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一样的中学
那些神一样的中学
什么样的中学最啊最精彩?什么样的试卷最呀最变态?
在当下中国,中学最大的目的和价值在于高考——被称为改变命运唯一公平的途径。因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中学也就有了高下,乡村中学考师专,普通中学想本科,重点中学拼重点,超级中学上清华,在超级中学之上的,是神一样的中学。
江湖上都流传着这些神级中学的传说,它们或是题山卷海的新晋苦修派,或是出身尊贵的传统豪门,或是前途宽广的留洋预科班,相同的是,在别人视为畏途的高考,被他们轻易玩转,或者不屑为??之。
对他们而言,重点大学是保底,北大清华是正常,常春藤学校是可达成的期望——对于近千万的其他芸芸考生而言,唯有一句:给跪了!
教育者言,公立超级中学、神级中学的奇迹,是以牺牲大多数学校的利益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为代价的,违反教育规律,有害无益。但他们的言论微弱无力,神们继续狂欢。
在一个白富美放弃高考被美国8名校录取的新闻后,一位普通学生的留言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我没有皇城根下的家,也没有留过洋的爸妈。我只能咬着牙拼命学习,在千军万马中挤破头,换来一个国内普通的大学,而我还要拼命努力,才能换来一个普通的人生。但这条新闻把千万个我们这种普通家庭却从没放弃努力的孩子,当成了傻瓜。”
衡水中学:翻滚吧,同学] 当褚伟和周弘在衡水中学门口因故地重游而相遇时,对这所母校,他们的心情大为不同。
“我报了东南大学,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刚高考完的褚伟不时扶一下快要滑下鼻梁的黑框眼镜,他在这所学校拼搏三年,为的是离开这个苦寒之地,但告别真的到来之时,他又依依不舍。在这里,学习、考试几乎充塞了整个生活,3年下来,他自己也已经把这些当成了生活本身。
2012年6月19日,位于河北东南的衡水闷热无风,浮土不时被呼啸而过的装载车掀得老高。听着褚伟诉说衡水中学的种种好处,周弘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9年前,他在这所学校读了一年“高四”,但他感觉已快要被“榨干”,那种“非人”生活遗留在意识深处的碎片,时时还让他在梦中惊醒。
此时,距河北省高考成绩公布仅余4天。在他们身后,一条绵延近百米的校园外墙上,贴着2011年考入北大、清华学生的照片,个个神采飞扬。2008年至2011年,衡水中学共有278人考入北大、清华。2011年高考,该校包揽了河北省文理科状元。同年,在全省前200名中,衡水中学的学生占了近一半。
褚伟和周弘谈论这些时,衡水中学大门一如既往地紧闭。那些写在每一个台阶上的数理化公式,那些量化表上“早读梳辫子”的“不良”记录,那些摄人心魄的口号,在高考的冲锋号下,挟裹着他们涌向改变命运的独木桥。
为特区建隔离墙
在经济不发达、资源紧缺的衡水,衡水中学迅速崛起被视为一个奇迹。
“你能想象1990年前后衡中那种无政府状态吗?”6月20日中午,衡水高速路口,前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顶着白花花的太阳问道。1982年李金池从河北师院历史系毕业后到衡水中学任教,几年后,他当上了副书记。
那时,教师队伍混乱,学生们更是作弊成习、打架成风。考试时,三楼教室靠近窗户的学生用绳子将试卷从窗口递下去,传给二楼的同学抄袭。
一时间,衡水一些领导只得把子女送到邻近的县中学上学。
1992年的一个下午,李金池突然被叫到了市委。上面下了死命令,“市委已经研究了,这个校长你来当,马上上任。”李金池一听,脑袋“嗡”地一声,回家后,一宿没睡觉。
“赶鸭子上架”后,李金池冷静地分析局势,他提出建立“精神特区”,筑起一道精神隔离墙,优化内部小环境,营造一个“场”。
李金池把改革的矛头首先指向:不许老师外出兼课,不许搞有偿家教,不许吃学生家长的请,老师把全部精力用于与学生一起做题。
事后李金池承认,当时搞的是题海战术,拼学生、拼老师,做了不少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有些老师甚至体罚学生,采用棍棒教育,学生累得发昏,老师累得吐血。
1995年,衡水中学一举夺得了全地区11个县重点中学的第一,“衡中模式”开始显露头角。
“衡中在2000年后能脱颖而出,是因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打这个底子了。前面的基础打好了,后面的成绩自然会上去。”衡水中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本刊记者。
2002年衡中升学率高达98%以上,北大清华录取率也是逐年上升。同年9月,《中国教育报》连续四天对衡水中学进行了报道。一时间,全国各地校长、老师纷纷赶来参观。
李金池的校长任期到2004年结束。他在一篇《衡水中学是怎样成为全国名校的?》文章里详细谈了建立精神特区、用素质教育提高升学率、公平竞争、激发激情等办学理念,但在很多前去取经的同行看来,所谓“衡水模式”,就是通过半军事化的封闭管理、使师生长期处于亢奋状态、挖掘他们应对考试的极致。
“衡中的大门这些年都是敞开的,可以让别人随便学。但他们学到的只是皮毛,内在东西是学不走的。”李金池将其精髓概括为“精神家园、精神特区及一种激情”。在他那篇总结性的文章中,他说要让全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都充满激情,要为学校的教育注入生命的激情。
从早5点跑到晚10点
激情是由无所不在的仪式与严格的规范来创造的。在衡水中学,有着“两眼一睁,开始竞争”的说法。2003年,林倩考进了衡水中学。她考了30多名,她的学号也根据名次,定为30多号。以后的学号,则根据每学期末或学期初的考试成绩重新排定,“都是各学校的尖子考进去的,谁都不甘心比谁差”。
在网上,流传着衡水中学学生的作息时间表,上面规定着早上5点半起床到晚上10点10分熄灯期间的每一项任务,具体到洗漱、整理内务、早操等。
在林倩看来,衡水中学像一个“场”,进去了,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不由自主地跟着跑。
对外校参观的老师来说,衡水中学最让他们震惊的是每天早上的跑操。2003年4月,北京海淀区校长团到衡水中学参观跑操时,学生们喊得震天响的口号声,引得一些校长潸然泪下。他们对李金池感叹,“你们的学生有种压倒一切的气势。”
高中毕业6年后,林倩还记得他们班当时喊的是“243班,如日中天,团结一心,共享苦甘”。褚伟则回忆,他们曾喊过,“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全力以赴、助我辉煌”;到了高考前,则索性喊,“421班,高考必胜、高考必胜、高考必胜”。
“能喊多大声喊多大声,喊起来觉得特别有集体荣誉感。”现在回想起来,林倩觉得有些幼稚,“在当时,可能是给自己一种动力,也是发泄一些压力。”
“跑饭”则是由衡水中学学生们原创的词汇。有学生曾写《跑饭传说》:“跑饭若是一幅画,当为徐悲鸿笔下的奔马;跑饭若是一部曲,当为贝多芬指间的《命运》。”
衡水中学的时间表规定,吃饭时间为每天中午12点到12点45分。而大部分学生为多争取一些学习时间,会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从教室冲到食堂,打饭、吃饭等一系列动作。
为同学们健康考虑,学校不得不安排人站在教学楼到食堂的拐角处专门抓“跑饭”,但学生们顶多在经过拐角处时放慢脚步,然后继续跑。还有人为节省吃饭时间,索性把零食藏到被子里、橱柜里,饿了拿出来吃两口。
“老师再三说,你多利用一分钟,可能高考的时候就比别人多得两分。所以没有人愿意浪费时间。”林倩感叹,“那种生活和状态,没经历过的人没办法理解。”
毕业后,林倩在“人人网”上看到一张衡中的照片——教学楼每一级台阶上,都贴有动能定理等数理化公式。她笑了,“这也太霸气侧漏了,我们当时还没有这么夸张。”
