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公诉案件简易程序中公诉人出庭的法律意义及效率探究
论公诉案件简易程序中公诉人出庭的法律
意义及效率探究
刘鹏城
内容摘要:理论界长期以来对我国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公诉人是否可以不出庭存在争论,由于96年刑诉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而且司法实践中几乎很少有公诉人在简易审的案件中出席法庭,导致简易程序审判的诉讼结构由控、辩、审三方构架演变为法官和被告人两方对峙的态势,庭审呈现出较强的“纠问式”色彩,不利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行使,也不利于保障被告人在庭审中的合法权益。为解决上述问题,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同时这一规定也引起人们对于简易程序公正与效率问题的追问。本文对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的法律意义及由此产生的公正与效率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简易程序 公正 效率 公诉人出庭
一、引言
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175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由于司法实践中几乎很少有公诉人在简易审的案件中出席法庭,导致简易程序审判的诉讼结构由控、辩、审三方构架演变为法官和被告人两方对峙的态势,庭审呈现出较强的“纠问式”色彩,不利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行使,也不利于保障被告人在庭审中的合法权益,由此理论界产生了公诉案件简易程序公诉人是否可以不出庭的争论。
施春雷:《刑事简易程序中公诉人应尽量出庭》,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1期。
为统筹处理好公正与效率的关系,新刑事诉讼法第210条第二款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这一规定与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175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的规定截然不同,明确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必须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同时也是对我国理论界长期所争论的简易程序公诉人是否可以不出席法庭的一个终结性的结论。那么,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到底具有什么法律意义以及是否违背设臵简易程序所追求的效率原则呢?本文试作探讨。
二、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的法律意义
(一)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是程序正当性的重要体现
公平正义,是司法活动的基本价值追求,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司法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公正决定效率,效率服从于公正并促进公正,我们必须把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作为法律工作的生命线。简易程序程序的设立,不仅具有诉讼经济的要求,还承载着人权保障的价值,同时也要坚持公正第一的原则。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刑事诉讼程序的设臵应当尽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一方面在于通过合理的设臵,保障个案的实体公正,另一方面则在于程序公正本身— 李剑军.李小文:试论公诉简易程序案件的审判监督[J].《法制与社会》,2010(16)。
—“公正不仅应当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出庭支持简易程序案件的公诉,是刑事诉讼中程序正当性的重要一环,是以程序公正来确保证实体公正。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公诉人如果不出席法庭,那么审判员在庭审中,不仅要承担宣读起诉书和出示证据的职责,而且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反驳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的任务,容易导致法官产生为起诉书和证据辩护的心态,不能完全居中裁判,其导致的局面必然是由主审的独任法官来出示、宣读证据。此时的法官,既是形式上的控诉者,又是实际的仲裁者,控辩审三方的相互交涉变成了裁判者与被裁判者的对峙,在这种审判环境中,三角平衡结构被打破,违背了法官中立、控辩平衡的一般原理,容易导致法官身份错位,最终可能严重侵犯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例如当被告人对犯罪指控无异议,却提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辩解时,法官的身份就十分尴尬,或者由于辩护意见没有得到公诉人的反驳,法官本身又不能超越职权进行辩驳,只能采纳辩护意见;或者因为公诉人没有出庭,根据卷宗无法了解被告人具体是否存在从轻、减轻情节,为了最大可能的避免错误裁判,会要求被告人、辩护人举证证明,无形中将原本应当由公诉人承担的证明责任交给了被告人,增加了被告人的辩护难度。
控审分离和法官中立是现代法治最基本的程序正当性要求。简易程序实质是普通程序的部分环节和步骤的简化,但其简化应以维系控辩审三方履行各自职责的刑事庭审基本构架为前提,“在任何一种简易程序形态中,法官都被禁止与任何一方进行任何形式的单方面接触,法官的所有司法裁判活动都要由控辩双方同时到场参与,这是维持简易程序最氏公正性的必要保证。”纵观世界其他国家的简易程序体系,基本上只要开庭审理,检察官无一例外地都需要出庭指控。如英国的简易程序体系,一种是根据书面诉状直接裁判,一种是治安法院采用简易程序审判,主要特点只是没有陪审团参加审判;美国的辩诉交易体系,不再经过正式审理而直接进入判刑程序;意大利的简易程序体系,法官可以直接根据案卷、辩诉协议、处罚令直接判决,或者必须快速审理;日本的简易程序体系,明确要求必须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
21这些国家的简易程序体系,虽然进行了诸多简化,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都建立在对控、辩、审充分分离的基础上,被告人的自主权、异议权、辩护权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按照公正与效率的理论,公正永远是第一位的,提高效率不能以牺牲公正为代价,不管是实体公正还是程序公正,都应当尽最大限度的努力去实现,而公诉人出席法庭,无疑就是对公正的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简易程序公诉人应当出庭是追求程序正当性的重要体现。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09页。
