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2017届高三毕业班4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湖北省2017届高三毕业班4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漂流异邦的古代中国人
如果不把商亡后箕子东奔朝鲜的传说以及对“徐福东渡”结局的猜测算在内,今天可以确切地指出最早漂流到今中国境外的我们的先人,就应当是西汉前期活动在“大宛”国(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秦人”了。据《史记·大宛传》,当西汉军队围攻大宛的国度时,这些“秦人”在断绝了水源的围城之中帮助守军“穿井”。从司马迁在另一处提到为大宛等国“铸钱、器”的“汉使、亡卒降”来看,所谓“秦人”,很可能也是被匈奴俘掠、后来投奔大宛的西汉军人。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李陵。华北汉地社会中也有人被掳掠、甚至逃亡到匈奴政权下去从事农业生产的。后者成为迄今所知为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出走异国的最早的人群,因为在那里他们受到的盘剥较轻。两汉时因国内政治斗争的失败而出奔匈奴者亦时见于记载。自东汉末年以来,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流亡者远走高飞的一方天地。
随着隋唐统一帝国的建立,古代中国人寓居他国的活动呈现某种新格局。由于隋唐政权对突厥和中亚国家持续的军事活动,大批士卒流失在西域固属难免。禁止汉族居民出家为僧的法令废弛后,汉族僧团的大规模膨胀导致西行求法或东渡弘法的高僧大德人数激增。除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向西推进的商贾之家,通过海路移居东南亚的“唐人”,由唐经宋而入元,也代不乏人。到了元朝,中国移民在南洋群岛已经相当多了。
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向外移民,从晚明的1560年代起逐渐形成一个高潮。明政府在这时开放海禁,使私人出海贸易的规模急剧扩大。但由于明政府仍明令禁止移民海外,遂使出门在外多年的人不敢归国,实际上对移民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7世纪前后,吕宋马尼拉的华人已有两三万人。清前期为孤立东南抗清力量,重新实行海禁,并对出国归来的人处以死刑,但其收效仍与明末禁止移民海外的政策略同。鸦片战争前,东南亚的华人总数高达一百万人。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向海外移民的范围更扩大到北美。大批中国人被当作“苦力”运送到美国,在西海岸为洋人开矿修路。
明清两朝政府长期抱持敌视海外华人的立场,把他们当作化外“弃民”,视之为“无赖之徒”。海外华人在羁留地区遭遇暴虐或不公正待遇,“天朝”往往置若罔闻。直到清末,这样的政策才获得基本的调整。“华侨”的概念于是进入中国的政治文化。从光绪十九年(1893)“除华侨海禁”,到此后在各地设立领事馆,清政府终于对保护海外侨民的正当利益渐有意识。但在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狂澜冲击之下,“满洲”政权的合法性已经无可挽救,海外的华侨成为推翻清统治的一种重要力量。
(摘编自姚大力《读史的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现有史料来看,西汉前期活动在“大宛”等国的“秦人”,可视作迄今为止能够确切地指出的最早漂流到异邦的中国人。
B.《史记》中两处记载的“秦人”,实际上很可能是西汉军人,他们战败后被匈奴俘掠,后来投奔了大宛,从事穿井,铸造钱、器等工作。
C.华北汉地社会中被掳掠或逃亡到匈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是迄今所知为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漂流异邦的最早的人群。
D.两汉时期,有些中国人在国内政治斗争失败后逃往匈奴,从东汉末年开始,日本也逐渐成为了这些政治斗争失败者的流亡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隋唐时期,朝廷持续不断地对突厥和中亚国家用兵,边境的战事不可避免地导致这一时期大批士卒流亡到西域。
B.与两汉时期因战争和政治因素而移居国外不同的是,隋唐时期僧人、商人加入到移民行列,移居地域也更加广泛。
C.从唐代开始,有些中国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移居到东南亚,到元代时,居住在南洋群岛的中国移民的数量已相当可观。
D.1560年代,明政府开放海禁,使得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大量向海外移民,从这时起,逐渐掀起一个向海外移民的高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政治、经济方面的需要,海禁政策在明清两代数度兴废,但客观上都对移民潮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B.满清政府对移居海外的华人持敌视立场,将海外华人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使他们成为推翻满清统治的重要力量。
C.中国人向北美移民始于19世纪下半叶,大批中国人作为苦力在美国西海岸开矿修路,为美国的崛起作出了贡献。
D.清初的海禁政策直到光绪十九年才被废止。同时清政府也改变了敌视华侨的立场,逐渐意识到要保护海外侨民的正当利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好天气
【英】罗纳德·邓肯
天气冰冷,像慈善事业。东风抽打在脸上,脸像砂纸打磨过似的粗糙。靴子漏水,袜子和泥浆凝结在一起,空荡荡的小路似乎连个弯儿也没有。我拖着疲惫而沉重的脚步寻找走失的母牛,诅咒起当农夫的命。好像当农夫还不够惨,命运还让我在一片长年累月都是冬天的土地上耕种。皱眉打量那片黑土地,四周树篱狰狞凌乱,我厌恶地瞪了一眼,觉得整个世界都丑陋无比。平坦无奇的耕地,光秃秃的树干,一个个泥潭映照出一片泥糊糊混浊的天空。浑身上下,唯一发热的是心头的火气。
“是个好天哪。”有人说了一声,那愉悦的语调令人生气。
“是吗?”我没好气地答道,两眼瞪着那个坐在农舍外的老头儿,“好在哪儿呢?” “哪儿都好。”他平静地说,那老成持重的声音逼着我应战。我争辩道:“哦,不,天不好。哪儿都不好;整个倒霉的乡村就像一座济贫院一样丑陋不堪。只有多愁善感的糊涂虫才敢念今天的好,或念一月份的任何一天的好,或者念整个冬季的任何一天的任何好。念好的人无非是想同别人进行毫无意义的、老掉牙的交谈。”
说完这些,我的火气消了一点儿。
那老头儿沉默了一会儿。我大获全胜,却并不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特别骄傲。
过了一会儿,老头儿用手指着一排大榆树的上方,身子却没离开长凳。“看到那些榆树了吗?”他问。
“那些树看起来像患了溃疡病。”我随口答了一句。
“你搞错了,往树的上方看。”他接着说,“看看那些剽悍的大白马,看看它们随风飘动的鬃毛,看看它们由雷电驱动的双翼。”
我顺着他那不能伸直的手指所指的方向望去。“没看见什么马。”我说。他说:“你看的是地上。朝天上看,刮东风时,云总是像马群越过榆树林,不是吗?” 我又放眼望去。千真万确,一团白云盖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形成圆顶。那云团看起来的确像一匹矫健的马。我还发现马套在战车上;不,不是战车,那是一副由黄金般的光芒构成的犁铧,是它在灰暗的天空耕出了一道道金灿灿的犁沟。
“太阳肯定快要落山了,”那老汉说,“因为我女儿烧水准备沏茶时,太阳总是要落山了。”
“是她等着太阳,还是太阳等着她呢?”我问道。
“这无关紧要,”他回答说,“你得承认是个好天,对吗?” “对,”我敷衍道,“前提是你得看得久,看得远。”
他指着小路旁的水沟继续说:“看看这儿。看见躺在下水管旁的那些枯叶了吗?那可都是些山毛榉叶子啊,是从一英里外的树林里飘到这儿的,都是。难道你没发现每片叶子腐烂时露出的金黄色是多么好看吗?擦亮的铜板与之相比黯然失色,而黄铜比起来又显得过分耀眼,每片叶子都凝聚着太阳全部的红光,我说的不对吗?”老头儿抬起头看着我。“你得承认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时不有,无刻不在,就连一条臭水沟也不例外。”
我没有回答。他展示给我的排水口处的一切,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我甚至几乎没有觉察到他女儿已走出农舍,并搀扶他站了起来。她把一根白色的棍子放到他老树皮一般的手里;这时我才发现他的两眼覆着一层白膜„„
“怎么,您„„”
“不,”他说,“我并不比你瞎。只不过是我的眼睛看不见而已。”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是一个农夫,由于母牛走失,不得不四处寻找,加之天气不好,道路泥泞难行,因而心情懊恼,觉得整个世界丑陋无比。
B.为了改变“我”看世界的眼光,老头儿主动与“我”搭讪,以天气为话题,循循善诱,让我认识到,美是无处不在的,哪怕是一条臭水沟,也蕴藏着美。
C.文章第5段反复强调“今天”“一月份的任何一天”“整个冬季的任何一天”等时间点,以此凸显“我”内心的怨愤情绪。
D.“我”与老头儿对比鲜明。“我”眼睛明亮,却只看到世界的丑陋;老头儿眼睛失明,却能感知无处不在的美。可见感知美不必用眼睛,而需要用心灵。
5.文章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我并不比你瞎。只不过是我的眼睛看不见而已”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周有光的传奇人生
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顺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大学毕业,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当外交官,他却选择了学经济;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的毕业生都到美国留学,可他由于经济原因去了日本;本想到日本京都大学跟随著名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河上肇却被捕入狱,周有光只好专攻日语;本来可以在海外享受优裕的生活,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国;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所成就,他却被指定研究语言。
面对这样的“错位”人生,他却很坦然:“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
1955年,时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组织通知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而早在1920年,周有光就参加过上海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这一运动当时还受到苏联支持。
于是周有光扔下经济学,半路出家一头扎进语言学中。改行之后的周有光负责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该方案于1958年正式公布。而这段“改行”的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既来之,则安之”。“要真正改行,就要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一直到今天,我都没有离开这个机构。”
“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个字母干三年。”周有光回想起这段往事仍不忘调侃,但他认为,“这三年时间花得还是很值得”。“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提意见,而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研究过,几乎没有新的意见。今天就得到了这么点安慰。”1958年,周有光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也于1961年出版。
