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社会都是股民是不正常的 要大力发展保民
一个社会都是股民是不正常的 要大力发展保民
2016年08月18日11:09 中国证券网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卢晓平)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今日在2016中国保险业发展年会上表示要大力发展保民。他认为,一个社会都是股民是不正常的,但都是保民是积极健康的。目前,保民有3.3亿,是股民3倍,基民1.5倍。以下为马云演讲全文。
尊敬的项主席、王主任、李扬院长,各位保险业的朋友,早上好。
很荣幸参加今天的会议。
今天这个会议室里,我不是专家,只能从用户的角度来谈谈看法。很多年前我们要做支付宝,我们的人每个都拼命摇手,说自己不懂金融,干不了。我说就是要让不懂的人来干,因为这个世界不缺少一家银行,更需要懂得用户的人,懂得怎么解决消费者问题的人。
我想今天保险我想也是一样。保险的使命是什么?正如项主席讲到,保险的使命是给人以安全感,人生充满意外,充满不确定性,保险就是让人感到安全,让社会感到安定。
这个世界上如果安全感真可以买到,每个人都想买。我希望阿里巴巴能办102年,如果这个有保险可以买,说我保证你102年,我觉得我毫不犹豫就买了。
阿里巴巴是使命驱动的模式,大家可能觉得这个字虚了,我在过去因为是老师出身,既不懂财务,也不懂管理,我就相信一点,解决别人的问题,解决客户的问题,解决社会未来发展的问题。
大家今天觉得,阿里巴巴这家公司现在似乎是无处不在,刚在也在讲,阿里在保险业有斩获,其实我们在保险业是个新兵,也希望从很多的角度,为这个行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和发展。
我们公司内部常说,对未来既充满希望,又充满恐慌,恐慌的原因,是我们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未来三十年在自己身处的行业有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次技术革命,解放了体力,用了五十年;第二次技术革命,解放了距离;也用了五十年,这一次技术革命,解放的是脑力,过去的二十年只是刚刚开始。
未来三十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都会成为基本的公共服务,各行各业都会经受巨大的变化。今天零售业的变革,只是一个浪潮的开始,这个浪潮不是电子商务代替零售,而是未来没有电子商务,一切零售都是线上线下的融合。未来三十年,物流业、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教育,所有的行业,在这场技术革命之下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巨大的改变,更是巨大的机会。
互联网金融现在很热,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其实越走下去越有意思,互联网金融要做好有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不具备,基本上我认为都是高风险的。
一个是大数据,但是大数据总被误解,大数据的大是指大计算能力的大,不是数据多少的意思。首先大数据的两个不同意思,叫大计算加上数据,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各式各样的数据,你没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我并不认为你具备大数据。
第二,是风险控制分控系统,你是否有互联网时代所具备的高技术含量的分控系统。而风控体系采用的是人工智能。
第三,你是否有因为数据而建立起的信用体系。
如果缺乏这三样东西,互联网金融我认为是风险很大的东西。
因此,我认为,能够最快适应技术革命的行业之一是保险行业。
第一因为保险行业是最早应用大数据思想的行业。
精算师其实就是一种早期的大数据的工程师,车险的保费中,为什么男司机和女司机、不同年龄的司机不一样,因为出险的概率是不一样的,以前都是精算师通过人脑计算出来,将来是计算机算出来,而且计算机会更聪明,这点我告诉大家,很多人辩论计算机聪明还是人聪明,这一点就不用辩了,计算机一定会比人聪明。保险行业很早就是大数据思想,而且是靠大数据思想运营的,所以我相信保险行业是最适合在未来生存的行业。
第二个原因是,保险行业是建立在人类两个很重要的东西基础之上的,一个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善要远大于恶;一个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保险的本质就是既利他又利已的思想。保险一开始就是互助的形式,大家把钱放在一起,谁倒霉了谁用,这样让坏的时候不至于那么坏。这是很古老的利他又利已的思考。
保险又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看一个社会诚信的程度高不高,看这个社会的保险行业是不是发达,是不是健康。如果卖保险的要靠骗,买保险要靠瞒,那么诚信程度一定不高,保险行业也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我觉得保险工作人员应该感到骄傲,因为那么多人相信你,信赖你,把钱交给你,就是相信你在关键时候能够撑起一把保护伞,这是一种担当,一种福报。
我觉得保险行业,应该是中国最大的善事,因为你的使命是让每一个人感到安全,特别是让社会底层的人得到最稳定的确定性,有了这种确定性,社会才会进步,才能真正繁荣。
我相信未来的社会,成功的企业都是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商业的手法就是公平、效率、结果,公益的心态就是让更多人受益。用大数据的办法做到公平、效率、结果,用利他的思想来引领,让我们在一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不确定的人生当中有一这么一点确定性,这就是未来保险业的使命和担当。
这一次技术革命,不论什么行业,在数据革命的推动下,这个行业都会变得更高效、更公平、更加回归到这个行业的本质。保险最有机会回归到“保障”的本质,回归到自己最初的使命,真正是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很遗憾,现在很多企业是倒过来的。
这次技术革命给保险可能带来的改变,我想有几个方面:
——未来要大力发展“保民”
股市发展有股民、网络发展有网民,保险发展也要保民。据说现在保民已经有3.3亿,人数上是股民的3倍。我觉得还太少,保险应该保障的是所有人,不是3个亿,而是13亿。
