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EAP框架下的中国危机干预实践
EAP框架下的中国危机干预实践
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500强企业都要无一例外地购买两种东西,一个是EAP,一个是电脑。EAP是企业员工心理服务(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的简称,是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广泛使用的一套系统的心理预防和干预服务体系,它通过预防、发现和解决员工个人的、涉及到生产力的相关心理问题,从而提高员工和企业的生产效率。
10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曾经指出,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从“传染疾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步入“精神疾病时代”。被列为当今人类10大死亡原因之一的自杀,大多由心理疾病引起。心理危机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当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自杀新闻见诸报端时,企业员工的心理问题也到了不得不被重视并尽快解决的地步。扬森公司心理危机**
2002年的5•7大连空难中,112人不幸遇难,西安扬森公司的3名女性员工身列其中。她们都是刚从牛津大学学成归来的产品经理,在公司里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个消息像是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公司员工一下子陷入到了一种压抑、焦虑的氛围中,很多人不思饮食、失眠、沮丧。
公司管理层认识到,员工的这种心情不但不能挽回死者的生命,还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于是就很快制定了一个善后处理目标——尽快帮助遇难员工的家属和公司其他员工恢复到原来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他们明白,要实现这个目标,光靠行政管理上的努力是达不到的,必须要有专业的心理专家来参与。
他们和心理专家取得了联系。有很多熟悉遇难者的员工心里很悲痛,有些员工说今后不敢再坐飞机了,有些说我碰到海鲜就有点害怕,不敢吃海里的东西„„专家认为这些心理反应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他们在大连和北京分别举行了3次集体心理援助,让他们宣泄由空难引起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通过在集体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某些痛苦体验别人也曾经或正在遭受,自己并非孤独地面对这些不幸。集体援助中,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感受说了出来。结束时,员工们已经初步懂得如何面对这种打击和不幸了,并知道什么样的应对方式是积极的,哪些方式是应该回避的。
援助者还让大家一同来回忆这3位同事一生所从事的工作,为公司所做的贡献,让大家缅怀他们。为了巩固这些心理援助的效果,专家还举办了一场追悼会。这场追悼会打破了传统的习惯,办得既隆重但又不太悲伤,在追悼会的会场上没有传统的黑纱,只是用鲜花和蜡烛来代替,也没有遗体告别仪式,而是为3位遇难员工分别设置了3个小的悼念活动室,使这个本来可能会很悲伤的追悼仪式,变成了一个缅怀活动。
通过心理援助,员工们终于摆脱了心理的阴影,很多员工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改善。空难发生后办公室的压抑气氛改变了很多,大家的脸上也有了笑容,该说的话也都说了,慢慢地恢复到了正常的工作状态。EAP的作用及发展历程
国内外调查显示,不适当的工作压力不仅损害个体健康,而且会破坏组织生产力。员工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以及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美国每年有约100万员工由于心理压力而缺勤,每一名员工的缺勤会造成668美元的损失;40%的人“跳槽”或转行是由于心理压力所致,而更换一个雇员要1000-30000美元;75%的员工会在工作时间考虑个人问题;英国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压力导致的疾病估计每年会使英国付出高达70亿英镑的代价。英国专家的研究显示,每年由于压力造成的健康问题通过直接的医疗费用和间接的工作缺勤等形式造成的损失竟达整个GDP的10%!
