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论文

时间:2019-05-15 04:1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丝绸之路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丝绸之路论文》。

第一篇:新丝绸之路论文

丝 绸 之 路 经 济 建 设 中 的 区 域 合 作 研

电信1201 究 2014.09.27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属于跨国经济带,远景目标是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传统的区域合作模式的区别在于,传统的区域合作是通过建立互惠的贸易和投资安排,确立统一的关税政策,然后建立超国家的机构来实现深入的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没有设立高端目标,近期主要是贸易、交通、投资领域的合作,未来不会设定关税同盟。“经济带”不是“紧密型一体化合作组织”,不会打破现有的区域制度安排,更多的是一种务实灵活的经济合作安排。中国应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建设。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建设 区域合作 新丝绸之路 经济 发展

一.丝绸之路经济建设中的区域合作的发展历程

(一)丝绸之路经济建设中的区域合作的缘起

2013年9月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之始。“古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贸易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21世纪初,“古丝绸之路”再次发挥其重要作用,加深了中国与中亚区域合作。现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习主席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正是着眼于我国当前基本国情与现状存在的。

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这是继西部大开发的又一个发展西部的战略;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周边政治、国防、民族环境;可以推进区域之间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各种互联互通,有利于推进区域合作水平;有利于消化中国严重过剩的各种产能;有利于构筑以开放促中国西部大开发,促中国东部再改革的新的倒逼格局。

(二)丝绸之路经济建设中的区域合作的发展

21世纪以来,中央先后部署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西部地区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丝绸之路复兴的前景日渐光明。2005年,“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召开,两年一度的国际论坛成为我国推进丝绸之路复兴的重要多边舞台。2007年,我国与中亚七国计划共同投入192亿美元建设“现代丝绸之路”。2008年,我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中亚四国联合发起丝绸之路区域项目,共有19个国家响应,各国在日内瓦签署意向书,决定再为复兴丝绸之路投入430亿美元。

推进旨在降低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成本的物流、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是全球性的大趋势,也是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提升海关、交通运输、出入境检验检疫、金融、信息交流等功能领域的合作显得非常重要,须加强各国有关政府部门和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协调和沟通。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以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三部曲。自贸区建设成为包括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内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远期目标。

2013年,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基础和组织机制正在不断完善中。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了负责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员国经贸部长会议机制,下设高官委员会和海关、质检、电子商务、投资促进、发展过境潜力、能源、信息和电信等重点合作领域专业工作组,担负着落实峰会及总理会议在经贸领域的决议的重任。各专业工作组加强海关互助、海关统计等方面合作与协调,已经建立了技术法规、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信息交流的程序和机制,研究协调和完善合格评定程序的方法等。上海合作组织实业家委员会和银行间联合体为各国企业合作搭建了平台。

二.丝绸之路经济建设中的区域合作的特点

与东亚区域合作一样,丝绸之路区域合作呈多层次性。参与区域合作的各 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制度差异较大,而且各国对于 地区合作的想法也不一致,这决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不可能步伐一致地 向前迈进,而是一个多层次、多样性的发展过程。

丝绸之路经济建设中的区域合作是全方位的,可以涉及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社会、文化等等各个领域。“新丝绸之路”可以分阶段实现既定目标。大致分五个区段:东亚段、中亚段、西亚段、中东欧段、西欧段。国内区域范围目前包括西北五省、重庆、四川、内蒙古和新疆建设兵团,还将扩展到其他省区。

三.丝绸之路经济建设中区域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政治协调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沿线地区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合作,政治协调就成为一项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协调。例如,俄罗斯是丝绸之路上的传统大国,也是利益攸关的国家,俄方的态度能够对新丝绸之路设想产生重大影响。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俄视中亚地区如自家后院,不太愿意接纳其他国家在这里扩张影响力。从功能上看,新丝绸之路规划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有明显的重叠,需要进一步协调两者的角色定位。再例如,中尼铁路需要充分考虑印度因素;西南方向出境的路线需要协调东南亚各方的立场,此外还要充分考虑美、日、欧盟等在本地区有影响力的其他大国的因素。总之,新丝绸之路将是一个多边角力的舞台,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人员、谈判人员尤其是政治决策者的智慧与能力。

(二)人为障碍

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否能否实现区域合作,还取决于能否成功消解一些人为的障碍。新丝绸之路将跨越多国边界,跨境物流需要充分考虑体制、官僚与腐败等因素的消极影响,这是与海运相比的一个突出劣势。目前,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跨境贸易征收的高额关税,各国边界管理机关低效率、不作为甚至是贪污腐败的行为,都严重威胁着丝绸之路的复兴。据亚洲发展银行的调查,往来于阿富汗的卡车司机中,90%的人认为官僚是开展跨境贸易的最主要障碍。至少在短期内,设立跨国边境管理机构是不现实的选项。如何把这些人为的消极成本降到最低,是建设绸之路经济带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区域合作的重大挑战。

(三)经济发展和民族宗教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宗教文化也各不相同,这些都是影响区域合作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较大差距是的各经济体在追求经济开放程度,经济合作范围上分歧很大。就丝绸之路经济建设初步区域合作来看,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这方面因素暂时并不严重。宗教文化差异导致各地区对丝绸之路区域合作认同不尽相同,也会在阻碍其发展。

(四)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路线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经济效益与政治协调。总体上,经济带的干线仍需以铁路交通为主,其次才是公路和石油管道,最后是其他配套设施。丝绸之路途经的地带多山、多沙漠,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地理条件决定丝绸之路的很多路段只能绕行,而无法直接通过。从我国境内情况来看,现实的选择是通过新疆的霍尔果斯和阿拉山口等几个较为平坦的口岸出境。目前已经通车的亚欧大陆桥即属于此条线路。它是我国西北地区目前唯一的出境铁路,目前看来,这条线路应该无法承载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全部需求。正在规划论证中的中巴铁路、中尼铁路以及中吉乌铁路,均需要穿越山地,施工难度较大。但青藏铁路建成所累积的技术和经验,让我们对这些线路的建设更有信心。目前,中尼铁路已经开始施工,我国将把青藏铁路延伸到尼泊尔边境。中巴铁路、中吉乌铁路因其重大的战略及经济效益,目前已经得到各方的鼎力支持,顺利完工也是可以预期的。