周有光曾有“周百科”的外号,拜其连襟沈从文所赐。1980年开始,他成为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谈到当年翻译《百科全书》的细节时,周有光称,“我们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由于当时国内购买力很差,就压缩成10本,称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此后,周有光又曾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社科部分总编委。
80岁时,周有光决定让生命重新开始。他把80岁当作0岁。92岁那年,他收到一张贺卡,上面写着:祝贺12岁的老爷爷新春快乐!提起这事,老先生乐不可支。
“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这是后辈学者对周有光的评价。当世界各地出现了“汉语热”时,一些人推断21世纪将是汉语的世纪,周有光保持了相当的冷静:“汉语的国际地位,应当作恰如其分的正确估计。汉语的国际性最弱,这是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承认的,但是,不承认并不能改变事实。要想改变事实,只有改变汉语本身,提高汉语的规范化水平。”
他的专业研究因年老体衰告一段落,但他并未停止思考,更未放弃一名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他在桑榆晚年再扬帆,开辟新领域——研究社会现实问题,撰写有关文化、历史方面的文章。晚年的周有光又先后出版《百岁新稿》《朝闻道集》等数部新作。周有光曾在纪念自己华诞的座谈会上通过视频向大家问好。他在视频中说到读书,称“读书要和生活发生关系,如果读了书不能立言,就白读了”。在旁人眼中,老人依然在与时俱进。虽然处于高龄却天天上网,喜欢接触电脑,对外面的事情了解得很清楚,也有自己的看法。
(有改动)
相关链接:
(1)周有光(1906——2017),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著名语言学家、经济学家,因主持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而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百度百科)(2)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都会幸福一辈子。”周有光娶的就是张家的二姐张允和,夫妻俩相敬如宾70年。(百度百科)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顺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但是他却能坦然面对自己错位的人生。
B.1955年,因为周有光早年参加过上海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所以组织上安排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
C.周有光娶了九如巷张家四个才女之一的张允和,夫妻俩相敬如宾70年,与沈从文成为连襟,这也是他人生“传奇”的一个方面。
D.周有光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这与他有着“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还有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感是分不开的。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半路出家研究语言学,周有光并没有怨言,到后来一直没有离开过语言学研究,这体现了一个学者的时代担当和奉献精神。
B.“周百科”的外号,虽是沈从文所赐,但从周有光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参与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来看,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C.作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的研究非常扎实,甚至到了今天,人们对《汉语拼音方案》也没有提出多少批评意见。
D.周有光晚年仍研究社会现实问题,撰写有关文化、历史方面的文章,并对所谓的“汉语热”有着冷静的思考。
E.本文记叙了周有光的传奇一生和他对祖国语言文字工作的杰出贡献,表现了他热爱国家、与时俱进、淡泊名利的优秀品格。
9.作为人物传记,本文引用了周有光先生的很多话语,请结合文本概述这样表达的好处。(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是岁九月,宣宗即位,改元贞佑。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行信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B.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C.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D.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
B.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封事在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封城。
D.《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行信心系百姓。他建议依照旧例调换官吏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两地,允许百姓用麦子充作粮税,均得到皇帝的采纳。
B.张行信富有远见。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张行信多次上书皇帝,请求不要起用此人。皇帝对此不予理会,终为胡沙虎所杀。
C.张行信重视人才。他认为战事兴起之后,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希望皇帝诏令重臣举荐人才,并厚待人才,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报效国家。
D.张行信心忧国事。皇上准备提升王守信、贾耐儿等将领的职务,但张行信认为这些人鄙俗无能,又不熟悉军事,不适合担任军队职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2)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临江仙(1)
李煜
樱桃(2)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注】(1)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2)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蝶翻金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同翔取乐的画面,这里运用反衬手法,借眼前之景来衬托作者的心境。
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亡国破家的境地。
C.下片中的“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D.上片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向外:视线变化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E.本词主要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情达意,全词语言直白浅显,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
15.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诗使用夸张手法,正面描写山之高峻、崖之陡峭,以此表现蜀道之难。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代人只是一味哀叹而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
”。
(3)《诗经·关雎》中用“
”和“
”两句生动刻画了男子追求窈窕淑女而不得之后朝思夜想、难以入眠的情状。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积淀了一个名族的精神底蕴,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经过一番改头换面之后,仍然可以服务于时代。
B.作为一名肯负责、有担当的领导干部,身处官场,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和处理各种矛盾与问题,和光同尘是不足取的。
C.接到群众举报线索后,工商管理部门与公安部门联合出动,迅速摧毁了一个制售地沟油的窝点,人们额手称庆。
D.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是人们保持判断力和思想定力的不二法门。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今天外国小朋友远道而来参加联谊活动,同学们都热情地在学校里与他们交流,带着他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B.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募捐成为慈善领域的一种创新和尝试,但其存在的漏洞也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C.今后四年,北京市将重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满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D.目前半导体、无线通信设备和计算机仍然是中国出口韩国的主要产品,而食品和其他消费品在韩国正迅速扩大。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科学家有国籍,(1)
科学无国界。让国籍不成为科学的羁绊,(2)不能成为科学家的道德困境,是杨振宁阔别51年之后重归中国籍的一个启示。未来的方向(3)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4)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5)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6)是因为先进的设备、优厚的待遇、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1)(2)(3)(4)(5)(6)A.可是 / 仍 而且 不仅 也 B.然而 又 还 从而 固然 也
C.但
更 也 /
不仅 更 D.而
并 可 并且 当然 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四季玫瑰又称紫枝玫瑰、无刺玫瑰,它花香浓郁,花色瑰丽,花期也长,可夏季赏花,秋季观果,冬春看枝,①
;其鲜花可食用、酿酒、入药、提取玫瑰精油,②
。四季玫瑰的根部分蘖萌生能力强,③
,如果不分株会使营养分散而影响其正常发育,导致开花少或不开花。
21.下面是某校学生会写的一封倡议书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6分)
