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智库报告》发布:中国智库将作出新贡献 社会科学报

时间:2019-05-15 04:0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全球智库报告》发布:中国智库将作出新贡献 社会科学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全球智库报告》发布:中国智库将作出新贡献 社会科学报》。

第一篇:《2016年全球智库报告》发布:中国智库将作出新贡献 社会科学报

《2016年全球智库报告》发布:中国智库将作出新贡献

会科学报

社科报 调研中国智库:将为全球治理作出新贡献本报记者 汪仲启

◤社科报讯2月2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2016年中国智库报告(中文版)》,与此同时,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项目组特别授权,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还发布了《2016年全球智库报告(中文版)》(英文版将于3月1日更新)。此次发布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新浪智库、澎湃新闻联合主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大卫、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王荣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分别致辞。

从全球治理大格局看,智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智库将为中国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作出新的贡献。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自2014年起,第四次在国内发布中国智库影响力排名。通过历时一年多的调查问卷、专家评议和实地调研,今年的“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排名表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位列前三,去年排名第三的北京大学因为标准调整问题不再进入榜单。智库发展迎来黄金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于信汇表示,2016年对于中国智库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成果丰硕的一年。2016年总书记的“5.17”重要讲话,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也赋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思想创造的新功能。《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之后,各地区、各部门陆续发布了一些智库建设新方案,以及科学引导智库体系有序发展的新政策,这些新方案和新政策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前中国智库发展面临的政策环境。

近一年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智库国际交流、推动智库人才发展、规范智库经费管理、增加分配激励与强化项目管理的新政策。2017年初深改组第32次会议进一步审议通过了3个文件,也与完善决策咨询体制机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等有关,旨在进一步激发民间智力,在分配上向智力要素侧重,从而增强科研活力、优化政策环境。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表示,我国智库建设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效率和制度建设推进比较快,核心是怎么激发研究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围绕《意见》精神,许多地方和国家部委也相继出台或正在研究制定系统内部的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这些“智库新政”很大的着力点就是激发人才效应。比如,加大绩效激励力度,扩大劳务费范围,取消劳务费比例限制;简化预算编制科目,下放调剂权限;下放多项管理权限,探索负面清单模式;加快资金拨付流程,改进结余资金留用处理方式;健全财务助理制度,把科研人员从杂事中解放出来;明确横向经费按照合同管理,不参照财政经费;允许科研人员兼职;改革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初步确立了智库项目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等。中国智库发展可谓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智库是国家的软实力,是国家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走向世界和世界一流智库PK的社会力量,一个国家做战略,重要的是智库先行。不过,目前中国智库也存在从众化、行政化、谋利化、应景化“四化”;以及抢项目、抢眼球、抢市场、抢名次“四抢”的问题。做智库,关键还是要提升软实力,要坐冷板凳,进行冷思考,研究冷问题。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据记者了解,中国活跃智库出现了许多新面孔,比去年增加了约100家。因此,本年度的综合影响力排名也相应从去年的20家扩展到了30家。《2016年中国智库报告》大体沿用去年的评价体系,把智库影响力拆分为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四个部分。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黄仁伟介绍说,课题组开展了三轮调查,并结合实地调研。2016年7-11月,开展了第一轮调查问卷,收到有效问卷2237份,其中10%来自政府部门,4.7%来自智库或智库部门的负责人;2016年12月开展的第二轮调查问卷,有126家智库入围,100多位资深智库专家参加打分。此后针对排名结果,召开了数场专家咨询会。评价结果以调查问卷为主,以专家评议为辅。同时,在过去的一年半里,智库研究中心走访了全国15座城市的约60家智库,其中,国家高端智库11家,开展了300多人次智库的专家访谈,掌握到中国智库建设的一手资料,形成调研简报50余篇,累计10万余字。

课题组也继续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比如,大学不再作为智库参与评价与排名,而是将附属于大学的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作为高校智库的评价对象。在原来综合影响力、分项影响力、系统影响力、专业影响力的基础上,新增议题影响力排名,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五大发展理念、“一带一路”战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等具体议题被纳入评价体系中。另外,排名向地方智库、专业类智库有所倾斜。

比如在系统影响力排名中,新增部委直属事业单位智库、地方党政智库、地方科研院所智库;在专业影响力排名中,除了经济、政法、社会、国关外,还细分出文化、教育、生态、科技这些专业领域。此外,还新增了新智库提名,面向成立时间不满三年的新智库。这些都是往年评价体系中没有的新元素。经过不断完善,智库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更加贴合中国智库发展的实际情况。

《光明日报·智库版》主编王斯敏表示,智库评价很不容易,比如说决策公信力难以衡量,关键性的指标不容易获取,不容易量化等,特别是当智库评价跟智库的资源配置、利益分配、政策倾斜开始挂钩后,评价问题将变得更加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国强也认为,我们要推动国家建立中国的智库评价制度,使中国的智库评价推动制度建设,并且推动中国智库在全球的话语权。

智库发展冷热不均2016年是中国智库建设全力推进之年、创新发展之年。这一年里,智库与政府的互动日益增强,智库管理制度规范日趋完善,智库成果形式内容丰富,智库网络建设呈爆发式增长,媒体型智库蓬勃发展如火如荼,智库评价在争鸣反思中发展。活跃智库不仅继续对中国整个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密切追踪,而且能够先行一步预测热点并及时进行分析,一部分活跃智库已具备一定的议题设置及传播推广能力。

2016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第1~30名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学峰表示,当前,国家对于高端智库的国家传播力、影响力的需求非常迫切,我们动员组织集团力量,发表国内外展望报告,为行业提供公共产品,没有公共产品的提供就不会有话语权,同时还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认为,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中国智库建设、提升中国智库的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中国智库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智库要有全球意识与国际视野,保持开放与学习的心态,在立足国内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全球性问题,对接国际标准,创造中国智库新优势;二是搭建国际战略合作与研究网络,通过人员交往、学术交流、联合研究等方式建立国际智库研究网络,深挖国际资源;三是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实现智库成果的全球传播,积极提出关于全球议题的中国主张与中国方案,开展“二轨”外交、主动设定国际议题,引导国际舆论,引领世界正确地看待中国发展以及中国同世界的关系。

