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院楼建筑设计要点
2006年春季课程 同济大学建筑系
指导教师:王方戟,罗兰,李肇颖,王乐
课题:学院楼建筑设计
教案
西班牙建筑师Alejandro de la Sota在马德里高等建筑技术学院任教期间(1956-1972年)为毕业典礼上的建筑专业学生作过一次致辞。致辞中,他把建筑学生身上持有的“叛逆”精神和老资格建筑师所具备的设计“经验”并列和对等起来。这种对等确实是建筑教育中的关键主题之一。建筑教育面对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要保护学生要求挑战权威、超越现状的热情;另一方面要顾及建筑学知识的传递,因为这些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自治性和积累性。
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建筑设计课在教案编制和授课方式上都面临偏向两个方面中哪个方面的选择。偏向“叛逆精神”的设计教育所顾虑的是缺乏评价的标准:到底哪种程度的“叛逆”是有潜力的,哪种程度的“叛逆”缺乏起码的依据。偏向设计“经验”的设计教育顾虑的则是推动知识的更新动力。把这两个方面在建筑设计课中有效结合起来,是许多教案努力的目标。
“叛逆”与“经验”看上去很对立,有时候它们也关注相同的东西,靠这个东西我们可以把它们拉在一起,那就是对案例的研究。所谓的“经验”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案例(个人的或他人的)的总结、积累、消化和分析。所以,案例对于设计“经验”,或者说建筑学领域内自治知识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案例对于建筑学中的“叛逆”精神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很明显,叛逆、挑战和超越都以一个设想中对立面为基础。如果没有对立的对象,也就无所谓超越了。这个对立的对象是由许多先前案例组成的集合。假如我们说的“叛逆”不是一时冲动的结果,不是笼统的只要是老的都反对的话,这种“叛逆”必然是认真的,必然对其企图超越的对象有明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所以,对前辈留下的案例进行学习是持有建筑学中“叛逆”精神的前提。
本文分课题为同济大学四年级的9周设计教案,在此我们展示在教学中将案例作为建筑教学的工具、并将对案例的研究与设计教学并行推进的实践。
1,案例和任务书
本文介绍的教案依据这个教学与案例的基本关系展开。教案由王方戟等教师一同策划制定。制定的策略建立在对设计课程和案例研究教学所面临的主要困难的判断之上。
首先,设计课程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学生设计的推进和深入。如果周期9周的设计课的任务书是一个单项练习,设计过程中两头(所谓的一草和正图)紧,中间松懈的情况很难避免。学生往往在一开始定下大概思路,中间有很长的拉锯时间,最后在很短时间内为了完成正图而不得不深入。靠最后几天深入的设计,深度必定很难保证。对于教学来说,设计过程中应有的训练强度也很难保证。如果把周期9周的设计课分成若干个分项练习,每个单项都训练了设计的一个侧面,设计的强度也可以保证。问题是,单项间的结合难度很大,将它们结合起来以后,整体设计的深度也难保证。
其次,案例研究课程很难逃脱“作品鉴赏”的困境。设计课程中分析的往往只是案例的静态结果,是案例的一个侧面。对案例推进和发展过程的学习很难展开。学生对建筑师在案例中使用的方法和技巧也很难通过对案例结果的简单分析进行认识。
借鉴了这两方面的教学经验,一个在任务书中暗藏案例,并使单项设计在设计周期内完整地完成若干次的教案被编制出来。
通过将Sol Madridejos和Juan Carlos Sancho Osinaga设计的位于穆尔西亚(Murcia)的阿里萨卡医院教学楼(Teaching Pavilion at Arrixaca Hospital,),和Ignacio Vicens与Jose Antonio Ramos Abengozar设计的位于潘普洛纳(Pamplona)的那瓦尔大学的社会科学大楼(Social Science Building, University of Navarra,)两个案例的任务书还原后,我们发现建筑师在设计时得到的都是非常常见的任务书。通过对设计中剖面、结构、空间叠合、光线的把握,建筑师把这个平常的任务发展为高品质的建筑。这两个案例从平常的任务书向最后成果发展的模式非常值得学生仔细思考。我们将这两个案例中不同功能的空间尺寸量出来,分别编进两套任务书中。学生拿到的是一套和案例建筑师手中的相似的任务书。这套任务书的功能要求是如此平凡,以至于学生很少多想它的来历。不知不觉中,他们开始了和案例建筑师相似的设计过程。案例以这种方式被藏进任务书。另外,任务书通过对红线范围的控制,暗含了建筑与场地关系的讨论;通过对基地周围条件的选择,暗含了建筑空间类型的讨论。这些暗含的内容被葛明老师称为教案中的“机关”和教学“陷阱”。藏在任务书里的“机关”在课程的不同的阶段纷纷解密。多重“机关”的组合保证了教学在展开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焦点出现。这不但使教学具有节奏感,使学生对项目的兴趣逐渐增加,也有助于学生的设计在发展到一定深度后的推进。案例的“机关”在课程的中间阶段公开。案例出现的节奏使学生得以经历3种设计的状态。首先是按各自习惯工作方法深入的设计状态;接着是自觉不自觉地对案例进行借鉴的设计状态;最后是按照特定基地对设计进行调整和提高的状态。通过设计,学生超越了案例在图纸和照片上反映的信息,获得对案例中建筑师所使用的技巧和策略的理解。
除了暗藏案例的任务书外,教案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求学生在9周的设计周期内,完整地完成3-4次设计。这几次作业包括全套的平、立、剖面图、轴测图和模型。另外教师根据具体的进度要求学生完成2-3次快速调整。这些调整作业一般要求完成某些图纸,不要求全套图纸及模型。在这个教案中,建筑设计被设想为多次形成完整设计成果的脉冲式的过程,而不是由浅逐渐入深的渐进式的过程。建筑设计中的许多问题在设计深入到一定程度才能显露出来。渐进式的教案只能给学生一到两次深入的机会。它们会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建筑设计可以是一个等待完美构思出现,然后能够一蹴而就完成的过程。在一定的设计深度中,任务书中诸如大小空间级配、功能组合、流线关系,以及基地性格、结构关系等基本问题才能出现,才有被讨论的条件。这些问题反过来帮助设计者判断构思的可行程度。建筑设计也可以离开寻找构思的朦胧阶段,并依靠这些具体问题不断深入。教案所要求的设计节奏给学生一个暗示:设计的深度具有特殊的意义,虽然从表面上这些前期工作的成果不一定都能用到最后结果中,但设计中不应该等待灵感的降临,一步步深化的工作对最后的成果有着关键的作用。为了实现脉冲式的课程节奏,除了给学生布置设计任务之外,组织评图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每次完整的设计都应该有相应的评图来对前阶段的设计进行总结和检查。通过恰当的评图过程,学生了解了自己设计的潜力,明确了下一阶段努力的目标,也在其他同学作业中获得许多重要信息。
2,推出案例的时机