一个社会所有人都是股民是不正常的;一个社会所有人都是保民是健康的。只有这样,人人都有保险,未来社会才有未来更大的确定性。
如果从服务13亿保民来看,所以今天保险公司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保险产品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保险的品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过去,如果保险服务了20%的客户,服务了20%的保障需求,那么接下来,应该思考如何让剩下的80%的人享受到真正的保险保障。
今天中国需要从点滴开始,让大家首先认识到保险的本质,保险的价值。今天大家对保险的认知都是从产品来的;所以未来让更多的理解保险,最好的办法也是让产品来教育。
——未来保险的组织形式会发生巨大变化
未来保险要从主要依赖销售,转向依赖从头到尾的动态大数据风控。我很钦佩保险公司有几十万上百万的人力团队,但任何一场技术革命,都是从团队组织的变革而来。
如果今天保险业重视的是销售端,未来是走向确保防止风险发生的前端能力,对灾难的预防、处理,技术和服务的提升,风险的防控,这些才是保险业的核心能力。保险公司的核心人员未来是大数据工程师。这最终会带来组织形式的巨大变化。
现在互联网保险很多品种,几乎可以说没有销售成本,支付宝的帐户安全险,1个多亿的用户,一两块钱保费,如果人工销售的话根本不可能维持。
但是这不是说互联网就是一个销售渠道。互联网是接触用户、了解用户的界面,互联网是来帮助你了解你的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是你跟客户直接交流的平台。阿里巴巴什么都可以外包,但客服是绝对不会外包的。
——保险会从复杂变简单
我觉得一切复杂的东西都不长久。WTO谈了几十年,多哈回合都多少轮了,文件堆起来比莎士比亚文集还高,为什么谈不成。原因是什么,太复杂。
保险大概也是最复杂的产品,我很佩服保险工作人员,把那么长的责任条款都能记住,我想没有一个买保险的人能记住。
简单的背后首先是信任。没有诚信体系,做不到简单。
阿里巴巴现在对消费者退货,信用好的直接退,钱几秒钟内直接到账。基于信用体系,几秒钟退款,这比额外请一堆客服,证明这证明那的成本低。前提是我知道你的信用,而且破坏信用的成本太高,人们轻易不敢去破坏。
这方面阿里小贷走在前面,我们在过去五年,向小企业发放贷款5000多亿元,是尤努斯40年成就的四倍。户均不到4万元。这个贷款流程很简单,3分钟申请,1秒钟审核,0人工干涉。发放贷款的依据是卖家在阿里整个生态平台活动留下的信用数据分析。
其次是大数据计算的能力。现在是台风季节。江浙一带沿海农民,一年最怕台风。农民买保险,理赔,一定要简单,不然成本肯定高死你。
现在我们有一个针对农民的险种:风力指数保险。农民在手机上就能购买,投保金额1元起,保障的是大风灾害后的农业生产。理赔依据很简单,就是中国天气网对外发布的当地最大风力等级。只要所在地最大风力超过6级以上,就直接理赔,钱就到农民帐上。
因为了解下来,风力超过六级农民肯定有损失,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回归简单,不需要再让你证明自己。
以后买保险很简单,条款简单,购买简单,理赔简单,随时随时买,随时随刻理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个时候用户才能真正有安全感。
但是简单不等于一刀切。
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讲究的是生产一模一样的产品;数据时代,流水线上生产的每个产品都不一样。以前,5分钟生产2000件衣服是厉害;今后,5分钟生产2000件不同的衣服才是厉害。
保险过去是规模化的,标准化的,这是工业时代的保险;未来是每个人不一样,每个人的每个时刻每个状态下都不一样。
退货运费险,现在是线上线下保单量最大的险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你的信用,消费和退货习惯,调整费率,同样一个人,这一次和上一次,费率都不一样。不是一人一产品,而是一个人不同时刻产品都不同。
——一切创新都离不开监管创新
任何一次创新,最后都会促进监管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创新之后,意味着监管的改变。比赛规则要改变,裁判规则要改变。
讲一个很有意思故事,我前段时间去美国了解到,大家知道篮球,篮球最早是一个有底的筐,这个球投进去以后,然后用梯子上去把这个球拿下来再进行下一个比赛。18年以后有一个人说,把下面底剪掉,不用梯子了吧。
但是剪掉以后球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规章制度发生了变化,拿梯子的人首先反对,因为他的工作没了。所以任何一次的创新,背后意味着监管的改变,比赛的规则改变,改变的结果是球越来越好看,看的人越来越多。
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时候,政府监管部门的变革速度其实也是非常之快。没有过去的标准,创新没有基础;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更先进的标准。标准和创新,互相促进,生生不息。
我们感恩传统保险这么多年的积累,感谢保险监管部门的开放、进取和拥抱创新的努力,同时我们也对正在到来的技术革命心存敬畏。因为不论你愿不愿意,不论你是什么人,这个未来都无法阻挡,要么适应它,要么被它甩到后面。我们已经没有办法从昨天的历史中找到解决未来的方案,只有必须大胆尝试未来,适应未来,把握未来。
谢谢大家。
第二篇:社会实践报告大学是一个小社会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社会实践报告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实践之行,是系科给了我学习实践的机会,是系科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教育我们影响我们的祖国。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社会实践报告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三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短短三天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们的衣裤,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睛。但我们选择了坚持。我们把淮师人永争第一的精神带去了社区,把淮师学子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社区人民的心底留下了美丽的印象。七月,我们走进火热社会,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我们的无悔选择。七月,我们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曙光城也给社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践,而是在一个亲戚开的电脑配件柜台帮忙卖货,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电脑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如何理解党要管党是一个关键
