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国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1、国防的含义及其基本类型?
含义: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分类: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我国属于自卫型)。
2、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一)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二)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三)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3、如何认识国防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国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
(三)国防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4、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有哪些?(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5、我国现行的国防政策是什么?
(一)实行积极防御,坚决保卫国家利益;
(二)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四)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
(五)实现国防现代化;
(六)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
(七)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P.S.:可精简为“积极防御”。
6、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有哪些?
(一)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防法规》
1、什么是国防法规?
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国防法规体系是由哪些层次和门类构成? 四个层次: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
十六个门类:一是国防基本法类,二是国防组织法类,三是兵役法类,四是军事管理法类,五是军事刑法类,六是军事诉讼法类,七是国防经济法类,八是国防科技工业法类,九是国防动员法类,十是国防教育法类,十一是军人权益保护法类,十二是军事设施保护法类,十三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类,十四是紧急状态法类,十五是战争法类,十六是对外军事关系法类。
3、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兵役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4、学生军训的地位作用有哪些?
(一)学生军事训练是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
(二)学生军事训练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举措;
(三)学生军事训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5、国防教育法有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8日颁布。全民国防教育日为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六。《武装力量》
1、武装力量的定义?中国武装力量的组成?
定义: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任务: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担负着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的任务。
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职能和分类? 职能:
1、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2、维护社会治安;
3、保卫党政领导机关、重要目标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分类:第一类:内卫部队;
第二类:边防部队、消防部队、警卫部队;
第三类:黄金部队、水电部队、交通部队、森林部队。
4、陆军、海军和空军各由哪些兵种组成?
陆军通常由步兵、炮兵、装甲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等兵种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
海军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
空军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等兵种及其他专业勤务部队组成。
5、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各自的使命?
海军:防御外敌海上入侵,收复敌占岛屿,保卫我国领海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海洋权益。
空军:组织国土防空,夺取制空权,协同陆、海军作战,保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保障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二炮兵:一是威慑,即平时遏制敌国可能对我国发动核战争和局部入侵,打破敌核讹诈,为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服务;战时遏制常规战争升级为核战争。二是实战,即在我国遭到核突袭时,根据需要,对敌实施坚决、及时、有效的核反击,打击敌国战略目标;发挥战役战术常规导弹的突击作用,赢得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胜利。
6、枪炮区别线:弹丸直径20mm;舰艇区别线:排水量500t。《古代军事思想》
1、什么是古代军事思想?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形成于夏商西周时期, 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于秦至前清时期。
2、《孙子兵法》的影响有哪些?
(一)中国历代名家无不重视对其研究与应用;
(二)《孙子兵法》在国外备受推崇;
(三)《孙子兵法》在社会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影响。
3、《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是什么?(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3)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4)“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4、《孙子兵法》的主要谋略制胜思想是什么?(1)“庙算”制胜;(2)诡道制胜;
(3)“不战而屈人之兵”。《毛泽东军事思想》
1、什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和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现代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产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党的遵义会议,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时期;
形成: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
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丰富和发展。(P100-P102)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二)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三)人民战争思想;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五)国防建设理论。
4、什么是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5、人民战争的两大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是战争的正义性;二是战争的群众性。《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
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当代中国军事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二)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
(三)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五)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六)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我军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锐利思想武器。
4、知识点:
(1)现代化是军队三化建设的中心;
(2)要把质量建设作为军队建设的根本方针,长期坚持下去。(3)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1、为什么说缓和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1)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2)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3)解决了与大部分国家的边界问题;(4)建立了多边区域合作机制。
2、日本队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威胁有哪些?
(1)日本与我国的战略利益矛盾日趋突出,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2)拥有巨大军事实力,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质基础;(3)右翼倾向严重,军国主义根基雄厚;(4)加强对我国有争议的岛屿和海域的控制。
3、我国周边工作的方向及周边外交方针是什么?
我国周边工作的方向是“营造一个和平、和谐、合作的周边环境”。我国周边外交方针: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美国军事基本情况》
1、美国武装力量定义:
美国武装力量是指美国政府所拥有的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的统称,是执行美国政府内外政策的重要工具(包括人员、武器装备等)。
2、美国武装力量组成:
美军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构成。
3、美国政府现行军事战略? “先发制人”战略。
4、美军是否介入台海危机,为什么? 会介入。
(1)美国历史上对台湾问题一直是军事介入的;(2)军事介入是美国霸权战略本质所决定的;(3)军事介入台湾问题是美国的利益使然;(4)军事介入是美国“履行对台的安全承诺”;
(5)美军有能力并正加紧军事介入台海冲突的各项准备。
4、美军有多少艘航空母舰? 13艘。
《军事高技术概述》
1、军事高技术的概念?