道路建设选址除了考虑地理因素,还要考虑经济因素。比如,在人口多和物产丰富的地方开设道路。比如,可以利用现有铁路,节省大量人力财力;再就是在现有铁路上进行衔接建设,避免重复建设。丝绸之路的规划应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总结:

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我国将在“新丝绸之路”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将会引进产业、聚集人口,这将使西部地区更快发展,并为我国中西部省区的机电产品、特色农产品、特色食品等货物向西出口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着眼点并不仅仅是中亚,而是更大的棋局。“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最大价值在于什么?不是与中亚五国的贸易,不是来自中亚的油气资源供给,而是应对阿拉伯世界动荡趋势下,贸易路线转移的压力。’(梅新育,来源:人民论坛)“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说是国家政策的提档升级,以更远的战略眼光、更全面的利益考量、更大范围内目标定位,推动中国在新时期的强有力发展。

各地方政府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必将要涉及的西北五省区反响热烈,纷纷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方性规划,不过,大多涉及本区域内经济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与投资、招商引资政策等。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提到,区域政策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突破行政区的限制,在更大的范围、更大的空间,来推动我们的资源要素的流动,这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来实现各地区经济的优势互补。也就是说,在新政经周期内的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更多强调弱化行政区划,依托地缘空间、交通干线、大江大河,组成跨区域联动的“泛经济区”。这不仅需要来自于中央层面的整体统筹,更需要各行政区之间在更广泛领域内加强联系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建设是一项长久的、高难度的区域合作战略,前期仍面临着众多问题,在短期内还很难带动经贸领域的突围,还需充分调动国内外国家的积极性,各个国家还需要进一步统筹规划,健全该经济建设体制,完善该区域合作制度。

参考文献: 【1】搜狗百科,“丝绸之路经济带”,http://baike.sogou.com/v61751738.htm,2014/8/20 【2】百度

科,“

合作

”,http://baike.baidu.com/view/2133121.htm?fr=aladdin,2014/8/13 【3】人民论坛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http://,2013/12/23 【4】人民论坛网,“全面解读丝绸之路经济带”,http://,2014/2/19

第二篇:东亚文明丝绸之路论文

东亚文明论文

丝绸之路的古今发展和未来展望

 丝绸之路起源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骞是西汉时伟大的探险家。他自请出使西域,历经13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诸国的第一人。

当时,汉朝正在准备进行一场抗击匈奴的战争。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从一个匈奴俘虏口中了解到,西域有个大月氏,其王族被匈奴单于杀死了。于是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以“断匈右臂”,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

沙漠、雪山、绿洲,时而长风漫卷、飞沙走石,时而万里寂静。牧人的炊烟袅袅升起,直接云天,驼铃响过,这片大地又复天地开辟时的苍凉。这就是古代中国的西域:新疆及与之山水相连的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西,直到中亚的巴尔喀什湖一带。

然而,要越过西域7000多千米流沙与荒漠,绝非小可,横越西域,既要有外交家的辩舌,又要有探险家的胆魄。宫廷用招贤榜的方式,想全国招募贤能之士。张骞义无返顾地应招了。张骞以郎官身份应招,肩负出使大月氏的任务。

公元前139年,张骞由匈奴人堂邑父做向导,率领100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今甘肃一带)冒险西行。张骞一行一路逐水草、簧野火,躲避一切可疑的乱蹄踪迹,提防着随时可能发生的明攻暗袭。可是即便如此小心,他们还是一出甘肃临挑就与一队匈奴马队遭遇。除张骞和堂邑父被俘外,其他人无一幸免。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张骞和堂邑父被迫分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他们还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11个春秋。一个月黑之夜,张骞带上匈奴妻子和向导堂邑父,趁匈奴不备,逃离了匈奴。

大惊初定,张骞依然初衷不改,又继续起“出使西域”的重大使命。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只能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堂邑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神之手。

他们沿天山南麓,经过焉耆、龟兹、疏勒,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盆地)。这里是中亚的一个富裕之邦,人口数十万,有70余城镇,盛产“天马”。大宛王早有通汉之念,所以欣然派出向导、翻译,护送张骞来到大月氏国,但是,此时大月氏的国情已发生很大变化。大月氏已在大夏建立了新王朝,改称“小月氏”,事农耕,国富民强,时过境迁,对匈奴已无图报之志。张骞仔细考察了西域诸国的山川地理、城网市镇和民风民俗。他还来到这一带的大邦大夏国都蓝氏城,发现这里有高度集权的王室,民多事商贾,兵弱怯战。这些情况,张骞一一记在心上。

张骞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多后启程回国。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控制地区,改道向南。他们翻过葱岭,沿昆仑山北麓而行,经莎车(今新疆莎车)、于阗(今新疆和田)、鄯善(今新疆若羌)等地,进入羌人居住地区。途中又为匈奴骑兵所获,被扣押一年多。

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等3人乘机逃回汉朝。汉武帝详细地听取了他对西域情况的汇报后,十分高兴,封他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他又率队从四川出发,对中国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探险活动,但因蛮人阻杀而失败。之后,他又以中郎将身份,第二次出使西域,取得了外交进展。公元114年,也就是二次出使西域后一年,张骞病逝于长安。人们以“张骞凿空”四字概括了他出使西域的贡献和传奇的一生。

张骞出使西域后15年,汉朝军队在西域大败匈奴,控制了张掖、酒泉等关口,疏通了西域交通线。约公元前105年,汉朝派出了一个丝绸商队到达安息,使边境出现了中国与西域间的物产大交流。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价值意义

1.政治方面

张骞通西域后,地方政权相继遣使跟汉通好,汉也派使者互访,但由于匈奴不断骚扰、丝路沿线强盗横行,出于安全和加强对边陲控制的考虑,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 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直辖机构——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各项事务,这进一步加强了西汉对这一地区的影响,也增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联系。自此,今新疆广阔地区直接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政治上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对于当代西部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2.经济方面

