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贵州省优质课说课稿
贵州省第四届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
说 课 稿
《体育舞蹈——拉丁恰恰舞》
——校本教材
仁怀市周林学校:赵集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拉丁舞,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2、技能目标:使学生领会拉丁恰恰舞的基本舞步——左、右恰恰舞步的动作技术要领。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改善自身形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模仿力,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自我,挑战困难;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良好品质。教学构思
该课采用了主题情景教学法,即通过教师语言、示范引导,音乐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诱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在欢乐与合作中学习知识,发展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达到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为目的。
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关于“酒文化节开幕式筹办活动”,以征集“拉丁恰恰舞的表演者”为教学情景贯穿整节课的始终。第一,将全班同学集中在两个半圆上做热身操(首选赛)。使学生感到好奇、新颖,从而更好的配合老师上好课。
第二,当学生通过首选赛后,我及时把学生引入了“进入复赛”的情景,本情景的设计目的在于巩固提高学生所学新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我利用这一点,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共同研究战术,以取得比赛的胜利。学生对合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紧接着过渡到“验收”,通过复赛阶段。
第三,在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央视少儿节目主持人”采访的教学情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学生跟随悠扬的音乐和教师一起舞蹈,达到了身心放松的目的。教师小结。教材内容
人教版三——四年级共十三章,其中第十章是《韵律活动和舞蹈》,该单元以“舞蹈”为主题展开。结合实际,我选择了校本教材中体育舞蹈——拉丁恰恰舞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拉丁恰恰舞是一项竞技水平较高的运动,也是一项健身性、娱乐性、表演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其欢快活泼、热情奔放的风格非常适合在小学中、高段开展。让学生通过学习、体验与反思,达到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为目的。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轻松、欢快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玩中乐、玩中学、玩中练。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讲解法、示范法(完整示范法、分解示范法)、分组教学法、激励法、竞赛法。
学法: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情分析
1、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年龄特征表现为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和好奇心强等特点。
2、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性格爱好都有很大的差异。如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亦较大的差别。为此在学习拉丁舞时必须考虑的环节。
3、四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凝聚力强、荣誉感强、爱好文体活动。敢于大胆展示自己,但有个别的同学不是能很好的管住自己,会影响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责任感和安全意识的培养。教学流程
1、(首选赛)热身操;
2、(进入复赛)拉丁恰恰舞动作的练习、分组进行拉丁恰恰舞按五要点练习、设立情景,小组合作练习;
3、(复赛验收)团队大闯关;
4、(自评、互评)记者采访;
5、放松、小结。
2010年9月13日
第二篇:优质课说课稿
优质课说课稿模板
优质课说课稿模板1
一、说教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实人教版也有录用,不过题目是“钓鱼的启示”,内容也略有不同,可见这篇文章文质俱佳。因为我们这儿使用的是苏教版,所以我主要从这个版本来谈。这篇课文是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共三篇文章,都是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又不仅限于此,而是以此为视角,反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汤姆钓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由于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爸爸要求汤姆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有些不情愿的放掉了鱼,但这件事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能较好的表述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思考能初步解决遇到的问题,具有了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构想: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这一类课文的处理,常常出现这样的两种分离:其一,常常注重了思想教育的内涵,而淡化了语言文字,谈化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使得人文性与工具性分离开来。其二,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自己的理解和经验,传导或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的口说成人的话,使教师、学生、文本分离。基于这样的思考,对这篇课文,我想尝试一种新的教学路径,那就是体验式阅读,意在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进行真诚对话,让学生对生活,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做人。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体验式阅读,将自身情感融入角色之中,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做人的必须。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汤姆钓鱼、放鱼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并认同“自觉遵守规定”的重要。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初读,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验汤姆钓到大鲈鱼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习课文的二、三两个部分,通过语言感悟和内容的理解体会汤姆从不愿放到放到牢记爸爸的话语这一心理情态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两个人物是两条线,一条是爸爸,一条是汤姆。爸爸:让孩子放掉鱼,因为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即使没有人看见,也应该遵守规定。汤姆:开始不理解,希望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留下鲈鱼,最后还是不情愿地放掉了鲈鱼。这两条线交并行,推动着事情的发展。
这一部分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对“不管有没有看见,都应该遵守规定”这句话的理解。在这里,学生可能会赞成爸爸的观点,也可能同意汤姆的想法,因为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积淀决定着学生与文本对话时的个性体验,对这种多元的个性体验,我们应予以尊重和珍视。但珍视并不等于认同,针对学生认识中的差异,我们应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同时,适机适度加以点拨和引导,这才是真正的珍视。
基于上面的思考,我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叙述顺序,学习复述,内化语言。
2.聚焦关键词句,通过朗读、品味,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读懂父亲的话,明白时时处处自觉遵守规定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回忆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七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会了生字,并且一起细读了课文的1~4自然段。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把这件事分为两个部分,是哪两部分?如果每一部分都用一个词概括,你会吗?(板书:钓鱼放鱼)
二、学“钓鱼”--练习复述,内化语言。
我们已经学了第一部分?还记得汤姆钓鱼的过程吗?下面老师考考你们。看谁能把这个过程讲出来。
出示几组词语:
夜幕初垂一轮明月
套上鱼钩甩起鱼竿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察觉动静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拖出鲈鱼
三、学“放”--品味词句,明晰道理。
汤姆正在为自己钓了一条大鲈鱼兴奋不已,而这时耳边传来他父亲低沉的声音:“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读仅仅是低沉吗?还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还有哪个标点?
