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汉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单元考点试题(7)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2017年汉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单元考点试题(7)
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B)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B)A.前半夜 B.后半夜 C.上午 D.下午 E.以上均非
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C)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E.阴虚则阳亢
4.“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C)A.阳损及阴 B.阳盛伤阴 C.阴虚阳亢 D.阳气暴脱 E.阳虚阴盛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5.“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D)A.阴胜阳虚 B.阳胜阴虚 C.阴虚阳亢 D.阳虚阴盛 E.阴阳两虚
6.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B)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以上均不是
7.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A)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8.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E)A.整体观念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精气学说 E.比较、演绎、类比
9.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B)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xiexiebang.com)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以表知里 E.反证
10.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C)A.比较 B.类比 C.演绎 D.以表知里 E.试探
11.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A)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反证 E.试探
第二篇: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精华讲义
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精华讲义(2)
2017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告一段落,2018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复习期已经开始!基础知识的复习将是临床执业医师备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成败的!2018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备考有医学教育网陪伴!整理了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精华讲义汇总,希望对大家复习有帮助!
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一)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
1.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
2.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五行系统结构论的哲学范畴。
(二)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1.五行的特性: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穑。(1)木的特性——“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能伸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
(2)火的特性——“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明亮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火。
(3)土的特性——“稼穑”,是指土具有播种和收获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土。
(4)金的特性——“从革”,是指金属具有刚柔相济并能变革之性。引申为凡具有肃杀、收敛、沉降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金。
(5)水的特性——“润下”,是指水具有润泽、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物质和现象,均归属于水。2.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
(1)取象比类法: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质的www.xiexiebang.com 特有征象,并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进行类比而确定其五行归属。(2)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事物,从而确定其相关事物的五行归属。
(3)中医学在“天人相应”观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从而将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统一。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相生与相克
1.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1)五行之间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2)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2.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1)五行之间任何一行,都有“克我”和“我克”(2)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二)五行制化与胜复 1.五行制化:
(1)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而有序的变化和发展。
(2)五行制化,是一种五行相生与相克相结合的自我调节。2.五行胜复:
(1)是指五行之中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2)是一种五行之间按相克规律的自我调节。
1)五行胜复的规律是“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胜至则复,复已而胜,不复则害。”
2)其效应是通过胜复调节机制,五行系统在局部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下,可以自行调节,以维持其整体的协调平衡。(三)五行相乘与相侮
1.相乘: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胜之行的过度制约和克制。即相克太过。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导致相乘的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
www.xiexiebang.com 2.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不胜之行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亦有“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仍以木克土为例,则太过者即“木亢侮金”;不及者即“木虚土侮”。相乘与相侮,两者有所区别又有联系,故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四)五行母子相及
1.母病及子(1)指五行中的某行异常,累及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2)成因:母行虚弱,引发子行亦不足,终至母子皆虚。2.子病及母:
(1)指五行中某一行异常,影响及母行,终至子母两行皆异常。(2)成因:
1)子行亢盛,引发母行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盛,一般称为“子病犯母”。2)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不足,终致子母俱虚。3)子行亢盛,损伤母行,导致子盛母衰,一般称为“子盗母气”。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如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而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属木。余依此类推。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以五行特性的类比和推演络绎,以五脏为中心,联系人体的各种组织结构与功能,将人体的形体、官窍、精神、情志等分别归属于五脏,构建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并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气、五色、五味等与人体的五脏系统联系起来,建立了以五脏为中心的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从而使人体内外环境联结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如肝生心,木生火,即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等。
(2)以五行相克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如肾制约心,水克火。即肾水可
www.xiexiebang.com 以上济心阴,以防止心火之亢等。
(3)以五行的制化和胜复来说明五脏之间的自我调节,以保持其整体的协调平衡和人体内环境的统一。(二)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五行学说应用于病理方面,主要在于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传变。1.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方面。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传变和“相侮”传变两方面。
3.根据相生传与相克传,以推断病情的轻浅或深重。故说:“邪挟生气而来,则虽进而易退”;“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所不胜,克我者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挟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所胜,我所克也。脏气既受制于我,则邪气亦不能深入,故为微邪。” 4.五行学说还用以阐释五脏发病与季节的关系。(三)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主要在于分析四诊所收集的外在表现,依据五行属性归类和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以确定五脏病变的部位,并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
1.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2.从出现他脏所主的色、脉来分析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3.从面部五色“主色”、“客色”的生克关系,来推断病情的顺逆。4.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四)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1.指导脏腑用药 2.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
运用五行母子相及与相乘、相侮关系来说明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掌握了五脏疾病的传变规律以后,临**除针对有病脏器进行治疗外,还应注意其可能被传及的脏器,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控制其传变。如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3.确定治疗原则
(1)根据相生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补母和泻子,即所谓的“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
(2)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和扶弱,即泻其克者之强,www.xiexiebang.com 补其被克者之弱。4.制订治疗方法
(1)药物疗法方面,1)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和金水相生等法。2)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和泻南补北等法。
(2)针灸疗法方面,例如依据“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及其生克关系,来进行选穴治疗等方法。
(3)精神疗法方面,可利用情志之间的五行克制作用,来达到调节异常情志变化,恢复其正常的情志活动。第五单元 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一)心的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
(1)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其营养和滋润作用。(2)心主血的内涵,是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达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维持其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3)血液运行与五脏功能相关,但心的搏动泵血作用尤为重要。(4)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5)心还有生血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作用。
(6)心主脉的内涵,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液通畅。心与脉直接相连,形成一个密闭循环的管道系统。脉为血之府,营气与血液并行于脉中,故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7)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血液循环系统,其中心的搏动发挥着主要作用,故说“心主身之血脉”。2.心藏神:
(1)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统率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2)人体之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故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所
www.xiexiebang.com 以任物者为之心”。
(3)心主血脉与藏神功能密切相关。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并调控心血的运行,以濡养全身及心脉自身。(二)心的生理特性: 1.心为阳脏。在于说明心以阳气为用,心之阳气能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兴奋精神,以使生机不息。
2.心主通明。指心脉以通畅为主,心神以清明为要。(一)肺的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1)主呼吸之气:亦称“肺司呼吸”。
1)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人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以实现体内外气体的交换。
2)肺的吐故纳新,促进了宗气的生成,并调节着气机,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3)肺呼吸功能的正常,除肺阴滋润作用外,主要依赖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宣发反映了肺气向上、向外的特点,肃降反映了肺气向下、向内的特点。因此,宣发的作用重在呼出体内的浊气;肃降的作用重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2)主一身之气:
1)体现于宗气的生成方面,宗气是人体气的一部分,它是依靠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与肺吸人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生成,通过心脉而布散到全身。
2)体现于气机的调节方面。人身之气是运动不息的。气的运动叫做气机。气机的调畅与否,除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外,肺气的调节作用亦十分重要。3)体现于辅心行血方面。含有水谷精微的血液,从心通过经脉而汇聚于肺,经过肺的呼吸功能进行气体变换,然后再通过经脉仍回到心,最后输布到全身。因此,血液的运行是心与肺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心气起着原动力的作用,而肺气起着辅助的作用。2.主行水:
(1)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气中的轻清部分,向
www.xiexiebang.com 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腠,以濡养之,并在卫气的作用下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2)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水液及水谷精微中的较稠厚部分,向内向下输送至各脏腑以濡润之,并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废水),下输至肾和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故说“肺为水之上源”。3.肺朝百脉,主治节:
(1)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气的宣降作用,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而输布于全身。
(2)治节:即治理和调节。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四方面: 1)一是肺主呼吸,从而使人的呼吸运动有节律地一呼一吸。2)二是通过呼吸,治理和调节着全身的气机。
3)三是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因而能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4)四是肺的宣肃,治理和调节着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二)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娇脏:肺为华盖,是说肺位于胸腔,位置最高。肺为娇脏,是指肺为清虚之脏,轻清肃静,不容纤芥,不耐邪气之侵,故为娇嫩之脏。2.主宣发与肃降:
(1)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作用: 1)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2)二是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外达于皮毛;3)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2)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作用: 1)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并将宗气向下布散至脐下,以资元气。2)二是将肺吸人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及水谷精微向下布散。3)三是将脏腑代谢后所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和膀胱,是为尿液生成之源。(一)脾的生理功能 1.主运化
(1)运化精微:是指在消化饮食物的基础上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转输至
www.xiexiebang.com 心肺而达全身。由于这些营养物质是化生气血的主要原料,所以又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2)运化水液:是指在消化饮食物的基础上,吸收其中的部分水液,化为津液,并将其转输至心肺。2.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管之中流行,防止其逸出于脉外的功能。脾统血的机理,主要是脾气的固摄作用。(二)脾的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动,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清,指水谷精微。所谓“升清”,即是指脾对于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说“脾以升为健”。所谓升举内脏,是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
2.喜燥恶湿:脾气升运的条件,即在于脾体干燥而不为痰饮水湿所困。故说“脾燥则升”。(一)肝的生理功能 1.主疏泄:
肝主疏泄,其用属阳,又主藏血,其体属阴,故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气机,使之畅达的功能。气机,即气的运动。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依赖于气的运动。而肝的疏泄功能,对于气机的调畅,起着重要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就正常。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就可产生种种病变。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代谢,均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和气机的调畅。而脏腑之气的生理活动,亦要依靠肝气的疏通,方能畅达而有序。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肝的疏泄功能一方面能调畅脾胃气机,使脾胃之气维持其升清与降浊的特点,从而保证正常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肝能分泌与排泄胆汁,胆汁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
3)调畅情志活动:情志活动属于心所主管,但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这是因
www.xiexiebang.com 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气机的调畅。而肝能疏通气机,所以肝具有调畅情志活动的功能。
4)通调排精与排卵:女性月经的来潮和周期、经量等正常与否,以及男子的排精等,均与肝的疏泄功能关系密切。2.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流量和防止出血的生理功能。其藏血的生理意义,有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及防止出血等五方面。
(二)肝的生理特性
1.肝为刚脏: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而言。2.肝主升发:指肝具有升腾一身阳气,调畅气机的作用。(一)肾的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1)藏精: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精,又称精气。就其来源有先天、后天之分,故有“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因此,肾精的构成,是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又赖后天之精的充养而生成。先后天之精相互资助,相互为用。当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生殖机能成熟时,则肾精又可化为生殖之精以施泄。2)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指肾精及其所化精气的生理作用。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最基本物质。人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从头发、牙齿、骨骼以及生殖功能等方面表现出来。人的生殖器官之发育、性机能的成熟与维持,以及生殖能力,都与肾中精气密切相关。当人体生长发育至青年时期,肾中精气逐渐充盛,生殖器官发育渐趋成熟,此时产生一种“天癸”物质。“天癸”具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并维持性机能的作用。
3)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脏腑气化,是指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推动和调控着脏腑形体器官的功能,进而推动和调控着机体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与能量相互转化的功能活动。肾气由肾精所化,肾精、肾气及其所分化的肾阴、肾阳在推动和调控脏腑气化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肾阴具有凉润、宁静、抑制、凝结等作用。肾阳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宣散等作用。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故说“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
www.xiexiebang.com 不能滋”。肾阳充盛,肾阴充足,脏腑形体官窍生理功能正常,脏腑气化才能得以正常发挥。
2.主水 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的促进作用(2)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3.主纳气 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二)肾的生理特性: 主蛰守,指肾具有潜藏、封藏、闭藏的生理特性,亦是其藏精功能的概括。其纳气、主生殖、主二便等功能均是封藏之本的体现。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
1.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而肺主气,心主行血而肺主呼吸。
2.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关系:(1)心肺相互协调,则气血正常运行,维持机体各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2)宗气贯心脉而司呼吸,加强了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平衡。宗气是连接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二)心与脾
1.心主血而脾生血,心主行血而脾主统血。
2.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的相互协同:(1)心主一身之血,心血供脾以维持其运化功能。
(2)水谷精微经脾的转输升清作用,上输于心肺,贯注于心脉化赤为血,故脾主运化,又为气血生化之源。(三)心与肝
1.心主行血而肝藏血,心藏神而肝主疏泄。
2.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情志的调节两方面。(1)心主行血,为一身血液循行之枢纽,肝贮藏血液并调节血量,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2)心藏神而主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调节情志,心肝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
www.xiexiebang.com(四)心与肾
心与肾的生理关系,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的生理关系,主要从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和君相安位来阐发,强调维持心肾之间的水火,阴阳、精神的动态平衡。1.水火既济:心位居上,心火(阳)必须下降于肾而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于下,肾水(阴)必须上济心阴,制约心阳,使心火不亢。心与肾之间的这种水火升降、互济互制,维持了两脏之间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
2.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气生神,为气、神之源;神能控精驭气,为精气之主。故积精可以全神,神清可以控精。
3.君相相安: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命火)。命火秘藏,则心阳充足;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君相安位,则心肾上下交济,心阳、肾阳旺盛而正常。(五)肺与脾
肺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
1.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清气。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微,并进而化为谷气。清气与谷气在肺中汇为宗气。宗气与元气再合为一身之气。故一身之气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宗气的生成。