某班某女生“疯狂搓油”
“早恋”或“疑似早恋”,在衡水中学被称为“非正常接触”,后被学生们简称为“非触”。“如果一男一女单独出现,则容易被认为是‘非触’。”周弘坦言,他被老师抓到过一次。
一次晚自习后,周弘和一个女同学坐在教室外的台阶上聊天。
“你们干什么呢?”巡查的老师看到他们,大声问。两人“蹭”地站了起来,没做贼,亦免不了有些心虚。
“今天作业都做完了吗?没做完,干吗在这儿待着!”老师一边说,一边记下两个人的名字。第二天,周弘用了整个晚自习写检查。
刚毕业的褚伟也被抓到过一次“非触”。一次在食堂吃饭,褚伟和一个女孩坐在一起,被叫到教育处写了检查。“一男一女在食堂吃饭属于‘非触’;一群人就没关系了,那叫聚餐。”褚伟解释说,“如果被调查出来是真正意义上的搞对象,就严重了,得被发配回家反省。其他可能被发回家反省的行为还有裸睡、打架等。”
学生们平时的表现会反映在量化表上,各班的量化分每周进行排名,贴在教学楼前。
公开的资料显示,该校一张常规量化表上,详细记录着某月某日,“早读中前三南1梳辫子”、“新闻时间一女生上厕所”、“早预备南后1掏耳朵”、“408宿舍东北下扶着墙玩”等行为。据林倩透露,每间教室都配有摄像头,宿舍里则不时有老师检查午休、晚休情况。
褚伟印象最深的是,量化表上曾经出现过某班某女生“疯狂搓油”的字样。
“当时最怕的就是违纪后被发回家反省。”周弘说,“那时候的时间都是按秒计算,被发回家,会耽误多少时间啊。”
“我们的时间按秒计算,老师们就更是了。”林倩透露,“衡中近些年给老师们办过几次集体婚礼。就是因为他们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出去找对象,只能内部解决了。据说,还有的老师累得生不出孩子。”
老师建议:想发泄,就撕纸
复读生周弘有些庆幸自己只在衡水中学待了一年,“要是三年下来,怕会被榨干了”。
2003年高考时,周弘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大学。由于继父不愿意出9000多元钱的费用,周弘只得复读。
周弘复读那一届,衡水中学共有8个复读班,每班60多人。他当时的同学中,有不少来自河北省其他地区,甚至有从辽宁赶来的。
周弘的目的很单纯——离开衡水。生父的故去、家人的反目,让他厌倦透了这个城市。而对其他学生来说,考出去,意味着离开这个资源匮乏的城市,离开这片盐碱地。
复读的一年,周弘每天把自己埋在成堆的试卷中,“有时上个厕所的时间,回来一看,桌子上多了六七张卷子”。不久前,一名衡水中学毕业的女生在网上晒出了自己高中三年的试卷,高达2.41米。
由于心理压力太大,再加上常吃方便面,高四下学期,周弘得了胃病。那段时间,他稍微吃点儿东西就吐酸水。儿时的好朋友听说了,每天从学校的大铁门下给他递些吃的,改善生活。在衡水中学,这种方式被统称为“隔门递物”。
再次高考时,周弘比前一次高了20多分,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但他对衡水中学印象并不好,“衡中给你灌输的思想像一把锁,把你牢牢锁在这个地方。如果成绩不如别人,就有特别大的心理压力——我上了这么好的学校,居然考得不如别人”。
周弘记得,当时由于心理压力太大,一些男生选择在晚自习后到操场摔跤,褚伟说,老师建议他们,想发泄时,可以把纸撕碎,抛向空中。
不被记忆的同学
林倩发泄的方式是写日记。有时在班会上,她会拿出日记本,胡乱写几笔,或鼓气,或免不了自暴自弃。
2006年3月26日,她写下:“只有出人头地,拿出个样子让别人看看。不到90天了,你的梦想,你的高考,这迫不及待想要煞尾的高中生活„„”
写到激动处,她会用黑笔重重地写下“一切皆有可能”几个大字。
有时,她也会抄下歌曲《母亲》的歌词,并在一旁注明,这是班会上老师常放的歌。
“其实真到了高考前几天,学校反倒一下子变得温情了。”褚伟当时挺感动,“5分钱能把整个食堂的菜吃个遍。碰到之前有过‘非触’经历的同学,老师甚至会半开玩笑地问:哎,你和那个谁现在怎么样了?”
高考结束后,林倩把高考时的条形码郑重其事地贴在日记本上。旁边的字迹明显端正了不少,“就这样了,我的高中,我的高考,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很自然地就过去了„„”
高中时用过的作业本也被她小心保留下来。这是衡水中学特制的作业本,封面写着“我的积累与收获”几个大字。里面每道题后面,都有老师的批语和学生自己的纠错,相当于一道题重复三遍。
林倩考上了湖南大学。大学期间她曾试图打听极少数高考失利的同学的下落,但那些同学和所有人断了联系,凭空消失了。
她很珍惜那三年的生活,“那是高考制度下一段非正常的生活,但很纯粹”。
而周弘,虽然抱怨那一年的非人生活,但离开后颇感失落,“没人规定你吃饭、睡觉、学习的时间了,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觉得自己像野孩子一样”。在大学里,他依旧沿袭着复读时的习惯——每天早早起床,上课、抱着书上晚自习。
上外附中:高考是什么? 高考结束后,上外附中的校园彻底沉静了下来。
如果单说教学、生活环境,上外附中实在称不上现代。教室的果绿色墙壁早已斑驳,铁皮课桌椅也开始掉漆。学生寝室里,除了几张上下铺床位外,就不剩什么活动空间,几乎还是十几年前寄宿学校的样子。
上外附中并不会因为陈旧而影响它被称为“神一样的学校”,它的“神迹”在于这所中学的学生竟然不关心高考,而大都上了国内外知名大学。
上海媒体披露,上外附中今年有应届生约250人,分为“出国党”、“保送党”和“高考党”,“高考党”只有47名,其中“裸考”考生(无任何加分)仅为10人——即便是这些学生,高考也不是他们的唯一出路。
他们把高考“踩”在脚下。
要出人头地?先弃考
高三下半学期,王晓捷主要就忙三件事:准备毕业典礼、拍摄一部短片,还有去台湾旅游。
从进入上外附中起,他就没有考虑过参加高考的事,甚至觉得上外附中“根本就不是针对高考的学校”。在这里的七年,他始终“玩得很开心”,课业压力不大,还总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如模拟联合国、双语辩论赛、国际文化节等——而国外大学看重的也正是这些。
一进入高三,就有八十余名像王晓捷这样的学生与校方签署了“弃考声明”,专心忙自己的申请。
在上海全市,高考人数也连年下降,今年的考生人数约为5.5万人,但上海教育考试院方面表示,“人数还没有完全跌进谷底。”
另一方面,出国人数却在不断增长。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发布的《2011中国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我国留学人数已连续4年保持了20%的增长,达到34万人的历史纪录,其中,本科生占留学总人数的60%以上。
在上外附中,“出国党”一般从高二就开始准备国外大学的申请,参加托福、SAT、AP等各类出国考试。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透露,今年的高二年级出现过100多人同时请假参加校外考试的情况。“校方还是比较人性化的,会尊重学生的想法。”这位老师说,但另一方面,学校其实也很无奈,“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干扰到了一门心思要参加高考的孩子”。
王晓捷共申请了22所美国大学,3月底,他收到南加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整体而言,上外附中“出国党”实力非常不俗。据统计,有30多位学生收到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排名前20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当初签下“弃考声明”的,基本都有了着落。
“以前觉得美国的常春藤,剑桥、牛津等名校离我们太遥远了。”高三学生金扬说,“后来才发现,同学里卧虎藏龙,去了名校的在外人看来了不起,但可能平时就是个沉闷的‘宅男’。”
