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机器换人 政策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2014年浙江省“机器换人”示范工程项目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机器换人”战略部署,根据我委《关于2014年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工作的意见》(浙经信投资〔2014〕78号),经研究,决定组织申报“机器换人”百项示范工程项目。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围绕部分环节“机器换人”、整条生产线自动化改造、“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机联网、厂联网等五种形式,选择有行业或区域代表性,有明显成效和示范推广价值的项目上报。
二、申报材料和程序
请企业填写《2014年浙江省“机器换人”示范工程项目申报表》(附件1),各地经信委(局)汇总填报《2014年浙江省“机器换人”示范工程项目汇总表》(附件2),于2014年4月25日前行文上报我委,同时将附件发送至联系人邮箱。各地项目申报应优先考虑列入省“双千工程”项目,其中工业强县申报20项,其它县(市、区)申报10项。
三、其它事项
我委根据各地申报项目“机器换人”的实效,择优确定2014年浙江省“机器换人”百项示范工程项目计划,计划内项目将在安排相关专项资金时予以优先考虑。同时将择优筛选部分项目列入全省“机器换人”示范案例。
第二篇:浙江工业企业“机器换人”情况调查
浙江工业企业“机器换人”情况调查
招工难、用工贵问题一直是困扰我省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突出问题之一。近年来,省内外部分先行企业通过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来代替繁重的手工操作(以下简称“机器换人”),不仅缓解了劳动力短缺压力,而且实现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201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机器换人”工作摆到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的首要位置,作出了全面推进“机器换人”的工作部署。最近,省经信委政研室在全省范围内对企业“机器换人”的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涉及通用设备、纺织、汽摩配、金属加工、电子通信、电器机械、医药制造等多个领域,实地调研了制造企业10余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567家企业的情形进行摸底,共收回有效问卷515份。
“机器换人”的原因及成效
当前,我省工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综合考虑发展阶段、装备水平、劳动力成本等多重因素,“机器换人”的条件基本成熟。对于企业来说,是否开展“机器换人”取决于对诸多因素的综合考量。问卷调查表明,促使企业开展“机器换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用工难、用工贵。在参加调研的515家企业中,高达77.7%的企业表示存在用工缺口,其中有30%的企业用工缺口率在10%至20%之间,7.3%的企业缺口率在20%至30%之间。从短缺工种来看,74.3%的企业缺少熟练工人,25.7%的企业缺少普通工人。近年来,企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从2005年到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每个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由14847元/年增加到41370元/年,年均增长15.8%,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国前列。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也反映,2012年一线员工的年平均工资达4万元左右,近三年一线员工年平均工资增幅达10%至15%。用工成本增加迫使部分盈利能力不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得不用机器来替代人工。在515家被调查企业中,高达75.7%的企业把“用工成本高”列为开展“机器换人”的首要原因。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在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操作水平是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手工操作比自动化生产更容易出现产品瑕疵,从而在客观上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功能和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问卷调查表明,有高达68.5%的企业主动开展“机器换人”的原因,是因为“产品质量要求提高”。
行业准入标准提高。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落实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新要求,国家加快调整主要行业准入标准。绝大多数新的行业准入标准都对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工艺、装备水平等提出明确要求,如规定“应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节能环保的设备,主要设备参数应实现在线检测和自动控制”等。30.1%的被调查企业表示,行业准入标准提高是开展“机器换人”的重要原因。
政策激励。各级政府采取的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政策的激励作用也不可忽视。问卷调查表明,大约有28.7%的企业因财税优惠政策而开展“机器换人”工作。此外,还有接近4%的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安全生产率等其它原因。
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对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前后生产经营情况变化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机器换人”在以下方面促进了企业“提质增效”。
