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与融合
浅谈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与融合
摘要 :古语有云,人生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喜得贵子,是一个成功的人的标志,由此看来,自古以来,婚姻在一个人生命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承下来的婚礼习俗也成了一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透过婚俗,更清楚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婚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制度之一。从古至今,婚姻对于任何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婚 礼是在公开的场合将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婚姻关系公开确定下来的仪式。因此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东西方文化有着诸多的差异,而婚礼文化作为文化百科中的一个分支,同样也展现了东西方的迥异之处,本文旨在通过婚礼习俗文化的不同来体现中西方不同文化在现代多元文化时代中的不同及相互融合和发展。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加强学生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适应。
引言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在中西文化中婚礼的对比所反映出中西方文化历史背景的差异,从而促进中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首先了解中西文化中婚礼差异的必要性,在现在的多元化的时代里,人们思想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与西方人结婚,从而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避免了文化冲突。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人来说,结婚是最根本的人生变革之一,婚礼承载着两个相爱的人的幸福。婚礼习俗作为一种文化范畴,受到宗教、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因此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婚礼千差万别,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都表现出自己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方式。虽然有着不同的习俗,但是无论是哪里的婚礼都充满了祝福和笑声。本课题重点研究中西国家中整个婚礼过程中的形式,服饰、婚礼地点及婚宴的对比进行阐述。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和西方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中国和西方国家人们之间的合作往来与日俱增,而对西方国家文化、风俗习惯的了解仅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选择研中西文化中婚礼的对比研究作为课题来研究。
一.·中西方婚礼的对比
1·婚礼形式
1.1中国式婚礼形式及流程
①纳采:即男方请媒人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方家求亲; ②向名:男方在求婚后托媒人问女方的出生年月,准备合婚的仪式; ③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礼仪,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礼仪形式。古代的风俗要用大雁作为订婚的信物,说明双方已经订婚。后来就发展成送首饰,绸缎,甚至是羊猪;
④纳征:是纳吉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方,是成婚阶段的礼仪,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义,数目取双忌单;
⑤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方家,征得同意; ⑥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式往往被看作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1.2西方婚礼形式 ①来宾入席;
②奏结婚进行曲,亲友点上蜡烛,牧师领唱诗班进场,宣布婚礼开始,伴郎伴娘和新郎陆续进场,女方家长陪新娘进场全体起立;
③女方家长入席,新娘挽着父亲的手,步入大堂,伴娘和花童一同进入会场,全体来宾起立,父亲郑重的把女儿交给新郎,女方家长就坐,全体来宾就坐;
④牧师证婚,新人进行结婚宣誓,宣告愿意结为夫妻; ⑤新郎新娘互戴婚戒,宣誓;
⑥献诗,来宾在唱诗班的带领下,唱祝福歌;
⑦礼成,奏乐,新郎站右边,新娘站左边,两人一起走出教堂,伴郎伴娘随后,家属以及来宾随后退场;
⑧茶会或晚宴。但是整个婚礼过程却有着让人不可亵渎的神圣与庄重。
2·婚礼服饰 2.1中国式服装
中国服饰强调统一而不突出个性,在中国红色象征喜庆、幸福,吉祥如意。在传统的婚礼仪式上,新郎新娘都要穿着红色的礼服,是祝愿夫妻婚后的生活能够红红火火的意思。而且衣服上的龙凤图案也是必不可少的,按照中国传统龙象征男性,风象征女性都预示着吉祥。家里到处贴着红色的喜字,门两边也要贴上红色的对联,新房里的物品也大都是红色为主的。尽管现在受到西方的影响,也会穿婚纱,但在迎娶和婚宴开始后,还是要换上红色的衣服。
2.2西方服饰
西方服饰强调浪漫纯洁而有个性,因白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吉利、平安、善意,富贵和童贞。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代表着对新郎的忠贞和自身的圣洁,新郎则是一声笔挺的西装。新娘的捧花和周围环境的装饰都是以白色为基调的。
3·结婚礼俗 3.1中国结婚礼仪
传统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象征蝴蝶双飞,痰盂,即子孙桶,是多子多福的意思,铜盆及鞋意为同携到老,银包皮带取其腰缠万贯之意,诸如此类,迟,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
3.2西方结婚礼仪
在古代的西方社会,新娘还需准备一些“旧、新、借、蓝”的东西。“旧”是指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新”指新娘的白色礼服必须是新的,它是纯洁童贞的象征;“借”是指新娘手里拿的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之情;“蓝”是指新娘身上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表示新娘对爱情的忠贞之情。
4·婚宴 4.1中式婚宴
在中国,传统的婚宴是一场非常盛大隆重的宴席,通常在中午举行,持续三天。在宴席上,人们只吃、喝、聊天,饭后各自回家。中国婚宴的费用是新郎分担。酒宴上,新郎新娘要分别向每个酒桌的贵宾敬酒,新郎新娘的父母也要向宾客敬酒,对宾客到场表示感谢和欢迎。
4.2 西式婚宴
西方婚礼仪式过后,经常会举行盛大的婚宴,叫做招待酒会。食物的种类是以新郎新娘的文化传统以及新娘家的喜好和经济状况来决定,而在西方经常是由新娘的家庭来支付婚宴帐。酒宴上新郎新娘会在宴席开始时跳第一支舞,之后酒宴开始。
5·婚礼日期的选定的禁忌 5.1 中国婚礼日期禁忌
避开三七九,这三个月份均有中国传统的鬼节,不易班喜事。
避开三娘煞,即每月的初三,初七,十三,十八,二十二,二十七,不以结婚,传说三娘专与月老作对,破坏别人的喜事,故月老不为三娘牵红线。
不选父母生日,父母生辰不予黄道吉日相同,不宜嫁娶。5.2 西方婚礼日期禁忌
避开大斋节期和,周五,十三日。
星期五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传说,在星期五这天发生了很多事;上帝创造了亚当,亚当和夏娃吃禁果,他们的儿子该隐杀死了他的弟弟亚伯,这一系列不好的事使周五成为一个不宜结婚的日子。
在最后的晚餐中,参加晚餐的第十三个人犹大出卖了耶稣,从此十三也是不详的象征。
6·戒指的意义
6.1中国的戒指相传戒指的由来据传是中国唐代唐太宗的独孤皇后所创,是在自己每个月不方便时,套上一枚戒指,告诉皇帝此时不可行房。
6.2西方的结婚戒指据传是始于1477年,迈士米尼结识了玛丽公主,且为公主的美丽和优雅动人所折服。虽然他明知玛丽公主已许婚给法国三储,但痴情的迈士米尼还是要向公主一表自己的爱慕之心。于是他便专门打造了一枚雕刻精细的钻石戒指,送给玛丽公主。玛丽公主最终为迈士米尼的真诚所打动,答应与其结为伉俪。自此,以钻戒为信物便成为了西方婚礼的传统。
二·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宗教信仰不同