王国枢,项振华:《中外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及比较》,中国法学,199903,143~155页。
(二)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必然要求
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之一。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检察机关对案件审理活动的法律监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庭支持公诉,二是对错误裁判提起抗诉,三是对法院的违法行为发出检察建议或纠正违法通知。具体到对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的法律监督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人民法院是否正确适用简易程序实行监督。根据我国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公诉案件简易程序的适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人民检察院根据案件的情况提出适用简易程序的建议,然后由相应的人民法院决定;另一种是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案件,认为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而商请同级人民检察院同意的,即检察机关对简易程序的使用有提起权及监督权。
二是对人民法院审理简易刑事案件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主要包括:法庭的组成人员是否合法;审判人员是否应当回避;有无侵犯或剥夺被告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其他诉讼程序的合法性。如果发现人民法院或者审判人员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三是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判决行使抗诉权。一般而言,由于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犯罪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容易成为检察机关的抗诉盲点。因此,对于判决中量刑畸轻畸重、刑种适用不当的、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认定不当的、定性有错误,侵犯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情形应当予以抗诉。
可以看出,上述审判监督的主要方面是第二项,即对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新刑事诉讼法第203条(原第16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如果简易程序中人民检察院不派员出庭,则根本无从发现审判活动中是否存在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更不可能提出纠正意见,从而导致检察机关无法充分履行审判监督职责,只有公诉人通过出庭活动,亲身体会、了解庭审活动,才能为抗诉、发出检察建议和纠违通知等监督行为奠定基础。可以说,公诉人出庭,通过直接面对整个法庭审理过程,是行使审判监督职能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简易程序作为刑诉法设立的庭审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虽然分别在相关司法解释中对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和审判程序进行了具体规定,且在2003年3月14日又会同公安部颁布了《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 卞建林:正义网《专家解读新刑诉法:简易程序追求效率不牺牲公正》2012年03月29日。
若干意见》,但是,相关规定一方面允许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检察机关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另一方面对简易程序审理刑事案件的诉讼活动如何开展法律监督缺乏相应的具体规定。司法解释对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检察机关不派员出庭的许可以及司法实践中公诉人基本不出庭的做法,使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缺乏亲历性,从而导致检察机关对于庭审程序、审判结果的合法性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法律监督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法律监督权的正确行使必然受到影响。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公诉人应当出庭,从而从立法上确保和督促检察机关充分行使审判监督权。
(三)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是维护被告人合法权利的需要
保障人权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另一重要价值诉求,也是设立简易程序的根本立足点。被告人的知悉权、辩护权以及获得律师帮助权等权利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被告人基本诉讼权利,也是刑事简易程序适用中所必须要保障的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要求司法机关应当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但简易程序是一种会使被告人的权利受到限制并可能导致被告人受到有罪判决的程序。根据现行有关法律 奚玮,叶良芳:《刑事简易程序与被告人诉讼权利保障》,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32卷第5期。
规定,法院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时,被告人自愿认罪,并对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的,法院可以直接作出有罪判决,法庭不必再对证据进行示证、质证。公诉人出庭是被告人获得辩护权的前提条件。如果公诉人不出庭作证,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没有对象开展质证和辩论活动。被告人面对的是纠问式的审判,它根本不可能针对控诉者本人进行反驳,其辩护权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辩论原则是刑事审判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辩论原则是指在法庭审理中控诉方和被告方应当以公开的、口头的、对立性的方式进行充分的辩驳,未经充分的辩驳,不得进行裁判。没有辩论的审判是侵犯了被告人基本权利的审判。因此,基于保障被告人的合法诉讼权利的需要,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简易程序公诉人也应当出庭。
