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诉人出庭举证质证指导意见
公诉人出庭举证质证指导意见
公诉制度
加入时间:2008-5-6 8:34:3
3tzlf
点击:28([2007]高检诉发31号
高检院公诉厅2007年4月2日发布)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举
证 第一节
举证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举证的一般方法 第三节
举证方法的具体确定 第四节
各类证据的举证要求 第三章
质
证 第一节
质证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对辩护方质证的答辩 第三节
对辩护方证据的质证 第四节
控辩双方对质 第四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诉人出庭举证、质证活动,提高出庭支持公诉水平,增强指控犯罪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出庭支持公诉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第二条
举证是指在出庭支持公诉过程中,公诉人向法庭出示、宣读、播放有关
证据材料并予以说明,以证明公诉主张成立的诉讼活动。
第三条
质证是指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由控辩双方对所出示证据材料的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相互进行质疑和辩驳,以确认是否作为定案依据的诉讼活动。
(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二)程序合法,规范有序;
(三)目的明确,讲究方式;
(四)突出重点,针对性强;
(五)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
(六)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保护个人隐私。
第二章
举 证 第一节
举证的基本要求
第五条
公诉案件开庭前,公诉人应当围绕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和情节,制定详细、具体的举证方案,做好举证准备。
第六条
公诉人举证,一般应遵循下列要求:
(一)出示、宣读、播放每一份(组)证据前,公诉人应先就证据的种类、名称、收集主体和时间以及所要证明的内容向法庭作概括说明;
(二)出示、宣读、播放每一份(组)证据时,一般应出示证据的全部内容。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也可以摘要出示,但不得随意删减、断章取义;
(三)举证应结合被告人认罪态度,根据庭审情况,及时调整举证时机和举证内容,突出重点,繁简得当;
(四)举证完毕后,应对出示的证据进行归纳总结,明确证明目的;
(五)使用多媒体示证的,应与公诉人举证同步进行;
(六)在公开审理的案件中,出示、宣读、播放的证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应当建议法院转为不公开审理。
第七条
公诉人举证,应当围绕下列事实进行:
(一)被告人的身份;
(二)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三)指控的犯罪事实,包括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结果等;
(四)犯罪集团或者其他共同犯罪案件中各被告人在犯罪中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
(五)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主观状态(故意或者过失以及行为的动机、目的);
(六)法定从重或者从轻、减轻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
(七)犯罪对象、作案工具的主要特征,与犯罪有关的财物的来源、数量以及去向;
(八)与定罪量刑有关的其他事实。
第八条
下列事实公诉人不需要提出证据证明:
(一)为一般人共同知晓的常识性事实;
(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认的并且未经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事实;
(三)法律、法规的内容以及适用等属于审判人员履行职务所应当知晓的事实;
(四)在法庭审理中不存在异议的程序事实;
(五)法律规定的推定事实;
(六)自然规律或者定律。
第九条
公诉人可以根据庭审需要,出示提起公诉时移送人民法院的证据目录以外的证据,但应征求审判长的意见,并说明理由及证明事项。确有必要通知开庭前未向人民法院提供名单的证人、鉴定人出庭陈述或者辩护人提出给予必要的质证时间的,可以建议法庭延期审理。
第十条
辩护方当庭要求公诉人宣读出示案卷中对被告人有利却未被公诉方采信的证据时,公诉人可以建议法庭决定由辩护方宣读出示或者在休庭后三日内移交人民法院,并说明没有采信的理由。
第十一条
对于公诉人摘要出示的证据,辩护人要求公诉人详细出示证据的,应当分别不同情况做出处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诉人应当详细出示证据:
(一)审判人员要求详细出示的;
(二)辩护方提出详细出示的要求确有需要,经向法庭申请被采纳的;
(三)摘要出示证据可能影响举证效果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诉人应当向法庭说明理由,经法庭同意后,可以不再详细出示证据:
(一)辩护方提出需要详细出示的证据,公诉人已在庭前向人民法院移送的;
(二)公诉人已就相关证据详细出示过,辩护方重复要求的;
(三)公诉人摘要出示的证据足以证明案件事实并足以反驳辩护方异议的;
(四)辩护方所要求详细出示的内容与起诉书认定事实无关的。
第十二条
控辩双方对案件的程序事实发生争议的,公诉人应当出示、宣读有关诉讼文书、侦查或者审查起诉活动笔录予以证明。必要时,可以建议法庭通知负责侦查的人员以及搜查、勘验、检查等活动的见证人出庭陈述有关情况。
第十三条
公诉人在法庭上出示、宣读、播放的证据材料应当当庭移交人民法院,确实无法当庭移交的,应当在休庭后三日内移交。对于在法庭上出示、宣读、播放未到庭证人的证言的,如果该证人提供过不同的证言,公诉人应当将该证人的全部证言材料在休庭后三日内移交。