然而,中国智库在发展中存在“冷热不均”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上“热”下“冷”,国家高层对智库建设热情高涨,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却不高,相对较“冷”。一些地方智库发展实施《意见》不落地、不公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方政府对于智库功能与定位的认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偏差,难以形成共识;二是外“热”内“冷”,体制外智库建设热火朝天,但体制内智库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库“热”智“冷”,相比于内容建设与质量提升,智库发展似乎更热衷于形式传播与数量扩展;四是见“物”不见“人”,在智库内部管理上,尤其是体制内智库的内部管理,往往是智库的管理者热烈倡议,但智库人员作壁上观。为此,研究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出台配套政策,以实行智库登记、备案制度为突破口,去除体制掣肘,加快《意见》落地。

第二篇:2014年中国智库报告

2014年中国智库报告

——发展特点与政策建议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2015年01月14日 16版)

编者按

在中国智库发展的时空经纬中,尚未远去的2014年正成为一个不同寻常的坐标。“中国智库迎来春天”“中国进入智库时代”,对于智库发展的良好环境与蓬勃态势,公众、媒体、智库成员均给出肯定评价。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过去一年间,中国智库的总体状态、活跃程度如何?哪些问题成为智库聚焦的研究热点?怎样补足短板加强智库建设?1月12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国智库报告》系列2014年版问世。项目组在广泛收集中国智库信息、观察评估智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尝试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虽为一家之言,但对于纵览智库状况、思考智库发展不失为一种有益参考。本版特摘登其中精要部分,以期与专家、读者共享信息,共同研讨。

1.科学内涵逐步明晰:“特”在何处,何谓“新”型?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特色”,反映了中国特定历史与国情条件下形成的智库格局、内涵与功能。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以党政军智库、社科院智库、高校智库及民间智库为主的板块格局,呈现出体制内智库与体制外智库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特色。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致力于为公共政策、公共利益服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集聚了社会各方有识之士,能从不同视角对公共问题提出治理建议并引导公民参与,为国家治理过程提供集体理性,这是现阶段中国智库的重要使命。为实现这一使命,中国智库还需创建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功能机制,包括理论创新、决策咨询、舆论引导、国际交流等功能,以及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的“旋转门”功能等。在公务员制度及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中,需考虑留出“旋转门”的通道。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新型”,主要是针对“传统”而言,具体包括四层含义:首先,智库研究成果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基础。决策咨询研究虽然是基于现实问题和实践需求,但不能脱离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应通过话语体系的转换,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公共政策。其次,智库研究应以科学决策为目的,体现知识与政策的结合。“科学制政”必先于“科学执政”。“科学制政”提供可选择的方向和目标,如果方向和目标不科学,“科学执政”就是无源之水。再次,智库研究应体现决策咨询研究的问题导向与前瞻性,必须具有实践意义与可操作性。研究成果应当可以落地,转化为可执行的政策,且在制度设计上具有合理性。最后,智库研究应成为专家学者深度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体现出权力与知识互相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总之,要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中完整诠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科学内涵,需要同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结合起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作用上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挥着“资政、启智、制衡、聚才、强国”等多项功能。“资政”,智库介入政府决策,在制策、选策、施策和评策等不同阶段,为政策形成提供意见与建议;“启智”,智库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的思想、主张、理念;“制衡”,智库为不同利益主体解决分歧提供平台,在多元利益和价值导向下,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聚才”,智库通过为政府储存和输送人才,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水平和素养,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国”,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活跃智库日渐显现:新发展、新动态、新特征 在中国数量众多的智库中,相当一部分有着常规性的组织与运行方式,能够比较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公共决策,同政策制定者、媒体和学界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享有一定的国际或国内影响力,成为持续发挥作用的“活跃智库”。统观“活跃智库”在2014年的发展状况,得出如下结论:

▲智库合作交流日益频繁

合作与交流是智库快速提升研究能力、扩展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一年来,借助智库联盟、论坛、峰会和备忘录、战略合作框架等多种形式,各地各类智库之间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其中包括中国智库与国际智库之间的跨国合作、智库与政府之间的政智合作,而且诸多交流活动均为“首届”,表明中国智库逐步走向开放,智库合作的机制与框架初步显现。例如,2014年1月,中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与波兰经济大会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智库峰会举行。10月,首届中原智库论坛召开,并拟定以后每年春秋两季各举办一次。12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光明日报社、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科技创新与人才战略”——高层智库论坛(2014)等。

▲新型智库发展尤为活跃 与传统智库组织形态不同,新型智库拥有更加灵活的组织结构,而不拘泥于固定的人事关系,比如,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已享有一定的知名度;2014年新成立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闪亮登场。这些智库紧密依托具有一定学术和公众影响力的专家,以大型论坛、专家研讨会、闭门会等形式组织以研究项目为导向的研究团体,撰写研究报告,并通过智库内部渠道报送相关决策部门,由此对中国高层产生决策影响力。论坛类智库本身从事两类业务,一是募集资金,使智库专家从烦琐的课题申请和经费筹措中解脱出来;二是将论坛观点整理汇编成决策咨询成果,提高智库成果质量和运行效率。

除了论坛类智库外,一些地方政协、参事室等政府机关也在积极探索和发挥智库平台功能。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讲,政协和参事室不是智库,但它们确实起到了类似于欧洲党派智库的平台作用,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建设进程中,政协、参事室和各类智库之间相互促进,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着“1+1>2”的协同效应。