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2、军事高技术的七大特点?(1)高智力;(2)高投资;(3)高竞争;(4)高风险;(5)高效益;(6)高渗透;(7)高速度。
3、知识点:
(1)军事高技术的物化形式是新型武器装备;(2)信息技术是武器装备战斗力的倍增器。《精确制导武器》
1、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
精确制导武器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制导武器。
2、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
三大特点:高技术、高精度、高效能。四大特点:一是命中精度高;二是作战效能高;三是具有较强的远距离突防能力;四是作战效费比高。
3、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方式?
寻的制导、遥控制导、复合制导、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和景象匹配制导、全球定位系统导航卫星制导
4、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1)成为现代战场的主要打击力量;(2)使作战样式发生深刻变化;(3)具有现实的军事威慑力。《航天技术》
1、什么是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2、军用卫星有哪些?
军事侦察卫星、军事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军事测地卫星、军事气象卫星等。
3、侦察卫星有哪些? 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和核爆探测卫星等。
4、侦察卫星的特点和用途有哪些?
特点:发展最早、应用最广,具有侦查效率高,收集、传递情报速度快,效果好,生存力强和不受国界与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等特点。用途:(1)侦查对方战略目标;(2)对领土进行测图;
(3)监测对方战略武器系统;(4)侦查对方地面部队的部署;(5)侦查战场变化情报。
5、我国航天技术有哪些世界领先?
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测控技术;静止卫星发射技术;高能低温火箭技术;航天遥感技术;数字卫星通信;载人航天技术。
6、我国及世界航天史上的重大事件?
我国:1956年10月8日中国导弹火箭技术研究院建立; 1960年2月19日发射首枚试验型探空火箭;
1970年4月24日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试验卫星;
1975年11月,成功发射并回收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 1981年,用一枚运载火箭,一次把三颗卫星送入太空;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于酒泉发射成功,使用运载火箭为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宇航员为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发射成功,宇航员为费俊龙、聂海胜。世界:1926年美国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乘坐“东方”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月成功;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发射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
1981年4月12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轨道飞行。《军队指挥自动化》
1、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定义?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指在军队指挥系统中,综合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及军事理论,实现军事信息收集、传递、处理自动化,以实现高效的指挥、领导与管理,保障军队发挥最大效能的“人—机”系统。
2、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是由信息收集分系统、信息传输分系统、信息处理分系统、信息显示分系统、决策监控分系统和执行分系统等组成。
3、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分类?
按使用层次: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战役指挥自动化系统、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和作战平台信息化附加系统;
按军种:陆军指挥自动化系统、海军指挥自动化系统和空军指挥自动化系统; 按用途:情报侦察系统、通信系统、武器控制系统、防空系统以及后勤系统;
4、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情报收集功能、信息传输功能、信息处理功能、信息显示功能、决策监控功能。
5、指挥自动化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军队指挥自动化是高技术战争的“三大支柱”之一,现代战争的“效率之神”,兵力倍增器,信息战的重要武器系统,潜在的国防威慑力量。作用:
1、适应现代战争突发速决的需要,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
2、适应武器高精度控制的需要,确保打击准确;
3、适应高技术战场信息化的需要,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4、适应多军兵种联合作战的需要,确保整体作战效能的实现。《核、化学、生物武器威胁及防治》
1、什么是核武器?
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
2、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
3、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1)杀伤范围广;(2)伤害途径多;(3)持续时间长。
4、生物武器的伤害特点?(1)致病力强,污染范围广;(2)伤害途径多;(3)具有传染性;(4)危害作用时间长;(5)没有立即杀伤作用。
5、对核化生武器威胁应采取的对策?(1)树立防护意识;(2)做好物质准备;(3)搞好“三防”训练;(4)积极进行医疗救治。《高技术战争》
1、什么是高技术战争?
高技术战争是指大量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2、高技术战争形成的主要原因?