课程任务书中暗藏着案例,但教学中这两个案例并不保密。课程前期就鼓励学生对它们进行分析。只是它们作为任务书中“机关”的“谜底”是在课程中间阶段公布的,对它们全面深入的讨论也在中间阶段展开。有趣的是,即使学生在课程前期仔细读了这两个设计,它们与任务书的关联还是很少有人能及时指出。这两个案例在课程中推荐给学生,不仅仅因为它们和任务书有关,更因为它们和教学中需要强调的环节有关。教案中着重强调的是课程设计中的环境策略、空间逻辑和结构关系三个环节。教案中涉及到的另外一些环节包括建筑类型的历史关联、设计的表达和表现、设计手段和结果的关联。教案中没有强调对建筑材料、学生对任务的研究、设计与建造关系等方面的讨论。
虽然各个主要案例在教学中反复被提及,但它们被深入讨论和分析的时机都与特定的教学环节搭配,在准确的时间出现。
课程中首先推出的案例侧重于它们的环境策略。Rafael Moneo设计的一些建筑,尤其是他的穆尔西亚市政厅(Murcia Town Hall)非常适合在这个阶段进行讨论。Moneo在穆尔西亚市政厅设计中恰当、精密地处理了建筑在整个建筑群中的地位。建筑与重要的老建筑、与地位与其相当的老建筑、与普通的老建筑甚至场地上原有建筑的关系都明确交代。同时,建筑又不因为处理这个复杂的相互关系而显得零乱。课程设计中,建筑与场地关系的讨论非常容易滑向笼统的状态。Moneo的这个案例帮助学生思考怎样建立建筑与场地的确切关系,并把这种精确的理解落实到建筑之上。与Moneo这个案例相同,Alvaro Siza设计的阿利坎特大学校部楼(Rector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Alicante,)也适合在课程早期的场地讨论中引用。这个案例是场地关系、建筑类型以及建筑空间综合关系的最佳案例。设计中Siza挑战了围院的模式,创造出一种改良的平面布局模式。这样,他不但得以维持围院模式建筑内院的空间效果,还获得了建筑在场地上应有的姿态。结合特殊的走廊采光方式,建筑还形成了独特的内部空间效果。这个案例向学生展示的是建筑与场地关系的设计虽然要处理宏观的问题,但它不是设计中的独立项目,它和设计中许多小的因素有瓜葛。各条线索纠缠在一起成为设计中的网络。它是很好地从场地与环境的讨论向下一阶段建筑空间及剖面关系讨论的过渡。
课程深入到中前期的时候,设计中的空间逻辑被明确提出来。此阶段一组相互关联的案例被放在一起进行讨论。它们是Alberto Campo Baeza设计的位于加的斯(Cadiz)的“Drago”公共学校、阿里萨卡医院教学楼和瓦尔大学社会科学大楼。这些设计的门厅空间非常不同。加的斯学校明确定义出一个主要的空间,其他空间都以各种不同的模式和这个空间贯穿。阿里萨卡医院教学楼把有限的门厅空间与室外空间、走廊空间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紧密组合的门厅空间。瓦尔大学社会科学大楼的门厅则是纵向的,空间一边接着外面的广场,另外一边是主要教室。但是,在这些不同的空间中蕴涵了许多相似的空间逻辑和设计手法。这使它们成为一个案例组。首先,它们都把光线和景色的入口分开。窗口与空间内的人有尺度上关系,所以从概念上看只是景色的入口。光线进入空间需要穿越或者漫射,所以都从另外的入口进入,且有大面的墙面依靠。其次,3个设计中的主楼梯都被作为空间中的主要道具小心布置。建筑师刻意地把楼梯的第一跑与其它几跑区分对待。使主楼梯除了交通作用外,更起到加强空间层次的作用。主楼梯的第一个平台也都作为非常重要的空间元素予以强化。第三,这3个门厅都通过剖面上的转折关系,使各层面间的空间环绕扣接起来,表现出一种建立在十分简单平面关系之上的复杂空间效果。这组案例在空间上既相互关联又有个性。把它们结合起来参照,一个案例带出下一个案例,使学生对空间剖面关系的理解更加灵活、生动。
教学中需要讨论结构和空间关系的时候。Giuseppe Terragni设计的两座房子作为一对案例被深入介绍。首先是但丁堂(Danteum)。这座没能实现的建筑中包涵了很多给人启发的内容。我们关心的是它的独特结构模式和建筑空间、空间气氛甚至文学之间的紧密关系。从位于科莫(Como)的Casa del Fascio设计中,我们则可以看见一个“完美”的概念如何通过结构的灵活性与功能贴切地结合起来。这两个案例是展开结构逻辑独立性和关联性问题讨论的很好起点。对它们的介绍也把一些空间留给学生,便于他们作进一步的讨论。
教案中对这些案例进行安排考虑到两点。首先,它们应该在特定的时机出现。在特定时间出现的案例配合了教案,使教学中安排的每一轮设计不是简单地把图纸画得更加细,而是有新的焦点。通过把握时机对这些案例的讲解,学生在对基本设计任务有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总能领会到手头的设计还有值得进一步推进的很大可能。学生深入设计和课下对案例进行研究的积极性自然被调动起来。其次,案例不是单个出现,而是成对或成组出现。它们因为某些内在的设计逻辑被安排在一起。它们出现的时候正好是讨论与这个逻辑相关话题的时候。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案例内在的逻辑就优先于他们表面的形式和处理的具体手法显现出来。这也很好地避免了他们简单地抄袭案例的形式,而自然地使他们去理解案例中建筑师的设计动机。借用武打小说中把武功描写成一重高于一重境界的概念,建筑设计中也存在相似的情况。这些“时机”正是学生们从一重功夫向更高一重功夫演进的转折点。而恰当的案例组合犹如催化这种转化的秘诀。
3,案例的等级
教学中出现的案例因为其与教学计划配合程度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等级。上面这些案例是教学中有计划进行讨论的的骨架和线索。它们直接与教学目标相关,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它们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它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停地出现,以保证教学控制点的落实。对于教学来说它们是高等级的案例。有的案例在教学某些阶段出现,它们是针对某一时期学生设计中共同存在的困难被提出来讨论的。它们是教学中次一等级的案例。还有的案例是针对个别小组的特殊问题,为了与特定学生的特定设计相类比而被讨论的。它们是教学中再次一等级的案例。要帮助学生理解自己设计的潜力和死角,并不断推进设计,仅仅靠高等级案例远远不够。许多下面等级的案例以不同的方法被带进教学的各个过程。这些案例中有经典的,也有普通的,有和教学要求紧密结合的,也有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临场提出来的。
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多地把握案例,并努力建立自己对案例进行系统诠释的技巧和方式。教师也需要洞察真正困扰学生构思和深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熟悉学生构思方案的能力、态度、兴趣所在。要针对性的选择案例,弄清楚什么是学生愿意讨论和分析的问题。案例与学生方案的关联性越强,学生能投入越大的精力去思考,他们在设计中的收获也越大。对这些可能性有个预期,就能选择恰到好处的案例,激发学生对案例的认同感,引导他们寻求有效的阅读案例的方法,并以此提示学生把握建筑学的知识对实际设计操作的重要性。