第二节
举证的一般方法
第十四条
举证一般应遵循一事一证的原则,并以一罪名一举证为补充,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第十五条
举证顺序应以有利于证明公诉主张为目的,公诉人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种类、特点和庭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调整举证顺序。一般应先出示定罪证据,后出示量刑证据;先出示主要证据,后出示次要证据。
第十六条
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证据状况,结合被告人的认罪态度,举证可以采用分组举证或者逐一举证的方式。
第十七条
案情复杂,参与犯罪人数多,证据种类齐全、数量较多的案件,一般采用分组举证的方式。
第十八条
在对证据进行分组时,要遵循证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一般应将证明方向一致或证明内容相近的证据归为一组,也可以根据情况,按照证据种类的不同进行分组,并注意各组证据在证明内容上的层次和递进关系,以便于法庭和旁听人员理解。
第十九条
分组举证可以采取正叙法,即按照犯罪事实的发生发展时间顺序出示证据。其出示顺序是:
(一)出示犯罪预谋阶段的证据;
(二)出示犯罪实施阶段的证据;
(三)出示犯罪实施终了阶段的证据
(四)出示有关量刑情节的证据。
分组举证也可以采取倒叙法即先出示犯罪结果的证据作案过程的证据。其出示顺序是:
(一)出示犯罪实施终了阶段的证据;
(二)出示犯罪预谋阶段的证据;
(三)出示犯罪实施阶段的证据;
(四)出示有关量刑情节的证据。
分组举证还可以按照犯罪构成要件的具体内容以及采取其他适宜的方式进行。
第二十条
分组举证,同一证据可以根据证明需要重复出示。对于重复出示的同一证据,一般仅予以说明即可。
第二十一条
案情简单的案件,一般采用逐一举证,即按照犯罪的构成要件和犯罪事实的发生发展过程逐一出示证据。
逐一举证应注意各份证据在证明内容上的连续性。
第二十二条
依靠间接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的案件,出示的后一份(组)证据与前一份(组)证据要紧密关联,环环相扣。
第三节
举证方法的具体确定
第二十三条
对于一名被告人有一起犯罪事实或案情比较简单的案件,可以按照下列顺序逐一举证:
(一)宣读被告人供述;
(二)宣读被害人陈述;
(三)要求证人到庭作证或宣读未出庭的证人证言;
(四)出示物证、书证;
(五)宣读勘验笔录、检查笔录、鉴定结论;
(六)播放视听资料。
逐一举证时也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对上述顺序作出调整。
第二十四条
对于一名被告人有数起犯罪事实的案件,可以以每一起犯罪事实为单元,将证明犯罪事实成立的证据分组举证或逐一举证。其中,涉及每起犯罪中量刑情节的证据,应当在对该起犯罪事实举证中出示;涉及全案综合量刑情节的证据,应当在全案的最后出示。
第二十五条
对于数名被告人有一起犯罪事实的案件,根据各被告人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地位及情节,一般先出示证明主犯犯罪事实的证据,再出示证明从犯犯罪事实的证据。
第二十六条
对于数名被告人有数起犯罪事实的案件,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组方法和举证顺序,或者按照作案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以主犯参与的犯罪事实为主线,或者以参与人数的多少为标准,参照本节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的举证方法综合举证。
在办理本类案件时,应注意区分犯罪集团的犯罪行为、一般共同犯罪行为和个别成员的犯罪行为,并分别进行举证。
第二十七条
对于单位犯罪案件,应先出示证明单位构成犯罪的证据,再出示对其负责的单位土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证据。对于指控被告单位犯罪与指控单位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犯罪的同一份证据可重复出示,但重复出示时仅予以说明即可。
第四节
各类证据的举证要求
第二十八条
出示的物证、书证一般应当为证据的原件或原原物不易搬运、不易保存或已返还被害人时可以出示反映原物外形或内容的照片、录像。获取书证原件有困难时,可以出示书证副本或复制件,并向法庭说明情况。
出示物证、书证时,应对物证、书证所要证明的内容、获取情调作概括的说明,并提请法庭让当事人、证人等诉讼参与人辨认。物证、书证经过技术鉴定的,应当宣读鉴定书。
第二十九条
询问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发问应单独进行,不得同时向二个证人发问;
(二)发问应当采取一问一答形式,不得同时发问多个内容不同的问题;
(三)发问应当简洁、清楚;
(四)发问的内容应当与案件的事实相关;
(五)不得以诱导、威胁或其他非法方式发问;
(六)不得损害证人的人格尊严;
(七)询问未成年的证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进行。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鉴定人的讯问或者询问。
第三十条
证人出庭的,应首先由其连贯陈述所了解的与案件有关的事实,然后再对其询问。证人不能连贯陈述的,公诉人也可以直接询问。
证人作出回答后,公诉人认为对案件事实和情节的认定有决定性或重大影响时可以暂停发问,并建议法庭记录在案。
证人出庭作证的证言与庭前提供的证言相互矛盾的,公诉人应当问明理由,并对该证人进行询问,澄清事实。认为理由不成立的,应当宣读证人在翻证前提供的笔录内容,并结合相关证据予以驳斥。
对未到庭证人的证言笔录,应当当庭宣读。宣读前,应当说明证人和本案的关系.对证人证言笔录存在疑问、确实需要证人出庭陈述或者有新的证人的,公诉人应当要求延期审理,由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到庭提供证言和接受质证。
前四款规定适用于被害人出庭、宣读被害人陈述笔录。
第三十一条
宣读被告人供述应根据庭审中被告人供述的变化情况进行。被告人有多份供述且内容基本一致的,应选择最为完整的一份出示。被告人当庭供述与庭前供述内容一致的,也可以不再宣读庭前供述,但应向法庭说明;被告人当庭供述与庭前供述内容不一致的,公诉人应当问明理由,认为理由不成立的,应当就不一致部分宣读庭前供述,并结合相关证据予以驳斥。