2.人体的水液,由脾气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而布散周身,并下输肾和膀胱。肺脾两脏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保证津液正常输布与排泄的重要环节。(六)肺与肝
肺与肝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人体气机的升降调节方面。
肝气以升发为宜,肺气以肃降为顺。肝升肺降,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升降协调,对全身气机的调畅、气血的调和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七)肺与肾
肺与肾的生理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相互资生等方面。1.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肾之气协同作用,保证其体内津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
2.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在人体的呼吸运动中,肺气肃降,有利于肾的纳气,以维持呼吸的深度。肾精、肾气充足,摄纳有权,亦有利于肺气的肃降。故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3.肺肾阴阳,相互滋生。
www.xiexiebang.com(八)肝与脾
肝与脾的生理关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和血液运行中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方面。
1.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并疏利胆汁,泄于肠道,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和水谷精微的吸收与转输。脾气健旺,气血生化有源,肝体得以濡养,亦有利于肝气疏泄功能的发挥。
2.肝藏血,调节血量,脾能生血,并统摄血液。肝脾相互协作,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九)肝与肾肝与肾的生理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及肝肾阴阳相互滋生和制约等方面。
1.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和充养。且相互资生,故日同源而互化。
2.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两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疏泄与封藏,相反而相成,以调节女子的月经来潮、排卵和男子的适时排精。
3.肝肾阴阳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约: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以使肝阳不亢。肾阳资助肝阳,共同温煦肝脉,以防肝脉寒滞。两脏阴阳互制互用,以维持肝肾之间的协调平衡。(十)脾与肾
脾与肾的生理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天与后天的互促互助关系,以及水液代谢的互用方面。
1.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是生命之本原,为先天之本。先天温养激发后天,后天补充培育先天,则脾肾健旺充盛,身体方能健康。
2.脾运化水液,须赖肾气的蒸化及肾阳的温煦;肾主水液代谢,又赖脾气及脾阳的协助和制约(即后天养先天和“土能制水”)。脾肾两脏,相互协同调节,共同主司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五时的关系
(一)五脏与五体的联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二)五脏与五官九窍的联系: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
www.xiexiebang.com 鼻,肾开窍于二阴。
(三)五脏外华:心其华在面,肝其华在爪,脾其华在唇四白,肺其华在毛,肾其华在发。
(四)五脏与五志的联系: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为肺志.恐为肾志。(五)五脏与五液的联系:心在液为汗,肺在液为涕,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
(六)五脏与五时的联系:五脏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相通应:肝应于春,心应于夏,脾应于长夏(夏至到处暑),肺应于秋,肾应于冬。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2018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8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2018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已经正式公布,为帮助广大考生清晰了解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信息,文都医考网整理了考试大纲内容,请参加2018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考生参考: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2.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
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
要点:
1.阴阳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交感互藏
4.阴阳的消长
5.阴阳的转化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
1.五行的含义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
2.五行制化
3.五行相乘与相侮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 藏象学说
要点: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第六单元 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
要点: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的外华
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单元 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单元 精、气、血、津液
细目一:精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功能
3.人体之精的分类
细目二:气
要点:
1.人体之气的概念
2.人体之气的生成 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4.人体之气的功能
5.人体之气的分类
细目三: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要点: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运行
4.血的功能
细目四:津液
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3.津液的功能
细目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第十单元 经络
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
要点:
1.经络的基本概念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
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
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十一单元 体质
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 要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体质的概念
2.体质的构成 3.体质的特点
细目二:体质学说的应用
要点:
1.体质与发病
2.体质与病因病机
3.体质与诊治
4.体质与养生
第十二单元 病因
细目一:六淫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六淫的概念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细目二:疠气
要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疠气的概念
2.疠气的致病特点
细目三:七情内伤
要点:
1.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细目四:饮食失宣
要点: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细目五:劳逸失度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细目六: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致病特点
细目七:瘀血
要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致病特点
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
第十三单元 发病
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
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环境与发病
2.体质与发病
3.精神状态与发病
细目三:发病类型
要点:
1.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而后发
4.继发
5.合病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复发
第十四单元 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细目三:精,气、血失常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精的失常
2.气的失常
3.血的失常
4.精、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
要点: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五:内生“五邪”
要点:
1.内生“五邪”的概念
2.风气内动
3.寒从中生
4.湿浊内生
5.津伤化燥
6.火热内生
细目六:疾病传变
要点:
1.疾病传变的形式
2.病性转化
第十五单元 防治原则
细目一:预防
要点: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细目二:治则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治则、治法的概念
2.治病求本
3.正治与反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世纪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治标与治本
5.扶正与祛邪
6.调整阴阳
7.调理精气血津液
8.三因制宜
第十六单元 养生与寿夭
细目一:养生
要点:
1.养生的原则
2.养生的方法
细目二:生命的寿夭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
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
电话:01088820119
网址: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精华讲义
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精华讲义(1)
2017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告一段落,2018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复习期已经开始!基础知识的复习将是临床执业医师备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成败的!2018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备考有医学教育网陪伴!整理了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精华讲义汇总,希望对大家复习有帮助!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两个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的概念
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认识。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2.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重要关系和相互影响,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二)整体观念的内容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1)人体是由许多组织器官组成,脏腑、经络、肢体、孔窍和气血津液等,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2)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五个生理系统,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从而形成人对自身的有机的整体性认识,并体现于生理、病理和诊治等各个方面。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1)人与自然界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2)自然界的变化,如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理环境等的不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属于生理范围内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
www.xiexiebang.com 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
(3)人与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成为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原则。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其生命活动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1)在生理上可表现为其身心机能和体质特点有一定差异。
(2)在病理上,社会环境的变化,可破坏原有的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和稳定,则可引发某些身心疾病或使原发疾病恶化。细目二:辨证论治要(一)症、证、病的概念
1.病: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即该疾病的代名词。2.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等所作的病理概括。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3.症:是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反映的各种异常现象。其中病人自觉的痛苦与不适称为症状;通过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称为体征。中医统称为症状.(二)辨证论治的概念
