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流程再造: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4:0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流流程再造: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流流程再造: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第一篇:物流流程再造: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摘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不断的加强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力争将产品的生产成本压得很低、产品质量和服务做得更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被称作是“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物流成本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成本的高低与企业效益紧密相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过高,物流成本有很大的降低空间,本论文的核心内容就是探讨在企业市场环境变化的宏观背景下,如何通过物流流程再造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客户满意度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关键词:市场环境

物流成本

竞争优势

物流流程再造: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现代市场环境对企业物流运作的要求

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现代市场环境对企业物流管理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节约成本

在企业物流运作过程消耗大量资源而基本上不增加商品使用价值,所以节约物流成本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物流效率非常低,物流成本的节约空间还是比较大。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就是依靠节约成本来实现的,在物流运作中应提高企业物流管理能力,采取各种优化整合、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措施。

1.2 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客户被认为是企业重要的资产,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成为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物流系统是流通系统的一部分,它联结着生产与消费两个环节,这就要求企业物流系统始终以客户为中心,真正的根据消费者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运作,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1.3 及时响应

及时响应是客户对企业物流运作所提出的时间要求。及时响应关系到企业能否及时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的能力,现代企业必须充分利用物流信息技术来提高以最短时间交付客户所需商品的响应能力。

物流流程再造的涵义

物流流程是企业全部流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创造物流运动时间和空间效用的经济活动过程,物流流程再造涉及到与物流相关的业务活动流程重新定义及优化,它是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企业物流管理方面的重要运用。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要根据企业业务流程中的“短板”有的放矢地进行,传统的企业是由销售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技术部门等职能部门组成,这使企业传统的物流流程存在以下的几个问题:

2.1 企业的职能体制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竞争的需要。企业传统物流管理组织结构注重职能层级机制,组织关注的中心可能被导向组织内部的上级机构,职能部门界限的存在会导致一些无效工序的存在,许多任务仅仅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需要而设立的,容易导致流程的复

杂化和流程的延长,忽视了顾客的需要,而流程苒造则强调流程观念,打破职能层级体制的界限,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设置业务流程。

2.2 物流流程分割,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传统物流过程中,完整的业务流程往往被各职能部门所分割,物流流程中包含很多交接、传递。容易引起错误和延迟,对顾客的需求也反映迟钝。

2.3 物流过程缺乏统一的系统的规划,难以形成企业的合力。由于物流过程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当中,缺乏对跨职能的横向流程的统一控制和协调,容易造成每个职能部门只关心本部门的效率和效益,而忽视了物流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物流是贯穿着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环境对企业物流系统的要求,对企业传统的物流流程进行再造是非常必要的。

物流流程再造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取得有很多途径,而物流流程的再造对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通过物流流程再造实现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能够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推动及时生产方式和销售过程的信息化,使企业形成了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对物流流程相关的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再造,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结构,节约了生产和销售活动等待的时间,提高了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从而给企业带来了服务差异化优势;因此,物流流程再造从构筑成本优势和服务差异化优势两个方面有效地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企业物流流程再造需要具备的条件

4.1 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的供应链管理软件软件如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使信息的及时传递和管理决策智能化的重要工具。对整个物流流程来说,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它贯穿于整个物流流程。只有具备完善的信息系统,才能把物流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顺利连接起来,使其提高效率发挥最大功能。我们可以从信息系统获知企业供、产、销的基本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保证物流流程顺利运作。

4.2 物流数据的支持

物流数据能反映出一个流程是否合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善。因此,进行流程再造的时候,必须要有足够准确的物流数据的支持。我们要获知客户服务水平的高低也需要物流数据的支侍,让数据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例如以定量的方式对物流流程进行改造时,必须知道库存的周转率,定单的履行率,库存水平是否令人满意,过低?还是过高?没有数据的支持,企业的流程再造行动就会失去航标,迷失方向。

4.3 高效的流程衔接

有了信息技术和重要的物流数据的支持,企业还需要良好的流程衔接来推进物流流程再造。每一个物流流程衔接环节都要顺畅,才能使整个物流流程通畅,可以利用信息集成来实现高效的流程衔接。例如在订单作业转采购作业时,库存作业就要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指导采购作业,采购回来的物料进入到库存作业环节时,仓库必须有空间来存放采购回来的物料并使其能顺利进入生产环节。只有流程衔接良好,物流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4.4 合格的供应商

许多企业在对其业务流程进行设计的时候,容易忽略外部环境,而外部环境对企业业务流程的运作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供应商的物流运作能力就是其中较大的影响因素。如果企业的供应商不能及时提供合格的产品,不管流程的设计多么合理,其运作还是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供应商延期交货会导致生产计划被打乱,库存管理存在风险。甚至整个订单因此延误,最终导致成本上升。所以,供应商对整个物流流程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只有合格的供应商才能有助于物流流程的高效运作。

4.5 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新的运作流程要取代旧的运作流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物流流程再造对于企业来说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举措,物流流程的改造结果与企业效益息息相关,流程再造必然会产生企业工作岗位的增减变化以及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变化,会涉及到企业中供、产、销等许多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利益,这就需要企业的全体职工尤其是高层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现代物流管理理念,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从中协调将会为流程的再造创造有利条件。

企业物流流程再造的实施策略

5.1 对物流流程进行集成化、规范化的系统改造

这是实施物流流程再造的出发点,实施物流业务再造必须满足规范化和集成化的管理要求,而这种规范化和集成化的要求还应该贯彻在整个物流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旦业务流程被确定再造以后、就应严格控制流程的操作。这不仅意味着流程再造实施过程中的软件本身要规范,更意味着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要规范。