在下面等级的案例中,一些古代的案例是我们比较愿意在教学中引用的。原因是这些案例在具体的设计手法上已经和今天的设计拉开了距离。从它们这里,学生很难直接借鉴造型的设计。这时案例中一些需要利用抽象思维才能寻找出来的东西,如类型、秩序、基本空间逻辑等信息变得更加明显。这些案例不但很好地帮助教师直观解释了课程中需要强调的要点,更能引导学生质疑通过某些训练养成的形式和直觉至上的习惯,并逐步养成寻找建筑内在规律习惯。谈论这些案例的时候,建设这些建筑的古代建筑师不再是教科书上抽象的圣者,而变为和我们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建筑历史的知识成为今天的设计工具。
一些非经典的以及学生可以直接观察、体验到的案例也被刻意安排到教学中去的。这些案例不但对于教学有直接的推进作用,而且,对这些案例的深入讨论可以在一个没有预设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可以按自己的体验和自己设定的模式参加对案例的讨论。我们希望一种主动观察和体验自己身边环境的意识能通过教学在学生思想中形成。
许多案例中蕴藏着非常有价值的内容,尤其是一些基本的设计手法和技巧。这些内容在泛泛的阅读中很容易被忽略。课程中学生会碰见一些具体的问题,如楼梯的处理,窗的处理,地坪标高变化的处理,坡道的处理等等。这种时候,一些在这些具体问题处理上有参考价值案例被引进与这些问题结合起来讨论。由于这些参考很容易与实际的设计操作结合起来,学生对这些案例细节进行进一步研究的热情便很容易被激发起来。我们期望看见的是学生们对案例非常投入的的研究,更期望一种深究被研究对象细节的习惯能够在他们中间慢慢稳固下来。
大多数经典案例的魅力是无穷的。课程中,相关的经典案例被从许多角度加以理解和分析。教师自己以及许多其他学者对经典案例的分析都被平行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展示明确无误告诉他们,经典需要不断地被理解和解释,而不应该用某本教科书中的单一说法来理解这些经典。学生因此意识到,每个人都能够确立起自己对经典的案例进行主动分析的特殊角度,从而为建筑学知识体系添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案例变得不再僵硬、遥远,而是与自己的思想息息相关。
最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设计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案例。由于思考模式和思考习惯的差异,学生在设计的不同阶段完成的设计在设计手法、深度、表现方法、空间组合技巧等许多地方都存在很大差异。课程过程中,学生设计多次完整地完成,这给学生多次理解和学习其他学生设计的机会,使学生作业在中间阶段真正成为案例的一部分。在某些阶段,一些学生的设计自然表现出示范作用,起到这一阶段的领头作用,带动设计组整体设计的深入和提高。
各个等级、各种类型案例在教学中的灵活搭配是教学推进的主要动力。它们同时保证了被讨论对象群的多元化,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在活跃的状态。
4,教学总结
总结起来,此教案的基本教学动机起源于编制教案教师对教学中引进作为主要案例建筑的共同兴趣。这种共同的兴趣有巧合的因素,也因为这些设计的一个共同特征。这个特征是,它们不是那种绚目但却能被一眼看透的建筑;它们看上去非常简单,深究下去,这些设计在空间、结构以及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都暗藏了许多的内容。我们无法在一时完全把握这些内容,只有通过一定时间耐心的琢磨,它们才一点接着一点被逐步体会。它们的这种让人觉得既十分熟悉又非常陌生的品质使我们很着迷。这个课程的基本动机就是,我们试图发现在探索它们这种内在品质的努力中,是否蕴藏着可以通过教学传授给学生的东西。
为了实现这个动机,我们把最主要的案例暗藏进任务书,在一个貌似平凡的任务书中埋下了实现教学动机的种子。任务书中要求的面积和建筑体量经过估算,以适合在设计周期里多次完整地完成。一些与训练目标有冲突的可能性被排除。设计的进度、不同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时间、评图老师的兴趣点与教学阶段的配合关系等需要安排。案例是推进教学进展的关键。我们发现教学中讨论的案例不但应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更要成组出现。在成组的案例中,学生们看到的是对某个具体问题的多个类似的应对策略。这样,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会欣赏和思考案例中内在的概念,避免对案例某些手法的简单模仿。基地选择是关键的环节。基地的大小、基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红线的范围、基地路径系统的安排等都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果。我们选择的基地都是学生身边的场地,是他们生活的一个部分。对他们来说,它同样应该是一块乍一看非常熟悉,仔细分析、相处起来又十分陌生的场地。在课程的不同进度阶段中,建筑与场地的关系、建筑的结构以及空间逻辑是三个依次被强调的教学点。课程中所有这些具体的安排都是为了保证教学动机的实现。
现实告诉我们,案例确实给了实际的设计工作非常重要的启发。案例作为建筑教学的主要工具,能使学生认识到建筑学知识的丰富和生动。但对于设计课程来说,案例研究工作有两方面的危险。一个是研究和学生的设计工作脱节。案例被单独研究后能形成许多成果,但是学生会发现要把这些成果落实到随后开始的具体设计上去有很大的难度。期望学生对案例进行仔细研究后就能提高设计水平是不太现实的。其次,在设计课中引进案例也容易引发学生在作业中对案例形式简单的抄袭。案例如果没有被组织在一个教学系统中,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外在形式就显得非常突出。这时案例容易变成学生抄袭设计形式的对象,反而阻碍了学生对设计的主动思考。为了避免滑向这两个危险,案例研究与设计教学的平行关系在我们的教案中被强调。藏在任务书中的案例、案例的选择、案例的组合、案例的层次等问题围绕这个平行关系来安排。教学的安排使学生在设计工作中自然完成了对多个案例的综合研究。多层次、活生生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建筑设计的乐趣,从而不由自主地投入到艰苦的设计工作中,乐此不疲。通过课程中的讨论和作业中具体的手工劳作,不知不觉中他们完成了对建筑学中某些知识的梳理。无形间建筑历史理论和具体的设计课程被接通了。
Alejandro de la Sota在马德里高等建筑技术学院毕业典礼上致辞中对“叛逆精神”和 “设计经验”的结论是,成熟的建筑师必须能谨慎地把握这两个方面的平衡。对于一个学建筑的人来说短时间内要取得平衡,获得脑海中的平静状态是不容易的。de la Sota 认为“叛逆精神” 和 “设计经验”最终不应该是对立的。为了达到职业生涯中的平静状态,建筑师应该在积极积累“经验”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的“叛逆精神”。对于建筑教育来说,案例是将“叛逆” 精神与设计“经验”结合起来的机会。通过将案例以恰当的方式切入建筑设计课程,我们也许就能把握住建筑教学中“叛逆” 与“经验”的平衡。
第二篇:宿舍建筑设计要点
宿舍建筑设计 建筑分类:
居住建筑:住宅,宿舍,旅馆,病房 ..