如何理解党要管党是一个关键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作为新的伟大工程提到全党面前,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要求、整体部署和具体方法,是指导党要管党的纲领性文件。按照《决定》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管好党,要在思想、作风和组织三个方面下功夫,并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互相促进,全面提高。当前,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部署的同时,加强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党的组织建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环节。在新的伟大工程的整体部署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具有关键意义。
一、从历史的、战略的、跨世纪的高度,抓紧做好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选拔年轻干部三五年要有新突破。他在提出这一要求的同时,还指出,在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上要取得新的突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克服用人上的陈腐落后观念方面取得新突破,尤其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知人善任的远见和魄力。这里提出的观念上的突破和工作上的突破的关系、破与立的关系,寓意是很深刻的。我觉得,现在选拔年轻干部,虽然非难的现象少了,但障碍还是有的。除了识人视野、选人渠道、选拔方法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外,更主要的还是思想上的障碍。有些同志选人用人,不是从“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和“人才难得”考虑,而是因循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习惯于在资历上掂来掂去。有的同志用人不是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而是“抱残守缺”,对年轻人求全责备。只要某个干部有某些缺点或有过失误,则不论大事小事、大节小节、主流支流、动机效果,一拖就是几年,不予起用。有些领导同志的头脑里一段时间以来平衡照顾的思想恐怕占了支配地位,在他们那里,优秀年轻干部不能脱颖而出,一些班子年龄偏大的问题又突出起来。对这些错误思想观念,老一辈革命家早就批评过,1982年的机构改革也冲击过这些观念,但为什么还是在我们一些同志身上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邓小平同志曾尖锐指出:“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力。”(《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25页)论资排辈,追根溯源,是一种封建传统观念。清代进步思想家龚自珍就写过一篇《明良论(三)》的文章,对我国封建社会“用人论资格”的弊病,进行了鞭辟入理的剖析。他指出,“累日以为劳,计岁以为阶”(根据做官时日长短判定劳绩大小,按照当官年头多少确定品级高低),在这种制度下,“贤智者”不能越级而上,而“愚不肖者”却能逐步升到高位,因而国家的有用人才越来越少,这是“当今之弊”。对此,龚自珍曾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振聋发聩的呼喊。共产党人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一就是调动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道我们还要沿袭那些连封建社会的有识之士都要唾弃的传统观念吗?难道要让这种传统观念来窒息我们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事业吗?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历史要求,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与未来的战略任务,也是保证党的事业跨世纪需要的紧迫任务。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战略的、跨世纪的高度对待选拔年轻干部的问题,应该以高度的党性、满腔的热情、无畏的精神、坚强的决心,抓好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实现党中央“有新的突破”的要求。
二、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要求,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素质党要管党,目标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以更好地发挥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干部的素质,特别是县以上领导干部的素质,应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四中全会《决定》要求,高级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并提出了政治家素质的五条要求,规定不仅要按照这样的要求提高现有高级干部的水平,而且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培养和选拔接班人。