经济方面,丝路是陆路通往西方的必经之路,遍布丝路两侧的大小绿洲城郭,是来往商贾进行贸易活动和贸易联络的处所,互助的集市贸易中既能在这里看到来自中原地区的物 产,也可看到远道而来的舶来品,商品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多边贸易的增多,推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繁荣。由西域传入中原的如哈密瓜、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黄瓜、石榴等 为人们的餐桌提供了丰富的佳肴,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久远的发展也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中。中原的商队输出铁器、金器、银器等奢侈品。所有的贸易活动都为经济的发展,民族间的融合提供了契机。这些都为当今西部繁荣与发展有着前车之鉴。3.军事方面

军事方面,由于汉在此地屯田,首先解决了边陲驻军粮食问题。古代凡有军事行动,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漫漫古道运送粮草的艰辛、困苦又非今人所能想象,且不谈劳民伤财,兴师动众,仅是一路的损耗也是数以千万计,造成了惨重的浪费。自屯田始自给自足 后勤保障充裕,纵然西进也无需长途舟车劳顿运输粮草,朝廷将一个个屯田地域作为一个个 桥头堡不断向西延伸。汉班超经营西域30余年,以战养战使西域50多个国家都归附汉朝,不仅维护了汉朝边境的稳定,也增强了边防建设,增加了国家物资储备,大大提高了御敌应变能力,有效地保障了国家边防安全。日后中国前进与发展深受启发。

三、丝绸之路对西部发展的文化意义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中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相互交融,推动了国内经济发展,更好地带动了我国西部的进一步发展。

1、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世界相互了解的走廊。

中国的西汉和东汉时期,处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步繁荣阶段 ,当时的欧洲正是罗马帝国时代,处于奴隶制社会鼎盛阶段;中国文化影响了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罗马文化也影响了欧洲和地中海地区,当时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地区缺乏的就是相互了解的窗口,中国的丝绸之路边在世界文化交流的历史上有着非凡的意义。丝绸之路带给中国古代的还有后来长期的对外交往的繁荣。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就派甘英出使欧洲,为以后的中西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西域少数民族接受先进文化、了解外部世界的通道。

西汉丝绸之路穿过西域,西汉时期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这里 沙漠多耕地少,人们居住在河流灌溉的绿洲上,每个绿洲就是一个国家,沿着塔里木盆地,南有楼兰、且末、于阗、沙车等国,北有车师尉犁、焉耆、龟兹、姑墨、疏勒等国;这些国 家大部分从事农业或畜牧业,社会发展多处在奴隶社会初级阶段。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访问西域许多国家,各国也派使者回访长安,自此汉朝和西域的交往频繁,汉族的铸铁、开 渠、凿井技术和丝织品以及金属工具传到西域,极大地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丝路不光是西域人民接受中原文化的通道,也是中原地区人民了解世界的窗口。

四、丝绸之路是现代中国西部开发的早期蓝本。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世纪之交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21世纪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从历史的角度看西部开发,就要了解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西部也曾有过的辉煌,了解2000多年以前的丝绸之路的历史,知道在茫茫戈壁、漫漫黄沙中为人所熟知的楼兰、高昌、敦煌等古城当时是何等繁荣。这些古城宛若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丝路两侧,贸易收入为国家积累着财富。现今西部依托国家的开发西部政策,加之西部人民的智慧和不懈努力,为促进西部的经济繁荣发展、为再创丝路的辉煌、为西部经济的腾飞,使这条古为今用的天路成为当今西部开发中的经济大动脉。  丝绸之路的未来展望(中国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1-2]

“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2015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执行金额12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5%。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

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1]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1]

“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1]

第三篇:对纪录片《新丝绸之路》的赏析

《新丝绸之路》赏析

《新丝绸之路》拍摄历时两年,摄影组深入丝绸之路,在西域沙漠和绿洲间寻找拍摄遗落的东西方经济文化等文明元素交融的痕迹。同时他们还不得不遍访瑞典、英国、俄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十几个国家拍摄研究外国探险家挖掘、切割的现在还陈列在他们各自国家的博物馆里的文物。摄制组在资料房堆了半屋子的带子中,在总共拍摄了1000多盘的素材带中,筛选、缝合与加工成包括序片在内的【生与死的楼兰】【吐鲁番的记忆】【草原石头祭】【一个人的龟玆】【和田寻宝】【敦煌生命】【青海之路】【探访黑水城】【十字路口上的喀什】【永远的长安】十一集独立成章的《新丝绸之路》大型纪录片。是继去年《故宫》后,央视又一大手笔的纪录片制作。虽然此次,CCTV与NHK仍是合作,但他们的合作方式是同一命题、分别拍摄、各自制作,最终完成的是CCTV与NHK两个版本。抛开NHK版本不说,单说CCTV的《新丝绸之路》绝对是最近几年内我国纪录片制作中的优秀作品。下面就从《新丝绸之路》内容选取,表现

手法,镜头语言,画面语言,音乐运用等不同角度来赏析评价。

(一)超然客观的领取

内容上,这次的拍摄不是26年前《丝绸之路》那样对丝路古道沿线的纪实报道,而是选择了十处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地点进行发掘记录和扩展,每集各自成章。从罗布泊深处神秘的小河墓地、保存完好的4000年楼兰美女干尸、吐鲁番关于壁画的记忆,和田宝石的探寻,全世界仅存的一颗释迦牟尼真骨舍利、草原道上的石刻鹿文,黄金面具等一大批的珍贵文物,来反应这条横贯亚洲腹地、叶脉渗透当时世界各地的文明之路的历史,继而揭开古东方、古世界文明的一角。本片所呈现的内容受益于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与学术研究,许多观点来自被广泛认可的学术的支持。另外,片中还大量介绍了近现代的一批西方探险家,因为想要拍片、想要引出某些题材和内容不得不这样做,西方探险家们从传说、历史和接触的文化发现了丝绸之路这个取之不尽的聚宝盆,他们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深入到这片古老的亚洲腹地,在自然环境和人为条件都非常恶劣的情况下开始了最早的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然而不幸的是,这些西方人本身并不单单是学者,几乎每一个外国探险家在离去时都带走了数额庞大的文物。那些被挖掘、被切割的文物现在还陈列在他们各自国家的博物馆里,和他们的名字一起被世人观瞻。所以,今天的摄制组便不得不遍访瑞典、英国、俄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十几个国家,来完成本已被截取的拍摄了。开始看片时,应该是自己的民族情感在作祟,心中总是一股不舒服的感觉,一种悲愤填于胸口,待看完,静下来思考就觉得导演领取的观点比我个人的要高出许多要超然很多。导演韦大军有这么一段话“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民族情感,但《新丝绸之路》不会在这个情感上做过多的文章,因为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可以而且理应变得多元化。当我们试图用另外一种更超然、更客观的角度回看那些已经被定义为‘灿烂辉煌’的历史时,不由得产生出悲凉或是说无奈的情愫。正如我们的丝绸之路,作为欧亚大陆上陆

