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求益社简介
医学求益社简介
Association of Medical Investigation, Deliberation and Promotion
寿世医国,学以致用,橘叶井华,芳泽苍穹!
“医学有求益之邃功,而无速成之希望”。百年前,先辈们在岭南地区成立了首个中医学术团体。今天,我们继承先辈遗志,借用前贤的名义,再次树起这一面旗帜——医学求益社。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求益社,是在校团委领导下、第一临床医学院团委属下的医学学术社团,由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自发组织。学社聘请了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医泰斗邓铁涛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在成立过程中得到了第一临床医学院领导的鼎力支持,学术活动、社团运作与发展有着强有力的保障。
学社活动内容包括:
1、定期举办学社内部的学术交流活动,让社员自选题目作学术报告,锻炼学术科研思维与能力,以争鸣活跃思维,交流思想。
2、邀请有关教师对社员进行学术研究基本技能培训,如文献检索、统计软件使用、DME等,提高社员科研能力。
3、邀请专家、教授举办学术论坛、讲座,为社员提供与名师接触的机会,接受思想上的熏陶。
4、创办学社刊物,并定期出版本学社刊物,促进学术信息传播与思想交流。
5、扩大对外交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袂合作,为社团发展拓出更广阔的天地。昌明国粹,道远任重,名师指教,醍醐贯通。况在吾校,沐浴春风,切磋琢磨,古今交融。莘莘学子,傲立前锋,艰深不贷,必信必忠,白云山麓,珠水洲中,乙酉壬午,薄发新丛。西学东渐,粤省广东,文友辅仁,存异求同。吾社之立,求益邃功;吾社之旨,承继恢弘。
第二篇:自荐书“精”益求精
很多网友都反应希望多发布写范文,网友多不喜欢看如何写求职信类的文章.可是编辑认为网站的范文打多都吃抄袭来抄袭去的.保不齐你要应聘单位的HR已经收到过几封那篇范文求职信了.求职信还是要自己动手写才是最合适的.相信大家都有写求职信的经验,但怎样才能写出一封理想的求职信呢?应该是巨细无遗?还是短小精简?其实,一封「称身」的求职信,最重要是避免重复履历中的数据。记着,你要善用那一页纸来「推销」你自己,故此你要好好运用它,不要浪费笔墨。以下为你提供一些撰写求职信的秘诀:
1.简单总括以往工作经验。
例句:我担任工程师已有五年,最近任职的公司是亚斯建筑公司。
不须冗长地在求职信中,写出自己过去的工作历史。若果雇主想知道你工作的详细资料和学历,他们会参阅你的履历表。
2.强调你的专长和能力,如何有益于公司。
例句:去年,我出任营业经理时,曾领导一队20人销售队伍,为公司的营业额创下新纪录。我有信心能为新公司取得同样的佳绩。
强调专长和能力时,切忌妄自尊大,最恰当的是写出事实,否则骄兵必败。
3.若果你的工作经验不多,应强调自己如何为事业作好准备。
例句:在我完成历史学位前,我曾撰写过多篇论文。从中我学习了如何精简和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
刚毕业的人士,不妨多写在求学时期和参加活动时,所取得的经验和学到的才能,以丰富求职信的内容。
4.于求职信内展示你对新公司的认识。
例句:贵公司在最新的报告中提到,来年的销售收入目标为2,000万元。凭着我的专业技能,定能为公司作出最大的贡献及让公司达到目标。
表现出对新公司的认识,能加深雇主对你的印象,但数据必须是最新和最准确的。
谨记:求职信就如一则简洁的广告,让你向雇主「推销」自己。但求职信空间有限,故内容必须精简扼要。
第三篇:求职信“精”益求精
很多网友都反应希望多发布写范文,网友多不喜欢看如何写求职信类的文章.可是编辑认为网站的范文打多都吃抄袭来抄袭去的.保不齐你要应聘单位的HR已经收到过几封那篇范文求职信了.求职信还是要自己动手写才是最合适的.相信大家都有写求职信的经验,但怎样才能写出一封理想的求职信呢?应该是巨细无遗?还是短小精简?其实,一封「称身」的求职信,最重要是避免重复履历中的数据。记着,你要善用那一页纸来「推销」你自己,故此你要好好运用它,不要浪费笔墨。以下为你提供一些撰写求职信的秘诀:
1.简单总括以往工作经验。
例句:我担任工程师已有五年,最近任职的公司是亚斯建筑公司。
不须冗长地在求职信中,写出自己过去的工作历史。若果雇主想知道你工作的详细资料和学历,他们会参阅你的履历表。
2.强调你的专长和能力,如何有益于公司。
例句:去年,我出任营业经理时,曾领导一队20人销售队伍,为公司的营业额创下新纪录。我有信心能为新公司取得同样的佳绩。
强调专长和能力时,切忌妄自尊大,最恰当的是写出事实,否则骄兵必败。
3.若果你的工作经验不多,应强调自己如何为事业作好准备。
例句:在我完成历史学位前,我曾撰写过多篇论文。从中我学习了如何精简和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
刚毕业的人士,不妨多写在求学时期和参加活动时,所取得的经验和学到的才能,以丰富求职信的内容。
4.于求职信内展示你对新公司的认识。
例句:贵公司在最新的报告中提到,来年的销售收入目标为2,000万元。凭着我的专业技能,定能为公司作出最大的贡献及让公司达到目标。
表现出对新公司的认识,能加深雇主对你的印象,但数据必须是最新和最准确的。
第四篇:人大调研要“精”益求“精”
年会论文
人大调研要“精”益求“精”
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毛泽东在领导全党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并且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事实证明,无论身居何职,无论智商多高,无论经验多丰富,没有调研就掌握不准实情、把握不了关键,也就无法提出富有建设性、具有创造性的意见。人大常委会集体行使职权,在推动本地区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符合客观实际、针对性强的意见,为党委决策提供参考,监督并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就需要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和人大机关干部精确定位、精心谋划、精剖细挖、精益求精的开展好调研工作。