入夏以来,我国长江流域产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人民生命财产经受了巨大的损失,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应该大力弘扬。我们倡议全校师生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希望大家尽己所能,奉献爱心。愿意捐款捐物的师生请到学生会联系。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去年冬天,北方多地飘雪,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雪景刷爆了朋友圈。不过有媒体转发的一张照片让人们看到了另一种“雪景”:某地,四名环卫工人正在清理积雪。一位环卫工人的脸上沾满了清扫车喷出的污渍,他身上的橙色环卫工作服完全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据了解,他们凌晨2点多就到街头清理积雪,一直持续到上午8点,连口水都没喝。这样的“雪景”也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1.C(“后者”是指“逃亡到匈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不包括“被掳掠”的人。)2.D(掀起海外移民高潮的原因,除了开放海禁的政策,还有禁止移民海外的政策。)3.B(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冲击使得海外的华侨成为推翻清统治的一种重要力量。)4.C(A.“我”觉得世界丑陋无比的原因,不仅是丢了母牛和天气不好,更主要是对身为农夫的命运不满。且“天气不好”是“我”的主观感受,并非实情。B.老头儿并非是“为了改变‘我’看世界的眼光”而与我搭讪。D.“不必用眼睛”说法绝对。)
5.①描写景物和人物心情,为后文“我”与老头儿的交谈勾勒背景。②描写“我”主观感觉的恶劣天气,与标题形成对照,也与后文老头儿感知的好天气形成对照。③交代“我”的农夫身份和心情的恶劣,与老头儿的平静乐观形成对照。(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答出其中两点给5 分。意思对即可。)
6.①瞎与不瞎,不在于眼睛,而在于心灵。老头儿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是心灵却能感知到无处不在的美。所以老头儿并不瞎。②这句话也暗含了对“我”的讽刺和批评。“我”虽然身体健全,眼睛不瞎,心灵却丧失感知美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比失明的老头儿更瞎。③这句话卒章显志,揭示全篇主旨,启示我们要保持心灵的明亮,不仅要用眼睛去看世界,更要用一种乐观的心态去感知世界之美。(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7.B(B 项强加因果。)
8.CE(C 项中“人们也没有提出多少批评的意见”不合文意。E 项中“淡泊名利”文中表现不明显。)(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 分。)
9.①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本的真实性。②使周有光的人物形象更丰满,彰显传主的精神风貌和品格。③有助于读者真切、深刻了解周有光的人格魅力和影响,提升传记的阅读价值。(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答出其中两点给4 分。意思对即可。)
10.C
11.D(“相传为孔子所作”有误。)
12.D(原文为“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不适合担任军队职务”欠妥,张行信认为让王、贾“参预机务”毫无意义。)
13.(1)胡沙虎飞扬跋扈,强横凶暴,献媚于皇帝宠幸亲近的人,来谋求他们的赞誉,自从他被罢免以来,士民百姓无不欢欣喜悦。(译出大意给3分,“强梁”“图”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现今任命将帅如果不再用条文成法来束缚他们,用朝廷意旨来约束控制他们,而是让他们能够全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么克敌收复国土的功业就有希望!(译出大意给3分,“拘绳”“尽”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皇帝在泰和殿召见他。张行信便向皇帝进言两件事:一是依照旧例调换吏官以除民害,一是徐、邳一带土地适宜种麦,应当允许他们交纳麦子充作粮税。皇帝同意他的建议,让尚书省商议后实行。崇庆二年,任左谏议大夫。当时胡沙虎已免职为民,但他仍贿赂朝中权贵,想重新得到起用。满朝官员没人敢表态,张行信便上奏说:“胡沙虎飞扬跋扈,强横凶暴,献媚于皇帝宠幸亲近的人,来谋求他们的赞誉,自从他被罢免以来,士民百姓无不欢欣喜悦。今天如再任用他,只怕为害更超过往日。”他接连上书奏告,但没有回音。当胡沙虎弑君谋逆时,人们都替他担忧,而张行信坦然自若,不以为意。这年九月,宣宗开始做皇帝,改年号为贞祐。•
胡沙虎被杀后,张行信上密封奏书主张严正刑赏之事,他又说:“自从战事兴起以来,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请陛下让重臣举荐所了解的人,如果确是可用之才,立即加以召见,公开褒奖,必定有舍命报国的人。以前李牧在当赵国将军时,军功爵位封赏都能自己做主,出兵进攻退守等不需听从朝中复议,因而能够大破北面强敌。现今任命将帅如果不再用条文成法来束缚他们,用朝廷意旨来约束控制他们,而是让他们能够全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么克敌收复国土的功业就有希望!”皇帝赞许他的意见。这时刚刚提拔任用王守信、贾耐儿当将领,他们都是鄙俗不堪、不懂兵法律令的人,张行信担心他们贻误国家大事,便上疏说:“《易》中写道:‘开国和继承大业,小人不可任用。’这是圣人用以警戒后世的,话说得这样严厉。如今大兵纵横遍地,人心惶惶不安,抵抗敌军兴国理政如非贤能有智慧的人是难以胜任的。狂滥庸俗之辈,承蒙提拔,参预机要大事,实在是毫无意义。”于是,皇帝把他们都罢免了。代理元帅右都监皇族讹可率兵五千人到通州护粮,遇到敌军立即溃败。张行信上表奏道:“领兵之道,无过于赏罚二字,当派兵对敌时必须让他有所思慕而乐于前进,有所畏惧而不敢后退,然后将士听从命令而功业可成。像讹可败退,就应当公开明确他的罪责,朝廷如果加以宽容,一点不追究,我担心领兵之道未能尽用了。”朝廷下诏回报说:“你的意思已经清楚,讹可等人已经下狱治罪了。”•
14.DE(D 项,上片、下片的描写顺序都是由外向内;E 项,“直白浅显”不妥,词作语言形象哀婉。)(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 分。)
15.①悔恨之情。“樱桃落尽春归去”句,写初夏的典型景物以寄危亡之痛。此时,宗庙难保,樱桃难献,伤逝之感良深。以粉蝶无知、回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情。②惆怅之情。“子规”句,加深亡国的预感。“西”字指出宋兵自西而来,国家朝不保夕,“暮烟垂”更形象地表现了这种沉重的惆怅之情。③孤苦之情。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纷纷散去,作者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一腔心事虽未直言而出,但孤苦之情已跃然纸上。④凄凉哀怨之情。在作者眼中,曾经媚态十足的美人而今却只见“空持罗带”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怎能不“回首恨依依”?充满了凄凉哀怨之情。(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 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16.(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2)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7.A(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含贬义。B.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C.额手称庆:双手合掌,举到额头,表示庆幸。D.不二法门: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18.B(A 项语序不当,“热情地”应移至“交流”之前。C 项中途易辙,“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主语是农民。D 项搭配不当,应在“消费品”后加“的市场份额”。)
19.C
20.①适合作为观赏植物 ②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③栽培时应注意及时分株(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 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①“产生”改为“遭遇”;②“经受”改为“蒙受”或“遭受”;③“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改为“灾区人民生活极为不便”(或在“人民生命财产”前加“使”);④“度过”改为“渡过”; ⑤“请到”改为“请与”。(答对一处给1分,答对四处给4分,答对五处给6 分。)
22.参照2016 年高考全国语文卷作文评分标准。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类似于2017全国卷1的作文要求,淡化了任务驱动,审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的含义。作文切入分43。
理解材料的关键是两种不同的景致:一幅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雪景,一幅是环卫工人清扫积雪的劳动场景。对这两幅画面,既可以辩证思考,也可以重点分析后一幅画面,还可以宕开一笔,触及一般性思考的层面。具体来说:
立意角度: 1.如何看待美
①美的形式:美的形式是多样的,有自然美,也有人的活动的美。②美的角度:如诗如画是一种美,外表的“丑”也是一种美。
③美的价值:感官的美怡情悦性,而无私忘我的美可以提振我们的精神。④美的存在:美就在你身边;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2.引申开来思考,如何看待问题(或事物)
①看问题的角度: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②看问题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3.如何对待劳动者
①认可:奉献的价值;劳动创造美;坚守平凡岗位;让另一种“雪景”刷爆朋友圈。②关爱:对创造美的人要关爱,希望有关部门拿出实际行动,或为他们配备劳动保护用品,或为他们提高薪资水平等。
③赞美:致敬劳动者。
注意:这些立意是闭门造车的推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作答情况进行补充和修订,切忌生搬硬套。如有考生确定为第2点,不能脱离材料天马行空去议论。
第二篇:湖北省武汉市2013届高三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2013届高三二月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编辑人:丁济亮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崔嵬/桌帏 砥砺/抵消 唯利是图/唯唯诺诺 ...... B.下乘/乘势 裙裾/倨傲 鼎铛玉石/瞠目结舌 ...... C.妃嫔/颦蹙 火钵/剥啄 所向披靡/无法消弭 ...... D.羞赧/呢喃 布衾/倾倒 纡尊降贵/长吁短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娥眉 枕藉 文字因缘 玉不琢,不成器
B.意气 黯然 纨袴 膏梁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C.笼统 噩耗 钟鸣鼎食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D.商榷 悲摧 责无旁待 吃一堑,长一智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身边万物都在显示着自己的生机和优美。我觉得作为摄影人不必()远足名山大川,美丽的风景就在身边。摄影不在于器材的(),不在于复制美景,()在于磨炼出独到的发现之眼,在寻常的()里拍摄出不寻常的画面。
A.舍近求远 精致 只 场面 B.舍本逐末 精良 而 场景 C.费尽心力 精巧 却 情景 D.千辛万苦 精美 就 风景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福建霞浦,特色之美就表现在变幻莫测而又绮迷的滩涂上,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滩涂。B.《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曹雪芹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容量。