路交通的主干道,它在中古和上古时期所确立起来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在近古被渐渐颠覆,西方世界的兴起和海上交通的成熟让它湮没在历史和传说之中。”

正是因为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感觉“新”字加得很好,想想26年前与日本合作拍摄的时候,我们还沉浸在“文明古国”、“地大物博”的自我欣赏和膨胀阶段,拍摄过程不仅开通专线,还动用了军队,仅仅过了26年,对于历史而言那是一瞬,这二十多年来我们同整个国家一起,一直在经历着封闭与开放间的挣扎。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可以而且理应变得多元化,我们审视自身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应回归理智,所以这次拍摄有意回避了“全景展示”、“波澜壮阔”的习惯,选择十个场景,加入了不少感情和看待历史的正确方式。比如敦煌壁画,虽然一直人为保护但是仍不断消磨损毁,片子中也提出了对现有文物如何保护,敦煌这样的文物到底能够再存在多久,这样新的思考。所以26年后的丝路重拍,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内容的更新,新科考成果的展示更是当代的我们思想的成熟,是我们更客观更理性的记录历史的一种成长。

(二)纪实写意型艺术

电视纪实作品,是从生活中选取素材,以“真实世界再现”的纪实手法反映社会生活的非虚构艺术作品。在对生活过程的忠实记录和生动细节描述中,表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评判和情感,这就构成了我们熟悉的纪实艺术品格。中国电视纪录片研究会会长陈汉元曾经就电视的纪实艺术有过这么一段表述“纪录片的使命就是忠实于事物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要去干预这个过程,因为过程就是历史,如果做干预了,使它的走向变了,那么你可能歪曲了这段,你在捏造变更历史真象,制造一种历史真象,纪录片就是纪录片。”

可是对于《新丝绸之路》所涉及的题材,摄制组要挖掘的要拍摄的是历史遗留的文化符号,他们采取的是写实和写意结合的艺术手法,跟过去传统的纪录片拍摄手法不同,《新丝绸之路》的拍摄方式有很大变化,正如导演韦大军所讲的,称它是一部“变种纪录片”。除传统的纪实手法外,还将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比如专门成立了“再现组”,用真人表演的方式呈现古代战争、民族迁徙、20世纪初探险者的所作所为以及神秘的“楼兰美女”等等。而“航拍组”将借助直升机、动力伞等工具从空中拍摄,最为宏观的景象将组成“俯瞰丝绸之路”这特殊的一集。摄制组还计划用电脑动画技术复原灿烂的壁画、恢弘的城堡以及当年的生态环境。其中场景再现特别是电脑特技的运用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给我印象最深的第二集结尾部分,利用数码技术还原伯孜克里克壁画,最初的几个镜头颇有张力,镜头引导我们从洞窟群的边缘穿过,进入狭长的洞窟,数字复原的壁画彷佛从土砖砌成的洞壁上渗透出来,缓缓亮起,象2000年前的画师点亮手中的油灯。华彩纷呈的壁画,佛像,供养人纷列两侧迎候,千年时光纷至沓来,蔓延过遍布刀痕的洞壁。那些镜头让人震惊,可惜那只是一种技术的还原,也许曾经的辉煌只属于那些懂得寂寞的先人,因为他们远比现代人执著。《新丝绸之路》,只是一个折射着完美画面的空洞眼神,朝着那幽深的洞窟投去匆忙的一瞥,就抽身而退,空留诸神坐在时间的深处,轻轻得叹息。这些叹息应该给现代人一些启示和思索。《新丝绸之路》在记录现在,重现过去,在沙漠的深处寻找文化遗迹,希望,和启迪。片中记录了最近几年新发现的考古成果,给人们展示了西域先民的生活和文化,对印欧人种从草原世界打通到绿洲世界的道路给予了解释的根据,也给西域古代史以更多的线索;片中也记录了现在丝路沿岸部分生活生产习俗的继承。在记录这些文化元素的时候,导演选择了严格的客观和真实,在此他

们坚持着属于纪录片的纪实艺术;而当现代人面对有限的历史文明痕迹,更多的是科学的推测,甚至是很多的想象和猜测,无论是片中对原始先人生活场景的再现,还是关于古西域若干故事的猜测,辽阔的戈壁将一切生命衬托得格外醒目,在丝绸之路绝大多数地段,这一现象令人感动。这个主题更多地是讨论地域和群体的文化,其兴趣点大多不在帝王历史上,所以具有别样的魅力。他们都不自觉的给那些文明痕迹以某种解释和诠释。在表现这一部分《新丝绸之路》的导演们显然加入了很多自己的理解,运用了写意的手法,把那些符号升华。但同时片中的一些关于主观记录元素的处理,也是属于纪录片的,比如重现镜头的虚化,在面对一些考古中不能确定的话题,他们都尽量不采用肯定的句法,在质疑中引导人们去跟随着镜头寻找答案,也许根本现在还找不到答案,但镜头展示了找的过程,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新丝绸之路》根据思想,情感表现的需要,该纪实的纪实,该写意的写意;纪实中蕴含着写意,写意中融会着纪实。体现着一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形神互济的综合美。虽然在理论界,关于纯纪实和创作主观性还有很大的争议,但个人觉得任何影视作品,都应带有人性的关怀,展示人类历史中某一时期的记忆。具体是纯粹的记录还是加以写意手笔,要视题材而定了。《新丝绸之路》在纪录片的发展轨迹中如果是个变种,那希望以后关于纪录片有更多形式的研究,继续引导纪录片“多样性”的发展。