5.2 提供整体性的业务流程再造方案

这是实施物流业务再造的基本思路。通过对传统物流业务流程的分析,找到物流运作的瓶颈和潜在优势,然后对整个物流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使采购、运输、库存等物流流程达到一体化的最佳配置,系统化地、全程地分析不同部分、不同环节的协调与配合,不断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应变能力,从全局的高度改造企业整体的物流流程。

5.3 内外结合,全面整合

这是物流业务再造的有效途径。物流业务的再造必须全面进行,内外结合,防止片面化。从企业内部的物流再造来看,主要进行物流功能再造、物流组织再造和物流管理再造。通过再造,要剔除冗余的功能,实行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并积极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思想,统筹规划,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从企业的外部再造来看,要局部业务再造和整体业务再造相结合,不仅要整合运输、仓储等单个物流功能,而且要用系统整体观念设计和管理物流运作的全过程。

现代物流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增加经济效益的“第三利润源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开发上,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物流系统做出科学规划,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确保企业物流的系统性和合理性,使企业保持敏捷的反应能力。目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加强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企业强化物流管理的重要意义

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集合整个采购、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通过一体化管理,来统筹安排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通过组织设置的一体化,来实现供应链的统一控制。所以,企业加强物流管理,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和再造,对加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1、企业加强物流管理,实施物流系统再造,能够减少库存积压,降低总成本,提高利润。企业通过对内部物流系统进行改造,使物流管理水平提高,由此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和存货成本,提高库存的周转速度和资金的回笼率,使企业从物流这一巨大的利润获取收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海尔集团从1999年开始创新了一套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兴建了现代化的立体自动化仓库,构筑了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使呆滞物资降低73.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

2、企业加强现代物流管理,无需占用流动资金,便可实现无本获利,能有效地提高竞争力。在现代物流管理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特定的需求进行商品生产。通过对产品交付期、质量及价格的预测,利用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资源。由于是采用需求管理和柔性生产技术,以批量产品的价格完成生产过程,所以无需占用流动资金,便可实现无本获利。

3、企业加强现代物流管理,能有效地降低经营风险。现代物流管理使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使分装、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生产厂家可以方便地使用信息技术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和协作,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这样一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准时制生产。

二、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物流运作现状

1、从宏观方面来看,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受“重商流”、“轻物流”理论和思想的影响,对物流在经济发展和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物流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学科建设严重滞后;物流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落后;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于支撑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等缺乏统筹规划,各部门、各地区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缺乏协作,尚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物流业的协调机制处于分散状态,近年来,虽然在我国流通领域内成立了一些物流协会或类似的行业组织,但效果不佳。由于行业管理既分散又薄弱,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从微观环境来说,企业物流管理与运作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物流活动主要由企业自身承担,造成物流资源分散,资金短缺、产品积压、库存资金占用多、设备利用率低、生产管理水平低下等。首先,企业内部物流各自为政,供、产、销相互脱节,物流系统协调性差。大多数企业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使物流的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有些物流业内拥有的物流设施、设备为数不少,但利用率却普遍偏低,很少能提供全国性或全球性的物流服务;由于物流活动跨职能、跨部门设置,且各部门各自为战,缺乏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物流财务分析,致使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非常低下。其次,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完善,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物流难以畅通无阻。在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由于信息收集、处理、跟踪的低效性以及企业缺乏对各方物流信息全面、准确、动态的把握,使企业无法实现内、外部物流一体化,无法追求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和合理化,参与供应链管理。很难满足消费者快速变化、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再次,粗放型经营突出,缺乏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仓储等部门,或有自己专门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进行物流自营。这些企业内部物流部门不去市场找生意,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严重。同时一些在国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不顾企业物流管理能力是否具备,不惜斥巨资在国内建立自己的物流子公司,不把物流交由具有比较优势的第三方经营,仅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和粗放型物流经营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三、我国工业企业物流运作再造

1、政府要为企业物流运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第一,政策环境。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技术环境。政府要鼓励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第三,市场环境。政府要为物流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检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

2、企业内部要消除部门间利益冲突,确立适合企业自身条件的物流发展模式,构筑一体化物流。第一,企业间要建立起战略联盟,优化物流服务,创造新的物流价值。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并通过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本企业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对于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型企业,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发展完善企业自我服务的物流系统,要从成本核算和作业环节的最小单元开始,以降低成本和系统优化为原则,对企业从采购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从而确定物流活动内容和管理范畴,优化物流服务,创造新的物流价值。第二,企业要积极开展并购,对物流能力进行内部整合,确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物流模式。中小企业的自办物流规模小,物流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只有通过并购,来整合各企业的物流能力,将各企业的物流特色能力集合在一起,增强企业竞争力,构筑起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所以中小型企业,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主业中,将物流服务功能从企业生产活动中剥离出去,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去经营。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自己的核心义务上以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从而以整合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取胜。