一、“精”细挑选调研对象,着力在“准”字上做文章。确立调研对象,明确调研任务,是开展好调研工作的基础环节,必须再三斟酌、反复论证、精挑细选,必须坚持“四个原则”:一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人大常委会和人大机关开展好调研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体现在调研对象的选择上就是要时刻保持与党委同心、同向、同力,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党委工作的着力点,群众目光的凝聚点,圈定选题视野。二要坚持为民代言,为民谋利的原则。人大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是人大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人大调研工作的落脚点必须放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调研 年会论文 的对象必须准确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正确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真正体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服务宗旨。三要精而管用,连续跟踪的原则。一方面,人大调研工作应求精不求多,重点在提高调研质量上下功夫,对于工作中确定的调研题目,必须求精求深,力求高人一筹,切实保证履职实效。另一方面,调研工作要有连续性,有的调研课题切入点比较大、涉及面比较广、人民群众也比较关切,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紧抓不放,花较长的时间、较多的精力,予以持续关注。例如:区域供水、旅游业发展、公交建设等课题,都是需要通过多年的持续跟踪才能有所成效,有所建树的,我们的调研工作必须做到紧“盯”不放、紧“跟”不松、紧“贴”不断。四要坚持集思广益,民主公开的原则。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热点层出不穷,调研对象选择要有针对性,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社会团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电台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畅通议题征收渠道,确保调研议题紧跟发展形势,紧贴社会热点。
二、“精”密安排调研过程,着力在“实”字上做文章。安排调研步骤,明确调研方法是开展好调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实实在在、真心实意,务求实效,重点做到“三个好”:一要学习好知识。学习是调研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人大调研定位高、要求严、涉及面广,需要参与调研的人员熟悉调研背景、知晓相关知识、掌握有关法律,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二要制定好方案。调研工作开展要提前计划好,安排好每个点以及点上的各个步骤,做到步步有安 年会论文
排,事事有计划;既要避免出现“谈到哪,调到哪”,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情况,又要杜绝“走到哪是哪”的盲目随意现象,还要消除“只调不研、只听不看、只看不想”等现象,调研安排要紧而有序,在调中研,在研中调,确确实实掌握现实情况和问题根源。三要确定好方法。人大调研方式丰富多样,要综合“听、看、查、访”等多种方式,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调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将听报告与看现场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既要听“高调”,又要听“低音”;既要看“亮点”,也要看“污点”,全面搜集调研信息,科学准确的掌握第一手材料。
三、“精”心撰写调研报告,着力在“深”字上做文章。整理调研素材,撰写调研报告是开展好调研工作的核心环节,必须实事求是、深剖细挖,既要准确的阐述现状,又要客观的找出问题,还要合理的提出建议;不但发现调研对象外在表现,更要挖掘其内部规律,提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意见建议。调研报告要善于站在人大的角度,监督的立场,能讲“别人不曾讲过的”话,敢揭“别人不曾揭过的”丑,善说“别人不曾说过的”理,比别人“技高一筹”。调研报告撰写,需要调研工作者在全面掌握、吸收调研资料的同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综合分析;调研报告要语言精炼、观点突出、事实充分,抓住具体情况、典型问题,分析深刻,研究通透,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思路,拿出操作性强的妙计良策,使出台的调研报告有的放矢、指向明确。
四、“精”妙转化调研成果,着力在“效”字上做文章。年会论文
人大调研是应用性调研,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常委会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转化为提升“一府两院”履职实效的重要举措,是人大调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需要加强对调研成果转化工作的领导,对具备条件的调研成果明确其转化方向,对尚需完善的调研报告,组织力量再进行补充调研,最终形成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真正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解放思想、理清思路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过程,成为推进工作、促进发展的过程。同时,要组织召开专题调研研讨会、优秀调研报告评比等活动,加强调研成果的交流,推动调研成果的应用;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扩大社会影响,促进调研成果的转化。