C.造成地铁光谷站客流爆棚的主要原因是地铁刚刚开通,运营经验不足,但根本原因是当初设计地铁站时对光谷经济发展统计不足。
D.闯红灯是比较普遍的一种交通违法行为,也是漠视交通法规和生命的恶习,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前者如《孟子》,富于雄辩,比喻精当,说理透彻。后者如《左转》,能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使历史事件故事化,引人入胜。B.《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如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对比。C.《牲畜林》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作家卡尔维诺。这篇小说按照主人公朱阿的心理时序展开故事,在情节上设置危机,小说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节奏中获得了结构的力量。D.别里科夫、鲁大海、翠翠、窦娥分别是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曹禺的《雷雨》、沈从文的《边城》、关汉卿的《窦娥冤》中的人物。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网络社区的基本规则
网络社区,又叫虚拟社区,最早见诸霍华德〃莱茵戈德1993年的著作《虚拟社区:在一个电脑化的世界里寻找联系》。今天,网络社区被用来泛指各种各样的通过网络进行交往的社会群体,但它不意味着群体成员之间存在非常强的纽带。
法国网络文化理论家皮埃尔〃莱维在有机的社会群体(家庭、部族)、有组织的社会群体(国家、机构、宗教和公司)以及自发组织的群体(如网络社区)之间作了区分,认为最后一种是自愿的、暂时的和善变的组织,由共享的智力努力和情感投入所维系。社区成员在其兴趣和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可能转到其它社区,在同一时间内他们可能从属于不止一个社区。无论是什么情况,他们都会在一个知识空间内共同生产和分享知识,参与集体讨论、谈判和促进共同发展。
人们可以在一个社区中进行什么投入?有两样东西很容易付出,特别在网上:时间和金钱。金钱往往是最容易的。例如网络服务商每月向用户收取租费,但交钱并不能使你真正成为社区成员,也不能使你感到对社区依依难舍。不过,交钱确实显示了你的某种诚意。从情感上说,你会赋予这笔开销正当的理由,因为你珍惜你花钱得到的东西。时间的投入可能不那么简单。像现实社区一样,良好的网上社区需要精心照顾和培育,成员希望有人出来解决分歧,确定基调、寻找赞助者,还需要有人维护数据库或是令对话正常进行,与支撑社区或同社区有交流的买卖人耐心打交道,并制定社区规划,在社区利益发生变化的时候对这些规划加以修改。除了归属感外,真正的社区会有很强的义务感,对其成员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有些要求甚至十分严苛。遗憾的是,许多关于互联网关系的描述从来不曾提到义务、责任、限制、琐碎的工作等,而这些恰恰是发展一个真正的社区所需要的。
有这样几条关于社区的基本规则,它们是极有道理的:每位参与者都应该清楚他付出什么,又希望得到什么,总体说来,虽然每个人的愿望都会有所不同,但这些愿望应该互相吻合;应该有某种办法区别谁是社区成员,谁处在社区之外。否则的话,社区就失去了意义;社区成员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他们在社区中投入很多,所以离开社区是一件因难的事情。在一个紧密团结的社区内,最严厉的惩罚是禁止、开除、剥夺、放逐……所有这些词都显示了如果被一个社区拒之门外,会有多么可怕;社区的规则必须十分清晰,违者必须追究责任。
社区的一个基本价值是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最终,公开的气氛以及共同的经验和互动的探讨将创造真正的社区,而非仅仅靠规则强行构建。人们无法仅遵循规则而生活,所以他们才会必然地和自己喜爱的人走到一起。网络空间只不过是他们可以从事这类活动的又一个地方,这次他们的活动摆脱了时空限制。但在最后,许多人很有可能要在有形世界找出他们在网络世界中结识的朋友,因为你根本无法在网上与朋友共享日落美景、体闲桑拿或是美味佳肴。
6.下列有关“网络社区”的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今天,网络社区被用来泛指通过网络进行交往的多种社会群体,但并不表明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就一定紧密。
B.人们在网络社区常常容易投入金钱和时间,它们会给成员带来在网络社区里的归属感和义务感。
C.在网络社区的基本规则中,强调成员的愿望应该保持吻合,成员的身份应真实,社区要有强大的凝聚力,社区的规则必须十分清晰等。
D.很多人必然会把网络社区结交的朋友带人到有形世界去交往,这是因为人们会和自己喜爱的人分享现实生活的美好。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网络社区交钱的行为,一方面可以体现你的诚意和珍惜,一方面并不能给你带来社区成员身份的确定和情感的依恋。
B.发展一个真正的网络社区需要提出责任、限制、琐碎的工作等要求,这是因为真正的网络社区会有很强的义务感。
C.公开的气氛以及共同的经验和互动的探讨将创造真正的社区,规则对网络社区的构建也非常重要。
D.社区的一个基本价值是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所以成员就会对网络社区进行精心的照顾和培育。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网络社区是一种自愿的、暂时的和善变的组织,由共享的智力努力和情感投入维系,人们应该考虑对网络社区具有的义务、责任方面的问题。
B.网络社区的基本规则是社区构建的保障,同时也不能阻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交往。
C.情感投入在网络社区中作用重大,网友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体现了对全新的情感交流方式的渴盼。
D.社区未来的良好发展趋势建立在规则的完善和人们的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协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帝有中土;令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卜辞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令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徒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秘书监卢渊上表,以为:‚前代承平之主,未尝亲御六军,决胜行陈之间;岂非胜之不足为武,不胜有亏威望乎!昔魏武以弊卒一万破袁绍,谢玄以步兵三千摧苻秦,胜负之变,决于须臾,不在众寡也。‛诏报曰:‚承平之主,所以不亲戎事者,或以同轨无敌,或以懦劣偷安。今谓之同轨则未然,比之懦劣则可耻,必若王者不当亲戎,则先王制革辂,何所施也?魏武之胜,盖由仗顺;苻氏之败,亦由失政;岂寡必能胜众,弱必能制强邪!‛丁未,魏主讲武,命尚书李冲典武选。
(《资治通鉴》138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以协众 协:胁迫 B.久之乃解 解:缓解 C.更与卿论 更:更加 D.弊卒一万 弊:疲惫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直接表明魏主迁都洛阳决心的一组是(3分)
①乃议大举伐齐,欲以协众
②群臣莫敢言
③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
④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⑤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⑥任城,吾之子房也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主与群臣对卦象是否吉利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实质是因为对大举伐齐存在分歧。B.魏主私下里向王澄征求意见,态度谦逊。魏主称王澄为子房的意思是夸赞王澄聪明能干,超出众人。
C.本文通过语言、神态描写,塑造了一位锐意改革、深谍远虑的君王形象。在同群臣的争辩中,也体现了魏主富有心计、善用谋略的特点。
D.魏主在谈论亲自参与军事的理由时,先分析承平之主不参与军事的原因,再联系现实,谈及应该参与军事的理由,最后对比感叹,强调寡不一定胜多的道理。语句工整,富有说服力。
12.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3分)
(2)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3分)
(3)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望罗浮 翁方纲
只有濛濛意,人家与钓矶。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与谁参画理?半面尽斜晖。
(1)两首诗都写到了“泉”,请结合诗句,简析两诗“泉”的不同特点。(4分)(2)两首诗的结尾都写到景物,试分析两首诗这种景物描写的不同作用。(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多选则按前5题计分)(5分)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韩愈《师说》)(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3)夜深忽梦少年事。(白居易《琵琶行》)(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
(5),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6)岩扉松径长寂寥。(孟浩然《夜归鹿门歌》)(7)诏书切峻。(李密《陈情表》)(8)江娥啼竹素女愁。(李贺《李凭箜篌引》)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勒奇山谷之行 埃利亚斯·卡内蒂
1920年夏天,母亲带着我们兄弟三人又回到了康德斯特克。当时我经常看地图,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勒奇山谷,那里是最有趣的地方,有许多值得一看的东西,而且也很容易去:乘火车穿越世界第三长隧道——勒奇山隧道,从隧道那头的第一个车站格彭施坦因徒步穿过勒奇山谷,走到最后一个小镇普拉滕。我怀着极大的热情去完成这一计划。我结交了一批同行的伙伴,并且坚持让两个弟弟这一次留在家里。母亲说:‚你已经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我毫无顾忌地把两个弟弟排除在外,并没有使她感到惊讶,相反,她对此感到很满意。她一直担心我一味埋头读书会变成一个优柔寡断、没有男子汉气概的人。她在理论上赞成体谅弱小,但在实践上则失去了自制力,尤其是当她认为某人妨碍达到一个目标的时候。她支持我的意见,为两个弟弟安排了其他的活动。出发的日子已经确定了,我们将乘早上的头班火车穿越勒奇山隧道。