1.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1)辨证,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2)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2.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1.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即证异治异.2.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即证同治同.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一)精的概念
www.xiexiebang.com 1.精:又称精气(首见于《管子》),在古代哲学中,指充塞于宇宙之中运动不息且无形可见的精微物质。精气概念源自于:水地说 2.与气同义,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原始物质 3.在某些情况下,精气又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4.是构成人类的本原。(二)气的概念
1.气:在古代哲学中,指在宇宙之中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气的概念源自于:云气说
2.精气学说:是研究和探讨物质世界生成本原、相互关系及发展变化的古代哲学理论,是中医学认识事物生成变化的本原论和中介说。(1)精气是物质世界的本原,宇宙万物皆由精气所构成。(2)宇宙自然界是一个万物相通、天地合一的有机整体。(3)人体亦由精气所构成。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一)精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1)宇宙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气所构成。(2)精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在内的共同的原始物质。
(3)精气的存在形式,有“无形”和“有形”两种状态,“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气合而有形”、“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且“无形”与“有形”之间处于不断的转化运动之中。(二)精气的运动变化
(1)精气,是活动力很强,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精气的运行不息,使宇宙自然界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
(2)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精气运动的结果和反映。
(3)“气化”和“形气转化”,即是精气运动变化的过程和体现,气化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气与形、形与形、气与气的转化,以及有形之体自身的更新变化。(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1)精气分阴阳,以成天地。天地交感,以生万物。
(2)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天地万物之间充斥着无形之精气,并相互作
www.xiexiebang.com 用。
(3)无形之精气能渗入于有形之实体,并与有形实体的精气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换和感应。
(4)精气又是天地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性物质。
(5)精气的中介作用,主要表现为维系着天地万物之联系,并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1)人类由天地阴阳精气交感化合而生。
(2)人的生命过程,亦即是气的聚散过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 1.构建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
(1)精是人体生命之本原,气是人体生命之维持。人体脏腑、形体、官窍,均由精所化生,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均由气所推动和调控。
(2)作为一种哲学思维,与中医学固有的精气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从而创立了独特的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整体观念
(1)作为哲学思想的精气学说渗透于中医学,促使中医学形成了同源性思维和相互联系的观点,构建成了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整体观念。
(2)强调其从宏观上,从自然与社会的不同角度,全方位地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防治。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
一、阴阳学说的概念(一)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 1.阴阳
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1)阴阳,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
www.xiexiebang.com(2)阴阳,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阴阳具有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阴阳者,一分为二也”。2.阴阳学说:
是通过分析相关事物的阴阳相对属性,及某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认识和把握自然界复杂变化的本质原因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1)阴阳学说与现代哲学的矛盾概念有着类同之处,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乃是对客观世界实际存在的许多特殊矛盾现象的概括,(2)是中医学的阴阳矛盾论。阴阳学说认为,阴阳规律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固有规律。
(二)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阴阳属性,既有其规定性,即绝对性不可变性的一面,又有其相对性可变的一面。
2.其阴阳属性可以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相比较而确定,并随其时间、地点等一定条件的变更而改变。
3.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是阴阳属性可以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2)是阴阳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3)是比较对象不同,即比较的对象发生改变,其阴阳属性亦可以发生改变。细目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1.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1)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2)阴阳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
2.阴阳的相互制约,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大多具有相互抑制和约束的特性(1)阴阳双方的相互制约,主要体现为对立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调控作用。(2)阴和阳之间的相互对立制约,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3)无论是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均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www.xiexiebang.com
1、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1)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2)每一方都以对立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3)故说“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2.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1)“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2)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三)阴阳的交感互藏
1.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1)在自然界,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化生万物。(2)在人类,阴阳交感是生命产生的基本条件。
2.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蕴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1)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性,属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分,属阴的事物也寓有属阳的成分。故说:‘‘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
(2)表示事物属性的成分占有绝对大的比例,并呈显象状态。而被寓涵于事物或现象内部不得显露的成分,所占比例较少,它虽不能代表事物的属性,但有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
(3)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是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基础和纽带;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而阴阳的消长及转化,则是阴阳属性转化的必要条件。(四)阴阳的消长
www.xiexiebang.com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
1.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2.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关系。
(1)由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变化:表现为阴阳互为消长,或为阴长阳消,或为阳长阴消。
(2)由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变化:表现为阴阳的皆消皆长,即此长彼亦长,或此消彼亦消。
3.阴阳消长是阴阳变化的过程和形式。
(1)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变化,反映了事物之间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关系的协调平衡。
(2)在自然界可表现为气候的正常变化,在人体则表现为生命过程的协调而有序。(五)阴阳的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事物对立双方的总体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阳可以转化为阴,阴可转化为阳。如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或人体病证性质阳热或阴寒的变化。
1.阴阳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又一基本形式,阴阳双方的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事物内部阴与阳的比例出现了颠倒,则该事物的属性即发生转化,故说转化是消长的结果。阴阳的相互转化,一般都发生于事物发展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则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2.“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生、化、极、变,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其中的“重”、“极”、“甚”,即是事物阴阳总体属性发生转化的必备条件。(六)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1.阴阳自和:
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调节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对生命体来说,阴阳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能力。
www.xiexiebang.com(1)阴阳自和是阴阳的本性,是阴阳双方自动地向最佳目标的运动和发展。(2)阴阳自和是维持事物或现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
(3)阴阳自和是阴阳运动的深层次规律,因而可以揭示人体疾病自愈的内在变化机制。2.阴阳平衡:
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相对稳定状态。通过彼此之间随时发生着的消长和转化,从而使阴阳双方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结构关系。
(1)阴阳的平衡,是动态的常阈平衡。即是说阴阳双方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但又常是稳定在正常限度之内,是动态的均势,而非绝对的静态平衡。(2)阴阳平衡的机制,是阴阳双方在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基础上,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和转化运动。
(3)阴阳平衡的标志,在自然界即是气候的正常变化、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在人体则是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和协调。