而同时,一项研究表明,企业为EAP 投入1美元,可节省运营成本5-16美元。Marsh&McLennon公司对50家企业的调查表明,在引进EAP后,员工的缺勤率降低了21%,工作的事故率降低了17%,而生产效率提高了14%。
EAP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发展历程大致分为4个阶段:职业戒酒计划(1936-1962)、员工援助计划(1962-现在)、职业健康促进计划(1980-现在)、员工增强计划(1988-现在)。随着社会的演变和发展,EAP的核心内容和关注点从最初传统的、比较单一的酗酒等不良行为转移到广义的精神压力和身心健康问题,从关注员工精神健康的日常维护转移到预防为主的策略,逐渐成为一种综合性服务,涉及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压力管理、裁员危机、职业生涯发展、组织与管理风格设计等各个方面。
目前,世界财富500强中,有90%以上的企业总部为员工提供了EAP服务。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许多企业、政府部门和军队均广泛开展了此项服务。EAP已成为帮助组织成员缓解精神压力、改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进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一种重要方式。EAP应用造就多赢局面
危机干预是EAP框架下的一项重要服务,是处理组织和个人危机事件的一个有效管理工具。全球范围内,美国是在危机干预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它从1980年起就开始了相关理论的研究。
危机干预最早可追溯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打完仗后,心理医生会对伤员提供一些心理服务。医生发现,如果心理服务比较迅速,并且服务地点是在受伤现场附近,那伤员的心理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另外,如果将士兵们组成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战争中的一些经历,这也会大大减轻战争带来的心理阴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种危机干预的模式得到了延续。
日前,第4届中国企业心理服务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EAP危机干预在组织中的应用。众多演讲嘉宾表示,危机干预在解决员工心理问题、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国际危机干预基金会主席汤姆•麦克谢力先生向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杰克是建筑工地的铲车司机,他的妻子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平时,他将车开到工地,要选择一个路上没有行人的时间。但他的妻子死了,他情绪波动比较大,导致思想无法集中。本来,他应该选择一条安全的路到工地,结果他选择了另外一条路,这条路上车和人都很多。他驾驶的铲车和另外一辆卡车相撞,幸运的是,卡车上的人没有受伤。
“危机干预不但涉及到受伤或者是死去的人,实际上也会将对同事和亲朋的负面影响化解掉。如果这个工人的经理知道他的家庭有变故,就不会安排他去做这么重要的工作,就会给他安排简单的工作,这就不会造成员工本身的伤害或者是对他人的伤害。”汤姆•麦克谢力对记者说。
在这一点上,雪佛龙总公司员工帮助、工作生活、健康与绩效、残障管理服务经理约翰•莱利博士也极其赞同。在安全生产的三要素中,管理者可以把对机器设备和环境的管理做到极致,但人的行为是生产中最危险的因素之一,即使是设备和环境的隐患被消除,如果工人无法集中精力工作,不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事故仍然有可能发生。他认为,危机干预在企业应用的最大意义在于,其消除了不良心理对员工工作的影响,杜绝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避免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雪佛龙是世界第二大合成能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生产、运输和提炼等,时刻把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工作场所,员工如果感觉到不安全可以立即停止工作,一旦发现现场的事故隐患,可以立即向领导报告。2007年,雪佛龙公司在波斯湾进行勘探的过程中,要将一台机械设备从轮船的顶端搬运到水面。在开工之前,施工队伍做了一个很详细的评估方案。设备搬运过程中,评估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被修改了3次。最终的方案上报给了一位资深船员后并没有被通过,这位资深船员说:“先把设备搬下来,我会承担后果。”结果,另外一名船员在搬运设备过程中不幸失足落水。
约翰•莱利博士分析说,这些船员来自印度,印度的传统是不能挑战年长者或者是资深者的权威,因为这些船员的资历不够深,他们不能反对资深船员的决定。而这种情况下,EAP能协调企业内员工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他们达成一致的科学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我国危机干预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强国正在崛起,企业在全球经济链上的位置在不断提升,与成长和发展相伴的是,企业无时不在经受国际国内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变化的洗礼和考验,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向企业袭来。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EAP的使用率大概为10—15%,美国为6—8%,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员工面临着比西方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阶段,社会变革一方面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结构变化、利益分配调整、信息急剧膨胀、社会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潮的冲击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为人们提供实现个人成功理想机遇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失业、工作压力、家庭收入、人际关系、个人危机感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据《2007CCTV年度雇主员工幸福感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年度雇主企业的3525名员工中,在最近6个月中有想死念头的员工占到了4.4%,有尝试自杀的员工占0.7%;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也同样不容忽视,在3525名员工中,发生过冲突的占到11.6%,开快车的占14.4%;每周的工作时间在50—60小时的为14.9%,超过60个小时的为3.9%。另外,员工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以及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日渐受到广泛关注。更严重的是,近年,高校教授猝死、跳楼自杀事件,华为员工自杀事件等极端行为的报道屡见报端,令人扼腕。
员工因心理危机而导致的种种悲剧的发生让危机干预在企业的推行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然而,事实并非尽如人意。在理想化的危机干预体系中,危机干预包括干预前的准备、危机反应、持续的工作和跟进、改进策略等。但实际上,很多企业没有一个具体的防范计划,即使有防范计划,但真正去实施的并不多。有些领导甚至这样说:“这些都是书本上的,我们在实践中运用不了啊!”