(1)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高技术战争形成的物质技术基础;(2)军事理论的发展是高技术战争形成的理论先导;
3、高技术战争有哪些特点?(1)战场空间更广;(2)战争可控性较强;(3)作战方式多样;(4)战场指挥控制更趋自动化;(5)制信息权的斗争更加激烈;(6)战争消耗巨大。
4、战争的可控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能有效控制打击目标;(2)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规模;(3)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进程。
5、高技术战争所形成的“三非”作战方式为: 非线式、非接触、非对称。
(注:***号题目答案尚不明确,各题目答案仅供参考)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题目)
《国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复习思考题
1、国防的含义及其基本类型?P1—2
2、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4--6
3、如何认识国防的地位和作用?P6
4、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有哪些?P14—15
5、我国现行的国防政策是什么?P28
6、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有哪些?P24—27 《国防法规》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国防法规?P31
2、国防法规体系是由哪些层次和门类构成?P34
3、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兵役制度?P40
4、学生军训的地位作用有哪些?P44—45
5、国防教育法有关内容? P45、47
《武装力量》
1、武装力量的定义?中国武装力量的组成?p50--51
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任务?p52 L5—10
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职能和分类?p55--56
4、陆军、海军和空军各由哪些兵种组成?p59、62、64
5、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各自的使命?p63、64、66
6、枪与炮、艇与舰的区别分别在哪里?
《古代军事思想》
一、什么是古代军事思想?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p77)
(2)形成于夏商西周时期 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于秦至前清时期
二、《孙子兵法》的影响有哪些? p85——87的1、2、3
三、《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是什么? p92——95的1、2、3、4
四、《孙子兵法》的主要谋略思想是什么? P94的(1)(2)(3)
《毛泽东军事思想》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P96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哪几个阶
段?
P100--102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02
4、什么是人民战争?P107
5、人民战争的两大基本特征是什么?P107--108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为什么说缓和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1、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
2、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3、解决了大部分国家的边界问题
4、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
二、日本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威胁有哪些?
1、日与我战略利益矛盾日趋突出,将我列为主要潜在对手
2、拥有巨大军事实力,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质基础
3、右翼倾向严重,军国主义根基雄厚
4、加强对我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
三、我国周边工作的方向及周边外交方针是什么?
我国周边工作的方向:营造一个和平、和谐、合作的周边环境。
我国周边外交方针: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美国是否介入台海危机?
一、美国历史上对台湾问题一直是军事介入
二、军事介入是美国霸权战略本质所决定
三、军事介入台湾问题是美国的利益使然
四、军事介入是美国“履行对台的安全承诺”
五、美军有能力并正加紧军事介入台海冲突的各项准备
《军事高技术概述》 一、一个概念:军事高技术的概念(P211)
二、一个问题:
军事高技术的七大特点(P211~212)
三、两个知识点:
1.军事高技术的物化形式是新型武器装备
2.信息技术是武器装备战斗力的倍增器
《精确制导武器》 定义——。278 特点——。279 制导方式——。282 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1)成为现代战场的主要打击力量。(2)使作战样式发生深刻变化。(3)具有现实的军事威慑力。
《航天技术》
1、什么是航天技术?P293—294
2、军用卫星有哪些?P302
3、侦察卫星有哪些?P303
4、侦察卫星的特点和用途有哪些?P302—303
5、我国航天技术有哪些世界领先?P300
6、我国及世界航天史上的重大事件?P297—299
《核、化学、生物武器威胁及防治》
一、什么是核武器?321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324
三、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330(1)杀伤范围广。(2)伤害途径多。(3)持续时间长。
四、生物武器的伤害特点?336(1)致病力强,污染范围广。(2)伤害途径多。(3)具有传染性。(4)危害作用时间长。(5)没有立即杀伤作用。
五、对核化生武器威胁应采取的对策?(1)树立防护意识。(2)做好物质准备。(3)搞好 “三防” 训练。(4)积极进行医疗救治。
《高技术战争》
1、什么是高技术战争? 341页
2、高技术战争形成的主要原因? 342页
3、高技术战争有哪些特点? 348页
4、战争的可控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49页
5、高技术战争所形成的“三非”作战方式为: 非线式、非接触、非对称。
P.S.:以上是军理考试范围及参考答案,完整答案请同学们自行查阅军理教科书。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预备役:指国家平时以退役军人、民兵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起来的战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役部队的武装力量。2.军事格局:指活跃于世界军事舞台的国家或集团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3.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 和理论概括。
4.领 土:是位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
5.高技术战争:指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BBDBD CABCC 1.国防按性质和建设目标可以分为扩张型国防,中立型国防,()和自卫型国防。A、民主型国防 B、联盟型国防 C、和平型国防 D、进攻型国防
2.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权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防的()。A、基本原则 B、根本目的 C、大政方针 D、基本要求 3.国防的基本功能有威慑功能,()和增值功能。
A、防御功能 B、进攻功能 C、和平功能 D、实战功能 4.侵占我国南海岛礁最多的国家是()。A、越南 B、菲律宾 C、马来西亚 D、泰国
5.()公开提出“两国论”,妄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A、陈水扁 B、连战 C、宋楚瑜 D、*** 6.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按《联合国海洋法》的规定,还拥有()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A、200 B、250 C、300 D、350 7.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载人太空飞行的国家是()。A、俄罗斯(前苏联)B、中国 C、美国 D、法国
8.现代战争已经发展为“五维空间”的角逐。“五维”是指()。A、东南西北中 B、海陆空天电 C、上下左右中 D、XYZtV 9.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由()颗卫星组成。A、2 B、6 C、24 D、32 10.以()的利用为中心的电子战手段,已成为贯穿于战争全过程并覆盖整个战场并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A、火力 B、人才 C、信息 D、高技术武器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高技术战争特点有哪些?
