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 新路径(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4:0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 新路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 新路径》。

第一篇: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 新路径

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 新路径

新疆沙湾县农广校自2014年被确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以来,围绕沙湾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的吸纳转化应用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为重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在不断提高农民致富技能和创业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63人,在开展培训工作中,积极探索,主动实践,已经形成了具有本地特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路径。

一、建立健全培育体系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体系建设

为切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县委、县政府讨论制定了沙湾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方案,明确了对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等具体要求,强调培训工作“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及各部门的职责任务。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由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林牧水、组织、人社、发改、财政、国土、金融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并在县农业局设立办公室,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总体负责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开展工作。领导小组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工作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培训中的问题,研究讨论工作重点,形成了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的工作格局。

(二)根据县域实际,确立培育机构

按照建立“一主多元”的职业农民培育机构的要求,结合沙湾县农民培训实际,建立了以沙湾县农广校为主体,县农技推广中心、畜牧技术指导站等为辅的培训机构,形成了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的培训系统。

二、建立完善培训信息库

(一)建立了与高校联合开展的开放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

县农广校积极吸收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新疆农科院、自治区农业厅及本县推广机构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的优秀管理人员、技术人才,组建了120余人的培育师资资源库和专家指导库。同时,充分发挥邻近的兵团技术专家熟悉本县农业生产情况、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外聘了10名农八师技术人员进行帮扶指导。

(二)建设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具有鲜明特色,符合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涵盖了沙湾县机采棉花、机采辣椒、加工番茄、设施林果、畜牧养殖、土地流转、合作种植等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借鉴。同时,也将其作为沙湾本地职业农民培育师资进一步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的继续教育基地。

(三)建立多种形式的教材资源库

在职业农民培育教材体系建设上,从已摸底统计上来的农民意愿出发,积极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具有全县特色、农民乐意接受、图文并茂的培训教材。同时,各成员单位也积极从上级部门收集各种形式相关的实用教材,用于职业农民培训中。培训中还会同广电宣传部门,在农民培训、实训现场即时采集编制有关音像教学教材,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沉淀,最终将创立起能满足沙湾县职业农民培育需求的多种形式教材资源库。

三、深入开展摸底调查

(一)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需求调查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年初县农广校组织乡镇技术人员,对全县15748个劳动力开展了摸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目前从事的生产经营种类、规模、现状、培训需求等方面。其中从事合作社经营、种养殖大户为主的生产经营型农民14753人,以农业雇工、企业工人为主的专业技能型农民403人,以农机手、农村经纪人为主的社会服务型农民592人。通过分类调查,总结归纳,建立起了反映农民真实意愿的培训需求信息库。2015年开始,从摸底调查的农户中进行遴选,并最终确定为培育对象进行培训。

(二)开展县域培训教师和实训基地调查

通过对培训教师和实训基地调查,切实掌握了沙湾县相关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教学设备、师资水平、培训能力、实训基地建设等情况,并据此建立了培训师资库,认定了一批具备培训资格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和实训基地,倡导并鼓励相互间加强合作交流,创业绩、创品牌。

四、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培训

(一)组建教学班

根据摸底调查结果,按照同类培训需求遴选培训对象,组建教学班,以教学班为单位开展培训,安排实训及评价考核。2015年遴选出363名培训学员,组建了机采棉种植、辣椒种植、农机手、人工防雹作业等8个培训班。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

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技能培训与家庭经营需要相结合、基地实训与指导扶持相结合,有针对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在培训中,注重时段培训和课程设计,按照生产季节分段组织培训,闲时理论、忙时实践。课程设计遵循农民文化水平和初中高级职业农民认定要求,系统科学设计,有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之分。