在中国,人们并没有固定的信仰,只是都会遵从道德的约束,继而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夫妇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而是女从属于男的关系,从而确立了男尊女卑的地位,继而有了重男轻女的恶俗。相反的,在西方社会中,人们对宗教信仰是很明确的,而且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其中基督教是影响至深的宗教。基督教强调了男女平等的思想,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孩子,没有从属关系,重男轻女的生育观也是不存在的。
历史背景不同
华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处在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于是就有了对芸芸众生的“大爱”。因此“大爱”形成了中国根深蒂固的家庭伦理等级观念。迫使男女双方在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时须把家庭利益放在首位,必要时,为了家庭声望而放弃真爱,且因为此思想造成了古代女子在婚姻中卑贱的地位。
而纵观西方文化历史,其开始形成如今的资本主义文化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然会带有其“人文主义”的特征。因此,也就形成了西方社会的“小爱”。西方的“小爱”思想成就了西方自由平等的家庭观念。西方男女有权选择自己将要共度一生的伴侣,而不需考虑家族声望,第三者也无需干涉。他们追求婚礼的个性化,因此西方婚礼浪漫纯洁而不掺杂任何物质利益。
3·价值观念不同
中国人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4·社会组织结构不同
宗法制度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纽带,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年,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而西方很早就就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民主、自由和依法治国。
三·结语
回看西方传统婚礼对中国的影响,从西装成为男式婚礼的正装开始,到红色婚纱的出现,从浅色婚纱的普及到白色婚纱的主导,从热闹非常拜天地,到新人携手走进教堂走进装饰豪华但却处处充斥着基督教浓郁宗教文化气息的酒店婚礼现场,但无论是西式婚礼还是中式婚礼,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婚礼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显示了人生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都体现了对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对婚礼本身的重视,因此随着世界越来越趋同,中西方的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中西方保持各自的文化特点,给全世界人民带来全然不同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第二篇:浅谈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与融合
浅谈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与融合
摘要: 婚礼是人们一生中重要的时刻,标志着新生活的开始。而婚礼习俗又是一种非语言文化,它对当今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地域和国家间的婚礼有着不同的习俗。本论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和西方婚礼习俗的介绍---从传统的婚礼习俗到现代婚礼习俗的演变,进而比较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从婚礼的仪式、色调、服饰及婚宴的不同来体现出两国的不同文化;从历史背景、文化模式、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通过中西方婚礼习俗的融合的探讨来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从而使人们对跨文化交流的意义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婚礼习俗;差异;融合;文化交流;意义
婚礼常常是女人一生中最光彩夺目的时刻。作家罗斯考兹曾经这样描述婚姻的目的,她说:“婚姻是一个古老的制度,这个制度以某种形式到处存在着。它的主要目的不外乎是将新郎和新娘的家庭联系起来,并且继续加强两家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婚姻的主要目标是维持家族、繁衍后代。”因此,无论你身居何处,都要结婚。婚姻是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然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婚礼传统和民俗,这也反映出了它们的不同文化。在本篇文章中通过中西方婚礼传统和民俗进行对比,了解婚俗的差异与融合,进行跨文化的了解与交际
一、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婚礼中的仪式和习俗在时间的累积中也渐渐有了差异,虽然随着经济和交流的全球化,许多的中西方的婚俗进行了混合,但是中西方的婚俗始终有不可替代的差异,下面就中西方浪漫婚礼的差异进行分析。
(一)中西方婚礼习俗差异的表现
1.婚礼仪式的不同
中国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和三叩九拜的礼节。“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六礼”是结婚过程的六个礼法: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和亲迎。传统的婚礼仪式的“三叩九拜”之礼是,新娘被新郎接回家中,就开始拜堂仪式: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至此,三拜礼成,表示得到了天地、祖先及父母的同意,正式成为夫妻。最后夫妻入洞房,在洞房中还有一些列礼仪,比如说敲盖头,喝交杯酒。为了增加喜庆气氛,整婚礼过程都在鞭炮声和欢快的乐曲声中进行。
而在西方,婚礼讲究神圣而简单,传统上为“神前婚礼”,因此婚礼一般是在宁静、祥和的教堂举行,新人在牧师的主持下得到上帝的认可和祝福。首先新娘挽着父亲的手在花童的引领下,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步人教堂父亲郑重地把新娘的手交到站在教堂前部、牧师左侧的新郎手中。接着新人要在庄严的气氛中宣誓:“从今天开始相互拥有,相互扶持,无论是好是坏,富裕或者贫穷,疾病还是健康,要彼此相爱、珍惜,只有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然后交换戒指(根据西方婚俗礼仪,结婚戒指要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据说这根手指上的神经与心脏直接相连。而实际上,西方人则更认为婚戒代表已婚的身份和对家庭的责任。)亲吻(在西方文化中,亲吻作为一种表达爱的方式。婚礼上的亲吻则标志着新郎新娘间的神圣誓约,被认为是他们真实自我的表现以及对彼此真挚爱情的肯定),至此婚礼到达最高潮。礼成后,当新人走出教堂时,教堂的钟声响起,意为驱赶不祥之物,以保新婚夫妇好运一生。同时婚礼中还有男傧相,女傧相,婚礼中配男女傧相的观念源于这样一种信仰,即嫉妒新人幸福的邪恶幽灵会冒出来伤害他们,但如果婚礼上有许多着装类似的人,就能迷惑幽灵,让他们分不清楚谁要结婚。
2.婚礼的色调及礼服的不同
色彩在婚礼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红色是中国传统符号,是一个欢乐的象征,是婚礼服装和其他宗教仪式重复的主题。在传统的婚礼,它需要挂起红灯笼,在这对新婚夫妇的房子上贴红对联。另外,婚礼礼服也是一个明显的区别两个国家之间的婚礼习俗的特征。在传统婚礼中,新娘一般穿着红色罗衣,头戴凤冠,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新娘乘着大红花轿在后,新郎骑着马在前,随着红娘和迎亲队伍到新郎家中拜堂。双方家长坐在上堂,而新郎新娘在下堂成婚。虽然有很多的婚礼形式,但是红色是中国婚礼的主色调。
而在西方,白色是西方婚礼的主色调。在西方的婚礼,人们可以看到,西方人喜欢穿白色的婚纱,新房装修成白色等等。实际上,他们认为白色是纯洁和高贵。例如,有白色的婚纱礼服,白色婚礼蛋糕,白色婚礼车等等。所有的白色物品都是西式婚礼最受欢迎的装饰。
西方婚礼新娘服饰习俗可以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而且婚礼礼服的各个部分在传统意义上都有着不同的作用。比如面纱,它不仅仅是婚礼礼服的一件装饰。根据传统,面纱可以掩盖新娘的脸来迷惑掩藏在周围那些邪恶的恶魔的保护作用。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美丽和圣洁。“一样旧的,一样新的,一样借来的和一样蓝色的”是西方传统的新娘礼服的特征。“一样旧的”寓意新娘与娘家以及未嫁前的朋友的亲情与友谊将会在婚后持续下去。通常通过新娘佩戴一件家传首饰来体现,有的新娘则会穿上母亲出嫁时的婚纱。“一样新的”则代表新娘婚后的生活会是幸福。新娘婚礼装束中充满了新购买的物件,都可以用来代表这一传统。“一样借的”是指新娘必须向一位亲友中的婚姻幸福的女子借一样她婚礼上用过的物件,以求为自己带来好运,常见的为一块手绢或小饰物。婚礼后,一定要物归原主,以便应验“借”这个字。“一样蓝的”则是因为传统习俗中蓝色代表了纯洁和忠诚。通常通过新娘吊袜带上的蓝边或佩戴的饰物中的蓝色点缀来表现。“还有一枚六便士在鞋里”则是在新娘鞋中放上一枚硬币,以求婚后生活富裕。新娘的婚纱绝不能变卖,但是可以外借或者扔掉,否则预示着沾了钱的婚姻会很快走到尽头。