(1)战争中使用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战争。
(2)作战时间短、危害时间长。
(3)城市局部遭袭,但居民受到的危害却很广泛。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2)人民战争思想(3)人民军队思想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3.中国国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2)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
(4)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4.***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
(1)***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2)***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我军军事理论的集中体现(3)***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强大的思想武器。
5.国防教育的作用有哪些?(1)国防教育是维系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2)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3)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所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和职责;
(4)开展国防教育是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落实战时兵员动员的重要措施;
(5)开展国防教育是全面培养人才的一种好形式。
6.谈谈你对军事理论课学习的收获?
军事是政治的工具。任何军事行动的胜利都意味着之前的纯政治行动的彻底失败。老子曰:“兵者,国之重器也,不可轻易示人”,就是说明了这个道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战争都是玉石俱焚的不明智行为,也许有人会说有的军事行动是在抛砖引玉,但事实上,只要战火燃起,战争双方的政治、外交关系就已经告破裂,而随战争进行,经济联系也会随之断绝。
但同时,军事更是政治的筹码。有强大军事实力作后盾的政治行动才会有成功的可能性,只有狮子才有资格和狮子坐下来谈判,退一步讲,想与狮子叫板,你至少也应该是一头狼。也就是说,只有拥有了尖牙利爪,一个国家才拥有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权利。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使祖国变得更为强大。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军兵种及军种的主要作战任务?
答:(1)陆军通常由步兵、炮兵、装甲兵、防空兵、陆军防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种和专业勤务部队组成。基本任务有:抗敌军事入侵、在一定地区和方 向上打赢局部战争、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2)海军由舰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基本任务有:协同陆军、空军进行反袭击,保卫海 军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目标;消灭敌战斗舰艇和运输舰船,破坏敌海上交通运输;袭击敌海军基地、港口和岸上重要目标;协同陆军、空军进行登陆作战;进行海 上封锁和***作战;保障海上交通运输、渔业生产、资源开发、科学实验和海洋调查的安全。(3)空军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通信兵等兵种及其他专业勤务部队组成。基本任务有:国土防空,独立实施空中进攻作战,协同 陆、海军作战,实施空降作战,实施空中威慑,实施空中输送,实施电子对抗、航空侦察、无线电技术侦察和雷达侦察。(4)第二炮兵由地地近程、中程、远程、洲际等导弹部队及各种保障部队、院校和科研试验单位等组成。基本任务是威慑和实战。
2. 试述我国如何应对当今复杂的国际战略环境和战略格局?