(四)规定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弥补了刑诉法立法上的缺陷
96年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第175条又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由此造成对简易程序公诉人不出庭案件审判监督立法上的缺陷和不协调,导致简易程序庭审活动的法律监督出现“缺位”,而仅仅依靠对判决书的审查来决定抗诉与否的事后监督是不全面的,8
新刑事诉讼法第210条第二款的规定显然弥补了上述缺陷和不协调,是立法进步的表现。
三、规定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所带来的效率问题 在刑事诉讼中,由于犯罪率的上升及司法资源的有限性,适用简易程序审理部分刑事案件已成为世界性的实践。一般认为,刑事简易程序具有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保障案件及时审理的优点。简易程序本身是通过快速处理达到最终公正。“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如果案件当事人在漫长的诉讼中所付出的物质、精神代价远远大于他所能从诉讼中得到的利益,那么即使最终法律还他以公正,这种迟来的正义对他而言已经失去了意义。通过简易程序迅速审判,无论对于被告人还是被害人,都是公正的一种体现。在当今司法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办理更多的刑事案件,势必要降低每个案件的诉讼成本,而利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正是降低诉讼成本的可靠途径。简易程序节省了诉讼的时间,简化了诉讼的环节,诉讼成本必然降低。诉讼成本的降低使得司法机关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办理更多的案件。
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简易程序,人们谈及最多的是它的效率,似乎效率就是简易程序的代名词。实际上,在法律体系中,正义不仅是一种现实可操作的法律原则,也是衡量法律优劣的尺度标准,追求正义是法的首要和最高的理想,正如罗尔斯所言:“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
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简易程序也不例外。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并行设臵,使得司法机关和被告人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选择适用不同的处理程序,使司法资源得到更大程度的合理配臵,也使刑事诉讼制度实现社会正义的总量趋于最大化。出于实现社会整体正义最大化的角度来设定简易程序,这是我们在实践和运行简易程序中不可忘却的初衷。所以,简易程序无论在什么环节简化以及如何简化,必须能够基本保障程序的正当性,即固守最低限度的正义标准。而根据国际公认的国际人权保障标准,几乎都将被告人的程序性的权利保障、控辩平等、法官中立等,视为公正审判的最低正义标准。何况公诉人不出席法庭并不能加快案件审理进度,因为无论公诉人是否出庭,新刑诉法已经明确规定一般案件必须在二十天内审理完毕,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这一规定完全能够保证案件的快速审理。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也有利于避免因公诉人不出庭所可能造成的司法资源的浪费,比如由于公诉人不出庭,被告人只能面对法官,没法有效地展开辩论活动,可能导致其翻供而转为普通程序,或者对判决不服而上诉。这都会造成司法资源的巨大浪费。也许有人会认为在目前检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会造成检察成本的增加,而检察成本的增加本身就是不效率的。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在前面实际上已经做了回答,那就是公正审判的最
低正义标准要求我们简易程序无论在什么环节简化以及如何简化,都必须要保障程序的正当性,而程序的正当性要求简易程序公诉人应当出庭,何况如前所述,公诉人不出庭也并不必然就是效率的。因此,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并不违背设臵简易程序所追求的效率原则。
第二篇:简论公诉案件简易程序中公诉人出庭的法律意义及效率探究
简论公诉案件简易程序中公诉人出庭的法律意义及效率探究
[论文摘要]理论界长期以来对我国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公诉人是否可以不出庭存在争论,由于1996年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而且司法实践中几乎很少有公诉人在简易审的案件中出席法庭,导致简易程序审判的诉讼结构由控、辩、审三方构架演变为法官和被告人两方对峙的态势,庭审呈现出较强的“纠问式”色彩,不利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行使,也不利于保障被告人在庭审中的合法权益。为解决上述问题,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同时这一规定也引起人们对于简易程序公正与效率问题的追问。文章对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的法律意义及由此产生的公正与效率问题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简易程序 公正 效率 公诉人出庭
引言
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175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由于司法实践中几乎很少有公诉人在简易审的案件中出席法庭,导致简易程序审判的诉讼结构由控、辩、审三方构架演变为法官和被告人两方对峙的态势,庭审呈现出较强的”纠问式”色彩,不利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行使,也不利于保障被告人在庭审中的合法权益,由此理论界产生了公诉案件简易程序公诉人是否可以不出庭的争论。
为统筹处理好公正与效率的关系,新《刑事诉讼法》第210条第二款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这一规定与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175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的规定截然不同,明确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必须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同时也是对我国理论界长期所争论的简易程序公诉人是否可以不出席法庭的一个终结性的结论。那么,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到底具有什么法律意义以及是否违背设置简易程序所追求的效率原则呢?本文试作探讨。
一、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的法律意义
(一)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是程序正当性的重要体现