目前,中国人民正在受到西方风俗影响,也穿白色的婚纱,但大多数中国人仍保留传统文化。婚礼或宴会期间,她们可能会穿白色的婚纱,之后她们会穿上红旗袍或其他传统的婚礼的衣服。因此在服装上,两国的婚礼习俗可以产生一定的文化融合同时又保持自己文化的延续。3.婚礼喜宴的不同
在中国的婚宴,参加者将在一个圆形桌就餐。在古代,新郎应建议向婚宴参加者敬酒,而新娘则是在新房等待新郎。如今,新郎和新娘都要在婚礼上接待他们的亲戚和朋友,敬酒给每个人。我国婚宴往往由男方出钱。
与我国婚宴不同的西方婚宴就显得相当自由,可以是自助餐形式,也可是一场舞会,伴随音乐,很少直接给礼金。婚宴上,除了有自助餐还有婚礼蛋糕,婚礼蛋糕通常是白色,象征纯洁,它不仅仅是为客人提供的甜点。自罗马时代开始,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西方婚宴则基本由女方出钱。西方人在婚宴上吃得较为简单。据统计,38%的婚礼是自助餐的形式,34%的婚礼是比较正式的宴会,还有28%的婚礼只提供蛋糕、饼干和饮料。
(二)中西方婚礼习俗不同的原因
1.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中国封建社会,婚姻作为整个封建社会尊卑等级制度的基础,它的缔结往往是以儒家“阴阳尊卑”学说为依据,以宗法秩序为准则,并贯穿于一整套婚姻仪式中。
西方国家大部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婚礼习俗受其深刻影响,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单向思维模式和特殊的历史发展的因素。它强调的是,西方的男人和女人是上帝的儿子和女儿,而中国更注重人的婚礼。
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西方变得开放、独立和庄重,而中国则是保守、传统和热闹。这些特点在婚礼习俗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说,在中国的传统婚俗中,除了中西方都有的结婚晚宴以外,还有一个为新娘饯行的结婚午宴。其次在婚宴结束以后,新人的亲朋好友会去新房中闹洞房。他们认为在新房中越热闹,新人在婚后的生活越幸福。然而,在西方则是邀请相对少的朋友和亲戚在教堂举行简单的、浪漫的和庄重的婚礼。
2.不同家庭教育的影响
西方人普遍认为,孩子们是独立的个人。他们的父母和朋友都无法控制孩子的行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们应该认真考虑他们所说的话,理解和尊重孩子。西方父母煞费苦心设计孩子的未来,关注他们的发展,没有控制。量力而行是西方人与国内婚礼的一大区别,西方人没有结婚一定要买房的概念,男方更没有结婚前一定要准备婚房的压力。男人娶老婆、女人嫁老公不在乎是否门当户对。有房无房、有车无车更不是一对恋人是否结婚的决定因素。另外,即使父母的经济条件很不错,也很少会帮助子女买房。两人只要相爱,就可以组成家庭,很多年轻人刚结婚时都是租房住,婚后的生活就靠小两口自己去打拼,等夫妻两人奋斗几年,略攒了些钱,他们才会考虑在哪里置房安顿下来。作者发现,这样的家庭教育会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各种情况的适应能力。年轻人有他们自己的要求和对爱情和婚姻的标准。所以当他们有婚礼问题时,他们不向父母寻求帮助。如何举行婚礼是由他们自己决定而不是其他人。他们婚礼费用是根据其自己的能力和收入。
相反,中国的父母都在担心他们的孩子,怕孩子会受到伤害,不注重孩子的自主能力。在中国,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中国的父母过于担心孩子们的生活。他们为他们的孩子安排好一切,包括找一个媳妇或丈夫举行婚礼。中国的父母是负责学习,生活和子女的婚姻。
3.爱情观、婚姻观的不同
爱情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结构中的地位很低。被认为是次要的。由于深受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爱情的功能被单一化,仅仅起繁衍后代的作用。“中国式爱情”的关键在于婚姻。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如果最后能结婚,都可以被舆论道德接受为合法夫妇。在中国,恋爱双方的选择,很多时候长辈会从中掺和,会考虑对方的各方面条件,爱情和婚姻的目的性和功利性都很强,爱情相对比较物质,缺乏西方人的神圣。女子是否有德有貌,男子是否有才有功名,其中掺和了许多门第功名等与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相关的因素。爱情和婚姻建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上,基本是父母做主,子女几乎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而为爱抗争往往是难以成功的。
西方人认为爱情本身是一种价值,持“爱情至上”的观点。他们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甚至生命,不懂爱就不懂生活。西方人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他们认为爱情是神圣的、至上的。他们崇尚恋爱自由,恋爱双方的选择与婚姻,完全是以爱情为基础,而不论出身、门第、年龄、社会地位和其他考虑。西方人表现在爱情观上就是“探究”心态。特征是爱独立自由,喜欢探究新奇,乐于冒险进取。男女在择偶上不管年龄大小、相貌美丑,不管是否已婚.只要能达到探究上的满足一切都无所顾忌。而且西方人觉得恋爱是自己的事,不应受过多约束。
4.不同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比个人价值观显得重要。当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有冲突,应该放弃保护主义。在古代,婚姻被视为家庭的主要问题,而不是一个人的事。婚姻的目的是要孩子,保持和提高家庭的名誉和地位。因此,婚姻与家庭密切相关。考虑到家庭的福利,人们总是忽视自己的真实感情,自我牺牲的价值观将高于个人的利益。西方人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西方人民追求个人发展和获得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和个人自由不受他人控制。所以人们在西方有一个自由的生活方式,没有被其他的人控制。婚姻,他们选择了一个人作为自己的伴侣是在自己的思想的基础上,而不是整个家族的利益或家庭的名誉。此外,它强调的是,西方的男人和女人是上帝的儿子和女儿,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实际上女人和男人是不平等的。
5.中西方宗教信仰不同
中国人大多信仰佛教,人们相信神鬼精灵,比如龙凤的推崇。但是现如今婚礼婚俗中的拜神等讲究多半是由于自古以来的传统,人们只是去沿用,而其内在的,发明这些仪式的最初对神的崇敬之情则有所减少。
但是在西方,人们的宗教信仰是很明确的,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坚定的信仰,在举行婚礼时也都按照自己信仰的教派的仪式来操办,他们坚信上帝,所以婚礼要让上帝见证,要有牧师的主持,要有结婚的誓词,我们不难发现,西方人婚礼的宗教色彩是非常浓重的,这也造成了中西方婚礼婚俗的差异。
二、中西方婚礼习俗的融合及未来趋势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发展,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中西方国家的婚礼习俗的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
(一)中西方婚礼的融合
1.中西方婚俗融合的方面
中式的婚礼在世界上越来越受欢迎。一些外国人举行婚礼仪式都按照中国婚礼的风格。虽然婚礼饰物比如说婚车的装饰是西式的,但他们中的一些人表示在他们的婚礼上有很多的中国元素,例如,中国结、大红灯笼、红蜡烛、对联,这样会对整体气氛做到提升,增加喜庆气氛,还有就是婚礼请柬在西方婚礼中的应用。
在中国,现在的新娘通常有两组在婚礼当天的穿的礼服。婚礼仪式上新娘会穿着白色的婚纱,可以给新娘纯洁典雅的形象,更适合神圣的婚礼。当婚宴开始时,新婚夫妇向来宾祝酒时,新娘就会换上红色的旗袍作为婚宴礼服。从此也可以看出,中西方婚礼习俗在婚礼服饰方面的融合。
2.中西方婚俗融合的原因
中国的快速发展。新世纪的中国,经济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也逐渐成为焦点。中国婚礼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比如,中式婚礼礼服。因此,许多西方人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婚礼仪式就选择中国婚礼习俗。全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的跨文化交流,人们可以更加轻松方便地了解各国不同的文化。婚礼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地进行融合,比如中国的西式婚礼、西方的中式婚礼等。它们丰富了婚礼习俗的形式和婚礼文化。中西方婚礼习俗的融合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了解文化差异的原因,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二)将来婚礼习俗趋势