第一,按照政治家素质的要求培养干部,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需要。江泽民同志强调,培养党政领导干部的根本着眼点和着力点,在于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对我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养、经济管理和科技知识,特别是政治水平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求将越来越高。从政治水平的要求来说,在事关大局、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不能含糊和摇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对于从“左”的或右的方面干扰党的基本路线、危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敏锐的识别能力,并善于进行坚决而有效的工作和斗争。这是政治家的最
根本的素质,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就有可能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从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的要求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新的规律和特点,必然要求领导班子在领导能力和思想作风上与之相适应。首先,驾驭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求站在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解决问题。其次,总揽经济建设全局,把广大干群的精力始终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必须善于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干忧。其三,按经济规律和市场运行规则办事,必须懂经济、会管理。其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要求必须提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经济问题,从经济角度确定政治目标的本领;必须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养廉洁务实的作风。领导能力方面的素质也是政治家很重要的素质,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就不能贯彻好党的基本路线。
第二,要按照培养政治家素质的要求,改进培养锻炼干部的方法。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政治家素质的五条要求,包括了坚定的政治信念、开阔的眼界、宽阔的胸襟、较强的领导能力和优良的作风等优秀素质,其丰富的内涵,实际上囊括了作一个高层次党政领导干部应有的素质中的主要方面,是一个全面性要求。按照这样的要求提高现有县以上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水平,并按照这样的要求培养后备干部,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一下,以往及现有培养锻炼干部的路子,是否适应这个要求,还要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我看可以考虑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一是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所谓要管用的,就是要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学好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用以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当前,要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围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这条主线,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准确理解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理论观点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联系,把握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党校和各类干部学校要从更好地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服务出发,搞好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的一系列改革。二是党内生活要严,要锤炼坚强的党性。通过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的锻炼使干部在政治上逐步成熟起来,这历来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重要方法。实事求是地讲,这个方法现在坚持得不怎么样了。就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而言,这些年来,有些党组织重使用轻培养和有些青年干部等提拔而无长期接受考验的思想准备,这两种现象都程度不同地存在,造成有的青年干部骄娇之气渐盛,成了“党内骄子”。这是极不利于青年干部的健康成长的。