降低了用工及生产经营成本。生产一线员工比重大是当前浙江省制造企业人员构成的重要特征,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中,一线员工人数占到了企业职工人数的73.4%。据已经完成“机器换人”的企业反映,“机器换人”有助于大幅减少一线员工、优化企业人员结构。开展机器换人后,有61.5%的企业减少一线员工超过10%。以此推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减少用工70万人以上,仅2013年一年就可节省用工成本290亿元以上。调查还显示,68.9%的开展“机器换人”企业生产成本下降5%以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意味着企业利润增加1个百分点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是企业反映开展“机器换人” 后出现的明显变化之一。据统计,有27.3%的企业“机器换人” 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以上; 有16.6%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至30%;有29%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20%。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后,伴随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还有产品生产周期的缩短。据对已经开展“机器换人”企业的统计,接受调查企业中有51.7%表示企业生产周期缩短10%以上。
提升了产品品质质量。由于机器操作具有手工操作难以企及的精度和准度,因而“机器换人”在提升企业产品品质质量方面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如位于嘉兴的晋亿公司引进德国库卡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后,机械手的定位误差不超过0.1厘米,企业产品不良率降低30%以上。晋亿公司并不是个例,调查结果显示,在已经开展“机器换人”的企业中,24.8%的企业产品优质品率提高20%以上,12.9%的企业产品优质品率提高15%至20%,6.6%的企业产品优质品率提高10%至15%,23.7%的企业产品优质品率提高5%至10%,30.3%的企业产品优质品率提高5%以内。
减少了能源消耗。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可以有效调节设备合理进行,从而大幅降低能源消耗。通过对浙江晨丰灯头有限公司的调查发现,企业采用多工位连续模冲压设备和玻璃一次熔化工艺技术后,用电减少40%。在问卷调查企业中,高达86.3%的企业表示开展“机器换人”后能耗下降,其中14.7%的企业能耗降低超过20%,11.1%的企业能耗降低15%至20%,9.5%的企业能耗降低10%至15%;20.5%的企业能耗降低5%至10%;30.5%的企业能耗降低5%以内。可见,“机器换人”是破解浙江省能耗约束、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
减少了生产事故。“机器换人”后,许多具有危险性的操作开始由机器承担,因而极大地减少了安全生产事故。以五金加工知名集聚区海宁盐官镇为例,以往每年发生手轧断等工伤事故100多起,开展“机器换人” 后现在已下降到20多起。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超过三分之一认为开展“机器换人”后生产事故降幅较大,近20%的企业表示安全生产事故降幅明显,其他被调查企业认为安全生产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对一线工人的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淘汰了落后生产设备。开展“机器换人”一个较为直接的影响是,企业落后生产设备的淘汰速度明显加快。这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节能减排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规模开展“机器换人”,被调查企业中生产设备水平处于行业领先的企业数增加到248家,比开展“机器换人”前增加165家,装备水平明显提升的企业数占比由原先的21.8% 提高到65.3%。
企业开展“机器换人”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当前浙江省工业企业对于“机器换人” 工作总体上积极性较高,特别是部分企业取得的巨大成效,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不同企业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对于部分企业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而言,要开展“机器换人”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成本较高。成本是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被调查企业中,约有71.1%的企业认为,当前开展“机器换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成本太高。具体来看,一是投入成本高。据对已经完成“机器换人”改造企业的调查,有超过一半的企业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因而“机器换人”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加之近年来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上升,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利息支出增幅达21.2%,今年前四个月融资成本仍在高位振荡。因此,企业要开展“机器换人”,必须突破当前信贷资金总体偏紧、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制约因素。二是设立专门运营维护机构开支大。上马的新技术装备,需要培养专门的操作运营和日常维护人员,这笔成本对很多企业来说难以承受。三是资金投入回收周期长。调查显示,已经完成“机器换人”改造企业中回收期在4年以上的企业比重高达36.8%。四是部分装备性价比不高。由于部分机器装备只是对某些环节人力的简单替代,导致装备性价比不高,用工仍比用机器便宜。