与古代相比,现代婚礼剔除了一些传统的复杂的婚礼习俗,产生了新的婚礼形式。由于不断的文化交流,学习西方国家的文化,因此在婚礼上使用了很多西方的元素。然而,人们在追求西方浪漫婚礼的同时,也注重传统文化的魅力,保留了部分传统习俗。不同文化的融合是现代婚礼的特点。
根据现代婚礼的特点,我们可以预测未来婚礼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国家之间的频繁交流,婚礼习俗不断融合,各种形式将在婚礼上共存。在未来,人们会更注重精神上的享受,所以他们会融合多个民族、国家的婚礼文化,享受最棒的婚礼盛宴。另一方面,个性化的婚礼也是未来的另一个主要趋势。不同的生活方式是当代年轻人的婚礼理念,发展方向趋于方便、简单、浪漫和个性化。很多人会尝试运用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举行一个低廉的,优雅的,个人的和极具观赏性的婚礼。
三、中西方婚俗与跨文化交际
我们从婚礼习俗的差异和融合可以看出国与国之间文化的交流,因此,从文化融合的重要性来看,我们应该积极参加文化交流,建立相互的信任,改变我们的学习态度和文化适应来自其他国家,发扬自身的文化优势。当我们感受到其他国家的文化,我们应该克服自己的文化模式,用理解和接受的心态来看待西方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
由于种族和地区的不同,中西方国家在思想和行为方面会存在着一些差异。我们也有必要对跨文化交际加深认识和理解,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坚持尊重、平等、属地和适度原则。尊重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无论是婚礼习俗也好,价值观也好,我们首先要尊重各个国家的文化;跨文化沟通应当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所谓平等原则就是在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还要克服文化优越感或自卑感;属地原则就是“入乡随俗”,即迎合沟通所在地的文化习惯;适度原则是跨文化沟通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是指在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要做到既不完全固守,又不完全放弃本土文化,力求在本土文化和对方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要掌握“度”,“过”或“不及”都会给跨文化沟通造成障碍。
从中西方婚俗的差异和融合,我们可以看到是人们的信仰,生活习惯,地域等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婚礼习俗,而习俗和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我们只有了解了中西婚礼习俗以及其他风俗的差异才能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借助跨文化沟通, 可以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有效交流,从而寻求双方之间存在的共性, 找到文化由此达彼的桥梁,使沟通双方受益,从而加深对彼此的文化了解,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第三篇:中西方婚礼习俗
中国
古代:
婚礼选场在宽敞的院子里,院子正中央摆圆桌,家人要围桌而坐。接亲时一定要鸣鞭炮,新娘穿火红的嫁衣以示吉祥,也代表祝福新人的生活能够红红火火。新娘除了凤冠霞帔还要带一块红色的方巾,新郎也要戴红色的帽子。传统的婚礼讲究热闹喜庆。然而,西方人的婚礼恰巧相反,仪式被安排在安静的教堂,婚礼的过程是庄严肃穆的,一切按部就班、仅仅有条。西方人结婚的嫁衣也是白色的婚纱,和中国的大红色截然两种氛围。这源于古罗马流传下来的历史习惯,白色被视为富贵,更联系着童真。最早时候的面纱是橙色而不是白色,象征着燃烧的火焰。现在,西方文化的逐渐渗透,白色的婚纱也普遍被中国新人们接受。婚礼仪式要三拜九叩,礼节略微繁琐。婚嫁前要经历聘书、礼书和迎亲书,还有六礼,才能顺利嫁娶。其内更有拜别、出门、掷扇„„一对新人的结合要经过很多程序,还要八字相合,门当户对。嫁娶当日,新郎坐着礼车去女方家接人,在这个过程中,新娘家的嫁妆中要有剪刀、痰盂、尺子、糖、钱袋、花瓶、鞋子、被子、枕头和碗筷等吉祥之物。婚礼的进行是有严格顺序的,祭祖、出发、燃炮、等待新郎、讨喜、拜别、出门、礼车、掷扇、燃炮、喜宴、送客、闹洞房和三朝回门。从这复杂的程序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婚嫁文化内容丰富。西方的婚礼虽然没有这么多步,概括起来也分几个步骤。首先是接受娘家传承的头饰或者首饰,表示接受美好祝福;然后是接受亲朋好友的馈赠,象征新的开始;还有像任何人借回金银以示有好的财运;新娘的小饰物和花束要用蓝色的带子捆着,这象征着纯洁。婚礼上的细节也有很多:新郎要站在新娘右边、婚宴上一定要有蛋糕、新娘要随身带着白色的手帕。虽然在婚礼的仪式中有许多不容,但都是对新人新生活的美好愿景。
服装上的差异源于双方不同历史文化,在商朝和秦汉后中国形成了自己的服装风格,可以分为朝服、冕服、蚕服、庙服、礼服等。
现代:
婚宴也称“吃喜酒”是婚礼当天答谢宾客举办的隆重筵席。如果说婚礼把整个婚嫁活动推向了高潮的话,那么婚宴则是高潮的顶峰。婚宴礼仪婚宴礼仪繁琐而讲究,从入席到上菜,从菜品组成到进餐礼
婚宴节,乃至席桌的布置,菜品的摆放等等,各地都有一整套规矩。如今的婚宴大多在酒店举行,当新婚彩车开到酒店门前时,伴郎要先给新郎开车门,新郎再给新娘开车门。新郎新娘到宴会厅门口后,各双方父母站成一排迎接宾客对客人的到来表示感谢
婚宴开始,司仪要亲自安排专人把新娘的“大客”和伴娘领到座位上,以示尊重。婚宴席位的安排有主有次,具体坐法,各地不尽相同。按烟台习俗,新娘的大客在第一桌,主陪和大客应面向舞台,以便于观看结婚典礼。但若大客是辈份不同的两代人,则要分开安排,所谓“两代人不同席”。在迎宾榜上列桌次时
一般称龙桌凤桌第一桌„„..排桌时,最好是把同性别、年纪相同、互相熟悉的人安排在一桌。这样在酒宴上有共同语言,可增强婚宴气氛
结婚典礼结束后,酒宴开始。此时,新娘不要急于换礼服,应等第一道热菜上桌后,动一筷子,以示让宾客开席。酒过三旬菜过五味时,新郎新娘要按桌次,依次到各桌向每位客人敬酒。敬酒时要双手将酒杯为客人端起,但不要一律强求客人一饮而尽。等客人放下酒杯后,新娘新郎要说“谢谢”并再为客人将酒杯添满,方可再向下一位客人敬酒。须注意的是,新郎新娘最亲密的同龄人要安排在最后两桌。以方便新人敬酒时“出节目”免得影响敬酒的进度,让后面的客人久等
婚宴结束,新郎新娘要双双立于门口中,和客人握手再见,并说些“谢谢光临”“请慢走”这类的话。等客人全部离去,新人和双方父母一起到新房“大客”代表新娘父母交待几句话记得一定要顶着日头“打道回府”
西方:
大部分的西方国家中,在吃了极为丰富的一餐后(传统上是由新娘家来支付费用),出席婚礼的人会致祝福词。传统上致词的人包括有新娘的父亲、首席伴郎(the best man,通常大家会期待他说一些调侃新人的笑话)、然后最后是新郎。在现代美国婚宴中,致词者通常是首席伴郎和首席伴娘(the maid of honor)。致祝福词之后,新人会开始他们的第一支舞,通常称做“结婚华尔兹”(bridal wlatz)。在大部分的现代婚礼上播放的音乐是浪漫流行音乐,新人们跳的舞极少是真正的华尔兹舞,而会依据播放的音乐来跳不同风格的舞。婚宴舞会可能会有一些特别的模式。比如说,在第一支舞之后,新郎会护送新娘到她父亲那边,让他们父女跳一支舞。在这些特别的舞结束后,宾客们会被邀请一起下场跳舞。宴会会在互相敬酒与庆祝中进行,一直到新人们坐上一辆被他们的朋友“装饰”过的车子离去为止。结婚传统在各个文化之间的差异很大,甚至在同一个国家中的不同地区也是如此。以下列举一些不同的传统:
☆Money dance或dollar dance:指宾客会付小额数量的钱来和新娘或新郎跳舞。在某些文化中,这些钱会被钉在新娘所穿著的一件特别围裙上。有些文化则是由朋友来收集这些钱,有时他们会在每个客人付钱的时候给他们一小杯酒。这种传统在美国中西部很普遍,然而在其他地区则被认为俗气。
☆丢出新娘的花束和袜带(garter):新娘会将手上的花束往后面所有在场的单身女性丢去,谁接到了花束就会被认为是下一个结婚的人。新郎则会当场将新娘的袜带褪下后(通常这么做是为了娱乐宾客),将新娘的袜带丢向所有的单身男性,谁接到了袜带就会被认为是下一个结婚的人。有时候,接到袜带的男性要将袜带穿到接到花束的女性身上。有时候那个袜带则是由抽签的方式出售,而非用丢的。在美国的某些地方,这种行为则会被认为俗气。
☆敲玻璃杯:宾客会在用餐期间敲玻璃杯(通常是使用汤匙)引起大家的注意,然后请求新人们站起来接吻。有时候新人则会准备好铃铛以代替敲玻璃杯。中西方婚俗差异:
婚礼举行的地点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婚礼要办的隆重热闹,邀请众多的亲戚朋友,所以婚礼举行的地点一般都选在交通方便,空间宽敞的院落或酒店,而西方婚礼突出庄重和圣洁,婚礼一般都是在教堂或其它较为安静的地方举行,婚礼井井有条,但是相对来说就不如中国婚礼那么热
闹。
二、婚礼服饰和婚礼主色调的比较
西方婚礼的主色调是白色,在西方婚礼中,新娘一般都会一直穿着白色的婚纱,代表圣洁和忠贞,新娘的捧花,周围环境的装饰都是以白色为基调的,中国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是中国传统的代表喜庆的颜色,新娘一般都是穿红色的礼服,家里到处都巾有红色的喜字,新人身上佩戴红花,新房里的物品也大都是红色,现在由于受到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接受了白色婚纱,但是新娘一般都是在迎娶的时候和婚宴开始的时候穿白色的婚纱,之后就会换上红色或是其他比较喜庆的颜色的礼服。
婚礼举行过程中的异同