他本人通过校长推荐的方式被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国际学部录取,成了“保送党”的一员。由于生源优质,部分国外高校及国内众多“985工程”、“211工程”高校都向上外附中提供保送名额,今年有八十余名应届生通过这种方式,提前被分布在中国各地的高校录取。
参加高考也不丢人
就算是对上外附中的“高考党”而言,高三没有早自习,也没有早操。张学勤的家住得离学校比较近,他每天早上七点半起床,八点到校开始上课。
上午只有两节课,每节课一个半小时至两小时。学校一般十二点开饭,如果老师提前下课,大家就补上“体育课”——其实就是自由活动,可以在教室自习,也可以去操场打球,但不会有老师加课。
中午的午休时间是一小时。下午的两节课分别为一个半小时,后一节通常是考试。有时候,下午也会安排大家看电影。张学勤记得看过《哈姆雷特》、《雷雨》等五六部,都是语文课本里的重点篇目。由于课文通常是节选的,“老师希望大家体会作品的整体语境,对答题有帮助。”张学勤说。
今年,上外附中的“高考党”共有47人。化学班和历史班各十几人;物理班人数多一些,有二十几人;政治班“是个位数”。所以,当提到考试排名时,张学勤突然笑了,“人太少了,实在没什么排名的必要。”
但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张“表”。上外附中的学生也参加虹口区每月举行的模拟考,但不参与全区排名。据张学勤说,“高考党”的成绩大都在区内的“第一集团军”,“我们学校的第一名比全区的第一名高三十多分!”
这群“高考党”的优越感还体现在,通过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他们早就握有来自港大、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高校的各种降分、预录取等“筹码”。比如,张学勤除拿到清华大学的30分外,同济大学也向他抛出了预录取的“橄榄枝”,后者意味着他的高考成绩只要超过今年上海的一本线,就可进入他心仪的土木工程系就读。
即便是十个“裸考”的学生,也不全是“屌丝”。据上述老师介绍,他们中有相当比例的人是即将前往德国和法国留学的小语种考生。这两个欧洲国家需要中国的申请者提供高考成绩做参考,但考多少分并不重要,“只是走个过场”。
6月7日,闷热了一段时间的上海,突然凉爽起来。早晨七点,“保送党”和“出国党”来到学校,大家站成了一个马蹄形,将“高考党”们围在中间,为他们送考。
这是上外附中每年高考前的“保留节目”,校长兼总支书记崔德明、年级组长等人轮番上台讲话。简短的仪式后,在昔日同窗的注视中,中巴车载着考生奔赴各个考场。有细心的送考学生,还提前在中巴车的车窗上,贴上了“独占鳌头”的字样——这似乎没有意义。
少壮不努力,长大读隔壁
从中预到高二,陆君已经在这里待了六年。6月20日的期末考试结束后,他就是一名“准高三”学生了。
陆君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50名,当被问及是否想考得更好时,他反问本刊记者:“我为什么要考得更好?”
他已是“出国党”的一员,并且有一套自己的“算法”。在这套法则中,80分与85分没有区别(按照GPA的标准算法,两者都记为B)。他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学习第二外语,参加奥赛、数模,甚至拉二胡上,“别太专注于分数”。
5月,他刚通过自学参加了美国大学预修课程考试,完成了微积分、化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科目。陆君关于高三的打算是,先申请大学,再考驾照,还要学习西班牙语作为第三外语。“别人在准备高考的时候,我准备的是体验生活。”他说。
在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同时,上外附中却是一所相对“封闭”的学校。作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外国语学校,它不参与中考招生,生源主要依托小升初时的面试,实行七年一贯制培养。也就是说,上外附中的学生们并不是“考”进这所学校的。
四年前,简方(化名)的女儿参加了面试。在他为女儿准备的个人简历中,满满当当地罗列着几十种女儿在小学阶段获得的各种荣誉:漂亮的成绩单、区三好学生、公共英语二级、钢琴七级„„最后,女孩在2000多名面试者中脱颖而出,淘汰率高达90%。
进入上外附中后,简方的女儿在保持成绩优异的同时,继续取得了钢琴十级、上海市中级口译证书等,并在今年顺利从初中部直升到了高中部。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无论将来是选择高考、出国,还是保送,简方的女儿都将有不错的出路。简方曾听过一种说法,“只要不挑不拣,保底也能去上外”,这简直成了学校的“一条龙”服务。
北京四中:王谢堂前燕子飞
在衡水、黄冈等中学全力拼题海拼高考的时候,北京四中显然已经有了更高的目标。
“四中文化不会太强调北大清华,你上了北大清华,也不代表个人已经成功了,我们就希望每个四中毕业生能快乐地生活。” 北京四中历史教师、出国留学指导办公室主任石国鹏如是说。
虽然高考不是四中最值得骄傲的成绩,但四中依然有着令人咋舌的升学率。作为全国重点学校之一,每年有95%左右的毕业生考入国家重点大学,其中40%左右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所著名高等学府。
“我可以说它不是一个北京最牛的升学率最高的中学,而是一块成全人生命的福地。”今年3月1日,学者于丹在四中大讲堂高声赞美母校。
北京四中的名声,更在于它非凡的经历和那一长串名字如雷贯耳的校友。在中国,北京四中独一无二。
四中专出精英
今年3月,著名诗人北岛主编的畅销书《暴风雨的记忆: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让人们见识了北京四中的非凡。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四中以拥有大批党政军高级干部子弟而闻名,由于他们家庭地位的特殊而让四中成为一场场政治运动的中心。
在这本书中,读者们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陈凯歌、秦晓等,“四中专出精英。”一位读者看完这本书发出这样的感叹。
但是,“在四中,很少有人说我爸爸是谁,在四中你提这个没人理你的。也没人说我们家有亿万财富,没有人会提这些。”石国鹏告诉本刊记者。
2006年,在石国鹏教授的一个毕业班中,一个男孩拿到了文科状元,直到这个男孩进了大学,石国鹏才知道他父亲是中石油的高管。“他家里的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但这个孩子的朴素程度令我吃惊。”石国鹏回忆道。
“他穿的衣服都是最普通的,为人极为低调,甚至有点木讷。但见闻广博思路清楚,看得出来是经受了顶级的家庭教育。”提到这个学生,石国鹏还是赞叹不已。
“我的同学有的在哈佛,有的在普林斯顿,但我从来都没觉得四中人有多么不接地气或者多么贵族。反正大家都是考上来的,没有什么不平等的感觉。”一名四中毕业生如是回忆。
常春藤学校?你out了
“今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在四中录取了23个同学,但最终决定去的只有两人。”石国鹏告诉记者,“因为四中的学生已经不再迷信常春藤等普通的名校了,我们也鼓励孩子们多考虑一些小众的文理学院,因为文理学院在美国是一种小众化的精英教育,有点贵族气质,特别适合人生地不熟,又没有当地文化背景的中国学生。很多孩子听从了我们的指导。”
2010年,四中有五十多名学生毕业出国,2011年有六十多,今年四中拿到国外大学offer的学生已经有75个,其中90%是美国排名前三十的学校。
越来越强的中学留学势头促使四中在2010年开办了“中美班”。“这个班所有英文课程全部由外教授课,在高二的时候,还要学一些AP课程。”石国鹏说,所谓AP课程,就是美国大学一年级的课程,属于大学先修课,可以直接兑换美国大学的学分。
中美班目前有六位外教,在高二的时候百分之六十的课程由外教授课。“第一年他们会很痛苦,毕竟都是中国孩子,外语再好也不是母语。”