答:第一,把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适应新的形势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主权和安全,作为我们新世纪国际战略的根本基点。第二,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政治和文明三种新秩序,作为我们新世纪国际战略的基本主张。第三,把积极发展同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友好关系,特别是改善和发展大国关系,建立均衡、稳定的世界战略格局,作为我们新世纪国际战略的基本布局。第四,把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趋利避害,积极参与经济和科技全球化进程,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作为我们新世纪国际战略的重点。3. 试述中国的国防体制?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包括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有边防、海防、空防等。国防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它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国防的性质依国家的性质和国家政策不同而异。国防的巩固和强大是防备外来武装侵略和颠覆,维护国家稳定与安全的保证。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的宏伟目标之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权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防的根本目的。国防体制,是国家防卫机构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以及领导体系的制度。是国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体制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内容主要包括:国防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国防经济体制、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的管理体制、兵役制度、动员制度、国防教育制度以及国防法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体制,坚持中国***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1)战争中使用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战争。
(2)作战时间短、危害时间长。
(3)城市局部遭袭,但居民受到的危害却很广泛。
第二篇:国防建设与武器装备
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解正轩
内容提要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对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是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本质和核心在于贯彻以人为本要求,始终坚持人民军队宗旨;基本内容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做到“四个必须”,从而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去。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全军必须坚定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对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为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特别是“台独”分裂势力严重威胁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背景下,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军队的神圣使命,有效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稳定;如何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推进,争夺国际军事竞争战略主动权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大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强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如何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迈上新的台阶;等等。这些都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解决的时代性课题。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回答和解决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各项事业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进一步拓展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视野,更加自觉地从国家利益全局筹划国防和军队建设;才能进一步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时代要求,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才能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根本途径,更加科学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向前进。科学发展观为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我们党关于新形势下发展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为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也为我们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的特点、规律开启了认知之门。坚持运用科学发展观蕴含的系统协调思想,就能够正确处理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重大关系;运用科学发展观蕴含的质量效益观念,就能够紧紧抓住军队建设的核心和关键,自觉把提高战斗力作为衡量部队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运用科学发展观蕴含的以人为本思想,就能够深刻把握军队建设的主体和动力源泉;运用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制度创新思想,就能够在坚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基础上,着力探索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一般规律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
科学发展观为凝聚全军官兵意志和力量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得到了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和拥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全军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加速推进,国防实力进一步增强。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具
1有巨大的真理感召力和实践指导作用。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进一步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意识,进一步增强官兵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坚定信心,进一步激发官兵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打赢的创造精神和高昂热情。
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是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我们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胡锦涛同志根据国家发展对国家安全提出的新要求,深刻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内在规律,明确提出:从国家讲,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防投入,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军队讲,要坚决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这一重要论述,坚持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思想,指明了把国防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正确途径。本世纪头20年既是国家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国防建设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雄厚基础;建设一支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才能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一个长期的安全环境。只有这样去认识和实践,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强国兴军之路阔步前进。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本质和核心在于贯彻以人为本要求,始终坚持人民军队宗旨。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发展,是唯物史观在现时代的生动运用,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对军队来说,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军队建设中,必须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心系基层、情系官兵,切实维护官兵权益,不断改善官兵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这一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赋予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本色作风以新的时代内涵。贯彻以人为本要求,就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始终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军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始终把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作为军队建设的重要方面,始终把尊重和实现官兵的合法权益摆在谋划开展工作的重要位置。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做到“四个必须”。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能不能贯彻好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军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至关重要。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必须按照“五句话”总要求,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使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建设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必须下功夫解决军队内部存在的某些结构失调、关系不顺的问题,进一步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加强体系建设,提高整体效能;必须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统一起来,为建设一支同我国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创造持续发展的条件;必须大力加强科学管理,切实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这“四个必须”,是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抓住了军队转型时期建设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原则和重要遵循。坚持做到“四个必须”,国防和军队建设就能不断打开新的局面,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去