满足企业迫切需求的装备供给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有38.6%的企业开展“机器换人”还面临着买不到本企业所需的“机器换人”设备的困境。究其原因,一是“工业机器人”产业尚不发达。我国机器人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但发展步伐缓慢,到2010年全国工业机器人只有14978台。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将是制约浙江省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的重要因素。二是通用技术装备供给不足。目前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多被用于搬运、装卸领域,虽在汽车、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等少数行业的应用正在深化,但其作为通用装备的作用远未发挥,智能化、数字化的的价值还未充分挖掘出来。三是“机器换人”后的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企业开展“机器换人”除了对“工业机器人”的巨大需求外,还有对第三方设备服务的巨大需求。在需要开展“机器换人”的企业中,部分已拥有国际先进的单机设备,但设备维护及各种设备系统化的服务尚难以满足需求。
企业自主进行系统化改造能力不足。自主研发设备是颇受企业推崇的“机器换人”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浙江省许多企业并不具备自研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的能力。这一状况也在问卷调查中得到了体现,有35.3%的企业把自身没有能力研发“机器换人”所需的设备作为目前制约企业进行“机器换人”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应该说,企业的这种反映是与浙江省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的实际相符。据统计,目前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有科技活动,不到19.8%的企业有科技活动机构。
综合运用“机器换人”政策激励的能力不足。调查显示,企业对现有的相关优惠政策缺乏了解。目前各级政府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已经不少。但企业缺乏足够了解。在515家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中,了解进口设备免税政策、设备购置增值税抵扣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相关政策的企业占40%左右; 了解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优惠政策的企业比例更低,分别只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26.4%和31.1%。在具体政策运用上,企业对相关条件和规则不熟悉,政策运用能力较弱。另外,缺乏具有直接针对性的政策,以及相关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不够,也是影响企业综合运用各种优惠政策的重要因素。
此外,企业还提出了新设备培训和维修服务方面存在的需求和困难,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面临的繁琐审批等问题提出了意见。
全面推进企业“机器换人”的建议
“机器换人” 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在全省全面推进“机器换人”这一惠企利民的工作,当务之急需要从营造氛围、强化推力入手,切实把“机器换人”转变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才能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推进。
创新对企业“机器换人”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现阶段推进企业“机器换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借鉴国内外经验,进一步创新鼓励企业“机器换人”的税收政策。一是参照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对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在现行规定的折旧年限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二是参照国家鼓励外商投资项目采购国产设备的政策,允许地税管理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购买省产设备,其购买省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购置设备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三是适当扩大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可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领域的研发活动纳入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应纳税所得额范围。四是合理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计核范围,通过改进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可允许将中小企业购买技术、发明专利的经费支出和消化吸收的经费支出纳入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范围。