第五篇:危重症医学简介
危重症医学简介(转引)2012-01-08
写在课前的话
现代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监护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和信息化监护设备的广泛应用,对监护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专业化标准培养符合现代监护要求的 ICU 高级护理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本课件详细介绍了急危重症医学护理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危重症医学专业护士的资质,ICU专科护士的执业要求,旨在为临床上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危重症医学定义
ICU 的英文全称是 Intensive Care Unit,中文名称是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病房、加强治疗病房等,香港及广东地区多称为深切治疗部。危重病医学英文全称是 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
二、危重症医学的特点
ICU 的特点是患者病情危重,医疗设备高端、贵重,医护人员专业性强,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强。ICU 的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它整合了麻醉、内科(尤其是呼吸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外科、护理等多个专业的高端技术。
危重症医学国内外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三、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历程
在 ICU 的发展历程中充分体现了多学科综合的特点。重症医学的护理始祖南丁格尔。1854 年,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的战地医院由于管理不善,条件恶劣又没有护士护理受伤士兵,使伤病员的死亡率高达 40 %。南丁格尔向当时政府申请率领了38名护士来到了前线,起初医生们非常拒绝他们,甚至不让南丁格尔进病房,但是南丁格尔并没有计较这些,采取了危重症集中护理等措施,控制士兵感染改善士兵营养,改善病房通风环境等措施在半年的时间里,战地医院的伤员死亡率降到了 2.2 %。这一成绩震惊英国朝野,得到了一片好评。
1863 年,南丁格尔在 Notes of Hospitals 中撰写到:在一个常见的,即使是小的医院中,把病人安置在一间由手术室通出的小房间内,直至病人恢复或至少从手术的即时影响中解脱。这不但被称为护理学和医院管理上的革命,而且,也被传统观念认为是ICU的起源。1923年walter Dandy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为脑外科病人开辟术后恢复室(3 Beds)。1937年麻省总院Robter mason建立术后恢复室,是由外科和麻醉科共同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前线建立休克病房。24小时内总有1名医生或1名护士及其助手,12小时一班,测血压,开放静脉,早期复苏,使休克的死亡率显著降低。打仗期间大量的人都到了前线,由于后方人力不足,就把相应的一些专科ICU全部集中在一起,在后方成立了集中恢复室。1947年,美国宾州成立麻醉学术小组,进行306例死亡病人分析,发现有效的监测可以使死亡率下降50%。有计划的针对性监测,需要一批具有休克的病生理知识的重症医生。第一次提出ICU要有专业的人员。ICU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二战以后发展进入低谷,一直到1952年丹麦哥本哈根发生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脊髓灰质炎侵犯脊髓前角,影响运动神经元,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大量死亡,死亡率 87%。Lassen 院长和 Ibsen(麻醉师)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雇佣 200 名医学生和护士进行人工气道持续的手法通气及后期 Engstrom 呼吸器的应用,使病死率下降至 40% 以下。
图1所示的这个像大工厂一样的全是铁肺,这是当时的一个体育馆里面,呼吸衰竭的病人躺在铁肺里面,旁边有护士照顾,医生查房,治疗师指导病人呼吸,这些措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由于哥本哈根事件,激发了危重病医学的崛起,随后多家医院相继开设了 ICU,并激发了危重病医学的崛起,这是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几年后,frank 和 john 在美国又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心脏外科监护病房,病房里设置了计算机监护系统,系统工程师成为了监护队伍的一部分,护士队伍也得到了发展,他们对 ICU 内应用的特殊技术有专门的经验,并在 ICU 内各岗位担任具体工作。这导制护理学分支重症监护护理学的产生。
1958年,世界上第一个ICU在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城市医院成立。提出了四个集中,集中病人、专家、场地、设备。Peter sofar(麻醉)教授,CPR之父,与Mark Ravitch(外科医师)共同建立ICU。它首先提出对重症病人的24小时优化医疗和护理。它同时也是第一个配备有内部医师(麻醉住院医师)的ICU。提出ICU必须简单有效,一切设施尽可能简单,技术标准尽可能一致,使置身其中的人易于掌握理解。
1963 年 Peter sofar 移师匹兹堡,成立了麻醉与危重医学系。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多学科危重医学培训中心,迄今已经培养出包括麻醉、外科、内科、儿科和急救科等学科在内的 500 多位高级专家。1997年,美国有超过5000家ICUs在运作。