中美班目前一年的学费是10万元,是普通学生的六十倍,但这也是物有所值的,进了四中这个班,出国基本上有了保证。
中美班之外,四中还有一个教改班——“道元班”。这个班以四中首任校长王道元命名,专门招收对某一领域特别痴迷的学生。
“现在高二道元班的一个孩子专门研究公共汽车,在我看来,他对公共汽车的研究已经是炉火纯青。他平常也不善于言谈,但是一说到公共汽车就兴奋,两眼发亮光。”石国鹏说。
今年四月,这位名为赵元钊的高二学生凭借自己发明的公共汽车铰链获得第四十届国际发明展金奖,他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的教授联合开发,正在将自己的发明转化为实际的产品。
道元班在中考之前招生,有笔试和面试两轮。笔试没有答题,而是用三小时的时间自己写一份课题报告。如果通过第一轮笔试,会有半个小时的面谈,接着主考老师将就他的方向出一道题目,用两个小时做准备,然后进行主题演讲。
能进入道元的鬼才学生少之又少,以四中如此优秀的生源,第一届道元班也只有18人,第二届更是只有10个。“我们不管是十几人还是几个,都配一个大教室,全套的老师和全员导师制。”石国鹏说。道元班的学生每周有两个下午做自主研究,他们每人都在科学院或者大学中有研究项目,和那里的导师一起探讨。
把老师挂在黑板上
四中普通班的学生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如道元班同学如此高精尖,但也有自己的专长。“一位男同学天天抱着经济学大部头苦读,现在芝加哥大学学生物;另外一位女同学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在读外文小说,后来被威尔斯利女校录取读法律。”一位2009年毕业的学生说。
四中的校内文化鼓励学生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在四中,看新闻联播是校规之一。“我们晚自习是从6点40到9点半,其中7点到7点半大家都会在教室,值日生负责开电视。”这位学生说,“学校不想让我们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宅男宅女。”
对于自己学生的见识广博,石国鹏深有领教。“凡是能把我挂在黑板上的,平时成绩我一律给满分。”石国鹏说。“挂黑板”是四中的俗语,说的是在课堂上当面指出老师的错误。“2006年我给一个理科班讲二战,说到德国侵略苏联的闪击战很成功,就顺便提了一句德国坦克的性能优于苏联坦克,结果惹祸了,一个学生立刻就举起了手,说老师您错了。”
这位学生接着给石国鹏上了一堂军事常识课,说苏联的T34一直是二战苏德战场的陆战之王,德国的虎式和豹式坦克远远不及,并给出了大量的数据对比。“虽然我完全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但是我心里知道他对,因为他这些数据是脱口而出的。”石国鹏回忆道,这个学生毕业后就读北大法学系,军事史现在是他的爱好。
对这样的学校,你是羡慕呢还是羡慕呢还是羡慕?
黄冈中学:让中国考起来
“原来你就是黄冈的呀!”对面床铺一个女孩突然拔高的声音让刘倩(化名)有些奇怪,她没想到对方得知自己高中的名字后,会表现得这么震惊。
“我们当年可是做了好多黄冈密卷。”“黄冈的题都好难啊。”“还说呢,我们老师觉得黄冈的题太难了,让我们都划掉不做,说我们省的高考不会这么难。”„„2009年9月,国际关系学院新生报到的第一天,209宿舍的另外5个女孩把刘倩围在中间,热烈讨论起各自高三时被“黄冈”试卷“残害”的那段岁月,彼此初见时的腼腆和青涩,在“黄冈”二字的作用下,瞬间消逝不见。
她们口中的“黄冈”,即黄冈中学,刘倩的高中母校。
1986年开始,这所地处鄂东一隅的高中以每年90%以上的高考升学率声名大振,创造了经久不衰的高考神话。“黄冈”二字由此成为教育出版界的金字招牌。
在全国大大小小的书店,都能看到贴有“黄冈”标签的学习指南和习题集,小学、初中、高中一应俱全,均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若在当当、亚马逊和京东商城的网站搜索栏中输入“黄冈”,显示出的教辅也有千余种。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似乎只有做过有“黄冈”二字的教辅和试卷,考上大学,甚至于进入名牌大学才多了几分保障。
“黄冈密卷”是“李鬼”?
刘倩从未做过外界流传已久,在近几年声名鹊起的“黄冈密卷”。因为“黄冈密卷”和黄冈中学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从来没有出过所谓的‘黄冈密卷’。”2007年12月,在“全国基础教育?黄冈论坛”新闻发布会上,时任黄冈中学校长陈鼎常公开否认了“黄冈密卷由黄冈中学出品”的说法。该校教师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更直言“那是商业炒作”,是外界打着黄冈中学的名号,“东拼西凑攒起来的”商业运作产物。
“真正的教辅资料只有《黄冈中学作业本》和《黄冈中学考试卷》两套,其他的都是假的。”陈鼎常在那次发布会上说。
这两套教辅资料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于2002年推向市场。该社基础教育分社社长马小涵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该社是黄冈中学唯一授权出版其教辅的出版社。
而颇有意思的是,在陈鼎常高调“打假”几天后,据湖北《楚天金报》报道,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出版物发行与市场监管处处长刘传声表示,《黄冈密卷》系正规教辅。《黄冈密卷》研发中心负责人李开胜也回应称,《黄冈密卷》不是假教辅。
《黄冈密卷》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科目的教辅一应俱全。出版社蔡姓编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黄冈密卷》在编写过程中,确实有黄冈中学教师的参与。“教辅主编王后雄曾经是黄冈市的团风中学教师,通过他我们联系了一些(黄冈中学的)老师。”
凡考试处都在做黄冈
“真假李逵”的情况不只出现在教辅市场。
2009年9月,黄冈中学发布消息称,将与步步高合作,“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共同的出发点,进行随堂视频教学合作,把黄冈中学的优质资源推向全国”。
但声称有“黄冈名师”视频的学习机不止步步高一家,“读书郎”学习机在其网站“名师风采”栏目中,就列举了多位黄冈中学的老师,有一些也正是步步高“视频教学”名单中的老师。
《安徽商报》曾报道称,读书郎等学习机的视频内容是由“黄冈华夏名师网”授权的,该网站称其是“一家以黄冈名师为基础、汇集全国各地名校名师资源的在线学习类教育门户网站”,是“学习机、点读机、学生电脑等手持学习设备行业最大最专业的资源提供商”。
对此,2010年2月,黄冈中学不得不在其网站发表声明称,黄冈中学只授权步步高在中学教室真实拍摄老师课堂视频,并独家授权其“内部教辅”的电子版权,其他单位、组织、个人关于黄冈中学视频的宣传均属虚假信息或违法行为。
时任校长陈鼎常在接受《长江商报》的采访时表示,学校并没有派任何老师去为其他品牌的学习机制作教学视频。
尽管有过两次不愉快的经历,但黄冈中学与商业机构和教育公司的合作从未停止过。
随着惠州学校、河南学校、北京华侨城学校和广州学校这四所分校的建立,黄冈中学网校也应运而生,由黄冈中学与北京三民太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太奇教育集团)合作建立。
据网校官方网站的简介称,该网校“致力于以高科技手段实现黄冈中学教育资源的共享”。网校的客服人员表示,网校的视频都是黄冈中学老师的教学实录。深圳卓越未来教育集团负责该网校的全国市场营运,目前在全国有117家直营分校和300多家管理合作分校。
黄冈“留一手”?