第三十二条
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检查笔录由鉴定人、勘验人、检查人本人宣读,公诉人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发问,发问时适用对被害人、证人询问的相关要求。
鉴定人、勘验人、检查人未到庭的,公诉人应当当庭宣读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检查笔录。宣读前,应对鉴定人、勘验人、检查人的身份、资质、与当事人及本案的关系作出说明,必要时提供证据予以证明。
第三十三条
播放视听资料,应首先对视听资料的来源、制作过程、制作环境、制作人员以及所要证明的内容进行概括说明。播放一般应连续进行,也可根据案情分段进行,但应保持资料原貌,不得对视听资料剪辑。
播放视听资料,应向法庭提供视听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但应向法庭说明原因。
声音资料的出示,可以宣读庭前制作的附有声音资料语言内容的文字记录。
第三十四条
出示通过计算机处理和保存的证据,应当对该证据的持有人、规格类别、文件格式、提取复制人员、时间、地点和见证人等予以说明,并提供提取复制人员关于该证据数据的文字说明。
第三章
质
证
第一节
质证的基本要求
第三十五条
公诉人应在开庭前充分预测辩护方可能出示的证 据以及可能对公诉方指控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提出的质疑,制定质证方案,做好质证准备,并结合庭审情况及时调整质证方案内
容。具体应注意以下方面:(一)证据是否符合法定形式;
(二)证据的收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三)证据形成的原因;
(四)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
(五)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六)证人或提供证据的其他人与案件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
(七)证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八)证据内容前后是否一致,有无矛盾。
第三十六条
公诉人质证应相据辩护方所出示证据的内容以及对公诉方证据提出的质疑,紧紧围绕案件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进行。质证应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逻辑清楚,如有必要可以扼要概述已经法庭质证过的其他证据,用以反驳辩护方的质疑。
第三十七条
质证阶段的辩论,一般应围绕证据的有效性和证明力进行。对于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和证据的综合证明作用问题,一般在辩论阶段予以答辩。
第三十八条
在每一份(组)证据或者全部证据质证完毕后,公诉人可以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提请法庭对证据的证明力进行确认。
第二节
对辩护方质证的答辩
第三十九条
辩护方对公诉方当庭出示、宣读、播放的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提出的质证意见,公诉人应当进行答辩。
对辩护方提出的与证据证明力无关、与公诉主张无关的质证意见,公诉人可以说明理由不予答辩,并提请法庭不予采纳。
公诉人答辩一般应在辩护方提出质证意见后立即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法庭辩论阶段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发表意见,但应向法庭说明。
第四十条
辩护方质疑公诉方出庭证人、被害人的陈述时,公诉人应根据陈述情况,针对陈述中有争议的内容重点答辩。
第四十一条
辩护人询问证人或被害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诉人应当及时提请审判长制止,必要时应当要求法庭对该项陈述或证言不予采纳:
(一)以诱导或威胁方式发问的;
(二)前提虚假,违背证据客观性原则的;
(三)意图使被害人,证人以推测或判断意见作为陈述或证言的;
(四)发问不明确,足以使被害人、证人产生误解的;
(五)发问内容与本案事实无关的;
(六)对被害人,证人带有侮辱性发问的;
(七)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
第四十二条
辩护方质疑物证、书证、勘验检查笔录时,公诉人可以从此类证据客观、稳定、不易失真以及取证主体、程序、手段合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予以答辩。
第四十三条
辩护人断章取义,片面理解证据内容发表意见的,公诉人应立足证据认定的全面性、同一性原则,综合全案证据予以驳斥。
第四十四条
对于辩护方提出的质证意见,确实需要进行补充侦查的,公诉人可以建议延期审理。
辩护方建议末到庭证人、被害人到庭进行质证的,公诉人可以结合全案证据情况进行答辩,或者根据具体情况建议法庭休庭。
辩护方因对证据内容了解有误而质证的,公诉人可以对证据情况进行简要说明。
对辩护方符合事实和法律的质证,公诉人应当实事求是地发表意见,或者不再就此答辩。
第四十五条
在质证过程中,如果辩护人的言词对公诉人带有指责性或者进行人身攻击的,公诉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驳斥:
(一)指出辩护人的职责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辩护意见,对公诉人进行指责违背律师的职业职责;
(二)提请法庭对辩护人这种违背职业道德的言行予以制止;
(三)当庭指出辩护人对公诉人指责的意图。
第三节
对辩护方证据的质证
第四十六条
公诉人应当认真审查辩护方向法庭提交的证据。对于开庭五日前末提交给法庭的,应当当庭指出,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求查阅该证据或者建议休庭;属于下列情况的,应当提请法庭不予采信:
(一)辩护人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调取的证据;
(二)不符合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要求的证据;