北京盛心阳光国际企业咨询公司督导李旭博士认为,我国危机干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企业的危机干预意识非常薄弱,需要强化。其表现之一就是企业领导对员工的心理状况与诱发危机之间的关系不了解。李旭博士曾经给某企业做了一个调查报告,指明公司的危险行为很多,员工压力很大,但企业领导认为这与企业的危机事件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其次,危机干预的应用不是太广泛。在国内,虽然有一些石油、电力、航空等行业的企业对危机干预进行了尝试使用,但绝大部分企业并不了解危机干预,不知道它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
第三,危机干预要全程化推广,但我国企业在实行危机干预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多两少”的现象,即危机发生后对现场的干预是最多的,危机发生前预防预警使用少,危机发生后善后延续使用少。这表现在5.12汶川地震中就是地震刚发生时,心理学界、政府等对灾民的关注非常大,但几个月后,对灾民的关注度明显降低。李旭博士介绍,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一个月时,台湾的救助人员就曾对他建议说,当年台湾大地震发生半年后自杀率特别高,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地震发生后3-6个月的危机干预。
第四,中国企业危机干预队伍建设应加强。中国心理学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危机干预也处于非专业水平,但随着中国危机干预实践的积累,危机干预将完成从非专业到专业的一个阶梯型的跨越。另外,我国危机干预应该完成从单一心理学背景到多学科复合型的转变。危机干预要注重文化调整
国际员工帮组专业协会是历史最悠久、全球最大的由EAP专业人员构成的组织,是国际EAP界的权威机构,已经在美国建立和发展了EAP的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目前,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已经将在美国实行的行业标准翻译成中文。国际员工帮助专业协会主席约翰•梅纳德博士创立了美国首批EAP公司,他指出,现行的EAP标准在中国的推行一定要符合国情,以便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国际危机干预基金会主席汤姆•麦克谢力先生表示,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EAP框架下的危机干预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文化的调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危机干预在不同人种和国度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比如,美国本土的印第安人有一个传统,那就是不能轻易谈论死去的人,但换一个文化环境就可以直接谈论死去的人。“危机干预的方法应该和受伤害人的文化相一致,文化里是蕴含着某种神秘的仪式的,我们必须按照仪式去做。如果到中国来做危机干预,肯定要考虑到中国的文化和传统。”汤姆•麦克谢力先生说。北京盛心阳光国际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是一个中美合资的公司,该公司从美国引进了许多危机干预的技术,并会根据中国的文化对干预技术做很多调整。在美国,如果一个员工在工作场所用言语表达严重的暴力倾向,按照美国工作场所常规的处理方式,这个人会被辞退,更严重者法官会判决这人在任何场合都要和被他威胁的人保持100到200米的距离。但在中国,企业领导可能会不理解这种处理方式甚至会拒绝。这和中国人特别讲究人情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北京盛心阳光国际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督导李旭博士建议,相关部门要将国外成熟的危机干预技术本土化,并将本土化危机干预技术系统化,在系统化基础上突出量身定做的个性化。
“我看到了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中国对危机干预非常重视。政府层面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将危机干预项目引入到了中国,今年6月份,国际危机干预协会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共同举办了一个关于危机干预的研讨会,在那个会上,我就感觉到很多来自高校和企业的人对危机干预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这个兴趣对推动事业发展是一个强大的动力,我相信,不久将会有更多的员工以及社会公众提出有关危机干预的更高的要求。从发展曲线上来看,中国的危机干预正在加速发展。”虽然中国的危机干预还在初期阶段,但中国政府所做的努力还是让国际危机干预基金会主席汤姆•麦克谢力先生对危机干预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第二篇:WTO框架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WTO框架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候军岐、秦宏