(三)光、影、音的运用

说到《新丝绸之路》的用光,画面,及音乐,单看片头就可以征服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可以看出央视在不断的竞争与成长中,现在制作人有很明显的精品意识。每一个镜头的运用,每一个画面的构图和用色、用光,每一个音乐的音符都是在执著和挑剔中筑就的。具体到镜头语言,片中不论是航拍的气势恢弘,展现西域特有的自然人文风光;或特写的壁画写真,展示壁画精致的质地和制作的精美;或者虚化的镜头重现原始西域人的生活生产亦或战争的杀戮;也或者一个拉镜头,记录沙漠驼队的步履,展现西域人们生存空间,生态环境;更或电脑特技完成的壁画岩洞复原,古长安城的复原更是给我们很大的震撼和感动。画面的处理,让我很佩服央视的摄影,那么唯美的构图和用光,给我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给我们的更是美的享受和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去年《故宫》一样,片中很好的运用了光和影的唯美变化,他们不但使画面饱满有张力,也为画面凭添了一些神秘的魅力。在看完片子很久后,合眼回忆,片中唯美景致的画面还可以在脑海浮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贞以漫漫黄沙为远景,以一线骆队为近景,夕阳西下,构成的剪影效果的构图,细腻的光线,柔美的构图,与沙漠的辽阔空旷,让我很清晰的意识到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路,更不仅仅是埋葬了古老的东方文明。这条路更是生命的沿承文明的融合和继续。同时让我难忘怀的是壁画人物眼神的特写,那眼神用特写来记录,凝神却表现很大的哀怨,那些眼神属于鸠摩罗什一样的僧人,也是创造华夏灿烂文化辉煌历史的先人对我们民族我们后人的凝视。可以这么概括,《新丝绸之路》的绝大部分画面张力十足,饱满极具感染力。同时摄制时高科技的运用也给了片子画面更多的更新颖丰富的内容。《新丝绸之路》的拍摄在技术手段上采用了超级高清晰设备,这也是纪录片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这种高端的设备进行拍摄。摄制组还特别为此成立了航拍组,以直升机、动力伞、航模飞行器从空中全方位进行拍摄。其中讲述丝绸之路起点西安的《永远的长安》,以翔实的史料,大气的拍摄手法,以及真实逼真的三维动画,还原了大唐盛世长安。熟悉却陌生新奇的画面内容也给片子很多的魅力。

提及片种的音乐,我甚是喜欢,但在看片的过程中,并没有引起我多大的注意力,因为从始至终片子中的配乐都和画面混为一体,甚至让人感觉不到音乐的存在却时刻引导我们去回忆,思考和感受审美的愉悦。看完片子,静静的体验片中的音乐,同样给我们悠远神秘的感受。《新丝绸之路》片头、片尾主题曲及大篇幅的背景音乐均出自西安音乐人程池之手。程池曾参与过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音乐创作,并为电视剧《不能没有你》《大宋提刑官》,电影《绿茶》《妈妈》创作主题音乐,观众熟悉的央视《今日说法》《半边天》片头音乐也出自程池之手。在张艺谋、张元、韦大军等名导演眼中,程池是个才华横溢的青年作曲家。《新丝绸之路》共12集,程池为此创作了《一个人的龟兹》《草原石头记》《青海之路》等十多段不同调式、风格的音乐。片中我们感受到的正如他所讲的“我在写这些音乐时,想带给人们更多的温暖和对历史的回忆。在丝绸之路上,我的录音机录下了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小河流水的叮咚声,四周很是空旷,听着自然界给予人类的最朴素的声音礼物,心中很是舒畅,人也极其地放松。采风中,我还走进许多村落农家,收集了新疆、青海等地的大量民间音乐,有些音乐的旋律真是鲜为人知,它们凝重、质朴、多情,我的创作想像力得到极致的发挥。”我如果单单用“荡气回肠”“悠扬”等几个简单的词语来形容那些音乐,显的是很单薄的了。因为那些音乐都来自西域黄沙和绿洲,来自西域人们千百年来的积累和沉淀。因为在任何的影视作品中只有音乐和画面融合的天衣无缝了,那所用的音乐才是最宝贵的。正如那片中一声秦腔或者牧民悠然的高歌放在现代的某个小提琴音乐会现场,定义一定会是一种噪音,但在西部的漫漫黄沙,在无边的草原中,那就是悠扬的让人身轻神怡的美妙乐音。那些音符中,同样记录着文明的符号,记录着属于西域这片神秘土地的生命的咏叹。

26年后丝绸之路的重拍,成功或失败,都是很难定论的。但不的不提的是,显然当代导演在拍片时都有受到“经济社会”的影响,片中不断出现的片花,广告味十足,十分影响看片时的心理感受。在此简单的提及制片中个人认为的这一点不足。片子的成败,不好定论,因为导演面对的是我们这些看世界的方式逐渐多元化的受众。而丝绸之路对于我们是历史的回忆,对这个古老题材的表述必定有无数种方式,在形式上不存在新与旧,只存在合适与否的问题。《新丝绸之路》因该在我国的纪录片发展史上留下一笔,当然做为受众更期望有更多更精品的纪录片出现,亦或20几年后丝路再重拍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审美的愉悦。

第四篇:《新丝绸之路》观后感: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

[《新丝绸之路》观后感: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

这篇是假期里写的,刚逛博客的时候看到其他人的博客里也有观后感,而且刚好也是假期里读的书,看着觉得帮助很大,《新丝绸之路》观后感: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我就寻思着把这篇也放上来,虽然矫揉造作了一点,但也凑凑数。

丝绸之路对于我们来说,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它不仅仅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条甬道,还是历史长河中绚烂的一笔。那些经历了沧海桑田如今仍然赫赫有名的要塞,那些经历风霜雨雪如今仍然傲然伫立的物像,那些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如今仍然为津津乐道的人们,似乎都在诉说这一切从未走远。时间的车轮在此留下痕迹,而纪录片将这些痕迹一一还原,在百转千回且充满感染力的背景音乐中,成为了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一)那些要塞

丝绸之路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和敦煌的古阳关西去,进入新疆后分成北道、中道、南道三条路线西行。北道经吐鲁番、吉木萨尔、伊宁前往里海沿岸;中道经楼兰、焉耆、轮台、库车、温宿、喀什,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地中海东岸地区;南道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且末、民丰、和田、莎车,翻越世界屋脊,过阿姆河到伊朗,最终抵达伊斯坦布尔城,也就是昔日东罗马帝国的首府。它们如同散落的珍珠,而丝绸之路将其串成一线,每一颗都光芒四射,每一颗都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历史。