在培训方式上,一是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科技文化需求,以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广泛开展大众化普及性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小站等媒体,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以及党的强农富民政策,制作成媒体教学资源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组织专家教授、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教师将关键农时、关键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集成化、简单化,编辑成好看、易懂的明白纸,综合运用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等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使广大职业农民的知识和能力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高。二是依托国家、自治区相关农民培训和农业项目工程,尤其是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项目,以提升理念、开阔思路、增强能力为目标,开展了以农业政策法规、农民精神养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产权改革、创业兴业,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眼界和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三是采取“院校+基地+农户”的培训模式,积极聘请各院校专家授课,以本县各农口部门专家、县实训基地“乡土专家服务团”为纽带,以农户为基础进行链接开展培训,解决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在培训的组织管理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以商户地乡农综站、柳毛湾镇鑫业农机合作社、四道河子镇康旺职业培训学校等各类组织为培训实施主体开展培训,培训采用专家讲授、讨论交流、现场互动,基地实训、观摩交流的培训方式。培训班实行双级管理,培训机构负责教学管理,指派一名班主任安排教学计划、阶段任务、督导考核,县农广校一名干部跟班负责组织纪律管理,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并保证落实。培训注重培训形式和培训时段,运用理论考试、实践和生产经营水平考核等,对受训人员进行培训效果检验督促,同时对每班培训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健康有序稳步进行,确保了培训效果。

注重实训教学。为促进实训基地将生产技能尽职尽责传授给培训对象,并履行好管理职能,县农广校坚持从实训基地信息库中选择与理论培训内容相符合的基地开展实训。在实训基地生产经营期间通过培训机构,组织培训学员进入实训基地,同时签订劳务或用工协议,学员通过在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践,学习生产经营知识和技能,实训结束后,填写实训报告单。实训基地付给实训对象一定的劳务费,县农广校等培育机构根据实训对象对实训的满意程度,给实训基地予以实训补助,从而创新出了一个相互促进、管理平衡、运行顺畅、动态管理的职业农民实训路径模式。

(三)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自2015年1月开始,沙湾县农广校在四道河子镇、商户地乡、安集海镇组织开办了以设施农业、机采棉花、辣椒生产技术为重点的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初级)培训班4期,合计培训200人,培训对象包括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成员等。2015年3月开始,在四道河子镇上野地村、老沙湾镇小东渠村开办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两期,培训学员70人,培训对象为在合作社、种植大户中从事农业生产、拥有一定生产技能的技术工人。2015年3月县农广校开展了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各乡镇防雹作业员53人,农机手40人。

在开展上述班次培训的同时,以培训学员为典型,引导参加培训学员发挥作用,带领周围群众学技术,共同致富。同时对于选定的5名青年农场主进行重点跟进,与农技推广部门联合,在项目支持、信息传送、产业指导、物化补助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形成帮扶互动、促进发展、带动辐射的良性循环。

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沙湾县分校 杨丽香

第二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与举措

中国远程教育月刊 2013-01-07 09:21 作者: 点击:68

页面功能 【字体:大 小】【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摘 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远程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远程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实践中,特别要注意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

【关键词】 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同步发展,是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任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这是国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是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 “三化”同步发展的重大部署,是立足我国农村实际和农业发展需求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使命。远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三农”方面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优势,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努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

一、利用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经济活动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体,并以此为生活来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他们充分进入市场,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在获得高收入的同时获得社会尊重,且能在该类群体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急需提升农业劳动力质量,因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用现代科技、现代金融资本、现代管理技术等工业化的重要元素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长向依靠科技和劳动力素质转变,农业生产向依靠设施的高效生产转变,农业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农业发展向农业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举转变;逐

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较高,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新型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诸多要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成为核心要素。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必然要求。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回归其职业属性的有效途径

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既是与工人、知识分子并列的一种职业称呼,也是城乡二元结构中的重要一极,强调的是等级秩序。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以人与人的和谐为核心的社会,其本质就是要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当代农民与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构建就是让广大农民获得有尊严的职业收入保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职业化和社会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促进农民职业属性回归。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优化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创业兴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农业农村的发展正呈现出以下特点:农业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环节不断增多、岗位不断细化,传统的分散经营正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赚钱效应明显,示范作用不断扩大。现代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催生了各种专业化的生产经营者(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等),他们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成为伴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将被广大农民接受并成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强农兴农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2011年8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师大会上指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农民的教育学,也就不可能树立农民的教育观。”广大农村是整个中国教育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我国教育中弱势人群最多的地方。据统计,到2011年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2.46亿人,而且每年还在以900万~1000万的速度增加,但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数量却急剧减少。浙江、江苏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达57岁,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2011年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显示,江苏现有农村农业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11.11万人,中专文化程度4.51万人,高中文化程度70.34万人,初中文化程度353.81万人,小学文化程度301.38万人,文盲或半文盲118.68万人。这组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农业生产老龄化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消除这种制约和瓶颈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现阶段,我国社会呼唤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传统教育难以满足和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新要求和新特点,而充分发挥