一、粮食安全概念诠释:
“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浊,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这个概念包括三个具体目标:(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2)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3)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二、加入WTO对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加入WTO后,我们将不得不放弃非关税壁垒,逐步降低关税及国内农业支持水平,国内农产品市场终将被迫逐一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尤其是粮食生产和贸易大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贸易自由化政策的影响。
一方面,加入WTO有可能对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市场产生严重冲击。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由于人少地多、种植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与我国相比均 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我国农村受大量农业人口的约束,粮食规模化生产程度低,加之技术条件限制,短期内提高人均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能性不大,降低流通环节的费用开支也存在较大难度。所以,国内粮食价格下降的空间很小。这样,在粮食进口逐年增多的情况下,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市场将面临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另一方面,加入WTO有可能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国外优质低价粮的涌入,对我国粮食生产和供给能力冲击巨大。国内粮食将因生产成本高而缺乏竞争力,从而导致农民种粮收益下降。在利益驱动下,农民会进一步减少粮食种植面积,从而降低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这一结局对我国粮食安全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WTO框架下我国粮食安全模式选择与对策:
1.粮食安全模式的选择:“自给自足”与“贸易自由化”引结合。
粮食安全的“自给自足”模式是指一国粮食的需求完全通过国内粮食生产来满足,即粮食自给率为100%。粮食安全的“贸易自由化”模式,是指一国完全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进口或是国内生产粮食来满足国内需求。也就是说根据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和国内自产价格的高低来随时调整粮食自给率。只要前者低于后者,就完全通过对外贸易来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粮食自给率随着价格因素的变化而随时变化。
“自给自足”模式过分强调安全目标的重要性,忽视了一国的资源禀赋条件能否具备经济高效地满足粮食自给的可能性,极有可能造成该国农业整体效率的损失。况且,要维持高度的粮食自给率,需要对国内粮食生产实行高度保护和强制,这都是不适应WTO规则和为其所不允许的。而“贸易自由化”模式似乎也不可行。因为它过分强调市场和贸易的作用,却忽视了单纯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来安排粮食生产和贸易会给一国粮食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在现实中,完全绝对的“自给自足”或“贸易自由化”模式其实并不存在。我国粮食安全模式应该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个均衡模式,即“自给自足”与“贸易自由化”相结合。
2.粮食安全线:
从理论上讲,国内至少应该维持多大的粮食产量,才算满足粮食安全需求,这需要进行客观 的计算和预测。
3.WTO框架下我国粮食安全对策。
(1)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粮食生产布局。(2)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科技兴粮步伐。(3)保护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4)调整农业保护政策,给予农业以符合国际多边协议的有效保护。(5)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以密切注意国际粮食市场动态及我国粮食安全状况。
第三篇:危机干预心得(定稿)
学习《危机干预》课程的感想和收获
每次上完危机干预课,内心都非常沉重,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专业的危机干预工作者责任之重大。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危机干预的基本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下来,我主要谈谈我学习这门课程的感想和收获。