(三)辩护人在侦查阶段调取的证据;
(四)辩护人出示的证据违背本案客观事实的(五)辩护人提供的证据明显有悖常理的;
(六)其他需要提请法庭不予采信的情况。
前述证据如果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当庭又难以准确判断,符合延期审理条件的,公诉人应当及时建议法庭延期审理。
第四十七条
对辩护方提请出庭的证人,可以针对其证言中的疑问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证人与案件事实的关系;
(二)证人与被告人、被害人的关系:
(三)证言与其他证据的关系;
(四)证言的内容及其来源;
(五)证人感知案件事实时的环境、条件和精神状态
(六)证人的感知力、记忆力和表达力;
(七)证人作证是否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影响;
(八)证人的年龄以及生理上、精神上是否有缺陷;
(九)证言前后是否矛盾。
辩护方证人未出庭的,对其证言应围绕取证主体是否为辩护律师、取证是否征得证人同意、是否告知证人权利、是否单独询问证人等方面质证。质证中应将证言与已经出示的证据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并否定虚假的证人证言。证人证言前后矛盾或者与案件事实无关的,应当建议法庭不予采信。
第四十八条
对辩护方出示的鉴定结论和提请出庭的鉴定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鉴定人的资格;
(二)鉴定人有无应当回避的情形的;
(三)鉴定程序是否合法;
(四)鉴定人与案件的关系;
(五)鉴定人是否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影响;
(六)鉴定的依据和材料是否全面客观,有无影响鉴定结论正确性的情形;
(七)鉴定的设备和方法;
(八)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的关系;
(九)鉴定结论是否有科学依据。
第四十九条
对辩护方出示的物证、书证,应首先查明其来源是否合法,并在被害人及有关诉讼参与人辨认后发表质证意见。
对书证的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质证:
(一)书写人是否受到利诱、欺诈或其他违背真实意愿因素的影响,内容是否反映其真实意思;
(二)内容是否明确,前后是否矛盾;
(三)是否与案件事实有联系,是否能证实案件真实情况。
第五十条
对辩护方出示的视听资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证:
(一)收集过程是否合法,来源及制作目的是否清楚;
(二)所要证明的问题是否与案件事实有关;
(三)制作是否受到暴力、胁迫或利诱、是公开制作还是秘密制作,是直接制作还是转录以及转录是否完整等:
(四)内容是否被剪辑、篡改、伪造。
第五十一条
对辩护方出示的通过计算机处理和保存的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证:
(一)计算机系统硬件是否完好,存储介质是否完整;
(二)计算机软件是否可靠;
(三)计算机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受到过病毒侵袭;
(四)是否具有被人为改动的可能;
(五)收集过程是否合法,来源及制作目的是否清楚;
(六)所要证明的问题是否与案件事实有关;
(七)电子数据制作过程中是否受到暴力胁迫和引诱因素的影响;
(八)是公开制作还是秘密制作,是直接制作还是从原件进行复制;
(九)内容是否完整,有无剪辑、篡改、伪造等问题。
第五十二条
对于因专业技术性问题不能对有关证据发表质证意见的,可以建议休庭,并向专业技术人员咨询意见。必要时,可以建议延期审理,进行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第四节
控辩双方对质
第五十三条
控辩双方针对同一事实出示的证据出现矛盾公诉人可以提请法庭通知相关人员到庭对质。
第五十四条
被告人、证人对同一事实的陈述存在矛盾需要对质的,公诉人可以建议法庭传唤有关被告人、证人同时到庭对质。
各被告人之间对同一事实的陈述存在矛盾需要对质的,公诉人可以在被告人全部陈述完毕后建议法庭当庭进行对质。
第五十五条
辩护方质疑物证、书证、勘验、检查笔录、鉴定结论时,公诉人应对上述证据材料的有效性和证明作用发表意见。确有必要的,公诉人可以提请法庭通知侦查人员、勘验、检查人员、勘验、检查活动的见证人、鉴定人出庭说明有关情况,辩护方仍有异议的,公诉人应结合具体情况展开辩论。
第五十六条
对辩护方出示的鉴定结论和提请出庭的鉴定人,公诉人在必要时可以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出庭,与辩护方提供的鉴定人对质。
第五十七条
在对质过程中,公诉人应突出证据之间的矛盾点进行发问,并适时运用其他证据揭露虚假的证据材判。
第四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举证,质证的情况应当由书记员记明笔录附卷。
第五十九条
本意见主要适用于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的第一审案件。对于出席二申、再审以及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法庭的举证、质证,可以参考本意见的有关规定进行。
对于被告人认罪案件的出庭举证、质证,可依照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并参照本意见相关内容进行。
第六十条
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第六十一条
本意见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举证质证提纲
举证、质证提纲
举证提纲、质证提纲 公诉人应围绕下列事实进行:
(一)被告人的身份;
(二)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三)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包括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结果等;
(四)犯罪集团或者其他共同犯罪案件中各被告人在犯罪中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