丝绸之路上的要塞常常是古代诗人的重要题材。这些要塞壮丽的塞外风光,恶劣的生活条件,独特的民俗民风都在诗句中得以体现。王之涣在《塞外》中吟诵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维《渭城曲》中留下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大雪纷飞的姿态描绘得生动形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羌笛声,胡旋舞使苍凉的塞外多了几分魅力。

长安。

纪录片最后一集名为《永远的长安》,作为十三个王朝古都的西安,如今仍为交通要道。“九宫格局,轴线突出”,优良的城市格局自古以来广为诸多城市竞相模仿。历史的积淀,使如今的西安依然熠熠生辉。无数游客慕名而来,从那些历史遗存中遥想当年。这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地方。看着纪录片中时光交错,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这座城市承载了人们太多的记忆,它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开始,经历了朝代的更迭,更经受了战乱的洗礼。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来来去去,只有这座城永远伫立在此,任时光洗涤。

楼兰。

楼兰这座城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神秘而又令人遐想。如今这座城在沙土之下沉睡千年,不复存在。人们只能从一点点遗存和历史资料中,凭吊它最初的模样。想象着曾经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熙熙攘攘的城镇街市如今已被风沙所侵蚀。环境的恶化,楼兰人的迁徙„„一幅幅画面在眼前流转,仿佛在向人类敲响警钟,想要永远拥有心爱的家园,就必须从身边的一点一滴保护起,才能使子孙后代不断地延续下去。

(二)那些物像

丝绸之路,是中西商贸交流的要道。而丝绸则成为了当时中国繁荣强盛的文明象征。高超的制作工艺使西方人叹为观止,人们纷纷争相购买。丝绸之路也因此愈加繁荣。纪录片中考古者发掘了大量的丝绸,依稀可见薄如蝉翼的丝绸上面的精美图案,使人感叹古人们的精巧做工。正是丝绸的传播使丝绸之路日久弥新,声名远扬。

丝绸之路闻名于世的不仅有丝绸,还有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令人向往的佛教圣地。精美的壁画,栩栩如生的彩塑都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产,是全人类的骄傲。据说,把莫高窟的壁画连起来,整整长达60华里,观后感《《新丝绸之路》观后感: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分享好文◆多少画师几千个日日夜夜的不眠不休,呕心沥血才完成了如此杰作。镶嵌在山崖之中的莫高窟,显示出它的壮观气派,人们带着信仰前来,许下一个个心愿,祈求佛祖的保佑。上千个洞窟显示出磅礴的气势,庄严且肃穆。与周围漫天黄沙相比,巧夺天工的建筑更显出神秘的气息。一千多年的风雨洗礼,莫高窟看尽了世事的变化,愈加显示出它的珍贵。然而令人称赞的壁画、彩塑如今遭受着种种病害,深受人们关注。因此如何修复和保护这些历尽千年的壁画成了目前人们最急迫的问题。纪录片中这样感叹道:莫高窟一旦失去了作为其精神象征的壁画,就好比一个人的思想被抽空,生命就会变得苍白而无力。如果是这样的话,未来的敦煌将如何回首往事?

人们常说:和田有三宝:玉石、丝绸和地毯。其中,地毯西传而来,丝绸东传而至,唯有玉石产于和田本地。和田玉以它羊脂般的温润洁白闻名于世,看着和田人沿街叫卖做玉石生意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和田玉市场的欣欣向荣。“君子比德于玉。”自古以来,玉在中国人心中占有很大的份量,玉的高雅、包容、沉静仿佛都在诉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人们讲究玉如其人。纪录片中所描述的玉石商人阿里木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辛勤经营着自己的生意,诚信买卖,从不贪财。赚的钱中,很大一部分都用来帮助村里的贫困人家。他的善心如同和田玉石般纯洁无暇,高尚的道德比玉石更加珍贵难得。阿里木作为和田人中的普通一员,使我们看到了如同和田玉般祥和的高尚品质。

(三)那些人

时间的车轮在丝绸之路上碾过,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这些痕迹的主角们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得不提的是那些与莫高窟息息相关的人们。王圆箓,俗称王道士,那个发现满洞文物,却又将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拱手让给别人的千古罪人。斯坦因、伯希等西方探险家于20世纪初获取了大量藏经洞内的经卷、文书、绢画,最令人气愤的是,华尔纳用化学胶水将洞内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壁画剥离,留下了惨白丑陋的墙壁。他们是敦煌的强盗,以“美好” 的童话来骗取无知的王道士,赤裸裸地掳掠那些宝藏。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有这样一段话: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耻辱。然而,在当时那样**的年代,即使在京城也存在着令人揪心的画面:圆明园的烧毁、故宫内文物被掠夺„„清朝官员的无能使京城的文物分崩离析,更别提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敦煌。它远远在那里,被当时的人们所遗忘,然而它的光芒却被西方的探险家们所青睐。如今的我们唯有愤怒和叹息,敦煌研究者们唯有更加努力地钻研,保护那仅存的遗产。

与那些令人所不齿的人们相比,丝绸之路上同样存在着那么一群执着着自己理想的人们。他们不畏艰险,长途跋涉,只为心中的光。鸠摩罗什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一个人的龟兹。他的博学多才令龟兹的男女老少折服,他只身一人前来东方,辗转到达了长安,专心翻译浩繁的经文,同时带来了丰富的佛学文化。可以说他是佛学文化传播的先行者,是他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同样,值得我们敬佩的还有另外一位僧人,玄奘。他从东方而来,一人一马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到达了天竺国。以他为蓝本的《西游记》为我们描绘出路途的艰辛。与书中不同的是,这是玄奘一个人的跋涉,难度可想而知。一个人的旅程,同样也是强者不断磨练的过程。没有强大信念的人,是无法做到的。他的一生立志于佛学的研究和经文的翻译,为人们带来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这也注定了他的故事将长久留在人们的心中,同经文一样世代流传。