危机是一种个体运用自己寻常的方式不能应付所遭遇的内外困扰时的反应。一般发生在个体无法避免的、强大的应激事件,动员所具备的应付手段失败时,存在明显的急性的情绪、认知及行为上的功能紊乱,于是,个体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危机具有普遍性,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基本上都会遇到危机,比如在我们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由升学或退休等带来的发展性危机;遭遇罕见或异乎寻常的事件,如交通事故、洪水、火灾等出现的境遇性危机;或者我们在遇到人生的重大问题如目的、责任、价值、意义等出现的冲突与焦虑时的存在性危机。在面对危机的时候,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承受能力不一样,所以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或者是有效地应对这危机事件,获得经验;或者是暂时能度过这境遇,把这种危机带来的伤害压抑到自己的潜意识中,而危机的后果在以后会不时表现出来;或者事件出现时,便心理崩溃。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危机也是一样,往往危机与机遇是并存的,虽然危机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但它也可能是一种机会,因为它所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当事人寻求帮助而如果当事人能利用这种机会,危机干预可以帮助个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因此,危机干预的目的就是通过适当地释放蓄积的情绪、改变对危机事件的认识态度,结合适当的内部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帮助当事者获得对生活的自主控制,度过危机。预防发生更严重及持久的心理创伤,恢复心理平衡。
危机干预工作中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而心理咨询师就是这样的专业队伍。作为危机干预的专业工作者,我们需要具备特殊的专业素质和一些具体的危机干预措施,才能更好的做好这个工作:
第一,好的危机干预工作者需要丰富的人生经验,但是在成功解决自己的问题基础上;但是却没有必要为此故意去体验不同的心理创伤; 第二,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比如灾难之后的危机干预中,危机干预工作者必须懂得识别评估危机干预的对象,人们是急性应激障碍还是创伤后应急障碍,然后采取具体的措施。同时要注意区别精神疾病和危机干预对象;
第三,还需要有专业技巧与一定的创造性、灵活性;
第四,危机干预工作者还需要有充沛的精力以及其他一些人格特征,如坚韧、知足、勇气、乐观、冷静、自信,因为危机工作者可能会去不同的地方工作以及面对各种不同的危机情境。
另外,我觉得危机干预工作者还要保持对职业的敏感性,时刻警惕那13类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尽早发现,尽早干预。
除此之外,危机干预工作者还要认识到建立危机干预机制与网络的重要性,我们要建立一个危机干预的团队,要有专业的支持系统,比如和当地的精神病医生、心理咨询师等建立联系,或者加入行业协会,这样建立起一个相互支持的网络机制,会给危机工作者带来很大的精神支持,也有利于危机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工作者,危机干预工作者的一份子,我感到责任的重大,也意识到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等,自然灾害、自杀事件等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对人们的身心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危机干预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危机干预仅仅是一种短期的治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危机干预的不断完善,相信急性期过后,中长期的心理干预工作也会慢慢受到重视。因为有很多危机事件对人们的影响甚至是一生的,比如地震、海啸等突发事件。所以我们危机干预工作者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危机干预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有意识的学习更多有关危机干预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希望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们。
第四篇:危机干预理论讲稿