远程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能有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远程教育是面向人人、没有围墙、超越时空的教育,是扩大农村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使广大农民能够接受优质教育的最为合适的教育形式。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远程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和社会责任。

二、以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的国际经验

很多国家长期以来始终重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如美国、英国和韩国等对此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借鉴和思路。

美国是北美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是最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农村建立了教育电视台、电话、广播,以保证将农产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及时传递给农业生产者。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美国农场家庭已经普及计算机网络,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农业培训的支持,提供专门的服务保证农民随时方便地获取各种农业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和整体素质,完善了美国农业科教体系,开发了农村人力资源。

英国是西欧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农业培训网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咨询机构为补充,利用远程教育开展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模式的农民教育培训,构建了初、中、高三个教育层次相衔接,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技术证书等相配合,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教育培训体系。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了由农业人口占80%的农村社会向8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的城市社会的转变,农业劳动力仅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2%。

韩国是东亚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政府利用远程咨询系统开展农民远程培训,用便携式摄像机和无线电通讯设备进行田间演示教学,通过因特网会议系统实施农村夜校教育计划,借助计算机农民学院开展计算机农场管理培训。这些举措优化了韩国农业劳动者的结构,培育了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农民。

实践证明,通过对农民多层次、多方位、多目标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基本实现优化农村劳动者结构、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经营能力的目标,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三、我国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案例

广播电视大学以覆盖全国城乡的远程教育办学系统、灵活的学习方式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开放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江苏电大为例,多年来,江苏电大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把面向农村开展远程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一)遍布城乡的办学网络,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基础

江苏电大将办学系统功能向农村延伸,注重省、市、县办学体系建设的新内涵,以县级电大建设、发展为突破口,实现网络、资源、服务和管理等全方位重心下移,辐射范围涉及县域内的乡镇及广大农村。江苏燎原广播电视学校,深入农村开展远程教育试点,面向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乡的四级涉农教育办学网络。以县级电大为主体,办学网络延伸到广大农村,为江苏农村培养了大批中、高级人才。

(二)丰富的教育资源,便捷的教学服务,灵活的学习形式,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支撑

优质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核心,江苏电大按照“资源海量化、应用多元化、服务人性化、技术现代化”的建设路线全面推进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拥有大功能、大容量的数字图书馆,多门类、多单元的社区学习资源库和数字化、可视化的课程资源库。学校重点加强对县级电大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养,使县级电大教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能结合地域经济发展开发贴近“三农”的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并通过基于网络的学习支持服务、面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教学平台、教学能力、教学资源的不断建设和提升,使县级电大成为服务“三农”的基础平台、县域远程学习中心和农村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三)服务“三农”的成功实践,为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累了经验

2004年全国电大系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启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江苏电大积极参加项目试点,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开展为“三农”服务的学历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近8年来,共培养农村专科人才38360名,培育了一批种养大户、农业经纪人等职业农民的代表,这些学员已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创业带头人。实践证明,新农村需要教育,新农民需要培养,远程教育正成为农民素质提升的加速器。

四、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举措

新型职业农民是高度稳定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在新形势下,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民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身份向职业转变、从“兼业”向专业转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科学途径。

笔者认为,远程教育要承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历史使命,在借鉴国外经验,发挥既有优势的基础上,还需采取以下有效举措。

(一)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

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法规和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通过立法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明确农业职业教育的地位、目标、任务、资金投入,规定政府、行业、学校等的责任和义务,确定农业职业教育的标准,规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教育机构、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入保障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工作,主要投入责任应由政府公共财政承担。推行新型绿色证书制度,把农民获

证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紧密结合,让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来经营宝贵的农业资源,让持证新型职业农民享受财政支持、税费减免、土地流转、社会保障、信贷发放、技术服务等优惠扶持政策。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责任机制,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任务和持证农民数量纳入各级政府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各级政府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最高目标。虽然当前我国有各类涉农中高等院校600多所,农科专业年招生人数达20万左右,但毕业后服务基层农业生产一线的学生比例很低,对原本不足的农业教育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要提高农业产业劳动力素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要构建教育服务对象不受年龄限制、有真实教育需求就能够随时享受优质教育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远程教育与普通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远程教育通过先进的教学平台、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与各类非学历培训成果的互认规则,建立“学分银行”,搭建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累积的平台,通过学分互认,使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各类教育资源统筹共享,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积累、转换,受教育者在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同时享有修满规定学分申请获取相应毕业证书的权利。帮助农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