细目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人体的所有脏腑、经络、形体组织,既是有机联系的,又都可以根据其所在部位、功能特点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即“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主要表现于脏腑形体分属阴阳和经络系统分属阴阳等方面。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1)精藏于脏腑之中,主内守而属阴,气由精所化,运行于全身而属阳。(2)人体之气,以其不同的功能作用而分为阴气与阳气。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沉降;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3)阴阳学说还用以说明升降出入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运动形式及其协调平衡,以维持其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二)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1.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
2.阴阳学说用以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和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诸如阴阳偏盛、阴阳偏衰,以及阴阳互损等。
www.xiexiebang.com(三)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1.四诊所收集到的症状和体征,常用阴阳来进行分析。(1)望诊方面,以色泽分阴阳,则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
(2)切诊方面,以脉象分阴阳,则浮、数、洪、滑等属阳,沉、迟、细、涩等属阴。
(3)闻诊方面,以语声分阴阳,则高亢洪亮者属阳,低微无力者属阴。(4)问诊方面,以寒热喜恶分阴阳,则喜寒恶热属阳,喜热恶寒属阴。2.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1)阴阳可作为虚证之“目”。如对虚证的分类,除气虚、血虚外,还有阴虚、阳虚两类;(2)阴阳可作为脏腑辨证之“目:脏腑疾病的证候中,有阴虚、阳虚证,如心阴虚、心阳虚、肾阴虚、肾阳虚等。
(3)外科病中的阴证、阳证,亦具有特殊的含义。(四)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调整阴阳,使之恢复或保持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指导养生
根本原则是要求“法于阴阳”,即遵循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来调理人体之阴阳,使其与四时阴阳的变化相适应,以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从而能够保持身体健康,益寿延年。2.确定治疗原则
(1)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阴阳偏盛表现为邪气盛的实证。采用“泻其有余”(实则泻之)1)寒者热之——阴盛的实寒证。2)热者寒之——阳盛的实热证。
(2)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衰表现为正气不足的虚证采用“补其不足”(虚者补之)1)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阴消阳长)的虚热证,宜用补阴治之;
www.xiexiebang.com 2)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盛(阳消阴长)的虚寒证,宜用补阳治之。3.归纳药物性能
(1)药性1)寒、凉属阴,热、温属阳。2)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2)药味:1)辛、甘、淡属阳;2)酸、苦、咸属阴。
(3)升降浮沉:1)升浮之药。其性多有上升、发散的特点,故属阳。2)沉降之药,其性多有收涩、泻下、重镇的特点,故属阴。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是
(A)A、以五脏为中心 B、以六腑为中心 C、以五官为中心
D、以五体为中心 E、以经络为中心
2、中药性能中四气、五味是指
(D)A、虚、实、寒、冷;酸、甜、苦、辣、咸
B、冷、暖、凉、热;辣、苦、酸、甜、腥 C、寒、暖、冷、凉;酸、甜、苦、辣、涩 D、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
E、冷、暖、温、凉;咸、甘、苦、辣、酸
5、中医护理疾病的基本特点和原则是
(A)A、辨证施护 B、辨病施护 C、对症施护
D、因人施护 E、因时施护
6、八纲是指
(B)A、风寒、暑热、阴阳、虚实 B、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C、寒热、恶冷、虚实、表里 D、表里、寒热、恶冷、阴阳 E、虚实、表里、冷热、风寒
8、“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根本依据在于
(A)
A、辨证论治 B、对症治疗 C、辨病治疗 D、因人而异 E、因病而异
11、正常舌象是
(C)A、淡白 B、淡红 C、薄红 D、暗淡 E、浅红
12、下列不属于阳的属性有
(D)A、明亮 B、温热 C、外向 D、物质 E、上升
13、阴阳的属性是
(C)A、绝对的 B、不变的 C、相对的 D、量变的 E、质变的
15、望舌主要是观察
(B)A、舌尖、舌中、舌根 B、舌质、舌体、舌苔 C、舌边、舌体、舌色
D、舌下、舌头、舌体 E、舌根、舌上、舌下
19、为患者实施药熨时,温度不宜超过(E)A、30℃ B、40℃ C、50℃ D、60℃ E、70℃
20、熏洗药温不宜过热,其温度一般为
(D)A、10-20℃ B、20-30℃ C、30-40℃ D、50-70℃ E、80-90℃
21、舌苔时指附着于舌面上的一层
(A)A、苔垢 B、斑疹 C、颜色 D、瘢痕 E、颗粒
22、在五行的生克关系中,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资助、协同作用时,为
(C)A、五行制化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生 D、五行相约 E、五行拮抗
23、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称为
(B)A、配伍 B、相畏 C、相使 D、相杀 E、相须
24、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甘则伤?(D)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35、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
(D)
A、以脑为中心的整体观 B、以经络为中心的整体观 C、以六腑为中心的整体观 D、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E、以精气神为中心的整体观
52、具有发散作用的药味是
(D)
称A、咸 B、酸 C、苦 D、辛 E、甘
53、饮食的消化吸收主要是
(E)
A、脾的运化 B、胃的受纳 C、脾的升清 D、胃的通降 E、脾胃的升降
57、与维持正常呼吸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B)A、心与肺 B、肺与肾 C、肺与肝 D、肺与脾 E、肝与肾
58、脉形细小如线属(D)脉。
A、浮脉 B、数脉 C、弦脉 D、细脉 E、缓脉
74、辨证施护的最初阶段为
(A)A、评估 B、计划 C、诊断 D、实施 E、评价
76、人体最根本的气是
(A)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79、施艾条灸的部位先后次序应本着
(A)A、先上后下 B、先下后上 C、先左后右 D、先左后右 E、无次序要求 80、陈皮、木香 属
(B)A、补气药 B、理气药 C、和解药 D、清热药 E、泻药
83、刮痧前要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其目的是
(D)A、搞清刮具的质量 B、搞清刮具的质量 C、搞清刮具的质量
D、搞清刮具的质量 E、判断是否需蘸润滑剂
83、临床出现多汗、多尿、或小便失禁、遗精等症是气的哪种功能异常
(E)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气化作用 C、气的温煦作用
D、气的外卫作用 E、气的固摄作用
84、具有防御外邪,温养肌肤,调节腠理开合功能的气是
(B)A、元气 B、卫气 C、营气 D、宗气 E、中气
85、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因为
(C)A、脾主升清 B、脾固摄气血 C、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D、脾主运化水液 E、脾为后天之本
86、气虚可导致血瘀是因为
(B)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气能载血 E、血为气之母 87、心之华在(A)A、面 B、唇 C、发 D、爪 E、皮
88、肾之华在(C)A、面 B、唇 C、发 D、爪 E、皮
89、肝之窍在(C)A、舌 B、耳 C、目 D、鼻 E、口
90、肺之窍在(D)A、舌 B、耳 C、目 D、鼻 E、口
91、与肺相表里的脏腑是
(D)A、胃 B、胆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92、与心相表里的脏腑是
(C)A、胃 B、胆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93、主统血的脏腑是
(C)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94、推动血液运行的脏腑是
(A)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95、骨之余为
(A)A、齿 B、爪 C、发 D、筋 E、脉 96、筋之余为
(B)A、齿 B、爪 C、发 D、筋 E、脉
97、血之余为
(C)A、齿 B、爪 C、发 D、筋 E、脉
98、心在志为
(A)A、喜 B、怒 C、思 D、悲 E、恐
99、肝在志为
(B)A、喜 B、怒 C、思 D、悲 E、恐
100、脑为
(A)A、髓之海 B、气之海 C、血之海 D、水谷之海 E、经脉之海
101、胃为
(D)A、髓之海 B、气之海 C、血之海 D、水谷之海 E、经脉之海
104、称为“先天之本”的脏腑是
(E)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05、称为“后天之本”的脏腑是
(C)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06、主调节血量的是
(B)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07、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B)A、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 B、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
C、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D、既不似脏,又不似腑 E、以上均不是 108、爪甲的荣枯主要取决于
(B)A、津液 B、肝血 C、肾精 D、气血 E、心血
109、人体骨骼的发育主要取决于
(C)A、津液 B、肝血 C、肾精 D、气血 E、心血
110、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A、经脉 B、络脉 C、奇经八脉 D、孙络 E、浮络
111、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A)A、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 B、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
C、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D、既不似脏,又不似腑
E、以上均不是 112、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交接于
(A)A、手足末端 B、头部 C、面部 D、腹部 E、胸部
118、“六淫”是指
(E)A、六气 B、风、寒、暑、湿、燥、火 C、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 D、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E、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143、我国医学史上,开创临床辨证施护先河的著作是
(D)A、《皇帝内经》B、《肘后备急方》C、《诸病源候论》D、《伤寒杂病论》 E、《中医基础》 144、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C)A、上炎 B、耗气 C、伤津 D、动血 E、生风
145、气滞是指
(E)A、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 B、腹胀腹满,扣之如鼓 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
D、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
E、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
146、七情致病可直接伤及内脏,最易伤及哪几脏
(E)A、心脾肺 B、心肺肝 C、肺脾肾 D、肝脾肾 E、心肝脾
147、导致气机紊乱逆于上的情志致病因素是
(E)A、思 B、惊 C、恐 D、喜 E、怒
148、突然受惊可导致
(E)A、气缓 B、气上 C、气消 D、气下 E、气乱
149、血瘀是指
(A)A、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 B、腹胀腹满,扣之如鼓 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 D、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 E、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
150、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B)A、易伤阳气,使气机升降失常 B、使气机收敛,故无汗
C、多易伤肺
D、易生风动血 E、易于引起流行
151、风邪致病
(C)A、易耗气伤津 B、易损伤阳气 C、易袭阳位 D、易袭阴位 E、易阻滞气机 152、暑邪致病
(A)A、易耗气伤津 B、易损伤阳气 C、易袭阳位 D、易袭阴位 E、易阻滞气机 153、寒邪致病
(B)A、易耗气伤津 B、易损伤阳气 C、易袭阳位 D、易袭阴位 E、易阻滞气机 154、六淫中致病季节性最强的邪气是
(C)A、风邪 B、湿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155、为百病之长的邪气是
(A)A、风邪 B、湿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156、易致疮痈的邪气是
(E)A、风邪 B、湿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15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意义是
(D)A、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B、邪气伤人,正气必然受损 C、正气充足,与邪抗争,扶邪外出
D、正气旺盛,邪气难以入侵 E、以上都不是
158、导致病证虚实的主要机制是
(D)A、气血的盛衰变化 B、气机升降出入的失调 C、阴精与阳气的偏盛偏衰
D、正气与邪气的消长盛衰 E、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
159、阴阳失调中,阴阳偏衰以哪个脏为根本
(D)A、肝 B、脾 C、心 D、肾 E、肺
160、患者出现午后发热,热度不甚高,五心烦热,常提示
(D)A、里热证 B、实热证 C、阴血亏虚 D、阴虚内热 E、气虚两亏
161、正气不足是人体发病的(B)A、必备条件 B、内在根据 C、重要条件 D、条件之一 E、以上都不是 162、煎煮时需要烊化的中药是
(D)A、麻黄 B、大黄C、人参 D、阿胶 E、丹参
163、经络系统的主体是
(A)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十五络脉 D、十二皮部 E、脏腑
164、关于“标”与“本”的含义,下列哪一项不正确(C)A、病因与症状,病因为本 B、正气与邪气,邪气为标 C、先病为标,后病为本
D、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 E、正气为本