▲高校智库建设方兴未艾

高校人力资源集中、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力量雄厚、对外学术交流广泛,因而具有建设高水平智库的天然优势,可以为政策研究和战略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学术资源支持。2014年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旨在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主要基础,培养高校智库队伍,打造高校智库品牌,带动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整体提升。高校智库建设的总目标,是推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求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外交与国际问题、“一国两制”实践与推进祖国统一等八大领域,找准关键环节,瞄准国家急需,凝练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

在实践中,上海市教委先行先试,2013年3月启动第一批上海高校智库建设工作;同年11月确立了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建设研究中心等17家上海高校智库。同时,依托复旦大学成立“上海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聚拢高校学术和咨询资源,为国家和上海发展建言献策。截至2014年底,天津、安徽、云南、湖北等地也已启动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计划。

3.加快发展势在必行:全面深化智库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正在走向数量型智库大国时期,但智库发展现状与中国经济崛起的现实和要求还不相符,与中国当前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无法更好地向世界说明好和阐释好中国故事。要实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目标,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智库体制机制改革,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加快推动党政军智库、社科院智库、高校智库以及民间智库多元有序发展,持续提升各类智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最终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

尊重智库发展规律,明确分工与定位,促进各类智库合理有序有效发展。其中,党政军智库应主要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着眼于各类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确定选题方向,组织社会各界力量进行系统研究并推进成果转化;高校智库应发挥人才和多学科优势,瞄准前沿性、战略性课题开展深入系统研究,为党和政府提供重大基础性、理论性、前瞻性的决策咨询服务;社科院智库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突出地方特色,发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优势和理论分析工具优势,为党和政府提供有血有肉的世情、国情、省情或市情调研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战略性研究报告和决策咨询建议;民间智库应发挥其灵活多样的机制和优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和科技创新活动,发挥智库的创新引领作用。

重视对政策形成过程的研究,应用创新手段和科研方法,加强研究成果向决策咨询的转化效率。深入研究政策形成不同阶段的规律、特点与需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策略,在政策窗口期内有步骤、针对性地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推送自己的制策观点。采用各类方法手段,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形成推动政策变迁的持续性力量,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提升成果转化效率。

改革创新智库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形成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激发智库潜在活力。根据智库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深化科研考核评价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突出决策影响力的前提下,倡导兼容并蓄的科研考核办法;深化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把人力资本作为智库经费资源配置的第一要素,解开传统报销制度对科研活力的禁锢与束缚;深化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新和完善研究选题、立项以及研究过程跟踪机制、成果质量评审机制等。

坚持开放性、国际性和全球化理念,加强智库合作交流,提升中国智库国际竞争力。国外著名智库大都采取开放政策,如美国的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每年接受国际个别委托研究与咨询2000余件,与世界65个国家800多家公司保持联系。中国智库也要善于运用资源,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如建立联盟、举办论坛、提供培训等,在国际对话中持续提升中国智库的战略眼光和原创能力,提高中国智库国际化水平。

填补智库及智库产业方面的立法空白,促进行业监督,完善智库发展监督机制。为防止智库建设“一哄而上”,亟须引入智库发展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其规范、纠偏功能。主要做法是:加快智库立法,使各类智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依规清除思想市场的“假冒伪劣”;加快制定智库发展标准,确保高质量智库有序有效健康运行;从行业自律的角度开展智库行业监督,查处和抵制数据造假、观点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推动智库发展供需对接,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各级政府应提高对智库重要性的认识,将智库纳入决策参考体系,积极听取智库建议,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同时,应给予智库更多的独立研究空间,保持“政智”渠道顺畅。这样一方面有助于保障公共政策形成和调整过程中的内在一致性、公共政策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体现社会各方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有助于智库专家在一定研究领域进行长期深化研究和跟踪研究,推进形成专业特色明显且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智库名片】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是全国第一个专门开展智库研究的学术机构。中心旨在紧密围绕智库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国内外智库研究,发布研究信息,出版研究成果,举办智库论坛和研讨会,努力成为“智库的智库”。智库研究中心以课题和论坛为主要方式,组织科研人员开展研究、进行交流,自成立以来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2011年起,智库研究中心成员作为专家被邀请参与麦甘主持的《全球智库报告》评选工作。2014年起,中心每年定期出版《中国智库报告》。现任中心主任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荣华。

(项目组成员:洪民荣、权衡、王健、李轶海、金彩红、李凌、陈骅等)

第三篇:中国智库首次发布2020年中国亚非战略

中国智库首次发布2020年中国亚非战略

以往以中国为主题的研究报告,多由中国以外的“智库”公开发表,“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本土‘智库’从幕后走向台前,中国政策研究者也有了一定的国际话语权”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戴闻名、特约撰稿邱丹 | 上海报道

中国十大智库之

一、被美国费城外交政策研究所评为“美国以外环球十大公共政策智库之一”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年底出台了两份战略报告---《建设合作共进的新亚洲---面向2020年的中国亚洲战略》(以下简称《亚洲战略报告》)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评估与展望》(以下简称《中非战略报告》)。

这两份国内首次以中国智库名义发表的亚洲和非洲战略报告引起了外国媒体的多方关注。“星岛环球网”评论说,以往以中国为主题的研究报告,多由中国以外的“智库”公开发表,“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本土‘智库’从幕后走向台前,中国政策研究者也有了一定的国际话语权”。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发布相关战略报告是外国智库一种很普遍的做法,作为中国十大智库之一,出台这两份报告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与国际智库接轨”方面迈出的一步,“有利于外国了解中国学者的战略思想和外交理念,促进国际沟通和交流”。

并非“政府报告山寨版”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前身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隶属于上海市政府。该院副院长、《亚洲战略报告》项目主任陈东晓告诉本刊记者,一直以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有两大战略任务:“服务于中国大外交、服务于上海大外事”。陈介绍说,每年他们都会按计划把对于国际形势的研究和分析以内部报告的形式反馈送到北京相关政府部门的案头,甚至可以“直达中南海”。