在政府主导下,发挥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统筹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以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高职院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要依托,涉农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办学机制,形成农科教大协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广播电视大学以加强县级电大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巩固伸向农村办学的基础,积极向乡镇延伸,办学管理服务重心逐步下移,搭建文化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平台,确保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功能的实现。

(四)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利用远程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坚持学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农民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学习,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实际的需求接受教育。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管理制度,受教育对象以有学习需求及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为主,专业设置按照农业产业类型划分,教学模式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进行分段设计,坚持送教下乡,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跟踪服务,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直接面向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培养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三化”进程中的新课题,必须高度重视、借鉴经验、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远程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探索,积极培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

第三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思路的探索[最终版]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思路的探索

2015年3月18日,丰溪中学迎来了一批校史上年龄最大的学生,他们是来参加由广丰区果业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果业办)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的学员,将接受1周的理论学习和10天的实践实训,考核合格后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将从一名土生土长的地道农民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正式有了农民的身份证。笔者全程跟踪果业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脚步,以此为切入点,从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培育对象的情况分析以及对策建议等几方面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一些思路。

1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首先要解决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这个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才能确定什么样的人能参加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从字面上看有3点:新型、职业、农民。新型是指区别于过去,是创新的、新式的;职业是指身份象征、社会角色;农民说明了他必须是一个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人。总体来说,新型职业农民相对于传统农民,不再仅仅是维持生计,而是将农业作为产业,充分地进入市场,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主要表现在选择权不同、流动程度不同、素质条件不同、经营方式不同以及规模化经营的程度不同。综合各种看法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农民作为自己的职业,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走职业化的发展道路,而且通过投资、生产、管理、销售等一系列生产活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取得利润最大化的职业农民。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情况分析

2015年果业办的培育任务是100人,年龄要求在18~55周岁之间,全部是从事马家柚种植、加工、销售的农民。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获得了培育学员的个人基本特征、培训需求、培训效果、培训建议等多方面的信息。

2.1培育学员基本特征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此次参加培育的男性所占比例为89%,女性所占比例为为11%;从学历层次来看,大部分为高中学历,占比为52%,而小学和本科占比很小(比例为9%),说明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从年龄结构上看,大部分为40岁以上,占比为70%,相对于其他地方,此次培训学员的年龄较轻,主要原因是马家柚是广丰的一个新的农业产业,前期投入大,同时也是一个朝阳产业,相对来说,种植规模大的多是在外打工返乡人员,而老年人因为自身文化较低,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低,没有参加培训。

2.2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原因 此次参加培训的人员都是从事同一产业的人,同时90%的学员都参与了广丰马家柚种植。他们来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占比达到85%;有9%的人是为了获得证书,现在国家的政策或多或少会优先倾向新型职业农民;剩下的有的是因为培训不要钱,包吃住,见识下培训场面,和大家聊天增加朋友等。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培训学员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知识是极其渴望的,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新的农业技术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2.3培训内容的调查 根据培训前期的摸底和培训后期的访谈,学员在培训内容上主要有3点意见:一是师资选择上,更喜欢有专业理论知识、有相关实践经验的老师,而不是越大牌越好;二是技术和知识选择上不能脱离实际,尤其是马家柚大都栽在山地上,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应该重点放在能切实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技术上,而不是生搬硬套;三是教材内容刻板、专业术语难懂,不便于理解,培训时需要教师用生动的比喻、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才能带来实质性的收获。

2.4关于培训形式的选择 从培训形式的选择来看,21%的学员喜欢的培训形式是在教室听老师讲课,这部分大都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年龄较轻的学员,75%的学员表示更喜欢农民田间学校的形式,老师在果园对实际生产问题面对面指导,仅有4%的学员表示对培训形式无所谓。鉴于马家柚栽植管理实用技术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后期培训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实训,通过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形式,在果园把新技术、新成果传授给果农。

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思路与建议

果业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经验,也发现了问题,让大家深切地感觉到农民培训方式、方法的改变势在必行。因此,应该改变传统的、固化的培训教育形式,探索出一条以农民为主体,以“打基础、管长远”为宗旨,以科学、实效为目标的农民培训道路。