格彭施坦因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贫瘠荒凉,我们沿着那条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的羊肠小道朝勒奇山谷攀登。我得知,这条小道在不久以前还要更加狭窄。只有为数不多的动物在这里出没。不到一百年以前,这一地区还有狗熊,可惜现在已经见不到了。当我还在缅怀早已销声匿迹的狗熊时,山谷突然展现在眼前,只见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明亮耀眼,一直向上延伸,爬上了白雪皑皑的山峰,最后消失在一片冰川之中。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到达山谷的尽头,但是小道却蜿蜓迂回,从费尔登到普拉滕要经过四个小镇。一切都是古色古香的,无一雷同。女人们头上都戴着黑色的草帽,不仅仅是成年妇女,还包括小姑娘,甚至就连三四岁的小女孩也戴着这种富于节日气氛的帽子,好像她们自打出世就意识到了她们的山谷的特点,而且必须向我们这些闯入者证明,她们并不属于我们之列。她们紧跟着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这些脸上皮肤干枯,布满皱纹的老人始终伴随着她们。这里的人说的第一句话,我听来就像是几千年以前的。一个胆大的小男孩朝我们走近了几步,一个老年妇女招呼他到她那儿去,要他避开我们。她说的那两句话很好听,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过来,Buobilu!‛这是什么样的元音啊!对小男孩这几个字,我常听到的说法是‚Buebli‛,可是她却说:‚Buobilu‛。一个u,o和i三个元音的组合。我突然想起一些在学校读过的古高地德语诗歌。我知道瑞士德语方言接近中古高地德语,但是有些词汇听上去像古高地德语,我还从未想到过。我自认为这是我的一个发现。因为这是我所听到的唯一的一个单词,所以它在我的记忆中更加牢固。这里的人沉默寡言,似乎都在回避我们。在我们整个漫游过程中从未与人有过交谈。我们看见古老的木头房屋、全身黑衣的妇女、窗前的盆花、牧场草地。我竖起耳朵倾听远处的说话,所有的人都沉默不语,也许仅仅是巧合。然而,‚过来,Buobilu!‛作为山谷的唯一的一句话留在了我的耳朵里。
我们结伴同行的这伙人来源混杂,有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德国人,可以听见各种语言的说笑叫喊,就连英国人也显得爱说话起来了,面对沉默的山谷,大家都感到震惊,表示赞叹。我为这些住在同一旅馆里的自命不凡的客人并不感到羞愧。然而,经常我总是对他们说些尖酸刻薄的话。这儿,一切都相互适应,生活趋于统一,寂静、悠闲、适度冲掉了他们的高傲自大,他们对这些自叹弗如、不可捉摸的东西做出的反应是惊奇和羡慕。我们穿过4个村庄,我们像是来自另外一个星球,没有任何与这里的居民接触的可能,这里人也得不到任何一点儿关于我们的信息,我们甚至看不到一丝好奇。在这次漫游中发生的一切,仅仅就是一个老年妇女把一个尚未走到我们跟前的小男孩从我们身边叫走。
我再也没有去过那个山谷,在半个世纪里,特别是在60年代以后,那里一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要避免触及自己心中对它保留的印象。我要感谢恰恰是它的陌生带来的一个后果:对古代生活方式的熟悉感。我说不出当时在那个山谷生活着多少人口,也许500人吧。我只是看见单个单个的人,很少看见超过两三个人聚在一起。他们生活很艰苦,这是显而易见的。我没有想过,他们中间是否有人在外面干活挣钱,但我觉得,哪怕是仅仅离开这个山谷很短一段时间,对他们也是绝对不可能的。要是我能更多地了解他们,这种印象恐怕就会消失,他们也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就像我在世界各地见过的人一样。幸运的是,这些体验的力量来自于他们的独一无二和孤立隔绝。后来,每当我读到关于部落和民族的书籍,心里总会产生对勒奇山谷的回忆。我还想读到这样奇特的事情,我认为这是可能的,并且接受了下来。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勒奇山谷的最有趣和值得一看,是因为这里的狭窄山谷的羊肠小道,早已消声匿迹但值得缅怀的狗熊,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雪峰,以及一切都是古色古香的小镇。B.为了完成勒奇山谷之行,“我毫无顺忌地把两个弟弟排除在外”,母亲对“我”能体谅弱小表示赞成,并对此感到很满意。
C.“结伴同行的这伙人来源混杂”和“各种语言的说笑叫喊”反衬出了勒奇山谷的人口稀少及这里人的沉默寡言和对游人的回避。
D.勒奇山谷的人们生活很艰苦,但作者认为“他们也是绝对不可能”“在外面干活挣钱”“哪怕是仅仅离开这个山谷很短一段时间”,表明了作者对山谷中人的赞美和对这种古代生活方式的向往之情。
E.全文借写勒奇山谷之行,既写出了作者来此的幸运,也表现出了作者对这种古代生活方式会随时代变化而消失的忧虑。
17.“你已经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18.文章第二段用大量的笔墨写山谷中女人的头上的黑色草帽并特写一位老年妇女招呼一个走近我们的胆大的小男孩避开我们时所发出的“小男孩”的好听的“元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9.作者说“要避开触及自己心中对它保留的印象”。请结合文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或社会现象,谈谈你的体会和感悟。(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作家着重描写的对象。请写出下面人物的名字,并选择其中一位,简评眼睛描写的效果。(4分)
①心灵的感触在这黑眼睛的阴影里,时而伸展,时而蜷缩;这双黑眼睛时而炯炯有神燃烧着;时而灰心丧气,熄灭了;时而犹如静悬的落月,目不转睛,不知凝视着什么时而若同急疾的闪电,飞速地向四周放射光芒。
②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③面如桃辩,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④她依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① ② ③ ④ 选择: 评价:
21.请仿造例句的修辞和句式,在“高三”“新年”“大学”中任选一词,写一段话。(不超过35字。)(4分)
生日:人生尺子上的刻度。但只能标示出你生命的长短,无法丈量生命的深度与厚度。22.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文后问题。(4分)
(一)李老师生病住院,班长王明和团支书张娟代表全班去医院看望。临走,在与李老师告别的时候,王明说:‚李老师,你安心养病吧,咱们先回校上课去了。‛
(二)语文老师年已过半百,经常在课堂上激情澎湃地为学生朗诵他自己写的诗歌,并多次对我们说:‚同学们,学生都是十七八岁的青年,是最有激情的年龄,一定要多多读诗、赏诗,并学着写些诗。‛
以上两则材料中,分别用了“咱们”和“我们”两个称谓,你认为它们用的对吗?请说明理由。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咬文嚼字》杂志评选出2012年十大流行词语,其中,‚正能量‛居于第一位。语言学家指出,‚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其意是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对于‚屌丝‛这个词语,专家认为它虽然很流行,但它有低级趣味和恶俗倾向,不适合列入2012年十大流行词语。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三篇:XX届高三毕业班工作会议讲话稿
XX届高三毕业班工作会议讲话稿
各位老师:
XX届毕业班工作会议即将圆满结束,在此我再讲几点要求和建议。
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树立信心,再创辉煌
近年来,经过我们艰苦的努力,学校质量提标战略稳步推进,实现了预期目标,赢得句容社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具体体现在:高考数据可圈可点。稳定镇江前列位置,一本、二本在考生大幅减少情况下,总量实现二本基本稳定,一本略有提升,比例一本、二本镇江前三,是镇江老六所高中提升比例最高的学校。在拔尖群体培养上,年年有亮点,XX年理科4人进入全市前10名,文科2人进入全市前10名;XX年夺得镇江市文科第一名;XX年文理各有1人进入全省前30名,390分以上高分群体占全市1/6。破除生源基础制约,在“高一新生录取分数逐年走低”、社会“不看起点看结果”大环境下,扭住“248”目标不放松,坚持不比基础比进步,采取“两个90%整体推进战略”和“两个10%卓越发展战略”并进,面向全体、分类推进,每年有进步,三年跨大步。连续三年清华北大有录取,XX年回归2.0版;一本摆脱多年的3.0版徘徊,实现4.0版;二本每年一个台阶实现7.0版、8.0版向9.0版冲刺,从而全面实现了248目标,赢得了句容人民的口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对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高考竞争发生了新的变化,镇江老六所之间距离缩小,二本上线率90%以上两所(省丹中、省扬中),80%以上一所(省句中);一本上线率50%以上1所(省丹中53.8%),40%以上2所(省扬中、省句中);一本、二本上线率一中追赶之势快速;清华北大录取镇江大市达到21人(裸考6人,自主15人),我们省句中与省丹中、一中差距明显;因此,省句中质量既有整体再提升压力,更有拔尖群体培养之差距。我们前进路上的主要障碍是:尖子生进入名校路径不宽,班级、组合不均衡现象突出,实验班竞争氛围不浓,学科高分群体量少质不高,分类管理、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管理方略未能长效有效落实,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讲究,集体研究氛围不够浓厚,集体备课实效性差,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学科性措施缺乏研究„„XX届高三,高考形势变了,教育对象变了,管理团队变了,清华北大必须开拓奥赛、夏令营和自主招生之路,实现稳定2.0版,冲刺3.0版;一本稳定4.0版,冲刺5.0版;二本稳定8.0版,冲刺9.0版。唯有如此才能保持镇江前列、全省第一方阵的地位。
在认真分析形势,客观估测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XX届高三工作目标:以XX届高三为起点,力争实现“248目标”加强版,即清北数量由2.0版向3.0版冲刺,一本比例由4.0版向5.0版冲刺(普通类达到300人),二本比例由8.0版向9.0版冲刺(普通类超过630人),艺术类冲击清华美院。学科“3”均分力争全部进入前2名,学科高分群体比例达到或者超过大市平均水平,“2”单科达B率均达到85%,实现3与2有效匹配。全面实现优质、特色、高位发展。
二、抓实抓细过程,夯实质量提升的牢固根基
毕业班工作的成效来自扎实和细致的过程管理。只有从日常点滴细微之处入手,抓实、抓细、抓牢,我们才有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求得新的突破。
.强化“两种意识”,保证“两个提高”
强化“面向全体”意识,保证本科上线率有明显提高。面向全体是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是大面积整体提高质量的必然选择,对学校发展本身而言,没有大面积的质量提升,优等生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没有规模效应,要培养高质量的优等生也是相当困难的。面向全体还要着力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与方向。近几年来,省句中在面向全体、重点突破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喊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志愿可填,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大学可上”的口号,这就是面向全体原则的具体体现。同时,我们根据本校特点,在生源低质的情况下,不等不靠,深入挖潜,从高一就着手培养自己的优质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其要强调的是,四星高中应该在面向全体、重点突破两个方面多做些研究,切实做到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有机结合。省句中肩负着冲击名校、厚实一本这两大重任,学校要宏观布局,统筹协调,力争有大作为。
强化“优质高效”意识,保证备考过程在质量上有明显提高。近年来学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比赛活动,这些活动只是一个平台,追求的核心价值就是优质高效。备考中的优质高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优质高效,二是课堂优质高效,三是训练优质高效,重点在后两个方面。
2.强化“两项研究”,增强“两种实力”