165、“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于(B)A、反治法 B、正治法 C、标本兼治 D、急则治标 E、缓则治本 166、坐浴法熏洗的频率最佳为
(C?)A、每日1次 B、每日2次 C、每日1-3次 D、隔日1次 E、每周一次 167、坐浴法熏洗的时间最佳为
(B)
A、10分钟 B、20-30分钟 C、30分钟? D、15分钟 E、40分钟 168、下列各项中属治疗原则的是(D)A、滋阴降火 B、清热泻火 C、疏散风热 D、扶正祛邪 E、益气补血 169、眼部熏洗法药液的温度一般为
(A)
A、25℃ B、30℃ C、50-60℃ D、15℃ E、20℃
170、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是(C)A、先扶正,后祛邪 B、先祛邪,后扶正 C、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D、扶正与祛邪并用 E、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171、眼部熏洗法的时间最佳为
(D)A、30分钟? B、10分钟? C、20分钟 D、15-30分钟 E、20分钟以内 172、全身熏洗法药液的温度最好保持在(C)
A、50-60℃ B、45-55℃ C、38-45℃ D、42-56℃ E、40-50℃
173、全身熏洗法的时间最好不超过
(C)A、30分钟 B、1小时 C、40分钟 D、15分钟 E、20分钟 174、寒因寒用适用于(A)A、真热假寒 B、真寒假热 C、寒热错杂 D、表寒里热 E、阳虚里寒 175、冬季用药,慎用寒凉,其理论根据是(B)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气 176、老人慎泻,小孩慎补,其理论根据是(A)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气 177、阳盛之体,慎用温热,其理论根据是(A)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气 178、用通利药物治疗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属于(D)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早治防变 179、疮疡初起,为了消散肿块,药物宜敷满整个病变部位,并超过肿块
A、2cm B、1.5cm C、1-2cm D、1-2cm E、5cm 180、正气不足的治则是(E)A、急则治其标 B、缓则治其本 C、逆治 D、从治 E、扶正 181、临床上使用最多的贴药法
(A?)A、膏贴 B、药膜贴 C、花贴 D、皮贴 E、以上均是 182、不属于刮痧禁忌症的是(?C)
A、过于消瘦 B、孕妇的腹部 C、恶心呕吐 D、五官孔窍处 E、肌肉丰厚处 183、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宜选用哪种性能的药物(B)A、甘温 B、辛温 C、辛凉 D、苦寒 E、苦温
184、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B)A、刺激性 B、损害性 C、抵消性 D、副作用 E、治疗作用
185、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方剂是(A)A、霍香正气散 B、保和丸 C、八正散 D、银翘散 E、荆防贩毒散 186、银翘散能够治疗(B)A、少阳证 B、风热表证 C、风寒表证 D、里证 E、表证
187、肉桂与赤石脂同用,属药物配伍的(A)A、相畏 B、相杀 C、相反 D、相恶 E、相使
188、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是
(A)A、酸味 B、咸味 C、辛味 D、苦味 E、淡味
189、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疗效,这种配伍关系是
(?C)A)
(A、相须 B、相恶 C、相畏 D、相杀 E、相使
190、下列除哪味药之外都是妊娠绝对禁用的药物(D)A、麝香 B、巴豆 C、大戟 D、半夏 E、斑蝥
191、在“十八反”中,下列除哪味药物外均与乌头相反
(A)A、玄参 B、白芨 C、贝母 D、瓜蒌 E、半夏
192、能发散风寒,又能宣肺平喘的药物是(B)A、细辛 B、麻黄 C、生姜 D、桂枝 E、紫苏
193、苦杏仁的主要功效是
(A)
A、止咳平喘 B、清热化痰 C、清热泻火 D、清热利咽 E、温化寒痰 194、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E)A、脏腑学说 B、经络学说 C、阴阳学说 D、五行学说 E、脏腑经络学说 195、能清热泻火又能生津止渴的药物是(E)A、黄芩 B、黄连 C、生地黄 D、石膏 E、地骨皮
196、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E)A、黄莲 B、黄柏 C、大黄 D、知母 E、金银花
197、五味中具有能泻下、软坚作用的是(E)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198、甘味药的作用是(B)A、发散行气行血 B、补益缓急止痛 C、收敛固涩 D、软坚散结和泻下 E、渗水利湿 199、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功效的药物是(E)A、三七 B、熟地黄 C、丹参 D、当归 E、川芎
200、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属于推拿手法中的A、推法 B、揉法 C、摩法 D、搓法 E、提法
201、汤剂的优点是(C)A、缓慢,持久 B、节约 C、吸收快药效强 D、方便 E、口感适宜 202、丸剂的优点是(A)A、吸收慢药效持久 B、不易变质 C、无色无味 D、适用儿童 E、口感适宜 203、补血的代表方是(B)A、八珍汤 B、四物汤 C、四君子汤 D、六味地黄丸 E、肾气丸 204、补气的代表方是(B)A、八珍汤 B、四君子汤 C、肾气丸 D、六味地黄丸 E、四物汤 205、养心安神的代表方是(B)A、朱砂安神丸 B、酸枣仁汤 C、安宫牛黄丸 D、朱砂丸 E、苏合香丸 206、适用于肺气上逆的代表方是(A)A、苏子降气汤 B、越鞠丸 C、半夏厚补汤 D、保和丸 E、理中丸 207、芳香化湿的代表方(B)A、八正散 B、平胃散 C、五芩散 D、真武汤 E、羌活胜湿汤 208、消食导滞的代表方是(B)A、平胃散 B、保和丸 C、枳实消痞丸 D、理中丸 E、半夏厚朴汤 209、石决明、牡蛎的作用是(E)A、软坚散结 B、收敛固涩 C、清肝明目 D、凉血止血 E、平肝潜阳
210、消导药中善消肉食积滞之要药是(A)A、山楂 B、麦芽 C、神曲 D、陈皮 E、鸡内金
211、辛味药的作用是(A)A、发散行气活血 B、补益缓急止痛 C、收敛固涩 D、软坚散结和泻下 E、泻热燥湿
212、咸味药的作用是(D)
?B)
(A、发散行气活血 B、补益缓急止痛 C、收敛固涩 D、软坚散结和泻下 E、泻热燥湿
213、苦味药的作用是(E)A、发散行气活血 B、补益缓急止痛 C、收敛固涩 D、软坚散结和泻下 E、泻热燥湿
214、能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是(C)A、四气 B、五味 C、归经 D、升降浮沉 E、毒性
215、能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作用的是
(A)A、四气 B、五味 C、归经 D、升降浮沉 E、毒性
216、反映药物作用趋向的是(D)A、四气 B、五味 C、归经 D、升降浮沉 E、毒性
217、按摩时,用一指禅推法的频率最佳为
(D?)
A、80-100次/分 B、100-120次/分? C、120-140次/分 D、120-160次/分 E、100-160次/分
218、日间经常汗出兼有神疲乏力的是(A)A、自汗 B、盗汗 C、战汗 D、绝汗 E、脱汗
219、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的穴位是
(D)A、命门穴 B、至阳穴 C、腰阳关穴 D、大椎穴 E、百会穴 220、惊风证的面色是(D)A、黑色 B、黄色 C、白色 D、青色 E、赤色
221、按摩时,捏法不适用于
(B?)
A、头部 B、额面部 C、颈项部 D、四肢 E、腹部
222、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者为(B)A、自汗 B、盗汗 C、战汗 D、绝汗 E、脱汗
223、百日咳的咳嗽特点为(B)A、咳声重浊 B、咳声阵作,终止时作鹭鸶叫声 C、咳声低微 D、咳声不扬 E、咳声紧闷 224、全身战栗抖动,继而汗出的为(C)A、自汗 B、盗汗 C、战汗 D、绝汗 E、脱汗
225、观察舌苔以辨别病邪浅深的主要依据是(B)A、舌苔的有无 B、苔质的厚薄 C、苔质的黄白 D、苔质的润燥 E、舌苔的真假 226、下列哪项不属正常舌象(D)A、舌质淡红 B、舌体柔软 C、舌体灵活 D、舌体胖嫩 E、舌苔薄白 227、红舌的主病是(D)A、瘀血 B、寒证 C、痰饮 D、热证 E、以上都不是
228、脾虚病证的面色为
(A)A、黄色 B、赤色 C、青色 D、白色 E、黑色
229、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者为(D)A、中风后遗症 B、痫证 C、痹证 D、痿证 E、瘫痪
230、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称为(A)A、谵语 B、郑声 C、独语 D、错语 E、夺气
231、面色萎黄多属(B)A、脾虚湿蕴 B、脾胃气虚 C、肝郁脾虚 D、湿热黄疸 E、寒湿阴黄 232、胃火炽盛可表现为(B)A、食欲缺乏 B、消谷善饥 C、嗜食异物 D、饥不欲食 E、恶闻食物 233、潮热最基本的特征是(D)A、低热 B、五心烦热 C、身热不扬 D、按时发热或定时热甚 E、骨蒸劳热 234、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无臭味,多属(D)A、冲任亏虚 B、湿热下注 C、肾虚失约 D、脾虚湿盛 E、肝经郁热 235、在临床护理中,针法的常用范围不包括
(B?)A、止痛 B、升高体温 C、解除尿闭 D、调理脾胃 E、以上都是 236、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称为
(A?)
A、针根 B、针尖
C、针尾 D、针杆 E、针体
237、艾条灸的类别不包括
(C?)A、温和灸 B、雀啄灸 C、间接灸 D、回旋灸 E、以上均不包括
238、神在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地表现于(E)A、语言 B、动态 C、表情 D、应答反应 E、眼神
239、满面通红多属(B)A、阴虚证 B、实热证 C、肝胆湿热 D、瘀血证 E、有神 240、中国人正常面色应是(A)A、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B、白中透红而明润 C、红黑隐隐,如古铜色 D、黄而鲜明 E、黄中带红 241、五脏应五色哪一项不对(B)A、青应肝 B、白应肾 C、黄应脾 D、赤应心 E、以上都不对 242、形成面色黄的原因主要是
(A)A、脾虚湿蕴 B、心肺气虚 C、肾阳不足 D、肾阴亏虚 E、阴寒内盛 243、舌苔黄腻,多主(C)A、寒湿内困 B、疫疠初起 C、湿热内蕴 D、热盛伤津 E、暑热伤津 244、紫舌主
(A)A、血瘀 B、气滞 C、痰湿 D、津亏 E、中毒
245、提示邪气渐盛的舌苔变化一般是指(A)A、苔由薄变厚 B、苔由润变燥 C、苔骤增骤退 D、苔由厚变薄 E、苔由多变少 246、温和灸操作中艾条应距离皮肤约(?B)A、1-2cm??? B、2-3cm?? ?C、3-4cm??? ?D、4-5cm E、?1-3cm? 247、肝病患者,应忌食下列哪种食物(D)A、酸 B、苦 C、甘 D、辛 E、咸
248、七情过极,可采用以情胜情法,若喜伤心,应采用(E)A、以思胜之 B、以怒胜之 C、以悲胜之 D、以忧胜之 E、以恐胜之 249、肝阳上亢证饮食禁忌(A)A、酒及辛辣之品 B、生冷瓜果 C、多饮水 D、荤腥 E、以上都不是 250、发汗解表药宜(A)A、热服 B、凉服 C、温服 D、使患者大汗淋漓 E、以上都不是 251、脾胃虚弱所致的脘腹疼痛的特点是
(A)A、隐痛 B、胀痛 C、刺痛 D、窜痛 E、绞痛
252、夏季起居方面应遵循(D)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晚卧晚起 D、晚卧早起 E、以上都不是 253、老年人的食养,以下哪一项不正确(B)A、宜食清淡食物 B、宜食肥甘、营养丰富食物 C、饮食要多样化 D、饮食宜节制 E、以上都不是 254、病室内光线过亮不适宜下列哪类患者
(D)A、感受风寒 B、阳虚 C、里寒证 D、肝风内动 E、感受风湿
255、中医康复护理原则中养生护理要遵循的原则是(C)A、标本缓急 B、因人施护 C、形神兼养 D、顺应四时 E、因证施护 256、下列哪一项不是心脏病患者的运动护理方法(D)A、步行 B、慢跑 C、打乒乓球 D、速跑 E、以上都不是
257、煎煮中药最好选用下列哪种容器(A)A、沙锅 B、搪瓷缸 C、铁锅 D、铜锅 E、铝锅
258、中药汤剂的煎煮一剂药一般可煎几次
(B)A、l次 B、2次 C、3次 D、4次 E、无数次
259、下列哪味药应包煎(D)A、磁石 B、番泻叶 C、芒硝 D、蒲黄 E、阿胶
260、下列药应后下的是(B)A、磁石 B、番泻叶 C、芒硝 D、蒲黄 E、阿胶
261、下列药应冲服的是(C)A、磁石 B、番泻叶 C、芒硝 D、蒲黄 E、阿胶
262、安神药宜何时服(C)A、饭前服 B、饭后服 C、睡前服 D、清晨服 E、以上都是 263、热证的面色为(E)A、黑色 B、黄色 C、白色 D、青色 E、赤色
264、水饮的面色为(A)A、黑色 B、黄色 C、白色 D、青色 E、赤色
265、惊风的面色为(D)A、黑色 B、黄色 C、白色 D、青色 E、赤色
266、失血的面色为(C)A、黑色 B、黄色 C、白色 D、青色 E、赤色
267、气滞疼痛特点为(A)A、胀痛 B、刺痛 C、冷痛 D、灼痛 E、重痛
268、瘀血疼痛特点为(B)A、胀痛 B、刺痛 C、冷痛 D、灼痛 E、重痛
269、湿证疼痛特点为(E)A、胀痛 B、刺痛 C、冷痛 D、灼痛 E、重痛
270、热证疼痛特点为(D)A、胀痛 B、刺痛 C、冷痛 D、灼痛 E、重痛
271、表证可见(C)A、但寒不热 B、但热不寒 C、恶寒发热 D、寒热往来 E、都不是 272、热证可见(B)A、但寒不热 B、但热不寒 C、恶寒发热 D、寒热往来 E、都不是 273、半身汗出的病机是(A)A、经络闭阻或营卫不和 B、阴虚内热,蒸津外泄 C、阳气暴脱,津随气泄
D、气虚表卫不固 E、以上都不是
274、不属于艾炷灸的是
(?A)
A、回旋灸??? ?B、无瘢痕灸 ??C、隔蒜灸??? ?D、瘢痕灸 E、以上均是 275、若喜伤心,应采用(E)A、以思胜之 B、以怒胜之 C、以悲胜之 D、以喜胜之 E、以恐胜之 276、若怒伤肝,应采用
(C)A、以思胜之 B、以怒胜之 C、以悲胜之 D、以喜胜之 E、以恐胜之 277、若悲伤肺,应采用(D)A、以思胜之 B、以怒胜之 C、以悲胜之 D、以喜胜之 E、以恐胜之 278、若思伤脾,应采用(B)A、以思胜之 B、以怒胜之 C、以悲胜之 D、以喜胜之 E、以恐胜之 279、若恐伤肾,应采用(A)A、以思胜之 B、以怒胜之 C、以悲胜之 D、以喜胜之 E、以恐胜之 280、八纲辨证是(B)A、各种辨证的基础 B、各种辨证的总纲 C、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 D、外感杂病的辨证方法 E、以上都不是
281、表证最主要的症状是
(A)A、恶寒 B、发热 C、头身疼痛 D、脉数 E、舌苔薄黄
282、无瘢痕灸施灸前要先在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涂少量的凡士油的目的是(?B)A、导热作用??? B、有利于艾炷的粘附?? ? C、保护皮肤??? D、润滑皮肤 E、无目的 283、隔蒜灸的功效包括
(A?)
A、清热解毒、杀虫??B、回阳救逆、固脱之功? C、散寒止痛、温胃止呕D、消瘀散结 E、以上多不是
284、施行隔附子饼灸时,最佳的调和剂为
(C?)A、酒精 B、麻油? ?C、黄酒? D、醋 E、石蜡油
285、阴虚的典型苔脉是(E)A、舌红脉细 B、舌淡脉虚细 C、舌红脉数 D、舌紫脉细无力 E、舌红少苔脉数细 286、下列属于阴虚证的表现是(B)A、面色萎黄 B、咽干盗汗 C、神疲乏力 D、舌淡嫩 E、以上都不是 287、正虚为主、邪实为次者是(D)A、实证 B、虚证 C、实证夹虚 D、虚证夹实 E、虚实并重 288、患者腹痛、泄泻又见恶寒发热是(D)A、表证 B、里证 C、半表半里 D、表里同病 E、由表人里 289、症见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是(C)A、表证 B、里证 C、半表半里 D、表里同病 E、由表人里
290、症见咳嗽气粗,咳痰黏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证属(B)
A、风寒袭肺 B、风热犯肺 C、痰热壅肺 D、肝火犯肺 E、燥邪伤肺
291、症见干咳少痰,咳痰不爽,咽干口燥,发热恶寒,舌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细数。证属(C)A、风热犯肺 B、风寒袭肺 C、燥邪伤肺 D、肺阴亏虚 E、肺气亏虚 292、属于拔罐法的禁忌症的是