(五)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主观状态(故意或者过失以及行为的动机、目的);
(六)法定从重或者从轻、减轻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
(七)犯罪对象、作案工具的主要特征,与犯罪有关的财物的来源、数量以及去向;
(八)与定罪量刑有关的其他事实
在举证每一个证据前应作说明如下:“现在公诉人向法庭出示(宣读或播放)的是本案的XX证据。该证据是杭州市滨公安局(或检察院)于X年X月X日在XX地方依法收集(或提取),主要证明本案的XX事实(或情节)。”然后举证。质证后,公诉人继续出示(宣读或播放)证明同一犯罪事实的证据。
每一证据出示、宣读或播放结束时,公诉人应说:“本案的XX证据已出示(宣读或播放)完毕。”
第一组证据,书证:受理案件登记表,证实案件来源;抓获经过,证实被告人的归案时间和经过;
第二组证据:鸿安网吧现场监控资料等视听资料,证实抢劫案事实发生及现场情况;第三组证据,书证:武警杭州医院急诊科抢救病案记录,死亡通知书,证实被害人牛X强被捅伤后的入院抢救无效死亡;
第四组证据:扣押物品清单,机动车信表,证实从被告人处扣押的作案工具:车牌号为浙A-P5U××的黑色北京现代轿车,一部白面棕底诺基亚N95手机,黑框眼镜一副;
第五组证据:户籍证明,证实被告人身份情况,与刚才在法庭上查明的一致; 第六组证据:证人戴X海的证言,证实其目睹案发的详细经过;
第七组证据:证人刘X杰的证言及辨认笔录,证实其目睹案发的详细经过;并证实确认当时行凶之人为被告人;
第八组证据:证人赵X华的证言,证实其目睹案发的详细经过;第九组证据:证人韦X娇的证言,证实其目睹案发的详细经过;
第十组证据:被害人虞X鹏的陈述,证实其被被告人吴X慧,覃X璋伙同另一犯罪嫌疑人覃X庆,三人用持刀进网吧抢劫的事实和经过;
第十一组证据:被告人吴X慧的辨认笔录,证实其辨认出其他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并证实被告人作案的地点;
第十二组证据:被告人覃X璋、吴X慧的供述和辩解,证实其伤害被害人的起因、事实和经过;
第十三组证据,鉴定结论:杭州市公安局司法鉴定中心DNA鉴定书、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证实受害人受损伤程度为重伤,胸腹部遭锐器刺戳致使心脏、脾脏及左肾破裂,即兴大失血死亡;
第十四组证据:勘验检查笔录:现场指认笔录及照片,证实案发现场概貌。
所有证据出示完后,公诉人说:“本案的有关证据现已全部出示完毕,以上证据足以证实起诉所指控的犯罪事实和情节,请法庭充分考虑并依法采纳。”
第三篇:公诉人出庭规范
第一章 通则
第一条 公诉人出席法庭的职责,是代表国家指控、揭露和证实犯罪,对审判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维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同时结合案情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
第二条 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应当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其他有关规定,正确履行公诉职责。
第三条 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应当客观、全面、公正地向法庭提供证明被告人有罪、罪重或者罪轻的证据。
第四条 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除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外,应当使用普通话。发言时应做到用语规范,语速适中,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第二章 庭前准备
第五条 公诉人在出庭前应进一步熟悉案情,研究与本案有关的法律政策问题以及审判中可能涉及的专业知识,认真做好出庭预案,熟悉讯问、询问、举证、质证和答辩提纲。
第六条 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应备齐出庭所需的案件卷宗、出庭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和示证所需的设备。
第七条 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服装管理规定(试行)》中的规范要求着装,佩戴胸徽和制式领带。做到仪表整洁,举止得体,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挽袖子、卷裤腿、穿拖鞋;(二)不得染彩发、化浓妆、涂彩色指甲;(三)不得戴耳环、佩项链及其他饰物,男同志不得留长发、剃光头、蓄胡须;(四)不得佩带除检察胸徽以外的徽章;(五)不得有其他与公诉人形象不符的服饰、发型和举止。
第三章 出席法庭
(一)一般规定
第八条 公诉人出席法庭应携带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定统一制发的出庭文件夹。法庭书记员宣布“请公诉人入庭”后,公诉人应手持出庭文件夹精神饱满步入法庭,并向旁听席露出文件夹上的检察徽章。多名公诉人出庭的,应按顺序进入法庭,第一公诉人坐在靠近审判席的一侧。如案件材料较多,可将有关材料先行放到公诉席上。
第九条 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应当尊重审判人员,尊重审判长依法进行的诉讼指挥,遵守法庭纪律,维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不得随意离开法庭。确实需要离开法庭的,应当经审判长同意或提请法庭休庭。
第十条 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对合议庭组成人员应当分别称“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或统称“合议庭”。向法庭提出要求时应当称“审判长”;当某阶段活动完毕或发表公诉意见时应当称“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
多名被告人聘请辩护人的,应当称“被告人XXX的辩护人”,一名被告人聘请两名辩护人的,应当称“被告人XXX的第一辩护人”、“被告人XXX的第二辩护人”。
