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华夏之祖导学案
第3课 华夏之祖
学习目标
(1)、掌握黄帝对人类的贡献(重点)
(2)、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难点)
自主学习
一、炎黄战蚩尤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二、黄帝----“人文初祖”
1、黄帝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2、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尧、舜、禹身上各有什么优秀品质?
2、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
3、说说尧、舜、禹的故事。
4、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
5、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合作探究
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禹
2、“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此诗是纪念谁的碑文()
A、黄帝
B、大禹
C、蚩尤
D、女娲
3、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
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
4、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二、材料题:
2007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根据材料回答:
(1)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
(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
第二篇:第3课《华夏之祖》导学案
第3课《华夏之祖》导学案
自学目标:
1、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族形成所做的贡禹的“禅
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学增强民族意识。
自学过程 :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炎黄战蚩尤。
2、黄帝——人文初祖。
内容探究:
一、炎黄战蚩尤
1、距今四五千年在黄河和长江流域有哪些著名的部落?
2、请学生谈谈“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二、黄帝——人文初祖
1、看第14页的“动脑筋”,对传说中的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你有
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科学?
2、传说中的黄帝对中华文明有哪些贡献?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的实质是什么?
2、尧舜禹有哪些优秀优秀品质?
3、奴隶社会出现的原因及标志是什么?
课堂检测:
一、结合第13页课文图示,说说传说中的黄帝对中华文明有哪些贡献?
二、将下列人物与有关的事用直线连接起来。
黄帝涿鹿大战
炎帝任用鲧治水
蚩尤发明铜器、车船
尧神农尝百草
舜禅让的传说
禹用疏导法治水
第三篇: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 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第3课 星星变奏曲
【学习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学习重点】
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学习难点】
“星星”的象征意义。【知识链接】 1.朦胧诗简说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2.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自主学习】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合作探究】
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4、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5、“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6、多层次的意象迭加是朦胧诗的鲜明特征之—,请找出诗中其他的生动意象,并简要分析内涵。
【精读精练】
7、本诗的作者江河是80年代()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个诗派其他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还有(二至三个)()
8、这首诗歌用()等来象征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表达的主题是()。
【教(学)后记】
第四篇: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华夏之祖导学案
华夏之祖
【学习目标】
1.讲述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理解“禅让制”。【重点难点】
重点:黄帝——人为初祖
难点:对禅让制的认识 【自主探究】
1.距今约____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是____和____,在涿鹿一战中大败的是__ _。
2.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 ____。3.黄帝建造_______,制作_______,教人们_______,发明_______。嫘祖发明____________,仓颉发明_______,伶伦编出了______ 4.后人尊称黄帝为_______。海外华人称自己为______。
5.尧舜在年老推举继承人时,采取的方式叫____。公元前_______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______,原始社会结束。即 在位时,原始社会结束。【合作探究】
探究一:读教材13页孙中山的一段话和观察教材插图《传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以下问题:
1.孙中山的题词是赞颂谁?平定蚩尤乱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叫什么?
2.中华文明五千年是从何时算起的?
3.概括黄帝的个人事迹?在众多发明中真的都是黄帝发明的吗?人们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的发明都归功于黄帝呢?
探究二:4.讲一讲有关尧舜禹的小故事,他们都有哪些优秀品质?舜和禹是怎么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当堂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禹
2.“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此诗是纪念谁的碑文()A.黄帝
B.大禹
C.蚩尤
D.女娲
3.2012年3月24日(农历三月初三),壬辰年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隆重举行,海内外华夏儿女欢聚于此,共拜轩辕黄帝,表达促进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共创和谐生活的美好愿望。关于黄帝的介绍中正确的有()
①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②在涿鹿之战中大败炎帝③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④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二、材料题:
2007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5.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
6.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
7.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
【中考在平时】
1.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要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蚩尤部落
D.黄帝、炎帝部落
2.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A、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
B、是因为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因为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是因为他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快乐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多又准。
第五篇: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9《王几何》导学案
9《王几何》导学案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难点:
1、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
2、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学习方法:
自学导读法 讨论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1、注音
须臾()笑面佛()皱()纹屏()息绰()号 高涨()嘈()杂弥()勒轮番()
2、解释 哄堂大笑: 得意洋洋:
笨手笨脚:
得意忘形:
持之以恒:
鸦雀无声:
3、梳理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26):
第一层(3----7): 第二层(8----9):
第三层(10—15):
第四层(16—23):
第五层(24—26):
第三部分(27—29):
4、文章探究
(1)本文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几何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
有哪些?
(2)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3)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5、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