近年来,新闻中报道过很多有关于危机事件的新闻,远一点的比如说,像我们小时候经历的非典啊,禽流感。很多很多这样的新闻,到后来经历过的H1N1。除了这些医疗卫生问题引发人们的恐慌,还有社会新闻方面的,比如说前段时间的马航事件,他们一定程度是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些突发危机事件,就是让人事发之前是预料不到的并且,有恐慌和危机感的。【停顿】但是,我们来想一想当时我们获得这类消息之后,我们在想些什么? 我们也许会想,这个事件严重不严重啊,或者发生在哪里,同时快速想想有没有自己的亲朋好友也在那个威胁之中,或者对于我们自身来说,要不要捐款和被迫去捐款,对不对?但是我们其实可以还有另一种思路,就社工专业来说,以一个社工的专业视角来看,面对突发事件,我们怎么进行有效的心理社会干预方法
这就是今天我要讲的 危机干预理论【板】
面对一个我们不是很熟悉的理论或者领域,我们应该从哪里下手?(买手机)首先了解下它的初步框架,【了解】,然后深层次的探寻下这个理论下的概念和内容【深入】。熟悉概念后去看看理论是怎么被实践的【实务】。最后看看的实践后的结果,也就是评价【评价】
好。那现在来看,了解,首先要了解他的什么呢?【顿】我们可以了解下的他的发展脉络?了解形成与发展,大家来看看第一节的标题,需要我们最先了解什么?就是西方干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下面深入了解什么呢?那就是他的主要模式和观点。第三个,实践,理论在社会工作中间的运用。最后的评价也是就是最后一节危机干预理论的主要影响和评价。
下面,危机干预理论我们就分为四块着手,一起来看看它的,【板书】 【形成、发展过程】 【理论基础、特征】 【主要实务方法】【主要影响和评价】
首先,我们要看危机干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直说危机干预 干预危机,那么到底什么是危机,首先我们来看危机的定义: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就比如说,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这是危机
【读稿】危机有点三点评判标准,大家听听听看看是什么样的标准就算是出现危机了。(1)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
(2)引起急性情绪扰乱或认知、躯体和行为等方面 的改变,但又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3)当事人或病人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时不能应对或应对无效。【讲稿】危机由个体无力处理内心压力或外在事件引起。危机虽然以听上去,不自觉地想避开,但是还是要对危机有正确的认识。
就比如说某人遭受重大打击,精神突然不堪重负,崩溃了,他这个就是自己的认知出现问题,而非病态。而且危机是暂时性的,而且有特定发展阶段,但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有人受到精神挫折,给可能需要点时间,慢慢就能抚平创伤,有些人就一直沉浸在阴影里,走不出来,都是因人而异的。另外,危机也提供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当人遇到危机的时候,个体本身的压力就会增大,紧张感也会增加,但是在这种状况之下,有可能会将体内的潜能激发,之后可能心里承受感也会增加。
针对于危机的这些认识,很能说明的一点就是,危机,危,危险,机,机遇 危机做好了就是机会,做不好就是危险。如果他严重威胁到了一个人的生活或者家庭,往往会产生自杀或者精神崩溃的可能。这种危机就是危险的,如果一个人在危机阶段及时得到适当有效的治疗性干预或帮助,则不仅会防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还能帮助他学会信的应对技巧,使心理平衡恢复到甚至超过危机前的功能水平,因此可以说危机是一种机遇或者转折点。
危机干预理论,概念最早来源于两个人,林德门和开普朗。【板】希望应用较好的方法来处理未来的应激事件,国内外也有很多学者赞同林和开的概念界定,就是危机干预就是及时帮助处在危机中人们恢复心里平衡。
大家把书翻到79页,中间一段最后一句:综上所述,概念。大家把他画下来,这是危机干预的概念。
其实也就是说这个理论,将处于危机干预中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调动自身的潜能,来重新建立心理平衡。
下面我们来看危机干预理论的发展历程,1906年美国全国救生联盟在纽约设立了第一所自杀防止中心,之后,社会工作就开始运用危机干预理论来协助面对危机的危机者,但是这个不是是危机干预理论壮大的促因。,促因是什么?虽然1918已经率先提出来了这个理论,但是知道20世界40年代之后,危机理论和相关实务,得以发展。1942年椰树林俱乐部的一场大火,造成了439人丧生,林德门和 的同事在救助大火后的幸存者和丧失至亲的人们,首先提出了危机干预一词。他对幸存者,和丧失至亲的人们的心理反应进行了研究。他强调当事人经历痛苦,感受痛苦、发泄情感,正视事实,最终经历悲伤着几个阶段,这也成为了之后的日后悲伤心理处置过程理论中的经典论述。之后我们会讲到与这个有关的悲伤辅导模式 也就是从此之后,危机干预理论逐渐适用于灾难、强奸啊,亲人去世或者是得知自己患了绝症,或者说,个体,面临困境所产生的紧张焦虑或者抑郁。
之后逐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危机干预为主的短期干预工作模式就已普遍融入到社会工作实务之中。直到现在。
这是危机干预理论的的发展历程。与刚刚我们说到这危机干预理论他第一个目标是通过非那些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体和群体,采取一些措施,使他们适应新生活,第二节讲危机干预主要模式和观点。除了刚提到的理论奠基人之外,还有很多学者也有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其中,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贝尔金【板书】。贝尔金认为当前的心理咨询中危机干预理论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心理,社会转变模式。除此之外还有折中危机干预模式,悲伤辅导模式,社会资源模式。