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学习提示:自由读5至12节,将找到的答案划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两句话课件1:爸爸指指手表:“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1、同学们,从12月份到第二年的2月份,鲈鱼的禁捕期是几个月?
2、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难道就在乎这最后的两个小时吗?
难道这条大鲈鱼就一定会在鲈鱼禁捕期最后的两个小时里产卵繁殖吗?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3、爸爸对自己和儿子的要求怎么样?读出严格
还有哪句话也回答了必须放鱼的理由。
课件2: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说说这句话的理解。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4、面对父亲斩钉截铁的命令,汤姆愿意放掉这条大鲈鱼吗?
出示问题2:汤姆愿意放掉这条大鲈鱼吗?
学习提示:划出有关句子,读读想想从这些句子,你读出了汤姆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品读、交流。
5、师生合作表演:让我们再次走进父子俩,分角色朗读读他们的对话。同桌互读。
刚才汤姆讲了哪么多理由,却没能让父亲改变决定。汤姆带着无限的遗憾,放走了哪条大鱼,从哪以后,他再也没有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但是他后悔了吗?读最后一节。找答案
哪句话?--再读: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用四个字概括:(板书:遵守规定)
四、关注生活,学用链接。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少不了各种规定。想一想:平时学习,生活中我们需要自觉遵守哪些规定?用“不管……都……”写话。
全班交流
优质课说课稿模板2
一、本课教材
1、技巧:肩肘倒立(第一次课)——水平三;
2、游戏:角力
二、教学创意
本课教学设计首先考虑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以教材为载体,以团结协作、竞争欢乐为主题,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竞争意识,以及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课堂中创设积极情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激励的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选自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材中的《肩肘倒立》。它在本年级共安排五次课,本次课是肩肘倒立的第一次课,主教材肩肘倒立是《课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其动作方法是:两腿伸直并腿坐,上体前屈,胸部靠近大腿,两手触脚面;然后上体滚动后倒,两腿上举,两臂压垫同时腿上伸、迅速屈肘内收,手撑腰的上部(拇指向腰侧,其余四指托背),展髋、挺腹、脚面绷直向上方伸,成肩颈和上臂支撑地面的肩肘倒立姿势。它是在以前各种滚动、滚翻基础上进行的静力性为主的练习,它是进一步发展学生腰腹肌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对空间的感知觉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延伸。其目的是既要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觉能力和对自己身体的自控能力,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意识、审美能力、积极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陶冶其情操。
本课的另一教材为角力,它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这是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的一项内容。它发展的是学生上下肢力量、身体的协调性以及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两个教材都能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等素质。因此,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做到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意运动保健,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运动基础知识、技能,但都是侧重于感性方面的。学生对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强,且好奇、好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在运用直观示范法的同时还采用了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运动保健,注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做到锻炼与育人相结合。
五、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本班实际,我制定本课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肩肘倒立和角力的动作要领、做法以及完整动作的相关原理,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90%左右的学生初步学会肩肘倒立的基本动作方法,发展学生腰腹肌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肩肘倒立和游戏练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觉能力、想象力和活泼、上进、善思、团结、合作、友爱等优秀品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方法
本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指导。根据主教材要点(展髋伸腿向上,两臂屈肘撑腰和肩成三角支撑,保持平衡),为此,我设计了“游戏、律操准备活动---自我尝试--讨论、点拨--小组练习--相互评议---舞蹈放松”这一教学程序。此程序是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自主学练的互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个体得到充分的展示,为他们的创新创造了学练空间。围绕本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我根据学生“实践---认知---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法要求,在课的基本部分,主要采用了“尝试教学法”。首先教师出示教学挂图,通过自己的观察,然后分组进行讨论、实践,尝试的过程是学生探索、创新、理解新知和体现自我的过程,其本身就包含着学法。我以此为媒体,诱导学生主动去自学、尝试、探索;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使他们的学法沿正确的方向发展,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创新思维的习惯。与此同时,我根据学生技能形成规律泛化阶段的特点,及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思维特点,穿插运用了:分解法、讲解法、示范法和直观演示法。最后以教学比赛来结束主教材的学习,通过比赛使学生的技能得以充分展现。