中国医疗机构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发展起步较晚,1970年以后北京、天津的一些医院创建了“三衰病房”、呼衰、肾衰、心衰的病人集中在一个病房的单元内,“集中观察室”等治疗危重病的单元,已经逐渐开始实现将危重患者集中在专门设立的区域或病房内集中管理的发展模式。1982年,曾宪九教授、陈德昌教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国内第一张现代意义的ICU病床。1984年北京协和医院正式建立加强医疗科(危重病医学科)。这是我们国内第一家ICU。随后90年卫生部颁布的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国内大医院相继建立了ICU,根据中国医疗体制特点,较多建立以抢救为主的综合性或中心ICU,将涉及多个学科的危重患者放在同一个医疗单位进行监护抢救。
在ICU诞生以来的 50 余年间,ICU发展之快为医学史上所罕见。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2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要求至少拥有一个ICU,有的国家甚至立法规定新建医院必须备有 ICU建制。ICU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受到如此巨大的重视,是与其所取得的业绩和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分不开的。
危重症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1940s,出现大量休克病人,我们对病人进行早期液体复苏使大批病人生命得到挽救。1950s,大家发现,很多休克病人大量补液以后,出现肾衰,可能考虑休克复苏切入点还不够早,病人开始有失血,低血容量表现就开始液体复苏,及时纠正肾灌注不足,改善肾衰。1960s,越战期间发现很多休克病人大量补液后出现呼衰,这是由于1842年欧洲霍乱大流行后大规模输液得到应用。休克复苏时要给病人灌大量液体早期复苏,病人平时心输量每分钟4升到6升,当灌注大量液体进行复苏时病人心输量可能涨到每分钟14升、16升,甚至每分钟20升,来自全身血液都要经过肺,满足体循环需求,肺水增加造成病人呼衰,不灌液病人就要肾衰,休克,因此我们又推出了正压通气使用,使压力增高肺的进水压增加,静水压与肺泡内压差降低。病人肺水减少,那肺弥散距离减少,氧和改善了。1973年,发现序贯性系统衰竭,1976提出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1992,认识到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危重症医学发展日新月异。
灾难应急的需求是危重症医学发展的动力。19世纪,克里米亚战争,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2003年的SARS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ICU,危重症医学已经被大家认可,一直到后来的猪链球菌、禽流感、以至甲型H1N1重病人的救治都显示出了ICU的重要性,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 重症病医学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危重病医学学科的发展与相关学会的建立及其推动作用密不可分。1972年,美国在28位医师的倡导下创立了危重病医学学会(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SCCM),旨在建立一个有自己的临床实践方法、人员培训计划、教育系统和科研研究的、独立的临床和科研的学科,逐步提出并完善了以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监测为基础的高级生命支持治疗措施。1980年在日本Nishimura和菲律宾的Gomez倡导下成立了西太平洋危重病医学会(Western Pacific Association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WPACCM)。1982年欧洲成立了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ESICM)。并对危重病医学所涉及各种复杂临床病症,如脓毒症(Sepsi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从基础到临床,提出了一些新认识和可行的干预措施。这些都标志着危重病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跻身于当今医学科学之林。
1997 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02年北京护理学会重症监护委员会成立;2005年3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立,这些均为进一步确立中国危重病医学学科地位以及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8年6月,获正式学科代码 320.58。
危重症医学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结果。首先科技发展使得对多种生命功能指标的监测成为可能。社会进步使得人类寿命不断延长,但老年人器官功能储备下降。再者社会经济发展使得政府和群众对于危重病人救治的保障支付能力提高。此外人的生命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平时疾病与灾害瘟疫。
危重症医学是21世纪医学模式转变的代表,是朝阳学科。从1990年至今,重症监护大大减少了住院时间和诸如脑血管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之类的病人的花费;较为先进而复杂的外科手术的发展,比如肝、肺、心、小肠和胰腺的移植,使移植后的重症监护受到重视;无创性监护仪的推广,大大降低了重症病人需要花费的费用和诸如感染之类的医疗 / 护理并发症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