大家首先来看第一个平衡模式,顾名思义,意思是处在危机之下的人们是处在一个不平衡的之中的,具体来说,案主处在一种心理情绪失衡的情况中,通俗一点来讲,咱们平时说的“亚历山大,”对不对,而且在危机理论里认为,这个人一旦陷入了危机那么他还不仅仅是压力山大,而是可能还有点背 不住的意思。那么如何解决出现的这个情况呢?重点来了。按照平衡模式的观点,危机干预的工作应该是放在稳定案主的情绪,让他们,重新获得危机之前的平衡。,(大家看课本81页,找见了吗)这句话就包括了平衡模式的工作重点,适用对象和时期。
(这是平衡模式。,好接下来,我们来看认知模式,这个应该是更加偏向于个人内在的感受,具体他们是怎么认为的,翻过页,最底下一段,第二行,大家画下来)。他们分析这都在于错误思维,而不是在与事件本身。认知模式认为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内在原因比较多,通过改变思维方式,特别是改变非理性的认知和自我否定,人们就能够获得对自己生活中危机的控制,再往下看,看看认知模式适应的对象,刚刚的平衡模式对象是早期,现在看看这个是不是一样。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既然是心理社会模式,我们就从心理和社会两个方面来看,心理和社会一个内在一个是外在,心理大家都很明白,包括心理、情感,各种心理活动,而社会呢,社会包括案主的朋友家庭,达到社区、学校,有些还有些宗教信仰。,而在心理社会转变模式中间,需要的是内外的结合,具体书上怎么说的,第三行,目的在于将个体内部适当的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和资源环境充分的结合起来,从而使案主能够在更多的解决方式中进行最佳的选择,也算是将内外两部分结合了。
下一个折中主义危机干预模式。首先来看看折中的意思,这个经常说某某思想是折中主义,在哲学中出现的比较多,简单来说就是两个选项中选取适中的的一个概念我认为这个应该是比较综合的一个模式,有意识的系统的,选择有效的概念进行帮助案主,正因为如此,他很少有系统的理论的框架,这一点和文学上一种文学现象很类似,就是杂糅,而折中危机干预模式的理论是一种混合,根据任务来决定操作。但不同的是,折中危机干预理在论将各种理论方法结合在一起。选择适当的方法来符合案主的需求,那么怎么样整合才是合适,或者他有没有什么标准,现在看一下书上,(四)折中主义始终遵循两点: 一是所有人和所有危机都是独特的,二是所有人和所有危机都是类似的。之所以说是类似的,是因为在各种特殊的危机中都存在一定的共性的成分。
例 如亲人死亡的时候所产生危机是普遍的,有其危机干预的一般原则。但具体到每一个丧失亲人的求助者则又是特别的,需要的是特殊的干预技术,对于有5个小孩的家庭来说,患病夭折一个小孩都他们的父母来说是一种丧失。但如果是一个中年得子,且三代单传的家庭。小孩的夭折对父母的打击和危机程度可能要明显大于前者。尽管两者都是丧失子女。干预政策可能不完全相同,下一个悲伤辅导模式,也是危机干预理论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就比如说人们在极度悲伤的时候,大家都会安慰都会说,哭吧哭吧,哭出来就好了,而悲伤辅导模式就是强调在强烈悲痛的面前,人不能沉湎于自己的痛苦中,让自己感受和 经历痛苦合资后,发泄他们。而目标,就是让案主克服压力。
社会资源模式,次模式是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时候,可以利用训练团体的领导,提供及时的危机干预和减轻情感痛苦的服务,从而使团体内部的心理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这一模式也适用于那些,人员的专项培训,比如教师、警察等职业。
危机干预的处置原则,有七个。
首先我们来说第一个84页第一点,工作者尽快与案主建立信任与委托关系,以协助案主降低负面情绪。这个建立信任关系,我们都知道,古代人应该更早一点,原始人,两个人见面首先要摸对方的手掌,为了给对方一种安全感,就是我没啥什么石头或者工具准备袭击你。表示的就是没有攻击性,后面逐渐演变成握手,所以说社工想进行下一步的交流,那么社工首先要给案主表现出信任感,完全接纳。并且还应该让案主意识到自己也是被关注的。
那实务之中包括关键事件应激管理法,关键事件报告管理法,ACT干预模式,危机干预六步法、危机干预七步模型等。
首先来看关键事件应激管理法。首先明白这个危机干预方法之前,我们了解什么是应激。我下面来念几个应激表现的词语,大家看看自己曾经有没有过应激反应。能不能从中间体会到什么是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坐立不安 易激惹 过度疲乏 睡眠障碍 焦虑 惊跳反应 抑郁 喜怒无常 肌肉震颤 注意力不集中 梦魇 呕吐 腹泻 疑心 晕厥 Ps:但是这些标准的前提都是基本假设人们都是处在一种稳定的生活状况。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做为应激反应的一部分,躯体及情绪症状在任何方面都是正常的。
心理危机是个体面对突发事件时出现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没有人能够获得免疫。关键事件应激管理法,看重的就是家庭,把家庭看做全面干预的重要成分之一。所以很重视家庭的服务。因时因地提出不同的策略。也就是矛盾的特殊性里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样。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感状态。提出不同干预策略。当时有学者就运用应激管理理论,去研究科威特士兵在伊拉克入侵后的应激反应,之后发现,如果给予一个正面的认知,那么会有正面的应激反应,反过来如果给予一个消极的认知,那么他就会一些不好的应激反应,因此也就证明了积极地认知解释倾向与更加健康和有效的的应激反应联系在一起,而消极的认知解释则与更无助无效的应激翻译联系在一起。运用这个理论可以适用于个案、团体甚至是社区工作。