2007年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开始酝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自主发布为战略报告。

杨洁勉院长说,产生这个想法是源自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2006年中央外事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强调了智库在外交政策方面的作用,是对智库发展的一大鼓舞;其次随着中国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在输出物质产品的同时,中国也应该开始向国际社会提供“思想性公共产品”;第三就是与国际智库接轨的尝试。

杨和陈两位院长都对本刊记者强调说,两份报告只是本院学者的研究成果,并非如外界猜测的那样来自“政府授意”。“绝非‘政府报告山寨版’、民间版”,陈东晓说,“不过我们对政府政策了解比较多,知道领导人在考虑什么问题,因此是为外交政策出谋划策。应该说,政府部门是在事后才知道的,不过他们表示了支持。”

陈介绍说,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2009年计划继续推出更加切合当下热点的新一轮战略报告,如未来中国的国际战略、新兴大国与国际体系演变等报告。他说,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目标,是成为“面向未来、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际问题智库”。

为何选择2020年为时间标点

精装成册的《亚洲战略报告》和《中非战略报告》封面分别采用了代表太平洋的深蓝色和象征非洲阳光的金黄色。《亚洲战略报告》指出了“亚洲非西方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等趋势,并具体提出了中国在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中亚各次区域的战略,有中、英、日三种版本。《中非战略报告》则从成就和不足两方面评价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并提出了未来5-10年中非关系中的可能变数与应对策略,有中英文两个版本。

两个报告的字数均为一万字以下,远远短于国际智库动辄几十页的篇幅和国内社科院发布的学术类报告。陈东晓强调说,这是为了突出“专题性”---“与国内社科院的绿皮书、白皮书不同的是,我们的报告专题性更强,篇幅也相对精悍得多。”

而之所以选择亚洲和非洲作为首次发布的外交战略关注地,也是有着深意的。

首先是外交政策研究的区域化趋势。“过去我们的外交政策强调国别和双边,现在的重点则转向了区域。比如中日关系不仅是中日关系,更是亚洲地区一体化中的中日关系”,陈东晓说。

选择亚洲和非洲是因为两个地区在中国外交中的特殊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亚洲的地区外交可以说是中国外交最成功、最活跃的一块,成就很大,但中国政府目前有对非洲政策和拉美政策白皮书,对于中国周边的亚洲,还没有一个整体的亚洲政策。我们看到了这个空当,希望能够抛砖引玉,”陈说。

“而2006年11月中非论坛北京峰会之后,国际社会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与非洲的关系,这是个将在以后影响全球外交格局的变化,2008年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而我们对于下一步如何推进中非关系做的不多,因此希望这个报告为筹备2009年的埃及会议提供参考”。

两份报告的“时间标点”均是落在2020年前后,这与国际智库通常选择的2030年、2050年也有差异。陈东晓对本刊记者解释说,这体现了中国智库的“中国特色”。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都将2020年作为中国初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时间标点。可以预计,到2020年,中国外交政策将趋于成熟,战略取向更加定型。而未来的十一二年将是中国领导集体从第四代向第五代过渡的关键时期,也将是中国在外交上完成一系列战略部署、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我们选择了2020年。”

首次提出“非西方发展模式”和“建设性说服”

在两份报告、特别是《亚洲战略报告》中还首次提出了一些外交新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

《亚洲战略报告》在总结亚洲发展趋势时指出,“亚洲的‘非西方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但其可持续性仍是最大挑战”,并随后进一步解释说,“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印度、阿联酋和俄罗斯等经济发展或转型主要采取了‘非西方发展模式’并获得初步成功,即发展中或转型国家可以在维持符合其国情的政治体制下发展经济并逐步赶超发达国家”。

陈东晓坦言,“非西方发展模式”提出后引起了“一些争议和批评”。“有人认为,这个模式还不够成熟,但我们课题组专家中的绝大多数认为,亚洲新兴大国已经培养出了一种与西方不同的道路,这个非西方的途径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还是提出了这个概念”。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室主任、《亚洲战略报告》课题组成员赵干城对本刊记者进一步解释说,“非西方发展模式”是受到“北京共识”的启发提出来的,主要是为了表达一种不同于“华盛顿共识”所认同的西方发展模式,“我们暂且称之为‘非西方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目前在亚洲主要体现在中国和印度。中国提供了一条在政治权力集中的条件下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这是过去国际政治经济史中没有的案例,具有创新意义。而与传统的原始积累---工业化---后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不同,印度则提供了一条跳过工业化时期,直接进入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为主的后工业化时代的道路,这也很有特色。”

在对2020年亚洲政策建议时,《亚洲战略报告》说:“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寻求‘建设性说服’的途径,即在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并在获得联合国或其他权威机构授权的情况下进行斡旋、调解、调停与维和。”

陈东晓认为,“建设性说服”是对传统的“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中间状态”,是以更积极的态度推动地区事务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室执行主任、《亚洲战略报告》课题组成员叶青介绍说,“建设性说服”是根据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点,在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下,提出的一种积极介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建议运用经贸、文化、外交等‘非胁迫’杠杆,向相关政府进行‘建设性说服’和影响,一方面转达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同时加强当地政府治理和控制局势的制度和能力建设,为此,中国已经向非洲等地派出特使,可以预期,未来中国外交在处理地区热点问题和维护地区稳定等问题上姿态会更积极,手段会更多,步骤会更大”,陈东晓说。■

《建设合作共进的新亚洲——面向2020年的中国亚洲战略》节录

* 亚洲仍处于“泛亚”合作的起步阶段。

*当前亚洲地区化的进程主要还是在次地区层面展开。亚洲现有的初步认同感尚不足以形成推动地区一体化的内生动力。

*对于综合国力正在迅速上升的中国来说,有效应对传统热点问题是重要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在应对潜在热点问题上要确立未雨绸缪和预防为主的原则,塑造地区性“和平降温”。