优质课说课稿模板3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11册新编的略读课文《向命运挑战》,下面将我与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上课的这位教师的合作上课,作以下三个方面的说明。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向命运挑战》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浓浓的情感讲述了英国大科学家霍金向恶运挑战,最终成为科学巨人的故事。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记叙文,同时也是一篇按新课标理念安排的美文,突出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远影响,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好教材。面对这样的好教材,是远程教育资源让我们边远山区的孩子实现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梦想。在资源中心上课教师的引领下,我班学生实现了美文美读。在引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资源中心上课的教师和我都将注重学生个体对文本中主人公精神品质的深切感悟,使学生在心灵的撞击与震撼中,领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
(一)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被编排在11册的第七组课文中,为了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我认真观看了光碟,领悟了资源中心上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课文的特点,我班学生已有阅读水平和学生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我们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在利用“模式一”上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专注倾听和集中注意力观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练习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受到学习策略的启迪。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让学生感悟到霍金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并受到精神的洗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建议,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在看光盘,倾听,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习霍金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为:走进文本,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霍金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并受到精神的洗礼。
二、针对实际,说策略
为了在有限的40分钟里,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资源中心上课教师和我采取“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我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如下:
(一)说教法
我利用“模式一”上课,以“重点句切入、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辅之信息技术手段和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观看、倾听、参与阅读、品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思想感情的熏陶、洗礼和升华,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说学法
“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要受到学习策略的启迪,本课时我仍然立足于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师生互动,说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激情谈话导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的是激情谈话导入:用我班学生熟知的教师身患尿毒症,被病魔缠身,眼看就要离开心爱的讲台,要告别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在他焦虑、痛苦、无助、绝望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了霍金来北京作报告的感人场面。是霍金的精神让这位教师没有倒下,至今仍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孩子们想认识这位科学巨人吗?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用学生了解的教师的亲身经历,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习兴趣,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2、本班学生与电视里的学生互动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前面语言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想了解霍金、探究霍金的兴趣,这时我播放了资源中心上课教师为学生搭建的一个交流课前自主收集霍金资料的平台,通过学习伙伴(包括电视里的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振动,接着顺势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资源中心上课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霍金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又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这一环节的设计由情入境,在信息沟通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想深入了解霍金的强烈感情。
(二)重点句切入,自主感悟
1、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通过前面的环节和一次通读课文,学生已经感受到了霍金的事迹,但怎样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怎样才能把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情感互动,答疑解惑的场所呢?于是我这样引导了学生:(资源中心上课教师:“读了一遍课文,我想大家都对霍金有了更多的了解,每一次读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大家再默读一遍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讲了霍金向命运挑战的?你可以划出关键的语句多读几遍,你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你也可以在书的空白处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读书,交流找出了重点句“霍金向命运挑战,不仅仅是指他能活着,更是指他的创造”。