丝绸之路很长,丝绸之路很宽。它像一首诗,无论朗诵多少遍,仍然韵味十足;它像一幅画卷,无论临摹多少遍,仍然教人赞不绝口;它像一个谜,无论猜测多少次,仍然神秘如初。十集的《新丝绸之路》纪录片让我们体会了丝绸之路的魅力,但仍然无法面面俱到地向我们展示它的真面目。它等待我们进一步了解,进一步探索,它是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第五篇:开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新丝绸之路

开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新丝绸之路-伊犁,新丝绸之路的中国桥头堡

黄木生

一、古老的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绸之路, 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时, 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 经甘肃、新疆, 到中亚、西亚, 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中国是丝绸的故乡, 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 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影响最大。

19世纪下半期,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 丝绸之路, 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 沿用至今。

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 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同时也是古代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交汇的桥梁, 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二、伊犁地区在古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 新疆西部,总面积5.61万平方公里。西面与哈萨克斯坦接壤, 边境线长421公里。伊犁历史上是丝绸之路北道要冲, 是向西开放的门户, 有塞外江南、瓜果之乡的美称。

欧亚大陆桥的贯通, 使伊犁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陆上通道,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是中国西北的屏障。

三、新丝绸之路的构想

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是公元前2世纪以后的1500年间联系欧、亚、非三大洲唯一的陆上国际商道, 一度辉煌无比, 曾成就了古代东西方文明和谐交流的佳话。而现在,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 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 这条古老的丝路有望复兴, 新丝绸之路呼之欲出, 重新构建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便捷通道。中国境内一号线路京疆经济道起于北京、天津;二号线路鲁疆经济道起于连云港、日照;三号线路沪疆经济道起于上海;四号线路广疆经济道0起于香港、深圳、广州;五号线路 川疆经济道0起于成都。以上五条经济道及其沿途城市, 由中国境内的铁路、公路、航路干线联通, 组成中国内陆新丝绸之路经济网, 经新疆西行穿越中亚、西亚地区, 连接欧洲的铁路网, 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 形成/ 超级国际内陆经济道。新丝绸之路的崛起, 将为中国经济特别是陕、甘、宁、疆西部经济注入 新的活力, 并将把更多的实惠, 带给东、中、西部的百姓。

中亚地区是这条欧亚大动脉的枢纽, 而地处中亚腹地的新疆伊犁地区, 长期以来都与中亚五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和联系。因此, 我们提出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立足点, 以中央实现少数民族富民固边的思想为指导, 构筑改革开放时期的新丝绸之路, 振新民族经济发展, 推动西部大开发进程, 建设和谐社会。

(一)构筑新丝绸之路的意义

1.有利于深入进行西部大开发。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西部省区共同的优势, 也包括新疆, 但新疆真正无可替代的是有别于西部其他省区的、能够构建西出通道的区位优势。

而伊犁独特且重要的地理位置, 更是成为了西部开发中最具潜力的宝地, 必将在东西合作中, 成为祖国西北边疆最先发展起来的一个地区, 从而推动其他地区的发展。

2.有利于实现本地区的双向辐射。

新疆在我国发展和稳定大局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战略地位, 而伊犁地区则是新疆战略地位体现的主要载体。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 在欧、美、日等国际市场受到较大程度影响的背景下, 中国经济与中亚、南亚、西亚经济有很大且长期的互补性, 有着广泛深入拓展的空间。中国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短缺, 需要通过进口, 而这些短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恰恰是中亚国家拥有较多的资源。石油、天然气、铜、铅、锌等在中亚国家都蕴藏丰富。而中亚国家作为内陆国家, 在交通、资金和技术方面也需要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帮助。

构筑一条新发展时期的新丝绸之路, 能有效地实现以中亚为市场辐射的经济圈, 同时也可以直接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将沿海地区中对中亚地区的贸易产品生产基地设在伊犁, 直接出口中亚, 继而重新筑起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新丝绸之路。

3.有利于探索富民固边新模式, 建设和谐社会。

中蒙、中朝、中缅等边境状况的实践充分证明, 发展是长治久安、有效抵御分裂势力影响的基础, 少数民族 富民固边的新模式的实质就是以发展促稳定, 以稳定保发展。伊犁地区与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俄罗斯接壤, 与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 坦、乌兹别克斯坦)历史联系密切, 经贸往来频繁。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居民语言相通、生活习俗相似、宗教信仰相同。经贸合作也能促进文化传播。融合是和谐的基础, 越深度融合, 繁荣发展, 互利双赢, 越能保证边境安宁稳定。

(二)新丝绸之路内容构想

1.形成以伊宁为中心的中亚物流中心。

伊犁地区沿边有霍尔果斯、巴克图、吉木乃等8个国家一类口岸, 特别是霍尔果斯口岸, 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公路口岸。伊宁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城市, 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临近霍尔果斯、都拉塔、木扎尔特三个口岸, 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内地与中亚、西亚的交通咽喉和商贸集散地, 扼东西交通之要冲。1992年被中央确定为沿边开放城市, 是祖国西部最大的沿边开放城市, 是新亚欧大陆桥西部桥头堡和连接中亚的主要窗口。

目前, 乌鲁木齐已经成为辐射中亚的商贸中心, 这个地位是确定的。伊宁的更大优势在于建立面向中亚的物流中心, 这一优势是新疆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 甚至比乌鲁木齐更有优势。因为物流中心所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商贸业, 更重要的还在于产业基地, 主要是出口加工, 而伊宁市必然会成为新疆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国际商贸中心, 伊宁市的城市支撑不足, 但建立国际物流中心, 伊宁市已具备城市支撑的各项基础和条件。以建立进出口商品集散地为目标, 突出货物集散、配送和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形成高层次、规范化、适应货物流通快速发展要求的大物流区域。

2.扩大中国对外贸易。

当前, 中亚国家经济快速发展, 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兴市场之一。在全球传统出口市场一路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国面向中亚的对外贸易不降反升。近几年, 伊犁自治州实施的外贸强州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 外贸进出口屡创历史新高, 为自治州的十一五规划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8年, 伊犁州直对外贸易额首次位居全疆第一。