在讯问中,对被告人应当称“被告人XXX”,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称“你”。
公诉人作上述称呼时,应当正视上述人员。
公诉人可以自称为“公诉人”或者“本公诉人”。
第十一条 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发现法庭审理案件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或严重侵犯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应当在庭后及时向本院检察长报告,并根据需要提出意见。但是如不当庭指出可能严重影响公正审判或者可能造成难以弥补损失的,公诉人可以当庭指出并于庭后及时向本院检察长报告。
(二)法庭调查 第十二条 公诉人宣读起诉书时,应保持姿势端正。宣读起诉书应从“XXX人民检察院起诉书”开始至“检察员XXX”结束。宣读完毕后,应面向审判长告知:“审判长,起诉书宣读完毕。”
第十三条 讯问被告人,应首先告知其应当如实回答讯问。询问被害人应当告知其应当如实陈述和有意作虚假陈述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讯问共同犯罪案件的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应当分别进行。必要时可以建议法庭传唤有关被告人、证人同时到庭对质。
第十四条 公诉人应当根据讯问或询问提纲以及被告人、被害人、证人、鉴定人的当庭供述或陈述,按照有利于指控犯罪的原则及时调整讯问或询问内容。
第十五条 公诉人当庭讯问被告人应遵守下列要求:
(一)应在起诉书指控的范围内,围绕对被告人的定罪和量刑进行讯问;(二)应具有针对性,目的明确,有利于公正审判;(三)同一事实,一般不应重复讯问,但确需强调的除外;(四)不得使用有损人格或带有人身攻击性的语言进行讯问;(五)不得采取威胁、诱导等不正当方式进行讯问。
第十六条 被告人在庭审中的供述与其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供述不一致,足以影响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公诉人应结合被告人庭审前的供述,对不一致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讯问,也可以在示证阶段宣读或出示被告人在庭审前的供述或提出其他证据予以证明。
第十七条 在法庭调查阶段,遇有下列情况,公诉人应根据情况自己或提请审判长制止,或者建议休庭:
(一)被告人的供述与案件无关或答非所问的;(二)被告人使用污言秽语,或者攻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其他公民的;(三)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采取威胁、诱导等不正当方式进行提问的;(四)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的提问与案件无关的;(五)被告人的供述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发言可能泄露与案件无关的国家机密的;(六)辩护人越权为同案其他被告人辩护的,但该辩护有利于从轻、减轻或免除自己当事人刑罚的除外。
公诉人提请审判长制止的方式可以是:“反对。审判长,刚才„„(例:辩护人向被告人提问是诱导性的。)”或:“审判长„„(例:被告人当庭使用污言秽语,有损法庭庄严的形象,应予制止。)”
第十八条 讯问暂时告一段落时,公诉人应向审判长说明: “审判长,对被告人XXX的讯问暂时到此。”
第十九条 法庭调查过程中,如果需要继续对被告人讯问的,应当向审判长申请:“审判长,公诉人需要补充讯问被告人XXX。”得到准许后再讯问。前述申请不得打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正在进行的提问。
第二十条 公诉人举证、质证、答辩时应参考举证及质证提纲,并根据庭审情况及时调整。
第二十一条 公诉人应当根据庭审情况合理安排举证顺序,遵循一事一证、证明同一事项的证据同组出示的原则,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一般应先出示定罪证据,后出示量刑证据,先出示主要证据,后出示次要证据。特殊情况下,公诉人可以按照有利于指控犯罪的原则排列举证顺序。
第二十二条 公诉人要求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或要求搜查、勘验、检查等活动的见证人或负责侦查的人员出庭说明有关情况的,应说明将要证明的内容,提请合议庭传唤或通知。
第二十三条 公诉人当庭询问被害人、证人、鉴定人及搜查、勘验、检查等活动的见证人或负责侦查的人员,适用本规范第十五条关于讯问被告人的规定。第二十四条 被害人、证人、鉴定人当庭作虚假陈述,足以影响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公诉人可以宣读其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所作的陈述或证言笔录,并结合具体案情有针对性地进行询问,或在举证、质证时出示其他证据予以证明。
第二十五条 公诉人举证,应遵循下列要求:
(一)出示、宣读、播放每一份(组)证据前,公诉人应先就该证据的来源、特征及所要证明的内容向法庭作概括说明,书证、物证宣读或出示完毕后,应提请法庭交由法警让当事人、证人辨认。
(二)未到庭被害人、证人的证言笔录、陈述笔录公诉人可以直接宣读。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检查笔录由鉴定人、勘验人、检查人自己宣读,未到庭鉴定人、勘验人、检查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检查笔录公诉人可以直接宣读。
(三)每出示、宣读或播放一份(组)证据后,应说明“XXX证据出示、宣读或播放完毕。”也可以根据案情在证据全部出示完毕后再向法庭说明。
(四)出示、宣读、播放每一份(组)证据时,可以全部出示,也可以摘要出示,但不得作扭曲原意的删减、概括。
(五)出示的证据一般应当为证据的原件或原物,原物不易搬运、不易保存或已返还被害人时可以出示反映原物外形或内容的照片、录像。获取书证原件有困难时可以出示书证副本或复制件。
(六)使用多媒体示证的,公诉人应向法庭简要说明该示证方式。
第二十六条 公诉人可以根据庭审需要,出示开庭前送交人民法院的证据目录以外的证据,但应说明理由及证明事项。