2、我们就抓住这一个关键句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逐步品析课文,让学生自主感悟。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作为教师,设计的问题力求紧扣教材的重难点,要有启发性,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资源中心上课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从霍金能够活下去,还有霍金的创造两个方面来谈谈霍金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我班学生和电视里的学生以及我和资源中心上课的教师,我们组成了学习伙伴,就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去理清文思。在阅读过程中我通过合理播放电视里的学生的阅读感悟,与我班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行对比交流,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地研读了语言文字,还让霍金感人的事迹慢慢深入心理,逐渐激发起了孩子们对主人翁的钦佩之情,真有“春风细雨润无声”的感觉。
3、孩子们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找出来的关键词句,我要引领学生反复品读、感悟。通过播放电视里学生的朗读,让我班学生体会、感悟,达到用朗读为霍金向命运挑战的精神而喝彩的目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文本对话,理解语言文字并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导”的作用不容忽视,资源中心上课教师和我想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引导,顺其自然的朗读指导,准确到位的互动评价,来为学生理解课文、情感激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品味精神
孩子们抓住生活和创造两方面进行了自读自悟,对霍金的事迹有了更深地了解,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我又播放了资源中心授课教师设计的这一环节:(资源中心上课教师:“那从霍金创造的奇迹中你们都体会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孩子们通过合作探究去内化文本内容,品味霍金的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该环节的设计就希望达到这一目的,通过与文本、与教师、与本堂课的合作伙伴的对话交流,在探究启示的过程中使学生掀起情感波澜,接受一次向困难、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洗礼,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创设情景,升华情感
1、通过上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霍金,品味了霍金的精神,为了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我将资源中心上课教师开始播放的录像资料,拿到这时播放,并说:“大家读了这篇文章,被霍金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此时此刻大家一定非常想见见自己钦佩的人吧,瞧,这位科学巨人来了……”这样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要。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孩子们通过阅读文本,每个人都开启了想象的闸门,每个人的内心都在为这位科学巨人画像,想看看霍金是怎样在工作?如果一开始就展现了这段录像资料,没有为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间,不利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当身体严重残疾,坐在轮椅上的霍金伴随着音乐、充满自信地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孩子们一定更加钦佩霍金,一定把霍金当作了学习的榜样。
2、看完录像资料,我又播放了资源中心上课教师创设的聊天场景:(资源中心上课教师:“霍金的事迹给了我们这么多的启发,我想你们一定想了解更多关于霍金的事迹,假如现在我们可以和霍金爷爷在网上聊天,你准备向科学巨人问些什么问题?如果只能问三个问题,你将问些什么?请你们想一想,在纸上列一列,问哪三个问题?”)这一环节既反映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观点的感悟,又顺应学生的需要,通过学生最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上网聊天,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使之成为语言和精神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师生创造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走进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跨时空地与霍金进行心灵对话,入情入境地想象,发展了语言,升华了情感。
(五)拓展延伸,发展个性
这节课上到这里虽然结束了,但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语文,由其学科特点所决定,必定是“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因此,我设计了课外阅读作业:
1、继续查阅有关霍金的课外书籍,认真读读,进一步了解霍金。
2、课外选读一些身残志坚的人物故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海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选最感动你的一篇文章写读后感,也可以就是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
这样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的心灵、情感和想象自由飞翔,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个性的目的。
优质课说课稿模板4
我们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每一篇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今天我要说的《荷花》就是这样的一篇美文。
【依据课标说教材】
《荷花》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六册书中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多方位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旨在从语文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之感。
【以学定教说目标】
本课是《荷花》教学的第二课时,根据课标要求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如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其中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立足教材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以人为本说学法】