公共建筑:教学楼,实验楼,火车站,电影院,剧院等 民用建筑 工民建 工业建筑
宿舍设计应依据《宿舍建筑规范》
建筑设计基本要求:适用,安全,卫生,美观,节能 适用: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安全:防火,防盗。
卫生:提供对人体健康卫生的生活条件。主要包括:
1.日照,即阴面尽量少布置居住房间,或轮换使用,多设置楼梯等。如在住宅建筑中,每户均应有一个向南的房间。
2.通风采光,要求房间有一定面积的门窗。
美观:显示建筑的特点和特色,往往成为被建筑师首要考虑的因素。它不仅包括单体美观,还有群体美观和协调的问题。如在建筑物上设置广告就应注意其市容效果。
节能:主要包括隔热和保温效果。天津市住宅节能标准是要求达到50%,这就要求建筑设计采用保温材料,采取保温措施,另外,增加门窗保温和严密性要求。
宿舍建筑设计可大致按如下几方面进行:
一、总平面设计:
1.满足规划要求。应满足城市规划部门批准的规划,如退线尺寸等。2.宿舍接近生活服务设施(如食堂)和工作、学习的地点。
3.应有良好的朝向,即建筑的卫生要求。宿舍建筑要求1/2以上的房间应有良好的日照,并远离有污染的场所(如厨房排烟,烟囱粉尘等)。
4.满足间距,为保证北边房屋不被南边房屋遮挡,房屋之间应拉开一定的距离。1:2的距离一般房屋不受遮挡,但在市中心人口密集地区,为节省用地,一般选用1:1.5,1:1.2,1:1.1等。另外, 《防火规范》规定不同防火等级建筑应有不同的防火间距。
5.场地平整,干燥,便于排水。出入口处不应集水,应四周形成洼地,避免建筑四周集水。
二、平面设计:
1.宿舍建筑的组成和功能关系:
居室 盥洗室 出入口 厕所
其他(活动室,洗衣间,开水间,仓库等)2.居室:(宿舍设计是核心)(1)宿舍面积:
国家按居住人数将宿舍分为3级: 甲类:6m 2/人(每屋2人,宾馆称为标准间)乙类:4m 2/人(每屋3~4人)丙类:3~2.6m2/人(每屋6~8人)(2)家具: 床,单人床尺寸为800~900X1950~2000 ;双人床有高度要求 壁橱,储藏用,每人0.45m 3 的空间 桌子,学习生活用品(3)床位的布置: 二人房间: 四人及八人房间 500
居室不应设置在地下室,不宜布置在半地下室。3.盥洗室及厕所:(1)离最远的房间不应大于20m(2)厕所应设前室或通过盥洗室进厕所(便于厕所对过的居室居住),厕所门不应直对居室(3)厕位数: 男厕。大便器,10人以下设1个,超过10人,每20人增设一个;小便器,每20人设1个。女厕。8人以下设1个,超过8人,每15人增设1个。盥洗室。每8人1个水龙头,超过8人,每12人增设1个,水槽,水池宽0.7m(4)盥洗室及厕所已宜有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4.管理室: 用于看门,电话,仪器设备管理等,最小面积8m 2 5.其它附属建筑:椐甲方要求设置。可根据需要设置公共活动室、隔离室、储藏间。6.平面组织形式: 作为宿舍建筑,其组织较为简单: 通廊式——走道两面设房间,经济并便于集中管理 单廊式——卫生条件好,干扰小
三、剖面设计
竖向空间组织及尺寸的设计。
根据高度,建筑物可分为: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10层以上,>24m)
1.层高及净高:单层床的层高>2.8m,净高>2.5m,双层床的层高>3.3m,净高>3.0m。
2.室内外应有高差,一步15cm,二步30cm,三步45cm。3.楼梯设计:
楼梯是各层间竖向交通枢纽,结构构造复杂。(1)楼梯间的分类 按楼梯间的形式分: 开敞式,即向走道开敞。
封闭式,通过楼梯间的墙和门与走道隔开,利于防火,多用于大型公共建筑。防烟楼梯间,用于高层和地下建筑等,防止着火后,烟气顺着楼梯向上爬。按楼梯间的布置分:
单跑楼梯,用于建筑层高较底时,不可超过18凳。
双跑楼梯,包括普通双跑楼梯、分合式双跑楼梯和直角楼梯。多跑楼梯
螺旋楼梯,用于大空间的装饰楼梯,不可作为疏散用。
(2)疏散距离均匀、适中。(3)放在坏朝向处。
(4)楼梯的部数: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疏散距离,每层面积),间距50m~60m,放于两侧偏中位置。
(5)梯段的宽度:>1.1m,即一人走需55cm,楼梯宽应满足两人对走而不互相干扰。一般设0.55X2+0.15=1.25m左右,条件允许可再宽,另外,疏散人员多时,应根据人数确定梯段宽,以满足防火要求。
(6)休息平台的宽度,大于梯段的宽度;梯井>=0.15m。(7)跑缝,用于救火时,水龙带可从缝处穿过,高层>150mm,一般>120mm。
(8)每跑楼梯的踏步数,≦18步,且>3步,此为防火要求,因为当发生前拥后挤时,人对高差没有感觉时容易摔倒,而高差>450mm(三步)时,人可注意到。
(9)梯凳高度:应满足b+h=450mm,及2h+b=600~610mm。一般公建采用150X300(不大于170mm,不小于260mm), 儿童除外。
(10)扶手高度,0.9~1.0 m,梯顶层水平段(或超过500长水平扶手>1050mm。
四、立面设计
宿舍要求:简洁、大方、明快、美观,不可过多繁琐,避免杂乱。美观——指建筑的内外部视觉感受效果。
外部指建筑形体组合、整体形象、比例、色彩、处理。
狭义的立面设计是指建筑形体在四个表面的处理。立面效果要根据建筑性质不同有所区别。
窗的比例、尺度要合适,既满足采光要求(窗面比>1/7),又开启方便。墙面进行适当分隔(水平、垂直、混合划分),凹凸变化、色调轻松明快。
五、建筑防火设计
满足《防火》——并完成防火设计专篇。1.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写防火专篇
适用于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及<24m的民用建筑。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按耐火分为四级,主要区别在墙、柱、板耐火极限值。(据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值
决定耐火等级)。
耐火极限值:从受到火的作用开始,至构件失去支承能力,或产生完整性的破坏,或失去隔火能力(即穿透性裂缝)所需时间,叫耐火极限值。
框架,砖混需达一、二级 如: 一 二 三 四 承重墙:3.0 2.5 2.5 0.5 多层柱:3.0 2.5 2.5 0.5
梁: 2.0 1.5 1.0 0.5 板: 1.5 1.0 0.5 0.25 3.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和层数,长度,面积有关。为限定火灾发生后所影响的范围,以利扑救和减少损失。
《防规》5.1.1条规定:一个防火分区:
一二级建筑,长度<150m,(当>180m时,需进行防火分区,每层面积需<2500m2)。
三级建筑,长度<100m,(每层面积需<2500m2)。4.防火间距(《建规》第5.1.1条)
当某栋建筑着火后,不扩散到相邻建筑时,所规定的距离限值。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6m 7m 9m 三级 7m 8m 10m 四级 9m 10m 12m 一二级建筑,6m,(墙外皮之间)5.2.1 三级建筑,8m,车间三级,宿舍二级,间距12m 5.厂房与民用建筑间距: 第3.3.1条规定: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10m 12m 14m 三级 12m 14m 16m 四级 14m 16m 18m 6.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
为保证在火灾发生后,人员能安全、顺畅的疏散:(1 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入口。5.3.1条要求:
a.安全出入口不少于2个(<60m2 及<50人时可设一个
b.二、三层一二级小于500m 2,或人数<100人可设一个楼梯。(2 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疏散口距离>=5m(3 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5.3.8条要求,位于两个楼梯间的房间,袋形走道<22m。