强化“个性”研究,增强冲击名校的实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化特点,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个性化备考要求,吃“大锅饭”根本达不到培优育尖的目的。要对有望冲击清华北大名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训练,创新辅导形式,加强跟踪管理,确保成绩稳中有升。多年来,我们为追求清华北大名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效果还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个性化方面研究过少。希望本届高三及早谋划。
强化“对手”研究,增强整体竞争的实力。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全局层面上,我们一直在赶超省丹中,省丹中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与省丹中的差距究竟有多大,省丹中的备考策略如何,如何抓临界生,如何育尖补差,都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内容。要通过实地考察、报告研读等多种形式进行研究,研究透了,我们就能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近年来,我们的学校在研究对手方面做的工作很不够,要坚持通过通过校际交流、校室交流、学科沙龙、名师论坛、外地观摩等多种形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三、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实效
毕业班工作要牢牢抓住教学中心,以课堂为主阵地,把对学各项环节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是寻求教学效果最大化的根本保证之一。在教学常规中,保证教学效果的就是备课、上课、作业这几个环节的质量,我们计划对每一个环节都提出来具体的要求,并明确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制度。
备课:集体有通案,每人有个案。采取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模式。集体通案的形成过程是:主备人提方案,备课组集体研讨,最后形成通案。主备人在备好这一教案时必须同时准备好课堂随堂练习、典型例题、变式训练等。每人的个案则不强求形式的统一,最主要的是要求教师根据各班的学生特点,因人施教,灵活处理。
上课: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不讲偏题、不讲怪题、不讲不典型题。力求一题一类型,一课一收获。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提高质量。尽可能地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力求高质高效地完成每一课时。把传统的讲“是什么,有什么”转变为讲“为什么、怎么样、有何用、怎么用”等,让学生在“未知中探索,探索中求新,新知中迁移,迁移中运用”,切实贯彻新课程的探究精神。
作业:实行学案制,布置作业做到“两个布置两个不布置”:一是“两个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方法的;布置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究的。二是“两不布置”:重复性、超负荷的不布置,超纲题、偏题怪题不布置。作业批改实行一本作业本制,确保作业批改不过夜,灵活使用全批、点批与面批,及时反馈,及时订正。
考试与讲评:做到“精而实”,即精心出题,精心讲评,务求实效。测试题便是确保科学性(无错误)、探究性(重能力)、前沿性(有创新)、实用性(近期反馈)。教师讲评前要统计分析,出错率在95%以上的题不讲,出错率在5%以下的题不讲,力求达到讲评课讲解不超过30分钟。
2、抓“两个10%”,落实因材施教战略
优化实验班教学与管理。克服动力不足问题:尤其是要消除浮躁、散漫、自我感觉良好等不良现象,进一步浓厚实验班的学习氛围。强化管理意识:实验班教师要人人确立三分教七分管的意识,努力用状态和氛围来保障复习效率。强化实验班日常测试学科优秀率的意识,狠抓学科高分,提升尖子生上层次。
加强学生个性化研究。要精培尖子生,从早对年级10—20名尖子生通过兴趣小组、预约式辅导等多种形式,同步抓语文、奥赛。在名校夏令营方面求突破。认真借鉴外地科学做法,为我所用。
3、落实三位一体,实施四个齐抓
依靠班主任、备课组长、全体教师三支队伍,实施四个齐抓,即“面向全体抓管理,围绕目标抓教学,一手抓尖子,一手抓后进生”。
高三年级部要突出协调年级学科之间、老师之间、班级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出利于高效工作的和谐人际关系。
班主任老师要贴近学生,在守护、细节上下功夫,敢于发现问题、勇于暴露问题,善于解决问题;要把学生的学习、生活放在心头,对各种层次的希望生,要抓一个,促一批,抓出成效。
备课组长要抓好计划管理。要在总结近几年高三复习安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一轮复习的计划安排,力戒前松后紧,保持高三复习的有序节奏。
任课教师要切实做到用真心对待学生、用真诚打动学生、用真情感动学生,真正在思想上尊重学生、感情上贴近学生、行动上深入学生、工作上为了学生。
四、强化德育工作,促进全面发展
高三年级不是特殊年级,班主任要坚持三手抓,一手抓常规管理,一手抓心理疏导,一手抓学生的理想教育,且三手都要硬,通过开设系列班会和个别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强化规范教育、学习规范养成教育、自我教育能力。强调时间观念、不怕挫折、刻苦锻炼、刻苦钻研、提高效率,并充分发挥班团干部的模范作用,营造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班班争当“班风正、学风浓、环境优”的先进班集体。
注重开展理想教育。在高三学年的一些关键时间做好宣传激励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增强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制定具体目标,不断调适状态,为了理想和目标面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拼搏奋斗。
强化班风学风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是高考成功的保证。良好的班风要求:树正气,以讲政治、讲纪律、讲学习为德;以关心集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为乐;以积极向上,勤奋努力,成绩优良为荣。整个班级体班风正,显得朝气蓬勃,积极进取。良好的学风要求:有理想,能够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有毅力,能克服,坚忍不拔的钻研学习;有方法,能抓紧时间,讲求实效,豪气毫不懈怠地学习;有竞争,能你追我赶,人人争上游。整个班集体学习风气浓,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高三学生,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疲劳、焦虑、烦躁、自卑、过度兴奋或过度紧张等心理状况,班主任要与任课教师一起努力走进学生心灵,加强个体指导,关注弱势群体,把握学生心理动向,适当组织课外活动,适时调整学生学习、生活和心态和兴奋点,保持适度紧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各位老师,XX届高三将承载着我校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在通往高考的路上,我相信省句中人一定会发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改初衷,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矢志不渝”的光荣传统,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让六月的辉煌在XX年继续延续。
第四篇:湖北省武汉市2017届高三语文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试题
武汉市2017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词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对好友的回忆。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语词为象征的,例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例如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谢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生活。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张九龄的《感遇》可以说全诗都是用象征性语言暗示更深远的意境或情意。又如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全诗写的是实情实景,然而这些富有象征性和暗喻性的语言却指向个没有说出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让读者能心领神会,恍若身历其境。
中国古典诗中有不少描写景物注重形似的好诗,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却更加崇尚画意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的诗,崇尚有神韵的诗,而不是崇尚单纯形似的诗。王维的《终南别业》诗中有画,而又在画的背后隐蔽着一种悠然、空寂的境界。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上是一首描写田园山水的单纯写景的诗,但仅仅这样来看待这首诗,则显然未能真正领略其诗意。这几句诗在描写“人境”的现实田园景物时,却隐蔽着语言文字所未说出的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正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摘编自张世英《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勰所说的“情在词外曰‘隐’”其实是指诗的语言具有暗示性,字里行间隐含着言外之意,需要读者在阅读时思考、感悟。
B.评判一首古典诗歌艺术水平的高下,不仅要看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还要看已经说出的言辞对其隐含着的意思是否有所启发。
C.在日常口语表达和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时可以长篇大论,反复铺陈,而诗的语言则讲究“言约旨远”,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
D.“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两句可以理解为“李白的诗像庾信的诗一样清新,像鲍照的诗一样俊逸”,正好体现了诗的语言“言约”的特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的语言具有象征性和暗喻性,中国古典诗歌中很多作品常常借描写具体场面或景物的语言进行象征和暗喻,从而营造深远的意境。
B.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借暮云春树表达对好友的思念,张九龄的《感遇》以丹橘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它们都是用全诗进行整体象征。
C.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认为那些画意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富有神韵的作品应该受到推崇,而一些描写景物时单纯注意形似的作品则相对逊色。
D.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这里的“画”不仅指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物,更重要的是“画”的背后还隐蔽着一种悠然、空寂的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言的诗性有多种表现,即便有些日常普通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读者和听众也能从中感悟到未直接表达出的潜在内容。