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进行以下学法指导:1、比较学习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语言文字,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2、自读自悟法:通过读中想象、角色换位、音乐渲染、比赛背诵等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丰富语言积累。
【入情入境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流程分四个部分进行: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情境。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条“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还需要外力的推动,就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如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有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于是在课开始时,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课件)大家看,这“风吹蓬动”、“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初读课文,并初步感悟课文情感。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所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该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后果。”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以读助解,描绘情景。
本节课中,我力求突出语言实践活动,特别是读的实践过程,强化语言实践,注重语言积累,也是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孩子在初步感情课文情感并为之动情时,情绪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契机,并顺势推进教学过程,从初读进入精读。精读时力求做到:
1、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老师引入:作者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那他是怎样用文字描绘这美景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少数重点语句,要重视学生的感悟情况,并做出多元解读。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解读: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觉得它美,学生会模模糊糊地知道“冒”字用得好,但他可能说不清到底美在哪儿,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你能察觉‘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蹦)
老师:“那么请你用心默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
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争先恐后地、急切地、兴高采烈地、喜气洋洋地……)
接着,再出示多媒体课件,说:“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你们想想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它想到外面来透透气!它想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它想和我们交朋友!她还想看看这个精彩的世界!”像这样,通过多元解读,学生一定能更深地理解语言,并使情感移入对课文描写的对象上。
2、在读中展开想象
课文第三段并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要学生做出荷花的姿态,并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有的
_______,还有的______。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3、在读中表演、背诵、积累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了,他们会不可遏制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此时,让他们同桌互读第4小节,并采用老师和学生比赛背诵的方式,将他们的情感推向高潮。我想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定会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孩子们肯定会情不自禁地配上动作进行表演、背诵。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学生的情感。
三、角色换位,感悟情景,突破难点
我认为,《荷花》这篇课文最精彩的一处,莫过于第4自然段“我忽然……”,它的精彩,就在于此时作者已不是人群中的一个,而是荷花中的一朵,看荷花到了忘我的地步。设计时,我受此启发,将学生自身角色与荷花进行换位,让孩子们变成一朵朵的白荷,整个教室的孩子就成了一池的荷花。
在第二段中,品味了“冒”字之后,让学生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势,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此时的学生俨然一朵白荷,可能有的会低着头,有的可能会翘着嘴,有的可能还会展开自己的双臂……老师顺势说:“看!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到底是谁画出了这么一大幅活的画?”面对这个难点,可能有同学认为是大自然,也有的同学认为是画家,答案不一。那到底是谁呢?大家再看看,再次出示课件,让学生又一次身临其境,真切地感悟荷花的清香与美丽,真实地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此时,他们一定会清楚地知道,这个画家就是大自然,教学的难点便迎刃而解。又如:在学生背诵第4段之后,趁他们还沉浸在情景之中时,顺势问道:“可爱的白荷花,你听到小鱼对你说了些什么呢?”这种角色换位,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避免了教学的模式化,效果应该会很不错!
四、音乐渲染,升华情景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因此,我打算将音乐搬到语文课堂上。舒伯特的《摇篮曲》舒缓而优美,与《荷花》一课配合正合适。我想学生有了前面的感情积淀作基础,然后听到这支摇篮曲,不仅仅会身临其境,而是整个身心都会浸到荷花池中去了。此时让学生在音乐中自主选择学习活动方式,此时的学习
效果也应是最佳的。说不定,他们会和着音乐再读读课文,说不定他们想闭上眼睛想象那一池的白荷舞动的景象,说不定他们会与蜻蜓、小鱼展开对话……
【紧扣重点说板书】
闻 一阵清香
看 叶:挨挨挤挤 碧绿
花:冒 展开 活的画
想 自己是一朵荷花
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用箭头表示文章的思路,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
【关注发展说效果】
我预设的效果是:
1、通过朗读、交流、感悟,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丰富了语言积累,发展了语文能力。
2、构建了一个情景交融,富有诱惑力的课堂,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懂得热爱大自然,懂得追求美好。
这种自主学习的情景,也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所追求的境界吧!