*展望今后12年的亚洲发展趋势,我们向有关方面提出如下建议:坚持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地区主义;建立大国协商的多边机制;提供战略思维型公共产品;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寻求“建设性说服”的途径。积极应对恐怖主义、贩毒走私、防疫减灾、有组织犯罪和海盗等威胁;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成立“亚洲大学”以推进亚洲的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重视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建立地区公民社会网络,实现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的建设性对接。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评估与展望》节录

未来5-10年内,国际社会对中非关系的反应模式将进一步发展变化,具体可能有以下四个发展趋势:

(1)非洲对中非合作的期望值将持续上升,甚至可能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如一些国家期望中国成为应对西方“民主”、“人权”及“良政”等压力的抗衡力量。

(2)中非合作将面临来自两个方向的压力。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将继续强化其对非洲政策,挤压中国在非洲的利益;另一方面,其他新兴国家也在加强与非洲的合作,中国面临的竞争更趋激烈,也对中非双边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3)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与中国在非洲展开合作的意愿上升,但同时也试图通过合作“引导”中非关系的发展,将中非合作纳入其预设轨道。

(4)西方国家还可能继续利用非洲热点问题妨碍中非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2008年中国亚洲外交大事记

4月12日,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在三亚举行。胡锦涛主席出席博鳌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5月6日-10日,胡锦涛访问日本,展开为期5天的“暖春之旅”。

5月30日-6月2日,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6月18-26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亚洲五国进行友好访问:朝鲜、蒙古、沙特、卡塔尔、也门。

7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本札幌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

8月25日至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韩国、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

10月14日,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访华,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

10月24-25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45个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了会议。

12月13日,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在日本福冈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和韩国总统李明博出席会议。三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并发表了《国际金融和经济问题的联合声明》、《三国灾害管理联合声明》和《中日韩合作行动计划》。

2008年中国非洲外交大事记

2月27日至3月1日,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总统奥马鲁·亚拉杜瓦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当选后首次访华。

4月11日,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访华,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

4月23日,中国南非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

6月12日,南非非国大主席雅各布·祖马访华。

6月10日,苏丹共和国副总统阿里·奥斯曼·穆罕默德·塔哈访华。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访问并出席北京残奥会闭幕式的尼日尔总理奥马鲁。

10月16日,南非海军“斯皮恩卡普”号护卫舰抵达海军上海扬子江码头,成为第一艘访问我国的非洲国家海军舰艇。这是我国与南非建交1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11月6日,埃及外长盖特来华访问。

11月6-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访问非洲五国,阿尔及利亚、加蓬、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和塞舌尔。

12月16日,塞拉利昂议长斯特朗访华。

12月17日,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访华。

第四篇:中国智库发布“2012年中国现状分析报告”简版1

报告人:周小平

调研单位:中和会智库

中和会智库是一个非官方的智库机构,和著名的美国兰德公司智库一样,属于独立运作,每年2月都会发布一份本中国现状分析报告。此报告含军力,国防,民生,经济,产业,文化,网络等领域内容,并通过网络发布简版。

2012年中国经济分析报告---中和会智库报告(1-1)到内地赚钱速度赶上沿海地区,是内需经济的战略目标。

1:中国经济的30年改革开放实际是以加入美国的全球化体系中的一员为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干得多,拿得少,且要从某种程度上成为美国的经济危机缓冲货币国。08年的金融风暴中。中国采取了输血式的宏观调控以四万亿RMB为代价扩张基础建设。但这一措施并未化解金融风暴,仅仅是延缓了其发作时间。截止2012年各项大规模基础建设已经基本停工或缓建,各行业大规模裁员已经开始显现。那么中国的自身经济是否能通过大规模的内需来完成从业转型还是一个未知数。

2:在过去几年,中共试图通过效仿美国的全球化分工模式建立一套自己的模式。这一话语被中国官方高层解读为:让世界不在仅仅只拥有一个美国梦,还能拥有一个中国梦。这显然是针对那些第三世界国家而言的。中国在非洲的资产投资规模十分庞大,同时中国还一直试图拉拢东南亚各国作为自己的贸易盟友。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中国自身的军力是否能支撑起这些经济圈的安全?

所以如何加速人民币“走出去”提升购买力,同时最大化启动内需市场稳定货币和供需市场将是中共2012年的首要经济目标。---中和会智库

2012年中国民生分析报告—中和会智库报告(1-2)地区经济不平衡以及商品价格统一化加速老百姓通货膨胀压力。

1:中国多年来的出口贸易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取得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另外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张。在一些重点出口型城市或首府我们可以看到月收入1万的人群都会被普遍认为是中低收入人群。而在一些不太落后的普通二级城市月收入3000还在被很多人羡慕。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和国家,政府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统一平滑的经济体让其所有人民都参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似乎人们产生了不同的小经济体,截然不同的收入以及截然不同的物价水平。所以从乐观的层面上来说,中国地区经济收入不平衡,但人民手中货币的购买力也不平衡。综合表现为收入的购买力和收入的差距没有纸面上的大。

2:不过中国自身商品经济的整体性和规模化也在呈现,越来越多的产品在未来都会呈现出价格的趋同化,现在这些价格的趋同化现在可能表现为北京和一个西部小镇上卖的电脑和冰箱是一个价格(甚至西部小镇还要贵一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基本需求,所以负面效应有限。但随着中国的农产品加速与全球化融合和现代种子育种方式及农作物规模化生产方式的改变,其他产品如蔬菜、粮油的价格也将会逐步趋同。这将进一步加剧地区收入不平衡的负面效应,而低收入人群依然占据了中国相当大比例的人口基数,而这将直接影响到国体的稳定与否。

可以想见的是,中国政府在2012年依然会采取宏观调控等手段稳定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但这一手段不会向过去几年那样奏效。所以如何打破地区收入不平衡以及如何像过去那样稳定生活必需品物价会是中共2012年要尽力解答的主要民生课题。----中和会智库。