(4 满足疏散宽度的要求,最小1.1m,在人流密集场所,>=1.4m。
一、二级民建大于4层时,楼
梯门和走道宽,每层每百人增加1m。
7.建筑构配件要满足建筑耐火极限的要求,并在防火专篇的结构设计中体现出来。2.0.1 8.编制防火专篇
(1)设计依据——《建规》,《高规》;灭火装置规范(2)总图设计
(3)建筑、结构、水、暖、电设计及依据 建筑施工图设计
一、工程建设程序
甲方委托——根据有关部门申请的项目,拨地。具体项目要求,规模等。勘察、设计——地形、地貌、地质勘察,并交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施工——甲方根据设计文件进行指标选择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竣工验收——通过验收,合格交给甲方。甲方使用
以上指一般民用建筑。
工业建筑要经过安装设备、试车、试校。
二、建筑工程设计程序 收集资料,熟悉任务书
1.方案设计——根据甲方所提任务书要求(工艺要求)、建筑标准、用地情况进行方案设计,提出1~n个方案供讨论、选择。
方案设计图纸包括:
建筑专业:1)总平面布置及技术经济指标 2)各层平面图及主要尺寸
3)立面处理意图及效果(立面图、效果图)4)竖向布置及主要尺寸——剖面图
结构专业:主体结构的结构体系及类型的选择,通过说明或出图的方式或在建筑图上可反映出来(砖混、框架)。
设备专业:水、暖、电各专业方案选择(系统选择),解决可能性与合理性。2.初步设计——经过评审,在批准的方案设计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解决设计中主要各项技术问题,做出初步设计图纸。
3.扩大初步设计——在初步设计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也称技术设计)。
4.施工图设计——根据已确定的方案或初步设计,按照施工图深度要求。进一步深入细作,确定各部位的做法、材料、施工方法。各细部尺寸(按制图标准),完成施工图纸(交付施工单位指导施工)。
三、建筑专业施工图内容及要求 1.建筑总平面图
根据甲方提供地形和规划,防火等要求,完成1/500,总平面图,以确定位置,作为挖槽、地基、放线的依据。
a.合理组织其与周围建筑关系,确定出入口位置,合理组织人流路线,标出与四周建筑距离。b.作出四周道路、绿化、场地位置
c.标出建筑层数,室内外地坪标高,高程(室内±0.000)d.标出指北针。
2.首层平面图——1:100,确定首层平面布置,房间分隔,各部尺寸: a.根据结构体系要求编制轴线编号,横向1,2,3,4……;A,B,C,D ……,I、O、Z 不能用。b.确定墙、柱与轴线关系。一般以墙、柱中心为轴线,砖混外墙360,以240,120偏轴。框架结构以柱中、上下柱变径时,以上柱中为轴。
c.按照使用要求布置各种房间,确定出入口位置,尺寸。根据结构类型确定竖向承重构件(墙、柱)布置及尺寸,以及非承重墙的布置及厚度。d.布置水平交通(走廊)及垂直交通扶梯(电梯)位置及尺寸。e.外墙要求四道尺寸线:(1)门窗洞口;(2)开间(柱间);(3)轴线总长;(4)满外(含墙柱外 皮)。3.标准层平面图——要求同首层,分别注上标高 1:100 4.顶层平面图——屋面排水组织及局部出屋顶房间。5.立面图——正立面图,背立面图及侧立面图,比例 1:100 根据各层平面图(及剖面图)门窗洞口位置尺寸。画出立面轮廓并在其中画出门窗洞口及门窗形式 在此基础上进行墙面分割处理,画出水平或垂直线脚、分缝。注出竖向尺寸及标高。6.剖面图——(与立面交叉进行)1:100 选择具有普通性及代表性部位作 1~2 个剖面,表示建筑横断面上的布置及做法以及结构构件布置 关系,在外墙上要注出主要尺寸及标高,并注出内部各层标高。7.楼梯详图——放大比例 1:50 宿舍设计中,踢凳宽高:bXh=150x300;或 2h+b=600 h<170,b>260,h+b=450 教学楼,宿舍可坡些,住宅可陡些。剖面图中,分出每跑的步数和各跑的高度。8.外檐详图及其它放大、平面、节点 根据剖面图,将墙身放大 1:20,进一步确定各部构造做法; 地面——墙身——楼板——屋顶——檐口——门口台阶——雨棚——窗口——窗台等具体做法。按地楼面做法留出面层厚度,确定结构标高(低于建筑 30~50mm)卫生间地面下降 20mm,做防水共降 100~120mm 对在平、立、剖面图表示不清的部位放大绘图。9.编制门窗表并画小样图 10.编制施工设计总说明
四、施工图的编制 1.封皮 2.目录 3.防火专篇 4.建筑施工图 5.结构施工图 6.水暖电施工图
第三篇:坡地建筑设计要点
坡地建筑设计控制要点
一、建筑方案
1、建筑方案公司一定要有坡地建筑设计的经验,其次必须紧扣规划用地条件(尤其注意有无航空限高等特殊因素)、产品策划报告;
2、方案开始设计前,一定要对用地清表(主要清楚场地内杂草、灌木、遗留构筑物、建筑物等),并对清表后地形进行等高线测绘。等高线测绘范围一定要超出红线,延伸20~30米,如相邻的市政道路或小区比较近,也纳入测绘范围(小区测绘关键性区域);
3、建筑单体方案基本确定后,反扣到总平图上,首先确定道路线型、交叉路口的标高。因为只有道路标高确定后,才能确定建筑单体的±0.00的绝对标高,并且将前花园入口与小区道路相交位置的标高标出来。
4、梳理场地内的挡墙。坡地建筑的特点所决定了场地内或红线周围有一定的挡墙,并单独用线性表示,并且将建筑主体内的挡墙用另一种线型标示出来。存在掉层的别墅,别墅之间的室外挡墙的起点与终点一定是半地下室挡墙;
5、单体建筑设计的时候尽量少采用单跨结构、花池等,注意控制赠送面积的方式;
二、施工图阶段
1、地质勘查。(1)如公司成本控制得比较严格,建议对建筑单体一柱一勘察。这样做不仅责任明确,而且可以减少现场处理基础超深问题的时间;(2)挡墙的地质勘察。按照建筑总图上挡墙的平面布置,建议按间距10~15米布孔,并查明有无滑坡体;
2、挡墙设计。(1)建议这一部分由地勘单位进行。因为现在的建筑设计单位对超过图集高度的挡墙,在技术上有一定困难,且没有相关的设计资质;(2)地勘单位对现场的情况比较熟悉(应注意在地勘招标时,应将挡墙设计纳入其中);
(3)挡墙设计一定要结合景观总平图;
3、施工图设计。(1)施工图设计单位一定要有坡地设计经验;(2)形成完整的《设计任务书》。在设计之前应对设计单位全面交底,问题一定要说清楚、讲明白,其中可以纳入建设单位设计部各专业的看法、设计思路,因为这个时候你比设计单位熟悉方案、场地等,千万不能含糊其词;(3)首先需要在建筑总平图上把室外和主体内的挡墙标示出来,一是为了方便结构专业分析场地,方便结构建模;二是,如果需要提前做场平的话,可以提前招标、施工(个人建议最好施工图出完后在进行场平,因为场平除了建筑总平图之外,还需要看建筑单体图,在存在吊脚层的时候尤其重要,可以避免开挖过深);(4)时间控制节点尽量合理。尤其注意,同样面积的坡地建筑施工图设计时间是平原建筑的1.5~2.5倍,有些地形复杂的可以达到3倍;(5)在设计经济指标中的含钢量、混凝土含量,一定要讲明如何计算,明确计算公式,计算范围等。
第四篇:酒店建筑设计要点
酒店建筑设计要点
道路总体
● 后场内部人员出入口与客人通道严格分离 ● 车行通道,客车货车入口和道路应严格分离
● 入口附近宜设出租车等候点,旅游车或穿梭巴士上客点
● 酒店货运车一般为2吨货车,充分考虑卸货位置和地库入口高度。● 后场设置员工考勤出入口
● 大堂入口外宜设三条车道,上设雨蓬至少遮蔽二条车道。
● 高星级酒店宜设二个出入口,一个入口直接进入大堂,另一个出入口主要为团队,宴会,餐厅的综合出入口。
● 地面停车至少设置二辆大客车的停车位。● 停车位最少应设置客房数的30%
● 大堂入口到停车场环道应顺畅,避免造成拥堵。客房层
客房自然间面积参考
● 快捷酒店客房每间24平方米,4000×6000 ● 四星级商务酒店每间35平方米,4200×8400 ● 五星级酒店客房每间40平方米,4500×9000 ● 超五星酒店客房每间48平方米以上,4800×10000 套房面积参考
● 小套房 1.5个自然间 ● 普通套房 2.0个自然间 ● 大套房 3.0个自然间 ● 总统套房 6.0个自然间 ● 总经理套房 3-4个自然间
● 每层楼面客房自然间宜为20-25间
● 客房楼层平面宜上下一致,避免自然间房型变化 ● 客房层宜设至少二台后场货梯