根正苗红的本校教辅也好,粗制滥造以“黄冈”为旗号的其他资料也罢,其实对刘倩这样的本部本校学生来说,对此并不在意。那些免费发到手上的“正牌资料”似乎还得不到他们的重视。“我们做的次数很少。”刘倩坦言,本校教辅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质量很差。
高中三年,她使用次数较多的教辅几乎都不带“黄冈”字眼,而且到了高三,就基本只看“老师自己搜集的资料”,只做“老师自己出的卷子”。这些试题很难,“特别是数学”。高三的几次月考中,刘倩的数学分数都在110分到120分之间徘徊。但到了高考时,她的数学却飙到了130分。
面对外界对黄冈中学教师“留一手”的评论,黎明(化名)觉得有些冤。他是刘倩高二和高三的语文老师,在黄冈中学教书10年有余,曾参与过本校《作业本》和《试卷》的编写,也常常担任语文学科的月考命题工作。
“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会对将要使用的教辅资料进行筛选,去粗取精,甚至不排除少量改编。”在黎明看来,黄冈中学与兄弟学校的交流非常频繁,很多学校都会来拿黄冈的月考考卷,“我们没有任何隐瞒”。
2007年,黄冈中学纪委书记黄治民也在接受《武汉晨报》采访时坦言,出教辅书是“应社会需要,公开资源”。他表示,《作业本》和《试卷》都是自己学生要用,应其他学校需求印出来,本意不是为了什么特殊目的,而是为了满足外面学生、家长的需求。
他承认学校办学经费确实紧张,但出教辅书的钱并不足以补充。“出教辅资料的费用回到学校,有节余用来校园建设最好,但学校现在并不是着意做这些,而是要淡化,因为这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今年5月底,宁波杭州湾新区与黄冈中学合作办学项目正式签约,百年名校落户宁波商务新城区核心板块的杭州湾世纪城内,设立初、高中部。
黄冈中学的品牌优势又被发挥了一次。
超级中学:一将功成万骨枯?
十几年后,河北衡水人林倩仍然记得刚上初一时老师的话,“你们的目标就是考上衡中,其他学校都不要想。进了衡中,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跨入重点大学了。”
2003年,林倩考进了衡水中学。彼时,上衡中,意味着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荣耀。诚如家人所期望、所预言的,她后来考上一所重点大学。
每一个地方都有这样一所神一样的中学,它们垄断了当地最优质的师资和生源,是重点大学甚至北大清华的保障,他们用流水线的模式输出流水线型的大学生,滚雪球般积累名气,使之处在教育资源“食物链”的顶端。
用网络流行语的说法,“学校是剁么的井猜,成绩是入刺的回晃”。
它们是教育的圣地还是血汗工厂?对这些超级中学的质疑,关乎公平与人性。
强者的游戏
广东华师附中、河北衡水中学、重庆巴蜀中学„„这些被媒体和网民称为超级中学的学校,其生源一部分是本市户口的考生,另一部分则从周边地区吸引而来。这类中学的数量不多,却几乎垄断了其所在地区的优秀生源和教师,加之高昂的教育经费和政策支持,以及连年优异的高考成绩,在当地往往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新浪微博之上,有网友总结超级中学的三个基本特征:人数以万计,垄断尖子生,比拼升学率。
在一些教育工作者眼中,这三样特征已经形成了一个马太效应。“因为升学率高,自然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挤破头想进校,学生多了,尖子生就多,升学率稳步上升,名气越来越大。”辽宁省实验中学一位高级教师向本刊记者解析道。
辽宁实验中学素有“辽宁第一校”的美誉,这为其带来很多隐性的收益。
“我们这儿每年都有名校主动光顾。”该高级教师称,“以去年为例,清华和北大等名牌大学在辽宁省都有一定的提前录取名额。他们挑选生源的对象集中在实验中学等省级名校身上,三线城市,尤其是县一级的重点高中,根本得不到面试的机会。”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于涵则公开表示,清华生源向少数超级中学集中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社会现象。
讨伐超级中学
在名气与光环的背后,超级中学开始暴露出一系列弊端。对于同区域的其他院校而言,超级中学的存在,正在不断压榨它们的发展空间。
“好老师我们学校也有过,但留不住,那些名校随便开一个条件,我们都给不起。”北京市密云区一所中学的校长说,学校的一名年轻教师,刚刚得奖有了些名气,便很快被挖走,“这些年走了不下十名好老师,几乎每年都有走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认为,农村孩子很难进入这些犹如航空母舰的超级中学,“马太效应导致强校越来越强,汇集优秀生源、师资与教学条件,且重心上移,向省会等大中城市聚集。这导致在考分上具有竞争力的农村生源减少了,在中小学教育中,能获得优异学业成就的农村学生减少了”。
超级中学引发的种种弊端已经引发人们的反思。今年两会上,声讨超级中学的声音不绝于耳。著名学者杨东平更是撰文总结了超级中学的五宗罪过:一家独大、损害公平、助长应试教育和升学率评价、收取高额择校费、存在教育隐患。
杨东平认为,超级中学是违反教育规律、有害无益的。它高扬的是应试教育的价值,延续的是“效率优先”的“教育产业化”路线。它打造一两所学校的“教育奇迹”,是以牺牲大多数学校的利益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为代价的。
学者的愤怒不能阻止普通中学想要上升为重点中学、超级中学、“神”中学的决心,更不能阻止莘莘学子对它们趋之若鹜。一旦进入这样的学校,就成为其他人眼中的高帅富,受到45度角的敬仰。
小杨就是在人们敬仰的目光中进入武汉华师一附中,又以优异的数学天赋在人们敬仰的目光中保送进入北大数学系的。来到一群天之骄子中,他不再受人关注,而是抬头仰望他人:一个出身显赫长相漂亮成绩顶尖的女生,她来自人大附中,更高层级的神一样的中学。在大学几年中,在他心中神一般的这个女生很少与班上的人说话,他感觉到她正远离他们绝尘而去。
第二篇: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读后感
《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作者:王咏刚/周虹(李开复唯一推荐的乔布斯传记)
最近非常应景地在读乔布斯传,快读3/4了,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读后感。我读的版本是李开复推荐的一个版本,由国内的撰写。说实话,相比较那个“唯一授权”的传记官方版本,这个版本读起来更适合中国人,用一种轻松、武侠文体,把乔布斯的一生描写的形象生动。
谈点读后感吧
(1)乔布斯一生是创新的一生,正是“创新”二字,乔布斯所以的前瞻性的设计和市场营销,是指引乔布斯获得成功的秘诀。