2012年中国网络分析报告—中和会智库报告(1-3)中国政治红利见底,诱发右倾力量权倾朝野。

1: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中共快速地从左倾的影响里越来越快速的摆脱出来却没有收到向中东地区国家那样迅速陷入右倾主义灾难的根本原因是,中共一直享受着革命胜利熏陶所带来的政治红利。

和网络上右倾主义的年轻人不同,构成中国人口的主体目前还是那些从解放初期走来的老年人和中年人。他们见识过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掠夺本质,对西方世界的防范心理是自然而然的,他们对中共领导下30多年来历年的进步也是十分认可的。所以这是在中东各国被美式民主意识形态入侵并点燃示威甚至夺权的浪潮下,中国依然能独善其身的根本原因。但是这部分人即将老去,即便是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也不会上网,所以中国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掌握在越来越右倾主义的年轻人手中。

2:政治红利见底导致网络隐权力盖过中央政令。

我们在完成这部分报告的时候,曾经以东方都市报主编周小平为名在中国20余个主要论坛和微博发布一些从人民网摘抄来的宣扬爱国主义的文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除两家论坛外其他论坛的版主或管理员都对这些文字和图片进行了删除。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在唯一没有删除我们两个板块里其中一个还是先被删除了,后才在另外一个爱国版主的帮助下予以恢复的。这个实验说明一个问题:中共正在丧失网络话语权。

很多网友从过去的2011年开始就纷纷奇怪地表示为什么突然之间网络就不再允许用户国家,只允许批判国家了?我们或许可以把美国在华撤销美国之音,转而把资金投入到网络宣传这一举措挂钩起来。但是,我们一直认为网络隐权力的扩张所造成的危害要大于美国的资金投入。中共或许以为可以通过屏蔽一些关键字或者通过删除帖子来维护意识形态。但实际上是网络部门似乎可以掌控互联网公司以及他们的经理,但却掌控不了网络上成千上万个版块以及数以万计的版主或者群主。这些规模庞大的人普遍右倾,对其权力管辖下的论坛或者消息群拥有绝对的生杀大权。他们对不自己不喜欢的爱国言论予以全面删除,并对一些含有敏感词汇的反对派言论通过拼音或容易意会的其他词来代替,使之继续存在。所以进入2012年网络上受到封锁和边缘化的不是反对派力量,而是支持派力量。中共或许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在网络上只允许受到攻击而不允许受到拥护的政党。

3:自发的左倾力量陷入了“曾静”迷途。

在中共对网络话语权丧失的过程中,中国的网民出现了一种自发的抵抗力量。他们自称为“自带干粮的五毛”。不过在和数量庞大的右倾主义网民交锋的过程中,他们普遍陷入了一种被动局面。为了反驳右派他们往往搬出大量的“史料”以及各种来路的认为可以作证自己观点的“高层秘闻”试图力挽狂澜。但是这种种抛出的所谓“史料”“高层秘闻”不仅没有起到佐证效果,反而让右倾的网民找到了可以继续深入批判的目标。这种越证越黑的方式极易导致中央核心权威受到挤压。

我们认为中国的信息化和开放化不可逆转的。我们不主张左倾式的方式来回击,不输出意识形态不等于不维护意识形态。所以中共支部必须完成转型,不能以封禁,删除为武器,这只会在隐权力下适得其反。进入2012年,中宣部应当尽快筹建微支部,并参与到网民中,选择参与而不是对抗。微支部要深入到各大社区和论坛,帮助和负责筛选和培养拥有爱国意识的版主以及群主,逐步弱化删帖和封禁的方式。让网络左右舆论平衡发展,相互共存。------中和会智库

2012年中国军力分析报告—中和会智库报告(1-4)中国分矿被拆,国人海外投资饱受军力不足之风险。

1:中国为了解决自身的能源消耗问题以及人民币战略,分别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进行了大范围的投资。不过这些“开分矿”的行为受到了意料之中的威胁。自2011年开始美国以及北约集团采取了对中共的“拆分矿”行动。从利比亚到突尼斯,从越南到菲律宾,甚至准备和中共合建军港的马尔代夫,都遭到了一连串的清洗或者策反。这说明两点,第一:有钱不算什么,有军力才是老大。第二:中国军力与其自身拥有的经济不成比例。

中央或许应当考虑在人民币走出去战略中采用与西方资本一起长期投入长期分成的策略。而不是我们出钱买了西方的设备去非洲建设,然后又被炸毁。我们要想办法继续捆绑西方和我们的经济安全,走出这个不断建分矿不断被拆的怪圈。

2:中共应当早已意识到如果军力不能与自身经济匹配,那么中国要主导东南亚经济圈以及人民币走出去的战略就不能实现。所以中共选择了饱受诟病的开建航空母舰。炮舰主义在信息化和现代导弹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已经成为夕阳军力。而只有战机和导弹技术以及深海潜艇狼群才是强军之路。不过中国依然选择开建航母或许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告诉周边国家:“中国也有能力保护他们与中国合作的安全。”但这种选择下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当北约再次用无人机和炸弹去警告和威胁那些和中国合作的非洲国家时,中共的航母是否真的能发挥作用?