3、从战略的高度审视和发展物流,把物流纳入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首先,树立先进的物流理念,促进企业物流理性发展。企业要充分认识物流是制造商的产品工艺流程通过物料采购和实物分配这两个功能性活动分别向其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造的一体化供应链。企业在构筑内部物流体系时,要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物流信息流来协调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对物流系统的各要素,如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进行科学的分析,权衡利弊,使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处于一种合理的水平上。其次,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审视物流发展问题,构筑企业的核心发展能力。企业要根据经营发展的需要,科学系统地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环境与资源,确立正确的物流发展战略。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逐步地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建立面向代理商或零售商的物流配送部门,集中负责需求预测、产品配送控制、用户服务调查监督等职能,以实现物流一体化管理。这样,企业就可以将精力放在核心产品的生产上,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生产力。再次,积极引进JIT、MRP等管理技术,按供应链理论对企业内的生产管理进行整合。准时生产方式(JustInTime,JIT),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JIT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通用管理模式在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应用。准时生产方式基本思想可概括为“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通过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MRP是一种将库存管理和生产进度计划结合为一体的计算机辅助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它以减少库存量为目标,统筹地为制造业管理者提供满足生产计划需要的物资供应手段。最后,按物流管理思想对销售系统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配送能力,市场反应速度和售后服务水平。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关键在于用户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所以,企业要按物流管理思想对销售系统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配送能力,市场反应速度和售后服务水平。对于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4、建立企业物流的信息管理和控制系统,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现代化水平。第一,企业要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集中式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系统统一企业的规范,实时采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通过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力度,实现透明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第二,企业要建立一个面向上下游客户的服务平台,降低客户服务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企业可以通过建设电子商务网站或利用信息系统建立虚拟客户服务中心,通过自动发送电子邮件、传真、短信等通知模式,实现企业统一的、规范的客户服务要求,为客户提供快速的、准确的、主动的服务。第三,企业要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使不同业务部门之间、不同分支机构之间、与合作伙伴、与客户、与供应商都可以实现全面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通过协同工作,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不再通过简单的买卖关系或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来维系,更多的是依赖优质便捷、可增值的服务来维系;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可以获取最直接的、最快速的商业信息与服务,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的地位。第四,企业要将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连接起来,使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和保持更多的现有客户。通过建立CRM客户关系管理平台,不论客户大小、所在地域以及业务发生的时间,客户都可以得到优质、满意的服务。

总之,企业要从长远和战略的观点去思考物流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要将物流从企业日常管理系统水准升华到经营结构层面,建立起战略物流的理念,将物流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参考文献】

[1]魏际刚、郑志军:企业物流管理基础[M],海天出版社,2004.[2]蔡淑琴:物流信息系统[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3]顾煜:试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J],商场现代化,2005(12).[4]黄福华:发达国家知名企业物流的发展策略,http//www.xiexiebang.com,2005-3-31.[5]张理:现代企业物流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第二篇:通过网络营销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华企天诚网络营销整理

dudu.com.cn

通过网络营销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竞争战略,可以在下述几个方面加强企业在对抗某一股力量时的竞争优势。

巩固公司现有竞争优势

利用网络营销的优势可以对现有顾客的要求和潜在需求有较深入的了解,对公司潜在顾客的需求也有一定了解,制定的营销策略和营销计划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便于实施和控制,顺利完成营销目标。

加强与顾客的沟通

网络营销以顾客为中心,其中网络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现在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相关数据资料,公司可以根据顾客需求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可极大地满足顾客需求。同时,借助网络数据库可以对目前销售的产品满意度和购买情况做分析调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顾客满意,建立顾客的忠诚度。

为入侵者设置障碍

虽然信息技术使用成本日渐下降,但设计和建立一个完善且有效的网络营销系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一旦某个公司已经实行了有效的网络营销,竞争者就很难进入公司的目标市场。因为竞争者要用相当高的成本建立一个类似的数据库,而且几乎是不可能的。从某种意义上,网络营销系统是公司的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和可以获取收益的无形资产。建立完善的网络营销系统需要企业从组织管理和生产上进行整体配合。

提高新产品开发和服务能力

公司开展网络营销,可以从与顾客的交互过程中了解顾客需求,甚至由客户直接提出要求,因此很容易确定顾客要求的特征、功能、应用、特点和收益。在许多工业产品市场中,最成功的新产品往往是由那些与公司相联系的潜在顾客提出的。对于现有产品,通过网络营销容易获得顾客对产品的评价和意见,从而准确决定产品所需要的改进产品和换代产品的主要特征。

稳定与供应商的关系

供应商是向公司及其竞争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公司或个人。公司在选择供应商时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方面考虑生产的需要;第二方面考虑时间上的需要,即计划供应量要依据市场的需求,将满足要求的供应品在恰当的时机送到指定地点进行生产,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和控制质量;第三,公司还可以了解竞争者的需求量,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在供应紧缺时能预先订购,确保竞争优势,以免出现有的企业老总亲临原料基地、现款提货的尴尬场面。

第三篇:业务流程再造重塑邮政竞争优势

一、流程再造的基本内涵

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和CSC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詹姆斯·钱皮提出来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要制定许多管理流程、生产流程,如企业中管理是按传统的职能分工进行的,企业分设生产、供应、销售等不同的部门,每一个部门只负责其职能范围内的工作。这种组织结构导致了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的业务流程都被众多的职能部门分解得支离破碎,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衔接协调上的困难,还会形成许多重复劳动,其最终结果是大大延长了任务完成的周期并影响了任务完成的质量。因此,哈默和钱皮提出对传统分工理论进行反思,通过流程再造提高工作效率,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流程再造的目的就是以客户需要为出发点,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按照最有利于客户价值创造的营运流程重新组装,从根本上对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进行压缩和整合,包括对企业资源结构的调整,使企业在赢利水平、生产效率、产品开发能力和速度以及顾客满意度等关键指标上有一个巨大的飞跃,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信息的整合处理是流程再造成功运作的前提

二、邮政业务流程现存的主要问题

如果运用流程再造理论审视邮政目前的业务流程,则可以明显地看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1.邮政业务开发缺乏整体流程设计的理念

受传统职能部门设置的影响,多数邮政企业往往认为业务开发属于营销(市场开发)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没有多大关系。因此,在业务开发的过程中缺乏整体流程设计思想,市场调查、需求分析、运作体系、监控手段以及售后服务等环环相扣的作业活动被分割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而且各个部门过分强调部门利益,缺乏对业务开发整体流程的关注,生产运作、财务、人力等相关资源没能有效配合,导致业务开发虎头蛇尾,甚至是中途夭折。