严格的党内生活的锻炼,主要是班子内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锻炼、民主生活中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锻炼,以及按照党章的规定接受组织和党员的监督等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应该做到使党内生活成为党员锻炼坚强的党性、有效地抵制错误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侵蚀的熔炉。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无一例外地、自觉地、严格地接受这种锻炼。那种认为党内生活可有可无,或者在党内生活中不开展积极的思想交锋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党内生活走过场徒有形式的思想和作法,都应该坚决克服。要说改进,党内生活这一条首先是加强的问题,是怎么样严起来的问题。不如此,就培养锻炼不出党性强、作风好、甘当人民公仆的干部队伍。三是实践锻炼要实,要体现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在革命实践和群众斗争中培养和提高干部。老一辈革命家就是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和艰苦备尝的革命斗争中成长和成熟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一特殊经历,不仅使我们党取得了治党、治国、搞建设的宝贵经验,而且造就了百折不挠、坚不可摧的干部队伍。执政党培养干部,更应突出实践锻炼,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与群众建立血肉联系。湖南省在抓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要继续坚持。同时,还要不断改进领导干部下派挂职锻炼的方法,提高实际效果。检验实际效果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与群众的联系,是真正的“血肉联系”,还是“油水关系”。如果挂职到县里、乡里,还是只浮在县机关、乡机关,抓农业的不到村组去,抓企业的不往班组去,不到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去,不到群众中去同群众交朋友,打成一片,这就叫做没有起到锻炼的作用。要从有利于干部与群众建立血肉联系出发,考虑怎么改进领导干部下派锻炼的方法。对那些不愿意到环境比较复杂、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或不愿到“急、难、险、苦”的岗位上经受锻炼和考验的,不应再作为后备对象。对那些下去了但律己不严,抱着镀金思想,存在骄娇之气,不同群众打成一片的后备干部,要严格教育,包括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决不能迁就。
第三,要按照培养政治家素质的要求,改进对领导干部的经常性管理。党要管党,贵在从严治党,特别是从严要求领导干部。经常性的严格管理,首先要管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突出解决执政为民、勤政廉政的问题。通过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要在领导干部头脑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要管纪律监督,特别是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要提高党员领导干部遵守党章和严格按党章办事的自觉性,用党章约束自己,用党章规范自己。违反纪律要有人管,有领导谈话。不要形成提拔了大家都来谈话,违纪了却无人批评的“好人主义”风气。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提醒和帮助,不要等问题成了堆才去解决。再
次要管制度建设。要指导各级领导班子建立健全一整套规范的制度,使管党、治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经常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纠正有章不循、执纪不严的问题。党员在党章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谁违反了党章和制度,都要受到应得的处分。要健全干部谈话制度,坚持请示报告制度,严格干部考核制度,完善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对于评议中信任票未满60%的要进行考察,提出批评,有的要进行组织调整。要总结严格管理的经验,使经常性管理起到提高干部素质、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三、提倡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建设具有改革开放形象的有希望的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建设,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自身的提高、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加强,而且关系到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根据当前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在党员领导干部中提倡:一要讲党性。要从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根本利益出发,维护领导集体的团结,每个成员都要以高度的自觉性来理解和处理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高度的自觉性”就是党性。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党委成员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互相补充,包括互相帮助克服缺点和错误”。这四个“互相”做得怎么样,是检验班子成员在团结问题上党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志。二要顾大局。