公平正义,是司法活动的基本价值追求,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司法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公正决定效率,效率服从于公正并促进公正,我们必须把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作为法律工作的生命线。简易程序程序的设立,不仅具有诉讼经济的要求,还承载着人权保障的价值,同时也要坚持公正第一的原则。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刑事诉讼程序的设置应当尽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一方面在于通过合理的设置,保障个案的实体公正,另一方面则在于程序公正本身——“公正不仅应当实现,而
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出庭支持简易程序案件的公诉,是刑事诉讼中程序正当性的重要一环,是以程序公正来确保证实体公正。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公诉人如果不出席法庭,那么审判员在庭审中,不仅要承担宣读起诉书和出示证据的职责,而且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反驳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的任务,容易使法官产生为起诉书和证据辩护的心态,不能完全居中裁判,其导致的局面必然是由主审的独任法官来出示、宣读证据。此时的法官,既是形式上的控诉者,又是实际的仲裁者,控辩审三方的相互交涉变成了裁判者与被裁判者的对峙,在这种审判环境中,三角平衡结构被打破,违背了法官中立、控辩平衡的一般原理,容易导致法官身份错位,最终可能严重侵犯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例如当被告人对犯罪指控无异议,却提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辩解时,法官的身份就十分尴尬。或者由于辩护意见没有得到公诉人的反驳,法官本身又不能超越职权进行辩驳,只能采纳辩护意见;或者因为公诉人没有出庭,根据卷宗无法了解被告人具体是否存在从轻、减轻情节,为了最大可能地避免错误裁判,会要求被告人、辩护人举证证明,无形中将原本应当由公诉人承担的证明责任交给了被告人,增加了被告人的辩护难度。
控审分离和法官中立是现代法治最基本的程序正当性要求。简易程序实质是普通程序的部分环节和步骤的简化,但其简化应以维系控辩审三方履行各自职责的刑事庭审基本构架为前提,“在任何一种简易程序形态中,法官都被禁止与任何一方进行任何形式的单方面接触,法官的所有司法裁判活动都要由控辩双方同时到场参与,这是维持简易程序公正性的必要保证。”纵观世界其他国家的简易程序体系,基本上只要开庭审理,检察官无一例外的都需要出庭指控。如英国的简易程序体系,一种是根据书面诉状直接裁判,一种是治安法院采用简易程序审判,主要特点只是没有陪审团参加审判;美国的辩诉交易体系,不再经过正式审理而直接进入判刑程序;意大利的简易程序体系,法官可以直接根据案卷、辩诉协议、处罚令直接判决,或者必须快速审理;日本的简易程序体系,明确要求必须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这些国家的简易程序体系,虽然进行了诸多简化,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都建立在对控、辩、审充分分离的基础上,被告人的自主权、异议权、辩护权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按照公正与效率的理论,公正永远是第一位的,提高效率不能以牺牲公正为代价,不管是实体公正还是程序公正,都应当尽最大限度的努力去实现,而公诉人出席法庭,无疑就是对公正的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简易程序公诉人应当出庭是追求程序正当性的重要体现。
(二)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必然要求
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之一。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检察机关对案件审理活动的法律监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庭支持公诉,二是对错误裁判提起抗诉,三是对法院的违法行为发出检察建议或纠正违法通知。具体到对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的法律监督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人民法院是否正确适用简易程序实行监督。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公诉案件简易程序的适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人民检察院根据案件的情况提出适用简易程序的建议,然后由相应的人民法院决定;另一种是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案件,认为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而商请同级人民检察院同意的,即检察机关对简易程序的使用有提起权及监督权。
二是对人民法院审理简易刑事案件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主要包括:法庭的组成人员是否合法;审判人员是否应当回避;有无侵犯或剥夺被告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其他诉讼程序的合法性。如果发现人民法院或者审判人员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三是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判决行使抗诉权。一般而言,由于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犯罪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容易成为检察机关的抗诉盲点。因此,对于判决中量刑畸轻畸重、刑种适用不当的、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认定不当的、定性有错误,侵犯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情形应当予以抗诉。