2.业务流程设计缺乏对客户的关注

现有的邮政业务流程不是以客户为中心设计的业务流程,而是为适应既有的组织结构和满足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每一个生产职能部门所从事的工作,对于一个完整的流程来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组织中,从客户的需要来看,完整的业务流程常常被割离开来。邮政企业尽管进行了很多改革,但往往热衷于权力和资源的再分配,部门设计和部门职责划分没有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而且一般是在机构调整之后再去设计连接各部门的业务流程,或只是对业务流程进行一些修补性的工作,这样形成的业务流程与市场严重脱节,不可能是方便客户的流程。

3.各业务流程彼此不协调,甚至存在冲突

邮政企业的业务流程通常由各业务管理部门自行制定,彼此间缺少衔接和协调,存在重复和冲突。例如,邮政企业虽然设有专门的信息部门,但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流程,各业务经营和管理部门为了自身需要,都有自己的信息渠道和信息处理流程,前台业务部门有业务信息系统,后台风险部门有管理信息系统,财务部门有财务信息系统,各流程之间的信息资料不能共享,重复录入,且各口径的数据不一致,带来管理上的混乱。而且目前邮政企业相当一部分的信息依赖手工填报和汇总,给基层邮政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压力。实际上,邮政企业的各项流程都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邮政业务流程再造的操作性原则

由于邮政企业业务流程存在上述问题,结合流程再造理论重新设计一个新的业务流程,对提高邮政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在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时应明确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即以流程为中心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原则和顾客导向原则。但仅靠这些原则是无法保证流程再造的成功实现,还必须遵循一些至关重要的操作性原则,以避免战术性失误。

1.围绕最终成果而不是工序进行组织,并让利用结果的人进行整个流程设计

在传统的以职能为核心的企业中,流程被分割成独立的任务,流程是隐含的,呈现在企业领导面前的只是一道道明显的工序。多年来形成的围绕工序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以及部门本位主义,容易使企业陷入围绕工序进行再造组织的陷阱。试图变革部门是没有用的,因为部门不负担整个流程的责任。只有变革总的流程,惟用户需求是瞻,从最终成果出发,才能真正的实现流程再造。

此外,让利用结果的人进行整个流程设计,才能加快整个流程的进度。例如某邮政企业针对大用户开发省内的次日递业务,应由市场部与网路运行部门和投递部门共同组织一个流程设计小组一起拜访用户,了解邮件的规格要求,用户对传递时限、投递等方面的要求,三个部门共同设计从接收邮件、处理邮件、运输邮件到投递到户的全部业务流程,从而便于三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协作,避免各自为政和互相冲突,加快业务开发的进度。

2.流程在设计阶段就要充分注意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

流程再造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不像制造一辆汽车,可以把所有的零部件制造好,最后组装起来。邮政业务流程再造要求从一开始各个环节就要相互联系。在进行现有流程分析和流程诊断时,新的流程就已经在设计小组的头脑中成型,而且已经充分考虑到流程的各个环节如何紧密衔接、互相协调配合。

3.从信息源一次性捕捉信息

在以流程为中心的企业里,由于流程面对的是顾客不断变化的要求,就像一个医生面对各式各样的病人,进行哪些种类的体检、获取哪些信息,就靠医生的临时决策了。医生会自己一次性为病人做基本检查,只有特殊的检查才要求病人到别的科室去做。在邮政业务开发的流程中,直接面向顾客的人应了解顾客所有的信息,包括邮件的尺寸、重量、可以接受的价格、时限要求、投递要求,并且综合考虑上述所有的因素之间的联系,重新设计一个让用户满意的流程,而不是由营业部门、网运部门、投递部门各自处理相关信息。业务流程再造疏通邮政服务的“绿色通道”

四、用业务流程再造重塑邮政竞争优势

1.重组组织机构,按客户群设置业务部门

目前,邮政企业的经营部门是按“条块结合”的原则设置的,各专业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作,难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组合式邮政服务。因此,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设计理念,对邮政业务开发的组织机构进行重新设计。

(1)成立营业分局,设立邮政业务综合柜台(考虑到邮政金融业务的特殊性,金融柜台和其他业务柜台应该分开),为零散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全功能邮政服务,其考核指标以服务质量为主、业务收入为辅。

(2)成立市场部,下设大客户服务部和业务揽收部。大客户服务部以客户经理为主体,为重点客户提供“一人通”的配套、组合式邮政服务;业务揽收部以业务揽收员为主体,为一般的固定用户提供随叫随到的上门服务。其考核指标以重点用户和单位用户的用邮量和业务收入为主。

(3)将各专业部门和投递分局的业务发展职能剥离后重组为后台支持部,根据市场部和营业分局分发的产品定单按照业务流程处理业务,其考核指标以邮政通信服务质量为主。

2.加强流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简化业务流程

一般来说,执行流程时,插手的人越少越好,在流程服务对象(客户)看来,越简便越好。为此,邮政企业必须加强单项流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简化业务流程。

(1)将部分产品的业务流程改为一揽子业务流程。如可以通过推行客户经理制,选拔和培养客户经理,将邮政企业的邮递类业务、金融类业务、集邮类业务、电子邮政类业务等业务品种统一交由客户经理负责,由客户经理向客户提供一体化营销和全面的邮政服务。

(2)将串行流程改造成并行流程。可以通过网络以及数据库技术,使许多需要共享资源的活动如新产品开发、信息采集、文件阅示等,转化为同步方式,提高流程的效率。

3.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业务流程多样化

在设计业务流程时,应区分不同的客户群以及不同的场合,设计不同的流程版本,而不必事无巨细,以繁驭简。以标准化的流程来应付多样化的消费者,往往无法满足顾客所需的质量、时间方面的要求,邮政业务流程再造强调在业务处理上应该具有灵活性。邮政企业可将服务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服务;二是一般服务,在基本服务基础上增加一些不是对所有客户都提供的服务;三是高级服务,包括一些可以不提供但提供了客户会很高兴的服务;四是全面服务,包括一些客户本身都没有想到的,为客户特定提供的服务。同时也将客户分为四类,分别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