用足用好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已有政策。加大对现有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加强企业综合运用现有政策的能力。一是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做到应减则减、应免尽免,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和设备改造。二是落实设备购置增值税抵扣政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者自制机器设备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按规定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三是落实进口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税政策。对从事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所需、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设备,在规定范围内免征进口关税;对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而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按照相关规定享受进口税收优惠。四是落实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优惠政策。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按规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五是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六是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强化金融机构对企业“机器换人”的支持。金融支持是推进企业“机器换人”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衔接,鼓励银行加大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股权质押、仓单质押、排污权质押、商标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专利权抵押等担保方式;定期组织重点“机器换人”项目推介、银企洽谈等活动,推进银企互动合作。二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办法,更好地激励和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加大对企业“机器换人”项目的融资担保服务力度。三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企业采用设备融资租赁、股权融资、发行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机器换人”项目资金;积极利用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信托等融资工具,引导浙江省民间资本参与企业“机器换人”项目。加快探索建立“机器换人”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企业“机器换人”离不开完善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完善审批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寓管理于服务,为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把机器人产业提升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加快调查研究和制定出台全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举措。以“机器换人”对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和引导装备制造企业集中力量开发出一批企业急需的工业机器人,为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提供设备保障。二是探索成立产业技术服务联盟。结合广大中小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过程中的大量个性化需求,抓紧培育发展一批能够为企业“机器换人”提供方案设计、设备采购、装备开发、安装维护等专业服务的产业技术服务联盟。三是重视现代产业工业队伍建设。针对企业实施“机器换人” 后对一线工人提出的新要求,加快培训一批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操作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
第三篇:东莞机器换人政策宣讲预览
东莞机器换人政策宣讲预览
9月3日,市经信局在莞商学院经信局分院举办“机器换人”政策宣贯会,宣讲我市“机器换人”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邀出席,由台籍高管阮明聪代表拓斯达在本次活动上分享公司“机器换人”的政策,及成功案例。
阮明聪代表拓斯达表示:拓斯达十分重视技术突破和“机器换人”工作,未来的核心方向是拓斯达积极响应政府“机器换人”的重要时期,通过继续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助力制造业“机器换人”。将有效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提高技术贡献率和企业劳动生产率,加快研发适应更多行业的机器人,帮助制造业转型升级。公司高层高度重视,推进制造业“机器换人”和技术改造工作。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整厂自动化第一品牌、国内领先机器人集成解决方案高新科技企业。拓斯达积极响应东莞市政府“机器换人”计划,推进东莞市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拓斯达机器人凭借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核心研发团队和综合技术实力,其提供高智能、高稳定性、高品质安全的智能制造产品得到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其自主研发的开放式伺服定位控制系统,实现高精度取出。微电脑控制系统, 全部自主研发,专门针对国内注塑机现状及安全保护措施不完善情况, 在控制器内增加了较多之完善安全保护功能, 为操作者及注塑机提供最完善的安全保护。此外可根据客户需求修改特殊程序, 以符合特殊模具及夹具之要求。可模拟操作员取出动作如牵引, 倒勾, 滑移,圆弧, 斜线甚至不规则的取出路径,能实现各种特殊动作, 如排列, 堆放, 计数, 抽样。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目前已经拥有富士康、富港电子、比亚迪汽车、青岛海尔、长城汽车等一批优质客户群。