B.诗的语言往往在已经直接表达出的内容中,还隐含着很多未说出的内容,这一点是诗的语言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重要区别。
C.并非所有的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都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但象征性和隐喻性语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却很常见,成为其显著的艺术特色。
D.陶渊明的《饮酒》通过组合意象来表达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因此,“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眼前的景象进行反复铺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百年震柳 梁衡
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100岁。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 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o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
我想,海原大地震的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了28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
(有改动)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一段,不仅概述了一百年前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而且还详细描述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为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作铺垫。
B.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C.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详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度、古柳的树龄、遇难的人数等,增强了文章叙事的真实性。D.本文格调昂扬,文笔凝练,“山移、地裂、河断、城陷”简洁准确概括了地震的强度,而“阳光暖暖抚慰”“细雨轻轻冲洗”则充满了生命的温暖。
5.文章第四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6.文章结尾说“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本报讯(记者于明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国务院共公布了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类项目为155项,占总数的11.3%,在十大非遗门类中排第5位。文化部共认定了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文学类共计77人,占总数的3. 88%。民间文学还面临着继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曲艺有127项,曲艺类传承人有151人,仍有40余项曲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没有国家级继承人,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2015年,包括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刘宗琴、相声国家级传承人常宝霆等20名曲艺类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离世,更是给非遗传承带来了巨大损失。
2015年,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8个省市公布了新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其中,传统音乐新增项目共计28项,包含民间音乐23项、宗教音乐3项和人文音乐2项,表明民间音乐仍是传统音乐类名录建设的主体。“申遗热”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发展,2009年,有5个传统音乐项目类型同时被选为“世遗”;在前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传统音乐分别入选72项和67项,在十大非遗门类中位居前列。2015年,传统音乐诸多新增赛事尤其是原生态赛事的举办,络歌坛的迅速发展,观看民歌实景演出以及近几年的民歌民乐进校园等,都显示出传统音乐在全民参与的“后申遗时代”更加欣欣向荣。
2015年,我国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势头。名录建设方面,在历年公布的 各级非遗名单中,传统技艺都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2015年各省公布了新的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共136项,约占总数的34%。2015年新增传统技艺项目中,上海和陕西分别占比16%和22%,领先于其他省市。各项传统技艺中,有一部分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如酿酒类、制瓷类非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回避的是,一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设计不足,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
随着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15年中国传统医药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传统医药逐渐被世界认知。2015年,北京、安徽等地公布了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名单,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了43人。尽管传统医药发展势头迅 速,但传统医药类项目的新增代表项目和扩展项目数目甚少。
(《新民晚报》2016年11月29日)
材料二
【济南6月8日讯(记者尹延杰)】记者今天从山东省邮政公司了解到,为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邮政定于2016年6月11日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1套2枚,两枚邮票采取连印形式,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用线描的表现形式环绕展示在周围,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整体风格古朴、简洁,主题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
材料三
文化部社图司巡视员周小璞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一些专家认为,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无形或隐形,是人的精神创造,更凸显了对其保护抢救的重要性。它可以暂时没有任何意义,可要可不要,但如果因此而不重视,让其自生自灭,将给人类、国家、民族造成精神和情感上的断裂。
(摘自2007年4月28日《人民日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内容各有侧重,材料一从总体上介绍2016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情况,材料
二、材料三着重介绍具体保护措施。
B.材料二表明,“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C.从材料二可知,设立“文化遗产日”、发行纪念邮票也是保护非遗的措施,它可以强化民众对非遗的价值和保护非遗的意义的认知。
D.材料三认为,“非物质”的属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创造,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容易为人们所忽视。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以民间文学、相声为例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保护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而要与时代同步,否则就有可能失传。B.酿酒类、制瓷类非遗项目因为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因此,如何提高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C.材料二中的纪念邮票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选取的都是文化遗产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体现出鲜明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设计理念。
D.国家之所以将“抢救第一”作为保护非遗的方针之一,是因为一些非遗项目并没有系统的文字和影像资料,主要依靠师傅口传心授来传承,很容易失传。
E.材料三强调,与有形的物质性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果任其自生自灭,人们可能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
9.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袱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礼记》云‘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禘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朱震传》)
【注】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袱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③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举行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⑤禘:一种祭祀大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B.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但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 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D.宋徽宗去世后,当时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2)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B.“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