4.重整邮政业务流程,建立起为大客户服务的“绿色通道”

构建客户经理制下的综合服务体系,应以经办的基层局所为主体,把现行以产品为中心设置的内部组织体系整合为以客户为中心的内部组织体系,实现对客户服务的“两个一”,即找到邮政企业的一个业务人员,就可以得到全部的邮政服务;找到邮政企业的一个局所,也可以得到全部的邮政服务。具体来讲,新的业务流程共分为三大模块;一是直接面向客户的客户经理,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二是后台支持层,包括不同产品的柜员,他们根据客户经理分发的产品定单按照业务流程处理业务,也包括后台必要的审批决策层;三是独立的风险监控部门,分别对前台、后台支持层进行监控。

五、邮政业务流程再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一个新的业务流程在应用之前应做可行性试验。因为一个新的流程,不管设计得多么巧妙,总会有疏漏的地方,企业实际比预想的情况要复杂的多。所以,一个新的流程在真正应用前必须做可行性试验。

2.邮政业务流程再造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企业流程再造的一小部分,它不可能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这一点,企业领导者必须清楚。

3.邮政业务流程再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是进行一次就终结了,而是要始终坚持流程再造的管理思想,根据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持续不断地进行流程改进,不断满足用户的需要。

4.流程再造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必须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做支撑,取得企业全体员工的认同,否则难以取得成功。目前邮政企业尚缺乏先进的企业文化,对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需要邮政员工不断加强管理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确保业务流程再造顺利实施。

第四篇: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

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

学生姓名:xxxx 考籍号:xxxxxxxxxxxxxx

年级专业:2010人力资源管理

指导老师及职称:

学院:xxxxxxxxxxxxxxxx

湖南.长沙

提交日期:1012年4月

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

诚 信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二、企业员工培训的计划和原则...............................三、企业员工培训的类别及内容

四、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方法

五、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不足...........六、我所在企业的培训与开发............................七、结束语...................................................八、参考文献........................................九、致谢词............................................................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学 生:xxx 指导老师: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长沙)

摘 要 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是人力资源激烈竞争的时代,人力资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和竞争优势的源泉。在当今这种变革激烈的经营的环境中,薪酬管理早已不再只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一个末端环节或者仅仅充当一种保健因素。它的作用和影响已经超越了人力资源管理乃至企业管理框架的局限,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战略本身。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探讨如何通过加强薪酬战略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之间的联系,让企业的经营变得更为有效。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的理论意义,分析了薪酬战略存在的现实原因,探讨了薪酬战略制定的原则和方法。只有薪酬体制切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又能照顾到人才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期望值,才能更好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企业才能长青长兴。

关键词:企业竞争优势;薪酬战略;经营战略

在IBM有一句话:加薪非必然!如何让员工相信组织的激励机制是合理的,并完全遵从这种机制的裁决,是组织激励机制成功的标志。IBM的薪资政策精神是:通过有竞争力的策略,吸引和激励业绩表现优秀的员工继续在岗位上保持高水平。IBM的薪酬管理师众多薪酬制度中的很有代表性的一种。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富挑战性的部分,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从理论上而言,薪酬水平的高低与市场、战略、职位、素质、绩效等几个方面有关。公平的薪酬分配与管理体制不仅仅是公正性的重要体现,而且也是使组织成员以高度的热情和努力投入到工作中去的关键因素。

一、战略性薪酬的理论意义

薪酬关系到组织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实现及其统一性,加之企业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薪酬及其有关的事项,因此,企业必须也应该首先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待它。一方面,对最高管理层和人力资源主管而言,当他们在进行薪酬决策,确立指导性原则进而制定薪酬计划时,必须使这一计划从“战略上”适应企业的目标,使之方向准确且明确,这一点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在进行薪酬体系具体设计之前,也十分有必要从战略的层面展开分析和思考,这样才能保证在企业战略指导下设计出来的薪酬体系适合本企业。

二、薪酬战略对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的作用

为了成功,一个企业组织必须获取和维持某种对其竞争者的优势。换言之,一个公司必须形成一种竞争优势或相对于其竞争者的优越市场位置。这种竞争优势的获得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成本领先和产品分化。尽管企业实现成本领先和产品分化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必须通过企业人员来运作。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J.Pfeffer在其著作《经由人员获得的竞争优势》中,较系统描述了提高公司竞争优势的16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其中有5种就是有关薪酬管理实践。而有效的薪酬管理实践源于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薪酬战略。一个薪酬战略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员工方面

1、经济保障功能

薪酬最终表现为企业和员工之间达成的一种供求契约,企业通过员工的工作来创造市场价值,同时,企业对员工的贡献提供经济上的回报。

2、激励功能

从激励的角度来说,员工的较高层次薪酬需要得到的满足的程度越高,则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越大;反之,如果员工的薪酬需要得不到满足,则很可能会产生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低下、人际关系紧张、缺勤率和离职率上升、组织凝聚力和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下降等多种不良后果。

(二)企业方面

薪酬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态度以及工作业绩具有直接的影响,薪酬不仅决定了企业可以招募到的员工

1、促进战略实现,改善经营绩效

数量和质量,以及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存量,同时,它还决定了现有员工受到刺激的状况,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缺勤率、对组织的归属感以及组织的承若度,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2、塑造和强化企业文化

如上所述,薪酬会对员工的行为和态度发挥很强的引导作用。因此,合理的和富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会有助于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或者对已经存在的企业文化起到积极的强化作用。事实上。许多公司的文化变革往往都伴随着薪酬制度和薪酬政策的变革,甚至是以薪酬制度和薪酬政策的变革为先导。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薪酬对企业文化的重要影响。