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表示:接下来拓斯达全面推进东莞市“机器换人”工作。并对拓斯达公司提出了几点工作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技术改造和“机器换人”工作,完善工作机制,明确政策走向,落实组织公司各部分负责人,把工作抓好抓实;二是要继续全力协助东莞制造业企业,提倡“主动服务”式理念,即不再满足于被动维修的快捷,我们专门设立了售后服务电话回访制度。对售后服务的满意度全程追踪,同时我们建立了季度巡检和检修制度。主动帮助客户保养设备并找出需要改善的方面,然后协同研发部找出对策,使产品不断趋于完善。为企业 “机器换人”营造造良好的环境。继续努力实干,力争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轮大力推动实施“机器换人”技术改造的工作热潮。
第四篇:机器换人[范文]
机器换人未来的生产力
近日,各大网站刊登了一个关于”东莞首个”无人工厂”开建,机器替换人工”的报道,登上了各大网站的头条。近期,广东东莞第一家民营“无人工厂”开始投入建设,这标志着当地“机器换人”战略进入新阶段。记者了解到,当前东莞的用工缺口已达到10万人以上,“无人工厂”的开建或将缓解用工荒的现象,同时还将对我国机器人产业产生积极影响。“无人工厂”压缩人工可达90%。近期,记者在其开建的首个“无人工厂”分公司项目现场看到,一个个机械手正在安装调试之中。据了解,该公司正在推进的“无人工厂”建造体系首期计划投入1000个无人机械手,前期已有100个机械手率先“上岗”。
为何此时,各省各市都在大力鼓励工业机器人替换人工的生产作业方式呢?其一,与国家的大力发展高端装备进行生产理念相关,其二,我国的人口红利在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下,慢慢的减小,劳动生产力人口在我国的比例越来越低,反映出人工的工资却却越来越高,导致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地位逐渐受东南亚国家的侵蚀。体现在许多外资企业将生产基地逐步往东南亚地区迁移。所以机器换人的生产理念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可。
机器换人,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关于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固名思议,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在于
(1)开放性模块化的控制系统体系结构:采用分布式CPU计算机结构,分为机器人控制器(RC),运动控制器(MC),光电隔离I/O控制板、传感器处理板和编程示教盒等。机器人控制器(RC)和编程示教盒通过串口/CAN总线进行通讯。机器人控制器(RC)的主计算机完成机器人的运动规划、插补和位置伺服以及主控逻辑、数字I/O、传感器处理等功能,而编程示教盒完成信息的显示和按键的输入。
(2)模块化层次化的控制器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建立在基于开源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Linux上,采用分层和模块化结构设计,以实现软件系统的开放性。整个控制器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硬件驱动层、核心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分别面对不同的功能需求,对应不同层次的开发,系统中各个层次内部由若干个功能相对对立的模块组成,这些功能模块相互协作共同实现该层次所提供的功能。
(3)机器人的故障诊断与安全维护技术:通过各种信息,对机器人故障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应维护,是保证机器人安全性的关键技术。工业机器人
(4)网络化机器人控制器技术:当前机器人的应用工程由单台机器人工作站向机器人生产线发展,机器人控制器的联网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控制器上具有串口、现场总线及以太网的联网功能。可用于机器人控制器之间和机器人控制器同上位机的通讯,便于对机器人生产线进行监控、诊断和管理。
这种广义上的机器人,主要用于一些高端的制造领域,如,汽车焊接,船舶制造,电子生物等相关高精尖的领域,如何将这些高大上的制造理念应用于我们传统相对低端的生产领域呢。其实,我们的生产企业在许多的领域都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改进,就能在人工作业领域进行机器的替换,如,物流输送,环保清洁,自动喷涂等许多领域,通过一些动力的升级,智能的控制,人工智能界面的交互等都可以称作机器换人的升级。
在我们传统的家纺制造行业,如何将机器换人这一理念导入到我们这个人工操作密集,效率低下的的行业呢?深圳市德普纶科技利用国际最先进的制造理念,开发的ATS-86全自动毛巾纵向包边机,采用业界最先进的光纤纠偏系统,能有效对毛巾,浴巾进行剪边,修边,毛巾家纺业最难和最耗时的工序就是折边,缝纫,并且工序单调,复杂,我司开发的3折边器,能精准对不同规格产品进行折边。折边宽度可4-8mm可选,能够满足厂家产品对市场的不同需求。
以及ATC-68,全自动毛巾分条机,采用刀头跟踪技术,能有效对毛巾,浴巾等家纺产品,根据客户的需求,对不同的产品进行切割,分条,宽幅可任意调整,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家纺产品的工艺需求,分条处,整洁,美观,便于下一道工序的处理,每分钟可以达到40米的分条开剪速度,正真做到智能化,自动化。
这两款机器能够大大将我们的机器换人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的家纺生产领域中,对我们传统的家纺制造业,工业机器人不再是属于高端制造领域才能拥有的梦想,能够彻底改变我们这个以人生产为本的行业转换为以机器为生产的高端制造业,质量更可靠,工艺更美观,精度更标准。
机器换人,将成为真正的生产力,而不再停留在口号这个层次上面。
第五篇:机器换人主要问题点
机器换人主要问题点:
1、申报时间,必须和我司的机器设备采购时间、公司成立时间切合,机器换人的相关政策是否2016年12月截止?
2、属于机器人应用项目里面的家具领域?
3、项目设备和技术投入100万元以上(仪器购置费、购买软件及技术投入的费用),可详细了解一下需要哪些相关资料?
4、资助方式
事后奖励:10%,最高不超过200万;
拨贷联动:按1:1发放贷款,同时财政有立项资助,12%,不超过250万,不超过2年;
设备租赁补助:不高于12%,最高250万; 贷款贴息:12%,不超过250万。
6、减员增效方面的材料如何量化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