在经济领域北约集团对中国已经毫无办法,所以他们只好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外围打击。这说明北约集团对中国已经不再留有余地。中国在2012年军力发展方向上可能依然要以发展蓝海海军为主。但提高舰载机机体自身的技术和强化导弹技术亦是关键。-----中和会智库

2012年中国国防分析报告—中和会智库报告(1-5)本土国防无大患,虚拟国土国防力量尚未建立。

1: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传言中国正在建设数量庞大的地下核武长城。实际上中和会智库综合分析认为,在国土纵深以及近海防御方面中国有天然的优势。只需要继续发展核潜艇狼群战术以及潜射战略核导弹技术就可以顺利完成自身国防任务。

2:不过尽管如此中国的国防情况依然令人堪忧。美国最强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不是航空母舰,也不是几百颗卫星,那些都是身外之物。在打击苏联过程中这些起到了制衡作用,但却没有起到半点打击作用。肢解苏联的不是航母和核弹,而是米老鼠和唐老鸭,也就是美国的文化。这种东西足以让中国自己打败自己。美国的海军陆战队或许还止步于我们的国土之外,但美国的第五纵队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最基础广大人民意识中开始大规模的洗脑工作。

进入2012年,中国的整体国防意识必须要加强。并在虚拟国土上建立国防意识。我们一致认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用建立而不是加强这个词汇更为恰当。

2012年中国产业分析报告—中和会智库报告(1-6)产业升级是必经之路,民间资本应当加速完成自身转型,以便突困。

1: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一致采取的是资源换技术,现在这条路已经走到头了。中国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屡次提出要进行产业升级的要求。2012年中国政府拿出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资金比例用于科研或许是一个信号,这说明中国有了搞科研甚至是科研应用的自信。这或许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年里,借助与欧盟一体化过程中的参与和合作中国拿到了欧盟的技术并期待能消化这些技术。也可能是在30年初加工贸易基础上积累的技术基础有了信息。想要厚积薄发。2:不可能否认的是:即便没有智子的帮助,北约集团对科技的封锁力度依然十分严密。这或将成为中国在崛起道路上无法顶穿的天花板。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中国依靠贸易发展的30年中不仅出现了奇瑞、吉利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巨头,也涌现出了华为、联想这样的科技旗舰,这些或许为中国政府加强完成产业升级提供了信心。

不可否认的是,在压缩进出口贸易,刺激国内经济体完成产业升级这一战略过程中,中国经济的南北矛盾已经凸显。首先是数以亿计的人口依靠珠三角地带的加工贸易产业链为生。一旦中国要搞产业升级,其影响不可谓不大。所以2012年中国产业升级必然更加紧密的伴随者深化内需来进行。尽可能地让内需市场的兴起岗位消化掉加工贸易产业链裁员所带来的失业人口。另外中国政府可能会面临民间资本触角抵近中南海的压力,在事关立国之本的产业上是否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将成为一个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关键。-----中和会智库

2012年中国文化分析报告—中和会智库报告(1-7)文化领域开放和法治必须齐头并进。极左和极右都将万劫不复。

1:中国文化领域依然十分薄弱,中国的文化领域长期以来都扮演着官方角色,然而这种扮演的背后就是文化张力的衰竭。中国大陆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中共对文化领域开禁,但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首先和和美国资控媒体+资控政体不一样,美国的政府长期以来扮演的是资本门阀的发言机构,美国政府受到媒体攻击对美国实际政权没有影响。然而中国政府则是一个中央实权机构,所以不可能效仿美国。

2:中和会智库认为文化产业领域越来越开放不可避免,但首先要制衡媒体和政体之间的力量。可以探讨周小平提出的“媒体和记者公信力评分制”。即对媒体和记者的出版发行刊号和执照像驾照一样管理。在给予媒体权利的同时,要有对这种公权力的约束。即媒体可以开放报道任何事件,但不可以进行断章取义、造谣、制假、拼接等违法行为。对出现违法行为的媒体和个人都要按照公信力评分制的相关规定予以扣分,分数扣完的媒体和个人则要被勒令停刊及吊销从业资格。整个公信力监督过程应该公开透明,并保证网友的参与和监督权。

总之,在文化领域加大投资力度不会有多少帮助,需要整个市场的繁荣和培育。所以2012年中共在文化领域上的探索必须从制衡多方面力量的角度入手,出台相关制约发令的同时逐步开放媒体领域,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开放发展之路。否则整个文化产业会更加高速地坠入无可挽回的右倾态势中。目前整个出版领域已经被右倾思想所包围,只要是反对党,反对国家的右倾书籍一律会在巧妙包装下出版和热捧。而真正具有良知的理性声音则被系统地排挤在外。-------中和会智库

2012年年中国金融分析报告—中和会智库报告(1-8)启动金融包围战能否对抗非法集资乱相,尚属未知。

1:金融领域对一个货币处于非霸权货币的国家而言事关重大。但另一方面民间资本为寻求出路也是几番提出要进入金融领域。所以正反两反面中共面临的压力都是十分巨大的。民间资本出路有限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即便今天开放了金融,那明天,后天呢?等到所有的领域开放完毕民间资本势必会遇见今天中共面临的所有问题,甚至更加严重。关键不在于是否开放立国之本的领域,而是替民间资本找到出路。

2: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市级银行。这些银行从何而来,要去哪里?没有任何背景交代,它们只是平白无故地出现。这些银行中所进行的保险销售策略,基金募集策略等等都让毫无风险意识的来百姓感到迷惘。中共似乎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阻遏老百姓手里的人民币陷入民间非法集资的恶性怪圈,但这似乎没有击中非法集资的要害,反而消耗中国了老百姓对中共银行宗教般的信仰。进入2012年,保卫金融安全依然是中共需要重视的课题。是否能将金融问题和人民币走出去战略相结合起来考虑,最终达成帮助民间资本突围的解决方案,还需中国政府的深入摸索。------中和会智库2012年2月22日

报告人:周小平等

调研单位:中和会智库

第五篇:全球智库峰会基辛格演讲实录(定稿)

全球智库峰会基辛格演讲实录

2009-07-13 22:12

基辛格:

副总理先生、意大利总理先生,各位嘉宾。

智库峰会这个想法非常简单,而且也非常重要,我扪心自问之下,以前谁有过这个想法呢,因此我要向主办者表示祝贺,能够提出这样一个想法,在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能够召开这次峰会,从结果来说可以确定为一个新的政治方向。