中国婚礼中新人要举行拜堂仪式: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而西方国家则是在牧师的见证下许下爱的誓言,中西方婚礼上都有一位主持,西方国家的通常是神父或牧师,而中国则是专门的婚庆司仪,其主要任务就是使婚礼更加热闹,亲戚朋友更加开心。中西方的婚宴也有很大不同。中国人一般都在婚宴所在地举办结婚典礼,中式婚宴的酒席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是亲朋好友热闹地聚在一起进餐,另外还设有一些余兴节目,在宴席中间新娘一般换一至二套衣服,婚宴开始时新人向各桌一一敬酒,在西方国家,婚宴通常是在教堂的结婚典礼结束之后举行,婚宴中通常伴随着舞会,婚宴舞会可能会有一些特别的模
式,宴会会在互相敬酒与庆祝中进行,一直到新人们坐上车子离去为止,新人会在家人朋友的欢送下开始蜜月旅程。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中西方婚礼文化都有一定的改变,但是中西方婚礼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和中西方的历史背景,文
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有关。
不同的历史背景,古代中国人崇拜日神,所以“红”在中国人心目中代表喜庆、吉祥、成功和兴旺发达,在婚礼中红色会给婚礼带来喜庆热闹的气氛,中国婚礼是在红色的背景中进行的,在西方国家,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久旱逢甘雨欢庆,19世纪中后期白色象征富贵,只有上层阶级才能穿代表权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纱,到了20世纪初,白色更多的代表纯
洁,白色被认为与童贞有关,所以西方婚礼以白色为主色调。
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国人重视伦理道德,自古就有天人合一,天地人和谐的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婚姻不仅仅关系到结婚的双方当事人,而是两个家族和全社会的事,需要通过一系列仪式反映婚姻庄重,引起当事人和亲属朋友对婚姻本身的重视,其背后蕴含着对天地人融合的观念,请亲友来证明婚姻本身的正式和庄重来表示人与人的和谐结合,由于婚姻的产生,使得二人的家庭形成姻亲关系,拜天地拜高堂的仪式可以体现家长在家庭中的地位,也符合我国礼仪之邦尊敬长辈的传统,在西方国家,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宗教对人们心灵的掌控根深蒂固,人们结婚必须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师的祈祷与祝福,得到上帝的承
认,这样才算正式的合法婚姻,可以在上帝的认知和庇护下幸福生活。
在思绪方式上,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比较注重婚礼的仪式,这在中国传统婚礼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而西方人的思想比较开放,注重个人感受,喜欢创新,所以他们的婚礼并不拘泥于形式。
总的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中西方文化开始了更广泛的碰撞和交融,这
也促使了婚礼形式的变迁,丰富了婚礼文化,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我们也越来越多的接触到西方文化,了解更多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西方
文化,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中西方现代婚礼的几点差异⑴婚礼新娘入场时,西方会放一首歌或管弦乐对的演奏,中方会在院子里点爆竹,爆竹的响声震耳欲聋,有驱鬼避邪之意。⑵新娘礼服的颜色:西方为纯洁的白色,中方为红色,近些年,中国新娘的新潮流为穿白色礼服,但一般都会有红色礼服替换。⑶婚礼上都有一位司仪,但西方司仪一般是牧师或法官;中国司仪两者都不是,因为这对夫妇其实已经结婚了,所以这里的司仪无需这些身份。他只是个愉悦大家的人,他的工作就是在开宴之前让观众开心。⑷中国伴郎和伴娘需要承受司仪的种种玩笑,以至于新郎和新娘可以逃过“一劫”。西方伴郎和伴娘是不需要做这些的。⑸西方人一般都送礼物:在中国,你只需送钱,其他的都不用。这些钱通常用来支付婚礼花费。
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思维较古板,所以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时间里整个婚礼的习俗并没有多大的变化。直到近代西方的文化传入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开始向西方转化,但在很大的程度上任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礼仪。而中国人爱热闹的性格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除了中西方都有的结婚晚宴以外,在中国的传统婚俗中,还有一个为新娘饯行的结婚午宴。其次在婚宴结束以后,新人的亲朋好友会去新房中闹洞房。认为在新房中越热闹,新人在婚后的生活越幸福。因此闹新房的成员们无不用所其极,用种种方法刁难新郎新娘。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随着神圣的《婚礼进行曲》步入鲜红的地毯,娇美的新娘手挽着父亲捧玫瑰慢慢向新郎走去,新娘的父亲将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你,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这对新人,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她是今天最美的新娘。在神圣的教堂上空,他们的誓言在回荡,带上永结同心的婚戒,只到神父说:“你可以亲吻你的新娘了…… 结婚是一生的盟约,你是要为之坚守一辈子的誓言。主耶稣说:上帝所配合的人便不可分开。这一生一世的爱情,因为今天而完美。”然后新郎新娘或是去晚宴地点或是去渡蜜月,并没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种种礼节。另一个造成中西方差异的原因是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中国是以佛教为主,而西方则是基督教为主的。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而主婚人则是神甫。中方的传统婚俗中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拜天地,拜了天地以后就算是礼成了。
第四篇:中西方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习俗】
1、结婚六礼:
纳采,又称“采择”,相当于后世所称之“提亲”、“说媒”。表示男方曾审慎考虑之后所做的决定。《文公家礼》说:“纳其采择之礼,及今世所谓言定也。”而古代较为朴实简单,具《仪礼?士昏礼》记载,士大夫阶层所执的见面礼,即称“贽”或“挚”。其原应执雉而已,但雉不易活捉,多为死雉,婚时不宜,且婚礼为人生大事,故特许新人得越其身分等级穿戴与使用衣着行头。
问名,是指男家询问女家关于女家女儿的姓名、时辰八字,如女家接纳男家的提亲,就会把女儿的姓名和时辰八字等交给男家,放在神前或祖先前以占卜吉凶,如卜吉兆的话,就会决定娶女家的女儿。
纳吉,即过文定,有一点像西方人的定婚,这时其实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即过大礼,“纳”是的意思是聘财,而“征”就是“成”的意思,亦即是说男家需要纳聘礼后才可成婚的意思。过大礼时,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完成纳征的仪式后,婚约便正式定立。
请期,即是“择吉日”成婚的意思。男家会择定一个成婚的良辰吉日,再准备婚期吉日书和礼品给女家,女家受礼及同意后,便可确定婚期。
亲迎,亦称迎亲,就是在结婚之日,新郎会与媒人和亲友一起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前往女家之前会先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之礼,然后以花轿接新娘回到男逐。新人会在男家举行拜天、地、祖先的仪式,然后送入洞房。
2、男家礼品
以下的礼品皆是均双数以取其“好事成双”之意,依照各地风俗不同,礼品的种类会有差异。
聘金:这表示男方承认和感谢女方家长对女儿的养育之恩。
聘饼:一担(五十公斤)
海味:分四式,六式或八式,款式与数量视男家的经济状况而定。每款通常分两包。其中发菜是必须的,以取其发财之意,而其他的海味有鲍鱼、蚝豉、元贝、冬菇、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和鱼肚等。
三牲:两对鸡,两雄两雌(如父母不全,一对已足够);猪肉三至五斤起双飞,即一片相连开二,以表示丰硕诚恳的敬意。
鱼:大鱼或鲮鱼;意即腥(声)气;也表示有头有尾年年有余。
椰子:两对(父母不全可用一对),即有爷(椰)有子的意思。酒:四支,表示爱情浓郁。
四京果:即龙眼干、荔枝干、合桃干和连壳花生,以祝福子孙兴旺,亦含圆满多福,生生不息之意。
生果:即生生猛猛的意思。
四色糖:即冰糖、桔饼、冬瓜糖和金茦,表示象甜密,白头到老的意思。
茶叶、芝麻:因为种植茶叶必须用种子、故以茶叶作礼品,暗喻女子一经缔结婚约,便要守信不渝,绝无后悔,亦即“油麻茶礼”。
