循环代码,这样机器人就会30秒静止不动.为此我们可以做以下改进: st=mseconds();//记下开始前进时间 while(digital(13)!=1)//如果看不到墙壁 { motor(0,60);//前进 motor(1,60);if(mseconds()-st>1000L)//1秒后退出循环,1000毫秒时间根据需要可以 //修改,比实际需要长一点 break;//退出循环 } 通过时间变量的引入,确保1秒后退出循环,这类死循环机器人经常发生,我们要小心应用循环语句,我们把这一情况叫机器人特色的死循环。 第2种经常发生的情况是机器人做出自相矛盾的微动作,从人的视觉上来说是静止不动,例如纳英特机器人在走左手法则,在位置不好的时候。 机器人前面的传感器看不到墙壁,根据左手法则,它要左转,转了一点以后,前面的传感器看到了墙壁,根据法则又要右转,这样循环往复,机器人就在这里停步不前,对此我们可以使用类似下面的算法,下面的算法是走到一条白线的安全方法,这里是为了走回家。Daojia=0;while(daojia==0){ gst=mseconds(); while(mseconds()-gst<5000l)//每5秒种调整姿态1次 {i=migong_right();//走右手同时检测白线的函数 if(i==1)//检测到白线 { daojia=1;stop();break;} } if(daojia==0)//还没有到家,调整机器人姿态1次。{ motor(0,-100);//后退1点 motor(1,-100);sleep(0.03); motor(0,100);//左转1点 motor(1,-100);sleep(0.08);} } 从某点出发走左手,如果在正常情况下4秒可以回家,但现在5秒还没有回家,那么调整动作就会起作用。只要我们选择合适的参数,就可以防止机器人30秒静止不动,又不影响正常行走时的效率。 教学反思 《机器人灭火——迷宫灭火》是四川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13课,本学期的教材是机器人的系列教学,而这一课也是第8课走迷宫和第12课寻找火源的整合课程,让机器人从开始位置出发,若发现火焰,则启动灭火程序,灭火,若没有发现火焰,则继续探寻迷宫,寻找火焰。 本堂课从结果来看,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分小组的学习中,通过讨论、交流,完成了流程图的设计、机器人的搭建方案和程序的编写。因为有前面课程的铺垫,学生对机器人程序编写已经“游刃有余”,所以在引到学生从走迷宫与寻火源的基础上,让他们探索、讨论,找出机器人迷宫灭火的设计方法,他们的思维活跃发散,基本已经“顺理成章”地完成各个任务。 当然,我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本来需要学生讨论、探索、思考,产生自己的想法与设计,再来对比书上的参考,但是个别小组的学生直接翻看教科书上,跳过自己思维的过程,这样对他们学习编程没有任何好处;第二,学生差异大的状况依然存在,少数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落后其他同学,知识代帐,而这节课又是前面课程的整合,虽然前面有巩固的练习,但还是有个别学生还是没能理解,导致整节课“坐飞机”的感觉;第三,时间安排仍然需要调节,虽然将学生自行组装机器人、检测光值与火焰值、改进程序等这些环节调至第二堂课进行,但本节课内容依然繁多,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思考。 此外,通过机器人这一系列教学,我发现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1、学生积极性很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他自己对机器人很感兴趣时,产生内驱力,在结合教师引导和同学间的讨论,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很强。与学习其他软件相比,学习机器人还会考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何搭建实物机器人,如何测得当前环境下的光值与火焰值,机器人不按自己设定编程行走的原因„„在实际动手中,会遇见很多很多突发问题,更能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逻辑能力。设计机器人的行动,就要从流程图开始构思,然后将它转化成程序,这是模块化程序编写的基本方式,不仅锻炼了他们程序编写的能力,更是对他们逻辑思维的发展有很大提高。 大讲堂《中小学机器人竞赛》讲稿 ——信息技术组张新春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中小学机器人竞赛的浓厚兴趣; 2、学生知道中小学机器人竞赛相关细节; 3、培养学生加强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意识; 教学重点:市、省、国内、国际上中小学机器人竞赛相关知识、各类有代表性的机器人模型和比赛实况; 教学难点:各类比赛实况的详细介绍和理解;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从对机器人竞赛一无所知到对机器人产生浓厚兴趣,期间穿插提问,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予以简洁解答,鼓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协作讨论; 教学环境:电教室,有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话筒等必备讲解设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2009年,有一部风靡全球的科幻片《变形金刚》,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呢?