第二十七条 所有证据出示完毕后,公诉人应向审判长说明:“审判长,本案的有关证据现已全部出示完毕,以上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证明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和情节,请合议庭依法采信。” 第二十八条 对于被告人、辩护人向合议庭提交的证据,公诉人应认真审查。认为该证据不具备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或关联性的,应当及时向法庭提出。
前述证据如果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当庭难以准确判断,符合延期审理条件的,公诉人应当提请法庭延期审理。
(三)法庭辩论
第二十九条 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应参考出庭预案,结合庭审情况及时予以调整和完善。
(一)根据法庭调查的情况,概述法庭质证情况、各证据的证明作用,并运用各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说明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已经得到充分证明。
(二)根据被告人的犯罪事实,论证应适用的法律条款并提出定罪及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等意见。
(三)根据法庭情况,在揭露被告人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基础上,作必要的法律宣传教育工作。
第三十条 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可以根据情况提出量刑建议。
第三十一条 公诉意见发表完毕,公诉人应告知审判长:“审判长,公诉意见发表完毕。”
第三十二条 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后,公诉人应根据庭前准备的答辩提纲,结合庭审变化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有针对性地答辩。答辩应当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论证严谨。
第三十三条 对控辩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公诉人必须答辩。答辩前应先向审判长表明坚持公诉意见的态度,同时表明将针对被告人或辩护人的辩护观点,作出答辩。第三十四条 公诉意见已经阐明,但被告人(或其辩护人)仍重复公诉人已经答辩过的意见时,公诉人应向法庭说明:“审判长,被告人(或其辩护人)所提意见,公诉人已在上一轮的论辩中作出答辩,鉴于被告人(或其辩护人)没有提出新的意见,公诉人不作重复答辩”。
第三十五条 对于控辩双方认识基本一致,或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的意见不影响对被告人定罪量刑或者与案件无关时,公诉人可以不辩论或者只做简单说明。
第三十六条 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的意见与公诉意见不一致的,公诉人应参照前述规范进行答辩。
第三十七条 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认为需要恢复法庭调查的,应当向法庭提出申请。
第三十八条 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还有新的答辩意见,而审判长未征求公诉人意见即结束法庭辩论时,公诉人应向审判长19 提出:“审判长,公诉人的答辩意见还没有发表完毕,请恢复法庭辩论或者允许公诉人补充进行答辩。”
(四)延期审理及宣判
第三十九条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65条、《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48条规定的情况,公诉人应当要求法庭延期审理:“审判长,鉴于„„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65条的规定,特提请法庭延期审理”。
第四十条 宣告判决时,公诉人和书记员应当按照法庭要求起立。
第四十一条 宣告判决后,公诉人一般不发表意见,如果审判长征求公诉人意见,公诉人可以回答:“审判长,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3条规定,本院将依法对本案的判决进行审查,如有意见,将由本院在法定期限内正式提出。”
第四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检察人员出庭支持公诉的一审普通程序公开审理的案件。对于人民法院按照简易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程序、二审程序公开审理或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可以参照适用本规范。第四十三条 本规范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质证意见
质证意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本案中的泵阀有限公司,将工程直接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自然人,应当依法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都是他们变电站的人有一个好像叫陆强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条规定:“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本案还涉及经济补偿的分段计算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按照该条规定,应以2008年1月1日为界分两个阶段计算李某的经济补偿年限。第一阶段:自1998年1月起至2007年12月31日止,李某的经济补偿应参照原劳动部颁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和《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的相关规定计算,即工作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该阶段应支付李某10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第二阶段:自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9日劳动合同解除,李某的经济补偿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支付,即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因此,本案中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李某应得的经济补偿数额为:22000元×10个月+3322.25元×3倍×1个月=229966.75元。