3.1把握个性需求,建立农民档案 培训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不是千篇一律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要结合农民创业和个性需求,把培训工作渗透到农民的生产实践中,注重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和实效性,让农民想学就学,随时可学。一是注重前期摸底,切实了解农民的需求,并将各类需求分门别类,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二是要具体针对一个产业、一个问题实施培训教学,比如果业办这次只针对马家柚这一产业开展培训,将一个产业的技术难题讲深讲透,而不是大而空,样样都讲、样样不深;三是要建立农民档案,不同的农民因为年龄、学历等不同,而导致对新知识接受能力不一致,不能以偏概全,要对不同层次的人、不同的产业建立各自档案。

3.2找准培训方式,办好农民课堂 现代培训必须从传统培训上跳出来,要吸收传统培训方式的精华,同时借助现代传播手段,跨越面对面教学的模式,办好农民课堂。比如,果业办借助微信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建立了“广丰马家柚”微信群,邀请马家柚种植户一起探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交流经验,既便捷又实用。另外,针对不同种类的培训,选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如技能类培训,主要针对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可采取田间直观的教学方式。管理类培训,受训人员文化层次较高,理解能力强,可以举办短期的培训班。

3.3提升培训师资,保证教学质量 提升培训效果和质量,除了对培训学员的选拔外,还应对授课教师的资格进行严格的把关。授课教师的选拔不应只看重他们学历的高低和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应该将在农业生产一线的、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各个环节、能够解决具体的农业问题的专家聘任为授课教师,建立一支具有实践技能和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支撑。此次果业办选择的教师都是县内从事马家柚产业多年的高工、技术员,通过结合多年的马家柚生产管理经验、平时遇到的问题,举一反三,获得学员的共鸣,也容易掌握理解。

3.4构建服务平台,建立联系帮扶制度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不能因完成上级任务而停止,也不能因获得证书而停止。要构建老师――农户、县――乡――村等各类服务平台体系,系统地、不间断地进行跟踪培训和技术指导,把农民打造为“土专家”,打造成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头指导作用,使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辐射到千家万户,大大提高科技培训效果。果业办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按照上级要求只有15天,但实践实训上却跨度很大,从马家柚的种植、抽梢、开花、结果、收获、施肥、修剪、病虫防治等多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培训教师与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建立了帮扶关系,全程培训和指导。

总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有机衔接起来,造就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要把更新农村专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长期化、经常化,要构建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第四篇: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跟踪服务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跟踪指导工作,及时帮助学员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公主岭市农广校结合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跟踪服务活动,打好跟踪服务“职业农民”攻坚战。进一步创新跟踪服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月18日,公主岭市农广校教师来到南崴子镇温家村新型职业农民学员王文革家的蔬菜大棚里,针对学员需要的蔬菜种植技术、防病防害技术、经营管理等内容进行详细指导,帮助蔬菜种植大户提高种植技术及经营管理水平。

学员王文革对于农广校的指导很是感激,就像一场及时雨一样解决了他在生产中遇到的不少难题,并表示要带领周边农民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公主岭市农广校

赵晓丽

2018年4月20日

第五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贵在求新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贵在求新

“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进一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将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笔者认为,在农业发展新形势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贵在求“新”:培育重点对象应为“新型主体”,职业农民成长要有“新环境”,培育目标要能适应农业“新产业”的发展需要,培育模式要有“新思路”,培育手段要有“新方法”。

培育重点为“新型主体”。从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看,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将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而这些新型主体的发展,又必须紧紧依靠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因此,各农村地区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产业,把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作为重点培育对象。而对当前在农村新型主体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决策者进行培育又是重中之重,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的法人经营组织的培育经验,特别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与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当然,除了重点为“新型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外,还要从长远的角度培育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比如欲回乡从事农业的年轻劳动力,农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中存在潜在的农业从业人员,可能会是未来农业的经营者,要对其进行培育、引导,鼓励其从事农

业。对这类人员培训可以借鉴日本和我国台湾的培育回乡青年等“新规就农”人员的经验,对这类人员除了技能的培训外,必须要为他们成为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经营活动提供政策与制度条件。