可以看出,上述审判监督的主要方面是第二项,即对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新《刑事诉讼法》第203条(原第16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如果简易程序中人民检察院不派员出庭,则根本无从发现审判活动中是否存在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更不可能提出纠正意见,从而导致检察机关无法充分履行审判监督职责,只有公诉人通过出庭活动,亲身体会、了解庭审活动,才能为抗诉、发出检察建议和纠违通知等监督行为奠定基础。可以说,公诉人出庭,通过直接面对整个法庭审理过程,是行使审判监督职能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简易程序作为刑诉法设立的庭审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虽然分别在相关司法解释中对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和审判程序进行了具体规定,且在2003年3月14日又会同公安部颁布了《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但是,相关规定一方面允许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检察机关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另一方面对简易程序审理刑事案件的诉讼活动如何开展法律监督缺乏相应的具体规定。司法解释对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检察机关不派员出庭的许可以及司法实践中公诉人基本不出庭的做法,使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缺乏亲历性,从而导致检察机关对于庭审程序、审判结果的合法性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法律监督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法律监督权的正确行使必然受到影响。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公诉人应当出庭,从而从立法上确保和督促检察机关充分行使审判监督权。
(三)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是维护被告人合法权利的需要
保障人权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另一重要价值诉求,也是设立简易程序的根本立足点。被告人的知悉权、辩护权以及获得律师帮助权等权利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被告人基本诉讼权利,也是刑事简易程序适用中所必须要保障的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要求司法机关应当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但简易程序是一种会使被告人的权利受到限制并可能导致被告人受到有罪判决的程序。根据现行有关法律规定,法院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时,被告人自愿认罪,并对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的,法院可以直接作出有罪判决,法庭不必再对证据进行示证、质证。公诉人出庭是被告人获得辩护权的前提条件。如果公诉人不出庭作证,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没有对象开展质证和辩论活动。被告人面对的是纠问式的审判,它根本不可能针对控诉者本人进行反驳,其辩护权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辩论原则是刑事审判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辩论原则是指在法庭审理中控诉方和被告方应当以公开的、口头的、对立性的方式进行充分的辩驳,未经充分的辩驳,不得进行裁判。没有辩论的审判是侵犯了被告人基本权利的审判。因此,基于保障被告人的合法诉讼权利的需要,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简易程序公诉人也应
当出庭。
(四)规定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弥补了刑诉法立法上的缺陷
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第175条又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由此造成对简易程序公诉人不出庭案件审判监督立法上的缺陷和不协调,导致简易程序庭审活动的法律监督出现“缺位”,而仅仅依靠对判决书的审查来决定抗诉与否的事后监督是不全面的,新《刑事诉讼法》第210条第二款的规定显然弥补了上述缺陷和不协调,是立法进步的表现。
三、规定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所带来的效率问题
在刑事诉讼中,由于犯罪率的上升及司法资源的有限性,适用简易程序审理部分刑事案件已成为世界性的实践。一般认为,刑事简易程序具有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保障案件及时审理的优点。简易程序本身是通过快速处理达到最终公正。“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如果案件当事人在漫长的诉讼中所付出的物质、精神代价远远大于他所能从诉讼中得到的利益,那么即使最终法律还他以公正,这种迟来的正义对他而言已经失去了意义。通过简易程序迅速审判,无论对于被告人还是被害人,都是公正的一种体现。在当今司法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办理更多的刑事案件,势必要降低每个案件的诉讼成本,而利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正是降低诉讼成本的可靠途径。简易程序节省了诉讼的时间,简化了诉讼的环节,诉讼成本必然降低。诉讼成本的降低使得司法机关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办理更多的案件。
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简易程序,人们谈及最多的是它的效率,似乎效率就是简易程序的代名词。实际上,在法律体系中,正义不仅是一种现实可操作的法律原则,也是衡量法律优劣的尺度标准,追求正义是法的首要和最高的理想,正如罗尔斯所言:“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简易程序也不例外。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并行设置,使得司法机关和被告人可以根据
案件的具体情况选择适用不同的处理程序,使司法资源得到更大程度的合理配置,也使刑事诉讼制度实现社会正义的总量趋于最大化。出于实现社会整体正义最大化的角度来设定简易程序,这是我们在实践和运行简易程序中不可忘却的初衷。所以,简易程序无论在什么环节简化以及如何简化,必须能够基本保障程序的正当性,即固守最低限度的正义标准。而根据国际公认的国际人权保障标准,几乎都将被告人的程序性的权利保障、控辩平等、法官中立等,视为公正审判的最低正义标准。何况公诉人不出席法庭并不能加快案件审理进度,因为无论公诉人是否出庭,新刑诉法已经明确规定一般案件必须在二十天内审理完毕,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这一规定完全能够保证案件的快速审理。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也有利于避免因公诉人不出庭所可能造成的司法资源的浪费,比如由于公诉人不出庭,被告人只能面对法官,没法有效地展开辩论活动,可能导致其翻供而转为普通程序,或者对判决不服而上诉。这都会造成司法资源的巨大浪费。也许有人会认为在目前检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会造成检察成本的增加,而检察成本的增加本身就是不效率的。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在前面实际上已经做了回答,那就是公正审判的最低正义标准