要像邓小平同志所要求的那样,眼界非常开阔,胸襟非常开阔,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每个领导成员,都要以班子所领导的事业和工作为重,以共同的奋斗目标为重,以集体的意旨和决议为重,把精力集中到一心一意搞好经济建设和本职工作上来。特别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由于思想观念的差异等多方面的原因,实际工作中各种思想认识的摩擦可能更趋激烈,矛盾也会更多、更复杂,领导成员之间更要注意求大同存小异,多从大局看问题。要有对事不对人、服从真理与原则的科学态度。三要守纪律。就是办事、决定问题要遵守规定的有关组织原则、组织程序、组织纪律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并做到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要提高运用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生活、规范组织行为、处理党内矛盾的自觉性,学会在民主集中制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第四篇:13亿人扶不起一个老人是社会之悲哀
13亿人扶不起一个老人是社会之悲哀
8月22日下午,“许云鹤、王老太交通纠纷案”二审在天津市第一中级法院开庭,对案件事实部分进行了审理。上诉人许云鹤主张撤销一审判决,驳回全部指控,而被上诉人王老太一方则要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双方代理人当庭发表了代理意见。法官询问了双方当事人事实情况后宣布休庭,将择日开庭,由双方提交证据并当庭质证。
中广网北京9月7日消息 有媒体报道,近期一些案件令不少公众坦言难以再向摔倒老人伸出援助之手。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丁兆林作如下点评。
丁兆林:现在全国人民都面临着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如果你看见一个老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其实它已经不是一种玩笑话,现在甚至朋友之间都在问,如果真看见这种情况你到底该怎么做?大多数人很坦率的回答我不扶,为什么呢?我害怕,怕被讹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出现的那几个糊涂案给大家、给全国人民这种警示,而且告诉大家你没有撞老人的话你干吗去扶老人呢?我觉得法官的这样一句话实在是把中华民族的道德体系推到了一个可怕的边缘。像我们现在发生多起老人摔倒没人帮扶的尴尬事件,其实就是这前段时间这些糊涂案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具体体现。
13亿人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要套用一句不大合适的话,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就是让人们都不敢去扶一个老人。我觉着这种情况是一种警示,如果这种情况下去的话,谁家的老人在外摔倒都是同样的结局,不会有人扶的。在这种可怕的社会的冷漠中,所有人都是失败者,包括那个法官,我不知道那个法官他到现在为止怎么想。他认为他家的老人出去摔倒会有人来扶吗?我觉得这个法官可能也会有一点考虑,因为他的这种判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中国有个法律原则:谁主张谁举。如果一个摔倒的老人不能完全举证扶他的人就是肇事者的话,法院为什么要这么判?这个事件本身就反应了现在法官无法想象他们本身的判断力,在他们的逻辑和概念之中,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是见义勇为的,所有人都是罪犯。只有这些肇了事的人才会去扶老人,这简直是混帐逻辑。这种逻辑为什么能当法官,而且做出这样的判断,我觉得这真是值得考虑的一件事情。另外我觉得,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法院为什么会这样判,跟我们整个老百姓所缺失这样一种救助保障机制也是有关系的。在成熟的国家,穷人的救助是不用法律来管的,他有一套救助基金。那么这个时候法院也不用担心穷人没有钱去救治,而要把扶他的人来做冤大头。那么从这种情况之下,我相信从社会和法律的角度共同来救治,也许能够救治我们这个社会的顽疾。
第五篇: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直接接触社会的一个过程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直接接触社会的一个过程,让我们从学生时代逐渐步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也让我们从一个消费者变为创造者。辛勤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
今年暑假,自己从事了一份工作。亲身体验了一次社会实践。江泽民说过:深入实践,深入工农。研究社会,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一份工厂临时工的角度,深入工农的工作环境,体验他们的生活。从而了解国情,了解社会的生存法则。
此外,在实践中。一定要从员工的角度看待自己。把自己融入公司的工作环境中。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虽说只是临时工,但同样也得处好与同事的关系。因为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优质的工作环境,同时良好的社交关系也可以提升自己在社会的生存能力。让自己不至于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淘汰。
对于实践中的工作,一定要尽职尽责。努力、认真地工作是真诚对待社会实践最基本的原则。同时,辛勤的工作可以给公司的管理人员留下良好的影响,从而也可以间接地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总之,通过这次实践的亲身经历,让自己明白,一份收获总是付出了一份汗水。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应有的回报。更让自己明白了知识的重要,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努力谋求一份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