帖盒(礼金盒):内有莲子、百合、青缕、扁柏、槟榔两对、芝麻、红豆、绿豆、红枣、合桃干、龙眼干,还有红头绳、利市、聘金、饰金、龙凤烛和一幅对联。
香炮镯金:香(无骨透脚青),炮(大鞭炮和大火炮),镯(龙凤成对喜镯)。
斗二米:男方准备十二斤糯米、三斤二两砂糖,这是给女家做汤圆的,以取其圆满,甜蜜美满之意。
3、女家礼品
女家礼品是男家礼物的一半或若干。茶叶、生果、莲藕、芋头、石榴(各一对),贺维巾、长裤:意即长命富贵,鞋(一对):意即同偕到老,扁柏、姜、茶煎堆、松糕,回聘金,槟榔(受一个,余数则全回给男家):意即一郎到尾。
4、安床
在选定吉日后,于婚前几天由“一世好运的男士”把新床移到适当的位臵。位臵要依男女双方的八字以及神位等决定,而安床的住臵亦不可与桌柜、方橱的尖角相对。
然后,再由一位“儿孙满堂的女士”负责铺床,并摆上各式喜果、荔枝干、红绿豆及利是。
安床后,安床之后,禁让自己或其他成年人坐卧,寡妇、失婚者尤忌;但可先让婴孩在床上玩耍,寓意添丁发财。
5、嫁妆
嫁妆最迟需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嫁妆的多少象征女家的身份与财富。除了珠宝手饰外,嫁妆主要都是富有吉祥寓意的东西:
蝴蝶双飞:剪刀
甜甜蜜蜜:片糖
花开富贵:花瓶
丰衣足食:七十二套衣服
6、哭嫁 据《礼记》记载“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哭嫁在今天可能会是一些很难理解的事;但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可以见到家人。而事实上,出嫁后的女子也不是可以像今天一样,随时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此外也有以下的说法:说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7、上头
古代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己成年。而女子十四岁成年行“及笄礼”,标示已到婚嫁年龄。因此成年礼与婚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许嫁之后,女子需要改梳发式,以表示她不再是姑娘,而是待嫁新娘了。“上头”不只是皆梳发挽髻,而是指整个头部打扮,还要开脸画眉,涂脂搽粉等。“开脸”是指用细绒绞去新娘脸上的汗毛,使面部更为光洁。“上头”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必须是“全福之人”(俗称“好命佬”及“好命婆”,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此外,娘家还会设宴请客,“上头”的隆重性在此也可见一斑。“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郎新娘梳头,一面梳,一面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8、盖头
新娘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叫“盖巾”,俗称盖头。对于盖头这种婚俗,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说盖头是为了遮羞;而另一种
说法是说源自于古代的掠夺婚,表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9、迎亲
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古代亲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车的,比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轿去迎亲。抬轿 的人必须身体强壮,遇上别人家的花轿,绝对不可以与他们碰头,必须绕着走。迎亲回来时,还要另一条路回去,以取不会走回头路之意。如果途中经过庙、祠、坟、井、河等处,必须
由男方娶亲的人手张红毡子将花轿遮著,作为“避邪”的意思。如果在途中遇见出殡的队伍,迎亲的人会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究竟为何会这样呢,遇到出殡的队伍会是财宝吗?其实这是因为棺材的谐音为“观财”,亦即看到财宝的意思,这样说主要是为了图个吉利。
10、拜堂
“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有趣的是,“拜堂”是不属于古代“三书六礼”之中的礼仪的。“拜堂”这一婚俗于宋代以后非常流行,经过“拜堂”后,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拜堂”时,主持婚礼的司仪会大声的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齐入洞房。”其实,拜天地代表着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于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某程度上,夫妻交拜是在古代少数可以让女性跟男性同一品位的时候。
11、出门
出门是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当到达吉时的时候,女须由大妗姐背着上花轿;据说新娘双脚着地的话就会带来恶运。在出门的时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这是因为嫂字有着扫帚星的扫字的谐音,是故人们相信嫂嫂于出门时相送会带来不吉利。现在的新娘出门时,由伴娘(陪伴新娘过门至男家,而且必须是是未婚的)撑起红伞护著新娘,取其开枝散叶的意思。大妗姐及众姊妹一边行,一边向上空、伞顶及花车顶撒米,用来“喂金鸡”,意思指鸡啄米后便不会啄新娘。最后上花车前,新娘子会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示谢意。
12、过门
过门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家门,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传说翁姑不可以在大厅直接看见新人进门,因为这样会相冲。所以当女方步入男家后,翁姑会由房间出来大厅会见新人。然后新郎新娘会先拜天地,后拜祖先。新人会向翁姑奉茶跪拜。翁姑会说一些祝福语,并送首饰及礼物给新娘。新娘收到饰物后需即时戴上,以示谢意。然后,新人会向其他长辈及亲戚奉茶。
13、三朝回门 三朝回门,即归宁,三朝是指婚后的第三天,新抱由丈夫的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然后再随丈夫回到夫家;相传在先秦时已有这样的习俗。归宁,就是回娘高向父母报平安的意思。在古时,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如果女子要夫家是离娘家后远的话,所谓出嫁从夫,女子到夫家后就可能没有机会再回到娘家了。所以回门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后一次机会。亦因为如此,人们十分重视归宁这一个婚礼习俗。
西方文化 Something old...旧东西
旧的东西代表着新娘结婚之后还会和娘家保持联系。有的新娘戴上娘家给的珠宝、也有人穿上母亲甚至祖母的婚纱。在很多时候旧的东西也同时算作是借的东西。Something new...新东西
新的东西象征着新娘新生活的展开。Something borrowed...借来的东西
借东西应该从一个婚姻幸福的朋友那里借来,预示着朋友的幸福婚姻也会带给你好运。Something blue...蓝色的东西
蓝色的东西意味着纯洁、忠诚和爱。Silver sixpence...六便士银币
把六便士银币放在新娘的左脚鞋子里预示着财富,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财富、同样也意味着幸福、欢乐与新娘相随。
关于新娘披婚纱的习俗有两种解释。一是在包办婚姻的时代,新郎在婚礼上正式娶新娘前,新娘的脸都要盖起来,这样,等新郎看清新娘时,即使不喜欢她的容貌,也为时已晚了。另一种解释是,新娘佩带婚纱是为了在婚礼那天不被在空中游荡的邪恶鬼魂伤害。
新郎抱新娘过门槛的习俗则源于罗马时代。那时的人们认为,如果新娘第一天进新家门槛时绊脚的话,将会带来厄运,把新娘抱过门槛就能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结婚戴戒指的习俗,一般认为始于17世纪。在那时的婚礼上,牧师按顺序从左手食指摸起,边摸边说:“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the Son and the Holy Spirit)”,刚好摸到无名指。
为什么新娘要戴手套?
在中古世纪时,准新郎为稳定心上人的心,便向心上人送爱的信物。当时许多绅士流行送手套给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着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应他的求婚。
新娘拿花(carrying flowers)的习惯起源于古时。人们觉得香味浓郁的花草或香料可以驱除邪恶的鬼魂、厄运和疾病。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当情人们通过互送鲜花来传达各自不同的情意时,花便有了更多的含义。如苹果花(apple blossom)代表“好事的到来(better things to come)”;红色的玫瑰代表“我爱你”;白色的玫瑰代表“纯洁”;勿忘我(forget-me-not)是“真挚的爱情和记忆(true love and remembrance)”。至于新娘站在新郎左边则是很有趣的说法。古时候抢婚成风,新郎用左手护住未来的新娘的同时,还必须腾出右手,用剑打败并赶走其他想抢她为妻的人。
为什么新娘要戴面纱?