要求我们简易程序无论在什么环节简化以及如何简化,都必须要保障程序的正当性,而程序的正当性要求简易程序公诉人应当出庭,何况如前所述,公诉人不出庭也并不必然就是效率的。因此,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并不违背设置简易程序所追求的效率原则。
第三篇:公诉部门简易程序案件出庭指引
公诉部门简易程序案件出庭指引
(草案修改版)
第一条【目的】 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为保障检察人员出庭公诉的依法、公正、便捷、高效,根据相关法律和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该出庭指引。
第二条【开庭前的准备】 承办人接到出庭通知后,应当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统一出庭的,案件承办人应提前将案件材料移交出庭的公诉人,公诉人应当及时熟悉案情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公诉人应当结合被告人的成长经历、身心特征以及品格调查情况等,为法庭教育做好准备。
第三条【法庭讯问】
(一)法庭调查开始后,公诉人应当宣读起诉书。
(二)经审判员讯(询)问,被告人(辩护人)对起诉书指控的主要事实、罪名以及量刑建议均无异议的,公诉人可以不进行法庭讯问并简要说明:『“审判员,鉴于被告人XXX对本院起诉书指控的事实及罪名均无异议,公诉人暂时没有问题需要向被告人发问”。』
(三)经审判员讯(询)问,被告人(辩护人)对起诉书指控的主要事实、罪名均无异议,但对涉及犯罪形态,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提出异议的,公诉人可以不进行法庭讯问并简要说明:『“审判员,鉴于被告人XXX对本院起诉书指控的主要事实无异议,公诉人暂时没有问题向被告人发问,对于被告人提出的XXX,公诉人将在举证(或辩论)阶段予以答辩”。』
(四)共同犯罪案件中,经审判员讯(询)问,被告人(辩护人)对起诉书指控的主要事实、罪名均无异议,但对各自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的认定提出异议的,可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1、若被告人的辩解理由不能成立的,公诉人可暂不进行法庭讯问并说明。
2、若被告人的辩解理由无法核实的,公诉人可以分别对各个被告人进行讯问,讯问内容可限于被告人或辩护人辩解的内容,必要时可以要求各被告人当庭对质。
(五)经审判员讯(询)问,被告人(辩护人)对起诉书指控的主要事实提出异议的,公诉人应当仔细听取其辩解意见,并区别对待:
1、被告人虽有异议但仍然表示认罪的,公诉人可以向法庭申请对被告人进行讯问,针对其辩解意见简单讯问后,公诉人应当及时调整举证和答辩提纲。
2、被告人明确表示不认罪或者辩护人提出无罪意见的,若审判员未及时变更程序,公诉人可以及时建议法庭:『“审判员,鉴于被告人对起诉书指控的主要事实提出异议(或被告人明确表示不认罪、或辩护人明确提出无罪辩护意见),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9条的规定,公诉人建议将本案转入普通程序重新审理”。』
第四条【法庭举证、质证】
(一)公诉人在举、示证时,一般采取概括方式,但同时需结合庭审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1、被告人或辩护人对起诉书指控的主要事实、罪名没有异议的,公诉人在举证时,只需向法庭说明证据名称和证明事项而无需宣读具体内容。『建议可表述为:“审判员,公诉人将出示X组证据,第一组证据共X份,该组证据主要证实了……其中第X份证据是XXX,证明了XXX事实(对现勘、尸检等重点证据可特别指出,其余证据说明名称即可)……”。』
2、被告人或辩护人提出自首、立功等影响量刑的事实,经查证后不能成立的,公诉人在举证时可予以说明并简要宣读与其辩解意见有关的证据内容,即只宣读相关段落或者语句,其他证据仍采取概括方式进行举证。
3、被告人或辩护人提出自首、立功等影响量刑的事实,起诉书或量刑建议已经认定的,公诉人在举证时仍采取概括方式进行举证,并进行简要说明。
4、被告人或辩护人提出自首、立功等影响量刑的事实,现有证据无法认定时,公诉人应当向法庭说明:『“审判员,对被告人(辩护人)刚才提出的XX事实,公诉人在休庭后将进行核实,建议法庭继续审理”』。
休庭后,公诉人应当及时与侦查机关办案人员联系,要求其在案件审限届满前完成查证工作,并及时提交法庭;不能完成的,公诉人应当及时与审判人员联系并建议将案件转入普通程序审
理。
(二)被告人或辩护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提交与量刑有关的证据的,公诉人应当按照证据“三性”原则进行质证,并简要发表质证意见。
(三)被告人或辩护人在质证过程中仅对量刑证据及部分不影响主要犯罪事实认定的证据提出异议的,公诉人应当结合案件具体情况予以简要答辩。
(四)被告人或辩护人在质证过程中对影响案件主要事实认定的证据提出异议的,或者发现非法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的,公诉人应当建议休庭并将案件转入普通程序审理。
第五条【法庭辩论】
(一)公诉人在法庭辩论阶段,不用详细宣读出庭依据,但应当表明法律监督职责。『建议可表述为:
“审判员,今天我(们)受某某检察院指派,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并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结合刚才法庭调查的情况,公诉人将发表如下X点公诉意见:
1、(罪名)本院起诉书认定被告人XXX犯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某某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量刑)被告人XXX具有如下量刑情节:(累犯、自首、被害人谅解等),建议判处(刑种和刑期);
3、(法庭教育)对一些特殊案件(如醉驾、交通肇事等),可根据庭审情况(特别是被告人悔罪态度等),结合案情简要揭露其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并进行法庭教育。』
(二)被告人或辩护人对起诉书指控的主要事实没有异议,但对适用罪名或量刑建议提出异议的,若审判员要求,公诉人应当进行简要答辩。
(三)被告人或辩护人在法庭辩论中提出无罪意见时,若审判员未决定变更程序并要求公诉人答辩,公诉人应当讯问被告人是否认罪并告知法律规定。若被告人表示愿意认罪,公诉人应当建议法庭继续审理。若被告人明确表示不认罪,公诉人可以向法庭建议:『“审判员,鉴于刚才被告人明确表示不认罪(或辩护人明确提出无罪辩护意见),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9条的规定,建议将本案转入普通程序重新审理”』。
第六条【违法情形的处理】
(一)审判过程中出现一些轻微违法行为,比如审判员未告知被告人进行最后陈述,未解除未成年被告人的戒具等,公诉人应当及时提醒审判员,并记录在卷。
(二)审判过程中出现其他违反程序和侵犯被告人(辩护人)诉讼权利的行为,公诉人应当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在休庭后及时向本院检察长报告。
成都市人民检察院 2012年2月2日
第四篇: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出庭工作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出庭工作的通知