培育要有“新环境”。培育职业农民不能忽视对其发展环境要素的“孕育和培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好比是一个育种工程,但优良的种子是否能带来好的收获,还取决于适宜的土壤环境。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例如在土地流转方面,能让新型职业农民顺利得到适度规模的土地经营面积;在组织体系方面,能让合作社真正发挥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推动作用,而不是只做作表面文章却没有实质性内容;在市场建设方面,能让其真正形成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拉动力,使新型职业农民创造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再就是在整个产业链上,如加工、物流、科技与市场服务等环节,而不仅仅在生产环节,为新型职业农民打造出优良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此外,如何提高农民职业的吸引力,使得更多的人愿意接受培训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除了收入的原因,农民社会地位低是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的重要原因。因此,给农民充分的社会尊重和应有的社会地位是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地位需要综合措施,首先是经济收入的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要通过经营规模的扩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政府的扶

持得以实现;其次是生活环境的改善,要推动城乡一体化,把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使农民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建设美丽乡村;其三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门槛,实行新型职业农民准入制度,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培育目标以农业“新产业”为导向。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始终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农民需求为导向,贴近各地农业“新产业”需要和基层实际,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怎么方便就怎么开展,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湖南省石门县2012年就确定了该县农业新产业为茶叶、柑橘,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中,该县围绕茶叶、柑桔这两大农业新产业项目,提出遴选条件严格选拔培训对象——要有强烈的农业从业意愿、占有一定的农业资源(茶叶8亩、柑桔5亩),实施问卷调查摸清茶叶、柑橘经营大户的培训需求,结合该县茶叶、柑橘产业发展特色,制定了详实的《茶叶、柑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方案》,培训了茶叶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和柑桔产业新型职业农民200人,有力地促进了该县柑橘、茶叶产业的发展。2013年,该县尽管受长期高温和持续干旱少雨的影响,柑橘总产达37.05万吨,比2012年增产2.02万吨,增幅为5.77%;茶园面积12.7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1.2万亩,同比分别增加0.5万亩和0.9万亩。

培育模式要有“新思路”。职业农民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力共同推进,要求积极探索、力求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上有“新思路”。辽宁省通过学习和调研各地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并结合该省实际,创建了“3353”培训模式,值得借鉴。即,坚持三项原则:就地就近,农学结合,农民需求;实施三个模块培训:系统理论模块、模拟操作模块、专项培训及考察模块;实行五个统一管理:省级农业部门农广校统一培训规程及培训模式、统一理论教材、市县统一师资及组织教学、考务管理,县级校统一教学班管理。对受训农民开展三证培育:全面的农业系统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对没有中专学历的参训农民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受训农民要在培育后获得三证,即系统培训证书、中等学历教育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也作为认定职业农民的一个条件。该省参照原有的中等专业教学计划,结合职业农民需要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指导性教学计划》。同时,该省还总结职业技能鉴定经验,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办法》,要求三项培育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三个证书齐抓共管、互为监督。

培育手段要有“新方法”。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探索中,必须要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培育方式,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提高教育培训的覆盖面,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一是将财政投入、系统培训、专业指导、产业扶持、自我发展紧密结合,实现职业农民培育一条

龙服务;二是将培育活动与农时季节、关键环节、主要技术、生产实践、农民需求紧密结合,让职业农民在产业链中培育;三是将成人教育、田间学校、农民夜校、远程教育、半工半读等紧密结合,满足不同类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际需要;四是将培育机构、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等紧密结合,让职业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成长;五是将专家教授、专业教师、农技人员、乡村能人、培育对象紧密结合,组织技术人员与学员结对子,切实增强职业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

下载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 新路径(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 新路径(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议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议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者:郝建海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摘要:根据宜阳地区的现状采用土地托管的方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培养专业的农场主,专业的农场主是什么呢?也就是新型......

    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工作总结 根据吉林省农委、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农科„2014‟2号)、关于印发《吉......

    新型职业农民3543培育模式

    敦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形成“3543”培育模式 为了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序开展,真正取得实效,敦煌市农广校通过两年的培育实践,初步探索形成了“三围绕、五精选、四结合、......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敦化职业技术学院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将来......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将来谁种田、种好田的......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张建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但在当前,农业现代化......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会议记录11.26

    山东长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会议记录 时间:2017年11月26日上午9点 地点:山东长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西区培训中心三楼 主持人:苏小龙(山东长兴农业执行董事长) 出席者: 常宽(山东......

    广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

    广元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要求,以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