早年,基督徒的新娘或戴着白色面纱,以表示清纯和欢庆;或戴蓝色的面纱,以示如圣女玛丽亚的纯洁。据说,当年玛莎·华盛顿的孙女妮莉·华乐斯在结婚时别出心裁地披着白色的围巾,掀起一阵风尚。这也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纱的习俗的由来。当年玛莎的未婚夫见她站在真丝窗帘后,惊为天人,赞叹不已。这给了她在婚礼时戴白纱的灵感。
新婚夫妇的汽车
当新婚夫妇乘车出发度蜜月时,汽车的后面会拴上许多易拉罐,它起源于古代扔鞋子的习俗,参加婚礼的宾客们向新人身上扔鞋子,认为如果有鞋子击中了新人乘坐的车子,那么就会带来好运。汽车鸣笛跟在新人汽车后面的车队一路不停地鸣笛,以驱走恶魔。
为什么有蜜月之旅? 在古欧洲,新婚夫妇在婚后的三十天内,或直到月底时,每天都要喝由蜂蜜发酵制成的饮料,以增进性生活的和谐。古时候,蜂蜜是生命、健康、和生育能力的象征.“蜜月’.是新婚夫妇在恢复日常生活前,单独相处的甜蜜时光,故称之为“蜜月”。
世界各国的奇怪婚俗 印度婚礼:为了祭祀
在印度教徒看来,结婚的首要目的是完成种种宗教职责,其中祭祀最为重要;但是,男子必须结婚生儿子才有资格向祖宗供奉祭品。因此,在结婚仪式上,夫妇双方为此念咒、祈祷、发誓,并且丈夫以妻子明确说道:我为了得到儿子才同你结婚。祭司等人也为此而祝愿他们。
丹麦婚礼:秘密进行
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是,筹办婚姻会好几天,可却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公开筹办会触怒鬼怪或引起他们的嫉妒。在婚庆快要结束的时候,人们把一大坛啤酒抬到园子里。新郎新娘的手握在酒坛上方,然后酒坛被打得粉碎。在场的适婚女子会把碎片捡起来,捡到最大的碎片的女子注定会第一个结婚,而捡到最小的注定会终生不嫁。
德国婚礼:砸碗盆图吉利
应邀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们,每人都带着几样破碗、破碟、破盘、破瓶之类的物品。然后玩命地猛砸猛摔一通,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帮助新婚夫妇除去昔日的烦恼、迎来甜蜜的开端,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夫妻俩能够始终保持火热的爱情、终身形影相伴、白头偕老。
俄罗斯婚礼:叫苦不迭
婚宴上会有人大喊“苦啊!苦啊!”每当有人带头喊时,在场的所有人便会齐声附和,这时新人便会站起来,当众深情地一吻。没过几分钟,又会有人大声叫“苦”,新郎新娘便又站起来,再次用甜蜜的吻来平息亲友们的叫“苦”声……这样的“程序”在婚宴上至少要重复十几次亲友们才会罢休。原来,按照俄罗斯人的说法,酒是苦的,不好喝,应该用新人的吻把它变甜。
法国婚礼:浪漫简单
结婚前先订婚,仪式简单,一般由女方的家长宴请男方的家长及兄弟姐妹,也可同时邀请其它亲戚、甚至一两名好友出席。婚礼也已逐渐简化,但仍不失为最隆重的家庭节日,带有庄严神圣的色彩。婚礼由市长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习惯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早9时至下午5时之间。婚后大宴宾客。
犹太婚礼:不忘圣战
祝福完毕后,新郎以右脚打破酒杯,象征对当年(公元70年)圣殿的毁灭的怀念以及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了当年耶路撒冷圣殿毁灭时的悲伤时刻。但在现代婚礼中,人们则以此风俗来表示人类关系的脆弱,新生活的开始以及摈弃一切偏见和无知。
日本婚礼:传统的道教
在传统的日本道教仪式上人们供奉kami---存在于自然界的神灵。在举行婚礼时,神职人员祈求神灵保佑新婚夫妻。仪式的最后一项是“共饮青酒”,即参加婚礼的人共同分享盛在三只扁平杯子中的米酒。这三个杯子从下往上依次骡放,新郎拿起第一个杯子,啜三口酒,然后传给新娘,新娘也连续啜饮三口酒,再将酒杯依次传给其它亲友。然后再开始喝第二杯和第三杯酒。
印第安婚礼:静悄悄的
酋长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婚礼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婚礼地点多选择在印第安人聚居区公共建筑物里举行,一般是一幢较大的木头房屋。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村中居民纷纷来到木房里,众人席地而坐,互致问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款式新颖,色泽艳丽。虽然印第安人性情开朗,但婚礼场合却显得非常安静,即使说话也是轻言细语。
恪守古老传统的菲律宾婚礼
通常在婚礼上,新娘要身穿传统的白色婚纱,而新郎则身着菲律宾传统男式礼服(barong)。这种礼服是一种透明的系扣男式衬衣,通常用来参加一些特殊聚会或重大场合。婚礼的主办人将会参加婚礼,见证新人结拜为夫妻。而这些主办人同时意味着指导和帮助,即新婚夫妇在需要时可以得到他们慷慨的帮助。
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芬兰婚礼
现代芬兰人举行婚礼不但要创新,有特色而且更要反映他们的传统风俗,像抛洒大米,切婚礼蛋糕。现代婚礼可谓是古典与浪漫的结合。豪华婚礼轿车上装饰着叮当做响的锡罐,新郎要抱着新娘跨过门坎。对于现代芬兰人来说,这些都是真正的传统。
第五篇:中西方婚礼习俗(推荐)
中国婚礼习俗 与 西方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习俗】
1、结婚六礼:
纳采,又称“采择”,相当于后世所称之“提亲”、“说媒”。表示男方曾审慎考虑之后所做的决定。
问名,是指男家询问女家关于女家女儿的姓名、时辰八字,如女家接纳男家的提亲,就会把女儿的姓名和时辰八字等交给男家,放在神前或祖先前以占卜吉凶,如卜吉兆的话,就会决定娶女家的女儿。
纳吉,即过文定,有一点像西方人的定婚,这时其实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即过大礼,“纳”是的意思是聘财,而“征”就是“成”的意思,亦即是说男家需要纳聘礼后才可成婚的意思。过大礼时,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完成纳征的仪式后,婚约便正式定立。
请期,即是“择吉日”成婚的意思。男家会择定一个成婚的良辰吉日,再准备婚期吉日书和礼品给女家,女家受礼及同意后,便可确定婚期。
亲迎,亦称迎亲,就是在结婚之日,新郎会与媒人和亲友一起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前往女家之前会先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之礼,然后以花轿接新娘回到男逐。新人会在男家举行拜天、地、祖先的仪式,然后送入洞房。
2、男家礼品
以下的礼品皆是均双数以取其“好事成双”之意,依照各地风俗不同,礼品的种类会有差异。
聘金:这表示男方承认和感谢女方家长对女儿的养育之恩。
聘饼:一担(五十公斤)
海味:分四式,六式或八式,款式与数量视男家的经济状况而定。每款通常分两包。其中发菜是必须的,以取其发财之意。
三牲:两对鸡,两雄两雌(父母不全,一对已足够);猪肉三至五斤起双飞,即一片相连开二,以表示丰硕诚恳的敬意。
鱼:大鱼或鲮鱼;意即腥(声)气;也表示有头有尾年年有余。
椰子:两对(父母不全可用一对),即有爷(椰)有子的意思。
酒:四支,表示爱情浓郁。
四京果:即龙眼干、荔枝干、合桃干和连壳花生,以祝福子孙兴旺,亦含圆满多福,生生不息之意。
生果:即生生猛猛的意思。
四色糖:即冰糖、桔饼、冬瓜糖和金茦,表示象甜密,白头到老的意思。
茶叶、芝麻:因为种植茶叶必须用种子、故以茶叶作礼品,暗喻女子一经缔结婚约,便要守信不渝,绝无后悔,亦即“油麻茶礼”。
帖盒(礼金盒):内有莲子、百合、青缕、扁柏、槟榔两对、芝麻、红豆、绿豆、红枣、合桃干、龙眼干,还有红头绳、利市、聘金、饰金、龙凤烛和一幅对联。
香炮镯金:香(无骨透脚青),炮(大鞭炮和大火炮),镯(龙凤成对喜镯)。
斗二米:男方准备十二斤糯米、三斤二两砂糖,这是给女家做汤圆的,以取其圆满,甜蜜美满之意。
3、女家礼品
女家礼品是男家礼物的一半或若干。茶叶、生果、莲藕、芋头、石榴(各一对),贺维巾、长裤:意即长命富贵,鞋(一对):意即同偕到老,扁柏、姜、茶煎堆、松糕,回聘金,槟榔(受一个,余数则全回给男家):意即一郎到尾。
4、安床