2012年3月29日高检发诉字[2012]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已于2012年3月通过,并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贯彻落实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的要求,强化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以下简称“简易程序公诉案件”)的出庭支持公诉和诉讼监督工作,现就加强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出庭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出庭工作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出庭支持公诉是检察机关的一项基本职责,各级检察机关要从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高度,充分认识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出庭工作的重要意义。检察机关派员出席简易程序公诉案件法庭,既是支持起诉,指控犯罪的需要,也是履行诉讼监督职能,确保审判公正的需要。检察机关对简易程序公诉案件一律派员出庭,对检察机关既是重要机遇,更是严峻挑战,它对公诉工作和人员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各级人民检察院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提前研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为修正后《刑事诉讼法》的正式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调配办案力量,为出庭工作提供充足的人财物保障
对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全部派员出席法庭,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基层检察机关公诉部门的工作量,尤其是人均办案数多的地方,工作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对此,各地检察机关要高度重视,要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充分的保障,保证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出庭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根据新增工作量合理配置公诉人员,解决公诉部门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尤其是年人均办理公诉案件在50件以上的地方,院党组要尽快专题研究,想方设法充实公诉部门。对于严重缺编或者编制人员未到位的,要尽快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在检察机关内部,要本着“精简后方,保障一线”的要求,选拔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充实公诉力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向社会招聘办案辅助人员从事公诉辅助性、事务性工作。同时,各地检察机关要保证公诉部门的办案车辆、多媒体示证、远程讯问、案卷传输等需求,加强信息化应用,为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出庭工作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三、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案件质量,提高办案效率
为适应修正后《刑事诉讼法》的要求,各地检察机关在办理简易程序公诉案件中要积极探索,根据修正后《刑事诉讼法》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不受本章第一节关于送达期限、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出示证据、法庭辩论程序规定的限制”的规定,在确保简易程序案件办理质量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简化工作程序和内容,提高办理简易程序公诉案件的工作效率。要通过加强与侦查机关、审判机关的联系,采取对若干案件相对集中提讯、相对集中移送起诉、相对集中起诉、相对集中开庭等方式,探索建立快速办理机制;要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宣读起诉书、讯(询)问、举证、辩论方式,提高出庭支持公诉的效率;要通过成立专门的办案小组或专办检察官、合理简化审查报告等工作文书、在庭审前充分听取被告人和辩护律师对证据和量刑的意见、加强对办案流程的动
态管理和案件质量的检查等,完善简易程序案件办理机制和工作模式;要通过落实出庭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公诉人员及时解决法律职务和职级待遇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提高公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正确处理好监督、质量、效率、效果的关系,使简易程序公诉案件的办理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
四、加强对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出庭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各地检察机关党组要高度重视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出庭工作,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在修正后《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前,要积极协调法院,尽可能扩大简易程序公诉案件的出庭范围,今年10月1日前,对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出庭率应尽量达到50%;今年年底前,出庭率原则上应达到100%。上级检察机关要加强对下级检察机关办理简易程序公诉案件的业务指导,及时掌握下级检察机关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出庭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制约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要通过加强与同级侦查机关、审判机关的联系,互相通报办理简易程序公诉案件的情况,共同解决普遍性的问题;要通过组织不同类型案件和不同庭审方式的观摩庭以及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业务培训,提高公诉人员出庭支持公诉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以上各种方式,积极推动本地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出庭工作有序开展。
各省级人民检察院接此通知后,要及时将通知精神传达到基层人民检察院,并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贯彻实施意见。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层报高检院公诉厅。
第五篇:市检察机关采取“六个一”行动切实推进适用简易程序公诉案件派员出庭工作