3、支持企业变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变革已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常态,正所谓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从两个方面来说明:①企业的薪酬政策和薪酬制度与重大组织变革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②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工具和沟通手段,薪酬如果能够得到有效运用,它就能够起到沟通和强化新的价值观和行为、支持对结果负责的精神作用,同时它还直接成为新绩效目标的实现提供报酬的重要工具。从这个意义来说,薪酬更多的是对目标以及将来的一种投资,而不仅是一种成本。

4、控制经营成本

事实上,虽然劳动力成本在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的经营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同,但是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薪酬成本都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成本支出。通常情况下,薪酬总额在大多数企业的总成本中要占到40%~90%的比重。比如,薪酬成本在制造业的总成本中很少会低于20%,而在服务业中薪酬总额占总成本的比重则更大,往往高达80%~90%。通过合理的控制薪酬成本,企业能够将总成本降低40%~60%。此外,再从薪酬成本和总收入的比例关系来看,平均情况下,薪酬成本往往占到企业总收入的1/4左右。有些企业会将40%甚至更多的收入用于支付员工的薪酬。因此,有效地控制薪酬成本支出对于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成功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

(三)社会方面

在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大约有60%是以薪酬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因此,薪酬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一国劳动者的总体薪酬水平还是衡量该国总体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合理的薪酬可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三、战略性薪酬体系设计的现实原因

(一)企业薪酬存在结构问题,而不仅仅是水平问题

中国企业薪酬水平很低,不仅仅体现在绝对数低,主要是薪酬水平之间的差距很小。美国薪酬设计专家爱德华·海曾提出“职务的现状构成”概念,根据职务责任因素与智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因素之间影响力的对比与分配,将企业中的职务分为三种类型:“上山”型,如公司总裁、销售部经理等;“平路”型,如会计、办公室职员等;“下山”型,如市场分析、科研开发工程师等,并据此同方向确定薪资水平。而中国企业的薪酬实践,与上述职务类型走向正好相反,是“低级职位领先”型,“中级职位匹配”型,而“高级职位落后”型。对于企业来说,市场上供不应求、替代成本很高而贡献率相对较大却难以获取的高端职务人员,其薪酬却相对职务特性较低。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曾指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廉价的企业家——最低工资,但有世界上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大量亏损。这也体现了企业的薪酬设计问题,即不单是水平问题,主要是结构问题。

(二)薪酬设计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基础,思考是零碎的和片段的

企业在制定薪酬计划时,设计人员不是先考虑薪酬方案要实现什么目的,指导政策是什么,而常常是一开始就陷入具体的设计中,反复商讨薪酬的单元构成、水平差异等问题,各持不同意见,而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或者照搬理论上的薪酬体系,或参考其他企业的做法,较少考虑企业自身特点、发展目标、经济实力以及市场地位等问题,更谈不上制定薪酬战略或者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或整合了。且在大部分企业,不同的人考虑的是不同的薪酬方案。有人想的是薪水,有的是培训,有的考虑的是公司产品折扣优惠,还有的人考虑奖励,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想的是投资。那么是通通接受一一满足,还是有原则性,强调整体性薪酬体系,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是薪酬设计者们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问题。

(三)薪酬制度系统性低

企业现行薪酬制度,并非一日之功,往往会通过若干或大或小的薪资改革而形成。由于在改革过程中,不同时期往往会制定出不同的薪资制度,这些制度有些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有些是对原有制度在新形势下做的局部调整,如基本工资调高、增减福利项目等,而非全盘考虑,这就有可能忽略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各薪酬成分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也可能没有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对薪酬制度的要求,而且可能不同时期设计这些制度的人也不同。因而会导致薪酬制度结构设计不够系统化,可能会造成各种制度强调的导向分散化或都强调一种导向,而不是发挥各项制度的综合作用等等问题。

四、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制定原则

(一)企业薪酬制度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联系

企业发展要有自己的经营战略,薪酬策略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一个良好的并具有导向性的薪酬制度应当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并且支持企业战略的实现,因为薪酬制度能有力地传达这样的信息,在组织中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薪酬制度越是支持公司战略的关键成功因素,员工们就越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公司的战略。薪酬制度与战略之间的统一程度通常决定了战略是否能够有效实施。与组织战略相一致的薪酬制度将和企业战略、核心技术、重组资源一样,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为企业创造一种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

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是企业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操作有:企业管理者应及时认识到培训对于员工的重要性。积极防止人力资本贬值,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真正变大变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情感关注,老板与员工之间有一个共同道德观、价值观。

(三)薪酬设计科学化

首先明确薪酬调查对象,用科学方法收集并统计数据资料,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解决对外竞争力问题。其次,建立科学的职位评价系统,解决对内公平性问题。科学的职位评价需要考虑职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工作强度、工作责任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通过综合评价这些因素确定工资级别,而不是简单地与职务挂钩。同时,民营企业不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使其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而且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要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职业攀升道路。除传统管理通道外,另设几条技术通

道。

(四)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制度

人本管理理论的要求下,薪酬体系设计要注意以下三点: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要设法满足员工的要求;积极主动的提高改善员工利益;在创造中激发员工的高层次需求。因此,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制度,必须牢牢把握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总原则,以物质激励为核心,注意精神激励,实行有效激励。

(五)导入更为柔性的薪酬计量方法

①薪点制

②计时制和计件制

③年薪制

④分红制

(六)要为企业长远发展打基础,深入思考要引进的理论

在吸收和运用某种理论前,要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面的论证。在引进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时,要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要把企业工作文化与薪酬管理结合起来。企业的文化特征是薪酬制度设计的基础,每个公司的薪酬制度模式必须适合本企业自身的工作文化的价值导向.五、结束语