下一个是关键事件应急报告法,他和关键事件应激管理法也仅是两字之差。他是关键事件应激管理法的延伸是综合的,多要素的危机反应技术,他的目标是防止或者降低创伤性时间激烈度或者是持久度,迅速使个体恢复常态,一般来说这个应激报告发分为两种,一个是正式的援助,那么另一个就是非正式的援助。两者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干预的时间不相同,非正式的一般来说会短一点,直接在现场进行急性应急干预,整个过程大概一个小时,而正式的就显得复杂一点,分为七个步骤进行,通常是在危机事件发生了24小时内,也是发生的一天之内,一般需要两到三个小时,值得说的一点是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援助,他们都是由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进行的。
在具体步骤之中,首先要介绍小组成员和干预过程,与案主之间相互信任,要求案中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去出发,提供一些危机事件中间的一些具体事实,鼓励案主解释与自己有关的最初和最痛苦的经历,让情绪表露出来。挖掘案主在危机事件最痛苦的一部分经历,鼓励他们承认自己的情感;然后对他们进行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理论的主要关注点集中在外部突发事件下,个人的情感反应。他的目的主要在于排解案主的不良情绪和调试心理情况 意思就是调试的不但是心理情况,也包括行为反应。这个最重要的是就是,注重改善和提升案主应对危机的能力,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很好的应对未来人生道路上面的种种困境。这应该是这个危机理论的价值
第五篇: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
为进一步有效干预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及时疏导、避免或减少由心理问题引发的伤害事件发生,保障公安民警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完成各项公安工作,省厅专门制定了《全省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处置预案》。
该预案为我省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处置工作提供了细致周密、可操作性强的理论指导,适用于全省范围内公安民警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工作、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用现有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造成或可能造成当事人陷于认知、情感和行为发生紊乱,甚至危及生命的心理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以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以人为本、预警及时;预防为主、教育先行;重点突出、干预到位;支持系统、多方结合;科学规范、严格保密这六项工作原则为指导。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民警对心理危机的了解与认识,提高民警承受重压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措施,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当事人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重塑信心和正确评价自我,顺利度过危机,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预案中分别对省、市、县三级心理危机干预部门的职责提出明确规定,要求各市公安局政治部成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组,负责组织开展本市公安民警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配合省厅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领导组做好本地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各县公安局成立心理危机干预情报站,负责建立以政工部门工作人员、科所队长为主体的信息网络,及时了解民警的工作、生活、思想及心理状况。在发现或得知民警有异常心理或行为表现时,要尽快向市级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组报告相关情况,采取必要的看护措施和妥善的援助措施,防止发生意外事件。《预案》还根据事件的性质将心理危机事件分为A、B、C三级,对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