(2)有创意并不意味着成功,“时机”非常重要,如果是过于前瞻和前卫,则不会被市场所接纳。比如,在80年前后推出的appleⅡ,正好迎合了市场需求,则大卖成功。但随后推出的mac电脑,因为过于前卫,并且当初的互联网环境根本就达不到要求。则输给了IBM pC,最早推出的图形界面又输给了微软windows。最早推出的牛顿pDA,却并未获得成功。微软和IBM都曾做过平板电脑,而乔布斯的“iphone,ipad”则一飞冲天。
(3)任何天才,都一定是胸怀鸿鹄之志,如果你也像乔布斯一样把“改变世界”作为终生奋斗之目标并为此付诸以行动,或许“成功就会追着你来”。乔布斯终生不是以苹果赚钱盈利为终极目标,而是以“造最好的电脑”为终极目标,最后“赚钱盈利水到渠成”。这说明,动机很重要。价值观和世界观影响着每个个人和企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4)任何天才都需要磨练,从现在来看,85-96年,乔布斯被斯卡利放逐的这十一年,是乔布斯成熟的十一年,如果没有这十一年的沉浮,我认为乔布斯不会变得96年以后成熟。
(5)任何天才,都需要巨人的肩膀,乔布斯需要的是苹果的企业平台。他亲手创立的苹果,注入他的DNA,苹果没有了乔布斯,就像一头没有了灵魂的猛兽,日渐式微。乔布斯没有了苹果,简直就是没有了躯体的灵魂,散落不羁,无处聚敛。
(6)任何天才,都需有另外天才的辅佐。沃兹,艾维,特凡尼安,这些都是他生命中的“姜太公”,没有“姜太公”,何来“武王伐纣“?这些在乔布斯生命中的一个个传奇,都是有这些同样“天才”的人来共同完成的。
(7)任何天才,都是有缺点和弱点的。乔布斯也不例外。在他生命的每个时段,都有一些瑕疵出现。比如年轻时的过于独断专行,年轻气盛,导致了在86年被逐出苹果。比如在NEXT阶段一些不切实际的做法等等。
乔布斯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比较了以下,同是苹果创始人的乔布斯和沃兹。“无论如何,乔布斯和沃兹是性格截然相反的两个人,一个心思活跃、眼光敏锐、机关算尽,另一个潜心技术、享受生活、大智若愚”。
一代大师,又岂是我这样只言片语说得清道得明的,罢了,用心去读这本书,去领回乔布斯这样一代大师的风范吧。他对我们的言行、眼界、行事处世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足以!尽管我不是果粉,也不是乔布斯通。这一点也不影响我敬仰这一代大师的风采。
这儿摘录了一段网上对这本书的书评,写得还是比较中肯:
近来很少看个人传记了,总觉得这类书包装过甚,时不时摆出一副“拨乱反正”、“唯我独尊”的架势,要么试图将传记人物提升到一个“英雄范例”的高度,要么极尽能事去美化粉饰,似乎要给人盖棺定论一样,读后感《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读后感》。读这样的传记,只会空空激起读者的崇拜或厌恶之情,过后激情褪去,什么也留不下。正因为不实,难以让读者正确的认识到其人其事,所以这样的书不读也罢。
拿到这本《乔布斯传》,本也没抱有太高的期望,但一路读下来,感觉还算中肯。最起码作者没有试图避讳乔布斯的缺点和毛病,而是尽可能去还原?个完整的乔布斯,一个有血有肉、是人而非神的乔布斯。当然这过程之中还是夹杂着一些“苹果粉”般的膜拜之情。李开复说:“这本书是目前最有料也最好读的一本乔布斯评传”。是否“最有料”我不清楚,也无法证实其所引材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但说它“最好读”,我还是同意的。毕竟这是中国人写给中国人看的书,字里行间带着我们习以为常的中式味道,甚至夹杂了一些武侠元素,比如将乔布斯与《天龙八部》中的乔峰放在一块,让人感受这两个“乔帮主”之间的异同。这样的写法也的确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作为一本传记,而且是评传,自?少不了作者自身的观点与看法。且不说作者的观点是否公允,能否得到乔布斯本人的认可,单是通过本书认识到这样一个乔布斯,就足以令人称奇了。我想了许久,只能用“不同凡‘想’”一词来形容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了。首先,乔布斯是个性张扬的人,他从不隐讳自己心中的态度和意见,对于自己认同的想法或创意他会大加赞赏,而对于自己看不上眼的则会当面斥骂,丝毫不顾及当事人的感受。这样非好即差的“二元”性格无形之中令他的人际关系颇为紧张,当然,这也让那些中下之辈自然远离,而让那些有才华之人聚集身边,为其所用。也正是这样的性格,使?乔布斯在事业上成为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人。
其次,乔布斯是个“追求**”的管理者。虽然年少轻狂的他曾经因为十足的个性而被排挤出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改变世界”的梦想。离开苹果十多年,他屡尝败绩,但这样的经历也让他的管理才能得到历练,等到日后重新掌舵苹果公司之时,他才能驾轻就熟,将这艘偏离航向的巨轮带回他最初设想的航道上来。乔布斯一生追求完美,并力图改变世界,所以我们才能在“ipod、iphone、ipad”打造的世界中享受到科技的美好。正是这种追求**,不断创新的精神,让苹果公司在2011年?为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也让乔布斯本人成为“神一样的传奇”。
乔布斯参禅悟道,在乙川弘文大师的点播下,他随心而为,随性而事,最终实现其“改变世界”的人生目标。在乔布斯与乙川弘文的交谈中,大师这样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读来有提壶灌顶之感,摘录于此,与诸君共勉: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去吧,既然心向往之,还有什么可纠结的?全心即佛,心佛无异。当心性再无滞碍,行止皆随本心的时候,你就是大彻大司的佛陀呀!”
第三篇:《神一样的传奇乔布斯》读后感(精选)
钟鼎之
“领袖与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乔布斯说。
的确,乔布斯就是靠着这样一种创新的精神一路劈荆斩棘,斩风破浪改变了世界。如果没有创新,现在就没有人手一份的iphone;如果没有创新,现在就没有至酷至炫的ipod touch;如果没有创新,现在就没有轻便灵巧的ipad。
不少人认为,乔布斯没有什么创新,他利用的技术早已经存在了,他就会搞拼装,他根本无法和爱迪生比。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厚度最薄、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电量使用时间最长、用户使用起来最方便、性能最好。可以说,乔布斯的产品是最好的。同时,全球有数百万人在为乔布斯设计和生产硬件,有数百万人在为乔布斯的产品编写程序。这就是乔布斯的伟大之处,他是目前为止电子产品领域最大的领导者,领导了庞大的苹果帝国。这一切
完全源于乔布斯的天才和创新!