市检察机关采取“六个一”行动 切实推进适用简易程序公诉案件
派员出庭工作
为做好与即将实行的新刑事诉讼法衔接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派员出庭工作,市两级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六个一”行动,积极推进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派员出庭支持公诉工作。今年6月至8月,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刑事案件**件**人,提起公诉**件**人,其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有**件**人,占受理案件总数的**%,法院开庭审理简易程序刑案数为**件**人,派员出庭的简易程序公诉案件数为**件**人,占开庭审理的简易程序公诉案件数的**%。
一是进行一次全市工作督查。为了对我市检察机关开展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派员出庭工作进行研究,查找存在问题,提出下进一步这项工作的措施,为工作的开展适提供保障,市院主管检察长、公诉科科长就贯彻落实最高检和区院有关文件精神,分别到各基层院进行了督查,详细听取了个基层院的汇报,分别了解了各基层院在开展这项工作中的好做法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建议和设想。督查结束后,市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专门听取了关于督查情况的汇报,并指示全市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严格按照上级院的文件要求,不断进行摸索,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确保在10月底派员出庭 1 率达到100%。
二是召开一次公检法联席会议。为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协调,共同推进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出庭工作,在市院的沟通协调下,全市两级公检法机关召开了公检法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共同研究了开展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出庭工作有关问题。会议就推进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出庭工作的有关问题达成了9点共识,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全市各级公检法机关执行。
三是制定一个工作规则。市院在全市督查以及公检法联席会议的基础上,并根据《会议纪要》执行的情况,经过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协商,联合出台了《办理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工作规则(试行)》,将检法两家在办理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工作方面的审查起诉、开庭审理以及法律监督等工作规范化,推动我市检察机关简易程序公诉案件派员出庭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
四是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为迅速推进我市办理简易程序公诉案件派员出庭工作的全面开展,确保《会议纪要》和《办理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工作规则(试行)》的有关规定切实落实到工作中,市院召开了适用简易程序公诉案件派员出庭工作推进会,全面部署这项工作。会议对下一阶段如何开展好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派员出庭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认真学习高检院和自治区检察院有关文件精神,提高认识,明确目的;二是要注意主动加强同公安机关和法院的沟通协调,统筹安排,认真全面审查,确保办案质量,庭审 2 中要明确必要的审判程序不能简化,必须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等问题;三是要全面铺开,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会议还特别强调,全市各基层检察院应利用目前的有利契机,积极行动起来,全面铺开这项工作,积极探索,组织观摩庭,共同学习,在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国庆节前后要召开一个经验交流会,作阶段性总结,逐步完善,强势推进,坚决完成全年的工作目标任务。
五是举办一次业务培训课。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公诉部门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出庭工作水平,市院举办了一次业务培训讲座,结合新刑诉法和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出庭的实务操作,从审查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合法性”这“三性”去把握案件的证据是否确实充分,从物证和书证、证人证言和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以及鉴定结论、勘查笔录、视听资料、电子证据和辨认笔录等七个方面,结合典型的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在办理简易程序公诉案件中如何迅速审查每一个证据的合法性和证明力,如何合理排除非法证据,以提高公诉人在简易程序公诉案件的庭审中指控能力,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最准确地将有效证据串联起来还原案件事实真相,准确惩治犯罪行为。
六是进行一次考察交流活动。**市院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出庭工作机制的**省试点单位,至2012年6月初,该院已实现简易程序案件出庭率达到了100%的目标。为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我市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出庭工作,市院组织各基层院公诉科科长赴 3 **省**市、**市人民检察院,就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派员出庭工作进行学习考察。在考察期间,与**市院、**市院共举行了两次座谈会,交流和学习了他们在开展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派员出庭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观摩了四个简易审案件的庭审,学习了**市院在简易审案件出庭支持公诉方面主要做法并将他们宣读起诉书、讯问被告人、举证质证、发表公诉意见等环节的好做法带回来进行消化和吸收,以促进我市出庭水平和办案效率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