第五篇:鉴定人出庭质证制度的完善
鉴定人出庭质证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04-08-23 08:51:24
鉴定人出庭,是指鉴定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法院(法官)的要求参加法庭调查质证的行为。我国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以及2002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都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直接接受控、辩双方及法官就与鉴定结论有关问题的询问和质证,并作出答复。
实践证明,鉴定人出庭是检验鉴定质量的有效手段。有以下三个意义:一是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二是保证判决结果的公正。三是缩短办案周期,节省司法资源。但是在审判实践中庭审质证仍存在形式化。就近几年的具体来看,2002年是鉴定人出庭次数最多的,但法医学鉴定案件未有一起鉴定人出庭,鉴定结论采用率较高。
那么审判实践中如何完善鉴定人出庭质证制度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赋予鉴定人以知情权。正是因为鉴定结论的专业性,鉴定人应当充分了解本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完全了解鉴定体的具体情况,独立做出鉴定结论。所以当法官准备将案件提交鉴定时,应将相关证据材料全部移交鉴定人员,并讲明具体情况,鉴定人根据提交的材料和法官的要求,有权拒绝鉴定。一旦接受鉴定后,即独立享受鉴定权,不受任何法官、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制约。通过完善鉴定规则,赋予鉴定人以知情权,使接受指定的鉴定人应能无妨碍地取得鉴定所需要的一切必要的素材。才可保证鉴定结论的客观与准确,并可使鉴定人在依法行使鉴定工作发生阻却事由时,能够采取必要的法律救济措施,及时参加法庭质证。
(二)规定鉴定人出庭是鉴定人应负的义务。鉴定人出庭应采用书面通知的方式。由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的案件,另一方当事人提出异议的,要求原鉴定人出庭的,应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合议庭审查同意的,由合议庭书面通知其出庭。法院依职权委托鉴定的,由合议庭书面通知其出庭。申请鉴定人出庭的期间,界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终结前。逾期申请的不予采纳。申请鉴定人出庭的,应于开庭前5日提出,法院确定鉴定人出庭后,由合议庭制作鉴定人出庭通知书,至迟在开庭前3日送达。
(三)明确鉴定人出庭作证原则。参照证人出庭作证的有关规定,鉴定人出庭作证规则应包括:一是鉴定人身份,由法官查明鉴定人的基本情况、查明其是该鉴定结论的鉴定人,查明鉴定人与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查明鉴定人是否具有该“专门问题”的鉴定能力、资格。二由法官向鉴定人讲明出庭质证是鉴定人应负的义务,并应实事求是,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三是出庭纪律,鉴定人必须准时出庭,遵守法律纪律,如实回答质询,保守庭审机密,鉴定人质证完毕,即由审判长通知其退庭,不得旁听庭审调查。
(四)制裁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人。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或者虽然出庭但不如实作证、不回答或不如实回答质询,是妨害诉讼活动的行为,可以妨害诉讼的行为予以制裁。对鉴定人拒不出庭者,可建议有关机关予以纪律处分、停止或者取消其鉴定人资格。鉴定人作虚假鉴定,不如实回答质询,导致当事人财产损害的,应予赔偿,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五)鉴定人在法庭上,首先由申请传唤的一方询问,法官只在必要时对鉴定人作一些补充性的询问。鉴定人在法庭上必须陈述所作鉴定结论的根据、过程和科学基础,回答控辩双方提出的疑问,控辩双方在发问过程中,一般不得以诱导、威胁或者有损鉴定人尊严的方式进行提问,发问的内容与案件的事实无关、涉及国家机密、技术秘密或当事人隐私的问题,鉴定人可以拒绝回答。
(六)对鉴定人的保护和补偿制度。在规定鉴定人需履行义务的同时,给予鉴定人一定的人身保护和经济补偿是必要的。因为鉴定结论对定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鉴定结论直接决定是否有罪、无罪,量刑轻重,对鉴定人及其亲属进行威胁、引诱及打击报复现象屡见不鲜。法律应确保鉴定人的人身不受侵犯,才能让鉴定人摆脱后顾之忧,勇于出庭作证。另一方面,对鉴定人因出庭质证而支出交通费、误工费等合理费应给予补偿,鉴定人的各项费用应由申请出庭的一方预付,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其费用应从双方当事人预付款项中支付。
总之,鉴定结论是否能够客观地反映鉴定对象的真实状
态,其所采的鉴定方法是否科学,鉴定人和所得出的鉴定结论是否具有科学理论依据,该鉴定是否具有证明力,不是仅凭书面审查就可以得到准确判断的,道理是越判越明。鉴定人必须出庭接受当事人对鉴定结论的质证,只有充分完善鉴定人出庭质证制度,才能保证鉴定结论的客观性、科学性,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