在选定吉日后,于婚前几天由“一世好运的男士”把新床移到适当的位置。位置要依男女双方的八字以及神位等决定,而安床的住置亦不可与桌柜、方橱的尖角相对。
然后,再由一位“儿孙满堂的女士”负责铺床,并摆上各式喜果、荔枝干、红绿豆及利是。
安床后,安床之后,禁让自己或其他成年人坐卧,寡妇、失婚者尤忌;但可先让婴孩在床上玩耍,寓意添丁发财。
5、嫁妆
嫁妆最迟需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嫁妆的多少象征女家的身份与财富。除了珠宝手饰外,嫁妆主要都是富有吉祥寓意的东西:
蝴蝶双飞:剪刀
甜甜蜜蜜:片糖
花开富贵:花瓶
丰衣足食:七十二套衣服
6、哭嫁 :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7、上头 : “上头”不只是皆梳发挽髻,而是指整个头部打扮,还要开脸画眉,涂脂搽粉等。
8、盖头 :新娘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叫“盖巾”,俗称盖头。
9、迎亲 :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古代亲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车的,比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轿去迎亲。
10、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有趣的是,“拜堂”是不属于古代“三书六礼”之中的礼仪的。
11、出门 :出门是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
12、过门 :过门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家门,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
13、三朝回门 :即归宁,就是回娘高向父母报平安的意思。
中国传统民俗的婚嫁禁忌
一:出嫁时间的禁忌
出嫁的时间要尽量避开这三个月份:六月,三月和七月。
二:出嫁仪式的禁忌
安新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最好找个未成年的男童一同睡新床,否则犯了睡空床的禁忌,所谓〝困空铺,不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新娘离家时应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叫留下“水头”旺女家,有越哭越发之意。如若在迎亲途中遇上另一队迎娶车队,这情况叫“喜冲喜”,会抵消彼此的福份,所以必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交换事先预备好的花朵来化解。当新娘步入男家时,翁姑二人以及孕妇和守孝之人要做回避,以防相冲。
三:出嫁方位地点要注意
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新娘进男方家门时,要跨过去,还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结婚当天直到晚上就寝前,任何人都不准接触新床。新娘当天更不可碰到床边。
四:婚礼中事物的禁忌
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所有礼服,婚纱,鞋子等都应是全新的,且礼服避免有口袋。新娘手捧花忌选生花,生花容易枯萎,婚事讳之。
【西方婚礼习俗】
1、钻石订婚戒
2、新娘要带手套 :手套是爱的信物。
3、婚戒要带在左手无名指上
4、钻石:爱情的最高象征
5、新娘要带面纱
最初,新娘的面纱象征着青春和纯洁。基督徒的新娘或戴白色面纱以表示清纯和欢庆,或戴蓝色面纱以示如圣女玛丽亚般纯洁。
6、新娘穿白色礼服 :白色就象征着欢庆。
7、结婚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
8、结婚蛋糕特别定制
自罗马时代开始,蛋糕就是节庆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9、蜜月旅行 :新婚夫妇在婚后的30天内,或直到月缺时,每天都要喝由蜂蜜发酵制成的饮料,以增进性生活的和谐。
【西方婚礼习俗】
西方婚礼基本流程:在神的见证下举行
——目前国内流行的婚礼基本是“中西混搭”:既有婚纱、誓言,也少不了红包、抢亲。但纯正基督教习俗下的西式婚礼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1.新郎新娘分别前往教堂,会合后开始举行婚礼(一般是下午); 2.婚礼由神父或牧师主持(也有在市政厅举行的),亲朋或有心聆听“福音”的人都欢迎观礼,大家静侯新人到来; 3.神父带领新人宣读婚礼誓言,询问现场有没有人反对、询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接受对方;
4.互相说完“我愿意”之后双方交换戒指、接吻、签字,礼成;
5.一般情况下,新郎新娘分别有伴郎、伴娘、花童若干,统称为Bridal Party;
6.婚礼完成后,新人一干人等前往外景地、公园、海边等特别景点拍摄自然风格的婚礼图片,除传统惯例要拍的合影镜头外,其余镜头常常是即兴发挥;
7.晚上,一对新人、双方父母及亲友聚于酒店、酒吧、餐厅甚至海边开party,程序为入场——就坐——伴郎致辞——宴会——切蛋糕——新人跳第一支舞——舞会+自助餐——新娘抛花球(新郎抛袜圈)——吻别;
8.新郎新娘赴酒店或度假地欢度新婚夜。
西方婚礼习俗:有旧有新有借有蓝
——中式的婚礼上我们不能穿黑色的衣服、要吃莲子桂圆、要小男孩滚床……而西式的婚礼也有他们的讲究,其中最盛行的就是要求新娘在结婚当天,全身的穿戴中要有一些旧东西、一些新东西、一些借来的东西和一些蓝色的东西。旧东西:代表着新娘结婚之后还会和娘家保持联系。有的新娘戴上娘家给的珠宝、也有人穿上母亲甚至祖母的婚纱。在很多时候旧的东西也同时算作是借的东西。新东西:新的东西象征着新娘新生活的展开。
借来的东西:借东西应该从一个婚姻幸福的朋友那里借来,预示着朋友的幸福婚姻也会带给你好运。
蓝色的东西:蓝色的东西意味着纯洁、忠诚和爱。
六便士银币:把六便士银币放在新娘的左脚鞋子里预示着财富,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财富、同样也意味着幸福、欢乐与新娘相随。
传统结婚誓词:——结婚誓词在细节上会有一些差别,但基本的意思都是相同的。
从今天起我(姓名)接受你(姓名)为我的合法丈夫/妻子、我终身的朋友、我忠诚的伴侣、我的爱人。在上帝和我们的亲友的见证下,我郑重宣誓成为你忠实的伴侣,无论疾病或健康、顺境或逆境、欢乐或痛苦。我发誓无条件爱你、支持你达成你的目标、以你为荣、尊重你、与你一起欢笑哭泣、并珍惜你知道永永远远。
钻戒:《圣经》上说,在远古时代,男子向女子求婚时的证物就是指环。9世纪时,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法令,规定男方赠送婚戒给女方是正式求婚所不可缺少的步骤。新娘礼服的颜色:新娘礼服的颜色代表着传统,也有特定的含义:白色代表纯洁童贞,美国和英国常用的黄色是爱神和富足的象征。头饰:,古时的女子在适婚年龄都会头戴花环,以区别于已婚妇女,象征着童贞。
面纱:起初新娘戴面纱是作为年轻和童贞的象征,信奉天主教的新娘戴面纱代表纯洁。因此,许多新娘在赴教堂举行婚礼的时候都选择戴双层面纱,新娘的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以后,由新郎亲手揭开面纱。
花束:鲜花代表激情和奖赏,传达出繁荣富饶和出类拔萃的讯息,有幸接到新娘花束的人将有好运气,也会是下一个喜结良缘的人。新娘站在新郎的左边:这个习俗起源于抢婚盛行的年代,由于担心新娘的家人会在婚礼上将新娘抢回去,新郎必须空出右手来随时应战。互吻:根据习俗,婚礼是以新人的亲吻而宣告结束。
抱着新娘入洞房:这一习俗是从一些土著部落的婚俗演变而来的,由于这些部落里的单身女子太少,所以男子们要到邻近的村落去抢亲,将她们扛走,免得她们一沾地就会逃走。今天人们认为新娘不能用左脚迈进新房的门,所以最好让新郎将新娘抱进房。
新婚夫妇的汽车:当新婚夫妇乘车出发度蜜月时,汽车的后面会拴上许多易拉罐,它起源于古代扔鞋子的习俗,参加婚礼的宾客们向新人身上扔鞋子,认为如果有鞋子击中了新人乘坐的车子,那么就会带来好运。汽车鸣笛跟在新人汽车后面的车队一路不停地鸣笛,以驱走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