● 客房层每层应设服务间和布草间,位置邻近后场货梯,内设给排水设备 ● 有条件可设布草井,直接通向地下室布草收集房 ● 客房层至少每二层应设工作人员卫生间
● 层高结构应保证客房走道管线安装吊顶后净高2.35 米以上 ● 残疾人间为客房数的1%,应与一间标准间连通
● 样板房室内施工图设计须在扩初阶段完成,样板房施工完毕后,经评估后,出修改后正式施工图。大堂前厅
● 大堂入口考虑设置不小于直径2.4 米的旋转门,另需设置平开门,平开门应设双门门斗。● 酒店到达处宜设置行李通道,能直接连接到行李房和服务电梯 ● 入口设置礼宾台,行李房宜接近礼宾台。高星级酒店行李房宜设二间,团队与散客分开。● 前台位置的设置应考虑不影响大堂入口的交通 ● 高星级酒店前台宜设二处,团队与散客分开。● 前台办公室应近邻大堂前台,向总台开门连接
● 贵重物品存放室与前台办公室相连,员工从前台办公室进入,客人从大堂进入,设置柜台分隔 餐饮
● 中餐厅,宴会厅,会议室应另设置垂直交通,便于疏散
● 全日餐厅座位数为客房数的50%,每座面积2平方米。厨房面积为餐厅面积的50% ● 全日餐厅开发式厨房与厨房相连,应保持足够的后勤通道宽度 ● 全日餐厅兼顾客房送餐服务,应紧邻服务电梯。● 中餐厅大厅设计应考虑可作婚宴使用
● 中餐厅应多设包房,主要包房都应设有独立卫生间和服务间,服务间宜设独立出入口。● 中餐厅宜设20人一桌的大包房,另外宜设二-三桌连通的包房。
● 中餐厅包房区宜有独立送菜通道与厨房相连。送菜通道不宜穿越大厅。● 酒吧选位时应考虑设置与街道连接的直接入口。宴会厅
● 宴会厅应设活动隔断,需能分隔成二-三间,长宽比宜为16:9 ● 宴会厅面积分隔后每小间宜为200-250平方米,每间区域都应设入口和后勤入口 ● 宴会厅应设前厅,前厅面积约为宴会厅面积的30%-35%,前厅宜设在宴会厅长边一边。● 宴会厅后勤区应设厨房,面积约为宴会厅面积的30%
● 宴会厅后勤区应设家具储藏室,面积不小于宴会厅面积的20%
● 宴会厅附近宜设贵宾休息间,宜设独立通道与宴会厅相连,宜设独立卫生间。● 宴会厅层宜设贵新娘化妆间,新娘化妆间应设有独立卫生间。● 宴会厅层宜设宴会销售办公接待间。
● 宴会厅音控室设置宜位于宴会厅入口上方夹层。应设有回音孔,用于监听现场音效。其它公共部位
● 会议层应设服务间,部分会议室前宜设公共的茶歇空间
● 酒店行政办公区域应设在酒店公共区域,主要设总经理室,销售部,餐饮总监,财务部,接待室等部门,四星级酒店一般公共区域的行政办公区域为200-300平方米
● 游泳池池面形状可以自由,但应保证有25×4米的直道区域,直道长度最少不得小于20米。应尽量避免游泳池面区域有立柱
● 游泳池长边两端不宜直接靠墙,应留有池边空间,可供上岸休息。池边应设有躺椅休息区域,以及饮料服务设施。
● 更衣室通向游泳池的通道上应设有洗脚消毒池。● 公共区域宜设置通道或观察窗直接通向游泳池
● 如设有SPA区域,应与游泳池健身房能独立分开出入,可设通道相连 后场 ● 后场设计,内部工作通道与客人通道严格分离 ● 后勤区主要有:
卸货区,收货采购办公室,主仓库,垃圾房;
食品初加工区,食品冷库,酒水饮料库,总厨办公室;
员工考勤出入口,员工更衣室,员工食堂,人力资源部,员工培训室,员工医疗室; 管家部办公室,布草仓库,制服间,洗衣房,日用品库; 工程部办公室,工程部仓库,工程部工场间;
保安办公室,安保中心,消防中心。
● 后场主要室内设计区域为:员工餐厅,员工培训室,员工更衣室
● 卸货区宜设卸货平台900高,卸货平台宜设收发货室,收货仓库,干湿垃圾储藏室,空瓶室等。湿垃圾室须设空调。● 制服间应临近员工考勤出入口,男女更衣室宜临近制服间。
● 快捷酒店员工人数一般为客房数0.8倍,一般高星级酒店员工人数为客房数1.2倍。员工男女比例约为男员工45%,女员工55%。员工更衣柜宜每人一个。
● 更衣室成品更衣柜尺寸300×1000,上下柜为一组,每个组合柜由四组或六组合成。员工更衣室须设男女淋浴间,卫生间。
● 一般300间客房的酒店,洗衣房面积应在320-350平方米之间。降板250-300。● 洗衣房蒸汽为必须提供的能源,应有不少于1.5吨蒸汽的来源。
厨房
● 一般餐厅的厨房面积不低于用餐区域面积的35%,厨房的吊顶高度应不低于2700mm。● 所有厨房的后勤区需要降板至少300mm~350mm,开放式厨房需降板150mm,以方便推入式冷库和地沟的安装
● 厨房负载一般区域负载要求为500kg/㎡,特殊结构区域负载700kg/㎡,一般库房和冷库负载800kg/㎡。
● 厨房区和食物加工区所产生的带有油脂的废水,必须先经过隔油池才能排放到污水渠。厨房中央隔油池应设计在厨房区域之外,其容量能满足一星期处理一次的要求。
● 部分食物加工设备和洗碗机需要用蒸汽加热,但其设备本身并不带蒸汽加热器,需要由蒸汽管道提供蒸汽。
与境外室内设计公司合同谈判几点注意事项:
1.设计费的价格所包含的内容(翻译,通讯,交通,税金等杂项费用的支付)。设计费支付的时间节
点,支付比例及方式。2.室内设计所承担的责任和服务范围。
3.今后主创设计师的人员名单及代表作。人员如随意更换的法律责任。4.出图的阶段工作时间表及每阶段出图的深度。拖延交图时间的责任。5.免费设计修改的次数和可以重新颠覆性修改方案的阶段。6.设计效果图的数量,价格,可以出图的阶段。
7.设计阶段的交流方式,出席会议的次数。施工阶段配合的方式及往返次数,超出部分的工时费用
及交通费用等。
8.设计方对国内施工图深化图纸的审核,与设备安装设计的配合。9.顾问公司的邀请,顾问费用的支付,责任的承担与配合问题。
10.(酒店的顾问公司主要有:灯光,厨房,洗衣房,室内景观,软装饰、艺术品,机电,声学音响
系统,弱电网络智能化等方面的顾问公司)11.为便于控制价格,设计方应优先考虑国内已有材料,业主有权要求设计方对材料进行免费替换设 计。
12.国内设计顾问公司责任的范围,配合的深度及价格。
第五篇:城市学院 中小学建筑设计指导书
中小学建筑
设 计 指 导 书
郭军
中小学建筑设计基础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和缺乏经验的特点,充分注意安全。
一、教学楼的组成与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及图书阅览室等。它们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等。
生活辅助部分: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室的设计
1.要求:大小合适,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空气流通、结构简单和施工方便等。
2.教室尺寸的确定:取决于教室容纳的人数、课桌椅的尺寸与排列方式,以及采光、通风、结构、设备及施工等因素。按教育部规定,中学每班学生名额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8m2;小学每班近期为45人,远期为40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4m2。
(1)课桌椅的尺寸:
要与学生的身高和人体各部分的尺寸相适应表课桌尺寸。(2)课桌椅的布置:
要满足学生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就座和教师辅导,见图课桌椅的布置。
① 视距要求:
第一排前缘距黑板面≥2000mm;最后一排距黑板距离,不超过8500mm,到后墙面距离>600mm。
② 视角要求:水平视角(即前排边座到黑板远端的夹角)应>30°;垂直视角(即第一排学生的视线与黑板顶部构成的夹角)应>45°。
③ 座位的排列,每行不宜多于两个座位,行间距b,中学为550~600mm,小学为500~550mm。排距c,中学为850~900mm,小学为800~850mm;课桌距侧墙的距离a,为60~120mm。
(3)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
平面形状通常有矩形及方形,此外还有多边形及扇形等,见图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
① 矩形教室:是当前国内大量采用的形式。其平面轴线尺寸,中学可采用:9000mm×6900mm、9000mm×6600mm、9000mm×6300mm,小学可采用8100mm×6600mm、8100mm×6300mm、9000mm×6000mm等几种。