第五篇: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

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

摘要: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议题就是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创造或维持。那么,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呢?我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是指对于一个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来说,在各个市场环境中,当一个企业能够适时地实施相应的创造高度市场价值的战略,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都(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www.edUzhai.net,请保留此标记。)无法同时成功地实施这些战略,而且也缺乏进行模仿或复制该企业战略所带来的全部收益的信心与能力时,就可以认为该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可持续性。本文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的主要方面来自于七个方面: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战略资源、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战略能力、企业家能力、企业文化及持续性创新。下面依次对这些来源因素进行描述。

中心词:竞争优势

企业

资源

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议题就是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创造或维持。那么,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是指对于一个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来说,在各个市场环境中,当一个企业能够适时地实施相应的创造高度市场价值的战略,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都无法同时成功地实施这些战略,而且也缺乏进行模仿或复制该企业战略所带来的全部收益的信心与能力时,就可以认为该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可持续性。本文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的主要方面来自于七个方面: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战略资源、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战略能力、企业家能力、企业文化及持续性创新。下面依次对这些来源因素进行描述。

一、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

企业总是身处于某种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所处环境对于竞争优势的获得及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第一,企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源自某种突发性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这种变革打破了原先市场的平衡;第二,企业外部环境本身并无任何变化,但企业对环境特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或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与能力发生了变化;第三,上述两者的结合。产业环境对竞争优势的获得和维持的影响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变动性,不同产业环境之间的变动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产业环境状态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也不相同。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能够明显地影响企业市场行为的效率,由此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优势的创造与维持。一般来说,每一个企业都身处某种外在环境之中,宏观环境主要通过产业环境对企业产生影响力。产业环境相对于宏观环境而言,对个体企业具有更大和更直接的影响,这是由于宏观环境一般不直接影响个体企业的决策与经营绩效,而是通过产业环境产生间接影响或发展作用。由此,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外在条件。

二、企业战略资源

尽管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对其盈利水平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但是相比较而言,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素质更为重要。企业素质实际上就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外在表现。因为,企业在产业内的相对市场优势的根本基础或源头在于其素质,或者说企业的市场优势实际上是其相对资源优势的市场反映或表现。尽管每个企业都拥有或控制某些资源,但是只是其中的战略资源才能够为竞争优势可持续性创造做出显著贡献。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战略资源在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从理论上讲,某种既定环境对身处其中的所有企业应该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影响。导致企业之间经营绩效差异或竞争优势的有无与强调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所处的产业环境,更在于其自身的素质。企业素质表现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运作效率。产业环境只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条件,企业资源才是关键。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资源都能够对持续竞争优势产生作用,而只是其中的战略资源才能够胜任这种角色。所以企业战略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的内在基础之一。

三、企业核心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一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通常是由多家企业完成的。企业面对的是竞争性的市场,所以首先需要分析企业已经形成的核心能力及其利用情况。在竞争市场上,企业为了及时实现自己的产品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份额,必须形成并充分利用某种或某些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绩效的核心,是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难以、甚至无法模仿的某种特点。由于形成和利用竞争优势的目的是为了不断争取更多的市场用户,因此,企业在经营上的这种特点必须是对用户有意义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产生于企业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能够形成某种竞争优势呢?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认为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所谓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这种能力不局限于个别产品,而是对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优势都有促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核心能力不仅超越任何产品或服务,而且有可能超越公司内任何业务部门。核心能力的生命力要比任何产品或服务都长。由于核心能力可以促进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优势,所以能否建立比竞争对手领先的核心能力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只有建立并维护核心能力,才能保证公司的长期存续。因为核心能力是未来产品开发的源泉,是竞争能力的根。

所以说,利润重要,市场份额更重要;市场份额重要,竞争优势更重要;竞争优势重要,企业核心能力更重要。有了企业核心能力才能创造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有了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扩大市场份额,才能使企业基业常情。因此,企业核心能力是竞争优势、市场份额和企业利润的真正来源。

四、企业战略能力

彼得·德鲁克说:“竞争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经营目标的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顾客。”一个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可以有两中基本的战略选择:一是提供更低的认知价格,二是提供更高的认知价值。具体应该采取何种战略,还必须以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为依据,而且要把战略和能力有效地结合,即从企业战略能力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什么是企业战略能力呢?笔者认为,企业战略能力是企业能够持续地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关键因素。它是企业的积累性学识(包括技术、设备、管理、营销等方面知识),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并能指导企业未来的发展,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它具有独到的短期内不可模仿的,它有助于实现客户的根本价值并引导客户价值的提升。

企业拥有一定的资源是必要的,但关键要看企业所能利用的资源数量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和效率;企业拥有一定的核心能力是必要的,但关键是要寻找到差距,寻找到未来正确的发展方向。必须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最大限度地使用资源和能力,资源、能力和战略三者的有机融合构成企业战略能力。企业战略能力主要从企业成长的过程中积累而产生的,但也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而获得(可能需要很大的搜寻成本和转换交易成本);战略能力的关键在于“选择”、“协调”和“整合”,它是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充分条件,即企业有了战略能力,肯定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获得竞争优势,从而竞争优势才有可能持续性的发展。

五、企业家能力

一个企业的发展总超不过企业家的视野,因为企业竞争优势、战略能力与企业家(企业经营者)能力息息相关,尤其是企业家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直觉与感知能力和对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培育、提升与整合能力。那么,什么是企业家能力呢?熊彼特对企业家的定义:“企业家的职能就是识别企业的生产性因素,并整合它们。”笔者认为,企业家能力是一种识别、发展、完善企业现有资产或者新的资产(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www.edUzhai.net,请保留此标记。)构成的整合能力。第一,企业家能力不是指具体的个人,而是对一种功能的描述: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还是战略管理者,当他们在识别和完成新的资产整合时,其行为就反映了一种企业家能力。第二,企业家能力强调了资源的下列特点:资源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所有资源都是来自于现有的经济或者技术领域中的资产和能力的整合。企业家能力所表现出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一种从未存在的稀缺性资源,通常就是现有资产、技能和能力的整合。企业家能力本身并不产生资源,但它却传递了新的资产整合中最基本的两个因素:价值和稀缺性。一个企业拥有特定的技能、资产和能力,但这些因素本身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润,企业家能力将这些因素整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原来从未存在的稀缺性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品牌、技术、研发水平或者某种能力。新的资源整合通过提供企业独有的能力或降低成本,以及有利于企业的其他一些资源、战略获得增值,关键是企业价值和附加利润。