乔布斯有一句话:“做海盗不做海军。”做海盗可以为所欲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创新。创新不是说不讲规矩,而是打破常规,无视现有的规矩,建立新的规则。现在中国的教育方面,就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最大的缺点就是会慢慢磨灭我们的创新能力。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许多人熟知的一句话,没错,谁分数高谁就是王者。创新在许多老师的眼中只是顽皮捣蛋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能力。只要墨守成规地学习,不管你具不具有创新的能力,都一定能夺得大多数老师的喜爱。
创新,真的很重要。若不是读了《乔布斯传》,我可能到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当然,我一个人不可能改变整个中国的教育观念,现在我能做到的,只有适应,并尽可能的保有自己的创新能力罢了。
第四篇:做个神一样的中职班主任
如何做一名全能的中职班主任
成功脱离班主任岗位已经半年多了,确切地说还不算是彻底脱离,因为我所带班级的学生只是转到另外的学校继续求学深造,还没有毕业,还在我的管辖范围内,我还能时不时地遥控指挥一下或是在班级群里吼上一嗓子。一方面是为了刷刷存在感,另一方面也为了过一把班主任的隐。你以为班主任工作就是刷存在感和过官瘾吗?如果你真是这样想的,那我只能向你投去同情的眼神,然后残忍地告诉你:你不要太单纯。
回想这些年在“当班主任”这条坎坷道路上的艰辛历程,再看看正在班主任岗位上苦苦拼搏的同仁们,我在由衷地佩服的同时更是深刻的理解,理解那种疲惫不堪也理解那种心力交瘁„„
如果你又片面地认为班主任工作就是洪水猛兽,宁死也不要当的话,你又要被迫接受鄙夷的眼神和残忍的怒怼了。
你现在是不是很懵?不知道什么是班主任,也不知道该怎样当班主任了是吧?不要紧的,有我敏姐在,你就泡上一杯茶,听我给你说说这些年我与班主任的那些事儿,说不定我这块土砖头还能引出你的美玉哦。
首先,我们要明白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落实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各项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班主任就是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大使,也是人们议论学校的焦点,在学校的热搜榜上,班主任绝对永居第一。
班主任还是"吉祥三保",即保姆、保安、保镖。既要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生活琐事、安全教育、健康成长还要负责组织班级活动、领导教学等,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特别是中职学校的班主任,面对一批批越来越有个性、特别爱展现自我、习惯我行我素的学生们,要付出辛勤和努力,还要承受来自学校、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压力。总之,没有三头六臂,是绝对当不了班主任的,换句话说就是只要你当了班主任,你就会拥有三头六臂。
那么,假如你已经是班主任或者是正准备当班主任,该怎么办呢?
我个人的愚见是:
第一、班主任必须要有责任感。要想做好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最重要的不一定要有先进的管理方法,但是必须要有责任感。因为中职班主任绝对是个“良心活”。我们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又没有升学压力,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很轻松。事实上我知道大家和我一样每次听到这样的言论都有一种想骂人甚至想打人的冲动,因为我们除了要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之外,还要关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职业生涯的规划等,简直就是把心操碎成粉末都还不够啊。
第二、要很快在班级里建立起自己的威严。要拿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气势。
不是我要教大家独断专横,实在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实际情况太具体,他们大多在中学时就已经“名声在外”,逃学、打架时有发生,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上课睡觉、玩手机、顶撞老师则是和呼吸一样自然。面对这样一群“跌倒时连墙都不扶”的“混世魔王”,想让他们口服心服地听从你的管教,能不能第一时间“镇”住他们就成了关键。
我始终认为,在接手新班级时尽快建立班主任的威严是特别重要的,尤其是男生占多数的班级。只有威严建立起来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才能有效制止学生的各种违纪行为,才能震慑班级里的不良风气。
每个班级都有不服管教甚至品质恶劣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只有用不可抗拒的威严震慑后再谈转化。
第三、必须练就几项特技,让学生口服心服。特技一:掌握各种时尚怼人名言。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都会违反纪律,而且很多都会给班主任准备各种理由或是借口。如果前两次你被他应对过去,那么他们会得寸进尺,理由和借口也会层出不穷,让你难辨真伪。这时,就需要班主任在第一时间将他们辩驳得“体无完肤”,让他们知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想要出道,还需千年修炼。更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挖的坑不光是自己跳还要自己填。
特技二:当好尽职尽责的小闹钟。我们的学生自制力差、自我约束能力弱,对待新事物只有“三分钟热情”。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多说多讲,做好提醒服务,在“三分钟”过去之前再加“三分钟”、再加“三分钟”。
特技三:做无所不知的百科全书。我们的学生不只是基础知识差,知识面也很窄,用孤陋寡闻来形容也不为过。我们作为班主任有责任让学生增长见识。利用晚自习、班会时间给他们多讲些人生道理、礼貌礼仪、表达交流、历史人文、体育动态、新闻实事等方面的东西,虽然他们可能会无动于衷甚至会嫌你啰唆,但是以后他们会明白这些全是他们工作中实实在在需要的。
特技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我们的学生身上有很多不良嗜好,比如抽烟、打牌,玩游戏、通宵上网甚至打架、敲诈勒索等。他们也知道这些都是违反规定的,所以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隐瞒家长、老师,如果班主任发现不了他们就会更加放纵、嚣张,直至到猖狂的地步。这就要求班主任要能够及时发现并严加制止。当然,为了能随时掌握班级风气的形成,需要我们班主任在学生中布下几个“线人”,才能对班上发生的情况了若指掌。特技五:当好摄影师。利用各种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具体事务交给学生,班主任负责把每一次活动的精彩片段、欢乐的时刻拍摄下来,然后制作成影集或是小视屏发在班级群里,或是在恰当的场合放映给学生看。让他们知道,时间带走的是岁月,老师却帮他们留住了欢乐。
第四、培养一支精干高效的班干队伍。