中亚五国每年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纺织品、轻工产品、食品、机电、音像制品等;中国需要从中亚国家进口的主要是钢铁、铜、铝、羊毛、皮革等原材料产品。我们要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 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扶持地方产品出口, 努力扩大外购产品出口规模, 坚持/ 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方针;同时要加快调整进口结构, 改变原来重出口、轻进口的观念, 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先进技术设备、国内紧缺的原材料及资源和环保产品的进口, 以促进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随着精伊霍铁路(精河-伊宁-霍尔果斯口岸)的建成运行, 依托伊宁火车站、伊宁航空港、国道218线形成的立体通商网络, 伊犁地区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凸现, 将成为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往来重要的中心, 必将在中国西部形成一个资金、人才、商品、信息集聚的高地, 形成面向中亚,辐射西亚、南亚的商品集散中心、经贸信息中心、文化交流中心。

3.加快振兴本地经济。

(1)加工制造业的振兴。将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把生产基地设在本地区, 产品直接出口, 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 如棉制品加工、水果产品加工等。国内已有不少大型企业将制造工厂直接设在了伊犁, 生产的产品直接出口中亚地区。如四川长虹集团就与新疆伊犁物源公司联袂, 在新疆伊犁地区霍尔果斯口岸建立长虹彩色电视机组装厂, 产品全部出口中亚国家。据长虹集团的负责人称, 电视机在中亚国家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而且中亚市场对长虹品牌非常认可。在霍尔果斯口岸建立电视机生产基地, 是长虹的战略选择之一。

(2)旅游业的创新。早在上世纪80 年代初, 就有欧美和日本、韩国等地游客提出, 希望新疆能够开通丝绸之路北道旅游线路。据自治区旅游部门的人士介绍, 丝绸之路中道的旅游开发已经很成熟, 南道基本荒芜, 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 而/ 丝绸之路旅游0又急需更新换代的产品, 因此, 古老的丝绸之路北道旅游开发势在必行。而伊犁作为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地区, 区内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旅游业也成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来自伊犁州的统计显示, 2007 年, 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95万人次, 旅游收入6.8 亿元, 拉动相关行业收入增长29.2亿元。

1.合理规划地区内部旅游。素有塞外江南美称的伊犁, 既有雪山冰川、长河落日的雄浑, 又有桃红柳绿、渔舟晚歌的景象。巍巍天山作屏, 滔滔伊河为环, 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 新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的桥头堡, 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大气磅礴的秀美山川本是亘古自然的造化, 一经同绚丽多姿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灿烂悠久的历史人文相结合, 再引入精巧别致的现代气息, 必将游人络绎, 带来源源财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将以那拉提草原风情游为龙头, 以伊宁民俗风情游为核心, 以霍尔果斯口岸边境游为突破口, 大力开发/ 自然生态游、历史文化游、民俗风情游、冬季冰雪游、跨国边境游五大产品体系, 力争两年内将那拉提旅游景区建设成国家5A 级景区, 成为中国的旅游名州。

2.积极联合跨区域旅游。早在2006年, 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五十多名专家学者及文物管理部门人员就在新疆吐鲁番达成了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吐鲁番初步行动计划。丝绸之路联合申遗 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 一旦申报成功, 将为丝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发展带来崭新的契机, 伊犁作为丝路上重要的必经之地,和相邻的其他中亚国家可以联合起来, 做大做强跨区域的国际旅游产业。

3.开发多元化旅游商品。伊犁传统的旅游商品主要有冬不拉、草原石人、哈萨克、维吾尔族服饰、民族餐饮用具, 全国知名的素有新疆茅台美誉的伊犁大曲和伊犁苹果, 还有哈萨克族的手工刺绣、木雕、羊角鞭, 锡伯族香袋、伊宁马鞍等旅游商品,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极富装饰性, 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4.加强民族间文化交流, 实现富民固边。伊犁的主体少数民族为哈萨克、维吾尔、乌孜别克和塔吉克等民族, 与中亚五国的主体民族形成众多跨境而居的现象。他们语言文字相通, 风俗习惯相近, 宗教信仰一致, 行为方式近似, 这种历史造就的深厚的民族、宗教、文化情结和长期以来密切的不间断的经济社会文化联系, 形成了向中亚开放独特的、深厚的人文资源优势。

地区间有计划地开展区域文化、学术、艺术交流, 策划和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单项或综合性体育比赛、运动会, 这些都能加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稳定边境社会, 共建和谐环境。

5.打造中亚经济圈的桥头堡.2008年10月,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七次总理会议在与我国新疆伊犁大面积接壤的哈萨克斯坦举行。会议表现出成员国多种更务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合作需求,其多种需求给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新疆伊犁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温家宝总理在会上的讲话和四点建议, 更成为推动伊犁乃至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四、结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在党中央正确方针路线的指引下, 新疆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以伊犁为桥头堡构筑起的新丝绸之路, 顺应时代的潮流, 在合作中求发展, 共同推进西部大开发进程。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支持下, 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大力推动下, 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这条/ 新丝绸之路0必将会迈向成功, 一个更加美丽富饶的 伊犁, 将以崭新的形象和无穷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责任编辑: 胡 炼)[ 作者简介]黄木生(1949-), 男, 长江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7月 发布时间:2011-3-18 17:18:30

下载新丝绸之路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丝绸之路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安担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使命

    西安担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使命 西安担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使命齐树华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25日 13 版)9月26日—28日,2013欧亚经济论坛将在陕西西安举行。 2100......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体会张骞的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以及坚韧、勇气、智慧、执......

    丝绸之路教案

    2、丝绸之路【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

    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丝绸之路 课文简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丝绸之路》,进一步感受现代电子音乐的魅力。 2. 扩大艺术视野,加深对电子音乐的了解,学习客观而全面地看待不同的音乐现象。 教学重、难点......

    丝绸之路教案

    丝 绸 之 路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一带一路”的概念。 2、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与意义。 3、使学生充分认识申遗的重大意义。 学习......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是古代贯穿中西方的商路,下面是聘才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丝绸之路读后感,欢迎阅读。 丝绸之路读后感(一) 最近老师的讲了《丝绸之路》这篇文章,我为那些......

    丝绸之路--作文

    丝绸之路 如果有一天,我穿越时空来到了汉代的鼎盛时期,这里到处都是硝烟弥漫的,匈奴人民多次骚扰汉武帝,汉武帝下令让张骞去西域和西域人讨论国家的友好发展关系,讨论对抗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