综上所述,企业家能力来整合企业现有资源、能力形成新的稀缺性资源或独特的能力,这些稀缺性资源或企业独特能力就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又有助于企业家能力的提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持续的竞争优势的良性循环。企业也就获得了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所以说企业家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与源泉之一。

六、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或企业家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力量或动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企业兴衰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一个企业在产品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产品的市场地位和由地位决定的价位,以及产品的市场销售量,发挥重要或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产品自身的文化内涵。经济活动往往是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运作,经济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文化的支持。任何一家想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在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来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

哈佛商学院通过对世界各国企业的长期限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企业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即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断言:“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是举足轻重的因至少。”同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企业家已经不能沉迷于过去或现有的成功,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因此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世界500强企业出类拔萃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背后,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这些观念和准则的特点可以透过企业及其员工的日常行为而得到表现。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以及战略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的三个基本功能上: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以及协调功能。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引导着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的战略管理者自觉地选择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并在决策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自觉地表现出符合企业利益的日常行为;文化的协调功能主要指相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引导下,企业各层次和部门员工选择的行为不仅是符合企业的长期或短期利益的,而且必然是相互协调的;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指员工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自觉地根据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

企业文化的上述功能影响着企业员工、特别是影响着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战略选择,从而影响着企业战略性资源的选择、企业能力的培养与各种资产、技能、资源与能力的整合。正是由于这种影响,与企业战略制定或资源的整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采用的其他工具相比,文化的上述作用的实现不仅是高效率的,而且可能是成本最低、持续效果最长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最为经济的有效手段。

七、持续性创新

如果企业所处的环境基本保持不变或相对稳定,那么企业只要选择和进入富有市场吸引力的产业,并且具备战略资源、核心能力、企业战略能力、企业家能力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及相对于竞争者来说更富效率的内在要素以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就可以创造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它们只有在相对稳定的环境当中,才能够发挥其主导作用。然而,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甚至可以说已经达到动态或剧变的程度。环境的动态化严重削弱了企业经营决策与行为可能性预见的基础。由此就使得企业的每一种既定形式的竞争优势都不可能长久地维持,最终都将消散,只是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已。

真正的竞争优势必须能够经受住长期和动态环境的考验或检验。这是因为,企业的成功或竞争优势的获得不能够只是依靠某个时点的定位(市场定位或资源定位),而是应该从长期来看企业的总体经营绩效或表现。就像打仗一样,占领一城一地或打赢一次战役并不能够说明什么,战争的最终胜利取决于长期和全局的结果。

在动态的环境中,如果企业只有一种竞争优势且无力新创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在动荡环境中将很难生存。在动态环境中,企业要想能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就不能只是凭借其战略资源、核心能力等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要求企业能够深刻预见或洞察环境的变化并迅速地做出相应反应。并应该立足于其所拥有或控制的战略资源、原有的核心能力、企业战略能力、企业家能力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利用各种市场机会进行持续性的创新,超越其所处环境和市场竞争。通过持续性创新,不断超越自己的,从其既有的竞争优势迅速地转换到新的竞争优势,超过竞争对手的企业,从而获得基于其整体发展的持续竞争优势。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于没有竞争的优势,避开竞争的最好办法就是新创并独占一个领域。也就是说,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源自于持续性创新。所以说持续性创新是企业创造和维持其竞争优势的惟一出路。

参考文献

[1] 贺小刚.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J].经济管理,2002(14).

[2]张文松.《企业战略能力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胡大立.《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4] 李世成.《企业竞争优势》[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5.

[5] 马浩.《竞争优势:解剖与集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6] 蒋学伟.《持续竞争优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7] 陈传明.企业战略调整的路径依赖特征及其超越[J].管理世界,2002(6).

下载物流流程再造: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流流程再造: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慈善事业竞争优势

    公司慈善事业的竞争优势 公司慈善正在衰退。上年美国公司的慈善贡献下降了14.5%。公司慈善在盈利中得百分比下降50%。当谈到慈善活动时,企业高层主管们越来越觉得自己夹在评......

    实现资源整合 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共5篇)

    实现资源整合 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摘要:资源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获得整体效用最大化。企业对不同类型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

    论逆向物流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化

    论逆向物流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化系别专业:管理工程系物流管理专业 学号:wl0836611 姓名:石亮 指导老师:战欧 日期:2011-3-16 论逆向物流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化 wl0836611 石亮......

    物流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有什么

    1.物流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有什么; 1)货物变现的速度加快,保障了企业的资金链,同时促进了企业的再生产;2)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3)让企业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核心......

    生产运作战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大全5篇)

    生产运作战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姓名:徐沈军 学号:2013010242 摘 要: 生产运作作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社会和获取利润的主要环节,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作为“......

    科学管理 激活细胞 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科学管理 激活细胞 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作者:陈巍巍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1期 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激活生产力要素,不断提高管理有效性,是煤......

    企业如何争取竞争优势

    企业如何争取竞争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企业之间对生存权利和发展优势的争夺。竞争是一把双刃剑,竞争的压力既会给企业造成生存的危机,又会给企业产生发展的动力。任何......

    阿里巴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阿里巴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一、企业介绍 阿里巴巴于1999年正式成立,从事企业电子商业业务,后陆续发展出面向个人的电子商务“淘宝网”、第三支付工具“支付宝”、国内领先的......