打牢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根基。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好,首先必须学习领会好。要以胡锦涛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基本依据,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认清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努力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成果转化为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坚定政治信念,转化为促进部队建设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整体提高的科学思路和体制机制,转化为抓思想政治建设、抓军事斗争准备、抓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抓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实际能力。着眼于提高质量效益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发展,是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要努力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不断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加强现代管理知识学习,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在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积极引入先进适用的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和战斗力。要加强战略筹划,着眼于全局和长远确定科学可行的发展目标和思路,掌握好各种资源的投向和投量,运用综合集成的方法对各种作战要素进行系统整合,防止重复建设和分散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快速高效地推进部队建设。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勤俭建军、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大手大脚和铺张
浪费,使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地转化为国防实力和战斗力。
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军队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以改革求发展的观念和思路,把制约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矛盾作为突破口,在研究解决部队建设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上有新作为,在研究解决官兵关注的热点问题上有新成效,在维护官兵合法权益的问题上有新举措。要立足我国国情军情,在武器装备、组织结构、作战方式、管理方法、保障方式、军事训练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注重体制创新,推动部队全面建设。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坚持从部队实际出发,处理好局部与全局、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看准一项改革一项,成熟一项推
广一项,积极探索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现代化建设新路子。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军队的全面落实。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作风保证。要把求真务实精神贯彻到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到军队建设和改革的各项工作中,在全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地用是否有利于部队建设的发展进步、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有利于解决官兵的实际问题来衡量和检验工作成效。要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下功夫,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功夫,把从严治军真正落到实处。要依据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来指导和开展工作,筹划和安排各项工作一定要充分考虑部队的实际承受能力。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实绩评价标准和体系,充分调动广大官兵坚持求真务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坚持重实际、干实事、求实效,确保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各项决策指示落到实处。
《人民日报》〔20050801 第9版〕
第三篇:结合国防历史,谈谈对国防建设的启示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要求。国防动员体制是国防动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组织制度,是国家关于国防动员的组织系统、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的规范。
国防动员体制的功能状态,对于增强国家的国防动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我的心中,国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防事业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引以为高尚的事业,而从事国防事业的人是世界上最高尚与伟大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社会也变得更加文明。国家、种族的界限日益缩小,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素质也越来越高,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国防只有在战争年代才值得重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显得多余了。可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无论多强大的经济也会化为乌有。众所周知,落后便要挨打。当今霸权主义,强权横行。
由于一次海湾战争,原本风光富裕的伊拉克也算一个经济强国,但现在却只能任人宰割,前几年的阿富汗和南斯拉夫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假如他们拥有自己强大的国防后盾,还会任人宰割吗?假如美国等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他们能够肆意的挑起战火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宏伟蓝图,可是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威胁到全世界的和平。人民军队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和平稳定的发展局面,就不能与霸权主义斗争到底;没有他们,人民的生命财产就无法保障。
当圆明园的华丽与高贵被英国传教士的书信传回英国时;当康乾盛世浮华背后的致命弱点渐露时;当英国使者的通商请求被清帝婉言谢绝时,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即将经历100多年的劫难。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万里土地上,受到了外国列强侵华炮火的洗礼,也是我感到只有国富兵强才能拥有自己的主权与和平安定的发展当鸦片大量的流入我国,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清政府破于压力加之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但是,当时清政府给与战争的财政运算本来就少之又少,再加上各个级别的大小官吏层层的压榨剥削,致使军费紧张,士兵所用枪支大多是鸟枪,舰炮的炮弹大多不能爆炸,武器装备甚至不如明朝,清政府是以弓箭和腰刀在马背上夺取的天下,所以在清政府执政的200多年中,武器根本没有任何改进。在当时清政府的官兵浴血奋战,可是由于敌我双方的武器比例悬殊太大,致使鸦片战争在敌方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清政府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通过《南京条约》补充文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