(C?)A、腰背痛 B、咳喘 C、出血性疾病?? D、痰饮 E、以上都是
293、不属于拔罐注意事项的是
(B?)
A、病室温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B、拔罐时动作要稳、准、慢。
C、拔罐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局部情况。D、拔罐时应取合理、舒适的体位 E、以上均可 294、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午后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或 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E)A、风寒袭肺 B、风热犯肺 C、痰湿蕴肺 D、肺脾两虚 E、肺阴亏虚 295、大肠液亏,以下除哪项外均是(C)A、大便秘结 B、腹胀 C、里急后重 D、口干 E、口臭
296、大便秘结干燥,数日一行,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涩,此属(E)A、大肠湿热 B、燥邪犯肺 C、肝火上炎 D、热结肠道 E、大肠液亏 297、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证属(D)A、脾胃湿热 B、肝胆湿热 C、小肠实热 D、大肠湿热 E、以上都不是 298、首创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的医家是
(?B)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葛洪 E、以上都不是
299、心悸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属
(A)A、心阴虚 B、心血虚 C、肝血虚 D、肺阴虚 E、肾阴虚
300、患者食少纳呆,兼见消瘦乏力,腹胀便 溏,舌淡。证属(B)A、湿邪困脾 B、脾胃气虚 C、脾肾阳虚 D、肝胃不和 E、肝胆湿热 301、胃阴虚的临床特征是(B)A、嗳气吞酸 B、饥不欲食 C、食入即吐 D、矢气便溏 E、脉滑数
302、症见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泛恶欲吐,肢体困重,大便溏泄,舌胖苔白腻,应 辨证为(C)A、脾胃湿热 B、胃寒证 C、寒湿困脾 D、食滞胃脘 E、肝胃不和
303、胃脘冷痛,遇寒加剧,得温则减,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脉弦或迟。此属(C)A、脾阳虚 B、寒湿困脾 C、胃寒证 D、脾胃气虚 E、以上均非
304、口舌干燥,饥不欲食,干呕呕逆,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苔少舌红,脉细数。此属(D)A、大肠湿热 B、胃热证 C、肝气犯胃 D、胃阴不足 E、以上都不是 30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为胃寒证的临床表现(D)A、胃脘拘急剧痛 B、得温则减 C、口淡不渴 D、大便溏泄 E、舌淡苔白滑 306、胃热证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A)
A、消谷善饥 B、胃脘隐痛 C、口燥咽干 D、舌红少津 E、干呕呃逆 307、肝气郁结常引起(B)A、头痛 B、胁痛 C、脘痛 D、腰痛 E、以上都不是
308、下列症状中哪一项是肝血不足的主要判断依据(E)A、脉细舌淡 B、面色淡白 C、头晕目眩 D、心悸耳鸣 E、肢麻筋挛 309、下列哪一项症状不是肝气郁结证所见(C)A、情志抑郁易怒 B、胸胁闷胀 C、视物模糊
D、咽部如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E、经来少腹胀痛
310、痄腮肿胀的部位是(E)
A、颌下
B、颈下
C、耳后
D、耳前 E、耳垂周围
311、患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 数。证属(C)A、肝阳上亢 B、肝阴不足 C、肝火上炎 D、肝胆湿热 E、以上均不是
312、面色无华,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经量减少,舌淡、脉细。此属(E)A、心血虚 B、肝阴虚 C、心气虚 D、肾阴虚 E、以上均非
313、患者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胁肋灼痛,面部烘热,脉弦细数。证属(B)A、肝血虚 B、肝阴虚 C、肝肾阴虚 D、肾阴虚 E、肝火上炎
314、下列哪一项是肾阴虚、肾阳虚、肾气不固、肾不纳气的共同症状(C)A、舌淡苔白 B、眩晕耳鸣 C、腰膝酸软 D、脉象沉溺 E、精神疲倦
315、肾虚的常见症状,以下除哪项以外均是(C)A、腰膝酸软而痛 B、耳鸣耳聋 C、胸闷 D、男子阳痿遗精,女子经少经闭 E、水肿,二便异常。
316、肾阳亏虚的患者,其小便的改变除哪一项外都可见到(C)A、小便短少 B、小便清长 C、小便短黄 D、小便频数 E、夜尿多
317、肾不纳气主要临床表现是(A)
A、呼多吸少 B、足痿无力 C、小便失禁 D、带下清稀 E、大便久泄不止
318、午后颧赤,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腿乏力,骨蒸盗汗,多梦遗精,应诊为(D)A、胃阴虚 B、心阴虚 C、肺阴虚 D、肾阴虚 E、肝阴虚
319、患者腰膝酸软,尿频数而清,夜尿频多,滑精,女子胎动易滑。证属(C)A、肾阳虚 B、肾精不足 C、肾气不固 D、肾不纳气 E、脾肾阳虚 320、痄腮好发于那些人群
(C)
A、婴儿 B、幼儿 C、3岁以上儿童 D、青春期 E、任何年龄
321、痄腮主要病变的经脉是
(E)
A、心经B、肝经 C、肺经 D、脾经 E、胆经
322、肺阴虚为(B)A、咳喘无力,气短音怯 B、干咳无痰,盗汗颧红 C、咳痰稀白,寒热身痛
D、咳嗽咽痛,恶风发热 E、发热胸痛,咳吐脓血
323、肺气虚为
(A)A、咳喘无力,气短音怯 B、干咳无痰,盗汗颧红 C、咳痰稀白,寒热身痛
D、咳嗽咽痛,恶风发热 E、发热胸痛,咳吐脓血
324、痄腮的流行季节是
(B)
A、夏秋 B、冬春
C、秋冬
D、春夏
E、冬季
325、发热,微恶寒,有汗,口微渴,咽喉红肿疼痛,或乳蛾肿大,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为发热哪一类型?(A)
A、风热袭表 B、风寒束表 C、热在阳明 D、风热犯肺 E、风寒束肺
326、神昏闭证应选用
(C)
A、独参汤 B、参附注射液 C、安宫牛黄丸 D、生脉注射液 E、针刺关元穴
327、咯血燥热伤肺的调护原则是
(B)
A、泻肝清肺 B、清肺润燥 C、清胃泻火 D、养阴清热 E、温阳健脾
328、提脓祛病主要适应证是
(A)
A、溃疡脓腐未尽B溃疡脓腐将尽C、溃疡脓腐将尽D、溃疡腐肉已脱E、以上均不是
329、胃阴不足为(E)A、脘腹胀痛,厌食,呕吐酸腐食臭 B、脘腹痞闷胀痛,口淡不渴,头身困重
C、脘腹重坠,久泄脱肛 D、脘腹痞闷,呕恶纳呆苔黄腻 E、脘痞隐痛,饥不欲食 330、肿的基本病理是
A、毒邪滞留 B、血瘀痰阻 C、痰湿内蕴 D、经络阻塞,气血凝滞 E、营气不从,阴阳失调
(D)331、痈的成脓期大约是(E)
A、3天左右 B、4~5天 C、9~12天 D、10天以上 E、7天左右 332、灸法具有哪些治疗作用
(A)
A、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B、祛湿逐寒,消肿散结 C、回阳救逆 D、防病保健 E、以上均有 333、脾不统血可见(C)A、面目肌肤,黄如橘色 B、饥不欲食 C、便血,肌衄 D、头身困重 E、少气懒言 334、尿频尿急,尿涩痛,苔黄脉数。此属
(A)A、膀胱湿热 B、肝胆湿热 C、大肠湿热 D、脾胃湿热 E、脾气虚
335、神疲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此属(E)A、膀胱湿热 B、肝胆湿热 C、大肠湿热 D、脾胃湿热 E、脾气虚 336、肾气不固则(C)A、小便不畅,点滴而出 B、小便频急而痛 C、小便失禁 D、小便量少 E、小便数而大便硬 337、黄疸病人在饮食护理方面,下列哪项不适宜
(E)A、注意饮食隔离 B、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C、少食肥甘厚腻之品 D、忌食辛辣及酒 E、可多食海腥食物
338、导致泄泻的关键病机是
(D)
A、脾胃虚弱 B、食滞胃肠 C、脾肾阳虚 D、脾虚湿盛 E、感受外邪
339、懒言声低,气少不足以息。此为(B)A、肺气不宣 B、肺气不足 C、肾不纳气 D、肾气不固 E、肺肾阴虚 340、临床上对毫针粗细长短的选择由什么决定(E)A、性别 B、年龄 C、经络 D、腧穴的名称 E、腧穴的部位
341、下列哪种进针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D)A、单手进针法 B、指切进针法 C、挟持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E、舒张进针法 342、针身与皮肤呈45°角的针刺方法成为
(B)A、直刺 B、斜刺 C、平刺 D、横刺 E、透刺
343、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用手指轻弹针柄,使针产生轻微的颤动,这种方法称为(A)A、弹针法 B、刮针柄 C、循法 D、摇法 E、震颤法
344、下列除哪项以外均是造成晕针的原因(C)A、患者精神紧张 B、患者体质极度衰弱 C、针具质量欠佳 D、患者饥饿疲劳 E、术者手法不当 345、造成弯针的主要原因是(D)A、患者饥饿疲劳 B、患者体质虚弱 C、针刺深度过深 D、术者操作不当 E、针刺角度过大 346、留针时间一般为(C)A、5-10分钟 B、l0-20分钟 C、l5-30分钟 D、40-50分钟 E、60分钟以上 347、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的是(E)A、单手进针法 B、指切进针法 C、挟持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提捏进针法 348、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进针方法是(D)A、单手进针法 B、指切进针法 C、挟持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提捏进针法 349、进针慢,得气后提插轻,捻转幅度小,出针后按压针孔的方法称为(A)A、补法 B、泻法 C、平补平泻法 D、烧山火法 E、透天凉法
350、进针快,得气后提插重,捻转幅度大,出针后不按压针孔的方法称为(B)A、补法 B、泻法 C、平补平泻法 D、烧山火法 E、透天凉法
351、下列关于一指禅推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A、手握实拳 B、拇指自然垂直 C、用大拇指螺纹面或偏峰着力 D、沉肩垂肘 E、腕部摆动,带动拇指关节做屈伸运动
352、单手或双手拇指与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提拿于施治部位或穴位的方 法称为(B)A、推法 B、拿法 C、揉法 D、摇法 E、抖法 353、属“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中午
E、后半夜
(A)
354、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在临床上最常用的拨罐法是(B)A、投火法 B、闪火法 C、贴棉法 D、抽气法 E、排水法
355、下列哪项不属于拨罐法的适应证(D)A、风寒头痛 B、风寒湿痹 C、腰酸背痛 D、皮肤溃疡破损 E、关节疼痛 356、拨罐法留罐时间一般为(B)A、l-5分钟 B、10-15分钟 C、20一30分钟 D、30-40分钟 E、60分钟以上 357、施背部、胸部刮痧时,刮动的顺序应为
(E)A、从上至下、由外向内 B、从下至上、由内向外 C、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D、从下至上、从左至右 E、沿肋间神经呈弧线刮动
358、施刮痧术时,刮至何种程度为宜(C)A、局部发烫 B、局部有干涩感 C、出现红色或紫色斑点 D、局部疼痛患者不能耐受 E、皮肤溃破流血
359、熏洗药液不宜过热,为防烫伤,药液温度常用(E)A、l5-20℃ B、25-30℃ C、35-40℃ D、45-50℃ E、50-70℃
360、在使用贴药法过程中,患处若出现皮肤鲜红,或起丘疹,或发生水疱,甚至湿烂等现象,应如何处理(E)A、继续使用贴药 B、改用薄型药膏 C、除去药膏,用乙醇涂擦
D、除去药膏,用青黛散软膏外搽 E、停止使用膏药,改用油膏
361、夏天使用敷药法时,如以蜂蜜、饴糖做赋形剂,应加防腐剂为(E)A、甲醛溶液 B、浓盐酸 C、苯甲酸钠 D、冰醋酸 E、甲苯酸钠 362、热熨法操作,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A、药物武火炒热至40℃后装人双层纱布袋 B、皮肤涂一层凡士林或薄荷油脂
C、将纱布袋上下推移热熨 D、热熨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 E、热熨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安置体位 363、中药灌肠时,肛管插入肛门的深度为(B)A、5-10cm B、l0-15cm C、15-20cm D、20-25cm E、25-30cm 364、慢性结肠炎患者作保留灌肠,不正确的是(E)A、取侧卧位 B、肛管插人10-l5cm C、药液温度39-41℃
D、在晚间睡前灌肠 E、灌肠后宜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
365、下列可使用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的是(D)A、皮肤溃疡 B、贫血 C、冠心病 D、关节肿痛 E、高热患者 366、下列关于超声雾化器操作正确的是(C)A、先放口含嘴,再开电源,再开雾化开关 B、先开电源,再放口含嘴,再开雾化开关 C、先开电源,再开雾化开关,再放口含嘴 D、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再取下口含嘴 E、先关电源,再关雾化开关,再取下口含嘴
367、使用穴位注射疗法,胸背部穴位注射用量为(B)A、O.1-0.5ml B、0.5-lml C、l-2ml D、2-5ml E、4-5ml 368、可用于溃疡疮口溃烂处,具有提脓祛腐、生肌收口作用的是(B)A、熏洗法 B、贴药法 C、敷药法 D、坐药法 E、中药保留灌肠法 369、月经期及未婚者禁用的是(D)A、熏洗法 B、贴药法 C、敷药法 D、坐药法 E、中药保留灌肠法
370、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以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是(C)A、熏洗法 B、贴药法 C、敷药法 D、坐药法 E、中药保留灌肠法 371、熏洗法的时间(B)A、l-5分钟 B、20-30分钟 C、30-60分钟 D、24小时 E、3-5天 372、厚型膏药用于肿疡敷贴时间为(E)A、l-5分钟 B、20-30分钟 C、30-60分钟 D、24小时 E、3-5天 373、热熨时间一般为(C)A、l-5分钟 B、20-30分钟 C、30-60分钟 D、24小时 E、3-5天 374、感冒病证多发季节(D)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E、四季
375、导致感冒的主要原因是(A)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E、湿邪
376、外感咳嗽属于(B)A、邪实正虚 B、邪实 C、正虚 D、虚实夹杂 E、邪不实正虚
377、患者李某,男性,66岁,咳嗽痰多,咳声重浊,胸闷食少体倦,苔白腻。此属下列哪种病证(C)A、风寒咳嗽 B、风热咳嗽 C、痰湿咳嗽 D、痰热咳嗽 E、内伤咳嗽 378、喘证的发病机制主要在(C)A、肺肝 B、肺脾 C、肺肾 D、脾肾 E、肝肾
379、属“阴中之阴”的时间是(D)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零点 E、后半夜
380、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A)
A、水 B、火 C、木 D、金 E、土
381、下列哪一项不是鉴别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依据(C)A、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 B、脉象浮数与浮紧 C、鼻塞流涕与否
D、口渴与不渴 E、舌苔黄与白,脉象浮数与浮紧
382、下列哪一项不是喘证的特征(C)A、呼吸困难 B、张口抬肩 C、胸腹胀满 D、鼻翼扇动 E、不能平卧
383、心悸伴头晕,面色无华,倦怠无力,失眠健忘,舌质淡红,脉细弱,宜选用最佳方剂(B)A、四君子汤 B、归脾汤 C、灸甘草汤 D、生脉散 E、天王补心丹 384、分别清浊是何脏的功能?