第三篇:高中英语优质课说课稿
Introduce a place From Module2 Unit4 Communication Workshop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写作课 “Introduce a place”。本节内容来自于第二模块第四单元的Communication Workshop。
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力求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学生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我就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 具体分为7个步骤,分别为,1、Discuss the topic(引入并讨论话题)(3—5分钟)
2、Sample presentation(范文展示)(10分钟)
3、Drafting(写出初稿)(15分钟)
4、Self-response and making revisions(自查自改)(3分钟)
5、Getting response and revising again(互查互改)(3分钟)(亮点和创新点)
6、Giving feedback(给出回馈)(3分钟)7,Homework(1分钟)
下面我详细说说每一个步骤,1、Discuss the topic(引入并讨论话题)(3—5分钟)
首先,我从刚学过的奥克兰导入话题,问学生,我们已经学过了奥克兰这一课,那么我们回忆一下,介绍一个地方,需要考虑什么因素哪?学生们进行头脑风暴,得出相关的要素。比如人口, 历史, 地理位置等。然后我问学生,我们的首都北京已经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北京旅游,你能否用英语把北京介绍给他们吗?我以此来激发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思考北京的相关要素,在学生思考完毕后,我在大屏幕上展示若干北京的图片,作为补充。然后让学生分成两人一组, 彼此向对方描述这些图片。同时,我走到学生中间聆听他们的描述。
设计意图: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和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2、Sample presentation(范文展示)(10分钟)
在学生描述图片的过程中, 我发现尽管学生们能用简单的词, 短语及句型描述北京的有关方面,但他们对如何用优美词汇、句型和恰当的格式介绍北京仍感到迷茫和无从下手,渴望得到帮助。于是,我因势利导,在大屏幕上展示介绍北京的一篇典型的范文,引导学生研究并讨论文章里的优美的词句和篇章结构, 比如,1, is located in… 2, with a population of…
3, Wherever you go, there are plenty of activities to choose from.…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和规范的语言输入, 为学生下一步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Drafting(写出初稿)(15分钟)
在进行充分的语言输入之后,我因势利导播放清明小长假期间焦作云台山旅游的盛况,并问他们,我们的家乡焦作也已经成为国际化的旅游城市,你能否用英语将焦作介绍给外国的朋友们吗?引导学生构思如何介绍焦作。并向他们展示焦作的几幅图片作为辅助。在他们构思的过程中,我提醒学生参考刚才介绍北京的范文,在纸上列出关于焦作的要素,并拟定一个提纲。之后我将学生分成六人一组,在组内交流他们构思的成果。最后,学生独立完成草稿。
设计意图:以实战的方式,培养学生先认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后写作的能力和习惯。
4、Self-response and making revisions(自查自改)(3分钟)
在此阶段,学生对自己的初稿进行自我检查,并对自我检查的结果进行修订。教师提供自查自改的标准和要点,具体为,Spelling(单词的拼写有无错误),Punctuation(标点符号的书写有无错误),Grammar(语法有无错误),Linking 2
words(连词的使用有无不妥)等等。在此期间,我走到学生中间进行随机辅导。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5、Getting response and revising again(互查互改)(3分钟)
学生自查自改之后,我将他们分成两人一组进行互评互改。教师提供互评互改的标准和要点,具体内容包括,Layout(文章的格式是否正确);Language(语言运用是否恰当);Content(内容是否充分);Structure(结构是否紧凑)。在此期间,我走到学生中间进行随机辅导。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自查自改的局限性,我组织同伴互查互改,帮助同伴纠正更多的错误,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也是我本节课的创新点和亮点所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探究。
6、Giving feedback(给出回馈)(3分钟)
在学生互助互改完之后,我选择若干小组推荐的优秀作文在大屏幕上展示。然后针对学生初稿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进行逐一点评,及时从整体上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做好总结。并且通过对自己家乡的介绍,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美丽的家乡,进而热爱美丽的祖国,激励学生为建设美丽焦作,美丽中国而奋发学习。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积极作用,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保驾护航。并且通过升华,增强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7,Homework(1分钟)
在课上修改完善初稿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下重新写该文章。并提醒学生注意格式,卷面和书写规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巩固所学,将写作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结束语:
各位评委,本节课我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过程写作法和任务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第四篇:《再别康桥》优质课 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尊敬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篇目——《再别康桥》。(课件展示题目)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说教学板书五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熟悉教材是成功授课的前提。本篇选自新版省编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神韵山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是人们心底原始而亲切的呼唤。《再别康桥》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诗歌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可以说是诗坛的一棵常青树,因为它始终回荡着美的旋律。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
二、教学目标
诗歌阅读就要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象和意境、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根据这个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独特意象和意境。(2)、能力目标:
掌握诵读技巧。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4)、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领悟诗情,赏析诗歌画面、诗意美。教学难点:
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三、教法与学法