呵呵,在片中,机器人时而变成跑车,时而变身飞机,时而变身巨人,手臂可以发射子弹、炮弹,真是太精彩了。我小时候,很喜欢玩一个叫“变形金刚”的玩具,咱们班的男生有没有也很喜欢呢? 今天,我们的信息技术大讲堂也是跟“机器人”有关的,是不是很期待呢?那就跟着老师一起进入今天的主题___中小学机器人比赛。 二、新课讲授 1、首先,我们来看一小段视频和两组图片,了解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中小学机器人竞赛相关报道。 看完后有什么感想,是不是觉的这些比赛非常精彩非常有趣啊? 2、刚看了这么多精彩的报道、图片,相信很多同学已经对中小学机器人比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到别人拿奖的高兴劲,你们是不是很羡慕呢?呵呵,没有关系,接下来跟张老师一起来了解下真正的机器人比赛。 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比赛报名、比赛程序、分组项目等详细知识。 3、好了,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对比赛已经不那么陌生了。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组已经组装好的机器人图片和一段机器人走秀视频。老师一边讲解,同学们一边欣赏,一定要认真哦,你会发现很精彩很有趣的。 4、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机器人走秀,接下来我们要真正的走进比赛了。接下来,跟老师一起来分析两段比赛实况:灭火机器人、足球机器人。 看完后,老师提出如下问题:两个灭火机器人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怎样改进它们?老师告诉你们这两个灭火机器人都是自动灭火的,你从哪可以看出来呢?仔细看才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5、刚看了这么多有趣精彩的视频、图片报道,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出色的机器人要从哪些方面下功夫呢? 第一步:规划设计; 第二步:购买所需的零配件; 第三步:组装配件; 第四步:给小机器人编制程序; 第五步:调试、运行 三、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机器人竞赛有了一定了解,相信很多同学也非常感兴趣,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也多多关注这方面的比赛吧。有机会自己也去参加一下比赛!通过比赛,锻炼自己的手脑协调能力、思维能力;多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你会变的越来越聪明。 山东省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经验、教训 人型机器人全能挑战赛是去年新加的项目,要求人型机器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多项机器人挑战动作,参赛队员除了要掌握机器人编程和对物理、力学平衡等知识的应用外,还要考虑如何面对一个多任务的项目,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成绩。通过参加两年的比赛,我总结了一下经验教训: 1、单是对人型这个比赛项目,我认为应做到两个熟练,第一要程序熟练,虽然这个比赛是现场编程,但任务是不变的,所以学生在平时训练是要对程序非常熟练,对关键的数据应直接记忆,这样在比赛时有限的时间内针对不同的场地去调整。第二就是要熟练的操控,比赛过程中需要用遥控器来控制机器人,特别是在任务中间的调整既要快又要准确,所以平时多练习是很重要的。 2、无论是对比赛的准备还是比赛过程中事无巨细。其实每次比赛之前,我和学生分别写一份准备清单及注意事项,然后再将两人的汇总出一份比赛准备稿,但这两次比赛过程还是都出了些问题,有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比赛成绩,参加全国赛可以说高手如林,一方面比的是能力,在一方面就是看谁准备的更充分。所以,我们应尽可能的考虑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的问题。 3、平时应注意训练学生的自主性。这几次比赛,辅导老师基本是看不到比赛场地,所以我们在平时就应多训练学生自主性,包括应对场地的变化、机器人硬件出现问题和裁判的沟通等等。第三篇:《机器人灭火——迷宫灭火》教学反思
第四篇:小学机器人竞赛讲稿
第五篇:电脑机器人竞赛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