目前,面临一系列新的发展,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在国际政治中的各国,在欧洲民族国家不断减少,而且它已经在经济上取得更大的一致性,因此这也是在国际关系中的新的因素。苏联已经消失了,它不但威胁世界国际系统,而且把新的俄罗斯,使它融入国际社会中,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是我们每个人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在伊斯兰世界,吉哈德另外一个政治组织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所有这些发生的时候,都会产生新的问题,一系列全球性应对的办法,还有环境、气候、武器扩散、能源。在这样一个环境背景下,世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这些,还有金融危机,这个危机有一个原因是世界经济组织是全球化的,但是政治的组织是地区性的,或者说是国家层面的。所以,在经济系统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时候,就好像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每个国家都必须要在国家层面上应对这个问题,但是如何能够把这些行动合作协调起来,同时有一个全球性的应对办法,这实际上是我们所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

在这里有三个问题是所有人都面临的。

一,由于这一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一个未知的风险,到底金融危机有多长时间,到底它会有多深,它有什么其它的后果,会再次出现吗?现在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很多的争论,是会有通缩的危险,还是有通胀的危险,这些衰退会很短?衰退是不是会很长?是L型,还是V型,还是U型?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说法,对这个问题会有很多不同的结论。

二,所谓机会的风险。各国国家如何解决一些短期的紧急问题,这些应对手段会有一些长期的影响和后果吗,不仅仅是自己,而是对于其它所有国家。如何可以把这些紧急的问题和重要的问题联系到一起。

三,没有意料到的一些后果所带来的风险。所谓危机的解决办法是在国家层面上所采取的,可能会有一些保护主义的倾向,有些时候人们会公开说反对。去年11月份,20国集团也是通过了决议,反对保护主义的做法,但是进来之后,实际上已经有17个国家都参加了G20,已经采取了新贸易的一些控制措施。可能还有另外一些不会预想到的结果,每一个国家会来解决自己面临的棘手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产生一种民族主义的倾向,这也是我们没有预想到的。

所以我们知道一些事情,一,所有的国家经过这次危机都会有变化,没有国家不会发生变化,所有国家都必须要做出调整,挑战就在于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同意的协调的框架。二,新的做事方法和老的是不一样的,在危机结束之后,有一些会回到老样子,有些人说我们会在结束危机之后回到原来的样子。但是我不认同这一点,很多传统的经济学家会说,有关于解决办法的辩论是让美国消费更少,而中国要增加消费。很多中国政策也是朝这个方向,要鼓励国内的消费。但同时我们也要研究,如果美国减少消费,这对于那些依赖于出口的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中国增加消费,这又会有什么影响?对于中国国内经济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而对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我不会在这里说我能够回答所有这些问题,我是提出很多问题。我提出这些问题是为了说明为什么这次召开峰会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这样可以在会上交流想法如何来克服危机。这实际上是智库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

我曾经当过教授,也曾经当过决策者,所以我非常知道观点、角度的差异。教授有很多的时间,他想花多少时间研究问题都可以,而且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但是对于决策者,他的时间压力是非常巨大的,他必须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之内做出决定。教授只对他自己的良心负责,他也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决策者只有一个机会来做出决定,之后他也不能说犯了一个错误,要马上改变方向。这之间的差距和鸿沟如何进行弥补,知识分子、教授们的知识和决策者所面临的压力,这个矛盾也是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在这里,我也要祝贺会议主办者,首先创建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这个可以非常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在中国国内,以及在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我第一次到中国是1957年,我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很多变化。对我来说如果有任何人在那个时候,在1957年的时候告诉我北京现在是这个样子,我肯定是不相信的,因为见证了中国这么大的变化,因此我对中国的未来有巨大的信心,以及中国能够对未来所做出的贡献。

我这一次到这里已经几天了,如果在学术论坛上讨论中国的问题,确实有一些要解决,中国就像其它国家一样,都有问题。而中国领导人的态度是非常乐观的,而且是非常前瞻性的。这样一个态度在现在对我们是非常需要的,这对于我们克服危机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够实现人类真正的梦想和理想。所以我想再次感谢副总理先生、主席先生,非常感谢组织这次会议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在开幕式上发言,对所有这些朋友还有所有见面的朋友表示感谢。

下载《2016年全球智库报告》发布:中国智库将作出新贡献 社会科学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全球智库报告》发布:中国智库将作出新贡献 社会科学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打造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

    打造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作者:王莉丽责任编辑:孙敏来源:学习时报日期:2013-04-08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因素,随着类似于金融危机、环......

    中国智库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智库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智库现状如何?外交部原副部长、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2013年7月6日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作出了“中国智库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判断;美......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7年人才招募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7年人才招募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7年人才招募2017-06-07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微信号 GlobalThinkTank 功能介绍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致......

    【必读】新华社智库重磅发布:浙江特色小镇经验与江苏启示!!!

    【必读】新华社智库重磅发布:浙江特色小镇经验与江苏启示!!! 导读: 随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文,力推全国特色小镇建设以来,各地都把特色小镇提上了重要日程。对于特色......

    智库报告建议2015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智库报告建议2015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

    中国有影响力的研究报告与市场报告编制公司智库(小编整理)

    1、国研网中心(Drcnet)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简称“国研网”)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北京国研网信息有限公司承办,创建于1998年3月,并于2002年7月31日正式通过ISO9001:20......

    军转快讯:解放军首个国家安全战略智库“中国国家安全问题研究中心”成立

    军转快讯:解放军首个国家安全战略智库“中国国家安全问题研究中心”成立 关键词:军转 张为臻 国家安全战略智库 军转考试 军转资料 解放军首个国家安全战略智库“中国国家安全......

    美智库报告鼓吹:印度须准备与中巴打常规战

    美智库报告鼓吹:印度须准备与中巴打常规战 J【印度一亚洲新闻社华盛顿9月22日电】题:印度必须为与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常规战争做准备美国一家智库的一份新报告说,印度必须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