② 方形教室:教室的进深与开间基本相同,平面尺寸(轴线)可采用7200mm×7200mm、7500mm×7500mm、7800mm×7800mm及7500mm×7800mm等。该形式教室的有效面积系数较矩形教室低,且不宜用于内廊式组合。
③ 多边形教室:有五边形、六边形等,这种形式在采光、通风和座位排列上有其优越性,但经济性较上述形式要差一些。
(4)教室的层高:取决于空气容量、采光均匀度,房间的比例及经济等因素。一般来说,3.6~3.9m层高才能满足空气容量的要求;其次从房间的比例和空间的视觉效果看,以层高为房间跨度的1/2~2/3为好;最后,还必须考虑经济,不适当的增加层高,就会增加造价,应予避免。
3.教室门窗设计
(1)教室门的设计:门主要作为交通疏散,并兼通风用。根据我国的实践,一般在教室前后各设一门,门洞宽1000mm。在平面组合中,若设两个门有困难,也可只设一个门,但其宽度应为1200~1500mm。门洞高一般为2400~2700mm,门内开,以免影响走道中行人的通行。
(2)教室窗的设计:窗的位置及尺寸大小,主要受采光标准,层高及结构的制约,窗的高度还应符合模数。具体要求如下:
① 窗的大小按窗地比1/4确定。一般采用窗宽为1500~2100mm,窗高为2100~2700mm。
② 光线必须由学生左侧射入室内,各座位的亮度要均匀,窗上口要尽可能接近天棚,窗下口距地面(即窗台高)为900~1000mm。窗间墙宽度,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缩小。
4.教室的内部设施 教室的内部设施包括: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挂镜线、电源插座、挂衣钩、广播箱等。这些设施的设置,要利于使用,整齐美观,容易清洁。
(1)黑板:是教室内的主要固定设备。要易于书写擦拭,不发噪音,不产生眩光。黑板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黑板下缘到讲台面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
(2)讲台:有木制讲台和钢筋混凝土讲台。高度一般为200mm,宽不应小于650mm,长度等于黑板长度加上两端各延长200~250mm。
5.教室的结构布置:有三种方式,即纵横墙承重、纵墙承重与横墙承重。矩形教室,常用纵横墙承重和纵墙承重两种,见图矩形教室结构布置。方形教室,则可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承重,见图方形教室结构布置。
教室的墙体厚度要经结构计算确定,一般三层以下用240mm厚,四~五层时底层为370mm厚。当梁跨大于6m时,如用240mm墙厚,则在梁的支承处加设壁柱。
(二)特殊教室设计
1.实验室:
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语言实验室及小学的自然教室等。
根据使用情况,有综合实验室(理、化、生合用,适于初中和小学自然教室)和多功能实验室(边讲边试实验室、分组实验室和演示实验室)。
实验室平面尺寸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实验室的使用人数、家具的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以及设备的要求。人数以班为单位计算,家具中的演示桌和实验桌是影响实验室大小的主要设备,其形状及尺寸如图常用实验室家具设备的尺寸和形状。
根据我国情况,实验室大小以75~85m2为宜,平面轴线尺寸(宽×长)可采用6600mm×12000mm、7500mm×10800mm、7500mm×11700mm、8700mm×9900mm几种,层高与教室相同。每个实验室均要设一间准备室,作为实验准备、存放仪器、药品和标本用,一般面积在45m2左右。准备室要紧靠实验室,并设门与之相通,以利使用,如图实验室平面布置实例。
2.音乐教室:
大小形状与普通教室同。若考虑兼作文娱排练和其他用途时,面积可适当加大。音乐课对其他教室干扰大,设计时可将它作为独立的部分放在尽端,或放在教学楼尽端的底层或顶层,或在教学楼外单独建造。音乐教室一般附有乐器室,两者紧密相连,并设门相通。
3.合班教室: 供放映幻灯、科教电影、实验演示、观摩教学、学术报告和合班上课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不设放映室的发展趋势)
合班教室宜设放映室兼电教器材的贮存修理等附属用房与教室紧密相连,并
2设门相通,中学合班教室可设计成阶梯教室,使用面积按每座1m计算;小学的合班教室地面不宜起坡,以兼作文体室使用,使用面积可按每座1~1.1m2计算,教室的规模一般以容一个年级为宜。放映室面积一般为40m2左右,其位置可设于教室前部,也可设于教室后部。前者称为前放式,后者称为后放式。当作成阶梯教室时,桌椅宜固定,宜采用翻板椅,地坪的升高和桌椅的排列,要考虑视线及视角要求,如图阶梯教室平面布置。从视线考虑,前排到黑板距离应≥2500mm,后排距黑板不宜大于18m。排距一般为850mm,走道宽≥800mm。为了保证每排座位不被前排遮挡,阶梯梯级的高度,宜采用120mm,前后排座位宜错位布置。合班教室在视角要求上与普通教室一样。在采光照明方面,与普通教室同,但当教室宽度>7.2m时,应采用双面采光。
4.语言教室:
又称为语言实验室,供语言课教学专用。每座平均使用面积为1.60~1.80m2,语言教室一般包括语言教室、控制室、编辑及复制室、录音室、准备及维修室等一组房间。教室的位置应设在教学楼中比较安静,并便于管理和使用的地方,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和隔音条件。
语言教室座位的布置应便于学生入座和离座,最好为双人连桌,两侧通道。为了避免互相干扰,每个座位需设挡板隔开,前方安装玻璃,以便观看教师讲课。
语言教室设有控制台,控制台可设在教室的讲台上,或设在独立的控制室内。当设在独立的控制室内时,教室与控制室之间应该观察窗,且满足教室视线看到教室每个座位的要求。
录音室是语言教室中的重要设施,可以放在控制室内或准备室之一旁,面积大小以6~10m2为宜,若仅供1~2人使用,3~5m2即可。准备室供进行编辑器材维修和课前准备之用,面积一般为6~10m2。
此外,语言教室的地面应设置暗装电缆槽。5.图书阅览室:
是学校重要的公用教育设施,一般包括阅览室、书库和管理室三部分,面积大小视需要定,位置应设在师生便于使用而又比较安静之处。阅览室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并便于疏散。书库内要比较干燥,通风良好,防火安全。书库与阅览 室应紧密相连,有门相通,管理室亦可与书库合并,阅览室视学校规模大小,可以师生分别独立设置或合并一起。
(三)行政及生活用房的设计
1.办公室:包括以下几种:
党政办公室:包括党支部、校长、教务、总务等办公室、档案室、文印室、会议室、保健室、广播室及总务仓库等。
教学办公室:包括各学科教室办公室、体育办公室及器材室等。应与教室有方便联系。
社团办公室:各括工会、团、队及学生办公室等。办公室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数量按学校规模和实际需要定,一般教师人数,2按中学1人/每班,小学0.5人/每班配备,每座使用面积3.5m。办公室层高可比教室低,一般为3000mm~3600mm。
2.厕所及饮水处:设计时应注意几点:
(1)学生使用厕所多集中在课间休息时,因此必须有足够的数量,一般中小学人数可按男女生各为一半计算。
男厕:中学50人使用一个大便器(或1.1m长大便槽),两个小便器(或1m长的小便槽);小学40人使用一个大便器(或1.0m长大便槽),两个小便器(或1.0m长小便槽)。
女厕:中学25人使用一个大便器(或1.1m长大便槽);小学20人使用一个大便器(或1.0m长大便槽)。
(2)厕所的位置应较为隐蔽,并便于使用,宜设前室通风要良好,位置上多设于教学楼端部、转弯处。教工厕所应设小间与学生分开,可以靠近学生厕所设置,也可在教室办公室附近单独设置。厕所内或外应设取水龙头、水槽和污水池,供学生洗手和高卫生时用水。厕所地坪标高一般应比同层地面低50~60mm,并应设地漏。