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D.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E.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15.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三句,说明了性善的“本心”不是贤德之人所专有,普通人也能拥有,关键在于能否保持。
(2)杜甫《登高》中的“,”两句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同时也蕴含着顽强的抗争精神。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络文学已经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这也启发我们,要相信市场披沙拣金的能力,激....活市场,文化传递就会“不待扬鞭自奋蹄”。
B.最近天气反常,前几天一股接近寒潮量能的冷空气南下,最高温仅5℃,这两天气温骤升,忽冷忽热的气候让人们经历了一日三秋的变化。.... 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剑走偏锋,其改革思路充分体现了发展的辩证法,是....针对时弊、着眼长远的治本之道。
D.漆画制作以“冷、慢、苦、烦”著称,漆画事业发展异常艰难,但他甘之如饴,在漆画艺术领....域默默耕耘了四十余年。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就是全民既有获得感,又有参与感,因此,在全民阅读活动中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B.2011年,自石峁遗址横空出世后,一直是考古界关注的焦点,其陆续出土的考古发现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C.媒体调查结果显示,76%的受访者在用微信聊天的过程中会频繁运用表情符号,在最受欢迎的表情符号排名中,“微笑”高居榜首。
D.近年来,为充分调动一些流域上下游地区开展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中央财政对跨省份的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院 ① 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中心,② 是学术思想的研究中心,但其最基本的功能 ③ 是教育。在中国传统教学内容体系中,经学、文史等一直是教学的主体,书院的教学内容 ④ 以此为主,但书院 ⑤ 是一种相对自由灵活的教育体制,⑥ 也有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青钱柳,是第四纪冰川幸存下来的珍稀植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种。①,其芽叶可用来泡茶,长期饮用能缓解高血压症状,增强人体免疫力。青钱柳的果实酷似串串铜钱,迎风摇曳,叮当作响,妙趣横生,因此 ②。更为难得的是,③,能耐低温和高温,可以广泛种植。21.下面是“遗忘实验”测试数据表。请根据图表内容,总结出知识遗忘的两条规律,并从中得出一条与学习有关的启示。要求语言简明,表述准确。每条规律不超过15个字,启示不超过3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1.C(“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有误)2.B(“都用全诗进行整体象征”有误)
3.D(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理解为“诗人对眼前的景象进行反复铺陈”欠妥)
4.D(A“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有误,B“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不当,C“增强了文章叙事的真实性”不妥)
5.①说明原因。第四段介绍柳树的习性和特质,对震柳能战胜灾难、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作进一步补充交代。②照应上文。上文集中写震柳,第四段则对柳树作总体介绍,上下文点面结合,相互呼应,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③丰富内涵。文章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诗句、传说等,使文章内涵更加丰富,文学性更强。(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答出其中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①震柳作为“活化石”,向后人诉说一百年前那场巨大的悲剧和不能忘怀的历史。②告诉后人,面对灾难不要灰心丧气,而应坚韧不拔,顽强坚守。③启示后人,生命具有惊人的力量,她可以创造奇迹,拥有生命就会拥有希望和未来。(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C(A项,材料一主要介绍2016年之前保护非遗的情况,材料三不属于“具体保护措施”;B项,“物质性”文化遗产除“自然景观”外,还有其他项目;D项“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不妥)
8.CD(A项,材料列举民间文学、相声的例子,不是用来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可能失传”;B项“因为„„经济效益,所以发展比较好”强加因果,“提高„„经济效益”非“当务之急”;E项,物质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9.①继承人高龄化且人数不足,一些项目有失传危险。②法律保护缺失。③项目保护发展不均衡。④创新不足。(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0.D 11.B(元朝开始设立“行省”,文中“河南”指黄河以南)12.C(“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有误)
13.(1)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译出大意给3分;“按治”“寝”两处,每译对一处分1分)
(2)本朝景德二年,真宗皇帝处于明德皇后的丧期,过了一个月之后就除去了丧服。(译出大意给3分;“居”“除服”两处,每译对一处分1分)
14.BD(B项“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D项,第一首诗中的“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第二首诗中的“三五夜”指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
15.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3分,意思对即可)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理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回思的深厚友情。(3分,意思对即可)
16.(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每答出一空给1分,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17.B(一日三秋:形容思念人的心情非常迫切。A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C剑走偏锋:比喻不按常规、常理思维或行动。D甘之如饴: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18.C(A语序不当,应为“既有参与感,又有获得感”;B表意不明,应删去“自”;D成分残缺,“补偿”后面加“机制”)19.D 20.答案示例:
①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②青钱柳是上佳的景观树种 ③青钱柳适应能力强
(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答案示例:
规律一:记忆完成后,遗忘就开始发生。规律二: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
启示:学习完某一方面的知识后,应抓紧时间及时复习。
(“规律”4分,每条2分;“启示”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 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22.参见2016年高考全国语文卷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宋代地方行政单位)人。应试考中政和年间进士,在州县任职时以廉洁著称。胡安国一见到他后就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高宗征召他为司勋员外郎,朱震称病没有赴任。恰逢江西制置使赵鼎进入朝中担任参知政事,皇上向他征询当代的人才,赵鼎说:“我所了解的朱震,学问渊深广博,清廉正直恪守正道,在读书人中首屈一指,让他担任讲读的职位,一定会对陛下有所裨益。”皇上于是下令征召朱震。朱震到了后,皇上用《易经》《春秋》的旨意来考问他,朱震用自己的全部所学来答对。皇上(听了之后)很高兴,提拔朱震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朱震于是上书说:“荆州、襄阳之间,沿着汉江上下,肥沃的田地绵延七百多里,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召集流落逃亡的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贼寇来了就抵御,贼寇逃走了就耕作,不超过三年,军粮就会自足自给。(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出兵,席卷黄河以南,这是以逸待劳、万无一失的计策。”(不久)朱震升任秘书少监兼御前侍讲。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时,虔州(很多)老百姓做盗贼,皇上对这件事感到担忧,于是挑选优秀的太守前往虔州(任职)以安抚当地百姓。在新太守将要赴任时,朱震对(皇上)说:“如果让当官的人廉洁奉公而不侵扰老百姓,那么老百姓自然安定,即使引诱他们当盗贼,他们也不会做的。希望皇上诏令新太守一到任,就把本郡及其所属各县中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吏一一列出,(将他们)全部罢免,听凭老百姓自主选择慈爱和善有仁德之心的人(担任官职),有政绩的人加以优待奖励。”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按照先例,皇上正逢丧期没有祭祀庙堂的礼节。当时徽宗去世后还没有祭祀于祖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就奏请皇上举行明堂祭祀礼节。朱震于是上书说:“《礼记》说‘(天子)居丧三年不举行祭礼,(期间)只祭祀天地社稷,称为越绋行事。’《春秋》上写着‘夏五月乙酉,这一天是吉日,大祭庄公。’《公羊传》解释说‘这是讥讽开始不实行三年的丧制啊。’本朝景德二年,真宗皇帝处于明德皇后的丧期,过了一个月(以日易月)之后就除去了丧服。(因为)当时没有实行三年的丧制,专门实行以一天代替一月的制度,(真宗皇帝的做法)是可以的,在(实行了三年丧制的)今天再这样做就是错误的。”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任祠禄官(祠禄官为主管祭祀的闲职,一般由年老不能任事的大臣担任),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去世。
第五篇:湖北省荆州市2010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二)语文试题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1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