由于技校学生普遍能力比较低,因而应以兴趣引导为主,培养他们愿听爱读,感悟诗歌意境的能力。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1、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优美的,反复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问答欣赏法。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对《再别康桥》中康桥美景进行赏析并对重要意象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画面美,从而进行审美体验。3、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对《再别康桥》体现的作者情感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4、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它音形色兼具的特点,创设情景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以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把握课堂内容。
学法:反复诵读品语言,联想想象赏画面,知人论世悟情感。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我采用以下教学步骤来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一步:导入新课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相关剧照,这样能引起同学对剧情的回忆,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第二步:作者简介。
通过介绍作者的生活、情感经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这一步骤即所谓“知人论世”,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情感。第三步:诗意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再欣赏配乐朗诵《再别康桥》,能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师范读,并进行诵读指导。(注意音节、重音、基调)再让学生伴随优美的乐曲进行诵读,从而感受诗歌的音乐魅力。反复诵读,是学生学习诗歌的基础,同时,也契合了大纲中重视感悟、熏陶和语感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第四步:激发想象,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诗歌赏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根据通过意象分析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诗歌所展示的画面,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从而把握诗歌的意境之美。老师抓住诗中的重要意象,关键词(动作性很强的词、融入强烈情感的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第五步:揣摩感情,把握诗歌的情感美。
“情景交融”是诗歌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一切意象的描写都是为抒情而服务的。要体会作者的感情就要从意象分析入手在这首诗歌中描绘的意象入手。“自古多情伤离别”,但这首诗歌给我们呈现的却是一种“离而不伤,别而不愁”的独特格调,教师要适当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讨,教给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既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第六步:比较阅读,迁移运用。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月诗派是新诗史上极为重视形式美的一个流派。通过学习《再别康桥》,可以从中体会到新诗的“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也使学生对诗词格律的认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了拓展学生的艺术灵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再用多媒体展示徐志摩的另外首诗《沙扬娜拉》,感受新诗的特点,从内容、形式、意境等方面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四、说板书设计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根据求实、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过程,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第五篇:《法国号》优质课说课稿
《法国号》教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小乐队”中《法国号》的第一课时。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对本课时的说课内容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教材分析
《法国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部分内容,这是一首法国歌曲,F大调,节拍四三拍。单曲乐段结构。歌曲的旋律采用圆舞曲形式出现,整个歌曲有非常强的四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唱《法国号》歌曲与四三拍的指挥。
2、过程与方法:学生用口风琴与多种敲击乐器进行伴奏歌唱。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唱、奏、演从而了解只有用心配合才能奏出美妙的旋律,培养同学默契的合作意识。
三、重难点
重点:学生会唱《法国号》歌曲,能运用口风琴、敲击乐器进行伴奏。
难点:用口风琴、敲击乐器进行伴奏。
四、说教法
我在本节课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示范演示法、听唱法等教学方法,根据低年级的音乐教学特点,通过“唱一唱、拍一拍、奏一奏,演一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的参与互动课堂教学。
五、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通过整体感知、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并引导学生以“听号声——学号手——唱号歌——配号乐”为主线,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尤其是表现用口风琴演奏音乐时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通过出示铜管乐器图片导入本课题目《法国号》。通过欣赏《红旗颂》管弦交响乐视频片段,了解法国号在大型交响乐团里的作用与演奏姿势等。
二、教学新知
1、听号声:聆听法国歌曲《法国号》。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与四三拍歌曲的特点。
(四三拍的强弱规律特点:强 弱 弱)(认识4/3拍子指挥图示)设计意图:增加学生音乐知识、感受四三拍子的歌曲特点
2、节奏:女
0
X
X
男
X
0
0 设计意图:节奏练习配合同时学习团队合作精神
3、发声练习:
mi
ma
mi
4、学号手:教师弹奏并领唱学生学唱歌曲《法国号》学唱“翁巴巴,翁巴巴”乐句。(学生:唱谱、填词)
设计意图:学习视唱歌曲与乐谱
5、唱号歌:集体唱号歌《法国号》指导学生准确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巩固歌曲练习
6、听歌曲《法国号》学生指挥边听边打拍子。(可以用双手来拍腿、肩等动作。
设计意图:巩固四三拍子指挥练习
7、配号乐:在准确完成歌曲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乐器伴奏唱歌。分小组合作完成歌曲伴奏环节。(教师对小组演奏给予评价与总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让同学们分组合作展示。力求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启发,以此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课堂小结
通过同学们认真学习会唱了《法国号》这首歌曲。认识了铜管乐器法国号,也知道了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圆号。学习了四三拍的强弱特点与指挥拍子等。让同学们课下把这首歌曲继续练习,演唱或吹奏给爸爸妈妈听。我希望我们每个同学将来都能成为音乐指挥家与音乐演奏家。
本节课结束
安民学校单店校区
窦献江
201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