如果清政府的官吏都尽心尽力的维护国防的建设,不把军费中饱私囊,就不会指使清军的装备不进反退。在鸦片战争中清军的人数远远超过英法联军,但是就武器装备和性能来讲,几乎就是冷热兵器之间的对话,这无疑是导致这场人数悬殊的战争以少胜多的结果的必然因素。所以,我觉得。只有国富兵强才能不受外国列强的欺辱。而在2战的反法西斯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抗日求国的基本思想。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但是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的苦难是不可磨灭与消除的。1937年7月7日夜11时,日军驻丰台部队,在宛平城外芦沟桥附近,借口夜间演习中,失踪士兵一名,无理要求派部队进宛平城搜查,为当时驻芦沟桥的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219团吉星文部所拒绝。双方正在交涉中,日本侵略军竟向宛平城射击,继而开炮轰击宛平城和芦沟桥。日本军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从此开始。8年抗战中的中国的海空军都很弱小,不具备与日军抗衡的实力。但他们同样为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海军将士们拆下舰炮,自沉舰艇,作为炮兵,步兵参战。中国空军与日军激战8年,创造了无数辉煌:抗日天神高志航指挥我们的战斗机在8.13空战中击落日机6架,自己无一伤亡,使中国空军一战成名;飞行员阎海文在飞机中弹跳伞后落入日军包围,敌人要他投降,他拔出佩枪杀了几个鬼子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牺牲前高呼:“中国无投降之空军!”;飞行员沈崇诲在飞机被敌人舰炮击中后毅然驾机撞向敌舰,与敌同归于尽,让鬼子领教了中国的神风特攻......中国空军的200多架飞机在开战不久就打光了,后来国家集中有限的财力坚持打掉多少就买多少。后在美国援华航空队的帮助下,坚持到了1945年,我们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芷江会战,中美联合空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鬼子也尝到了被飞机狂轰滥炸的滋味,此次战役是抗战史上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答案补充由此可见,如果当时中国拥有自己的强大空军海军,日军的侵华时间是可以缩短的,只有国富军强才能使我国的土地上再不燃起战争之火.76年前,我国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国门洞开、生灵涂炭的一个重要原因。看昨天知国耻,看今天想国兴,看明天盼国强。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强食”,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前追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经济总体规模虽然比较大,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面对现实,倍感发展之急迫,不思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不抵抗,有发展才谈得上民族尊严,才能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真正巍峨挺立。现当代国防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这里分阶段加以阐述。
启示
中国国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出现,国防便产生了。中国古代国防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到清王朝中国开始了屈辱的国防历史,进入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国家利益严重损害,随着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的诞生,我国才摆脱了被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命运,新中国建立后又陷入了资本主义列强的重重包围,并进行了多次对外战争,在中共的英明领导下都取得了胜利,有力的维护了民族独立和国防安全。下面谈几点中国国防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
一经济实力决定国防力量
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往往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因为它可以从庞大的国民收入获取更多资源来投入到国防建设上,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力弱,但还要把大量的资源通入到国防里,透支财政,是国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这个政府里倒台已经不远了,新中国初期由于八年内战,国民经济凋敝,党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既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要应对国外反动势力的颠覆,最终党英明决断将国防建设放在首位,巩固了新生政权,但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局限。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我国国防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武器装备更加先进。
二稳定的政局是国防安全的保障
政府是组织国防建设的主要推动力,所以政局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国防安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三个月就侵占了东北三省,还厚颜无耻的建立了他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全国的声讨声讨蒋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的压力下,蒋介石又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又开始了新的对苏区的武装围剿,侵华日军趁机将魔掌伸向华北,攫取多项侵略权利。中共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得到了许多人士的认可,经过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才决定联共抗日并在正面战场积极地防御,使日军快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为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证明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不容小视。
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军队!春秋战国时期,在弱国强食的激烈兼并战争中,各诸侯国无不崇尚“武备”,奖赏军功,鼓舞士气,重视军队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可见国防根本是军队,军队是强大与否的象征。古今中外的国防史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一支足够数量的,有质量的军队,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就没有起码的保证。
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列宁曾经说过:一支不准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和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手段和方法,谁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的,甚至是犯罪的。国防史告诉我们:武器装备及由此决定的兵种战法对于战争胜负,对于国防强弱有重要的作用。从宋朝到万顷晚清之前,是冷,热兵器并用而以冷兵器为主的时期,在此期间,陈吉斯汗及其子孙学习军事技术,运用新式装备最为成功,战国也最为辉煌。
全民的国防意识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根基!汉武帝刘秀,三国时的诸葛亮,曹操,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清康熙帝玄烨等,都实行“富国强兵”“文武并用”之策,注意在奖励“耕战,农兵合一”培养全体军民固边守防的思想,致使国防强大,外敌不敢小视。因此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全民强烈的国防意识,包括居安思危的国防警觉和一旦强虏压境,全民族同仇敌忾战胜敌人的精神准备,这是国防历史给我们的一个最深刻的启迪。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是国防强盛的重要力量!国防建设历来是世界各国先进技术竞争的主要领域,做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科教化知识,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把自己努力培养成有用之才,在步入社会后,为我们经济的发展,为我们科技的进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国防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第四篇:国防知识:新中国九次大裁军
国防知识:新中国九次大裁军
第一次精简整编: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550万人。1950年6月,全军参谋会议精简整编方案中规定全军员额精简为400万,当年即复员23。9万余人。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精简整编工作终止。到1951年底,全军员额达627万人,是我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第二次精简整编:1951年11月中央军委召开整编会议,规定到1954年把全军总员额控制在300万人左右。1952年1月,毛泽东批准《军事整编计划》,全军总定额缩减至300万人左右。
第三次精简整编:截至1953年9月底,全军人数减到420万左右。当年12月,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决定,把全军简编为350万人。到1954年6月全军已精简47。2万余人,年底基本完成计划。
第四次精简整编:1957年1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确定全军总人数再裁减1/3,要求3年裁减130万人,压缩至250万人左右。
第五次精简整编:1975年6月24日至7月5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3年内将军队减少60万人。到1976年,军队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后来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精简整编任务没有完成就停了下来。
第六、七、八次精简整编:1980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部分部队实行简编,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同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央军委《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方案》。1982年9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决定军队进一步进行精简整编。1985年5月底6月初,中央军委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精简整编工作到1987年初基本结束。
第九次精简整编: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宣布,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我国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到1999年底,裁军50万的任务已经完成,20余万军队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地方工作。这是新中国历次裁减军队员额中干部精简比例较高的一次。