(3)教学楼内应分层设饮水处。宜按每50人设一个饮水器,饮水处不应占用走道的宽度。
(四)交通系统设计
1.门厅:是教学楼组织分配人流的交通枢纽,也是用来布置布告栏、宣传栏、壁报和供学生活动的地方,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与学校主要出入口及室外活动场地联系要便捷;
(2)内部空间要完整,采光通风良好,要有足够面积满 足安全疏散及休息停留用。
(3)门厅入口处一般要设门廊或雨蓬。寒冷地区要设双道门构成门斗,门斗的深度不宜小于2100mm。
2.楼梯:是上下楼层联系的通道,位置要明显,疏散要方便,宽度和数量要满足疏散和防火要求。
根据教学楼设计要求,防火不小于二级,两楼梯之间的房间,房门至最近楼梯间的最大距离≯35m。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最远房门到楼梯口的距离≯22m。楼梯宽度可按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宽度指标表确定。
楼梯踏步尺寸,一般采用踏步高为140~160mm,踏步高宽为280~340mm,楼梯扶手高900~1000mm。楼梯梯井的宽度不应大于200mm,当超过时,应采取安全措施。
3.走道:一般教学楼走道的宽度,内廊为2.4~3m,外廊为1.8~2.1m;办公室走道为1.5~1.8m。
内走道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风,除两端开窗直接采光外,还可以通过两侧墙上开高窗和两侧房间门上的亮子间接采光。
外廊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0mm,栏杆花饰宜用垂直线条,空隙≯110mm,以免发生事故。
外廊易飘进雨水,地面应低于室内或坡向外,作有组织排水。
二、教学楼的组合设计
组合设计就是将各个不同功能的房间组合在一起,通过三维空间的设计,从平面、立面、剖面以及体型等各方面综合反映功能、技术与艺术的要求。
(一)组合的基本原则:
1.结合地形,因地制宜;
2.各部分功能区分明确、合理,既要联系方便,又要避免相互干扰; 3.建筑空间布置紧凑,各个体部分组合得当; 4.交通联系要简捷; 5.结构合理,施工方便; 6.设备管线要尽量集中。
(二)教学楼部分的组合要求
1.将使用功能一致,且开间、进深模数基本一致的用房组合在一起,而形成普通教室组、专用教室组、办公用房组等。
2.根据学校规模,将使用功能基本一致的房间组(如学校的普通教室房间组等),结合学校用地具体条件,进行教学楼的组合。在组合时应考率交通流线关系,功能联系关系,同样房间在物理环境上的一致性等。
3.普通教室组的组合。由于规模的不同在组合上有较大的差异性,规模大可以组成若干体部(或单元),这种情况可按低、中、高年级分栋;当规模较小时,仅为一个体部时,则高年级在上层,低年级在底层的布置方式。
4.专用教室的组合。一般各种专用教室进深较大,房间的净面积也较大,在管理上也有其特殊要求,平面组合应保持一独立房间组(构成一个体部或独立一栋建筑)。
5.办公用房的组合。教学办公及行政办公在一独立体部或独立建筑时,可分层布置;必要时也可分设,在这种情况下除一部分共用办公室集中布置在办公楼内(或办公区内),其他若干班主任办公室亦可分散到教室区内,以便同学生接触。
(三)教学楼的组合方式
组合方式有多种,形式也各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走廊式组合:有内廊、外廊和内外廊结合等几种,是应用最广的形式。2.单元式组合:(1)单元式组合为一个年级的教室集中在一个组合体内,亦可设置本组合体所需的卫生间、及教师办公室等。
(2)为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在设计上可将几个单元以联廊连接起来,或从屋顶相通,以形成任何一间教室均有二个通路疏散。
(3)单元式组合形式,根据需要组成的教室数量不同,可有多种组合形式,但需满足教室对南向采光的要求。
(4)单元式组合体,适应地形的能力较强,尤其对于不甚规整或地势起伏较大的校园更为有力。
(5)单元式组合体,可使每个教学单元有相对的独立性,以保证有安静的教学环境;也便于组织和开展同年级的教学活动。
(6)单元式组合形式,有利于组织多变化的室外空间,易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活动及相互交往的环境。
3.厅式组合:
厅式组合是以设于中部的通高大厅连接周边的各教学用房的一种组合形式。各层教学用房是通过设于厅内周边的走廊相联系,形成环状组合。中部大厅形成学生课间的休息、交往、游戏场所,多适用于高中或完全中学。当大厅顶部设置采光顶时,适用于严寒,多风沙的地区,当大厅顶部开敞时,适用于南方地区。厅式组合的缺点是工程费用较大,易造成声音相互干扰。
三、教学楼的体型、立面及细部设计
(一)教学楼的体型,立面设计
中小学建筑的体型及立面设计要反映学校的性格与特征,通过成组的教室、明快的窗户、开敞通透的出入口以及明亮的色彩,可给人以开朗、活泼、亲切和愉快的感觉。
首先要主次分明。教学用房是主要的使用空间,应布置在主要部分。办公室及辅助用房宜放次要部位。通过体量、线形、虚实、凹凸、光影与色彩的对比,以突出其主要部分。其次还必须使各部分相互呼应,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整体完美、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
(二)细部设计
重点是入口,处理得好,可以打破立面设计上过分统一而形成的单调感。因此在入口出多作特殊处理,如挑出的雨蓬或门廊、空透的隔断、花墙、独特的花台,再加上丰富多变的材料、质地、色彩、从而达到统一多变,突出重点的效果。
其他还有门窗、柱子,檐口、雨蓬、遮阳、栏杆及装饰线条等,除了满足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外,在比例尺度、形式、色彩上都应仔细考虑,如柱子用什么断面好,门窗用何种形式才便于清洁、开关等,总之细部设计要结合结构构造及使用要求,力求简洁、轻快、注意整体效果,切忌繁锁和附加一些不必要的装饰。
四、学校的总平面设计简介
(一)学校总平面组成的内容
1.校舍建筑:包括教学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及生活辅助用房等。
2.室外体育活动场地:包括跑道、跳跃场、投掷场、球场、器械运动场及体操场等。
3.科学实验园地:包括生物教学标本园地、植物种植园地、动物饲养园地及小气象站等。
4.道路及绿化。
(二)学校总平面设计的要求
1.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3.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4.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每小时超过300辆的道路。校门外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
5.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2)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低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3)两排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三)总平面的布置方式
在总平面布置中,主要是处理好教学楼、出入口与运动场应尽量争取南北向。根据不同的地形环境条件,一般有以下几种布置方式:
1.运动场位于教学楼的一侧——教学楼与运动场地的朝向均好,功能关系好,运动噪音对教室干扰小。
2.运动场位于教学楼的前或后——当运动场的长轴与教学楼纵横线垂直时,两者之间需加绿化隔离,以减少干扰。如运动场的长轴与教学楼平行,则二者有其一的朝向会较差,干扰也较大。为解决这一矛盾,此时教学楼临近运动场一面可布置为辅助房间或外廊,并用绿化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