(C)
A、胃
B、胆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385、心阴虚为主的心悸,其治疗最佳方剂应选用(C)A、朱砂安神丸 B、六味地黄丸 C、天王补心丹 D、大补阴丸 E、酸枣仁汤
386、吐血缠绵不止,血色暗淡,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主方是(B)A、泻心汤 B、归脾汤 C、知柏地黄丸 D、龙胆泻肝丸 E、百合固金汤
387、吐血鲜红或紫暗,口苦胁痛,善怒,舌红绛,脉弦数。主方是(D)A、泻心汤 B、归脾汤 C、知柏地黄丸 D、龙胆泻肝丸 E、百合固金汤 388、阴虚发热,可选用(A)A、清骨散 B、丹栀逍遥散 C、六味地黄丸 D、补中益气汤 E、逍遥散 389、气虚发热,可选用(D)A、清骨散 B、丹栀逍遥散 C、六味地黄丸 D、补中益气汤 E、逍遥散 390、下列何项生理功能属阴(E)A、升浮 B、兴奋 C、推动 D、温煦 E、抵制
391、鼻为何脏之窍
(C)
A、心 B、脾 C、肺 D、肝
E、肾
392、六淫邪气侵犯人体最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
(D)
A、风 B、燥 C、湿 D、寒 E、火 393、小儿指纹色紫黑的主病为
(E)
A、热证 B、外感表证 C、风证 D、虚证 E、血络闭郁
394、褥疮瘀血红润期的治则是(A)A、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B、行气活血 C、清热解毒 D、养血和血 E、以上都不是 395、无神之舌为
(C)
A、痿软舌 B、地图舌
C、枯舌 D、肿胀 E、裂纹舌
396、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冰糖或蜂蜜炼制而成属(B)A、酒剂 B、膏剂 C、茶剂 D、散剂 E、丹剂
397、为患者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时,药液不可注入
(A)
A、关节腔、脊髓腔 B、大肌群 C、头面部 D、背部 E、四肢下段
398、电针疗法采用有节率的时断时续自动出现的一种波型,此波型称为
(D)A、密波 B、疏波 C、疏密波 D、断续波 E、锯齿波
399、为患者换药时应注意,对汞剂过敏者禁用
(A)A、丹药 B、油剂 C、水剂 D、散剂 E、注射剂
400、为患者实施药熨时,温度不宜超过
(E)A、3O℃ B、40℃ C、5O℃ D、60℃ E、70℃
二、是非题
1、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条件,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
互转化,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T)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T)
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T)
4、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调节机体各部分的通路。
(T)
5、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组成。(T)
6、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T)
7、阳经分布在四肢外侧面,排列次序是:阳明在前缘,少阳在中线,太阳在后缘。(T)
8、腧穴分为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T)
9、常用的腧穴定位法有体表标志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法。(T)
10、常用的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包括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寸指同身寸。(F)
11、位于前正中线,脐下3寸处的腧穴是关元。
(T)
12、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第六颈椎棘突下。(F)
13、位于内踝上2寸,胫骨内侧后缘的腧穴是三阴交。(F)
14、六淫之邪多从口鼻、肌表侵犯人体而发病。(T)
15、五淫致病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等特点。(F)
16、八纲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T)
17、感冒多因感触风邪或时行邪气引起肺卫功能失调而致。(T)
18、气虚发热的治则是补益中气、甘温除热。选方是补中益气汤。(T)
19、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四肢,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T)20、黄疽最重要的特征是目睛黄染。(T)
21、外感头痛分为风寒头痛、风热上扰、风湿上犯。(T)
22、七情太过,可损伤相应脏腑,从临床上看,以心、脾、肝三脏为多见。(T)
23、中医最基本的病机是邪正相争、阴阳失调。(T)
24、坐药法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行气止血等作用。(F)
25、中药保留灌肠法常用方法包括直肠注入法、直肠滴注法。(T)
26、辛味药有温里散寒,补阳益气等功能常用于寒证,阴证。(F)
27、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患者禁忌针刺。(T)
28、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和辨证论治。
(T)
29、吹药法是将药粉均匀地吹到患处的方法。
(T)
30、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腰骶部均宜拨罐。
(F)
31、水针法,又称穴位注射法,是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的一种治疗方法。(T)
32、正常脉的基本形象是: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和缓无力,节律不定。
(F)
33、弱刺激是指应用皮肤针时,用较轻腕力进行叩刺,以局部皮肤略有潮红,患者无疼痛为度。(T)
34、拔罐应选择肌肉丰满部位,凡骨骼凸凹不平处可施拔罐法。(F)
35、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等。
(T)
36、过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三个方面。(T)
37、皮肤针法循经叩刺时,每隔5cm左右叩刺一下,一般可叩刺8一16次。
(F)
38、中医学理论体系有诸多特征,其中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最基本、作重要的特点。(T)
39、临床上常见的针刺意外情况有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气胸。(T)40、针刺的角度是指针身与针刺部位的夹角,针身与皮肤呈70°角为直刺、45°角为斜刺、15°角为平刺。(F)
41、对胸胁腰背部的腧穴,宜直刺、深刺。(F)
4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T)
43、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T)
44、中药性能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四气、六味、升降浮沉、归经等。
(F)
45、四气是指药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T)
46、咸味药具有泻下通便和软坚散结的作用。
(T)
47、通过炮制能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如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收敛,盐制则下行。
(T)
48、针体在体内异常紧涩,出现不能提插或捻转的现象,称为弯针。(F)
49、皮肤针法循经叩刺时,每隔1cm左右扣刺一下,一般可扣刺8---16次。(T)50、肝开窍于口,其华在面,肝于胆相表里。
(F)
51、温针灸具有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的作用。(T)
52、刮痧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应继续刮痧,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F)
53、两颧潮红者,多属于阴虚火旺。
(T)
54、对高热,急性炎症等实热证者禁用热熨法。(T
55、用皮肤针扣刺时用力须均匀,针尖要垂直而下,垂直而上,避免慢、压、斜、拖,以减轻疼痛。(T)
56、中医学理论体系有诸多特征,其中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T)
57、六淫史自然界风、寒、暑、燥、热(火)六种气候变化的统称。(F)
58、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T)
59、“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T)60、阴阳格拒是阴阳失调病机中比较特殊的病理变化。(T)6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管呼吸,助心行血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T)62、气陷是气运行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F)63、红降舌主热,寒或瘀等症(F)64、热坐浴的禁忌证是妊娠末期及痔疮疼痛
(T)
65、中医的诊病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其中闻诊包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T)66、汗证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气候炎热。(F)67、脉搏迟缓,而不规则的间歇叫结脉。(T)68、为患者进行穴位注射时应评估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及有无药物过敏史。(T)69、针刺用的毫针,要经灭菌后方可使用。(T)70、患者在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时可以用短针进行针刺。(F)71、针刺时不用评估患者皮肤的完整性。(F)72、晕针是指针刺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晕厥现象。(T)73、弯针指进针后针身在患者人体内发生折断现象。(F)74、滞针指针体在体内异常紧涩,出现不能提插或捻转的现象。(T)75、皮肤针具有调节腹脏功能,疏通经络促进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F)76、水针每穴注入药量遵医嘱,一般为1-2cm。头面浅表处0.3-0.5cm。(T)77、水针注射时,进针后患者有触电感方可继续注射药物。(F)78、密波频率在50-100次,常用于治疗痿症和各种肌肉,韧带,关节,肌腱的损伤。(F)79、电针应取同侧1-3对穴位为宜。(T)80、拔火罐操作前需要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痕。(T)81、拔火罐的目的是,患者风寒湿痹所致腰酸背痛,虚寒性咳嗽症状缓解。(T)82、刮痧时要来回刮,用力均匀,适中。(F)83、推拿顺序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前再后,先头面后躯干,先胸腹后背部,先上肢后下肢。每次推拿15-30分钟。(T)84、坐药法适用于妇科慢性疾病,未婚者禁用。(T)85、电针法操作 “得气“后将电针仪输出电位器调至“0”,导线接好选择波形,由小到大调节电流。(T)86、敷药药物较干时,应用所需的药汁,酒醋,水等湿润。(T)87、涂药时要尽量涂厚,增强疗效作用时间。(F)88、中医历来主张“七分治,三分养”,其中“养”即护理。
(F)89、中医护理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
(T)90、中西医结合护理是辨病、辨症与辩证。
(T)
9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主疏泄与主藏血两个方面。
(T)92、中精之府是指胆。(T)93、脾开窍为口,肺开窍于眼。
(F)
94、胃的生理特性是以降为和,喜润恶燥。
(T)95、肺主气,脾主运化。(T)
96、肾为气之根,是指肾具有纳气的功能。
(T)97、煎药以金属容器为佳,忌用沙锅,以免发生沉淀和化学反应。(F)98、表证的护治原则是辛散解表,里证的护治原则可概括为和里。(T)99、寒证的护治原则是温以去寒,热证的护治原则是清热泻火。(T)100、正常人的舌象简述为淡红舌、薄黄苔。(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