第五篇:新中国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新中国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新中国已经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战争年代建立了不朽功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承和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有效地担负和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光荣使命。中国改变了过去积贫积弱、有国无防的状况,巍然屹立于世界东 方。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光辉历程,带给我们诸多深刻启示。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不渝地恪守我军的性质和宗旨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军之初就确立的一条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军队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确保我军军魂永驻、性质不变、宗旨不易,是我们党始终高度关注的问题。尽管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发生变化,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与制度始终没有改变。无论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无论国内环境如何错综复杂,人民军队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成为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是保持我军性质和宗旨的根本保证。面对社会大变革、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推行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挑战,面对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思潮。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进一步坚定广大官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确保政令军令畅通;加强军队党组织建设,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落实到基层;以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60年来,我们党对如何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国防体系,并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国防和军队建设坚持在大局下行动,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要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实现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的整体跃升。
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国富才能军强,军强方可卫国。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必须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相一致;必须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努力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
紧紧围绕有效履行历史使命,努力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以及国家面临的安全环境,科学确定军队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党领导军事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的职能任务由武装夺取政权转变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军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要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使命任务的延伸引领建设目标的延伸,使命任务的拓展推动军事能力的拓展,使命任务的深化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性跨越。
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军队历史使命是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打赢什么样的战争、承担什么样的任务的基本依据。在新形势下,我军的全部工作都要围绕有效履行使命来展开,各项建设都要围绕提高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来进行。要努力把我军打造成一支同我国地位相称、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全面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加强、协调推进军队各项建设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适时地把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作为人民军队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提了出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把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作为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先后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国防和军队建设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局面。
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是军队建设缺一不可的目标体系,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革命化是我军性质和宗旨的客观要求,是我军最显著的特色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必须把革命化建设放在第一位,把思想政治建设抓得更加有力、更加扎实、更加富有成效,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现代化是我军赢得世界军事发展战略主动、履行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新形势下我军建设基本矛盾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把现代化作为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走科技强军之路,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发展,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正规化是革命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军队现代化程度越高,越需要依靠规范化的组织形式和科学化的运行机制。必须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建立符合现代战争规律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加强科学管理。
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适时充实和完善军事战略方针,用以统揽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
军事战略方针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据,历来是党中央、中央军委高度关注、深入思考、精心谋划的重大问题。60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世界军事的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环境呈现出的新特点,确立并适时充实和完善军事战略方针。20世纪50年代,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安全需求,确立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20世纪80年代,基于对时代主题和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判断,确定了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重点由准备应对敌大规模入侵转变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20世纪90年代,针对高技术条件下战争形态的巨大变化以及我国所面临的现实安全威胁,军事战略立足于打赢一场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本世纪初,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军事战略方针是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据,必须根据国家安全环境和军事任务的变化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必须坚持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统揽军事斗争准备全局。要站在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部署和筹划工作,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当前要围绕军事战略面临的新形势,深入研究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加强对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积极防御中的有效反击、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等问题的研究。
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
我军的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军适时进行了精简整编,并组建和扩建新的军兵种,建立相对完善的军事院校体系,制定条令条例,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由单一陆军向现代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又进行了百万大裁军,同时调整体制编制、更新武器装备,组建陆军合成集团军,使军队在精兵、合成、高效的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步伐。20世纪90年代,确立科技强军方针,再次进行调整精简,全力推进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中央军委进一步作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部署,强调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改革创新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我军走在世界军事发展前列、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军队的改革创新必须始终瞄准世界军事发展的前沿,以全面提高我军核心军事能力为基本着眼点,以现代化的战斗力为标准。当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筹划,搞好中长期改革的顶层设计,着力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努力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要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建军治军的特点规律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繁荣和发展军事科学,充分发挥军事理论指导军事实践、引领军事变革的重要作用。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着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站在新的历史
起点上,我们必须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年福纯/军事科学院副政委、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