俗话说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俗话还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班干部则是班级管理的直接执行者,想要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集体,必须要有一支紧密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得力班干队伍。我们的班主任除了班级管理之外都还兼有其他工作任务,如果班主任事事亲力亲为,就会分身乏术,整日深陷在琐事和烦恼之中疲惫不堪,难以全面准确掌握班级动态。
怎样才能培养出一支得力的班干队伍呢?我的愚见是:一定要选个好班长,一定要选个好班长,一定要选个好班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俗语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选个好班长班主任能省一半的力。一个好班长特别是新生班,不仅能及时办好你交代的事情,还可以引导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一个好班长相当于半个班主任。
我选班长时一般遵循以下几条:盯准目标密切观察,多找几个候选人,实行民主集中制,人事任命时留条退路,一旦有变立即撤换。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班主任就是神一样的存在,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而重要的工作,它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不仅仅是教书还要育人、不仅仅是老师,还得是朋友。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桃李不语,下自成蹊”是班主任最大的魅力。只要真诚地为学生付出,努力地提升自我,回馈你的定会是学生发自肺腑的赞美和感恩。
第五篇:法学经典判案 北大法学院神一样的期末考试题
法学经典判案
北大法学院神一样的期末考试题,不做编剧都糟蹋了
考试时间:四小时 考试方式:开卷 出题老师:车浩
(注:题中时间系案情串联需要,答题时以现行刑法为依据,无需考虑效力问题)1975年5月5日下午4时,18岁的少女郭芳站在5楼楼顶,望着楼下的人群。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因幼师毕业后一直未找到工作,心情郁结,要跳楼自杀。因众人围观致使交通堵塞,路过此地的张某对楼顶的郭芳大声起哄嘲讽,催促其快跳下来。郭芳受其刺激,脚又向前迈出了一步。在楼下一直不断劝慰郭芳的杨海(公务员,对郭芳暗恋已久)见状大惊,遂抄起砖头将正在起哄的张某砸晕(轻伤)。郭芳一下子清醒过来,放弃了自杀。
杨海劝说郭芳找个工作好好生活,郭芳说自己最渴望当幼师。此时,耿某因地产开发的事情有求于杨海,被其拒绝。事后杨海想起郭芳的愿望,又电话联系耿某,提出若地皮批准,应在小区中加建幼儿园,并愿意介绍师资。耿某接到电话喜出望外,满口应允,表示愿意承担一切建园费用,只要介绍一个园长即可。后在地皮审批过程中杨海为耿某提供了帮助,绿城小区于1977年1月顺利建成。杨海让耿某联系郭芳,但不要提自己。1977年3月,郭芳担任“明天幼儿园”的园长,设立了接送孩子的校车,雇孙某为司机。5月7日,孙某驾驶时因闯红灯而与其他车相撞,车内两名幼童和一名老师当场死亡,孙某惊恐之余,拾起车内师生留下的财物,直接窜逃外地。消息传来,杨海担心郭芳受到牵连,遂为其提供财物让其在警方开始调查之前,就逃离A省。受此事影响,杨海入狱,从此与郭芳失去联系。
郭芳逃到C省后,找过几份工作均因常神思恍惚而被辞退,愈发对人生感到失望,开始在夜总会中卖淫。1979年4月,郭芳与赵某相识。赵某提出将自己的一间小屋无偿借给郭芳供其卖淫,条件是郭芳要随时满足其性要求。郭芳答应。8月12日晚,赵某酒后敲郭芳房门,郭芳不愿开门,赵某欺骗说是进屋取东西,待开门后,不顾郭芳反抗而强行与之发生关系。事后,郭芳哭称要告发,赵某提出双方早有约定,即使郭芳去告,自己也不怕。双方的争吵惊动了赵某的妻子余某,余某在屋外听到隐情,怒火中烧,决定伺机报复郭芳。
1979年9月初,郭芳发现自己怀孕,又惊又喜,为了孩子,决定不再卖淫,靠做钟点工勉强维生。怀胎8个月左右,余某找到郭芳,暗示其有必要去做一个性病检查,并介绍郭芳去自己的表妹董某所在的医院。余某与董某商议,为郭芳开出一份虚假的艾滋病感染的检验报告。郭芳拿到报告后大惊,问询董某后得知艾滋病患者的产婴基本上也是病毒携带者。万念俱灰之下,郭芳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打算与腹中的孩子同赴黄泉。1980年5月2日,郭芳在家中猛击自己腹部并吞服了大量安眠药。碰巧赵某又来找郭芳,见其倒在血泊中,大惊失色,赶紧送医院急救。经过抢救,郭芳生还,胎儿早产,但医生告诉郭芳,胎儿因受外力和药物损害而引起身体畸形,长大后会跛足。经过这一番死里回生,郭芳决定不管未来怎样,眼下都要努力把这个孩子抚养长大。因不知其生父为谁,故未赋其姓,只名之为甲。
郭芳出院后,搬离赵某住处,并决意重新在夜总会卖淫,通过这种方式将艾滋病毒传播给那些寻花问柳者。1981年7月,郭芳结识了冯某。冯某对郭芳痴迷不已,提出要与郭芳长期交往。郭芳正想将艾滋病传染给这类男人,遂答应冯某的请求。1981年9月,两人开始同居。此后一年,冯某对郭芳照顾有加,郭芳逐渐被其感动。此时,余某出现,以将其得艾滋病之事告诉冯某相威胁,向郭芳索要5000元,郭芳非常害怕,但是自己又没有钱,于是对冯某撒谎说自己老家亲戚得了重病,急需用钱,冯某拿出5000元送给郭芳救急并表示无需再还。郭芳大为感动,将钱给余某后,又去医院重做检查,结果发现没有任何艾滋病问题。郭芳又燃起了生活的热情,决定以后好好对待冯某。
1981年12月,郭芳去商场返回时经过赵某家,见室内无人,桌子上放着一部手机,遂进屋将手机取走,打算以此向余某索回5000元。余某追出,双方争执,郭芳取出刚从商场购买的钳子威胁余某,将手机带走。余某大怒,便在网络上发布关于郭芳之前卖淫的帖子。冯某见邻居们都知道了郭芳的往事,于是对郭芳渐生厌意,整日殴打郭芳,甚至常常采用冻饿的方式虐待甲。郭芳由于对冯某心有愧疚,从一系列事件中也已猜到当年艾滋病的事情可能是余某与董某坑害自己,但希望给甲一个完整平稳的家,故一直忍耐克制。
转眼十几年过去,甲长大到14岁。由于经常遭冯某打骂,且被同学嘲笑跛足,逐渐混迹街头。1994年3月2日,甲去洗浴城洗澡,看到高某将75号衣柜钥匙牌放在茶几上,遂将之取走。甲到更衣室后对服务员李某自称是高某朋友,受其所托来取东西,让李某开第一道锁,然后甲用钥匙打开第二道锁,取得钱包后,将钥匙放回原处。从洗浴中心出来,甲用高某钱包中的信用卡到超市购物2000元,又去ATM机取款,欲插卡时,发现有他人的卡未取出。于是按“继续服务”键,再按“取款”键,从该卡里取出3000元人民币后离开。
1994年8月,杨海离婚后与女儿乙搬到C省,联系亲戚冯某时,意外与郭芳重逢。两人见面后互诉衷肠,郭芳才知杨海对自己的一片痴心。甲在屋外听到两人谈话,得知冯某并非自己生父,联想到这些年冯某对自己的虐待,遂起杀心。郭芳无意中发现了甲的意图,百般劝说无效后,向冯某提出分手,希望由此消祸。但冯某不同意,反而痛打郭芳。心灰意冷之下,郭芳决定将以往所有恩怨做个了结。10月1日,郭芳将赵某、余某、董某和冯某都约至家中吃饭,将甲和乙支开外出,杨海在酒中下毒后,郭芳每人敬酒一杯,除杨海外,在场人均中毒倒地。郭芳请求杨海帮她尽快结束生命,两人来生再聚。杨海拿着刀,看着在地上痛苦挣扎的郭芳,仿佛看到了20年前要跳楼的少女,但他知道一切都已经无法回头。就在杨海用刀刺向郭芳胸口的一刹那,甲乙正好回来,及时推开杨海。几人被送到医院抢救后被警方带走。甲看到郭芳的遗书,才明白郭芳是希望由她来了结过往所有恩怨,让甲能放下一切怨念,走上正路,与乙在一起好好生活。甲理解了母亲的所有苦难和对自己的爱,大恸之后,再也不做街头混混,回到学校拼命读书,与乙相依为命。转眼两年过去,1996年考上P大。2000年毕业后,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回到郭芳的家乡A省B市。女友乙在B市幼儿园成为一名幼师,甲则进入公安系统,誓做一名守护校车安全的交警。
问案中人的刑事责任。
此案例是大家来判案版块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案例,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